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八0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八0二卷)  2002/7/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802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再看「地面香海」,偈颂第四首:

  【阶陛庄严具众宝。复以摩尼为间饰。周回栏楯悉宝成。莲华珠网如云布。】

  经文赞叹香海的庄严,长行里面我们都读过了。偈颂多数还能够补长行之不足,长行跟偈颂合起来看,意思非常的丰富,我们在这里面也能学到很多东西。

  『阶陛』是台阶,众宝所成。台阶里面的装饰是『摩尼』、『众宝』,周围有『栏楯』,栏杆。前面长行里头我们曾经举故宫太和殿,经文里面所写的,我们在故宫太和殿前面差不多统统都能够看到,表法的意思也都非常接近。

  「阶陛」在此地是代表我们修学的次第,在小乘里面表四果四向,在大乘里面代表菩萨五十一个阶级。大乘里面常讲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有五十一个阶位,就好像台阶一样。当中「摩尼间饰」,这一说就晓得了,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如来地,修的是什么?一般大乘经典里面所讲的是六度万行,我们晓得「摩尼间饰」就是六度万行。在《华严》里面是讲文殊菩萨十波罗蜜、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部经是《华严经》,所以很明显的能够显示出来。这部经从头到尾有八十卷,像这些开示我们常常会见到,因此印象就非常深刻。佛常常讲用意也在此地,时时刻刻提醒我们,重要!

  「周回栏楯」,那就是万行,是十度跟十愿交互落实在行门里面。行门,包括意地里面起心动念。我们现在在学菩萨,不是菩萨,学菩萨。菩萨起心动念都与十愿、十波罗蜜相应,所以我们念头一起就要觉悟。古大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一起来立刻就能觉察。觉察什么?觉察与十波罗蜜、十愿相不相应。如果不相应,这个念头不善,我们要把它打掉,把这个念头换过来。

  初学的菩萨们,我真的是千叮咛、万叮咛,首先要把自私自利的念头打掉,起心动念不要为自己想。「为自己想」这个念头是轮回心,无论做什么,学佛、念佛都是轮回业。轮回心一定造轮回业,念佛也不能往生。

  我们修念佛法门,决定不是这一生才开始,老实讲无量劫前生生世世我们都修这个法门,为什么不能往生,到现在还落得在六道里头打转,原因在哪里?就是轮回心没有转过来,用轮回心念佛,依旧是轮回业。阿赖耶里头种一个佛的种子,跟阿弥陀佛结个善缘,如此而已。过去生中这个善缘结得很深,善根很深厚,这一生得人身又遇到了;遇到了,这一生能不能往生,完全看你能不能把轮回心转变成菩提心。

  什么叫轮回心,我再细说一遍。虚伪的心是轮回心,真诚的心是菩提心。我们以虚伪的心处事待人接物,世间人都是用虚伪的心,虚假的,为什么?唯恐自己吃亏上当。别人对我都虚假,我怎么可以拿真心对人?人家用虚假,我也对他虚假,这很正常、很合乎逻辑。殊不知错了!这个心是轮回心。

  我们要想超越轮回,我们把这个转过来,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用真诚心。吃亏不怕,上当也不怕,生死都不怕。我求的是什么?我这一生死了之后再不搞轮回了。我定的是这个方向,求的是这个目的,务必在这一生当中要成就,这一生搞清楚搞明白了。

  第二,染污的心是轮回心,什么染污?受外面境界影响,六根接触外头境界,起七情五欲,起贪瞋痴慢,这个心被污染。现在我们学佛了,要把这个心转过来变成清净心,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该放下的要放下,只取我现前生活所必需的,非生活所必需应当放下。世缘要简单,愈简单愈好,不攀缘。我现在清净,攀缘心就不清净了。贡高我慢的心,自以为是的心是轮回心,要把它转变为平等心。平等心是菩提心,迷惑颠倒的心是轮回心。正觉的心是菩提心,自私自利的心是轮回心。大慈大悲是菩提心。这是个标准放在此地,念头一动,能不能与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能够与这个相应是菩提心,如果与这个恰恰相反是轮回心,这个标准常常摆在面前。心正行就正,菩萨行。菩萨行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菩萨行!

  念佛是广义的,不是单单指口里头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不断,不是指这个。它的意思是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像阿弥陀佛,真念佛!怎么都像阿弥陀佛?依照《无量寿经》上去做,《无量寿经》上教我们做的,我们统统做到,像个佛!《无量寿经》上教我们不能做的,不但不做,连念头都不生。依照《无量寿经》来塑造自己身心的形象,你就是阿弥陀佛了。

  我过去曾经讲过,西方极乐世界的三辈九品,我讲过很多遍,我们果然把《无量寿经》百分之百的做到,那是上上品往生;如果做到百分之九十,还有百分之十做不到,上品中生;做到百分之八十,上品下生。你这样一直降下来,降到下下品往生,要做到多少?做到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八十做不到,能做到百分之二十,肯定往生。那个标准的底限在此地。百分之二十都做不到,往生就很难讲,靠不住。

  所以经头一个是要念,念得很熟。我都是鼓励人能背。「我天资很笨,我没有办法背」,只要你有决心,古人常讲「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曾经见到一个记忆能力的确是很笨的人,他大概在四、五年的时间,时间很长,天天念。他念了六千多遍,他背熟了,有恒心,有毅力。有天分很高的,前世善根福德因缘深厚。现在在澳洲图文巴刘连兴居士,他从德州休士顿来参学,他跟我讲他念《无量寿经》三个月,他告诉我大概念了五百遍,完全会背,三个月能背诵。别人能,为什么我不能?要常常反省,要常常警惕自己,应当勇猛精进,迎头追上。

  世间什么都是假的,只有往生,争取高品位。所以你不读熟不行,头一个是读熟,然后理解。你能够背诵,意思不懂那也不行,要能解其义;你会念,不懂,不起作用。懂了之后要行,懂是解,解了以后要行;不行,你那个解也等於白解,你没做到!做到,那就是真念佛。

  所以那个「念」是广义的。念佛那个「念」字,你看看那个字,这个字是个会意的字。你仔细看看,上面是个「今」,下面是个「心」,什么意思?很明显,现前的心,现在的心。现在心里头有佛,现在的心是佛,真念佛!心怎么是佛?心跟《无量寿经》完全相应,心是佛。就跟我们前面讲「清净妙宝布其底」,清净妙宝,这样说法那就是《大乘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能读、能背诵、能解,完全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表现在外面是念佛,把自己心行完全变成阿弥陀佛,变成《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在哪里?你看我这样子就是的,你看我思想言行就是的,真念佛!念佛功夫真到了家。

  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这样念佛当然影响别人。影响别人就是度众生,自行化他,化他哪里要费功夫?形象就是化他,人家看到你的形象生欢喜心,生尊重心,生羡慕的心。这里头有不少人更进一步向你请教,请教你就给他解说。解说的时候就是说法,就把佛法的好处介绍给他,这叫缘熟。他来找你,他为什么找你?形象好。众生都是这样,先要看果,有好的果报,他就问:你这个果报是怎么样得来的?然后你就把因告诉他,让他知道怎样修学。这是「阶陛」、「栏楯」里面所含的表法义趣。『莲华珠网如云布』,这个「网」也是栏楯的意思,这个好懂。再看底下第五首:

  【摩尼宝树列成行。华蕊敷荣光赫奕。种种乐音恒竞奏。佛神通力令如是。】

  末后一句是佛的本愿威神加持。『宝树』,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建树、建立。我们在香港这个地方建立这个佛陀教育协会,这就是一棵「宝树」,「树」是树立的意思。香港有许许多多的佛教道场,『列成行』,建树很多,这种建树是「摩尼宝树」。我们要明了道场的建树就是佛法的建树,这里头有道有学。

  我们常讲佛的道场必然有它的道风、有它的学风,大众到这个地方来才能够得真实的利益。道,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德行。你到这个地方来,你的道德有没有增长?你的学,学是学风,你的学识有没有进步?如果到这个地方来,道德、学识都没有增长、没有进步,那就有亏这个宝树了。

  这个地方的「宝」是三宝,三宝的建树,从这些地方我们就能够认识正法道场是什么。佛门里面许多同修都常常挂在口里头的「正法久住」,这个话是祖师说的。正法住世要靠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个成语大家也都很熟,所以道场建树在此地。这里头的人有没有道?有没有学?这里面的人能不能做社会大众的楷模、模范?换句话说,这里面大众有没有依教修行?这是找到根了。如果没有依教修行,这个树就不是宝树。一定是上上下下所有大众到这个道场来参与活动的,都要知道认真修学。

  每一个道场道风不一样,学风不一样。我们同学当中有不少人是许许多多道场都常常参加,每一个道场修学的方法不一样,这个你一定要晓得,每一个道场都有它自己独特的道风,不相同!为什么?接引不同根性的众生。我们这个地方是净宗道场,原先没有办法注册为「净宗学会」,原因是香港已经有一个净宗学会。他们在我们之前成立的,是香港护生会那一批同修,他们注册了一个「香港净宗学会」。所以我们这个会注册的时候,我才另外想一个名称「佛陀教育协会」,我们专修净土,专弘净土。

  我们这个道场有讲堂、有念佛堂,讲堂里面每天有讲经的,十一楼的讲堂我们开放,提供给专弘净土出家、在家的大德们,做学习弘化讲经的场所,我们欢喜提供。但是只限於净宗,因为我们专门修净土,如果破坏净宗,我们不能够欢迎,不能够接受。

  十楼有个大厅,那个大厅里面将来也是做讲堂,那个讲堂是视听的,是放录相带的。诸位要是喜欢听哪一部经,我们的录相带很多,你在那个地方去听。人多了我们做一个视听教室,用小电视、用耳机,可以同时开放三、四种不同的经论,都行。有人喜欢听《华严经》,有人喜欢听《无量寿经》,有人喜欢听《地藏经》,有人喜欢听《了凡四训》,都可以,我们都播放来供养。

  九楼是念佛堂,念佛堂我们求的是什么?念佛三昧!要想得到念佛三昧,那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不夹杂。真正做到不夹杂,连念佛堂开示都不必要,讲开示都是夹杂。那你想到从前印光大师灵岩山寺念佛堂里面讲开示,他可以讲开示,为什么?他不讲经。我们这边讲经,你要想听开示的话,你听经。所以十楼、十一楼都在讲经,念佛堂就不要讲开示了。你有疑惑,你到讲堂来听经;没有疑惑进念佛堂念佛,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只念四个字,六字都不要念。

  莲池大师,这是我们净土宗中兴的祖师,他教别人念佛念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人家问他:你自己呢?我自己念四个字。为什么?他说你们求生净土的心不切,「南无」是恭敬的意思、是皈依的意思,跟阿弥陀佛结个好缘。我这一生决定要往生净土,一丝毫疑惑都没有,不客气了,不要讲「南无」两个字了。《弥陀经》教给我们执持名号,名号就是阿弥陀佛四个字,没有南无!你们想想祖师这个意思。我们今天决心求净土,所以客气话都不用了,四个字一直念下去。

  念佛的仪规愈简单愈好,一般道场它不是专修的,所以前面念经、念赞佛偈,有这些仪规接引初机。我们这里是专修,专修就不必要了,常年道场,老同修多,都习惯了,加这些反而打杂,把他的心搞乱了。佛家常讲「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你把人家的心扰乱了,这个过失很大。所以我们道场有我们道场的规矩,尤其这个道场解行具足,很难得!

  将来讲经需不需要法师在现场讲?这个我也跟诸位讲过,现在这个社会进步的趋势已经受到高科技很深的影响,这个我们不能不承认。它对佛教有没有影响?有!佛教的弘传,讲经说法,决定不是一个讲堂、好大的场面,不是了!肯定走向网际网路、走向卫星电视。听经不必到道场,不必到讲堂,在家里打开电视就是了。

  现在我们常常想,我们佛教有一个专门的频道,电视上有个专门的频道,二十四小时讲经不中断,随时打开频道都能够听到法师讲经。现在我们是这样想,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一定实现。可能不止一个频道,可能有很多频道、很多种的经论,想听哪个就拨哪个频道,都能够听到。这是现代所谓远程教学,学什么东西都在家里学,我看到这个方向在发展。到以后可能学校都不要了,学生上学,在家里头、电视里头学东西,网路里面学东西,老师教课用卫星、用网路播出来,那都是最好的老师、一流的老师在这里教导。

  所以做老师的人要很认真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为什么?你要不提升,将来被淘汰掉。你在电视台、在网路对全世界群众广播,群众看你的形象,听你所讲,古人所谓「不怕货比货,就怕不识货」,你所讲的跟另外一个人相比,你要不如别人,人家就不看你这个频道了,你的收视率就没有了,你就被人比下去了。所以务必要提升自己的道德学问,真才实学,你才会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所以将来的学校,我观察的是统统会走向现在所谓的远程教学,学生从小学一直到大学博士班,都在家里学,用不著到学校去。到你拿到学位的时候,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学校都可以寄到你家里来;可能最高的博士学位,到学校里举行一个仪式就行了。

  现在澳洲几个大学已经是这么做。上一次昆士兰大学有一位学院的主任,学校几个高级的教授跟职员,他们到香港、到新加坡、到马来西亚,我问他什么事情?颁发毕业证书,远程教学的。在香港的这些学生召集起来,举行一个仪式,颁发证书,不要到澳洲学校去。所以这个趋势一定会扩大。

  图书馆参考资料全在网路上,而且网路上可以联网,全世界所有大学图书馆里面的图书,你都可以在网路上下载来做你的参考资料,所以将来的图书馆变成博物馆、原始资料馆。这是随著科学技术必然的发展,我们要懂得,心里要有数。

  所以有很多地方的佛学院请我去教学,我说不需要我人去,我现在讲《华严》,每天四个小时,从网路上你可以收看。不但可以收看,而且你还可以把它录下来,录下来你可以重复的再看。一遍没有听清楚,我再听一遍;两遍听不清楚,我还可以听第三遍、第四遍。老师在上课,你叫他讲第二遍、第三遍,不可能!所以学生在家里学,方便!一面听一面就录下来;这个课程难一点,难以理解的时候,多听几遍。

  还有一些佛学院,我想将来的佛学院,一定要设置网路,扩大你的教学面。我们还有许许多多经论的录相带、光碟、VCD、DVD,都可以在学校里面做为上课的材料,不需要人亲自到佛学院,这里面只要有一个资深的老师在旁边指导一下就行了。资深的老师他自己本身把这部经论预先多听几遍,他明白,他了解,他可以辅导学生就成功了。

  对於全世界所有的佛教徒,弘法利生统统可以在电视网路上,讲经的法师只要在摄影棚里面录制母带就行了。所以你想想看若干年之后,家里只要有这套设备,学校、佛学院都可以不需要办了,省多少钱、省多少事!完全接受远程教学。国家办佛学院,一个就够了,也不要这么麻烦,不要很大的校舍。一个摄影棚,请几位好老师,天天让他讲,天天让他播,所有寺院、庵堂只要有这个机器设备,什么人喜欢学都可以来进修。寺庙里头,出家人也好,信徒也好,有兴趣的都可以来学。正式报名的都发给你毕业证书、结业证书,一部经发结业证书,学习多少部经论以上可以发给你毕业证书,也可以一样在网路、在电视里面参加考试。所以学习工具愈来愈发达,这是我们今天讲到这个「宝树列成行」。

  『华蕊敷荣光赫奕』,那是讲你的建树产生的效果,这个效果在佛法里面讲就是续佛慧命,弘法利生,在这一句里头包含的。『种种乐音恒竞奏』,这是法音宣扬。两句合起来看,前面一句讲形象,「华蕊敷荣光赫奕」是形象、道行,「种种乐音恒竞奏」是演说。『佛神通力令如是』,三宝本愿威神加持,才能够生起这么好的效果。

  所以往后修行需不需要一个共修道场?这很难讲,真正用功的人,不愿意别人打扰,一个人在家里可以进修。只要有这个设备,你想学经教没有障碍,你想修行也没有障碍,念佛可以跟到大家一起念佛。这个「大家」在电视里头,电视里面那个共修的场面,一打开就好像自己也参与一样,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参禅,整个禅堂里面坐香的场面显示出来,你自己面对著电视,你也可以静坐,你也可以跟他同样的作息,我想将来必定走到这个趋势。

  现在的科技非常进步,将来卫星电视普遍到可以在手上接收的电视机,收卫星广播,小的电视画面在手掌心里头可以收看,就像现在的行动电话一样,你说多方便!你的学习不会耽误,无论走到哪里,你可以带在身上。这些机器都已经发明了,现在还没有普遍。科学技术真的是日新又新,我们从这里了解整个的趋势,改变了我们生活的方式。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地面香海」,偈颂第六首:

  【种种妙宝芬陀利。敷布庄严香水海。香焰光明无暂停。广大圆满皆充遍。】

  第六首是赞颂莲华,『芬陀利』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白色的莲华。我们在《弥陀经》里面说到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中有四色莲华,里面世尊给我们介绍的青色青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白色的就是这里讲的「芬陀利」。

  佛法常常用莲华来表法,古德常讲「华之妙无过於莲」,莲表因果同时,表一真法界,清净不染。莲华在盛开的时候,莲子已经成熟,色香味具足,在其他植物里头找不到能够跟它相比的。所以世尊常常用莲华来表圆满、来表具足,用它来表诸佛的教学,教学的圆满就像莲华样样具足。

  我们看经文,『种种妙宝芬陀利』,这是说明这个莲华不是草本的,也不是木本的,它的质料是什么?「种种妙宝」。我们要记住,文外有文,语外有语,言语,就是话里头有话,完全是表法。「种种妙宝」是指一切佛宝,诸佛如来;「芬陀利」是代表诸佛的教学像莲华盛开一样,圆满具足。

  『敷布庄严香水海』,香水海,前面说过,阿赖耶识里面含藏的种子。这个难懂,我们是初学的学生,程度都不很高,没有法身大士的境界,现在我们读这个经文,应该要怎样学习,这个才重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声闻、缘觉、祖师大德们,不辞辛劳为我们做种种示现,这就好比芬陀利华开敷展布庄严在我们的心行当中,我们这样去体会就得受用。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才能够得到。

  芬陀利,如果是在本经,它所指的就是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但是我们想想,我们确实不是华严根性,我们怎么学《华严》?清凉大师很慈悲,把《华严经》最后的一卷特别提出来,单独流通,这就是净土五经里面所说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清凉有《疏》,清凉的学生宗密大师有《钞》。疏是注解经的,钞是注解疏的,注解的注解很详细。早年方东美先生讲这是我们中国的国宝,提醒我们这些学生要重视清凉大师的《疏钞》,李长者的《合论》,方先生看得非常重。

  我们学佛的人更不能够不知道,我们佛法经论里头最重要的经、最重要的注解,最重要的经是《华严经》,最重要的注解是《疏钞》、《合论》。清朝乾隆年间,鼓山的方丈道霈禅师把经跟论合起来,做了《纂要》,这也是创举,都是便利后学。我们今天在此地所采取的本子就是《纂要》,我们参考主要的资料就是《疏钞》、《合论》的原本。但是我给诸位做报告,几乎句句都落实在我们现前生活环境当中,这个样子我们学了才有用处,使我们的思想、见解、生活、行持都能够在经典里面得到启示,得到教训,确确实实帮助我们提升了生活的品质,提升了境界,我们受益很大。

  身心常常想著莲华,藏传的密教都是教人念一句六字大明咒。我初学佛的时候,第一位老师是章嘉大师,他是密宗的大德,是黄教派下的。在中国过去元朝的时代,西藏政教合一的制度就形成,四大喇嘛的地位也确定了。在西藏,大家都晓得,前藏是达赖,后藏是班禅;在蒙古,就有很多人不知道,但是在中国北方就很熟悉,内蒙是章嘉大师,称为章嘉呼图克图,在外蒙是哲布尊丹巴。他们四个人都是宗喀巴大师的弟子,各人教化一方。

  我初学佛很有缘,在章嘉大师的会下,他老人家也不例外,也传一个咒语教我常常念,就是六字大明咒,「唵、嘛、呢、叭、咪、吽」。我年轻的时候学东西很认真,我向大师请教这个咒是什么意思。咒确确实实是有意思的,但是也有没有意思的,这里头也相当复杂。没有意义的,多半不是我们人间的语言,是对鬼神讲的,是鬼神的言语,不同维次空间那些人的言语,不需要为我们解释。但是里面也有许多真正是佛法修学最重要的纲领,在佛法称之为陀罗尼。陀罗尼就是神咒的意思,六字大明咒就是属於这一类的性质,真的是总一切法持一切义。

  章嘉大师给我解释,「唵」是身体,唵是身;「嘛呢」是莲华,经论上我们常常看到;「叭咪」是保持;「吽」是意。身,莲华,保持,意。梵文是从印度文变化过来的,他们的句子跟我们中国句法不一样,按照中国的句法来排,就是保持身意像莲华一样,就是这个意思。身包括口,详细的来讲,保持身口意像莲华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六字大明咒是这个意思。

  大师传授给我,为我说明,我欢喜念这句咒,我还常常把这六个字是用藏文写的,贴在我的办公室房间。我常常能够看到,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被污染,就是这个地方的意思。

  所以这是总的修学纲领,总的指导原则。现在许多人会念,不懂得它的意思;也有其他的解释,听说是上师传的。但是我听了很多解释,没有章嘉大师解释得圆满、解释得清楚,解释得令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得到真正的受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我们再回头想一想,净土宗教人执持名号,「阿弥陀佛」,或者是加上「南无」,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句也是神咒,全是梵语,跟「唵嘛呢叭咪吽」一样。它是什么意思?意思也非常清楚,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照字面上翻是无量觉。换句话说,这个名号真正的意思是教我们自己要提醒自己,一切时一切处,六根接触六尘,念念要觉而不迷,这个名号是这个意思。

  世尊在《无量寿经》也给这个名号做了简单的解释,世尊解释是无量寿跟无量光,其实跟字面上的本义完全相应。光表空间,寿是代表时间,时空是我们生活的范围。不是说一切时一切处吗?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觉而不迷。「南无」是皈依的意思,归命的意思。我们通常讲皈依,皈是回归,依是依靠。我们没有学佛的时候,真的是迷而不觉,现在从迷而不觉回过头来,依觉而不迷。念这一句佛号,这一句佛号是什么意思,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特别是我们修净土念佛的同修,遇到别人问,你总要把它解释清楚。解释清楚、解释明白了,「这个不迷信,我也要念」。你要不讲清楚、不讲明白,那谁能接受?迷信的人能接受,不迷的人很难接受。

  我年轻的时候是标准知识分子,凡是你不把它搞清楚搞明白的,你要我接受几乎是不可能。章嘉大师真的有智慧,他有大德大能,观机说法,看我这个根性,所以传给我的咒语也很详细给我说明。我念这个咒的时候,他老人家也送我一串念珠,我常常念,那个时候我还在上班,我的长官、同事问我:你念什么?我念给他听。什么意思?我这一说明,没有一个不敬重,原来佛法里头有这么好的东西!他们听了,说这是格言,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觉而不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清净不染,这个意思多么的圆满、多么的殊胜,里头确确实实一点迷信都没有。

  非常可惜,现在学佛的同学们,不能把佛法详详细细讲出来给别人听,造成社会许多大众对佛法产生误解。他们的误会,我们决定不能够责备,他们的误会、曲解是正常的,他们没有过失,过失在我们这边,我们出家人没有尽到责任,没有把经论讲清楚。

  世尊当年在世到处讲学,觉悟众生。世尊教学的目的有三个目标,三种不同的根性,根性分上中下三等。上等根性的,教学的目标是帮助他转凡成圣;中等的目标,中等根性的,帮助他转迷为悟;下等低级根性的,帮助他转恶为善。上中下三种不同根性,有三个不同的教学目标,我们要懂!为什么?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接触到很多人,你也要有能力观机,你要给他怎么说法。

  像这些地方我们就学佛,真正学习。学了之后管用,帮助自己也帮助别人。帮助自己,真的使自己有所转变;如果没有转变,你得不到受用,学了跟没有学是一样的。学了之后果然不一样,变了!当然初学大概在十年当中,变化的幅度不大,二十年、三十年变化就很大了,会叫人有很明显的觉察。相貌变了,体质变了,一般人讲风度不一样了,用外国人的说法是磁场不相同了,产生很不一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往往自己不能觉察,别人觉察到了。

  我在年轻的时候,特别是初出家的那个时候,业障很重,我自己并不晓得。是到了我们在景美有了图书馆,有一位老居士,这是我一出家就认识他,他是福州人,是圆山临济寺的老信徒。现在恐怕都不在了,年岁很大,他是临济寺的护法。我在临济寺出家,跟我很熟。图书馆建立的时候,是我出家讲经二十年了,他来听经,跟我说:法师,你的业障消了。我说:何以见得?他说:从前你在临济寺的时候,刚刚出家,你有口臭,说话的时候气味很难闻,你自己不晓得,别人也不好意思说,总是听你说话都是远远的站著,不敢靠近,现在你都没有了。这是他告诉我的。他一说提醒了我,大概我这个口臭改变应该是在讲经说法十几年,十年到十五年,应该是在这个时候,我感觉到。

  另外一桩事情,我自己也感觉得很不可思议。我年轻的时候,耳朵里头有一颗黑痣,很大一块。大概也是出家之后十年左右,这个痣掉了,突然掉了。有一天耳朵痒,抠出有很多黑东西,黑的脏东西,再照照镜子,没有了,这些都是业障消除的现象。连整个身体的气味都变了,都不一样了。相貌的改变,自己很不容易觉察,特别是很久不见的老朋友、老同参,几年没有见了,那个印象很深刻。

  学佛不能不真干,我学了有效果。老师没有骗我,三个老师教导我的,我都在生活当中得到验证,哪里是假的!所以愈学愈欢喜,愈修愈有信心,前途逐渐逐渐光明了。从前是黑暗的,前途好像一片浓雾,现在烟消云散,显示出一片光明。这底下讲『香焰光明无暂停,广大圆满皆充遍』,确确实实让你自己亲身体会到这个境界。

  所以这一首里头最重要的,在日常生活当中保持三业清净,就是《无量寿经》开端世尊教导我们修行的总原则。《无量寿经》排列的方式跟一般经论不一样,这一点我们特别要重视、要记住。平常讲的都是身、口、意三业,《无量寿经》上排列是口摆在第一,是口、身、意。为什么?口最容易犯过。所以第一句跟我们讲「善护口业,不讥他过」,第二句「善护身业,不失律仪」,第三句「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芬陀利是善护意业,意清净无染,身口都没有问题了。

  《无量寿经》的排列是教初学,初学意没有到清净,第一重要这个戒律是善护口业。善护口业怎么做?实在讲它这一句就是十善业道。从哪个地方入门?从哪个地方学习?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从这里下手。佛教初学,慈悲到了极处,然后才教你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最后达到心地功夫,不贪、不瞋、不痴。从排列你就晓得他教的对象,为什么他这个说法。再看第七首:

  【明珠宝幢恒炽盛。妙衣垂布为严饰。摩尼铃网演法音。令其闻者趣佛智。】

  这一首是赞颂『宝幢』。「幢」代表教学、讲经,「幢」在佛门里面是一个标志,我们现在一般人讲旗号,它是属於旗帜一类的。所以佛家有幡幢宝盖,这是最常见的庄严具。幡是扁形的,幢是圆形的,那个形状很像我们在飞机场看到的风筒那样。这些东西从前都挂在旗杆上的,古时候佛家的道场,今天道场里面讲经说法。从前寺庙旗杆不是挂国旗的,旗杆上是信号,把这个幢升在旗杆上,像风筒一样,很远人就看到。只要看到旗杆上悬挂的是幢,大家就知道今天寺庙里头有讲经,喜欢听经的人就来了。

  所以我们要晓得,佛法是师道,师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再高明的老师,他有德行,谦虚,不敢做人的老师,别人尊称老师,自己不敢称。自称都是称学人,学人是学生,我在学习,我哪里敢称老师?只有佛才称为老师,我们称本师。教学怎么办?决定不能够去拉学生,我讲得怎么好,你要到我这里来学,这话说不出口。但是教学又不能不把这个讯息告诉别人,就用这个幡幢让人家看到自动来。所以这个就有意义,自动来,他是来求学。没有招生,招生的口气太大了,佛法里头不敢。

  所以佛法用这个方法,我们讲接引大众,也就是现在讲的招生。只把这个讯息传达出去,你欢喜,自动会来;不欢喜,绝对不去劝,绝对不去拉人,这个诸位一定要懂。如果劝人来、拉人来,这个对於佛法就不尊重了。他自己愿意来的,我讲得不好,他不满意,他不会怪我,他自己来的。如果是我把他拉来的,很勉强把他找来的,我这里他听了不满意,他就埋怨,不生欢喜心,还要生毁谤,你拉我来干什么?我到这里来学到什么?有什么好处?

  所以佛祖、过去传法讲经的大德,真的人情事理他都通达,实实在在他们都做到恰到好处。在现代,高楼大厦林立,我们这个地方要是竖一个幡幢,没人知道,谁能看到?所以现在这些东西只能在佛殿上,悬挂在那边做一个纪念品,让我们看到,晓得古时候祖师大德是怎样接引大众的。那个精神意义存在,我们不能忘记。

  我们今天这个地方讲经,我们用什么来做现代的宝幢?现代宣传的方法跟从前是一样的,把我们这个讯息传达给社会大众。第一个是报纸,在报纸里面登讲经的消息,可以,不要去拉人。他看到了,知道我们这个地方有法师在这边讲经,他自动来了。第二个是广告,我们过去在台湾,有听经的同修听到我讲这个事情,他们在电影院里面打广告、打字幕。电影院当中休息的时间打这个字幕,行!可以。广播电台里头做广告,广播节目那个当中插广告可以,就是把这个资讯向外面传达,这就是幡幢的意思。

  幡幢里面还有殊胜的意义,那就是自己真修的形象,到外面走一走,你的形象就能摄受众生。我们要是冷静的思惟,应当是幡幢真实的意义。释迦牟尼佛在外面游化,见到他的人、听到他名字的人,都起尊敬的心、仰慕的心,我们现在人讲人格的感召,这属於形象。

  释迦牟尼佛的弟子,菩萨众、声闻众,在家优婆塞、优婆夷众,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他的生活、思想,今天讲的意识形态起了变化,生活行为起了变化。他居住所在的这个地区,一般人看到他不一样了,就产生影响。这也是宝幢的意思,不要用言语去宣传,用我们的形象,就是世尊常常讲的「为人演说」。不要用口说,做出来给人看,佛法是什么,我这个样子就是佛法。

  「佛法」这两个字的意思,佛是觉,佛法是觉悟的方法。我们从前是迷,现在从迷里头跳出来,觉悟了。你要不做出来,人家怎么知道你觉悟?你跟从前不一样了,你不迷了,过去你的那些毛病习气全没有了、全改了,人家会很诧异,问你:你怎么改的?你为什么要改?这个时候你就跟他解释。说自己就是劝别人,让别人听了之后回去认真反省,「不错,是应该要改过迁善」,让他自己去反省,自己去体会,自己省悟过来,这就是教化,这是『明珠宝幢恒炽盛』。

  『妙衣垂布为严饰』。「妙衣」在前面都跟诸位报告过,这是说的戒律、威仪,比喻戒律、威仪都表现在外表上。『摩尼铃网演法音』,这是言语,用形象,用言语,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令其闻者趣佛智』,要让这些见闻觉知的大众省悟过来,回头是岸,真的是帮助他们开佛智慧,悟佛境界。这一首偈,我们晓得是佛法修学的影响,我们常说的广度众生。好,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