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七九一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九一卷)  2002/7/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791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藏海安布庄严,第二段台面宝地。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跟我们解释的是「即体心性定之所成」,这句话讲得很深,体心是真心,性定说明不是修的定,自性本定所成就的。学佛终极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无论是哪个宗派,无论是哪一个法门,到究竟处都是明心见性。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还是明心见性。这个问题早年我请教过李老师,李老师跟我解释得很详细,这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只是我们修明心见性的方法不一样,手段不相同,所以有八万四千法门,有无量法门,真心现前,性定现前,境界就转了。《楞严经》上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些话是对法身菩萨讲的。法身菩萨在《华严》里面,初住以上,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能转境界了。为什么?真心用事,性定用事,用我们的话来说,在这个境界里头决定不会受外面境界所影响,不会被外境所动,自己真正做得了主宰。

  我们的心,凡夫不行,六道凡夫自己做不了主。为什么?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多多少少都会受影响。譬如在日常生活当中,别人赞叹你,喜形於色,影响了,受影响了;别人毁谤你,你的面孔马上就很难看。这是什么?受外面境界影响,你被外境所转,你不能转境。你被外头境界所转,这是什么原因?你用的是妄心。佛家讲你用的是心意识,你用这个东西。真心有没有?有!真心就在妄心里面,但是永远不知道用真心。这个在这段经文前面跟诸位做过报告,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第一念是真心,第二念就堕落到妄心。如果你能保住初心,保住第一念,你就是法身菩萨。可惜你保不住!这就是我们佛法里面讲的修行的功夫。

  佛法在今天的社会,我讲过很多年,第一次八二年在纽约讲的。我初到美国,别人问我佛教,我说出佛教在今天的社会有四种不同的形态,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第一种宗教,宗教的佛教。佛教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宗教,我们不能不承认。这个不是佛教的本来面目。第二,佛教变成学术、变成哲学,变成世间一种学问,这也不是本来的佛教。第三种发展比较晚近,大概今天来讲也不过是半个世纪发生的,邪教!打著佛教的招牌,实际上是伤害众生的法身慧命;邪教的佛教,过去没有的。第四种传统的佛教,这个是佛教的本来面目,祖师大德代代相传。

  传统的佛教是什么?是教育,现在一般社会上所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我们仔细在《大藏经》里面,看《释迦谱》,看《释迦方志》,这两部书是古人写的释迦牟尼佛的传记,收在《大藏经》里面。我接触佛教,大概在最初两个星期的样子,章嘉大师就要我看这两本书。那个时候这两本书还没有单行本,我得到寺院里面去查《大藏经》;查到之后,在那个地方看,自己做笔记,这是五十年前的事情。我们要了解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的为人,他老人家的思想,一生所从事的事业,确实是现在人讲的多元文化的教学。

  他老人家用的是真心,他老人家表现的是性定,我们现在清楚明了,没有疑惑。他虽然示现在我们这个世间,跟我们和光同尘,境界不相同,他确确实实是住在华严境界。我们住五浊恶世,他住华严世界,华严世界跟五浊恶世是同时的、是同处的,此时此地,境界的问题。这就是证明佛在经上讲的「境随心转」,这个话千真万确。真心性定,那个境界就是华严境界;我们用的是妄想分别执著,那你的境界是五浊恶世。而境界里面,跟诸位说,没有清浊,清浊在人心,人心能转境。佛在经上讲这个大道理,我们总得要懂。

  现在请看经文,我们看看华藏世界的宝地。首先你要晓得这个宝地是性德自自然然显现出来的,只要一切众生永离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境界就现前,我们得认真努力的来修学。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世界海大轮围山内所有大地。】

  这一句是总说,说这个大地的所在,这是依报里面最主要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生活环境。向下有二十句经文,清凉大师科题里头讲「别显体相庄严」,这是讲大地上,讲了三桩事情:一个是体,一个是相,一个是庄严。这二十句里面,第一句讲体,第二句讲相,往后都是讲庄严。现在我们来看向下这十句:

  【一切皆以金刚所成,坚固庄严不可沮坏。】

  这是第一句。首先告诉我们,这个大地『金刚所成』。「金刚」在佛法里头常常用它来做比喻,比喻坚固,比喻不坏。《般若经》上用金刚比喻般若,般若智慧能破一切邪知邪见,一切知见不能破般若智慧,把它比做金刚。所以这个经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波罗蜜是法,金刚是比喻。在这个地方是比喻大地,这个大地『坚固庄严』,是不会坏的。为什么?它是性德自然的现相,遍华藏。

  现在要问,我们这一块土地、这个地球在不在华藏之内?我相信稍稍涉猎经教的同学,都能够肯定我们娑婆世界在华藏之内。《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娑婆世界在华藏世界的第十三层,不在华藏之外。我们现在要问,金刚宝地是遍彻华藏,我们现在居住的地方为什么叫做五浊恶世?再告诉你,叫五浊恶世,这是眼前的现相,给你讲「金刚所成」,那是讲实话。好比我们这个房间,这个房间整整齐齐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华藏本来是这样的。建筑房屋的工程师,房屋建好之后,交屋。我们买这个屋,他交给我们,这里头干干净净,真的,它一尘不染,我们看了很欢喜,这就好比华藏。但是我们住了没有多久,不知道收拾,不知道整理,也没有清洁扫除,住个半年、一年,到处灰尘,处处污染,这就叫五浊恶世。五浊恶世并没有离开华藏,只要把浊恶,浊恶就好像是垃圾、是灰尘,你把它清理干干净净,金刚之体它又现前了。这个比喻浅近,诸位细细去思惟,你去想一想,确实是这个样子。

  佛说我们有这五种染污,见浊、烦恼浊,五浊里头这两种最重要的。我们的见解被污染,我们的思想被污染,见思烦恼。没有说思浊,只说见浊。然后说个烦恼浊,这个烦恼里面包括了思惑,还包括了尘沙惑,包括了无明惑。换句话说,《华严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就是烦恼,就是见浊、烦恼浊。我们看东西看错想错了,所以才造成物质环境的染污。

  你们想想看,今天地球公害污染,地球上面动植物生态失去平衡,地球病了。地球怎么病的?人为的,不是它自己病的。人随著自己妄想分别执著要改造环境,不能够随顺自然,他要改造环境;这一改造,那麻烦了,把自然生态破坏。要知道自然才是清净的,才是正常的,自然是金刚不坏之体,我们把它破坏了,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把它转变了,境随心转,把华藏世界这样庄严的体性转变成五浊恶世。真的,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谁的心想?自己的心想。所以佛是一再的教导我们,劝勉我们,我们的思想要纯净纯善,我们的境界殊胜。学佛终极的目标是超凡入圣,学佛之人不能有丝毫的心、念头伤害别人,伤害社会大众。

  这个月初我难得有个机会,抽出一点时间想回到老家看看父母的坟墓。前面跟诸位做过一次报告,我先到浙江,第二站到南京,第三站回到家乡,从家乡再回香港,我的路线是这么走的。这一次是旅游、探亲、访友。我穿的是便衣,在中艺买了几套唐装,不敢穿出家衣服,怕人家认识我。因为国内佛教信徒很多,我对他们非常感激,他们对我爱戴,总希望来看看我,人多!人多我怕秩序不能维持,就搞成一个很乱的这种场合。这个场合对佛教是不利。

  佛教我们第一个持戒,守戒,持戒就是守规矩。守法、守规矩在我们国内信众还没有养成习惯,在国外没有关系。国外再多的人,他有规矩,他不乱,我可以跟大众接见,从来没有拒绝任何一个人。国内,那我就不能不留意。第一个怕人多互相挤来挤去,万一有个年岁大的人跌倒,被人踩伤,我们的心过不去,我最怕的是这一点。每个人都要挤到前面来,身体差一点,年岁大的人,很容易发生危险,我担心这个,不是担心别的。第二个形象不好,让社会大众认为学佛的人这么乱,一点秩序、一点规矩都没有,这个破坏佛教形象。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最重要的是要保护佛教形象。为这两桩事情,不是为其他,希望同学们都要了解。佛法对一切众生是平等的,哪有这个人接见,那个人不能接见,没有这个道理,一律平等。我们天天念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怎么能违背自己的传统?违背佛陀的教诲?那不可以的。许多人不懂,不了解,诸位同修一定要明了。

  我在杭州住了四天,承蒙东天目山的齐居士邀请,我也常常听到他们那个道场殊胜庄严。宝志公开山的,韦陀菩萨的道场,我当然要去参拜一下。在那边看到了许多念佛的同修,我听齐居士讲大概有五百人长期在山上念佛。我看到听到了,欢喜!齐居士告诉我山上来的这么多念佛人,只有西藏人没有,全国各个省分、自治区、特别市统统都有。我跟她说:你这是全国代表念佛堂,只差西藏,全国代表念佛堂,为国家祈福,为人民祈福,为世界祈福,无量无边的功德,不可思议。我赞叹她。当天晚上消息走漏了,有很多人上山,大概有五百多人上山要见我。我跟大家见见面,她那个大堂,大厅两层楼都坐满了人,我看大概有一千多人。地方领导,公安的人员,我们都聚会一堂。她现在山上有警察住在山上,好,非常好!

  要我跟大家讲几句话,我只讲了四句话。《梵网经》上的两句,「不作国贼」。学佛的人决定不可以做伤害国家,伤害社会,伤害大众的事情。第二条,「不谤国主」。国主,广义的,国家各个阶层的领导人都是国主。我们《华严经》一开端,「世主庄严品」说的是国主。要尊重,要拥护,要在国主指导之下团结起来。尊重,不但要尊重这个社会、国家、地区,而且要互助合作,全心全力来建设这个国家地区,使人人都能过著美好的生活。国主在带头,在领导,那是讲各个阶层的领导人,要懂这个意思。

  另外两句,《璎珞经》上说的,「不漏国税」。我们知道国家为人民服务,许许多多的经费要靠税收。国民有纳税的义务,决定不能够漏税。漏税在佛法里面讲是盗戒,你偷盗一个人好还,债主只有一个。你要是漏税可麻烦了,中国有十几亿人,那谁是你的债主?这十几亿人都是你的债主,吃不消!所以国税不可以漏,漏国税,麻烦大了!第四条,「不犯国制」,国家的法律,地方政府的规章,法令规章,我们一定要遵守。我就讲四句跟大家见面,为什么?这四句重要,许许多多学佛的人把这个疏忽掉了。能够遵守佛陀的教诲,可以把这个地方恢复成华藏世界,极乐世界、华藏世界是真心性定自自然然显现出来的。我们今天迷失了自性,迷失了性定,现在这个心一天到晚七上八下,妄念纷飞,可怜!这个心是轮回心。

  佛法无论哪个法门,经典上都讲的三昧。我也常讲,我们念佛人目的是什么?目的是要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是什么?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念佛三昧。我们学《华严》要入华严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禅定,翻成正受,正常的享受。妄想不是正常享受,分别执著不是正常享受;正常的享受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国内许许多多的道场,我何尝不想去看看,缘不足。你们今天听到我赞叹东天目山,我去看过。你们的道场我没有去看过,我要看,看到好处,我是平等的赞叹,不是偏在某一个地方、某一家,不是,没有偏心。只是我对於国内非常生疏,是去过几次,时间都很短促,都很匆忙。我非常感激国家,国家对我不错,宗教局长叶小文先生,我跟他也很熟。承蒙他的招待,二000年我们新加坡宗教团访问中国,他派外司司长陪同我们这个团游览长江上游,有机会参观大足石窟,朝拜峨嵋。国内有许许多多同学们,出家在家写信给我,打电话给我,甚至於我在香港讲经,在新加坡讲经,你们很多团体来看我,我很感激。你们邀请我回国去弘法,我说过我在国内如果有任何宗教方面的活动,一定要得到叶局长的批准。我说得太多了。

  不是宗教活动,去旅游,去观光?是很想,我抽不出时间。我这个五年当中一定要把《华严》、《法华》、《楞严》、净宗五经一论讲一遍。我定的时间每天讲四个小时,一年讲三百天,这五年当中要讲六千个小时。所以观光旅游是很想,但是我抽不出时间。你们说:到我那个道场讲经也行。我在新加坡已经说过,我年岁大了,从讲台教学我完全退下来,帮助后学的年轻人,我帮助他们。我现在自己只是在摄影棚录相。大家欢喜听,用网路播出,可以,这对我不相妨碍。所以没有录相室,我就没工作做;没有工作做,我的光阴浪费,这是叫我身心不安,我不能够再浪费时间,所以是这么一个道理。今天我讲经,只有在香港这里我们有一个摄影棚,新加坡有一个,澳洲有两个,布里斯本有一个,图文巴有一个。我的活动只能局限在这个范围,有我工作的场所。

  我们现在这些年来,尤其是最近五年,这是我第二次讲《华严经》。第一次是早年讲的,二十年前讲的,没有这些设备,我们没有留下录音录影,没有留下。这一次是完全保留录相带。这五年当中,我们自己的境界提升了很多,读经研教真实的利益我们得到,得受用。境界,我们不能像法身菩萨那样的转变,也能小小的转变。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渐渐能够得清净心;换句话说,渐渐能够不被外面境界所转,与经教有少分的相应。这少分的相应就得很大的受用,常生欢喜心,法喜充满!愈来愈看破,愈来愈放下,自在随缘,尝到这个法味了。也知道这个佛是怎么个念法,往生净土,自己渐渐也真的有把握,这才是我们一生第一桩大事,其他的都是鸡毛蒜皮,不足为道的。最重要的是这一生能够往生。

  我们学佛,无论在哪个法门里,修得再好,不能往生,这一生空过。不能往生,修得再好,生天。七情五欲,中国人讲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那个「欲」就是财、色、名、食、睡。我们自己要很认真反省检点,七情五欲要没有断,你要不出六道轮回,你在欲界;修再大的福德,也是欲界天,色界都去不了。色界是什么?色界不是性定,是修定,是修来的定功。这个定功能够把七情五欲伏住,七情五欲虽然没有断,决定不起作用。难得,很不容易,生色界天。色界,四禅十八层天,看你的功夫,你到哪一层。所以你要是了解这个事实状况,你就知道超越六道轮回真正不容易。

  但是,不超越轮回不算成就,真正的成就一定要超越六道轮回。现在我们明了超越六道轮回只有一条路,念佛求生净土。中兴净土的两位祖师大德,明朝末年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净土宗十三位祖师对我有影响的,影响很深的是善导大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印光大师,这四个人对我影响非常深。我在没有遇到《无量寿经》之前,我修学净土主要的经典是《弥陀经疏钞》,莲池大师的;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我是依靠这两种注。

  这两种注解我都详细讲过。《疏钞》那个时候没有录相,留的有录音带。我记得录音带好像是有一百三十多卷。将来有这个机缘,我还是要讲一遍,那一遍就会录相。现在讲跟往年境界不一样!所以有些同学跟我说:法师,你以前讲的经我不要听,我要听你现在的。没错,这个人很聪明。为什么?境界不相同,今年跟去年就有很大的差距。

  从这些地方大家要能够体会,学佛不能一天离开经教。我就是香港、澳洲旅行,我的经本都放在身上,跟我旅行的证件、护照都放在一起,天天读诵受持,没有间断。佛教导我们,我们永远记在心里,念念不忘,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无论在什么地方接触到周边的人,我们谈话的话题都是经教,都是把佛法介绍给他,念兹在兹,这样自己才能够契入,在生活里头,在工作、在应酬里头,历事练心;要不是这样,没有法子入佛境界,没有法子深入经藏,深解义趣。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藏海安布庄严,第二段台面宝地,长行第二句看起:

  【清净平坦无有高下。】

  这是宝地之相。这个地的体,前面跟诸位说过,金刚所成。如果用我们平常归纳佛陀教育的纲领来说,我也把它分配在这经典上,金刚就是真诚心、正觉心,金刚般若。真诚跟正觉是金刚,没有能够破坏的;它能够破一切邪迷,邪迷不能破真诚正觉,这是金刚的意思。

  相状,这个地方讲了,讲体相。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地相平净」,这是华藏世界的宝地,就是我们总结的清净、平等。清净、平等是心相,真诚、正觉是心之体,要明了。清净、平等是心的相,慈悲是心的大用。慈悲对自己是自爱,对待别人是大慈大悲,无条件的爱护一切众生。这十个字具足真心的体相用。华藏世界,「出现品」里面佛讲得很清楚,「唯心所现」,华藏世界从哪里来的?真诚正觉心现出来的,现出来这个世界的相状是清净、平等。经文上『清净平坦无有高下』,极乐世界如是,华藏世界亦如是,我们要晓得。这个不就是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他的心是清净的,心是平等,所以大地是平坦,没有高下。我们要想修西方极乐世界,要修华藏世界,你懂得这个道理,你这样如理如法的修学,你就能够证得。

  前面跟诸位报告过,这个长行的十句,第一句是讲大地之体,第二句是讲大地的相,后面八句都是讲它的庄严,也就是讲它的用。我将这个意思,配合我们这么多年来在大乘经教里面掌握到修行的纲领原则,佛经里面称为总持法门,总一切法持一切义,我写了二十个字。前面这十个字重要,这是真心的体、相、用。我们修学念念不离开这个指导原则,哪有不进步的道理!进步从哪里看?从烦恼轻,智慧长,境界向上提升,这是明显的效果,真实的受用。

  你们同学们都知道,我对於老师的恩德念念不忘,我对於护法的恩德念念不忘,知恩报恩。我接受过儒佛的教育,落实在我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之处,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为报。这个人过去曾经有一天对我好,我永远不忘;以后有什么对我不好的,我不放在心里。我懂得,老师教我的,我这个心永远要装一切众生的善,我的心是纯善。我不会把一切众生不善装在我心里,那我的心不就变成不善了吗?

  我要怎样保护我自己纯净纯善的心?听佛菩萨的话,依教奉行。你看看《十善业道经》,佛讲: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一切众生对我的不善,我不放在心上,我不会夹杂,我只记著别人的善,我只记著别人的恩。别人为什么以后对我不善?这个原因,我记得过去我也报告过。一种是缺少往来,缺少沟通,不通!不通,容易引起误会。如果再有一些外缘,不善的外缘,你看到了,你听到了,你就会起疑惑、猜疑;猜疑,愈猜愈错,就离了谱,误会是这么产生的。他那边有误会,我这边没有。两方面有误会,就会生冲突,就会麻烦。他对我有误会,我对他没有误会。

  尤其接受圣贤教育的人,有一个根本的理念,这个一定要肯定。这个根本的理念是什么?「人之初,性本善」,我们从这个理念看宇宙之间所有一切众生都是善的,没有不善。这个是儒家讲的,佛法讲得更圆满,「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你们想佛性善不善?佛性纯净纯善。造作五逆十恶的众生,他还是有佛性。为什么造恶?一时迷惑。一时迷惑,你何必把他放在心上?你放在心上,错了。我们应该怎么样?应该像佛菩萨一样,帮助他回头。怎样帮助?自己要行善,做出善的样子来,让他看到、听到、接触到了有所感动,再回头,这是教育!

  这种教育,我是从小学的。在南京第一中学读书,我的老师现在还在,就剩这么一位老师,老师那个时候在学校里提倡身化教育;化是变化气质。我在学校里头学的这一句「身化」,以后我学佛得受用;换句话说,那些误会的人,不了解的人,还没有回头,我做得不够,不能怪他;怪他,那就错了。永远不能够责备别人,所有一切过失,我自己做得不够好。我们走的路子是向无上道,我们做人要做一个完美没有缺陷的人。心里面还怀著「那个人不对,那个人有过失,那个人怎么对得起我」,你的做人就有缺点。为什么?性本善,这是不善,我这个本善里头夹杂著不善。

  佛讲了,我有佛性,佛性里头不夹杂这个东西。所以你要知道怎样修行,你必须要有胜解,这个佛经里头常讲的,胜是殊胜,解是理解,你对於宇宙人生要有殊胜的理解,这是最高的。你没有这个能力,不得已而求其次,你对於佛菩萨教诲(就是经论),你要有殊胜的理解,这个事情就自然不难。你的生活哪有不快乐的!

  看到宇宙之间人都是善人,都是佛菩萨,种种的示现对我没有一丝毫妨碍,《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甲处有障缘,乙处没有障缘,我到乙处去;乙处有障缘,丙处没有障缘。觉悟之后,晓得一切众生生活的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不是某一点,某个地区。那是什么?那是妄想分别执著把你局限,你迷了。你迷於这个地区,你不知道本来生活的空间比华藏世界还大。

  前面一品讲的「世界庄严品」,那里头是讲尽虚空遍法界,先讲大的,大世界怎么来的;然后再讲小的,华藏世界;比华藏世界再小,娑婆世界。我们今天脱离不了这个范围,生活空间没有这么大,原因在哪里?执著,妄想分别执著。好比执著自己家乡祖宗的产业,念念不能够放下,那他一生的生活圈子就在家乡。

  古人,真的,住在乡下,有一生没有进过城的。我小时候生长在农村,我们乡下人确确实实有一生没有见过县城的,他的往来就是几个村庄,活动空间就这么大。他不知道活在地球上的人,活动空间是整个地球,他不知道,他守住小村庄。眼光稍微大一点的进过城,进过城叫什么?见过世面。我们这个城市隔壁邻县还有别的城市,走过几个城市的,我们村庄里面的人对他就很羡慕,他了不起,他走过好多城市。再出了省,他走到别的省里去;出了国,走到别的国家去,确实就像这个样子。

  所以你首先要有认识,我们的活动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你好快乐!这个地球上的人,我到这里来不受欢迎;我来帮助他们,他们拒绝,我到另外星球去。这个太阳系不欢迎我,我到别的太阳系去;这个银河系不欢迎我,我到别的银河系。什么时候这个太阳系欢迎我了,我再来!

  要晓得众生的心就像小朋友的心一样,他不是真的。三岁小孩说:我不喜欢你,我讨厌你。你给他笑笑,赶快离开。为什么?他那个不是真的,我们讲情绪化。过了一会,「我喜欢你,你来」,你就来了。我们跟小朋友在一起常常听到,他那个变化好快。你看到这个现象,你就能够体会到众生心,六道众生的情绪就是三岁小朋友,不能当真,不要放在心上。永远记著他的好,不要记著他的恶。这是什么?大人对小孩。

  往年我跟韩馆长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很长,她的孙子很可爱,出生在凤凰城,那是一个很热的地方,我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有一天馆长告诉我,她说:我这个孙子他跟我讲他不喜欢我。我就对馆长笑笑,三岁小孩(那个时候才三岁,两、三岁),我说你怎么能把他的话当真?你再看看,过了一、两个钟头喊奶奶,他要她了,是不是?所以你要知道六道众生就是两、三岁的小孩,情绪不定,喜怒无常。那是什么?习性,不是本性,本性是善的。孙子渐渐长大,孙子最爱的是奶奶,奶奶最疼的是孙子,长大渐渐懂事了。

  我们学佛,学佛是学觉悟,用真心。我常常讲,我们对於一切众生,用真诚心,用正觉心,一点都不迷。心相清净平等,心用自爱爱人,慈悲!这个爱从哪里生的?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里头生的,不是从情识里面生的。情识里面生的是凡夫,那个爱不是真的。所以凡夫没有见性,他讲爱你也好,他讲恨你也好,都不是真的,都不能够计较,都不可以放在心上,这个道理一定要懂。你要是不了解,你要是不能够落实,你在佛法修学,一生得不到结果,你白学了。为什么?非常明显的,你的烦恼不能断,你的智慧不能开,你的境界不能提升,搞一辈子还是迷惑颠倒,还是继续不断的搞六道轮回,岂不是错了!

  世间很多很多学佛的人错了,为什么会犯错?不读经之过。再跟诸位说,不讲经之过,讲经比读经的效果高很多倍。这是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的,他说:你读经,你听经,你听讲,你能够听到几成?他说最好的能听到三成,一般普通的能听到一成就算不错。为什么不能听得更多一点,更深入一点?他没有那个心,自己松懈放逸,他自己没有办法觉察。

  可是叫你讲经,不一样,老师讲的时候至少你可以听到六、七成。为什么?明天早晨你要复讲。老师讲经是晚上,我们晚上听经,到第二天给你讲,第二天你上台复讲,他就全部精神贯注在听,他能够听六、七成。为什么?明天他要讲。如果不讲的话,他不会那么专注,道理在此地。所以,为什么讲经转自己的业报、消自己的业障那么快速?道理在此地。

  老师慈悲,看到学生福薄的、短命的,都在相上能看到,一见面就清楚。看到这样的人,老师都劝他发心出来学讲经。我们那个经学班里头有好几个,至少有六、七个,我们二十几个人就居然有六、七个没福报,我也是其中之一。这个是老师大慈大悲,真的是佛家讲救度众生。

  所以转境界从哪里转?从心地上转,境上转不了。世间人不晓得这个道理,转境界,境界就是风水。世间人从哪里转?改风水,找一个地理师来看,改风水。你们想想,如果风水能改,地理师会看,他为什么不先改自己?他何必替你改?替你改,你将来是大富大贵,那个大富大贵他为什么不要?他为什么送给你?仔细去想想,冷静去观察,你就明了。

  佛教给我们,改风水从哪里改?从心地上改。因为佛跟我们讲那个原理,境随心转,你心改了,你的风水就改。所以华藏世界他们这些居民是法身菩萨。我们知道,你要想生华藏世界的条件是什么?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才有资格到那里去住。换句话说,那个地方所有的居民,他们的心都是真诚、正觉,都是清净、平等、慈悲,所以那个地这么好。「金刚所成,坚固庄严不可沮坏」,真诚不能破坏,正觉不能破坏,「清净平坦无有高下」,清净、平等。佛教我们从这个地方改造风水,就是改变我们的生活物质环境,地理是属於物质环境,这样改造的。

  早年我在台湾讲经,曾经有个老居士跟我说:祖师大德有本事。我说有什么本事?会看相,会算命,会看风水,他的本事是这些。我说何以见得?他说:你看看在中国大陆,佛教的这些丛林寺院,都是选择最好风水地方建筑的,可见得这些祖师大德各个都是风水专家。我听了笑笑,他这个看法好像是有道理,实在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佛教弟子,佛教导学生,看相、算命、看日子、看风水叫世间意。世间意用今天的话来说,那是迷信。佛弟子「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佛禁止,佛不许可弟子们搞这套东西。哪里是祖师大德各个都会看风水,哪有这种道理!

  为什么道场所在之处都是风水这么好?这里头有个道理。这些祖师大德心都清净,心都与道相应。在一起共修的,无论出家在家,都能够顺从善知识的教诲。祖师大德是善知识,大家在一起共修,你说这个力量多大!他们的善心善行,他们的道德之所感,把那个地方风水改变了,这个才讲得通。境随心转,绝对不是心随境转。心随境转的,有!有些建筑道场的先去看风水,找很多地理师去看。道场建好之后,你看这里头的修行人,还是不能成就,还是烦恼习气不断,争名夺利。道场里有什么名利?有!有职位,有住持、有当家、有知客。这些职位,出家人争,我见过。找了好多人看风水,还是不行。经论教诲听不进去,头脑里头都是名闻利养,都是自赞毁他,用尽心机把信徒控制住。尤其是在社会上有地位的、有财富的,那个信徒抓得很紧,搞这些。这是我们从旁边来观察,他找的那些地理师看风水,岂不是全看错了吗?古来祖师大德,我们看看很多道场里面的山志,看他最初建立道场的这些大德们,山志上没有记载请人看风水。如果有,应该有记载。没有,所以怎么能够这样怀疑!这种怀疑从哪里生的?从自己妄想分别执著里面生出来的,错了。

  我们一定要相信佛的话,一定要相信经典的话,这是觉悟人说的,这是证果人留下来的,不同於凡夫的著书。凡夫著书可能有错误,圣人的典籍不会有错误,他是现量境界,他不是比量,不是猜测,不是推算。我们随顺经教,随顺觉悟的人,随顺证果的人,随顺他们的教诲,一定得利益,一定得好处。我们要以这个为依靠,为依归。所以学佛首先受三皈。我们还有这些疑虑,还有这些杂念,三皈没有,破掉了。「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破掉了,没有了。觉正净没有了,依旧回到迷邪染,迷邪染是凡夫心,是轮回心,学佛还是搞轮回业,还是受轮回果报,很清楚很明白的。

  所以心平,大地就平;心清净,看一切众生都是清净。我看一个众生不清净,我知道是我的心不清净。这是真的,一点都不错。我要是看到这个世间不平,是我的心不平。孟夫子讲:做学问「反求诸己」,他之能成为圣人,功夫就在此地。反求诸己,就是世俗里头常说的回光返照。观世音菩萨修行秘诀,「反闻闻自性」,就是孟夫子讲的「反求诸己」。观音菩萨讲得更清楚,「反闻闻自性」,眼反观观自性,自性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能常常在这里照顾,准有好处。下面八句,清凉大师讲都是庄严。第三句:

  【摩尼为轮。】

  这是讲装饰,地上的装饰。『摩尼』是宝,『轮』是圆满的意思。用今天的话,我们在这个地面上种种的建筑,都希望做到尽善尽美,就是这个意思。第四句:

  【众宝为藏。】

  清凉大师讲「畜以宝藏」。我们一切设施,用途在哪里?用途里面珍藏著宝藏。宝,有用之物;没有用,我们决定不会收藏。你所收藏的,肯定是有用处。宝藏里头最希有的、最珍贵的是什么?典籍、文物。佛法里头「经律论」称为三宝,三藏。经是定学,律是戒学,论是慧学,戒定慧三学,要知道这是真正的宝藏。为什么?能帮助人破迷开悟,能教人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是真正的宝藏。那种金银七宝也有人收藏,那是世间的珍宝,是不是宝藏?不是。凡是收藏这一类珍宝的、珍奇玩物的都出不了轮回,出不了三界。为什么?迷恋在这些东西里头,这个东西增长物欲,纵然你修得再好,你出不了欲界。

  所以真正修行人,他要不要藏东西?不要。世间这些艺术品,名贵的,真正修行人要这个东西干什么!居住的所在,简简单单搭一个茅篷,只要能够避风雨,小小的环境容易收拾,不浪费时间,整理得干干净净,身心清净,养道。这个世间,我们到这儿来,一定要晓得很短暂,纵然活到一百岁,那个百年真是弹指就过去了。经教里头常常跟我们讲「世间无常,国土危脆」,变化太大,沧海桑田,山河大地会变,依报随著正报转。

  我离开老家五十年,回去看过一次,住了两、三天。离开老家,童年那个时候所记忆的街道、城市、乡村全都变了。我居住在乡村,我们那个时候的房子是茅篷,乡下,我们是用泥土筑的墙,上面盖茅草,三间茅屋。面对著是个湖泊,白湖,这个湖距离我住的茅篷只有两里路,两里路现在讲是一公里。我们小的时候,每天都会到湖边上去玩,拾贝壳,去捞小鱼,银鱼,那是那个湖里头的名产。五十年之后回去,湖没有了,湖干了,现在这个湖里头有房子,有人住,不可思议。所以想想古书里头讲的沧海桑田,真的一点都不假。回去之后,我们这个县原来它有城墙的。现在城墙没有了,拆掉了。原来小的街道,城不大,这个城是汉朝时候建的,是个古城;街道没有了,很可惜。现在建成一个新兴的都市,童年那个印象完全没有了,见不到。佛经里面所说的「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深深体会到。

  这部经里面每一句含义都非常的广。「摩尼为轮」,这一句是讲建筑。人住在这个土地上,头一桩事情就是建筑房屋,自己可以居住。第二句,你的生活必需品,你一定会收藏,「众宝为藏」。生活必需品,需要养身命,更重要的是养慧命。我们要遇不到圣贤的教诲,我们不懂还有个慧命,慧命比身命重要。佛在经上常常讲的,杀一个人的身体罪不大,但是要断人的慧命,那个罪很重很重。你杀人的身命,现在我们很清楚很明白,四十九天又投胎。如果我没有什么大的过失,我又得人身,换一个身体又来了。慧命是你遇到圣贤教诲的机会,这个机会不多,你得人身未必能再遇得到。慧命重於身命,这个意思是说明精神生活重於物质生活。人要有这个理念,人心是定的,纵然物质生活艰苦,他不会有非分之想,他不会作乱,他不会侵犯别人,安分守己,那是社会安定和平主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