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八九卷) 2002/7/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789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四周轮山偈颂第五首:
【香水分流无量色,散诸华宝及栴檀,众莲竞发如衣布,珍草罗生悉芬馥。】
五、六两首都是重颂前面讲的水,这上加了有衣,这些庄严。『香水』,前面长行里面我们看到过,「一切香水流注其间」,像我们在许多山里面看到一些泉水、小溪、瀑布,这个是在山上游山玩水常常看到的。在长行里面跟诸位说过,这个「香水」是表戒定真香、表五分法身香。清凉大师为我们注解《华严经》,表法的义趣讲得很广、讲得很深,我们一定从这上面去体会,才知道性相不二。性相不但是不二,性相确确实实是一体,相千变万化不离自性,这里面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教我们从相上见性,会归到自性这个受用就同佛菩萨,我们平常讲的转境。
怎么样转境界?只要回归到性分,就是自性本分上,境界就转了,这个转境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可以说是无二无别。我们凡夫这一点不但是做不到,实在讲迷得太深,这是业障深重,很难体会得到;稍稍能体会得到,这在佛法里叫解悟,你明白了。明白了,你能不能得受用?那就看你能不能够转境界。换句话说,你能不能随顺性德。凡夫随顺相,著了相,很辛苦;随顺性,得大自在。为什么?相千变万化,性如如不动。我们看到这个山当中的小溪、流水、瀑布,能够立刻回归到自性,性德流露,那当然就不一样,境界就转了,回归到五分法身。
你看下面,『散诸华宝及栴檀』,「散」就是布施、施舍,「华」、「栴檀」都是表修德。接著看『众莲竞发如衣布』,莲是莲花。众莲,不止经上讲的四色莲花,不止四色,无量色的,《华严经》讲的杂华庄严。「衣」,衣是遮身的,这个地方是遮体。什么体?山之体,山又代表伟大的形相,伟大的形相这个遮体的是诸华宝、栴檀、众莲,你想这个里头的意思。「诸华」是代表万行,六度万行,「栴檀」是表妙香,「莲」表的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不但果上没有染污,这个莲华开在水上,根生在泥土里面,泥土代表六凡,茎在水中,水代表四圣,花开在水上面表什么意思?四圣六凡都不沾染,因不染,果也不染;花是因,莲子是果,花果同时,这个只有法身菩萨才能做到。为什么?他超越十法界了。池子里面,泥代表六凡,水代表四圣,这是十法界,为我们说明法身菩萨因与果都是清净的,我们常讲的纯净纯善。
「衣布」就是庄严。说的是山间山水的庄严,实际上它的含义是教我们修行,是教我们觉悟。於是我们明白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说哪一样不是诸佛如来慈悲教诲?诸佛如来什么时候曾经刹那际离开我们?没有!没读这个经的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读了这个经之后,这才真正体会到每一个众生都是生活在诸佛如来的怀抱,没有刹那际离开诸佛如来。
诸佛如来在哪里?六根你接触到的,全是诸佛如来在那里讲经说法,在那里提示我们,帮助我们觉悟。非常可惜的,我们凡夫业障习气太深太重,怎么样呼唤都醒不过来;醒过来的人,他明白了,他得受用。这个受用,《坛经》里面一句话讲得很明白,就像惠能大师所说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你要得受用的话,那就是这样的,你二六时中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常生智慧,不生烦恼。无明也是烦恼。凡夫,换句话说,不是生烦恼,就是生无明,总堕在这个里头。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像能大师一样,永远跟烦恼无明远离,常生智慧,这个经上真的字字句句都是教我们生智慧。
现在要问:智慧为什么生不起来?我们在讲席里讲得太多太多了,为什么生不起来?自私自利的念头太重,起心动念都是为自己,什么时候能把这个转过来?诸位要晓得,自私自利这个念头就是业障,就是习气,这个东西不断,永远障碍了性德,想学佛菩萨学不像,佛菩萨起心动念为众生、为社会,决定没有一念为自己。
我们总是没有办法舍弃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起心动念我们常讲牵挂忧虑,都是这些东西,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不肯放下,造成了障碍,这个障碍犹如大山一样。要知道别人没有办法把你的障碍除掉,障碍是你自己造的,自作自受,还是要自己把它除掉。古德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自己做的,还是要自己把它解除,诸佛如来也没有办法帮助你解除,没有法子!要你自己真的肯放下,不再有这个念头了,念念想著众生,念念想著法界。《华严经》上讲法界,你看那个心量多大,这才能入得了华严境界。你心量太小了,不行。让我们在六尘境界里头,宗门常说的「从相上见性」,这个就是转境界。不要去著相,在相上执著分别,错了!要从相上见性。《华严经》上所讲的全是从相上见性。这一段这是旅游游山,游山玩水能见性。
末后一句,『珍草罗生悉芬馥』。「芬馥」是香气远闻,「珍草」是表细行,佛家常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是我们常常提醒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这个小的地方就叫做「珍草罗生」,「芬馥」就是你的影响深远。
今天早晨我看到佛陀教育基金会的传真,简丰文居士传过来的,告诉我,基金会的董事会改选,我这个董事长还是辞不掉,又被选上,我感谢这些人的好意。我们同事二十多年,基金会在成立的时候,我跟简居士说过,我们基金会里面工作的人员确实是义工,当时我们向教育部注册立案的时候,教育部的官员告诉我们,他说:法师,义工不能长久,一定要有待遇,要建立制度。我想很对很正确,所以我们也建立了制度,现在这个制度的架构建得非常好,但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很辛苦,工作量很大,待遇非常微薄,所以等於是义工。有些工作人员,他有家庭,他有小孩,我们一定都照顾到,所以维系他家庭一个低水准的生活,这些人我们非常感激。
我跟简居士多次商量,在我们这个道场工作二十五年以上的,当时说我们一定要送一栋房子给他,现在人慢慢都老了,我们要照顾他老年的生活。尤其这些年来,我们常常希望建个弥陀村,社会上年老无依无靠的人,我们很乐意的照顾。在我们自己道场工作这么多年,现在逐渐衰老了,哪有不照顾的道理!
简居士这两年找到一块好地,在台北的乡下,我曾经去看过一次,确实闹中取静,在这一个山洼里面,我去看,这一般人讲的那里风水很好,四面是山环抱住,这个里面有一块空地,面积虽然不太大,建一个小型的道场确实很理想,外面的声音都听不到,很安静。这个里面有树木花草、有小溪泉水,难得这也是三宝加持,找到这么一个地方。现在计画在那里建一个小道场,供给基金会资深的同修们,将来在那边养老念佛,建个念佛堂,这是好事情!
我们对於一同在一起工作的同仁们,我们都要照顾到。这个道场的建立,建道场需要钱,我们想想还是不要化缘,不要去募捐。为什么?化缘募捐建的道场,将来在里头住众身心不安,怕的是什么?出钱的人要来干预、要来管理。他不高兴了,他就得叫人走路,我们的身心没有保障,没有法子安定下来。所以我想我们自己大家凑一点钱,建筑简陋一点都没有关系,只要建得坚固能够遮避风雨。我们都是修行人,山里面土地面积够用,自己可以种菜,水源好,旁边的小溪也非常好,在这个里面建个念佛堂,建几栋寮房,早年我们的愿望可以实现,我们的同学身心能够安稳,全心全力为佛法工作,佛家讲三种布施,这三种布施都具足。
财布施,我们从事基金会的工作,我们用的身体,内财布施。虽然拿这一点微薄待遇,还是内财布施,为什么?这些同学们他们的学历,他们的能力我知道,在任何或者是私人公司、公家机构,他们都可以拿到高待遇;把他的高职位待遇舍弃,来做我们佛法的事情,就是布施,内财布施胜过外财。所做的工作弘法利生,流通经典善书,又加上录音带、录影带、光碟,现在我们做的是VCD、DVD,已经做到DVD,流通到全世界,得益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这个是世间第一等好事,第一等功德之事,我看到这个讯息非常欢喜。
我们想想今天的社会,道义已经不可多见,常常在资讯里面,我们看到公司营运不利的时候裁员,这些人员替公司有些也做了十几、二十年,裁员的时候给他一点点的报酬,就叫他离开,这个人就失业了。我们看到这些讯息,心里头很难过。公司为什么营运不利?老板没有去检讨这个因素;如果老板只为自己的利益著想,你自己有多大的福报,福报享尽之后就没有了,你这个公司就衰了,就要倒闭了,你的福报享完了。
如何能叫这公司代代相传,永远不衰?我想每一个公司老板都有这个求愿,都有这个愿心,能不能兑现?给诸位说,答案都是肯定的。你要修善因,你才能得善果,无论你这一生是盛是衰,那是属於果报,你不要忘记修因。因地存心要厚道,待人要真诚。凡是存心厚道,待人真诚,念念都能为别人著想的,纵然他的福报小,中国人常讲,算命的讲,你命里头的财库不多,你命里财库少,你能这样存心,能这样待人,这就是修积善因,充实你命里头的财库,你的公司行号永远兴旺。如果为了自私自利,对待员工刻薄,那就看你命里头财库有多少了;财库用尽了,当然衰退。这其中有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懂得。
中国古德常常讲「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非常的深远,我们要细心体会。待人要忠厚,特别是替你办事的这些人,你要时时刻刻能够照顾到,他怎么不忠心为你服务?纵然做老板的遇到很大的困难,这些员工都不会舍你而去,你以真诚心待人,人家以真诚心回报,道理在此地。所以决定不能对人刻薄,对人厚道的人有福,常常能照顾到别人的人,这个人有福。再看底下这一首,第六首:
【无量宝树普庄严,开华发蕊色炽然,种种名衣在其内,光云四照常圆满。】
这个偈颂里头都是说水之德,水永远在那里流。山上我们看到的水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山涧里面无论是溪水,无论是泉水、瀑布,全部是流动的。这里先看到树,『无量宝树普庄严』,这个山上树木多。看到树,我们就想起「建树」。人生在世,中国古人常常讲的立功、立德、立言,那个「立」就是建立的意思,建立就是建树、树立,这一生没有白来,我们要有好的建树。
这一段经里面是讲的伟大的形相,换句话说,伟大的建树。伟大的建树,无量宝!什么是宝?真正的宝不是物质,真正的宝是道德,真正的宝是智慧,真实智慧,道德的建树,智慧的建树。宝树,这是真正的庄严,庄严性德,那怎么不普?在相上庄严,跟诸位说,这个「普」字我们做不到,没有人能做到,在性上庄严能做到。你一定要知道,性上庄严,相就庄严了。
回向偈里面讲「庄严佛国土」,那个佛国土,大的来讲华藏世界,小的讲法,我们就不说「佛」字,「庄严国土」,那就是我们这一个国家,自己这个国家。加上「佛国土」,如果说是释迦牟尼佛佛国土,就是娑婆世界;更大的毗卢遮那佛的佛国土是华藏世界。这些物质上能不能统统庄严到,普遍庄严,一法不漏?能!只要与性相应,就统统做到了。为什么?所有一切的相分是性变现出来的,性是相的根源,生起的根源,只要称性,念念称性,行行称性,一点都不假,庄严佛国土。
我们今天,我们是什么身分,我们选择哪一个行业?以我的身分在我这个行业里头,我应该怎样建立?我们这一生不容易!选择释迦牟尼佛从事的行业,释迦牟尼佛从事什么行业,我们要知道,多元文化教学的行业。我们这一生做出最大的贡献,全心全力把这个教学的工作做好,这就是树立,在佛法术语里面讲「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让这个佛陀教育多元文化的教学,世世代代不中断,永远能够传下去。我们做这个工作,自行化他,自行得受用;化他里面,跟诸位说,得启示,教学相长,师资道合,我们走的是释迦牟尼佛的这一条道路。
这个树立,花果是什么?是听到佛法的人,看到佛法的人,接触到佛法的人,他们觉悟,他们修行证果。他们觉悟,他们修行开花了,他们将来念佛往生了,往生就是结果,我这一棵大树开花结果。所以下面讲『开华发蕊色炽然』,比喻这一桩事情。
『种种名衣在其内』,「内」是山内,山内就是表这个形相里面,这是形相之中。衣表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礼,我们衣服叫礼服,衣著整齐清洁,接待人这是有礼节;我们如果穿著衣著很肮脏,不清洁,这是对人很没有礼貌。正式场所要穿礼服,在我们佛门是这个袈裟,袈裟是我们披的这一件衣服,我们咖啡色这一件披衣,这是我们佛门的大礼服。诸位看到这里有一条一条的格子,这个竖的一条一条,这一件衣是二十五条,我们称为大衣,这个是大礼服。所以佛法它不是死的,它是活泼的,通权达变。
古时候,现在你们看看印度人,你也看得出来,印度人只有一块很大的布在身上裹起来,这是印度人的衣,一块布;佛亦复如是,佛是印度人。但是佛教传到中国来,中国在印度的北方,冬天很冷,这一件衣服不能够保暖。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并没有改变中国人的服装,只是在我们自己原来服装上加一件礼服,他那个衣服太大了,我们把它缩小,缩小成一半,他们是整个裹在身上。我们中国古时候,这个地方用带子,用带子系起来。以后带子不方便,把它用成钮扣,现在我们用勾环,用一个环,用一个勾,更方便了,所以这个衣服缩小了。
二十五条表什么意思?这个衣服里头一块一块的,一格一格的,诸位看到是一格一格的,这个格子一样大,一样大代表平等,每一格代表一个法界。我是在青州出土文物里面看到的,我看到三尊毗卢遮那佛的像,佛像都是披这个袈裟,袈裟每一格里面它画的有变相图,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一看就明了,这个衣服代表什么?代表十法界,每一格代表一个法界。衣服制作的方法,我们看到像这样有长有短,它代表无尽,没有止尽的,虚空法界没有边际的,披在这个身上意思是一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这个意思多圆满!这一件衣,不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吗?
我们搭上这一件衣,如果对一切人事物还不平等,那有愧这一件衣。在这一件衣里头显示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衣是表这个相的,所以这个衣称之为「福田衣」。福田怎么种法,我们明白了,对待一切人事物平等和睦,这是真正种福田。所以这个衣披在身上,这是「种种名衣在其内」。那山上披的是什么?远看是森林、岩石、溪水、瀑布、花草,这就是这个山的外衣。它也是多元文化,你看看山上,全山无论是植物、矿物或是动物,也都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取这个意思。
『光云四照常圆满』,「光云」是说它的气象,我们今天外国人讲的磁场,我们中国人讲的气象,在一个人身上的是光彩,从你的光彩透出来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照射四方常圆满,这个圆满是讲的事事无碍,我们常讲点点滴滴没有一样不圆满。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四周轮山偈颂第七首:
【无量无边大菩萨,执盖焚香充法界,悉发一切妙音声,普转如来正法轮。】
这以下四首,清凉大师给我们的提示,「妙用自在,并显可知」。这个无需要解释,意思非常明显,我们一看都能够明了、都能够理解;而实际上,它的含义还是很深,句句都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句,『无量无边大菩萨』。「大菩萨」,广义的来说是法身菩萨,只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大菩萨;如果狭义的来讲,那是指地上菩萨。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前面三十个位次我们称菩萨,后面十一个位次,十地加上等觉,我们称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我们今天在此地只要看法身菩萨就行了,法身菩萨无量无边;就狭义的来讲,就是地上菩萨,这十一地菩萨还是无量无边,比我们凡夫多。如果说凡夫多,菩萨少数,那宇宙就不健康了。好比我们一个人,人身很健康,不健康的是局部,手臂这个地方麻木了,这个地方也疼痛,局部不妨碍整个身体的健康。局部麻木的地方好比什么?好比是凡夫,六道众生凡夫,健康的部分是大菩萨。所以你一定要晓得,佛菩萨的数量肯定比九法界众生多,我们首先要肯定这一点,然后一定要发心急起直追,我一定要转凡成圣,我一定要快快的入大菩萨这一伙,香港人讲入伙,我们要入他的境界,入华严境界。
这些大菩萨『执盖焚香充法界』,「执盖」的意思,特别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读这两个字感触非常非常的深,「盖」表什么?盖表防止污染。你看看四大天王,北方天王(多闻天王)手上拿的就是盖(伞盖),表示防止污染的。印光大师传法的四句偈「闲邪存诚」,闲邪就是防止污染,闲是防止的意思,邪是邪恶,邪知邪见、恶作恶行一定要知道防止,不能做,不能接近。真正学佛人,希望这一生有成就的人,我们要亲近什么人?亲近佛菩萨。我们是初学,我们戒定慧三学不得力。三学不得力,你要是亲近邪知见的人、亲近恶作的人,你会受他的影响,你会被他污染,要懂得防止。可是现在一般的学人,他不能接受。
在中国古老的年代,无论是佛法世法,大家都知道讲求师承,师是老师,老师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传给学生,代代相传,这个道统能够延续不坠,这叫师承。师承的教学,老师对於学生的要求,没有别的,三个条件,就是约法三章,不会有很多很多规矩,不会的,只有三条。第一条,只能听老师的,完全接受老师的指导,不是老师指定的这个科目,你不能看不能听。我在年轻的时候拜李炳南老居士做老师,进门就约法三章,老师告诉我:你到我这边来跟我学习,你看经,你看一般的书籍、普通书籍,如果没有经过我同意,一律不准看。只要是文字的东西,一定要老师同意,我才可以看,老师没有同意的不能看,经典都如是,没有经过他同意的经不能看,第一条。听讲经只能听他一个人的,其他的任何大德长者讲经,一律不准听,这是第二条。第三条,你从前所学的我不承认,从今天起,一切从头学起。这三条。这三条如果你能够接受,可以,老师收你做学生;你要是不能接受,你到别的地方去。
我当时想了一想,接受了。那是什么?闲邪存诚。老师对这个学生要负责任,真教!百分之百的接受教导,决定不能够阳奉阴违,否则那个师生之道就毁掉、就没有了。真的,这是还有一点沾到古人之风,师徒如父子,无比的亲切,师资道合,我接受了。接受之后,老师说:我对你这个要求,这三个条件,期限五年,五年之内一定要遵守。什么都不能看,老师没有同意的,什么书都不能看,这是把眼见给你封杀掉了;耳又不准听,心地自自然然清净下来。我经过三个月就尝到这个味道,妄想少了,很多不可以看、不可以听,只听老师一个人的,妄想少了,心定下来了,得受用了,真的渐渐有一点智慧,到半年效果就很殊胜,我对老师非常尊敬,这个方法好,很妙!好像三年之后的样子,还没有到五年,三年我就跟老师说,我说:老师要求我五年,我增加五年,我一定严格的守十年。老师笑笑,尝到味道了,这是法味。
如果你不能够完全依从,我们讲表面上依从,背后完全不顺从,这个效果你得不到。为什么?我们戒定慧没有基础,不得力,你接触外头境界一定会被污染。这个污染就是我们通常讲你受他的影响,你会起心动念,把你的清净心、把你的专注破坏了,我们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把你这个破坏了。
所以古人讲的话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你们仔细看我,我这几十年来,接受老师的教诲薰陶,我绝对不会打听别人的事情,别人毁谤我,说我很多话,有人来告诉我。他来告诉我,说个两句三句,我马上叫他停止,我不听,你不要告诉我。他说:为什么?很简单的一个理由,我希望我一生当中保持我对那个人最好的印象,多快乐!多好!你不要给我任何人对我有不好的印象,我不愿意接受这个东西,我修持得一点利益,我懂得防止邪恶,我不听信谣言。你们对我说,某人说我的是非,某人说我什么,不管他有没有,我不会放在心上,我永远保持对一切人一切众生最好的印象。
以后学佛读经,你看看《十善业道经》上佛讲的,那我做得没错,佛说: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教我们常常昼夜思惟善法、观察善法,这个是对的。老师给我这三个约法,约法三章意思就在此地,这个是做学生有没有成就的先决条件,你要懂得防止污染。菩萨执盖表这个意思。你不能够防止污染,一切诸佛菩萨来教导你,都没有用处。所以没有必要知道的事不必知道,知道的事情愈少愈好,不必要认识的人不必要认识。
我们一生在外面讲经,接触的人很多,我不记人的姓名,绝对不记他的地址电话。我自己居住的地方有电话,但是电话不常用,我把电话线拔掉了,我需要跟别人连络的时候,我把电话线插上,平常拔掉,省事,护持清净心。「别人有很重要的事情找法师」,没有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是清净心,是老实念佛,修养自己道德,这个重要。
「执盖焚香」这四个字的意思好深好长,我们要深深去领会。焚香香气远闻,这是什么香?德香,道德!「充法界」,这句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它跟性德相应,没有一样不充法界。再看下面这一首:
【诸摩尼树宝末成,一一宝末现光明,毗卢遮那清净身,悉入其中普令见。】
这要不解释很难懂,『诸摩尼树』,这上加一个「诸」,太多太多了,这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的社会各行各业的建树,是说的这个意思。我们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在尖沙咀这个地方建立佛陀教育协会,这也是一棵摩尼树。这个树是怎么建成的?宝末成的。宝末是指什么?我们这个会里面所有一切的会友大众,到这个学会来一次,听一次经的,生欢喜赞叹心的,出一块钱的,都是宝末。这个宝末意思讲众缘成就的,众缘是宝末。为什么?一切人事的缘、物质的缘一一都称性,称性则是宝。称性是从你真心里头生的,而不舍妄念,妄念之体是真心,它怎么不是宝末?
『一一宝末现光明』,纵然是迷失本性、随顺烦恼习气,但是这个地方是个佛的道场,是正法道场,即使邪恶(邪心、恶行)到这个道场来,也慢慢的会转变。怎么说会转变?这个道场天天讲经,天天闻法,他怎么会不转变?我们今天利用科学设备、科技的设备,无论在什么地方讲经,通过网路都能收看到画面音声,跟在此地讲没有两样。
每天我们在一起学习《华严》四个小时,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天天不能间断。《华严》讲到今天,已经讲了七百八十多次,一次是两个小时,一千多小时了。同学们要是真正发心学习,每天听我现场讲演四个小时之外,其他的时间尽量听前面的,把前面所讲的补过来。听这个经的好处在哪里?破迷开悟。我们学佛能不能得到利益,完全在迷悟。如果说是迷而不悟,我们的修学,即使修学一辈子,也得不到佛法真正的利益。我们是凡夫中下根性,不是上上根人,那怎么办?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主要就是对我们这种根性的,我们这种根性最殊胜的方法就是长时薰修,你天天听,天天薰习,就是薰香。不断的薰习,果然能够十年不中断,每天能够听四个小时到八个小时,十年不间断,肯定你有悟处。
我们为什么不开悟?薰习的时间太少了,力量不够,每天四个小时不行,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才只有四个小时接受佛法的薰习,还有二十个小时是烦恼的薰习,我们怎么能敌得过烦恼?这是一般人学佛多年功夫还不得力,原因在此地。所以要密集、要长时,它才能管用。自己一定要肯定烦恼习气非常重,只有这个方法能把烦恼习气销融化解掉。这个需要毅力、需要决心,你没有这个毅力、没有这个决心,你做不到,那就难了。
世出世法都一样,凡事起头难,起头克服烦恼那非常非常不容易!这种密集的薰习,我常常讲三个月就见到效果;有效果,你就增长信心,你就产生了兴趣,就生法喜,半年那你就很显著。再坚持下去,人就变了。这个变了,我们常讲那个人的命运改变了,相变了,心变了,命运改变了。凡是你还变不过来,说老实话,没有别的,薰习不够,没有产生效果,我们佛法里头术语讲的功夫不得力,薰习的力量不够,妄想杂念太多。
跟外面的助缘也有关系,这个外缘怎么样?愈少愈好。我这个学佛得力,当年老师的照顾,他把我的外缘统统断掉,李老师切断我的外缘是明显的,直截了当告诉我的。方东美先生跟章嘉大师他们没有说,但是他的方法很巧妙,就是说那个时候我要上班,假期公余的时间他都把我抓来。换句话说,我没有时间到外面去接触一般大众。
那是刚刚接触善知识,他要明显的这样限制我,可能我不会接受。我亲近李老师之前,接受过章嘉大师教了三年,方东美先生教了一年,四年的基础,有能力辨别是非利害,知道老师这个话是好话,我接受了。没有前面这个四年的基础,突然之间这样教我,很不容易接受,会起反感,老师未免太自负、太跋扈,好像除你之外,就没有别人,很容易让人生起这种误会;这个误会生起来,掉头而去。我毕竟有那四年的基础,这四年亲近的的确是大善知识,扎了这点根,李老师也会看得出来,所以提出来我能接受。
薰习的力量是我们这一生成败的关键,我也曾经多次举新加坡居士林老林长陈光别老居士往生的例子,他是在最后的四年生病,在家里头养病,每天躺在床上听讲经,每天听八个小时;除了听经之外就念佛。这八个小时听经,他搞清楚、搞明白了,万缘放下,一心求生净土。四年他成功了,预知时至,自在往生,四年的时间密集薰修。他的家人告诉我,每天听经八个小时,电视机关掉就念佛,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就干,没有别的秘诀,这个就是成功的秘诀。
所以一般凡人不能成就,拉杂的事情太多,放不下,打闲岔!想想我们在这个世间什么事情最重要?还有什么事情能比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更重要的?没有了!这个机会要是失掉,你到哪一生哪一世才能够再碰到这样的机会?真的是难料。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这一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我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其他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利害得失与我统统没有关系,是非人我与我也没有关系,我搞这个干什么!
有缘的人,能听得进去、能接受的,我帮助他们、成就他们;没有缘的,对佛法没有信心,不想学习的,给他种个善根,欢欢喜喜,我们晓得他得度的缘不在这一生。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就有能力了,我们的能力跟诸佛、跟这些大菩萨没有两样,我们也能够「执盖焚香遍法界,悉发一切妙音声」。「妙音声」是讲经说法的音声,我们也会有正法的建树,帮助如来接引众生,等於说在十方世界与我们有缘的人,我帮助阿弥陀佛招生,带领他们到极乐世界,我们都是同学,亲近阿弥陀佛,成就无上菩提,然后倒驾慈航普度众生。
这个经文里面,「普转如来正法轮」,普是平等,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什么是如来正法轮?在形相上无量无边,拣别的方法,只要是这个法与法性相应,那就是正法轮;与法性相悖,那就是邪法,就不是正法。具体而言,佛法里面讲的三学、六度、十波罗蜜,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与这个相应的是正法。所以佛给我们提出来戒定慧三学,佛说的四句偈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符合这个标准是正法轮。什么是恶?什么是善?戒律是标准,威仪是标准。你看出家人,一入佛门,先学什么?「沙弥律仪」: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这是标准;在家弟子十善、三皈、五戒,这是标准。
在近代我们的生活环境远远的不如古代,古代风俗淳厚,佛的这些标准足够了。在近代祖师又给我们做了一些补充,印光大师为我们补充的《太上感应篇》,这用道教的,《文昌帝君阴骘文》也是道教的,补充戒律,这个是属於道德。又教我们读诵《了凡四训》,学这个课程干什么?这个课程是因果的课程,深信因果。修学整个指导的原则,总原则总纲领确确实实是《观无量寿佛经》佛所讲的净业三福。
我们今天在澳洲图文巴办净宗学院,我们净宗学院修学指导的总纲领就是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在这一条里头,第一个阶段选定的课程是儒家的《弟子规》,佛法的《十善业道经》。第二条里面「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们选择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沙弥律仪》,那是祖师补充的东西,我们也选择在里头,《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安士全书》。第三福里头,第三条里面,「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特别选《地藏菩萨本愿经》,补充材料《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那是我们道德教育的根本。我们遵循佛陀指导的这个原则,选这些经论教材,我们从这个地方扎根,要不认真学,不能把所学的统统落实到生活,落实到起心动念,怎么会有成就?
在这个时代里头,自己一定要坚定自己的意志,别人学不学不关我的事情,我不要去批评别人,不要把别人常常放在自己心上,用不著。要把自己修好,自己修好就能感动别人;自己没有修好,天天去看别人,哪有不堕落的道理!佛在经上常讲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个话你懂不懂?换句话说,你要想影响别人,你先把自己修好;你自己的形象不好,你就没有办法影响别人,佛法称之为内学。
「普转如来正法轮」是先把自己搞正,真的三皈依「转迷为觉,转邪为正,转染为净」,这是如来的三皈弟子。怎么转法?净业三福就是转境界方法的总纲领,三藏十二部经教那是里头的内容。内容有浅有深,有广有狭,看自己的程度,看自己当前的需要,我去选择哪些教材,认真努力的来学习,这才能转得过来。
总而言之,自己要认真努力,度众生先度自己,消一切众生的障难,先要消自己的业障,一切都从本身做起,决定要严持戒律,祖师大德常常挂在口边,时时嘱咐叮咛,要紧!《华严经》上,佛告诉我们:「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所以持戒当然是好人,这个戒律字字句句都是性德的圆满流露。我们没有见性,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违背,那要怎样才能够随顺自性?持戒就是随顺自性;换句话说,不持戒就是违背自性,这一点一定要认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四周轮山偈颂第五首:
【香水分流无量色,散诸华宝及栴檀,众莲竞发如衣布,珍草罗生悉芬馥。】
五、六两首都是重颂前面讲的水,这上加了有衣,这些庄严。『香水』,前面长行里面我们看到过,「一切香水流注其间」,像我们在许多山里面看到一些泉水、小溪、瀑布,这个是在山上游山玩水常常看到的。在长行里面跟诸位说过,这个「香水」是表戒定真香、表五分法身香。清凉大师为我们注解《华严经》,表法的义趣讲得很广、讲得很深,我们一定从这上面去体会,才知道性相不二。性相不但是不二,性相确确实实是一体,相千变万化不离自性,这里面的教学,最重要的是教我们从相上见性,会归到自性这个受用就同佛菩萨,我们平常讲的转境。
怎么样转境界?只要回归到性分,就是自性本分上,境界就转了,这个转境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可以说是无二无别。我们凡夫这一点不但是做不到,实在讲迷得太深,这是业障深重,很难体会得到;稍稍能体会得到,这在佛法里叫解悟,你明白了。明白了,你能不能得受用?那就看你能不能够转境界。换句话说,你能不能随顺性德。凡夫随顺相,著了相,很辛苦;随顺性,得大自在。为什么?相千变万化,性如如不动。我们看到这个山当中的小溪、流水、瀑布,能够立刻回归到自性,性德流露,那当然就不一样,境界就转了,回归到五分法身。
你看下面,『散诸华宝及栴檀』,「散」就是布施、施舍,「华」、「栴檀」都是表修德。接著看『众莲竞发如衣布』,莲是莲花。众莲,不止经上讲的四色莲花,不止四色,无量色的,《华严经》讲的杂华庄严。「衣」,衣是遮身的,这个地方是遮体。什么体?山之体,山又代表伟大的形相,伟大的形相这个遮体的是诸华宝、栴檀、众莲,你想这个里头的意思。「诸华」是代表万行,六度万行,「栴檀」是表妙香,「莲」表的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不但果上没有染污,这个莲华开在水上,根生在泥土里面,泥土代表六凡,茎在水中,水代表四圣,花开在水上面表什么意思?四圣六凡都不沾染,因不染,果也不染;花是因,莲子是果,花果同时,这个只有法身菩萨才能做到。为什么?他超越十法界了。池子里面,泥代表六凡,水代表四圣,这是十法界,为我们说明法身菩萨因与果都是清净的,我们常讲的纯净纯善。
「衣布」就是庄严。说的是山间山水的庄严,实际上它的含义是教我们修行,是教我们觉悟。於是我们明白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说哪一样不是诸佛如来慈悲教诲?诸佛如来什么时候曾经刹那际离开我们?没有!没读这个经的时候,我们真的不知道,读了这个经之后,这才真正体会到每一个众生都是生活在诸佛如来的怀抱,没有刹那际离开诸佛如来。
诸佛如来在哪里?六根你接触到的,全是诸佛如来在那里讲经说法,在那里提示我们,帮助我们觉悟。非常可惜的,我们凡夫业障习气太深太重,怎么样呼唤都醒不过来;醒过来的人,他明白了,他得受用。这个受用,《坛经》里面一句话讲得很明白,就像惠能大师所说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你要得受用的话,那就是这样的,你二六时中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常生智慧,不生烦恼。无明也是烦恼。凡夫,换句话说,不是生烦恼,就是生无明,总堕在这个里头。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像能大师一样,永远跟烦恼无明远离,常生智慧,这个经上真的字字句句都是教我们生智慧。
现在要问:智慧为什么生不起来?我们在讲席里讲得太多太多了,为什么生不起来?自私自利的念头太重,起心动念都是为自己,什么时候能把这个转过来?诸位要晓得,自私自利这个念头就是业障,就是习气,这个东西不断,永远障碍了性德,想学佛菩萨学不像,佛菩萨起心动念为众生、为社会,决定没有一念为自己。
我们总是没有办法舍弃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起心动念我们常讲牵挂忧虑,都是这些东西,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不肯放下,造成了障碍,这个障碍犹如大山一样。要知道别人没有办法把你的障碍除掉,障碍是你自己造的,自作自受,还是要自己把它除掉。古德所谓「解铃还需系铃人」,我们自己做的,还是要自己把它解除,诸佛如来也没有办法帮助你解除,没有法子!要你自己真的肯放下,不再有这个念头了,念念想著众生,念念想著法界。《华严经》上讲法界,你看那个心量多大,这才能入得了华严境界。你心量太小了,不行。让我们在六尘境界里头,宗门常说的「从相上见性」,这个就是转境界。不要去著相,在相上执著分别,错了!要从相上见性。《华严经》上所讲的全是从相上见性。这一段这是旅游游山,游山玩水能见性。
末后一句,『珍草罗生悉芬馥』。「芬馥」是香气远闻,「珍草」是表细行,佛家常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是我们常常提醒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这个小的地方就叫做「珍草罗生」,「芬馥」就是你的影响深远。
今天早晨我看到佛陀教育基金会的传真,简丰文居士传过来的,告诉我,基金会的董事会改选,我这个董事长还是辞不掉,又被选上,我感谢这些人的好意。我们同事二十多年,基金会在成立的时候,我跟简居士说过,我们基金会里面工作的人员确实是义工,当时我们向教育部注册立案的时候,教育部的官员告诉我们,他说:法师,义工不能长久,一定要有待遇,要建立制度。我想很对很正确,所以我们也建立了制度,现在这个制度的架构建得非常好,但是我们的工作人员很辛苦,工作量很大,待遇非常微薄,所以等於是义工。有些工作人员,他有家庭,他有小孩,我们一定都照顾到,所以维系他家庭一个低水准的生活,这些人我们非常感激。
我跟简居士多次商量,在我们这个道场工作二十五年以上的,当时说我们一定要送一栋房子给他,现在人慢慢都老了,我们要照顾他老年的生活。尤其这些年来,我们常常希望建个弥陀村,社会上年老无依无靠的人,我们很乐意的照顾。在我们自己道场工作这么多年,现在逐渐衰老了,哪有不照顾的道理!
简居士这两年找到一块好地,在台北的乡下,我曾经去看过一次,确实闹中取静,在这一个山洼里面,我去看,这一般人讲的那里风水很好,四面是山环抱住,这个里面有一块空地,面积虽然不太大,建一个小型的道场确实很理想,外面的声音都听不到,很安静。这个里面有树木花草、有小溪泉水,难得这也是三宝加持,找到这么一个地方。现在计画在那里建一个小道场,供给基金会资深的同修们,将来在那边养老念佛,建个念佛堂,这是好事情!
我们对於一同在一起工作的同仁们,我们都要照顾到。这个道场的建立,建道场需要钱,我们想想还是不要化缘,不要去募捐。为什么?化缘募捐建的道场,将来在里头住众身心不安,怕的是什么?出钱的人要来干预、要来管理。他不高兴了,他就得叫人走路,我们的身心没有保障,没有法子安定下来。所以我想我们自己大家凑一点钱,建筑简陋一点都没有关系,只要建得坚固能够遮避风雨。我们都是修行人,山里面土地面积够用,自己可以种菜,水源好,旁边的小溪也非常好,在这个里面建个念佛堂,建几栋寮房,早年我们的愿望可以实现,我们的同学身心能够安稳,全心全力为佛法工作,佛家讲三种布施,这三种布施都具足。
财布施,我们从事基金会的工作,我们用的身体,内财布施。虽然拿这一点微薄待遇,还是内财布施,为什么?这些同学们他们的学历,他们的能力我知道,在任何或者是私人公司、公家机构,他们都可以拿到高待遇;把他的高职位待遇舍弃,来做我们佛法的事情,就是布施,内财布施胜过外财。所做的工作弘法利生,流通经典善书,又加上录音带、录影带、光碟,现在我们做的是VCD、DVD,已经做到DVD,流通到全世界,得益的人不知道有多少!这个是世间第一等好事,第一等功德之事,我看到这个讯息非常欢喜。
我们想想今天的社会,道义已经不可多见,常常在资讯里面,我们看到公司营运不利的时候裁员,这些人员替公司有些也做了十几、二十年,裁员的时候给他一点点的报酬,就叫他离开,这个人就失业了。我们看到这些讯息,心里头很难过。公司为什么营运不利?老板没有去检讨这个因素;如果老板只为自己的利益著想,你自己有多大的福报,福报享尽之后就没有了,你这个公司就衰了,就要倒闭了,你的福报享完了。
如何能叫这公司代代相传,永远不衰?我想每一个公司老板都有这个求愿,都有这个愿心,能不能兑现?给诸位说,答案都是肯定的。你要修善因,你才能得善果,无论你这一生是盛是衰,那是属於果报,你不要忘记修因。因地存心要厚道,待人要真诚。凡是存心厚道,待人真诚,念念都能为别人著想的,纵然他的福报小,中国人常讲,算命的讲,你命里头的财库不多,你命里财库少,你能这样存心,能这样待人,这就是修积善因,充实你命里头的财库,你的公司行号永远兴旺。如果为了自私自利,对待员工刻薄,那就看你命里头财库有多少了;财库用尽了,当然衰退。这其中有因果的道理,我们要懂得。
中国古德常常讲「得人者昌,失人者亡」,这两句话的意思非常非常的深远,我们要细心体会。待人要忠厚,特别是替你办事的这些人,你要时时刻刻能够照顾到,他怎么不忠心为你服务?纵然做老板的遇到很大的困难,这些员工都不会舍你而去,你以真诚心待人,人家以真诚心回报,道理在此地。所以决定不能对人刻薄,对人厚道的人有福,常常能照顾到别人的人,这个人有福。再看底下这一首,第六首:
【无量宝树普庄严,开华发蕊色炽然,种种名衣在其内,光云四照常圆满。】
这个偈颂里头都是说水之德,水永远在那里流。山上我们看到的水是活的,它不是死的,山涧里面无论是溪水,无论是泉水、瀑布,全部是流动的。这里先看到树,『无量宝树普庄严』,这个山上树木多。看到树,我们就想起「建树」。人生在世,中国古人常常讲的立功、立德、立言,那个「立」就是建立的意思,建立就是建树、树立,这一生没有白来,我们要有好的建树。
这一段经里面是讲的伟大的形相,换句话说,伟大的建树。伟大的建树,无量宝!什么是宝?真正的宝不是物质,真正的宝是道德,真正的宝是智慧,真实智慧,道德的建树,智慧的建树。宝树,这是真正的庄严,庄严性德,那怎么不普?在相上庄严,跟诸位说,这个「普」字我们做不到,没有人能做到,在性上庄严能做到。你一定要知道,性上庄严,相就庄严了。
回向偈里面讲「庄严佛国土」,那个佛国土,大的来讲华藏世界,小的讲法,我们就不说「佛」字,「庄严国土」,那就是我们这一个国家,自己这个国家。加上「佛国土」,如果说是释迦牟尼佛佛国土,就是娑婆世界;更大的毗卢遮那佛的佛国土是华藏世界。这些物质上能不能统统庄严到,普遍庄严,一法不漏?能!只要与性相应,就统统做到了。为什么?所有一切的相分是性变现出来的,性是相的根源,生起的根源,只要称性,念念称性,行行称性,一点都不假,庄严佛国土。
我们今天,我们是什么身分,我们选择哪一个行业?以我的身分在我这个行业里头,我应该怎样建立?我们这一生不容易!选择释迦牟尼佛从事的行业,释迦牟尼佛从事什么行业,我们要知道,多元文化教学的行业。我们这一生做出最大的贡献,全心全力把这个教学的工作做好,这就是树立,在佛法术语里面讲「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让这个佛陀教育多元文化的教学,世世代代不中断,永远能够传下去。我们做这个工作,自行化他,自行得受用;化他里面,跟诸位说,得启示,教学相长,师资道合,我们走的是释迦牟尼佛的这一条道路。
这个树立,花果是什么?是听到佛法的人,看到佛法的人,接触到佛法的人,他们觉悟,他们修行证果。他们觉悟,他们修行开花了,他们将来念佛往生了,往生就是结果,我这一棵大树开花结果。所以下面讲『开华发蕊色炽然』,比喻这一桩事情。
『种种名衣在其内』,「内」是山内,山内就是表这个形相里面,这是形相之中。衣表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礼,我们衣服叫礼服,衣著整齐清洁,接待人这是有礼节;我们如果穿著衣著很肮脏,不清洁,这是对人很没有礼貌。正式场所要穿礼服,在我们佛门是这个袈裟,袈裟是我们披的这一件衣服,我们咖啡色这一件披衣,这是我们佛门的大礼服。诸位看到这里有一条一条的格子,这个竖的一条一条,这一件衣是二十五条,我们称为大衣,这个是大礼服。所以佛法它不是死的,它是活泼的,通权达变。
古时候,现在你们看看印度人,你也看得出来,印度人只有一块很大的布在身上裹起来,这是印度人的衣,一块布;佛亦复如是,佛是印度人。但是佛教传到中国来,中国在印度的北方,冬天很冷,这一件衣服不能够保暖。佛教传到中国来的时候,并没有改变中国人的服装,只是在我们自己原来服装上加一件礼服,他那个衣服太大了,我们把它缩小,缩小成一半,他们是整个裹在身上。我们中国古时候,这个地方用带子,用带子系起来。以后带子不方便,把它用成钮扣,现在我们用勾环,用一个环,用一个勾,更方便了,所以这个衣服缩小了。
二十五条表什么意思?这个衣服里头一块一块的,一格一格的,诸位看到是一格一格的,这个格子一样大,一样大代表平等,每一格代表一个法界。我是在青州出土文物里面看到的,我看到三尊毗卢遮那佛的像,佛像都是披这个袈裟,袈裟每一格里面它画的有变相图,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一看就明了,这个衣服代表什么?代表十法界,每一格代表一个法界。衣服制作的方法,我们看到像这样有长有短,它代表无尽,没有止尽的,虚空法界没有边际的,披在这个身上意思是一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体,这个意思多圆满!这一件衣,不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吗?
我们搭上这一件衣,如果对一切人事物还不平等,那有愧这一件衣。在这一件衣里头显示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衣是表这个相的,所以这个衣称之为「福田衣」。福田怎么种法,我们明白了,对待一切人事物平等和睦,这是真正种福田。所以这个衣披在身上,这是「种种名衣在其内」。那山上披的是什么?远看是森林、岩石、溪水、瀑布、花草,这就是这个山的外衣。它也是多元文化,你看看山上,全山无论是植物、矿物或是动物,也都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取这个意思。
『光云四照常圆满』,「光云」是说它的气象,我们今天外国人讲的磁场,我们中国人讲的气象,在一个人身上的是光彩,从你的光彩透出来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照射四方常圆满,这个圆满是讲的事事无碍,我们常讲点点滴滴没有一样不圆满。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四周轮山偈颂第七首:
【无量无边大菩萨,执盖焚香充法界,悉发一切妙音声,普转如来正法轮。】
这以下四首,清凉大师给我们的提示,「妙用自在,并显可知」。这个无需要解释,意思非常明显,我们一看都能够明了、都能够理解;而实际上,它的含义还是很深,句句都值得我们学习。
第一句,『无量无边大菩萨』。「大菩萨」,广义的来说是法身菩萨,只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就是大菩萨;如果狭义的来讲,那是指地上菩萨。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前面三十个位次我们称菩萨,后面十一个位次,十地加上等觉,我们称摩诃萨,摩诃萨就是大菩萨。我们今天在此地只要看法身菩萨就行了,法身菩萨无量无边;就狭义的来讲,就是地上菩萨,这十一地菩萨还是无量无边,比我们凡夫多。如果说凡夫多,菩萨少数,那宇宙就不健康了。好比我们一个人,人身很健康,不健康的是局部,手臂这个地方麻木了,这个地方也疼痛,局部不妨碍整个身体的健康。局部麻木的地方好比什么?好比是凡夫,六道众生凡夫,健康的部分是大菩萨。所以你一定要晓得,佛菩萨的数量肯定比九法界众生多,我们首先要肯定这一点,然后一定要发心急起直追,我一定要转凡成圣,我一定要快快的入大菩萨这一伙,香港人讲入伙,我们要入他的境界,入华严境界。
这些大菩萨『执盖焚香充法界』,「执盖」的意思,特别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读这两个字感触非常非常的深,「盖」表什么?盖表防止污染。你看看四大天王,北方天王(多闻天王)手上拿的就是盖(伞盖),表示防止污染的。印光大师传法的四句偈「闲邪存诚」,闲邪就是防止污染,闲是防止的意思,邪是邪恶,邪知邪见、恶作恶行一定要知道防止,不能做,不能接近。真正学佛人,希望这一生有成就的人,我们要亲近什么人?亲近佛菩萨。我们是初学,我们戒定慧三学不得力。三学不得力,你要是亲近邪知见的人、亲近恶作的人,你会受他的影响,你会被他污染,要懂得防止。可是现在一般的学人,他不能接受。
在中国古老的年代,无论是佛法世法,大家都知道讲求师承,师是老师,老师一代一代的传下去,传给学生,代代相传,这个道统能够延续不坠,这叫师承。师承的教学,老师对於学生的要求,没有别的,三个条件,就是约法三章,不会有很多很多规矩,不会的,只有三条。第一条,只能听老师的,完全接受老师的指导,不是老师指定的这个科目,你不能看不能听。我在年轻的时候拜李炳南老居士做老师,进门就约法三章,老师告诉我:你到我这边来跟我学习,你看经,你看一般的书籍、普通书籍,如果没有经过我同意,一律不准看。只要是文字的东西,一定要老师同意,我才可以看,老师没有同意的不能看,经典都如是,没有经过他同意的经不能看,第一条。听讲经只能听他一个人的,其他的任何大德长者讲经,一律不准听,这是第二条。第三条,你从前所学的我不承认,从今天起,一切从头学起。这三条。这三条如果你能够接受,可以,老师收你做学生;你要是不能接受,你到别的地方去。
我当时想了一想,接受了。那是什么?闲邪存诚。老师对这个学生要负责任,真教!百分之百的接受教导,决定不能够阳奉阴违,否则那个师生之道就毁掉、就没有了。真的,这是还有一点沾到古人之风,师徒如父子,无比的亲切,师资道合,我接受了。接受之后,老师说:我对你这个要求,这三个条件,期限五年,五年之内一定要遵守。什么都不能看,老师没有同意的,什么书都不能看,这是把眼见给你封杀掉了;耳又不准听,心地自自然然清净下来。我经过三个月就尝到这个味道,妄想少了,很多不可以看、不可以听,只听老师一个人的,妄想少了,心定下来了,得受用了,真的渐渐有一点智慧,到半年效果就很殊胜,我对老师非常尊敬,这个方法好,很妙!好像三年之后的样子,还没有到五年,三年我就跟老师说,我说:老师要求我五年,我增加五年,我一定严格的守十年。老师笑笑,尝到味道了,这是法味。
如果你不能够完全依从,我们讲表面上依从,背后完全不顺从,这个效果你得不到。为什么?我们戒定慧没有基础,不得力,你接触外头境界一定会被污染。这个污染就是我们通常讲你受他的影响,你会起心动念,把你的清净心、把你的专注破坏了,我们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把你这个破坏了。
所以古人讲的话有道理,「知事少时烦恼少,识人多处是非多」。你们仔细看我,我这几十年来,接受老师的教诲薰陶,我绝对不会打听别人的事情,别人毁谤我,说我很多话,有人来告诉我。他来告诉我,说个两句三句,我马上叫他停止,我不听,你不要告诉我。他说:为什么?很简单的一个理由,我希望我一生当中保持我对那个人最好的印象,多快乐!多好!你不要给我任何人对我有不好的印象,我不愿意接受这个东西,我修持得一点利益,我懂得防止邪恶,我不听信谣言。你们对我说,某人说我的是非,某人说我什么,不管他有没有,我不会放在心上,我永远保持对一切人一切众生最好的印象。
以后学佛读经,你看看《十善业道经》上佛讲的,那我做得没错,佛说: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教我们常常昼夜思惟善法、观察善法,这个是对的。老师给我这三个约法,约法三章意思就在此地,这个是做学生有没有成就的先决条件,你要懂得防止污染。菩萨执盖表这个意思。你不能够防止污染,一切诸佛菩萨来教导你,都没有用处。所以没有必要知道的事不必知道,知道的事情愈少愈好,不必要认识的人不必要认识。
我们一生在外面讲经,接触的人很多,我不记人的姓名,绝对不记他的地址电话。我自己居住的地方有电话,但是电话不常用,我把电话线拔掉了,我需要跟别人连络的时候,我把电话线插上,平常拔掉,省事,护持清净心。「别人有很重要的事情找法师」,没有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是清净心,是老实念佛,修养自己道德,这个重要。
「执盖焚香」这四个字的意思好深好长,我们要深深去领会。焚香香气远闻,这是什么香?德香,道德!「充法界」,这句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为什么?它跟性德相应,没有一样不充法界。再看下面这一首:
【诸摩尼树宝末成,一一宝末现光明,毗卢遮那清净身,悉入其中普令见。】
这要不解释很难懂,『诸摩尼树』,这上加一个「诸」,太多太多了,这是什么意思?今天我们的社会各行各业的建树,是说的这个意思。我们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在尖沙咀这个地方建立佛陀教育协会,这也是一棵摩尼树。这个树是怎么建成的?宝末成的。宝末是指什么?我们这个会里面所有一切的会友大众,到这个学会来一次,听一次经的,生欢喜赞叹心的,出一块钱的,都是宝末。这个宝末意思讲众缘成就的,众缘是宝末。为什么?一切人事的缘、物质的缘一一都称性,称性则是宝。称性是从你真心里头生的,而不舍妄念,妄念之体是真心,它怎么不是宝末?
『一一宝末现光明』,纵然是迷失本性、随顺烦恼习气,但是这个地方是个佛的道场,是正法道场,即使邪恶(邪心、恶行)到这个道场来,也慢慢的会转变。怎么说会转变?这个道场天天讲经,天天闻法,他怎么会不转变?我们今天利用科学设备、科技的设备,无论在什么地方讲经,通过网路都能收看到画面音声,跟在此地讲没有两样。
每天我们在一起学习《华严》四个小时,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天天不能间断。《华严》讲到今天,已经讲了七百八十多次,一次是两个小时,一千多小时了。同学们要是真正发心学习,每天听我现场讲演四个小时之外,其他的时间尽量听前面的,把前面所讲的补过来。听这个经的好处在哪里?破迷开悟。我们学佛能不能得到利益,完全在迷悟。如果说是迷而不悟,我们的修学,即使修学一辈子,也得不到佛法真正的利益。我们是凡夫中下根性,不是上上根人,那怎么办?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主要就是对我们这种根性的,我们这种根性最殊胜的方法就是长时薰修,你天天听,天天薰习,就是薰香。不断的薰习,果然能够十年不中断,每天能够听四个小时到八个小时,十年不间断,肯定你有悟处。
我们为什么不开悟?薰习的时间太少了,力量不够,每天四个小时不行,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才只有四个小时接受佛法的薰习,还有二十个小时是烦恼的薰习,我们怎么能敌得过烦恼?这是一般人学佛多年功夫还不得力,原因在此地。所以要密集、要长时,它才能管用。自己一定要肯定烦恼习气非常重,只有这个方法能把烦恼习气销融化解掉。这个需要毅力、需要决心,你没有这个毅力、没有这个决心,你做不到,那就难了。
世出世法都一样,凡事起头难,起头克服烦恼那非常非常不容易!这种密集的薰习,我常常讲三个月就见到效果;有效果,你就增长信心,你就产生了兴趣,就生法喜,半年那你就很显著。再坚持下去,人就变了。这个变了,我们常讲那个人的命运改变了,相变了,心变了,命运改变了。凡是你还变不过来,说老实话,没有别的,薰习不够,没有产生效果,我们佛法里头术语讲的功夫不得力,薰习的力量不够,妄想杂念太多。
跟外面的助缘也有关系,这个外缘怎么样?愈少愈好。我这个学佛得力,当年老师的照顾,他把我的外缘统统断掉,李老师切断我的外缘是明显的,直截了当告诉我的。方东美先生跟章嘉大师他们没有说,但是他的方法很巧妙,就是说那个时候我要上班,假期公余的时间他都把我抓来。换句话说,我没有时间到外面去接触一般大众。
那是刚刚接触善知识,他要明显的这样限制我,可能我不会接受。我亲近李老师之前,接受过章嘉大师教了三年,方东美先生教了一年,四年的基础,有能力辨别是非利害,知道老师这个话是好话,我接受了。没有前面这个四年的基础,突然之间这样教我,很不容易接受,会起反感,老师未免太自负、太跋扈,好像除你之外,就没有别人,很容易让人生起这种误会;这个误会生起来,掉头而去。我毕竟有那四年的基础,这四年亲近的的确是大善知识,扎了这点根,李老师也会看得出来,所以提出来我能接受。
薰习的力量是我们这一生成败的关键,我也曾经多次举新加坡居士林老林长陈光别老居士往生的例子,他是在最后的四年生病,在家里头养病,每天躺在床上听讲经,每天听八个小时;除了听经之外就念佛。这八个小时听经,他搞清楚、搞明白了,万缘放下,一心求生净土。四年他成功了,预知时至,自在往生,四年的时间密集薰修。他的家人告诉我,每天听经八个小时,电视机关掉就念佛,念累了休息,休息好了接著就干,没有别的秘诀,这个就是成功的秘诀。
所以一般凡人不能成就,拉杂的事情太多,放不下,打闲岔!想想我们在这个世间什么事情最重要?还有什么事情能比求生净土见阿弥陀佛更重要的?没有了!这个机会要是失掉,你到哪一生哪一世才能够再碰到这样的机会?真的是难料。所以我们一定要晓得这一点,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我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其他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利害得失与我统统没有关系,是非人我与我也没有关系,我搞这个干什么!
有缘的人,能听得进去、能接受的,我帮助他们、成就他们;没有缘的,对佛法没有信心,不想学习的,给他种个善根,欢欢喜喜,我们晓得他得度的缘不在这一生。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就有能力了,我们的能力跟诸佛、跟这些大菩萨没有两样,我们也能够「执盖焚香遍法界,悉发一切妙音声」。「妙音声」是讲经说法的音声,我们也会有正法的建树,帮助如来接引众生,等於说在十方世界与我们有缘的人,我帮助阿弥陀佛招生,带领他们到极乐世界,我们都是同学,亲近阿弥陀佛,成就无上菩提,然后倒驾慈航普度众生。
这个经文里面,「普转如来正法轮」,普是平等,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什么是如来正法轮?在形相上无量无边,拣别的方法,只要是这个法与法性相应,那就是正法轮;与法性相悖,那就是邪法,就不是正法。具体而言,佛法里面讲的三学、六度、十波罗蜜,这是性德自然的流露,与这个相应的是正法。所以佛给我们提出来戒定慧三学,佛说的四句偈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符合这个标准是正法轮。什么是恶?什么是善?戒律是标准,威仪是标准。你看出家人,一入佛门,先学什么?「沙弥律仪」:十条戒二十四门威仪,这是标准;在家弟子十善、三皈、五戒,这是标准。
在近代我们的生活环境远远的不如古代,古代风俗淳厚,佛的这些标准足够了。在近代祖师又给我们做了一些补充,印光大师为我们补充的《太上感应篇》,这用道教的,《文昌帝君阴骘文》也是道教的,补充戒律,这个是属於道德。又教我们读诵《了凡四训》,学这个课程干什么?这个课程是因果的课程,深信因果。修学整个指导的原则,总原则总纲领确确实实是《观无量寿佛经》佛所讲的净业三福。
我们今天在澳洲图文巴办净宗学院,我们净宗学院修学指导的总纲领就是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在这一条里头,第一个阶段选定的课程是儒家的《弟子规》,佛法的《十善业道经》。第二条里面「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们选择的是《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沙弥律仪》,那是祖师补充的东西,我们也选择在里头,《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安士全书》。第三福里头,第三条里面,「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特别选《地藏菩萨本愿经》,补充材料《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那是我们道德教育的根本。我们遵循佛陀指导的这个原则,选这些经论教材,我们从这个地方扎根,要不认真学,不能把所学的统统落实到生活,落实到起心动念,怎么会有成就?
在这个时代里头,自己一定要坚定自己的意志,别人学不学不关我的事情,我不要去批评别人,不要把别人常常放在自己心上,用不著。要把自己修好,自己修好就能感动别人;自己没有修好,天天去看别人,哪有不堕落的道理!佛在经上常讲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这个话你懂不懂?换句话说,你要想影响别人,你先把自己修好;你自己的形象不好,你就没有办法影响别人,佛法称之为内学。
「普转如来正法轮」是先把自己搞正,真的三皈依「转迷为觉,转邪为正,转染为净」,这是如来的三皈弟子。怎么转法?净业三福就是转境界方法的总纲领,三藏十二部经教那是里头的内容。内容有浅有深,有广有狭,看自己的程度,看自己当前的需要,我去选择哪些教材,认真努力的来学习,这才能转得过来。
总而言之,自己要认真努力,度众生先度自己,消一切众生的障难,先要消自己的业障,一切都从本身做起,决定要严持戒律,祖师大德常常挂在口边,时时嘱咐叮咛,要紧!《华严经》上,佛告诉我们:「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所以持戒当然是好人,这个戒律字字句句都是性德的圆满流露。我们没有见性,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违背,那要怎样才能够随顺自性?持戒就是随顺自性;换句话说,不持戒就是违背自性,这一点一定要认识。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