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八六卷) 2002/7/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786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藏海安布庄严」第一段,四周轮山,长行第二句:
【威德宝王以为其峰。】
前面讲到这一句,清凉大师跟我们说,它表法的是「威伏诸恶」,而在经文里面就非常的明显,他是威德的高峰,『威德宝王以为其峰』,这才能够令人敬佩,心服口服,这就是山峰的形相。第三句:
【妙香摩尼而作其轮。】
这一段统统讲的是四周的轮山,讲华藏世界四周围的屏障。屏障真正的意义就是护法,从这里开始说起。『妙香摩尼而作其轮』,「轮」,清凉大师有注解,轮是山形状弯曲之处。我们知道一座山,山洼、山腰处处都能够看得到,这是山的轮相,都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妙香摩尼」;在此地,香有远闻、薰习的意思。前面讲的山峰,山峰是威德,威德必定有影响,影响的面广,影响的时间长,我们讲影响深远,这就是妙香摩尼的意思。第四句:
【焰藏金刚所共成立。】
清凉说这一句是讲「成山之缘」,上面举了三桩事情,「各别有体」。这个地方是讲「金刚内含光焰,遍成其体。如世土石,杂而成山。金刚遍故,称为金轮」。这几句话是清凉大师说的,我们回过头来看经文。『焰藏』,藏是宝藏,我们现在晓得,在我们这个世间,山里面都含藏著有矿,有金银铜铁七宝的含藏,藏就是地底下含藏的矿物。矿物是宝,这里明显给我们说出来,「金刚」。金刚,我们不要把它看呆了,一定是金刚钻或者是黄金,金代表五金,我们讲金属,它的范围就大了。金属是重要的器皿的原料,包括现在用的建筑,建筑里的钢筋,这个钢筋从哪里来的?原料是地底下的矿藏。它的作用,用就是放光,就是它的光明。
这一句是讲的总体,前面举了三个意思,这三个意思是山的总形(山的总体)、山峰、山洼,我们讲山洼,经上讲的轮相。这四句都是说它的自体圆满。山里头含藏著宝藏,宝藏不仅是地下,表层里面的树木花草,以及表层里面生存的这些动物、植物,无一不是珍宝,没有一样是没有用途的,这些形成地面上的生态平衡,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留意,所以不能任意破坏。自然生存的是最健康的,我们把它破坏了,破坏带来的后果是灾难,现在讲天然灾害。天然灾害是人为的,人破坏自然的生态,破坏自然的平衡,灾难就来了。所以天然灾害还是人为的祸害,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在这个地方的学习,看到这个大山,我们就懂得它表法的意思。整座大山是圆满的形相,我们一般出去观光旅游,看到山水风景之美,不懂得表法的意思。你要是读过《华严经》,你去观光旅游,都沐浴在《华严》境界之中,不可思议,处处都在学习,处处都在提升自己境界。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哪里?一切时一切处,六根接触之处,无一不是「大方广佛华严」,这是教我们看山。山是自己圆满的身相,最高峰的是顶,山峰。
「威德宝王」,整个的形相,总的来说,戒定慧三学成就的,外表是戒德所成,金刚不坏,智慧光明,降伏邪恶。降伏邪恶,这不是降伏外面的邪恶,先降伏自己内在的邪恶,然后自自然然就影响;「焰藏金刚」,这是影响,「妙香摩尼」,这都是讲的影响。自己德行成就,自自然然就能影响周边的环境,这是轮围山的表法。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我们坐在飞机上,常常在飞机上往下面看,在太平洋上许许多多的岛屿。在岛屿当中,往往看到有一面高山。岛屿跟岛屿你要是细心去观察,那个山脉好像是连著的,岛屿好像也是连著的,当中怎么会断?好像它陷下去变成海洋,确确实实能够看到轮围的样子、形相。
后面这六句是讲它的外相庄严,表法的意思多。我们继续看第五句:
【一切香水流注其间。】
山里面我们看到有小溪、有泉水、有瀑布,这些都是『香水流布其间』。它表的是什么?表的是戒定香水,表的是五分法身的香水流注其间,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表这个意思。
【众宝为林。】
这是讲到里面的树林,有很多的山,我们今天讲没有开发的原始森林。『众宝为林』表的是什么?三宝,所以树称之为觉树,菩提树。什么是菩提树?我们现在说这个名称,大家会联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成道那个大树底下,以后这个树就叫做菩提树,印度称为毕钵罗树。你在任何树下成道,那个树都叫菩提树。菩提树不是一种,不是专指某一种树。看到树,就要想到觉悟,就要想到建立。建立什么?或者称为树立,树立我们的德行,成就自己。为大众树立形相,树立一个榜样,树立一个模范,树表这个意思。所以,它代表的是三宝,佛法僧三宝,三宝的内含是觉正净。我们看到树林、看到大树,要想到我们要树立觉正净。自己要觉而不迷,要正而不邪,要净而不染,然后用觉正净去影响周边,带动大家觉悟,这是真正的宝。
【妙华开敷。】
这一句说的是什么?花是因。因上加一个「妙」,妙因能成妙果。『妙华』,通常讲的六度;六度是因,菩提涅盘是果。所以佛弟子、修行人,不管在什么地方,看到花就想到修六波罗蜜;在《华严》里面,看到花就要想到文殊菩萨所修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所修的十大愿王。这两句是连著的,下面一句:
【香草布地。】
『香草』就是表大愿,普贤的十愿,通常讲四弘誓愿。像香草一样,布满了大地。所以,句句话都是表法。我们到外面山野地方去旅行、去旅游,你要是懂得《华严经》的义趣,你就可以当导游,最高明的导游,菩萨导游。从现实这个境界里面把你导游到华藏世界,它真的不一样。
【明珠间饰。】
『明珠』是宝珠,我们常常在书本里面读到夜明珠,这是宝珠,在夜晚它放光,这是稀有的珍宝。见到的人不多,我没有见到,听说过。这个宝珠是物质,本身它也不能放光,它要借光的明亮,它能把这个光扩大,就像放大镜一样,能把这个光扩大;但是它必须要借光的明亮,有一点点星火,它借这个星火能把光扩大。这个地方代表权实二智,根本智与后得智。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像明珠一样,间杂在宝林、妙华、香草之中,到处都有。下面是:
【种种香华。处处盈满。】
这是很明显的给我们讲它的作用,它起作用。这个作用就是佛法讲的四摄法,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确实有这个意思在。普贤的大愿、文殊的大行,如果没有四摄,不能够普度众生。普度众生要四摄,四摄是手段。我常常讲这是人与人之间往来的原则,要用现在话来说,这是公共关系法、交际的方法,人与人之间往来一定要遵守的法则。我们如何能跟别人处好?四摄。不要问别人怎么对我,要问我怎样对人,人事关系才能处好。人事关系处好,一切事情都能做得很圆满。所以古人常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世出世间法都不例外。凡是成功的人,没有别的,我们讲他很会做人,他会待人,人际关系处得很好,他得许许多多人帮助。
这些事情要问自己,不能问别人。佛教导我们,我们有没有懂得?有没有把它做到?四摄法头一个是「布施」,布施在四摄法里面讲的跟六度里面讲的不一样。六度头一个也是布施,六度的布施,真正的精神是放下;四摄法里的布施,我讲过很多遍,就是请客、送礼,人与人之间往来这是先决条件,我们现在讲是沟通、交通,互相往来;互相往来不能没有礼,礼物很重要,礼物不在轻重,不在多少,表达我的情意,表达我的关怀,不能够疏忽。
小,一个家庭里头夫妇,夫妇懂得四摄法,落实四摄法,这一对夫妇一定是百年好合,「家和万事兴」。我们看到今天的社会,离婚率这么高,家庭的破碎已经不是新闻。夫妻好合,感觉得奇怪,好像今天离婚、家庭破碎是正常的。现在的社会变成什么样的社会?
为什么从前能维系得住?从前有圣人教诲,学佛的人懂得四摄法,依教奉行。人与人之间最怕的是不往来,不通!这一不通,有德行的人、有修养的人没有问题,虽然不往来,永远记得他的善行善言,永远记得他的恩德,念念不忘,那个心没有变。如果德行、修养差一点的人,他一定在那里猜想,愈猜与事实距离就愈远,愈想愈讹,这样就不可能不造成误会;再有一些人挑拨是非,他就信以为真,知交很可能因这个误会变成怨怼,你说这多可惜!
我们不说别的,我们学佛的人对佛菩萨,跟诸佛菩萨没有沟通、没有往来,对诸佛菩萨的教诲半信半疑,这算是不错了。还有什么?完全不信。不信为什么要摆上这个样子?别有目的,打著佛的招牌,欺骗善良的信徒,造的罪业就更深了。他不知道这个罪,不相信因果报应,一定要等到恶报现前,那个时候后悔莫及了。
我们如何跟佛菩萨沟通?天天读佛经,时时刻刻想经典里面的教训,这跟佛菩萨交通了,跟佛菩萨往来。这种交通往来要密切,不可以中断,不知不觉我们受佛菩萨的薰陶。薰陶久了,就跟他一样了。跟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不知不觉自己变成善人;跟恶人在一起,久了,不知不觉自己就变恶了。这是佛法里面讲香薰,薰习。
四摄是佛对我们的开示,比什么都重要。把六度、十波罗蜜落实在四摄里头,把普贤十愿落实在四摄里头,你怎么不入华严境界?初学佛的同学,你一定要懂得把净业三福、六和敬、十善业、古圣先贤的教诲,你要懂得落实在四摄,那是四摄具体的内容。四摄是一个框架,那完全是方法,方法里头要有内容。
四摄第二个是「爱语」,爱语是从内心清净平等的慈悲心生起的关怀照顾,一丝毫虚伪都没有。我们这样做法,别人不接受,决定不能说别人不接受是他业障深重,算了,我不要去理他了!这不是菩萨,这是凡夫。菩萨永远不会过失在他那边,过失在他那边,自己纵然有德行也到此为止,你不可能再进步了。菩萨永远都在提升自己境界,他回过头来,「我自己真诚心不够,还没有感动他」。世出世间那些圣贤做学问的,没有一个不是回头反省,反求诸己,绝对不能把过失推给别人。我诚心诚意对人,人家不接受,我的诚意不足,我的诚意他没有看到,自己要认真、要努力。再假以一段时间,你的修养、你的德行、你的学问不断往上提升,过几年他明白了,他看见了;过几年还没有看见,我做得还不够。真的有人二十年、三十年看出这个人,「这人是好人,我过去错待他」!二、三十年的修养,他见到了。还有一等人,几十年到临死的时候才觉悟过来,「那个人是好人,我一生都亏待他」!有,他觉悟了。你真诚、清净、平等的关怀,他知道了。
纵然这一生他都没有能够回头,还有来生,还有后世。佛菩萨对众生,生生世世,永远没有间断。众生对我的误会,真正学佛觉悟的人绝对不会怪罪别人,绝对不说对方有过失。对方哪有过失?对方只有迷惑,我们自己修养的功力不够,没有能够感化人。我们只能感化一些善根很深厚的人,善根薄弱的人,我们就没有力量,不加功用行,怎么行?努力再努力,勇猛精进,成就自己的德行。
实在没有办法感化那些业障深重的众生,我们自己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诸佛如来,成就自己圆满的德行,倒驾慈航,我还是念念没忘记这些迷惑、苦难的众生,没有忘记,没有舍弃。不论他今天是什么样的心态对我,陷害我、障碍我,甚至於杀害我,我都没有放在心上,真诚、恳切的关怀爱护,永恒不变,这是学佛,佛就是这个样子。我们稍稍有些情执、有些分别,舍弃他,那你就不学佛了,你就跟佛法相悖。谁犯了错?自己犯了错,别人不犯错,总要明白这个道理。
四摄第三个是「利行」。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决定是对人有利益。这个利益是普遍的、是平等的,绝对不是说对这一部分人有利,对那一部分人有害,这个不平等,这个不清净,那就不是佛法。佛法是清净平等觉。
《华严》里面,我们现在晓得,心量等虚空法界,我们服务的对象,四摄法里头的服务,服务的框架,它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菩萨,古大德翻译的名词有说「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叫菩萨。我们今天上求那个范围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我们上求的范围是这么大;下化,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要平等!上求平等,下化也平等,决定不能伤害一个众生,决定不能舍弃一个众生,佛家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众生智慧没有开,智慧没开是情执,感情用事。今天觉得你这个人很不错,跟你做个朋友。可能睡了一觉想想,「你这个人有问题」,他起了疑惑。你对他很好,他想想,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他有没有企图?愈想问题愈严重,想到明天见到你,也冷冰冰的,不敢跟你接近,他想得太多。
我们明了,这个现象真有,而且常常有。连谚语里头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他防人、保护自己,对待别人生迷惑,起了疑心。早年我初到美国去的时候,进海关问得很多。以后进去了,很多同修告诉我,海关怎么问那么多问题?他们告诉我,美国海关官员对於每一个进来的人都怀疑,你必须证明你是好人,他才相信。你没有证明,他永远怀疑,你不是好人。你一定要拿出证据出来。这就是中国人讲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他有防人之心,他处处都打问号,问号很多。把诸佛菩萨、大圣大贤也打了很多问号,「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你有什么企图?你目的何在」?
我们知道真正的圣贤、诸佛菩萨,四相空了,四见空了,什么都没有求。佛法讲的这个慈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条件的!他知道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一体就是同体,你有痛苦,我会感受到,哪有不尽心尽力帮助你的道理!但是你怀疑,你打了很多问号,那我要怎样证明,让你对我不怀疑,把这个问号消除?完全要靠自己德行,自己要在德行上努力,要在这上下功夫。人,上、中、下等级不齐,不止三等。上中下里面还有上中下,无量无边!根性不等,烦恼习气不等,业障不等。轻的,觉悟得快;严重的,觉悟得慢。我们学佛的人,首先要肯定所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儒家讲的「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肯定,肯定人性是本善的。这些习气是无量劫来被不善的恶缘薰习造成的,他的本性是善的,这一点我们要肯定。
所以,我们自己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表现。表现绝对不是为自己,表现是帮助他回头,一切为众生,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诸佛如来都是为众生,哪一个是为自己?为自己,清净寂灭,《般若经》上讲「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那是自己。现相,现相包括修行,修行是做出榜样、做出样子,做出这个形相,让一切众生六根接触,他省悟过来。所以自行就是化他,这个话是从这里讲的。我自己修行,修成一个很好的形相,让别人一看,他心里感动,他心里会反省,慢慢的觉悟过来。自行就是化他,自他不二,我们从这些地方体会,不管在什么境界,你不会退转;无论遭遇什么样的艰难挫折,你不会灰心,你知道自己功力不够。还要往上提升,永远不断往上提升。
不但我们要感动一切人,帮助一切人,影响他们,还要影响动物、植物,还要影响鬼神、妖魔鬼怪,让妖魔鬼怪都能够回头,你的教化成功了。不能勇猛精进,不能改过自新,岂只是自己退转?你令所有一切众生信心都因你而失掉,这个过失多重!我们做得好,形相好,大家对我们有信心;我们形相不好,大众对於学佛的信心退转,不是个人的事情,是许许多多苦难众生的事情。想到这个地方,就不敢不勇猛精进。好,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四周轮山」第十句,前面讲到第十句:
【种种香华。处处盈满。】
我用四摄法来解释它。四摄里面的利行,一定要记住,一定要落实。我们面对的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范围缩小一点,我们面对的是全世界的人类,这个范围是缩小了,缩小很多。无论是大是小,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肯定对於一切众生统统是有利益,决定没有一丝毫的恶业。《十善业道经》上佛告诉我们,「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叫修菩萨道,这叫修菩萨行。不但对现前众生(就是现在众生),我们对过去众生、对未来众生亦复如是。我们所修的是清净平等觉,对过去清净平等,对未来还是清净平等。
也许同学说过去、现在,未来也不例外,这个世间一切众生有善有恶、有凡有圣、有贤愚不肖,你都一律平等对待、平等利益,你不是是非都不分、善恶也不明吗?这叫修行吗?这个话提出来我们听到了,好像是很有道理。没错,在世俗谛里头,它有道理,这个理论站得住脚;在佛法里面,特别是一乘圆顿大法里面,没有。圆顿大法是真正的清净平等法,肯定造作五逆十恶的众生、地狱众生他有佛性,他性本善。为什么会堕阿鼻地狱?一时糊涂,是个好人,一时糊涂做错事情,他不是永远糊涂,他会回头的。他觉悟,他回头了,他是好人,他是佛菩萨。
所以大乘圆顿教里头,所有一切众生包括畜生、饿鬼、地狱,何况是人间、天上。饿鬼、地狱、妖魔鬼怪,他有没有佛性?有!有佛性能不能作佛?当然成佛。《华严》、《圆觉》上说的那更究竟圆满,一般大乘经讲是将来成佛,《华严》、《圆觉》上本来成佛,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肯定他现在就是佛。所以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应化在其中,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平等普度。只是说他们迷有轻重,迷得轻的,回头得快;迷得重的,回头得慢,就如此而已。不管是早一天、迟一天,都回头了!
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一切众生都是我们尊敬的,都是我们尊重的,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一定要以文殊的十度、普贤的十愿来对待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是学《华严》,这叫学一乘圆满的佛法。佛法一定要落实在我们思想里头,我们的想法决定不错、决定不差,落实在我们的言行上。忍辱仙人给我们示现一个好的榜样,一个一时迷惑的人歌利王,割截我们身体,我们一丝毫都不责怪他,他没有过失。为什么没有过失?一时糊涂。过失还是在自己,自己修的功夫不到家。你看看,菩萨是什么样的心?菩萨是什么样的行为?菩萨对这个事情是怎么看法?这不是在教我们吗?他们在表演示现教我们。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这样的逆境、恶缘很多,我们怎么处理?怀恨在心,念念不忘报复,这还得了吗?冤冤相报,几时才能了?没完没了!这是诸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到底是学佛,还是愿意当凡夫?要学佛就不能跟凡夫一般见解,不能跟凡夫一般的心行。这就是觉跟迷,佛菩萨示现觉的相,世间人一般的作为是凡夫的相,迷的相。我们现在多少是有一点觉悟,不想再做迷惑颠倒的凡夫,我要走佛的道路。所以别人怀疑我也好、误会我也好、障碍我也好、陷害我也好,我绝对不为所动。
这个「不为所动」是什么?决定不能起一丝毫不善的念头,绝对不能有一点怨恨的心。当然更不可以有报复的念头,那还得了吗?反过来,我们起的是什么念头、什么心?感恩戴德。因为这种种示现,我在这里头冷静的观察自己现在的功力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考验。一丝毫怨恨的念头都没有了,这时候我们的境界差不多到什么?「八风吹不动」,到这个境界,最少是到这个境界。到这个境界,你就得到「功夫成片」。什么叫一片?一片慈悲、一片真诚、一片清净、一片平等,成片!这样念佛,句句佛号都是功夫成片。
功夫成片大家都清楚,往生净土自在。问题是你想不想去?想去,随时可以去,随处可以去,前面讲的自在、讲的圆满。但是我们这个功夫,这是刚刚得力,刚刚得力是把「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五欲伏住了,不会因七情五欲动心起念,不会了!你在这个境界里头能够保持清净平等觉,这个心就是禅定。念佛人这个境界,就是念佛三昧。
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要是不得三昧,你没有受用。学《华严》,这个境界叫华严三昧;学《法华》,这个境界叫法华三昧;念佛人,这个境界叫念佛三昧,功夫得力了。在佛法里搞这么多年,连这么一个境界都得不到,那要大生惭愧心。顺逆境界现前,如果实在是控制不住,你马上要想《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你心里头那个波浪马上伏住;然后再想想诸佛如来的教诲,要替佛菩萨增光,要给佛菩萨有面子。
怎么做?我要给大家做一个好的榜样。小小不如意,就拍桌子、瞪眼睛,这不是好榜样,这是替佛菩萨丢人。不但这个形相是损坏、破坏佛菩萨的形相,心里起个疑惑、起个恶念,人看不到,鬼神看到,好像对人没有什么大影响,影响鬼神了,念头都不能起。给众生做好样子,那个众生包括鬼神,包括九法界都是众生。功夫要从起心动念处做,只一味做下去,不要管别人。
我天天做,没有人赞叹我,天天有人骂我,天天招来怨恨,我还要继续做下去吗?真学佛的人,继续做下去。为什么招来这么多嫌弃?我的功夫不到家,我的业障很重,我认真努力修学,还遭这么多人毁谤,《金刚经》上说得好,「先世罪业」就消了,所以感恩的心生起来了。如果我们心行不善,遭受别人的嫌弃是罪有应得;我们心行很善,不能讲到纯善,心行确实是向善,还遭遇这个果报,这是前世罪业,这消掉了。怎么会不感恩?感恩戴德!「先世罪业」消除了,《易经》里面所讲的「否极泰来」,业障消除了,然后福慧就现前。
我在这五十年的修行,我学佛今年整整五十年了,这些都是我的经历,还算是不错,也承蒙三宝加持。我们读这个经,每一段偈颂前面都有「承佛威神」,真的,我这一生遇到这些顺逆境缘,承佛威神保佑,都能度过。我知道感恩,无论是什么人,无论他用什么态度对我,我都是感恩,我都得受用,都帮助我消业障、增福慧,都帮助我提升境界。这是四摄法里的利行。自利就是利他,自利利他两方面的得益是成正比例的,我得多大的利益,他也得多大。这个理很深,要细心去观察。
四摄法最后是「同事」。同事真正的意思是说什么?是说菩萨的感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同事,现身跟你同事。应用什么方法来度你,就用什么方法,法同事。新加坡许哲居士,她要帮助这个世间最贫苦的人,那你要跟他同事;你要不跟他同事,你没有办法接近他。你的生活很富裕,他们很穷苦,他看到你,远远躲开,绝对不会跟你亲近,不是一类!所以她的示现也要示现最穷苦的人,一看同一类,打成一片,她才能为他们服务,才能帮得上忙。你要帮助哪一类的人,你要跟哪一类的人同事。你要度富贵人,你也要有富贵人的气派,他愿意跟你接近。看你那样穷酸,他不会理你,他觉得跟你在一起,他失去身分。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同事」里头千变万化,跟什么人往来,你一定要晓得这一类人他们的方方面面;我都了解,纵然不能完全相同,也有相当的接近。佛菩萨为什么都示现出家人?出家人比较方便,上可以跟帝王大臣同事,下可以跟贫穷乞丐同事,三教九流平等对待。释迦牟尼佛选择这个身分有他的道理在,诸佛菩萨的示现多半都是用这种身分。在外国,示现宗教里面的领导人、宗教里面的传教师,方便!行同事方便。如果不是这样的身分,那得示现,要度国王大臣,一定现国王大臣身,平等身;要度长者居士,你也得现长者居士身。要现同类身,不是同类身不容易在一起。孔老夫子所说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世出世间圣人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我们如何来修同事摄。
四摄法,我在前面讲过是佛门的公共关系法,人与人往来必须遵守的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的内容要是具体而言,是全部的《大藏经》;从纲领上来说,佛家常讲的陀罗尼。陀罗尼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总纲领、总的原则。《华严》里面讲总的纲领、总的原则就是十愿、十波罗蜜,细说是全经。在全经里面,诸佛菩萨为我们示现榜样,不但人给我们示现榜样,山河大地都在示现榜样。我们这一段讲的是山,「轮围山」,你把这一段学会之后,你要去导游的话,你就会看山。你看到高山,你去导游的时候,跟这些观光游览的说这番大道理,这就是讲经说法。我们在这个山里面学到了真正的东西,学到了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大学问!这就学到了。这就是『种种香华,处处盈满』。最后一句:
【摩尼为网。周匝垂覆。】
这一句是什么意思?这一句说影响,由於前面所说的自体圆满、外相庄严,它当然有影响力。我们今天讲,你自己知道修行,内要修实德,外面的形相当然庄严,哪有不感动人的道理!感动人的浅深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成德,你的德深,你的智高,影响的面就大。我的德小,我的智也不大,影响范围就小。
影响从什么地方看?从你的家庭。这桩事情我们见得很多。许许多多同修初学佛的时候,家里的人反对,甚至於毁谤三宝;可是修了几年,十年、八年之后,家里人慢慢发现,「不错,没有什么不好!他的坏念头没有了,别人对他侮辱、毁谤,他能忍耐」,慢慢发现他的好处,一家人态度对他转变了,这就影响了!
我这一说出来,你们同学们就明白了,甚至於你自己亲身体会到,学个十年、二十年,家里人不反对,而且都跟著学了,很多!我自己早年在台湾没有家,没有学佛之前,我在公家机构里面服务,有长官、有同事,我学佛是二十六岁,都说迷了,迷信,那种闲言闲语很多。到最后我把工作辞掉出家了,我的长官、同事们都以为我头脑不正常,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不原谅的人很多,说我消极,说我迷信,说我不负责任。可是到五、六十岁的时候,差不多都退休了,再碰在一起,都给我讲:你对了,你的路走对了!二、三十年他们才看出这一条路没有走错,过去反对,现在赞成,还有很多听经了。台湾许多电视台都在播我们讲经的录相带,他们都在听。我在此地讲,他们听得到,我们的网路播过去了。这是影响。
早年,八0年代的时候,我在香港讲经,我跟我的老母亲联络上,她那个时候身体还生病,抱著病到香港来看我。原来听说我出家了,她哭!不知道为什么走这么一条路?以后见了面之后,看看这还不错,不坏,不是坏事情!天天在这边讲经,每天听众还有那么多人。我听说她回去之后,她就念佛了,她也发心吃长素了。影响!这就是『摩尼为网,周匝垂覆』。
自己一定要做出成绩出来度自己,要把三界六道里头那些旧的习惯习气放弃、放下,不能再有。天天在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所有一切为众生、为佛法,没有一念为自己,没有一桩事情为自己,你还有什么放不下?
放下你就自在,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著,这是总的纲领。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要放下自己不好的习惯。凡是不足以为别人做好样子的,统统要放下,这叫做学佛。这个好样子影响大众是好的影响,不善的心行是不善的影响。
今天这个社会为什么这样混乱,犯罪率为什么这么高,原因在哪里?是有不善的力量在影响。我说到这个地方,大家心里都明了,圣贤的教育失掉了、疏忽了,善恶的标准失掉了。现在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善,不知道什么是恶,往往以善为恶、以恶为善,大有人在!是非颠倒,造成整个社会的混乱,天灾人祸频繁。不善的因,招来不善的果报。
我们在这个时代,处在这个环境里面,能够不受影响,没有变坏,这已经就相当不错了。但是这个不够,这是消极,更要积极断恶修善、转迷为悟。我们不受他恶的影响,这是保全了自己,我们要更进一步,我们以善法影响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这就对了!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有意义,有价值。
果真这样认真努力去做,我相信你法喜充满,你的生活非常充实,这一生光阴没有虚度,这一生过得才真正有意义、有价值。但是千万不要忘记求生净土,把你修学的功德回向庄严佛国土,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为什么?那是圆满的功德。如果不求生净土,说老实话,我们一生累积的善行得什么果报?来生人天福报。说老实话,不能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要真实功德,真实功德要断烦恼,伏不行。
我们今天的能力是伏烦恼,我说我自己,五十年读经、讲经、学习,这就是讲的长时间的薰习,自己渐渐觉悟了,是薰习的这个力量把烦恼伏住,习气控制住了。这也是属於「道共戒」,没断!见思烦恼没断。见惑断了,才证须陀洹果。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带业往生这个路子。这个路子我们从经论里面得到的讯息,我们符合这个标准,那对於带业往生一点疑惑都没有。
同学们大家要努力一点,要看破、要放下,记住「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古德这两句是金玉良言。这两句话的理非常之深,为什么?果然「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你的心就定了;你还有求、还有争,你的心是浮躁不定,你修学的功夫很难成就,就是刚才讲的伏烦恼,你伏不住。你想想看,你为什么伏不住?是不是还有争、还有求?这个「争」跟「求」害死人!多少古往今来好心修行的人,就是被「争」、「求」把自己的道业毁掉了,德行、学问不能成就。所以丝毫求的念头、丝毫争的念头都不能有。
一定要晓得,那个争的念头、求的念头就是《十善业道经》上讲的不善的念头,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学佛的人,无争无求,随缘。有丝毫争跟求的念头都是攀缘,都障碍自己的性德,何必!受害的是自己,不是别人。世间圣人成就自己的学问,世间人常说的立功、立德、立言,这是「三不朽」。是不是真正不朽,姑且不论,能做到这三点,都要把争跟求的念头打掉,何况佛家讲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的大法?我们要多想想,这个不能疏忽。
世间法里头,不要说是自己、自利的,就是弘法利生的这个事业,也是随缘而不攀缘。有缘,全心全力做;没有缘,念头都不起,你的心清净平等觉。今天我们有这么一个道场,几位大德居士发心成就这个道场,我们全心全力在做。哪一天有个人把这个道场夺去了,念头都不生。对我自己来讲有好处,为什么?在这里工作、讲经很累,他怕我太累,把道场拿去了,把我赶走了,对我有好处,叫我不要在这里天天说这么多话。对我个人来讲,我感激他。他造的是什么业?各人因果各人负责,用不著我操心。我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错了!没事,自己要学著无事。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永远保持自己心地清净无为。
说到影响,影响有正负两方面。凡事都是两方面,佛菩萨有佛菩萨的影响力,迷惑颠倒、妖魔鬼怪也有妖魔鬼怪的影响力。正法能不能住世是众生的福德因缘,哪能勉强?佛菩萨都不能强求,我们还操什么心?众生有福,就感得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善人、长者多;众生没有福报,他所感得来的是妖魔鬼怪。学《华严》的人心里很清楚,妖魔鬼怪多是替他消业障的,佛菩萨多是来劝导他回头的,岂不是妖魔鬼怪还是佛菩萨示现的,哪有不平等?
所以你不要看那些做恶的人都是坏人,说不定他是佛变现的,菩萨变现的。为什么变现?消众生的业障,他业障太重了。等他业障消得差不多,又变一个善知识劝他回头。所以我们不可以随便批评恶人,说不定我们搞错了,那个恶人是佛菩萨再来的,是佛菩萨示现的。这是讲到影响。所以学佛的人,心地永远清净真诚,一切恭敬。普贤菩萨「礼敬诸佛」,不可思议。末后一句,总结:
【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众妙庄严。】
没有一样不是庄严,我们从这个地方去学习,细心体会去学习。今天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藏海安布庄严」第一段,四周轮山,长行第二句:
【威德宝王以为其峰。】
前面讲到这一句,清凉大师跟我们说,它表法的是「威伏诸恶」,而在经文里面就非常的明显,他是威德的高峰,『威德宝王以为其峰』,这才能够令人敬佩,心服口服,这就是山峰的形相。第三句:
【妙香摩尼而作其轮。】
这一段统统讲的是四周的轮山,讲华藏世界四周围的屏障。屏障真正的意义就是护法,从这里开始说起。『妙香摩尼而作其轮』,「轮」,清凉大师有注解,轮是山形状弯曲之处。我们知道一座山,山洼、山腰处处都能够看得到,这是山的轮相,都是性德自然的流露,「妙香摩尼」;在此地,香有远闻、薰习的意思。前面讲的山峰,山峰是威德,威德必定有影响,影响的面广,影响的时间长,我们讲影响深远,这就是妙香摩尼的意思。第四句:
【焰藏金刚所共成立。】
清凉说这一句是讲「成山之缘」,上面举了三桩事情,「各别有体」。这个地方是讲「金刚内含光焰,遍成其体。如世土石,杂而成山。金刚遍故,称为金轮」。这几句话是清凉大师说的,我们回过头来看经文。『焰藏』,藏是宝藏,我们现在晓得,在我们这个世间,山里面都含藏著有矿,有金银铜铁七宝的含藏,藏就是地底下含藏的矿物。矿物是宝,这里明显给我们说出来,「金刚」。金刚,我们不要把它看呆了,一定是金刚钻或者是黄金,金代表五金,我们讲金属,它的范围就大了。金属是重要的器皿的原料,包括现在用的建筑,建筑里的钢筋,这个钢筋从哪里来的?原料是地底下的矿藏。它的作用,用就是放光,就是它的光明。
这一句是讲的总体,前面举了三个意思,这三个意思是山的总形(山的总体)、山峰、山洼,我们讲山洼,经上讲的轮相。这四句都是说它的自体圆满。山里头含藏著宝藏,宝藏不仅是地下,表层里面的树木花草,以及表层里面生存的这些动物、植物,无一不是珍宝,没有一样是没有用途的,这些形成地面上的生态平衡,这一点我们要特别留意,所以不能任意破坏。自然生存的是最健康的,我们把它破坏了,破坏带来的后果是灾难,现在讲天然灾害。天然灾害是人为的,人破坏自然的生态,破坏自然的平衡,灾难就来了。所以天然灾害还是人为的祸害,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在这个地方的学习,看到这个大山,我们就懂得它表法的意思。整座大山是圆满的形相,我们一般出去观光旅游,看到山水风景之美,不懂得表法的意思。你要是读过《华严经》,你去观光旅游,都沐浴在《华严》境界之中,不可思议,处处都在学习,处处都在提升自己境界。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哪里?一切时一切处,六根接触之处,无一不是「大方广佛华严」,这是教我们看山。山是自己圆满的身相,最高峰的是顶,山峰。
「威德宝王」,整个的形相,总的来说,戒定慧三学成就的,外表是戒德所成,金刚不坏,智慧光明,降伏邪恶。降伏邪恶,这不是降伏外面的邪恶,先降伏自己内在的邪恶,然后自自然然就影响;「焰藏金刚」,这是影响,「妙香摩尼」,这都是讲的影响。自己德行成就,自自然然就能影响周边的环境,这是轮围山的表法。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我们坐在飞机上,常常在飞机上往下面看,在太平洋上许许多多的岛屿。在岛屿当中,往往看到有一面高山。岛屿跟岛屿你要是细心去观察,那个山脉好像是连著的,岛屿好像也是连著的,当中怎么会断?好像它陷下去变成海洋,确确实实能够看到轮围的样子、形相。
后面这六句是讲它的外相庄严,表法的意思多。我们继续看第五句:
【一切香水流注其间。】
山里面我们看到有小溪、有泉水、有瀑布,这些都是『香水流布其间』。它表的是什么?表的是戒定香水,表的是五分法身的香水流注其间,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表这个意思。
【众宝为林。】
这是讲到里面的树林,有很多的山,我们今天讲没有开发的原始森林。『众宝为林』表的是什么?三宝,所以树称之为觉树,菩提树。什么是菩提树?我们现在说这个名称,大家会联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示现成道那个大树底下,以后这个树就叫做菩提树,印度称为毕钵罗树。你在任何树下成道,那个树都叫菩提树。菩提树不是一种,不是专指某一种树。看到树,就要想到觉悟,就要想到建立。建立什么?或者称为树立,树立我们的德行,成就自己。为大众树立形相,树立一个榜样,树立一个模范,树表这个意思。所以,它代表的是三宝,佛法僧三宝,三宝的内含是觉正净。我们看到树林、看到大树,要想到我们要树立觉正净。自己要觉而不迷,要正而不邪,要净而不染,然后用觉正净去影响周边,带动大家觉悟,这是真正的宝。
【妙华开敷。】
这一句说的是什么?花是因。因上加一个「妙」,妙因能成妙果。『妙华』,通常讲的六度;六度是因,菩提涅盘是果。所以佛弟子、修行人,不管在什么地方,看到花就想到修六波罗蜜;在《华严》里面,看到花就要想到文殊菩萨所修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所修的十大愿王。这两句是连著的,下面一句:
【香草布地。】
『香草』就是表大愿,普贤的十愿,通常讲四弘誓愿。像香草一样,布满了大地。所以,句句话都是表法。我们到外面山野地方去旅行、去旅游,你要是懂得《华严经》的义趣,你就可以当导游,最高明的导游,菩萨导游。从现实这个境界里面把你导游到华藏世界,它真的不一样。
【明珠间饰。】
『明珠』是宝珠,我们常常在书本里面读到夜明珠,这是宝珠,在夜晚它放光,这是稀有的珍宝。见到的人不多,我没有见到,听说过。这个宝珠是物质,本身它也不能放光,它要借光的明亮,它能把这个光扩大,就像放大镜一样,能把这个光扩大;但是它必须要借光的明亮,有一点点星火,它借这个星火能把光扩大。这个地方代表权实二智,根本智与后得智。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像明珠一样,间杂在宝林、妙华、香草之中,到处都有。下面是:
【种种香华。处处盈满。】
这是很明显的给我们讲它的作用,它起作用。这个作用就是佛法讲的四摄法,普遍的摄受一切众生,确实有这个意思在。普贤的大愿、文殊的大行,如果没有四摄,不能够普度众生。普度众生要四摄,四摄是手段。我常常讲这是人与人之间往来的原则,要用现在话来说,这是公共关系法、交际的方法,人与人之间往来一定要遵守的法则。我们如何能跟别人处好?四摄。不要问别人怎么对我,要问我怎样对人,人事关系才能处好。人事关系处好,一切事情都能做得很圆满。所以古人常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世出世间法都不例外。凡是成功的人,没有别的,我们讲他很会做人,他会待人,人际关系处得很好,他得许许多多人帮助。
这些事情要问自己,不能问别人。佛教导我们,我们有没有懂得?有没有把它做到?四摄法头一个是「布施」,布施在四摄法里面讲的跟六度里面讲的不一样。六度头一个也是布施,六度的布施,真正的精神是放下;四摄法里的布施,我讲过很多遍,就是请客、送礼,人与人之间往来这是先决条件,我们现在讲是沟通、交通,互相往来;互相往来不能没有礼,礼物很重要,礼物不在轻重,不在多少,表达我的情意,表达我的关怀,不能够疏忽。
小,一个家庭里头夫妇,夫妇懂得四摄法,落实四摄法,这一对夫妇一定是百年好合,「家和万事兴」。我们看到今天的社会,离婚率这么高,家庭的破碎已经不是新闻。夫妻好合,感觉得奇怪,好像今天离婚、家庭破碎是正常的。现在的社会变成什么样的社会?
为什么从前能维系得住?从前有圣人教诲,学佛的人懂得四摄法,依教奉行。人与人之间最怕的是不往来,不通!这一不通,有德行的人、有修养的人没有问题,虽然不往来,永远记得他的善行善言,永远记得他的恩德,念念不忘,那个心没有变。如果德行、修养差一点的人,他一定在那里猜想,愈猜与事实距离就愈远,愈想愈讹,这样就不可能不造成误会;再有一些人挑拨是非,他就信以为真,知交很可能因这个误会变成怨怼,你说这多可惜!
我们不说别的,我们学佛的人对佛菩萨,跟诸佛菩萨没有沟通、没有往来,对诸佛菩萨的教诲半信半疑,这算是不错了。还有什么?完全不信。不信为什么要摆上这个样子?别有目的,打著佛的招牌,欺骗善良的信徒,造的罪业就更深了。他不知道这个罪,不相信因果报应,一定要等到恶报现前,那个时候后悔莫及了。
我们如何跟佛菩萨沟通?天天读佛经,时时刻刻想经典里面的教训,这跟佛菩萨交通了,跟佛菩萨往来。这种交通往来要密切,不可以中断,不知不觉我们受佛菩萨的薰陶。薰陶久了,就跟他一样了。跟善人在一起,久而久之,不知不觉自己变成善人;跟恶人在一起,久了,不知不觉自己就变恶了。这是佛法里面讲香薰,薰习。
四摄是佛对我们的开示,比什么都重要。把六度、十波罗蜜落实在四摄里头,把普贤十愿落实在四摄里头,你怎么不入华严境界?初学佛的同学,你一定要懂得把净业三福、六和敬、十善业、古圣先贤的教诲,你要懂得落实在四摄,那是四摄具体的内容。四摄是一个框架,那完全是方法,方法里头要有内容。
四摄第二个是「爱语」,爱语是从内心清净平等的慈悲心生起的关怀照顾,一丝毫虚伪都没有。我们这样做法,别人不接受,决定不能说别人不接受是他业障深重,算了,我不要去理他了!这不是菩萨,这是凡夫。菩萨永远不会过失在他那边,过失在他那边,自己纵然有德行也到此为止,你不可能再进步了。菩萨永远都在提升自己境界,他回过头来,「我自己真诚心不够,还没有感动他」。世出世间那些圣贤做学问的,没有一个不是回头反省,反求诸己,绝对不能把过失推给别人。我诚心诚意对人,人家不接受,我的诚意不足,我的诚意他没有看到,自己要认真、要努力。再假以一段时间,你的修养、你的德行、你的学问不断往上提升,过几年他明白了,他看见了;过几年还没有看见,我做得还不够。真的有人二十年、三十年看出这个人,「这人是好人,我过去错待他」!二、三十年的修养,他见到了。还有一等人,几十年到临死的时候才觉悟过来,「那个人是好人,我一生都亏待他」!有,他觉悟了。你真诚、清净、平等的关怀,他知道了。
纵然这一生他都没有能够回头,还有来生,还有后世。佛菩萨对众生,生生世世,永远没有间断。众生对我的误会,真正学佛觉悟的人绝对不会怪罪别人,绝对不说对方有过失。对方哪有过失?对方只有迷惑,我们自己修养的功力不够,没有能够感化人。我们只能感化一些善根很深厚的人,善根薄弱的人,我们就没有力量,不加功用行,怎么行?努力再努力,勇猛精进,成就自己的德行。
实在没有办法感化那些业障深重的众生,我们自己决定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见到诸佛如来,成就自己圆满的德行,倒驾慈航,我还是念念没忘记这些迷惑、苦难的众生,没有忘记,没有舍弃。不论他今天是什么样的心态对我,陷害我、障碍我,甚至於杀害我,我都没有放在心上,真诚、恳切的关怀爱护,永恒不变,这是学佛,佛就是这个样子。我们稍稍有些情执、有些分别,舍弃他,那你就不学佛了,你就跟佛法相悖。谁犯了错?自己犯了错,别人不犯错,总要明白这个道理。
四摄第三个是「利行」。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起心动念一切造作决定是对人有利益。这个利益是普遍的、是平等的,绝对不是说对这一部分人有利,对那一部分人有害,这个不平等,这个不清净,那就不是佛法。佛法是清净平等觉。
《华严》里面,我们现在晓得,心量等虚空法界,我们服务的对象,四摄法里头的服务,服务的框架,它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菩萨,古大德翻译的名词有说「上求下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叫菩萨。我们今天上求那个范围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法身大士,我们上求的范围是这么大;下化,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要平等!上求平等,下化也平等,决定不能伤害一个众生,决定不能舍弃一个众生,佛家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众生智慧没有开,智慧没开是情执,感情用事。今天觉得你这个人很不错,跟你做个朋友。可能睡了一觉想想,「你这个人有问题」,他起了疑惑。你对他很好,他想想,他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他有没有企图?愈想问题愈严重,想到明天见到你,也冷冰冰的,不敢跟你接近,他想得太多。
我们明了,这个现象真有,而且常常有。连谚语里头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他防人、保护自己,对待别人生迷惑,起了疑心。早年我初到美国去的时候,进海关问得很多。以后进去了,很多同修告诉我,海关怎么问那么多问题?他们告诉我,美国海关官员对於每一个进来的人都怀疑,你必须证明你是好人,他才相信。你没有证明,他永远怀疑,你不是好人。你一定要拿出证据出来。这就是中国人讲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他有防人之心,他处处都打问号,问号很多。把诸佛菩萨、大圣大贤也打了很多问号,「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你有什么企图?你目的何在」?
我们知道真正的圣贤、诸佛菩萨,四相空了,四见空了,什么都没有求。佛法讲的这个慈悲,「同体大悲,无缘大慈」,无条件的!他知道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跟自己是一体,一体就是同体,你有痛苦,我会感受到,哪有不尽心尽力帮助你的道理!但是你怀疑,你打了很多问号,那我要怎样证明,让你对我不怀疑,把这个问号消除?完全要靠自己德行,自己要在德行上努力,要在这上下功夫。人,上、中、下等级不齐,不止三等。上中下里面还有上中下,无量无边!根性不等,烦恼习气不等,业障不等。轻的,觉悟得快;严重的,觉悟得慢。我们学佛的人,首先要肯定所有一切众生都有佛性。儒家讲的「人之初,性本善」,我们要肯定,肯定人性是本善的。这些习气是无量劫来被不善的恶缘薰习造成的,他的本性是善的,这一点我们要肯定。
所以,我们自己要不断的努力,不断的表现。表现绝对不是为自己,表现是帮助他回头,一切为众生,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诸佛如来都是为众生,哪一个是为自己?为自己,清净寂灭,《般若经》上讲「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那是自己。现相,现相包括修行,修行是做出榜样、做出样子,做出这个形相,让一切众生六根接触,他省悟过来。所以自行就是化他,这个话是从这里讲的。我自己修行,修成一个很好的形相,让别人一看,他心里感动,他心里会反省,慢慢的觉悟过来。自行就是化他,自他不二,我们从这些地方体会,不管在什么境界,你不会退转;无论遭遇什么样的艰难挫折,你不会灰心,你知道自己功力不够。还要往上提升,永远不断往上提升。
不但我们要感动一切人,帮助一切人,影响他们,还要影响动物、植物,还要影响鬼神、妖魔鬼怪,让妖魔鬼怪都能够回头,你的教化成功了。不能勇猛精进,不能改过自新,岂只是自己退转?你令所有一切众生信心都因你而失掉,这个过失多重!我们做得好,形相好,大家对我们有信心;我们形相不好,大众对於学佛的信心退转,不是个人的事情,是许许多多苦难众生的事情。想到这个地方,就不敢不勇猛精进。好,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四周轮山」第十句,前面讲到第十句:
【种种香华。处处盈满。】
我用四摄法来解释它。四摄里面的利行,一定要记住,一定要落实。我们面对的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范围缩小一点,我们面对的是全世界的人类,这个范围是缩小了,缩小很多。无论是大是小,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肯定对於一切众生统统是有利益,决定没有一丝毫的恶业。《十善业道经》上佛告诉我们,「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叫修菩萨道,这叫修菩萨行。不但对现前众生(就是现在众生),我们对过去众生、对未来众生亦复如是。我们所修的是清净平等觉,对过去清净平等,对未来还是清净平等。
也许同学说过去、现在,未来也不例外,这个世间一切众生有善有恶、有凡有圣、有贤愚不肖,你都一律平等对待、平等利益,你不是是非都不分、善恶也不明吗?这叫修行吗?这个话提出来我们听到了,好像是很有道理。没错,在世俗谛里头,它有道理,这个理论站得住脚;在佛法里面,特别是一乘圆顿大法里面,没有。圆顿大法是真正的清净平等法,肯定造作五逆十恶的众生、地狱众生他有佛性,他性本善。为什么会堕阿鼻地狱?一时糊涂,是个好人,一时糊涂做错事情,他不是永远糊涂,他会回头的。他觉悟,他回头了,他是好人,他是佛菩萨。
所以大乘圆顿教里头,所有一切众生包括畜生、饿鬼、地狱,何况是人间、天上。饿鬼、地狱、妖魔鬼怪,他有没有佛性?有!有佛性能不能作佛?当然成佛。《华严》、《圆觉》上说的那更究竟圆满,一般大乘经讲是将来成佛,《华严》、《圆觉》上本来成佛,没有过去、现在、未来,肯定他现在就是佛。所以诸佛如来、法身大士应化在其中,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平等普度。只是说他们迷有轻重,迷得轻的,回头得快;迷得重的,回头得慢,就如此而已。不管是早一天、迟一天,都回头了!
我们从这个角度来观察,一切众生都是我们尊敬的,都是我们尊重的,都是我们服务的对象。我们一定要以文殊的十度、普贤的十愿来对待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是学《华严》,这叫学一乘圆满的佛法。佛法一定要落实在我们思想里头,我们的想法决定不错、决定不差,落实在我们的言行上。忍辱仙人给我们示现一个好的榜样,一个一时迷惑的人歌利王,割截我们身体,我们一丝毫都不责怪他,他没有过失。为什么没有过失?一时糊涂。过失还是在自己,自己修的功夫不到家。你看看,菩萨是什么样的心?菩萨是什么样的行为?菩萨对这个事情是怎么看法?这不是在教我们吗?他们在表演示现教我们。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遇到这样的逆境、恶缘很多,我们怎么处理?怀恨在心,念念不忘报复,这还得了吗?冤冤相报,几时才能了?没完没了!这是诸佛菩萨跟凡夫不一样的地方。
我们到底是学佛,还是愿意当凡夫?要学佛就不能跟凡夫一般见解,不能跟凡夫一般的心行。这就是觉跟迷,佛菩萨示现觉的相,世间人一般的作为是凡夫的相,迷的相。我们现在多少是有一点觉悟,不想再做迷惑颠倒的凡夫,我要走佛的道路。所以别人怀疑我也好、误会我也好、障碍我也好、陷害我也好,我绝对不为所动。
这个「不为所动」是什么?决定不能起一丝毫不善的念头,绝对不能有一点怨恨的心。当然更不可以有报复的念头,那还得了吗?反过来,我们起的是什么念头、什么心?感恩戴德。因为这种种示现,我在这里头冷静的观察自己现在的功力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考验。一丝毫怨恨的念头都没有了,这时候我们的境界差不多到什么?「八风吹不动」,到这个境界,最少是到这个境界。到这个境界,你就得到「功夫成片」。什么叫一片?一片慈悲、一片真诚、一片清净、一片平等,成片!这样念佛,句句佛号都是功夫成片。
功夫成片大家都清楚,往生净土自在。问题是你想不想去?想去,随时可以去,随处可以去,前面讲的自在、讲的圆满。但是我们这个功夫,这是刚刚得力,刚刚得力是把「喜怒哀乐爱恶欲」七情五欲伏住了,不会因七情五欲动心起念,不会了!你在这个境界里头能够保持清净平等觉,这个心就是禅定。念佛人这个境界,就是念佛三昧。
无论修学哪个法门,你要是不得三昧,你没有受用。学《华严》,这个境界叫华严三昧;学《法华》,这个境界叫法华三昧;念佛人,这个境界叫念佛三昧,功夫得力了。在佛法里搞这么多年,连这么一个境界都得不到,那要大生惭愧心。顺逆境界现前,如果实在是控制不住,你马上要想《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把你心里头那个波浪马上伏住;然后再想想诸佛如来的教诲,要替佛菩萨增光,要给佛菩萨有面子。
怎么做?我要给大家做一个好的榜样。小小不如意,就拍桌子、瞪眼睛,这不是好榜样,这是替佛菩萨丢人。不但这个形相是损坏、破坏佛菩萨的形相,心里起个疑惑、起个恶念,人看不到,鬼神看到,好像对人没有什么大影响,影响鬼神了,念头都不能起。给众生做好样子,那个众生包括鬼神,包括九法界都是众生。功夫要从起心动念处做,只一味做下去,不要管别人。
我天天做,没有人赞叹我,天天有人骂我,天天招来怨恨,我还要继续做下去吗?真学佛的人,继续做下去。为什么招来这么多嫌弃?我的功夫不到家,我的业障很重,我认真努力修学,还遭这么多人毁谤,《金刚经》上说得好,「先世罪业」就消了,所以感恩的心生起来了。如果我们心行不善,遭受别人的嫌弃是罪有应得;我们心行很善,不能讲到纯善,心行确实是向善,还遭遇这个果报,这是前世罪业,这消掉了。怎么会不感恩?感恩戴德!「先世罪业」消除了,《易经》里面所讲的「否极泰来」,业障消除了,然后福慧就现前。
我在这五十年的修行,我学佛今年整整五十年了,这些都是我的经历,还算是不错,也承蒙三宝加持。我们读这个经,每一段偈颂前面都有「承佛威神」,真的,我这一生遇到这些顺逆境缘,承佛威神保佑,都能度过。我知道感恩,无论是什么人,无论他用什么态度对我,我都是感恩,我都得受用,都帮助我消业障、增福慧,都帮助我提升境界。这是四摄法里的利行。自利就是利他,自利利他两方面的得益是成正比例的,我得多大的利益,他也得多大。这个理很深,要细心去观察。
四摄法最后是「同事」。同事真正的意思是说什么?是说菩萨的感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同事,现身跟你同事。应用什么方法来度你,就用什么方法,法同事。新加坡许哲居士,她要帮助这个世间最贫苦的人,那你要跟他同事;你要不跟他同事,你没有办法接近他。你的生活很富裕,他们很穷苦,他看到你,远远躲开,绝对不会跟你亲近,不是一类!所以她的示现也要示现最穷苦的人,一看同一类,打成一片,她才能为他们服务,才能帮得上忙。你要帮助哪一类的人,你要跟哪一类的人同事。你要度富贵人,你也要有富贵人的气派,他愿意跟你接近。看你那样穷酸,他不会理你,他觉得跟你在一起,他失去身分。你们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
「同事」里头千变万化,跟什么人往来,你一定要晓得这一类人他们的方方面面;我都了解,纵然不能完全相同,也有相当的接近。佛菩萨为什么都示现出家人?出家人比较方便,上可以跟帝王大臣同事,下可以跟贫穷乞丐同事,三教九流平等对待。释迦牟尼佛选择这个身分有他的道理在,诸佛菩萨的示现多半都是用这种身分。在外国,示现宗教里面的领导人、宗教里面的传教师,方便!行同事方便。如果不是这样的身分,那得示现,要度国王大臣,一定现国王大臣身,平等身;要度长者居士,你也得现长者居士身。要现同类身,不是同类身不容易在一起。孔老夫子所说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世出世间圣人跟我们讲得很清楚,我们如何来修同事摄。
四摄法,我在前面讲过是佛门的公共关系法,人与人往来必须遵守的四个原则。这四个原则的内容要是具体而言,是全部的《大藏经》;从纲领上来说,佛家常讲的陀罗尼。陀罗尼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总纲领、总的原则。《华严》里面讲总的纲领、总的原则就是十愿、十波罗蜜,细说是全经。在全经里面,诸佛菩萨为我们示现榜样,不但人给我们示现榜样,山河大地都在示现榜样。我们这一段讲的是山,「轮围山」,你把这一段学会之后,你要去导游的话,你就会看山。你看到高山,你去导游的时候,跟这些观光游览的说这番大道理,这就是讲经说法。我们在这个山里面学到了真正的东西,学到了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大学问!这就学到了。这就是『种种香华,处处盈满』。最后一句:
【摩尼为网。周匝垂覆。】
这一句是什么意思?这一句说影响,由於前面所说的自体圆满、外相庄严,它当然有影响力。我们今天讲,你自己知道修行,内要修实德,外面的形相当然庄严,哪有不感动人的道理!感动人的浅深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自己的成德,你的德深,你的智高,影响的面就大。我的德小,我的智也不大,影响范围就小。
影响从什么地方看?从你的家庭。这桩事情我们见得很多。许许多多同修初学佛的时候,家里的人反对,甚至於毁谤三宝;可是修了几年,十年、八年之后,家里人慢慢发现,「不错,没有什么不好!他的坏念头没有了,别人对他侮辱、毁谤,他能忍耐」,慢慢发现他的好处,一家人态度对他转变了,这就影响了!
我这一说出来,你们同学们就明白了,甚至於你自己亲身体会到,学个十年、二十年,家里人不反对,而且都跟著学了,很多!我自己早年在台湾没有家,没有学佛之前,我在公家机构里面服务,有长官、有同事,我学佛是二十六岁,都说迷了,迷信,那种闲言闲语很多。到最后我把工作辞掉出家了,我的长官、同事们都以为我头脑不正常,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不原谅的人很多,说我消极,说我迷信,说我不负责任。可是到五、六十岁的时候,差不多都退休了,再碰在一起,都给我讲:你对了,你的路走对了!二、三十年他们才看出这一条路没有走错,过去反对,现在赞成,还有很多听经了。台湾许多电视台都在播我们讲经的录相带,他们都在听。我在此地讲,他们听得到,我们的网路播过去了。这是影响。
早年,八0年代的时候,我在香港讲经,我跟我的老母亲联络上,她那个时候身体还生病,抱著病到香港来看我。原来听说我出家了,她哭!不知道为什么走这么一条路?以后见了面之后,看看这还不错,不坏,不是坏事情!天天在这边讲经,每天听众还有那么多人。我听说她回去之后,她就念佛了,她也发心吃长素了。影响!这就是『摩尼为网,周匝垂覆』。
自己一定要做出成绩出来度自己,要把三界六道里头那些旧的习惯习气放弃、放下,不能再有。天天在念「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所有一切为众生、为佛法,没有一念为自己,没有一桩事情为自己,你还有什么放不下?
放下你就自在,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著,这是总的纲领。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贪瞋痴慢,要放下自己不好的习惯。凡是不足以为别人做好样子的,统统要放下,这叫做学佛。这个好样子影响大众是好的影响,不善的心行是不善的影响。
今天这个社会为什么这样混乱,犯罪率为什么这么高,原因在哪里?是有不善的力量在影响。我说到这个地方,大家心里都明了,圣贤的教育失掉了、疏忽了,善恶的标准失掉了。现在的人不知道什么是善,不知道什么是恶,往往以善为恶、以恶为善,大有人在!是非颠倒,造成整个社会的混乱,天灾人祸频繁。不善的因,招来不善的果报。
我们在这个时代,处在这个环境里面,能够不受影响,没有变坏,这已经就相当不错了。但是这个不够,这是消极,更要积极断恶修善、转迷为悟。我们不受他恶的影响,这是保全了自己,我们要更进一步,我们以善法影响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这就对了!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有意义,有价值。
果真这样认真努力去做,我相信你法喜充满,你的生活非常充实,这一生光阴没有虚度,这一生过得才真正有意义、有价值。但是千万不要忘记求生净土,把你修学的功德回向庄严佛国土,一心一意念佛求生净土。为什么?那是圆满的功德。如果不求生净土,说老实话,我们一生累积的善行得什么果报?来生人天福报。说老实话,不能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要真实功德,真实功德要断烦恼,伏不行。
我们今天的能力是伏烦恼,我说我自己,五十年读经、讲经、学习,这就是讲的长时间的薰习,自己渐渐觉悟了,是薰习的这个力量把烦恼伏住,习气控制住了。这也是属於「道共戒」,没断!见思烦恼没断。见惑断了,才证须陀洹果。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带业往生这个路子。这个路子我们从经论里面得到的讯息,我们符合这个标准,那对於带业往生一点疑惑都没有。
同学们大家要努力一点,要看破、要放下,记住「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古德这两句是金玉良言。这两句话的理非常之深,为什么?果然「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你的心就定了;你还有求、还有争,你的心是浮躁不定,你修学的功夫很难成就,就是刚才讲的伏烦恼,你伏不住。你想想看,你为什么伏不住?是不是还有争、还有求?这个「争」跟「求」害死人!多少古往今来好心修行的人,就是被「争」、「求」把自己的道业毁掉了,德行、学问不能成就。所以丝毫求的念头、丝毫争的念头都不能有。
一定要晓得,那个争的念头、求的念头就是《十善业道经》上讲的不善的念头,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学佛的人,无争无求,随缘。有丝毫争跟求的念头都是攀缘,都障碍自己的性德,何必!受害的是自己,不是别人。世间圣人成就自己的学问,世间人常说的立功、立德、立言,这是「三不朽」。是不是真正不朽,姑且不论,能做到这三点,都要把争跟求的念头打掉,何况佛家讲超越轮回、超越十法界的大法?我们要多想想,这个不能疏忽。
世间法里头,不要说是自己、自利的,就是弘法利生的这个事业,也是随缘而不攀缘。有缘,全心全力做;没有缘,念头都不起,你的心清净平等觉。今天我们有这么一个道场,几位大德居士发心成就这个道场,我们全心全力在做。哪一天有个人把这个道场夺去了,念头都不生。对我自己来讲有好处,为什么?在这里工作、讲经很累,他怕我太累,把道场拿去了,把我赶走了,对我有好处,叫我不要在这里天天说这么多话。对我个人来讲,我感激他。他造的是什么业?各人因果各人负责,用不著我操心。我把这个事情放在心上,错了!没事,自己要学著无事。六祖惠能大师讲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永远保持自己心地清净无为。
说到影响,影响有正负两方面。凡事都是两方面,佛菩萨有佛菩萨的影响力,迷惑颠倒、妖魔鬼怪也有妖魔鬼怪的影响力。正法能不能住世是众生的福德因缘,哪能勉强?佛菩萨都不能强求,我们还操什么心?众生有福,就感得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善人、长者多;众生没有福报,他所感得来的是妖魔鬼怪。学《华严》的人心里很清楚,妖魔鬼怪多是替他消业障的,佛菩萨多是来劝导他回头的,岂不是妖魔鬼怪还是佛菩萨示现的,哪有不平等?
所以你不要看那些做恶的人都是坏人,说不定他是佛变现的,菩萨变现的。为什么变现?消众生的业障,他业障太重了。等他业障消得差不多,又变一个善知识劝他回头。所以我们不可以随便批评恶人,说不定我们搞错了,那个恶人是佛菩萨再来的,是佛菩萨示现的。这是讲到影响。所以学佛的人,心地永远清净真诚,一切恭敬。普贤菩萨「礼敬诸佛」,不可思议。末后一句,总结:
【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众妙庄严。】
没有一样不是庄严,我们从这个地方去学习,细心体会去学习。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