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七七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七二卷)  2002/7/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772

  诸位同学,请看「华藏世界品」,清凉大师《疏钞》第三段「宗趣」,这是这一品经的宗趣,宗是宗旨,趣是趣向。我们把这段文读一遍,「宗趣者,别显本师依报,具三世间融摄无尽为宗」,这是先讲宗旨。

  本师是毗卢遮那如来。在这一品经里面,这一品经比较长,一共有三卷,第八卷、第九卷、第十卷。这三卷经文里面给我们说毗卢遮那佛的依报,依报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佛的生活环境。具三世,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我们凡夫也有三世,三世不能够圆融,也就是说过去不能把它拉回来。譬如去年,去年已经过去了,不可能把去年那个境界再拉到我们眼前;未来,明年还没到,也不能把明年提前到今年就看见。但是佛的世界就非常奇妙,虽然有三世间,它是圆融的。不但三世圆融,十方也圆融。清凉大师讲「融摄无尽」,就跟微尘里面包容刹土一样,佛在经里面给我们称不思议解脱境界。这是宗旨,这一品经的宗旨。

  「令诸菩萨发生信解,成就行愿为趣」,趣是趣向,也就是说,说这一品经的目的何在?是希望这些诸菩萨们,当然佛讲《华严》,当机大众都是法身菩萨,虽然是法身菩萨,他们所证得的还没有圆满,由此可知,华藏会上是帮助这些法身菩萨们证得究竟圆满的果位。所以这一品经一定要熟,帮助这些菩萨们生信起解,成就大行大愿,以这个为趣。

  清凉说得简略,其余的在前一品已经说了,所以在此地就把它省略掉了。李长者在《合论》解释这一品经就说得很详细,也很值得我们做参考。他解释这一品是用十个段落,十门分别。首先是讲这一品的来意,长者说这一品之来,是答覆前面三十七个问题。三十七问当中,有问到佛世界海、众生海、波罗蜜海,一共问了三十七句,这一品就是答覆前面菩萨的疑问。「此品举如来五位中行业因果报得」,这个五位就是菩萨修学的五个阶段,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细说五十个位次,略说五位。修行一定有果报,你修行到什么程度,果报就现前,因果分明。清凉大师判这个经「五周因果」,所以一定要说明这些事实真相。

  第二是解释品名,为什么叫「华藏世界品」?清凉在《疏》里面给我们说得很多,前面跟诸位报告过,我们看长者的讲法,疏跟论合起来,我们对於名题就更清楚、更了解。「释品名目者,为说此佛境报得之土」,毗卢遮那的果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要联想到,我们这一生得人身,居住在这一块土地上,日常生活当中所感受得到的,一个是物质生活,一个是精神生活,这是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的果报。

  果报怎么来的?当然是过去生中修的因。如果过去生中修的因好,我们这一生果报殊胜,这是一般人讲享福。「修慧积德」,这四个字重要!享福如果不知道修慧积德,这个福报享完就没有了,苦报就来了。从果上我们就知道因,果殊胜,因一定好;果不好,因一定不好。看佛,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就会看得很清楚。明白这个道理,看清楚事实真相,我们自己信心生起来了,也知道自己一定要修善因,你才能够感得善果。

  果报里面最殊胜的,我们在这里看到毗卢遮那佛。所以古大德常说「不读《华严》,不知道佛家的富贵」;换句话说,不读《华严》,你永远不知道成佛他那些的受用,人间天上不能为比!佛是凡夫修成的,毗卢遮那佛为我们示现,不是炫耀他的富贵,而是告诉我们:我们每一个众生都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我们的智慧、能力、富贵跟毗卢遮那佛是相等的。相等,为什么我们今天变成这个样子?得好好想想,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佛教导我们没有别的目的,是希望帮助我们恢复;我们哪一天恢复了,我们的生活那就是《华严经》上所写的,这是佛法教学的目的。其他的意思跟清凉所说的完全相同,我们就不再说了。

  第三段,他讲「华藏世界因何报得」。这一段清凉也说过,长者此地所讲的可以做为一个补充。我们多学一遍有一遍的利益,所以我们还是把这一段文读一读。「从初信心,至於八地已来,恒以大愿力持,令其不退菩提诸波罗蜜海,教化饶益一切众生」,我们只看这一段。这一段我们要学,你才晓得佛是这样修成的。从初信心,当然他这个信心是初信位的菩萨,我们现在还达不到;虽然达不到,我们要努力。

  试问问,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能不能达到?答案是肯定的,问题就是你肯不肯认真去学习。你为什么达不到?你的烦恼习气不肯放下,你达不到。为什么不肯放下?你不信佛!对佛所讲的很喜欢听,经典很喜欢读、很喜欢研究,就是不相信。什么叫不相信?不能依教奉行就是不相信。佛教给我们万缘放下,我们偏偏放不下,这就是不信!这些事情我在初学佛的时候,李老师常常教导我,曾经给我说过:有多少出家人到老死都不相信。我初听感觉得很讶异,出家人做了大和尚,做一辈子到老到死,怎么还不信佛?老师跟我们解释,我们才明了:没有做到。

  不要说别的没有做到,三皈都没有做到。「皈依佛」,皈是回头,依是依靠。佛是什么?佛是觉,从迷惑回过头来要依觉。真的,我们想想老师的话说得不错,一生他迷惑,他都不觉悟,所以皈依佛这一条没做到。「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正知正见的反面是邪知邪见,有几个人从邪知邪见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皈依法这条没做到。

  皈依法怎么修法?我在讲席里头讲得很多,常常提醒同学们,放弃自己的成见,放弃自己的分别执著,随顺经典的教诲,那叫皈依法。我对人对事对物,我的看法、想法一定要以经典教诲为依归,这才真正皈依法。所以佛陀在世,我们以佛为师;佛陀不在世了,我们依靠什么?依靠法。佛陀不在世,三宝是法宝第一;佛陀在世,佛宝第一。我们没有皈依,连皈依都没做到,你怎么能谈得上信佛?「皈依僧」,僧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想想看,我们的六根天天还是染污。

  三宝「佛法僧」,它的意义就是「觉正净」。觉正净反面是迷邪染,我们现在天天还是搞迷邪染,并没有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所以三皈只是形式,没有实质。实质的三皈,是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

  你要问如何具体皈依?具体皈依是经论,就是世尊灭度之前留给后世的「四依法」,依法不依人。法是经典,我一定要依靠经典著手。人所讲的,那我要仔细观察一下,他所讲的跟经典讲的是不是一样的?一样的我依他,不一样的我不依他。这里面的道理,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佛经》注解,他的注解叫《四帖疏》,也叫《观经疏》,「上品上生章」里面讲得很详细。这部经我们讲过,「上品上生章」这一章我们也单独讲过,诸位去看看、去听听,你就明白,知道我们学佛怎么学法才叫如理如法。佛教给我们做的,我们一定要做;佛教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能做。

  譬如《十善业道经》上,佛教给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我们要真做!教我们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不瞋、不痴,我们做到没有?小小不如意,心里面就有瞋恚,完全违背佛陀的教诲。自己喜欢的东西就生贪爱,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生智慧,生烦恼、生贪瞋痴慢。贪瞋痴慢是烦恼,哪里皈依过?哪里听话?没听佛的话,真的不信!

  为什么会不信?这个事情,我早年学佛,二十六岁亲近章嘉大师,这些问题我都曾经提出来请教大师,大师告诉我:不解。最初我听了不懂,经我看得懂,我理解;理解,没做到;没有做到,他老人家说就是不解。所以他给我做了一个总结:佛法是知难行易。你真知道,你一定做,做很容易。你为什么做不到?你没有真正知道,你那个知是一知半解,你知的不够透彻,所以你做不到。如果你真正知道佛教给你这是大利益,你哪有不干的道理!

  譬如我们讲十善业前面这三条,不杀生,不杀得长寿,健康长寿,不盗得大富,不淫得相好光明。你要是真正晓得,这些果报是我们生生世世所祈求的。我们祈求果,不知道这果怎样才能够修得?它有因,因是十善业。成佛了,佛一切圆满,那就是他十善的因圆满。

  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佛像,特别是画的佛像,画的佛像很多头部都有圆光,圆光顶上写三个字。这三个字有的时候是用中文写的,有的时候是用梵文写的,或者是用藏文写的,念法都一样:唵、阿、吽。早年章嘉大师写这三个字送给我。唵、阿、吽是什么意思?身、口、意,原来就是十善业。这三个字挂在圆光顶上,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佛这样圆满庄严的德相,就是十善业的圆满。因就是十善业,身三、口四、意三,十善业修圆满就是究竟佛果。我们这才懂得这么一个道理。

  所以我们在这个世间,我们要想这一生当中有成就,我能不能对别人打妄语?不可以!别人打妄语骗我可以,为什么?他搞三途,他搞六道。我为什么不可以?我这一生决定要超越六道轮回、要超越十法界,那你就不能再搞六道了。十恶是六道,十善是佛菩萨。

  出家,佛在入灭之前给我们后世弟子两句话的开示,「以戒为师,以苦为师」,生活过得苦一点好,为什么?常常有出离的心。这个世界太苦了,不会生留恋,你出离的念头、意念很强。如果生活太富裕,过得太舒服,「这地方不错嘛」!对於了生死的念头就淡薄,你舍不得离开。以苦为师!古大德常常讲「比丘常带三分病」。睡眠,佛陀在世的时候只睡四个小时,睡眠不足;饮食一天只吃一餐,现在讲是营养不足。样样都不许你足,以标准你欠缺三分,欠缺三分没有大碍,你还有体力来学习,还有精神来修行。如果缺乏得太多,你就生病,那不行,什么事都不能办;身体虽然好,不是很好、不是太好。非常有道理!以戒为师,那是完全依照佛的教诲。佛的行业,他一生的行为、造作记录下来就是戒律。佛的思想、佛的行为完全是性德自然的流露,我们常讲的纯净纯善。

  我们没有见性,没有见性怎么修?仿效佛那个方法我们来修学。学佛可以渐渐把我们的性德引发出来,我们要随顺佛的那种思想、言行,不能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自己烦恼习气,要知道那是轮回心造轮回业。所以,我们连初信菩萨都做不到;初信位菩萨,佛在经论里面把这个标准讲得很清楚,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掉了。我们没断,一品都没断。

  我常常劝同学们,你要想真学佛、真有成就,自私自利要放下,名闻利养要放下,五欲六尘要放下,贪瞋痴慢要放下。你要是不放下,初信位你永远不能达到。这些东西统统放下了,是不是就能达到初信位的标准?给诸位说,还不到。但是你很可能得到初信位这个地位,为什么?你的大障碍除掉了,剩下那些小障碍就不难突破。

  小障碍怎么帮助突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讲得好,那是小乘经,《华严》是大乘经,大小乘经都一样。头一条亲近善知识,听从善知识的教诲;第一个条件是从明师受戒,《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头一条「从明师受戒」。那个戒是广义的,不是五戒十戒,不是这个意思,那是教诫,你要接受好老师的教诲。好老师的教诲一定跟经论相应;如果跟经论不相应,那不是好老师,那可能是邪师说法。

  我们在此地看到「从初信心至於八地已来」,他经历多少位次?八地上面是九地、十地,五十个位次他完成了四十八,四十八个位次都是靠著愿力不退转。所以,你没有坚强的愿心,你很容易退转。凡夫修行要修无量劫,什么道理?退转,不是别的事情。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一生成就,真的是从初学,像我们这样的程度从初学,他一生证得圆满的佛果。什么原因?不退转。果然不退转,凡夫成佛这一生足够,哪里要三大阿僧只劫!所以我们的病,就是病在进得少退得多,真的叫进一步退十步,哪一年才能走到目的地?

  怎样能保持著不退转?精进,勇猛精进。精进一定要克服自己的懈怠,我们的退转,吃了懈怠的亏,懒散!还是佛讲的话:我们吃不了苦头,不能吃苦。再加上又不能吃亏,那就难了,太难太难了!能吃苦还得要能吃亏。能吃亏,这个人有福报。为什么?他心地平静,他「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他心是清净的。清净心与禅定相应,定能生慧。总得要好好想想,想想自己为什么不能成就?

  我们发的愿也是假的,不是真的。就以四弘誓愿来讲,这是最普通的、最普遍的,是一切诸佛如来在因地所发大愿的总归纳。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也不出四弘誓愿,归纳到最后是这四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天天念,真的有没有这个愿?没有!在芸芸众生之中,念念还是顾自己,没有想到别人,这一愿忘得干干净净。做早晚课的时候念一念,念完之后就忘掉了,日常生活当中再也提不起来,怎么能成就?你怎么会精进?所以「烦恼无尽誓愿断」,你断不掉,你没有在断烦恼上下功夫。「法门无量誓愿学」,纵然想学,学了不懂,为什么不懂?你有障碍。什么障碍?烦恼障碍。烦恼障不断,所知障不断,你的智慧不会开;智慧不开,佛法不但读不懂,听也听不懂。先要把自己的业障消除,障碍去掉,然后菩提道上才一帆风顺。

  自己成就了才能帮人,菩萨总是自行化他,自他两利,利人利己,利己利人。那就是底下所讲的,「诸波罗蜜海,教化饶益一切众生」。诸波罗蜜海,一般大乘教里面讲六波罗蜜。我们自己想想,我们今天从早到晚接触的一切人事物,是不是在修六波罗蜜?我有没有修布施?布施绝对不是捐钱,捐钱只是布施的一种。布施是什么意思?用现在人好懂的话,为众生服务,那就是布施。是不是真心诚心诚意?我们常说菩萨用的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为众生服务,这是布施。为众生服务有服务的方法,一丝毫都不紊乱,有条有理,这就是持戒;有规矩,不乱来的。有耐心、有恒心,天天做,做得很快乐,忍辱波罗蜜!不但能忍,而且天天还再求改进,改进是精进波罗蜜。为大众服务的时候心里面有主宰,绝对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不会被外面境界扰乱,禅定波罗蜜!虽然天天做,纵然天天做同样的工作,心里头不著相,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真正是「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般若波罗蜜!无论我用什么方式为社会大众服务,统统具足六波罗蜜,你在行菩萨道,你真的在用功,真的在修行。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家庭主妇修菩萨行、修六波罗蜜,她怎么修?全心全力为一家人服务,把这个家庭照顾好,让家庭每一个人生活得很快乐、很欢喜,这是布施波罗蜜,这里头三种布施都有。财布施是什么?我用身体服务,整理这个家庭,每天给你们洗衣服、烧饭,整理这个家庭的环境,这是服劳役,内财布施。内财布施的果报比外财布施殊胜很多,外财是你自己没有劳力。所以她在家行菩萨道,修布施波罗蜜。家里面家事,有规矩、有法度,井井有条,丝毫不乱,整整齐齐,让人一看赏心悦目,这是持戒波罗蜜。每天做同样工作,做一辈子她不厌倦,她不以为这是麻烦,忍辱波罗蜜。家庭里面的生活,天天在想求改进,方方面面;烧饭也求改进,希望愈烧愈好吃,精进波罗蜜。心里头决不为外面境界所动摇,不会羡慕别人走出家庭做职业妇女,好像有种种荣耀,人在家里烧饭好像没出息,她绝对不动摇,禅定波罗蜜。她对於一切理事、境界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般若波罗蜜。

  我举家庭主妇一生管理家务,洗衣服、烧饭,菩萨!她自己能这么做,她能感化她的邻里、亲戚朋友。亲戚朋友一看,这人是菩萨,不是凡夫,她每天在修六波罗蜜。以这个修行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所以诸位同学要晓得,你真正发心修学,不论你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身分,不论你是什么样的行业,统统都能修!就在你本位,生活本位、工作本位、行业本位,不要去改行。我们在《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上看到,你看看五十三位善知识,各行各业,男女老少,统统都有!都是在他本位上修波罗蜜。

  五十三参里面有当老板的,开个店,他在那个地方修六波罗蜜,修普贤十愿。他在那里修布施,修布施是对哪些人?对他的顾客。为他的顾客来服务,顾客所希求的东西他都把它具备了,货真价实,绝对没有欺骗众生,不欺骗主顾,他在那里修布施波罗蜜,同样也是财、法、无畏。童叟无欺,持戒波罗蜜。耐烦做事,应付顾客有耐心,不怕麻烦,忍辱波罗蜜。你们去想,无论干哪一个行业,六度齐修!所以,没有一法不是自利利他,没有一法不是教化饶益一切众生。问题在哪里?你会不会?你不会,你在造业;你要是会了,你在修菩萨道。

  美国旧金山甘老居士跟我讲,她这个老朋友往生坐著走的,她就是家庭主妇,预知时至。她天天做家事,修六波罗蜜,以这个功德念佛回向求生净土,她的愿望达到了。修行不是一天到晚敲著木鱼、烧香礼拜,不是,那是形式!我们要在这些地方学。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李长者给我们介绍这一品大意,他在第三段里面为我们讲「华藏世界因何报得」,我们在这里面学习的东西很多。

  文字接著他说「当知风轮是大愿波罗蜜所成报故。众生世间,妄想业风所持;如来世间,以大愿力智风能持诸境」。这个文字一般人很难体会,我们把它解释一下就懂得了。风轮,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活动,风是动的,轮是圆满。佛菩萨应化在这个世间,众生生活在这个世间,如何在一生活动当中都能够做到尽善尽美?我们活动是圆满的,圆满就是没有欠缺的,我这样一说大家就懂。菩萨他的活动是愿波罗蜜,愿力!我们不说多,四弘誓愿;阿弥陀佛的活动,四十八愿。所有一切的活动都不离开这个愿力,果报殊胜。毗卢遮那佛这个果报是华藏世界,阿弥陀佛他那个风轮的支持是四十八愿,果报是极乐世界。回过头来讲众生,我们六道凡夫,六道凡夫所有一切的活动是妄想业力所持的,这两个是强烈的对比。

  「如来世间」,这讲华藏、讲极乐,「大愿力智风」,我这个讲法大家好懂。风轮是圆满的活动,这是本意。在众生里面来讲,就是你一生全部的活动,那也是轮的意思。不管你的活动是善是恶,你是业力。佛菩萨是愿力。菩萨特别加个波罗蜜,佛的不加波罗蜜,佛圆满。所以菩萨修行里面,利他里头有自利。而如来果地完全是倒驾慈航,他自利圆满,在十法界里面现身说法纯是利他,没有自利,完全是表演给别人看的,启发众生、觉悟众生,那是智力。

  长者后面两句话说得很好,「智能随愿,愿能成智」,这两句话重要,我们不能够疏忽。我们的愿为什么发不出来?没有智慧。智慧怎么能成?智慧要靠愿力,没有大愿力,没有不退的愿力,真实智慧就不能现前。所以智跟愿相辅相成,世出世间法都没有例外。你仔细观察孔子、孟子、老子、庄子,他们的成就有愿力,世间人讲立志,立志就是佛家讲的愿力。佛家讲发愿,世法讲立志。

  「还以大愿法身大智之所报,成风轮之体」,那就是一切活动的动力之来源。为什么诸佛菩萨在十法界里头示现教化众生不疲不厌?长者这个说得好,说得很透彻,大愿大智!

  后面他又说「若无法身,一切诸行总有为故。若无智愿,法身无性,不能自成,何况成他」,这是说法身怎么来的。李长者也是华严菩萨的化身。由此可知,法身与智愿关系非常密切,没有智、没有愿,法身也没有,自己不能成就,怎么能成就别人?法身是智慧,是对於事实真相的认知。

  「以此三事为缘,方堪利生,不滞空有,进修功熟」。这三桩事情:智、愿、法身,具足这三个条件,你才有能力胜任度化虚空法界一切刹土里面的众生,空有两边不著。学佛不发大心,怎么能成就?发大心重要!

  这里面还有几句话说得很好,我们必须要记住。「报不虚得,皆有所因。若不知因,云何修果」,这几句话非常非常重要!报是果报,果报不是凭空掉下来的,它有因。善的果报有善因,恶的果报有恶因,你不知道因,你就不能修果。这两句是讲善因善果。佛教你的都是善因,你不肯修,你希求善果,哪有这个道理?

  我们生在现前这个社会,这大家都晓得,佛在经上讲的「五浊恶世」,浊就是今天讲的染污。现代人对於一切的污染,可以说是都有很深刻的认识,我们环境的污染,我们的生活被污染了。怎么说生活被污染?我们吃的东西是污染的,即使是素食,蔬菜被农药污染,稻米也被加工里头污染。往年在台湾,米看起来很好看,它加了化学东西在里头,所以看起来很好看。农夫把米卖出来,他自己不吃,他自己吃的稻米不加任何污染,他吃。蔬菜也是如此,他自己种的菜不用农药,不用化肥,自己吃的。所以,我们的生活被污染了。水被污染,自来水里面也掺化学药物。再跟诸位说,空气被污染,蓝天白云看不到,看到天空灰土土的,这叫「浊」。「恶」是什么意思?人人都在造十恶业,不知道修十善,他在造十恶,佛把这个时代称为五浊恶世。

  现前可以说是浊恶到了极处,这个世间许许多多人都担心有灾难。昨天晚上美国东岸苏居士打电话告诉我,最近他读了不少西方预言的书籍,还遇到灵媒,肯定法国诺查・丹玛斯的预言是真实的。那个预言里面讲灾难,那是世界末日,是在一九九九年跟两千年。但是九九年、两千年过去了,这个灾难推迟、延迟了。他们很清楚明白这个灾难延迟,并没有化解。什么原因推迟?他们想不通,昨天打电话来问我。西方人对这个事情很相信,这都是属於因果报应。

  因果报应这桩事情我们晓得,它是随著人心在转变。人心善善恶恶,天天有加减乘除,所以它不是一个常数,不是永恒不变的,它是变数,常常有变化。这个世间人回心向善,这个劫难会减轻,时间会延迟,也可能会缩短。我们学佛,尤其读《华严》,对这些现象我们虽然不能够很清楚很明白的了解,总可以说略知一二。现在这个世间确确实实有一些人觉悟,这些觉悟的人就能把这桩事情缓和,就能把这个事情推迟。大的灾难是没有,小的灾难还是时时刻刻都不间断,这是我们的观察。

  读了《华严经》我们明白了,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是大慈大悲,他们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看这个世间的灾难,众生可怜,肯定以他的威神来加持,这是缘;现在这个世间也确实有一部分众生觉悟了,这也是缘;这两个缘集合起来就产生力量。现在我们如何把众生觉悟的缘扩大,希望觉悟的众生愈来愈多,希望这些觉悟的众生都能够接受圣贤的教诲依教修行,确确实实是佛家所讲的自度度他,无量功德。

  长者在此地告诉我们,「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是毗卢遮那如来,往昔於世界海微尘数佛,一一佛所,净修世界海微尘数大愿之所严净」。长者怕我们还有误会,有愿、有行,有愿要是没有行动,不会有果报的。所以他说,后面有一句话说「但云愿者,为行由愿成」,可见毗卢遮那佛在因地,人家真干!但是不说「行」,说「愿」,为什么?愿是行的先导,没有愿哪来的行?所以说愿就行了,愿必定有行。行,有的时候未必有愿;愿要是不正确,盲修瞎练,修得很苦,果报得不到!就是你走路走得很苦,但是你走错了方向,你不认识目标,这很可惜。愿是你知道方向、知道目标,你认真努力精进,当然果报就现前了。

  这一段是讲世界、刹土怎么来的,华藏世界种种庄严不可思议。在这一品经里面介绍香水海,香水海是怎么回事情?长者告诉我们,这是大慈悲业力所感得的果报,「香水河,是进修之行之所报得」,说明因果,佛所修得的。

  我们这个地球上有没有香水海?有没有香水河?我们河流有,大海也有,但是不见得有香。这是什么原因?如果是在佛的境界里面,那个大海是香水海,所有的河流是香水河。我们遇见的河跟海都不是的,境随心转。我们居住在这个境界里面,我们用的是什么心?如果我们用的是大愿,大愿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大行就是文殊菩萨十波罗蜜。我们如果用大愿大行,念念不舍,不疲不厌,境界会随著转,你就看到大海是香水海,你看到的河流是香水河。

  总而言之,佛菩萨给我们说法,一定要晓得他们所讲的意在言外,表法的味道很浓很多。我们会学的人「见果知因」,我们眼前所感受的这个果报,你要晓得这是什么因造成的。我们自己生活在这个世间,一生所遭遇的,一定也要知道是什么因造成的,你能够知道,你才会改进。譬如我自己晓得,我这一生命很苦、寿很短,什么原因?前生没有修善因,没有修善业。明白之后,我一切的遭遇甘心情愿来受报,不怨天不尤人。为什么?自作自受,你怎么能怪别人?你怎么可以怪老天爷?不是他们安排的,是自作自受。晓得之候,改进。

  所以我劝初学的同学们,你们想要学佛,先把《了凡四训》念三百遍,我过去都是这样教人的。为什么这样教?我自己本身是这个学法。我接触到佛法,真的缘很殊胜,朱镜宙老居士送我一本《了凡四训》,我一口气就看了几十遍,这个小册子分量不多,四篇文章。一天至少看两三遍,连续看了半年,我明白了,再不怨天尤人了,要是把自己的毛病习气改过来,果报就殊胜。了凡先生他那些毛病习气,我年轻的时候几乎统统都有,但是他还有一点小福报,我连他那一点福报都没有。他寿命不长,五十三岁,我寿命比他更短。我读了这个小册子明白了,自己要改造自己的命运。怎么改法?把自己的毛病习气改掉。

  我的缘殊胜,实在讲遇到好老师。我这一生修学没有走冤枉路,没有走弯曲路,我有做学生的条件,尊师重道。老师教导我的,我能够依教奉行;虽然不能够做到百分之百,至少能做到百分之八、九十,老师对我这个学生满意。我真干,所以老师真教,我把我的命运转过来了。一点福报都没有,转变成有福报,短命转变成长命。

  往年甘珠活佛等於佛法里面讲给我授记。我们是在一个法会上遇到,护国仁王法会,在那里碰到的。我们也是老朋友,他老人家也是章嘉大师的学生,大我十几岁,我那个时候二十六岁,他四十出头。他告诉我:净空法师,过去我们常常在背后说你。说我什么?说你这个人聪明是有,很聪明,可惜没有福报又短命。我说:这些话不必在背后说,当我的面可以说,我知道。现在你这些年来讲经说法功德很大,你不但有大福报而且寿命很长,你完全转过来了。这个我晓得,但是福报究竟有多大、寿命究竟有多长,我也没有去想它,我也没有去求它,一切随缘!

  说实在话,这个世间我不想住了,这七十几年我已经看够了,现在为什么还住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苦难太多,如果能尽上一点绵薄之力,帮助大家消业障、消灾难,这个事情我应当要做。所以活在世间不为自己了,要是为自己,我就往生极乐世界去了。但是这个苦难世界是修学的好地方,你会修,《楞严》上所讲的,「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我们在这个环境里头学习转境界,所以这是个好地方。

  这个地方逆境多、恶缘多,我们是初学、是学生,要练什么?在逆境里头无怨无悔,不怨天,不尤人,不后悔。在恶缘里面,缘是人事环境,境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里面那些恶的缘,没有一丝毫瞋恚的念头,我修这个,要在一切时一切处,念念都跟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

  我五十年学佛,把佛法教导我们的总原则、总纲领写成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是我的一面镜子,我面对顺境逆境、善缘恶缘,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绝对不违背。我对於世出世间一无所求,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别人争,我退让。佛教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我有依靠,这就是真正皈依;佛不教我做的,我绝对不违背。遇到什么样的灾难、什么样的屈辱,心地坦然,若无其事。所以,一切时一切处都是菩萨道场,在极乐世界好修,在这里也好修。

  读了《华严经》就更明白,净秽不二,净土跟秽土是一不是二,你要会转境界。转境界在用心,完全看你用什么样的心对什么样的境界,然后你才晓得才真正明白了。最近我在佛经两句话里面续了两句,佛法里面讲「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这是转境界,何必要去看日子、看时辰?《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讲,你要是看日子、看时辰,这叫世间意,真正觉悟的人、真正修行人,天天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我续了两句,「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这个意思很深,一般人看不懂。只要你有智慧,只要你有清净平等觉,你能转境,不被境界所转,哪个人不是好人?哪一桩事不是好事?你要是被境界所转,才有好人、坏人,才有好事、坏事;不被境界转的时候,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到这个时候,也就是古大德常常所讲的功夫得力;你没有入到这个境界,功夫不得力。功夫不得力,你常常生烦恼。

  生烦恼,说老实话,最明显的伤害是身体。新加坡许哲居士她也皈依了,她说得很好,一个人发一分钟的脾气,要三天才能恢复正常。告诉你脾气发不得,对身体很有伤害。许居士今年一百零四岁,还要发心办养老院去照顾老人、病人,一百零四岁了!确实她身体健康,没有毛病。我认识她三年了,我认识她的时候一百零一岁,她要我给她授三皈五戒。她真做到,三皈她真做到,五戒她也做到了。

  她来告诉我,她想办养老院。我就跟她讲:人家听说你一百零四岁,发心办养老院,你还能活几年?万一你走了,你的养老院还能不能继续办?当然我们晓得你的身体行,一般人不知道,一听说一百零四岁都吓到了。要想化缘那很不容易,你必须有很好的说明、有很好的计划。这个养老院怎么样组织、怎么样管理,如何能够长远的办下去?你总得要有人对你有信心,大家就愿意帮助你。

  见果知因,反过来见因就知果,我们看看现在社会上一些人造的是什么因,我们就知道有什么样的果报。先看人,看人容易,人是一面镜子,最重要的是回光返照,这比什么都重要。想想自己现在造的是什么因,你就明了我将来要受什么样的果报,所以别人的因果是自己一面镜子。

  自己对於因果要负责任,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一定得恶报,因果通三世。这个事情是真的,人决不是只有这一世;只有这一世,我们何必搞得这么辛苦?人、一切众生,说实在的话,不死,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一定要明了。人死了是怎么回事?死了,他去换个身体,他没有死;这个身体老化、不好使用,换一个身体。生命是永恒的,生生世世。我跟这个人结怨,将来生生世世都是冤家对头,你说这个多麻烦!这是自找烦恼,自找苦吃。

  所以明白因果的人,一定懂得我们要化敌为友、要化怨为亲,这是觉悟的人。这一生所遇到的冤家对头,自己心里晓得,我过去世造不善的因,对他不起,今天他这样对我,应该的!我应当受这个果报。一点怨恨都没有,这个帐就清了,来生再遇到是好朋友、家亲眷属。所以一定要做到在这一生当中,心里头对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众生没有敌对,没有怨恨,心多舒畅、多快乐!舒畅、快乐就健康长寿,好处!不要等来生,现在就得到。古人说的话有道理,「忧能使人老」,人常常忧虑容易老化;一个人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不容易老化。

  长者在此地讲「此经见名即知法,见果即知因,方可识此经之意趣」,这说明佛讲经意在言外,看经你要会看,听经你要会听,你才懂得真正的意味。末后他结论,「见名知行,以果识因」,都是著重在因果。

  第四段解释华藏世界海的形状,这在现在的人来说,这是属於太空物理。我们现在从近代天文学里面去观察,宇宙之间星系、星团形状的确很多,可以给佛经典上讲的做证明。我们的银河系是什么形状?是漩涡的形状,这在天文星图里面可以看出来,这是照相的。像我们这种银河系,这个大的星系在太空当中,天文学家发现很多,也有很多图片,形状各个不同,有的形状像一条带子,有的形状像花,有的形状像野兽。在《华严经》里面讲的形状,多!

  这些形状怎么来的?李长者在此地讲「以无尽大愿风轮,持大悲水,生无边行华。以法性虚空,能容万境,重叠无碍。於其水上生一大莲华,华周虚空法界,名种种蕊香幢。明根本智,起差别智,行差别行,名蕊香幢。於莲华内日珠王宝上,有大轮围山。经云,日珠王莲华之上者,只是华内有宝,名日珠王,非别有华也。众宝所成林树香水,妙华开敷,经自有文,具陈其事」,经文里面说得详细,这是把大意跟我们介绍了。这个大意总而言之,他说得这么多,都是佛的愿力与众生的业力这两种力量混合的,产生无量无边的变化。

  众生的业力在我们这个世界、娑婆世界,佛常常讲,我们这个世界众生善少恶多,但是他方世界有些众生善多恶少。善多恶少,佛菩萨在那里教化容易,成就的人多;善少恶多,佛菩萨在那里教化艰难,就像《地藏经》上所说的,「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道理在此地。所以这个世界的形状有种种不同,形状差别,到经文里面我们自然就看到了。

  第五段,「配华藏世界海安立属因者」。长者讲「果不自生,从因而得」,我们看华藏世界这是果报,果不会自己现前的,它有因。所以你一定要懂得因,前面讲的观果知因、观因知果,这个人开智慧了。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