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四0卷) 2002/6/1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740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六段刹清净,长行第六句:
【观察一切菩萨诸地而入住故。】
清凉大师在《注疏》里告诉我们,「初地胜进,遍学十地行法,后后但是依法行故。上三皆初地。」上三就是前面讲的四、五、六,这三句都是讲初地。『观察一切菩萨诸地』,我们要看到后面这两个字,如果没有后面「诸地」这两个字,「一切菩萨」范围就很广,从初信位到等觉就叫一切菩萨。说诸地,这个范围就狭窄,仅限於十地菩萨,也包括等觉,我们常讲十一地,只讲这个范围。『而入住故』,这是讲心能住,能够入住地上菩萨的境界。
清凉大师的提示非常重要。没有他老人家的提示,这个境界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很不容易理解。前面在第四句里头,「观察一切境界,生如来家」。初地才真正生如来家,这个标准确实是很高,安住地上菩萨的境界。接著修行,见道之后接著就修道,初地见道,见道之后就开始修了。修什么?一切皆修,长行文里面讲「一切诸波罗蜜悉圆满故」。我们大乘教常讲圆修圆证,圆修是一修一切修,一切修一修,是一多不二,这就是经上讲的圆融。前面跟诸位提过,初地修布施,无量无边的法门都融在布施这一个科目当中,无有一法不是布施。二地菩萨修持戒,也是圆融的,也包含一切法,没有一个法门不是持戒,这才是圆修圆证。
第六句教我们「观察一切菩萨诸地而入住」,这是胜进,胜是殊胜,进是精进。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登地的菩萨依旧不舍勇猛精进,胜就是勇猛,愈是往高位,愈是勇猛精进,他懂得!念念不舍菩提心,行行不离菩萨道。
我们凡夫纵然精进,白天精进,夜晚睡觉就中断了。菩萨,不要说菩萨了,我们讲凡夫,六道凡夫,六道凡夫里面的色界天人,初禅以上就没有睡眠,他的功夫就不会间断。欲界里头有睡眠,睡眠是欲,「财色名食睡」是五欲,睡眠是在五欲里头的;到色界,这五种欲都断掉了,他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他的功夫不会间断。我们在欲界,欲界要常生惭愧心,我们没办法离开五欲,但是要怎样?要尽量减少,决定不可以贪著。
世尊当年住世,做出凡夫修行的榜样,一生过最简单的生活,真的舍尽了。凡夫修行为什么不能成就?你们好好想想,你想明白、想通了,「放不下」,所以你不能成就。我学佛最初亲近出家人章嘉大师,头一天头一回就教我放下。真的统统都放下了,只剩下两套换洗衣服、一个铺盖,感应就现前了。放下之后,还要继续不断的放下,沾染不得;不但是世间法沾染不得,出世间佛法也沾染不得。事上,我们今天建立这个道场,道场是为正法建立的,是为众生建立的,这是我们应当要做的。心里头有没有牵挂?没有。心里面有一丝毫牵挂,你就错了,为什么?你没有放下。你没有放下,你住六道轮回,你没有住菩萨法界。住菩萨法界,帮助苦难众生,帮助他们破迷开悟,一切设施为众生,与自己毫不相干,自己心里头一丝不挂,彻底放下,你才能常生智慧。
我们一定要记住,佛在经上常讲,常常提醒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为什么没有?「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你就知道,世间人常讲花花世界,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有一丝毫贪著,你就中毒,你就被污染,你的智慧德相就不见了。
在这个境界里面,佛很感叹的说:可怜悯者!不要说是人间富贵之人,六欲天子、大梵天王都不例外。可是这里面,不但是天上人间,乃至於地狱、饿鬼、畜生,这里头确确实实有众多的诸佛如来、菩萨、罗汉在里头示现。他们做出的那个样子,跟那些众生一模一样,凡人决定看不出来,以为那个示现都是凡夫。什么时候你能够觉察到?你觉悟了。你觉悟,你就能够觉察到,你能够体会到。你要没有觉悟,那你会把这些圣者统统看作凡夫。
所以佛法实实在在讲,讲到归根结柢就是一个觉、迷。怎么样觉呢?彻底放下才觉,不肯放下你不可能觉悟。所以菩萨道上没有人障碍你,谁都障不了,自己障碍自己。正因为如此,佛菩萨再慈悲,帮不上忙!谚语所谓的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你是自己迷惑,还是要自己觉悟,佛菩萨只是给你提供一个增上缘,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决定是自己。觉悟了就没有障碍,没有障碍这就是勇猛精进。
「遍学十地行法」,初地菩萨遍学十地行法,前面已经把这个意思跟诸位报告过。虽然他修的是初地菩萨,主修的是布施波罗蜜,布施就是放下,从这里下手。二地持戒,三地忍辱,四地精进,五地禅定,六地般若,后面方便、愿、力、智,初地菩萨统统修,前面所讲的「一切皆修」。一切都是布施,这个在初地讲起来好懂,为什么?布施里头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十波罗蜜总不出这三个范围,这就是「遍学十地行法」。我们凡夫没有觉悟,没有觉悟的凡夫也想入华严境界,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这部经在最初讲《华严》当机者,就交代得很清楚,哪一类的凡夫可以入这个境界?大心凡夫。心量大,跟菩萨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起心动念都想到遍法界虚空界、世界海微尘数刹土里面的一切众生,你有这样的心量,你就具足入华严境界的条件;你没有这个心量,你入不了。这个心量里头生智慧,这个心量里头生慈悲,这个心量里头具足德能,这个要真干。
我知道许许多多同学都非常想学,是真的想学,难在哪里?难在烦恼习气太重,就是放不下,心量拓不开;很想拓开心量,拓不开。在这种情形之下,有没有办法来帮助他促成?跟诸位说,方法有,不是没有。什么方法?经教的薰修,这是大乘法里头祖师大德的口头禅。我们也确确实实天天在读诵、在听讲、在学习,为什么还是不行?这个不行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学的功夫不够,学习得不够彻底,没有达到这标准。怎么办?很简单,继续不断努力。这里头最重要的,佛常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要是真正懂得佛这一句的教诲,哪有难处!关键在第一个字,「受」,我真的接受过来了。一般人学习,接受是接受了,接受少分,所以他的修行功夫不得力。一百分里面,这个百分比,只接受了几分,其他的还是随顺烦恼习气,这就难了,烦恼习气断不掉。断不掉,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能成就,这一生当中你所得的利益是阿赖耶里头增长善根,这一生当中不起作用。多薰一次的善根,还要等来生来世。来生来世,时节就很难讲了,不知道到哪一生哪一劫你再得人身,你再遇到佛法。
佛在经上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是真话。我们这个身舍掉之后,你还能得人身吗?真正来生再得人身,一定是修五戒十善,这是六道里面得人身的条件。如果能够修上品的五戒十善,再加上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你才能够生欲界上面的几层天。要想脱离欲界,刚才讲了,「财色名食睡」要断掉。在哪里断?现前断。现前在这个人间跟大众外面现的相是一样的,有「财色名食睡」;内心里面干干净净,确确实实没有,这叫断了。大乘法里头常讲「即相离相,离即同时」,外面人不懂,自己很清楚,你修行功夫得力了。谁知道你?比你境界高的人知道,跟你同等的境界也知道,比你境界低的他不知道。修行真用功,决不是求别人知道;要有心求别人知道,你已经落在好名,你「名」没有放下。我们常讲名闻利养,你名闻没放下,名也是世间福报。世间法不碍佛法,佛法也不碍世间法,可是初学的人很难,「即相离相」不容易。
由此我们才真正晓得,世尊、祖师大德们为什么常常赞叹苦行,为什么重视持戒,苦行跟持戒对於初学的人来讲有大帮助,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即相离相。那是什么阶段?那是已经契入三昧,你才能做到。三昧是正受,你已经得正受,正常享受;正常享受就是已经把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从内心里面放下了,这个可以。你没有这个功夫,不行。没有这种功夫,自己一定要清楚,还是要从持戒、苦行上下功夫,对你肯定有好处。
所以经教里头一再说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小乘就是苦行、持戒。戒经里头,不深,《沙弥律仪》古大德就说得很清楚,引用释迦牟尼佛的话来讲的,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非佛弟子,为什么非佛弟子?不听佛的教诲,不遵守佛教学的次第。
往年,说老实话,我只是讲经,劝导大家,因为都是住别人道场,自己做不了主。早年在台湾「华藏图书馆」,是韩馆长的道场,她做主。过去在新加坡这四年,我们住在居士林净宗学会,李木源居士的道场,我也不能做主。到这个地方建立这么一个道场,我不想做主,所以布里斯本净宗学会他们请我做会长,我把会长让给葛来姆。这个地方道场建立,当时我就请行师来做会长,琳师跟通师两个做副会长。到看到你们遇到困难了,没有法子解决,我这才发心带你们一届。我们这个地方一届是九年,我陪你们一届,那我就要做主了。
这九年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戒律,严持戒律。第一个阶段里头一定要学《弟子规》、《十善业道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沙弥律仪》、《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果有时间,还应当附带学习《太上感应篇》,希望在两年当中完成。这些经在佛经里头,佛经有四种:教理行果,这是属於行经;换句话说,你要做到。不是说我会背会讲,那个没有用处。一定要落实,落实到自己生活行为,你才会得利益。
第二个阶段要落实净宗的教学。净宗是五经一论,我们用三年的时间好好的来学习五经一论。最后四年胜进,也跟此地初地菩萨有三个阶段。胜进是什么?五经一论里头选一种,专修专弘。这样九年下来,你的根基扎稳了,你才会有成就。那个成就要继续不断的努力。九年奠定修学基础,基础决定建立在持戒、苦行的根基上。
你们大家总算是有福报,我们这里修行环境好,四事供养丰足,但是要常常想到「以苦为师」。如果是贪图供养、贪图享受,你的前途就毁掉了。遇到艰难苦行,你就会退转,你就会被淘汰掉,这是一定的道理。《华严》可以听,对自己有好处,让自己能够了解大乘佛法无比的殊胜,你在修行增长信心,拓开心量,帮助你放下。世出世间法统统都要放下,真正做到像大经上所说的随缘而不攀缘,普贤菩萨讲的十愿里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注解里面后面一句,「后后但是依法行故」,这一句讲得好。「依法行」就是随顺佛陀的教诲,随顺经论的教诲,决不依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依自己的想法你就错了。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处,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是怎么表现的?我们要依他,以他老人家为标准;学佛,学释迦牟尼佛。
所以我们学院里面这个课程;今天办学不容易,硬体设施不难,可以说我们想要什么应有尽有;软体没有,软体是老师,所以我们搞什么都搞不成功,没有师资。所以,今天我们全心全力是在培养师资。第一届的目标没有别的,就是培养师资。师资最重要的是德行,在佛法里面讲就是持戒、苦行,以戒为师,以苦为师。大家都晓得这个世间有灾难,所以时间非常的紧迫,我们没有很长的时间来学习。所以基础的课程我们订了两年,古人是五年,我们今天把五年缩短到两年,你要晓得这是为什么。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了,灾难就在眼前。所以是加功用行,真正要勇猛精进才行,自度度他。
我们的修学,大乘法里并不是完全为自己,是为众生。我们常讲我们要像世尊一样,起心动念、一切作为都要给世间苦难众生给他们做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作法、我的说法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样子?社会大众都学像我这样行不行?常常想这一点,自自然然能够改正自己的烦恼习气。把这桩事情忘掉了,你肯定不可能改过自新。你以为一切不错了,「我现在很好了」,这个观念是个错误观念,这个观念障碍你的精进,所以你虽然很用功,你的道业没有成就,你没有成绩拿出来。
所以这一句重要,「依法行故」。你们看看地上菩萨,一切都是随顺经典的教诫,我这样说法说得很具体。善导大师讲得很好,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老老实实去做;佛教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决定不能够违犯。有阿罗汉来劝我们、有菩萨来教我们,他所说的、所讲的跟经典上是相违背的,我们不能相信。诸佛如来来说呢?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定跟经典所讲的相同,佛佛道同。如果佛来跟我们说,说得跟经典不一样,那个佛不是真佛,那一定是魔来冒充的,我们不能接受。今佛如古佛之再来,古佛跟今佛说的是完全相同,决定没有违背。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依法不依人。四依法要常常记住,「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重要!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一生的时间很短,几十年一刹那就过去了;这么短的时间,自己要想成就,把自己的境界提升到佛菩萨的境界,确实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但是要晓得,并不是做不到。善导讲得好,总在遇缘不同。我们遇到的缘殊胜,有好的老师指导,有好的修学环境,有好的同参道友,这一生当中提升到高境界不是不可能的。
这里面我们又必须要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魔来障道。愈是想发愤用功,愈有魔来障碍,这是真的叫生死关头。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心、坚定的愿心,决定不动摇。魔里面最厉害的是人,我们讲的人事环境。有些人来破坏,动摇你的信心,来告诉你,你这个法门不能成就,另外的法门好!破坏你的法门。其次,破坏你的师承。你跟的这个老师,他会告诉你,你这个老师烦恼习气很重,依然造作许多罪业。让你听了之后,对这个老师信心失掉了。破坏你的同参道友,这是佛法里面讲的「两舌」。再就破坏你的修学环境。魔来障道总不外这四桩事情。这四桩事情只要有一桩,你上当,你动摇,你这一生的修学就毁掉了。
那我们要问,这到底是魔造的业,还是我们自己造的业?跟诸位说,自己要负责任。你为什么要听信他的话?你没有智慧,你自己愚痴,还是自己负责。古往今来多少好的修行人,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善缘被别人破坏,自己信心动摇了,而失掉这一次成就的机会,不知道有多少人!
所以真正的善根、真正的福德就是信心坚固,能够有智慧辨别,不会上别人的当,这个人这一生肯定成就,这一生他会得善知识的教导。如果我们修学对善知识、对老师、对同参道友疑惑,人家就不会帮助你,不会教你。为什么?你不能接受。他不会浪费时间,不会浪费精力,只好暂时放弃你、舍弃你;等到什么时候你回头了,他才来帮助你。这个回头不一定是这一生,可能多生多世,李老师讲你要受长劫轮回,再等下一次的机缘。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刹清净长行第七句:
【出生一切净愿海故。】
清凉大师给我们开示,「初地发愿,顺行至第八地,一切皆成,故名出生一切愿海。而言净者,纯无漏故」,这是大师给我们的提示。初地菩萨是圣人,不是凡人,发的愿真实。愿再多,每一位菩萨发的愿不尽相同;但是你要把它归纳一下,总离不开四弘誓愿。所以四弘誓愿是一切菩萨发愿的总纲领、总原则,它展开来就是一切菩萨无量的行愿,我们要明了。
凡夫发愿,实实在在讲有口无心,口里发愿永远不能兑现,愿异道行,所以修行功夫不得力。原因是我们的愿不是真实的,是随随便便说说而已,谁当真?地上菩萨那就不一样,他是从真心里头发出来的。「顺行至第八地」,八地是不动地,初地是欢喜地,见道位。「一切皆成」,一切皆成是愿愿皆满,他发的愿没有一愿是虚妄的、是虚假的,愿愿都兑现。这个难得,不容易,所以叫「出生一切愿海」。
我们应该怎么学法?我们要学菩萨真心、真愿、真干。愿虽然发得很大,但是行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点滴之处认真去做。讲到行门,真修行,诸位一定要记住「修行」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修是修正,修是修理,我们的行为错了,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把自己的习气毛病修理过来,这叫修行。毛病习气天天还犯,那就晓得我们学佛没有修行,只学佛的言语,只学经教的文字,只学它的表皮,一分一毫都没有能够入进去;换句话说,起心动念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一切还是随顺世缘。那说真的,还是轮回心,所有一切造作是轮回业,天天纵然是念佛,纵然是弘法利生,弘法利生也是轮回心造轮回业。从前李老师培养我们这些讲经班的同学,常常提醒,你要不是真修行,你学会讲经,讲经说法是有漏福报。为什么?没有真修行,这个心就是轮回心,轮回心是妄想分别执著,六道轮回从这里来的。
《华严》上说的妄想分别执著,一般大乘经里头不用这个名词,大乘经里面讲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见思烦恼是执著,尘沙烦恼是分别,无明烦恼是妄想,还是用这个东西,用轮回心。讲经、念佛、参禅,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是轮回业。你要是修得很好、修得不错,那是人天福报;修得不好,造极重的业,三途苦报。佛不是没有说,说得很多,说得很清楚。
我们发愿,众生也发善愿,也是好心在做事,就是烦恼习气不断,就是没有把我忘掉,我的想法、我的作法,他不能随顺经教,强烈的我执,这是因为他不能回头的真正因素。听了经,读了经,佛在这里劝他改过、劝他修行,他也好像真的在修行、真的在改过,你要是问他,「我真修,我真改」,实际上改了没有?别人看起来他一点都没有改,他自己以为改了。这就是一般人常讲的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毛病,自己不知道自己习气的严重,总是觉得自己不错,过失是别人有过失。没有一个人没有过失,就是自己没有过失,这个事情难了!
古大德,许许多多都是修行的再来人,他们有成就,他们解脱了。他把他的经验慈悲教导我们,我们听了是耳边风,老生常谈,这有什么希奇?明朝末年,我们净土宗中兴的祖师莲池大师,你们看看莲池大师的传记。他年轻的时候好学,真用功。当时佛门有一位大德遍融法师,他去参拜,表现自己的真诚,三步一拜。拜到老和尚的面前,求老和尚教诲。别人看到这个参学的学人这么恭敬,老远三步一拜拜到老和尚面前,大家都竖起耳朵,今天老和尚一定有妙法开示。哪里知道老和尚只跟他说了一句话,「你不要被名闻利养欺骗了」。两序大众听老和尚讲这一句话,笑笑,老生常谈,没有希奇微妙的开示。而莲池大师听了这句话之后,他常常跟人说,他一生的成就得力於老和尚这句话的开示。你就想那么多人同时在听,只有莲池大师得利益,别人听了耳边风。这是什么?印光大师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莲池大师十分诚敬,在一句话里头得圆满的利益。当时两序大众那么多人听,没有诚敬心,所以他得不到利益。
古圣先贤把这些事把这些理都跟我们说出来了,而印祖传法的心印是十六个字。我早年亲近李老师,李老师一再教我要以印光大师为师,学习印光法师。我读印祖的《文钞》,我找到他的心印,十六个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印祖一生的示现。他老人家也是住世八十年,八十岁圆寂的,他一生所修的就是这十六个字,他一生所传的所教人的也是这十六个字,千言万语不离这个原理原则。这十六个字是印光大师的心传,传心的法印。
头一句「敦伦」,什么叫敦伦?随顺性德的法则,这是敦伦;儒、佛都说。净业三福里头第一句就是讲敦伦,「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敦伦;「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尽分,尽我们自己的本分。现在我们讲座里面,杨老师讲的德育课程,现在讲孝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敦伦尽分。
现在的社会为什么乱成这个样子?伦理没有了。伦理是一种自然的法则,自性本具的原理原则,被破坏了。这个原理原则、这个秩序是天然的,不是哪个人发明的,不是哪个人建立的、创造的,不是的,宇宙之间本来如是。像地球的运行春夏秋冬,这不是人为的。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这是天然的关系,绝对不是人在那里创造的,人在那里建立的,不是!这个自然关系人不知道,天天在行,不晓得这个关系。觉悟的人、圣人来为大家说明,大家觉悟了,没错!是这样的,永远的遵循这个关系。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关系是道,孝慈信义那是德。所以古时候有圣贤教诲,大家的生活依据道德,天下太平,众生和睦。今天道德不讲了,整个社会讲什么?讲功利。各个人都争利,这还得了吗?人人都争利,当然发生冲突。冲突,决定就用竞争为手段。竞争提升是斗争,斗争再提升是战争。现在的战争是核武战争,战争爆发没有胜负,同归於尽。宗教里面讲末日,世界末日,真的是末日战争,同归於尽。这叫活得不耐烦,大家统统死,悲惨的世界!经过这个劫难,从头来起。从头还是要遵循自然的法则,众生才真正安心立命,才能过一个正常的日子。正常的日子,幸福美满。
今天的社会一切都反常,我们要明了从什么地方反的,反常的根在哪里,我们要找到、要明了。我们总算是有幸,在乱世里面能得人身,能闻佛法,能闻到如来真实大法,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遇到了。彭际清居士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也遇到了,所以缘具足。
缘具足能不能成就?那就看你的善根足不足,福德足不足。什么叫善根福德?这些名词现在不但是一般人不懂,学佛的人都不懂。我在讲席里常常说,什么是善根?信解是善根。佛的话你相不相信?相信,你有善根。你能不能懂?相信,善根浅;能理解,善根深。福德是什么?福德是行证。你能够照做、能行,这是浅福德;依照这个行能够证果是大福德。你看看世尊在《阿弥陀经》里面跟我们讲的,往生西方世界的条件,重要!要记住,「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讲得这么清楚!我们善根少、福德少,不能往生。
善根少,就是你对於净宗法门你的信心不坚定,你的理解不透彻。正因为信不深,解得不够,所以对西方世界半信半疑,若有若无,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现前,立刻就染著,把佛菩萨的教诲就丢在一边,这怎么能往生?所以信解不坚固,行就没有力,这一生跟阿弥陀佛、跟净土法门结个善缘,像过去生中那个情况一样。
过去生中我们跟净土结的法缘很深,生生世世都在那里结法缘,都没有成功。这一生看看你这三个条件具不具足;要是具足,这一生当中得生净土。如果这三个条件缺一个,还是结缘,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纵然有佛菩萨,纵然有善友,帮不上忙,决定不是不慈悲。诸佛如来、菩萨、罗汉、祖师大德帮助我们的四种缘当中,一定要晓得是增上缘,只能够帮到这个。亲因缘是你的善根,所缘缘、无间缘是你的福德,你的善根福德不够,纵然缘具足了,还是空过。由此可知,培养善根福德是多么重要!
善根福德又不是勉强的,这勉强不得。老师跟学生,古人常讲可遇不可求。老师跟学生是缘,因缘聚会,事业就成了。因缘聚会里面能够有成就,这三个条件具足,非常不容易。老师具足这三个条件,学生也具足这三个条件,师资道合,这成就了。老师一生辛勤教化,学生多;学生当中有成就的人,不多。什么原因?老师教学决定没有私心,决定是平等的。
我在自己修学经验当中亲身体会得,方东美先生教人是平等的,章嘉大师教人是平等的。但是师生缘不同,缘不同是我们做学生的人环境不同。我那个时候有工作,每天要上班,只有星期天放假,可以去亲近老师。老师特别慈悲,每一个星期天给我两个小时,这是缘不同。如果我是做学生,在学校听他的课,这个缘是平等的。这是老师特别慈悲照顾,我们感恩戴德。到李老师那边去,我的工作辞掉了,参与他的团体,「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李老师对我的待遇完全平等,跟一般的同学没有两样,他无需要特别拨出时间来教我,不需要,跟大家在一起学,所以缘是平等的。
不一样的是学生成就不相同,都在善根福德;换句话说,都在信解行。你是不是真干,是不是真信、真的理解?这三个字非常非常不容易,好像是很简单,实际上非常困难。多少人对这三个字的理解是似是而非,确确实实他不理解,他自己以为理解了,所以他不能深入,他不能够奉行,耽误了一生。
这一句经上讲的,『出生一切净愿海』,出生一切愿,我们佛门平常有一句话常说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就是这句话。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给我,跟我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作佛你都能作佛,作佛都求得到,何况其他的?哪有求不到的!
大师又跟我说明,当你有求而不能够满愿,也就是你求不到,这是什么原因?是自己有业障。这个开示非常重要,只要自己把业障消除,你所求的感应就现前;换句话说,我们对佛法不能怀疑,不是佛法不灵,是自己有障碍。所以大师教导我忏除业障,业障怎么忏除?把自己毛病习气找出来之后,改掉,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他没有教我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去祷告,他不教我这些,他说那个是形式,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
最初我听章嘉大师说,往后再没有听到有人讲这个话。所以前年我第一次,好像是在印度教还是在回教里头一个节日,我参加,第一次跟纳丹总统见面。那个时候他还不是总统,我们在一桌吃饭,我跟他坐在一起。他跟我讲,在所有宗教里面,他最尊敬的是佛教,他说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我第二次听到人讲,这个证明纳丹对佛教有相当的认知,要不然这句话说不出来。尤其在现代这个时代,我们要讲求实质,形式是其次;换句话说,要真干。
「愿」要说到净,大师在此地讲「而言净者,纯无漏故」。这样的文字现在人看起来也很难懂。什么叫无漏?什么叫纯无漏?漏是烦恼的代名词,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断尽,连根都拔除掉了,才叫纯。我们用《华严经》这话来讲,妄想分别执著,还有一丝毫妄想分别执著,有漏。这个难,真不容易!此地是地上菩萨,到纯无漏是八地,八地才纯。这一句是从初地发愿一直到八地,下面一句第八就是九地,九地是法师位。五个阶段:信位、住位、行位、回向、地,每一个阶段里面都有十个位次,第九位次都是法师地。这个说明真正担任传教师、担任弘法的法师,你要具备哪些条件,从这些地方你就能体会到,你在行门当中你要成就哪些。
我们讲最低的十信位,第九信是法师,前面八位修行的那些法门你统统要具足。十波罗蜜里头布施、持戒,这前面是六度;六度后面,方便是第七,愿是第八,愿是净愿,到第九位是力,能力充足了,这才能教化众生,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要想发心奉献自己的身心,弘扬佛法,广度众生,这个愿好,菩萨愿!但是你要不具足前面这一条戒,不肯认真修学,你的愿是空愿。为什么?你的愿不净,你肯定做不到。所以到八地,那是纯无漏。由此可知,在三贤位里面,第八住的菩萨、第八行的菩萨、第八回向的菩萨都是「出生一切愿海」,但是他们是无漏,不能加纯。确确实实这些法身菩萨都是修的无漏的一切愿海,他不能加纯,到八地才加纯。
无漏是没有烦恼了,烦恼习气断掉才叫无漏。烦恼断了,习气没有断,还是有漏,我们得懂!学菩萨,菩萨比阿罗汉高,比缘觉、辟支佛高,为什么?阿罗汉烦恼断了,习气没断,在四圣法界他是最低的。缘觉比他高,缘觉习气断了。菩萨又高,不但烦恼习气断了,他发心度众生,自行化他。这些在经教里头佛讲得很多,讲得很清楚,我们常常读诵。
如果是记不住,你怎么修法?这些就是标准,标准忘掉了,你怎么能成就?标准失掉了,往往是自以为是。佛讲「依法不依人」,我们变成依人不依法,人是自己,依自己的意思,不依法。诸位想想,依自己意思是依轮回心。讲经说法是好事,修福德,不是功德,功德跟福德要辨别清楚。
净秽,净是清净,秽是污染,也要辨别清楚。起心动念当中,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还夹杂著烦恼的习气贪瞋痴慢,顺自己的心起欢喜,不顺自己的心就瞋恚;看到别人好处,心里生嫉妒。这是严重的烦恼,这不是夹杂小烦恼,夹杂著根本烦恼。所以他修得再好,做的好事再多,我们知道是三界有漏福报,到哪里去享不一定。他五戒十善要没有修,他来生得不到人身。真的,不是假的。佛从来不骗人,从来不说一句假话。佛不为自己,说假话没有意义。
我们自己要常常想想,我五戒十善圆不圆满?我有没有世俗的烦恼习气?通常讲的贪心、瞋心、好胜心、嫉妒心有没有?如果还是有,修行从这里修,从这里下功夫。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跟社会大众接触之处,接触那些人物,超过我的,我有没有嫉妒?接触不如我的,我有没有轻慢,有没有瞧不起他?你要不在这些境界里头,你修什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那是道场,那是我们用功的所在。
一切众生对我有恩,我离开一切众生,我到哪里修?到哪里成就?我的愿是空的,行也是空的。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里头,在处事待人接物,你要会修,统统是道场。这就是经上讲的「一切皆修」,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在修。
所以菩萨修行从来没有间断过,修什么?净心、净愿、净行。《华严经》有「净行品」,《大藏经》里头有「清净心经」。真正修行不能离开境界,所以大乘圆教修行跟一般普通修行真的是不一样,我们不能不知道;跟小乘不一样,跟权教不一样。特别是《华严》,《华严》跟一般大乘也不一样,真正是圆满的法轮、圆满的教学、圆满的教诲。今天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六段刹清净,长行第六句:
【观察一切菩萨诸地而入住故。】
清凉大师在《注疏》里告诉我们,「初地胜进,遍学十地行法,后后但是依法行故。上三皆初地。」上三就是前面讲的四、五、六,这三句都是讲初地。『观察一切菩萨诸地』,我们要看到后面这两个字,如果没有后面「诸地」这两个字,「一切菩萨」范围就很广,从初信位到等觉就叫一切菩萨。说诸地,这个范围就狭窄,仅限於十地菩萨,也包括等觉,我们常讲十一地,只讲这个范围。『而入住故』,这是讲心能住,能够入住地上菩萨的境界。
清凉大师的提示非常重要。没有他老人家的提示,这个境界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很不容易理解。前面在第四句里头,「观察一切境界,生如来家」。初地才真正生如来家,这个标准确实是很高,安住地上菩萨的境界。接著修行,见道之后接著就修道,初地见道,见道之后就开始修了。修什么?一切皆修,长行文里面讲「一切诸波罗蜜悉圆满故」。我们大乘教常讲圆修圆证,圆修是一修一切修,一切修一修,是一多不二,这就是经上讲的圆融。前面跟诸位提过,初地修布施,无量无边的法门都融在布施这一个科目当中,无有一法不是布施。二地菩萨修持戒,也是圆融的,也包含一切法,没有一个法门不是持戒,这才是圆修圆证。
第六句教我们「观察一切菩萨诸地而入住」,这是胜进,胜是殊胜,进是精进。在这个地方我们看到登地的菩萨依旧不舍勇猛精进,胜就是勇猛,愈是往高位,愈是勇猛精进,他懂得!念念不舍菩提心,行行不离菩萨道。
我们凡夫纵然精进,白天精进,夜晚睡觉就中断了。菩萨,不要说菩萨了,我们讲凡夫,六道凡夫,六道凡夫里面的色界天人,初禅以上就没有睡眠,他的功夫就不会间断。欲界里头有睡眠,睡眠是欲,「财色名食睡」是五欲,睡眠是在五欲里头的;到色界,这五种欲都断掉了,他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他的功夫不会间断。我们在欲界,欲界要常生惭愧心,我们没办法离开五欲,但是要怎样?要尽量减少,决定不可以贪著。
世尊当年住世,做出凡夫修行的榜样,一生过最简单的生活,真的舍尽了。凡夫修行为什么不能成就?你们好好想想,你想明白、想通了,「放不下」,所以你不能成就。我学佛最初亲近出家人章嘉大师,头一天头一回就教我放下。真的统统都放下了,只剩下两套换洗衣服、一个铺盖,感应就现前了。放下之后,还要继续不断的放下,沾染不得;不但是世间法沾染不得,出世间佛法也沾染不得。事上,我们今天建立这个道场,道场是为正法建立的,是为众生建立的,这是我们应当要做的。心里头有没有牵挂?没有。心里面有一丝毫牵挂,你就错了,为什么?你没有放下。你没有放下,你住六道轮回,你没有住菩萨法界。住菩萨法界,帮助苦难众生,帮助他们破迷开悟,一切设施为众生,与自己毫不相干,自己心里头一丝不挂,彻底放下,你才能常生智慧。
我们一定要记住,佛在经上常讲,常常提醒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我们为什么没有?「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你就知道,世间人常讲花花世界,五欲六尘、名闻利养有一丝毫贪著,你就中毒,你就被污染,你的智慧德相就不见了。
在这个境界里面,佛很感叹的说:可怜悯者!不要说是人间富贵之人,六欲天子、大梵天王都不例外。可是这里面,不但是天上人间,乃至於地狱、饿鬼、畜生,这里头确确实实有众多的诸佛如来、菩萨、罗汉在里头示现。他们做出的那个样子,跟那些众生一模一样,凡人决定看不出来,以为那个示现都是凡夫。什么时候你能够觉察到?你觉悟了。你觉悟,你就能够觉察到,你能够体会到。你要没有觉悟,那你会把这些圣者统统看作凡夫。
所以佛法实实在在讲,讲到归根结柢就是一个觉、迷。怎么样觉呢?彻底放下才觉,不肯放下你不可能觉悟。所以菩萨道上没有人障碍你,谁都障不了,自己障碍自己。正因为如此,佛菩萨再慈悲,帮不上忙!谚语所谓的是「解铃还须系铃人」。你是自己迷惑,还是要自己觉悟,佛菩萨只是给你提供一个增上缘,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决定是自己。觉悟了就没有障碍,没有障碍这就是勇猛精进。
「遍学十地行法」,初地菩萨遍学十地行法,前面已经把这个意思跟诸位报告过。虽然他修的是初地菩萨,主修的是布施波罗蜜,布施就是放下,从这里下手。二地持戒,三地忍辱,四地精进,五地禅定,六地般若,后面方便、愿、力、智,初地菩萨统统修,前面所讲的「一切皆修」。一切都是布施,这个在初地讲起来好懂,为什么?布施里头有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十波罗蜜总不出这三个范围,这就是「遍学十地行法」。我们凡夫没有觉悟,没有觉悟的凡夫也想入华严境界,是可能的,不是不可能。这部经在最初讲《华严》当机者,就交代得很清楚,哪一类的凡夫可以入这个境界?大心凡夫。心量大,跟菩萨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起心动念都想到遍法界虚空界、世界海微尘数刹土里面的一切众生,你有这样的心量,你就具足入华严境界的条件;你没有这个心量,你入不了。这个心量里头生智慧,这个心量里头生慈悲,这个心量里头具足德能,这个要真干。
我知道许许多多同学都非常想学,是真的想学,难在哪里?难在烦恼习气太重,就是放不下,心量拓不开;很想拓开心量,拓不开。在这种情形之下,有没有办法来帮助他促成?跟诸位说,方法有,不是没有。什么方法?经教的薰修,这是大乘法里头祖师大德的口头禅。我们也确确实实天天在读诵、在听讲、在学习,为什么还是不行?这个不行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学的功夫不够,学习得不够彻底,没有达到这标准。怎么办?很简单,继续不断努力。这里头最重要的,佛常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要是真正懂得佛这一句的教诲,哪有难处!关键在第一个字,「受」,我真的接受过来了。一般人学习,接受是接受了,接受少分,所以他的修行功夫不得力。一百分里面,这个百分比,只接受了几分,其他的还是随顺烦恼习气,这就难了,烦恼习气断不掉。断不掉,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能成就,这一生当中你所得的利益是阿赖耶里头增长善根,这一生当中不起作用。多薰一次的善根,还要等来生来世。来生来世,时节就很难讲了,不知道到哪一生哪一劫你再得人身,你再遇到佛法。
佛在经上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是真话。我们这个身舍掉之后,你还能得人身吗?真正来生再得人身,一定是修五戒十善,这是六道里面得人身的条件。如果能够修上品的五戒十善,再加上四无量心,四无量心是「慈悲喜舍」,你才能够生欲界上面的几层天。要想脱离欲界,刚才讲了,「财色名食睡」要断掉。在哪里断?现前断。现前在这个人间跟大众外面现的相是一样的,有「财色名食睡」;内心里面干干净净,确确实实没有,这叫断了。大乘法里头常讲「即相离相,离即同时」,外面人不懂,自己很清楚,你修行功夫得力了。谁知道你?比你境界高的人知道,跟你同等的境界也知道,比你境界低的他不知道。修行真用功,决不是求别人知道;要有心求别人知道,你已经落在好名,你「名」没有放下。我们常讲名闻利养,你名闻没放下,名也是世间福报。世间法不碍佛法,佛法也不碍世间法,可是初学的人很难,「即相离相」不容易。
由此我们才真正晓得,世尊、祖师大德们为什么常常赞叹苦行,为什么重视持戒,苦行跟持戒对於初学的人来讲有大帮助,跟一切众生和光同尘,即相离相。那是什么阶段?那是已经契入三昧,你才能做到。三昧是正受,你已经得正受,正常享受;正常享受就是已经把五欲六尘、财色名食睡从内心里面放下了,这个可以。你没有这个功夫,不行。没有这种功夫,自己一定要清楚,还是要从持戒、苦行上下功夫,对你肯定有好处。
所以经教里头一再说大乘是以小乘为基础,小乘就是苦行、持戒。戒经里头,不深,《沙弥律仪》古大德就说得很清楚,引用释迦牟尼佛的话来讲的,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非佛弟子,为什么非佛弟子?不听佛的教诲,不遵守佛教学的次第。
往年,说老实话,我只是讲经,劝导大家,因为都是住别人道场,自己做不了主。早年在台湾「华藏图书馆」,是韩馆长的道场,她做主。过去在新加坡这四年,我们住在居士林净宗学会,李木源居士的道场,我也不能做主。到这个地方建立这么一个道场,我不想做主,所以布里斯本净宗学会他们请我做会长,我把会长让给葛来姆。这个地方道场建立,当时我就请行师来做会长,琳师跟通师两个做副会长。到看到你们遇到困难了,没有法子解决,我这才发心带你们一届。我们这个地方一届是九年,我陪你们一届,那我就要做主了。
这九年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戒律,严持戒律。第一个阶段里头一定要学《弟子规》、《十善业道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沙弥律仪》、《地藏菩萨本愿经》。如果有时间,还应当附带学习《太上感应篇》,希望在两年当中完成。这些经在佛经里头,佛经有四种:教理行果,这是属於行经;换句话说,你要做到。不是说我会背会讲,那个没有用处。一定要落实,落实到自己生活行为,你才会得利益。
第二个阶段要落实净宗的教学。净宗是五经一论,我们用三年的时间好好的来学习五经一论。最后四年胜进,也跟此地初地菩萨有三个阶段。胜进是什么?五经一论里头选一种,专修专弘。这样九年下来,你的根基扎稳了,你才会有成就。那个成就要继续不断的努力。九年奠定修学基础,基础决定建立在持戒、苦行的根基上。
你们大家总算是有福报,我们这里修行环境好,四事供养丰足,但是要常常想到「以苦为师」。如果是贪图供养、贪图享受,你的前途就毁掉了。遇到艰难苦行,你就会退转,你就会被淘汰掉,这是一定的道理。《华严》可以听,对自己有好处,让自己能够了解大乘佛法无比的殊胜,你在修行增长信心,拓开心量,帮助你放下。世出世间法统统都要放下,真正做到像大经上所说的随缘而不攀缘,普贤菩萨讲的十愿里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
注解里面后面一句,「后后但是依法行故」,这一句讲得好。「依法行」就是随顺佛陀的教诲,随顺经论的教诲,决不依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依自己的想法你就错了。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处,你看看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是怎么表现的?我们要依他,以他老人家为标准;学佛,学释迦牟尼佛。
所以我们学院里面这个课程;今天办学不容易,硬体设施不难,可以说我们想要什么应有尽有;软体没有,软体是老师,所以我们搞什么都搞不成功,没有师资。所以,今天我们全心全力是在培养师资。第一届的目标没有别的,就是培养师资。师资最重要的是德行,在佛法里面讲就是持戒、苦行,以戒为师,以苦为师。大家都晓得这个世间有灾难,所以时间非常的紧迫,我们没有很长的时间来学习。所以基础的课程我们订了两年,古人是五年,我们今天把五年缩短到两年,你要晓得这是为什么。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了,灾难就在眼前。所以是加功用行,真正要勇猛精进才行,自度度他。
我们的修学,大乘法里并不是完全为自己,是为众生。我们常讲我们要像世尊一样,起心动念、一切作为都要给世间苦难众生给他们做榜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的想法、我的看法、我的作法、我的说法能不能给社会大众做样子?社会大众都学像我这样行不行?常常想这一点,自自然然能够改正自己的烦恼习气。把这桩事情忘掉了,你肯定不可能改过自新。你以为一切不错了,「我现在很好了」,这个观念是个错误观念,这个观念障碍你的精进,所以你虽然很用功,你的道业没有成就,你没有成绩拿出来。
所以这一句重要,「依法行故」。你们看看地上菩萨,一切都是随顺经典的教诫,我这样说法说得很具体。善导大师讲得很好,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老老实实去做;佛教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决定不能够违犯。有阿罗汉来劝我们、有菩萨来教我们,他所说的、所讲的跟经典上是相违背的,我们不能相信。诸佛如来来说呢?诸佛如来所说的一定跟经典所讲的相同,佛佛道同。如果佛来跟我们说,说得跟经典不一样,那个佛不是真佛,那一定是魔来冒充的,我们不能接受。今佛如古佛之再来,古佛跟今佛说的是完全相同,决定没有违背。从这个地方建立信心,依法不依人。四依法要常常记住,「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重要!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一生的时间很短,几十年一刹那就过去了;这么短的时间,自己要想成就,把自己的境界提升到佛菩萨的境界,确实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但是要晓得,并不是做不到。善导讲得好,总在遇缘不同。我们遇到的缘殊胜,有好的老师指导,有好的修学环境,有好的同参道友,这一生当中提升到高境界不是不可能的。
这里面我们又必须要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魔来障道。愈是想发愤用功,愈有魔来障碍,这是真的叫生死关头。我们必须要有坚定的信心、坚定的愿心,决定不动摇。魔里面最厉害的是人,我们讲的人事环境。有些人来破坏,动摇你的信心,来告诉你,你这个法门不能成就,另外的法门好!破坏你的法门。其次,破坏你的师承。你跟的这个老师,他会告诉你,你这个老师烦恼习气很重,依然造作许多罪业。让你听了之后,对这个老师信心失掉了。破坏你的同参道友,这是佛法里面讲的「两舌」。再就破坏你的修学环境。魔来障道总不外这四桩事情。这四桩事情只要有一桩,你上当,你动摇,你这一生的修学就毁掉了。
那我们要问,这到底是魔造的业,还是我们自己造的业?跟诸位说,自己要负责任。你为什么要听信他的话?你没有智慧,你自己愚痴,还是自己负责。古往今来多少好的修行人,真是百千万劫难遭遇,遇到善缘被别人破坏,自己信心动摇了,而失掉这一次成就的机会,不知道有多少人!
所以真正的善根、真正的福德就是信心坚固,能够有智慧辨别,不会上别人的当,这个人这一生肯定成就,这一生他会得善知识的教导。如果我们修学对善知识、对老师、对同参道友疑惑,人家就不会帮助你,不会教你。为什么?你不能接受。他不会浪费时间,不会浪费精力,只好暂时放弃你、舍弃你;等到什么时候你回头了,他才来帮助你。这个回头不一定是这一生,可能多生多世,李老师讲你要受长劫轮回,再等下一次的机缘。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刹清净长行第七句:
【出生一切净愿海故。】
清凉大师给我们开示,「初地发愿,顺行至第八地,一切皆成,故名出生一切愿海。而言净者,纯无漏故」,这是大师给我们的提示。初地菩萨是圣人,不是凡人,发的愿真实。愿再多,每一位菩萨发的愿不尽相同;但是你要把它归纳一下,总离不开四弘誓愿。所以四弘誓愿是一切菩萨发愿的总纲领、总原则,它展开来就是一切菩萨无量的行愿,我们要明了。
凡夫发愿,实实在在讲有口无心,口里发愿永远不能兑现,愿异道行,所以修行功夫不得力。原因是我们的愿不是真实的,是随随便便说说而已,谁当真?地上菩萨那就不一样,他是从真心里头发出来的。「顺行至第八地」,八地是不动地,初地是欢喜地,见道位。「一切皆成」,一切皆成是愿愿皆满,他发的愿没有一愿是虚妄的、是虚假的,愿愿都兑现。这个难得,不容易,所以叫「出生一切愿海」。
我们应该怎么学法?我们要学菩萨真心、真愿、真干。愿虽然发得很大,但是行要在日常生活当中点滴之处认真去做。讲到行门,真修行,诸位一定要记住「修行」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修是修正,修是修理,我们的行为错了,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把自己的习气毛病修理过来,这叫修行。毛病习气天天还犯,那就晓得我们学佛没有修行,只学佛的言语,只学经教的文字,只学它的表皮,一分一毫都没有能够入进去;换句话说,起心动念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一切还是随顺世缘。那说真的,还是轮回心,所有一切造作是轮回业,天天纵然是念佛,纵然是弘法利生,弘法利生也是轮回心造轮回业。从前李老师培养我们这些讲经班的同学,常常提醒,你要不是真修行,你学会讲经,讲经说法是有漏福报。为什么?没有真修行,这个心就是轮回心,轮回心是妄想分别执著,六道轮回从这里来的。
《华严》上说的妄想分别执著,一般大乘经里头不用这个名词,大乘经里面讲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见思烦恼是执著,尘沙烦恼是分别,无明烦恼是妄想,还是用这个东西,用轮回心。讲经、念佛、参禅,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是轮回业。你要是修得很好、修得不错,那是人天福报;修得不好,造极重的业,三途苦报。佛不是没有说,说得很多,说得很清楚。
我们发愿,众生也发善愿,也是好心在做事,就是烦恼习气不断,就是没有把我忘掉,我的想法、我的作法,他不能随顺经教,强烈的我执,这是因为他不能回头的真正因素。听了经,读了经,佛在这里劝他改过、劝他修行,他也好像真的在修行、真的在改过,你要是问他,「我真修,我真改」,实际上改了没有?别人看起来他一点都没有改,他自己以为改了。这就是一般人常讲的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毛病,自己不知道自己习气的严重,总是觉得自己不错,过失是别人有过失。没有一个人没有过失,就是自己没有过失,这个事情难了!
古大德,许许多多都是修行的再来人,他们有成就,他们解脱了。他把他的经验慈悲教导我们,我们听了是耳边风,老生常谈,这有什么希奇?明朝末年,我们净土宗中兴的祖师莲池大师,你们看看莲池大师的传记。他年轻的时候好学,真用功。当时佛门有一位大德遍融法师,他去参拜,表现自己的真诚,三步一拜。拜到老和尚的面前,求老和尚教诲。别人看到这个参学的学人这么恭敬,老远三步一拜拜到老和尚面前,大家都竖起耳朵,今天老和尚一定有妙法开示。哪里知道老和尚只跟他说了一句话,「你不要被名闻利养欺骗了」。两序大众听老和尚讲这一句话,笑笑,老生常谈,没有希奇微妙的开示。而莲池大师听了这句话之后,他常常跟人说,他一生的成就得力於老和尚这句话的开示。你就想那么多人同时在听,只有莲池大师得利益,别人听了耳边风。这是什么?印光大师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莲池大师十分诚敬,在一句话里头得圆满的利益。当时两序大众那么多人听,没有诚敬心,所以他得不到利益。
古圣先贤把这些事把这些理都跟我们说出来了,而印祖传法的心印是十六个字。我早年亲近李老师,李老师一再教我要以印光大师为师,学习印光法师。我读印祖的《文钞》,我找到他的心印,十六个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印祖一生的示现。他老人家也是住世八十年,八十岁圆寂的,他一生所修的就是这十六个字,他一生所传的所教人的也是这十六个字,千言万语不离这个原理原则。这十六个字是印光大师的心传,传心的法印。
头一句「敦伦」,什么叫敦伦?随顺性德的法则,这是敦伦;儒、佛都说。净业三福里头第一句就是讲敦伦,「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这是敦伦;「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尽分,尽我们自己的本分。现在我们讲座里面,杨老师讲的德育课程,现在讲孝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敦伦尽分。
现在的社会为什么乱成这个样子?伦理没有了。伦理是一种自然的法则,自性本具的原理原则,被破坏了。这个原理原则、这个秩序是天然的,不是哪个人发明的,不是哪个人建立的、创造的,不是的,宇宙之间本来如是。像地球的运行春夏秋冬,这不是人为的。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这是天然的关系,绝对不是人在那里创造的,人在那里建立的,不是!这个自然关系人不知道,天天在行,不晓得这个关系。觉悟的人、圣人来为大家说明,大家觉悟了,没错!是这样的,永远的遵循这个关系。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臣有义,朋友有信。关系是道,孝慈信义那是德。所以古时候有圣贤教诲,大家的生活依据道德,天下太平,众生和睦。今天道德不讲了,整个社会讲什么?讲功利。各个人都争利,这还得了吗?人人都争利,当然发生冲突。冲突,决定就用竞争为手段。竞争提升是斗争,斗争再提升是战争。现在的战争是核武战争,战争爆发没有胜负,同归於尽。宗教里面讲末日,世界末日,真的是末日战争,同归於尽。这叫活得不耐烦,大家统统死,悲惨的世界!经过这个劫难,从头来起。从头还是要遵循自然的法则,众生才真正安心立命,才能过一个正常的日子。正常的日子,幸福美满。
今天的社会一切都反常,我们要明了从什么地方反的,反常的根在哪里,我们要找到、要明了。我们总算是有幸,在乱世里面能得人身,能闻佛法,能闻到如来真实大法,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遇到了。彭际清居士讲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也遇到了,所以缘具足。
缘具足能不能成就?那就看你的善根足不足,福德足不足。什么叫善根福德?这些名词现在不但是一般人不懂,学佛的人都不懂。我在讲席里常常说,什么是善根?信解是善根。佛的话你相不相信?相信,你有善根。你能不能懂?相信,善根浅;能理解,善根深。福德是什么?福德是行证。你能够照做、能行,这是浅福德;依照这个行能够证果是大福德。你看看世尊在《阿弥陀经》里面跟我们讲的,往生西方世界的条件,重要!要记住,「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讲得这么清楚!我们善根少、福德少,不能往生。
善根少,就是你对於净宗法门你的信心不坚定,你的理解不透彻。正因为信不深,解得不够,所以对西方世界半信半疑,若有若无,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现前,立刻就染著,把佛菩萨的教诲就丢在一边,这怎么能往生?所以信解不坚固,行就没有力,这一生跟阿弥陀佛、跟净土法门结个善缘,像过去生中那个情况一样。
过去生中我们跟净土结的法缘很深,生生世世都在那里结法缘,都没有成功。这一生看看你这三个条件具不具足;要是具足,这一生当中得生净土。如果这三个条件缺一个,还是结缘,这一生当中不能成就。纵然有佛菩萨,纵然有善友,帮不上忙,决定不是不慈悲。诸佛如来、菩萨、罗汉、祖师大德帮助我们的四种缘当中,一定要晓得是增上缘,只能够帮到这个。亲因缘是你的善根,所缘缘、无间缘是你的福德,你的善根福德不够,纵然缘具足了,还是空过。由此可知,培养善根福德是多么重要!
善根福德又不是勉强的,这勉强不得。老师跟学生,古人常讲可遇不可求。老师跟学生是缘,因缘聚会,事业就成了。因缘聚会里面能够有成就,这三个条件具足,非常不容易。老师具足这三个条件,学生也具足这三个条件,师资道合,这成就了。老师一生辛勤教化,学生多;学生当中有成就的人,不多。什么原因?老师教学决定没有私心,决定是平等的。
我在自己修学经验当中亲身体会得,方东美先生教人是平等的,章嘉大师教人是平等的。但是师生缘不同,缘不同是我们做学生的人环境不同。我那个时候有工作,每天要上班,只有星期天放假,可以去亲近老师。老师特别慈悲,每一个星期天给我两个小时,这是缘不同。如果我是做学生,在学校听他的课,这个缘是平等的。这是老师特别慈悲照顾,我们感恩戴德。到李老师那边去,我的工作辞掉了,参与他的团体,「台中莲社」、「慈光图书馆」。李老师对我的待遇完全平等,跟一般的同学没有两样,他无需要特别拨出时间来教我,不需要,跟大家在一起学,所以缘是平等的。
不一样的是学生成就不相同,都在善根福德;换句话说,都在信解行。你是不是真干,是不是真信、真的理解?这三个字非常非常不容易,好像是很简单,实际上非常困难。多少人对这三个字的理解是似是而非,确确实实他不理解,他自己以为理解了,所以他不能深入,他不能够奉行,耽误了一生。
这一句经上讲的,『出生一切净愿海』,出生一切愿,我们佛门平常有一句话常说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就是这句话。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给我,跟我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求作佛你都能作佛,作佛都求得到,何况其他的?哪有求不到的!
大师又跟我说明,当你有求而不能够满愿,也就是你求不到,这是什么原因?是自己有业障。这个开示非常重要,只要自己把业障消除,你所求的感应就现前;换句话说,我们对佛法不能怀疑,不是佛法不灵,是自己有障碍。所以大师教导我忏除业障,业障怎么忏除?把自己毛病习气找出来之后,改掉,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他没有教我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去祷告,他不教我这些,他说那个是形式,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
最初我听章嘉大师说,往后再没有听到有人讲这个话。所以前年我第一次,好像是在印度教还是在回教里头一个节日,我参加,第一次跟纳丹总统见面。那个时候他还不是总统,我们在一桌吃饭,我跟他坐在一起。他跟我讲,在所有宗教里面,他最尊敬的是佛教,他说佛教重实质不重形式。我第二次听到人讲,这个证明纳丹对佛教有相当的认知,要不然这句话说不出来。尤其在现代这个时代,我们要讲求实质,形式是其次;换句话说,要真干。
「愿」要说到净,大师在此地讲「而言净者,纯无漏故」。这样的文字现在人看起来也很难懂。什么叫无漏?什么叫纯无漏?漏是烦恼的代名词,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断尽,连根都拔除掉了,才叫纯。我们用《华严经》这话来讲,妄想分别执著,还有一丝毫妄想分别执著,有漏。这个难,真不容易!此地是地上菩萨,到纯无漏是八地,八地才纯。这一句是从初地发愿一直到八地,下面一句第八就是九地,九地是法师位。五个阶段:信位、住位、行位、回向、地,每一个阶段里面都有十个位次,第九位次都是法师地。这个说明真正担任传教师、担任弘法的法师,你要具备哪些条件,从这些地方你就能体会到,你在行门当中你要成就哪些。
我们讲最低的十信位,第九信是法师,前面八位修行的那些法门你统统要具足。十波罗蜜里头布施、持戒,这前面是六度;六度后面,方便是第七,愿是第八,愿是净愿,到第九位是力,能力充足了,这才能教化众生,不是简单的事情。我们要想发心奉献自己的身心,弘扬佛法,广度众生,这个愿好,菩萨愿!但是你要不具足前面这一条戒,不肯认真修学,你的愿是空愿。为什么?你的愿不净,你肯定做不到。所以到八地,那是纯无漏。由此可知,在三贤位里面,第八住的菩萨、第八行的菩萨、第八回向的菩萨都是「出生一切愿海」,但是他们是无漏,不能加纯。确确实实这些法身菩萨都是修的无漏的一切愿海,他不能加纯,到八地才加纯。
无漏是没有烦恼了,烦恼习气断掉才叫无漏。烦恼断了,习气没有断,还是有漏,我们得懂!学菩萨,菩萨比阿罗汉高,比缘觉、辟支佛高,为什么?阿罗汉烦恼断了,习气没断,在四圣法界他是最低的。缘觉比他高,缘觉习气断了。菩萨又高,不但烦恼习气断了,他发心度众生,自行化他。这些在经教里头佛讲得很多,讲得很清楚,我们常常读诵。
如果是记不住,你怎么修法?这些就是标准,标准忘掉了,你怎么能成就?标准失掉了,往往是自以为是。佛讲「依法不依人」,我们变成依人不依法,人是自己,依自己的意思,不依法。诸位想想,依自己意思是依轮回心。讲经说法是好事,修福德,不是功德,功德跟福德要辨别清楚。
净秽,净是清净,秽是污染,也要辨别清楚。起心动念当中,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还夹杂著烦恼的习气贪瞋痴慢,顺自己的心起欢喜,不顺自己的心就瞋恚;看到别人好处,心里生嫉妒。这是严重的烦恼,这不是夹杂小烦恼,夹杂著根本烦恼。所以他修得再好,做的好事再多,我们知道是三界有漏福报,到哪里去享不一定。他五戒十善要没有修,他来生得不到人身。真的,不是假的。佛从来不骗人,从来不说一句假话。佛不为自己,说假话没有意义。
我们自己要常常想想,我五戒十善圆不圆满?我有没有世俗的烦恼习气?通常讲的贪心、瞋心、好胜心、嫉妒心有没有?如果还是有,修行从这里修,从这里下功夫。就在日常生活当中,跟社会大众接触之处,接触那些人物,超过我的,我有没有嫉妒?接触不如我的,我有没有轻慢,有没有瞧不起他?你要不在这些境界里头,你修什么?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那是道场,那是我们用功的所在。
一切众生对我有恩,我离开一切众生,我到哪里修?到哪里成就?我的愿是空的,行也是空的。在日常生活当中,在工作里头,在处事待人接物,你要会修,统统是道场。这就是经上讲的「一切皆修」,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在修。
所以菩萨修行从来没有间断过,修什么?净心、净愿、净行。《华严经》有「净行品」,《大藏经》里头有「清净心经」。真正修行不能离开境界,所以大乘圆教修行跟一般普通修行真的是不一样,我们不能不知道;跟小乘不一样,跟权教不一样。特别是《华严》,《华严》跟一般大乘也不一样,真正是圆满的法轮、圆满的教学、圆满的教诲。今天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