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二八卷) 2002/6/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728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刹体」最后的一句:
【或以佛言音为体。】
这一句清凉大师有注解,「佛言为体者,无碍体事故,又依如来说力起故」。这一句话如果在教体上来讲,我们很好懂。娑婆世界,文殊菩萨为我们选择教体,菩萨说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所以以音声为教体,这个我们很容易懂,这是教体。而这个地方所讲的是刹体,这两者到底有没有关联?我们知道肯定是有关联的。一切众生六根利钝不相同,观世音菩萨跟我们这个世界特别有缘分,是什么原因?观世音菩萨他老人家所修学成就的是耳根圆通,我们在楞严会上看到。所以文殊菩萨讲「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音闻就是此地讲的『佛言音为体』。教如是,刹亦如是。
何以见得?我们对於居住的刹土,修行稍稍有一点功夫的人,确确实实能体会得到刹土有灵性。我们世间一般人讲山川河流、树木丛林,它都有灵气。灵气从哪里来的?确确实实有灵气,灵气的根是什么?是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所以有情众生有灵知,无情众生亦复如是。不过两者比较,有情众生灵知很显著,植物跟矿物,我们佛法里面讲的器世间,它的灵知比较迟钝。我这个话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应该怎么说?用现代名词,动物、植物、矿物,它的灵性是相等的,这是给你讲真的。为什么我们感觉得有迟钝、有显著?我们感觉得,那是我们自己感觉的差别,决定不是境界上有差别。境界是平等的,这个道理要懂。心思敏锐的人,心地清净的人,妄想分别少的人,他的感觉世界跟我们一般普通的人不一样。
在现代这个时代,我想许许多多同学都知道世间确确实实有一些有特异功能的人,现在的名词叫特异功能,在我们佛法里面常说的有神通的人,也就是说他的六根或者某一方面他的能力特别强。眼能够见到我们一般人见不到的,在中国大陆确实有。他们到美国去访问,我看到了,他那一双眼就像X光一样,可以看到我们人体内脏。我们当场试验一点都不错,他不是假的。我们同学当中,这个同学有四十多岁了,中年了,年轻的时候曾经得过肺结核,但是已经好了,钙化了,但是还有疤痕在,要X光才能看到,普通看不到。他去看,这个过去也不认识,也没有见过面,而且穿著衣服。他一看,他说你哪个地方曾经得过肺病,现在钙化了有个疤在,讲的一点也没错。
还有一些不但能够见到你的内脏,还能够见到鬼神,他的能力可以超越时空维次,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他能看得见,决定不是假的。不同维次空间,就是佛经里面讲的十法界。那要看他能力大小,能力不大的能看到鬼神,能力大一点的能看到天神。我们知道鬼神包括地狱,很复杂。天神,天有二十八层天,一般来说他们能够看到欲界天,欲界天最普通的是四王天、忉利天,比较上容易看到的。忉利天以上,那需要相当的功夫。在一般我们常讲报得的,他这种特异功能不是修的,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讲天生的。那个大的大概可以能看到四王天、忉利天,往上去就看不到了,这是说他能力有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修行人修行,诸位同学一定要知道,佛法里面常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门径无量无边。修什么?统统修禅定,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误会只有禅宗才修禅定,其他的宗派不是修禅定,那你就完全搞错了。佛家里头,无论是哪一个宗派,无论是哪一个法门,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法门,用的修学方法不一样,都是修禅定。方法无量无边,像我们这个净土宗,我们今天所用的方法是持名念佛,我们用这个办法。持名念佛修什么?修禅定。这个禅定要得到了,叫做念佛三昧。
你看学《华严》,学《华严》要得华严三昧,学《法华》要得法华三昧,《华严》、《法华》方法不一样,三昧是一样,三昧就是禅定。《弥陀经》里面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净宗修学的目标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所以念佛也没有离开定慧。持名念佛是属於方法,方法是属於戒,你们想想看,还是戒定慧三学。如果离开戒定慧三学,那就不是佛法了。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懂得了。否则的话,你即使再用功、再努力,勇猛精进,你得不到成绩。为什么?错用了心。你修行走错路,所以没有办法达到目标。由此可知,我们不能不著重一心不乱,这是念佛三昧。
在净宗功夫浅的,也就是浅的念佛三昧,很多人都能成就叫「功夫成片」,再深一等的叫「事一心不乱」,最高等的叫「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跟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同等的境界,那念佛的功夫当然也是同等的。事一心不乱,这是差一等,《般若经》里面讲的照住。照住,能够住在照里头,这是得定!理一心不乱是照见,见是开慧了。所以宗门的三个阶级,「观照」,观照跟我们功夫成片是相等的,「照住」是事一心,「照见」是理一心。名称不一样,用的方法门道不一样,成就是相同的。所以大乘经佛常常讲法门很多,殊途同归,《金刚经》上讲的法门平等,无二无别。
这么多法门,我们要选择哪一个门?这要看个人自己的根性,与根性相应的修起来容易、方便。与自己根性不相应的,修起来很累很辛苦,很不容易成就。谁知道你的根性?必须有真正修行的人,也就是说他有能力观机,观什么机?能看到你的前世、再前世,他有这个能力。也就是说,他修行的功夫已经能够突破时空维次,能够看到你过去生生世世,过去生生世世修什么,修哪个法门多,这一生你接著再干很容易,轻而易举。前世所修的跟这一世所修的完全不一样,那就很辛苦了。这个是讲要有高人指点。
如果自己细心去观察,去体验,自己也不难发现。譬如讲宗门教下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一样一样去尝试一下,有的感觉得很容易,有的感觉得很难,你就选择容易的,不要选择难的。为什么?那个容易的一定适合你自己根性。难的,那你学起来要辛苦,还要一段长时间来适应,来熟悉。自己也可以体验,学佛的时间久了,时间长了,愈容易体会到。这些都是说明娑婆世界众生耳根很利。
娑婆世界众生包括器世间,树有树神,花草有花草之神灵,山川有山神,河流有水神,我们世间人常讲的龙王,所以他有灵气。如果没有神灵,那灵气从何而来?既有灵气就能沟通。所以佛经上讲的好,依报随著正报转,他要没有灵气怎么个转法?从古时候许许多多术语里面,你们去体会,不难发现,所谓是人杰地灵,这个地有灵气,人就特别聪明智慧。所以人要修行,物也在修行,物包括鬼神,包括山川、树木、花草的神灵,他都在修行。修行有功夫,灵气就特别强,对於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人跟动物,哪里说没有影响?人的思想行为影响他们,他们修行也影响人,彼此互相的影响,互为增上缘。
说到「以佛言音为体」,这个刹土,我们相信很多。佛在此地给我们讲刹体这二十种,我们要知道这二十种常常是交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在这个句子里面,我们能够体会得到。譬如前面讲的「或以一宝种种庄严为体」,这是前面介绍过了,那是单一的;虽是单一,它里头有种种。这个单一的刹体有没有佛的言音?肯定有。为什么?佛在那个地方讲经说法,或者是佛在那个地方放光动地。
我们六道里头刹体就不一样。光音天,这是四禅的第二禅,那个天我们在这里一看能够体会到,它以光明为刹体。那个地方的众生不必用言语沟通,用什么?放光,省事多了。我们这个地方众生放光,不懂是什么意思,一定要说明。这些种种差别原因非常复杂,《华严经》上常讲无量因缘。谁能搞得清楚搞得明白?诸佛如来。那是圆满的通达明了。法身菩萨也有这种能力,但是没有达到究竟。十法界里面这些众生,天台家说只能够了解个相似彷佛。为什么?障碍没有断干净。这个障碍就是经上所讲的妄想分别执著,这三样东西你没有放下,你没有断干净。所以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永远没有办法透彻的理解。修行人用功夫要在这个地方著力。
我们看到有许许多多同学们,有在家的,有出家的,心地很善良很慈悲,也非常用功,但是他把断烦恼习气这一桩事情疏忽了。学佛几十年了,修行几十年了,功夫不见得有进步,境界还是没有转得过来,什么原因?就是把断烦恼习气这一桩事情疏忽了。这一桩事情在修学过程当中,佛教初学,像古时候这个教育是教童蒙,戒定慧三学它有次第。戒学就是教你断烦恼断习气,成就你的德行,你才能够契入三昧,才能够开启智慧。有一定的顺序,不能够错乱。非常可惜,我们疏忽了。
世尊在经教里头常常提醒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一个人不能持戒,不能吃苦,难了!他的烦恼习气很难断。能持戒,能吃苦,把障碍断烦恼习气的外缘远离了。这个外缘是什么?常常诱惑引导,我们讲引诱,引诱你里面的贪瞋痴慢,它在引诱。你禁不起引诱,你的烦恼习气常常发作,你怎么能成就?佛慈悲,佛有智慧,佛确实有善巧方便,教我们首先要把外缘远离,护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比什么都重要。
二十种体「以佛言音为体」做为最后总结,这是在娑婆世界契机的说法,我们不能不懂,不能够没有体会。
这一段经文后面应当还有一句,是不是翻译的人漏掉了?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有说,他说这也是引用古人的注子,下面应当有「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因为这是一个总结。每一段最后都有这样的总结,这一段缺了,应当有那才圆满。古大德这个说法很好,我们读经应当要知道。长行就跟诸位介绍到此地。
下面这是偈颂。在没有说偈颂之前,因为这个地方讲「刹体」,在大小乘宗派里面,对於刹体有种种说法,这些说法都有道理,我们都可以听,都可以参考,不要有疑惑,不要有分别,我们才能够悟入真实的境界。
一般经论上讲「法性土」。法性土是什么?以真如本性为体,这是通世出世间。佛法里头常讲万法唯心,一切唯心造。《华严经》里面说,唯心所现。这个讲法都是讲的法性土,这个说法大乘经里面讲第一义,这是一点都没有错。什么人证得?法身菩萨证得,也就是我们常讲见思烦恼断尽了,尘沙烦恼也断尽了,四十一品无明至少破一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的那个刹土是法性土,这是他证得了。那我们凡夫居住这个刹土是不是法性土?是法性土。你不认识,你不会觉察到。所以凡圣没有差别,法界是平等的。
大乘经上常讲生佛平等,你们想想它用的词句,它为什么不说佛生平等,它说生佛平等。这里头的深义密义你能懂吗?凡是真正觉悟的人一定是谦虚卑下。佛彻底觉悟了,他把别人抬在上面,他自己在下面;生,把众生抬起来。佛才晓得众生跟佛平等,这个意思很深。我跟你平等,这里头带著傲慢的习气。你跟我平等,这个话就谦虚了。把你抬高,自卑而尊人,这是觉悟的人。世出世间圣人都是这样的行持,都是这个态度,不能说没有道理。
第二种讲「实报土」,实报土是怎么回事情?是一切真实功德。佛在经上常常讲是以无漏五蕴以为体性。由此可知,实报土有五蕴。五蕴是什么?这个大家都知道,「色受想行识」,但是它是属於无漏的。漏是烦恼的代名词,也就是说他烦恼断尽了。什么烦恼?前面所讲见思、尘沙、无明。无明至少要破一品,《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他们所住的是实报庄严土,我们也称之为一真法界,像华藏世界是属於实报土,所以跟前面讲的法性土不一样。法性土是不管你觉迷,十法界本体都是法性土。所以法性土不是修得的,法尔如是,问题就是有人见,有人不见,有觉有迷,差别在此地。实报土,那是只有觉没有迷。觉,烦恼习气才断尽,只有利他,决定没有自利。
凡夫毕竟是凡夫,凡夫做好事著相,利益众生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利益自己,知道这个事情利益众生对自己有大利益,他才肯干;利益众生对自己没有利益,他就不干了,这是凡夫,没有觉悟!真正有觉悟的人,只有利益众生,决没有想到利益自己。他了解事实真相,自他是一不是二。什么是自?一切众生是自己,《华严经》上讲的法身,你几时真正能够明了,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自己,不是别人,那就恭喜你,你就证得清净法身了,你就是法身菩萨了。
《金刚经》上讲的标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半部讲得更好,「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是圆教初住菩萨以上的境界。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就是著相,起心动念第一个是我,有我见有我相,坚固的执著,所以你不能得定,你不能开慧。没有定慧,那你就是无明,就是烦恼。所以天天用的是什么心?轮回心造轮回业。造再多的好事,出不了六道,那些好事是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
这个事情到底好不好?一般人说这是好事,大福报,人天大福报。我们听听佛菩萨怎么说?佛菩萨则不以为然,佛菩萨怎么说?也好,也不好。这个话是真话,决不是模棱两可。说你也好,你要觉悟就很好。觉悟怎么样?我有福报,这个福报给一切众生共享,好事!怎么说亦不好?你有大福报,你要做个恶事,你会害很多很多众生,那将来你的果报在三途,你就苦了,所以也不见得是好事情。诸位一定要知道,我们在现前看到这个世间,有些人得大财富,有些人得很高的地位权势,这是有漏福报。他要是遇到高人在旁边帮助他,看他犯了错误劝导他,他能够改过来,这是好事情。要遇到一些不善的人在他周边,天天给他出坏主意叫他做坏事,那个麻烦就大了。
古今中外历史上你可以看到很多很多,这些帝王都是前世累劫所修积的福报,他的缘成熟了,果报现前,不是偶然的。我们学佛的人对於因果报应完全接受,完全相信,一点都不怀疑。缘太重要了,人不能跟人结恶缘,结恶缘将来你的福报成熟,你的周边围绕著你的是恶人,你怎么能不造罪业?我们要与一切众生结善缘,纵然修的是有漏福报,不要紧,你做了帝王,你底下这些大臣都是善人,都是贤人,都是君子,你是一代明君,一代圣主。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要多想想,不能够疏忽。无论我们修行能不能在这一生当中超越三界六道,能不能往生净土去作佛作菩萨,这些事都要想到,决定不能疏忽。
再其次我们也在经上看到「色相土」,佛说这是以自利后得智为体,这就不是净土。第四有「他受用土」。第五有「变化土」。刹体再多,总而言之,不外乎这个五大类,我们细细去读诵经论,大致上可以能够理解。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刹体」偈颂第一首: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这一句是说偈的仪式,我们在这一部经里面读得很多,也可以说遍数最多。这里面的意义在前面多次的介绍,凡是佛在经论上有许许多多次重复的地方一定是很重要,这是我们凡夫很容易疏忽的地方,所以佛菩萨慈悲,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学佛的同学,为什么要学佛?无非是想得到佛法。佛法是觉悟之法;正法,纯正之法;净法,清净之法;我们要求得觉正净的受用。觉正净的反面是迷邪染,我们在没有遇到佛法之前,哪一个人不是堕落在迷邪染里面?自己好好想想,确确实实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过的是这个日子。这个日子就是六道轮回的日子,无论这个世间贫富贵贱,不但是人间,即使到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都不例外。
学佛之可贵,反过来,回头是岸,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我们确实是有这个希求,有这个愿望,但是我们没有法子离开迷邪染,没有方法得觉正净。这个原因在哪里?为什么古时候的修行人能得到?不但出家人得到,在家人也得到。你们看看《大藏经》里面的「居士传」,在家男众;「善女人传」,在家女众。没有离开家庭,没有离开事业,也没有离开一般应酬。他为什么能够离迷邪染,得觉正净?这很值得我们反省的,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的毛病究竟出在哪里?说实实在在的话,就缺乏在闻经太少了。
古时候的道场跟现在的道场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古时候的道场天天讲经,天天教学。换句话说,无论你出家在家天天上课。这是真的吗?一点都不假。你看看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间,他所做的,为一切众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个三百余会就像我们现在办讲座一样,我们现在讲座讲一届一届,三百余会是三百多届。他办的这个讲座时间有长有短,长的时间有好几年,短的时间有几天、十几天、半个月、一两个月,不一样。一生总共等於说办了三百多次讲座、讲习,或者是研习,大家在一起研究学习,时间四十九年;除了旅行之外,几乎都不间断。
即使在旅行当中,还有路途上遇到一些人提出问题向世尊请教,佛也为他解答。这些事情诸位在《阿含经》里看得很多,经文不长,短的不到一百个字,长的两三百个字,记载世尊为大家解释一切问题。我们才知道释迦牟尼佛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从来没有休息过。所以哪一个道场不讲经?哪一个道场不教学?如果不讲经不教学,这就不是佛的事业。
佛的事业,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一生干什么事?他搞的是哪个行业?他的事就是教学,他的行业用现在术语来说,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你们想想对不对?释迦牟尼佛教学,学生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你肯来学,他就欢喜教导你,跟中国孔老夫子一样,有教无类,完全是开放的。
尤其是难得,他老人家是义务教学,不收学费,不希求别人报酬,不希求别人供养,自己生活很简单,每天出去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你看他多么自在!这就叫如来家业。所以要记住如来家业是教学、是学习,自己不断在学习,永远不断的在教别人。绝对不是现在这种道场,现在的道场没有讲经说法的,佛法之衰,衰在此地,道场累积的罪业原因也在此。
所以弘护是一体,弘法、护法没有一个不是通宗通教。所以我常常在讲席里头告诉大家,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护法是什么人?这一个道场是个学校,护法是校长,是学校的执事人员,他的功德最大。弘法是什么人?教员。校长不请你,你这个教员教得再好,你无用武之地。所以弘法的法师依靠什么?依靠护法。所以好教员要依靠学校的好校长,这个好校长认识他、尊重他、聘请他,请他到学校来上课,学生得利益了。学生得利益,第一个感谢的是谁?感谢校长。校长给我们请这个好老师,感谢老师是第二位,这个要懂得!所以实际上来讲,当教员容易,当校长难。佛法的兴衰,众生的福德,完全在护法双肩上,弘法是协助护法的。
所以佛在经典上讲一佛出世,一尊佛他是弘法的,千佛拥护,一千尊佛降到这个世间来当护法。做护法的人都是佛菩萨,不是普通人。护法的人,他的修持,他的德行,超过弘法的人。所以多少护法,寺庙里面的方丈、住持、当家、执事是古佛再来,菩萨示现。众生有福,他才有智慧、他才有能力培养继起的弘法人才,这个功德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功德。
今天佛法为什么衰?我们很清楚,不是衰在弘法,弘法的人大有人在,没有人支持,没有人请他。所以虽然有弘法的能力,真正是无用武之地,只好退回家里去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难在这里!这就好比有能力做好教员的人很多,学校校长不要他,不聘请他,他有什么法子?他只好改行,做别的职业去,维持自己的生活。顶多自己自修,自己成就,不能够利益社会大众。所以我们读这一段经文,我们的感慨很深。
『承佛威力,观察十方』。「承佛威力」里面,得佛加持。得佛加持,你自己不认真修学,你怎么会得佛加持?「观察十方」是慈悲一切,他有大慈悲心,有大愿力,普度一切苦难众生。所以我们这一边净宗学会,谁是学会的佛菩萨,主持教化?会长。会长、副会长、总干事是菩萨。再有能力,讲经说法的法师也好、居士也好,他不邀请你,你就无用武之地。他能够邀请你,邀请的法师是教员,他们是校长,教员为校长服务的,忠心於校长;校长对教员要知道礼遇。
古时候国家领导人、君王对於读书人、士大夫阶级,我们在古籍里头常常看到礼贤下士。对於有道德的人,有学问的人,能够担任教学的人,在一个国家,国家的领导人他是总校长,他要教化全国老百姓。谁去教?他要招一些教员来教,对这些教员有礼貌,礼贤下士,自己谦虚,尊重这些教学的老师。老师们尽心尽力来效忠,全心全力帮助他教化人民,教化百姓。一个道场建立,道场的主人就是佛菩萨,应当学习经典里面的教诲,对於有德行、有修持、有学问的这些好的教员要知道礼请。教员实在讲他们很清高,他们不重视名闻利养;要重视名闻利养,俗气了,这个教员可以不必请他。
古往今来,世出世法的高士,高是高明,士是有学问有德行;高上面加个清,清高。为什么他还要人尊重?是不是他也有毛病?这个问题提出来好像是有点道理,实际呢?实际没有道理。高士教人他知道观机,我在这里辛辛苦苦教,会不会有成绩?如果辛辛苦苦在这里教,一点成绩都没有。你想想看,他只有自动辞职退出,没有成绩对不起这个道场,对不起这一方的大众,也对不起校长。不需要校长下命令开除他,撤他的职务,他自动就走了。所以教学这一门跟其他的行业不一样。
这些清高的老师唯一要求的是什么?尊师重道。做老师何必要人家尊敬你?不是,从尊师这个地方看到你对道业重视。你要是重视道业,你一定尊师。你对老师不尊重,说明你对於道业不尊重,是这么个原因。老师看这个学校、这些学校的领导人,看这些学生、在这里接受学习的大众,他们对於道业尊不尊重?爱不爱好?是不是认真热心在学习?如果真正热心在学习,就是给老师的侮辱,老师也不会走。为什么?不忍心。
老师的志是在传道,传道授业,他怎么能走?学校很穷,发不出薪水,甚至於吃饭都成问题了,老师也不会走。为什么?这个学校上下,上是领导人,下是学生,重视道业!他要跟大家共甘苦共患难,他不会离开的。但是如果大家学习的态度懈怠懒散,不再重视了,这个老师你给他再高的荣誉,再高的待遇,他也要离开,他不能不离开。所以高士是绝对不会把名闻利养放在心上。这个东西看得很淡薄,置之度外,完全看到你重不重视教学。
尤其是圣贤的教学,在一般宗教我常常说神圣的教学,我每念到这一段经文,我有很深很深的感慨。这八个字「承佛威神,观察十方」,上求下化,菩萨一直到等觉还是这样的。此地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了,依旧是上求下化,成了佛了;成了佛之后,还是「承佛威神,观察十方」。他承什么佛威神?成佛之后一定要降下来作菩萨。为什么?为一切新学、初学的人做榜样,那是真正慈悲到极处!没有为自己,完全为别人,做给别人看,做一切众生的榜样。
就好比念书,在现在学校里头,自己已经拿到博士学位,最高的学位拿到了。现在世间人拿到学位,这是自己学业完成了,要开创自己的事业了。菩萨不然,菩萨成佛之后怎么样?又回到一年级去当学生。为什么?到一年级去帮忙同学,这叫真正慈悲。无论是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需要帮忙的学生,他都示现,所以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小学生得度,他就示现小学生。应以中学生得度,他就示现中学生。应以大学生得度,他就示现大学生。他示现做出榜样给你看,帮助你解决问题,帮助你学习。这是菩萨,这不是普通人。这是我读「说偈仪」的一点感想,也是一点心得供养大家。现在我们看偈颂第一首:
【或有诸刹海,妙宝所合成,坚固不可坏,安住宝莲华。】
偈颂有时候比长行说得详细。这个偈颂只有十首,长行有二十句,所以每一首偈不定要说哪几句。像这首偈里面,包括长行里面第一句「一切宝庄严为体」,第二句「以一宝种种庄严为体」,还有第六句「不可坏金刚为体」,因为这首偈第三句『坚固不可坏』,所以这首偈里面内容包括长行里面三句,第一句、第二句、第六句。所以从偈颂里面跟长行合起来看意思更为明显了。
『或有』是不定词,确实有,但不是完全是这样的。有这个刹海,『妙宝所合成,坚固不可坏,安住宝莲华』,我们在华藏世界确确实实看到。学会修净土的同学很多,对於净土经教相当熟悉,读得多,听得多,西方极乐世界亦复如是。这一首偈里头所说的,华藏、极乐都是属於所说范围。再看第二首:
【或是净光明,出生不可知,一切光庄严,依止虚空住。】
这一首偈说的是长行里面第三句、第四句,第三句是「以一切宝光明为体」,第四句「或以种种色光明为体」,所以偈颂里面讲『或有净光明,出生不可知,一切光庄严,依止虚空住』。这一种刹土是不思议的境界,不能说它没有物质,因为光也是物质,可是跟一般物质不一样。一般物质有坚固之体,光没有。我们在佛经里面常常读到「光中化佛无数亿」,光中化的佛,光中化的菩萨,化菩萨众亦如是,偈颂里面讲「化菩萨众亦无边」。光中化佛,光中化菩萨,他住在哪里?这一首偈说的就是不思议的境界。
这个境界真正得大自在,为什么?世界聪明智慧高的人都常常讲,老子就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有很大忧患,是什么?因为我有身体。身体是累赘,身体是一切苦恼的根源。我要没有身,我多自在!所以六道里面我常讲高级凡夫不要身,不要身在六道里面住在什么地方?无色界天。无色界天就像这一首偈子里头所说的,无色界天人没有身体;既然没有身体了,当然他不需要居住的这些宫殿房舍,也不需要这个土地,不需要这个星球,星球是大地。他住在哪里?在空界,四空天。他不是色界,他是空界。空界里头依什么住?依光明。
由此可知,在空界里面这些众生心地比色界、比欲界清净得太多太多了。欲界欲望太多,世尊将它归纳,归纳为五大类,「财色名食睡」叫五欲。这个五种欲望你没有断掉,你就生在欲界。我们人道是在欲界,下面三途畜生、饿鬼、地狱也是属於欲界。上面还有六层天,这个六层天,这些欲很淡薄,但是没有断,还是属於欲界。佛给我们说,我们往上去第一层,距离我们最近的这一层是四王天,再上去忉利天是第二层,第三层是夜摩天,第四层是兜率天,弥勒菩萨住在兜率天,兜率天再上去是化乐天,最高的是他化自在天。这是欲界最高的了,欲非常淡薄;那个很淡薄的欲念断掉了,他就到色界去了。
所以诸位要晓得,色界天人「财色名食睡」念头都没有。他还有色,还有身体,还有居住的宫殿楼阁,还有物质生活环境,但是他没有欲,他非常快乐。更高级的连这个色相不要了,住到空界去了。住在空界里头的人多,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我刚才举的例子是无色界天。前面长行说的是净刹,当然偈颂也完全讲的是净刹,净刹是什么?比无色界天高,四圣法界以上的,他们有乐於这种受用的。
当然这里头有因,刹土是果报,果必有因,我们从果来去想因,这些菩萨们因地当中一定是欢喜清净光明。清净,我们常讲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尘是指什么?「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六尘。六尘统统都不染了,清净,心地、言行正大光明,他修这样的因,他就得这个殊胜果报。
这个果报实在讲非常殊胜。菩萨要修到如来的果地,圆满功德。圆满功德里头不能缺这个功德,你缺了一条就不圆满,你缺了一条就不能得大自在。为什么?你欠缺了一分,你得自在,你的自在不是圆满的。那就是说这一个光明净刹这里面的菩萨,你不能度他,你跟他没有缘。
由此可知,哪一个法门我们都要学。但是不是现在学,现在无量法门里面选一种一门深入。到什么时候学?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再学。为什么?《华严经》上教我们这样做法,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了榜样。他在文殊菩萨会中,我们佛门常讲「会」,要用现在的话,在文殊菩萨那个班上,这大家好懂,学习毕业了,毕业之后出去参学。在文殊菩萨这一会里头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到什么程度毕业?大彻大悟,从一门里头能悟一切。《华严经》上讲的「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从一门能够悟一切法门,这个时候就毕业了,你出去参学。参学什么?你从一门悟入一切了,你去证实;也就是我们一般讲你去做试验,试验看看,试验的结果跟你所学的符不符合;如果符合、相应,那就完全正确。五十三参是做试验。无量无边的法门,用五十三参做代表,所以五十三不是数字,代表圆满,一法都不漏,取这个意思。所以那个时候学习就快了,一点都不费力,已经彻悟了,一接触就通达、就明了。
四弘誓愿里面所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那是善财的事情,不是我们,我们不够格。所以我们现在是在哪一个阶段?四弘誓愿第二个阶段,「烦恼无尽誓愿断」。必须把无尽的烦恼断尽了,我们的根本智得到了。根本智,给诸位说,就是「清净平等觉」得到了,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佛」,天台大师讲「分证即佛」,他不是圆满的,分证即佛,是真佛,不是假佛,有能力在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刹土,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现佛身而为说法,圆教初住菩萨有这个能力。然后出去参学,三十二应就是参学,成就圆满的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包括清净光明。所以今天清净光明不是我们主修的,是我们助修的。我们主修是净宗法门持名念佛,一门深入,这个重要!
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方法,念佛的原理原则,「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念佛要这样念法,功夫才得力。印光大师给我们讲「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跟大势至菩萨所说的是一个意思。「敦伦尽分」是持戒,是都摄六根。「闲邪存诚」是净念相继,是定是慧。闲邪是慧,存诚是定,存诚就是三昧。「信愿念佛」,这是净宗的三资粮:信愿行,念佛是行,这样哪有不生净土的道理!古大德这真的是诸佛菩萨再来的,教导我们最妙最殊胜的纲领,简单明了,只要我们懂得,通达明白,依教奉行,抓住纲领,好修!不知道纲领,不知道原理原则,修行很难很难。纲领是个方向,是个指标,你不会错误方向,不会错认了目标。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刹体」最后的一句:
【或以佛言音为体。】
这一句清凉大师有注解,「佛言为体者,无碍体事故,又依如来说力起故」。这一句话如果在教体上来讲,我们很好懂。娑婆世界,文殊菩萨为我们选择教体,菩萨说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所以以音声为教体,这个我们很容易懂,这是教体。而这个地方所讲的是刹体,这两者到底有没有关联?我们知道肯定是有关联的。一切众生六根利钝不相同,观世音菩萨跟我们这个世界特别有缘分,是什么原因?观世音菩萨他老人家所修学成就的是耳根圆通,我们在楞严会上看到。所以文殊菩萨讲「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音闻就是此地讲的『佛言音为体』。教如是,刹亦如是。
何以见得?我们对於居住的刹土,修行稍稍有一点功夫的人,确确实实能体会得到刹土有灵性。我们世间一般人讲山川河流、树木丛林,它都有灵气。灵气从哪里来的?确确实实有灵气,灵气的根是什么?是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所以有情众生有灵知,无情众生亦复如是。不过两者比较,有情众生灵知很显著,植物跟矿物,我们佛法里面讲的器世间,它的灵知比较迟钝。我这个话是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应该怎么说?用现代名词,动物、植物、矿物,它的灵性是相等的,这是给你讲真的。为什么我们感觉得有迟钝、有显著?我们感觉得,那是我们自己感觉的差别,决定不是境界上有差别。境界是平等的,这个道理要懂。心思敏锐的人,心地清净的人,妄想分别少的人,他的感觉世界跟我们一般普通的人不一样。
在现代这个时代,我想许许多多同学都知道世间确确实实有一些有特异功能的人,现在的名词叫特异功能,在我们佛法里面常说的有神通的人,也就是说他的六根或者某一方面他的能力特别强。眼能够见到我们一般人见不到的,在中国大陆确实有。他们到美国去访问,我看到了,他那一双眼就像X光一样,可以看到我们人体内脏。我们当场试验一点都不错,他不是假的。我们同学当中,这个同学有四十多岁了,中年了,年轻的时候曾经得过肺结核,但是已经好了,钙化了,但是还有疤痕在,要X光才能看到,普通看不到。他去看,这个过去也不认识,也没有见过面,而且穿著衣服。他一看,他说你哪个地方曾经得过肺病,现在钙化了有个疤在,讲的一点也没错。
还有一些不但能够见到你的内脏,还能够见到鬼神,他的能力可以超越时空维次,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他能看得见,决定不是假的。不同维次空间,就是佛经里面讲的十法界。那要看他能力大小,能力不大的能看到鬼神,能力大一点的能看到天神。我们知道鬼神包括地狱,很复杂。天神,天有二十八层天,一般来说他们能够看到欲界天,欲界天最普通的是四王天、忉利天,比较上容易看到的。忉利天以上,那需要相当的功夫。在一般我们常讲报得的,他这种特异功能不是修的,是与生俱来的,我们讲天生的。那个大的大概可以能看到四王天、忉利天,往上去就看不到了,这是说他能力有限。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修行人修行,诸位同学一定要知道,佛法里面常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门径无量无边。修什么?统统修禅定,所以大家千万不要误会只有禅宗才修禅定,其他的宗派不是修禅定,那你就完全搞错了。佛家里头,无论是哪一个宗派,无论是哪一个法门,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法门,用的修学方法不一样,都是修禅定。方法无量无边,像我们这个净土宗,我们今天所用的方法是持名念佛,我们用这个办法。持名念佛修什么?修禅定。这个禅定要得到了,叫做念佛三昧。
你看学《华严》,学《华严》要得华严三昧,学《法华》要得法华三昧,《华严》、《法华》方法不一样,三昧是一样,三昧就是禅定。《弥陀经》里面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净宗修学的目标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一心不乱是定,心不颠倒是慧,所以念佛也没有离开定慧。持名念佛是属於方法,方法是属於戒,你们想想看,还是戒定慧三学。如果离开戒定慧三学,那就不是佛法了。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懂得了。否则的话,你即使再用功、再努力,勇猛精进,你得不到成绩。为什么?错用了心。你修行走错路,所以没有办法达到目标。由此可知,我们不能不著重一心不乱,这是念佛三昧。
在净宗功夫浅的,也就是浅的念佛三昧,很多人都能成就叫「功夫成片」,再深一等的叫「事一心不乱」,最高等的叫「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跟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是同等的境界,那念佛的功夫当然也是同等的。事一心不乱,这是差一等,《般若经》里面讲的照住。照住,能够住在照里头,这是得定!理一心不乱是照见,见是开慧了。所以宗门的三个阶级,「观照」,观照跟我们功夫成片是相等的,「照住」是事一心,「照见」是理一心。名称不一样,用的方法门道不一样,成就是相同的。所以大乘经佛常常讲法门很多,殊途同归,《金刚经》上讲的法门平等,无二无别。
这么多法门,我们要选择哪一个门?这要看个人自己的根性,与根性相应的修起来容易、方便。与自己根性不相应的,修起来很累很辛苦,很不容易成就。谁知道你的根性?必须有真正修行的人,也就是说他有能力观机,观什么机?能看到你的前世、再前世,他有这个能力。也就是说,他修行的功夫已经能够突破时空维次,能够看到你过去生生世世,过去生生世世修什么,修哪个法门多,这一生你接著再干很容易,轻而易举。前世所修的跟这一世所修的完全不一样,那就很辛苦了。这个是讲要有高人指点。
如果自己细心去观察,去体验,自己也不难发现。譬如讲宗门教下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一样一样去尝试一下,有的感觉得很容易,有的感觉得很难,你就选择容易的,不要选择难的。为什么?那个容易的一定适合你自己根性。难的,那你学起来要辛苦,还要一段长时间来适应,来熟悉。自己也可以体验,学佛的时间久了,时间长了,愈容易体会到。这些都是说明娑婆世界众生耳根很利。
娑婆世界众生包括器世间,树有树神,花草有花草之神灵,山川有山神,河流有水神,我们世间人常讲的龙王,所以他有灵气。如果没有神灵,那灵气从何而来?既有灵气就能沟通。所以佛经上讲的好,依报随著正报转,他要没有灵气怎么个转法?从古时候许许多多术语里面,你们去体会,不难发现,所谓是人杰地灵,这个地有灵气,人就特别聪明智慧。所以人要修行,物也在修行,物包括鬼神,包括山川、树木、花草的神灵,他都在修行。修行有功夫,灵气就特别强,对於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人跟动物,哪里说没有影响?人的思想行为影响他们,他们修行也影响人,彼此互相的影响,互为增上缘。
说到「以佛言音为体」,这个刹土,我们相信很多。佛在此地给我们讲刹体这二十种,我们要知道这二十种常常是交互的,而不是单一的,在这个句子里面,我们能够体会得到。譬如前面讲的「或以一宝种种庄严为体」,这是前面介绍过了,那是单一的;虽是单一,它里头有种种。这个单一的刹体有没有佛的言音?肯定有。为什么?佛在那个地方讲经说法,或者是佛在那个地方放光动地。
我们六道里头刹体就不一样。光音天,这是四禅的第二禅,那个天我们在这里一看能够体会到,它以光明为刹体。那个地方的众生不必用言语沟通,用什么?放光,省事多了。我们这个地方众生放光,不懂是什么意思,一定要说明。这些种种差别原因非常复杂,《华严经》上常讲无量因缘。谁能搞得清楚搞得明白?诸佛如来。那是圆满的通达明了。法身菩萨也有这种能力,但是没有达到究竟。十法界里面这些众生,天台家说只能够了解个相似彷佛。为什么?障碍没有断干净。这个障碍就是经上所讲的妄想分别执著,这三样东西你没有放下,你没有断干净。所以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永远没有办法透彻的理解。修行人用功夫要在这个地方著力。
我们看到有许许多多同学们,有在家的,有出家的,心地很善良很慈悲,也非常用功,但是他把断烦恼习气这一桩事情疏忽了。学佛几十年了,修行几十年了,功夫不见得有进步,境界还是没有转得过来,什么原因?就是把断烦恼习气这一桩事情疏忽了。这一桩事情在修学过程当中,佛教初学,像古时候这个教育是教童蒙,戒定慧三学它有次第。戒学就是教你断烦恼断习气,成就你的德行,你才能够契入三昧,才能够开启智慧。有一定的顺序,不能够错乱。非常可惜,我们疏忽了。
世尊在经教里头常常提醒我们,「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一个人不能持戒,不能吃苦,难了!他的烦恼习气很难断。能持戒,能吃苦,把障碍断烦恼习气的外缘远离了。这个外缘是什么?常常诱惑引导,我们讲引诱,引诱你里面的贪瞋痴慢,它在引诱。你禁不起引诱,你的烦恼习气常常发作,你怎么能成就?佛慈悲,佛有智慧,佛确实有善巧方便,教我们首先要把外缘远离,护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这比什么都重要。
二十种体「以佛言音为体」做为最后总结,这是在娑婆世界契机的说法,我们不能不懂,不能够没有体会。
这一段经文后面应当还有一句,是不是翻译的人漏掉了?清凉大师在注解里头有说,他说这也是引用古人的注子,下面应当有「如是等有世界海微尘数」,因为这是一个总结。每一段最后都有这样的总结,这一段缺了,应当有那才圆满。古大德这个说法很好,我们读经应当要知道。长行就跟诸位介绍到此地。
下面这是偈颂。在没有说偈颂之前,因为这个地方讲「刹体」,在大小乘宗派里面,对於刹体有种种说法,这些说法都有道理,我们都可以听,都可以参考,不要有疑惑,不要有分别,我们才能够悟入真实的境界。
一般经论上讲「法性土」。法性土是什么?以真如本性为体,这是通世出世间。佛法里头常讲万法唯心,一切唯心造。《华严经》里面说,唯心所现。这个讲法都是讲的法性土,这个说法大乘经里面讲第一义,这是一点都没有错。什么人证得?法身菩萨证得,也就是我们常讲见思烦恼断尽了,尘沙烦恼也断尽了,四十一品无明至少破一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的那个刹土是法性土,这是他证得了。那我们凡夫居住这个刹土是不是法性土?是法性土。你不认识,你不会觉察到。所以凡圣没有差别,法界是平等的。
大乘经上常讲生佛平等,你们想想它用的词句,它为什么不说佛生平等,它说生佛平等。这里头的深义密义你能懂吗?凡是真正觉悟的人一定是谦虚卑下。佛彻底觉悟了,他把别人抬在上面,他自己在下面;生,把众生抬起来。佛才晓得众生跟佛平等,这个意思很深。我跟你平等,这里头带著傲慢的习气。你跟我平等,这个话就谦虚了。把你抬高,自卑而尊人,这是觉悟的人。世出世间圣人都是这样的行持,都是这个态度,不能说没有道理。
第二种讲「实报土」,实报土是怎么回事情?是一切真实功德。佛在经上常常讲是以无漏五蕴以为体性。由此可知,实报土有五蕴。五蕴是什么?这个大家都知道,「色受想行识」,但是它是属於无漏的。漏是烦恼的代名词,也就是说他烦恼断尽了。什么烦恼?前面所讲见思、尘沙、无明。无明至少要破一品,《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他们所住的是实报庄严土,我们也称之为一真法界,像华藏世界是属於实报土,所以跟前面讲的法性土不一样。法性土是不管你觉迷,十法界本体都是法性土。所以法性土不是修得的,法尔如是,问题就是有人见,有人不见,有觉有迷,差别在此地。实报土,那是只有觉没有迷。觉,烦恼习气才断尽,只有利他,决定没有自利。
凡夫毕竟是凡夫,凡夫做好事著相,利益众生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为利益自己,知道这个事情利益众生对自己有大利益,他才肯干;利益众生对自己没有利益,他就不干了,这是凡夫,没有觉悟!真正有觉悟的人,只有利益众生,决没有想到利益自己。他了解事实真相,自他是一不是二。什么是自?一切众生是自己,《华严经》上讲的法身,你几时真正能够明了,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是自己,不是别人,那就恭喜你,你就证得清净法身了,你就是法身菩萨了。
《金刚经》上讲的标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后半部讲得更好,「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是圆教初住菩萨以上的境界。我们今天最大的困难就是著相,起心动念第一个是我,有我见有我相,坚固的执著,所以你不能得定,你不能开慧。没有定慧,那你就是无明,就是烦恼。所以天天用的是什么心?轮回心造轮回业。造再多的好事,出不了六道,那些好事是六道里面有漏的福报。
这个事情到底好不好?一般人说这是好事,大福报,人天大福报。我们听听佛菩萨怎么说?佛菩萨则不以为然,佛菩萨怎么说?也好,也不好。这个话是真话,决不是模棱两可。说你也好,你要觉悟就很好。觉悟怎么样?我有福报,这个福报给一切众生共享,好事!怎么说亦不好?你有大福报,你要做个恶事,你会害很多很多众生,那将来你的果报在三途,你就苦了,所以也不见得是好事情。诸位一定要知道,我们在现前看到这个世间,有些人得大财富,有些人得很高的地位权势,这是有漏福报。他要是遇到高人在旁边帮助他,看他犯了错误劝导他,他能够改过来,这是好事情。要遇到一些不善的人在他周边,天天给他出坏主意叫他做坏事,那个麻烦就大了。
古今中外历史上你可以看到很多很多,这些帝王都是前世累劫所修积的福报,他的缘成熟了,果报现前,不是偶然的。我们学佛的人对於因果报应完全接受,完全相信,一点都不怀疑。缘太重要了,人不能跟人结恶缘,结恶缘将来你的福报成熟,你的周边围绕著你的是恶人,你怎么能不造罪业?我们要与一切众生结善缘,纵然修的是有漏福报,不要紧,你做了帝王,你底下这些大臣都是善人,都是贤人,都是君子,你是一代明君,一代圣主。这些道理事实真相我们要多想想,不能够疏忽。无论我们修行能不能在这一生当中超越三界六道,能不能往生净土去作佛作菩萨,这些事都要想到,决定不能疏忽。
再其次我们也在经上看到「色相土」,佛说这是以自利后得智为体,这就不是净土。第四有「他受用土」。第五有「变化土」。刹体再多,总而言之,不外乎这个五大类,我们细细去读诵经论,大致上可以能够理解。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刹体」偈颂第一首:
【尔时普贤菩萨,欲重宣其义,承佛威力,观察十方而说颂言。】
这一句是说偈的仪式,我们在这一部经里面读得很多,也可以说遍数最多。这里面的意义在前面多次的介绍,凡是佛在经论上有许许多多次重复的地方一定是很重要,这是我们凡夫很容易疏忽的地方,所以佛菩萨慈悲,时时刻刻在提醒我们。学佛的同学,为什么要学佛?无非是想得到佛法。佛法是觉悟之法;正法,纯正之法;净法,清净之法;我们要求得觉正净的受用。觉正净的反面是迷邪染,我们在没有遇到佛法之前,哪一个人不是堕落在迷邪染里面?自己好好想想,确确实实是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过的是这个日子。这个日子就是六道轮回的日子,无论这个世间贫富贵贱,不但是人间,即使到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都不例外。
学佛之可贵,反过来,回头是岸,从迷邪染回过头来依觉正净。我们确实是有这个希求,有这个愿望,但是我们没有法子离开迷邪染,没有方法得觉正净。这个原因在哪里?为什么古时候的修行人能得到?不但出家人得到,在家人也得到。你们看看《大藏经》里面的「居士传」,在家男众;「善女人传」,在家女众。没有离开家庭,没有离开事业,也没有离开一般应酬。他为什么能够离迷邪染,得觉正净?这很值得我们反省的,很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的毛病究竟出在哪里?说实实在在的话,就缺乏在闻经太少了。
古时候的道场跟现在的道场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古时候的道场天天讲经,天天教学。换句话说,无论你出家在家天天上课。这是真的吗?一点都不假。你看看本师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当年在世间,他所做的,为一切众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个三百余会就像我们现在办讲座一样,我们现在讲座讲一届一届,三百余会是三百多届。他办的这个讲座时间有长有短,长的时间有好几年,短的时间有几天、十几天、半个月、一两个月,不一样。一生总共等於说办了三百多次讲座、讲习,或者是研习,大家在一起研究学习,时间四十九年;除了旅行之外,几乎都不间断。
即使在旅行当中,还有路途上遇到一些人提出问题向世尊请教,佛也为他解答。这些事情诸位在《阿含经》里看得很多,经文不长,短的不到一百个字,长的两三百个字,记载世尊为大家解释一切问题。我们才知道释迦牟尼佛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从来没有休息过。所以哪一个道场不讲经?哪一个道场不教学?如果不讲经不教学,这就不是佛的事业。
佛的事业,你想想看释迦牟尼一生干什么事?他搞的是哪个行业?他的事就是教学,他的行业用现在术语来说,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你们想想对不对?释迦牟尼佛教学,学生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只要你肯来学,他就欢喜教导你,跟中国孔老夫子一样,有教无类,完全是开放的。
尤其是难得,他老人家是义务教学,不收学费,不希求别人报酬,不希求别人供养,自己生活很简单,每天出去托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你看他多么自在!这就叫如来家业。所以要记住如来家业是教学、是学习,自己不断在学习,永远不断的在教别人。绝对不是现在这种道场,现在的道场没有讲经说法的,佛法之衰,衰在此地,道场累积的罪业原因也在此。
所以弘护是一体,弘法、护法没有一个不是通宗通教。所以我常常在讲席里头告诉大家,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护法是什么人?这一个道场是个学校,护法是校长,是学校的执事人员,他的功德最大。弘法是什么人?教员。校长不请你,你这个教员教得再好,你无用武之地。所以弘法的法师依靠什么?依靠护法。所以好教员要依靠学校的好校长,这个好校长认识他、尊重他、聘请他,请他到学校来上课,学生得利益了。学生得利益,第一个感谢的是谁?感谢校长。校长给我们请这个好老师,感谢老师是第二位,这个要懂得!所以实际上来讲,当教员容易,当校长难。佛法的兴衰,众生的福德,完全在护法双肩上,弘法是协助护法的。
所以佛在经典上讲一佛出世,一尊佛他是弘法的,千佛拥护,一千尊佛降到这个世间来当护法。做护法的人都是佛菩萨,不是普通人。护法的人,他的修持,他的德行,超过弘法的人。所以多少护法,寺庙里面的方丈、住持、当家、执事是古佛再来,菩萨示现。众生有福,他才有智慧、他才有能力培养继起的弘法人才,这个功德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功德。
今天佛法为什么衰?我们很清楚,不是衰在弘法,弘法的人大有人在,没有人支持,没有人请他。所以虽然有弘法的能力,真正是无用武之地,只好退回家里去老实念佛,求生净土。难在这里!这就好比有能力做好教员的人很多,学校校长不要他,不聘请他,他有什么法子?他只好改行,做别的职业去,维持自己的生活。顶多自己自修,自己成就,不能够利益社会大众。所以我们读这一段经文,我们的感慨很深。
『承佛威力,观察十方』。「承佛威力」里面,得佛加持。得佛加持,你自己不认真修学,你怎么会得佛加持?「观察十方」是慈悲一切,他有大慈悲心,有大愿力,普度一切苦难众生。所以我们这一边净宗学会,谁是学会的佛菩萨,主持教化?会长。会长、副会长、总干事是菩萨。再有能力,讲经说法的法师也好、居士也好,他不邀请你,你就无用武之地。他能够邀请你,邀请的法师是教员,他们是校长,教员为校长服务的,忠心於校长;校长对教员要知道礼遇。
古时候国家领导人、君王对於读书人、士大夫阶级,我们在古籍里头常常看到礼贤下士。对於有道德的人,有学问的人,能够担任教学的人,在一个国家,国家的领导人他是总校长,他要教化全国老百姓。谁去教?他要招一些教员来教,对这些教员有礼貌,礼贤下士,自己谦虚,尊重这些教学的老师。老师们尽心尽力来效忠,全心全力帮助他教化人民,教化百姓。一个道场建立,道场的主人就是佛菩萨,应当学习经典里面的教诲,对於有德行、有修持、有学问的这些好的教员要知道礼请。教员实在讲他们很清高,他们不重视名闻利养;要重视名闻利养,俗气了,这个教员可以不必请他。
古往今来,世出世法的高士,高是高明,士是有学问有德行;高上面加个清,清高。为什么他还要人尊重?是不是他也有毛病?这个问题提出来好像是有点道理,实际呢?实际没有道理。高士教人他知道观机,我在这里辛辛苦苦教,会不会有成绩?如果辛辛苦苦在这里教,一点成绩都没有。你想想看,他只有自动辞职退出,没有成绩对不起这个道场,对不起这一方的大众,也对不起校长。不需要校长下命令开除他,撤他的职务,他自动就走了。所以教学这一门跟其他的行业不一样。
这些清高的老师唯一要求的是什么?尊师重道。做老师何必要人家尊敬你?不是,从尊师这个地方看到你对道业重视。你要是重视道业,你一定尊师。你对老师不尊重,说明你对於道业不尊重,是这么个原因。老师看这个学校、这些学校的领导人,看这些学生、在这里接受学习的大众,他们对於道业尊不尊重?爱不爱好?是不是认真热心在学习?如果真正热心在学习,就是给老师的侮辱,老师也不会走。为什么?不忍心。
老师的志是在传道,传道授业,他怎么能走?学校很穷,发不出薪水,甚至於吃饭都成问题了,老师也不会走。为什么?这个学校上下,上是领导人,下是学生,重视道业!他要跟大家共甘苦共患难,他不会离开的。但是如果大家学习的态度懈怠懒散,不再重视了,这个老师你给他再高的荣誉,再高的待遇,他也要离开,他不能不离开。所以高士是绝对不会把名闻利养放在心上。这个东西看得很淡薄,置之度外,完全看到你重不重视教学。
尤其是圣贤的教学,在一般宗教我常常说神圣的教学,我每念到这一段经文,我有很深很深的感慨。这八个字「承佛威神,观察十方」,上求下化,菩萨一直到等觉还是这样的。此地普贤菩萨是等觉菩萨了,依旧是上求下化,成了佛了;成了佛之后,还是「承佛威神,观察十方」。他承什么佛威神?成佛之后一定要降下来作菩萨。为什么?为一切新学、初学的人做榜样,那是真正慈悲到极处!没有为自己,完全为别人,做给别人看,做一切众生的榜样。
就好比念书,在现在学校里头,自己已经拿到博士学位,最高的学位拿到了。现在世间人拿到学位,这是自己学业完成了,要开创自己的事业了。菩萨不然,菩萨成佛之后怎么样?又回到一年级去当学生。为什么?到一年级去帮忙同学,这叫真正慈悲。无论是幼稚园、小学、中学、大学,需要帮忙的学生,他都示现,所以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小学生得度,他就示现小学生。应以中学生得度,他就示现中学生。应以大学生得度,他就示现大学生。他示现做出榜样给你看,帮助你解决问题,帮助你学习。这是菩萨,这不是普通人。这是我读「说偈仪」的一点感想,也是一点心得供养大家。现在我们看偈颂第一首:
【或有诸刹海,妙宝所合成,坚固不可坏,安住宝莲华。】
偈颂有时候比长行说得详细。这个偈颂只有十首,长行有二十句,所以每一首偈不定要说哪几句。像这首偈里面,包括长行里面第一句「一切宝庄严为体」,第二句「以一宝种种庄严为体」,还有第六句「不可坏金刚为体」,因为这首偈第三句『坚固不可坏』,所以这首偈里面内容包括长行里面三句,第一句、第二句、第六句。所以从偈颂里面跟长行合起来看意思更为明显了。
『或有』是不定词,确实有,但不是完全是这样的。有这个刹海,『妙宝所合成,坚固不可坏,安住宝莲华』,我们在华藏世界确确实实看到。学会修净土的同学很多,对於净土经教相当熟悉,读得多,听得多,西方极乐世界亦复如是。这一首偈里头所说的,华藏、极乐都是属於所说范围。再看第二首:
【或是净光明,出生不可知,一切光庄严,依止虚空住。】
这一首偈说的是长行里面第三句、第四句,第三句是「以一切宝光明为体」,第四句「或以种种色光明为体」,所以偈颂里面讲『或有净光明,出生不可知,一切光庄严,依止虚空住』。这一种刹土是不思议的境界,不能说它没有物质,因为光也是物质,可是跟一般物质不一样。一般物质有坚固之体,光没有。我们在佛经里面常常读到「光中化佛无数亿」,光中化的佛,光中化的菩萨,化菩萨众亦如是,偈颂里面讲「化菩萨众亦无边」。光中化佛,光中化菩萨,他住在哪里?这一首偈说的就是不思议的境界。
这个境界真正得大自在,为什么?世界聪明智慧高的人都常常讲,老子就说「吾有大患,为吾有身」。我有很大忧患,是什么?因为我有身体。身体是累赘,身体是一切苦恼的根源。我要没有身,我多自在!所以六道里面我常讲高级凡夫不要身,不要身在六道里面住在什么地方?无色界天。无色界天就像这一首偈子里头所说的,无色界天人没有身体;既然没有身体了,当然他不需要居住的这些宫殿房舍,也不需要这个土地,不需要这个星球,星球是大地。他住在哪里?在空界,四空天。他不是色界,他是空界。空界里头依什么住?依光明。
由此可知,在空界里面这些众生心地比色界、比欲界清净得太多太多了。欲界欲望太多,世尊将它归纳,归纳为五大类,「财色名食睡」叫五欲。这个五种欲望你没有断掉,你就生在欲界。我们人道是在欲界,下面三途畜生、饿鬼、地狱也是属於欲界。上面还有六层天,这个六层天,这些欲很淡薄,但是没有断,还是属於欲界。佛给我们说,我们往上去第一层,距离我们最近的这一层是四王天,再上去忉利天是第二层,第三层是夜摩天,第四层是兜率天,弥勒菩萨住在兜率天,兜率天再上去是化乐天,最高的是他化自在天。这是欲界最高的了,欲非常淡薄;那个很淡薄的欲念断掉了,他就到色界去了。
所以诸位要晓得,色界天人「财色名食睡」念头都没有。他还有色,还有身体,还有居住的宫殿楼阁,还有物质生活环境,但是他没有欲,他非常快乐。更高级的连这个色相不要了,住到空界去了。住在空界里头的人多,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我刚才举的例子是无色界天。前面长行说的是净刹,当然偈颂也完全讲的是净刹,净刹是什么?比无色界天高,四圣法界以上的,他们有乐於这种受用的。
当然这里头有因,刹土是果报,果必有因,我们从果来去想因,这些菩萨们因地当中一定是欢喜清净光明。清净,我们常讲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尘是指什么?「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六尘。六尘统统都不染了,清净,心地、言行正大光明,他修这样的因,他就得这个殊胜果报。
这个果报实在讲非常殊胜。菩萨要修到如来的果地,圆满功德。圆满功德里头不能缺这个功德,你缺了一条就不圆满,你缺了一条就不能得大自在。为什么?你欠缺了一分,你得自在,你的自在不是圆满的。那就是说这一个光明净刹这里面的菩萨,你不能度他,你跟他没有缘。
由此可知,哪一个法门我们都要学。但是不是现在学,现在无量法门里面选一种一门深入。到什么时候学?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再学。为什么?《华严经》上教我们这样做法,善财童子给我们做了榜样。他在文殊菩萨会中,我们佛门常讲「会」,要用现在的话,在文殊菩萨那个班上,这大家好懂,学习毕业了,毕业之后出去参学。在文殊菩萨这一会里头一门深入,一门深入到什么程度毕业?大彻大悟,从一门里头能悟一切。《华严经》上讲的「一切即一,一即一切」,从一门能够悟一切法门,这个时候就毕业了,你出去参学。参学什么?你从一门悟入一切了,你去证实;也就是我们一般讲你去做试验,试验看看,试验的结果跟你所学的符不符合;如果符合、相应,那就完全正确。五十三参是做试验。无量无边的法门,用五十三参做代表,所以五十三不是数字,代表圆满,一法都不漏,取这个意思。所以那个时候学习就快了,一点都不费力,已经彻悟了,一接触就通达、就明了。
四弘誓愿里面所讲的,「法门无量誓愿学」,那是善财的事情,不是我们,我们不够格。所以我们现在是在哪一个阶段?四弘誓愿第二个阶段,「烦恼无尽誓愿断」。必须把无尽的烦恼断尽了,我们的根本智得到了。根本智,给诸位说,就是「清净平等觉」得到了,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佛」,天台大师讲「分证即佛」,他不是圆满的,分证即佛,是真佛,不是假佛,有能力在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刹土,像观世音菩萨一样,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现佛身而为说法,圆教初住菩萨有这个能力。然后出去参学,三十二应就是参学,成就圆满的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包括清净光明。所以今天清净光明不是我们主修的,是我们助修的。我们主修是净宗法门持名念佛,一门深入,这个重要!
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的方法,念佛的原理原则,「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念佛要这样念法,功夫才得力。印光大师给我们讲「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跟大势至菩萨所说的是一个意思。「敦伦尽分」是持戒,是都摄六根。「闲邪存诚」是净念相继,是定是慧。闲邪是慧,存诚是定,存诚就是三昧。「信愿念佛」,这是净宗的三资粮:信愿行,念佛是行,这样哪有不生净土的道理!古大德这真的是诸佛菩萨再来的,教导我们最妙最殊胜的纲领,简单明了,只要我们懂得,通达明白,依教奉行,抓住纲领,好修!不知道纲领,不知道原理原则,修行很难很难。纲领是个方向,是个指标,你不会错误方向,不会错认了目标。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