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二一卷) 2002/5/2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721
诸位同学,前面讲到依菩萨身住有六首偈,后面两首没讲,我们今天接著讲第十三跟第十四:
【或有在空悬覆住,或时而有或无有,或有国土极清净,住於菩萨宝冠中。】
我们先看这一首。住处不定总是随缘,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完全是随众生心想而住。我们观察范围要深广,不能够只就我们人间的居处、住处,因为菩萨他的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有许许多多的众生跟我们人间习染不相同,鸟喜欢住在树上,小的动物兽类喜欢住在山林洞穴之中,鱼、龙喜欢住在水里面。菩萨要度这些众生,一定要现同类身;不现同类身,怎么能度得了它们?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你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这些经文看起来就不会感觉到奇怪了。
怎么有『在空悬覆住』?我们一般常识里面看到在空悬覆,我们立刻就想到蝙蝠,蝙蝠住确确实实它的脚朝上头朝下吊在那个地方。吊在空中这种情形,有这一类一定就有很多类,我们没有见到的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有许许多多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菩萨他们把所有时空的维次都突破了,他们看得清楚,他们看得明白,看到虚空法界这一切众生的思想不相同,见解不相同,爱好不相同,乐趣不相同,因此他们的依住千差万别。
『或时而有或无有』。或有或无,《华严经》里头有这个境界,「隐显自在」。有人看到佛菩萨在虚空当中,有人看到天神,有人看到鬼神,或有或无好像是飘忽不定,有缘的众生见到了,无缘的众生见不到。我们自己或者没见到,但是曾经听别人说过。有时候这种境界同时被许多人见到;有时候也有许多人在一起,只有少数人见到;或者是唯有一个人见到,我们常听说。在古人笔记著述里面也看到很多,世间将这些事情(实在讲这也都是事实的现相)写成了传奇小说,传奇小说虽然有渲染,它还是有根据的,加上文人的想像就变成小说。
『或有国土极清净』,一丝毫染污都没有,像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住於菩萨宝冠中』,这个地方我们要明了,毛端里头有世界,毛孔里头有世界,微尘里面有世界,试问问哪个地方没有世界?我们穿的衣服,衣服要分析到最后也是微尘。由此可知,这一件衣服是多少微尘组成的,每一个微尘里面都有大世界,不是小世界,这是华严境界。佛如是,菩萨如是,众生又何尝不如是,哪有例外的道理!凡圣的差别就是在觉跟迷,千言万语,佛菩萨大慈大悲,希望把我们从迷惑颠倒里头唤醒。观世音菩萨宝冠当中有佛像,大势至菩萨宝冠里面有一个宝瓶,这是世尊在经典里面给我们介绍得很清楚。菩萨宝冠里面或有清净国土,我们能相信。再看下面一首:
【十方诸佛大神通,一切皆於此中见,诸佛音声咸遍满,斯由业力之所化。】
这一首非常明显是这一段的总结,「依菩萨身住」。但是偈颂里面有毗卢遮那,有佛。这一句一开端『十方诸佛』,依佛身住。佛现菩萨身,这是依菩萨身住。『大神通』,大神变。『一切皆於此中见』,这个「此中」就是菩萨身、佛身。这一切境界非常非常的深广,虚空法界依正庄严、刹土众生都在这里头见到。『诸佛音声咸遍满』,音声是说佛教化众生说道讲经的音声遍满虚空,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像我们现在这个地球上,大众的音声遍满虚空,这桩事情你承认,你不怀疑。为什么?地球上有多少广播电台,有多少卫星电视台,这些节目主持人或者是被采访的人,他们的音声转变成电磁波,周遍地球每一个角落。我们这里有一个收音机或者有个电视机,频道拨对了,影像音声就现前了。接收的这些机器又把电磁波恢复到声波光波,形像音声就又重现了。这个我们懂,我们现在对这桩事情不疑惑了。
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那些诸佛菩萨、声闻、缘觉,这些神圣教化一切众生现相说法,不就是跟我们现在卫星、无线电广播差不多的意思?他们比科学更高明,不需要用机械,也能把他们的色相音声周遍法界,不止这个地球,千处祈求千处应,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也能见相,也能听到声音。
这是什么原因?『斯由业力之所化』。这个业力佛门称之为净业,这不是染业,染业你就接收不到了,要净业。心地愈清净(这个清净就是禅定,就是三昧),你突破时空维次愈多,这里面的境界相你都见到了。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下下品往生,烦恼习气一品也没断,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报得的五通能力不可思议。我只说五通,不说六通,为什么?凡圣同居土烦恼习气没断,只有五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报得的五通。
我们知道天人有报得,鬼神也有报得,但是他那个能力有限。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想像当中等同天道;凡圣同居土等同天道,天人之所不及,那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这个五通的能力非常特殊。我们在经上读到,皆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阿弥陀佛威神一加持,他的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就像七地菩萨一样。这是佛力加的,也是自己的净业;你自己要没有净业,你不能往生。
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同学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心净则佛土净。哪一个往生的人不是把身心世界,这些拉拉杂杂的东西统统放干净舍尽了,一丝毫不沾染。在这个世间帮助一切众生也是点到为止,教你了,告诉你了,你做不做,你做到什么程度,那是你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不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里。这些拉杂事情放在心里,心就不清净了,就不能往生。往生的人他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永远保持心地的纯净纯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样的功夫往生才有把握,念佛人不能不知道。
当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起心动念了,立刻回到「阿弥陀佛」。这就是宗门大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一句佛号提起来是「觉」!要觉得快,这样就对了。念头才起,赶快「阿弥陀佛」,把那个念头打掉,不论这个念头是善是恶统统打掉。
断恶修善要非常认真努力去做,为什么?对自己增高品位,对别人是广结法缘。缘成熟的,看到你的样子,听到你的说法,他就开悟了。善根深厚的人藉这个因缘也超越六道,也能往生。所以总是「业力之所化」。
这个业力前面讲过,众生跟菩萨有共业,这个共业就是净业。菩萨修净业,众生也修净业。菩萨净业纯,众生净业里面有夹杂;虽有夹杂,偶尔那一分净业现行起作用,跟佛菩萨立刻就感应道交,道理在这里。
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末后是第九段,从第十五首看起:
【或有国土周法界,清净离垢从心起,如影如幻广无边,如因陀网各差别。】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往后有八首偈就是从十五到二十二,这八首偈都是赞颂「依普贤大愿而住」。在这一段里面又可以分三个小段,第一个小段是两首偈十五、十六,说明「广大国土周法界」,这是依住里头最为殊胜的。学习《华严》无比殊胜的功德在这里可以能够体会到一些,那就是心量广大不同於一般大乘菩萨,一般大乘菩萨没有这么大的心量。这个地方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
第一句是教导我们把心量拓开,『或有国土周法界』。这是什么国土?法性土。起心动念,念念称性,那就是这个境界现前了。
『清净离垢从心起』。这是因,自性原本就是周遍法界的,这是真正的因。凡夫迷失了自性,所以要靠修德,修德是缘,因缘具足,周遍法界的法性土就现前了。修德里头最重要的纲领原则就是清净。「清净离垢从心起」,垢是什么?最细微的垢就是无明妄想,极其微细的无明妄想要断。但是这种微细的妄想,我们不能够觉察,找都找不到,你怎么断它?佛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好,微细的无明什么人才能见到?八地菩萨。八地菩萨那个定功够深,在那么甚深禅定里面,才发现还有这样微细的念头在,七地以前都不知道。
不知道怎么个修法?这个事情难。菩萨教导我们,不知道也能够修广大心。《华严经》前面讲当机,有一类众生叫大心凡夫,说明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他的烦恼习气没断,但是他跟一般的凡夫不一样,心量大,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起心动念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著想,他不想自己,他想的太大太大了,这样的人是华严会上的当机者。由此可知,我们要发心学《华严》,有没有分?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有分。只要你起心动念一切都是为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这里头决定没有自己,这个境界现前了。境界是什么样子?『如影如幻广无边』,你见到了,确确实实境界是梦幻泡影,深广没有边际。
『如因陀网各差别』,因陀网是帝释天王他宫殿里面的庄严具,罗网。我们这一次到日本参观访问,看到日本有许许多多佛的殿堂有罗网,大部分是用铜丝编织而成,就像我们一般讲的纱网,它的作用是防止鸟雀到殿堂梁柱上去蓄窝,作用是这个;同时它也是装饰品,保护那些艺术作品。雕梁画栋都是高等的艺术品,你可以欣赏可以看,你不能摸,每个人去摸摸,它就坏了。所以它有这两种用途。帝释天的罗网当然是非常的庄严。佛再跟我们说,它的网线交叉的地方都系有明珠、宝珠,我们人间还没有这个力量系以宝珠。宝珠光光互照,所以那个境界美不胜收,世尊常常用这个来作比喻。
大宇宙当中无量无边的世界,各个世界差别不同。为什么原因?众生业力不一样。经论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要看一个世界,你看到世界的形相,你就晓得这个世界里面所居住的众生,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你就知道了。众生的思想要是纯净纯善,所现居住的国土是清净佛国!如果众生的思想见解不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他所居住的环境肯定是五浊恶世。清净程度不一样,浊恶的程度也不一样,代表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众生,他们造的业不相同。所有的现相,「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清凉大师在这里讲,这些如梦幻泡影的形相是「净识所生」。再看后面这一首,第十六首:
【或现种种庄严藏,依止虚空而建立,诸业境界不思议,佛力显示皆令见。】
清凉说这一首偈「难思业起,起不离空」,后面这句话我们要细心的去体会。相,所有一切现相都是幻相。为什么?自性里面没有相。自性没有相,但是它能现相。自性本来没有相,它所现的相岂是真的,哪有这个道理?如果它所现的相是真实的,跟自性就不相应。因此所有一切的现相都不是真的,确确实实是梦幻泡影。所有一切的现相都是刹那生灭,凡夫被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迷了,以为真实,错在这里。不知道这个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些事实、道理,《般若经》上讲得最透彻。
第一句讲的『或现种种庄严藏』,这就是佛在经论里面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是种种。庄严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庄严的意思是善美,我们常讲真善美慧。真善美慧没有一定的标准,我心目当中的真善美慧的标准跟你就不一样,你跟他又不一样,人间跟天上不一样,天上跟畜生又不一样,畜生跟饿鬼也不一样,你才晓得这个差别太大太大了。我所喜爱的,我所爱好的,我的庄严,我觉得这非常美好;你所觉得庄严的、爱好的跟我不同。
非常明显的,譬如居住环境,有人喜欢广大的庭院,布置假山花草树木。像诸位到中国去参观苏州园林,在中国是有名的。进入这个园林里面,红楼梦里头的大观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人喜欢这个。有人完全喜欢大自然,不喜欢这些人工的造作。怎么会一样?厅堂布置,各人喜爱也不一样。有人喜欢字画,现在有人喜欢风景照片,有人喜欢干干净净的什么都没有,爱好不相同,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讲「种种庄严藏」。
『依止虚空而建立』,这个虚空跟前面讲的「空中」的意思又不一样。像我们这个摄影棚四面的墙壁空空的,我们今天把它挂满了风景的画片,那也是属庄严具,依止虚空建立了。墙壁一片空白,你在这里面布置字画,布置图片,从这个地方你去体会就很容易懂了。
『诸业境界不思议』,这个业是每一个人看法想法做法不一样。我们居住的环境,从最小的,你所住的房间,房间里面的布置,房间里面的陈设,每个人不相同。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喜爱,他欢喜怎样布置,各个不相同,各有各的风味。
我倒非常欣赏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真的是很干净,一尘不染。住榻榻米的房子,没有床铺,晚上从壁厨里面把卧具拿出来铺在地上,白天时候卷起来,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日本人这种生活方式,是早年从中国学去的。房子里面如果没有这些家具,多么宽敞,多么舒服。家俱摆满了,人在里面住感觉到很别扭。多看看,多观摩,你能感受到,也能改变你自己,提升你自己的境界。末后一句,『佛力显示皆令见』。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偈颂的第十七首:
【一一国土微尘内,念念示现诸佛刹,数皆无量等众生,普贤所作恒如是。】
前面一首偈里头说明,一切众生业力不可思议,业力是从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意业,言语是口业,身体的做作是身业。每一个众生,尤其是讲起心动念,千万不要以为念头好像无所谓,那就错了。任何一个念头起灭,对於境界里头的形相都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有多大的影响?凡夫不得而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清清楚楚。法身菩萨能够清楚,这个经文末后一句说「佛力显示皆令见」。我们是业障太重,佛力显示我们也见不到。什么时候「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得佛力加持,你见到了。
还有一种人,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思烦恼没断,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也能够见得到,所以净宗法门的殊胜不可思议。在末法时期,我们有幸遇到这个法门,我们知道这个法门无比殊胜。这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大慈大悲,有这么样一个成佛的捷径,我们有义务为阿弥陀佛、为一切诸佛如来广为宣传,为一切众生介绍。你要是修积功德,再也没有比这个功德殊胜了。
这个法门你要能讲清楚、讲明白、讲得透彻,《华严》不能不读。《华严》读哪一分?清凉大师把全经分为四分,「信解行证」,你只念头一分就行了。头一分就是全经,我们现在还没讲完,后面还有两品:一个是「华藏世界品」,一个是「毗卢遮那品」。这两品讲完就是第一会圆满了,往后那么长的经文都是来解释第一会的。第一会是全盘都展示出来了,这一会实实在在讲就是极乐世界,你不到极乐世界去走一趟,你怎么能了解这个世界的庄严?所以古人说,《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经》,很有道理!第十七首偈:
『一一国土微尘内』。清凉大师说的十七、十八、十九、二十,这四首颂是说「微细国土,调生自在,然佛力现此,亦普贤愿收」。这是把这四首偈的大意给我们说出来了,这个境界太微细了。「一一国土微尘内」,诸位要晓得,微尘包括我们身体每一个细胞,细胞再分析每一粒原子,原子再分析,每一个电子,每一个粒子,那叫微尘。
一一微尘内,『念念示现诸佛刹』,这一句前面两个念字意思很深。这个佛刹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念念就是心想。那我心没想,没想有没有佛刹?实在说,你心里头有想没想,你自己都不知道。没想哪来这个境界?可见得是有念有想。你说我实在是无念无想,你说无念无想,这是粗念。微细的念头,前面讲了八地菩萨才发现。你什么时候证到第八地了,你才发现自己还有极其微细的念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虽然不知道,它起作用,佛看得清楚,八地以上这些菩萨们看得清楚,八地以下到圆教初住以上,得如来神力加持,他也看得清楚。像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得弥陀愿力加持,他也看得清楚,他的境界是华严境界,一点都不错。
为什么?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读到,「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我讲《无量寿经》跟诸位做了报告,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的世界,各个人都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是什么?从纲领上来讲,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如果是细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佛华严》全体是普贤大士之德。佛在大乘经上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我们要明了。普贤行,说老实话,我们没有普贤心,没有普贤愿,怎么能修普贤行?虽然不能,要学,有个几分相似也就不错了,总得要往前进步才行。
我们这个小道场净宗学院、净宗学会,只要摆上个净宗,就跟普贤行挂了勾了,常常想到普贤菩萨,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像不像普贤菩萨?有没有沾一点普贤菩萨的气氛?不能不想到。所以我们常常提醒同学要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要放弃自己的分别执著,随顺佛陀教诲。我们现在所依的经论,「五经一论」,五经一论要融会贯通,不能有妨碍,不能有冲突。融会贯通做到最究竟最圆满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能够做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圆融贯通真正做到究竟圆满。
我们今天对人对事对物,处处都有障碍,障碍从哪里发生的,有没有去想想?我们面对的是凡夫,是初学,自己也是凡夫,也是初学,哪能没有障碍?障碍总得要明了,教初学,佛为什么制定了许许多多戒律规条?教初学一定要遵守。初学的人看到这些觉得很不方便,这是佛的善巧方便,这是佛的教学,高度的艺术,用障碍来摆平你的障碍。佛用障碍来破除你的障碍,这是高度的艺术,高度的智慧。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你才会遵守,你才知道这个方法好。这个方法确确实实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帮助我断烦恼习气,成就我随顺性德,然后把我们的眼界扩大。眼界大到这个程度确实是很难,能够见到微尘里面的大世界,这个世界里头还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世界。
『数皆无量等众生』,无量无边。『普贤所作恒如是』,普贤所作,普贤做什么?普贤所作的是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证得究竟的佛果。普贤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一切众生达到这个目的?这个要记住,「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普贤所作的。
修净土的同学,实在说真正明了这桩事情的人并不多,他要明了,肯真干,多多少少会有一点普贤行的气氛,这个气氛哪怕再少,百分之一,百分之二,受用就不可思议。有那么百分之一,凡圣同居土往生就有指望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有这一分的气氛,你就会得到普贤菩萨的加持。这里头特别要注意的,心要大、量要大、愿要大。小心量,那就一点感应都没有了。大心量里头只有一个心,大慈大悲,真正能爱护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的意思非常之广,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真诚的爱心、清净的爱心、平等的爱心叫大慈悲心。再看下面一首:
【为欲成熟众生故,是中修行经劫海,广大神变靡不兴,法界之中悉周遍。】
前面我讲普贤菩萨的大慈大悲,这个地方具体给我们说出了,我们要学。普贤菩萨应化在世间为这桩事情,我们虽然是业报到这个世间来的,我们不是乘愿再来的,是业报来的。虽然是业报来的,遇到佛法,受佛法几十年的薰陶,把业力转变成愿力了,薰陶有功,薰陶有成绩,这一点很重要。你没有能把业力转变成愿力,你薰陶得不够。这一桩事情要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
我们今天在此地建这个道场,这是诸位很好的增上缘。昨天建筑师、画图师跟我见面,当面跟我说明我们多用途的一个大厅跟十个教室,他说今年圣诞节前可以完工。这个建筑完工之后,我们修学的环境大致上够用了,有十个教室可以分科教学了。你喜欢修学哪个法门,你进哪个教室,专修专弘。学院的设备,尽心尽力来充实,这是增上缘,这个增上缘很不容易得到。你能不能成就,完全靠你自己了。外缘你不缺乏,在内缘,肯不肯用功,肯不肯勇猛精进。如果你能够勇猛精进,在这一生当中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要认真干!
学佛,佛是我们的依靠,我们是佛的学生,一切要随顺佛陀教诲,依教奉行,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要放下。现在这个社会,有人告诉我,妖魔鬼怪占百分之八十五,我听了之后,我点头,我相信。也有不少灵媒跟我接触,接触之后,我听了,我很郑重的告诉他:众神归位。我知道了,以后不必再来打搅了。大家好好的听经,念佛求生净土,皈依三宝,做三宝的好学生、好弟子。把心定下来,不要再向外面攀缘,有时间多听经。
我们今天的薰修,因为自己烦恼习气太重,妄想太多,心定不下来,念佛都不得力。你们一天念八个钟点的佛,你心能定得下来吗?定不下来。为什么?境界没有转过来,烦恼习气没有放下。要明理,定慧等学。听经是修慧,念佛是修定,定慧等学。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是学戒。会学的人在这个地方确确实实一分钟、一秒钟都不空过,三学增上,天天有进步,你怎么会不成就!
教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弟子规》,落实十善业,落实三皈五戒,落实《沙弥律仪》。日常生活当中是戒学,听经是慧学,念佛是定学,我们天天干这个。吃饭有吃饭的规矩,也是戒学。每天有一点时间为常住服务,都是属於戒学。住在这个地方真的叫二六时中,现在人讲二十四小时没有间断,我们在这里做的是戒定慧三学增上。这就是普贤菩萨这里的第一句话:
『为欲成熟众生故,是中修行经劫海』,劫是时间,劫海是无量劫,普贤菩萨从来没有休息。你看看十大愿王每一愿最后一句「无有疲厌」,不疲劳不厌倦。如果我们的修学稍稍厌倦了,想想普贤菩萨,菩萨带头无有疲厌。所以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愿望是希望成熟众生,这是大愿的中心。成熟众生就是帮助众生作佛,才叫成熟。众生没有作佛,成熟没有做得圆满。要帮助众生,要给众生做榜样,要给众生做增上缘。四缘里面,其他三缘是你本身具足的。亲因缘,那是你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所缘缘,是你现在发心学佛;无间缘,你发了心修学不能中断;增上缘,诸佛菩萨、龙天善神、老师护法,增上缘!
增上缘再好,你前头三缘要缺一个都不能成就。前面这三个缘缺哪一条?缺无间缘。你们修行断断续续,常常中断,所以你不能成就。你说:我没有中断。你自己想想,从早到晚你的心有几分,几个小时、几分钟是在道上与经教相应,你有几个钟点、几十分钟与经教不相应,不相应就中断了。诸位要仔细去思惟去反省,你就晓得这一天二十四小时里头,我起心动念跟佛教诲相应的不长;不相应的时间太长了,那就中断了,无间缘上出了问题。
果然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你要成圣成贤,给诸位说,三年五年就成功了。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古来这些大德们,他们为什么三、五年成功?没有别的,无间缘抓得好,他昼夜不间断,那叫勇猛精进。我们今天学了这么多年,影子都没有,一天有两个小时跟经教相应不错了,还有二十二个小时懈怠,你怎么能成功?
过去我在讲席里举陈光别老居士的例子,这是新加坡居士林前一任的林长。他晚年生病,在病床上他才真正放下万缘,打电话给李木源居士,他想听经。把我们讲经的录相带送到他家里去,电视机摆在他床边,他躺在床上,睁开眼睛就看到了,一天听八个小时,大概听四年,四年没有中断,每天听八个小时。不听经的时候就念佛,念累了就休息就睡觉;醒来之后,不是听经,就是念佛;听经每天一定是八个小时。三年成功!真的成功不是三年,是两年。两年的时候,他就跟李木源居士说他想往生。李木源居士劝他:不能走!现在居士林里头人事不稳定,只要你老人家在,事情他做,你挂林长的名义,大家都能够安稳,要照顾这个道场。他点头同意了。
又住了两年,居士林情况大致没有问题了,李木源能够完全掌握了,他就走了。预知时至,三个月之前就晓得。他家的人告诉我,三个月之前他写八月初七,农历八月初七,写了十几个八月初七。家里人也不敢问他,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八月初七那天走的,才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勇猛精进,真正成就是两年,不要很长的时间,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这是普贤行。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是戒学,念佛是定学,听经是慧学。昼夜二十四小时不离三学,他怎么不成就!陈老居士皈依,我替他做的,他那时候都不能起来了,躺在床上跟我念三皈依的愿文誓词,真有效!
「是中修行经劫海」,时间之长,无量劫,分分秒秒都与三学相应。普贤菩萨的三学就在十愿里头,「礼敬诸佛」。「礼敬诸佛」做到什么程度?「一一国土微尘内」,做到这里。一一国土,那个国土里头又一一微尘,多少微尘?知道每一粒微尘里面都有大千世界,都有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恭敬心渗透在这个里面。一般大乘菩萨都做不到,普贤菩萨明了,普贤菩萨知道。佛在哪里?佛比我们人多,我们这一个人身、这个身躯,现在讲公分。昨天韩国月云老法师有个传真给我看,他要送我袈裟,问我多高?我有一百七十公分,这么样一个身躯。这个身躯里头有多少佛国土?真的是无量无边无尽无数。
我们有没有恭敬心?怎么样对自己,怎么样对一切众生。如果真的是普贤菩萨,一看到那个人,看到什么?那是一座大须弥山,里面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菩萨海会围绕,普贤菩萨是这样看的。别说看一个人了,看任何一个物相,我们看这棵树,看这几片叶子,这几片叶子是多少微尘组成的?但是这种境界佛在讲经的时候不说,为什么?佛要这样说有许许多多人不能接受,不相信,说释迦牟尼佛头脑有问题,怎么胡说八道。佛这些话对谁说?法身菩萨说,《华严经》里面的大众都是法身菩萨,对法身菩萨说,法身菩萨见到了。对我们说,我们不相信。我们在外面讲经,对一般大众说,也不能这个说法。这个说法会起反效果,人家说你胡说八道。
今天我们的讲法,我们不这个说法,把这个水平降低,降到一般人常识能够理解。一般人能够理解的,我们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蚊虫、蚂蚁、蜎飞蠕动这些小动物都有佛性,植物、矿物都有法性,这个行,能接受。讲一一微尘、一一毛端、芥子纳须弥,最好少讲。为什么?我们自己还没有搞清楚,还没有搞透彻,怎么能讲得叫别人相信、别人能够理解?不容易。我是因为讲到这个经文了,不能不说说。如果没有讲到这些经文,我再不会提这个境界,这不是凡夫境界。我们修净土,修普贤行的,在这里学什么?耐心、毅力!「是中修行经劫海」,有这个耐心、有毅力。
『广大神变靡不兴』,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高度的艺术、高度的手法,或者世间人讲手段也可以,都是帮助众生的。教导众生,方法手段要灵活,你有广大神变,众生才能生欢喜心,才不会退转,才不会懈怠。
佛法,你要想到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他不是迷。我讲经讲了几十年了,一开始出来讲经,我就提出了两句话:佛法要现代化,要本土化。这是我一出来讲经,我就提出这两句话。佛法不是保守的,我从什么地方看到的?从佛法传到中国看到的。印度这些高僧大德到中国来弘法利生,他们穿中国的海青,住中国的宫殿式房屋,生活都中国化了本地化了,跟这个地区的人完全打成一片,了不起!所以佛教在中国这么兴旺。
同样的道理,我们跟基督教的这些牧师们谈,基督教在中国传教大概也有一百五十年了,为什么不能兴旺?他不懂得本土化,不懂得现代化,他建的教堂一定要建西方那个形式,中国人一看,洋人的,他就不愿意进去。要是基督教也建宫殿式,像寺庙一样的话,信徒不晓得有多少?本土化、现代化重要!「广大神变靡不兴」。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前面讲到依菩萨身住有六首偈,后面两首没讲,我们今天接著讲第十三跟第十四:
【或有在空悬覆住,或时而有或无有,或有国土极清净,住於菩萨宝冠中。】
我们先看这一首。住处不定总是随缘,这个意思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完全是随众生心想而住。我们观察范围要深广,不能够只就我们人间的居处、住处,因为菩萨他的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有许许多多的众生跟我们人间习染不相同,鸟喜欢住在树上,小的动物兽类喜欢住在山林洞穴之中,鱼、龙喜欢住在水里面。菩萨要度这些众生,一定要现同类身;不现同类身,怎么能度得了它们?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你要知道这个事实真相,这些经文看起来就不会感觉到奇怪了。
怎么有『在空悬覆住』?我们一般常识里面看到在空悬覆,我们立刻就想到蝙蝠,蝙蝠住确确实实它的脚朝上头朝下吊在那个地方。吊在空中这种情形,有这一类一定就有很多类,我们没有见到的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有许许多多是我们意想不到的。菩萨他们把所有时空的维次都突破了,他们看得清楚,他们看得明白,看到虚空法界这一切众生的思想不相同,见解不相同,爱好不相同,乐趣不相同,因此他们的依住千差万别。
『或时而有或无有』。或有或无,《华严经》里头有这个境界,「隐显自在」。有人看到佛菩萨在虚空当中,有人看到天神,有人看到鬼神,或有或无好像是飘忽不定,有缘的众生见到了,无缘的众生见不到。我们自己或者没见到,但是曾经听别人说过。有时候这种境界同时被许多人见到;有时候也有许多人在一起,只有少数人见到;或者是唯有一个人见到,我们常听说。在古人笔记著述里面也看到很多,世间将这些事情(实在讲这也都是事实的现相)写成了传奇小说,传奇小说虽然有渲染,它还是有根据的,加上文人的想像就变成小说。
『或有国土极清净』,一丝毫染污都没有,像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很好的一个例子。
『住於菩萨宝冠中』,这个地方我们要明了,毛端里头有世界,毛孔里头有世界,微尘里面有世界,试问问哪个地方没有世界?我们穿的衣服,衣服要分析到最后也是微尘。由此可知,这一件衣服是多少微尘组成的,每一个微尘里面都有大世界,不是小世界,这是华严境界。佛如是,菩萨如是,众生又何尝不如是,哪有例外的道理!凡圣的差别就是在觉跟迷,千言万语,佛菩萨大慈大悲,希望把我们从迷惑颠倒里头唤醒。观世音菩萨宝冠当中有佛像,大势至菩萨宝冠里面有一个宝瓶,这是世尊在经典里面给我们介绍得很清楚。菩萨宝冠里面或有清净国土,我们能相信。再看下面一首:
【十方诸佛大神通,一切皆於此中见,诸佛音声咸遍满,斯由业力之所化。】
这一首非常明显是这一段的总结,「依菩萨身住」。但是偈颂里面有毗卢遮那,有佛。这一句一开端『十方诸佛』,依佛身住。佛现菩萨身,这是依菩萨身住。『大神通』,大神变。『一切皆於此中见』,这个「此中」就是菩萨身、佛身。这一切境界非常非常的深广,虚空法界依正庄严、刹土众生都在这里头见到。『诸佛音声咸遍满』,音声是说佛教化众生说道讲经的音声遍满虚空,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
像我们现在这个地球上,大众的音声遍满虚空,这桩事情你承认,你不怀疑。为什么?地球上有多少广播电台,有多少卫星电视台,这些节目主持人或者是被采访的人,他们的音声转变成电磁波,周遍地球每一个角落。我们这里有一个收音机或者有个电视机,频道拨对了,影像音声就现前了。接收的这些机器又把电磁波恢复到声波光波,形像音声就又重现了。这个我们懂,我们现在对这桩事情不疑惑了。
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那些诸佛菩萨、声闻、缘觉,这些神圣教化一切众生现相说法,不就是跟我们现在卫星、无线电广播差不多的意思?他们比科学更高明,不需要用机械,也能把他们的色相音声周遍法界,不止这个地球,千处祈求千处应,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众生也能见相,也能听到声音。
这是什么原因?『斯由业力之所化』。这个业力佛门称之为净业,这不是染业,染业你就接收不到了,要净业。心地愈清净(这个清净就是禅定,就是三昧),你突破时空维次愈多,这里面的境界相你都见到了。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下下品往生,烦恼习气一品也没断,到西方极乐世界,他报得的五通能力不可思议。我只说五通,不说六通,为什么?凡圣同居土烦恼习气没断,只有五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报得的五通。
我们知道天人有报得,鬼神也有报得,但是他那个能力有限。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想像当中等同天道;凡圣同居土等同天道,天人之所不及,那是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这个五通的能力非常特殊。我们在经上读到,皆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阿弥陀佛威神一加持,他的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就像七地菩萨一样。这是佛力加的,也是自己的净业;你自己要没有净业,你不能往生。
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同学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心净则佛土净。哪一个往生的人不是把身心世界,这些拉拉杂杂的东西统统放干净舍尽了,一丝毫不沾染。在这个世间帮助一切众生也是点到为止,教你了,告诉你了,你做不做,你做到什么程度,那是你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不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里。这些拉杂事情放在心里,心就不清净了,就不能往生。往生的人他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永远保持心地的纯净纯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样的功夫往生才有把握,念佛人不能不知道。
当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起心动念了,立刻回到「阿弥陀佛」。这就是宗门大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一句佛号提起来是「觉」!要觉得快,这样就对了。念头才起,赶快「阿弥陀佛」,把那个念头打掉,不论这个念头是善是恶统统打掉。
断恶修善要非常认真努力去做,为什么?对自己增高品位,对别人是广结法缘。缘成熟的,看到你的样子,听到你的说法,他就开悟了。善根深厚的人藉这个因缘也超越六道,也能往生。所以总是「业力之所化」。
这个业力前面讲过,众生跟菩萨有共业,这个共业就是净业。菩萨修净业,众生也修净业。菩萨净业纯,众生净业里面有夹杂;虽有夹杂,偶尔那一分净业现行起作用,跟佛菩萨立刻就感应道交,道理在这里。
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末后是第九段,从第十五首看起:
【或有国土周法界,清净离垢从心起,如影如幻广无边,如因陀网各差别。】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往后有八首偈就是从十五到二十二,这八首偈都是赞颂「依普贤大愿而住」。在这一段里面又可以分三个小段,第一个小段是两首偈十五、十六,说明「广大国土周法界」,这是依住里头最为殊胜的。学习《华严》无比殊胜的功德在这里可以能够体会到一些,那就是心量广大不同於一般大乘菩萨,一般大乘菩萨没有这么大的心量。这个地方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
第一句是教导我们把心量拓开,『或有国土周法界』。这是什么国土?法性土。起心动念,念念称性,那就是这个境界现前了。
『清净离垢从心起』。这是因,自性原本就是周遍法界的,这是真正的因。凡夫迷失了自性,所以要靠修德,修德是缘,因缘具足,周遍法界的法性土就现前了。修德里头最重要的纲领原则就是清净。「清净离垢从心起」,垢是什么?最细微的垢就是无明妄想,极其微细的无明妄想要断。但是这种微细的妄想,我们不能够觉察,找都找不到,你怎么断它?佛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好,微细的无明什么人才能见到?八地菩萨。八地菩萨那个定功够深,在那么甚深禅定里面,才发现还有这样微细的念头在,七地以前都不知道。
不知道怎么个修法?这个事情难。菩萨教导我们,不知道也能够修广大心。《华严经》前面讲当机,有一类众生叫大心凡夫,说明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他的烦恼习气没断,但是他跟一般的凡夫不一样,心量大,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起心动念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著想,他不想自己,他想的太大太大了,这样的人是华严会上的当机者。由此可知,我们要发心学《华严》,有没有分?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有分。只要你起心动念一切都是为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这里头决定没有自己,这个境界现前了。境界是什么样子?『如影如幻广无边』,你见到了,确确实实境界是梦幻泡影,深广没有边际。
『如因陀网各差别』,因陀网是帝释天王他宫殿里面的庄严具,罗网。我们这一次到日本参观访问,看到日本有许许多多佛的殿堂有罗网,大部分是用铜丝编织而成,就像我们一般讲的纱网,它的作用是防止鸟雀到殿堂梁柱上去蓄窝,作用是这个;同时它也是装饰品,保护那些艺术作品。雕梁画栋都是高等的艺术品,你可以欣赏可以看,你不能摸,每个人去摸摸,它就坏了。所以它有这两种用途。帝释天的罗网当然是非常的庄严。佛再跟我们说,它的网线交叉的地方都系有明珠、宝珠,我们人间还没有这个力量系以宝珠。宝珠光光互照,所以那个境界美不胜收,世尊常常用这个来作比喻。
大宇宙当中无量无边的世界,各个世界差别不同。为什么原因?众生业力不一样。经论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要看一个世界,你看到世界的形相,你就晓得这个世界里面所居住的众生,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你就知道了。众生的思想要是纯净纯善,所现居住的国土是清净佛国!如果众生的思想见解不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他所居住的环境肯定是五浊恶世。清净程度不一样,浊恶的程度也不一样,代表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众生,他们造的业不相同。所有的现相,「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清凉大师在这里讲,这些如梦幻泡影的形相是「净识所生」。再看后面这一首,第十六首:
【或现种种庄严藏,依止虚空而建立,诸业境界不思议,佛力显示皆令见。】
清凉说这一首偈「难思业起,起不离空」,后面这句话我们要细心的去体会。相,所有一切现相都是幻相。为什么?自性里面没有相。自性没有相,但是它能现相。自性本来没有相,它所现的相岂是真的,哪有这个道理?如果它所现的相是真实的,跟自性就不相应。因此所有一切的现相都不是真的,确确实实是梦幻泡影。所有一切的现相都是刹那生灭,凡夫被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迷了,以为真实,错在这里。不知道这个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些事实、道理,《般若经》上讲得最透彻。
第一句讲的『或现种种庄严藏』,这就是佛在经论里面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是种种。庄严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庄严的意思是善美,我们常讲真善美慧。真善美慧没有一定的标准,我心目当中的真善美慧的标准跟你就不一样,你跟他又不一样,人间跟天上不一样,天上跟畜生又不一样,畜生跟饿鬼也不一样,你才晓得这个差别太大太大了。我所喜爱的,我所爱好的,我的庄严,我觉得这非常美好;你所觉得庄严的、爱好的跟我不同。
非常明显的,譬如居住环境,有人喜欢广大的庭院,布置假山花草树木。像诸位到中国去参观苏州园林,在中国是有名的。进入这个园林里面,红楼梦里头的大观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人喜欢这个。有人完全喜欢大自然,不喜欢这些人工的造作。怎么会一样?厅堂布置,各人喜爱也不一样。有人喜欢字画,现在有人喜欢风景照片,有人喜欢干干净净的什么都没有,爱好不相同,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讲「种种庄严藏」。
『依止虚空而建立』,这个虚空跟前面讲的「空中」的意思又不一样。像我们这个摄影棚四面的墙壁空空的,我们今天把它挂满了风景的画片,那也是属庄严具,依止虚空建立了。墙壁一片空白,你在这里面布置字画,布置图片,从这个地方你去体会就很容易懂了。
『诸业境界不思议』,这个业是每一个人看法想法做法不一样。我们居住的环境,从最小的,你所住的房间,房间里面的布置,房间里面的陈设,每个人不相同。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喜爱,他欢喜怎样布置,各个不相同,各有各的风味。
我倒非常欣赏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真的是很干净,一尘不染。住榻榻米的房子,没有床铺,晚上从壁厨里面把卧具拿出来铺在地上,白天时候卷起来,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日本人这种生活方式,是早年从中国学去的。房子里面如果没有这些家具,多么宽敞,多么舒服。家俱摆满了,人在里面住感觉到很别扭。多看看,多观摩,你能感受到,也能改变你自己,提升你自己的境界。末后一句,『佛力显示皆令见』。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偈颂的第十七首:
【一一国土微尘内,念念示现诸佛刹,数皆无量等众生,普贤所作恒如是。】
前面一首偈里头说明,一切众生业力不可思议,业力是从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意业,言语是口业,身体的做作是身业。每一个众生,尤其是讲起心动念,千万不要以为念头好像无所谓,那就错了。任何一个念头起灭,对於境界里头的形相都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有多大的影响?凡夫不得而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清清楚楚。法身菩萨能够清楚,这个经文末后一句说「佛力显示皆令见」。我们是业障太重,佛力显示我们也见不到。什么时候「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得佛力加持,你见到了。
还有一种人,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思烦恼没断,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也能够见得到,所以净宗法门的殊胜不可思议。在末法时期,我们有幸遇到这个法门,我们知道这个法门无比殊胜。这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大慈大悲,有这么样一个成佛的捷径,我们有义务为阿弥陀佛、为一切诸佛如来广为宣传,为一切众生介绍。你要是修积功德,再也没有比这个功德殊胜了。
这个法门你要能讲清楚、讲明白、讲得透彻,《华严》不能不读。《华严》读哪一分?清凉大师把全经分为四分,「信解行证」,你只念头一分就行了。头一分就是全经,我们现在还没讲完,后面还有两品:一个是「华藏世界品」,一个是「毗卢遮那品」。这两品讲完就是第一会圆满了,往后那么长的经文都是来解释第一会的。第一会是全盘都展示出来了,这一会实实在在讲就是极乐世界,你不到极乐世界去走一趟,你怎么能了解这个世界的庄严?所以古人说,《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经》,很有道理!第十七首偈:
『一一国土微尘内』。清凉大师说的十七、十八、十九、二十,这四首颂是说「微细国土,调生自在,然佛力现此,亦普贤愿收」。这是把这四首偈的大意给我们说出来了,这个境界太微细了。「一一国土微尘内」,诸位要晓得,微尘包括我们身体每一个细胞,细胞再分析每一粒原子,原子再分析,每一个电子,每一个粒子,那叫微尘。
一一微尘内,『念念示现诸佛刹』,这一句前面两个念字意思很深。这个佛刹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念念就是心想。那我心没想,没想有没有佛刹?实在说,你心里头有想没想,你自己都不知道。没想哪来这个境界?可见得是有念有想。你说我实在是无念无想,你说无念无想,这是粗念。微细的念头,前面讲了八地菩萨才发现。你什么时候证到第八地了,你才发现自己还有极其微细的念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虽然不知道,它起作用,佛看得清楚,八地以上这些菩萨们看得清楚,八地以下到圆教初住以上,得如来神力加持,他也看得清楚。像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得弥陀愿力加持,他也看得清楚,他的境界是华严境界,一点都不错。
为什么?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读到,「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我讲《无量寿经》跟诸位做了报告,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的世界,各个人都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是什么?从纲领上来讲,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如果是细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佛华严》全体是普贤大士之德。佛在大乘经上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我们要明了。普贤行,说老实话,我们没有普贤心,没有普贤愿,怎么能修普贤行?虽然不能,要学,有个几分相似也就不错了,总得要往前进步才行。
我们这个小道场净宗学院、净宗学会,只要摆上个净宗,就跟普贤行挂了勾了,常常想到普贤菩萨,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像不像普贤菩萨?有没有沾一点普贤菩萨的气氛?不能不想到。所以我们常常提醒同学要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要放弃自己的分别执著,随顺佛陀教诲。我们现在所依的经论,「五经一论」,五经一论要融会贯通,不能有妨碍,不能有冲突。融会贯通做到最究竟最圆满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能够做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圆融贯通真正做到究竟圆满。
我们今天对人对事对物,处处都有障碍,障碍从哪里发生的,有没有去想想?我们面对的是凡夫,是初学,自己也是凡夫,也是初学,哪能没有障碍?障碍总得要明了,教初学,佛为什么制定了许许多多戒律规条?教初学一定要遵守。初学的人看到这些觉得很不方便,这是佛的善巧方便,这是佛的教学,高度的艺术,用障碍来摆平你的障碍。佛用障碍来破除你的障碍,这是高度的艺术,高度的智慧。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你才会遵守,你才知道这个方法好。这个方法确确实实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帮助我断烦恼习气,成就我随顺性德,然后把我们的眼界扩大。眼界大到这个程度确实是很难,能够见到微尘里面的大世界,这个世界里头还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世界。
『数皆无量等众生』,无量无边。『普贤所作恒如是』,普贤所作,普贤做什么?普贤所作的是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证得究竟的佛果。普贤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一切众生达到这个目的?这个要记住,「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普贤所作的。
修净土的同学,实在说真正明了这桩事情的人并不多,他要明了,肯真干,多多少少会有一点普贤行的气氛,这个气氛哪怕再少,百分之一,百分之二,受用就不可思议。有那么百分之一,凡圣同居土往生就有指望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有这一分的气氛,你就会得到普贤菩萨的加持。这里头特别要注意的,心要大、量要大、愿要大。小心量,那就一点感应都没有了。大心量里头只有一个心,大慈大悲,真正能爱护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一切众生的意思非常之广,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真诚的爱心、清净的爱心、平等的爱心叫大慈悲心。再看下面一首:
【为欲成熟众生故,是中修行经劫海,广大神变靡不兴,法界之中悉周遍。】
前面我讲普贤菩萨的大慈大悲,这个地方具体给我们说出了,我们要学。普贤菩萨应化在世间为这桩事情,我们虽然是业报到这个世间来的,我们不是乘愿再来的,是业报来的。虽然是业报来的,遇到佛法,受佛法几十年的薰陶,把业力转变成愿力了,薰陶有功,薰陶有成绩,这一点很重要。你没有能把业力转变成愿力,你薰陶得不够。这一桩事情要靠自己,别人帮不上忙。
我们今天在此地建这个道场,这是诸位很好的增上缘。昨天建筑师、画图师跟我见面,当面跟我说明我们多用途的一个大厅跟十个教室,他说今年圣诞节前可以完工。这个建筑完工之后,我们修学的环境大致上够用了,有十个教室可以分科教学了。你喜欢修学哪个法门,你进哪个教室,专修专弘。学院的设备,尽心尽力来充实,这是增上缘,这个增上缘很不容易得到。你能不能成就,完全靠你自己了。外缘你不缺乏,在内缘,肯不肯用功,肯不肯勇猛精进。如果你能够勇猛精进,在这一生当中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要认真干!
学佛,佛是我们的依靠,我们是佛的学生,一切要随顺佛陀教诲,依教奉行,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要放下。现在这个社会,有人告诉我,妖魔鬼怪占百分之八十五,我听了之后,我点头,我相信。也有不少灵媒跟我接触,接触之后,我听了,我很郑重的告诉他:众神归位。我知道了,以后不必再来打搅了。大家好好的听经,念佛求生净土,皈依三宝,做三宝的好学生、好弟子。把心定下来,不要再向外面攀缘,有时间多听经。
我们今天的薰修,因为自己烦恼习气太重,妄想太多,心定不下来,念佛都不得力。你们一天念八个钟点的佛,你心能定得下来吗?定不下来。为什么?境界没有转过来,烦恼习气没有放下。要明理,定慧等学。听经是修慧,念佛是修定,定慧等学。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是学戒。会学的人在这个地方确确实实一分钟、一秒钟都不空过,三学增上,天天有进步,你怎么会不成就!
教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弟子规》,落实十善业,落实三皈五戒,落实《沙弥律仪》。日常生活当中是戒学,听经是慧学,念佛是定学,我们天天干这个。吃饭有吃饭的规矩,也是戒学。每天有一点时间为常住服务,都是属於戒学。住在这个地方真的叫二六时中,现在人讲二十四小时没有间断,我们在这里做的是戒定慧三学增上。这就是普贤菩萨这里的第一句话:
『为欲成熟众生故,是中修行经劫海』,劫是时间,劫海是无量劫,普贤菩萨从来没有休息。你看看十大愿王每一愿最后一句「无有疲厌」,不疲劳不厌倦。如果我们的修学稍稍厌倦了,想想普贤菩萨,菩萨带头无有疲厌。所以我们有一个很大的愿望是希望成熟众生,这是大愿的中心。成熟众生就是帮助众生作佛,才叫成熟。众生没有作佛,成熟没有做得圆满。要帮助众生,要给众生做榜样,要给众生做增上缘。四缘里面,其他三缘是你本身具足的。亲因缘,那是你过去生中的善根福德;所缘缘,是你现在发心学佛;无间缘,你发了心修学不能中断;增上缘,诸佛菩萨、龙天善神、老师护法,增上缘!
增上缘再好,你前头三缘要缺一个都不能成就。前面这三个缘缺哪一条?缺无间缘。你们修行断断续续,常常中断,所以你不能成就。你说:我没有中断。你自己想想,从早到晚你的心有几分,几个小时、几分钟是在道上与经教相应,你有几个钟点、几十分钟与经教不相应,不相应就中断了。诸位要仔细去思惟去反省,你就晓得这一天二十四小时里头,我起心动念跟佛教诲相应的不长;不相应的时间太长了,那就中断了,无间缘上出了问题。
果然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你要成圣成贤,给诸位说,三年五年就成功了。我们在历史上看到,古来这些大德们,他们为什么三、五年成功?没有别的,无间缘抓得好,他昼夜不间断,那叫勇猛精进。我们今天学了这么多年,影子都没有,一天有两个小时跟经教相应不错了,还有二十二个小时懈怠,你怎么能成功?
过去我在讲席里举陈光别老居士的例子,这是新加坡居士林前一任的林长。他晚年生病,在病床上他才真正放下万缘,打电话给李木源居士,他想听经。把我们讲经的录相带送到他家里去,电视机摆在他床边,他躺在床上,睁开眼睛就看到了,一天听八个小时,大概听四年,四年没有中断,每天听八个小时。不听经的时候就念佛,念累了就休息就睡觉;醒来之后,不是听经,就是念佛;听经每天一定是八个小时。三年成功!真的成功不是三年,是两年。两年的时候,他就跟李木源居士说他想往生。李木源居士劝他:不能走!现在居士林里头人事不稳定,只要你老人家在,事情他做,你挂林长的名义,大家都能够安稳,要照顾这个道场。他点头同意了。
又住了两年,居士林情况大致没有问题了,李木源能够完全掌握了,他就走了。预知时至,三个月之前就晓得。他家的人告诉我,三个月之前他写八月初七,农历八月初七,写了十几个八月初七。家里人也不敢问他,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八月初七那天走的,才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勇猛精进,真正成就是两年,不要很长的时间,就是我刚才所说的,这是普贤行。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是戒学,念佛是定学,听经是慧学。昼夜二十四小时不离三学,他怎么不成就!陈老居士皈依,我替他做的,他那时候都不能起来了,躺在床上跟我念三皈依的愿文誓词,真有效!
「是中修行经劫海」,时间之长,无量劫,分分秒秒都与三学相应。普贤菩萨的三学就在十愿里头,「礼敬诸佛」。「礼敬诸佛」做到什么程度?「一一国土微尘内」,做到这里。一一国土,那个国土里头又一一微尘,多少微尘?知道每一粒微尘里面都有大千世界,都有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恭敬心渗透在这个里面。一般大乘菩萨都做不到,普贤菩萨明了,普贤菩萨知道。佛在哪里?佛比我们人多,我们这一个人身、这个身躯,现在讲公分。昨天韩国月云老法师有个传真给我看,他要送我袈裟,问我多高?我有一百七十公分,这么样一个身躯。这个身躯里头有多少佛国土?真的是无量无边无尽无数。
我们有没有恭敬心?怎么样对自己,怎么样对一切众生。如果真的是普贤菩萨,一看到那个人,看到什么?那是一座大须弥山,里面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无量无边的菩萨海会围绕,普贤菩萨是这样看的。别说看一个人了,看任何一个物相,我们看这棵树,看这几片叶子,这几片叶子是多少微尘组成的?但是这种境界佛在讲经的时候不说,为什么?佛要这样说有许许多多人不能接受,不相信,说释迦牟尼佛头脑有问题,怎么胡说八道。佛这些话对谁说?法身菩萨说,《华严经》里面的大众都是法身菩萨,对法身菩萨说,法身菩萨见到了。对我们说,我们不相信。我们在外面讲经,对一般大众说,也不能这个说法。这个说法会起反效果,人家说你胡说八道。
今天我们的讲法,我们不这个说法,把这个水平降低,降到一般人常识能够理解。一般人能够理解的,我们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蚊虫、蚂蚁、蜎飞蠕动这些小动物都有佛性,植物、矿物都有法性,这个行,能接受。讲一一微尘、一一毛端、芥子纳须弥,最好少讲。为什么?我们自己还没有搞清楚,还没有搞透彻,怎么能讲得叫别人相信、别人能够理解?不容易。我是因为讲到这个经文了,不能不说说。如果没有讲到这些经文,我再不会提这个境界,这不是凡夫境界。我们修净土,修普贤行的,在这里学什么?耐心、毅力!「是中修行经劫海」,有这个耐心、有毅力。
『广大神变靡不兴』,这句话说的是什么?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高度的艺术、高度的手法,或者世间人讲手段也可以,都是帮助众生的。教导众生,方法手段要灵活,你有广大神变,众生才能生欢喜心,才不会退转,才不会懈怠。
佛法,你要想到佛是什么意思?佛是觉,他不是迷。我讲经讲了几十年了,一开始出来讲经,我就提出了两句话:佛法要现代化,要本土化。这是我一出来讲经,我就提出这两句话。佛法不是保守的,我从什么地方看到的?从佛法传到中国看到的。印度这些高僧大德到中国来弘法利生,他们穿中国的海青,住中国的宫殿式房屋,生活都中国化了本地化了,跟这个地区的人完全打成一片,了不起!所以佛教在中国这么兴旺。
同样的道理,我们跟基督教的这些牧师们谈,基督教在中国传教大概也有一百五十年了,为什么不能兴旺?他不懂得本土化,不懂得现代化,他建的教堂一定要建西方那个形式,中国人一看,洋人的,他就不愿意进去。要是基督教也建宫殿式,像寺庙一样的话,信徒不晓得有多少?本土化、现代化重要!「广大神变靡不兴」。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