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八四卷) 2002/4/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684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牒问许说,六根三业十问,第四句:
【无边色相光明轮海具足清净不可思议。】
九句里面我们看到三个清净,这是第三个清净,清凉大师在这一句给我们提示的是讲「圆光大小,随机无尽」。经文里面讲,『无边色相光明轮海』,「相及随好」这是属於色相,所以清凉大师的提示非常正确。他这里主要是讲的「光明轮海」,佛有常光、有放光,我们看佛像,无论是彩画的、是塑造的,佛背后都有光,特别是头部一定有圆光。光的大小也没有一定,都是教学的作用。大根器的人见的光大,小根器的人见的光小,还是一句老话:「一切法从心想生」。
我们每一个人见到佛菩萨的形相,你所见的相好光明,就是此地讲的圆光大小,都从心想生。我刚才讲了,大根性的、心量大的见到佛的光明大,根性劣的、心量小的见佛的光明就小。见佛如是,再想想见哪一法不如是?我们面对著一切人事物,同样是个人,同样是一件物,一花一草,或者是一个小动物,无论哪一个人见到之后,他的感官不一样。同样都是见,确确实实不相同,真的是从心想生。所以诸佛菩萨现相,我们心想是能感,诸佛菩萨有感则应,他怎么不是从心想生?
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具足清净』,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学佛,你看在这一小段经文里头总共九句,第一句讲到清净,第三句讲到清净,这一句又讲到清净。清净心重要,特别是发心修学净土的。净土往生真正的条件,佛在经典里面说得很多,祖师大德教导我们的话就更多,「心净则佛土净」,这是净土。念佛,念佛是个手段,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清净心。我们要用念佛这个手段,把自己的清净心念出来。是不是真能念得出来?真能念得出来,你要会念才行。什么叫会念?什么叫不会念?这个地方讲的是六根三业。六根对六尘境界,起心动念是意业,言语是口业,身体的造作是身业。无论是大乘小乘、显密宗教,修行修什么?除了六根三业之外,你到哪里去修?修行就是在六根三业。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这个九句岂不就是我们修行的指导原则。佛的色相光明轮海,我们无法想像,但是我们要怎样学习?
身光每个人都有,每个动物都有,每个植物都有,只是我们心粗看不到。佛法里面称为光,练气功的人称之为气,看你的光,看你的气,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心地清净善良,光色是金色的。心地阴险狭窄,起心动念都是损人利己,这种人的光灰暗。所以练气功的人,从一个人的气的大小、颜色,可以知道这个人身体健康状况,这个很有道理。所以确确实实有,树木花草,连练气功的人他也能看得到,它也有气。它如果是气没有了,它的生命就结束了,这树木花草枯死了。它只要是活的,「生气」,世俗人常讲。
我们如果凝聚自己的精神,你就能够看见。凝聚精神,佛法里面讲的定,心地稍微定下来,把散乱心收回来,你就看到了。参禅的人、练功的人,没有别的,真正的原理原则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散乱心你什么都见不到。你果然能收到一心,孟夫子也说得好,「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我们一般人的心都往外面跑,从六根门头向外跑,向外攀缘,你的心是乱的,你什么都见不到。你能把这些乱心收回来了,收回来就定了、不乱了,这个时候就起作用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你能看到。随著你功夫的浅深,你的定功愈深,你看到的面愈广;你看到的时间,时间可以突破,你能看到过去、未来。这些道理大乘经里面讲得很多,我们在此地学习,要学我们的风度光彩,要懂得「具足清净」。
所以我学佛五十年了,五十年来总结经教教导我们修行的总原则、总纲领,我写了二十个字,现在在讲堂两边的这副对联。一切经教教我们的就是这二十个字。我们凡夫所犯的病,心地不真诚,不真诚就是虚伪,世人常讲虚情假意。我们有没有犯这个病?不要说对别人,对自己,对自己都不是真心,都是虚情假意,何况待人接物?怎么说对自己都没有真诚心?你的妄念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你的心不定。真诚的心,心是定的,没有妄念。古人讲什么叫做诚?「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定义讲得很好,跟佛法里面讲的完全相应。什么是真诚心?没有一个妄念。而我们是妄念纷飞,对自己都没有真诚,这个问题严重,所以世出世间的学问都不能成就。有人问印光老法师,印祖答得很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世出世间法,你能够学多少,你能够得多少,不在别的,其他的影响不大,在你自己的诚敬心。真正善知识,诚敬心能感应。没有诚敬心,遇到真正善知识,一生还是空过。
真诚心里面一定清净,清净是决定不掺杂染污。什么是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是染污,你的心不清净。真诚心一定平等,平等没有高下,肯定没有贡高我慢,决定没有轻视别人,即使对蚊虫蚂蚁也生恭敬心,不敢轻慢;它跟我平等的,相不一样,性没有两样。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蚊虫蚂蚁它也有佛性,它是有情众生,它的佛性跟我们的佛性没有两样,佛法从心性上讲真平等,不是从形相上说。「真诚、清净、平等」心生智慧,你就晓得虚伪、染污、不平障碍智慧。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你为什么没有了?障碍,被障住了。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当然慈悲心生出来了,慈悲心是自性的性德,是自性本具的,不是从外来的。大慈大悲自自然然流露出来,不是学来的。於是在生活、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你当然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最后结归到「念佛」,这叫学佛。夏莲居老居士常常教人真干,这是真干,念念不忘,常常拿这二十个字来检点自己的心行。净宗特别著重在清净,前面这五句十个字,一个得到了,其余四个统统得到了。「真诚」,真诚里头一定具足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清净」,清净一定具足真诚平等正觉慈悲。「慈悲」,慈悲一定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少一个就不圆满,有欠缺,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学习要在这个地方学。
我们的相好,我们身体健康,风度光彩就是接引众生,就是化他,自行化他。学佛有什么好处?这个样子给人看,就是学佛的好处。我常常给人讲,学佛的人不容易衰老,学佛的人身体健康,为什么?心地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我的生活环境就清净。环境是境界,这一点就很能令人羡慕,就很能令人向往,这样接引众生。如果一个学佛的人灰头土脸,让人家一看就厌弃,那你叫他学佛,他害怕了,学佛将来学成你这个样子,我才不干,拒绝。所以我们的身体就是学佛的包装,就是学佛的广告,你一到那个地方,佛法就传到那个地方了。不学佛的人看到你都会合掌念一句「阿弥陀佛」,他已经种了善根了,学佛的人自然欢喜亲近你们,就这么个道理。这个东西装扮不来的,一定要真修、要真干。「具足清净」,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够疏忽。再看下面一句:
【种种色相光明云海不可思议。】
前面讲的是常光,这一句讲的是放光。佛菩萨有能力放光,我们怎么个学法?实在讲,我们的放光也有很多种。讲台上讲演是放光,日常生活也是放光,处事待人接物,连你日常工作,没有一样不是放光,这个听起来好像很难懂。放光是什么?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你的影响力。让别人跟你接触,见到你的形相,听到你的声音,或者是远方听闻你的德行,你的学问,你的为人,你的处事待人接物,他有所感动,都属於放光的范围。现在还可以包含著文字,你所写的文章,你所写的书籍,现在东西更多了,网路、高科技的传媒,都是经典上讲的放光。科学技术,它没有善恶,它没有邪正,它没有是非,看什么人用,善人用它是善行,那是正法!恶人用它,造成负面的影响,传递邪知邪见,我们要有能力辨别。这些工具,佛用它,魔也用它。在现前的社会,可以说魔用的比佛用的多,所以在这个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社会的动乱根源,大众传播媒体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古圣先贤知道这个道理,知道这个影响,这是现在所讲的文艺传播、大众传播,这是社会教育。你教人干什么?你教他想什么?你教他说什么?你教他做什么?你天天在那里教。如果你的教导是不善的,这个社会就被你毁掉了。我曾经说过多次,两种人可以挽救社会,可以毁灭社会。哪两种人?一种是国家领导人,那看他的政策,可以救人,可以毁灭众生。另外一种,掌控大众传播的,这些传播工具,电视、网路、影剧、报章、杂志对社会的影响力非常大。孔老夫子懂得,他老人家给我们一个标准,但是现在大家都把它遗忘掉了,这个标准是三个字:「思无邪」。掌控大众传播工具的人,真正能遵守孔老夫子这个原则,「思无邪」,你教社会大众思无邪、言无邪、行无邪,你就救了这个世界,你是这个世界亿万众生的救星。你要是教他邪思、邪见、邪行,带给这个社会灾难,重大的灾难。
中国、外国许多传说,公元两千年是世界末日。所以有人问我:净空法师,你相不相信世界末日?我点头答应:我相信。我不是相信这些预言,不是相信这些传说,我相信什么?我相信因果。现在社会大众,普遍造的是什么业?就是刚才讲了,邪思、邪见、邪行、邪论,这还得了!这要不能够有效的改进,世界末日我看是不太远了。这个问题是现前社会最重大的一个问题,不是小问题。这个问题要不能够有效妥善的解决,把这个严重的问题缓和、改善,这个世界的前途不是光明的。
我们学佛最重要的修清净心,佛教给我们许许多多修学的纲领。大小乘各个宗派共同的纲领:八正道、三十七道品,通一切法,教给我们正念、正思惟、正语、正业。邪正的标准,所有一切经论都说到,都说得很清楚。佛教初学《十善业道经》,这部经通大小乘。《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是小乘经,虽然是小乘的启蒙,它是大乘的根基,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学。进入大乘之后,佛首先教人修「净业三福」,三条,头一条教你,「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劝人要认真学习《十善业道》,这是净业三福第一条,你不修十善业道,你不能够落实。
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什么叫三皈?你懂不懂?形式的三皈不重要。你生长的这个地方没有寺院,没有出家人,你能不能成佛?能不能往生?给你说能!没有受过三皈,也没有受过五戒,形式不重要,只要你的心正,你的心清净,你就具足三皈了。「皈依佛」,佛是什么?佛是觉悟。所以觉而不迷,你就皈依佛了。你受过形式的三皈,不管什么样的法师来给你传授,如果你依旧是迷而不觉,你的三皈没有,你的三皈是假的,不是真的。「皈依法」,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僧是净而不染,三皈叫「翻邪三皈」。
邪就是「觉正净」的反面,觉的反面是迷,正的反面是邪,净的反面是染。我们现在的心,我们的行为是迷邪染;我现在离开迷邪染,我走觉正净,这是真正皈依。没有形式,诸佛菩萨承认,你已经皈依三宝了,佛菩萨承认。如果你受了三皈,你自己做不到,还是迷邪染。你拿到皈依证,佛菩萨不承认,说你这是假冒的,你不是真的,你是冒牌的。诸位要懂这个道理,佛菩萨认真不认假,鬼神也认真不认假。假的东西只能骗人,人迷惑颠倒,欺骗鬼神都不容易,何况是诸佛菩萨?一定要搞真的,不要搞假的。
但是形式对於真正修行人有帮助,为什么?我们毕竟是凡夫,烦恼习气太重!如果没有人提醒我们,一转眼就忘掉了。你想想看,你到哪里去找个人常常来提醒你?什么人有这么大的福报?因此,我们不能不重视形式了。所以我们造一尊佛像,最简单的是彩画的佛像。现在印刷术发达,这个彩画的佛像就印得很多,你家里头供养,挂起来。看到佛像就提醒自己,我要觉而不迷,我要像佛一样。日常生活当中觉而不迷,工作里头觉而不迷,处事待人接物,一切时一切处,我都要保持觉而不迷,我真皈依了。
皈是回归,我从迷惑颠倒回归了,我现在依「觉」,这个觉是自性觉,佛菩萨经典里头还是自性觉。经是佛的言语,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所以经典就是自性觉,就是自性正,就是自性净。我从邪思、邪见、邪行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正行」。我从一切贪瞋痴慢、自私自利这些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三皈依,真的皈依了。有没有形式决定不重要,你真正得到皈戒的利益,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一切时一切处,自自然然影响你周边的人物,这就是「随缘放光」。
所以威仪要具足,不是为自己,是为佛法,是为众生,总要记住,时时刻刻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好模范,这就叫「放光」,这就叫接众。随著你自己的德行智慧,你的影响力不断的在扩大,你影响的时间会很长久,这个就是佛经上讲的「光明遍照」。再看第六句:
【殊胜宝焰海不可思议。】
清凉给我们提示的,「常光如焰,具众宝色」。前面说过「圆光大小,随机无尽」是常光,这个地方「如焰」,特别侧重在「具众宝色」,还是属於相好。真正的宝色是什么?不是七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不是这个东西,真正的宝是般若智慧,是法身解脱,是常乐我净,这是宝,佛家常讲的三宝,说得最多,三宝代表一切众宝。刚才说过了,「觉正净」,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表现的「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就具众宝色了,这里面就含藏著无尽的宝色。
像「净业三福」里头十一句,具足!菩萨修学的纲领,在本经文殊菩萨代表的十波罗蜜具足。确确实实表现在你的生活行持当中,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也在你身上表现出来了。再说得具体一点,什么叫《大方广佛华严经》?就在你的一身,你这个形相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你这个形相就是《佛说大乘无量寿经》,常光!
我们学佛、学经教,如何把经教里面的道理,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把经教里面的教诲,变成我们实际的生活行为,把经教里面的境界变成我们的受用,然后经就是我,我就是经,合成一体,这叫契入。你这一入就入诸佛菩萨的境界了,为什么?诸佛菩萨如是,我亦如是。到这个时候,方东美先生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体会得了,你会点头,你会肯定,一点都不假。
现在有些学佛的同学,他闻法的机会少,虽然常常念经读诵,他不解经义,有没有好处?有好处,阿赖耶识里头种善根,种子下去了;种子要下得深,将来遇缘,一听经他就开悟了。但是在这一生当中要得到真实的受用是很难,就像他下了种子种植,种子还没有长出来,还不能开花结果,你还得不到收成。许许多多人,每天很勤奋的在读诵、在念佛,就像种植一样,很勤奋的下种子,在照顾种子,种子现在还没有发芽,是好事情。如果要遇到善缘了,有机会常常听经,他那个读诵的种子会现行,这是好事情。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再看第六句:
【殊胜宝焰海不可思议。】
清凉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常光如焰,具众宝色」。这一句经文,上一节也说了一些,意思深广无尽,我们读了真的是有很深的感触。『宝焰』,焰是火焰、光明,我们常常看到佛像的背光,或者是画,或者是造的,背光都造七宝。光焰是表法,代表诸佛菩萨,他的智慧、他的德能、他的相好,感化一切众生,智慧、德行、相好就是宝焰。「光明」是影响的意思。
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想到古时候的舜王,二十四孝排在第一名,大舜。舜一生的行仪,真叫大放光明。他可以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他一个字都不缺,统统做到了。首先他感动他的父母,他母亲是继母,对他非常不好,被他感动;感动了邻里,邻里乡党。他教人、感化人是以德行,不是用言语。上古时代鱼猎为生,捕鱼,他看到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河边捕鱼的时候,把鱼群集中的地方他们都占了,鱼很少的地方,他看那些老人在那里,老人争不过年轻人。舜加入他们的行列,跟老人在一起。那个时候的年轻人跟现在年轻人不一样,年轻人看到舜很年轻,都在那些地区,他们时间久了被他感动了,把好的地区让给老人。这就是光焰的意思。尧王是那个时候的国君,尧王听到舜这些事迹,这个世间有这么好的一个人,召见他,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以后把王位也传给他,在历史上称为舜王。
从舜王这个故事,我们就想到此地「殊胜宝焰」。所以什么是宝?道德是宝,我们一定要认清楚,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这不是宝。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饿了不能当饭吃,冻了不能当衣服穿,道德是宝,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什么叫道?什么叫德?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道是自然的秩序,天道,不是人为的。儒家讲的伦常是道,五伦是天然的秩序,就跟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一样,天然的,不是人为的。古圣先贤为我们说出来而已,不是他创造的,他明了,一般人糊涂,天天行自己不知道,圣人说出来,我们明白了,确实是天然之道,大家心服口服。伦常大道,肇端乎夫妇,五伦的核心是夫妇,夫妻。有夫妻,这才有子女,才有父子,家就形成了。有了父子,就有了兄弟,五伦就占三个了。
家外面,有君臣,有朋友。君臣,现在的话来讲是领导与被领导,领导称之为君,被领导称之为臣。这是天然之道,不是人创造的,这叫道。人都能够遵守天然的大道,这就是顺自然法则,宇宙是祥和的,这个地球是美好的;不可以违背了这自然法则。在佛法里面讲法性的性德。凡是随顺性德,这个人我们称他为佛菩萨,违背性德我们称他为凡夫,凡圣的差别就在此地。现在人自以为聪明,改造自然环境;结果改造是不错,他不是改造,是破坏,破坏之后,带来了天灾人祸,人要受苦受难!德是什么?中国古时候讲八德,两个讲法:一个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另外一个讲法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两个讲法都好。我们人在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依这个为标准,这叫行德。
人能够履行道德,这个人在儒家称之为君子,称之为圣贤。君子跟圣贤差别在哪里?差别在光的大小,就是此地讲的「殊胜宝焰」,光,光小的影响面小,你能够影响这个村里,影响你自己县市,这是君子。如果能够影响一个国家,影响世界,这是圣贤。孔老夫子履行道德,孟夫子履行道德,他们的影响力真的是周遍世界,而且影响到今天,两千五百多年了还受他的影响,圣人,成圣了!所以影响到你居住的乡里,影响个十几二十年,这称君子。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佛家的道,佛家讲德,跟儒讲的虽然不一样,名词术语不一样,精神意义无不相同。佛法讲道也离不开人伦,佛法讲得广、范围大。讲佛道,菩萨道、声闻道、缘觉道、天道、人道,讲了十个道,与道相应者这是德。这些我们都必须要懂得,要认真努力去学习。最重要的起心动念我们要能够想到佛陀对我们的教诲。
佛陀教诲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你一入佛门,佛就传授给你三个修行的原则纲领,这是总原则、总纲领。不管你修哪一宗、哪一派,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修「觉正净」,这就是三皈。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从迷回头依自性觉,从邪回头依自性正,从染回头依自性净,果然念念与「觉正净」相应,你走的是佛道。什么是德?四摄六度是菩萨的大德。自利利他,自利是成就自己的道德,利他是影响,是感化。诸佛菩萨,哪一尊起心动念不是为众生想,不是为利益众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学佛基础的课程:《十善业道》,这是共同的基本课程。大乘的基本课程,《地藏菩萨本愿经》,地是讲的心地,藏是宝藏。心地宝藏是什么?是般若、是法身、是解脱,心地宝藏。有时候也说般若、德能、相好,两个说法不一样,意思都能够相通。法身是相好,解脱是德能、是自在。
世出世法,无不是以道德为殊胜的宝焰,我们不能够不重视,不能够不认真的学习,总要把自己的性德流露,决定不能随顺烦恼习气;随顺烦恼习气,我们的性德永远被它障碍,决定透不出来。再看底下这一句:
【成就言音海不可思议。】
这一句清凉给我们提示的很好,「圆音无尽」,圆是圆满,圆满的音无尽。「深广难测」,圣人教诲无不如是,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所以讲经说法,义理浅深广狭,总在机缘,应机而说。如果是根熟的众生,可以说得精深,说得简要,一点他就通了,不费事。若是中下根性的人,这种人可度,过去生中有善根福德因缘,不厌其详的细说,长时间的细说,他觉悟了。
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常随弟子,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里面有跟佛三、四十年开悟的,这就是表演给我们看,根性不利,记忆力也不好,领悟力也不好,但是他有一个好处,他不离开佛,他天天在听,听久了他开悟了,他证果了。当然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佛在经上讲,不是普通人,都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的,表演给我们看的,教给我们向他们学习。你看看这么多人当中,我这个根性像哪一个,你就跟那个人学。
根性最差的,大家一般都瞧不起的,周利盘陀伽,愚笨,一点记性都没有。佛教他念四句偈,教他第一句,当然下面他不知道;教第二句,第一句忘掉了,四句偈都学不成。他的哥哥也是世尊的学生,哥哥就劝他回去,你不行。他就在哭,释迦牟尼佛说留著他,慢慢再教,慢慢学,最后他也开悟了。世尊在他开悟之后,给大家宣说,周利盘陀伽善根深厚,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过去生中他是三藏法师,吝法,讲经说法总要留一手,怕别人高过他,这一生感得愚痴果报,原来是这么回事情。所以他的业障是吝法造成的。
所以佛讲吝财的人来生得贫穷果报,吝法的人来生得愚痴果报,不能修无畏布施的人,来生得多病夭寿的果报,短命,我们在僧团里面可以看到。所以佛教导一切众生,哪一个众生不想求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有因的!你希求的是果,果必有因。怎么求?修因。印光大师提倡《了凡四训》,了凡先生现身说法,教导我们种善因一定得善果,你要造作罪业,你一定得恶报,善恶果报,丝毫不爽。还要知道,因果通三世。所以佛家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为什么不空?第一个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变成因,转变不空。第二因果相续不空。第三因果循环不空。世间的灾难,你仔细去观察,灾难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冤冤相报形成的。如何能化解?真正化解只有佛法。
化解的方法,当然最殊胜的无过於《华严经》,它说得详细,说的分量也够。《华严经》如果能够从头到尾细说,人要从头到尾细听一遍,他觉悟了,他无始劫来什么样的怨恨,他也放下了,再也不放在心上,他得解脱。他得解脱,过去那些冤亲债主想报复,现在不报复了,那些人就得福了。要知道你的报复会影响,那个影响的面太大了,不止他一生。他在报复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别人受灾受难,他没想到!所以罪业愈造愈重,恶报愈陷愈苦,这是没有智慧。
佛法重智慧,不重聪明。聪明,你看看佛法里面列在八难之一;世智辩聪,八难之一,这个人遭难了。为什么?你有世智辩聪,你造的恶一定更大,你将来受的果报就更苦。你没有世智辩聪,虽然想造业,造的业不大。一般人讲造恶业堕地狱,地狱种类很多,佛经里面就讲有七十多种,里面苦乐不等,最苦的叫阿鼻地狱、叫无间地狱,《地藏经》上有介绍,那是造极重的罪业,堕在那个地方。
所以佛说法,什么叫圆音?圆是圆满,大乘经上常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就叫圆音。所以佛说法,无论什么样的根性统统得利益。我们要怎样学习?李老师教学生讲经,编了一个小册子,《内典讲座之研究》,里面讨论到这个问题,「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当然我们的智慧能力比不上佛菩萨,但是不能不照顾听众。所以讲解经典有深说也有浅说,深说,照顾程度高的人,根熟的众生;浅说,照顾程度低的人,不能叫他白来。每个人到讲堂来听经,程度不齐,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不像学校上课,年龄差不多,程度很整齐,一班一班的,那个好教,那个容易。这个叫大讲座,就是听众程度不齐,高的很高,低的很低。这种讲座要讲得叫各个都生欢喜心,非常不容易,得要学这个本事。长说短说,你要能得自在。怎样才真正能契入这个境界?清凉大师在本经注解,四科就好,这个意义就好,「信解行证」,你要能证得,那就得大自在了。你要不能证得,一定要能行、能落实。如果能说不能行,你的功力始终是有限的;一定要落实,自己一定要能契入境界。
怎样才能够契入境界?我们在前面一品讲的普贤三昧,你学《华严》,你要不入普贤三昧,《华严经》听不懂。普贤三昧是法界大定,什么叫法界大定?简单的说,尽虚空遍法界你统统放下,决定没有一丝毫染著了,尽虚空遍法界你的心如如不动,整个法界你都得到了。为什么?不动心是真心,虚空法界是真心变现的相分,这叫证果。
凡夫,为什么佛在经上常讲「可怜悯者」?凡夫六根对外面境界起心动念。动什么念头?我常讲「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这个念头很糟糕,把你的性德完全障碍住,你所得到的非常非常有限,完全不懂得佛陀的教诲。世间人患得患失,所以多少积功累德的机会在面前,自己想的、考虑太多,不想做了,丢掉了,机会失掉了。他想些什么?还不是自己利害吗?利害这一关几个人能够突破?这是什么?佛的教诲没有真懂,懂得不够深、不够广,所以还是被烦恼习气障碍,事到临头还是烦恼习气作主,自性般若做不了主,经典里面的教诲不能作依靠。菩萨行里头第一个科目是布施,我的布施被人骗去了,那就布施他好了,你就心开意解了。你命里头财富,佛说愈施愈多,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愈布施愈多。不要操那些心,不要想得太多,你才能够积大功累大德。
所以起心动念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利益正法久住!这个就对了。不但要用言语为众生讲说透彻,自己还要做出榜样给人看,人家才相信。否则的话,你会说,你为什么不做?你教我做,你没有去做,你是不是来骗我的?这样说法叫众生起疑惑,错了。佛说法是帮助众生断疑生信,你说法是令众生起疑惑心,这就错了。所以经教不能不深入,我没有这个疑惑,我可以不读它;我有这个疑惑,我不能不读,我不读,这个疑惑就成障碍。佛在大经上常说,菩萨最严重的障碍就是疑,菩萨最殊胜的善根是精进。疑为菩萨重大的障碍,《无量寿经》上说的,如何能够断疑生信,在这一生当中成就我们圆满的功德,所以不放下不行。
人为什么不敢放下?怕死。我统统放下了,我自己生活怎么办?他为什么害怕?怀疑,不相信佛的话。佛说你财富愈施愈多,不相信,怕施完之后没有了,上佛的大当,你说成什么话!对佛没有信心。只有真正信佛的人,对佛陀的教诲才不折不扣,才真正能在一生当中修积无量无边殊胜功德。所以「信」字多重要,「信为道元功德母」。
我当年发心出了家,我出家两年才受戒。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也教了两年讲了两年经了。受了戒,受戒当然第一个到台中去拜老师、谢老师。老师一见面,手就指著我,我还没有进门,他在里面看到我了,「来!来!你要信佛」,说了好几个,「你要信佛」。我走到他面前去,我也呆了,那个时候我学佛九年,讲经也讲了两年,怎么不信佛,出家受了戒了。他教我坐下来给我解释,信佛不容易,许多老和尚到死都不信佛,我这才明白他的意思。什么叫信佛?依教奉行者谓之信佛。佛在经上讲的你没有做到,你不相信,你不信佛,那你还会有什么成就?我们亲近一个老师,原则是我对这个老师信得过,老师的教诲,我会依教奉行。同样一句话,别人说的我不相信,老师说的我相信;别人说的我不肯照做,老师说的我愿意照做。
佛是我们的老师,传到后世,怕的什么?怕经是伪造的,经真的是佛说的吗?现在人这个疑惑愈来愈多了,尤其是翻译的,这个翻译靠得住吗?有没有翻错?所以往后学佛愈来愈难。中文本的译经,这个翻译不可思议。我的老师告诉我,古时候翻经的这些法师都是证果的菩萨再来的,至少都是三果: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中国人真正有福报,感得佛菩萨应化到中国来。你看很多人晓得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再来的。
我这次到日本,日本也有这个讲法,他们都肯定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的应化身。净宗,他们非常尊重善导大师,他们的祖师都是在唐朝时候到中国留学善导的学生,所以对於善导大师非常敬仰。我们到比睿山见到供养祖师的那些像,塑像、画像,善导大师的塑像在日本很普遍。寺庙有很多名称就用善导寺,你一看善导寺,你就晓得那是净土宗的。日本人怀念祖师,尊师重道,实质上我们现在不知道,至少形式上它还保存著。我们去参访,看到之后,我们很尊敬、很佩服。
言语是夫子教学四科之一,老夫子教学第一个科目「德行」,第二个科目就是「言语」,我们不能不重视言语的学习。头一点,这是从前老师常常教我们的,第一要注意的,言语不能得罪人。因为言语造成的误会,在古时候历史上的例子很多,小的祸害造成杀身之祸,大的祸害造成国破家亡。儒重视,佛也重视。你看看《无量寿经》上,我常常提起,佛家按一般顺序排列,「身口意」三业,《无量寿经》一开端教导我们修行的纲领善护三业,它把口业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我们有一些人不懂这个道理,喜欢开开玩笑,不知道说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麻烦就来了,怨仇就结了。
李老师以前跟我们讲这个,举郭子仪做例子,这是唐朝的大将,封侯的、封王的,那个地位还得了!郭子仪有一天在家里听说卢杞来看他,马上穿上大礼服在家里恭候。卢杞那时候是个什么地位?大概像现在科长、司长的地位,地位很低。别人家人都奇怪,多少大官大人物来看,你都很随便,你为什么对他这么样尊重?他跟家人说,他说这个人不是一个普通人,如果要得罪他,将来他得志的话,他会报复,所以一定是以大礼来接待,不敢得罪。郭子仪讲的话没错,后来卢杞果然做了宰相。郭子仪有智慧,决定不得罪人。心地忠厚老成的人,那还随便没有关系;心胸窄狭,所谓是有恩必报,有仇必报,这种人对他要很有礼貌。言语不能不谨慎,尤其是要教化众生,讲经说法,首先要学言语。今天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牒问许说,六根三业十问,第四句:
【无边色相光明轮海具足清净不可思议。】
九句里面我们看到三个清净,这是第三个清净,清凉大师在这一句给我们提示的是讲「圆光大小,随机无尽」。经文里面讲,『无边色相光明轮海』,「相及随好」这是属於色相,所以清凉大师的提示非常正确。他这里主要是讲的「光明轮海」,佛有常光、有放光,我们看佛像,无论是彩画的、是塑造的,佛背后都有光,特别是头部一定有圆光。光的大小也没有一定,都是教学的作用。大根器的人见的光大,小根器的人见的光小,还是一句老话:「一切法从心想生」。
我们每一个人见到佛菩萨的形相,你所见的相好光明,就是此地讲的圆光大小,都从心想生。我刚才讲了,大根性的、心量大的见到佛的光明大,根性劣的、心量小的见佛的光明就小。见佛如是,再想想见哪一法不如是?我们面对著一切人事物,同样是个人,同样是一件物,一花一草,或者是一个小动物,无论哪一个人见到之后,他的感官不一样。同样都是见,确确实实不相同,真的是从心想生。所以诸佛菩萨现相,我们心想是能感,诸佛菩萨有感则应,他怎么不是从心想生?
这一句里头最重要的是『具足清净』,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学佛,你看在这一小段经文里头总共九句,第一句讲到清净,第三句讲到清净,这一句又讲到清净。清净心重要,特别是发心修学净土的。净土往生真正的条件,佛在经典里面说得很多,祖师大德教导我们的话就更多,「心净则佛土净」,这是净土。念佛,念佛是个手段,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清净心。我们要用念佛这个手段,把自己的清净心念出来。是不是真能念得出来?真能念得出来,你要会念才行。什么叫会念?什么叫不会念?这个地方讲的是六根三业。六根对六尘境界,起心动念是意业,言语是口业,身体的造作是身业。无论是大乘小乘、显密宗教,修行修什么?除了六根三业之外,你到哪里去修?修行就是在六根三业。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这个九句岂不就是我们修行的指导原则。佛的色相光明轮海,我们无法想像,但是我们要怎样学习?
身光每个人都有,每个动物都有,每个植物都有,只是我们心粗看不到。佛法里面称为光,练气功的人称之为气,看你的光,看你的气,颜色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心地清净善良,光色是金色的。心地阴险狭窄,起心动念都是损人利己,这种人的光灰暗。所以练气功的人,从一个人的气的大小、颜色,可以知道这个人身体健康状况,这个很有道理。所以确确实实有,树木花草,连练气功的人他也能看得到,它也有气。它如果是气没有了,它的生命就结束了,这树木花草枯死了。它只要是活的,「生气」,世俗人常讲。
我们如果凝聚自己的精神,你就能够看见。凝聚精神,佛法里面讲的定,心地稍微定下来,把散乱心收回来,你就看到了。参禅的人、练功的人,没有别的,真正的原理原则是《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散乱心你什么都见不到。你果然能收到一心,孟夫子也说得好,「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我们一般人的心都往外面跑,从六根门头向外跑,向外攀缘,你的心是乱的,你什么都见不到。你能把这些乱心收回来了,收回来就定了、不乱了,这个时候就起作用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你能看到。随著你功夫的浅深,你的定功愈深,你看到的面愈广;你看到的时间,时间可以突破,你能看到过去、未来。这些道理大乘经里面讲得很多,我们在此地学习,要学我们的风度光彩,要懂得「具足清净」。
所以我学佛五十年了,五十年来总结经教教导我们修行的总原则、总纲领,我写了二十个字,现在在讲堂两边的这副对联。一切经教教我们的就是这二十个字。我们凡夫所犯的病,心地不真诚,不真诚就是虚伪,世人常讲虚情假意。我们有没有犯这个病?不要说对别人,对自己,对自己都不是真心,都是虚情假意,何况待人接物?怎么说对自己都没有真诚心?你的妄念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你的心不定。真诚的心,心是定的,没有妄念。古人讲什么叫做诚?「一念不生是谓诚」。这个定义讲得很好,跟佛法里面讲的完全相应。什么是真诚心?没有一个妄念。而我们是妄念纷飞,对自己都没有真诚,这个问题严重,所以世出世间的学问都不能成就。有人问印光老法师,印祖答得很好,「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世出世间法,你能够学多少,你能够得多少,不在别的,其他的影响不大,在你自己的诚敬心。真正善知识,诚敬心能感应。没有诚敬心,遇到真正善知识,一生还是空过。
真诚心里面一定清净,清净是决定不掺杂染污。什么是染污?自私自利是染污,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是染污,你的心不清净。真诚心一定平等,平等没有高下,肯定没有贡高我慢,决定没有轻视别人,即使对蚊虫蚂蚁也生恭敬心,不敢轻慢;它跟我平等的,相不一样,性没有两样。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蚊虫蚂蚁它也有佛性,它是有情众生,它的佛性跟我们的佛性没有两样,佛法从心性上讲真平等,不是从形相上说。「真诚、清净、平等」心生智慧,你就晓得虚伪、染污、不平障碍智慧。智慧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你为什么没有了?障碍,被障住了。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当然慈悲心生出来了,慈悲心是自性的性德,是自性本具的,不是从外来的。大慈大悲自自然然流露出来,不是学来的。於是在生活、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你当然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最后结归到「念佛」,这叫学佛。夏莲居老居士常常教人真干,这是真干,念念不忘,常常拿这二十个字来检点自己的心行。净宗特别著重在清净,前面这五句十个字,一个得到了,其余四个统统得到了。「真诚」,真诚里头一定具足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清净」,清净一定具足真诚平等正觉慈悲。「慈悲」,慈悲一定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少一个就不圆满,有欠缺,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学习要在这个地方学。
我们的相好,我们身体健康,风度光彩就是接引众生,就是化他,自行化他。学佛有什么好处?这个样子给人看,就是学佛的好处。我常常给人讲,学佛的人不容易衰老,学佛的人身体健康,为什么?心地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我的生活环境就清净。环境是境界,这一点就很能令人羡慕,就很能令人向往,这样接引众生。如果一个学佛的人灰头土脸,让人家一看就厌弃,那你叫他学佛,他害怕了,学佛将来学成你这个样子,我才不干,拒绝。所以我们的身体就是学佛的包装,就是学佛的广告,你一到那个地方,佛法就传到那个地方了。不学佛的人看到你都会合掌念一句「阿弥陀佛」,他已经种了善根了,学佛的人自然欢喜亲近你们,就这么个道理。这个东西装扮不来的,一定要真修、要真干。「具足清净」,这句话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够疏忽。再看下面一句:
【种种色相光明云海不可思议。】
前面讲的是常光,这一句讲的是放光。佛菩萨有能力放光,我们怎么个学法?实在讲,我们的放光也有很多种。讲台上讲演是放光,日常生活也是放光,处事待人接物,连你日常工作,没有一样不是放光,这个听起来好像很难懂。放光是什么?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你的影响力。让别人跟你接触,见到你的形相,听到你的声音,或者是远方听闻你的德行,你的学问,你的为人,你的处事待人接物,他有所感动,都属於放光的范围。现在还可以包含著文字,你所写的文章,你所写的书籍,现在东西更多了,网路、高科技的传媒,都是经典上讲的放光。科学技术,它没有善恶,它没有邪正,它没有是非,看什么人用,善人用它是善行,那是正法!恶人用它,造成负面的影响,传递邪知邪见,我们要有能力辨别。这些工具,佛用它,魔也用它。在现前的社会,可以说魔用的比佛用的多,所以在这个社会上产生很大的影响。社会的动乱根源,大众传播媒体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古圣先贤知道这个道理,知道这个影响,这是现在所讲的文艺传播、大众传播,这是社会教育。你教人干什么?你教他想什么?你教他说什么?你教他做什么?你天天在那里教。如果你的教导是不善的,这个社会就被你毁掉了。我曾经说过多次,两种人可以挽救社会,可以毁灭社会。哪两种人?一种是国家领导人,那看他的政策,可以救人,可以毁灭众生。另外一种,掌控大众传播的,这些传播工具,电视、网路、影剧、报章、杂志对社会的影响力非常大。孔老夫子懂得,他老人家给我们一个标准,但是现在大家都把它遗忘掉了,这个标准是三个字:「思无邪」。掌控大众传播工具的人,真正能遵守孔老夫子这个原则,「思无邪」,你教社会大众思无邪、言无邪、行无邪,你就救了这个世界,你是这个世界亿万众生的救星。你要是教他邪思、邪见、邪行,带给这个社会灾难,重大的灾难。
中国、外国许多传说,公元两千年是世界末日。所以有人问我:净空法师,你相不相信世界末日?我点头答应:我相信。我不是相信这些预言,不是相信这些传说,我相信什么?我相信因果。现在社会大众,普遍造的是什么业?就是刚才讲了,邪思、邪见、邪行、邪论,这还得了!这要不能够有效的改进,世界末日我看是不太远了。这个问题是现前社会最重大的一个问题,不是小问题。这个问题要不能够有效妥善的解决,把这个严重的问题缓和、改善,这个世界的前途不是光明的。
我们学佛最重要的修清净心,佛教给我们许许多多修学的纲领。大小乘各个宗派共同的纲领:八正道、三十七道品,通一切法,教给我们正念、正思惟、正语、正业。邪正的标准,所有一切经论都说到,都说得很清楚。佛教初学《十善业道经》,这部经通大小乘。《阿难问事佛吉凶经》是小乘经,虽然是小乘的启蒙,它是大乘的根基,我们不能不懂,不能不学。进入大乘之后,佛首先教人修「净业三福」,三条,头一条教你,「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劝人要认真学习《十善业道》,这是净业三福第一条,你不修十善业道,你不能够落实。
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什么叫三皈?你懂不懂?形式的三皈不重要。你生长的这个地方没有寺院,没有出家人,你能不能成佛?能不能往生?给你说能!没有受过三皈,也没有受过五戒,形式不重要,只要你的心正,你的心清净,你就具足三皈了。「皈依佛」,佛是什么?佛是觉悟。所以觉而不迷,你就皈依佛了。你受过形式的三皈,不管什么样的法师来给你传授,如果你依旧是迷而不觉,你的三皈没有,你的三皈是假的,不是真的。「皈依法」,法是正而不邪。「皈依僧」,僧是净而不染,三皈叫「翻邪三皈」。
邪就是「觉正净」的反面,觉的反面是迷,正的反面是邪,净的反面是染。我们现在的心,我们的行为是迷邪染;我现在离开迷邪染,我走觉正净,这是真正皈依。没有形式,诸佛菩萨承认,你已经皈依三宝了,佛菩萨承认。如果你受了三皈,你自己做不到,还是迷邪染。你拿到皈依证,佛菩萨不承认,说你这是假冒的,你不是真的,你是冒牌的。诸位要懂这个道理,佛菩萨认真不认假,鬼神也认真不认假。假的东西只能骗人,人迷惑颠倒,欺骗鬼神都不容易,何况是诸佛菩萨?一定要搞真的,不要搞假的。
但是形式对於真正修行人有帮助,为什么?我们毕竟是凡夫,烦恼习气太重!如果没有人提醒我们,一转眼就忘掉了。你想想看,你到哪里去找个人常常来提醒你?什么人有这么大的福报?因此,我们不能不重视形式了。所以我们造一尊佛像,最简单的是彩画的佛像。现在印刷术发达,这个彩画的佛像就印得很多,你家里头供养,挂起来。看到佛像就提醒自己,我要觉而不迷,我要像佛一样。日常生活当中觉而不迷,工作里头觉而不迷,处事待人接物,一切时一切处,我都要保持觉而不迷,我真皈依了。
皈是回归,我从迷惑颠倒回归了,我现在依「觉」,这个觉是自性觉,佛菩萨经典里头还是自性觉。经是佛的言语,从自性里头流露出来的,所以经典就是自性觉,就是自性正,就是自性净。我从邪思、邪见、邪行回过头来,依「正知、正见、正行」。我从一切贪瞋痴慢、自私自利这些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这叫三皈依,真的皈依了。有没有形式决定不重要,你真正得到皈戒的利益,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一切时一切处,自自然然影响你周边的人物,这就是「随缘放光」。
所以威仪要具足,不是为自己,是为佛法,是为众生,总要记住,时时刻刻做一切众生的好榜样、好模范,这就叫「放光」,这就叫接众。随著你自己的德行智慧,你的影响力不断的在扩大,你影响的时间会很长久,这个就是佛经上讲的「光明遍照」。再看第六句:
【殊胜宝焰海不可思议。】
清凉给我们提示的,「常光如焰,具众宝色」。前面说过「圆光大小,随机无尽」是常光,这个地方「如焰」,特别侧重在「具众宝色」,还是属於相好。真正的宝色是什么?不是七宝,金银、琉璃、砗磲、玛瑙不是这个东西,真正的宝是般若智慧,是法身解脱,是常乐我净,这是宝,佛家常讲的三宝,说得最多,三宝代表一切众宝。刚才说过了,「觉正净」,我们在一切时一切处,表现的「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就具众宝色了,这里面就含藏著无尽的宝色。
像「净业三福」里头十一句,具足!菩萨修学的纲领,在本经文殊菩萨代表的十波罗蜜具足。确确实实表现在你的生活行持当中,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也在你身上表现出来了。再说得具体一点,什么叫《大方广佛华严经》?就在你的一身,你这个形相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你这个形相就是《佛说大乘无量寿经》,常光!
我们学佛、学经教,如何把经教里面的道理,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把经教里面的教诲,变成我们实际的生活行为,把经教里面的境界变成我们的受用,然后经就是我,我就是经,合成一体,这叫契入。你这一入就入诸佛菩萨的境界了,为什么?诸佛菩萨如是,我亦如是。到这个时候,方东美先生讲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体会得了,你会点头,你会肯定,一点都不假。
现在有些学佛的同学,他闻法的机会少,虽然常常念经读诵,他不解经义,有没有好处?有好处,阿赖耶识里头种善根,种子下去了;种子要下得深,将来遇缘,一听经他就开悟了。但是在这一生当中要得到真实的受用是很难,就像他下了种子种植,种子还没有长出来,还不能开花结果,你还得不到收成。许许多多人,每天很勤奋的在读诵、在念佛,就像种植一样,很勤奋的下种子,在照顾种子,种子现在还没有发芽,是好事情。如果要遇到善缘了,有机会常常听经,他那个读诵的种子会现行,这是好事情。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再看第六句:
【殊胜宝焰海不可思议。】
清凉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讲,「常光如焰,具众宝色」。这一句经文,上一节也说了一些,意思深广无尽,我们读了真的是有很深的感触。『宝焰』,焰是火焰、光明,我们常常看到佛像的背光,或者是画,或者是造的,背光都造七宝。光焰是表法,代表诸佛菩萨,他的智慧、他的德能、他的相好,感化一切众生,智慧、德行、相好就是宝焰。「光明」是影响的意思。
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想到古时候的舜王,二十四孝排在第一名,大舜。舜一生的行仪,真叫大放光明。他可以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他一个字都不缺,统统做到了。首先他感动他的父母,他母亲是继母,对他非常不好,被他感动;感动了邻里,邻里乡党。他教人、感化人是以德行,不是用言语。上古时代鱼猎为生,捕鱼,他看到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在河边捕鱼的时候,把鱼群集中的地方他们都占了,鱼很少的地方,他看那些老人在那里,老人争不过年轻人。舜加入他们的行列,跟老人在一起。那个时候的年轻人跟现在年轻人不一样,年轻人看到舜很年轻,都在那些地区,他们时间久了被他感动了,把好的地区让给老人。这就是光焰的意思。尧王是那个时候的国君,尧王听到舜这些事迹,这个世间有这么好的一个人,召见他,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以后把王位也传给他,在历史上称为舜王。
从舜王这个故事,我们就想到此地「殊胜宝焰」。所以什么是宝?道德是宝,我们一定要认清楚,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这不是宝。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处?饿了不能当饭吃,冻了不能当衣服穿,道德是宝,一定要晓得这个道理。什么叫道?什么叫德?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道是自然的秩序,天道,不是人为的。儒家讲的伦常是道,五伦是天然的秩序,就跟春夏秋冬四时运行一样,天然的,不是人为的。古圣先贤为我们说出来而已,不是他创造的,他明了,一般人糊涂,天天行自己不知道,圣人说出来,我们明白了,确实是天然之道,大家心服口服。伦常大道,肇端乎夫妇,五伦的核心是夫妇,夫妻。有夫妻,这才有子女,才有父子,家就形成了。有了父子,就有了兄弟,五伦就占三个了。
家外面,有君臣,有朋友。君臣,现在的话来讲是领导与被领导,领导称之为君,被领导称之为臣。这是天然之道,不是人创造的,这叫道。人都能够遵守天然的大道,这就是顺自然法则,宇宙是祥和的,这个地球是美好的;不可以违背了这自然法则。在佛法里面讲法性的性德。凡是随顺性德,这个人我们称他为佛菩萨,违背性德我们称他为凡夫,凡圣的差别就在此地。现在人自以为聪明,改造自然环境;结果改造是不错,他不是改造,是破坏,破坏之后,带来了天灾人祸,人要受苦受难!德是什么?中国古时候讲八德,两个讲法:一个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另外一个讲法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两个讲法都好。我们人在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依这个为标准,这叫行德。
人能够履行道德,这个人在儒家称之为君子,称之为圣贤。君子跟圣贤差别在哪里?差别在光的大小,就是此地讲的「殊胜宝焰」,光,光小的影响面小,你能够影响这个村里,影响你自己县市,这是君子。如果能够影响一个国家,影响世界,这是圣贤。孔老夫子履行道德,孟夫子履行道德,他们的影响力真的是周遍世界,而且影响到今天,两千五百多年了还受他的影响,圣人,成圣了!所以影响到你居住的乡里,影响个十几二十年,这称君子。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佛家的道,佛家讲德,跟儒讲的虽然不一样,名词术语不一样,精神意义无不相同。佛法讲道也离不开人伦,佛法讲得广、范围大。讲佛道,菩萨道、声闻道、缘觉道、天道、人道,讲了十个道,与道相应者这是德。这些我们都必须要懂得,要认真努力去学习。最重要的起心动念我们要能够想到佛陀对我们的教诲。
佛陀教诲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你一入佛门,佛就传授给你三个修行的原则纲领,这是总原则、总纲领。不管你修哪一宗、哪一派,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是修「觉正净」,这就是三皈。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从迷回头依自性觉,从邪回头依自性正,从染回头依自性净,果然念念与「觉正净」相应,你走的是佛道。什么是德?四摄六度是菩萨的大德。自利利他,自利是成就自己的道德,利他是影响,是感化。诸佛菩萨,哪一尊起心动念不是为众生想,不是为利益众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学佛基础的课程:《十善业道》,这是共同的基本课程。大乘的基本课程,《地藏菩萨本愿经》,地是讲的心地,藏是宝藏。心地宝藏是什么?是般若、是法身、是解脱,心地宝藏。有时候也说般若、德能、相好,两个说法不一样,意思都能够相通。法身是相好,解脱是德能、是自在。
世出世法,无不是以道德为殊胜的宝焰,我们不能够不重视,不能够不认真的学习,总要把自己的性德流露,决定不能随顺烦恼习气;随顺烦恼习气,我们的性德永远被它障碍,决定透不出来。再看底下这一句:
【成就言音海不可思议。】
这一句清凉给我们提示的很好,「圆音无尽」,圆是圆满,圆满的音无尽。「深广难测」,圣人教诲无不如是,字字句句都含无量义。所以讲经说法,义理浅深广狭,总在机缘,应机而说。如果是根熟的众生,可以说得精深,说得简要,一点他就通了,不费事。若是中下根性的人,这种人可度,过去生中有善根福德因缘,不厌其详的细说,长时间的细说,他觉悟了。
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常随弟子,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里面有跟佛三、四十年开悟的,这就是表演给我们看,根性不利,记忆力也不好,领悟力也不好,但是他有一个好处,他不离开佛,他天天在听,听久了他开悟了,他证果了。当然这一千二百五十五个人,佛在经上讲,不是普通人,都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的,表演给我们看的,教给我们向他们学习。你看看这么多人当中,我这个根性像哪一个,你就跟那个人学。
根性最差的,大家一般都瞧不起的,周利盘陀伽,愚笨,一点记性都没有。佛教他念四句偈,教他第一句,当然下面他不知道;教第二句,第一句忘掉了,四句偈都学不成。他的哥哥也是世尊的学生,哥哥就劝他回去,你不行。他就在哭,释迦牟尼佛说留著他,慢慢再教,慢慢学,最后他也开悟了。世尊在他开悟之后,给大家宣说,周利盘陀伽善根深厚,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过去生中他是三藏法师,吝法,讲经说法总要留一手,怕别人高过他,这一生感得愚痴果报,原来是这么回事情。所以他的业障是吝法造成的。
所以佛讲吝财的人来生得贫穷果报,吝法的人来生得愚痴果报,不能修无畏布施的人,来生得多病夭寿的果报,短命,我们在僧团里面可以看到。所以佛教导一切众生,哪一个众生不想求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这有因的!你希求的是果,果必有因。怎么求?修因。印光大师提倡《了凡四训》,了凡先生现身说法,教导我们种善因一定得善果,你要造作罪业,你一定得恶报,善恶果报,丝毫不爽。还要知道,因果通三世。所以佛家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为什么不空?第一个转变不空,因会变成果,果又变成因,转变不空。第二因果相续不空。第三因果循环不空。世间的灾难,你仔细去观察,灾难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冤冤相报形成的。如何能化解?真正化解只有佛法。
化解的方法,当然最殊胜的无过於《华严经》,它说得详细,说的分量也够。《华严经》如果能够从头到尾细说,人要从头到尾细听一遍,他觉悟了,他无始劫来什么样的怨恨,他也放下了,再也不放在心上,他得解脱。他得解脱,过去那些冤亲债主想报复,现在不报复了,那些人就得福了。要知道你的报复会影响,那个影响的面太大了,不止他一生。他在报复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别人受灾受难,他没想到!所以罪业愈造愈重,恶报愈陷愈苦,这是没有智慧。
佛法重智慧,不重聪明。聪明,你看看佛法里面列在八难之一;世智辩聪,八难之一,这个人遭难了。为什么?你有世智辩聪,你造的恶一定更大,你将来受的果报就更苦。你没有世智辩聪,虽然想造业,造的业不大。一般人讲造恶业堕地狱,地狱种类很多,佛经里面就讲有七十多种,里面苦乐不等,最苦的叫阿鼻地狱、叫无间地狱,《地藏经》上有介绍,那是造极重的罪业,堕在那个地方。
所以佛说法,什么叫圆音?圆是圆满,大乘经上常说,「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这就叫圆音。所以佛说法,无论什么样的根性统统得利益。我们要怎样学习?李老师教学生讲经,编了一个小册子,《内典讲座之研究》,里面讨论到这个问题,「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当然我们的智慧能力比不上佛菩萨,但是不能不照顾听众。所以讲解经典有深说也有浅说,深说,照顾程度高的人,根熟的众生;浅说,照顾程度低的人,不能叫他白来。每个人到讲堂来听经,程度不齐,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不像学校上课,年龄差不多,程度很整齐,一班一班的,那个好教,那个容易。这个叫大讲座,就是听众程度不齐,高的很高,低的很低。这种讲座要讲得叫各个都生欢喜心,非常不容易,得要学这个本事。长说短说,你要能得自在。怎样才真正能契入这个境界?清凉大师在本经注解,四科就好,这个意义就好,「信解行证」,你要能证得,那就得大自在了。你要不能证得,一定要能行、能落实。如果能说不能行,你的功力始终是有限的;一定要落实,自己一定要能契入境界。
怎样才能够契入境界?我们在前面一品讲的普贤三昧,你学《华严》,你要不入普贤三昧,《华严经》听不懂。普贤三昧是法界大定,什么叫法界大定?简单的说,尽虚空遍法界你统统放下,决定没有一丝毫染著了,尽虚空遍法界你的心如如不动,整个法界你都得到了。为什么?不动心是真心,虚空法界是真心变现的相分,这叫证果。
凡夫,为什么佛在经上常讲「可怜悯者」?凡夫六根对外面境界起心动念。动什么念头?我常讲「控制的念头」、「占有的念头」,这个念头很糟糕,把你的性德完全障碍住,你所得到的非常非常有限,完全不懂得佛陀的教诲。世间人患得患失,所以多少积功累德的机会在面前,自己想的、考虑太多,不想做了,丢掉了,机会失掉了。他想些什么?还不是自己利害吗?利害这一关几个人能够突破?这是什么?佛的教诲没有真懂,懂得不够深、不够广,所以还是被烦恼习气障碍,事到临头还是烦恼习气作主,自性般若做不了主,经典里面的教诲不能作依靠。菩萨行里头第一个科目是布施,我的布施被人骗去了,那就布施他好了,你就心开意解了。你命里头财富,佛说愈施愈多,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愈布施愈多。不要操那些心,不要想得太多,你才能够积大功累大德。
所以起心动念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利益正法久住!这个就对了。不但要用言语为众生讲说透彻,自己还要做出榜样给人看,人家才相信。否则的话,你会说,你为什么不做?你教我做,你没有去做,你是不是来骗我的?这样说法叫众生起疑惑,错了。佛说法是帮助众生断疑生信,你说法是令众生起疑惑心,这就错了。所以经教不能不深入,我没有这个疑惑,我可以不读它;我有这个疑惑,我不能不读,我不读,这个疑惑就成障碍。佛在大经上常说,菩萨最严重的障碍就是疑,菩萨最殊胜的善根是精进。疑为菩萨重大的障碍,《无量寿经》上说的,如何能够断疑生信,在这一生当中成就我们圆满的功德,所以不放下不行。
人为什么不敢放下?怕死。我统统放下了,我自己生活怎么办?他为什么害怕?怀疑,不相信佛的话。佛说你财富愈施愈多,不相信,怕施完之后没有了,上佛的大当,你说成什么话!对佛没有信心。只有真正信佛的人,对佛陀的教诲才不折不扣,才真正能在一生当中修积无量无边殊胜功德。所以「信」字多重要,「信为道元功德母」。
我当年发心出了家,我出家两年才受戒。我一出家就教佛学院,也教了两年讲了两年经了。受了戒,受戒当然第一个到台中去拜老师、谢老师。老师一见面,手就指著我,我还没有进门,他在里面看到我了,「来!来!你要信佛」,说了好几个,「你要信佛」。我走到他面前去,我也呆了,那个时候我学佛九年,讲经也讲了两年,怎么不信佛,出家受了戒了。他教我坐下来给我解释,信佛不容易,许多老和尚到死都不信佛,我这才明白他的意思。什么叫信佛?依教奉行者谓之信佛。佛在经上讲的你没有做到,你不相信,你不信佛,那你还会有什么成就?我们亲近一个老师,原则是我对这个老师信得过,老师的教诲,我会依教奉行。同样一句话,别人说的我不相信,老师说的我相信;别人说的我不肯照做,老师说的我愿意照做。
佛是我们的老师,传到后世,怕的什么?怕经是伪造的,经真的是佛说的吗?现在人这个疑惑愈来愈多了,尤其是翻译的,这个翻译靠得住吗?有没有翻错?所以往后学佛愈来愈难。中文本的译经,这个翻译不可思议。我的老师告诉我,古时候翻经的这些法师都是证果的菩萨再来的,至少都是三果: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中国人真正有福报,感得佛菩萨应化到中国来。你看很多人晓得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再来的。
我这次到日本,日本也有这个讲法,他们都肯定智者大师是释迦牟尼佛的应化身。净宗,他们非常尊重善导大师,他们的祖师都是在唐朝时候到中国留学善导的学生,所以对於善导大师非常敬仰。我们到比睿山见到供养祖师的那些像,塑像、画像,善导大师的塑像在日本很普遍。寺庙有很多名称就用善导寺,你一看善导寺,你就晓得那是净土宗的。日本人怀念祖师,尊师重道,实质上我们现在不知道,至少形式上它还保存著。我们去参访,看到之后,我们很尊敬、很佩服。
言语是夫子教学四科之一,老夫子教学第一个科目「德行」,第二个科目就是「言语」,我们不能不重视言语的学习。头一点,这是从前老师常常教我们的,第一要注意的,言语不能得罪人。因为言语造成的误会,在古时候历史上的例子很多,小的祸害造成杀身之祸,大的祸害造成国破家亡。儒重视,佛也重视。你看看《无量寿经》上,我常常提起,佛家按一般顺序排列,「身口意」三业,《无量寿经》一开端教导我们修行的纲领善护三业,它把口业摆在第一,「善护口业,不讥他过」。我们有一些人不懂这个道理,喜欢开开玩笑,不知道说的人无心,听的人有意,麻烦就来了,怨仇就结了。
李老师以前跟我们讲这个,举郭子仪做例子,这是唐朝的大将,封侯的、封王的,那个地位还得了!郭子仪有一天在家里听说卢杞来看他,马上穿上大礼服在家里恭候。卢杞那时候是个什么地位?大概像现在科长、司长的地位,地位很低。别人家人都奇怪,多少大官大人物来看,你都很随便,你为什么对他这么样尊重?他跟家人说,他说这个人不是一个普通人,如果要得罪他,将来他得志的话,他会报复,所以一定是以大礼来接待,不敢得罪。郭子仪讲的话没错,后来卢杞果然做了宰相。郭子仪有智慧,决定不得罪人。心地忠厚老成的人,那还随便没有关系;心胸窄狭,所谓是有恩必报,有仇必报,这种人对他要很有礼貌。言语不能不谨慎,尤其是要教化众生,讲经说法,首先要学言语。今天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