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六五九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五九卷)  2002/3/2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659

  诸位同学,请看「普贤三昧品」,起定分:

  【尔时普贤菩萨,即从是三昧而起。从此三昧起时,即从一切世界海微尘数三昧海门起,所谓从知三世念念无差别善巧智三昧门起,从知三世一切法界所有微尘三昧门起,从现三世一切佛刹三昧门起,从现一切众生舍宅三昧门起。】

  上一次讲到这个地方。清凉大师在《疏钞》里面告诉我们「现广刹、现居处」,就是「世界总别一对」。他老人家又举《楞伽经》上一句话来说,「如来藏识,顿现一切身器,及诸受用。器即广刹,受用即是舍宅。」《楞伽经》上这句话很重要,为我们说明依正庄严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刹土世界是依报里面最大的,舍宅是受用里面不能够缺少的一部分,我们今天讲的居住环境。这一句经文里头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如来藏识「顿现」,顿不是渐,没有次第,一现一切现。不是像现在有许许多多科学家、哲学家乃至於宗教家,讲这个宇宙都是渐次形成的,连《圣经》里面上帝创造这个宇宙、创造这个世界,第一天创造什么,第二天创造什么,它有次第的。佛在此地告诉我们,实际的情形没有次第,顿现,没有先后。这像什么?像我们现在的照相机一样,快门一按,所有一切画面同时进去,不是说站在前面先进去,站在后面第二进去,站在最后的第三进去,不是这样的,这叫顿现。

  但是世间人总以为这个世界形成是渐次的,他们也说出许许多多的理由,我们听起来也满有道理,实际上,世间众生跟如来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观察。世间人观察的是相续相,相续相就有次第,如来所见的不是相续相,是什么相?「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没有次第。如来这个看法才能把宇宙之间的真实相看出来,相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金刚经》上讲的这个话我们也念得很熟,也常常挂在口边,但是不得受用;如果得受用,就入如来境界,我们一般讲你就成佛了,你就证得佛果。为什么不得受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依旧是迷在相续相里头,相续相看起来似乎样样都是真的,《金刚经》上讲「如露亦如电」,如露是相续相,到什么时候才看到真相?灭的时候看到了。人出生这是相续相,一直到死,死的时候相续相断掉了;一口气还在的时候,依旧在相续相里头。我们迷在相续相里,没有看到真相,真相是刹那生灭,经上也说刹那不住。所以现是顿现的,现了之后立刻就灭了,一秒钟都不会停留。

  《金刚经》上讲「无住生心」,它不住,如果有一秒钟的时间,它还住了,它住了一秒钟的时间,没有!《仁王经》上世尊讲的方便说,一弹指六十刹那,一刹那九百生灭,这个我们常常引用。一弹指的时间很短,我们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乘九百,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它哪里有住?没有住。所以住是个幻觉,不是看到真相,住是看到相续相。我跟诸位同学曾经做过详细的分析,细心观察,一秒钟不止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不止!所以这是不思议的境界。问题在哪里?你能不能得到解脱?如果你在这个境界里面解脱了,解脱什么?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解开了。脱是什么?脱一切染著,所有一切染著你统统脱离,三途、六道、十法界统统脱离了,不但这个脱离了,一真法界也脱离了。脱离不是离开,还在里面,并没有离开,脱是什么?心里那个牵肠挂肚的事情脱掉了,放下了,再也没有了,你得大自在。这个时候你的心跟虚空法界融成一体,你的身跟无量无边刹土众生也合而为一,禅宗开悟的人有所谓「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就是这个意思。这个时候真正得大自在,烦恼永断,断尽了,智慧开了,不但开了,圆满的现前,然后再看大地一切众生,真的是皆成佛道。

  怎么皆成佛道?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无情众生皆有法性,佛性、法性是一个性,性本善。中国圣人说出这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不可思议!我想这一句话不是偶然说出来的,必定他契入这个境界;如果他入这个境界,我们今天学佛我们就很清楚,他是诸佛如来的化身,我们套一句《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里面的话,「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孔夫子身而得度者,他就现孔老夫子而为说法,应以老子身得度者,他就现老子身而为说法,讲得通。往年我跟李老师学的时候,我曾经问过他:中国的孔子、老子、孟子,是不是佛菩萨再来的?李老师笑笑说:「理上讲得通,事上没有依据。」事上没有依据就是他的身分没有暴露,理上是决定讲得通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所以要知道「顿现」,这个非常非常重要,觉悟的人肯定是顿现,所以什么问题都没有了。

  次第发生的,这里头的问题非常复杂;在佛法真正觉悟的人说,这种复杂问题全是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不断,性体、性德怎么能够现前?我们讲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自性本具的万德万能、自性本具的相好,真善美慧。这一切现象,像西方人讲进化论,逐渐逐渐的,这是没有办法见性的。为什么?全部都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佛在《华严》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用妄想分别执著来用事,如何能解决问题?实在说,只有把问题搞得愈搞愈糟。离妄想分别执著,「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去年看一本小册子,中文翻译的《旷野的声音》,我看了之后很欢喜。澳洲土著真人他们懂得,他们确确实实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他确实过的生活是无事,所以他们的生活是游戏神通。我们在佛经上看到诸佛菩萨游戏神通,今天在这个小册子看到澳洲土著游戏神通,那里面才真正是自在幸福。人、六道众生最苦的是烦恼,长久在烦恼之中,这烦恼就变成习气,很不容易断,怎么知道这个世间所有一切现象顿现顿灭?哪里知道这个事实真相?第五句:

  【从知一切众生心海三昧门起。】

  清凉大师给我们说,这一句是「知心念差别」,心念差别是众生,诸佛如来完全没有差别,佛佛道同。法身菩萨还有差别,差别不大,幅度很小,非常接近如来的心念,如来的心念里面一点差别都没有。所以我们常讲,他那是什么心念?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给诸位同学说,这是修行真实的功夫。在哪里修?在一切时一切处六根接触外面境界。这叫修什么?这叫修戒定慧,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如果这个修持能够与文殊十波罗蜜、普贤十愿相应,这就是普贤三昧,就是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三昧。关键就是在我们会不会?如果会,你二六时中都在定中。这个定没有入、起,普贤菩萨在此地是示现入定起定,实际上没有入、没有起。普贤为什么这样做?做给我们初学人看,不但深位的普贤菩萨大定没有出入,法身菩萨无一不如是,法身菩萨从圆教初住菩萨起就如是。「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哪有出入?

  有出入,你们诸位想想看,是不是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很难讲。十法界里面的人,没出十法界的,真的他有入定、有出定,像我们在《大藏经》里面常常看到阿罗汉,《地藏经》里看到,阿罗汉、辟支佛你要向他请教,希望他有神通、有能力,希望他告诉我们过去生中所做的一些事情,阿罗汉、辟支佛先要入定,然后出定之后他给你讲。他要不入定,他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这里头很有道理,人在定中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时间、空间的界限没有了,所以他能够见到过去现在未来,空间能见到十方。我们为什么见不到?我们没有放下,连睡觉都没有放下,他会作梦。入定是什么?入定是放下,这个放下不是永久的。永久的放下,那就变成三昧。法身菩萨出了十法界,在一真法界,那是真的永恒的放下,他们的三昧没有入、没有出。菩萨在此地是为九法界众生做榜样,示现入定出定,教初学,我们在这里头要懂这个意思。

  九法界众生心里面念头,那个差别是无量无边,普贤菩萨知不知道?知道。所以他从这个三昧门起,要是在六通里面,得他心知通。六种神通: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漏尽。这是讲的果,果必有因,因是什么?因都是普贤三昧,普贤三昧是总说。再细讲,他心知通那个原因就是这一句,『知一切众生心海三昧门起』,起就得他心通。虚空法界所有一切众生,不管你是在哪一道,起心动念菩萨都知道,他没有障碍。无量无边众生起心动念,菩萨同时都知道,决定没有妨碍,决定没有混杂,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一众生起心动念没有不知道的。所以佛菩萨教化众生,确实他有极其圆满的方便法,现在为什么不来教我?他很清楚,缘不成熟。为什么?现在来教我,我也不会接受。我们心里很愿意接受,口里也很愿意接受,什么不愿意接受?习气不愿意接受。日常生活当中还是我的烦恼习气做主,还是我的妄想分别执著做主,佛菩萨真实教诲,我听了很欢喜,做不了主,不能落实到我现实生活,我现实生活决定不可以随顺佛菩萨教诲。假如随顺佛菩萨教诲,你就入佛菩萨境界。

  小乘经都讲得很详细,《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佛在这个经上说一般在家的佛弟子,佛说「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真正随顺佛陀教诲的人,世间意没有了。我们今天还是要随顺世间意,因此佛菩萨现在不来有原因。什么时候我们真的回头,不再想随顺世间意,不再以烦恼习气做主,佛菩萨就来了,十方一切诸佛都来加持你,佛菩萨无尽的慈悲,希望你快快觉悟、快快成佛。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些事实真相。我们有没有成就、我们成就的早晚,端在自己一念觉迷。一念觉,快速极了;一念迷,那得慢慢来。慢到什么程度?可能慢到无量劫之后,那真的是慢!这一句是他心通的因由,这根本的业因。第六句:

  【从知一切众生各别名字三昧门起。】

  清凉大师说,这一句说的是知一切众生「身相名字」,跟前面合起来,「众生色心一对」。我们要清楚,这个问题就是你信得过、信不过。如果你信得过,你就晓得起心动念一切作为,佛菩萨都看到、都听到、都知道,你起心动念佛都知道,你起的是什么心、动的是什么念。如果你的心愿跟佛的心愿相应,不求佛菩萨加持,佛菩萨自然加持;如果我们的心、愿、行跟佛菩萨完全相违背,我天天求佛菩萨加持,佛菩萨也不会加持。你要问什么原因,经上有一句话答得最好,法尔如是!这一句话答覆得真是痕迹都不著,自自然然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前面讲到三种加持,业因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真正能够落实一切诸佛的愿行力。落实诸佛愿、行,那个力是什么?力,用现在话来说是成绩,我们做了,做了没有成绩还是得不到加持;要做出成绩出来,诸佛的加持非常明显。不错,我们每个人无始劫到今天业障习气深重,消业障、断习气也要靠佛力加持,真正得到佛力加持的原因就是一个转机,一念回转,这是佛家常讲的回头是岸。

  怎么转法?佛菩萨为我们的示现,我们不能不留意。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最好的榜样,一生心目当中只有为众生,没有一念为自己,就在这里转过来了。一般凡夫,尤其是现前这个社会,起心动念百分之百为自己,没有想到别人,所以这个世间有灾难。世间好人、善人、慈善家你仔细的观察,他要能够做到百分之五十为别人,百分之五十还是为自己,世间的大善人。他能不能得到感应?能得到,很微弱。哪里像一切诸佛、法身菩萨们,他们百分之百为众生,没有一念为自己,所以他得到诸佛加持是圆满的,跟这个经上所讲的一样。佛所说的话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语完全讲的是事实,没有添一点也没有减少一点,这个道理你要懂。所以说是起心动念一切诸佛菩萨统统都知道,这是事实,不是拿这个话来吓唬你的。佛绝对没有意思吓唬人,没有!没有这个意思;要有这个意思的话,佛是凡夫,佛还会给人开玩笑。开玩笑,在佛法里面叫做戏论,佛的言语、一生的言语没有戏论,一次都没有。为什么?为一切众生建立信心。戏论若不谨慎,容易产生误会。

  所以口为祸福之门,夫子教学列为第二个学科,第一个德行,第二个是言语。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所以言语为一个人吉凶祸福的根源。世出世间圣人教人言语要谨慎,他自己做模样给我们看,世尊确确实实自己做到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他真做到了。身确实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意也真正做到不贪、不瞋、不痴,所以他能转境界,不会被境界转。《楞严经》上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十善业道就能转境,十善业道做得圆满,这个人就成佛。我们在许许多多画的佛像看到,佛的头顶都有圆光,圆光上面写三个字:唵、阿、吽,这三个字就是十善业。唵是身三业,阿是口四业,吽是意三业,唵阿吽是代表十善业圆满。佛像的顶端不用别的表法,用十善圆满,这样才晓得十善业道不是普通低级的法门,不是!也显示出「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十善业道经》跟《华严经》平等,不能说「《华严经》第一,《十善业道经》那差太远了」,不可以这样说法,这样说法是不懂佛法的人,他还是妄想分别执著用事。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法法平等。所有一切的不平,都是妄想分别执著用事,这不是佛菩萨,佛菩萨已经转识成智。

  一切众生生生世世,我们不管在哪一道里面,佛都知道;得什么样的色身、什么样的形状,什么名字,过什么样的生活,造什么样的业,统统清楚明了。这样的智慧、能力都属於德能,万德万能。我们读了一定要知道,我也有,你也有,我们大家的智慧、能力、相好都是平等的,都跟诸佛如来完全相同,没有丝毫差别。但是今天这个差别的现象,是我们自己迷失了自性,自性虽有智慧德相,不起作用,不起作用是不起圆满的作用,起少分还偏差的作用。我们今天受的是六道身,六道里头的人道身,我们这一生的生活不如意,古人常讲「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百分之八十、九十都是不如意的事情,能够有百分之十如意,这个人的福报就很大了。

  现在我们仔细观察这个世间,你细心去观察,世间人一生当中不如意的事要占多大的比例?大概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不是常八九,常八九不错了,然后才晓得现在人过的是什么生活。诸位如果要不相信,你去念念过去那些人所写的一些文学作品,描写从前社会一般人的生活状况。在散文、诗歌、笔记小说里面我们看到很多,他们确实一生当中还有短暂时间过一种很得意的生活,诗情画意,享受人生的真善美慧。现代人没有了,有人在一生当中短暂的几天,那种机缘都遇不到。从这些地方我们能够领略到佛讲五浊恶世,现在浊恶到极处,我们相信了。如何来改善?如何来挽救?理论与方法无过於《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真的,古今这些大德们几乎都公认,我们有缘遇到,不容易!

  第七句:

  【从知十方法界处所各差别三昧门起。】

  这一句是「知广处」,下面这一句是「知广身」,这是「依正一对」。处所是依报,身是正报,所以说是依正一对。『十方法界处所』这个差别当然是无量无边,说之不尽,确实佛菩萨的智慧遍知,无所不知,这个能力的根源就是普贤三昧。说到「十方法界处所」的差别,我们要有正确的认识。佛在许多经论上常说,「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要常常想到佛这一句的教诲。如果你真正明了,你才晓得世间实实在在是虚幻而不真实的。中国人跟外国人在文化思想概念上有许多不相同,中国可以说从三千年前开始,生活的方式以农耕为本。农耕为本,自自然然他就定居在一处。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讲到产业,祖祖相传教导我们置恒产,恒产是土地、耕地。土地能够生产粮食,民以食为天。头一个要想到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要得到食衣的温饱,这是人生第一桩大事。

  外国人可以说是以游牧为本,没有定居在一处。一直到今天我们仔细观察,外国人常常搬家,他们居住的房子确实就像帐篷一样,住在一个地方,十几二十年的就不多,大多数居住两三年他就搬家了。如果生活环境好、收入高的话,搬家的机率就更高。不像中国人,中国在从前,现在慢慢也被西方文化冲击,也看到中国人常常搬家了。以前中国人盖房子非常慎重,要选择上好的材料,为什么?一栋房子盖好,至少可以使用三百年,要传好多代;家俱是红漆家俱,家俱使用的时间最低也要使用一百年,这跟现在西方人这个经济思想完全相违背。西方人的思想是消费,东西年年有新的产品,年年希望你淘汰旧的换新的;中国人不是的,中国人置一样产业之后,几十年都不变。从这些地方看,中国人心是定的,西方人心是动的,心定的人有智慧,心动的人有聪明,聪明跟智慧不一样。这是从「十方法界处所各差别」,我们要有认知。

  佛菩萨的认知是最正确的,告诉我们要知道身心世界虚幻不实,我们的精神、我们的精力、我们的时间,不能够在这些地方大量的消耗,那是错误的,应当著重在精神生活的修养,提升精神生活的境界。精神生活境界提升了,物质生活实在讲微不足道!可是没有精神生活的人,他不能不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这是一定的道理。我们在古籍里面所看到的,孔老夫子过的是怎样的物质生活?夫子最得意的学生颜回,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释迦牟尼佛跟他的一些弟子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物质生活?我们一般凡夫说那是很清贫的生活,而在这些觉悟的人、精神生活很高的人,他们那种物质生活是最好的物质生活,我们凡夫不知道,凡夫的看法完全不一样。这里头也有个大道理存在,这个大道理是什么?境随心转。这句话意思很深,一般人说老实话,实在不懂。到境随心转,这个人就得大自在,这个人得真正的幸福美满;如果我们的心是被外面的环境所转,那真叫苦不堪言。

  大富大贵,一生过的苦日子,这个我们知道。在中国秦皇、汉武,那物质生活多么的丰满,所谓是「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他生活不美满,家务事情里头挫折很多很多,所以境界没有转过来,凡夫境界。凡圣确实有很大的差别,过圣人的生活、契入圣人的境界,才真正有大喜乐、大圆满。密宗里头有大圆满法门、大喜乐法门,那是法身菩萨的境界,那个境界确实是心转万法,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说一句最浅显的话,我们的心情不要被外面境界影响,不要随著外面境界转,你才做得了主;心情随著外面环境转,说明你自己做不了主,谁做主?外头境界做主。外面境界做主,那你这一生肯定是受境界的主宰,你是心为境转,你不能像一个觉悟的人一样,觉悟的人是境随心转,我心做主。

  世间意里面佛举一个很明显的例子,看相、算命、占卜,我们中国人讲的是看风水,这属於世间意。为什么?心被境界转。真正修行人是境界被心转。有一年我在美国,洛杉矶的夏景山老居士跟我同年,他的风水看得很有名,在美国雷根做总统的时候,请他到白宫去看风水。他告诉我,他说:「我很可惜就是没有把英语学好,语言上有障碍;假如我语言上没有障碍,我这个风水法门在西方人眼目当中很吃香。」有几个例子是不错,看得是很准确的,他给我说一句话,他说中国古来这些祖师大德一个个都是风水专家,我说何以见得?所有那些寺庙庵堂的建筑,你仔细去观察,懂得风水的人都说是最好的风水。我跟他说:未必吧!他说:为什么每一个寺院道场都选择那么好的风水地方?我们学佛的人懂得,那是境随心转。出家人哪里会看风水?还去找地想怎么样建筑,没这回事情,都是随便任意建的。

  莲池大师那个大道场,原来只是盖一个小茅篷,以后大家知道这个和尚有道德、有修行,於是慢慢跟他学的人多了。茅篷,好!那里盖一个,都盖,逐渐形成一个丛林,自然形成的,不是刻意去建造的,绝佳风水!说明境随心转。风水里面也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这个话说得很有道理。你有福报,你住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风水会变好;你没有福报,风水绝佳的地方,你到那里去住,那个风水会变坏。还是佛说的有道理,境随心转。佛教人修心,佛教人不要著相,我们要懂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能够修到真正能够转境界,你说你多自在,你的心情多愉快!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不受任何环境所动摇。当然这不是一桩容易事情,但是是可以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的,只要我们自己有信心、有愿力,肯如教修行,哪有得不到的?

  袁了凡先生修善积德,转变了他的命运。改风水、改命运不是在事上改,是在心上改。事上改是对世俗人,实际上是不是真的改了?并没有,真的改了的话,那佛所讲的境随心转就完全被推翻,那佛讲的话不真实、不可靠。对世间人来讲求风水,是安他的心、安他的妄心,实际上他还是被命运所转,他还是逃不过命数。你看看《了凡四训》里,云谷禅师就讲得很清楚。因此,佛的教学宗旨是订在「断恶修善,破迷开悟」。世间意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迷信;不得为世间意,就是今天社会上常讲的破除迷信,佛弟子绝不迷信。世间事、世间正当的一些事业、正当的生活,没有一丝毫妨碍,尤其到华严境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跟中国古圣先贤的思想、愿求完全相应。第八句:

  【从知一切微尘中各有无边广大佛身云三昧门起。】

  清凉给我们讲这是「依正一对」,这是讲到正报,「知广身,即依正一对」。清凉大师接著说,「虽说微尘,意彰佛广」,真正的意思是讲佛多。前面我们读过,一一微尘里面有世界海微尘数佛刹,一一佛刹当中又有微尘数诸佛,所以真正的意思是讲佛多。「虚空无方,有物处则现」,物就是讲的十法界的众生。虚空广大而没有边际,哪个地方有世界,我们现在讲的是星球,这些星球上有许许多多的生物居住在那里,就有佛菩萨在那里示现。我们要问,那些众生没有意思求佛菩萨,佛菩萨来不来?佛菩萨来。诸佛菩萨真的是方便有多门,不以佛的身分出现。为什么?佛是师道,师道是要去求学的,以恭敬心、真诚心去求学,老师才教你,才传授给你;你根本没有尊师重道的这个念头,没有良好求学的态度,老师当然不出现。不会现这个身,但是可以现同学的身分,可以现朋友的身分。这不就是说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吗?不能现佛身。但是无论现什么身,都是诸佛如来。不能说佛现一个凡夫身,他就堕凡夫,没有这回事情,他还是诸佛。

  就好比他的身分是个大学教授,他现在在幼稚园里面教小朋友,并没有人知道他是大学教授,他大学教授的身分没有失掉。他可以做幼稚园教师,也可以当小学教员,不一定说是大学教授离开大学,他就无用武之地,他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哪里都管用。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就像这个样子,所以只要有生物的地方肯定现身。现身能现有情身,我们讲的动物,能现无情身,我们讲的植物、矿物、山河大地,他都能现。那我们要问,佛菩萨大慈大悲,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众生居住的地方有灾难,佛菩萨有没有能力来维护?给诸位说,肯定有。这个地方要发生大地震,佛菩萨能不能把这个地震化解掉?有没有这个能力?有!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他的能力就不圆满了。有能力他为什么不把这个灾难化解,来救度这些苦难众生?我们举一个例子说,像在学校里学生犯了过错,老师处罚学生,校长看到了有权力制止,他为什么不制止?这个惩罚是教育,惩罚对他是有利益的,没有害处的。从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到,佛菩萨看到众生造罪业,造极深重的罪业,罪业感得来的这个恶报、痛苦的果报,佛菩萨看到了,清清楚楚,为什么不制止?这个果报他要不受、不接受,他的那个恶业消不掉,消不掉那就造成永恒的障碍。你造了,你一定要消掉,业障消除之后,你真正回头、悔改了,佛菩萨现身来帮助你。由此可知,佛菩萨现身帮助你是慈悲,佛菩萨不现身不帮助你,还是慈悲。

  佛在经上讲众生的根性,众生回头,说过有五种马的比喻。最好的马懂得主人的意思,主人一表示它就知道,主人一骑上它的背上,它就知道主人要到某个地方去,它就载著他去,一等的好马。二等马,你骑上它,它还懵懵懂懂的,必须用马鞭轻轻敲它几下,它知道这是叫它去了,叫它走路了。三等的马就迟钝一点,你敲敲不痛不痒,它不理会你,一定狠狠的打几鞭,打得它痛了,它才晓得它真的要走路了。第四等马,你打它再重,它也不走。那用什么方法?你看骑马的人穿马靴,马靴后面都带有马刺,就是对付马的,用马刺刺马的腹部,那非常的痛苦,这个时候它不能不走、不能不听话,四等,要给它受这个苦。到第五等马,你用马刺刺它,它也不走,它躺下了,你有什么法子?佛这个比喻很有味道。所以种种果报,佛有能力化解而不化解,这是真正帮助众生,这才真正是大慈大悲。所以慈悲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而不是感情,佛菩萨教给众生是永恒的利益、长远的利益,不是一时。一时的快意,带来长远的苦痛,那是错误的。所以长痛不如短痛,佛菩萨教化众生有原则、有善巧方便,我们要信任,我们要尊敬,我们要能体会,要依教奉行。

  『身云三昧门』,佛经凡是讲到「云」就是提醒我们,所有一切现相是虚妄不实在的,「相有体无,事有理无」。这个用意是教我们不要去执著,不要去分别,更不可以去打妄想。你可以受用,你不可以控制,你不可以占有,如果你生控制、占有的念头,你就错了,烦恼跟著就起来了。所以,佛教给我们随缘而不攀缘。清凉注解,「唯如来藏是实有」,它是能现、能生、能变,它不是物质,它没有形相,它就像虚空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一切万物我们讲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依此建立。我们常讲有,有是从无而生的,无中生有。那个「无」很难懂,无不是什么都没有,无是有,有为什么说它无?因为六根接触不到,眼看不见,耳听不见,鼻也闻不出来,舌也没有办法尝,身体没有办法接触,乃至於我们心里怎么想也想不到,但是它存在。今天我们讲它是一种能量,它不是物质,所以佛经里面称它作无,称它作空。这个空,怕我们误会「空是什么都没有」,它加一个叫真空,「真空不空,妙有非有」,妙有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空跟有是一不是二。《心经》上最明显的显示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讲的物质,佛经上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色,色跟空是一不是二。

  大师说,「处所各别,随菩萨行。刹有净秽,随众生业」,这四句话很重要,我们不能不知道。处所各别是随菩萨行,浅位的菩萨不知道深位菩萨,这里头就有差别。譬如十信位的菩萨不知道十住位的菩萨,十住位的菩萨不知道十行位的菩萨,这大分;再细分,初信位的菩萨不知道二信位的境界,二信位不知道三信位的境界;深位菩萨知道浅位菩萨的境界,浅位菩萨不知道深位菩萨的境界,这是讲「处所各别,随菩萨行」。「刹有净秽」,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社会」,就有佛法里面「刹土」的意思在,社会的清净、染污随众生的业,这个话一点都不错。众生造作善业,一定会感到这个地区风调雨顺,物产丰富,人民安乐。如果这个地方的人心极其严重的染污,必然变成自私自利,一切行为一定是损人利己,互相猜疑,彼此不信任,这个社会就乱,天灾人祸接踵而来,灾难就频繁。所以,国土净秽确实是随众生业力变现出来的。

  我们从这里就能想到,诸佛菩萨的国土为什么那么美好?原因在哪里?原因在居民都能够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助合作,原因在这里。大家都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这个原因又在哪里?给诸位说,最根本的原因在教学。你看看华藏世界,我们现在读的《华严经》,毗卢遮那佛召开的宇宙的教学会议;《礼记》里面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没讲错,教学第一。然后再从历史上去验证,古今中外的历史,哪一个时代兴旺承平,你仔细观察,那个时代的教育办得最出色。你再看看哪一个时代动乱,动乱的那个时代,教育就很糟糕。今天我们这个世间教育出了很大的问题,教育的方针、方向偏差,人文教育忽略了。人文教育是讲人与人的关系。偏向在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发达,人事的问题出来了。那用什么方法?把这些人杀绝,反对的人统统把他杀光,是不是真的能解决?解决不了。被杀的那些人,马上投胎投到你家里面做你的孙子、做你的重孙,将来长大报仇。什么方法都不能解决,唯一能解决的方法是教学,教育办好!教学里最殊胜的,无过於圣贤的教诲。所以诸佛菩萨应化到世间来干什么?来教学的,示现到这个世间是来搞社会教育的,决不是为自己,是帮助众生。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得,非常重要!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