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四五卷) 2002/3/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645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前面,清凉大师为我们说明佛性七个意思;七个意思里面,常、乐、我、净,跟诸位介绍过,安稳是乐。接著我们看「无染名净」,什么是染污?自性本净,本来是清净的,一尘不染,为什么现在被污染?被什么污染?有几个人能明了?自性本善,为什么现在变成不善?染污的根,佛在经上常讲是无明,染污的相是「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相是染污的相。三细相第一个是无明业相,业是造作,无明不觉它就动,一念心动。诸位要晓得,这个动不是真心,真心是永远不动的,是妄心。妄心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有妄心?佛在楞严会上答覆富楼那尊者,富楼那尊者就是问这个问题,佛的答覆是「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的根本是知见立知。什么时候立知?经论里面常讲无始。无始不是说好久好久之前,你要这样解释的话就错了,无始告诉你没有开始。
如果你要不相信的话,我问你,你昨天晚上有没有作梦?昨天晚上是做了梦;你那个梦是几分几秒钟开始的,你知不知道?这是最近的事情,昨天晚上的事情,你都答不上来。再跟你说真话,梦是假的,梦不是真的;如果有始有终那就是事实,就落实了。无始,没有开始,既没有开始,哪来的结束?这叫梦幻泡影,这叫刹那不住,意思在此地,我们要正确理解它的大意。无始真正的意思就是告诉你没有开始,你要追究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这是妄想,这个妄想没有开始。佛讲的话正确,你要是听懂了,确实五体投地,真正是高明到极处了。如果真有开始,那就不叫无明了。所以当下一念,当下一念觉,众生立地成佛;当下一念迷,永堕三途六道。过去、现在、未来是时分,东南西北、上下中间叫方分,你们在《百法》里面看,时分跟方分是怎么回事情?不相应行法,时分跟方分是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用现代的话来说,那是个抽象的概念,全非事实。而众生真的是无量劫以来迷於抽象,竟然把抽象的当作事实,你说这个糟糕不糟糕?这就错了。
佛是大智慧的人,大觉之人,帮我们点醒,让我们觉悟。我们自己要明白,佛点醒,我们真的要觉悟,从今而后再也不染著了。染著的根是我执、是法执,我们对於我与法放下就是了。从哪里放起?从哪个地方下手?我在讲席里头常常劝导同学,有一个入门之处,那就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你要晓得,这是俱生烦恼,你看那个婴儿他不会说话,三、四个月不会说话,你仔细观察,他有控制、他有占有的意念。他喜欢吃的糖、喜欢吃的东西,抓在手上牢牢的不放,那就是控制、占有的意思,没人教他,这叫俱生烦恼。我们佛法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过去生中带来的习气。因此,才出生的婴儿,要给他受良好的教育,教导他要有一个大公无私的心,要有舍己为人这样的情操,要有容纳万事万物,像经上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胸怀,这要教。你要不教他,他就被习气、习染牵走了,他就堕落在凡夫、堕落在三途六道。由此可知,圣贤人教育的重要,圣贤人教育之可贵,这桩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决定不能够疏忽。
修行从这里下手,修行从自己心地上用功夫,不干别人的事。凡是修行功夫不得力的人,他不知道自己在心地上用功夫,天天看别人,天天干涉别人,天天想控制别人,天天想占有一切,这个念头错了,错得太离谱了。我们要明了,我们要警觉到。所以要想做到清净,「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五条,你从任何一条下手都行,一个得到,五个完全得到。从清净心下手,确实是比较方便。大乘佛法里面觉正净三门,禅宗、性宗从觉门入,从正觉之门,那的确要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人不容易。教下从正门入,净土跟密宗从净门入,换句话说,完全修的是清净心,那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去锻炼,锻炼不染污,练这个功夫,历事练心。六根在六尘境界决定没有自私自利,决定没有贪心、没有瞋恚、没有愚痴、没有嫉妒、没有傲慢,没有控制、没有占有,心才能得到纯净,道业才能成就,才能够契入佛的境界。
警觉性要高,才起心动念就知道已经被污染了。为什么?那是无明业相。从无明业相就变成转相,从转相就变成现相。转相也叫做见分,现相也叫做相分。见分,现代人讲的是精神;相分,现在人称为物质,精神跟物质都是从无明业相生的,无明业相是精神跟物质的根源,唯识家讲得清楚,在大乘佛法里头。变成三细相,已经是被污染了,染污得很轻,不严重。「境界为缘长六粗」,那就是严重的污染,六粗相现前,严重污染。这样演变发展,就变成三途六道、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么来的。如果我们真正能做到一切都不染著,你就反妄归真。所以净是性德,你得到清净你就是见性,就明心见性。这一个得到,前面跟你讲的常、乐、我都得到了,下面跟你讲的真、实、善也具足了,不必要再学。七个字,得一个统统都得到,所以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
这给你说了七个,实际上无量无边,这是法门;说七个意思这是开七门,每一门展开的时候,无量无边的意思。每一门里头都有七门,七七四十九门,每一门里头又具足四十九门,重重无尽,你才晓得佛家讲的无量无边法门是什么个意思。所以总要记住,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决定不染,纯净纯善,我们就成就了。像这个常住,常住这些事情是不是要管?要管;对於自己心地的纯净纯善有没有妨碍?没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它为什么不妨碍?事上认真做,理上一尘不染,《般若经》上常说的「三轮体空」,这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用这个功德回向净土,上上品往生;否则的话你拿什么功德往生?拿什么功德回向?《华严》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讲的什么事?当下六根对六尘境界之事,非常的现实。
下面讲「离妄是真」,这是前面讲的第一句。真在哪里?你要想去找一个真,真还是妄;离了妄,真就现前了。现在真被那个妄障碍住,被妄迷惑了,所以妄去掉真就显。妄去掉再要去找一个真,真还是妄。古来祖师大德常常教人,「但除其妄,莫更觅真」,只要除妄,你不要再去找真,妄除掉就是真。妄是什么?总的纲领来说,妄想、分别、执著这都是妄。如果我们离妄想分别执著,那个境界就是真,你不要再去问「这是不是真」,不要再去怀疑「这是不是真」;你要一问、你一怀疑,又变成妄了,你离不开妄。确确实实无始劫来都是生活在虚妄的境界里,不肯舍弃你的虚妄。身是虚妄,境界也是虚妄,身心世界没有一样不是虚妄。为什么是虚妄?因为你有个妄心,你用妄想分别执著心对待身心世界,身心世界就是虚妄的。我们要问,离妄想分别执著,这个身对待外面境界那是什么?跟诸位讲,叫一真。一真跟虚妄是一个境界,完全没有两样,念头一变,外面境界都变了。
凡夫住在虚妄境界里头,这个虚妄都变成障碍,理事有碍,事事有障。念头转过来,虽然事相还摆在面前,事理无碍,事事无障。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里面开示说得很多,论到修行,智者、有智慧的人,「但除其心,不除其境」;迷惑颠倒的人,他的想法、作法完全相反,「但除其境,不除其心」。如果我们能够把心里面这些妄想分别执著除掉,无论在什么境界都是一味清净,它不沾染了,换句话说,它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永远住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永远住自己的广大而无边际的一真法界,这是一般凡人体会不到的。凡夫受环境的影响,所以要选择一个好环境,居住的环境,中国人讲好风水,风水是什么?风水就是居住环境。
真正修道人他无所谓,无论住在哪个地方都好、都一样的,把他放在大都市高楼住宅里面,像鸽子笼一样,他也很逍遥自在,他不受影响;把他放在此地,居住在广大庭院之中,他也自在,根本不受影响,这是修行功夫到家了。功夫不到家不能不受影响,功夫到家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这什么原因?原来他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只要有分别执著在,他就会有选择,他就有分别。佛教导我们如何离妄想分别执著,跟他一样,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做出来给我们看,不是只是单单说说而已,他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我们要会,不会怎么行?学佛就要学得跟佛一模一样,学佛的存心,佛是大慈悲心,佛是真清净心、平等心。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心存大慈悲,处处与人方便,这样才行。
下面一句「不空显实」,不空是什么意思?如来藏有「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是体,是自性的本体;不空如来藏是自性的现相,空不空如来藏是自性的德用,体、相、用。体是空的,虽然是空它能现相,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相,这相从哪里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相有,叫实;这个实跟诸位说,不是真实,你要说真实那你就错了。实当什么讲?实有。确实有这个相,虽有这个相,这个相是空的。为什么说这个相是空的?这个相没有自性;性就是体,相没有自体。没有自体为什么会现这个相?缘生而现,缘聚则相生,缘散则相灭,所以说它当相即空,或者讲当体即空,都可以说。当体即空是毕竟空,当相即空是不可得、是无所有。为什么?这个相,所有一切的相分刹那生灭。我们看到这个相分好像是还停留一段时间,我们人生在世还有个几十年,这怎么回事情?这是相续相。就好像演电影,电影的底片一样,在放映机里头放映的时候,一张一张快速的通过,你看到相续相。其实它的真相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我们要把它用在电影的放映机上来观察,佛这一句话我们很容易体会。
从前八厘米的小电影机,玩的人不太多,曾经玩过这种小电影机,佛在经上说这个话,你的印象会很深刻,「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知道一切现相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在早年喜欢摄影,老式的八厘米的摄影机我玩过一段时期,我有两个摄影机,有一个放映机。这些东西都留在台北「华藏图书馆」,现在没有人玩这个了,现在是电视的摄影机取而代之。电视省事太多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从前那个摄影之后,像照相一样要冲洗、剪接,相当费事情,成本很高。因为它一卷带子大概只能照三分半钟,十卷带子接起来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要二十卷的带子,很麻烦!但是现在电视摄影机不太容易显示出来,对於什么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很难体会,那个八厘米的影片很容易体会。那个放映机镜头一打开,这张照片在银幕上出现,「当处出生」,立刻就灭尽了,那个镜头关起来,第二张出来了。它的速度太快,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在银幕上好像看到就很真了,不知道那是假的。我们在银幕上看到好像有动作,不知道它是不动的,张张都是照片,不动的,连起来的时候好像看到有动作了。所以动是在相续里头看出来的,单单看那一张是不动的,像看照片一样。
在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动就是不动,不动就是动,动跟不动是一不是二。这个话要是平常跟你讲的话,会把你讲得迷迷糊糊,但是在放电影的时候,我跟你讲这个,你就很容易体会到,这是宇宙人生真相。你在这里头真正体会到「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不空是相续不空、转变不空、循环不空。我们是看到这个相,看到因果相续相。好像一切法都是在动的,其实一切法都是寂灭相,清净寂灭相,佛证得了。佛用什么证得?用清净寂灭心证得的,所以佛讲「相随心转」,这句话是从这个地方说出来的。九法界众生的心都是动的,动的幅度大小不一样,九法界愈是往上层去,他动的幅度愈小,愈往下面去那个动的幅度愈大,这是事实真相。
末后一句「体顺成善」,这一句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顺是什么?随顺,随顺就善。要知道自性随顺万法,自性一丝毫分别没有,一丝毫的执著都没有,它随顺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法不随顺的。中国古德教人,那个时候佛法没到中国来,中国古圣先贤教人教什么?孝顺。佛家在此地讲「体顺」,体是本性,我们这个地方讲佛性,佛性就是自性。所以你的佛性是恒顺众生的,你今天一切不随顺,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自己的分别执著,不能恒顺众生,你的性德不见了,你的自性、佛性被障碍了。谁障碍你?自己障碍你自己,不是别人障碍你自己。从这些地方最容易观察到自性被障碍、自性被缠缚、自性被烦恼习气所转,佛法讲「障盖」。妄想分别执著也叫做业障,障什么?障碍你的体顺。佛性随著烦恼转,佛性堕落在六道三途,虽然堕落在六道三途,佛性不变。佛性不生,佛性也不灭,佛性不来不去,但是怎么样?不起作用了。正念的作用不起了,起的是迷惑颠倒的作用,起惑造业感得三途六道的苦报,不善!要知道我们自己本善,为什么现在不善?我们现在自性里头、佛性里头本具无量无边的般若智慧,这个经上讲无上的智慧,智慧没有了;无边的德能,德能没有了;无量的相好,相好也没有了。什么原因?不懂得恒顺众生,不懂得随喜功德。普贤菩萨这两愿就是这一句开出来的,「体顺成善」,功德是善。
我们今天修行,从哪里修?从「恒顺众生」。我们要亲近什么样的善知识?哪一个真正爱护我们,每天批评我们、责备我们、教训我们,这是我们的真善知识。一个人到没有人敢批评你、没有人敢指责你,你就完了,肯定你要堕阿鼻地狱。自知自觉不容易,那不是普通人,那是佛菩萨再来的。即使佛菩萨再来,他还要作示现,为什么?给大众做榜样。凡夫的习气,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历事练心,要禁得起折磨。说你几句不好听的话,给你一点难看的面孔,掉头而去,怀恨在心,你怎么会有成就?往年馆长在,她对你们不客气,有喝斥、有教训,你们还稍稍能有一点长进。现在没有人指责你们,没有人批评你们了。如果有人批评你们,你们听到了怀恨在心,「这个人是坏人,他说我们的坏话」,自己永远不能够回光返照,你们这在修什么?你们不是修行,你们是在享福。你们要晓得,你们前生修的多大的福报,这个福报很快就享完,享完之后你就没福了;没有福的时候,你的苦就来了,若不是病魔缠身,一定就有横祸临头,我们一般讲意外的祸害,福享尽了。中国从前算命看相的人常说「禄尽人亡」,你的福报享尽了,虽然身体还在、寿命还有,你也没有办法活下去。要懂得修福,要知道积德,比什么都重要。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讲菩萨所入三昧,大定的体用在这里可以做一个总结。「体用」经文上讲:
【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能於法界示众影像。】
这个里面含义很多,我们费了很多的时间,还是略略的介绍。佛性就是一切佛的平等性,清凉大师引用《大涅盘经》里面七个意思来解释,就是真、实、善、常、乐、我、净。把常摆在第一,这个顺序是《涅盘经》的顺序,常、乐、我、净、真、实、善。诸菩萨们他们在修,修什么?就修这七个字,这七个字是性德。我们现在教同学,我们讲的是十句,总共二十个字,两个字一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我们说法不一样,跟这七个意思相应。佛证得究竟的果德,所以这七个意思是圆满的。菩萨还没有证得圆满,分证的,他也有,没有如来果地上那么圆满;如果我们不学,换句话说,少分、少少分我们都得不到。所以修行修什么?学佛学什么?总得要清楚、要明白。
它的殊胜作用,『能於法界示众影像』,这它起用。这个意思,大师为我们说明的,「能现能生身土智影」,他讲得很好,后面引《唯识论》作证,就是《唯识论》解释大圆镜智的论文。后面清凉大师给我们再加以详细解释,「三身、三土、三智之影,皆是镜智之所现故,如第一经说,前钞已引。」,第一经就是第一卷里面所讲的。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一,「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毗卢遮那,这讲得很多、很详细了,是宇宙万有的本体。这个地方讲的毗卢遮那如来藏身,这是法身;从法身变现出报身,报身是智慧之身,有自受用报身,有他受用报身;从法、报又变现出应化身,应化身无量无边。我们在华严境界里面认识到、体会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依正庄严全是法、报所现的化身,不读《华严》怎么样也体会不到。如果体会得,你就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有机体,活活泼泼,没有一物是死寂的,没有!小而微尘,大而法界,正报里面大的是法身,小的是毛孔,我们总要记住,宇宙真相是无尽的重叠。
大师解释这个藏身,融通四句比什么都重要,「身遍刹海,刹在身中,身遍身内刹,刹入遍刹身」,这四句重要,这四句是宇宙的真相。除佛之外,一直到今天还没有人能说得出来。现在科学家只说到空间是多维次的,哪有说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如果你真正把这四句融通体会得,你自己有个什么感觉?尽虚空遍法界跟我是一体,这个时候你的大慈悲心生起来了,你的爱心充满整个宇宙,充满整个虚空法界。中国古圣先贤常讲的「仁民爱物」,有这个意思,但是他没有说得清楚,仁民爱物的境界有多大没说清楚,佛讲的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明了,诸佛菩萨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话我们常常听说,听到耳熟,境界体会不得。这四句里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这个境界,真正是「身包刹海,尘容法身」。
你要是契入,你就是入佛境界,於一切万事万物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消融了,你所显现出来的,真的就是真、实、善。如果我们套《三字经》上的话,人之初,性本真、性本实、性本善、性本常、性本乐、性本我,我是自在,性本清净,七个意思说一个,一个必定具足其他六个。如果没有常,不善;没有乐也不善,缺少一个字就不善了。七个字统统都具足,性本善。具足三身,具足三土。三身是讲正报,三土是讲依报,三智是讲智正觉。三身是有情世间,三土是器世间,三智是智正觉世间,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底下讲「之影」,三身、三土、三智都是影像,大圆镜智所现,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能於法界示众影像」,这才说出来了,这它起作用。菩萨入这个大定是表演给我们看的,我们要不入这个大定,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你怎么会知道?你怎么能明了?你怎么能够说得出?普贤在这个会上,这是宇宙的宗教哲学会议、宗教教学会议、宗教教育会议,他在这里当主席,要他提出报告,说明宇宙人生真相,先入这个大定,做给我们看的。我们要把佛法介绍给别人、介绍给广大群众,你要不能契入境界,你怎么能说得出?真正用意在此地。现在我们看下一句经文:
【广大无碍,同於虚空。法界海漩,靡不随入。】
这两句,清凉大师说「深广一对」。第一句是说大定的起用,它的作用,『广大无碍,同於虚空』。清凉在注解上告诉我们:「广者无边,不在内外故」,没有边际,我们常讲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大还有外面的不算大,大是没有外面的了,这些意思都要细心去体会、去思惟。小,小里头还有小,小里面没有小了,这是什么?这是佛性,这是真心。所以我们对於佛性、对於真心,用空灵两个字来形容它。空,唯有空才真正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但是这个空它灵,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灵明觉知。为什么说空?它没有形相,六根都接触不到,眼看不见、耳听不见,连心都想不到,它有。我们要用比喻来说,只能够用电波,好像能比喻一个彷佛。电波在空中快速的流动,我们六根接触不到,这个波里头什么都有,森罗万象。
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有一个电视机来接收的时候就看到了,有音声、有画面、有色彩、有形相;如果没有接收器、没有萤光幕,什么都显不出来。有萤光幕现出来的这些相,你们想想是不是叫影像?由此可知,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这些色相,这个电波传过来的,我们接收的是个平面的,画面是个平面的。自性心波变现出来是立体的,是无尽重叠的,它不是平面的。在哪里?就是我们现前的境界。广大!这是广的意思。「大者无上,究竟实际故」,这是解释大,无上是没有在它上面的,没有了,究竟实际。「无碍」是没有障碍,「无所障故」。「同於虚空,成上三义」,成是成就,「通为广大无碍门」。这一句是讲广大,这是讲大定的相、样子。往下经文都讲大定的作用,就是前面讲的胜用。
『法界海漩,靡不随入』,「漩」,清凉大师有解释,深的意思。为什么说「海漩」?「海漩」也形容重叠无尽。我们从前面讲的融通四句里面体会得到,「身遍刹海,刹在身中,身遍身内刹,刹入遍刹身」,这是法海漩澓的相。「靡不随入」,这一句使我们深深体会得,普贤菩萨十愿里面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学佛,能得多少利益,就看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几成的相应。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我们套这句话来说,一分相应得一分利益,两分相应得两分利益。怎么叫相应?落实。普贤菩萨第一个单元教给我们礼敬,我们相应不相应?我们对一切人事物有没有真正的恭敬心?诸佛最重要的是未来佛,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一切众生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佛在菩萨戒经里面跟我们讲,「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说得这么样的恳切。我们今天对人、对一切众生,把他看作外人、把他看作陌生人,有的时候理都不予理会,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佛菩萨的教诲是一百八十度的相背,古人常讲「背道而驰」,想想是不是自己?
我奉劝大家的,真正是简单明了,把修行的方法、原则归纳为五个科目。修行真的是科目愈少愈好,不能太杂,杂了怎么样?做不到,就变成落空了。五个科目不多不少,三福我做到没有?六和我做到没有?我也常常勉励人,崇德,崇尚道德,贵以和,《论语》上讲「礼之用,和为贵」。现在人祈求和平,我们是不是能跟一切众生和平相处?和是和睦,平是平等,重教,要重视教学。要想道德能复兴、世间能和平,最重要的是教育、教学,三福、六和是教学里头根本的根本。人与人不能够和睦相处,我不喜欢这个人,我讨厌那个人,那个人实在讲不相干,自己这个厌恶之心,你起了厌恶之心,你知不知道你受什么样的果报?厌恶是烦恼,是瞋恚烦恼里面的一分,瞋恚烦恼所感得的果报是阿鼻地狱。
要是真正遇到跟自己志趣不相同的,这怎么办?佛教导我们的方法是欢喜恭敬供养,礼辞而去。我离开他,我找我志同道合的同修在一起共修,志趣不同随他去,我们懂这个道理。道场亦复如是,你在这个道场,你的志趣跟这个道场道风、学风不相应,应该怎么样?对这个道场还是欢喜赞叹,自己早一天离开。古德常常教人,「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不能破坏这个道场;破坏道场是破坏它的道风、破坏它的学风,如果破坏了,那个罪很重很重。这个地方的道场道风是念佛,学风是学教,你们大家自己定的,每天八个小时学教,八个小时念佛,你要是做不到,你就破坏道场。为什么?你破坏道风。你住在这个地方,无论是在家出家,你有责任维护这个道风、学风,那个功德无量无边。为什么?这就是我们讲的,树立好的形象给社会大众看。学教我不参加,念佛我也不参加,你破坏这个形象,毁弃道风,罪过是阿鼻地狱。你不住在这里没事,住在这个地方你就造这个业。「我没有做坏事,我天天还为大众服务,忙得不亦乐乎!」没错,你那个忙叫瞎忙,你那个忙不如法,你不知道大体是什么。
佛法在今天这个社会,为什么衰落到这个地步?形象坏了,不但社会大众瞧不起,连鬼神都瞧不起,你将来到哪里去?念佛求往生没你的分。经教不能不懂,真的懂了、真的搞明白了,你才晓得什么叫如理如法的修行。如理不如法不行,如法不如理也不行。我们今天是什么?既不如理又不如法,这怎么得了?享受的是十方的供养,十方供养没错,我们今生不了道,将来要披毛戴角还。债主决定是有功德,没有功德他也有福德。这个道场真正有人成就,有人开悟、有人证果,所有供养这些人都有功德。如果这个道场没有人开悟、没有人证果,修行都不如理不如法,他还是有福德,这些人将来还要披毛戴角还,他对这个道场出钱出力绝对不落空。这些都是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的。
「法界海漩,靡不随入」,这是入得深,入法界。入法界做什么?示众影像。法界广大而无边际,这两句都是解释前面遮那遍照之义。毗卢遮那是梵语,翻成中文的意思是光明遍照,这个光不是普通的光。我们现在明了,光波的长短也很复杂,我们肉眼能够见到的光波是非常窄小的这一段,比我们能见的光波长的我们见不到,比这个光波短的我们也见不到,借重仪器我们探测到一些波长不同的光波,像X-光、紫外线、红外线,在仪器里头探测到一些。仪器的能力还是有限的,还有许许多多不同波度的光波,我们仪器都测不出来,我们的仪器不够精密。毗卢遮那光明遍照,没有不入的,真的是像前面所说的,微尘、毛孔它都遍入。微尘里面有刹土,毛孔里面有众生,重重无尽。我们凡夫哪里有这个智慧?可是你要晓得,凡夫没有这个智慧是迷失了,本来有,现在没有了。我们想到这个地方,有没有生惭愧心?为什么我们把这个能力失掉了?这个能力在佛法里面讲是我们的本能,自性本具的德能。
所以经读到这个地方,想想自己,惭愧到极处!惭愧是善心所,惭愧心生能够激发你的道心,能够激发你勇猛精进。你为什么还生不起道心?为什么还不能够努力精进?惭愧心都没有了。惭愧心没有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不知耻,觉得这个事情无所谓,你说怎么得了?如果你真的把这个事情看成无所谓,到果报现前的时候,你后悔莫及了。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句句都是真实话,苦口婆心!不要以为我们人身失掉了,来生还能得人身,一万个人死了以后,来生再得人身的,充其量只有一两个而已。要是相信佛的话,那个比例太少了。佛在经上我们常常看到的三种比喻,一个是须弥穿针,在须弥山顶上放下一条线来,须弥山下放一根绣花针,这个线从山顶上放下来,刚刚好就穿到那个针孔,你们想想看这个机率有多大?不要说须弥山,我们现在从第十层、二十层的高楼,这不算高了,从那上面放一条线,下面放一根绣花针,你看看线放下来,一万条线放下来,看看有没有一条穿进去的?佛用这个比喻来告诉我们,人失掉人身再得人身就这样的困难,我们哪里会知道?
所以都是自己疏忽,没有认真去反省检点,不知道自己的过失,都以为自己还不错了,就是反省也找不到自己的过失。为什么?没有标准。所以佛祖慈悲,佛讲的戒律是标准,我们最低的标准是「沙弥律仪」,你去对一对,你几条做到了?印祖给我们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是标准。佛给一般大众的,不一定是学佛的人,给他的标准是《十善业道》,这一般大众,我们做到几条?自己细心去反省、去体察,你就晓得将来我们自己会落在哪一道。不用别人说,也无需向别人请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不能往生?你去看《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讲到的你相不相应?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前面,清凉大师为我们说明佛性七个意思;七个意思里面,常、乐、我、净,跟诸位介绍过,安稳是乐。接著我们看「无染名净」,什么是染污?自性本净,本来是清净的,一尘不染,为什么现在被污染?被什么污染?有几个人能明了?自性本善,为什么现在变成不善?染污的根,佛在经上常讲是无明,染污的相是「无明不觉生三细」,三细相是染污的相。三细相第一个是无明业相,业是造作,无明不觉它就动,一念心动。诸位要晓得,这个动不是真心,真心是永远不动的,是妄心。妄心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有妄心?佛在楞严会上答覆富楼那尊者,富楼那尊者就是问这个问题,佛的答覆是「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无明的根本是知见立知。什么时候立知?经论里面常讲无始。无始不是说好久好久之前,你要这样解释的话就错了,无始告诉你没有开始。
如果你要不相信的话,我问你,你昨天晚上有没有作梦?昨天晚上是做了梦;你那个梦是几分几秒钟开始的,你知不知道?这是最近的事情,昨天晚上的事情,你都答不上来。再跟你说真话,梦是假的,梦不是真的;如果有始有终那就是事实,就落实了。无始,没有开始,既没有开始,哪来的结束?这叫梦幻泡影,这叫刹那不住,意思在此地,我们要正确理解它的大意。无始真正的意思就是告诉你没有开始,你要追究到底什么时候开始,这是妄想,这个妄想没有开始。佛讲的话正确,你要是听懂了,确实五体投地,真正是高明到极处了。如果真有开始,那就不叫无明了。所以当下一念,当下一念觉,众生立地成佛;当下一念迷,永堕三途六道。过去、现在、未来是时分,东南西北、上下中间叫方分,你们在《百法》里面看,时分跟方分是怎么回事情?不相应行法,时分跟方分是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用现代的话来说,那是个抽象的概念,全非事实。而众生真的是无量劫以来迷於抽象,竟然把抽象的当作事实,你说这个糟糕不糟糕?这就错了。
佛是大智慧的人,大觉之人,帮我们点醒,让我们觉悟。我们自己要明白,佛点醒,我们真的要觉悟,从今而后再也不染著了。染著的根是我执、是法执,我们对於我与法放下就是了。从哪里放起?从哪个地方下手?我在讲席里头常常劝导同学,有一个入门之处,那就是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你要晓得,这是俱生烦恼,你看那个婴儿他不会说话,三、四个月不会说话,你仔细观察,他有控制、他有占有的意念。他喜欢吃的糖、喜欢吃的东西,抓在手上牢牢的不放,那就是控制、占有的意思,没人教他,这叫俱生烦恼。我们佛法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过去生中带来的习气。因此,才出生的婴儿,要给他受良好的教育,教导他要有一个大公无私的心,要有舍己为人这样的情操,要有容纳万事万物,像经上讲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的胸怀,这要教。你要不教他,他就被习气、习染牵走了,他就堕落在凡夫、堕落在三途六道。由此可知,圣贤人教育的重要,圣贤人教育之可贵,这桩事情我们不能不知道,决定不能够疏忽。
修行从这里下手,修行从自己心地上用功夫,不干别人的事。凡是修行功夫不得力的人,他不知道自己在心地上用功夫,天天看别人,天天干涉别人,天天想控制别人,天天想占有一切,这个念头错了,错得太离谱了。我们要明了,我们要警觉到。所以要想做到清净,「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五条,你从任何一条下手都行,一个得到,五个完全得到。从清净心下手,确实是比较方便。大乘佛法里面觉正净三门,禅宗、性宗从觉门入,从正觉之门,那的确要上上根人,不是上上根人不容易。教下从正门入,净土跟密宗从净门入,换句话说,完全修的是清净心,那就是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去锻炼,锻炼不染污,练这个功夫,历事练心。六根在六尘境界决定没有自私自利,决定没有贪心、没有瞋恚、没有愚痴、没有嫉妒、没有傲慢,没有控制、没有占有,心才能得到纯净,道业才能成就,才能够契入佛的境界。
警觉性要高,才起心动念就知道已经被污染了。为什么?那是无明业相。从无明业相就变成转相,从转相就变成现相。转相也叫做见分,现相也叫做相分。见分,现代人讲的是精神;相分,现在人称为物质,精神跟物质都是从无明业相生的,无明业相是精神跟物质的根源,唯识家讲得清楚,在大乘佛法里头。变成三细相,已经是被污染了,染污得很轻,不严重。「境界为缘长六粗」,那就是严重的污染,六粗相现前,严重污染。这样演变发展,就变成三途六道、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么来的。如果我们真正能做到一切都不染著,你就反妄归真。所以净是性德,你得到清净你就是见性,就明心见性。这一个得到,前面跟你讲的常、乐、我都得到了,下面跟你讲的真、实、善也具足了,不必要再学。七个字,得一个统统都得到,所以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
这给你说了七个,实际上无量无边,这是法门;说七个意思这是开七门,每一门展开的时候,无量无边的意思。每一门里头都有七门,七七四十九门,每一门里头又具足四十九门,重重无尽,你才晓得佛家讲的无量无边法门是什么个意思。所以总要记住,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决定不染,纯净纯善,我们就成就了。像这个常住,常住这些事情是不是要管?要管;对於自己心地的纯净纯善有没有妨碍?没妨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它为什么不妨碍?事上认真做,理上一尘不染,《般若经》上常说的「三轮体空」,这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用这个功德回向净土,上上品往生;否则的话你拿什么功德往生?拿什么功德回向?《华严》就是我们现实的生活,讲的什么事?当下六根对六尘境界之事,非常的现实。
下面讲「离妄是真」,这是前面讲的第一句。真在哪里?你要想去找一个真,真还是妄;离了妄,真就现前了。现在真被那个妄障碍住,被妄迷惑了,所以妄去掉真就显。妄去掉再要去找一个真,真还是妄。古来祖师大德常常教人,「但除其妄,莫更觅真」,只要除妄,你不要再去找真,妄除掉就是真。妄是什么?总的纲领来说,妄想、分别、执著这都是妄。如果我们离妄想分别执著,那个境界就是真,你不要再去问「这是不是真」,不要再去怀疑「这是不是真」;你要一问、你一怀疑,又变成妄了,你离不开妄。确确实实无始劫来都是生活在虚妄的境界里,不肯舍弃你的虚妄。身是虚妄,境界也是虚妄,身心世界没有一样不是虚妄。为什么是虚妄?因为你有个妄心,你用妄想分别执著心对待身心世界,身心世界就是虚妄的。我们要问,离妄想分别执著,这个身对待外面境界那是什么?跟诸位讲,叫一真。一真跟虚妄是一个境界,完全没有两样,念头一变,外面境界都变了。
凡夫住在虚妄境界里头,这个虚妄都变成障碍,理事有碍,事事有障。念头转过来,虽然事相还摆在面前,事理无碍,事事无障。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里面开示说得很多,论到修行,智者、有智慧的人,「但除其心,不除其境」;迷惑颠倒的人,他的想法、作法完全相反,「但除其境,不除其心」。如果我们能够把心里面这些妄想分别执著除掉,无论在什么境界都是一味清净,它不沾染了,换句话说,它不受外面境界的影响,永远住自己的清净平等觉,永远住自己的广大而无边际的一真法界,这是一般凡人体会不到的。凡夫受环境的影响,所以要选择一个好环境,居住的环境,中国人讲好风水,风水是什么?风水就是居住环境。
真正修道人他无所谓,无论住在哪个地方都好、都一样的,把他放在大都市高楼住宅里面,像鸽子笼一样,他也很逍遥自在,他不受影响;把他放在此地,居住在广大庭院之中,他也自在,根本不受影响,这是修行功夫到家了。功夫不到家不能不受影响,功夫到家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这什么原因?原来他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只要有分别执著在,他就会有选择,他就有分别。佛教导我们如何离妄想分别执著,跟他一样,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做出来给我们看,不是只是单单说说而已,他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我们要会,不会怎么行?学佛就要学得跟佛一模一样,学佛的存心,佛是大慈悲心,佛是真清净心、平等心。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心存大慈悲,处处与人方便,这样才行。
下面一句「不空显实」,不空是什么意思?如来藏有「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是体,是自性的本体;不空如来藏是自性的现相,空不空如来藏是自性的德用,体、相、用。体是空的,虽然是空它能现相,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个相,这相从哪里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相有,叫实;这个实跟诸位说,不是真实,你要说真实那你就错了。实当什么讲?实有。确实有这个相,虽有这个相,这个相是空的。为什么说这个相是空的?这个相没有自性;性就是体,相没有自体。没有自体为什么会现这个相?缘生而现,缘聚则相生,缘散则相灭,所以说它当相即空,或者讲当体即空,都可以说。当体即空是毕竟空,当相即空是不可得、是无所有。为什么?这个相,所有一切的相分刹那生灭。我们看到这个相分好像是还停留一段时间,我们人生在世还有个几十年,这怎么回事情?这是相续相。就好像演电影,电影的底片一样,在放映机里头放映的时候,一张一张快速的通过,你看到相续相。其实它的真相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我们要把它用在电影的放映机上来观察,佛这一句话我们很容易体会。
从前八厘米的小电影机,玩的人不太多,曾经玩过这种小电影机,佛在经上说这个话,你的印象会很深刻,「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知道一切现相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我在早年喜欢摄影,老式的八厘米的摄影机我玩过一段时期,我有两个摄影机,有一个放映机。这些东西都留在台北「华藏图书馆」,现在没有人玩这个了,现在是电视的摄影机取而代之。电视省事太多了,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从前那个摄影之后,像照相一样要冲洗、剪接,相当费事情,成本很高。因为它一卷带子大概只能照三分半钟,十卷带子接起来是半个小时,一个小时要二十卷的带子,很麻烦!但是现在电视摄影机不太容易显示出来,对於什么叫「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很难体会,那个八厘米的影片很容易体会。那个放映机镜头一打开,这张照片在银幕上出现,「当处出生」,立刻就灭尽了,那个镜头关起来,第二张出来了。它的速度太快,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在银幕上好像看到就很真了,不知道那是假的。我们在银幕上看到好像有动作,不知道它是不动的,张张都是照片,不动的,连起来的时候好像看到有动作了。所以动是在相续里头看出来的,单单看那一张是不动的,像看照片一样。
在这个地方我们能体会到,动就是不动,不动就是动,动跟不动是一不是二。这个话要是平常跟你讲的话,会把你讲得迷迷糊糊,但是在放电影的时候,我跟你讲这个,你就很容易体会到,这是宇宙人生真相。你在这里头真正体会到「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不空是相续不空、转变不空、循环不空。我们是看到这个相,看到因果相续相。好像一切法都是在动的,其实一切法都是寂灭相,清净寂灭相,佛证得了。佛用什么证得?用清净寂灭心证得的,所以佛讲「相随心转」,这句话是从这个地方说出来的。九法界众生的心都是动的,动的幅度大小不一样,九法界愈是往上层去,他动的幅度愈小,愈往下面去那个动的幅度愈大,这是事实真相。
末后一句「体顺成善」,这一句对我们来讲非常重要。顺是什么?随顺,随顺就善。要知道自性随顺万法,自性一丝毫分别没有,一丝毫的执著都没有,它随顺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法不随顺的。中国古德教人,那个时候佛法没到中国来,中国古圣先贤教人教什么?孝顺。佛家在此地讲「体顺」,体是本性,我们这个地方讲佛性,佛性就是自性。所以你的佛性是恒顺众生的,你今天一切不随顺,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自己的分别执著,不能恒顺众生,你的性德不见了,你的自性、佛性被障碍了。谁障碍你?自己障碍你自己,不是别人障碍你自己。从这些地方最容易观察到自性被障碍、自性被缠缚、自性被烦恼习气所转,佛法讲「障盖」。妄想分别执著也叫做业障,障什么?障碍你的体顺。佛性随著烦恼转,佛性堕落在六道三途,虽然堕落在六道三途,佛性不变。佛性不生,佛性也不灭,佛性不来不去,但是怎么样?不起作用了。正念的作用不起了,起的是迷惑颠倒的作用,起惑造业感得三途六道的苦报,不善!要知道我们自己本善,为什么现在不善?我们现在自性里头、佛性里头本具无量无边的般若智慧,这个经上讲无上的智慧,智慧没有了;无边的德能,德能没有了;无量的相好,相好也没有了。什么原因?不懂得恒顺众生,不懂得随喜功德。普贤菩萨这两愿就是这一句开出来的,「体顺成善」,功德是善。
我们今天修行,从哪里修?从「恒顺众生」。我们要亲近什么样的善知识?哪一个真正爱护我们,每天批评我们、责备我们、教训我们,这是我们的真善知识。一个人到没有人敢批评你、没有人敢指责你,你就完了,肯定你要堕阿鼻地狱。自知自觉不容易,那不是普通人,那是佛菩萨再来的。即使佛菩萨再来,他还要作示现,为什么?给大众做榜样。凡夫的习气,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历事练心,要禁得起折磨。说你几句不好听的话,给你一点难看的面孔,掉头而去,怀恨在心,你怎么会有成就?往年馆长在,她对你们不客气,有喝斥、有教训,你们还稍稍能有一点长进。现在没有人指责你们,没有人批评你们了。如果有人批评你们,你们听到了怀恨在心,「这个人是坏人,他说我们的坏话」,自己永远不能够回光返照,你们这在修什么?你们不是修行,你们是在享福。你们要晓得,你们前生修的多大的福报,这个福报很快就享完,享完之后你就没福了;没有福的时候,你的苦就来了,若不是病魔缠身,一定就有横祸临头,我们一般讲意外的祸害,福享尽了。中国从前算命看相的人常说「禄尽人亡」,你的福报享尽了,虽然身体还在、寿命还有,你也没有办法活下去。要懂得修福,要知道积德,比什么都重要。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讲菩萨所入三昧,大定的体用在这里可以做一个总结。「体用」经文上讲:
【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能於法界示众影像。】
这个里面含义很多,我们费了很多的时间,还是略略的介绍。佛性就是一切佛的平等性,清凉大师引用《大涅盘经》里面七个意思来解释,就是真、实、善、常、乐、我、净。把常摆在第一,这个顺序是《涅盘经》的顺序,常、乐、我、净、真、实、善。诸菩萨们他们在修,修什么?就修这七个字,这七个字是性德。我们现在教同学,我们讲的是十句,总共二十个字,两个字一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我们说法不一样,跟这七个意思相应。佛证得究竟的果德,所以这七个意思是圆满的。菩萨还没有证得圆满,分证的,他也有,没有如来果地上那么圆满;如果我们不学,换句话说,少分、少少分我们都得不到。所以修行修什么?学佛学什么?总得要清楚、要明白。
它的殊胜作用,『能於法界示众影像』,这它起用。这个意思,大师为我们说明的,「能现能生身土智影」,他讲得很好,后面引《唯识论》作证,就是《唯识论》解释大圆镜智的论文。后面清凉大师给我们再加以详细解释,「三身、三土、三智之影,皆是镜智之所现故,如第一经说,前钞已引。」,第一经就是第一卷里面所讲的。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法身是一,「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法身是毗卢遮那,这讲得很多、很详细了,是宇宙万有的本体。这个地方讲的毗卢遮那如来藏身,这是法身;从法身变现出报身,报身是智慧之身,有自受用报身,有他受用报身;从法、报又变现出应化身,应化身无量无边。我们在华严境界里面认识到、体会到,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依正庄严全是法、报所现的化身,不读《华严》怎么样也体会不到。如果体会得,你就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有机体,活活泼泼,没有一物是死寂的,没有!小而微尘,大而法界,正报里面大的是法身,小的是毛孔,我们总要记住,宇宙真相是无尽的重叠。
大师解释这个藏身,融通四句比什么都重要,「身遍刹海,刹在身中,身遍身内刹,刹入遍刹身」,这四句重要,这四句是宇宙的真相。除佛之外,一直到今天还没有人能说得出来。现在科学家只说到空间是多维次的,哪有说得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如果你真正把这四句融通体会得,你自己有个什么感觉?尽虚空遍法界跟我是一体,这个时候你的大慈悲心生起来了,你的爱心充满整个宇宙,充满整个虚空法界。中国古圣先贤常讲的「仁民爱物」,有这个意思,但是他没有说得清楚,仁民爱物的境界有多大没说清楚,佛讲的是尽虚空遍法界。这个地方我们才真正明了,诸佛菩萨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话我们常常听说,听到耳熟,境界体会不得。这四句里头让我们真正体会到这个境界,真正是「身包刹海,尘容法身」。
你要是契入,你就是入佛境界,於一切万事万物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消融了,你所显现出来的,真的就是真、实、善。如果我们套《三字经》上的话,人之初,性本真、性本实、性本善、性本常、性本乐、性本我,我是自在,性本清净,七个意思说一个,一个必定具足其他六个。如果没有常,不善;没有乐也不善,缺少一个字就不善了。七个字统统都具足,性本善。具足三身,具足三土。三身是讲正报,三土是讲依报,三智是讲智正觉。三身是有情世间,三土是器世间,三智是智正觉世间,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底下讲「之影」,三身、三土、三智都是影像,大圆镜智所现,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能於法界示众影像」,这才说出来了,这它起作用。菩萨入这个大定是表演给我们看的,我们要不入这个大定,对於宇宙人生真相你怎么会知道?你怎么能明了?你怎么能够说得出?普贤在这个会上,这是宇宙的宗教哲学会议、宗教教学会议、宗教教育会议,他在这里当主席,要他提出报告,说明宇宙人生真相,先入这个大定,做给我们看的。我们要把佛法介绍给别人、介绍给广大群众,你要不能契入境界,你怎么能说得出?真正用意在此地。现在我们看下一句经文:
【广大无碍,同於虚空。法界海漩,靡不随入。】
这两句,清凉大师说「深广一对」。第一句是说大定的起用,它的作用,『广大无碍,同於虚空』。清凉在注解上告诉我们:「广者无边,不在内外故」,没有边际,我们常讲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大还有外面的不算大,大是没有外面的了,这些意思都要细心去体会、去思惟。小,小里头还有小,小里面没有小了,这是什么?这是佛性,这是真心。所以我们对於佛性、对於真心,用空灵两个字来形容它。空,唯有空才真正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但是这个空它灵,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灵明觉知。为什么说空?它没有形相,六根都接触不到,眼看不见、耳听不见,连心都想不到,它有。我们要用比喻来说,只能够用电波,好像能比喻一个彷佛。电波在空中快速的流动,我们六根接触不到,这个波里头什么都有,森罗万象。
我们怎么知道?我们有一个电视机来接收的时候就看到了,有音声、有画面、有色彩、有形相;如果没有接收器、没有萤光幕,什么都显不出来。有萤光幕现出来的这些相,你们想想是不是叫影像?由此可知,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这些色相,这个电波传过来的,我们接收的是个平面的,画面是个平面的。自性心波变现出来是立体的,是无尽重叠的,它不是平面的。在哪里?就是我们现前的境界。广大!这是广的意思。「大者无上,究竟实际故」,这是解释大,无上是没有在它上面的,没有了,究竟实际。「无碍」是没有障碍,「无所障故」。「同於虚空,成上三义」,成是成就,「通为广大无碍门」。这一句是讲广大,这是讲大定的相、样子。往下经文都讲大定的作用,就是前面讲的胜用。
『法界海漩,靡不随入』,「漩」,清凉大师有解释,深的意思。为什么说「海漩」?「海漩」也形容重叠无尽。我们从前面讲的融通四句里面体会得到,「身遍刹海,刹在身中,身遍身内刹,刹入遍刹身」,这是法海漩澓的相。「靡不随入」,这一句使我们深深体会得,普贤菩萨十愿里面所说的「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我们学佛,能得多少利益,就看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几成的相应。印光大师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我们套这句话来说,一分相应得一分利益,两分相应得两分利益。怎么叫相应?落实。普贤菩萨第一个单元教给我们礼敬,我们相应不相应?我们对一切人事物有没有真正的恭敬心?诸佛最重要的是未来佛,一切众生皆是未来佛,一切众生包括十法界依正庄严。佛在菩萨戒经里面跟我们讲,「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说得这么样的恳切。我们今天对人、对一切众生,把他看作外人、把他看作陌生人,有的时候理都不予理会,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佛菩萨的教诲是一百八十度的相背,古人常讲「背道而驰」,想想是不是自己?
我奉劝大家的,真正是简单明了,把修行的方法、原则归纳为五个科目。修行真的是科目愈少愈好,不能太杂,杂了怎么样?做不到,就变成落空了。五个科目不多不少,三福我做到没有?六和我做到没有?我也常常勉励人,崇德,崇尚道德,贵以和,《论语》上讲「礼之用,和为贵」。现在人祈求和平,我们是不是能跟一切众生和平相处?和是和睦,平是平等,重教,要重视教学。要想道德能复兴、世间能和平,最重要的是教育、教学,三福、六和是教学里头根本的根本。人与人不能够和睦相处,我不喜欢这个人,我讨厌那个人,那个人实在讲不相干,自己这个厌恶之心,你起了厌恶之心,你知不知道你受什么样的果报?厌恶是烦恼,是瞋恚烦恼里面的一分,瞋恚烦恼所感得的果报是阿鼻地狱。
要是真正遇到跟自己志趣不相同的,这怎么办?佛教导我们的方法是欢喜恭敬供养,礼辞而去。我离开他,我找我志同道合的同修在一起共修,志趣不同随他去,我们懂这个道理。道场亦复如是,你在这个道场,你的志趣跟这个道场道风、学风不相应,应该怎么样?对这个道场还是欢喜赞叹,自己早一天离开。古德常常教人,「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不能破坏这个道场;破坏道场是破坏它的道风、破坏它的学风,如果破坏了,那个罪很重很重。这个地方的道场道风是念佛,学风是学教,你们大家自己定的,每天八个小时学教,八个小时念佛,你要是做不到,你就破坏道场。为什么?你破坏道风。你住在这个地方,无论是在家出家,你有责任维护这个道风、学风,那个功德无量无边。为什么?这就是我们讲的,树立好的形象给社会大众看。学教我不参加,念佛我也不参加,你破坏这个形象,毁弃道风,罪过是阿鼻地狱。你不住在这里没事,住在这个地方你就造这个业。「我没有做坏事,我天天还为大众服务,忙得不亦乐乎!」没错,你那个忙叫瞎忙,你那个忙不如法,你不知道大体是什么。
佛法在今天这个社会,为什么衰落到这个地步?形象坏了,不但社会大众瞧不起,连鬼神都瞧不起,你将来到哪里去?念佛求往生没你的分。经教不能不懂,真的懂了、真的搞明白了,你才晓得什么叫如理如法的修行。如理不如法不行,如法不如理也不行。我们今天是什么?既不如理又不如法,这怎么得了?享受的是十方的供养,十方供养没错,我们今生不了道,将来要披毛戴角还。债主决定是有功德,没有功德他也有福德。这个道场真正有人成就,有人开悟、有人证果,所有供养这些人都有功德。如果这个道场没有人开悟、没有人证果,修行都不如理不如法,他还是有福德,这些人将来还要披毛戴角还,他对这个道场出钱出力绝对不落空。这些都是佛菩萨、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的。
「法界海漩,靡不随入」,这是入得深,入法界。入法界做什么?示众影像。法界广大而无边际,这两句都是解释前面遮那遍照之义。毗卢遮那是梵语,翻成中文的意思是光明遍照,这个光不是普通的光。我们现在明了,光波的长短也很复杂,我们肉眼能够见到的光波是非常窄小的这一段,比我们能见的光波长的我们见不到,比这个光波短的我们也见不到,借重仪器我们探测到一些波长不同的光波,像X-光、紫外线、红外线,在仪器里头探测到一些。仪器的能力还是有限的,还有许许多多不同波度的光波,我们仪器都测不出来,我们的仪器不够精密。毗卢遮那光明遍照,没有不入的,真的是像前面所说的,微尘、毛孔它都遍入。微尘里面有刹土,毛孔里面有众生,重重无尽。我们凡夫哪里有这个智慧?可是你要晓得,凡夫没有这个智慧是迷失了,本来有,现在没有了。我们想到这个地方,有没有生惭愧心?为什么我们把这个能力失掉了?这个能力在佛法里面讲是我们的本能,自性本具的德能。
所以经读到这个地方,想想自己,惭愧到极处!惭愧是善心所,惭愧心生能够激发你的道心,能够激发你勇猛精进。你为什么还生不起道心?为什么还不能够努力精进?惭愧心都没有了。惭愧心没有就是我们一般人讲的不知耻,觉得这个事情无所谓,你说怎么得了?如果你真的把这个事情看成无所谓,到果报现前的时候,你后悔莫及了。佛在经上跟我们说的句句都是真实话,苦口婆心!不要以为我们人身失掉了,来生还能得人身,一万个人死了以后,来生再得人身的,充其量只有一两个而已。要是相信佛的话,那个比例太少了。佛在经上我们常常看到的三种比喻,一个是须弥穿针,在须弥山顶上放下一条线来,须弥山下放一根绣花针,这个线从山顶上放下来,刚刚好就穿到那个针孔,你们想想看这个机率有多大?不要说须弥山,我们现在从第十层、二十层的高楼,这不算高了,从那上面放一条线,下面放一根绣花针,你看看线放下来,一万条线放下来,看看有没有一条穿进去的?佛用这个比喻来告诉我们,人失掉人身再得人身就这样的困难,我们哪里会知道?
所以都是自己疏忽,没有认真去反省检点,不知道自己的过失,都以为自己还不错了,就是反省也找不到自己的过失。为什么?没有标准。所以佛祖慈悲,佛讲的戒律是标准,我们最低的标准是「沙弥律仪」,你去对一对,你几条做到了?印祖给我们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是标准。佛给一般大众的,不一定是学佛的人,给他的标准是《十善业道》,这一般大众,我们做到几条?自己细心去反省、去体察,你就晓得将来我们自己会落在哪一道。不用别人说,也无需向别人请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能不能往生?你去看《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讲到的你相不相应?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