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三六卷) 2002/3/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636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精进力菩萨偈颂第六首:
【影像无方所,如空无体性,智慧广大人,了达其平等。】
偈颂里面都是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唯有真相彻底明了的人,才能够过真正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是什么人?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的心正常、念正常、思惟正常、身正常、一切造作正常;换句话说,九法界的众生都不正常。那个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对於宇宙人生真相欠了解、不明了,不明之人随顺自己的妄想烦恼习气造业受报,无量劫来过的生活都不正常。如果我们对於这一方面稍稍有一些认识,这才晓得佛法之可贵,佛菩萨是我们唯一的依靠,这样才死心塌地向佛学习,永远不会再离开佛菩萨的教诲。如果没有这个认知,退堕那是在所不免。
影像,前面讲「色形如影像,种种众相现」,「种种」就是大乘经里面常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种种众相现。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人常常说的宇宙生命、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就是此地讲的「种种众相现」。诸位要晓得这个现,「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如果没有唯识,这个心现的那叫一真法界。识是什么?识是一切众生的妄想分别执著,就把一真法界变现出无量无边的法界;而且无量无边的法界,还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它是重叠、是立体的,是非常复杂的。你要问,它为什么复杂?众生的妄想太复杂了。不要说许多众生了,自己一个人也是众生,我们从早到晚打多少妄想?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这一年当中,你打多少妄想?每一个妄想变出一个境界,妄想里面还有妄想;我们的心不够细密,觉察不出来,这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分别里面有分别,执著里头有执著,这样就变现出不同维次的空间,我们看到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这么来的。佛给我们说真相,依正庄严是「梦幻泡影」。
『影像无方所,如空无体性』,说明影像是虚幻的,决定不是真实的。「方所」,「方」是讲方向,「所」是讲所在,它是不是真的有方向、真的有所在?没有。《楞严经》上讲得好,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现相,真相究竟是什么?佛说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哪来的方所?所以「方所」是不相应行法。在《百法明门论》里面,它是属於二十四个不相应的。所谓不相应行法,用现代的名词来说,就是抽象的概念,决定没有事实,它比心法、心所法、色法还要虚妄。这些道理不难懂,佛在经上讲得都很多。我们一定要了解事实真相,你再也不会起妄想分别执著了。佛说经真正目的就在此地,要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打掉。
「如空无体性」,《般若心经》上说得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那个色就是色相,就是影像。包括我们这个身体,包括我们眼耳鼻舌身意所接触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如空无体性」。这些事情都摆在我们眼前,实在说我们迷了,六根全迷在六尘境界之中,以为六根是真有,以为六尘境界也是真有。我们从刹那生灭来讲,来思惟、来观察,刹那生灭就是《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生灭那个速度之快,几乎让我们误以为生灭同时。说生就灭了,说灭又生了,生灭确实是同时,所以佛说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怎么讲法?就是佛法常讲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为什么说因果不空?因果里面显示出不生不灭,那就是我们把生灭换成因果来讲,你就容易懂得。因果相续不空,生灭相续不空;因果转变不空,生灭也是转变不空;因果循环不空,生灭也是循环不空,所以说不生不灭。
佛讲生灭、讲不生不灭都有道理,这里面有没有差别?跟诸位说,毫无差别。生灭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生灭。佛所说的话不一不异,异是两样,没有两样。这里头你要细心去参究,参透了你就见性。什么叫见性?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就叫做见性。真搞清楚、搞明白,宗门讲「万事毕」,我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所修学的一切毕业了,没有事了,再也不会起一个妄念。换句话说,你还有妄念生灭,你悟这个境界你没有入,我们常讲你是解悟,不是证悟。这个境界很微细,我们学佛不能产生误会,没有入自己以为入了,这个也不是妄语,佛家里面讲增上慢。这是误会,不是别人的误会,是自己的误会,没有入以为入了。这个误会会起作用,起什么作用?障碍你悟入,你没有入以为入了。
譬如我们旅行,到达这个目的地,误以为中途休息那个地方就是自己的目的地,这就错了,这是误会。所以误会对修行人会产生严重的障碍,你把这个中途站误以为是目的。怎样能够觉察到我还没有入这个境界?你还有妄想,没有入。你还有分别、执著,你连解悟都没有,也就是说没有真正理解;真正理解,解悟,分别、执著没有了;证悟是妄想没有了,再不会起心动念。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会起心动念,为什么?根尘「如空无体性」,他起这种念头了。六祖惠能大师有这个境界,他在《坛经》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是入这个境界,这两句话讲不出来的。我们从这个地方要能体会得到,要能够理解。
下面这两句话说得好,『智慧广大人,了达其平等』,你们诸位想想,这个「其」就是讲的「种种众相现」,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平等的。智慧广大的人,这是什么人?这个人是诸佛如来、是法身菩萨。九法界众生不行,还做不到,法身菩萨他们的境界真的平等了。这个真平等,我们凡夫也可以修,叫大心凡夫,《华严经》上的当机者。《华严》是法身大士当机的,凡夫里头有没有?有!凡夫里面有一种叫大心凡夫,这个大心是中国人常讲「量大福大」,与华严境界相应,他能学。为什么他能学?他能信、他能解。能信能解,所欠的就是入,他学了如果能够落实,就契入,这是「智慧广大人」。「了达其平等」,他明了、他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平等的。你说哪个法比哪个法高,这都是妄想、都是分别、都是执著。哪个法是真、哪个法是假?哪个法是邪、哪个法是正?全都是妄想分别执著,平等法里头一念不生。
在这个状况之下,没有悟的人我们讲六道凡夫、九法界众生,他们的生活是识心作主,这个识心就是烦恼习气。烦恼习气当家作主,它不是真性,它是习性。习性里面,有真假、有邪正、有是非、有善恶。一切法全是相对的,现代科学家讲相对论,相对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出来的;离妄想分别执著,连「绝对」都没有,哪来的相对?那才叫真平等。现在问题来了,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在九法界,怎样来处理冲突的问题?什么冲突?平等与不平等的冲突。昆士兰大学现在建立一个中心,专门来研究这个问题:怎样消弭冲突、促进和平?这个命题《华严经》上处处都有答案,诸佛菩萨、法身大士他们已经入了这个境界。示现在九法界,九法界里头不平等,有真有妄,有是有非,他怎么处理?在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智慧广大人」,能体会到他们的真实智慧、善巧方便。不但从理论上我们去体会他,还要从事实里面去观察,事实就是从他种种示现。
我们在经典里面观察佛陀怎样处理这些事务、菩萨如何处理这些事务,我们就开智慧了。我们学佛菩萨学得不像,那是什么原因?我们学他的迹象、学他那个样子,没有具足他的精神,所以怎么学也学不像;这个精神就是经上讲的智慧、德能。我们不具足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所以从外表上这个样子来学,纵然学得很像,不能产生跟经典上所说同样的效果,於是我们就产生怀疑,「佛说的不灵」;在佛法里面讲,生起这个疑心是很重的罪过。大乘经上讲,「疑为菩萨最严重的障碍」,他怀疑。这些事自古以来很多,不是少数人,我们自己如果不能够深入经藏,不能够透彻了解,我们自己也会怀疑,「为什么我依教奉行,我得不到经上所讲的这殊胜的果报?」这个地方你一定要反省,你一定要仔细的去观察,我外表做得跟佛一样,里面不一样;或者是我只有解悟,我没有证悟,实在讲没有入佛境界。真正入佛境界的人,心地清净,决定不染。什么叫不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还会起心动念、你还生贪瞋痴慢,染了。从这个地方勘验自己的功夫,测验自己,自己是不是真的入境界?果然真入,《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这个花花世界能不能接触?能接触。接触怎么样?决定不起贪瞋痴这个念头,换句话说,顺境里面决定不生贪念,逆境里面决定不生瞋恚,你的心永远是清净平等觉,那就对了,那就没有障碍,你就晓得你已经入境界了。这个境界《华严经》上还有个别名,叫「不思议解脱境界」,也叫做一真法界,也叫做极乐世界,名称很多,是一桩事情、一个境界。我们修行,修行历事练心,善财童子历事练心。现在可不可以练?现在不能练,现在一练就退转,就堕落了。什么时候练?解悟之后。解悟之后,於历事练心还差一截。解悟之后,这个意思咱们得说清楚,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这是解悟;能不能历事练心?还不能。历事练心到什么时候?再往上提升一层,「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历事练心,「事事无碍」,你已经是法身菩萨。《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给我们做榜样,善财童子没有到这个境界,不能离开老师,他的老师是文殊师利菩萨;达到这个境界,文殊菩萨劝他去参学,不要再在他身边。参学成就后得智,在老师会下成就的是根本智,著重在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断掉的时候,根本智现前。
根本智是什么?《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诸位要知道,根本智是无知。我们天天在求知,这个事情很麻烦,怎么说麻烦?佛在《楞严经》上讲的,「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我们怎么知道这些道理?古人教学、求学,真的是如法,今人教学、学习不如法,所以学多少年都不能开悟。为什么?方法错了。古人修学那个方法,为什么说不错?古人方法特别是禅宗用的那个手段,不准你有知见,换句话说,决定不许你有妄想,要把你妄想打掉。种种手段一个目的:逼到你一念不生。禅堂里面,那个堂主都是开悟的人,没有开悟不能当堂主。禅堂里面坐香,堂主拿著香板供养大众,你起妄念打你,打妄念;不起妄念也打你,打无明。禅堂里头哪一个没有挨过香板的?起心动念打你,不起心动念也打你,他都有道理,你没觉悟。
清凉大师在《华严经》里讲得好,他老人家讲「有解无行,增长邪见」,你天天在研究教理,在读经、在研究、在讲经,你没有落实,你做不到,肯定增长邪见,自以为是;「有行无解,增长无明」。这是教下大德所说的,对一般中下根性的人讲,要解行相应,你才有入处;解行不相应,你学一百年,你也不得其门而入。古时候那些老师们,对学生严格的督促,学生能接受,现在师道没有了,学生也没有了。你们去读《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你就明了,佛在这个经上讲作老师的要具备哪些条件?作学生的要具备哪些条件?你拿来一对比,现在这个社会真的是古人所讲的,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怎么能契入?现在社会真的有大灾难,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师不师,学生不像学生,你说有什么法子?所以我们同学有缘能在一起,我常常劝勉大家,我们生在这一个时代,总算是有善根、有福德,缘分也不错,得人身、闻佛法。佛法里面你能闻到正法,不容易!应当珍惜这希有难得的缘分,要放下身心世界。
放下身是什么意思?身不贪图五欲的享受;放下心,心是妄想习气,随顺佛陀教诲;世界是讲外缘,不要被外面境界诱惑。祖师大德常常叮咛「放下身心世界」,我们也听得耳熟,怎么放下不知道!眼贪色,耳贪声,鼻贪嗅,舌贪味,「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我们六根贪染六尘境界,头一个要放下的,贪要放下。瞋要放下,瞋是什么?讨厌的,眼遇到不喜欢的色,就生瞋恚、厌恶;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这两个极端统统都要放下。愚痴是对於根、境,就是六尘境界,不了解它的真相,痴当然就迷,痴迷。六道凡夫都是这样的,只是轻重差别。四圣法界并没有脱离,但是他们决定轻,不像六道凡夫这么严重,严重造罪业。
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对自己的修行,自己究竟到什么样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断要把自己向上提升,永无止境的提升,你就对了。大乘经上常讲,从初发心到无上道、到如来的果地,不断向上提升,这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经上常讲无量劫、三大阿僧只劫。所以决定不能得少为足,决定不能有贡高我慢、自以为是,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个念头一起,立刻就往下坠落。诸佛如来六根对六尘境界,永远住在清净平等。为什么?因为根尘无一不是真性,「唯心所现」,那个心是自性、是真性。宗门里面讲明心见性,性在哪里?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性是体,体它会现相,现的什么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它现的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性空寂,「如空无体性」,体性如空。能现的体性既然是空寂,所现的一切相、依正庄严,怎么不是空寂的?六百卷《大般若》给我们说的什么?实在讲起来只说三句话,十法界依正庄严「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这三句话你懂不懂?你如果懂了,恭喜你,你是法身菩萨。真懂得之后,肯定你一念不生,你根尘相接触的时候,决定没有妄想。没有妄想,你现的是清净平等觉。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是清净平等觉,就是六祖对五祖讲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他不生烦恼。不生烦恼就是他六根对六尘境界不生妄想分别执著,生什么?生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智慧,我们今天在前面又加了两条,「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统统都生「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六祖在《坛经》里面所讲的。我们是不是?不是!为什么不是?这就是我们修学的关键,为什么不是?这「为什么不是」就是我们现前的病根。
今天昆大有一位教授想研究经教,问我从哪里入门?我介绍他《大方广佛华严经》。他是高级知识分子,仔细观察,确实他有善根福德因缘。缘成熟了,弘一大师介绍《华严经》,方东美先生也介绍《华严经》。我们今天这《华严经》已经讲了一千多个小时,从这入门是正确的。
诸位同学,刚才讲到我劝导这些教授们学佛从《华严》学起,在过去弘一大师是这样劝导这些高等的知识分子,方东美先生也是这样劝导知识分子。他们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华严》是不思议解脱境界,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特别是受过高等的人文教育,而不是学科技的,他对於德行、学问有相当的修养,从这个经入门是好。为什么?《华严》正如方东美先生所说,它是佛法的概论,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的概要。古大德称这部书叫做「根本法轮」,其余的一切经都是《华严》眷属,总的介绍那就是这部经。可是佛在戒经上又给我们说:「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我们这样介绍的话,跟佛这个话是不是有冲突?给诸位说,没有冲突;我们是介绍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认识佛法、了解佛法、欢喜赞叹佛法,他不是佛弟子。如果他要真正修学,还是要从基本行门学起。基本是什么?净业三福,要从三福、三学、戒定慧学起。为什么不直接用这些方法来教他们?不契机。如果直接用这个方法教他们,有些人认为是老生常谈,这些东西我学它干什么?所以介绍佛法这有大学问在,你要懂得观机。
机有种种,不仅是含糊笼统讲的上中下三根,佛说上中下三根,这是方便说。上等里面又有上中下,中根里头又有上中下,下根里头还有上中下,这就变成九品;九品每一品里头还是有上中下,你才晓得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我们对哪一种人,介绍哪一个法门、哪一部经典,务必要契机,他才能生欢喜心。但是西方人要学佛法,我们晓得大乘经保存在今天,最完整的是汉文汉译的,其次是藏译的,梵文原本丧失了、没有了。你要想学大乘佛法,汉文就比什么都重要。要直接读汉文,从汉文再翻译成其他的文字,太难太难了!你们有一些同学听我讲《华严经》,听了两三年,你应该明白每一字每一句里头含的意思太多,太深太广了,怎么能翻得出来?中国古时候译经的大德,可以说这是中国人有福,祖宗有德,感应这些翻经的法师都是证果的人。从前李老师常跟我们讲,参与翻经的至少都是三果以上的。我们不要说以上,就单单以三果来讲,三果的圣人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所以他的见解正确,他没有邪见。三界八十一品思惑也断得差不多,这样的人参与译经,现在到哪里找?
烦恼断尽,智慧就生;烦恼不尽,这个经的意思摆在你面前,你看不出来。如果单单翻文字,那没有不错误的,古德常讲「依文解义,三世佛怨」。佛法里面的难处,难在什么?意在言外。李老师以前教导我们,你必须要懂得弦外之音,你才能够得到佛法真实利益,你才能得法喜,才能得法乐。你要不懂得弦外之音,也就是你不懂得文字外面的意思,这个味道你怎么能尝得到?这怎么能翻得出来?这是中国人得天独厚,老祖宗给我们发明的这方块的文字,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这个符号是充满了智慧。翻经的时候,中国固有的这个文字还不够用,又新造了不少。新造的字,都离不开古时候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我们讲的「六书」,六个原则。很难翻,不要说是翻成外国文,你们不妨自己试试看,你们把文言文翻成白话文,你翻翻看。
台湾这些年做得不少,国语日报《古今文选》,那是翻的古文,不是长篇,是短篇的。你们把翻译的白话文跟它的原文仔细去对比,你就晓得,味道不一样!所以今天要能深入大乘,一定要学中文的古文,我们一般称汉文。这不是简体字、繁体字,要学文言文。文言文的修学没有别的,一定要背诵古文。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我在台中住了十年,听李老师讲了一部《古文观止》。他一个星期讲一次,大概用了八年的时间,《古文观止》讲圆满。讲的时候并没有按照秩序,选讲的,八年以后全部都选完了。老师教导我们要熟读、要深解,能熟读深解五十篇,《大藏经》跟《四库全书》的钥匙就拿到了,你有能力读文言文。如果能够熟背、能够深解一百篇文言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现在我们没地方学,可是自己如果要发愤努力,这个事情不难。为什么?国语日报的《古今文选》里面,选《古文观止》里面的东西在一百篇以上,不在以下,而且它注音注得很好,注解也注得好。你自己真正肯用功,一个礼拜学一篇,花一年的时间、两年的时间把这个基础打好。我们道场书架上这些书,你在文字上障碍就没有了。你能读诵,你能欣赏。
这么多希有难得的典籍,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没有能力阅读,你说多可惜!我们的图书并不多,《大藏经》只有十种不同版本的,这里面有一套完整的《四库全书》、完整的《荟要》,不是摆在这里好看的,是供养诸位同学的。你们不好好的在文言文上奠定基础,这些供养你们丝毫都尝不到,不用功怎么行?加倍的发愤努力,夜以继日,白天时间不够用,晚上还得拼命赶。我们同学当中能有二、三人有这个成就,那就是我们整个学院的成就,将来你们可以开班教学。这些典籍都是古圣先贤智慧经验的结晶,是全人类智慧的宝藏,我们要认识,我们要明了。
如何能够深解义趣?世法跟佛法原理原则是共同的,是没有差异的,开智慧。智慧开了,古德常讲「圆人说法,无法不圆」,果然你大开圆解了,无论你讲什么,都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你才恍然大悟,你才真正懂得无有一法不是大华严!这就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的入佛境界。修行还是要依规矩来修,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破我执、破法执,智慧现前了,世出世法都没有障碍了。你们同学,现在这个年龄发愤努力来得及。第七首:
【佛身不可取,无生无起作,应物普现前,平等如虚空。】
前面我举出总结《大般若》的教诲,这个地方跟《大般若经》上讲的无二无别。『佛身不可取』,有没有身?有身。「不可取」的意思就是不可得,如果你有一个得的念头,你就错了。为什么?有得一定有一个失误,你才能得到。佛身是无所有、毕竟空,你怎么可以得到?这个取跟十二因缘里头「爱取有」那个取是一个意思,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要希求得到。佛对初学方便讲,你修行将来会证果,你会得道;到高级的佛法给你讲真话,你是不是得道?是得道了,得道无所得。大乘经上佛常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那你是真的得到了,得到什么?圆满的觉悟。圆满的觉悟叫菩提,大乘经上称大菩提,大菩提是圆满的觉悟;也叫觉性,圆满觉悟就是自性,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确确实实不可取!我们要是知道一切法不可取,你六道轮回就超越了。缘觉的成就比阿罗汉高,阿罗汉是修四谛成就的,缘觉是修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真正能修的只有三条:爱、取、有。你知道一切诸法不可取,把取舍(取舍就是得失)这个念头断掉了,证辟支佛果。「佛身不可取」,我们这个身可不可取?我身、佛身没有差别,一个道理!
佛的身,为什么不可取?『无生无起作』。我们就《楞严经》上所讲的,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九法界,像释迦牟尼佛这三千年前示现八相成道,在我们这个世间、在北印度,「无生无起作」。法身无生无起作,给诸位说,报身也是无生无起作;无量无边的应化身,我们在《梵网经》里面读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应化身也是无生无起作。我们再回过头来要问,我这个身有没有生?有没有起作?跟诸位说,也没有生,也没有起作。那我这个身从哪来的?老实给你讲,业报来的。业力使我们受这个身,虽受这个身,这个身还是无生无起作。为什么?这个身是「梦幻泡影」。佛身、生身无二无别,都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给你讲真相,只是佛菩萨现的身是愿力,我们是业力,现身的这个因不相同。相,相的理没有两样,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
凡夫贪恋这个身体,他不了解事实真相,换句话说,他也不懂得养生之道。真正养生之道,那是儒家所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儒家这一句话说得好,佛法亦复如是。佛法不讲中庸,讲中道,真的是极高明而行中道。中道,大乘法里面还加一个「第一义」,其实第一义那就是极高明。所以我们要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我们的身相。你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对於这个相、所有一切相分,都没有得失的念头。我常常劝勉同学,对於一切人事物,我说得浅显,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决定没有占有的念头;因为你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都是属於「取」,都是属於「得」,你错了。取、得是不相应行法,你为什么会有这妄想分别执著?是因为你不懂得这一切现相是「无生无起作」。
无生无起作何以又会现相?下面一句话出来了,『应物普现前』,那个物,他不说人。如果说人,十法界里只有人道,不能包括其他道;说物,物包括人。物,那在九法界里面讲菩萨、缘觉、声闻、诸天、修罗、人、鬼、畜生、地狱,用一个「物」全都包括;如果讲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包括在里头。这些物有感,佛就有应。佛身是怎么现前的?感应现前的。何以感应能现前?这是一般人很不容易体会,佛就方便说,这是愿力现相。我们九法界众生这个依正庄严,是业力的现相,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但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在九法界,他是「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这一点不一样,我们叫他乘愿再来,他们已经转识成智;换句话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做主,完全是智慧。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是这样现身的。「应物普现前」,众生有感,佛有应。「普」这个字用得好,清净平等!虽然现前现相,为众生表演、为众生说法,永远是清净平等觉,一丝毫都不染著,「普」这一个字。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这凡夫,凡夫麻烦在哪里?离不开妄想分别执著,麻烦在这里。一天到晚是妄念纷飞,贪瞋痴慢烦恼习气刹那都不停,所以感得的身心世界是业报。诸位仔细去体会、去观察,我们跟佛菩萨不同的地方究竟在哪里?总在用心不同。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古来祖师大德教学人,为什么常常讲「从根本修」,会修的人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根本是心,我们要用真心,不要再用妄心。九法界众生是用妄心,六道凡夫像我们现在,差不多用的是极其严重错误的妄心。极其严重错误的妄心是什么?贪、瞋、痴、慢、疑、恶见,《百法明门论》里面讲的六个根本烦恼,我们今天用的是这个心。疑是对圣教怀疑,对佛菩萨怀疑,对善知识怀疑,那怎么能成就?这是对人;对善事怀疑,对真理怀疑,麻烦大了!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回头?古德常说回头是岸,什么时候你能回头?回头从哪里回?就是从根本烦恼回过头来。回头决定就依六波罗蜜,我常讲的随顺佛陀教诲。佛陀的教诲落实在生活里面是四摄六度,这样一来,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虽然跟凡夫大众在一起,你有能力和光同尘,在染而不染,你有这个能力。跟一些贪瞋痴慢的人一起生活,自己心地清净,没有丝毫贪瞋痴慢,就是不染;跟这些染污众生在一起是在染,在染自己要不染,念念都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用心不一样!觉心可以随顺不觉,这是菩萨;妄心要随顺觉,那叫学佛。我们凡夫真正学佛,我的妄心要随顺觉心,具体讲是随顺经教,经教是佛陀的教诲,你是真的学佛,确确实实转境界。佛家叫转境界,儒家讲变化气质,儒跟佛名词用的不一样,意思是一样的,是一桩事情,就看我们有没有转变。转凡心为佛心,就是转妄心为真心。真心是什么样子?我讲得很简单,真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心就是这个样子。妄心跟这个完全相反,妄心是虚伪的,不是真诚的,我们常讲虚情假意;妄心是染污的,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是染污;妄心是高下的,它不是平等的,不是贡高我慢就是自卑;妄心是迷惑的,不是正觉;妄心是自私自利,不是大慈大悲。
回头,到底从哪里回头?要懂!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怎么修法?也要懂。我们怎么学习?开头学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念念要利益众生、利益社会,从这里下手,最初方便!决定不能够想利益自己。我们多少学佛同修,我看到了,他也很认真、也很努力、也很精进,为什么境界转不过来?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就是念佛,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你这个念头没转过来,起心动念还是为自私自利。这样念佛,那真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情执太重,也就是讲烦恼习气太重,与性德完全违背,一分都不相应,哪能有成就?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真搞明白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变了。《无量寿经》上佛讲的,教给我们修行的基本原则: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你就做到了,不要勉强。「善护身业,不犯律仪」,这一句话意思深广,你这个身的形象,决定是给社会所有一切大众做最好的榜样。「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你真的在行菩萨道,你真的是在度众生。度众生才是真正度自己,念念都为自己,你不利於众生,你也害了你自己,你自己的烦恼习气断不了。
我们想想自己有没有这个习气?习气很重很重!这是我们修行,不要说证果,修行得有一点悟处都成了障碍;你要没有障碍,你肯定有悟处。所以有小悟、有大悟,你常常有悟处,积小悟成大悟,积大悟成大彻大悟。为什么我们今天小悟都没有?那个心不清净到极处,自私自利的念头、贪瞋痴慢的念头太严重,佛法怎么薰修都不能够醒悟过来,你才晓得这个病的严重性。有人想学的,那是真的想学不是假的,他就学不成功,什么原因?烦恼习气不肯放下,不能成就。真正要成就的人,还是古人一句老话:「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不放下,你这一生别想成就;你要想成就,你非放下不可。这不是假话,这是真话。放下之后,你就能悟,你就能入。悟入之后,那看缘分,如果与这个世间众生有缘,放下之后提起;提起不是恢复自己的原形,提起是度众生,为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为什么?要度众生不能离开形相,不能离开形相就不能离开物质,我们世间讲的福报。诸佛菩萨的福报绝对不是自己享的,是给一切众生享的。
我们从这个地方明白了,如果你放不下,不但是智没有,福也没有,福慧都没有。就跟《般若经》上所说的,根本智是「般若无知」,起作用「无所不知」,你们想想这两句话的味道!一切都放下的时候,尽虚空遍法界你统统得到了,你得到的是大圆满。你怎么得到的?你恢复了自性。你自性本具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统统得到了;你要是不肯放下,那是障碍,就这么一个事情。所以要学佛『平等如虚空』,这是什么?这是提起也「平等如虚空」,为什么知道他提起?「应物普现前」。以福慧、以无量善巧方便帮助一切众生,他的心是平等的,跟虚空一样平等,虚空没有差别。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精进力菩萨偈颂第六首:
【影像无方所,如空无体性,智慧广大人,了达其平等。】
偈颂里面都是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唯有真相彻底明了的人,才能够过真正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是什么人?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的心正常、念正常、思惟正常、身正常、一切造作正常;换句话说,九法界的众生都不正常。那个根本原因是什么?是对於宇宙人生真相欠了解、不明了,不明之人随顺自己的妄想烦恼习气造业受报,无量劫来过的生活都不正常。如果我们对於这一方面稍稍有一些认识,这才晓得佛法之可贵,佛菩萨是我们唯一的依靠,这样才死心塌地向佛学习,永远不会再离开佛菩萨的教诲。如果没有这个认知,退堕那是在所不免。
影像,前面讲「色形如影像,种种众相现」,「种种」就是大乘经里面常说的十法界依正庄严,种种众相现。现在我们这个世间人常常说的宇宙生命、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就是此地讲的「种种众相现」。诸位要晓得这个现,「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如果没有唯识,这个心现的那叫一真法界。识是什么?识是一切众生的妄想分别执著,就把一真法界变现出无量无边的法界;而且无量无边的法界,还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它是重叠、是立体的,是非常复杂的。你要问,它为什么复杂?众生的妄想太复杂了。不要说许多众生了,自己一个人也是众生,我们从早到晚打多少妄想?从正月初一到腊月三十这一年当中,你打多少妄想?每一个妄想变出一个境界,妄想里面还有妄想;我们的心不够细密,觉察不出来,这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分别里面有分别,执著里头有执著,这样就变现出不同维次的空间,我们看到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这么来的。佛给我们说真相,依正庄严是「梦幻泡影」。
『影像无方所,如空无体性』,说明影像是虚幻的,决定不是真实的。「方所」,「方」是讲方向,「所」是讲所在,它是不是真的有方向、真的有所在?没有。《楞严经》上讲得好,十法界依正庄严这些现相,真相究竟是什么?佛说得好,「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哪来的方所?所以「方所」是不相应行法。在《百法明门论》里面,它是属於二十四个不相应的。所谓不相应行法,用现代的名词来说,就是抽象的概念,决定没有事实,它比心法、心所法、色法还要虚妄。这些道理不难懂,佛在经上讲得都很多。我们一定要了解事实真相,你再也不会起妄想分别执著了。佛说经真正目的就在此地,要把我们的妄想分别执著打掉。
「如空无体性」,《般若心经》上说得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那个色就是色相,就是影像。包括我们这个身体,包括我们眼耳鼻舌身意所接触的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如空无体性」。这些事情都摆在我们眼前,实在说我们迷了,六根全迷在六尘境界之中,以为六根是真有,以为六尘境界也是真有。我们从刹那生灭来讲,来思惟、来观察,刹那生灭就是《楞严经》上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生灭那个速度之快,几乎让我们误以为生灭同时。说生就灭了,说灭又生了,生灭确实是同时,所以佛说不生不灭。不生不灭是怎么讲法?就是佛法常讲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为什么说因果不空?因果里面显示出不生不灭,那就是我们把生灭换成因果来讲,你就容易懂得。因果相续不空,生灭相续不空;因果转变不空,生灭也是转变不空;因果循环不空,生灭也是循环不空,所以说不生不灭。
佛讲生灭、讲不生不灭都有道理,这里面有没有差别?跟诸位说,毫无差别。生灭就是不生不灭,不生不灭就是生灭。佛所说的话不一不异,异是两样,没有两样。这里头你要细心去参究,参透了你就见性。什么叫见性?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就叫做见性。真搞清楚、搞明白,宗门讲「万事毕」,我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你所修学的一切毕业了,没有事了,再也不会起一个妄念。换句话说,你还有妄念生灭,你悟这个境界你没有入,我们常讲你是解悟,不是证悟。这个境界很微细,我们学佛不能产生误会,没有入自己以为入了,这个也不是妄语,佛家里面讲增上慢。这是误会,不是别人的误会,是自己的误会,没有入以为入了。这个误会会起作用,起什么作用?障碍你悟入,你没有入以为入了。
譬如我们旅行,到达这个目的地,误以为中途休息那个地方就是自己的目的地,这就错了,这是误会。所以误会对修行人会产生严重的障碍,你把这个中途站误以为是目的。怎样能够觉察到我还没有入这个境界?你还有妄想,没有入。你还有分别、执著,你连解悟都没有,也就是说没有真正理解;真正理解,解悟,分别、执著没有了;证悟是妄想没有了,再不会起心动念。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不会起心动念,为什么?根尘「如空无体性」,他起这种念头了。六祖惠能大师有这个境界,他在《坛经》说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不是入这个境界,这两句话讲不出来的。我们从这个地方要能体会得到,要能够理解。
下面这两句话说得好,『智慧广大人,了达其平等』,你们诸位想想,这个「其」就是讲的「种种众相现」,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平等的。智慧广大的人,这是什么人?这个人是诸佛如来、是法身菩萨。九法界众生不行,还做不到,法身菩萨他们的境界真的平等了。这个真平等,我们凡夫也可以修,叫大心凡夫,《华严经》上的当机者。《华严》是法身大士当机的,凡夫里头有没有?有!凡夫里面有一种叫大心凡夫,这个大心是中国人常讲「量大福大」,与华严境界相应,他能学。为什么他能学?他能信、他能解。能信能解,所欠的就是入,他学了如果能够落实,就契入,这是「智慧广大人」。「了达其平等」,他明了、他通达世出世间一切法平等的。你说哪个法比哪个法高,这都是妄想、都是分别、都是执著。哪个法是真、哪个法是假?哪个法是邪、哪个法是正?全都是妄想分别执著,平等法里头一念不生。
在这个状况之下,没有悟的人我们讲六道凡夫、九法界众生,他们的生活是识心作主,这个识心就是烦恼习气。烦恼习气当家作主,它不是真性,它是习性。习性里面,有真假、有邪正、有是非、有善恶。一切法全是相对的,现代科学家讲相对论,相对是从妄想分别执著里头生出来的;离妄想分别执著,连「绝对」都没有,哪来的相对?那才叫真平等。现在问题来了,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在九法界,怎样来处理冲突的问题?什么冲突?平等与不平等的冲突。昆士兰大学现在建立一个中心,专门来研究这个问题:怎样消弭冲突、促进和平?这个命题《华严经》上处处都有答案,诸佛菩萨、法身大士他们已经入了这个境界。示现在九法界,九法界里头不平等,有真有妄,有是有非,他怎么处理?在这个地方,我们能够体会到「智慧广大人」,能体会到他们的真实智慧、善巧方便。不但从理论上我们去体会他,还要从事实里面去观察,事实就是从他种种示现。
我们在经典里面观察佛陀怎样处理这些事务、菩萨如何处理这些事务,我们就开智慧了。我们学佛菩萨学得不像,那是什么原因?我们学他的迹象、学他那个样子,没有具足他的精神,所以怎么学也学不像;这个精神就是经上讲的智慧、德能。我们不具足自性本有的智慧、德能,所以从外表上这个样子来学,纵然学得很像,不能产生跟经典上所说同样的效果,於是我们就产生怀疑,「佛说的不灵」;在佛法里面讲,生起这个疑心是很重的罪过。大乘经上讲,「疑为菩萨最严重的障碍」,他怀疑。这些事自古以来很多,不是少数人,我们自己如果不能够深入经藏,不能够透彻了解,我们自己也会怀疑,「为什么我依教奉行,我得不到经上所讲的这殊胜的果报?」这个地方你一定要反省,你一定要仔细的去观察,我外表做得跟佛一样,里面不一样;或者是我只有解悟,我没有证悟,实在讲没有入佛境界。真正入佛境界的人,心地清净,决定不染。什么叫不染?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你还会起心动念、你还生贪瞋痴慢,染了。从这个地方勘验自己的功夫,测验自己,自己是不是真的入境界?果然真入,《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这个花花世界能不能接触?能接触。接触怎么样?决定不起贪瞋痴这个念头,换句话说,顺境里面决定不生贪念,逆境里面决定不生瞋恚,你的心永远是清净平等觉,那就对了,那就没有障碍,你就晓得你已经入境界了。这个境界《华严经》上还有个别名,叫「不思议解脱境界」,也叫做一真法界,也叫做极乐世界,名称很多,是一桩事情、一个境界。我们修行,修行历事练心,善财童子历事练心。现在可不可以练?现在不能练,现在一练就退转,就堕落了。什么时候练?解悟之后。解悟之后,於历事练心还差一截。解悟之后,这个意思咱们得说清楚,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这是解悟;能不能历事练心?还不能。历事练心到什么时候?再往上提升一层,「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时候历事练心,「事事无碍」,你已经是法身菩萨。《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给我们做榜样,善财童子没有到这个境界,不能离开老师,他的老师是文殊师利菩萨;达到这个境界,文殊菩萨劝他去参学,不要再在他身边。参学成就后得智,在老师会下成就的是根本智,著重在断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烦恼断掉的时候,根本智现前。
根本智是什么?《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诸位要知道,根本智是无知。我们天天在求知,这个事情很麻烦,怎么说麻烦?佛在《楞严经》上讲的,「知见立知,是无明本」,我们怎么知道这些道理?古人教学、求学,真的是如法,今人教学、学习不如法,所以学多少年都不能开悟。为什么?方法错了。古人修学那个方法,为什么说不错?古人方法特别是禅宗用的那个手段,不准你有知见,换句话说,决定不许你有妄想,要把你妄想打掉。种种手段一个目的:逼到你一念不生。禅堂里面,那个堂主都是开悟的人,没有开悟不能当堂主。禅堂里面坐香,堂主拿著香板供养大众,你起妄念打你,打妄念;不起妄念也打你,打无明。禅堂里头哪一个没有挨过香板的?起心动念打你,不起心动念也打你,他都有道理,你没觉悟。
清凉大师在《华严经》里讲得好,他老人家讲「有解无行,增长邪见」,你天天在研究教理,在读经、在研究、在讲经,你没有落实,你做不到,肯定增长邪见,自以为是;「有行无解,增长无明」。这是教下大德所说的,对一般中下根性的人讲,要解行相应,你才有入处;解行不相应,你学一百年,你也不得其门而入。古时候那些老师们,对学生严格的督促,学生能接受,现在师道没有了,学生也没有了。你们去读《阿难问事佛吉凶经》,你就明了,佛在这个经上讲作老师的要具备哪些条件?作学生的要具备哪些条件?你拿来一对比,现在这个社会真的是古人所讲的,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怎么能契入?现在社会真的有大灾难,父不父、子不子,君不君、臣不臣,师不师,学生不像学生,你说有什么法子?所以我们同学有缘能在一起,我常常劝勉大家,我们生在这一个时代,总算是有善根、有福德,缘分也不错,得人身、闻佛法。佛法里面你能闻到正法,不容易!应当珍惜这希有难得的缘分,要放下身心世界。
放下身是什么意思?身不贪图五欲的享受;放下心,心是妄想习气,随顺佛陀教诲;世界是讲外缘,不要被外面境界诱惑。祖师大德常常叮咛「放下身心世界」,我们也听得耳熟,怎么放下不知道!眼贪色,耳贪声,鼻贪嗅,舌贪味,「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我们六根贪染六尘境界,头一个要放下的,贪要放下。瞋要放下,瞋是什么?讨厌的,眼遇到不喜欢的色,就生瞋恚、厌恶;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这两个极端统统都要放下。愚痴是对於根、境,就是六尘境界,不了解它的真相,痴当然就迷,痴迷。六道凡夫都是这样的,只是轻重差别。四圣法界并没有脱离,但是他们决定轻,不像六道凡夫这么严重,严重造罪业。
我们要晓得这个道理,对自己的修行,自己究竟到什么样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断要把自己向上提升,永无止境的提升,你就对了。大乘经上常讲,从初发心到无上道、到如来的果地,不断向上提升,这不是一生一世的事情,经上常讲无量劫、三大阿僧只劫。所以决定不能得少为足,决定不能有贡高我慢、自以为是,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个念头一起,立刻就往下坠落。诸佛如来六根对六尘境界,永远住在清净平等。为什么?因为根尘无一不是真性,「唯心所现」,那个心是自性、是真性。宗门里面讲明心见性,性在哪里?性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性是体,体它会现相,现的什么相?十法界依正庄严是它现的相。性相一如,性相不二。性空寂,「如空无体性」,体性如空。能现的体性既然是空寂,所现的一切相、依正庄严,怎么不是空寂的?六百卷《大般若》给我们说的什么?实在讲起来只说三句话,十法界依正庄严「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这三句话你懂不懂?你如果懂了,恭喜你,你是法身菩萨。真懂得之后,肯定你一念不生,你根尘相接触的时候,决定没有妄想。没有妄想,你现的是清净平等觉。六根接触外头六尘境界是清净平等觉,就是六祖对五祖讲的,「弟子心中常生智慧」,他不生烦恼。不生烦恼就是他六根对六尘境界不生妄想分别执著,生什么?生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智慧,我们今天在前面又加了两条,「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统统都生「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六祖在《坛经》里面所讲的。我们是不是?不是!为什么不是?这就是我们修学的关键,为什么不是?这「为什么不是」就是我们现前的病根。
今天昆大有一位教授想研究经教,问我从哪里入门?我介绍他《大方广佛华严经》。他是高级知识分子,仔细观察,确实他有善根福德因缘。缘成熟了,弘一大师介绍《华严经》,方东美先生也介绍《华严经》。我们今天这《华严经》已经讲了一千多个小时,从这入门是正确的。
诸位同学,刚才讲到我劝导这些教授们学佛从《华严》学起,在过去弘一大师是这样劝导这些高等的知识分子,方东美先生也是这样劝导知识分子。他们这个说法不是没有道理,《华严》是不思议解脱境界,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特别是受过高等的人文教育,而不是学科技的,他对於德行、学问有相当的修养,从这个经入门是好。为什么?《华严》正如方东美先生所说,它是佛法的概论,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的概要。古大德称这部书叫做「根本法轮」,其余的一切经都是《华严》眷属,总的介绍那就是这部经。可是佛在戒经上又给我们说:「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我们这样介绍的话,跟佛这个话是不是有冲突?给诸位说,没有冲突;我们是介绍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认识佛法、了解佛法、欢喜赞叹佛法,他不是佛弟子。如果他要真正修学,还是要从基本行门学起。基本是什么?净业三福,要从三福、三学、戒定慧学起。为什么不直接用这些方法来教他们?不契机。如果直接用这个方法教他们,有些人认为是老生常谈,这些东西我学它干什么?所以介绍佛法这有大学问在,你要懂得观机。
机有种种,不仅是含糊笼统讲的上中下三根,佛说上中下三根,这是方便说。上等里面又有上中下,中根里头又有上中下,下根里头还有上中下,这就变成九品;九品每一品里头还是有上中下,你才晓得一切众生根性不同。我们对哪一种人,介绍哪一个法门、哪一部经典,务必要契机,他才能生欢喜心。但是西方人要学佛法,我们晓得大乘经保存在今天,最完整的是汉文汉译的,其次是藏译的,梵文原本丧失了、没有了。你要想学大乘佛法,汉文就比什么都重要。要直接读汉文,从汉文再翻译成其他的文字,太难太难了!你们有一些同学听我讲《华严经》,听了两三年,你应该明白每一字每一句里头含的意思太多,太深太广了,怎么能翻得出来?中国古时候译经的大德,可以说这是中国人有福,祖宗有德,感应这些翻经的法师都是证果的人。从前李老师常跟我们讲,参与翻经的至少都是三果以上的。我们不要说以上,就单单以三果来讲,三果的圣人三界八十八品见惑断尽,所以他的见解正确,他没有邪见。三界八十一品思惑也断得差不多,这样的人参与译经,现在到哪里找?
烦恼断尽,智慧就生;烦恼不尽,这个经的意思摆在你面前,你看不出来。如果单单翻文字,那没有不错误的,古德常讲「依文解义,三世佛怨」。佛法里面的难处,难在什么?意在言外。李老师以前教导我们,你必须要懂得弦外之音,你才能够得到佛法真实利益,你才能得法喜,才能得法乐。你要不懂得弦外之音,也就是你不懂得文字外面的意思,这个味道你怎么能尝得到?这怎么能翻得出来?这是中国人得天独厚,老祖宗给我们发明的这方块的文字,文字是语言的符号,这个符号是充满了智慧。翻经的时候,中国固有的这个文字还不够用,又新造了不少。新造的字,都离不开古时候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我们讲的「六书」,六个原则。很难翻,不要说是翻成外国文,你们不妨自己试试看,你们把文言文翻成白话文,你翻翻看。
台湾这些年做得不少,国语日报《古今文选》,那是翻的古文,不是长篇,是短篇的。你们把翻译的白话文跟它的原文仔细去对比,你就晓得,味道不一样!所以今天要能深入大乘,一定要学中文的古文,我们一般称汉文。这不是简体字、繁体字,要学文言文。文言文的修学没有别的,一定要背诵古文。从前李老师教导我们,我在台中住了十年,听李老师讲了一部《古文观止》。他一个星期讲一次,大概用了八年的时间,《古文观止》讲圆满。讲的时候并没有按照秩序,选讲的,八年以后全部都选完了。老师教导我们要熟读、要深解,能熟读深解五十篇,《大藏经》跟《四库全书》的钥匙就拿到了,你有能力读文言文。如果能够熟背、能够深解一百篇文言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现在我们没地方学,可是自己如果要发愤努力,这个事情不难。为什么?国语日报的《古今文选》里面,选《古文观止》里面的东西在一百篇以上,不在以下,而且它注音注得很好,注解也注得好。你自己真正肯用功,一个礼拜学一篇,花一年的时间、两年的时间把这个基础打好。我们道场书架上这些书,你在文字上障碍就没有了。你能读诵,你能欣赏。
这么多希有难得的典籍,摆在我们面前,我们没有能力阅读,你说多可惜!我们的图书并不多,《大藏经》只有十种不同版本的,这里面有一套完整的《四库全书》、完整的《荟要》,不是摆在这里好看的,是供养诸位同学的。你们不好好的在文言文上奠定基础,这些供养你们丝毫都尝不到,不用功怎么行?加倍的发愤努力,夜以继日,白天时间不够用,晚上还得拼命赶。我们同学当中能有二、三人有这个成就,那就是我们整个学院的成就,将来你们可以开班教学。这些典籍都是古圣先贤智慧经验的结晶,是全人类智慧的宝藏,我们要认识,我们要明了。
如何能够深解义趣?世法跟佛法原理原则是共同的,是没有差异的,开智慧。智慧开了,古德常讲「圆人说法,无法不圆」,果然你大开圆解了,无论你讲什么,都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是「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你才恍然大悟,你才真正懂得无有一法不是大华严!这就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的入佛境界。修行还是要依规矩来修,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破我执、破法执,智慧现前了,世出世法都没有障碍了。你们同学,现在这个年龄发愤努力来得及。第七首:
【佛身不可取,无生无起作,应物普现前,平等如虚空。】
前面我举出总结《大般若》的教诲,这个地方跟《大般若经》上讲的无二无别。『佛身不可取』,有没有身?有身。「不可取」的意思就是不可得,如果你有一个得的念头,你就错了。为什么?有得一定有一个失误,你才能得到。佛身是无所有、毕竟空,你怎么可以得到?这个取跟十二因缘里头「爱取有」那个取是一个意思,凡夫不了解事实真相,要希求得到。佛对初学方便讲,你修行将来会证果,你会得道;到高级的佛法给你讲真话,你是不是得道?是得道了,得道无所得。大乘经上佛常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那你是真的得到了,得到什么?圆满的觉悟。圆满的觉悟叫菩提,大乘经上称大菩提,大菩提是圆满的觉悟;也叫觉性,圆满觉悟就是自性,自性本具般若智慧。确确实实不可取!我们要是知道一切法不可取,你六道轮回就超越了。缘觉的成就比阿罗汉高,阿罗汉是修四谛成就的,缘觉是修十二因缘;十二因缘真正能修的只有三条:爱、取、有。你知道一切诸法不可取,把取舍(取舍就是得失)这个念头断掉了,证辟支佛果。「佛身不可取」,我们这个身可不可取?我身、佛身没有差别,一个道理!
佛的身,为什么不可取?『无生无起作』。我们就《楞严经》上所讲的,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应化在九法界,像释迦牟尼佛这三千年前示现八相成道,在我们这个世间、在北印度,「无生无起作」。法身无生无起作,给诸位说,报身也是无生无起作;无量无边的应化身,我们在《梵网经》里面读到「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应化身也是无生无起作。我们再回过头来要问,我这个身有没有生?有没有起作?跟诸位说,也没有生,也没有起作。那我这个身从哪来的?老实给你讲,业报来的。业力使我们受这个身,虽受这个身,这个身还是无生无起作。为什么?这个身是「梦幻泡影」。佛身、生身无二无别,都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给你讲真相,只是佛菩萨现的身是愿力,我们是业力,现身的这个因不相同。相,相的理没有两样,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
凡夫贪恋这个身体,他不了解事实真相,换句话说,他也不懂得养生之道。真正养生之道,那是儒家所说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儒家这一句话说得好,佛法亦复如是。佛法不讲中庸,讲中道,真的是极高明而行中道。中道,大乘法里面还加一个「第一义」,其实第一义那就是极高明。所以我们要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我们的身相。你真正了解事实真相,对於这个相、所有一切相分,都没有得失的念头。我常常劝勉同学,对於一切人事物,我说得浅显,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决定没有占有的念头;因为你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都是属於「取」,都是属於「得」,你错了。取、得是不相应行法,你为什么会有这妄想分别执著?是因为你不懂得这一切现相是「无生无起作」。
无生无起作何以又会现相?下面一句话出来了,『应物普现前』,那个物,他不说人。如果说人,十法界里只有人道,不能包括其他道;说物,物包括人。物,那在九法界里面讲菩萨、缘觉、声闻、诸天、修罗、人、鬼、畜生、地狱,用一个「物」全都包括;如果讲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藏教的佛、通教的佛都包括在里头。这些物有感,佛就有应。佛身是怎么现前的?感应现前的。何以感应能现前?这是一般人很不容易体会,佛就方便说,这是愿力现相。我们九法界众生这个依正庄严,是业力的现相,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但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在九法界,他是「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这一点不一样,我们叫他乘愿再来,他们已经转识成智;换句话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做主,完全是智慧。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是这样现身的。「应物普现前」,众生有感,佛有应。「普」这个字用得好,清净平等!虽然现前现相,为众生表演、为众生说法,永远是清净平等觉,一丝毫都不染著,「普」这一个字。
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这凡夫,凡夫麻烦在哪里?离不开妄想分别执著,麻烦在这里。一天到晚是妄念纷飞,贪瞋痴慢烦恼习气刹那都不停,所以感得的身心世界是业报。诸位仔细去体会、去观察,我们跟佛菩萨不同的地方究竟在哪里?总在用心不同。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才能真正体会到古来祖师大德教学人,为什么常常讲「从根本修」,会修的人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根本是心,我们要用真心,不要再用妄心。九法界众生是用妄心,六道凡夫像我们现在,差不多用的是极其严重错误的妄心。极其严重错误的妄心是什么?贪、瞋、痴、慢、疑、恶见,《百法明门论》里面讲的六个根本烦恼,我们今天用的是这个心。疑是对圣教怀疑,对佛菩萨怀疑,对善知识怀疑,那怎么能成就?这是对人;对善事怀疑,对真理怀疑,麻烦大了!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回头?古德常说回头是岸,什么时候你能回头?回头从哪里回?就是从根本烦恼回过头来。回头决定就依六波罗蜜,我常讲的随顺佛陀教诲。佛陀的教诲落实在生活里面是四摄六度,这样一来,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虽然跟凡夫大众在一起,你有能力和光同尘,在染而不染,你有这个能力。跟一些贪瞋痴慢的人一起生活,自己心地清净,没有丝毫贪瞋痴慢,就是不染;跟这些染污众生在一起是在染,在染自己要不染,念念都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用心不一样!觉心可以随顺不觉,这是菩萨;妄心要随顺觉,那叫学佛。我们凡夫真正学佛,我的妄心要随顺觉心,具体讲是随顺经教,经教是佛陀的教诲,你是真的学佛,确确实实转境界。佛家叫转境界,儒家讲变化气质,儒跟佛名词用的不一样,意思是一样的,是一桩事情,就看我们有没有转变。转凡心为佛心,就是转妄心为真心。真心是什么样子?我讲得很简单,真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真心就是这个样子。妄心跟这个完全相反,妄心是虚伪的,不是真诚的,我们常讲虚情假意;妄心是染污的,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是染污;妄心是高下的,它不是平等的,不是贡高我慢就是自卑;妄心是迷惑的,不是正觉;妄心是自私自利,不是大慈大悲。
回头,到底从哪里回头?要懂!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怎么修法?也要懂。我们怎么学习?开头学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念念要利益众生、利益社会,从这里下手,最初方便!决定不能够想利益自己。我们多少学佛同修,我看到了,他也很认真、也很努力、也很精进,为什么境界转不过来?为什么功夫不得力?就是念佛,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原因在哪里?原因在你这个念头没转过来,起心动念还是为自私自利。这样念佛,那真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情执太重,也就是讲烦恼习气太重,与性德完全违背,一分都不相应,哪能有成就?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真搞明白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变了。《无量寿经》上佛讲的,教给我们修行的基本原则: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你就做到了,不要勉强。「善护身业,不犯律仪」,这一句话意思深广,你这个身的形象,决定是给社会所有一切大众做最好的榜样。「善护意业,清净无染」,你真的在行菩萨道,你真的是在度众生。度众生才是真正度自己,念念都为自己,你不利於众生,你也害了你自己,你自己的烦恼习气断不了。
我们想想自己有没有这个习气?习气很重很重!这是我们修行,不要说证果,修行得有一点悟处都成了障碍;你要没有障碍,你肯定有悟处。所以有小悟、有大悟,你常常有悟处,积小悟成大悟,积大悟成大彻大悟。为什么我们今天小悟都没有?那个心不清净到极处,自私自利的念头、贪瞋痴慢的念头太严重,佛法怎么薰修都不能够醒悟过来,你才晓得这个病的严重性。有人想学的,那是真的想学不是假的,他就学不成功,什么原因?烦恼习气不肯放下,不能成就。真正要成就的人,还是古人一句老话:「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不放下,你这一生别想成就;你要想成就,你非放下不可。这不是假话,这是真话。放下之后,你就能悟,你就能入。悟入之后,那看缘分,如果与这个世间众生有缘,放下之后提起;提起不是恢复自己的原形,提起是度众生,为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为什么?要度众生不能离开形相,不能离开形相就不能离开物质,我们世间讲的福报。诸佛菩萨的福报绝对不是自己享的,是给一切众生享的。
我们从这个地方明白了,如果你放不下,不但是智没有,福也没有,福慧都没有。就跟《般若经》上所说的,根本智是「般若无知」,起作用「无所不知」,你们想想这两句话的味道!一切都放下的时候,尽虚空遍法界你统统得到了,你得到的是大圆满。你怎么得到的?你恢复了自性。你自性本具无量智慧、无量德能、无量相好,统统得到了;你要是不肯放下,那是障碍,就这么一个事情。所以要学佛『平等如虚空』,这是什么?这是提起也「平等如虚空」,为什么知道他提起?「应物普现前」。以福慧、以无量善巧方便帮助一切众生,他的心是平等的,跟虚空一样平等,虚空没有差别。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