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六0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0四卷)  2002/1/2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604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法喜菩萨赞颂第十首:

  【一切诸佛身,皆有无尽相,示现虽无量,色相终不尽。】

  这一首偈是赞叹「身相无尽」。前面两首第一首是赞「法云无尽」,其次是讲「众会无尽」,这第三首是「身相无尽」,总的来说是真应无尽。在前面一首,就是讲教学的场所、教学的环境,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无不是随缘应机,这是我们要看清楚的、要认真学习的。它并不是固定的,并不是先有一个构想,像我们现在这个世间总是先有一个计画,先有一个周密的设计,佛没有,菩萨也没有,所以他们得大自在,他们的心永远是清净的,一丝毫不受染污的,随缘应机。道场在哪里?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是道场,哪个地方众生想学,缘成熟了,佛菩萨就示现。教学的方式不一定,平常人家小客厅里面、院子里面都可以讲经说法,旷野、山林、树下都是教学的好场所,你说教学多么自在!没有教科书,也没有讲义,也没有参考资料。怎么教学?面对面聊天、谈话。佛谈话的内容,无不是令听者觉悟,所以佛菩萨教学宗旨只有一个,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跟诸位说,断恶修善是附带的,那不是主题,断恶修善是救急。你眼前有灾难,化解眼前的灾难,断恶修善。如果要得到永恒的解脱,那是破迷开悟。所以破迷开悟是教学的主要宗旨,断恶修善也可以说是重要的手段,特别是教初学。

  既然在六道,就肯定住三恶道的时间长,住三善道的时间短促。你要问为什么?你仔细去反省、去观察,六道众生起心动念是善多还是恶多?这是因果的感召。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恶多善少。恶,你所感得的是三恶道;善,则是感应三善道。你们看看《百法明门论》,这论典里面给我们讲的,善心所只有十一个,恶心所有二十六个。荀子说:「人之初,性本恶」,不是没有道理。但是这个性要知道,不是本性,本性是纯善。孟子所说的性善,荀子所讲的性恶,都是习性,不是本性。本性是纯善,不是善恶的善,善恶的善是相对的,不是真的。诸佛菩萨看一切众生,是看他的性,体性本善,看他的体性本来是佛。佛家「平等观」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这是真平等,不受习染的干扰,真平等。这是大彻大悟的境界,没有明心见性都是在相对境界里头,换句话说,总是被外境习气所动摇、干扰、污染,在所不免。我们要学佛,这些理事不能够不知道。所以恒顺随喜,合起来就是我们讲的随缘,重要!一切都随缘。机缘在现前,就晓得应该怎样去利用它,成就佛菩萨的事业。佛菩萨事业就是现在人讲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事业,现在人讲的名称不相同,跟我们佛门里头所说的佛事,就是佛的事业,意思完全一样。教学的目的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一点都没错。

  第九首末后两句,「大众所围绕,照耀十方国」,「大众所围绕」这个没有问题,好懂,怎么会「照耀十方国」?确实这不是凡夫能够知道的。我们学大乘佛法,尤其是学习《华严经》这个课程,佛在经上讲得很多,讲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诸佛菩萨他们还是人,他们跟我们不一样的,我们心里头有杂念,他心里头没有念头了,他的心犹如止水,平静没有丝毫的波动,所以他的境界遍虚空法界。「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事实真相,不是赞叹的,不是夸张的,完全是事实。我们凡夫这个心是大风大浪,现在的人心是惊涛骇浪。佛心普照虚空法界,智照。我们要问,我们凡夫的情见,凡夫这个思想的波,会不会也像佛一样周遍虚空法界?我们想像当中应该是。像一个大湖,这个湖水很清,清澈见底,水平如镜,我们投一颗小石子,投到这个湖水里面,我们就看到这一颗小石子溅起的波纹。那个波纹从小慢慢就扩张,扩张到很大的时候,我们就看不见了。看不见还有没有波?还有。我们能看得见的波是比较明显的,微细的波我们就看不到了,它这个波会不会周遍这个湖的边际?我们想想应该是。现在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在远处星球发出的光波,那个光波非常强烈,但是距离我们地球太远,到我们地球上能够观察得到,这个光波已经相当微弱,就跟一颗石子投在水里溅起的波纹一样。从这个地方我们去观察、去思惟,我们起心动念这个思想波也不可思议。所以佛说:「心、佛、众生,三无差别」,这句话讲得好,我们起个善念、起个恶念,这个思想波也能够周遍法界。

  我们想想我们这种思想波,会不会影响修行人?不会。为什么不会?那就是他的定功。我们会,我们没有定功,见到色会被色动心,起心动念,听到声会被声干扰,七情五欲马上就生起来,这就是没有定功。定功深的人在任何场所不受外面环境干扰,色相不能干扰他的见,音声不能干扰他的听,眼根在色里面入定,耳根在音声里头入定,佛经里面讲得三昧。我们今天要学的就学这个本事,所以六根不能离开六尘境界,离开六尘境界到哪里去修学?戒定慧那个定没地方修了。必须境界在面前,我们才有办法修戒定慧;离开这个境界,到哪里去修戒定慧?佛在经上教给我们「等念怨亲」,冤家对头跟你亲爱的人这在你心里头是极不平等,两个极端。佛说你要修平等性,就在这里修,这两个极端极不平等的,把它扯平了,你的平等性智就现前。接著给我们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绝对没有讨厌恶人的念头,绝对不会记别人从前的过失,平等性智现前,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这是真实功夫,这是明心见性的第一步功夫。

  我们念佛求生西方净土,要想提升品位往生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净土,也要从这里下手。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要跟释迦牟尼佛学,什么都能适应。晚近我们看到弘一大师,他修学的境界就有一点像,无论对什么人,真诚、慈悲、和睦,平等心待人接物,一片真诚慈悲,不管是对善人、是对恶人。日常生活当中,没有挑剔,给他什么样的衣服都能穿,给他什么样的食物都欢喜吃,这个菜太咸了一点,人家说太咸了,「很好吃,咸一点好」;给他太淡的,「不错,淡的味道很好」,从来没有说不好,没有挑剔。凡事随缘,他的心是清净的;不能随缘,样样挑剔,那个心是上上下下起波浪,「这个合我的意思,那个不合我的意思」,你的心里头烦躁,你错了!那个不是平常心,是妄心。学佛人不可以天天在增长妄心,要怎样把妄心恢复到平常,平是平等心,常是永远保持你的平等心。平等就清净,平等就真诚,平等就生智慧,平等就慈悲。佛在经教里头常常教导我们「等念怨亲」,从这里去修。凡是两极端的、凡是相对的,我们怎样用平等观把这两极消融?这个人是真修行,这个人是做真功夫,他的影响周遍法界。你的功力愈深,你影响的力量愈大,影响的时间愈久,这就是「照耀十方国」,都从本身做起。我本身做好,做个好样子影响我周边的人,这就是你放光,在你身旁的人受到影响。

  古时候这种影响是很明显的,现在这个暗示影响很难收效果,什么原因?众生的业障习气太重,你暗示他不懂。不要说暗示他不懂,你明说他也未必能听懂,现代众生难教。什么原因?已经迷失了自性,迷失了自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什么叫自性、不知道什么叫性德,这些名词术语,在他阿赖耶识里面没有印象,他怎么会接受?他怎么会懂得?今天你给他讲孝顺父母、尊师重道,他听你这个话感觉到莫名奇妙,不知道你讲什么话。然后你就晓得,要帮助这一代的众生,那个难度超过古大德很多倍,换句话说,你的德学要超过古人,你才能办得到;德学不能超过古人,做不到。古时候在那个时候度他们那个时代的人容易,为什么?社会的气氛不一样,教学的方式、效果不相同。过去不说远,一百年以前,社会大众普遍还接受孔孟的教育,还接受佛陀的教育,能接受,现在人不能接受了。

  我们今天在此地提倡《弟子规》、学习《弟子规》,这个社会上反对《弟子规》的力量、人数,超过我们学习不晓得有多少倍。你一翻开这个东西,这东西约束我们的,学这个东西把儿童那种天真烂漫完全剥削掉了。他们有一套理论,好像儿童顽皮是应该的,那是他的天真,不肯管教,认为管教他、约束他是错误的,换句话说,价值观变了。古圣先贤的价值观,现在人全部把它否定掉了。今天的价值观,你能够胜过别人,你是个强人,大家都尊敬你、佩服你。你有钱有势,不管你钱从哪里来的、不管用什么手段得来的,偷来的也好,抢来的也好,只要你有本事拿到,你就是强人,跟古人价值观完全不相同。古人不义之财在面前,也没有看它一眼,跟现代人不一样。

  古时候都能够遵守伦常道德,这是古时候的教育,一直维系到清朝末年。民国成立之后,这有一派完全崇拜西洋的,提倡打倒孔家店,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全部否定,认为这东西是旧的,学这个东西将来会亡国灭种,要迎头赶上西方科学技术。那个时候讲这个话好像有道理,今天诸位仔细观察一下,西方科技发展到今天,已经出了问题。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类的道德价值观一落千丈,将来人人手上都拿著有毁灭世界的武器,有这种科学技术,你要是得罪他不高兴,「好,我跟你同归於尽」,不是不可能,非常可能。今天的核武飞弹都是用电脑操作的,那个手轻轻一按钮,核武飞弹就满天飞了。哪一天遇到一个丧失心智的人,他一不高兴了,他就能做得出来,全世界的灾难就来了,你能够预防得到吗?太难太难了。我们今天在这里发心,这是因缘聚会,形成一个小道场,希望大家在这个小道场认真努力修学。佛法已经衰微到极处,眼看著就要灭亡,我们在这个地方有这个机会,给这一盏灯加一点油,让它继续再多照几年,续佛慧命。必须代代都有大德大愿这样的人来继续,来担当这个使命。这是中国古人讲的志士仁人,牺牲自己奉献给社会,为大众造福,决不是为自己。

  第三首偈我们怎么学法?『一切诸佛身,皆有无尽相』,「无尽相」就是说他有无尽的德能,我们世间人讲多才多艺。「无尽相」可以说之为相状,世间行业很多,他行行精通,这叫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行行精通。不但是通,精通。无论干哪一行,没有难倒他的。在中国孔老夫子是典型,夫子多才多艺;出家释迦牟尼佛是模范,没有一样不会。他怎么会的?学会的,好学。好学的一个动力,为什么好学?这个动力很有关系,为众生服务。在佛法里面就是四弘誓愿的第一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度」用现在话来说就是帮助、协助。我要帮助一切众生,我要没有智慧能力,我拿什么去帮助他?众生今天挨饿,需要饮食,我不会做,那你就不能帮助他。你不但能做,而你做得很好,众生生欢喜心。众生今天生病,你懂得医药,你能给他治疗。你说「这个要找医生,我不行」,这不是菩萨,菩萨样样都要懂、样样都要通。

  我们这一代比上一代就差很远,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他真的是多才多艺。他小时候学过医道,医术相当高明,他曾经告诉我,他一生当中给人治病,没有出过错误,这个他敢说。他做过法官,审判案件,他给我讲,审判案件有没有冤枉人自己不敢讲,可能还会有判断错误,冤枉了人;但是他说「我给人治病,一生给人治病,敢说没有错误。」他什么都懂,不是只会一样,除这一样之外,别的一窍不通,那怎么行?所以要好学,学得愈多愈好,这些在生活当中的修学,这个不是杂学。学道要一门深入,你的精神要专注。为什么?那是修定。这些技术方面的,这是生活教育,生活教育你懂得愈多愈好。为什么?你帮助自己也能帮助别人。真正有福的人,不要人侍候,真正有福报。李老师九十五岁都不需要人侍候,这是福报。别人侍候你,那是享福;享福是很危险的事情,福报享尽了怎么办?没福了,那个时候你就得受苦受难。所以聪明人修福培福不享福,他的福报永远享不尽。福报现前怎么办?大家享。自己的福报与一切大众分享,世出世间圣贤都是这个作法。

  我们净宗印光大师,这是近代的一位祖师。我们在《文钞》里面看过,他心目当中最佩服的是孔老夫子,第二个是范仲淹,他常常提到的,第三个是清朝初年叶状元。为什么佩服这三个人?这三个人有大福德自己不享,跟一切众生分享。三个人出身都很清寒,不是富贵出身,都是生在贫寒之家。以后发达了,做了大官、发了大财,自己还能够过贫穷清苦的生活,难!不容易。范仲淹做过元帅、做过宰相,生活那么样的节俭。我们从前在学校念书,国文里头念的「义田记」,那是记载他做的慈善事业。他把他的俸禄,国家给他的俸禄,养三百多家。他的后代一直到今天,代代家里头还出人才,家教好,代代相传。存心厚道,舍己为人。我们在传记里面看到他有五个儿子,其中有两个做过宰相,有一个做过御史大夫。他死的时候葬礼都很薄,一切都节省下来,帮助一些贫穷苦难的人。他是苏州人,印祖晚年住在苏州灵岩山寺,对这个家族无数次的赞叹,常常用他来勉励我们。范仲淹先生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模范,应当要学习他的为人。

  出家人实在讲要向释迦牟尼佛学习,释迦牟尼佛对自己五欲六尘的享受舍得干干净净,为众生服务真的是做到圆圆满满。他的事业是教学,是义务的教学,没有收取学生的学费;没有接受过学生的供养,那个供养就是四桩事情,四事供养,佛统统做到了。在僧团里,饮食,每天出去托钵,接受这一钵饭;衣服,衣服破旧不能穿了,接受信徒供养一件衣服;生病的时候医药,晚上睡觉的时候卧具,就这四种东西,物质生活最低的条件,他就接受这个。我们细心想想,应当要向他学习,学不到要生惭愧心。我们怎样弥补自己的过失,怎样接近佛陀的标准?我们达不到,但是接近,总得有这个心、总得有这种愿望,做真佛弟子!

  法喜菩萨最后这首偈:

  【一切诸佛身,皆有无尽相,示现虽无量,色相终不尽。】

  清凉大师注解,「无尽相言,兼真身故」,也是我们常讲的法身、报身、应化身;第一「应用无尽,若镜对万形」,像一面镜子一样,能照到外面所有的境界;第二「真体无尽,此复二种:一、十莲华藏之色相故,二、一一色相体无穷尽,湛然不变故」。这个意思说得很好,但是不是我们的境界。大乘经典里面常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跟此地所讲的境界相同,这是自性性德圆满的流露。自性的德用我们常常说三大类,第一个是般若智慧,第二个是能力,就是无量无边的德能,第三个是无量无边的相好。说一个必定兼其余两个,为什么?它是一体,它分不开的,这个意思我们要懂。『一切诸佛身,皆有无尽相』,我们就自己现前境界,我们怎么作法?对於年纪老的,我们跟他接触,我们自己要现作儿女相对老人,把这些老人看作我们的父母,我们尽孝养之道。看到儿童,我们现的相就是父母相,要教育他、教导他;遇到年轻跟我们年龄差不多的,我们示现的是兄弟姊妹之相,要关怀、要照顾,要帮助他们。我这举这几个例子,诸位就知道在什么场合遇到什么人,把自己想成是什么样的身分,我应该为他做什么样的服务。通权达变,时时刻刻在变化。千万不要以为出家了,出家就第一大了。

  有同学来问我,我们出家了,可不可以在过年的时候对自己母亲送一点礼物?他来问我。实实在在说这么多年佛法讲堂里面的教学,他没有听懂。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出家人就不孝父母了吗?没有这个道理。释迦牟尼佛还要上升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尽他的孝道,以佛法供养他的母亲。我们在这里学的是什么?学得连父母都不孝、都不顾,错了,完全错了!又何况我们在讲席里头不晓得说过多少次,我们这个出家是名字出家,不是真实,不要以为你真出家,你是名字出家。为什么?出家人的事情没有做到。出家人什么事情?一进佛门,沙弥律仪,出家人的事。沙弥律仪没有做到,你不是出家人。天台大师讲你是名字即中,有名无实,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认识自己的身分。你看看蕅益大师,那是佛菩萨再来的,为我们做示现,现身说法教我们。蕅益大师自己不敢称比丘,他称菩萨戒沙弥。换句话说,他沙弥律仪做到了,他自己敢称自己是沙弥,菩萨戒做到了,所以他是菩萨戒沙弥,比丘没有做到。

  他的徒弟,也就是他的传人成时法师,蕅益大师的《全集》是成时替他整理刻版流通的。成时自称出家优婆塞,弘一大师也是自称出家优婆塞,名实相副;优婆塞是在家居士,我是出家的居士。古人懂得,现在人不懂,现在人不通,所以我们要学。从前章嘉大师教我们,我们不是沙弥学沙弥,不是比丘学比丘。所以出家的形式要有,还要受一个三坛大戒,为什么?你好学,不是你真的得戒,受了之后认真努力去学。学到一条,这条戒你就得到。这条戒你做不到,你没有得到;真正做到,你才算得到。在家优婆塞学什么?五戒十善。换句话说,出家优婆塞五戒十善做到了,当然沙弥律仪他也很认真的学,不是不做,他是做了,做得不够圆满。自己谦虚,不敢称沙弥,称出家优婆塞,都是示现给我们看。我们真的看清楚了,自然生惭愧心,我们比他们都比不上。

  今天好好的做个出家人,出家人有出家人的伦理。现在世间人都把孝道忘掉,出家人做出这个样子,诸佛如来、天龙善神都欢喜,都尊敬你。现在人不知道师长的恩德,我们要做出样子给社会大众看。佛法不是讲过多少次,活的不是死的,其目的是在教导现前社会大众,现前社会大众犯的是什么毛病?我们如何帮助他改进?这就是佛法,这个佛法契机契理。如果你讲的东西、教的东西,现在人听了之后不得受用,跟生活完全脱节,你这个佛法叫白讲,所学非所用,你浪费人家时间、浪费人家的精神,这是罪过。所以你要观察,现在的众生他迷在哪里,他错在哪里?我们的表现、我们的教学就是纠正他的错误、破除他的疑惑,让他觉悟过来,教学的目的达到了。所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为人,是为世间,我们要做个表率、要做个模范。所以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想一想,能不能为社会大众做好样子?如果不能,赶快改。《弟子规》确确实实是社会大众的好样子,《沙弥律仪》确确实实是一切出家人的好样子,不学怎么行?

  清凉大师引用的这是经上讲的「十莲华藏之色相」,这讲多,也就是常讲的「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一一色相体无穷尽」,体是自性,当然没有穷尽。「湛然不变」,告诉你这是真身,这不是应化身。应化身不离开真身,三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我们看到应化身有变化了,怎么会不变?你观到极微细处,你才晓得它不变;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这真的。换句话说,我们看到生灭现象粗心大意,看错了,妄想分别执著习气太重,见不到一切法的真实相。后面引经上一首偈子,这首偈子好,我们要记住,为什么?提供我们学习的参考资料。「如来妙色常安隐」,特别注意「安隐」这两个字,为什么?我们的心不安,我们的行为不稳重,这是我们的大病。佛菩萨,他就示相教导我们。唐朝时候,慧可心不安找达摩,达摩替他安心。人家想安心,我们现在这个没有想到,心里头妄念纷飞,已经习惯成自然,完全不觉,不知道这是病,所以也没有意思想对治,我们的言行举止不稳重。这些事情《弟子规》里都有。古人从小就训练,就养成习惯,正是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所以安隐两个字重要。

  「不为时节劫数迁」,时节劫数是时间,就是指不为外面境界干扰,他才会安,他才会稳;换句话说,安是定慧,稳是戒行。人守规矩、持戒就显得端庄稳重,有定、有慧当然就安,外面境界不管怎样的变化,决定不受诱惑。不受诱惑这才能得心安,得稳重。「大圣旷劫行慈悲,获得金刚不坏体」,旷劫是长时无量劫,修什么?修慈悲心,慈是与乐,悲是拔苦,看到众生有苦难,菩萨无条件的去帮助他,全心全力去帮助他,行慈悲。不要忘记了,世间苦人多,我们虽然苦,比我们更苦的人还不少。如果我们真的发心想帮助他,那你就不能不发愤修学,为什么?我德行不够,凭什么帮助别人?我身心不安稳,我怎么能帮助别人?我能力不具足,我拿什么帮助别人?不能不学,样样都学,样样都懂,我帮助别人的面就扩大了。我好好的修养自己,身心清净、健康长寿,我帮助别人的时间就长了。养生之道,养这个身体,为什么?为帮助别人时间长一点。不是享福,是为众生造福,为众生培福。

  诸佛菩萨我们要想到,他们到世间来示现是为众生的,换句话说,他来到世间是为别人活的,不是为自己,他自己已经到不生不死。他来这个世间是为众生的,不是为自己。多活一天,多照顾众生一天,多为众生服务一天,这么一回事情。我们如果把这个念头、把这个心理转过来,我常讲就是乘愿再来。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投胎的时候不是菩萨,道道地地的凡夫,迷而不觉,业力来投胎的。但是由於过去生中学了不少的佛法,佛法的善根种子相当深厚,这一生一遇到佛法就能够信解,就想学习,这是前世的善根。前世没有能修成功,这一生遇到了,机会抓住,好好的接著修,这是好事情。希望在这一生当中,不再错过这个因缘,认真努力这一生决定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往生西方。

  我们净宗学院也得有个院训,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修学的目标。我们是净土宗,我们的院训以印光法师的法语十六个字:「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是我们这一生修学的目标,也是我们帮助一切众生、教化一切众生总的方向、总的纲领,不能够疏忽。这十六个字,每一个人把它的意思都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我在讲经的时候讲过,他老人家这十六个字包括了一切佛法,也包括儒家世间法,确确实实这十六个字能救世尊末法时期九千年的众生,这是真实的教诲。你能够依教奉行,行大慈悲;你没有大慈悲,这十六个字你做不到,你做出样子来给别人看,你就是行大慈悲。「获得金刚不坏体」,这是果报。《胜鬘经》上有两句话,「如来色无尽,智慧亦复然」,这两句话都是讲『色相终不尽』,都讲这个意思。所以我们读了,知道应当怎样学习,这个经才算是没有白念。现在请看底下这一段,第三段西方: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香焰光普明慧,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西方香焰光菩萨,他的赞颂也有十首,这十首是赞佛身,包括佛的弟子学生大众。说偈仪,我们把菩萨的名号做一个简单的介绍,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香焰菩萨,前面列名「月光香焰普庄严」。这个地方的光,『香焰光』,「光」就是前面月光的意思,「明慧」就是智慧庄严的意思,所以名称小有不同,意思很圆满。我们从名号上看,「香」是表德行,「焰」是表智慧,火焰。「香焰光」,我们就知道他是以德智影响一切众生、教导一切众生。底下的光是身光跟放光,放的是智慧光,放的是德行的光。『普明慧』,「普」是普遍,周遍虚空法界,帮助一切众生、成就一切众生的智慧德能。这里面当然包含相好,这就是前面讲的行大慈悲。

  『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这个意思跟前面讲的一样,对老师尊重。我们今天尤其要懂得,我们在凡夫地,他在等觉地,我们求佛菩萨加持、求佛菩萨保佑,关键就在此地。没有真诚心,哪来的感应?至诚感通,真诚的尊敬。尊敬佛菩萨,还要尊敬一切众生,「观察十方」,对一切众生致敬。我们在早晚课的时候,都做三皈依,三皈依拜完了佛法僧,最后和南圣众。和南圣众就是此地讲的观察十方,对所有一切的圣众致敬。对凡夫众我们也把他看作一切圣众,扩充我们的德行。佛眼睛里面看九法界众生都是未来佛,如果从体性上讲,本来成佛,《无量寿经》上说的「一切皆成佛」,你想想那是什么意思?我们要懂。所以不可以轻视众生,对众生不可以有傲慢心,不可以狂妄自大。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永远是谦下,你看看释迦牟尼佛、你看看孔老夫子,待人接物谦卑有礼,没有丝毫傲慢的习气。我们现在麻烦就是傲慢习气改不掉,自自然然的就露出来了,自己完全不知道。别人看到了,不会说你,态度上能显示得出来,对你敬而远之。我们遇到这种情形,马上要反省、要警觉,为什么这个人对我敬而远之?我反省我自己有没有过失?有过就要改。

  尤其是现前的社会,你有毛病没有人说你了。从前父母教儿女,现在父母也教不了儿女,儿女不听了;老师教学生,现在老师也不敢教学生,学生比老师大,儿女比父母大,现在是这么一个社会。唯一自救那就是自己时时刻刻反省检点,自己求改过自新,别人帮不上忙。我在讲席里面讲这些经教,有许多同学听了之后,有的在我面前讲,有的在我背后讲,「老和尚今天又骂我了!」我哪里知道你有毛病?我怎么会骂你?你完全误会了。佛经典上是给九法界众生说的,可能你也有这个毛病,刚刚好碰到了,我没有神通,我不知道你有毛病。但是你有这个感触是好事情,你要知道改过自新,那对你就有好处。许许多多的烦恼习气,在今天这个社会是大众的通病,我们自己也在所不免,关键是知道了就要认真努力来改。

  世出世间法第一个是处人,你能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好,大学问!古人常说:「做事难,做人更难」,事怎样才能做好?人做好了事就做好了。人要做不好,事情不会成功,大小事业最后你都失败了。失败在哪里?不会做人,得不到别人的帮助、得不到别人的拥护。不会做人的原因很多,自己要细心去观察、去思惟、去反省:为什么我的作为不受大家欢迎?我确确实实诚心诚意想为大家做点事情,为什么人家排斥、拒绝、不接受?原因找到,到底错在哪里?发现错误马上就要改进,一丝毫的犹豫都没有。当然,嫉妒障碍自古以来在所不免。释迦牟尼佛,提婆达多嫉妒他,处处障碍他,为我们示现。佛都不能够避免,我们能避免得掉吗?遇到这个境界现前,怎么办?要知道善巧回避,要知道在在处处自己要放低姿式。为什么?避免这些障碍。

  我们的姿式稍微高,就引起麻烦来了。尽量放低姿式,尽量避免,尽量的减少,只要自己留意,处处谦虚、对人恭敬,绝不吃亏。多听别人的意见,多听少说,这样养成了习惯,稳重、有智慧,有应变能力,你才能赢得大众对你的信任、爱戴。现代的社会完全脱离古圣先贤的教诲,真的是所谓无法无天,不合法度。处今天的社会,无论是人与事,非常的艰难,必须真正无我,没有一点私心,为众生服务,还得任劳任怨;你不肯任劳任怨,你好心为众生做事,你都做不成功。为什么?众生排斥你、不相信你、拒绝你,真的是不容易。佛法里面讲的四摄六度,要认真好好的去研究研究,我们怎么落实?

  下面十首颂「赞佛身含众海」,清凉大师在注子里面说,「即答加持问,由加能入故」,入佛境界不得佛力加持做不到,一定要得佛力加持。不要说是佛境界,我们今天发了心,舍己为人,想著为众生、为社会做点好事,还是要得佛力加持;不得佛力加持,你做不成。上个星期从达尔文来的那位居士,这个居士是菲律宾籍,我们一般人讲他通灵。他来告诉我,现在的社会,全世界百分之八十五是魔,大人是大魔,小人是小魔。你想做一桩好事,没有障碍不可能,办不到的,肯定有魔障,太多太多了。我们不求佛力加持怎么行?怎样求佛的感应?一点私心都没有。你要有一点点私心,给诸位说,魔得其便,魔就把你的小辫子抓住了,他就有能力控制你,你就不得自在。我们的把柄就是丝毫的私心,自私自利的念头就不行了。一点私心都没有,魔再多,百分之百的魔,对你也无可奈何,没有把柄在手上。

  这是所有同学们,无论在家出家都要知道。尤其是你已经发心出家,没有发心出家的,你是在家的佛的好弟子,都要遵守佛陀教诲,要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魔再多不怕,我们还是平平稳稳的行菩萨道。一点私心都不可以夹杂,要放下名闻利养,那个东西是魔嫉妒的;要放下五欲六尘的享受,要放下贪瞋痴慢,决定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不随顺自己的成见,尊重别人。我们在这个世间知道时日很短,不要以为在这个世间你还能过很长久。我常常劝真正修行的同修,我们的时间只有今天,不要想明天,明天我还在不在这个世间,谁知道?不做明天想,你什么都放下了。抓住一天的时间,我做一天的好事,因为这个好事,你能真正带得走,积功累德。所以多想想这个世间,哪些能带得走,哪些带不走的?你的善心、善行、善愿能带得走,你的恶心、恶行、恶愿也能带得走。世间一切万法你一样都带不走,你的名闻利养、你的荣华富贵、你一切所有的、你的家亲眷属,统统带不走。「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不能不提高警觉,不能不做好人。做好人行好事,带得走的。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