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0三卷) 2002/1/2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603
诸位同学,请看南方法喜菩萨赞颂第八首:
【佛随众生心,为兴大法云,种种方便门,示悟而调伏。】
末后这三首偈是说「真应无尽」;这一首是讲「法云无尽」,四弘誓愿里面所说的「法门无量誓愿学」,这四句偈就是说的这一愿。『佛随众生心』,当然首先要现身,这个身是应化身,也可以包括佛的报身,因为报身教化的对象是法身菩萨,一般都是讲地上菩萨,因为讲地上菩萨包括别教;对於别教三贤以下的,都是示现的应身、化身。现身决定是无心的,这一点诸位必须要记住。前面三首偈所说的是「体用无碍」,我们凡夫有碍,碍从哪里生的?妄想分别执著。才起心动念障碍就现前,障碍无量无边。大乘佛法里头常说一迷一切迷,不是局部的;一觉一切觉,「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一切觉。
我们凡夫的麻烦在哪里?就是起心动念犹豫不决、疑问重重。有疑当然要问,为什么?帮助你破迷开悟。破迷开悟的方法很多,有些用言说,有些不用言说,要看来问的是什么人,应机说法,看来问的是什么根性。上上根人不必言说,一个表示、一个暗示,他就恍然大悟了。中下根性的人不行,也就是说他缘不成熟,不成熟用言语教他。教他他能不能开悟?不能开悟,为什么?落在意识里头。对方用的是意识心,佛用什么样的妙法也没有办法帮他开悟,不是佛不慈悲,也就是说我们自己这个根性是生的,不是熟的。就像水果像桃一样,长在桃树上,我们去摘桃,一定看看熟了我们就摘它,不熟就等几天,一定要等它熟。佛菩萨很有耐心,你没有熟等你,什么时候成熟,你开悟的机缘到了,肯定来帮助你,绝对不失时。
所以我们常常赞叹诸佛菩萨说法「海潮音」,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候,绝对不会差误。可是现在很难讲了,现在大家都晓得,全世界的气候都不正常,磁场乱掉了。磁场怎么搞乱的?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众生思想乱了、行为乱了。佛在经上常常给我们讲,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报是我们居住的地球、这个生活环境,正报是起心动念。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不正常,乱了秩序,这个依报环境也乱了。许许多多天灾人祸,决定不可以说这种天然灾害与我们人的思想、行为没有关系,那你就完全错了,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居住地球上这些众生,我们的思想、行为有规律,这个自然秩序也按照规律来,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风调雨顺。我们按什么样的生活来过日子,这个规律?印光大师给我们讲的「敦伦尽分」,伦是天然的秩序,亲疏尊卑长幼,这是天然的秩序,决不是人为的。圣人为我们说出来,教导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遵守这个秩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五伦十义。
你看看古今中外,哪一个不尊重义人?这个义是道义的义。《新旧约全书》里头讲得多,「某人是义人」。什么叫义人?在人类生存天然秩序里面他尽到他的本分。做父亲的本分是慈,做儿女的本分是孝,做领导人的本分是仁,做部属的本分是忠,各有各的本分,这个本分就是义。敦伦尽分,尽分是义。世间法有伦理的秩序,出世间法还是伦理的秩序。出世间法是教学,老师对学生要教,《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师弟之道,老师跟学生的关系彼此应当遵守的义务,我们都能够遵守、都能做到,这人是义人。总而言之,就是知恩报恩;知,你要知道这个秩序,顺著这个秩序去做,顺天应人。顺天道、尽人事,这个人是义人。
『佛随众生心,为兴大法云』,佛随著众生的心、随著众生的根性、随著众生的欲求,你的欲望、你的愿望、你的希求,佛菩萨来帮助你。第二句「兴」是兴起,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建立,「大法」就是佛陀的教育。「云」这个字是比喻,含义很深,这个字用在此地就是告诉你,佛法是因缘生法。凡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你不能够分别、不能够执著,你分别执著你就错了,所以《金刚经》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它像云一样,云雾,我们观察、了解它的性质,远看有一朵一朵的云彩,近看什么也没有。现在我们坐飞机,飞到云层上面去,你就知道它没有碍障。所以云的性质,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你说它没有,远看形相很清楚,你说它有,一走近,没有了。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法都如云,这个意思就是相有性无,自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为什么会现这个相?这个相是感应而生的,众生心有感,佛菩萨自自然然就有应。感是有心,应是无意、是自然的,所以感这个想我们常常讲感想,是情见,佛的应是智照,不一样。
因此,佛菩萨跟我们说的一切法意思很深,我们不容易体会,唯有上根利智他们能懂。他们听到佛的言教、见到佛的示相,他就明白了、觉悟了。这些觉悟的人很慈悲,转过头来再为那些不觉悟的人详加解说,在解说里面中根的人得利益,逐渐逐渐明白,虽然没有上根人直截了当的明了,中根人能够做到彷佛、做到相似,也不错,也很难得。下根人种了善根,阿赖耶识里头种善根,所谓是「一历耳根」,或者一历眼根,「永为道种」。我们无论是在现前或者是在别的地方,诸位在网路上或是在电视前面,我们大家在一起学习都是有深厚善根的人,没有深厚的善根你不会喜欢这个节目。一般人都叫节目,实际上我们应该讲课程,你喜欢这个课程,每天按时来收听,我们在一起学习,善根深厚。但是还没有觉悟,从什么地方看你没有觉悟?你没有放下。果然你真的觉悟、真的放下,你就入佛菩萨的境界,你的心境跟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融合成一体,你完全投入了。
佛示现的教学的目的圆满达到,纵然你是属於下下根人,佛在你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佛的种子,佛的目的还是达到了。所以就佛的示现来讲,他永远是圆满的。佛在经上用比喻来说,好比天上下雨,在我们这个小小的范围里面,降雨量完全相同,大树得到滋润,它的根很深,散布得很广,它吸收的水分很多,它满足了,这就好比说是上根利智。小草它也接受同样的雨量,它的小根也满足它的,这是下根。雨量完全是相同,大树、小树、花草各个吸收水分的量不一样,这就好比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佛的示现说法是平等的,我们每个人得利益不一样,纵然是没有善根的人,阿赖耶识种了种子,就像小草一样,它也吸收了少分。
佛建立这个教学,就是佛教教育、佛教教学。『种种方便门』,「种种方便门」是讲教学的方式、方法,我们今天讲仪式、方法。天台化仪四教,从仪式分顿、渐、秘密、不定这四种,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这从仪式上讲;方法里面讲有藏、通、别、圆,这些完全是应机施教,「种种方便门」。众生根性有渐根的,一定要按照顺序由浅而深,慢慢的来提升他;有顿根的,我们讲天才,他可以不必按顺序,他能够顿超,这种人少。一定要懂得观机,看看来学的学生他是什么样的根性,他适合什么样的方法。佛随机说法,所以佛没有定法可说。严格的来说,每一个众生根性都不相同,所以佛为众生说无量无边法门,应无量无边的根性。佛虽然讲了那么多、讲了那么久,这通常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世尊在世讲经说法三百余会,时间是四十九年,跟世尊见过面的,多数提出问题向世尊请教的,世尊都给他一一解答了;还有一类众生,跟世尊见了面,他虽然没有提出问题,世尊一眼就看穿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劫因缘,有时候无问自说,你不问,佛也给你讲开示。
佛灭度之后,弟子们把这些教诲记录下来,成为经典流通到现在。佛陀当年在世没有教科书,没有教学的计画、教学的方法,没有,什么都没有,这种教学是大圆满、大自在、大解脱。现在我们教学讲究教育心理学,讲究教学的方法,完全落在意识里头,可以学到常识,可以学到世间的一切学问,不能够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你要想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世间的这些方法用不上,什么原因?落在情见里头。佛教导众生要用智照,不能用情见。可是佛很慈悲,对中下根性的人往往也不舍情见的方便,这就是我们常常讲五乘佛法: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佛教人天众生,不用情见他不懂。所以佛说法,古德讲依二谛,也就是佛法理论的依据:二谛。第一个是真谛,真谛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所证得,凡夫没有。真谛世间人难懂,前面三首偈就是给你讲真的,很费事、很难体会。对人天来讲,佛讲俗谛,俗谛讲得多,真谛讲得少,我们听了很开心,容易懂、容易接受,给我们讲世间的这些道理、人情世故,教导我们怎么生活、怎样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好懂!我们欢喜接受。这里头也有少分的真谛在里头,佛这个用意是希望不断的把我们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这是大慈大悲。
佛教菩萨、教声闻缘觉,多说真谛,少说俗谛。为什么对菩萨还要讲俗谛?菩萨要教化众生,你要不懂得众生的根性,你没有办法教化,所以菩萨法里头有俗谛。讲到最高的是真俗圆融,真俗是一不是二,圆教!所以佛教化众生,实实在在讲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细心体会、认真学习,佛无有定法,随机应变,活的!活活泼泼。教学的目的最后一句,『示悟而调伏』,「示」是指示,也是示现,示现是暗示,明确的指示或者是暗示。示的是什么?觉悟的境界。释迦牟尼佛一生,经典上常讲的「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是暗示,我们一看就要觉悟。看不出来、不能觉悟,这才指示,那就为你详细说明八相成道的意义,这就是指示。聪明的人、利根的人看到、听到,他就觉悟。悟的是什么?世尊示现的八相,我们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不能示现?悟了学佛,学佛就是学示现。
当然前面这一段我们学不到,人家从兜率宫降生,等觉菩萨后补佛来入胎。我们想到这一段,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投胎,是业力来的。所以他的降生跟一般凡人就不一样,他降生就能走七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异相,跟一般人降生完全不一样。一般人降生生下来只晓得哭,小孩一出世一生下来就哭,你仔细听听「苦啊!苦啊」,你仔细听,听懂了没有?他在叫苦,声声都在叫苦。所以心思稍微敏捷灵敏的人,一听小孩出生叫的声音,苦!人生苦,从出生到死亡,生苦;然后你仔细再观察,老苦、病苦、死苦,生老病死苦,听这个声音、看到这个身相,就觉悟了。这个跟释迦牟尼佛示现到外面去游玩,看到生老病死,他觉悟了,这是示现给我们看的。为什么他看生老病死觉悟了,我们看生老病死茫然不觉,迷在这个境界里头?这就是我们不如他的地方。再仔细观察,他看出来这才是人生第一桩大事,「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这是大事。这个大事要不要解决?哪一个不想解决这个问题?
自古以来多少人想求解决这个问题、了解这个问题,怎么样去研究、去探讨,都找不出根源,一直到今天没有法子解决。没法解决就很可怜,佛经上讲「随业流转」,苦不堪言!佛就为这桩事情,这个世间众生上上根人想解决这个问题而没有法子,佛来了。佛到这个世间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修道、证果。他老人家自己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首先要悟,这个悟是对於生老病死的真相要搞清楚、要搞明白。古印度的学者,高级的宗教像婆罗门、瑜伽、数论都很了不起,他们通过禅定的方法,居然能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六道轮回不是佛说的,古老婆罗门教所讲的,婆罗门教就是现代我们中国人讲的印度教,新加坡人说的兴都教。他们的历史悠久,我跟他们接触,他们告诉我,他们这个教的历史是一万多年,这是传说。
古代的印度人不重视历史,所以他们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全世界对兴都教,肯定他们的历史是八千五百年,在这个世界上历史最久的。佛教的承传到今天,我们中国历史上记载三千年,现在世界上一般公认是二千五百多年。六道轮回是婆罗门教说的,说得非常清楚,换句话说,婆罗门教在我们一般人来说是上根利智。他们对於六道里面的状况了如指掌,但是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他就不知道。这六道轮回能突破吗?突破之后又是什么样子?这他不晓得,要等释迦牟尼佛降生。他们知道六道轮回之当然,不知道六道轮回的所以然,所以解决不了问题。释迦牟尼佛出世才把六道轮回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发生说出来了。佛在这个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原本只有一真法界,可是诸位要记住,如果你著了「一真法界」这个名相就错了,你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
一真法界里头的境界就像中国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看看老子说的这个话,你要想真正契入一真法界,你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老子这两句跟马鸣菩萨讲的三句,意思、境界完全相同,我们今天讲的离妄想分别执著,也就是佛家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思议!由此可知,世间上根利智为什么到最后这个层次不能突破?他没有离开思惟,我们今天讲思想。殊不知思想是有范围的,在这个范围之外他想不出来,他就无能为力。言语的范围更小,思想的范围比言语大,但是它都有范围。而心性、真心本性没有范围,经上常讲「无有边际」。我们的思想能力有边际,在法相唯识里面就讲得很清楚,思想范围是阿赖耶识。这个很厉害,能够缘到阿赖耶识,但是缘不到自性。你要想见性、想明心见性,你用思惟的方法决定没有用处。所以你要想见性,只有用智照,不能用情见。这个情就是有妄想分别执著,只要夹一丝毫妄想分别执著,都是属於情见。情见最高可以见到阿赖耶识,没有办法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个没有办法。能够缘到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见分、阿赖耶的自证分、证自证分缘不到。
所以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离心意识,不用它,不用心意识。心,我们今天讲得粗浅一点大家好懂,落印象,我们眼见色、耳闻声,落个印象,那个印象就是阿赖耶里面的种子。第二次见这个人为什么会认识?你阿赖耶种子里头有档案,一见面立刻把那个档案调出来,跟它对一对。好像对照片一样,你们现在到外国旅行,在海关检验、证照检验,他拿你的照片跟人对一下,就认识了,是你没错。我们看到这个人会认识他,阿赖耶识里头有档案,一见面档案立刻就出来了,一对没错,你是某人,落印象!这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等於仓库一样,档案室。末那识是执著,唯识里头有比喻,末那识是看守档案库的这个人,他非常执著。第六意识是传送室,第六意识在外面搜集资料,眼耳鼻舌身各个搜集,它是总搜集,由末那传送给阿赖耶识收藏,这么个关系。
佛说这些东西我们都不要用它,要做到什么?不分别,不用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分别;不执著,不用第七识;不落印象,不用阿赖耶识,叫离心意识。离心意识叫参学,佛法里面不讲研究,研究是用心意识,不用心意识叫参究。参究里面是智照,研究里面是情见,别看好像差别很微细,真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效果完全不相同。所以我们如何培养我们觉悟的能力,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学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不落印象难!你看看新加坡的许哲她能做到,她不落印象,永远保持自己的心地清净平等。人家问她,李木源居士问她:「你怎样能不落印象?」她举个例子,「我每天上街,我在街上看到很多人,也听到很多人说话,你要问我,我完全不知道。」这不落印象。不落印象是什么?我们平常讲不注意,注意两个字都是佛教名词,你把这些印象注入意识,就落印象了;你不注入意识,虽有印象,很淡薄。给你讲街上看到哪些人,真的忘掉了,完全不知道,没有放在意识里。常常这样训练,不管什么事情,特别是不善的事情,不落印象;善的事情落印象,这个好,让你的心纯净纯善,这调伏了。把不善不净的心、不净的行为,调伏为纯善纯净的心行,这个教育成功了,佛到这个世间来的目的达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法喜菩萨偈颂第九首:
【一切世界中,见佛坐道场,大众所围绕,照耀十方国。】
这一首偈是赞颂佛陀「众会无尽」,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示现讲经三百余会,四十九年当中,就好像我们现在办讲座一样,办讲座办了三百多次,相当的密集。佛经上讲的众会,会是大众聚会,佛陀跟大众在一起聚会就是教学。讲学、教学这两种方法,同时交互的起用。我们仔细观察,佛对这些学生们用讲学的这个方式少,教学的方式多,我们要从这些地方体会,学习怎样帮助社会大众,怎样帮助九法界众生。这个学习的法会,我们佛法里面讲法会,现在一般社会上怎么讲?讲活动,这种学习的活动要多办。
前几天我跟我们学院里几位同学在谈,学院现在还在筹备阶段,我们的旧房舍差不多整修完成,新的还在申请,必须要等申请新的建设完成了。我们新的有一个多用途的活动中心,面积比我们现在这个新教堂要大两倍,活动中心后面跟楼上总共有十个教室,我们才有活动的场所。这个中心建好之后,我们就要举办活动,我们的活动完全是学习。我们是学佛,我们不搞佛学,这是净宗学院跟一般学校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著重怎样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学得不能跟他完全一样,也得有一点像。学习什么?学习释迦牟尼佛的生活,学习释迦牟尼佛那种热心教化众生,那是佛的事业,学习释迦牟尼佛处事待人接物,这是三个重点。
世尊一生从事於,用现在的话说,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因此,我们必须要设定许许多多学习的班。我们的班,每一个学科是开一班,我们现在特别注重的是基础教育。我们要开《弟子规》班,我们开班,欢喜学《弟子规》的到这边来上课。我们同学当中有真正发心来教导的,我们请他来教,热心的来教,专教这个班。这个班第一届结业了,第二届再来;二届毕业了,三届来,我们有一个教室专门教《弟子规》的。专门教《了凡四训》的,这又是一个班,专门教《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的,专门教《无量寿经》的,专门教《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我们可以开很多班,一届一届的培养。每一届的时间不长,短的一个月,长的不超过三个月。我现在交代同学们,你们要认真做充分准备开班教学,这是个学院,名实要相符。
无论教哪一个科目,我们的重点要落实。我们教学的要求:信解行证。我不信,我学它干什么?我相信这是古圣先贤好的教诲,佛的经典是从自性性德里面流露出来的,我要好好学习,要理解。要解得圆、要解得深、要解得广,然后大家在一起学习怎么落实。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日常工作里面,不管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你所学的东西肯定能用得上。落实在一切应酬当中,与一切大众交往,从这里面去求证。从行当中证实你的信、证实你的解,从信解里面,证实你的行。我们要过圣贤人的生活,我们要过佛菩萨的生活,我们这一生没有白过,这一生没有空过,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希望大家在这一段期间当中,要认真努力做充分的准备。我们先办短期的,就是时间是一个月到三个月。先办短期,办个三、五年,我们从短期里面吸取经验教训,不断的来改正。改进,你改就会有进步。三年或者五年之后,我们发展为长期的教育。先从短期开始,一门深入。
来学的同学,上哪一个班,专心在这一班,其他班的东西不要听。在语言里面我们分三类,有华语班、有英语班、有越南语班,现在分这三类。我们在至少是五年之内维持我们现在学院的现况,五年之后教了有成就,确实有很可观的成绩,我们学院如果扩大,我们另外找地方建学校。这个里头第一个条件是师资,没有老师我们这个愿望就落空了。有多少老师,这老师能够开多少课程,我们统计能够开多少班,我们建学校。将来在澳洲、在其他国家地区弘法利生,推广佛陀教育、推广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由学院培养这些学生,由他们去做。我们在背后协助他、支持他,这是众会道场。
看看毗卢遮那如来,『一切世界中,见佛坐道场』,毗卢遮那佛的道场遍布在虚空法界,这个我只要提一提,不必再细说了,前面跟诸位详细讲过。「见佛坐道场」这一句,就是说佛在这个地区教学,教学言教固然重要,最重要是身教。你自己没有做到,不能给学生做一个榜样,你的教育就不能成功。我教《弟子规》,《弟子规》里面条条我做到,我做给学生看,要求学生务必也要做到,你的教学成功了。《太上感应篇》、《沙弥律仪》这都是属於行经,佛经有教经、有理经、行经、果经,行是要做到、要落实,这个不是讲理论。你这个班的学生都做到了,影响整个学院的大众,为什么?你们做出榜样,那些虽然没有听课的、没有参加这个班的,自然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举一动,你们是示范,肯定受你们的影响。这个影响就是佛经上讲的放光,你们在放光,所以自己做不到不行。我们今天准备功夫,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做到。譬如早睡早起,现在我们要教这门课,我现在就要做、要练,作息决定按照规定的时间,生活有规律。
对尊长要尊敬,哪些是尊长?年龄比我大的都是尊长,我们要做给社会大众看。每个星期六我们这里都有温馨晚宴,我们街坊邻里邻居都到这边来,欢欢喜喜的,我们供斋,这是外财供养。我们对他温馨、给他温暖,内财供养。我们尊敬他们、我们照顾他们,无条件的。他要问你们:「你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我们老师教的」,「你们老师是谁?」「我们老师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在经典教我们就是这样做的,我们一定要做到,我们是佛的好学生。他接触到、他看到、他听到,他对於释迦牟尼佛的教学自自然然就尊重了。那种仰慕尊敬的心油然而生,这就是你启发他的善根。阿弥陀佛的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将来如果有这个缘分,把这个地区我们的邻里乡党,各个都变成上善之人,心地善良,思想纯净,我们这个小范围就是上善村、就是净土;要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我们修净土不叫白修了?
这些同修们到这边来吃饭也曾经问过我,净土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有没有人问你们?净土是心清净、身清净、环境清净。清净就快乐,快乐就长寿,人逢喜事精神爽,健康、长寿、快乐。从哪里来的?从心清净、身清净、居住环境清净。由此可知,我们环境的整理很重要,这要分工合作。哪一个人分哪一块地方,每天早晨要整理、要打扫。我们早晨做整理环境的工作,这些邻居都会看见,来来去去都看见,「这些人很勤快、很勤劳,环境整理得这么整齐、这么清洁!」这叫放光,影响他们。他们看我这么做,他们也会这样作法。所以功德、福德的大小,《了凡四训》里面讲得很清楚,要看它影响的面多大、影响的时间多长。影响的面愈大,影响的时间愈长,功德大;虽然你还没有能离妄想分别执著,你福德大了。这个福里头有德,福里头有智慧,不是痴福。
我们只希望在这一生当中建这么一个道场,这个道场一定要做出成绩出来,足可以为一切道场的榜样。我们道场虽然小,人数不多,谚语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做出成绩出来。成绩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经典,我们净宗主修的《大乘无量寿经》,要把《无量寿经》完全落实在这个地方,所有一切课程都是配合的,都是完成《大乘无量寿经》这个境界,我们在这里是干这个。我们的所作所为,《大乘无量寿经》是我们指导最高原则,是我们居住在这个地方的同修必修的课程,其他一切课程是助修,正助双修。现在我们虽然是主修的课程,我们每天只要读诵一遍,把它记在心里,为什么?修学要有次第。我在这三个月当中,我学《弟子规》,第二个三个月当中,我学《了凡四训》,第三个三个月当中我学《沙弥律仪》。
这些东西,都是著重在行持,不是著重在理论,要求自己要做到。经文要熟记,不一定要全背。像《十善业道经》,不需要全背,前面两大科能背就够了,后面不需要。要理解这十条怎样去落实,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要落实、要做到。十善最高的指导原则经文不多,要记得很熟,「佛告龙王,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你看这句话多重要!「一切世间」是九法界,这是什么法?「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原来的经文是「常念、思惟、观察善法」,我把善法每一句都加上去。「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你记这个就够了,全经宗旨你都掌握到了,落实在实际生活当中,起心动念离贪瞋痴。我要做到,这个样子才是大乘经里面常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都能做到,这个学院也就是上善学院,为什么?里面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要以这个目标来学习,务必要达到这个目标,要从本身做起。本身做得好,自然就影响别的同学、影响这个地区、影响这个环境,做出好的样子,好的样子是佛菩萨的样子,给人看看。
同学们在此地,你们自己也有愿望,确定你是走护法这个路,还是走弘法的路。走弘法的路,要准备教学,走护法的路要特别发心照顾道场、照顾大众的生活起居,把你的智慧、把你的德行展现出来,发扬光大。弘护是一体,在这个学院里面弘法的是教员,护法的是职员,密切的配合,这才是一个健全的学院。弘护都要听经,都要深入经藏,为什么?才能建立见和同解。这是一个和合僧团,和合僧团是经上常讲的「众中尊」。众是什么?众是团体,所有一切团体里头你这个团体最尊贵,用现在的话讲,最值得人尊敬。为什么?你是一个和合团体,也就是所有一切团体里面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佛陀这样要求我们,一切诸佛如来在一切世界当中,无不是要求他的学生要做所有团体里面的好榜样、好模范。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要常常想到、要常常做到。每天晚课,晚课干什么?反省、检讨、忏悔:佛陀这些教诲,我今天做到了没有?
我们净宗成立在缘起里面,订了五个学习的科目,第一个就是三福,我想想我有没有做到三福?第二个是六和,第三个是三学,第四个是六度,第五个是普贤十大愿王。试问问,我们每天有没有把这五个科目来做一次反省?每天都能够反省、都能够检讨,你是在真修。如果你没有能够这样做,你没有在修行。没有在修行,你今天一天起心动念、一切行为,还是随顺你的烦恼习气,你这一天当中毫无进步。这五个科目是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我们今天提倡的《弟子规》、《十善业道经》、《感应篇》、《沙弥律仪》,都是想达到圆满这五个科目,五个科目是我们的纲领,这些典籍是细目、是手段,达到我们的目的。
为什么要学这些科目、学这些经典?三福里头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落实在十善业道上,《十善业道经》完成这个科目,完成三福头一条。否则的话,你这四句念一念,白念了,你怎么做?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落实在《沙弥律仪》、落实在《太上感应篇》,我们用《太上感应篇》、用《沙弥律仪》来落实这一条。第三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取《地藏菩萨本愿经》,这四句话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几门功课是完成净业三福的,我净业三福真的扎根了。所以学院的教学是从根本下手,绝不好高鹜远,好高鹜远没有不落空的,扎扎实实从根本上下手。
现在我们看这些年轻人,许多在中国、在外国大学毕业,拿到硕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不会做人,书念得很好,什么也不懂,在大庭广众之下,手足无所措。这是什么原因?基本的生活教育没有学过。最基本的是《弟子规》,我们把它列入第一个课程,我要求大家从这个地方下手,从这里做起。我到这个地方来,每一次来我都细密的观察你们做了几条?做得像不像?你们做得很像、认真做,我全心全力帮助你们、照顾你们;你们如果是不认真、不好好的学,阳奉阴违,我清楚,不是不明白,我不是傻瓜,我不说而已!你们做假的,那我又何必到这儿来做真的?你们混日子,我不敢混日子,所以我现在把重点放在大经的讲解。你们不认真做,我这个大经讲解圆满了,我就走了,你找也找不到我。我到哪里去?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哪个地方有人真干,我就到那里去帮助他们。
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都是这个样子,缘兴则现,缘散就灭了,就在一个缘字。缘是什么?众生好不好学、肯不肯真干。所以你好学、你真干,决定感应佛菩萨到这里来。这个心里真正起了好学的心,真正起了真干的心,绝对感动佛菩萨就来了。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华严经》讲得太多太多遍了。这样的大部经,从头到尾听一遍,要专心的话他会开悟,会悟入。为什么?这一部里头不断重复,也就是说遍遍都在薰修,句句都在唤醒,这经有分量、有力量。实在唤不醒,来生来世吧!佛帮助一切众生,生生世世,没有舍弃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总是真诚、清净、平等的来帮助你、来照顾你,不管你是感恩也好、你是报怨也好,无所谓!觉悟的人不计较这些,觉悟的人只看你的佛性,不执著、不计较你现前的行为。所以对你现前的行为,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你的行为善,与性德相应,称赞你;你的行为恶,与性德不相应,一句话不说。
「入法界品」,善财童子做出来给我们看。礼敬诸佛,不管是善人还是恶人,不管你是佛菩萨还是妖魔鬼怪,平等礼敬,平等的供养。但是称赞,称赞就有差别,你的行为随顺性德,称赞;违背性德,不称赞。你看看他参访胜热婆罗门、参访甘露火王,这个十愿里头就缺称赞,他没有称赞,他有礼敬、他有供养。我们要学,要学会做人。别人的善心、善行,我们要记住常常赞叹;别人的恶念、恶言、恶行,把它忘得干干净净。中国古人常讲「隐恶扬善」,这个世间到处都赞叹别人好处,这个世间人都会修善。为什么?大家赞叹。你做得再坏的事情,人家一口不提,他内心会生惭愧,「你看人家都原谅我」;我做一点小小的好事,人家都赞叹我,这个样子才能帮助这些恶人改过自新、回头是岸。如果这个社会对於好人好事不提,恶人恶事多报导、多宣扬,那个恶人看到,「你看看我作恶不错,多少人赞叹我,报纸天天在登我。」这是什么?这是劝全世界的人、劝一切众生作恶,不要修善,世界怎么会不乱?社会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舆论要负大责任!
我在许多地方遇到很多人问我,今天这个世界这么样乱,灾难这么多,什么人能够救?我很肯定的告诉他,两种人能救。哪两种人?一个是国家领导人,他能救。他要制定一个好的政策,转移社会风气,就救了。另外一种人是电视台的主持人他能救,他如果真正是一个菩萨再来的、佛再来的,每天你请道德之人在电视台上讲上半个钟点、一个钟点,我相信不到半年、一年,社会风气改了。所以电视的主持人可以毁灭这个世界,可以挽救这个世界,他的权太大太大了,他的权力超过国家领导人。为什么?他主持教育。你看看中国《学记》,这是中国教育哲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前这个教化是帝王手上管的,他制定好的教学政策,这个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过去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对於中国文化赞叹备至,他说在全世界两千多年来,真正是一个统一的局面的只有中国。中国到今天还是统一的局面,这靠什么?靠教育。汉武帝制定的教育政策,采取儒家的教学。这个政策,中国虽然历朝改朝换代,但是教育政策始终不变,一直到满清都遵守。所以中国这两千多年来长治久安,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儒家的教育跟大乘佛法。汉明帝的时候佛法到中国来,所以中国人受的教育就是儒跟佛,懂得做人做事的原理原则,不违背这个水平。晚近这些年来大家把这个教育疏忽了,中国乱了,但是它那个根很深,所以这个动乱还没有影响到根本,赶快救还来得及;如果现在要不救,再过个五十年,这个根就没有了。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懂得这个道理,抓住这个原理原则,这一个国家地区就是全世界的一线光明,这一线光明渐渐扩大,那就能影响到整个世界,世界众生得救。
古人把教育看得多么重,从小教儿女,为什么?家庭教育好,你这个家前途光明,家和万事兴,子孙光宗耀祖,都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怎么教的?这一千多年来《弟子规》扎的根。这个根扎下去了,一生都是好人、都是君子,不会做坏人。讲道义、讲仁义、讲情义、讲恩义,知恩报恩。现在人把这个教育丢掉了,人心没有依归,思想没有标准。堕落是什么?胡思乱想,每一个人胡思乱想,就造成社会的动乱,造成天灾人祸。记住佛的话,依报随著正报转,这不得了!我们看到经上讲佛的道场、佛的教学场所,由衷的仰慕,五体投地的赞叹。我们要认真学习,来救度苦难众生。今天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南方法喜菩萨赞颂第八首:
【佛随众生心,为兴大法云,种种方便门,示悟而调伏。】
末后这三首偈是说「真应无尽」;这一首是讲「法云无尽」,四弘誓愿里面所说的「法门无量誓愿学」,这四句偈就是说的这一愿。『佛随众生心』,当然首先要现身,这个身是应化身,也可以包括佛的报身,因为报身教化的对象是法身菩萨,一般都是讲地上菩萨,因为讲地上菩萨包括别教;对於别教三贤以下的,都是示现的应身、化身。现身决定是无心的,这一点诸位必须要记住。前面三首偈所说的是「体用无碍」,我们凡夫有碍,碍从哪里生的?妄想分别执著。才起心动念障碍就现前,障碍无量无边。大乘佛法里头常说一迷一切迷,不是局部的;一觉一切觉,「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一切觉。
我们凡夫的麻烦在哪里?就是起心动念犹豫不决、疑问重重。有疑当然要问,为什么?帮助你破迷开悟。破迷开悟的方法很多,有些用言说,有些不用言说,要看来问的是什么人,应机说法,看来问的是什么根性。上上根人不必言说,一个表示、一个暗示,他就恍然大悟了。中下根性的人不行,也就是说他缘不成熟,不成熟用言语教他。教他他能不能开悟?不能开悟,为什么?落在意识里头。对方用的是意识心,佛用什么样的妙法也没有办法帮他开悟,不是佛不慈悲,也就是说我们自己这个根性是生的,不是熟的。就像水果像桃一样,长在桃树上,我们去摘桃,一定看看熟了我们就摘它,不熟就等几天,一定要等它熟。佛菩萨很有耐心,你没有熟等你,什么时候成熟,你开悟的机缘到了,肯定来帮助你,绝对不失时。
所以我们常常赞叹诸佛菩萨说法「海潮音」,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候,绝对不会差误。可是现在很难讲了,现在大家都晓得,全世界的气候都不正常,磁场乱掉了。磁场怎么搞乱的?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众生思想乱了、行为乱了。佛在经上常常给我们讲,依报随著正报转,依报是我们居住的地球、这个生活环境,正报是起心动念。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不正常,乱了秩序,这个依报环境也乱了。许许多多天灾人祸,决定不可以说这种天然灾害与我们人的思想、行为没有关系,那你就完全错了,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居住地球上这些众生,我们的思想、行为有规律,这个自然秩序也按照规律来,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风调雨顺。我们按什么样的生活来过日子,这个规律?印光大师给我们讲的「敦伦尽分」,伦是天然的秩序,亲疏尊卑长幼,这是天然的秩序,决不是人为的。圣人为我们说出来,教导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遵守这个秩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五伦十义。
你看看古今中外,哪一个不尊重义人?这个义是道义的义。《新旧约全书》里头讲得多,「某人是义人」。什么叫义人?在人类生存天然秩序里面他尽到他的本分。做父亲的本分是慈,做儿女的本分是孝,做领导人的本分是仁,做部属的本分是忠,各有各的本分,这个本分就是义。敦伦尽分,尽分是义。世间法有伦理的秩序,出世间法还是伦理的秩序。出世间法是教学,老师对学生要教,《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师弟之道,老师跟学生的关系彼此应当遵守的义务,我们都能够遵守、都能做到,这人是义人。总而言之,就是知恩报恩;知,你要知道这个秩序,顺著这个秩序去做,顺天应人。顺天道、尽人事,这个人是义人。
『佛随众生心,为兴大法云』,佛随著众生的心、随著众生的根性、随著众生的欲求,你的欲望、你的愿望、你的希求,佛菩萨来帮助你。第二句「兴」是兴起,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建立,「大法」就是佛陀的教育。「云」这个字是比喻,含义很深,这个字用在此地就是告诉你,佛法是因缘生法。凡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你不能够分别、不能够执著,你分别执著你就错了,所以《金刚经》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它像云一样,云雾,我们观察、了解它的性质,远看有一朵一朵的云彩,近看什么也没有。现在我们坐飞机,飞到云层上面去,你就知道它没有碍障。所以云的性质,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你说它没有,远看形相很清楚,你说它有,一走近,没有了。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法都如云,这个意思就是相有性无,自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为什么会现这个相?这个相是感应而生的,众生心有感,佛菩萨自自然然就有应。感是有心,应是无意、是自然的,所以感这个想我们常常讲感想,是情见,佛的应是智照,不一样。
因此,佛菩萨跟我们说的一切法意思很深,我们不容易体会,唯有上根利智他们能懂。他们听到佛的言教、见到佛的示相,他就明白了、觉悟了。这些觉悟的人很慈悲,转过头来再为那些不觉悟的人详加解说,在解说里面中根的人得利益,逐渐逐渐明白,虽然没有上根人直截了当的明了,中根人能够做到彷佛、做到相似,也不错,也很难得。下根人种了善根,阿赖耶识里头种善根,所谓是「一历耳根」,或者一历眼根,「永为道种」。我们无论是在现前或者是在别的地方,诸位在网路上或是在电视前面,我们大家在一起学习都是有深厚善根的人,没有深厚的善根你不会喜欢这个节目。一般人都叫节目,实际上我们应该讲课程,你喜欢这个课程,每天按时来收听,我们在一起学习,善根深厚。但是还没有觉悟,从什么地方看你没有觉悟?你没有放下。果然你真的觉悟、真的放下,你就入佛菩萨的境界,你的心境跟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融合成一体,你完全投入了。
佛示现的教学的目的圆满达到,纵然你是属於下下根人,佛在你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佛的种子,佛的目的还是达到了。所以就佛的示现来讲,他永远是圆满的。佛在经上用比喻来说,好比天上下雨,在我们这个小小的范围里面,降雨量完全相同,大树得到滋润,它的根很深,散布得很广,它吸收的水分很多,它满足了,这就好比说是上根利智。小草它也接受同样的雨量,它的小根也满足它的,这是下根。雨量完全是相同,大树、小树、花草各个吸收水分的量不一样,这就好比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佛的示现说法是平等的,我们每个人得利益不一样,纵然是没有善根的人,阿赖耶识种了种子,就像小草一样,它也吸收了少分。
佛建立这个教学,就是佛教教育、佛教教学。『种种方便门』,「种种方便门」是讲教学的方式、方法,我们今天讲仪式、方法。天台化仪四教,从仪式分顿、渐、秘密、不定这四种,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这从仪式上讲;方法里面讲有藏、通、别、圆,这些完全是应机施教,「种种方便门」。众生根性有渐根的,一定要按照顺序由浅而深,慢慢的来提升他;有顿根的,我们讲天才,他可以不必按顺序,他能够顿超,这种人少。一定要懂得观机,看看来学的学生他是什么样的根性,他适合什么样的方法。佛随机说法,所以佛没有定法可说。严格的来说,每一个众生根性都不相同,所以佛为众生说无量无边法门,应无量无边的根性。佛虽然讲了那么多、讲了那么久,这通常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世尊在世讲经说法三百余会,时间是四十九年,跟世尊见过面的,多数提出问题向世尊请教的,世尊都给他一一解答了;还有一类众生,跟世尊见了面,他虽然没有提出问题,世尊一眼就看穿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劫因缘,有时候无问自说,你不问,佛也给你讲开示。
佛灭度之后,弟子们把这些教诲记录下来,成为经典流通到现在。佛陀当年在世没有教科书,没有教学的计画、教学的方法,没有,什么都没有,这种教学是大圆满、大自在、大解脱。现在我们教学讲究教育心理学,讲究教学的方法,完全落在意识里头,可以学到常识,可以学到世间的一切学问,不能够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你要想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世间的这些方法用不上,什么原因?落在情见里头。佛教导众生要用智照,不能用情见。可是佛很慈悲,对中下根性的人往往也不舍情见的方便,这就是我们常常讲五乘佛法: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佛教人天众生,不用情见他不懂。所以佛说法,古德讲依二谛,也就是佛法理论的依据:二谛。第一个是真谛,真谛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所证得,凡夫没有。真谛世间人难懂,前面三首偈就是给你讲真的,很费事、很难体会。对人天来讲,佛讲俗谛,俗谛讲得多,真谛讲得少,我们听了很开心,容易懂、容易接受,给我们讲世间的这些道理、人情世故,教导我们怎么生活、怎样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好懂!我们欢喜接受。这里头也有少分的真谛在里头,佛这个用意是希望不断的把我们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这是大慈大悲。
佛教菩萨、教声闻缘觉,多说真谛,少说俗谛。为什么对菩萨还要讲俗谛?菩萨要教化众生,你要不懂得众生的根性,你没有办法教化,所以菩萨法里头有俗谛。讲到最高的是真俗圆融,真俗是一不是二,圆教!所以佛教化众生,实实在在讲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细心体会、认真学习,佛无有定法,随机应变,活的!活活泼泼。教学的目的最后一句,『示悟而调伏』,「示」是指示,也是示现,示现是暗示,明确的指示或者是暗示。示的是什么?觉悟的境界。释迦牟尼佛一生,经典上常讲的「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是暗示,我们一看就要觉悟。看不出来、不能觉悟,这才指示,那就为你详细说明八相成道的意义,这就是指示。聪明的人、利根的人看到、听到,他就觉悟。悟的是什么?世尊示现的八相,我们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不能示现?悟了学佛,学佛就是学示现。
当然前面这一段我们学不到,人家从兜率宫降生,等觉菩萨后补佛来入胎。我们想到这一段,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投胎,是业力来的。所以他的降生跟一般凡人就不一样,他降生就能走七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异相,跟一般人降生完全不一样。一般人降生生下来只晓得哭,小孩一出世一生下来就哭,你仔细听听「苦啊!苦啊」,你仔细听,听懂了没有?他在叫苦,声声都在叫苦。所以心思稍微敏捷灵敏的人,一听小孩出生叫的声音,苦!人生苦,从出生到死亡,生苦;然后你仔细再观察,老苦、病苦、死苦,生老病死苦,听这个声音、看到这个身相,就觉悟了。这个跟释迦牟尼佛示现到外面去游玩,看到生老病死,他觉悟了,这是示现给我们看的。为什么他看生老病死觉悟了,我们看生老病死茫然不觉,迷在这个境界里头?这就是我们不如他的地方。再仔细观察,他看出来这才是人生第一桩大事,「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这是大事。这个大事要不要解决?哪一个不想解决这个问题?
自古以来多少人想求解决这个问题、了解这个问题,怎么样去研究、去探讨,都找不出根源,一直到今天没有法子解决。没法解决就很可怜,佛经上讲「随业流转」,苦不堪言!佛就为这桩事情,这个世间众生上上根人想解决这个问题而没有法子,佛来了。佛到这个世间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修道、证果。他老人家自己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首先要悟,这个悟是对於生老病死的真相要搞清楚、要搞明白。古印度的学者,高级的宗教像婆罗门、瑜伽、数论都很了不起,他们通过禅定的方法,居然能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六道轮回不是佛说的,古老婆罗门教所讲的,婆罗门教就是现代我们中国人讲的印度教,新加坡人说的兴都教。他们的历史悠久,我跟他们接触,他们告诉我,他们这个教的历史是一万多年,这是传说。
古代的印度人不重视历史,所以他们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全世界对兴都教,肯定他们的历史是八千五百年,在这个世界上历史最久的。佛教的承传到今天,我们中国历史上记载三千年,现在世界上一般公认是二千五百多年。六道轮回是婆罗门教说的,说得非常清楚,换句话说,婆罗门教在我们一般人来说是上根利智。他们对於六道里面的状况了如指掌,但是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他就不知道。这六道轮回能突破吗?突破之后又是什么样子?这他不晓得,要等释迦牟尼佛降生。他们知道六道轮回之当然,不知道六道轮回的所以然,所以解决不了问题。释迦牟尼佛出世才把六道轮回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发生说出来了。佛在这个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原本只有一真法界,可是诸位要记住,如果你著了「一真法界」这个名相就错了,你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
一真法界里头的境界就像中国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看看老子说的这个话,你要想真正契入一真法界,你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老子这两句跟马鸣菩萨讲的三句,意思、境界完全相同,我们今天讲的离妄想分别执著,也就是佛家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思议!由此可知,世间上根利智为什么到最后这个层次不能突破?他没有离开思惟,我们今天讲思想。殊不知思想是有范围的,在这个范围之外他想不出来,他就无能为力。言语的范围更小,思想的范围比言语大,但是它都有范围。而心性、真心本性没有范围,经上常讲「无有边际」。我们的思想能力有边际,在法相唯识里面就讲得很清楚,思想范围是阿赖耶识。这个很厉害,能够缘到阿赖耶识,但是缘不到自性。你要想见性、想明心见性,你用思惟的方法决定没有用处。所以你要想见性,只有用智照,不能用情见。这个情就是有妄想分别执著,只要夹一丝毫妄想分别执著,都是属於情见。情见最高可以见到阿赖耶识,没有办法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个没有办法。能够缘到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见分、阿赖耶的自证分、证自证分缘不到。
所以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离心意识,不用它,不用心意识。心,我们今天讲得粗浅一点大家好懂,落印象,我们眼见色、耳闻声,落个印象,那个印象就是阿赖耶里面的种子。第二次见这个人为什么会认识?你阿赖耶种子里头有档案,一见面立刻把那个档案调出来,跟它对一对。好像对照片一样,你们现在到外国旅行,在海关检验、证照检验,他拿你的照片跟人对一下,就认识了,是你没错。我们看到这个人会认识他,阿赖耶识里头有档案,一见面档案立刻就出来了,一对没错,你是某人,落印象!这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等於仓库一样,档案室。末那识是执著,唯识里头有比喻,末那识是看守档案库的这个人,他非常执著。第六意识是传送室,第六意识在外面搜集资料,眼耳鼻舌身各个搜集,它是总搜集,由末那传送给阿赖耶识收藏,这么个关系。
佛说这些东西我们都不要用它,要做到什么?不分别,不用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分别;不执著,不用第七识;不落印象,不用阿赖耶识,叫离心意识。离心意识叫参学,佛法里面不讲研究,研究是用心意识,不用心意识叫参究。参究里面是智照,研究里面是情见,别看好像差别很微细,真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效果完全不相同。所以我们如何培养我们觉悟的能力,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学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不落印象难!你看看新加坡的许哲她能做到,她不落印象,永远保持自己的心地清净平等。人家问她,李木源居士问她:「你怎样能不落印象?」她举个例子,「我每天上街,我在街上看到很多人,也听到很多人说话,你要问我,我完全不知道。」这不落印象。不落印象是什么?我们平常讲不注意,注意两个字都是佛教名词,你把这些印象注入意识,就落印象了;你不注入意识,虽有印象,很淡薄。给你讲街上看到哪些人,真的忘掉了,完全不知道,没有放在意识里。常常这样训练,不管什么事情,特别是不善的事情,不落印象;善的事情落印象,这个好,让你的心纯净纯善,这调伏了。把不善不净的心、不净的行为,调伏为纯善纯净的心行,这个教育成功了,佛到这个世间来的目的达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法喜菩萨偈颂第九首:
【一切世界中,见佛坐道场,大众所围绕,照耀十方国。】
这一首偈是赞颂佛陀「众会无尽」,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示现讲经三百余会,四十九年当中,就好像我们现在办讲座一样,办讲座办了三百多次,相当的密集。佛经上讲的众会,会是大众聚会,佛陀跟大众在一起聚会就是教学。讲学、教学这两种方法,同时交互的起用。我们仔细观察,佛对这些学生们用讲学的这个方式少,教学的方式多,我们要从这些地方体会,学习怎样帮助社会大众,怎样帮助九法界众生。这个学习的法会,我们佛法里面讲法会,现在一般社会上怎么讲?讲活动,这种学习的活动要多办。
前几天我跟我们学院里几位同学在谈,学院现在还在筹备阶段,我们的旧房舍差不多整修完成,新的还在申请,必须要等申请新的建设完成了。我们新的有一个多用途的活动中心,面积比我们现在这个新教堂要大两倍,活动中心后面跟楼上总共有十个教室,我们才有活动的场所。这个中心建好之后,我们就要举办活动,我们的活动完全是学习。我们是学佛,我们不搞佛学,这是净宗学院跟一般学校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著重怎样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学得不能跟他完全一样,也得有一点像。学习什么?学习释迦牟尼佛的生活,学习释迦牟尼佛那种热心教化众生,那是佛的事业,学习释迦牟尼佛处事待人接物,这是三个重点。
世尊一生从事於,用现在的话说,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因此,我们必须要设定许许多多学习的班。我们的班,每一个学科是开一班,我们现在特别注重的是基础教育。我们要开《弟子规》班,我们开班,欢喜学《弟子规》的到这边来上课。我们同学当中有真正发心来教导的,我们请他来教,热心的来教,专教这个班。这个班第一届结业了,第二届再来;二届毕业了,三届来,我们有一个教室专门教《弟子规》的。专门教《了凡四训》的,这又是一个班,专门教《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的,专门教《无量寿经》的,专门教《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我们可以开很多班,一届一届的培养。每一届的时间不长,短的一个月,长的不超过三个月。我现在交代同学们,你们要认真做充分准备开班教学,这是个学院,名实要相符。
无论教哪一个科目,我们的重点要落实。我们教学的要求:信解行证。我不信,我学它干什么?我相信这是古圣先贤好的教诲,佛的经典是从自性性德里面流露出来的,我要好好学习,要理解。要解得圆、要解得深、要解得广,然后大家在一起学习怎么落实。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日常工作里面,不管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你所学的东西肯定能用得上。落实在一切应酬当中,与一切大众交往,从这里面去求证。从行当中证实你的信、证实你的解,从信解里面,证实你的行。我们要过圣贤人的生活,我们要过佛菩萨的生活,我们这一生没有白过,这一生没有空过,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希望大家在这一段期间当中,要认真努力做充分的准备。我们先办短期的,就是时间是一个月到三个月。先办短期,办个三、五年,我们从短期里面吸取经验教训,不断的来改正。改进,你改就会有进步。三年或者五年之后,我们发展为长期的教育。先从短期开始,一门深入。
来学的同学,上哪一个班,专心在这一班,其他班的东西不要听。在语言里面我们分三类,有华语班、有英语班、有越南语班,现在分这三类。我们在至少是五年之内维持我们现在学院的现况,五年之后教了有成就,确实有很可观的成绩,我们学院如果扩大,我们另外找地方建学校。这个里头第一个条件是师资,没有老师我们这个愿望就落空了。有多少老师,这老师能够开多少课程,我们统计能够开多少班,我们建学校。将来在澳洲、在其他国家地区弘法利生,推广佛陀教育、推广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由学院培养这些学生,由他们去做。我们在背后协助他、支持他,这是众会道场。
看看毗卢遮那如来,『一切世界中,见佛坐道场』,毗卢遮那佛的道场遍布在虚空法界,这个我只要提一提,不必再细说了,前面跟诸位详细讲过。「见佛坐道场」这一句,就是说佛在这个地区教学,教学言教固然重要,最重要是身教。你自己没有做到,不能给学生做一个榜样,你的教育就不能成功。我教《弟子规》,《弟子规》里面条条我做到,我做给学生看,要求学生务必也要做到,你的教学成功了。《太上感应篇》、《沙弥律仪》这都是属於行经,佛经有教经、有理经、行经、果经,行是要做到、要落实,这个不是讲理论。你这个班的学生都做到了,影响整个学院的大众,为什么?你们做出榜样,那些虽然没有听课的、没有参加这个班的,自然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举一动,你们是示范,肯定受你们的影响。这个影响就是佛经上讲的放光,你们在放光,所以自己做不到不行。我们今天准备功夫,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做到。譬如早睡早起,现在我们要教这门课,我现在就要做、要练,作息决定按照规定的时间,生活有规律。
对尊长要尊敬,哪些是尊长?年龄比我大的都是尊长,我们要做给社会大众看。每个星期六我们这里都有温馨晚宴,我们街坊邻里邻居都到这边来,欢欢喜喜的,我们供斋,这是外财供养。我们对他温馨、给他温暖,内财供养。我们尊敬他们、我们照顾他们,无条件的。他要问你们:「你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我们老师教的」,「你们老师是谁?」「我们老师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在经典教我们就是这样做的,我们一定要做到,我们是佛的好学生。他接触到、他看到、他听到,他对於释迦牟尼佛的教学自自然然就尊重了。那种仰慕尊敬的心油然而生,这就是你启发他的善根。阿弥陀佛的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将来如果有这个缘分,把这个地区我们的邻里乡党,各个都变成上善之人,心地善良,思想纯净,我们这个小范围就是上善村、就是净土;要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我们修净土不叫白修了?
这些同修们到这边来吃饭也曾经问过我,净土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有没有人问你们?净土是心清净、身清净、环境清净。清净就快乐,快乐就长寿,人逢喜事精神爽,健康、长寿、快乐。从哪里来的?从心清净、身清净、居住环境清净。由此可知,我们环境的整理很重要,这要分工合作。哪一个人分哪一块地方,每天早晨要整理、要打扫。我们早晨做整理环境的工作,这些邻居都会看见,来来去去都看见,「这些人很勤快、很勤劳,环境整理得这么整齐、这么清洁!」这叫放光,影响他们。他们看我这么做,他们也会这样作法。所以功德、福德的大小,《了凡四训》里面讲得很清楚,要看它影响的面多大、影响的时间多长。影响的面愈大,影响的时间愈长,功德大;虽然你还没有能离妄想分别执著,你福德大了。这个福里头有德,福里头有智慧,不是痴福。
我们只希望在这一生当中建这么一个道场,这个道场一定要做出成绩出来,足可以为一切道场的榜样。我们道场虽然小,人数不多,谚语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做出成绩出来。成绩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经典,我们净宗主修的《大乘无量寿经》,要把《无量寿经》完全落实在这个地方,所有一切课程都是配合的,都是完成《大乘无量寿经》这个境界,我们在这里是干这个。我们的所作所为,《大乘无量寿经》是我们指导最高原则,是我们居住在这个地方的同修必修的课程,其他一切课程是助修,正助双修。现在我们虽然是主修的课程,我们每天只要读诵一遍,把它记在心里,为什么?修学要有次第。我在这三个月当中,我学《弟子规》,第二个三个月当中,我学《了凡四训》,第三个三个月当中我学《沙弥律仪》。
这些东西,都是著重在行持,不是著重在理论,要求自己要做到。经文要熟记,不一定要全背。像《十善业道经》,不需要全背,前面两大科能背就够了,后面不需要。要理解这十条怎样去落实,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要落实、要做到。十善最高的指导原则经文不多,要记得很熟,「佛告龙王,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你看这句话多重要!「一切世间」是九法界,这是什么法?「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原来的经文是「常念、思惟、观察善法」,我把善法每一句都加上去。「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你记这个就够了,全经宗旨你都掌握到了,落实在实际生活当中,起心动念离贪瞋痴。我要做到,这个样子才是大乘经里面常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都能做到,这个学院也就是上善学院,为什么?里面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要以这个目标来学习,务必要达到这个目标,要从本身做起。本身做得好,自然就影响别的同学、影响这个地区、影响这个环境,做出好的样子,好的样子是佛菩萨的样子,给人看看。
同学们在此地,你们自己也有愿望,确定你是走护法这个路,还是走弘法的路。走弘法的路,要准备教学,走护法的路要特别发心照顾道场、照顾大众的生活起居,把你的智慧、把你的德行展现出来,发扬光大。弘护是一体,在这个学院里面弘法的是教员,护法的是职员,密切的配合,这才是一个健全的学院。弘护都要听经,都要深入经藏,为什么?才能建立见和同解。这是一个和合僧团,和合僧团是经上常讲的「众中尊」。众是什么?众是团体,所有一切团体里头你这个团体最尊贵,用现在的话讲,最值得人尊敬。为什么?你是一个和合团体,也就是所有一切团体里面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佛陀这样要求我们,一切诸佛如来在一切世界当中,无不是要求他的学生要做所有团体里面的好榜样、好模范。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要常常想到、要常常做到。每天晚课,晚课干什么?反省、检讨、忏悔:佛陀这些教诲,我今天做到了没有?
我们净宗成立在缘起里面,订了五个学习的科目,第一个就是三福,我想想我有没有做到三福?第二个是六和,第三个是三学,第四个是六度,第五个是普贤十大愿王。试问问,我们每天有没有把这五个科目来做一次反省?每天都能够反省、都能够检讨,你是在真修。如果你没有能够这样做,你没有在修行。没有在修行,你今天一天起心动念、一切行为,还是随顺你的烦恼习气,你这一天当中毫无进步。这五个科目是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我们今天提倡的《弟子规》、《十善业道经》、《感应篇》、《沙弥律仪》,都是想达到圆满这五个科目,五个科目是我们的纲领,这些典籍是细目、是手段,达到我们的目的。
为什么要学这些科目、学这些经典?三福里头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落实在十善业道上,《十善业道经》完成这个科目,完成三福头一条。否则的话,你这四句念一念,白念了,你怎么做?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落实在《沙弥律仪》、落实在《太上感应篇》,我们用《太上感应篇》、用《沙弥律仪》来落实这一条。第三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取《地藏菩萨本愿经》,这四句话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几门功课是完成净业三福的,我净业三福真的扎根了。所以学院的教学是从根本下手,绝不好高鹜远,好高鹜远没有不落空的,扎扎实实从根本上下手。
现在我们看这些年轻人,许多在中国、在外国大学毕业,拿到硕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不会做人,书念得很好,什么也不懂,在大庭广众之下,手足无所措。这是什么原因?基本的生活教育没有学过。最基本的是《弟子规》,我们把它列入第一个课程,我要求大家从这个地方下手,从这里做起。我到这个地方来,每一次来我都细密的观察你们做了几条?做得像不像?你们做得很像、认真做,我全心全力帮助你们、照顾你们;你们如果是不认真、不好好的学,阳奉阴违,我清楚,不是不明白,我不是傻瓜,我不说而已!你们做假的,那我又何必到这儿来做真的?你们混日子,我不敢混日子,所以我现在把重点放在大经的讲解。你们不认真做,我这个大经讲解圆满了,我就走了,你找也找不到我。我到哪里去?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哪个地方有人真干,我就到那里去帮助他们。
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都是这个样子,缘兴则现,缘散就灭了,就在一个缘字。缘是什么?众生好不好学、肯不肯真干。所以你好学、你真干,决定感应佛菩萨到这里来。这个心里真正起了好学的心,真正起了真干的心,绝对感动佛菩萨就来了。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华严经》讲得太多太多遍了。这样的大部经,从头到尾听一遍,要专心的话他会开悟,会悟入。为什么?这一部里头不断重复,也就是说遍遍都在薰修,句句都在唤醒,这经有分量、有力量。实在唤不醒,来生来世吧!佛帮助一切众生,生生世世,没有舍弃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总是真诚、清净、平等的来帮助你、来照顾你,不管你是感恩也好、你是报怨也好,无所谓!觉悟的人不计较这些,觉悟的人只看你的佛性,不执著、不计较你现前的行为。所以对你现前的行为,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你的行为善,与性德相应,称赞你;你的行为恶,与性德不相应,一句话不说。
「入法界品」,善财童子做出来给我们看。礼敬诸佛,不管是善人还是恶人,不管你是佛菩萨还是妖魔鬼怪,平等礼敬,平等的供养。但是称赞,称赞就有差别,你的行为随顺性德,称赞;违背性德,不称赞。你看看他参访胜热婆罗门、参访甘露火王,这个十愿里头就缺称赞,他没有称赞,他有礼敬、他有供养。我们要学,要学会做人。别人的善心、善行,我们要记住常常赞叹;别人的恶念、恶言、恶行,把它忘得干干净净。中国古人常讲「隐恶扬善」,这个世间到处都赞叹别人好处,这个世间人都会修善。为什么?大家赞叹。你做得再坏的事情,人家一口不提,他内心会生惭愧,「你看人家都原谅我」;我做一点小小的好事,人家都赞叹我,这个样子才能帮助这些恶人改过自新、回头是岸。如果这个社会对於好人好事不提,恶人恶事多报导、多宣扬,那个恶人看到,「你看看我作恶不错,多少人赞叹我,报纸天天在登我。」这是什么?这是劝全世界的人、劝一切众生作恶,不要修善,世界怎么会不乱?社会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舆论要负大责任!
我在许多地方遇到很多人问我,今天这个世界这么样乱,灾难这么多,什么人能够救?我很肯定的告诉他,两种人能救。哪两种人?一个是国家领导人,他能救。他要制定一个好的政策,转移社会风气,就救了。另外一种人是电视台的主持人他能救,他如果真正是一个菩萨再来的、佛再来的,每天你请道德之人在电视台上讲上半个钟点、一个钟点,我相信不到半年、一年,社会风气改了。所以电视的主持人可以毁灭这个世界,可以挽救这个世界,他的权太大太大了,他的权力超过国家领导人。为什么?他主持教育。你看看中国《学记》,这是中国教育哲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前这个教化是帝王手上管的,他制定好的教学政策,这个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过去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对於中国文化赞叹备至,他说在全世界两千多年来,真正是一个统一的局面的只有中国。中国到今天还是统一的局面,这靠什么?靠教育。汉武帝制定的教育政策,采取儒家的教学。这个政策,中国虽然历朝改朝换代,但是教育政策始终不变,一直到满清都遵守。所以中国这两千多年来长治久安,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儒家的教育跟大乘佛法。汉明帝的时候佛法到中国来,所以中国人受的教育就是儒跟佛,懂得做人做事的原理原则,不违背这个水平。晚近这些年来大家把这个教育疏忽了,中国乱了,但是它那个根很深,所以这个动乱还没有影响到根本,赶快救还来得及;如果现在要不救,再过个五十年,这个根就没有了。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懂得这个道理,抓住这个原理原则,这一个国家地区就是全世界的一线光明,这一线光明渐渐扩大,那就能影响到整个世界,世界众生得救。
古人把教育看得多么重,从小教儿女,为什么?家庭教育好,你这个家前途光明,家和万事兴,子孙光宗耀祖,都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怎么教的?这一千多年来《弟子规》扎的根。这个根扎下去了,一生都是好人、都是君子,不会做坏人。讲道义、讲仁义、讲情义、讲恩义,知恩报恩。现在人把这个教育丢掉了,人心没有依归,思想没有标准。堕落是什么?胡思乱想,每一个人胡思乱想,就造成社会的动乱,造成天灾人祸。记住佛的话,依报随著正报转,这不得了!我们看到经上讲佛的道场、佛的教学场所,由衷的仰慕,五体投地的赞叹。我们要认真学习,来救度苦难众生。今天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