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九七卷) 2002/1/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597
诸位同修,我们继续看莲华光菩萨赞颂第二首:
【诸佛同法身,无依无差别,随诸众生意,令见佛色形。】
令见不是今,是令,这个本子是今,《疏钞》的本子是令,令是对的、正确的。这首偈前面两句已经跟诸位报告过,后面两句是讲作用,前面两句讲「体同」,后面这两句讲「用同」。作用就是「能现能生身土」,这个意思很明显,虚空法界无量无边的刹土众生是性体所现所生。这个偈子里面讲法身,法身是个理体,所现所生的也同。能生能现既然相同,所生所现哪有不同的道理?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讲,「能现能生身土智影,皆无二故。即法身无色,应物现形。」这两句话把能现能生的道理给我们说出来了。这一切现象,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梦幻泡影」,这才是事实真相。六道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误以为是真实,在这里面起心动念,无端,无端就是没有理由、没有原因,生起了妄想分别执著,造成六道轮回的现象,真的像春蚕作茧自缚。六道轮回不是别人变现的,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就像我们夜晚睡觉做恶梦,恶梦不是外头来的,自己变现出来的,自己去受。这种情形佛菩萨看了,才说这一切众生为「可怜悯者」,真可怜!全是虚幻相,没有一样是真实的。现在堕陷在其中,竟然出不来,好比是在梦中他醒不过来,这个苦了!不晓得所现的这些相、身、土,土就是诸佛的刹土,我们今天讲的宇宙,是影像不是真相。
下面说:「法身无色」,法身无相而能现相。怎么现相?下面讲「应物现形」。这一句话是说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已经证得法身。证得法身的人,前面两句讲过,体决定是相同。法身,本性法身相同,证得的法身也相同,但是跟本性法身那个相同不一样,本性是体完全相同,证得是作用相似。经上讲的智慧、德能、相好都一样,这个都一样是「等同」,大家平等相同,跟体的意思不一样,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作用是应化身,应化身是随众生心而现的相,清凉大师讲「应物现形」,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清凉在《钞》里面讲,这就是唯识大圆镜智的功能。相从哪里出来?没错,我们通常讲凡夫六道的现象、九法界的现象,或者讲十法界的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是阿赖耶识的相分。
如果要是觉悟了,转八识成四智,佛菩萨在十法界里面应身、应化身,那个相是从哪里来的?大圆镜智的相分,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所以大师这里说:「即唯识大圆镜智之能」,没错。我们现在很不幸,我们的大圆镜智变成阿赖耶识,所以现前的相分是阿赖耶识的相分。阿赖耶识的相分刹那生灭,相续不断,我们把这个误会了,以为是真的。诸位一定要知道,阿赖耶识是生灭法,所以它排列在有为法里面。有为法里头第一条八识,八识第一个讲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前五识。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生灭的速度太快。我们今天六根接触的境界,全是阿赖耶识的相分,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我们不知道实际的状况,误以为是真实。
清凉他也引经据典来为我们说明,《肇论》里面讲:「法身无色,应物现形。般若无知,对缘而照。」僧肇大师这几句话讲得很好,确确实实是明心见性的人才说得出来,普通人说不出来。法身不是色法,它能现色。我们举个比喻说,钟跟鼓没有音声,钟跟鼓摆在那里它哪有音声?你敲它它就有音声。敲是感,出声是应。法身没有相,众生有感,它就会现相。为什么?众生跟它是一体,自性法身不二。「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简简单单二十个字就把这些真相说出来了。僧肇大师用十六个字把感应这个事情为我们说出来,「般若无知,对缘而照」。《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对缘,对缘就生无量智慧、圆满智慧、究竟智慧、无私的智慧。这个智慧不要学的,不是跟老师学的,是无师智、自然智,为什么?自性本具的德能。
佛在经上讲,「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这个比喻好懂。佛的真法身,也就是我们的真法身,这个真法身是讲自性法身。法身的性体没有迹象,遍虚空法界。法身在《华严经》的名称是毗卢遮那,毗卢遮那是法身,是佛报身、应身的根本。报身从哪里来的?应身从哪里来的?法身是能现能变,报身、应化身是所生所变,所以我们也称它为身,称它作法身。法身是共同的,是一不是二,可是从法身变出来的报身、应身「相同」,不是体同。从相上讲,相跟相相同;体呢?体是一个。体是完全相同,共同一法身。这个地方我们留意的,在经典里面读经要注意看,它讲的是法身之体还是讲法身现相?法身现相,相同;讲法身的体,体同。体同跟相同,有差别。实在讲这个差别是一而二、二而一,真的很难很难辨别。
本经下面经文也说,「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所现众色形,令入此法中」,这一首偈很重要。我们终究的目的是要证得法身,为什么?不能证得法身,你就不能入佛境界。《华严经》四十一位叫法身大士,为什么叫法身?他证得法身。大乘经上常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我们才算是真正有了成就,那不是假的。没有证得法身之前,修得再好、修得再高,也是相似位,好像而已,没有真的证得。阿罗汉、辟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是相似位,没有真的证得。修得再好,没有出六道轮回,那叫观行位。观行位是在六道轮回里面,相似位是没有出十法界。出了十法界是分证位,你证得一分两分,四十一品无明破个几分,你证得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在净土法门里面,我们知道净土有四土三辈九品,常寂光土不谈,为什么?常寂光土就是法身,遍一切处,它是理、它是体,它是与一切众生共同的。所以实际上的土是三土,凡圣同居土是观行位的菩萨往生的,我们讲念佛功夫得力的人,就是说你有能力把烦恼伏住,没断,用定功能伏,用智慧也能伏。你真的明白、真的搞清楚,不再分别执著,不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伏住了,你有禅定的功夫也行,这样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但是诸位一定要记住,用定伏烦恼,不如用智慧。定伏烦恼生凡圣同居土,跟智慧伏烦恼生凡圣同居土,果报不一样。差别在哪里?用智慧的人是上根利智,用定的人是中下根性、下根人,不相同,开智慧不一样。他都把烦恼伏住,都没有断。
我们今天走的这个路子是用智,在经教。智为什么伏不住?烦恼习气太重,我们智慧不够,所以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很容易被外面诱惑,很容易被外面动摇,智不够。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用戒定来帮助。智也不是容易事,天天听经、天天读诵大乘长智慧,何以还不能伏烦恼?实在讲我们戒定没有根就搞慧,所以慧不得力。戒定没有根,像盖房子一样,要盖三层楼,底下两层不盖,单单盖第三层,不可能!下头总得要搭个架子,纵然是没有两层屋,你也把架子搭下来,第三层才能盖得好;你下面架子也没有、空的,所以你学教不开智慧。不开智慧,得些什么东西?得到的是世智辩聪,你不是真智慧。真智慧从哪里来?真智慧从行门当中得来的;也就是说,这个教你听了,听了之后你能落实,你能够做到,真正依教奉行,那个智慧靠得住。你没有做到,变成一种记问之学,这个儒家很忌讳。记问之学是浮而不实,与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关。
大乘经教常常讲,菩萨行门里面四摄六度,《华严》讲十波罗蜜、十大愿王,哪一条我们做到,我们真懂?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不能不认真去检讨、改进。功夫若是不得力,这一生必定空过,这怎么行?一定要落实,也就是说修学大乘一定要看破、要放下。各人根性不相同,不是说这个法门不能入门,你是不是这个根性?看破就是你明白了,你明白多少你就做多少。你做得多,你所做的一定帮助你往更深、更广的地方去领悟,那就是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又帮助放下。我自己一生的修学确实是用这个功夫,但是我从小还有一点底子,家里面父母教我,那个时候学校老师教导我,我还有很深很坚定的信仰轮回的基础、信仰因果的基础,老师指导教我学戒,也有一点基础,这个大乘经教这么多年才有一点受用。
如果在德行修养上一点基础都没有,起心动念还有恶意,什么叫恶意?自私自利是恶意,这是大障碍。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不能不懂得。西方世界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常常想到这一句,我自己有没有这个水平?上善的水平。我们也不晓得上善的水平到底有多高,我们只有努力让自己念头里没有一个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一念为自己的念头,大概往生没有问题了,我的功夫如此而已。所以念念希求往生,不想住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我一切都随缘,你们说什么都好,我没有意见;你们要什么也都好,反正你们要的我都不要。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与我都不相干,我要到极乐世界,这个地方什么都带不去。你们同学如果稍稍留意一点,你就晓得我旅行不带行李,太重了!
往年旅行的时间多,到处都去,我都不寄行李。一件手提行李里面带什么?换洗衣服,一个小背包里头是我的课本、经本,简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要丢得干干净净,连这个身体都不要了,何况身外之物!不是说到那一天再丢,现在就要丢掉,你就轻松自在了。现在这些东西虽然在面前,心里头痕迹都不著,这就丢掉了。离开的时候头都不回,「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总要懂这个道理,总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才能走解脱这一条道路,真的解脱掉了。认清楚这个世间事事物物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梦幻泡影。我们看清楚、看明白了,要学佛菩萨游戏人间,佛菩萨讲游戏神通,他怎么不快乐?游戏神通做些什么?帮助众生觉悟,就这一桩事情。帮助众生觉悟要以无量的方便,「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都是帮助你觉悟。觉悟就得自在,真正的幸福美满,觉悟的人才能够得到;换句话说,无我的人得到,没有自私自利的人得到。只要有自私自利,他心里就有牵挂,他就有忧虑,他就有得失,他就有苦。他有苦乐,这个乐是相对的。
我们再看最后这首偈,这三首的最后一首是总结,结前面两首,双结。
【具足一切智,遍知一切法,一切国土中,一切无不现。】
「双结」,「上半」就是前面两句,是结智,上面一句是结根本智,『具足一切智』,第二句『遍知一切法』是结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这是结前面第一首。后面两句「结法」,「但举其用」,『一切国土中,一切无不现』,注意那个「一切」,正是第二首偈末后两句,「随诸众生意,令见佛色形」,你把这个结语跟前面合起来看,「令见佛色形,一切无不现」。佛的色相,你就不能执著了。一定要执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叫佛?你说的是没有错,那是佛的形相,佛要是现另外一个形相你就见不到,你就不承认。试问问,「一切无不现」的意思是什么?如果我们这样子假设问你,应以基督身而得度者,佛现不现基督身?佛现基督身,你承不承认他是佛?我承认、我肯定,我看耶稣基督就跟看释迦牟尼佛一样。经上讲的「一切无不现」,前面所说的「随诸众生意」,众生的意思喜欢基督,佛就现基督身;喜欢真主,佛就现真主身;喜欢孔老夫子,佛就现孔子身。喜欢什么他就现什么身,《楞严经》上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有没有一定的相?没有。前面讲,法身无相,能现一切相。
所以我讲佛法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多元文化社会教育最后的归宿是一真法界,归属到「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这是真的,一点都不是假的。世间人分此分彼,不了解事实真相;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世间是一家人,你说多亲密!我们今天明了,从真诚心里面发出的大愿,帮助照顾一些受苦受难的老人。新加坡的许哲居士一样,她想办个老人院照顾老人,就像照顾自己的父母亲一样,像照顾自己好兄弟、好姊妹一样。许哲得平等性智,纵然不得,相似、很接近了。这种心愿、这种大量、肚量,如果不学佛,她修的是真实的福报,来生的福报我看不在人间,人间没有这么大的福报,享天福去了。如果是学佛求生净土,她的心纯净,她不求世间的福报,心地纯净纯善,与诸上善人相应,你说她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我相信她只要念佛、只要想生,她决定得生,她条件具备了。
不再想在这个娑婆世界住了,蕅益大师、莲池大师在《弥陀经》注解里面都给我们讲,这个法门在心理观念上来说,要具足欣厌二门。厌是什么?厌弃,我不想在这个世界住了,我这个世界统统放下了;欣是欣喜欢喜,我一心一意欢喜求生极乐世界。你要晓得,这个心态就具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资粮里面的信跟愿。而祖师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决定在修行的功夫,那就是念佛的功夫。念佛的功夫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她信愿有了,念佛那个功夫虽然不深,肯定得生。念佛功夫不太深,生凡圣同居土;念佛的功夫要好,当然品位就更高了。信愿重要,那个愿要舍娑婆,念佛堂的堂主常常一句口头禅:「放下身心世界」。如果我们有一点力量,尽心尽力帮助别人,这是修福。修福修慧,这是真的,为什么?你带得去。福慧是能带得去的,尤其是在佛门修福。但是现在的佛门要看清楚,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解行相应,这是真的;真正是为正法久住、是为利益众生,这是真的。
我们在过去常常讲,希望能够建一个弥陀村,建一个新的二十一世纪的道场。同参道友是哪些人?退休的这些老人。澳洲这个地方退休的年龄是五十五岁,还不算老。到了退休年龄,公家机关做事的一定要退休,私人机关也许还可以通融一点,公家机关一定退休。退休之后,一心修行,好!心定了。再有能力我们办个幼稚园或者办一个小学,教小朋友。这个小学我们用中国古老的方式来教,当然学生就不会太多,只有认同中国文化的人才会把他的子女送来,我们来教,让他完全接受道德教育。教导他、启发他,从小立志为社会大众服务,培养这样的志趣,不是在这个世间享受,我们是来做牺牲奉献的。可以办一个这样的小学,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下面第四首:
【佛身及光明,色相不思议,众生信乐者,随应悉令见。】
往下这七首赞应身,前面三首是赞真身。应身特别我们看它的作用,随类应化。这一首就是这个意思,真是随众生心,应现种种不思议的境界。『佛身及光明,色相不思议』,这个话都是双关的,佛身无论现什么样的身,佛所现的哪一个身不是佛身?像《普门品》里面讲的三十二应,三十二种不同的身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应身。无量无边诸佛的应化身,不同的应化身全是佛身、全是菩萨身。虚云老和尚早年朝五台山,路上生病,两次遇到一个乞丐,真的是缘不错,乞丐来帮助他。他在旷野当中四面找不到村庄,有一个要饭的叫化子来帮助他。这个叫化子名字叫文吉,虚云老和尚曾经问他:「你住在什么地方?」他说他家住在五台山,「你到五台山问我,大家都晓得。」他以后到了五台山,很感激这个叫化子两次救了他的命,问人家文吉,有个要饭的叫文吉,人家告诉他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化身,那个乞丐就是文殊菩萨。所以你要晓得,文殊菩萨为什么化成一个乞丐来帮助虚云老和尚?如果文殊菩萨现个菩萨相,那把虚云老和尚给吓呆了。示现一个乞丐相,那就可以无所不谈了。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没有一定的形相。都是佛身、都是菩萨身,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不但现的人身,有的时候现动物身,唐朝时候李长者想给《华严经》做个注解,带著经本想找一个清净的环境没有人打扰。路上遇到一只老虎,他也真有胆量,就把他的意思告诉老虎,「你晓不晓得有清净的地方?你带我去。」老虎也真听话,真的找到一个山洞,里面非常宽敞。可是这个山洞里头被老虎占据了,一窝的老虎在里面。这只老虎带他进去之后,那些老虎搬家,搬出来把这个地方让给他。你想想看这只老虎是不是佛菩萨化现的?很难说。这只老虎怎么这么通达人情,就肯把地方让给他?是不是佛菩萨早就晓得这个事情,预先把这个地方占领住,不让其他的动物进来,变作老虎盘据这个地方,等李长者来,供养他作写经的场所?佛菩萨示现的,李长者住在这个山洞里头,什么都没有,他也不著急,也没有闲情来想这个事情,全部精神都集中在《华严经》上。
他就看到两个女孩子带了他日常需要用的东西,这两个女孩子来侍候他、来服侍他,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供给他所用的文具。长者心是定的,看到人来帮助他,这两个义工来帮助他,他也不说话,一切随他们去做。一直到这个注解写完,就是《华严经合论》,写完了想找这两个女孩子来讲讲话,不见了,下山去找不到了。於是他就下山,带他的注解下山来,走到村庄里问问村庄上的人,「这两个人为我服务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要谢谢她们。」村庄里面的人都不知道,「你所讲的,我们都没有印象」。这是不是佛菩萨化现?还是天人来供养?但是肯定说一句:不是人。你看看这感应道交的事情,李长者这一点我们一般人做不到,人家照顾你那么久,你跟她一句话都没有说过,到整个经完成,才想起来问问她,想起来一问她,两个人不见了。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李长者在序文里这个事情写得很清楚,不是骗人的,我们不能不相信。所以,大德必定感动天龙鬼神的拥护、诸佛菩萨的护念。
学佛的同修都知道,唐朝终南山的道宣法师,这是弘扬律宗的,弘扬戒律,中国律宗的开山祖师,他感动的是天人供养。他日中一食,每天到吃饭的时候,天人把他那一钵饭菜供养在他面前,那不是人间烟火,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天人佩服他、敬仰他,戒行精严,精是纯,严是内心里面清净,没有过失。我们平常讲不杀生,连伤害一切众生的意念都没有,这条戒清净。不偷盗,连一丝毫占一切众生便宜的念头都没有,不要说有情众生,植物树木花草都没有丝毫占它便宜的念头。戒律持到这样,感动天神,他也不是有心求感的,天神自动就来,甘心情愿来照顾他。这些都是为我们做示现,给我们后学做榜样。
我们读这个经文,「佛身及光明,色相不思议」,他能现种种相,无论现什么相都不思议。「光明」用现在的话来说,现在人讲磁场,我们中国人讲气氛。以虚云老和尚的例子,他朝山三步一拜,要走好几个月拜到五台山。那种坚定的毅力,生病还是三步一拜,拜到不能动了躺下来,文殊菩萨来照顾他。找一个破庙给他歇脚,那个破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很难讲,荒山旷野哪有破庙?菩萨可以变一个庙在那里,庙也是化身。为他煎药、为他调理,几天之后他体力恢复、再能拜了,他去讨他的饭去,你去朝你的山,走了。过了几个月又病倒,这个文吉乞丐又来了,又碰到他了,那个见面在一起照顾,那个气氛就是佛光,你会感受得到。在我们凡夫讲感受这个人是好人,真诚。人在苦难的时候他来帮助、他来照顾,当时你不觉得,事后去想想,到五台山一打听,人家说是文殊菩萨,不思议的意思就觉察到一些,真正不可思议!
『众生信乐者』,这个「信乐」非常重要,你要信、你要爱好,这个感应才能现前;你要不信、你要不愿意,感应不能现前。如果求佛菩萨的感应,你要信佛、你要信菩萨;你要跟鬼神感应,你要信那个鬼神。中国儒家《四书》里头都讲,《论语》讲「祭神如神在」,神是讲祖先,后人祭祀他的祖先要真诚,至诚感通。往年在台中李老师常常给我们说这些:古人祭祖,斋戒三天。在祭典的前三天斋戒,把什么都放下,就跟闭关一样,到时候家里人把菜饭送来给你吃,吃完之后他们拿走。你这三天做什么事情?专门想念你的祖先,你祭祀的那个祖先已经过世,想他当年在世时候的言行举止,想他当年在世时候的种种教诲,去想三天三夜;到祭典那一天,你会感觉到他真的来了。冷静、闭著眼睛会听到他咳嗽的声音,真的来了。
你说这个事情可能不可能?我们学佛的人会肯定可能,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佛法讲这个原理,你懂得这个原理,你就晓得这个事可能,不是假的。我们常常想念这个人,这个人在。一般宗教里面常说「上帝与我同在」、「神与我同在」,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为什么?你常常想他。《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得很明白、很清楚,「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佛念佛,你心里想,从心想生。心想就像我们看电视按频道一样,你想按哪个频道,画面就现前了。所有一切的应化,诸佛菩萨的应身、化身,给诸位说,都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说他是不是真来?他没有来去。精神的世界,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性识,性识都是周遍虚空法界,哪个地方有感,哪里就有应,佛菩萨如是,鬼神亦如是。
诸佛菩萨是自然的,鬼神还有心,因为他是凡夫;虽是凡夫,他有五通,所以他也有感应。五通里头有他心通,别人心里想他会起感应。我们这里想,就像发出的电波一样,他能收得到,他会回应给我们,我们要相信。你要不相信就没有感应,你要相信就有这些感应。但是如果有这些感应,你要有智慧判断,这一点很重要。夫子对於鬼神感应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敬鬼神而远之」。要不要敬?要。为什么?他有佛性,我们一定要尊敬他,祭祀是供养他。「远之」,这一句话教育的意义非常深,有时候鬼神会藉著灵媒透出一些讯息,这个时候你就要有智慧来判断,这个讯息可靠还是不可靠?可信不可信?如果没有智慧,会被鬼神捉弄,大致上你没有道德,你喜欢这些。
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清朝亡国就亡国在信鬼神,谁信?慈禧太后信。她不信佛菩萨,她把宫廷里面读经废止,她搞什么?她搞扶鸾、扶乩。国家重要的大事,她自己犹豫不决,驾乩扶鸾,被鬼神欺骗了。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看过扶乩,我向章嘉大师请教,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小时候在福建念书,十一、二岁的时候,我看到那些大人扶乩,我在旁边仔细观察,我相信,那不是人伪造的。为什么?扶乩的人不认识字,多半是什么?拉黄包车的。那个时候连三轮车都没有,真正是苦力,挑水的、卖柴的,都是苦力,不认识字。找两个这样的人来,一个人在一边扶著。他们那个乩做得很考究,竹子编的,像一个畚箕一样,前面雕刻一个龙头,龙的舌头伸得很长,那就是一支笔,沙盘里面写字。神灵附体的时候他那个乩就会动,扶的人手随著它动,沙盘上写字,字写得规规矩矩,我们在旁边看都认识,旁边有人把它记录下来。动作很慢,半个小时大概可以写四、五十个字。
可是我到台湾之后,我去参观圆玄学社的扶乩,它有乩童,专门是这个人,换了别人就不行。我就怀疑,我小时候看到过是随便在哪里找个人都行,人家都是找不识字的,台湾变成什么?专业。我去看,我很仔细的看,那个乩笔在沙盘里面写字的时候,写得太快,他口里头念念有词,别人在记录。我看了好半天一个字都看不出来,我很怀疑,所以我向章嘉大师请教,我把我看到的事情给他讲。他给我说,灵鬼附身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绝对不是佛菩萨,这些灵鬼冒充佛菩萨,真正佛菩萨不会搞这些事情,所以它不是真的。但是有些灵鬼是好心,是想帮助这个世间人避免一些灾难,指导大家趋吉避凶,好的。你要仔细观察,有些是跟你开玩笑的,来戏弄你的,那你的亏就吃大了。
慈禧太后自私自利的心太重,卫国保民的心太少,所以正神不来,邪神来了,都给她做一些错误的决定,政权毁掉了。夫子这个话我们要记住,「敬而远之」,「远」就是对於灵媒传来的讯息不能完全接受,要仔细去思量它合不合理;还要反省我们自己的德行、我们自己的存心,跟这个讯息相不相应?如果我们自己喜欢神通、喜欢感应,喜欢求自己的利益,喜欢求自己的趋吉避凶,这很难讲了。如果遇到真的是正神,正神所传的讯息合情、合理、合法,往往跟我们想的、跟我们想做的相应,确实增长我们自己的信心。我们不为自己,为社会大众,特别为苦难众生。
今天讲到苦难,有些人在物质生活方面没有问题,迷惑颠倒那是苦难,没有智慧,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都有错误,感召来的是不善的果报,这才叫真正是苦难。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慈悲救世,无一不是用教学,教你开智慧,教你了解事实真相,这样的心行感应大概都是真实的,尤其是佛菩萨的感应,所以「信乐」两个字非常重要。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这个事情不但古书里面记载得很多,现前的感应只要稍稍留意你都会见到,而且常常会见到、常常会听到。我们再看下面第五首:
【於一佛身上,化为无量佛,雷音遍众刹,演法深如海。】
这首偈是化身说法,前面一偈是应身。应身跟化身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要懂得,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间来是应身,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也示现投胎到这个人间来,应身;虚老和尚遇到的乞丐文吉,那是化身,那个不是应身,就是来帮你几天忙,忙帮完了,人走了就没有了,变化的。应身是一定跟我们人到这个世间来投胎的形相完全相同,也从小慢慢长大。释迦牟尼佛示现的八相成道是应身,化身没有这个,突然之间来了,也突然不见了。以前我跟诸位同学说的,周邦道先生的夫人遇地藏菩萨,那是化身,这个事情是真的,绝对不是假的。周夫人非常老实,心地慈悲厚道,我们在学校念书,周先生是我的校长,我们称她的夫人称师母,对待学生比对待她自己的儿女还要好。我们这些流亡学生,一生对父母有的时候不知道感恩,对於周师母的恩德念念不忘。现在这些学生超过八十岁的人很多,大家谈到都非常怀念。我们同年在抗战期间过那些艰苦的日子,我们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师母给我们的照顾比父母还要周到,怎么不感恩?我们那个时候念书,老师不容易,老师确确实实给我们做了典型、做了模范,这些对於我以后学佛能有这点成就有密切的关系。在这首偈,我们来看经文:
『於一佛身上』,「一佛」是指应身佛。『化为无量佛』,我们在大乘经上常常看到,凡是看到佛身,决定是应身、是报身,不会是法身,法身没有形相。在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大众所见的阿弥陀佛是报身佛,那是实报土,所以见的是报身佛。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所见到的阿弥陀佛是应身佛。我们常常在经上读到,「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应身化的,报身、应身都能化佛。化这么多身干什么?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佛就应,化身去应。文殊菩萨在五台山的道场,坐在那里没有动,虚云和尚有难他知道了,化一个身过去,化那个身是乞丐。这个地方我们晓得,「化为无量佛」,无量佛各种身分都有,不定是什么身分,真正是应以什么身分得度他就看到什么身分。
我们就《华严经》来讲,《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全是应化身;就本经来说,是毗卢遮那如来的应身或者是化身,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在佛家祖师大德注疏里面记载,我们也曾经见到过化无情之身,树木花草、山河大地,那是化身,那个不是应身。修行人偶尔接触到,或者是见色、或者是闻到香、或者是听到音声,豁然开悟了。风吹树林的声音,坐禅的人听这个声音豁然开悟,那个境界是佛变化的。那个变化的时间很短,这个修行人机缘成熟,就差那么一点点,他来帮助他一下,让他豁然大悟。「化为无量佛」,这无量佛里头,九法界依正庄严都包括在内,不定现什么相。但是从经文的意思来说,他说法,说法多半是现有情身。
『雷音遍众刹』,「雷音」是形容说法的音声,我们常常讲如雷灌耳,雷有震动人心的意思,能令人惊醒过来。凡夫确确实实如在梦中,迷在五欲六尘之中,醒悟不过来。佛说法如同雷声一样,让他惊醒过来、觉悟过来。音声遍众刹,刹是佛刹,十方诸佛刹土。是不是真的能遍?真的。我们为什么听不见?我们这个耳根有障碍,耳根就好像收音机一样,坏掉了,本来它可以收听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的频率,现在不行了,现在只能听一个,一个频率,第二个频率就听不到,机器有故障。我们要问,我们说法的音声能不能遍虚空法界?在理上讲是讲得通,为什么?声波,声是波,波动必定周遍法界。但是声波我们晓得,它传播的速度不快,而且距离愈远,波就愈微弱。从物理上来讲,这个波很难周遍虚空法界。但是这个波里头有心,有意识在里头,我们说话这个言音有我们的意识在里头、有我们的精神在里头,那就不一样,它这个波的速度就不相同。
这就不是物理,这是属於心理。属於心理,波动刚刚起,立刻就周遍虚空法界。不要说我们把这个话说出来,起心动念为什么佛菩萨晓得,为什么鬼神晓得?起心动念已经就起波浪,就有波了。只要一动,那个动相就是波动,念头才起已经有波动。诸佛菩萨耳根灵敏,六根没有障碍,众生这个念头才一动,他那里就收到,真的是「遍众刹」。人实在讲不晓得这个道理,以为没有人知道,说穿了确实自欺欺人,佛菩萨晓得,鬼神晓得。末后一句『演法深如海』,不但口说而且要表演,甚深无量无边的大法,在我们这个身体表现出来,用我们的言语详细说出来。一个目标:帮助一切众生觉悟,没有别的意思。佛菩萨与众生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今天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修,我们继续看莲华光菩萨赞颂第二首:
【诸佛同法身,无依无差别,随诸众生意,令见佛色形。】
令见不是今,是令,这个本子是今,《疏钞》的本子是令,令是对的、正确的。这首偈前面两句已经跟诸位报告过,后面两句是讲作用,前面两句讲「体同」,后面这两句讲「用同」。作用就是「能现能生身土」,这个意思很明显,虚空法界无量无边的刹土众生是性体所现所生。这个偈子里面讲法身,法身是个理体,所现所生的也同。能生能现既然相同,所生所现哪有不同的道理?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讲,「能现能生身土智影,皆无二故。即法身无色,应物现形。」这两句话把能现能生的道理给我们说出来了。这一切现象,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清楚、很明白,「如梦幻泡影」,这才是事实真相。六道凡夫不知道事实真相,误以为是真实,在这里面起心动念,无端,无端就是没有理由、没有原因,生起了妄想分别执著,造成六道轮回的现象,真的像春蚕作茧自缚。六道轮回不是别人变现的,是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就像我们夜晚睡觉做恶梦,恶梦不是外头来的,自己变现出来的,自己去受。这种情形佛菩萨看了,才说这一切众生为「可怜悯者」,真可怜!全是虚幻相,没有一样是真实的。现在堕陷在其中,竟然出不来,好比是在梦中他醒不过来,这个苦了!不晓得所现的这些相、身、土,土就是诸佛的刹土,我们今天讲的宇宙,是影像不是真相。
下面说:「法身无色」,法身无相而能现相。怎么现相?下面讲「应物现形」。这一句话是说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已经证得法身。证得法身的人,前面两句讲过,体决定是相同。法身,本性法身相同,证得的法身也相同,但是跟本性法身那个相同不一样,本性是体完全相同,证得是作用相似。经上讲的智慧、德能、相好都一样,这个都一样是「等同」,大家平等相同,跟体的意思不一样,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作用是应化身,应化身是随众生心而现的相,清凉大师讲「应物现形」,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清凉在《钞》里面讲,这就是唯识大圆镜智的功能。相从哪里出来?没错,我们通常讲凡夫六道的现象、九法界的现象,或者讲十法界的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是阿赖耶识的相分。
如果要是觉悟了,转八识成四智,佛菩萨在十法界里面应身、应化身,那个相是从哪里来的?大圆镜智的相分,转阿赖耶识为大圆镜智。所以大师这里说:「即唯识大圆镜智之能」,没错。我们现在很不幸,我们的大圆镜智变成阿赖耶识,所以现前的相分是阿赖耶识的相分。阿赖耶识的相分刹那生灭,相续不断,我们把这个误会了,以为是真的。诸位一定要知道,阿赖耶识是生灭法,所以它排列在有为法里面。有为法里头第一条八识,八识第一个讲阿赖耶识,末那识、意识、前五识。有为法就是有生有灭,生灭的速度太快。我们今天六根接触的境界,全是阿赖耶识的相分,是刹那生灭的相续相,我们不知道实际的状况,误以为是真实。
清凉他也引经据典来为我们说明,《肇论》里面讲:「法身无色,应物现形。般若无知,对缘而照。」僧肇大师这几句话讲得很好,确确实实是明心见性的人才说得出来,普通人说不出来。法身不是色法,它能现色。我们举个比喻说,钟跟鼓没有音声,钟跟鼓摆在那里它哪有音声?你敲它它就有音声。敲是感,出声是应。法身没有相,众生有感,它就会现相。为什么?众生跟它是一体,自性法身不二。「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简简单单二十个字就把这些真相说出来了。僧肇大师用十六个字把感应这个事情为我们说出来,「般若无知,对缘而照」。《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所不知是对缘,对缘就生无量智慧、圆满智慧、究竟智慧、无私的智慧。这个智慧不要学的,不是跟老师学的,是无师智、自然智,为什么?自性本具的德能。
佛在经上讲,「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这个比喻好懂。佛的真法身,也就是我们的真法身,这个真法身是讲自性法身。法身的性体没有迹象,遍虚空法界。法身在《华严经》的名称是毗卢遮那,毗卢遮那是法身,是佛报身、应身的根本。报身从哪里来的?应身从哪里来的?法身是能现能变,报身、应化身是所生所变,所以我们也称它为身,称它作法身。法身是共同的,是一不是二,可是从法身变出来的报身、应身「相同」,不是体同。从相上讲,相跟相相同;体呢?体是一个。体是完全相同,共同一法身。这个地方我们留意的,在经典里面读经要注意看,它讲的是法身之体还是讲法身现相?法身现相,相同;讲法身的体,体同。体同跟相同,有差别。实在讲这个差别是一而二、二而一,真的很难很难辨别。
本经下面经文也说,「佛以法为身,清净如虚空,所现众色形,令入此法中」,这一首偈很重要。我们终究的目的是要证得法身,为什么?不能证得法身,你就不能入佛境界。《华严经》四十一位叫法身大士,为什么叫法身?他证得法身。大乘经上常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我们才算是真正有了成就,那不是假的。没有证得法身之前,修得再好、修得再高,也是相似位,好像而已,没有真的证得。阿罗汉、辟支佛、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是相似位,没有真的证得。修得再好,没有出六道轮回,那叫观行位。观行位是在六道轮回里面,相似位是没有出十法界。出了十法界是分证位,你证得一分两分,四十一品无明破个几分,你证得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在净土法门里面,我们知道净土有四土三辈九品,常寂光土不谈,为什么?常寂光土就是法身,遍一切处,它是理、它是体,它是与一切众生共同的。所以实际上的土是三土,凡圣同居土是观行位的菩萨往生的,我们讲念佛功夫得力的人,就是说你有能力把烦恼伏住,没断,用定功能伏,用智慧也能伏。你真的明白、真的搞清楚,不再分别执著,不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伏住了,你有禅定的功夫也行,这样的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但是诸位一定要记住,用定伏烦恼,不如用智慧。定伏烦恼生凡圣同居土,跟智慧伏烦恼生凡圣同居土,果报不一样。差别在哪里?用智慧的人是上根利智,用定的人是中下根性、下根人,不相同,开智慧不一样。他都把烦恼伏住,都没有断。
我们今天走的这个路子是用智,在经教。智为什么伏不住?烦恼习气太重,我们智慧不够,所以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很容易被外面诱惑,很容易被外面动摇,智不够。这个时候怎么办?这个时候用戒定来帮助。智也不是容易事,天天听经、天天读诵大乘长智慧,何以还不能伏烦恼?实在讲我们戒定没有根就搞慧,所以慧不得力。戒定没有根,像盖房子一样,要盖三层楼,底下两层不盖,单单盖第三层,不可能!下头总得要搭个架子,纵然是没有两层屋,你也把架子搭下来,第三层才能盖得好;你下面架子也没有、空的,所以你学教不开智慧。不开智慧,得些什么东西?得到的是世智辩聪,你不是真智慧。真智慧从哪里来?真智慧从行门当中得来的;也就是说,这个教你听了,听了之后你能落实,你能够做到,真正依教奉行,那个智慧靠得住。你没有做到,变成一种记问之学,这个儒家很忌讳。记问之学是浮而不实,与了生死、出三界毫不相关。
大乘经教常常讲,菩萨行门里面四摄六度,《华严》讲十波罗蜜、十大愿王,哪一条我们做到,我们真懂?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不能不认真去检讨、改进。功夫若是不得力,这一生必定空过,这怎么行?一定要落实,也就是说修学大乘一定要看破、要放下。各人根性不相同,不是说这个法门不能入门,你是不是这个根性?看破就是你明白了,你明白多少你就做多少。你做得多,你所做的一定帮助你往更深、更广的地方去领悟,那就是放下帮助看破,看破又帮助放下。我自己一生的修学确实是用这个功夫,但是我从小还有一点底子,家里面父母教我,那个时候学校老师教导我,我还有很深很坚定的信仰轮回的基础、信仰因果的基础,老师指导教我学戒,也有一点基础,这个大乘经教这么多年才有一点受用。
如果在德行修养上一点基础都没有,起心动念还有恶意,什么叫恶意?自私自利是恶意,这是大障碍。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不能不懂得。西方世界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常常想到这一句,我自己有没有这个水平?上善的水平。我们也不晓得上善的水平到底有多高,我们只有努力让自己念头里没有一个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一念为自己的念头,大概往生没有问题了,我的功夫如此而已。所以念念希求往生,不想住在这个世间,这个世间我一切都随缘,你们说什么都好,我没有意见;你们要什么也都好,反正你们要的我都不要。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与我都不相干,我要到极乐世界,这个地方什么都带不去。你们同学如果稍稍留意一点,你就晓得我旅行不带行李,太重了!
往年旅行的时间多,到处都去,我都不寄行李。一件手提行李里面带什么?换洗衣服,一个小背包里头是我的课本、经本,简单!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要丢得干干净净,连这个身体都不要了,何况身外之物!不是说到那一天再丢,现在就要丢掉,你就轻松自在了。现在这些东西虽然在面前,心里头痕迹都不著,这就丢掉了。离开的时候头都不回,「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总要懂这个道理,总要了解这个事实真相,才能走解脱这一条道路,真的解脱掉了。认清楚这个世间事事物物到底是一回什么事情?梦幻泡影。我们看清楚、看明白了,要学佛菩萨游戏人间,佛菩萨讲游戏神通,他怎么不快乐?游戏神通做些什么?帮助众生觉悟,就这一桩事情。帮助众生觉悟要以无量的方便,「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都是帮助你觉悟。觉悟就得自在,真正的幸福美满,觉悟的人才能够得到;换句话说,无我的人得到,没有自私自利的人得到。只要有自私自利,他心里就有牵挂,他就有忧虑,他就有得失,他就有苦。他有苦乐,这个乐是相对的。
我们再看最后这首偈,这三首的最后一首是总结,结前面两首,双结。
【具足一切智,遍知一切法,一切国土中,一切无不现。】
「双结」,「上半」就是前面两句,是结智,上面一句是结根本智,『具足一切智』,第二句『遍知一切法』是结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这是结前面第一首。后面两句「结法」,「但举其用」,『一切国土中,一切无不现』,注意那个「一切」,正是第二首偈末后两句,「随诸众生意,令见佛色形」,你把这个结语跟前面合起来看,「令见佛色形,一切无不现」。佛的色相,你就不能执著了。一定要执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叫佛?你说的是没有错,那是佛的形相,佛要是现另外一个形相你就见不到,你就不承认。试问问,「一切无不现」的意思是什么?如果我们这样子假设问你,应以基督身而得度者,佛现不现基督身?佛现基督身,你承不承认他是佛?我承认、我肯定,我看耶稣基督就跟看释迦牟尼佛一样。经上讲的「一切无不现」,前面所说的「随诸众生意」,众生的意思喜欢基督,佛就现基督身;喜欢真主,佛就现真主身;喜欢孔老夫子,佛就现孔子身。喜欢什么他就现什么身,《楞严经》上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有没有一定的相?没有。前面讲,法身无相,能现一切相。
所以我讲佛法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多元文化社会教育最后的归宿是一真法界,归属到「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这是真的,一点都不是假的。世间人分此分彼,不了解事实真相;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世间是一家人,你说多亲密!我们今天明了,从真诚心里面发出的大愿,帮助照顾一些受苦受难的老人。新加坡的许哲居士一样,她想办个老人院照顾老人,就像照顾自己的父母亲一样,像照顾自己好兄弟、好姊妹一样。许哲得平等性智,纵然不得,相似、很接近了。这种心愿、这种大量、肚量,如果不学佛,她修的是真实的福报,来生的福报我看不在人间,人间没有这么大的福报,享天福去了。如果是学佛求生净土,她的心纯净,她不求世间的福报,心地纯净纯善,与诸上善人相应,你说她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我相信她只要念佛、只要想生,她决定得生,她条件具备了。
不再想在这个娑婆世界住了,蕅益大师、莲池大师在《弥陀经》注解里面都给我们讲,这个法门在心理观念上来说,要具足欣厌二门。厌是什么?厌弃,我不想在这个世界住了,我这个世界统统放下了;欣是欣喜欢喜,我一心一意欢喜求生极乐世界。你要晓得,这个心态就具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三资粮里面的信跟愿。而祖师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决定在修行的功夫,那就是念佛的功夫。念佛的功夫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她信愿有了,念佛那个功夫虽然不深,肯定得生。念佛功夫不太深,生凡圣同居土;念佛的功夫要好,当然品位就更高了。信愿重要,那个愿要舍娑婆,念佛堂的堂主常常一句口头禅:「放下身心世界」。如果我们有一点力量,尽心尽力帮助别人,这是修福。修福修慧,这是真的,为什么?你带得去。福慧是能带得去的,尤其是在佛门修福。但是现在的佛门要看清楚,是真的还是假的?真的解行相应,这是真的;真正是为正法久住、是为利益众生,这是真的。
我们在过去常常讲,希望能够建一个弥陀村,建一个新的二十一世纪的道场。同参道友是哪些人?退休的这些老人。澳洲这个地方退休的年龄是五十五岁,还不算老。到了退休年龄,公家机关做事的一定要退休,私人机关也许还可以通融一点,公家机关一定退休。退休之后,一心修行,好!心定了。再有能力我们办个幼稚园或者办一个小学,教小朋友。这个小学我们用中国古老的方式来教,当然学生就不会太多,只有认同中国文化的人才会把他的子女送来,我们来教,让他完全接受道德教育。教导他、启发他,从小立志为社会大众服务,培养这样的志趣,不是在这个世间享受,我们是来做牺牲奉献的。可以办一个这样的小学,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下面第四首:
【佛身及光明,色相不思议,众生信乐者,随应悉令见。】
往下这七首赞应身,前面三首是赞真身。应身特别我们看它的作用,随类应化。这一首就是这个意思,真是随众生心,应现种种不思议的境界。『佛身及光明,色相不思议』,这个话都是双关的,佛身无论现什么样的身,佛所现的哪一个身不是佛身?像《普门品》里面讲的三十二应,三十二种不同的身都是观世音菩萨的应身。无量无边诸佛的应化身,不同的应化身全是佛身、全是菩萨身。虚云老和尚早年朝五台山,路上生病,两次遇到一个乞丐,真的是缘不错,乞丐来帮助他。他在旷野当中四面找不到村庄,有一个要饭的叫化子来帮助他。这个叫化子名字叫文吉,虚云老和尚曾经问他:「你住在什么地方?」他说他家住在五台山,「你到五台山问我,大家都晓得。」他以后到了五台山,很感激这个叫化子两次救了他的命,问人家文吉,有个要饭的叫文吉,人家告诉他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化身,那个乞丐就是文殊菩萨。所以你要晓得,文殊菩萨为什么化成一个乞丐来帮助虚云老和尚?如果文殊菩萨现个菩萨相,那把虚云老和尚给吓呆了。示现一个乞丐相,那就可以无所不谈了。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没有一定的形相。都是佛身、都是菩萨身,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不但现的人身,有的时候现动物身,唐朝时候李长者想给《华严经》做个注解,带著经本想找一个清净的环境没有人打扰。路上遇到一只老虎,他也真有胆量,就把他的意思告诉老虎,「你晓不晓得有清净的地方?你带我去。」老虎也真听话,真的找到一个山洞,里面非常宽敞。可是这个山洞里头被老虎占据了,一窝的老虎在里面。这只老虎带他进去之后,那些老虎搬家,搬出来把这个地方让给他。你想想看这只老虎是不是佛菩萨化现的?很难说。这只老虎怎么这么通达人情,就肯把地方让给他?是不是佛菩萨早就晓得这个事情,预先把这个地方占领住,不让其他的动物进来,变作老虎盘据这个地方,等李长者来,供养他作写经的场所?佛菩萨示现的,李长者住在这个山洞里头,什么都没有,他也不著急,也没有闲情来想这个事情,全部精神都集中在《华严经》上。
他就看到两个女孩子带了他日常需要用的东西,这两个女孩子来侍候他、来服侍他,照顾他的生活起居,供给他所用的文具。长者心是定的,看到人来帮助他,这两个义工来帮助他,他也不说话,一切随他们去做。一直到这个注解写完,就是《华严经合论》,写完了想找这两个女孩子来讲讲话,不见了,下山去找不到了。於是他就下山,带他的注解下山来,走到村庄里问问村庄上的人,「这两个人为我服务很长的一段时间,我要谢谢她们。」村庄里面的人都不知道,「你所讲的,我们都没有印象」。这是不是佛菩萨化现?还是天人来供养?但是肯定说一句:不是人。你看看这感应道交的事情,李长者这一点我们一般人做不到,人家照顾你那么久,你跟她一句话都没有说过,到整个经完成,才想起来问问她,想起来一问她,两个人不见了。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李长者在序文里这个事情写得很清楚,不是骗人的,我们不能不相信。所以,大德必定感动天龙鬼神的拥护、诸佛菩萨的护念。
学佛的同修都知道,唐朝终南山的道宣法师,这是弘扬律宗的,弘扬戒律,中国律宗的开山祖师,他感动的是天人供养。他日中一食,每天到吃饭的时候,天人把他那一钵饭菜供养在他面前,那不是人间烟火,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天人佩服他、敬仰他,戒行精严,精是纯,严是内心里面清净,没有过失。我们平常讲不杀生,连伤害一切众生的意念都没有,这条戒清净。不偷盗,连一丝毫占一切众生便宜的念头都没有,不要说有情众生,植物树木花草都没有丝毫占它便宜的念头。戒律持到这样,感动天神,他也不是有心求感的,天神自动就来,甘心情愿来照顾他。这些都是为我们做示现,给我们后学做榜样。
我们读这个经文,「佛身及光明,色相不思议」,他能现种种相,无论现什么相都不思议。「光明」用现在的话来说,现在人讲磁场,我们中国人讲气氛。以虚云老和尚的例子,他朝山三步一拜,要走好几个月拜到五台山。那种坚定的毅力,生病还是三步一拜,拜到不能动了躺下来,文殊菩萨来照顾他。找一个破庙给他歇脚,那个破庙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很难讲,荒山旷野哪有破庙?菩萨可以变一个庙在那里,庙也是化身。为他煎药、为他调理,几天之后他体力恢复、再能拜了,他去讨他的饭去,你去朝你的山,走了。过了几个月又病倒,这个文吉乞丐又来了,又碰到他了,那个见面在一起照顾,那个气氛就是佛光,你会感受得到。在我们凡夫讲感受这个人是好人,真诚。人在苦难的时候他来帮助、他来照顾,当时你不觉得,事后去想想,到五台山一打听,人家说是文殊菩萨,不思议的意思就觉察到一些,真正不可思议!
『众生信乐者』,这个「信乐」非常重要,你要信、你要爱好,这个感应才能现前;你要不信、你要不愿意,感应不能现前。如果求佛菩萨的感应,你要信佛、你要信菩萨;你要跟鬼神感应,你要信那个鬼神。中国儒家《四书》里头都讲,《论语》讲「祭神如神在」,神是讲祖先,后人祭祀他的祖先要真诚,至诚感通。往年在台中李老师常常给我们说这些:古人祭祖,斋戒三天。在祭典的前三天斋戒,把什么都放下,就跟闭关一样,到时候家里人把菜饭送来给你吃,吃完之后他们拿走。你这三天做什么事情?专门想念你的祖先,你祭祀的那个祖先已经过世,想他当年在世时候的言行举止,想他当年在世时候的种种教诲,去想三天三夜;到祭典那一天,你会感觉到他真的来了。冷静、闭著眼睛会听到他咳嗽的声音,真的来了。
你说这个事情可能不可能?我们学佛的人会肯定可能,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佛法讲这个原理,你懂得这个原理,你就晓得这个事可能,不是假的。我们常常想念这个人,这个人在。一般宗教里面常说「上帝与我同在」、「神与我同在」,都是真的,都不是假的。为什么?你常常想他。《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得很明白、很清楚,「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忆佛念佛,你心里想,从心想生。心想就像我们看电视按频道一样,你想按哪个频道,画面就现前了。所有一切的应化,诸佛菩萨的应身、化身,给诸位说,都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说他是不是真来?他没有来去。精神的世界,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性识,性识都是周遍虚空法界,哪个地方有感,哪里就有应,佛菩萨如是,鬼神亦如是。
诸佛菩萨是自然的,鬼神还有心,因为他是凡夫;虽是凡夫,他有五通,所以他也有感应。五通里头有他心通,别人心里想他会起感应。我们这里想,就像发出的电波一样,他能收得到,他会回应给我们,我们要相信。你要不相信就没有感应,你要相信就有这些感应。但是如果有这些感应,你要有智慧判断,这一点很重要。夫子对於鬼神感应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敬鬼神而远之」。要不要敬?要。为什么?他有佛性,我们一定要尊敬他,祭祀是供养他。「远之」,这一句话教育的意义非常深,有时候鬼神会藉著灵媒透出一些讯息,这个时候你就要有智慧来判断,这个讯息可靠还是不可靠?可信不可信?如果没有智慧,会被鬼神捉弄,大致上你没有道德,你喜欢这些。
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清朝亡国就亡国在信鬼神,谁信?慈禧太后信。她不信佛菩萨,她把宫廷里面读经废止,她搞什么?她搞扶鸾、扶乩。国家重要的大事,她自己犹豫不决,驾乩扶鸾,被鬼神欺骗了。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看过扶乩,我向章嘉大师请教,这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小时候在福建念书,十一、二岁的时候,我看到那些大人扶乩,我在旁边仔细观察,我相信,那不是人伪造的。为什么?扶乩的人不认识字,多半是什么?拉黄包车的。那个时候连三轮车都没有,真正是苦力,挑水的、卖柴的,都是苦力,不认识字。找两个这样的人来,一个人在一边扶著。他们那个乩做得很考究,竹子编的,像一个畚箕一样,前面雕刻一个龙头,龙的舌头伸得很长,那就是一支笔,沙盘里面写字。神灵附体的时候他那个乩就会动,扶的人手随著它动,沙盘上写字,字写得规规矩矩,我们在旁边看都认识,旁边有人把它记录下来。动作很慢,半个小时大概可以写四、五十个字。
可是我到台湾之后,我去参观圆玄学社的扶乩,它有乩童,专门是这个人,换了别人就不行。我就怀疑,我小时候看到过是随便在哪里找个人都行,人家都是找不识字的,台湾变成什么?专业。我去看,我很仔细的看,那个乩笔在沙盘里面写字的时候,写得太快,他口里头念念有词,别人在记录。我看了好半天一个字都看不出来,我很怀疑,所以我向章嘉大师请教,我把我看到的事情给他讲。他给我说,灵鬼附身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绝对不是佛菩萨,这些灵鬼冒充佛菩萨,真正佛菩萨不会搞这些事情,所以它不是真的。但是有些灵鬼是好心,是想帮助这个世间人避免一些灾难,指导大家趋吉避凶,好的。你要仔细观察,有些是跟你开玩笑的,来戏弄你的,那你的亏就吃大了。
慈禧太后自私自利的心太重,卫国保民的心太少,所以正神不来,邪神来了,都给她做一些错误的决定,政权毁掉了。夫子这个话我们要记住,「敬而远之」,「远」就是对於灵媒传来的讯息不能完全接受,要仔细去思量它合不合理;还要反省我们自己的德行、我们自己的存心,跟这个讯息相不相应?如果我们自己喜欢神通、喜欢感应,喜欢求自己的利益,喜欢求自己的趋吉避凶,这很难讲了。如果遇到真的是正神,正神所传的讯息合情、合理、合法,往往跟我们想的、跟我们想做的相应,确实增长我们自己的信心。我们不为自己,为社会大众,特别为苦难众生。
今天讲到苦难,有些人在物质生活方面没有问题,迷惑颠倒那是苦难,没有智慧,不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都有错误,感召来的是不善的果报,这才叫真正是苦难。世出世间的大圣大贤,慈悲救世,无一不是用教学,教你开智慧,教你了解事实真相,这样的心行感应大概都是真实的,尤其是佛菩萨的感应,所以「信乐」两个字非常重要。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这个事情不但古书里面记载得很多,现前的感应只要稍稍留意你都会见到,而且常常会见到、常常会听到。我们再看下面第五首:
【於一佛身上,化为无量佛,雷音遍众刹,演法深如海。】
这首偈是化身说法,前面一偈是应身。应身跟化身不一样的地方我们要懂得,释迦牟尼佛到我们这个世间来是应身,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也示现投胎到这个人间来,应身;虚老和尚遇到的乞丐文吉,那是化身,那个不是应身,就是来帮你几天忙,忙帮完了,人走了就没有了,变化的。应身是一定跟我们人到这个世间来投胎的形相完全相同,也从小慢慢长大。释迦牟尼佛示现的八相成道是应身,化身没有这个,突然之间来了,也突然不见了。以前我跟诸位同学说的,周邦道先生的夫人遇地藏菩萨,那是化身,这个事情是真的,绝对不是假的。周夫人非常老实,心地慈悲厚道,我们在学校念书,周先生是我的校长,我们称她的夫人称师母,对待学生比对待她自己的儿女还要好。我们这些流亡学生,一生对父母有的时候不知道感恩,对於周师母的恩德念念不忘。现在这些学生超过八十岁的人很多,大家谈到都非常怀念。我们同年在抗战期间过那些艰苦的日子,我们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师母给我们的照顾比父母还要周到,怎么不感恩?我们那个时候念书,老师不容易,老师确确实实给我们做了典型、做了模范,这些对於我以后学佛能有这点成就有密切的关系。在这首偈,我们来看经文:
『於一佛身上』,「一佛」是指应身佛。『化为无量佛』,我们在大乘经上常常看到,凡是看到佛身,决定是应身、是报身,不会是法身,法身没有形相。在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大众所见的阿弥陀佛是报身佛,那是实报土,所以见的是报身佛。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所见到的阿弥陀佛是应身佛。我们常常在经上读到,「光中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应身化的,报身、应身都能化佛。化这么多身干什么?哪个地方众生有感,佛就应,化身去应。文殊菩萨在五台山的道场,坐在那里没有动,虚云和尚有难他知道了,化一个身过去,化那个身是乞丐。这个地方我们晓得,「化为无量佛」,无量佛各种身分都有,不定是什么身分,真正是应以什么身分得度他就看到什么身分。
我们就《华严经》来讲,《华严经》末后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全是应化身;就本经来说,是毗卢遮那如来的应身或者是化身,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在佛家祖师大德注疏里面记载,我们也曾经见到过化无情之身,树木花草、山河大地,那是化身,那个不是应身。修行人偶尔接触到,或者是见色、或者是闻到香、或者是听到音声,豁然开悟了。风吹树林的声音,坐禅的人听这个声音豁然开悟,那个境界是佛变化的。那个变化的时间很短,这个修行人机缘成熟,就差那么一点点,他来帮助他一下,让他豁然大悟。「化为无量佛」,这无量佛里头,九法界依正庄严都包括在内,不定现什么相。但是从经文的意思来说,他说法,说法多半是现有情身。
『雷音遍众刹』,「雷音」是形容说法的音声,我们常常讲如雷灌耳,雷有震动人心的意思,能令人惊醒过来。凡夫确确实实如在梦中,迷在五欲六尘之中,醒悟不过来。佛说法如同雷声一样,让他惊醒过来、觉悟过来。音声遍众刹,刹是佛刹,十方诸佛刹土。是不是真的能遍?真的。我们为什么听不见?我们这个耳根有障碍,耳根就好像收音机一样,坏掉了,本来它可以收听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的频率,现在不行了,现在只能听一个,一个频率,第二个频率就听不到,机器有故障。我们要问,我们说法的音声能不能遍虚空法界?在理上讲是讲得通,为什么?声波,声是波,波动必定周遍法界。但是声波我们晓得,它传播的速度不快,而且距离愈远,波就愈微弱。从物理上来讲,这个波很难周遍虚空法界。但是这个波里头有心,有意识在里头,我们说话这个言音有我们的意识在里头、有我们的精神在里头,那就不一样,它这个波的速度就不相同。
这就不是物理,这是属於心理。属於心理,波动刚刚起,立刻就周遍虚空法界。不要说我们把这个话说出来,起心动念为什么佛菩萨晓得,为什么鬼神晓得?起心动念已经就起波浪,就有波了。只要一动,那个动相就是波动,念头才起已经有波动。诸佛菩萨耳根灵敏,六根没有障碍,众生这个念头才一动,他那里就收到,真的是「遍众刹」。人实在讲不晓得这个道理,以为没有人知道,说穿了确实自欺欺人,佛菩萨晓得,鬼神晓得。末后一句『演法深如海』,不但口说而且要表演,甚深无量无边的大法,在我们这个身体表现出来,用我们的言语详细说出来。一个目标:帮助一切众生觉悟,没有别的意思。佛菩萨与众生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