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六六卷) 2002/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566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大众念请第十句:
【云何是诸佛无能摄取。】
前面清凉大师引用「不思议品」,诸佛有十种最胜法,我们介绍了七种,现在我们从第八看起。第八种,「放大光明,其光平等照一切处,及照一切诸佛之法,令诸菩萨心得清净、满一切智。」《华严》是圆满的大法,不但是世间稀有,可以说它把古往今来,古是过去,今是现在,来是未来,一切世间的问题,我们生活上的问题、精神生活的问题、意识形态的问题,全都给圆满的解决了。所以不仅是世间稀有,是尽虚空遍法界稀有的大法,这个地方字字句句都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能契入少分,不能讲多,能契入少分,受用真正是无有穷尽。如何能契入?第一个是能解,你要懂得。第二个是能信,我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深信不疑。第三个要能行,完全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跟自己的思想融合成一体,跟自己的生活融合成一体,你就能契入。这一句「放大光明,其光平等照一切处」,经上所说的放大光明,实际上就是他智慧、德能的影响,平等的影响到虚空法界。「及照一切诸佛之法」,十方三世,我们明了有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一切诸佛如来,每一尊他们的智慧、德行教化众生,显示、宣说无量无边的法门,无不受光明的影响。这个光明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那是光明之体;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他们的修学、教化起无量无边的德用,那是光明之用,作用。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怎样落实到自己的生活行为。「令诸菩萨心得清净满一切智」。
我们要问,这个光明毕竟是何等的影响,它的影响力这样的伟大?其实这个经文本身就说出来了,「平等照一切处」,平等两个字点出来了。自性是平等的,我们要随顺性德,就百分之百的正确,决定没有偏差、没有错误。如果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我总比别人要高一等,我总跟别人不一样,这是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这个习气是什么?傲慢。傲慢的相状无量无边,这是其中的一种,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特权阶级,特权的思想、特权的欲望,总要与众不同,总要在大众当中别树一帜。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自性里头没有,自性里头确确实实是圆融的、是平等的,一味。释迦牟尼佛给我们显示的是平易近人,无论在任何场合当中决定是跟一切大众和光同尘,做给我们看。我们没看到,我们在典籍记载里面读到、看到了。由此可知,典籍就是诸佛如来的大光明,我们展开经典,就是佛放光明。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对这个光明有所感受?现在光照到我身上,照到我心上,我有没有感受?我有没有觉悟?他的光的目的就是最后两句,「心得清净,满一切智」,清净心是定,一切智是慧,换句话说,这个影响帮助我们定慧增长。我们的定慧是不是天天在增长、月月在增长?那是好现象,我们跟诸佛如来愈来愈近了。如果我们的念头转不过来,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我们势必跟诸佛如来是愈走愈远。靠近我们就会作佛、作菩萨,愈走愈远就走到六道三途,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
佛的心纯净纯善,佛的心是我们一切众生的真心,是一切众生的本性。我们自己的心性也是纯善纯净,现在非常不幸被烦恼染污了,变成不净不善。甚至於为烦恼习气所污染,污染严重到极处,到了连什么是真妄、邪正、善恶、是非、利害,都没有能力辨别,常常把它搞颠倒了。把假的当作真的,把邪恶当作善的,把极端不利的大害以为是利益,我们冷静观察世间,佛经上讲的颠倒错乱是很容易、很明显的看得出来。我们有没有觉悟?真正觉悟的人,像《华严经》上所说的,觉悟的形象是什么?先利益众生。觉悟的人一定先照顾众生、照顾别人,帮助别人心得清净,帮助别人破迷开悟。所有一切作为是为众生的,今天讲的为社会、为大众,而不是为自己。自己确确实实肯牺牲奉献,奉献自己的体力,奉献自己的财力,奉献自己的精神、时间,为众生造福,这是觉悟的人。迷惑的人,念念为自己。这两种人差别在哪里?觉悟的人他的前途是光明的,他走的是佛道,他走的是菩萨道;迷惑的人他走三恶道,怎么回事情?大家很清楚,迷的人增长贪瞋痴,他增长自私自利,这是迷。觉悟的人,增长戒定慧。「令诸菩萨心得清净」,「令」是戒,「心得清净」是定,「满一切智」是慧,觉悟的人他走的路子是戒定慧;迷惑的人,他走的路子是贪瞋痴。戒的反面是贪,定的反面是瞋,慧的反面是愚痴,诸位一定要晓得,戒定慧跟贪瞋痴是同一个体性。大乘经上佛常讲,贪瞋痴即是戒定慧,是一不是二,觉悟了就是戒定慧,迷惑了就是贪瞋痴,体是一不是二,只是觉跟迷的差别。我们学佛法,尤其是学《华严》,要觉悟,一定要认知觉悟之可贵,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与伦比!
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得到的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中国人常讲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宇宙的和谐,地利是我们居住物质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人和是与一切有情众生的和谐,这种收获多大!觉悟才行,不觉悟做不到。这三大类的和谐,哪一个人不希求?我们读一读世间所有宗教的典籍、所有圣贤的教诲,都是追求这桩事,这才是真正离苦得乐。为什么求不到?为什么总是不和谐?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了,他们确确实实三种和谐圆满具足,为什么他们能够得到,我们不能得到?原因不是别的,他们觉悟,我们迷惑。迷惑而希求得到,永远得不到,觉悟他不求自然就得到,关键就在觉迷。我们在这个经文上每一品每一章、每一段甚至於每一句,要学觉,才有真正的用处,才有真实的利益。这一句要怎么学?我们要修养道德,我们要求真实的智慧,我们的智慧、道德也要像诸佛如来一样放大光明。放大光明就是大的影响力,别人看见你、听说你,自自然然他就受影响。他会很明显的感到「你跟我不一样,你觉悟,我迷惑;你念念为社会众生想,我没有,我起心动念只为我自己想,为我的小家庭想。」他会很明显的发现我们的想法不一样、我们的做法不一样,「你的做法我也佩服你,也尊敬你」;再进一步影响力深了,他就会效法你,会向你学习。
我学佛五十多年,我认识佛法,肯定佛法是教育。早年我常说的,佛法是释迦牟尼佛对九法界至善圆满的教育,我说这个话是我初出家时对「中国佛教会」说的。现在我们学《大华严》,证实我的认识没有错误。再把我从前说的稍稍补充一句大家更容易懂得:佛教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如果把从前说的跟现在连起来,佛教是多元文化至善圆满的社会教育。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确实至善圆满,没有丝毫不善,没有丝毫缺陷。所以它不是宗教,我们决定不可能拉其他宗教信徒来信奉佛教,这个不可以,这是非常不道德的事情!宗教徒当中彼此互相争信徒,有!佛教不是宗教,至少我们今天这个地方的佛教不是宗教,我们不拉信徒。我们在这里是教学,这个地方有讲堂,我们要建讲堂。讲堂每天上课,这是义务的社会教育,不收学费。来听课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你要喜欢你可以常常来听。所以我们这个地方是一个教育教学的机构,我们的形象鲜明,我们教学的目的也是这两句话,「令一切大众心得清净,满一切智」,我们在做这个工作。要想把这个工作做得很圆满,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自己不认真修戒定慧,怎么能够用戒定慧来教化广大的群众?戒就是守法,定就是清净心,清净平等,慧是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明了。说得细一点,人与人之间的真相、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都搞清楚、搞明白了,自自然然你就得到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对自己的修养,自己平等性智不能现前、妙观察智不能现前,你就没有光。这个光、放光就是影响力。
再看第九句:「舍离世乐不贪不染,而普愿世间离苦得乐无诸戏论。」经上讲的字字句句都是在这里教我们,我们的学院将来怎么做法?这就学到了。「舍离世乐」,世乐是世间人的娱乐,他们的歌舞,现在这个世间人娱乐的太多了,而且弊端重重、污染严重,娱乐也到了浊恶至极。我在香港住的时日不长,那边的同修告诉我,现在娱乐界里面的一些状况。所以这个世间的娱乐,佛说这个话是三千年前,不是现在,那个时候佛已经讲污染了,但是那个污染很轻微,微不足道!可是圣人的用心跟凡夫不一样,圣人总是小心谨慎防微杜渐,今天我们已经看出流弊太深、太严重了,所以我们要提倡正当的娱乐。我是多少年来,从一九八三年,我起了个念头「弥陀村」,弥陀村的目的何在?照顾老人。我今天看图文巴这个都市就是弥陀村,我们学院附近的街坊邻居都是退休老人,我看到好欢喜。我这二、三十年的愿望会在此地实现,我们全心全力照顾老人,为老人服务,把佛法的精神圆满的表现出来。
我们对於世乐(世间娱乐)不贪不染。我们要把古圣先贤所教导的乐教,乐是音乐,教是教育,娱乐是教育。现在在台湾、在中国大陆,有一些发心的居士要把佛经里面的故事编写成连续剧的剧本,希望将来有机会在电视节目里面表演出来,好事!这种娱乐就是多元文化的教学,音乐、舞蹈、表演,是圣贤教育的手段、方式。这种做法最早在哪里表现的?给诸位说,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讲第一部经是《华严经》,《华严经》里面具体为我们显示出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表演!那是五十三个单元的连续剧。我们要努力,怎么样也要把这个事情让它完成。在我们手上纵然不能够把它送到电视台,至少我们这五十三个单元连续剧的剧本,要把它编写出来。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的全面落实,这是多元文化的具体课程,我们要在这上面努力,在这上面下功夫。实在说《华严经》三十九品,品品都是电视连续剧的好题材,我们欢迎志同道合有这个兴趣的、喜欢写剧本的到我们学院来,我们共同努力把这部经典用戏剧的手法,甚至用舞蹈的手法,用歌唱、演奏、艺术的方法来表演。这样的做法,我相信将来一定会大放光明,普照全球!
每一个演员,我们都是当演员的,觉悟的人就是演员,没有觉悟的人是观众。当演员的人不能不深入经藏、深解义趣,我们要把这部《华严经》学活了。《华严经》就是现实的生活,就是现实的社会,就是现实的时间与空间。孔老夫子对於艺术,他老人家一生极力提倡,是非常好的教育手段,用今天的话讲是文艺的手段、文艺的宣传。他把他的宗旨用一句话界定:「思无邪」,所有一切文艺教学的手段都要遵循这个宗旨。「思无邪」,就是此地讲的「普愿世间离苦得乐无诸戏论」。现在世间文宣东西太多,种类太多,非常复杂,它的指标跟孔老夫子所说的完全相违背,走向什么?狂欢纵欲。那种狂欢,绝对不是此地讲的欢乐,不是!那个狂欢是麻醉、兴奋,我们今天讲吸毒,那是打吗啡,那个狂欢纵欲是极不正常。
听说娱乐场所吸毒的风气非常普遍,这些地方我一生都没有接触过。学佛以后不必说了,学佛之前我没有接触过,不知道,偶尔在电视里面看到这些状况。香港有一些同修告诉我,所有娱乐场所这些年轻人为什么常常要去?他有瘾。什么瘾?吸毒的瘾,毒品怎么吸进去?听说娱乐场所里面的冷气,里面都喷毒品,喷吗啡、海洛因,整个空气里面有,所以你呼吸的时候你感觉到非常兴奋,常常想到这个地方去。生意兴隆,这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我们还听说,有个同修告诉我有个食品店,卖什么东西我也没有留意,也没有把它记住,卖这个点心。小朋友吃了也有瘾,天天吵著父母一定要带他到那一家去吃,那一家生意太好太好了。要不去的话,小孩又吵又闹,所以家长就感到很奇怪:到别家吃的东西小朋友都觉得不好吃,他不愿意去,指定这一家。於是引起一些家长们的怀疑,就向警察告发,希望警察去调查,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原来他的饮食里掺杂著鸦片,小朋友常常在这边吃,已经上瘾了。真的是吸毒,不是开玩笑的。娱乐场所的空气都有毒,都是毒品,你说这还得了吗?所以你整个身心已经被他控制住,到时候你毒瘾发作,你一定要到他家去,这还得了?所以现在不是形容,是事实。
我们怎样帮助这个社会,怎样帮助这些迷惑颠倒的大众?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回头,帮助他们断恶行善,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在晚年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晚年确确实实能够得到情义的温暖。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道义、仁义、情义、恩义,佛陀教导我们慈悲一切,宗教里面神圣教导我们要爱世人。我们今天所学所修、所作所为,要把诸佛菩萨圣贤的教诲落实,我们去做到。我们布施道义、布施仁义、布施情义、布施恩义,布施真诚的爱心,奉献我自己所有的,照顾一切苦难的众生、贫寒的众生,尤其是年老的人、退休的人。我们一面学一面落实,学以致用。不是所学非所用,学了马上就用上,我们这一生过得有意义、过得有价值,这一生没有白来。所以我们在此地学大方广,一定要落实佛华严,经典上的一句话,实在讲我们一生都受用不尽,一生享受不尽。诸位一定要记住,牺牲奉献为众生服务是一种享受,这里头有乐,不亦乐乎!你真正得到受用了。如果你觉得我做这个事情太辛苦,你没有得到受用;你要做得非常欢喜,法喜充满。所以,舍离世乐,法喜充满。
我在过去对於中国古代这些艺术表演的典籍,我也常常留意,也搜集了一些,分量不多总共大概有一百多册,希望提供我们同学当中有志於这一方面的做个参考。我们佛门里面有一种是出家人编的,法师编的《归元镜》,好像是平剧的剧本,古大德就已经有这个观念,把佛法搬到舞台上去表演。现在随著科学进步,希望佛法能够在电视节目里面出现。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看:
【云何是诸佛无能摄取。】
清凉大师引用「不思议品」里面,十种最胜法的最后一句,「愍诸众生受种种苦,守护佛种行佛境界,出离生死逮十力地。是为十。」我们看到这个地方。这是末后的一句,教导我们要怜悯许许多多苦难的众生。为什么有这么多众生在受苦难?说老实话,我们自己也不例外。佛告诉我们,所有一切苦难是从迷惑来的,我们有迷惑,就不能不受苦受难。这个世界我们要看大世界,要看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微尘刹土,觉悟的人多;可是每一尊诸佛刹土里面都有九法界,九法界众生在迷不觉,那个数量也非常可观。我们今天也是其中之一,我们自己不晓得怜悯自己,看不到自己苦,看别人;看到别人苦,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自己也苦,苦不堪言!我们希望佛菩萨怜悯我们,我们有没有起个念头怜悯比我更苦的众生,也就是说怜悯比我迷惑得更重的众生?我有这个心,佛菩萨必定照顾我。我有怜悯的心,我自自然然就会主动去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能帮助多少就帮助多少,这是圆满功德。我们在这个世间,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我们这一生是来修积功德的,还是来造作罪业的?自己总得要清楚。如果是修积功德,好!修善积德,修善积德能够不分别、不著相、不执著就变成功德;修善积德,自己有分别、有著相,就变成福德。福德的果报已经很殊胜,功德就更不必说了,功德跟佛菩萨相应。说跟佛菩萨相应,大家概念还很模糊,我们换句话说,功德与大自在相应、与大圆满相应,这个说法你听来比较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了。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十几岁的时候出去游玩,看到众生的生老病死,他就有很深的感触,怜悯心就生起来了。想到自己虽然是王子,将来作国王也不免生老病死,於是发心求学、修道,目的是要解决这个痛苦,他成功了。真正是以后大乘经里面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只要你有这个意愿,你一定能成就。「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有愿必成,哪有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发愤、要努力,要克服自己的障难。障难里头最严重的就是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习气里头最严重的是懈怠、懒散,我们心里很想做,振作不起来,不是不想做。我对每个同学的心理都懂得,不是不想做,这个地方的课程是你们自己订的,不是我给你订的;自己订当然你就有心想做,订了之后做不到,八个小时学教做不到,八个小时念佛也做不到。这是什么原因?烦恼习气的障碍,换句话说,你斗不过烦恼,你没有办法克服你的习气。《金刚经》上讲降伏烦恼,你降伏不住,结果你的心愿被烦恼给降伏住,烦恼战胜你的愿望,你的愿望不能不打折扣,不能不落空。这一点我们就比不上佛菩萨,佛菩萨何以能成为佛菩萨?佛菩萨的愿望能够战胜他的烦恼习气。所以我们称佛为大英雄,他打了胜仗,他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打败了,统统放下、舍弃了,成就究竟圆满的戒定慧三学,成就究竟圆满的十波罗蜜,打胜仗!我们跟他比,我们打败了,我们的愿望全军覆没,惨败!不就这么回事情?你要是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你就晓得我们怎么学法。
帮助苦难众生,自己不能不受苦。我们在新加坡看到许哲她教导我们,她一生帮助非常穷苦的人、病人、老人,她一生就做这个工作。她给我们说,她要过跟他们一样穷苦的生活,要跟他们完全打成一片,甚至於过得比最苦的人还要清苦,她能做到。新加坡是在赤道边缘,没有四季,那个地方是常夏,天气炎热,所以衣服很简单。她的衣服从哪里来的?她告诉我,别人穿旧的衣服丢到垃圾堆里面,她捡回来洗洗干净,还能穿她就穿,不合适的她可以改。她穿的衣服都是别人穿旧丢弃的衣服,我们佛门讲的粪扫衣,她过的是出家人的生活,是个在家居士过出家人的生活。一天吃一餐,吃生菜,油盐酱醋糖她都没有,吃生菜。偶尔把菜用水煮熟,也是这么吃,没有一点佐料在里头。她吃的是原味,身体健康,过年是一百零四岁,一生没有生过病。在新加坡已经是传奇人物,身体健康。她的体力确确实实大概像四十几岁的人一样,只是头发白了,脸上没有皱纹。我看不出她有什么毛病,仔细观察她就掉一个牙齿,她也没有去补,就掉一个牙齿。记忆力好,一点都不含糊,反应快速跟年轻人完全一样。她这是果报,果报的因是什么?佛讲的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她是天天都干这三种布施,干得不亦乐乎!果报是自然的,她也并不是想希求这个果报才去修因,她不是的!她有她的人生观:人生以服务为目的。把所有的老人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她去照顾老人,去帮老人服务。其实那些老人大概都是她儿子辈、孙子辈的,她一百零四岁,那些老人七、八十岁,她为七、八十岁的老人、病人,为他们服务,照顾他们,她自己没有老。
她常常说:「我们要长寿,不要老」,我想这个话每一个人听了都很中意。学她那样的心,学她的愿,学她的行,你就得她的果报。寿长而不老不衰,这是真正幸福、真正快乐。社会一般大众都知道她行好事,有的时候送钱、送米,送一些衣服给她,她绝不是自己受用,都拿去救济最贫苦的人家,她去照顾。天天背著米,她没有车,她坐巴士,带著油盐这些东西、生活必需品,到那些贫苦人家,她去送,她每天就干这个事情,干得不亦乐乎!空下的时间她喜欢读书,现在读佛书,她说佛书好。喜欢看书,喜欢照顾老人、病人、非常穷苦的人,她跟这些人为伍,生活跟他们打成一片。所以她常讲,「我不可以比他们吃得好,不可以比他们穿得好。」这就是持戒波罗蜜。我们想想我们学佛出家了,她这种行持我们不但没有做到,我们有没有她的心愿?我们念到这一句,「愍诸众生受种种苦」,许哲做到了。从哪里做起?从自己本身做起。我们要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把多余的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
下面几句话那才真正叫圆满,「守护佛种行佛境界,出离生死逮十力地」,这个布施、供养、奉献才达到圆满。并不只是帮助他的衣食、照顾他的生活就到此为止,不可以!我们这种物质、精神照顾,只能满足他今生,来生怎么办?后世怎么办?所以,「守护佛种」就重要了。要教他,怎么教法?用现相教,不用言语。所以许哲居士她不是言教,她是现相教,你看她感化多少人!她确确实实像我们前面所讲的,「放大光明,其光平等照一切处」,至少她那个光平等照整个新加坡,住在新加坡的居民没有不知道许哲的。报纸、杂志、电视新闻常常赞叹她,这就是她放大光明。我们看到了,我们听到了,这就是她的光照到我们,我们受这个光的感动,应当发心效法,守护佛种。什么叫佛种?觉性是佛种,善心是佛种。她有觉性,她有善心,我们要帮助她这个善心增长,帮助她的爱心增长。
人到晚年,尤其穷苦、贫病交加,非常可怜,对自己的信心完全丧失。必须要有人布施温馨,引导他的善心、爱心、自信心,这比什么都重要。譬如他是一个基督教徒,我们要帮助他生到天国。跟他们交往,不要谈佛教这些东西,要告诉他怎样才能真正往生天国,告诉他上帝不会遗弃他的。特别要重视经典里面讲的十诫,要常讲,要常常讲「上帝爱世人」。上帝爱你也爱我,为什么?我是世人。经上并没有说上帝爱基督徒,不是基督徒上帝就不爱,没有这个讲法。上帝爱世人,我们都是世人,上帝对我们是平等的爱护。你说你信上帝,我比你信得更深,常常跟他交谈,上帝的心是平等的,上帝的心是广大的,这值得一切众生尊敬崇拜。如果上帝心量那么小,那就不值得大家尊敬了。像一个家庭家长只爱自己的家人,不是自己家人就不爱护,这个人在社会上不会被社会大众尊敬,这个道理他懂。不但爱一切人,爱一切动物、爱一切植物,世间所有一切物,上帝都是平等的爱。佛家讲大慈大悲,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我们在这里宣扬这个教学,多元文化的教学,倡导的是「博爱」。真正觉悟,凡是住在这个地球上的就是一家人!现在很多人讲地球村,只要住在地球上的所有一切生物,我们都要关怀、都要爱护、都要尊重、都要协助,在我们佛法里面都是我们布施供养的对象。尤其大乘佛法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个话是释迦牟尼佛讲的。释迦牟尼佛有这个认知,我们今天以佛为老师,我们是他的学生,老师的认知当然就是学生的认知,天经地义,我们向老师学习。
「守护佛种,行佛境界,出离生死」,特别对苦难众生。佛法里面讲这些业因果报,比其他宗教典籍讲得多、讲得清楚。我们要告诉他,人生到这个世间来究竟为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闲谈当中就可以交换意见。尤其是年岁大的老人,他能听得进去,年轻人听不进去,老人听得进去。帮助他回头,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忏悔。基督教里面讲的悔改,悔改就是忏悔、改过自新。要从生活行持里面下手,过去我都是自私自利,我要悔改,怎么改法?现在我不自私自利,我乐意为别人服务,无条件的服务,无报偿的服务,这是佛菩萨的教诲,是神的旨意。我们在这个地区,这个地区基督教、天主教的信徒特别多,所以我们不能不常常读圣经。如何把《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教义与《新旧约全书》调和、圆融,我们讲的道理跟他们经典讲的道理是一样的,比他们讲得更透彻、更清楚、更圆满,我们走的是同一条路。觉悟重要!「行佛境界,出离生死」,出离生死是共同的愿望,如何能够得到永生?他们说永生,我们佛家讲的不生不灭,可见得这是世间所有一切众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怎样求得永生?能不能求到?答案是肯定的,这个里头有理论、有方法,有这个机缘应当多说。更深入的,宇宙的来源、生命的来源,那是更深一层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现前的生活,物质的生活、精神的生活,这是眼前的,我们尽心尽力妥善的照顾,学以致用。佛教给我们人与人之间交往用四摄法,你们同学们多想想,想出来之后跟我讲。我让你们先想,让你们提出我们应该如何修学?看看你们究竟到什么境界?
「行佛境界」具体而言,我们净宗立的五门功课就是。三福:孝养父母,我们父母不在身边,我们看到这些老人,就像许哲居士一样,都把他看成是父母兄弟姊妹,都是我自己的亲人。我对他们能够尽孝养,我的父母就有别人孝养,果报如是,丝毫不爽。种什么样的因,就得什么样的果,哪里错得了!我们对别人父母好,别人对我的父母好;我对别人父母不关心,别人对我父母也不关心,所以利人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心目当中只有自利,不知道利益别人的,这种人永远都是一个可怜悯者,他迷得太深了,他不能回头。不要以为看到孝养父母,「我父母不在,我怎么孝养法?」这一句就可以不算,错了!想到大乘戒经里面讲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菩萨戒经里头讲的;又大乘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未来诸佛那就是奉事师长,佛是我们的师长。所以父母、师长在哪里?一切众生皆是。怎么能说父母师长不在面前?对於一切众生都能够孝顺、都能奉事,对於自己父母、自己老师哪有不孝敬尊重之道?孝敬从这个地方修来的,这才真正的孝敬,真正是性德的流露。
我们的大病就是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别人;佛今天教我们回过头来,把这个病治好,只有众生没有自己就对了,你真正觉悟、彻底觉悟了。为什么?众生原来就是自己。行佛境界!人与人之间决定要和睦相处,他意见很多、很难伺候,我知道他迷得比我深,他烦恼习气比我重,我如何跟他相处?处处忍让、处处尊重,就能相处了。你有你的意见,我有我的意见,彼此不相让、彼此不相容,就不能相处。所以,佛菩萨为什么能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相处?你知道道理在哪里?诸佛菩萨无我,就都能相处。无我,还有什么不能相处?「无我」,我们说得粗一点,无「我的想法」、无「我的看法」、无「我的分别」、无「我的执著」,你想想看他跟什么人不能相处?他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和睦相处。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相处?有我,有我的看法、有我的想法、有我的分别、有我的执著,麻烦了!变成与一切众生格格不入。有我,你这光很小;无我,光很大,遍照虚空法界!现在西方人讲的磁场就是光,我们现在把它讲成影响力。有我,影响力很小;无我,影响力很大。孔老夫子有教无类,大公无私,你看他的影响力几乎影响全世界,时间影响到今天两千多年,这是夫子的光。释迦牟尼佛无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的影响力遍及全世界,时间就算外国人的说法,二千五百多年。一直到今天这世界上多少人在纪念他,多少人在称赞他,多少人发心向他学习?这就是他大放光明,平等普照。我们读经、我们学佛要向这些地方学习,首先要拓开心量包容一切,然后我们就把它落实、把它做到,全心全力爱护一切大众,为一切大众服务。服务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他断恶修善、帮助他破迷开悟,这就是行佛境界。
帮助他「出离生死」,这个事情难,所以先要让他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天堂不只一个,天堂很多,我们要想生天堂,到哪一个天堂?确实天堂是很多,我们可以任意去往生,但是你要具备条件。天堂的条件总而言之一句话:爱世人,上帝爱世人。信仰上帝的人能生天堂,上帝是什么?上帝就是爱世人,信仰爱世人的人能生天堂。信仰爱世人,你爱不爱世人?你不爱世人,你不能生天堂;你能像上帝一样的爱世人,你肯定生天堂。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能像诸佛如来一样的慈悲对九法界一切众生,你肯定往生佛国土。我们讲佛国土,他们讲上帝天堂,佛国土就是佛的天堂。伊斯兰教他们说上帝的天园,园是花园,跟我们《大方广佛华严经》意思相近。经题上「华」是比喻花园,这是个大花园,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所有这些花卉的品种它统统具足,一样都不漏,用这个来做比喻: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不同族类的众生、不同形状的众生、不同生活方式的众生、不同文化的众生,统统融合在一起,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是大方广佛华严,这是多么美好的社会,多么圆满的人生!在这个大世界里面,诸佛国土很多很多都已经落实了。我们现在要学习。
它后面有一句「逮十力地」,十力地是如来果地上十种特殊的能力,你逮十力地你就成佛了,可见得这个教学才真正达到究竟圆满。如果没有帮助那个众生成佛,我们的责任义务还不圆满,还得要继续努力,一定要达到究竟圆满。当然究竟圆满我们知道不是一生一世能达到的,为什么?众生根性不相同,我们一定要懂得不断的要把它提升。譬如这个小朋友现在的程度是小学程度,我们办小学帮助他;等到他小学毕业,我们办中学帮助他,一个阶层一个阶层,帮助众生是生生世世的大事业,不是短时期。所以要有恒心、有毅力,这个事业永远没有间断,永远不能够中止,不疲不厌,这个事情才能做好,做到究竟圆满。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大众念请第十句:
【云何是诸佛无能摄取。】
前面清凉大师引用「不思议品」,诸佛有十种最胜法,我们介绍了七种,现在我们从第八看起。第八种,「放大光明,其光平等照一切处,及照一切诸佛之法,令诸菩萨心得清净、满一切智。」《华严》是圆满的大法,不但是世间稀有,可以说它把古往今来,古是过去,今是现在,来是未来,一切世间的问题,我们生活上的问题、精神生活的问题、意识形态的问题,全都给圆满的解决了。所以不仅是世间稀有,是尽虚空遍法界稀有的大法,这个地方字字句句都值得我们学习。如果能契入少分,不能讲多,能契入少分,受用真正是无有穷尽。如何能契入?第一个是能解,你要懂得。第二个是能信,我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深信不疑。第三个要能行,完全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跟自己的思想融合成一体,跟自己的生活融合成一体,你就能契入。这一句「放大光明,其光平等照一切处」,经上所说的放大光明,实际上就是他智慧、德能的影响,平等的影响到虚空法界。「及照一切诸佛之法」,十方三世,我们明了有无量无边诸佛如来,这一切诸佛如来,每一尊他们的智慧、德行教化众生,显示、宣说无量无边的法门,无不受光明的影响。这个光明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那是光明之体;诸佛如来、诸大菩萨,他们的修学、教化起无量无边的德用,那是光明之用,作用。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就晓得怎样落实到自己的生活行为。「令诸菩萨心得清净满一切智」。
我们要问,这个光明毕竟是何等的影响,它的影响力这样的伟大?其实这个经文本身就说出来了,「平等照一切处」,平等两个字点出来了。自性是平等的,我们要随顺性德,就百分之百的正确,决定没有偏差、没有错误。如果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我总比别人要高一等,我总跟别人不一样,这是无量劫来的烦恼习气,这个习气是什么?傲慢。傲慢的相状无量无边,这是其中的一种,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特权阶级,特权的思想、特权的欲望,总要与众不同,总要在大众当中别树一帜。这个观念是错误的,自性里头没有,自性里头确确实实是圆融的、是平等的,一味。释迦牟尼佛给我们显示的是平易近人,无论在任何场合当中决定是跟一切大众和光同尘,做给我们看。我们没看到,我们在典籍记载里面读到、看到了。由此可知,典籍就是诸佛如来的大光明,我们展开经典,就是佛放光明。问题是我们有没有对这个光明有所感受?现在光照到我身上,照到我心上,我有没有感受?我有没有觉悟?他的光的目的就是最后两句,「心得清净,满一切智」,清净心是定,一切智是慧,换句话说,这个影响帮助我们定慧增长。我们的定慧是不是天天在增长、月月在增长?那是好现象,我们跟诸佛如来愈来愈近了。如果我们的念头转不过来,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我们势必跟诸佛如来是愈走愈远。靠近我们就会作佛、作菩萨,愈走愈远就走到六道三途,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
佛的心纯净纯善,佛的心是我们一切众生的真心,是一切众生的本性。我们自己的心性也是纯善纯净,现在非常不幸被烦恼染污了,变成不净不善。甚至於为烦恼习气所污染,污染严重到极处,到了连什么是真妄、邪正、善恶、是非、利害,都没有能力辨别,常常把它搞颠倒了。把假的当作真的,把邪恶当作善的,把极端不利的大害以为是利益,我们冷静观察世间,佛经上讲的颠倒错乱是很容易、很明显的看得出来。我们有没有觉悟?真正觉悟的人,像《华严经》上所说的,觉悟的形象是什么?先利益众生。觉悟的人一定先照顾众生、照顾别人,帮助别人心得清净,帮助别人破迷开悟。所有一切作为是为众生的,今天讲的为社会、为大众,而不是为自己。自己确确实实肯牺牲奉献,奉献自己的体力,奉献自己的财力,奉献自己的精神、时间,为众生造福,这是觉悟的人。迷惑的人,念念为自己。这两种人差别在哪里?觉悟的人他的前途是光明的,他走的是佛道,他走的是菩萨道;迷惑的人他走三恶道,怎么回事情?大家很清楚,迷的人增长贪瞋痴,他增长自私自利,这是迷。觉悟的人,增长戒定慧。「令诸菩萨心得清净」,「令」是戒,「心得清净」是定,「满一切智」是慧,觉悟的人他走的路子是戒定慧;迷惑的人,他走的路子是贪瞋痴。戒的反面是贪,定的反面是瞋,慧的反面是愚痴,诸位一定要晓得,戒定慧跟贪瞋痴是同一个体性。大乘经上佛常讲,贪瞋痴即是戒定慧,是一不是二,觉悟了就是戒定慧,迷惑了就是贪瞋痴,体是一不是二,只是觉跟迷的差别。我们学佛法,尤其是学《华严》,要觉悟,一定要认知觉悟之可贵,世出世间一切法无与伦比!
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你得到的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中国人常讲天时地利人和,天时是宇宙的和谐,地利是我们居住物质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人和是与一切有情众生的和谐,这种收获多大!觉悟才行,不觉悟做不到。这三大类的和谐,哪一个人不希求?我们读一读世间所有宗教的典籍、所有圣贤的教诲,都是追求这桩事,这才是真正离苦得乐。为什么求不到?为什么总是不和谐?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了,他们确确实实三种和谐圆满具足,为什么他们能够得到,我们不能得到?原因不是别的,他们觉悟,我们迷惑。迷惑而希求得到,永远得不到,觉悟他不求自然就得到,关键就在觉迷。我们在这个经文上每一品每一章、每一段甚至於每一句,要学觉,才有真正的用处,才有真实的利益。这一句要怎么学?我们要修养道德,我们要求真实的智慧,我们的智慧、道德也要像诸佛如来一样放大光明。放大光明就是大的影响力,别人看见你、听说你,自自然然他就受影响。他会很明显的感到「你跟我不一样,你觉悟,我迷惑;你念念为社会众生想,我没有,我起心动念只为我自己想,为我的小家庭想。」他会很明显的发现我们的想法不一样、我们的做法不一样,「你的做法我也佩服你,也尊敬你」;再进一步影响力深了,他就会效法你,会向你学习。
我学佛五十多年,我认识佛法,肯定佛法是教育。早年我常说的,佛法是释迦牟尼佛对九法界至善圆满的教育,我说这个话是我初出家时对「中国佛教会」说的。现在我们学《大华严》,证实我的认识没有错误。再把我从前说的稍稍补充一句大家更容易懂得:佛教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如果把从前说的跟现在连起来,佛教是多元文化至善圆满的社会教育。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确实至善圆满,没有丝毫不善,没有丝毫缺陷。所以它不是宗教,我们决定不可能拉其他宗教信徒来信奉佛教,这个不可以,这是非常不道德的事情!宗教徒当中彼此互相争信徒,有!佛教不是宗教,至少我们今天这个地方的佛教不是宗教,我们不拉信徒。我们在这里是教学,这个地方有讲堂,我们要建讲堂。讲堂每天上课,这是义务的社会教育,不收学费。来听课不分男女老少、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你要喜欢你可以常常来听。所以我们这个地方是一个教育教学的机构,我们的形象鲜明,我们教学的目的也是这两句话,「令一切大众心得清净,满一切智」,我们在做这个工作。要想把这个工作做得很圆满,首先要从自己做起。自己不认真修戒定慧,怎么能够用戒定慧来教化广大的群众?戒就是守法,定就是清净心,清净平等,慧是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明了。说得细一点,人与人之间的真相、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都搞清楚、搞明白了,自自然然你就得到天时、地利、人和。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对自己的修养,自己平等性智不能现前、妙观察智不能现前,你就没有光。这个光、放光就是影响力。
再看第九句:「舍离世乐不贪不染,而普愿世间离苦得乐无诸戏论。」经上讲的字字句句都是在这里教我们,我们的学院将来怎么做法?这就学到了。「舍离世乐」,世乐是世间人的娱乐,他们的歌舞,现在这个世间人娱乐的太多了,而且弊端重重、污染严重,娱乐也到了浊恶至极。我在香港住的时日不长,那边的同修告诉我,现在娱乐界里面的一些状况。所以这个世间的娱乐,佛说这个话是三千年前,不是现在,那个时候佛已经讲污染了,但是那个污染很轻微,微不足道!可是圣人的用心跟凡夫不一样,圣人总是小心谨慎防微杜渐,今天我们已经看出流弊太深、太严重了,所以我们要提倡正当的娱乐。我是多少年来,从一九八三年,我起了个念头「弥陀村」,弥陀村的目的何在?照顾老人。我今天看图文巴这个都市就是弥陀村,我们学院附近的街坊邻居都是退休老人,我看到好欢喜。我这二、三十年的愿望会在此地实现,我们全心全力照顾老人,为老人服务,把佛法的精神圆满的表现出来。
我们对於世乐(世间娱乐)不贪不染。我们要把古圣先贤所教导的乐教,乐是音乐,教是教育,娱乐是教育。现在在台湾、在中国大陆,有一些发心的居士要把佛经里面的故事编写成连续剧的剧本,希望将来有机会在电视节目里面表演出来,好事!这种娱乐就是多元文化的教学,音乐、舞蹈、表演,是圣贤教育的手段、方式。这种做法最早在哪里表现的?给诸位说,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讲第一部经是《华严经》,《华严经》里面具体为我们显示出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表演!那是五十三个单元的连续剧。我们要努力,怎么样也要把这个事情让它完成。在我们手上纵然不能够把它送到电视台,至少我们这五十三个单元连续剧的剧本,要把它编写出来。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的全面落实,这是多元文化的具体课程,我们要在这上面努力,在这上面下功夫。实在说《华严经》三十九品,品品都是电视连续剧的好题材,我们欢迎志同道合有这个兴趣的、喜欢写剧本的到我们学院来,我们共同努力把这部经典用戏剧的手法,甚至用舞蹈的手法,用歌唱、演奏、艺术的方法来表演。这样的做法,我相信将来一定会大放光明,普照全球!
每一个演员,我们都是当演员的,觉悟的人就是演员,没有觉悟的人是观众。当演员的人不能不深入经藏、深解义趣,我们要把这部《华严经》学活了。《华严经》就是现实的生活,就是现实的社会,就是现实的时间与空间。孔老夫子对於艺术,他老人家一生极力提倡,是非常好的教育手段,用今天的话讲是文艺的手段、文艺的宣传。他把他的宗旨用一句话界定:「思无邪」,所有一切文艺教学的手段都要遵循这个宗旨。「思无邪」,就是此地讲的「普愿世间离苦得乐无诸戏论」。现在世间文宣东西太多,种类太多,非常复杂,它的指标跟孔老夫子所说的完全相违背,走向什么?狂欢纵欲。那种狂欢,绝对不是此地讲的欢乐,不是!那个狂欢是麻醉、兴奋,我们今天讲吸毒,那是打吗啡,那个狂欢纵欲是极不正常。
听说娱乐场所吸毒的风气非常普遍,这些地方我一生都没有接触过。学佛以后不必说了,学佛之前我没有接触过,不知道,偶尔在电视里面看到这些状况。香港有一些同修告诉我,所有娱乐场所这些年轻人为什么常常要去?他有瘾。什么瘾?吸毒的瘾,毒品怎么吸进去?听说娱乐场所里面的冷气,里面都喷毒品,喷吗啡、海洛因,整个空气里面有,所以你呼吸的时候你感觉到非常兴奋,常常想到这个地方去。生意兴隆,这是我们意想不到的。我们还听说,有个同修告诉我有个食品店,卖什么东西我也没有留意,也没有把它记住,卖这个点心。小朋友吃了也有瘾,天天吵著父母一定要带他到那一家去吃,那一家生意太好太好了。要不去的话,小孩又吵又闹,所以家长就感到很奇怪:到别家吃的东西小朋友都觉得不好吃,他不愿意去,指定这一家。於是引起一些家长们的怀疑,就向警察告发,希望警察去调查,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原来他的饮食里掺杂著鸦片,小朋友常常在这边吃,已经上瘾了。真的是吸毒,不是开玩笑的。娱乐场所的空气都有毒,都是毒品,你说这还得了吗?所以你整个身心已经被他控制住,到时候你毒瘾发作,你一定要到他家去,这还得了?所以现在不是形容,是事实。
我们怎样帮助这个社会,怎样帮助这些迷惑颠倒的大众?帮助他们觉悟、帮助他们回头,帮助他们断恶行善,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在晚年得到幸福美满的生活?晚年确确实实能够得到情义的温暖。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道义、仁义、情义、恩义,佛陀教导我们慈悲一切,宗教里面神圣教导我们要爱世人。我们今天所学所修、所作所为,要把诸佛菩萨圣贤的教诲落实,我们去做到。我们布施道义、布施仁义、布施情义、布施恩义,布施真诚的爱心,奉献我自己所有的,照顾一切苦难的众生、贫寒的众生,尤其是年老的人、退休的人。我们一面学一面落实,学以致用。不是所学非所用,学了马上就用上,我们这一生过得有意义、过得有价值,这一生没有白来。所以我们在此地学大方广,一定要落实佛华严,经典上的一句话,实在讲我们一生都受用不尽,一生享受不尽。诸位一定要记住,牺牲奉献为众生服务是一种享受,这里头有乐,不亦乐乎!你真正得到受用了。如果你觉得我做这个事情太辛苦,你没有得到受用;你要做得非常欢喜,法喜充满。所以,舍离世乐,法喜充满。
我在过去对於中国古代这些艺术表演的典籍,我也常常留意,也搜集了一些,分量不多总共大概有一百多册,希望提供我们同学当中有志於这一方面的做个参考。我们佛门里面有一种是出家人编的,法师编的《归元镜》,好像是平剧的剧本,古大德就已经有这个观念,把佛法搬到舞台上去表演。现在随著科学进步,希望佛法能够在电视节目里面出现。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我们继续看:
【云何是诸佛无能摄取。】
清凉大师引用「不思议品」里面,十种最胜法的最后一句,「愍诸众生受种种苦,守护佛种行佛境界,出离生死逮十力地。是为十。」我们看到这个地方。这是末后的一句,教导我们要怜悯许许多多苦难的众生。为什么有这么多众生在受苦难?说老实话,我们自己也不例外。佛告诉我们,所有一切苦难是从迷惑来的,我们有迷惑,就不能不受苦受难。这个世界我们要看大世界,要看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微尘刹土,觉悟的人多;可是每一尊诸佛刹土里面都有九法界,九法界众生在迷不觉,那个数量也非常可观。我们今天也是其中之一,我们自己不晓得怜悯自己,看不到自己苦,看别人;看到别人苦,回过头来想想自己,自己也苦,苦不堪言!我们希望佛菩萨怜悯我们,我们有没有起个念头怜悯比我更苦的众生,也就是说怜悯比我迷惑得更重的众生?我有这个心,佛菩萨必定照顾我。我有怜悯的心,我自自然然就会主动去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能帮助多少就帮助多少,这是圆满功德。我们在这个世间,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我们这一生是来修积功德的,还是来造作罪业的?自己总得要清楚。如果是修积功德,好!修善积德,修善积德能够不分别、不著相、不执著就变成功德;修善积德,自己有分别、有著相,就变成福德。福德的果报已经很殊胜,功德就更不必说了,功德跟佛菩萨相应。说跟佛菩萨相应,大家概念还很模糊,我们换句话说,功德与大自在相应、与大圆满相应,这个说法你听来比较容易理解,容易接受了。
所以释迦牟尼佛在十几岁的时候出去游玩,看到众生的生老病死,他就有很深的感触,怜悯心就生起来了。想到自己虽然是王子,将来作国王也不免生老病死,於是发心求学、修道,目的是要解决这个痛苦,他成功了。真正是以后大乘经里面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只要你有这个意愿,你一定能成就。「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有愿必成,哪有做不到的?所以我们自己一定要发愤、要努力,要克服自己的障难。障难里头最严重的就是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习气里头最严重的是懈怠、懒散,我们心里很想做,振作不起来,不是不想做。我对每个同学的心理都懂得,不是不想做,这个地方的课程是你们自己订的,不是我给你订的;自己订当然你就有心想做,订了之后做不到,八个小时学教做不到,八个小时念佛也做不到。这是什么原因?烦恼习气的障碍,换句话说,你斗不过烦恼,你没有办法克服你的习气。《金刚经》上讲降伏烦恼,你降伏不住,结果你的心愿被烦恼给降伏住,烦恼战胜你的愿望,你的愿望不能不打折扣,不能不落空。这一点我们就比不上佛菩萨,佛菩萨何以能成为佛菩萨?佛菩萨的愿望能够战胜他的烦恼习气。所以我们称佛为大英雄,他打了胜仗,他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打败了,统统放下、舍弃了,成就究竟圆满的戒定慧三学,成就究竟圆满的十波罗蜜,打胜仗!我们跟他比,我们打败了,我们的愿望全军覆没,惨败!不就这么回事情?你要是把事实真相搞清楚,你就晓得我们怎么学法。
帮助苦难众生,自己不能不受苦。我们在新加坡看到许哲她教导我们,她一生帮助非常穷苦的人、病人、老人,她一生就做这个工作。她给我们说,她要过跟他们一样穷苦的生活,要跟他们完全打成一片,甚至於过得比最苦的人还要清苦,她能做到。新加坡是在赤道边缘,没有四季,那个地方是常夏,天气炎热,所以衣服很简单。她的衣服从哪里来的?她告诉我,别人穿旧的衣服丢到垃圾堆里面,她捡回来洗洗干净,还能穿她就穿,不合适的她可以改。她穿的衣服都是别人穿旧丢弃的衣服,我们佛门讲的粪扫衣,她过的是出家人的生活,是个在家居士过出家人的生活。一天吃一餐,吃生菜,油盐酱醋糖她都没有,吃生菜。偶尔把菜用水煮熟,也是这么吃,没有一点佐料在里头。她吃的是原味,身体健康,过年是一百零四岁,一生没有生过病。在新加坡已经是传奇人物,身体健康。她的体力确确实实大概像四十几岁的人一样,只是头发白了,脸上没有皱纹。我看不出她有什么毛病,仔细观察她就掉一个牙齿,她也没有去补,就掉一个牙齿。记忆力好,一点都不含糊,反应快速跟年轻人完全一样。她这是果报,果报的因是什么?佛讲的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她是天天都干这三种布施,干得不亦乐乎!果报是自然的,她也并不是想希求这个果报才去修因,她不是的!她有她的人生观:人生以服务为目的。把所有的老人都看作是自己的父母兄弟,她去照顾老人,去帮老人服务。其实那些老人大概都是她儿子辈、孙子辈的,她一百零四岁,那些老人七、八十岁,她为七、八十岁的老人、病人,为他们服务,照顾他们,她自己没有老。
她常常说:「我们要长寿,不要老」,我想这个话每一个人听了都很中意。学她那样的心,学她的愿,学她的行,你就得她的果报。寿长而不老不衰,这是真正幸福、真正快乐。社会一般大众都知道她行好事,有的时候送钱、送米,送一些衣服给她,她绝不是自己受用,都拿去救济最贫苦的人家,她去照顾。天天背著米,她没有车,她坐巴士,带著油盐这些东西、生活必需品,到那些贫苦人家,她去送,她每天就干这个事情,干得不亦乐乎!空下的时间她喜欢读书,现在读佛书,她说佛书好。喜欢看书,喜欢照顾老人、病人、非常穷苦的人,她跟这些人为伍,生活跟他们打成一片。所以她常讲,「我不可以比他们吃得好,不可以比他们穿得好。」这就是持戒波罗蜜。我们想想我们学佛出家了,她这种行持我们不但没有做到,我们有没有她的心愿?我们念到这一句,「愍诸众生受种种苦」,许哲做到了。从哪里做起?从自己本身做起。我们要降低自己的生活水平,把多余的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
下面几句话那才真正叫圆满,「守护佛种行佛境界,出离生死逮十力地」,这个布施、供养、奉献才达到圆满。并不只是帮助他的衣食、照顾他的生活就到此为止,不可以!我们这种物质、精神照顾,只能满足他今生,来生怎么办?后世怎么办?所以,「守护佛种」就重要了。要教他,怎么教法?用现相教,不用言语。所以许哲居士她不是言教,她是现相教,你看她感化多少人!她确确实实像我们前面所讲的,「放大光明,其光平等照一切处」,至少她那个光平等照整个新加坡,住在新加坡的居民没有不知道许哲的。报纸、杂志、电视新闻常常赞叹她,这就是她放大光明。我们看到了,我们听到了,这就是她的光照到我们,我们受这个光的感动,应当发心效法,守护佛种。什么叫佛种?觉性是佛种,善心是佛种。她有觉性,她有善心,我们要帮助她这个善心增长,帮助她的爱心增长。
人到晚年,尤其穷苦、贫病交加,非常可怜,对自己的信心完全丧失。必须要有人布施温馨,引导他的善心、爱心、自信心,这比什么都重要。譬如他是一个基督教徒,我们要帮助他生到天国。跟他们交往,不要谈佛教这些东西,要告诉他怎样才能真正往生天国,告诉他上帝不会遗弃他的。特别要重视经典里面讲的十诫,要常讲,要常常讲「上帝爱世人」。上帝爱你也爱我,为什么?我是世人。经上并没有说上帝爱基督徒,不是基督徒上帝就不爱,没有这个讲法。上帝爱世人,我们都是世人,上帝对我们是平等的爱护。你说你信上帝,我比你信得更深,常常跟他交谈,上帝的心是平等的,上帝的心是广大的,这值得一切众生尊敬崇拜。如果上帝心量那么小,那就不值得大家尊敬了。像一个家庭家长只爱自己的家人,不是自己家人就不爱护,这个人在社会上不会被社会大众尊敬,这个道理他懂。不但爱一切人,爱一切动物、爱一切植物,世间所有一切物,上帝都是平等的爱。佛家讲大慈大悲,决定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我们在这里宣扬这个教学,多元文化的教学,倡导的是「博爱」。真正觉悟,凡是住在这个地球上的就是一家人!现在很多人讲地球村,只要住在地球上的所有一切生物,我们都要关怀、都要爱护、都要尊重、都要协助,在我们佛法里面都是我们布施供养的对象。尤其大乘佛法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这个话是释迦牟尼佛讲的。释迦牟尼佛有这个认知,我们今天以佛为老师,我们是他的学生,老师的认知当然就是学生的认知,天经地义,我们向老师学习。
「守护佛种,行佛境界,出离生死」,特别对苦难众生。佛法里面讲这些业因果报,比其他宗教典籍讲得多、讲得清楚。我们要告诉他,人生到这个世间来究竟为什么?有什么意义?有什么价值?闲谈当中就可以交换意见。尤其是年岁大的老人,他能听得进去,年轻人听不进去,老人听得进去。帮助他回头,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忏悔。基督教里面讲的悔改,悔改就是忏悔、改过自新。要从生活行持里面下手,过去我都是自私自利,我要悔改,怎么改法?现在我不自私自利,我乐意为别人服务,无条件的服务,无报偿的服务,这是佛菩萨的教诲,是神的旨意。我们在这个地区,这个地区基督教、天主教的信徒特别多,所以我们不能不常常读圣经。如何把《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教义与《新旧约全书》调和、圆融,我们讲的道理跟他们经典讲的道理是一样的,比他们讲得更透彻、更清楚、更圆满,我们走的是同一条路。觉悟重要!「行佛境界,出离生死」,出离生死是共同的愿望,如何能够得到永生?他们说永生,我们佛家讲的不生不灭,可见得这是世间所有一切众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我们怎样求得永生?能不能求到?答案是肯定的,这个里头有理论、有方法,有这个机缘应当多说。更深入的,宇宙的来源、生命的来源,那是更深一层的。但是最重要的是现前的生活,物质的生活、精神的生活,这是眼前的,我们尽心尽力妥善的照顾,学以致用。佛教给我们人与人之间交往用四摄法,你们同学们多想想,想出来之后跟我讲。我让你们先想,让你们提出我们应该如何修学?看看你们究竟到什么境界?
「行佛境界」具体而言,我们净宗立的五门功课就是。三福:孝养父母,我们父母不在身边,我们看到这些老人,就像许哲居士一样,都把他看成是父母兄弟姊妹,都是我自己的亲人。我对他们能够尽孝养,我的父母就有别人孝养,果报如是,丝毫不爽。种什么样的因,就得什么样的果,哪里错得了!我们对别人父母好,别人对我的父母好;我对别人父母不关心,别人对我父母也不关心,所以利人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心目当中只有自利,不知道利益别人的,这种人永远都是一个可怜悯者,他迷得太深了,他不能回头。不要以为看到孝养父母,「我父母不在,我怎么孝养法?」这一句就可以不算,错了!想到大乘戒经里面讲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菩萨戒经里头讲的;又大乘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是我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未来诸佛那就是奉事师长,佛是我们的师长。所以父母、师长在哪里?一切众生皆是。怎么能说父母师长不在面前?对於一切众生都能够孝顺、都能奉事,对於自己父母、自己老师哪有不孝敬尊重之道?孝敬从这个地方修来的,这才真正的孝敬,真正是性德的流露。
我们的大病就是只知道有自己,不知道有别人;佛今天教我们回过头来,把这个病治好,只有众生没有自己就对了,你真正觉悟、彻底觉悟了。为什么?众生原来就是自己。行佛境界!人与人之间决定要和睦相处,他意见很多、很难伺候,我知道他迷得比我深,他烦恼习气比我重,我如何跟他相处?处处忍让、处处尊重,就能相处了。你有你的意见,我有我的意见,彼此不相让、彼此不相容,就不能相处。所以,佛菩萨为什么能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相处?你知道道理在哪里?诸佛菩萨无我,就都能相处。无我,还有什么不能相处?「无我」,我们说得粗一点,无「我的想法」、无「我的看法」、无「我的分别」、无「我的执著」,你想想看他跟什么人不能相处?他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和睦相处。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相处?有我,有我的看法、有我的想法、有我的分别、有我的执著,麻烦了!变成与一切众生格格不入。有我,你这光很小;无我,光很大,遍照虚空法界!现在西方人讲的磁场就是光,我们现在把它讲成影响力。有我,影响力很小;无我,影响力很大。孔老夫子有教无类,大公无私,你看他的影响力几乎影响全世界,时间影响到今天两千多年,这是夫子的光。释迦牟尼佛无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的影响力遍及全世界,时间就算外国人的说法,二千五百多年。一直到今天这世界上多少人在纪念他,多少人在称赞他,多少人发心向他学习?这就是他大放光明,平等普照。我们读经、我们学佛要向这些地方学习,首先要拓开心量包容一切,然后我们就把它落实、把它做到,全心全力爱护一切大众,为一切大众服务。服务里面最重要的是帮助他断恶修善、帮助他破迷开悟,这就是行佛境界。
帮助他「出离生死」,这个事情难,所以先要让他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天堂不只一个,天堂很多,我们要想生天堂,到哪一个天堂?确实天堂是很多,我们可以任意去往生,但是你要具备条件。天堂的条件总而言之一句话:爱世人,上帝爱世人。信仰上帝的人能生天堂,上帝是什么?上帝就是爱世人,信仰爱世人的人能生天堂。信仰爱世人,你爱不爱世人?你不爱世人,你不能生天堂;你能像上帝一样的爱世人,你肯定生天堂。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能像诸佛如来一样的慈悲对九法界一切众生,你肯定往生佛国土。我们讲佛国土,他们讲上帝天堂,佛国土就是佛的天堂。伊斯兰教他们说上帝的天园,园是花园,跟我们《大方广佛华严经》意思相近。经题上「华」是比喻花园,这是个大花园,无量无边诸佛刹土里面,所有这些花卉的品种它统统具足,一样都不漏,用这个来做比喻: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不同族类的众生、不同形状的众生、不同生活方式的众生、不同文化的众生,统统融合在一起,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是大方广佛华严,这是多么美好的社会,多么圆满的人生!在这个大世界里面,诸佛国土很多很多都已经落实了。我们现在要学习。
它后面有一句「逮十力地」,十力地是如来果地上十种特殊的能力,你逮十力地你就成佛了,可见得这个教学才真正达到究竟圆满。如果没有帮助那个众生成佛,我们的责任义务还不圆满,还得要继续努力,一定要达到究竟圆满。当然究竟圆满我们知道不是一生一世能达到的,为什么?众生根性不相同,我们一定要懂得不断的要把它提升。譬如这个小朋友现在的程度是小学程度,我们办小学帮助他;等到他小学毕业,我们办中学帮助他,一个阶层一个阶层,帮助众生是生生世世的大事业,不是短时期。所以要有恒心、有毅力,这个事业永远没有间断,永远不能够中止,不疲不厌,这个事情才能做好,做到究竟圆满。好,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