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五五八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五八卷)  2002/1/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558

  诸位同学,请看「现相品」经文:

  【尔时诸菩萨,及一切世间主,作是思惟,云何是诸佛地,云何是诸佛境界,云何是诸佛加持。】

  我们上一次讲到这一句,这是大众默念默请的二十句里的第三句,『云何是诸佛加持』。清凉大师在《疏》里面给我们说,「佛胜力任持,令有所作,广亦无量,略有十种,如不思议法品」。不思议法品就是本经第四十六卷,经上讲了十种为众生作佛事,前面给诸位讲过六种,今天我们接著讲第七种,因为这些很值得我们学习,不能不知道。第七种,「一切诸佛种种名号为众生作佛事」。我觉得诸佛加持,确实如清凉大师所说的广亦无量,真是无量无边,哪里能说得尽?世尊为我们说法,把它归纳为十句,这是为说法方便起见。十句里面第七句是名号,可以说所有加持当中名号是中心,名号比什么都重要。在念佛法门里面尤其重视名号,祖师大德常常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一点如果你真的体会到,你就欢喜念佛。特别是在末法时期,世尊在《大集经》里面普遍的为我们大众授记,包括我们都在其中。他老人家讲「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净土法里面,持名念佛是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之所赞叹的。

  在中国远在东晋时代,慧远大师在庐山提倡念佛共修,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东林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的同学一百二十三个人,以虎溪为界,一生不下山,个个成就。所以我到图文巴这个地方,我们虽然不能讲尽形寿在这个地方不下山,实在讲真正成就应当发这个心,以图文巴为界限,不出这个界限。我跟同学们订的期限是九年,真正有这个志愿九年不下山,你的心定了,唯有心定下来念佛才能得念佛三昧。念佛三昧就是《阿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功夫浅的得禅定;功夫深的开智慧,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净土宗里面说这个境界叫做理一心不乱,往生生实报庄严土。功夫浅一点的得念佛三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方便有余土。佛教导我们,我们从历史上看那些祖师大德们的成就,一直到现在,现在也有一些老实念佛的,我们看他们往生的瑞相,预知时至,有站著往生的,有坐著往生的,不生病。我在台湾、在美国,看到的、听到的就有二十多个人,他们是凡夫修成的,我们为什么自暴自弃?不肯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把无量劫来稀有的因缘当面错过,你说这是何等的可惜!所以我看到「一切诸佛种种名号为众生作佛事」,我的感触很深!这个事情我讲过好多好多遍,还要讲,为什么?大家没有回头,没有意识到,讲的遍数不够。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慈悲到了极处,一桩事情尤其是重要的,真的是千叮咛万嘱咐。持名念佛的殊胜,这个话要从隋唐时代的大德说起;在那个时代不但是中国的高僧大德,日本、高丽到中国来留学的这些大德们,他们回国之后把大乘佛法带回去了。这些大德们,我想也是诸佛加持,否则的话他怎么会想到?想到这个事情应当是诸佛加持。他们在经典里面去观察,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哪一部经是最重要,可以代表世尊一代的时教?就是他一生所教导的,几乎大家公认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华严》就变成一切宗派公认的是佛家的根本法轮,根本法轮就好比是原始的典籍,因为所有一切的经典法门都是从《华严经》流出来的。

  所以往年我初接触佛法的时候,方东美先生给我介绍《华严经》是佛家的概论,他把这部经看作是佛学概论,非常重视它。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一切经教都不出《华严》,可见得这部经的重要。这部经讲修行的方法,那就是现在我们看到这些参与华严会上这些佛菩萨们,我说「华严会上佛菩萨」,这是大家常常念的。华严会上的佛,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菩萨,那就泛指所有一切参与法会的异生众。同生众我们都称为佛,华严会上诸佛。同生众是明心见性,用真心不用妄心,在我们这边就是圆教初住以上的菩萨,他们是同生众。异生众指哪些人?十法界,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声闻、缘觉,跟六道里面这些修行人。要用天台大师的话,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是相似即佛,六道里面真正修行人功夫得力是观行即佛,没有功夫、有名无实是名字即佛,有名无实。这样一说,「华严会上佛菩萨」,意思你就会有一个概念。华严会上佛菩萨,我们在这里看出他提出问题,释迦牟尼佛在这一部经上就是解答这些问题的。说到修行,「离世间品」讲了两千多个法门,华严会上佛菩萨在「离世间品」提出了两百个问题,释迦牟尼佛答覆是两千个答覆、两千多个法门,十倍!可是最重要的修行法门是什么?隋唐时代高僧大德也在研究观察这个问题,《华严经》是第一经,公认这是第一经,《华严经》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专讲极乐的是《无量寿经》,所以《华严经》到最后是导归无量寿,那就变成什么?《无量寿经》是第一的第一。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这个有道理,《佛说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你看看把《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跟《华严经》完全等同,不但等同,真正肯定这三种是一部经,就是说得详细、说得简略,一而三、三而一。

  《无量寿经》我们现在采取的是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夏莲居不是普通人,我们是肉眼凡夫,哪里晓得诸佛菩萨示现?他到这个世间来是干什么的?说老实话,就是为末法九千年苦难众生,会集一部一切众生便於受持的《无量寿经》的经本,他来干这个的,绝对不是普通人!像蕅益大师,蕅益大师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也就干一桩事情,给《阿弥陀经》做个要解,布施供养末法时期这一万年的众生。蕅益大师是什么人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听过印光大师的赞叹,印光大师我们大家晓得,他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他对於《阿弥陀经要解》的赞叹:「即使古佛再来,给阿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大势至菩萨说的。那我们想想,蕅益大师是什么人?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肯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的,别人写不出来。我们今天想想夏莲居老居士,如果不是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再来的,《无量寿经》的会集本哪里能会集得这么圆满?王龙舒、魏默深,在佛教史上都是了不起的人物,最早会集的王龙舒,第二次会集的魏默深,彭际清是做一个节本,不能说是会集,都不圆满,都有缺陷。这个本子真正是集五种原译本的大成,佛菩萨再来!我敢说十地菩萨以下没有人能够做得这么圆满。现在有一些人无知,极力在毁谤,这个造的罪业太重了。

  我听黄念祖老居士告诉我,夏老在往生的时候跟他的学生们说过,他的会集本将来是从海外传到中国,而且会传遍全世界。他们听了都莫名其妙,这个本子是他会集的,当时流通量也不过就是二、三千册,怎么可能会从海外传到中国?你就晓得夏老他有预知未来状况的能力,这就是讲预言。我到北京跟黄念祖老居士见了面,他把这些事情告诉我,真的果然我们从海外弘扬,真的从海外传到中国。我们对全世界弘扬,这个经本跟我们讲经的这些录相光碟传遍全世界,夏老讲的话他们见到了。这在当时是预言,黄念老给我说,他当时听老师这个说法怎么想都想不通,不知道时局的演变。这人都有神通,哪里是普通人!黄念老非常辛苦在国内弘扬这部经,一个人搞。我是接受老师的遗命,这个本子是李炳南老居士传给我的,我有这个使命,我有这个责任。他给我的本子就是他自己在民国三十九年在台中法华寺讲的眉注的本子,因为这个经没有注解。前面看到梅光羲居士一篇很长的序文,梅光羲是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师,他的佛学是跟他学的,所以我们跟夏老有法脉的渊源,夏老跟梅老关系非常密切。

  我们用这个本子,这个本子一共有四十八品,这四十八品哪一品是第一?我们再继续追究,古大德追究的是追究到《无量寿经》第一,原先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一,《华严经》最后归《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第一。我们现在继续再追,《无量寿经》里面哪一品是第一?当然第六品第一,发大誓愿,这一品经是阿弥陀佛自己讲的,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转述的。那一品经释迦牟尼佛没说一个字,完全是转述阿弥陀佛所说的,最重要。释迦牟尼佛讲全部《无量寿经》不离四十八愿,换句话说,全经字字句句都是在阐扬四十八愿。四十八愿里面哪一愿最重要?隋唐古大德他们已经说了,四十八愿,第十八愿最重要,日本提倡本愿念佛就是依第十八愿。但是古时候日本的高僧大德他们从中国留学回去知道,四十八愿是个整体,任何一愿圆摄其余四十七愿,它这一愿就圆满。所以四十八愿可以以任何一愿为主,其他四十七愿是伴,主伴圆融这是《华严》教义。主不是独一的主,是任一,现在以第十八愿为主,其他四十七愿为伴,第十八愿才圆满;如果十八愿缺少里头任何一愿,第十八愿就不圆满。本愿念佛一定要懂这个道理,不能只要这一愿,其他都不要,那可能往生都成问题。为什么?《无量寿经》上跟我们讲往生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第十八愿是「一向专念」,第十九愿是「发菩提心」,你们想想看,至少十八愿要加十九愿才符合《无量寿经》上三辈往生的标准。单单十八愿「十念必生」,要没有菩提心不行。

  古人传的没错,今人看东西粗心大意,往往疏忽了。我们无论是做世间事、出世间事,都得小心谨慎。我们常常讲敬、诚敬,敬人敬事敬物,我们对於这桩事情疏忽,那是不敬、大不敬。佛给我们说的这些经法,我们怎么可以粗心大意?这么重要的事情!所以能受持《无量寿经》全经,那是上上乘人,不能受持全经应当受持四十八愿,不能在里面单独依一愿;可以以一愿为主,四十七愿为伴,这个行,这个正确。从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我们真正体会到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是讲到「一切诸佛种种名号为众生作佛事」。尤其是阿弥陀这个名号,这个名号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共同尊重、共同弘扬,这还得了吗?释迦牟尼佛代表一切诸佛如来恭敬赞叹,这《无量寿经》上说得很明显,世尊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赞叹到顶处,那还有什么话好说?所以这一句我不能不多说,不能不再再提醒同修,这种无比殊胜的机缘你要是失掉,可惜!你后悔莫及。

  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说老实话,可以什么都放下,连《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也放下,如果你要问我:「净空法师,依你自己的意思要怎么修行?」依我自己的意思,「一句阿弥陀佛」,我什么经都不要讲了,我到念佛堂死心塌地念佛,我成就了。今天还要我讲这么多东西,舍己为人,我绝对不是喜欢讲经,绝对不是爱讲经,那你就搞错了。我是不得已出来讲经,如果这个经有人讲,我会跟他顶礼,我会感激他,我就不要讲了。没有人讲那就没有法子,我们有弘护正法的使命。我们是三宝弟子,有这个使命,为佛法、为众生没有什么辛苦劳累,这些话谈不上,该做的就得要做。所以我的愿望是希望在五年当中,我这个体力也许还能够支持得了,把我预定的《华严》、《法华》、《楞严》、净土五经一论讲一遍,留一套录相提供往后同学们做参考。八十岁之后如果我身体还健康,还能讲,我会走遍全世界只讲一部经:《阿弥陀经要解》,我一遍一遍讲,无数遍的讲,尽形寿我弘扬这部经,这是我真正的愿望。我讲《无量寿经》是老师的嘱咐,我不能违背师命,我以这个报老师的恩,报佛恩。我要这么多经典干什么?累都累死了,一部《阿弥陀经要解》,薄薄的一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圆满具备。

  从这些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反过来看,大家会更清楚,四十八愿,佛讲四十八愿就是注解第十八愿的;一部《无量寿经》就是四十八愿的注解,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所以我曾经跟同学们说,你们要想把《无量寿经》讲得好,你不懂《华严》不行,为什么?《华严》是注解,《无量寿经》详细的注解;《无量寿经》讲不好,《阿弥陀经》决定讲不出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给诸位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注解,你这才真正懂得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是全《大藏经》的总纲领、总题目。恭恭敬敬念这一句,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说无量无边的法门,你这一句全都包括,一个法门都不漏,就是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然后你才晓得什么道场最殊胜、最庄严?念佛堂。我们没有念佛堂,随处都是念佛堂,行住坐卧心里面想著佛,口里念著佛,耳朵里听的是佛,尽虚空遍法界是我的大念佛堂,行住坐卧不离这个。

  我再告诉我们学经教的同学们,今年是二00二,我上讲台讲经今年是第四十四年;这四十四年,你们也曾经听了不少,我的讲经就是得一切诸佛名号加持。我常说我不会讲经,哪有这么大的胆子,自己敢说自己敢讲经?得诸佛加持。我们是尊敬诸佛,敬爱诸佛如来,以这样无比殊胜圆满大法救度一切众生,我感激,我知道这个恩德之大。世间人为什么没有报恩的心?他不知道恩德,这不能怪他。知恩报恩,知恩不知道报恩,这还能算是人吗?畜生都不如,鬼神都不如。你不知道恩德,那情有可原。我们这么多年,不敢讲深入经藏,学佛五十年没有离开经本。我的一生不参与佛门一切行政工作,一生非常单纯,一生都在做学生,现在还是在做学生。每天读诵经典,体会佛陀对我的教导,思惟我自己应当如何把佛陀教诲落实。我没有其他的杂念,我接受古来大德「一门深入,长时薰修」的指导。昨天下午两堂课跟今天早晨两堂课,我没有能够上,这是因为在澳洲,我在澳洲还算是新移民,要参加每年例行身体检查。今天上午去参加身体检查,你们同学们都很关心,检查结果是一切正常,医生说我比去年更年轻,身体比去年更好。今年负责给我检查的医生还是去年这个人,他是印度人。这是不得已,我停了这四个小时的课,所以检查完赶紧赶回来,今天晚上这两个小时的课我们要上。

  在此地读到这一句,特别提醒诸位同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万万不能够疏忽。《华严经》到最后五十三参,吉祥云比丘他给我们做的示范是念佛,一天到晚、一年到头都不休息,不睡觉。我们觉得:不睡觉还行吗?不吃饭还行吗?你是欲界众生,财色名食睡,我们把这个欲淡化,财不要了,行!色也可以不要,这个色指男女之色,可以放下。名,可以放下。吃不行,吃不能放下,少吃一点,释迦牟尼佛教我们日中一食,我们现在吃三餐,放下两餐吃一餐,行!睡眠,睡眠减少,愈少愈好,佛教给我们睡眠时间是一天四个小时。中夜睡眠,《阿含经》上讲得很多,中夜是什么时候?晚上十点钟到两点钟,这是你睡眠的时间,两点钟就要起来。为什么那些人做得到?他做成习惯,一点都不难。李木源居士在中国大陆,看到有个念佛人,是个出家人、是个老法师,几十年都没有睡觉。很多人不相信,轮流去看,果然没错!他拜佛,拜得地下地板都磨穿,换了好几次。人家是这么修的。

  所以饮食为什么吃那么多?妄想多!这个道理我有所领悟,我曾经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一生一天吃一餐,吃得很少;他的工作量大概至少超过我们平常人要超过五个人,那么大的工作量,一天吃那么一点点东西。我在台中我学他的生活,我一天吃一餐,在那个地方我持续了五年,但是我的一餐比他吃的多一点,很小的小馒头他一餐吃两个,我要吃三个。他一天生活费用在当时是台湾钱两块钱,我一天要三块钱,也是一餐,生活简单。当时当年那个时候台湾钱跟美金兑换,大概是一比四十,换句话说,一天的生活费用只要美金一毛钱,一个月生活费用只需要美金三块钱,李老师只要两块钱,我们不能不佩服。什么原因?他的心比我清净;他的工作比我多,他的心比我清净。於是我从这个地方找到一个答案,身体是个机器,机器活动它需要能量的补充,就像汽车一样,要动必须要加油;可是车有很多,有省油的车,有耗油的车。能量消耗到哪里?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我把这个意思向李老师报告,李老师点头同意,他说「是!确实是这样」。劳心劳力消耗得很少,妄念太可怕了,妄念消耗我们的体能占百分之九十五,所以你妄念愈少,你消耗的能量就愈少,你补充当然就少了。阿罗汉七天吃一餐,辟支佛半个月吃一餐,你说人家心多清净!换句话说,一天吃三餐还不够,还要吃两道点心,还要吃消夜吃那么多,你就晓得他的能量消耗要多少?妄念多。

  可是诸位同学要记住,你需要这么多能量补充,你要不补充,你的身体会坏掉。这个东西不要讲面子,我能吃多少餐,照吃。但是你要是晓得这个道理,慢慢减少自己的妄念,让自己恢复到清净心,我们的饮食需要就少,睡眠需要也少了。睡眠是昏沉,所以一天四个小时睡眠没有问题。释迦牟尼佛对我们这个世界众生、这些人道的众生,了解得太清楚,四个小时睡眠足够了;四个小时以上是贪睡,那就变成障碍。所以佛规定的这是正常的,晚上十点钟睡觉,早晨两点钟起床,就赶紧起来要用功。我们用功的方法,念佛是最好,诵经、念佛,学经教的你们有使命要弘护正法。要诵经,要念佛。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来说:

  【云何是诸佛加持。】

  前面清凉大师引用「不思议法品」里面十种为众生作佛事,我们特别多用了一点时间,讲到第七「一切诸佛种种名号为众生作佛事」,因为我自己深深感觉到,所有一切加持当中,我感到这一个加持是第一。从哪里看它确实是第一?古大德常讲「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人生在世,我们也可以把它扩大,九法界众生,一切众生,他在一生当中能听一声南无阿弥陀佛,他就有福了。为什么?阿赖耶识里头种下这个佛的种子,将来缘成熟了,这个种子起现行,必定引导他往生极乐世界,功德不可思议。什么样的经、什么样的咒、什么样的法门都不能跟它相比,真正不可思议。我们不能不知道,不知道这个事情,学讲经叫冤枉。

  我们再看下面第八种,「一切诸佛以佛刹境界为众生作佛事」,佛刹境界,於是许多人庄严道场;但是庄严是不错,是庄严道场,第九句有「严净佛刹」,这个地方第八句是以佛刹境界,这两句我们把它合起来讲,严净佛刹。佛刹的境界是什么,我们能不能体会得到?用现在西洋人的方法来说是磁场,有很多人到我们这个地方来,感觉到我们的磁场很好,这是佛刹境界里面的一种。实际真正讲到佛刹境界,给诸位说,应当是它的学风跟道风,学风是解门,道风是行门。你这个道场如果没有道风,没有解行,你布置得再庄严、再华丽美观,众生得不到真实的利益。所以从前古时候寺院庵堂这都是佛家的道场,大概都是用这些名称,皆有独特的道风跟学风。佛教传到中国,隋唐时代就建立许多不同的宗派,这是为什么?为了便利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在一起学习起见而分的。譬如我们有一帮人喜欢《华严经》,杜顺和尚在五台山就开这个宗,以这部经为主修,然后选择与这部经有关系的经论做为助修,正助双修。像我们在学校念书,有主科有选科,我们不需要去涉猎整个《大藏经》,太多了,只取这里面的一分。喜欢《法华经》的,天台山那边的祖师大德,在那边建立道场以《法华经》为主,所以也叫法华宗。华严宗也叫贤首宗,虽然杜顺和尚开山,真正建立一个宗派,就是一个学派,成为一个学派是在贤首大师。天台成为学派是在智者大师,净土宗也成为一个学派,慧远大师开山的。所以它有学、它有行,行是修,依据哪些经论里面的道理、方法、境界,采取什么方法来落实,我们怎么做法,这是风气,每个道场都不一样。

  同样是念佛法门,我们开念佛堂,念佛的那些仪规并不相同。像我在前面举的例子,有些念佛堂他们所采取的是追顶念佛,就是念佛快,快板,一句接著一句;有些道场念佛念得很缓慢,一句佛号拖的声音拖得很长,各个不相同,念佛的声调不一样。你喜欢用哪个声调,大家志同道合都喜欢。这个念佛堂用这个声调,不习惯这个声调你就不能到这里来,你到这里来把大家扰乱了。所以我们念佛的声调不相同,也要建立不同的念佛堂。我们念佛的仪规不相同,也要有不同的场所。凡是参加这个念佛堂,都是志同道合,都是欢喜这种仪规,欢喜这个方法,才真正做到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大家都遵守这个规矩,你才能谈得上修行。所以为什么要建好多道场,答案就出来了。我们参加这个道场,这个道场的修行方法觉得不适合我,你就到别的地方去参学,你的缘就不在此地。所以从前古大德接引大众,新学的人到这里来参学,一谈话一观察之间,你的根性、你过去所学的跟我这个道场相应不相应?如果相应,欢迎你来,你的缘在我这里;如果不相应,就直接了当告诉他,你的缘不在我这里,你应当到某个地方去参学,那个地方修行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对你适合,你到那边去。真有,听了老和尚指点到另外地方去参学,他成就了。「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个人根性不相同,不是法门选择人,是我们人要选择法门,这个道理不可以不懂。

  我们在此地建立这个道场,这个道场是三宝加持的,我跟诸位说过,如果我们今天在这个地方不真正用功,不万缘放下,佛菩萨不会惩罚你,护法神天龙鬼神会惩罚你,我们要知道。我们在此地要拼命,什么样的辛苦都不能怕,一定要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克服不了,别的道场去。即使在澳洲我们佛教道场也很多,你看看哪个道场适合你,你可以去,欢欢喜喜的去。为什么?我们希望各个人都成就,这个地方既然不适合你,你在这个地方我们也对不起你,我们不能迁就你一个人,把我们的规矩都改掉,这个做不到的,这也不合理。所以学人为什么要参学?参学就是到处去看、去参访,看看哪个地方适合我自己,在那里安定下来。古人修学,选择道场、选择法门,都是要用一段时间的。我们这个小道场现在工程还没有完,估计大概明年四月我们全部工程可以做完,到那个时候我们可以容纳三、四十个人,真有三、四十个人就不得了。古时候觉明妙行菩萨,他们那个道场一个小团体只有八个人,个个都成就,功德圆满。所以我们重质不重量。我心目当中这个道场将来最大的容量是六十个人,不能超过六十个人。护法的人数,顶多也只六十个人。所以最大的容量,我是想到一百二十人这么一个团体,再大那是以后大福德的菩萨来住持,我没有这么大的智慧,也没有这么大的福报。我们的初祖远公大师,当年在庐山建立念佛堂也只是一百二十三个人,我们这个道场将来弘法跟护法合起来,大概也是一百二十人左右。弘法护法各个都能成就,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心都在道上,护法的成就功德决定超过弘法。我自己也退下当护法,我在这个地方做为大众的一个精神领导,做一个带头。除了护持之外,我的工作每天在摄影棚里面四个小时讲经,这是我的工作,除这个之外我没有工作。诸位同修一定要晓得,即使我到外面,也是看看老同修、老朋友,不要请我讲经,我不对外公开讲经了,都说明过,早都说明过。跟大家见见面,彼此互相观摩、互相勉励、互相警策,这是应当的,我多看看别人的道场,多向他们学习。古人参方的目的、参方精神,值得我们效法,值得我们提倡,我们做这个工作。

  「严净佛刹」,这两个合起来讲,佛法可以说在这个世间是最早提倡用艺术化来教学,所以佛像、佛的名号、佛的现相都是表法的。这个殿堂、房舍的建筑,都是艺术,都是表法,这里面所有一切的装饰陈设也是表法,这都是属於「佛刹境界」。但是初学的人到这个地方来看,是看热闹,看不出门道,弘护的大德们要能够随时随处我们讲机会教育,为他讲解。譬如一进山门,在天王殿你要给他介绍天王殿是什么意思,天王殿里面供奉的弥勒菩萨、四大天王,代表的是什么意思,跟他说明,说明那就是上课,这就是现在人讲的社会机会教育,多元文化的社会机会教育,抓到机会,欢欢喜喜的自己「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进入到第二个殿堂大雄宝殿,是代表什么?有些规模大的,有药师殿、有弥陀殿、有地藏殿、有文殊殿、有普贤殿、有观音殿,各个代表,规模大的寺院。什么叫法堂,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禅堂,什么是念佛堂?饭厅为什么叫斋堂,为什么叫五观堂,用意何在?一样一样介绍,他就学到东西,这一趟没有白来。特别是观光旅游,许许多多其他国家地区来观光旅游的,没有接触过佛法的,经过这样一介绍,他就认识佛教,比什么都重要;而不是去介绍这尊佛像什么年代塑造的,那就变成考古。考古也是一套学问,但是我们著重在现实的道德教育,能挽救世道人心,消除这个世间劫难,我们现在把这桩事情摆在第一,考古是少数人。那些学校考古学系的学生到这边来,可以用这个方法给他介绍,这个佛像、建筑多少年代?那行!对一般社会大众,我们要晓得今天灾难之兴起到底什么原因,如何来帮助他?让一切众生觉悟,回归到道德。看看佛门里面所有一切设施,无不是释迦牟尼佛艺术教学的手法,我们要能体会得到。

  最后一句,寂寞无言,「一切诸佛寂寞无言为众生作佛事」。塑造一切佛菩萨形像,你看他端端的或是站在那里、或是坐在那里,一句话不说,这个味道可深了,这个真叫令人莫测高深。你能体会到吗?它代表什么?代表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法的真相。佛经说老实话,总的一句话把十方三世所有一切诸佛的法统统说尽了,这句话是什么?《般若经》上释迦牟尼佛说了千遍万遍,「不可说」,或者说「不可思议」。《华严经》叫《大不思议经》,《四十华严》的品题「入不思议解脱境界」。不思议解脱境界还能说吗?还能想吗?所以「寂寞无言」是表不思议解脱境界,得大自在!表《般若经》上所讲的「无所有,不可说」,又表彻底放下。这是清凉大师注解里面「不思议法品」我们介绍这十句。「法云地说」我们把它省掉,我们就不说,到后面讲到经上再讲。

  「离世间品,十种佛所摄持」,这个要说说,这是讲到诸佛加持,我们常讲求佛保佑,不学佛的人也有这个愿望。我们怎样求诸佛保佑?诸佛真正保佑我们,要为正法、要为众生,不要为自己;一念为自己,自己就会有灾难,就会有魔障现前。「离世间品」里面,这是本经第五十八卷,也有十句,这十句我们可以在此地提一提,为什么?要学。第一个,「开始发菩提心」,要得佛加持。佛要不加持,你的菩提心发不出来。我们每天常常在念发菩提心、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发不出来。为什么?我们想发菩提心,想求佛保佑加持我们能发菩提心,为什么还是发不出来?佛是想加持你,你抗拒、你不接受,换句话说,你发菩提心求佛加持的心,是假的不是真的。为什么说是假的?你的心里常常夹杂著自私自利的念头,夹杂著不净不善的念头,是不是?所以佛力加不上。也就是说你利益众生的念头,用现在的话说,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念头,跟你自私自利求享受的念头两个比较,我求自私自利、我求自己享受的念头,超过我为一切众生服务的念头,佛就加持不上。如何能够叫自己真正诚诚恳恳的为众生服务的念头,超过为自己求一切名闻利养享受的念头,要超过。哪怕超过一点点,为自己求享受占百分之四十九,为一切众生服务这个念头占百分之五十一,超过了,你就会得佛力加持。我们想想,我们能不能做到这个比例?如果你能够做到为别人服务这种意念,能够占百分之八十、九十,为自己享受只占百分之十、百分之二十,你就会得到大幅度的加持。得不到佛力加持,我们这个比例太低,没有过半。你心里所想的叫妄想,不是佛菩萨不满你的愿,你的妄想太重,自私自利的念头太重。为自己、为自己小团体,这怎么行?今天最低限度,你的想像,起心动念要为全世界众生著想。为个人哪有不堕三途的道理?为你的小团体、为你这个地区、为一个国家,决定不能超越六道,而且决定超不出欲界。道理摆在此地,你总得要懂。

  第二个,「於生生中持菩提心不令忘失」,这佛加持。由此可知,发菩提心不是尽形寿一生一世的,你要发长远心,生生世世不失菩提心。行不行?行,你果然有十分诚敬的心,你会得到佛力加持。你看看世尊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里面嘱咐大菩萨,要「善护念诸菩萨」,大菩萨要善护念诸小菩萨,就这个意思。由此可知,我们对佛法的修学,意愿不强,犹疑不断,犹豫疑惑不断。学佛学这么多年,别说你们,有很多学到老,胡须都白了,八十、九十了,对佛法半信半疑,没有坚定的信心。什么原因?他没有甚深的理解。所以佛讲,教导我们,不仅是要深入经藏,要求深解其义,你所学习的这部经典,这部经典的道理你要深入,你入得愈深愈好。为什么?疑惑断除了,疑惑断除你在修行的道路上什么样的障难都突破了,没有能障碍得住的。

  在过去这一个世纪里面,是我们亲身经历的,为什么障缘那么多,困难重重?归根结柢原因就是一个,对佛法解得不够,解得不够就是你听得太少、你读得太少,你听得太少,你没有深入,所以弘法产生许多流弊,护法毛病好像更多,仔细观察不如法。法是什么?法是经教,经典的教诲,你不读你哪里知道?完全随顺自己的意思、自己的妄想烦恼习气,合自己意思以为是如法;没错,合你自己意思,不合佛经教里面的意思。学佛的同学无论在家出家,你不读经、不研究经典,不能够深解义趣,那就是天台大师讲的有名无实;你是个挂名的佛弟子,没有上过课,没错是在佛门里面报了名、注了册,一天课没有上,你不是这个学校真正的学生,没有上过课。所以不能不勤学。

  第三句,「觉诸魔事,悉能远离」,这是佛加持的。宗门教下祖师大德都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什么是魔?妄想是魔、贪瞋痴慢是魔、自私自利是魔,这一类的魔,《八大人觉经》上讲的四大类,烦恼魔是最严重最可怕,你要能觉。烦恼魔在里面不在外面,外面的魔是什么?外面魔是种种诱惑。外面的色相是眼识的魔,外面的音声是耳识的魔,外面的气味是鼻识的魔,外面酸甜苦辣咸的味道是舌识的魔,这个总名称叫天魔。天魔在哪里?现在花花世界你一走出去,你有没有觉悟到?如果觉悟到,魔都变成佛。所以大乘经上常常跟你讲,「无佛亦无魔」。觉悟的心对外面境界,全是佛;迷惑的心对外面境界,全是魔,唯识所变。本来都是一真法界,无佛亦无魔,那是唯心所现;境界上变成魔与佛,是唯识所变。也就是你觉悟了,统统是佛。为什么?外面种种色相你不染著了,你不受影响,眼根在色尘里面得大自在,眼根在色尘里面得三昧。外面种种我们现在讲诱惑的这些色相都是佛,佛在加持你,佛在帮助你,让你在一切色境界里面得三昧、得大自在。如果你迷了,你会被外面一切色相所转,你生起贪爱的心,生起分别执著心,不满你意思生起瞋恨心,外面那个色境是魔。这个境界引起你的贪瞋痴慢,引起你自私自利,魔境。哪里有什么佛跟魔?就是一念觉迷。所以你要晓得,一念觉,五欲六尘加持你得三昧、得大自在;一念迷,什么人加持?妖魔鬼怪来加持你,让你增长贪瞋痴慢、增长自私自利,将来果报到三途地狱,不能不知道。因此,如是我们才真正明白了,恍然大悟,人生在世不能不觉悟,觉悟才是我们这一生第一桩大事业,别的是假的。你们这些同学们果然真正发心求正觉,我帮助你们;你们不想求正觉,还是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这个道场我供养大家,我不会再来了,跟你们结个善缘,欢欢喜喜。我也为你们做个示现:放得下,一丝毫不会放在心上,欢欢喜喜供养大众。你是魔我也供养你,你是妖你是怪我也供养你,为什么?你有佛性。这叫真学佛。

  第四句,「闻诸波罗蜜,如说修行」,佛也加持你。诸波罗蜜,狭义的来讲就是六度、十度,大乘经上讲的六度,《华严经》讲的十波罗蜜。听说之后心里面欢喜感动,为什么?性德,这是我们真心自性里头本来有的。本来有的现在为什么没有?现在是被妄想分别执著烦恼盖覆住,本有的变质了,本有的布施供养转变成悭贪。所以你那个悭贪的心,原本就是普贤十大愿王里的「广修供养」,是六度里的「布施波罗蜜」,现在变成了悭贪。就跟我前面讲的五欲六尘,你觉悟了,那是佛境界,佛加持你;迷了,魔境界,魔来扰乱你,魔来加持你。你要是一觉悟,「这是我的性德,我本来是这样的,现在为什么搞成这个样子?」惭愧心生起来了,我对不起自己,我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所以「惭愧」这两个心所是善心所,无惭无愧是中随烦恼,那个很严重。人只要有惭愧心,这个人早晚会回头;没有惭愧心的很难回头,佛经上常讲「一阐提」,一阐提是没有善根,断了善根,就是说这个人没有惭愧心。我们中国俗话讲,这个人不要脸、这个人没有羞耻心,那没救了。只要还要脸面,还有一点羞耻心,他会回头。

  中国古大德也说「知耻近乎勇」,他为什么能够勇猛精进?他知耻。在佛法讲他有惭愧心,他会勇猛精进克服他自己一切烦恼习气,所以听到佛所讲的这个全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那怎么不回头?怎么不好好的认真修学?所以我们在这边发心,住在这个社会,对这个社会我们要尊重、我们要爱护、我们要供养。世间人多病,我头一个就想到我们要帮助医疗。我既然住到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只有一个公立医院,我发心每个月捐助一万块钱做医药费,一年十二万。我再捐献二十万做奖学金,帮助家境困难的学生。另外我们的餐厅跟新加坡居士林一样开放,照顾低收入,所以我们外面可以挂个招牌「低收入免费素食餐厅」,欢迎大家来吃饭,不收钱的。将来一定会有人问,你们钱从哪里来?就像我们在新加坡一样,许许多多宗教领袖到居士林吃饭,都会问李木源居士,我们钱从哪里来的?你们为什么这么多的钱?还有一些,是哪一个宗教的宗教领袖讲:居士林的钱没有底的。而李木源居士常常开玩笑跟他们说,「我们有后台老板」,他们问:老板是谁?阿弥陀佛。

  当然这个答覆是没错,我们今天在此地,将来肯定有人问,我们所有同修要知道,我们不能这么答覆,为什么?这样答覆他们学不到东西,我们用佛陀教诲来答覆。你们钱从哪里来?「佛教导我们布施,财布施愈施愈多」,他们就学会了。法布施,愈施智慧愈增长,不要吝财,不要吝法。无畏布施,愈施身体愈健康,健康长寿。我们的答覆是用佛陀的教诲,这是自他真正得利益。不要说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也许会产生误会,别的宗教说「你们的佛这么灵,我们的上帝不如你们?」会起副作用,不可以这样说法。我们这个佛跟你们的上帝都平等、都一样,我们决定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我们真正的道理是在奉行经典上的遗教,我们真的懂得这个经典的意思,真正把经典教诲落实,我们可以牺牲奉献。所以我们捐医药费,这是无畏布施,我们果报健康长寿;我们法布施,聪明智慧增长;我们财布施,我们财用决定不会缺乏,愈施愈多。这样答覆就很圆满、很正确,佛菩萨听到都会生欢喜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