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五一卷) 2001/12/3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551
请看「世主妙严品」,说偈赞佛,善勇猛菩萨偈颂第六首:
【或有能了佛音声,普遍十方诸国土,随诸众生所应解,为出言音无障碍。】
这一首偈是『了佛音声』。平常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说「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的音声完全是性德的流露,所以音声没有障碍。无障碍的法界,唯一称性,性遍法界,性融法界,所以称性就自在了。与性德相违背则是处处障碍,所谓是触处成障,触是接触,只要接触就是障碍,特别是在六道凡夫。『或有』,菩萨的赞颂虽然是观察十方,包容万物,可是见到佛身、见到佛的形相、见到佛的音声,后面讲的光明,我们一般常讲总得要有缘,不是每个众生都能见得到的。所谓是「佛不度无缘众生」,不是佛与众生无缘,而是众生与佛无缘,过失在众生这一边,不关佛那一边。这个地方总得要讲感应了,众生有感,佛就有应。
世尊这一句话我们仔细观察还是一句方便语,怎么知道是方便语?性德本来周遍虚空法界,哪有应与不应?就好像我们现在收看无线电视一样,我们电视机放在此地,打开频道影像就现前了。我们要问,我不打开频道,这个影像在不在现前?在,不过没有缘,没有缘怎么办?它在你看不见。音声在不在?在,没有这个缘你听不见,这个缘是机器、电器,给我们做了缘。所以佛的体性、形相、声光、音声,就像电的传播一样,无时无处而不在。我们这个身体就像电视机一样,如果这个电视机一点毛病都没有,它的功能可以完全发挥,换句话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体、相、作用它应该全部都能收看,都能够收听,这是正常的。现在这个机器有了故障,还可以用,但是许许多多频道它收不到,有些频道能收到很模糊、不清楚,真正能够看得清楚的只有一个频道,我们现前这个身体就像是这么一个破烂的机器。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没有别的,帮助我们调整,帮助我们修理,希望这个机器恢复它圆满的功能,这个功能是它本具的,不是从外面来的。
「或有能了佛音声」,我们知道哪些人「能了」?破无明的法身菩萨他没有问题,他能了。权小二乘,能了而不能够彻底,就像他还有一点故障,故障不大,能收,但是音声跟形相有一点模糊。而六道凡夫,障碍就严重,只能收到一两个频道。色界天、欲界天的上面两三层也许可以收到两三个频道;忉利、四王以下,我们只能收一个频道,只有特别的缘分偶尔感应到。譬如我们有时候听到念佛的声音,不是我们念的,我们附近居住的人家与我们所在处所,间隔有相当的距离,他们那边念佛,我们这边不可能听到,又何况附近这些邻居没有念佛,我们为什么会听到念佛的声音,而且听到得很清楚?声音又很美妙很好听,这从哪里来的?这是感应。有人闻到香,确实是异香,从来没有闻过的,也有人闻到很好的檀香,或者有人闻到花香,也有少数人见色、见光,这些都是感应。所以「或有」,不是全部有。
『普遍十方诸国土』,我们知道善勇猛菩萨是赞佛的学生,各个不同程度阶层的学生。从菩萨、缘觉、声闻到六道凡夫,总得要有相当的善根福德因缘,你才能闻到。这些具足善根福德因缘的佛弟子,「普遍十方诸国土」,这个话是双关语,诸佛如来应化的能力也是「普遍十方诸国土」,音声普。我们今天起心动念,口里没有发出的音声,念头有。音声是怎么回事情?现在大家都懂得,震动而发的。我们心里头起一个念头,它还是震动,虽然很微弱,这个震动也周遍虚空法界;如果不周遍虚空法界,怎么能跟诸佛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这里念头才起,他方世界诸佛菩萨就知道,念头才动就知道了。好比我们一个身体,任何一个部位有了状况,我们这个心里头立刻就晓得,晓得它在哪里。譬如蚊子叮我们、蚂蚁咬我们,蚂蚁咬了一口,我们立刻就晓得在哪一个部位。前面我们读过不少,佛的法身遍虚空法界,佛的智身也遍虚空法界,佛的色身还是遍虚空法界。我们没有离开佛身,不但一切有情众生没有离开佛身,山河大地、树木花草也没有离开过佛身。谁知道?这个事情佛知道,觉悟的人知道。我们现在是听佛说法,虽然不是亲证的境界,我们也能够明了。我们是听佛说的,我们相信佛没有妄语,佛所说的决定真实,我们相信得过。
许许多多世界,我们娑婆世界也不例外,以音声为教体。楞严会上文殊菩萨为我们选择「圆通」,圆是圆满,通是通达,圆满通达成佛之道。是哪一个门路?菩萨为我们选择的是音声,「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诸佛菩萨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都是用音声讲经说法;我们净宗修行执持名号,音声做佛事。我们在古大德注疏读到过,念佛「大声见大佛,小声见小佛」,这是祖师大德所说的。我们后人烦恼习气很重,不能够体会佛菩萨的教诲,我每展开经卷,想到开经偈「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一句话难,太难太难了!大多数的同学,我们细心去观察,常常曲解如来真实义、错解如来真实义,把自己的意思看作是如来真实义,他怎么会有成就?难在这里。这是很大的误会,也是古大德所说的,但是我们疏忽了,「望文生义,三世佛怨」,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他意思解错了!
佛法里面,我们在大乘教看到的太多了,佛法是平等法;虽然它也讲阶级,它讲菩萨果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虽然有阶级,但是它是平等的,它是包容的。初信位的菩萨,他所修学法门里面包括等觉菩萨的修学,不可思议;等觉菩萨法门里面,依旧不舍初信位菩萨所修的。这个话怎么说?我们举个明显的例子来讲,凡夫初入佛门,佛就传授他三皈五戒;修行到了法云地菩萨、到了等觉菩萨,他还要不要守三皈五戒?还是要严格遵守,你从这里就能看到法法圆融。我们前面讲十地十波罗蜜,每一地虽然是有一个重心,初地修布施,二地修持戒,但是地地都圆摄十波罗蜜,这是佛法。
初地菩萨修布施,布施里头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有方便、愿、力、智,一条都不缺,这叫布施波罗蜜;如果缺了一样,他的布施波罗蜜就不圆满。二地菩萨修持戒波罗蜜,持戒里头有布施,有忍辱、精进,乃至於后面的方便愿力智。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是佛法跟世法不一样,「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何况这是大乘圆教,要把清净平等落实才行!我们现在麻烦在哪里?学的是一套,讲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这叫散学,他不能合一。这不是一二三的三,松散的散,散乱的散。人家是学三学,我们是学散学,差不多,音差不多!所以你不会有成就的。你这种学佛法,顶多恭维你,天台大师所讲的「名字位中」,名字位有名无实。自私自利、贡高我慢,时时现前而不能够觉察,自己不知道,你才晓得你那个毛病习气有多重!世出世间法的事理真相确实是一无所知,每天展开经卷去读诵,好像三岁小孩唱歌一样,把它唱一遍,什么意思不知道。
我们现在不少人学佛有这个毛病!没有把佛法当作一回事情,从前李老师常讲,哪里叫学佛?说得不好听一点,消遣佛法。这个罪过很重,你还以为你自己修积功德,还以为你自己有福报,错了!佛法的修学,有没有一点功夫,从哪里看?从你生活上看,从你处事待人接物去看,看你有没有把你自己的毛病修正过来。日常生活当中,洗个碗筷有没有洗干净?洗好之后有没有把它摆得整整齐齐?修行就在这些地方。吃完饭了,桌子有没有擦得干干净净,桌椅有没有摆整齐?小事!洗个手我昨天看到了,洗完就走了,洗手台旁边那些水珠到处都是,都不知道把它擦干净。水龙头上沾的有肥皂的水,不晓得把它擦得干净,这都是学佛,学佛在这里学。浴室里头、脸盆里头,你们如果仔仔看看我的,我洗完澡之后,我这个盆子要洗得很干净,顺手的事情。水龙头是金属做的,我用完之后我用干毛巾把它擦一擦,顺手的事情,永远它是那么样亮,它不容易坏。随时用你不擦它,特别是肥皂水,它容易起化学作用,寿命就减短了;它的寿命短了,影响我们自己寿命也短了。
早晨胜师切了一盘西瓜,我就告诉他,学佛从切西瓜这里去学,什么都要学,要切得整整齐齐,不能切得乱七八糟。一块大一块小,拿出来之后不像样子,这个东西能见客吗?如果你要到一个餐厅里面去吃饭,餐厅端一盆水果像这个样子,客人能满意吗?所以多到外面餐厅去吃饭,去看看、去学学,这一点过去韩馆长这样作法;常常带著大家到餐馆吃饭,吃饭的时候告诉大家,你们学习,你看看人家的菜颜色怎么样?怎么烧法?你看那个盘子端出来,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你以为学佛在哪里学?在佛堂里头,错了,佛堂里学不到东西。佛法就是生活,佛法就是做人。我们山上住三位法师,他们有分工,我听到了,我说你们的分工要常常交换,为什么?任何一桩事情我都要学,我都要会,不能说三个人分三个工作,永远做这一样。那个人走了之后,烧饭的人走了,饭都没得吃了?浇水的人走了,水就没有人浇了?这成什么话?
过去老和尚常常教导我们,出家人要有三把刀,这三把刀是什么?第一个剃头刀,你要会剃头。第二个剪刀,你要会裁缝,从前出家人衣服自己做的,谁替你做?古时候没有僧服店。第三个菜刀,你要会烧饭,你要会做菜,生活教育。处事待人接物自己要谦虚、要尊重别人,处处要行方便,佛家常讲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大家在一个课堂里面学习,我不去上课我也占个位子,不让别人坐,这成什么话?这哪里叫方便?有人问我,我们四众同修在一起是不是出家人最大?没错,古时候是这样的;排列的顺序,比丘众排在前面,比丘尼众排在后面,优婆塞众又排在后面,优婆夷排最后。现在这个规矩我们还要不要遵守?要遵守。为什么?这是佛法的形象。但是我们出家人要生惭愧心,为什么?我们的道心,我们的修行、修持,远远不如在家人。你要不相信,你仔细去观察,只要你留意,你看看念佛往生的是哪些?在家女众占第一位最多,走的时候瑞相希有,第二是在家男众,出家人念佛往生的人很少。鬼神都告诉我们,出家人死了到哪里去?多半都是到饿鬼道、畜生道去了,所以现在鬼神都瞧不起出家人,出家人不如在家人。
我们自己要认真去反省,我们受别人的尊重,把这一点福报都享尽了,自己不晓得谦虚。在家人照顾出家人,出钱出力,建道场让你们安心办道,你们办的是什么道?办的是畜生道、办的是饿鬼道、办的是地狱道,也是道!畜生道愚痴,饿鬼道悭贪,地狱道瞋恚,我们心里没有把贪瞋痴放下,念念还增长,我们是在办三恶道。出家人不懂得修福,不懂得惜福,在家人懂得。在家人生活艰苦,省吃俭用,节省下一点钱,供养三宝;出家人没有经营这些生产的事业,钱财来得太容易了,好像是我应该要享受的;没错,是应该享受,将来果报是「披毛戴角还」。人家是赚钱来生活,我们是负债生活,你懂不懂?古大德讲的话没错,「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有没有这个警觉心?不懂得惜福,不懂得培福,不懂得尊重一切众生,何况是人?不懂得行方便,愚痴,愚痴就是畜生道。如果再加上恶业,那你不就到地狱道去了吗?
昨天有同修问我怎么念佛?这些话我在讲经的时候讲过很多遍。佛法为什么要分这么多宗?宗又分那么多派,为什么?佛法里头说的「恒顺众生」,众生的根性不相同,爱好不一样,一个法门不能普度众生,就是连念佛法门你要不懂方便,也不能普度众生。所以一个大的寺院有很多个讲堂,首座和尚分座讲经,就像一个学校它有很多教室,这个教室讲《华严》,那个教室讲《法华》,那个教室讲《般若》,你欢喜修哪个法门,你就进哪一个讲堂。这叫开方便之门,它不是一门;一门有,比较规模小的道场只开一门。圆瑛法师,过去他的讲堂圆明讲堂,只有一门《楞严经》,他老人家一生修学《楞严》,教宗《楞严》,行在弥陀,他念佛求生净土。他办的是楞严专宗学院,你学《楞严经》,你进他的讲堂;你学其他的,你到别的道场去。
我们净土宗最初慧远大师在庐山建念佛堂,一百二十三个人,专学《无量寿经》;那个时候,《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没有翻译出来。净土宗经典最早翻译的是《无量寿经》,依《无量寿经》一部经修行,一部经、一个法门,一门深入,一百二十三个人各个成就,不可思议。你学其他法门,到别的地方去。所以寺院道场多,就像我们今天所讲的专科学校,它不是大学。丛林是大学,各个科系都有;小道场都是专科的,它有成就,所以它有学风、它有道风。东林这个念佛堂,它的学风就是《无量寿经》,道风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也要契合许多不同的根机,有人喜欢追顶念佛,追顶就念得很快,一句接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接著念的,一句追一句的;有人念得很慢很慢,一句佛号要念一两分钟,忏云法师就是,他老人家念佛念得很慢。一个念得快的,一个念得慢的,他们两个在一块生烦恼,怎么能合得来?这怎么办?要建两个道场,两个念佛堂分开,喜欢快的那些志同道合的,你们进那个念佛堂。
所以净宗有许许多多的道场,他们里面念佛的方法不一样,多走一走,哪个道场觉得很适合自己的口味,你就到那里去修,你会有成就。同样是念佛法门都不行,同样是依《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古大德的注解不一样。我过去讲《观无量寿佛经》,我依善导大师的注解,台南有一位开心法师,他一再劝我:「法师你要讲《观无量寿佛经》」。我说:「讲过了。」他说:「你讲的那个不行。」我说:「怎么了?」他说:「你要讲智者大师的注解。」他是天台家的,他有执著、他有成见,他不喜欢善导大师的,他喜欢智者大师的。我要适合他的口味,就把智者大师的注解给他讲一遍,他欢喜,众生不好度!所以念佛有念得快、有念得慢,有念大声、有念小声。昨天我还听说,有人讲祖师大德都不出声,无声,我不知道是哪一位祖师大德?没有这个说法。不出声也许是年岁大了,念不动了,不是别的原因。哪有不出声的道理?
念佛我们在《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学到的,吉祥云比丘传授的,他老人家自己是这样修行的,「般舟三昧」,经行,我们通常讲绕佛,以这个为主。绕佛决定要出声,什么时候可以不出声?止静的时候可以不出声,就是你念累了你要休息一下,你在旁边打坐;打坐的时候听别人念佛,心里头跟著念,口里头不出声,休息,这是不得已。另外一种你想活动活动就拜拜佛,拜佛是很好的运动,拜佛不出声,心里面默念佛号。所以念佛是行住坐卧都不间断,这个法门殊胜。学佛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向佛菩萨一样,时时与人方便。我给别人方便,别人给我方便;我处处限制别人,我自己在菩提道上决定时时刻刻受别人限制。为什么?因果报应。我们要懂这个道理,造什么样的因,一定受什么样的果报。
第三句讲得好,『随诸众生所应解』,这就是大开方便之门,我们常讲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就是方便门。常常为别人想,不要为自己想,我们所在之处就有很多人替我想;我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将来受的果报不好。所以学佛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学佛有没有成就?有没有成绩?都在你日常生活当中,特别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看看你有没有改善?
偈颂第六首:
【或有能了佛音声,普遍十方诸国土,随诸众生所应解,为出言音无障碍。】
这一首在前面拉杂跟诸位讲了许多废话,这些话不能不讲,不讲真的我们的经白念、白读、也白学了,所学非所用,我们学它干什么?学佛的人必须常常记住,常常提醒自己,从起心动念立刻就要能觉察得到,「我这个念头,佛要是看到赞不赞同?佛有没有这个念头?」佛没有,那我们赶紧把它放下。我们跟别人谈话,想想我们这个谈话的态度、语气像不像佛?我们一天的作为像不像佛?常常想到佛是不是这样作法,你学佛进步就会很快了。像不像的标准都在经论之中,经论是佛心、是佛的言语,戒律是佛的行为,你看看佛对人多么谦虚,多么恭敬,哪有端什么架子的?没有,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上对於许多国王大臣,下对贩夫走卒乃至於乞丐,佛是平等心对待。平等的尊重,平等的敬爱,平等的教导,自己以身作则,做出榜样给大家看,让我们向他学习。我们发心学佛,出了家,到底学了些什么?有没有认真去反省过、去检点过,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成绩?如果我们的道业没有进步,前途可畏。我自己不能成就,我能帮助别人成就,那还真有功德;我自己业障太重,我把我的机会让给别人,是做了一桩大好事,那个人要成功了,你就享福了。最忌讳的,障碍别人修学的机缘,自己又不肯干,肯定堕地狱,这个罪重!我们读这一节经文感触很深,我们应当怎么学,自己总要知道。
如来果地上『随诸众生所应解』,这就是「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必须见性才能做到,没有见性不能够与一切法融通,这是做不到的。做不到,我们如何能做到相似?总要学,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方便,学佛舍己为人。我坐在这个座位,这个座位距离老师很近,有个初学的人,他想到这边座,我们欢喜让给他,「不要紧,你请坐」,我们可以坐后面去。为什么?我们听得很久了,我们一定要把初学带进来,不要让他在这里一看退了心,那我们的罪过就重了。「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一句话佛在大乘经论里讲了多少遍,如果我们令一切众生生烦恼,岂不是跟佛的教诲完全相违背吗?这个人讨厌我,我看到他赶快回避,为什么?让他生欢喜心,这是佛菩萨。他喜欢我,我可以亲近他;他讨厌我,赶快远离,绝不让他生烦恼。我们要在这些地方学,对人对事对物,常常有尊重心。
末后一句是讲感应没有障碍,『为出言音无障碍』,在我们现前学习当中,答问无碍。有人提出问题向你请教,你都能够解答,你解答都不会错误。这要怎么学法?要落实佛陀教诲,你才能做到;如果你听得很多,学得很多,你都没有做到,你的解答很可能有错误。要做到,要落实。第七首:
【或见如来种种光,种种照耀遍世间,或有於佛光明中,复见诸佛现神通。】
这首偈是赞颂「见佛光明」。第一句是「多种」,佛的光明不只一种,无量无边。为什么?称性,性德没有边际,深广无尽,所以他的光明也就没有数量。他的光照,决定是遍虚空法界,为什么?虚空法界是自性变现的,自性的光明,这个光有体有相有用,无不遍虚空法界。『种种照耀遍世间』,「种种」这两个字含义很深,说明「遍照」。下面一句『或有於佛光明中』,不是每个人都能见到的,「或有」我们通常笼统的说一句「有缘」,这个说法也没有错。有缘是什么?具足某一些条件,你见到佛了,有人在定中见佛,有人在梦中见佛。梦中见佛的人很多,这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现前修行的功夫,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常常念佛、常常想佛,「一切法从心想生」,常常想佛,佛就会在梦中示现。如果你常常想的是贪瞋痴慢、是损人利己,你梦中就会见妖魔鬼怪,「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一个因素。另外一个因素是你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这一生虽然没有修行,甚至於也没有想学佛,梦到佛、见到佛是过去生中的善根,这个时候缘成熟,你见到了,见到了增长信心、增长善根。
『复见诸佛现神通』,这是於佛缘分深了,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深厚。既然善根深厚,为什么还落得今生这个样子?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明了,是在临命终时一个念头错了,出不了三界六道,又搞轮回了。所以学佛人这一点不能不谨慎,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修养,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不能有一个念头错了,不能有一桩事情做错了,菩萨道上才没有障碍。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真难!难在哪里?难在我们习气太重,完全没有能力控制,这是凡夫,这是标准凡夫。英雄豪杰不是别的,有勇气有毅力,能把自己烦恼习气克服,这个人不是平常人,我们世间人称他作英雄豪杰,这样的人这一生当中决定会有成就。於是或是梦中、或是定中、或者是现行,有!有这种人,不一定在什么机缘下他看到佛相,佛现相。现神通是佛来帮助你,帮助你觉悟、帮助你回头。也许你会问:「我业障很重,佛为什么现在不现身给我看看?为什么他不来帮助我?」说实在话,佛现在现身给你,你也回不了头,佛帮不了你的忙;真正能帮得了的时候,佛会现身。不能接受,说是很想佛来帮助,佛真来帮助的时候,你会拒绝,你不会喜欢他,你觉得他太罗嗦了,他要求太多、太严格,我受不了。
所以佛的现身有时节因缘,我们要想见佛,记住大势至菩萨的教诲「忆佛念佛」,这是教我们把所有对世出世间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放下,随顺佛陀教诲。常常念佛,常常想佛,想佛什么?想佛的相好光明,是想佛的果德;想佛过去劫中种种勤苦的修行,是想佛的因行。说得具体一点,我们能够契入,能够下手,像《观无量寿佛经》上的三福,佛如何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大乘《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说得很详细,菩萨能将孝顺自己父母的心行扩大到尽虚空、遍法界,孝养广度一切苦难众生。常常想这个,不要去想世间的是非人我,不要去想五欲六尘,想那些东西你造的是六道轮回业。你把念头转一转,你想佛菩萨往昔累世所修所行,这个好,这是菩萨业。常常想,念头转变了,自自然然就不知不觉变成行为了。
你见到一切众生自然就会起恭敬心,看到一只小蚂蚁你也会合掌念一句阿弥陀佛,对它致敬,对它供养,恭恭敬敬合掌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供养它。它能不能得受用,它得受用有多大,完全看你的诚心。印光大师所说的,你有一分诚敬,它得一分利益,你有十分诚敬,它得十分利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石是石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石头都会被感动,你就看人家那个真诚!树木花草石头都会被你感动。我们学佛要在这些地方学,才能够得真实的受用。常常读诵、常常思惟,这个思惟不是用第六意识,你要用第六意识就胡思乱想了,你就会把佛的意思想错了;这个思惟是八正道里面的正思惟,不好懂,不用心意识,也就是说不分别、不执著,决定没有妄想。这个事情或者是道理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能理解,我们心里有这个疑问,不要去求答案,这叫「疑情」。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说,「小疑则有小悟,大疑就有大悟」;不能求答案,一求答案就错了,就偏差了,叫疑情。你会感得诸佛菩萨现身,现神通来帮助你觉悟。神通就是神通变化。第八首:
【或有见佛海云光,从毛孔出色炽然,示现往昔修行道,令生深信入佛智。】
这一首是赞叹「见佛毛光」,前面见佛身光。经文头一句『或有见佛海云光』,这是毛孔放光,光的名称叫「海云光」,顾名思义。「海」是形容光像海一样大,像海一样深;「云」是表这个光「相有性无,事有理无」,可以受用,不可以执著,云是表这个意思,这个意思深广无际。『从毛孔出色炽然』,这是说光是从什么地方放的,这个光是从毛孔出来的。学《华严》的同学一定要记住,一毛孔里面现无量无边微尘刹土。我要问,佛的海云光在不在我们面前?在,周遍法界。哪里会不在?确实在,我们凡夫觉察不到。那你要问在哪里?给诸位说,我们六根所接触到六尘境界点点滴滴,无一不是佛的海云光照,而是我们迷失自性迷得太久了,变成是麻木不仁。学佛尤其是修学《华严》,不能不觉悟,觉悟就是开悟;一定要能体会,尽虚空遍法界微尘刹土无量众生,就是诸佛如来的清净法身,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没有离开如来的身土,我们不见佛身,我们不知道佛土,这叫迷;我们在一切境界里面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叫颠倒。
「海云光」的德用,我们讲它的作用,『示现往昔修行道』;诸佛如来过去生中修因证果,我们有没有见到?见到了。见到一切众生的善行,欢喜赞叹学习,我一定会很快的会想到「我有没有?」我要是没有这个善行,赶紧发心!如果我没有这个力量、我做不到,做不到没有关系,你有心,做不到是缘不具足。因具足,缘慢慢再修。先要具足胜因,最殊胜的因地,这个因地就是大菩提心。我们今天把它总结为十个字,真诚的心具不具足?对待一切众生,对待一切万事万物,一味真诚。诸佛如来如是,法身菩萨如是,他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有没有具足?有没有认真来学习?不怕别人欺骗我们,一切众生用虚伪对我,我用真诚对他。这一切众生用虚伪对我的,是些什么人?我们不知道,给你说真话,那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何以做这些事情?来考考我,看我功夫够不够?故意来诱惑诱惑我,看我还动不动心?所以一切顺境逆境,是如来变现的,一切逆境恶缘也是如来变现的。我们要想成就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在哪里修?就在这里修。所以尽虚空遍法界,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是佛菩萨示现的境界,来帮助我、来教导我、来成就我,我们如果在这些地方能够稍稍体会得,那个感恩的心才会生出来。为什么?知道恩德了,知恩报恩。
佛菩萨示现的逆行,像「五十三参」里面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我们要反省「这些恶行我有没有?」如果有,立刻晓得改过自新。为什么?你已经有能力辨别善恶,你逐渐逐渐觉悟了。佛菩萨示现正面的好事善行,我看到了,我也想到「我有没有?」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每天教你念经干什么?提醒自己,你念的这个经与这一天的生活是一不是二,提醒我在这一天当中要起什么样的心念,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今天说老实话,最大的过失、最大的错误,我在讲经常说,有意无意想控制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是烦恼的根源、生死的根源,六道轮回的根源;这个根要不断掉,你怎么能出得了?念佛不能往生。有意无意想占有一切人事物,而不知道身都不能占有,这个身相是缘散则灭,你连身都不能占有,你还能占有什么?所以真正觉悟的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心里头一个痕迹都没有,清净心恢复了。
身在这个世界一切随缘,什么都好,决定没有丝毫分别执著。一切时、一切处念念之中,都能方便别人,能牺牲自己,这是我们随俗讲。真正修行人,心里头还有牺牲,他的妄想还没有断,他的分别执著还没有断。哪有什么牺牲?哪有什么奉献?自然而然,佛经上讲「法尔如是」,不带丝毫勉强,真正心跟虚空法界合一了,身跟刹土众生相融了,这样才能够契入佛的境界,你才能够体会到毛孔放光,光中现佛!佛在示现修行,佛没有离开我们,不是在经典里头,经典里头没有,在哪里?在生活里面。我们从早到晚,你张开眼睛所见到的、竖起耳朵所听到的,六根所接触到的,毗卢遮那佛的境界!四十一位法身菩萨的境界!在这里头学习。你所看到的、你所听到的,都是诸佛如来「往昔修行道」。现在这些菩萨正在效法诸佛如来的修行道,当然我们生起『深信』,不知不觉契入『佛智』,这就得受用了。
世出世间的修学,古人不同今人;古德修学,教导重视悟性,换句话说,真正帮助学人悟入。但是悟入先决的条件是「深信」,所以《华严》跟大论里面都讲,「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没有深信切愿,怎么能成就?这不能不知道。我们今天对佛法有几分的信心?我们今天说实在的话,相信自己的烦恼习气,不相信佛法,把自己烦恼习气执著不放。佛陀苦口婆心的教导,确实一般人讲的耳边风,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我们起心动念一丝毫改变都没有。这样下去不能说没有好处,什么好处?阿赖耶识里头种一个善根种子;除此之外,你在这一生当中得不到受用,你在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依旧是三途六道。我们有没有想过?有没有警觉过?有没有想到这样下去我们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宋朝莹珂法师他能够往生、他能够成就,就凭著一念觉悟。他出家了,烦恼习气深重不能持戒,破戒,自己警觉到将来必堕地狱,他自己警觉到,恐怖了;同参道友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为了怕堕地狱苦,拼命去干,他成功了。我们今天这一点警觉心没有,前途可悲!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世主妙严品」,说偈赞佛,善勇猛菩萨偈颂第六首:
【或有能了佛音声,普遍十方诸国土,随诸众生所应解,为出言音无障碍。】
这一首偈是『了佛音声』。平常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说「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的音声完全是性德的流露,所以音声没有障碍。无障碍的法界,唯一称性,性遍法界,性融法界,所以称性就自在了。与性德相违背则是处处障碍,所谓是触处成障,触是接触,只要接触就是障碍,特别是在六道凡夫。『或有』,菩萨的赞颂虽然是观察十方,包容万物,可是见到佛身、见到佛的形相、见到佛的音声,后面讲的光明,我们一般常讲总得要有缘,不是每个众生都能见得到的。所谓是「佛不度无缘众生」,不是佛与众生无缘,而是众生与佛无缘,过失在众生这一边,不关佛那一边。这个地方总得要讲感应了,众生有感,佛就有应。
世尊这一句话我们仔细观察还是一句方便语,怎么知道是方便语?性德本来周遍虚空法界,哪有应与不应?就好像我们现在收看无线电视一样,我们电视机放在此地,打开频道影像就现前了。我们要问,我不打开频道,这个影像在不在现前?在,不过没有缘,没有缘怎么办?它在你看不见。音声在不在?在,没有这个缘你听不见,这个缘是机器、电器,给我们做了缘。所以佛的体性、形相、声光、音声,就像电的传播一样,无时无处而不在。我们这个身体就像电视机一样,如果这个电视机一点毛病都没有,它的功能可以完全发挥,换句话说,十法界依正庄严体、相、作用它应该全部都能收看,都能够收听,这是正常的。现在这个机器有了故障,还可以用,但是许许多多频道它收不到,有些频道能收到很模糊、不清楚,真正能够看得清楚的只有一个频道,我们现前这个身体就像是这么一个破烂的机器。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没有别的,帮助我们调整,帮助我们修理,希望这个机器恢复它圆满的功能,这个功能是它本具的,不是从外面来的。
「或有能了佛音声」,我们知道哪些人「能了」?破无明的法身菩萨他没有问题,他能了。权小二乘,能了而不能够彻底,就像他还有一点故障,故障不大,能收,但是音声跟形相有一点模糊。而六道凡夫,障碍就严重,只能收到一两个频道。色界天、欲界天的上面两三层也许可以收到两三个频道;忉利、四王以下,我们只能收一个频道,只有特别的缘分偶尔感应到。譬如我们有时候听到念佛的声音,不是我们念的,我们附近居住的人家与我们所在处所,间隔有相当的距离,他们那边念佛,我们这边不可能听到,又何况附近这些邻居没有念佛,我们为什么会听到念佛的声音,而且听到得很清楚?声音又很美妙很好听,这从哪里来的?这是感应。有人闻到香,确实是异香,从来没有闻过的,也有人闻到很好的檀香,或者有人闻到花香,也有少数人见色、见光,这些都是感应。所以「或有」,不是全部有。
『普遍十方诸国土』,我们知道善勇猛菩萨是赞佛的学生,各个不同程度阶层的学生。从菩萨、缘觉、声闻到六道凡夫,总得要有相当的善根福德因缘,你才能闻到。这些具足善根福德因缘的佛弟子,「普遍十方诸国土」,这个话是双关语,诸佛如来应化的能力也是「普遍十方诸国土」,音声普。我们今天起心动念,口里没有发出的音声,念头有。音声是怎么回事情?现在大家都懂得,震动而发的。我们心里头起一个念头,它还是震动,虽然很微弱,这个震动也周遍虚空法界;如果不周遍虚空法界,怎么能跟诸佛起感应道交的作用?这里念头才起,他方世界诸佛菩萨就知道,念头才动就知道了。好比我们一个身体,任何一个部位有了状况,我们这个心里头立刻就晓得,晓得它在哪里。譬如蚊子叮我们、蚂蚁咬我们,蚂蚁咬了一口,我们立刻就晓得在哪一个部位。前面我们读过不少,佛的法身遍虚空法界,佛的智身也遍虚空法界,佛的色身还是遍虚空法界。我们没有离开佛身,不但一切有情众生没有离开佛身,山河大地、树木花草也没有离开过佛身。谁知道?这个事情佛知道,觉悟的人知道。我们现在是听佛说法,虽然不是亲证的境界,我们也能够明了。我们是听佛说的,我们相信佛没有妄语,佛所说的决定真实,我们相信得过。
许许多多世界,我们娑婆世界也不例外,以音声为教体。楞严会上文殊菩萨为我们选择「圆通」,圆是圆满,通是通达,圆满通达成佛之道。是哪一个门路?菩萨为我们选择的是音声,「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所以诸佛菩萨到我们这个世间来示现,都是用音声讲经说法;我们净宗修行执持名号,音声做佛事。我们在古大德注疏读到过,念佛「大声见大佛,小声见小佛」,这是祖师大德所说的。我们后人烦恼习气很重,不能够体会佛菩萨的教诲,我每展开经卷,想到开经偈「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一句话难,太难太难了!大多数的同学,我们细心去观察,常常曲解如来真实义、错解如来真实义,把自己的意思看作是如来真实义,他怎么会有成就?难在这里。这是很大的误会,也是古大德所说的,但是我们疏忽了,「望文生义,三世佛怨」,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你把他意思解错了!
佛法里面,我们在大乘教看到的太多了,佛法是平等法;虽然它也讲阶级,它讲菩萨果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虽然有阶级,但是它是平等的,它是包容的。初信位的菩萨,他所修学法门里面包括等觉菩萨的修学,不可思议;等觉菩萨法门里面,依旧不舍初信位菩萨所修的。这个话怎么说?我们举个明显的例子来讲,凡夫初入佛门,佛就传授他三皈五戒;修行到了法云地菩萨、到了等觉菩萨,他还要不要守三皈五戒?还是要严格遵守,你从这里就能看到法法圆融。我们前面讲十地十波罗蜜,每一地虽然是有一个重心,初地修布施,二地修持戒,但是地地都圆摄十波罗蜜,这是佛法。
初地菩萨修布施,布施里头有持戒、有忍辱、有精进、有禅定、有般若,有方便、愿、力、智,一条都不缺,这叫布施波罗蜜;如果缺了一样,他的布施波罗蜜就不圆满。二地菩萨修持戒波罗蜜,持戒里头有布施,有忍辱、精进,乃至於后面的方便愿力智。我们明白这个道理,这是佛法跟世法不一样,「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何况这是大乘圆教,要把清净平等落实才行!我们现在麻烦在哪里?学的是一套,讲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这叫散学,他不能合一。这不是一二三的三,松散的散,散乱的散。人家是学三学,我们是学散学,差不多,音差不多!所以你不会有成就的。你这种学佛法,顶多恭维你,天台大师所讲的「名字位中」,名字位有名无实。自私自利、贡高我慢,时时现前而不能够觉察,自己不知道,你才晓得你那个毛病习气有多重!世出世间法的事理真相确实是一无所知,每天展开经卷去读诵,好像三岁小孩唱歌一样,把它唱一遍,什么意思不知道。
我们现在不少人学佛有这个毛病!没有把佛法当作一回事情,从前李老师常讲,哪里叫学佛?说得不好听一点,消遣佛法。这个罪过很重,你还以为你自己修积功德,还以为你自己有福报,错了!佛法的修学,有没有一点功夫,从哪里看?从你生活上看,从你处事待人接物去看,看你有没有把你自己的毛病修正过来。日常生活当中,洗个碗筷有没有洗干净?洗好之后有没有把它摆得整整齐齐?修行就在这些地方。吃完饭了,桌子有没有擦得干干净净,桌椅有没有摆整齐?小事!洗个手我昨天看到了,洗完就走了,洗手台旁边那些水珠到处都是,都不知道把它擦干净。水龙头上沾的有肥皂的水,不晓得把它擦得干净,这都是学佛,学佛在这里学。浴室里头、脸盆里头,你们如果仔仔看看我的,我洗完澡之后,我这个盆子要洗得很干净,顺手的事情。水龙头是金属做的,我用完之后我用干毛巾把它擦一擦,顺手的事情,永远它是那么样亮,它不容易坏。随时用你不擦它,特别是肥皂水,它容易起化学作用,寿命就减短了;它的寿命短了,影响我们自己寿命也短了。
早晨胜师切了一盘西瓜,我就告诉他,学佛从切西瓜这里去学,什么都要学,要切得整整齐齐,不能切得乱七八糟。一块大一块小,拿出来之后不像样子,这个东西能见客吗?如果你要到一个餐厅里面去吃饭,餐厅端一盆水果像这个样子,客人能满意吗?所以多到外面餐厅去吃饭,去看看、去学学,这一点过去韩馆长这样作法;常常带著大家到餐馆吃饭,吃饭的时候告诉大家,你们学习,你看看人家的菜颜色怎么样?怎么烧法?你看那个盘子端出来,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你以为学佛在哪里学?在佛堂里头,错了,佛堂里学不到东西。佛法就是生活,佛法就是做人。我们山上住三位法师,他们有分工,我听到了,我说你们的分工要常常交换,为什么?任何一桩事情我都要学,我都要会,不能说三个人分三个工作,永远做这一样。那个人走了之后,烧饭的人走了,饭都没得吃了?浇水的人走了,水就没有人浇了?这成什么话?
过去老和尚常常教导我们,出家人要有三把刀,这三把刀是什么?第一个剃头刀,你要会剃头。第二个剪刀,你要会裁缝,从前出家人衣服自己做的,谁替你做?古时候没有僧服店。第三个菜刀,你要会烧饭,你要会做菜,生活教育。处事待人接物自己要谦虚、要尊重别人,处处要行方便,佛家常讲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大家在一个课堂里面学习,我不去上课我也占个位子,不让别人坐,这成什么话?这哪里叫方便?有人问我,我们四众同修在一起是不是出家人最大?没错,古时候是这样的;排列的顺序,比丘众排在前面,比丘尼众排在后面,优婆塞众又排在后面,优婆夷排最后。现在这个规矩我们还要不要遵守?要遵守。为什么?这是佛法的形象。但是我们出家人要生惭愧心,为什么?我们的道心,我们的修行、修持,远远不如在家人。你要不相信,你仔细去观察,只要你留意,你看看念佛往生的是哪些?在家女众占第一位最多,走的时候瑞相希有,第二是在家男众,出家人念佛往生的人很少。鬼神都告诉我们,出家人死了到哪里去?多半都是到饿鬼道、畜生道去了,所以现在鬼神都瞧不起出家人,出家人不如在家人。
我们自己要认真去反省,我们受别人的尊重,把这一点福报都享尽了,自己不晓得谦虚。在家人照顾出家人,出钱出力,建道场让你们安心办道,你们办的是什么道?办的是畜生道、办的是饿鬼道、办的是地狱道,也是道!畜生道愚痴,饿鬼道悭贪,地狱道瞋恚,我们心里没有把贪瞋痴放下,念念还增长,我们是在办三恶道。出家人不懂得修福,不懂得惜福,在家人懂得。在家人生活艰苦,省吃俭用,节省下一点钱,供养三宝;出家人没有经营这些生产的事业,钱财来得太容易了,好像是我应该要享受的;没错,是应该享受,将来果报是「披毛戴角还」。人家是赚钱来生活,我们是负债生活,你懂不懂?古大德讲的话没错,「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我们有没有这个警觉心?不懂得惜福,不懂得培福,不懂得尊重一切众生,何况是人?不懂得行方便,愚痴,愚痴就是畜生道。如果再加上恶业,那你不就到地狱道去了吗?
昨天有同修问我怎么念佛?这些话我在讲经的时候讲过很多遍。佛法为什么要分这么多宗?宗又分那么多派,为什么?佛法里头说的「恒顺众生」,众生的根性不相同,爱好不一样,一个法门不能普度众生,就是连念佛法门你要不懂方便,也不能普度众生。所以一个大的寺院有很多个讲堂,首座和尚分座讲经,就像一个学校它有很多教室,这个教室讲《华严》,那个教室讲《法华》,那个教室讲《般若》,你欢喜修哪个法门,你就进哪一个讲堂。这叫开方便之门,它不是一门;一门有,比较规模小的道场只开一门。圆瑛法师,过去他的讲堂圆明讲堂,只有一门《楞严经》,他老人家一生修学《楞严》,教宗《楞严》,行在弥陀,他念佛求生净土。他办的是楞严专宗学院,你学《楞严经》,你进他的讲堂;你学其他的,你到别的道场去。
我们净土宗最初慧远大师在庐山建念佛堂,一百二十三个人,专学《无量寿经》;那个时候,《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都没有翻译出来。净土宗经典最早翻译的是《无量寿经》,依《无量寿经》一部经修行,一部经、一个法门,一门深入,一百二十三个人各个成就,不可思议。你学其他法门,到别的地方去。所以寺院道场多,就像我们今天所讲的专科学校,它不是大学。丛林是大学,各个科系都有;小道场都是专科的,它有成就,所以它有学风、它有道风。东林这个念佛堂,它的学风就是《无量寿经》,道风就是一句「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也要契合许多不同的根机,有人喜欢追顶念佛,追顶就念得很快,一句接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接著念的,一句追一句的;有人念得很慢很慢,一句佛号要念一两分钟,忏云法师就是,他老人家念佛念得很慢。一个念得快的,一个念得慢的,他们两个在一块生烦恼,怎么能合得来?这怎么办?要建两个道场,两个念佛堂分开,喜欢快的那些志同道合的,你们进那个念佛堂。
所以净宗有许许多多的道场,他们里面念佛的方法不一样,多走一走,哪个道场觉得很适合自己的口味,你就到那里去修,你会有成就。同样是念佛法门都不行,同样是依《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古大德的注解不一样。我过去讲《观无量寿佛经》,我依善导大师的注解,台南有一位开心法师,他一再劝我:「法师你要讲《观无量寿佛经》」。我说:「讲过了。」他说:「你讲的那个不行。」我说:「怎么了?」他说:「你要讲智者大师的注解。」他是天台家的,他有执著、他有成见,他不喜欢善导大师的,他喜欢智者大师的。我要适合他的口味,就把智者大师的注解给他讲一遍,他欢喜,众生不好度!所以念佛有念得快、有念得慢,有念大声、有念小声。昨天我还听说,有人讲祖师大德都不出声,无声,我不知道是哪一位祖师大德?没有这个说法。不出声也许是年岁大了,念不动了,不是别的原因。哪有不出声的道理?
念佛我们在《华严经》五十三参里面学到的,吉祥云比丘传授的,他老人家自己是这样修行的,「般舟三昧」,经行,我们通常讲绕佛,以这个为主。绕佛决定要出声,什么时候可以不出声?止静的时候可以不出声,就是你念累了你要休息一下,你在旁边打坐;打坐的时候听别人念佛,心里头跟著念,口里头不出声,休息,这是不得已。另外一种你想活动活动就拜拜佛,拜佛是很好的运动,拜佛不出声,心里面默念佛号。所以念佛是行住坐卧都不间断,这个法门殊胜。学佛无论在家出家,一定要向佛菩萨一样,时时与人方便。我给别人方便,别人给我方便;我处处限制别人,我自己在菩提道上决定时时刻刻受别人限制。为什么?因果报应。我们要懂这个道理,造什么样的因,一定受什么样的果报。
第三句讲得好,『随诸众生所应解』,这就是大开方便之门,我们常讲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就是方便门。常常为别人想,不要为自己想,我们所在之处就有很多人替我想;我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将来受的果报不好。所以学佛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学佛有没有成就?有没有成绩?都在你日常生活当中,特别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看看你有没有改善?
偈颂第六首:
【或有能了佛音声,普遍十方诸国土,随诸众生所应解,为出言音无障碍。】
这一首在前面拉杂跟诸位讲了许多废话,这些话不能不讲,不讲真的我们的经白念、白读、也白学了,所学非所用,我们学它干什么?学佛的人必须常常记住,常常提醒自己,从起心动念立刻就要能觉察得到,「我这个念头,佛要是看到赞不赞同?佛有没有这个念头?」佛没有,那我们赶紧把它放下。我们跟别人谈话,想想我们这个谈话的态度、语气像不像佛?我们一天的作为像不像佛?常常想到佛是不是这样作法,你学佛进步就会很快了。像不像的标准都在经论之中,经论是佛心、是佛的言语,戒律是佛的行为,你看看佛对人多么谦虚,多么恭敬,哪有端什么架子的?没有,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上对於许多国王大臣,下对贩夫走卒乃至於乞丐,佛是平等心对待。平等的尊重,平等的敬爱,平等的教导,自己以身作则,做出榜样给大家看,让我们向他学习。我们发心学佛,出了家,到底学了些什么?有没有认真去反省过、去检点过,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成绩?如果我们的道业没有进步,前途可畏。我自己不能成就,我能帮助别人成就,那还真有功德;我自己业障太重,我把我的机会让给别人,是做了一桩大好事,那个人要成功了,你就享福了。最忌讳的,障碍别人修学的机缘,自己又不肯干,肯定堕地狱,这个罪重!我们读这一节经文感触很深,我们应当怎么学,自己总要知道。
如来果地上『随诸众生所应解』,这就是「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必须见性才能做到,没有见性不能够与一切法融通,这是做不到的。做不到,我们如何能做到相似?总要学,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方便,学佛舍己为人。我坐在这个座位,这个座位距离老师很近,有个初学的人,他想到这边座,我们欢喜让给他,「不要紧,你请坐」,我们可以坐后面去。为什么?我们听得很久了,我们一定要把初学带进来,不要让他在这里一看退了心,那我们的罪过就重了。「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一句话佛在大乘经论里讲了多少遍,如果我们令一切众生生烦恼,岂不是跟佛的教诲完全相违背吗?这个人讨厌我,我看到他赶快回避,为什么?让他生欢喜心,这是佛菩萨。他喜欢我,我可以亲近他;他讨厌我,赶快远离,绝不让他生烦恼。我们要在这些地方学,对人对事对物,常常有尊重心。
末后一句是讲感应没有障碍,『为出言音无障碍』,在我们现前学习当中,答问无碍。有人提出问题向你请教,你都能够解答,你解答都不会错误。这要怎么学法?要落实佛陀教诲,你才能做到;如果你听得很多,学得很多,你都没有做到,你的解答很可能有错误。要做到,要落实。第七首:
【或见如来种种光,种种照耀遍世间,或有於佛光明中,复见诸佛现神通。】
这首偈是赞颂「见佛光明」。第一句是「多种」,佛的光明不只一种,无量无边。为什么?称性,性德没有边际,深广无尽,所以他的光明也就没有数量。他的光照,决定是遍虚空法界,为什么?虚空法界是自性变现的,自性的光明,这个光有体有相有用,无不遍虚空法界。『种种照耀遍世间』,「种种」这两个字含义很深,说明「遍照」。下面一句『或有於佛光明中』,不是每个人都能见到的,「或有」我们通常笼统的说一句「有缘」,这个说法也没有错。有缘是什么?具足某一些条件,你见到佛了,有人在定中见佛,有人在梦中见佛。梦中见佛的人很多,这有两种原因:一种是现前修行的功夫,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常常念佛、常常想佛,「一切法从心想生」,常常想佛,佛就会在梦中示现。如果你常常想的是贪瞋痴慢、是损人利己,你梦中就会见妖魔鬼怪,「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一个因素。另外一个因素是你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这一生虽然没有修行,甚至於也没有想学佛,梦到佛、见到佛是过去生中的善根,这个时候缘成熟,你见到了,见到了增长信心、增长善根。
『复见诸佛现神通』,这是於佛缘分深了,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因缘深厚。既然善根深厚,为什么还落得今生这个样子?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明了,是在临命终时一个念头错了,出不了三界六道,又搞轮回了。所以学佛人这一点不能不谨慎,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修养,在处事待人接物之处,不能有一个念头错了,不能有一桩事情做错了,菩萨道上才没有障碍。这个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是真难!难在哪里?难在我们习气太重,完全没有能力控制,这是凡夫,这是标准凡夫。英雄豪杰不是别的,有勇气有毅力,能把自己烦恼习气克服,这个人不是平常人,我们世间人称他作英雄豪杰,这样的人这一生当中决定会有成就。於是或是梦中、或是定中、或者是现行,有!有这种人,不一定在什么机缘下他看到佛相,佛现相。现神通是佛来帮助你,帮助你觉悟、帮助你回头。也许你会问:「我业障很重,佛为什么现在不现身给我看看?为什么他不来帮助我?」说实在话,佛现在现身给你,你也回不了头,佛帮不了你的忙;真正能帮得了的时候,佛会现身。不能接受,说是很想佛来帮助,佛真来帮助的时候,你会拒绝,你不会喜欢他,你觉得他太罗嗦了,他要求太多、太严格,我受不了。
所以佛的现身有时节因缘,我们要想见佛,记住大势至菩萨的教诲「忆佛念佛」,这是教我们把所有对世出世间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放下,随顺佛陀教诲。常常念佛,常常想佛,想佛什么?想佛的相好光明,是想佛的果德;想佛过去劫中种种勤苦的修行,是想佛的因行。说得具体一点,我们能够契入,能够下手,像《观无量寿佛经》上的三福,佛如何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大乘《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说得很详细,菩萨能将孝顺自己父母的心行扩大到尽虚空、遍法界,孝养广度一切苦难众生。常常想这个,不要去想世间的是非人我,不要去想五欲六尘,想那些东西你造的是六道轮回业。你把念头转一转,你想佛菩萨往昔累世所修所行,这个好,这是菩萨业。常常想,念头转变了,自自然然就不知不觉变成行为了。
你见到一切众生自然就会起恭敬心,看到一只小蚂蚁你也会合掌念一句阿弥陀佛,对它致敬,对它供养,恭恭敬敬合掌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供养它。它能不能得受用,它得受用有多大,完全看你的诚心。印光大师所说的,你有一分诚敬,它得一分利益,你有十分诚敬,它得十分利益。「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石是石头,「生公说法,顽石点头」,石头都会被感动,你就看人家那个真诚!树木花草石头都会被你感动。我们学佛要在这些地方学,才能够得真实的受用。常常读诵、常常思惟,这个思惟不是用第六意识,你要用第六意识就胡思乱想了,你就会把佛的意思想错了;这个思惟是八正道里面的正思惟,不好懂,不用心意识,也就是说不分别、不执著,决定没有妄想。这个事情或者是道理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能理解,我们心里有这个疑问,不要去求答案,这叫「疑情」。宗门教下祖师大德常说,「小疑则有小悟,大疑就有大悟」;不能求答案,一求答案就错了,就偏差了,叫疑情。你会感得诸佛菩萨现身,现神通来帮助你觉悟。神通就是神通变化。第八首:
【或有见佛海云光,从毛孔出色炽然,示现往昔修行道,令生深信入佛智。】
这一首是赞叹「见佛毛光」,前面见佛身光。经文头一句『或有见佛海云光』,这是毛孔放光,光的名称叫「海云光」,顾名思义。「海」是形容光像海一样大,像海一样深;「云」是表这个光「相有性无,事有理无」,可以受用,不可以执著,云是表这个意思,这个意思深广无际。『从毛孔出色炽然』,这是说光是从什么地方放的,这个光是从毛孔出来的。学《华严》的同学一定要记住,一毛孔里面现无量无边微尘刹土。我要问,佛的海云光在不在我们面前?在,周遍法界。哪里会不在?确实在,我们凡夫觉察不到。那你要问在哪里?给诸位说,我们六根所接触到六尘境界点点滴滴,无一不是佛的海云光照,而是我们迷失自性迷得太久了,变成是麻木不仁。学佛尤其是修学《华严》,不能不觉悟,觉悟就是开悟;一定要能体会,尽虚空遍法界微尘刹土无量众生,就是诸佛如来的清净法身,就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我们没有离开如来的身土,我们不见佛身,我们不知道佛土,这叫迷;我们在一切境界里面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叫颠倒。
「海云光」的德用,我们讲它的作用,『示现往昔修行道』;诸佛如来过去生中修因证果,我们有没有见到?见到了。见到一切众生的善行,欢喜赞叹学习,我一定会很快的会想到「我有没有?」我要是没有这个善行,赶紧发心!如果我没有这个力量、我做不到,做不到没有关系,你有心,做不到是缘不具足。因具足,缘慢慢再修。先要具足胜因,最殊胜的因地,这个因地就是大菩提心。我们今天把它总结为十个字,真诚的心具不具足?对待一切众生,对待一切万事万物,一味真诚。诸佛如来如是,法身菩萨如是,他是我们的榜样。我们有没有具足?有没有认真来学习?不怕别人欺骗我们,一切众生用虚伪对我,我用真诚对他。这一切众生用虚伪对我的,是些什么人?我们不知道,给你说真话,那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何以做这些事情?来考考我,看我功夫够不够?故意来诱惑诱惑我,看我还动不动心?所以一切顺境逆境,是如来变现的,一切逆境恶缘也是如来变现的。我们要想成就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在哪里修?就在这里修。所以尽虚空遍法界,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是佛菩萨示现的境界,来帮助我、来教导我、来成就我,我们如果在这些地方能够稍稍体会得,那个感恩的心才会生出来。为什么?知道恩德了,知恩报恩。
佛菩萨示现的逆行,像「五十三参」里面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我们要反省「这些恶行我有没有?」如果有,立刻晓得改过自新。为什么?你已经有能力辨别善恶,你逐渐逐渐觉悟了。佛菩萨示现正面的好事善行,我看到了,我也想到「我有没有?」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每天教你念经干什么?提醒自己,你念的这个经与这一天的生活是一不是二,提醒我在这一天当中要起什么样的心念,要以什么样的心态对待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今天说老实话,最大的过失、最大的错误,我在讲经常说,有意无意想控制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是烦恼的根源、生死的根源,六道轮回的根源;这个根要不断掉,你怎么能出得了?念佛不能往生。有意无意想占有一切人事物,而不知道身都不能占有,这个身相是缘散则灭,你连身都不能占有,你还能占有什么?所以真正觉悟的人,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他心里头一个痕迹都没有,清净心恢复了。
身在这个世界一切随缘,什么都好,决定没有丝毫分别执著。一切时、一切处念念之中,都能方便别人,能牺牲自己,这是我们随俗讲。真正修行人,心里头还有牺牲,他的妄想还没有断,他的分别执著还没有断。哪有什么牺牲?哪有什么奉献?自然而然,佛经上讲「法尔如是」,不带丝毫勉强,真正心跟虚空法界合一了,身跟刹土众生相融了,这样才能够契入佛的境界,你才能够体会到毛孔放光,光中现佛!佛在示现修行,佛没有离开我们,不是在经典里头,经典里头没有,在哪里?在生活里面。我们从早到晚,你张开眼睛所见到的、竖起耳朵所听到的,六根所接触到的,毗卢遮那佛的境界!四十一位法身菩萨的境界!在这里头学习。你所看到的、你所听到的,都是诸佛如来「往昔修行道」。现在这些菩萨正在效法诸佛如来的修行道,当然我们生起『深信』,不知不觉契入『佛智』,这就得受用了。
世出世间的修学,古人不同今人;古德修学,教导重视悟性,换句话说,真正帮助学人悟入。但是悟入先决的条件是「深信」,所以《华严》跟大论里面都讲,「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没有深信切愿,怎么能成就?这不能不知道。我们今天对佛法有几分的信心?我们今天说实在的话,相信自己的烦恼习气,不相信佛法,把自己烦恼习气执著不放。佛陀苦口婆心的教导,确实一般人讲的耳边风,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我们起心动念一丝毫改变都没有。这样下去不能说没有好处,什么好处?阿赖耶识里头种一个善根种子;除此之外,你在这一生当中得不到受用,你在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依旧是三途六道。我们有没有想过?有没有警觉过?有没有想到这样下去我们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宋朝莹珂法师他能够往生、他能够成就,就凭著一念觉悟。他出家了,烦恼习气深重不能持戒,破戒,自己警觉到将来必堕地狱,他自己警觉到,恐怖了;同参道友劝他念佛求生净土,他为了怕堕地狱苦,拼命去干,他成功了。我们今天这一点警觉心没有,前途可悲!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