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四八卷) 2001/12/2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548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说偈赞佛,云音菩萨赞颂第八首:
【周遍法界虚空身,普照众生智慧灯,一切方便皆清净,昔所远行今具演。】
这一首颂是赞叹七地菩萨,远行地。第一句是赞叹菩萨的果用,『周遍法界虚空身』,「身」是果报,「周遍法界」是德用,这是证得「虚空身」。这些话我们初学的人听起来感到很抽象,而实际上它确实是事实真相。我们在凡夫地,无量劫来把这个真相迷失了,不知道事实真相;佛菩萨虽然大慈大悲,把这个真相为我们说出,可是我们自己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没有办法体会。我们修学佛法,这么多年才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可以说是相当粗浅的认识,体会得整个宇宙是一体;不但是一体,说得亲切一点是自体,是自心所现的境界,确确实实如同梦中的境界一样。佛常常用梦境来做比喻,细心的人不难体会得,梦境肯定是我们自心变现的,不可能是外面有什么东西它到我们梦境当中来,不可能!
佛说我们眼前的境界,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它是一体,它真的是自己。就在自分上确实有这个现象,有部分明白了,有部分依旧在迷惑。就如同我们这个身是一体,身体很健康,全身每一个部位都有知觉,有知觉就好像是悟了;可是有些地方发生毛病了,局部麻木了,没有知觉,没有知觉的这一部分就是迷。觉悟的部分一定要帮助麻木的部分,我的右手觉悟没有问题,左手这个地方麻木了,我一定给它按摩帮助它恢复知觉,这就是佛度众生。觉悟的这一边我们叫它佛,麻木的这一边叫它做痴众生,它是一不是二。诸位从这个地方细细去体会,「虚空身」,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虚空身」就是清净法身,虚空没有染著,所以是清净,身就是法身。多大?「周遍法界」。所以大乘法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不能不明白这一个事实真相。
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了,『普照众生智慧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这个时候开始起作用了。前面六地修的是根本智,「一切法门咸遍了,普现国土如虚空」,这是根本智;从根本起后得,这个后得,七地菩萨修的是方便波罗蜜,所修学的无不称性。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学习。我们是在迷没错,佛菩萨在觉,希望我们能够效法佛菩萨,佛菩萨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我们想学,很想学,这个不是假的,我们了解。为什么学不到?原因很多,佛归纳几个重点来给我们说,我们的悭贪放不下,障碍著我们学不成;恶业改不了,瞋恚傲慢常常起现行,懈怠懒散功夫不得力,这些东西困扰著我们,我们麻烦了!心散乱没有智慧,遇到真正的善友善知识,真正的善友是什么?佛菩萨,「佛菩萨我没有看到」,经典就是佛菩萨,经典就是真正的善友;遇到,不认识它、不相信它,对它不了解,不能够接受经典的教诲,挂名是学佛,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一毫一分都没有得到。菩萨智慧开了,真的是「普照众生」。「智慧灯」这三个字,就是表「方便波罗蜜」,所以它不用日不用月它用「灯」,灯表方便,无处不照,日月照不到的地方,灯还能照得到。
『一切方便』,就是菩萨所学的。我们今天仔细想想,对自己、对众生,处处不方便。当然因为我们没有智慧,我们烦恼习气一大堆,虽然天天学佛,学佛功夫有没有进展,得不得力?可以说是一丝一毫都没有进展,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得,佛在经典上常常讲「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生在五浊恶世当中,养成了浊恶的习惯,习惯变成习气,跟自性清净心完全相违背。真心本性一丝毫的浊恶都没有,本性里头含藏的是净德,就是此地讲的「清净的方便」,方便是德、净德。什么是净德?举例而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是净德,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反过来,悭贪、恶业、瞋恚、懈怠、散乱、愚痴是自性里头本无的。本无的这些都从哪里来的?这些东西是迷失了自性,把性德转变了,变性德里面的布施供养成为悭贪。所以诸位要晓得,悭贪之体跟布施供养的体是一个体,觉悟了,它就是布施供养;迷了,它就是悭贪。
佛用什么东西让我们恢复自性?让我们学习布施供养,恢复清净的性德。开始学习的时候有困难,困难在哪里?因为习气太重了,一下要改好像很难过。要舍离,什么时候你养成自然了,习惯成自然,自自然然的,那个布施供养自自然然就大方了。布施供养还得要考虑吗?还需要计较吗?我们看到许许多多有能力的人修布施供养,他想来想去,顾虑很多,这是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觉悟;彻底觉悟了,这个念头就没有了。为什么?性德流露了。有人说:「我布施供养,我这个力量有限!」没错,为什么你的力量有限?你没有见性,你的一些财宝是修得的,有限;如果你从修德里头慢慢转变成性德,你的财宝是无限的。就像经中我们看到诸菩萨们手中常出无量珍宝,供养十方诸佛,供养十方一切众生,真的无量的珍宝。我能不能有?问题是看你自己,这个东西不要问别人。自己能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你就逐渐恢复自性了。
妄想分别执著总得要一年比一年少,一月比一月轻,这是好境界。所以学佛的同修要常常思惟、反省、检点,我对於一切人事物的计较执著,有没有减少?有没有减轻?如果有,这是好境界,证明你的功夫不断的再进展,到一个相当的时候,功夫就得力了。功夫得力也就是自然而然,不再有分别执著了。这个事情做好了或者做不好,做对了或者做错了,你都会很自在。为什么?没有放在心上,渐渐趋向於自然了。做对了,做错了,对与错是两边,两边没有见性,与性德不相应。到什么时候你真正入了这个境界,没有是非,没有真妄,没有利害,所谓是「两边不立,中道不存」,处事待人接物是自然而然。这个时候你虽然没有入佛的境界,也不远了,非常接近。什么叫佛境界?佛境界就是自然的现象,佛经的名词讲「法尔如是」,这是佛境界。
修行有事有理,事要方便一切众生,菩萨念念之中不离方便众生,在在处处不离方便众生。方便众生就是四弘誓愿里第一愿的落实,「众生无边誓愿度」。方便是无量无边,我们讲得很多,为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服务。服务的项目无量无边,服务的机会自己要晓得掌握住,遇到了认真努力去做,遇不到也不必去找,去找叫攀缘,遇到了这是随缘。攀缘心不清净,随缘心是清净的。一切人事物,是菩萨修方便波罗蜜的对象,对人决定要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要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勉励、互助合作;对事要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把这个事情做好,利益大众;对物要爱惜。世出世间法,古圣先贤教人惜福,佛经里面讲得最多,积集功德、积集福德,不懂得惜福的人他到哪里修积?所以物要爱惜,不能糟蹋。特别是佛陀入灭之后四众弟子,由於世间具有大福德的人对佛陀的敬仰,所以护持佛门弟子,建立庄严的道场,供养佛弟子进修。如果我们敬佛,我们尊敬这些护法的大德,对於他们种种的供养自然就能够爱惜。如果任意糟蹋,这是不敬佛、不敬护法,折损自己的福报。到自己没有福报的时候,这福报享尽了,苦难现前,你才知道处处不方便。
古人讲求,古时候这些善知识、祖师大德常常教诲,近代不说别的,你们看看《印光大师文钞》,这些话在他的文字里面篇篇都看到,真正是千言万语,这是对於施主的尊敬。佛法里面教导「知恩报恩」,现在难在哪里?难在我们不知恩,好像是什么?他们供养给我们是应该的,我们是应该享受,可以任意糟蹋,产生这样严重错误观念。我听说澳洲也有具有相当规模的道场,建设的费用达到澳币六、七亿,我们这个道场不能比。我们这个小道场,小道场很如法,你要晓得那个大道场是多少人力、物力成就这样的供养?如果不懂得惜福,不懂得经营照顾,你怎么对得起出功德的这些功德主、这些护法菩萨们,你怎么对得起他?护法菩萨看到你们造这些罪业,看到你们堕落,看到你们受恶报,他也无可奈何!但是护法菩萨不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为什么?他知道一切法空寂,一切现象梦幻泡影,他的恭敬供养是圆满的。就像《楞严经》上讲的「发意圆成,圆满功德」,他的功德是圆满的。必定有人接受他的供养,成就他的果证,福不唐捐;必定有人在这个道场,我们用最浅显的话来说,相当程度提升他的境界。这就是布施供养福无边,一天的供养,功德就不可思议。
我们在史书里面看到记载,宋朝的将军曹翰,他的前世是做一个小商人,肩挑的小贩,就是挑一点东西在外面买卖。这个事情我是早年看这些书籍,几十年没有再看过了,印象是有,记得也不太清楚,好像是卖布。这个我们在小时候在农村里面乡下住,那时候我们见到,一个人肩上扛了几匹布,在乡村里面到处叫卖,大概是这种小贩。有一天遇到寺院里面法会,他也随喜参加,把他卖布的钱发心打斋供众。出自於诚意,并没有人劝导他,自动发心的。就这么一点点的福报,这福报不大,第二世就做了小官,第三世就做了大将军。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他这一天的供斋,必定有真正修行人应供,他才得福。如果你供斋这里头没有圣人,也有福报,福报小;如果这里头有圣贤人,那福报就大了。
当年永明延寿大师住世的时候,国王打千僧斋供众,斋毕之后,国王就向永明延寿大师请教:「今天我供斋有没有圣贤人来应供?」他说有,「什么人?」「燃灯古佛来应供」,那个福报就大了。可是诸位要知道,那是福德不是功德。如何把福德变成功德?心地不落印象;我今天供斋了,供斋完心地清净,痕迹都没有,这个福德就转变成功德。这个国王还是不行,还是没有忘掉,也就是说没有能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做的是福德边事,不是功德边事。这些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要修真实的功德。接受供养的四众同学一定要懂得惜福,要知道报恩,要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常住之物不能任意损坏,诸位念念《地藏经》就知道了。偷盗常住物、任意损坏常住物,这个罪报佛不能救。为什么?常住物是十方信众供养,是十方信众真诚恭敬心供养的,这还得了!不是乞丐讨饭施主供养你一点,那个不是恭敬心,那是怜悯心,可以受,没有什么问题。寺院道场里面一针一线、一草一木,是信众护法虔诚心供养的,我们能受得了吗?他们供养的目的何在?目的是希望帮助我们安心办道,希望我们开悟,希望我们证果,希望我们成佛,他的目的在此地。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开悟,不能证果,不能成佛,你就对不起他,你就亏欠於他。现在佛门四众同修有几个人知道这个事实?我们非常有幸,为什么?我们没有离开经典,天天读诵,逐渐逐渐明白了。我们晓得,任意糟蹋常住物,这罪非常重;如果我们时时刻刻遇到了知道爱惜、知道保护,无量无边的功德。
大的来说,道场是前人创建的,如果年久失修,我们尽心尽力把它修复,这个功德比建新道场功德还要大,佛经里头说的。为什么?旧道场这个地方曾经成就过多少人?用我们现在话来说,磁场不一样,这个地方有很多的护法神,曾经有很多修行证果的人在这里成就的,这个地方有灵气。所以你恢复它,比你建一个新道场功德或者是福德都会更大。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不肯全心全力去维护,而这个道场损坏了,这个罪过很重。现在有许许多多道场,建立在繁华的都市,而且都是高楼大厦。因为人口繁密的地区,土地得来是愈来愈不容易了,寸土寸金。这样道场建立,跟邻居隔得很近,特别是邻居要盖大楼,施工的时候一定引起地面的震动,对我们自己道场肯定造成破坏。这种破坏,我听说有许许多多地方,隔壁邻居施工都签约,施工的那一个施主他要负责来维修、要赔偿,这是合理的,确实合理合法。如果没有这个法律,我们自己要懂得怎么防范,如有损坏要全心全力去维修。为什么?四众同修在这个地方居住,心安道就隆;如果住在这个房子,这个房子变成危楼,时时刻刻可能会倒掉,心不安,道业就不能成就。比一般建设商业大楼,那是为了名闻利养,不可以一概而论。为名闻利养这个利益很小;成就一个菩萨、成就一个祖师、成就一个大善知识,这个功德无量无边。谁知道?我们如果不是几十年在经教里用了这一点功夫,我们也不会知道。这是大的。
小的,饮食;再小的,像这些文件用品。这从前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我们受他的提示,一张信纸、一个信封,再有就是电话,最容易造成罪过,常住物!十方人你要想到常住这个钱财,是十方人恭恭敬敬,真的自己省吃俭用,想到这个地方来修一点福,他们心目当中这个地方是福田;如果我们任意去糟蹋,那个罪报不得了!电话要不要使用?没有必要的时候绝不使用,必要的时候要知道长话短说。人家说十分钟、二十分钟才讲清楚的,我预先要想想,我要在三分钟当中把它讲清楚、讲明白,爱惜常住物!特别是出家人要修清净心。所以我常常劝勉同学们,我们彼此互相之间要有什么问题需要沟通,最好用传真。传真比电话要节省很多费用,而且电话里头废话很多,传真你写成文字,废话就少了。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如果没有听清楚,你再问又罗嗦了;传真过来没有看清楚,再看一遍、多看几遍,你说省多少事!还有底案保存可查,这个好,非常非常之好!比电话好得太多了。
这些话我也常常讲,诸位一定要知道爱惜常住物;一定要知道我们人生在世,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对我们都有大恩大德。我们出门到哪里去办事,沿途上这些花草树木,它们生长在那里提供我们欣赏,让我们行走这个路,尤其是远程,不会感觉得寂寞,那是它们在供养我们,你知不知道它的恩德?佛知道、菩萨知道,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这是远行菩萨『今具演』,具体表演给我们看。他表演什么?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表演的是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这是修的「清净方便波罗蜜」,我们应当要学。后面讲到第七地,说得就更详细、更明白了。
云音净月菩萨赞颂第九首:
【一切愿行所庄严,无量刹海皆清净,所有分别无能动,此无等地咸宣说。】
这一首是赞颂八地菩萨,他所修的是愿波罗蜜,也是后得智的一种。七地修方便,八地修愿。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知道,在华严圆教里头,不但是地上菩萨,就是十信位的菩萨也是「一修一切修」。在十度齐修它有偏重,像八地偏重在愿波罗蜜。『一切愿行所庄严』,菩萨不只是一位,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在因地当中所发的弘愿也是无量无边。菩萨一修一切修,一门就圆满一切法门,一愿圆满一切弘愿,所以「一切愿行所庄严」。佛为了说法方便起见,把一切的弘愿归纳为四大类,我们通常称为四弘誓愿;诸位一定要理解,绝对不是说只有这四种愿,四愿每一愿里头,形相都是无量无边际。无论是度众生,十方无量无边的刹海,每一个佛刹里头有无量无边的众生,菩萨发愿帮助这些众生,你想想看这个境界多么广大!所以这一愿里面就具足一切菩萨的行愿。断烦恼是帮助众生,学法门也是帮助众生,烦恼无尽,法门也没有边际。佛道我们今天明了了,佛道也是没有边际的。就以中国祖师大德来说,天台家讲的四种佛道,藏通别圆;华严教里面讲的,四十二个位次都是佛道,分证佛位、究竟佛果,都不是简单的。「一切愿行所庄严」,庄严的是身相,庄严的是土相,我们讲的依正庄严。八地菩萨是不动地,这是真实的果位,於一切顺逆境界、善恶之缘,不会再起心动念,这个时候才能真正成就自己,利益众生。
『无量刹海皆清净』,我们今天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常常讲的「五浊恶世」,浊就是染污,很不清净、极不清净,恶是极度的不善。我们要问八地菩萨在我们这个地方,他是不是也看到清净的境界?答案是肯定的,确实八地菩萨住在我们这边,他住的是清净法界,我们住的是浊恶法界。这又是什么道理?这就说明法不是真的,《金刚经》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法是随著心在转变的;菩萨心清净,所以他身清净,他的生活环境清净。世尊在《楞严经》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八地菩萨能转境界了,不会被境界所转。八地菩萨真正了解,清净心性是真的,秽恶的现象是假的,真妄无碍,理事无碍,性相无碍,所以他能转,我们不能转。我们为什么不能转?心不清净。人家到不动地了,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所以「无量刹海皆清净」。
「无量刹海」是尽虚空遍法界一个都不漏,所有一切诸佛如来的刹海,寂光土、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一味清净!我们有没有能力入这个境界?这要看自己,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境随心转」,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心随境转是假的。但是一般世人我们想想,哪一个不被境界所转?所谓触景生情,情是什么?六根接触到外面六尘境界就起妄想、就起分别、就起执著,就被外面境界所转了。但是你要晓得,你这是妄识被境界转,真心不被境界转。为什么?真心没有妄,它怎么会被妄境所转?由此可知,真心可贵。什么是真心?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那个时候就是真心。佛菩萨教人没有别的,唤起我们的真心而已。你看看《坛经》上的例子,惠能在五祖会下得道,得什么道?恢复了用真心,他不再用妄心了。禅宗里面所讲的「明心见性」,这用真心,跟诸佛如来用同一个心。《华严经》上所念的同生众、异生众,同异是什么差别?用心不一样。你用的是妄心,就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这是跟佛不一样,异生众;这些菩萨摩诃萨跟佛用的心是一样,同生众,用真心不用妄心。我们修行修什么?就修这个。果然转过来,就是转迷成悟,就是转凡成圣。
你看惠能对惠明讲的话,惠明用妄心,去追赶惠能,想把衣钵夺回来,被他追上了。他在没有出家之前是四品将军,是个军人,惠能不是他的对手,把衣钵放在一边,自己躲藏起来。当然他看到衣钵,拿到衣钵就算了,不会再去伤害人了;哪里知道真正有护法神守护衣钵,惠明居然拿不动。这个时候他知道了,这衣钵这么重,他是个将军,衣钵他拿不动,惠能轻而易举就拿动,从这个地方他就觉悟了。所以立刻就忏悔、就回头,说「我是为求佛法来的,不是为衣钵来的」,马上念头一转,这个念头转得快,惠能大师就出来,「好,你既然是为法来的」,那就帮助他,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明心见性。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教他坐下来,把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听他的提示。他怎么提示?他说:「不思善、不思恶」,这就是讲你把两边放下,「正在这个时候,如何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这一句话提醒,他真的就回头了。不思善、不思恶,性宗里面讲的不著两边,中道不存,你的真心现前了。你思善思恶是妄心,两边都离开了还有个中道,你还执著一个中道,那还是妄心。告诉你两边不立、中道也没有,你能不能悟入?惠明就在这个时候悟入了。
我们在《坛经笺注》里面看到的,惠能大师一生,他的学生当中有四十三个人明心见性,惠明是其中的一位。一句话能把你点醒,我们今天读了这一句话为什么不醒?有,有读经开悟的,有听经开悟的,也有念佛开悟的,有参究开悟的,各人善根机缘不相同,悟入那你就是用真心,用真心与诸佛跟法身菩萨同一个境界了。对於世出世间一切问题,真的是迎刃而解,你立刻就得大自在,你就智慧充满了,从此之后你生活在智慧的境界里,我们今天讲,你过的是智慧的生活;没有悟,你过的是烦恼的生活。烦恼的生活苦,智慧的生活就乐了。离苦得乐是果,破迷开悟是因,我们不修因,哪来的证果?所以一定要懂得,行是许许多多错误的行为,首先你要承认;你不承认,你自己的错误怎么能改正?什么人有善根?肯定、承认自己有过失的这个人有善根;一味执著自己没有过失,过失别人有我没有,这个人就是佛经里面讲的一阐提。一阐提是什么意思?没有善根的人,善根断了。这样的人,诸佛如来都没有法子度他;换句话说,帮不上忙,佛菩萨给他讲经说法他听不懂,怎么会觉悟?真正听得懂的人、真正觉悟的人能看得出来,从哪里看?他做到了。
譬如给你讲不杀生,他从心里把伤害众生的念头断掉了,这人有善根,这个人真正听懂、真正觉悟了,真正回头了,回头是岸。他这一回头,过去生生世世他杀别的众生,或者别的众生杀他,这种冤业就消掉了。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过去生中你伤害这些众生,人家要报复你,他那个怨恨没有消除,你这边怎么消掉?他那边「因」在,我这边「缘」没有了,因必须要有缘,果报才会现前。他那里只有因,这一边的缘断掉了,果报不会现前,道理在此地。觉悟的人从今而后,把所有的恶缘断得干干净净。所以八地菩萨誓愿弘深,以他的弘誓愿庄严刹海,令身土皆得清净。身是法身,土也是法身,身土是一不是二,所谓是「身是法性身,土是法性土」。
『所有分别无能动』,这是第八地名号的由来,八地叫不动地,所有一切的分别执著都不动了。换句话说,他确确实实有能力在一切境界里头,六根接触六尘,或者我们讲对一切人事物,九法界里头,不是讲我们这个人道、我们这个生活的圈子,面对著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九法界众生所有分别,他接触他都不会起心、都不会动念,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到这个境界。佛门当中常说「八风吹不动」,这个八风对八地菩萨来讲是小小的微风,八地菩萨所遇到九法界众生,那有很多惊涛骇浪、大风大浪,他不动了。
在现相上来说,我们曾经在经典里面读到,知道如来的威力不可思议,我们前面念过十力,「力波罗蜜」,就是如来果地上这十种力。大风都不能吹动佛的衣角,我们知道佛所穿的衣是袈裟,披在身上,那个衣很薄,风吹不动。我们穿的衣特别是在寒冷的时候,我们穿得很厚很重,出去时候遇到风,这个衣还是被风吹得飘动;佛那么薄的衣,风吹不动。我们会联想到八地菩萨他的衣,大概风就吹不动了,他跟佛贴得很近,九地、十地、等觉就是究竟佛果了。这首偈我们要怎样学?这对我们的关系就重大了,对我们的利益那就太多了。一定要晓得,六地以后全是修的「般若波罗蜜」,这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方便、愿、力、智」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有的。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得好,本有一定可以恢复,本无一定可以断尽。烦恼习气本来无,贪瞋痴慢本来无,一定可以断得干干净净。戒定智慧,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本来有,本来有哪里不能恢复?《大乘起信论》给我们很大的信心,问题就是我们肯不肯回头?果然肯回头,这个事情不是很难。
学习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先要学忍辱波罗蜜。能忍,忍就是不计较。特别是看到别人做错了,做了一些恶事,就像佛在《八大人觉经》上提醒我们的「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这要忍辱的功夫。从忍辱慢慢才能到精进、禅定,才到不动地,不动地是定、大定。唯有大定,大愿才能现前。正是古人所谓,小的成就需要小的定力,大的成就需要大的定力;换句话说,世出世法当中你成就有多大,看你的定力有多大,定力跟你的成就决定是成正比例。定的前面是忍辱,所以《金刚经》上讲「一切法得成於忍」,你不能忍,你把你自己的功德完全毁掉了,那很可惜。怎么忍法?一定要懂得随他去,随他去好!自己成就了。不要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心里头只有一个普度众生的弘愿。这一次错了,下一次呢?下一次他还错。再下一次?再下一次还错。哪一次不错,那一次就得度了。为什么我们这样肯定的说他生生世世都会做错?那是无量劫来的习气染污太严重了!
佛菩萨能怜悯众生,用我们的话来说,能原谅众生、能体谅众生,不计较他的过失。他的过失要不要受报?一定要受报。佛菩萨不能代替,佛菩萨清清楚楚,你造什么样的因,你将来受什么样的果报。「佛菩萨为什么不帮助我?」佛菩萨是天天帮助你,说实在话佛菩萨对得起众生,众生对不起佛菩萨。天天在教导你,天天在提醒你,但是你不肯回头,你听不懂;或者说你听懂了,实在讲你懂得不够彻底、不够透彻,不起作用。所以为什么佛在经上常讲「深解义趣」,为什么叫你多读多听?读的遍数愈多愈好,听的遍数愈多愈好,听的时候离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什么意思?佛教导初学用真心去读,用真心去听,用真心去学,真心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那你学得好快。如果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你学得就会很慢,学得会很吃力,很不容易。不一样!
因此能够接受佛菩萨教诲,能够随顺善知识的教导,他有善根。真正善知识是佛法修学的过来人,他明了、他懂得,他把他自己学习的经验方法传授给你,决定是有好处的。如果我们对於善友有丝毫的怀疑,听到别人一些闲言闲语,对他的信心打了折扣,那就难了。为什么?诸佛菩萨、真善知识,没有一丝毫私心,没有一丝毫私欲,这些人只有一个心愿,希望你早一天成佛,决定没有嫉妒障碍,希望你的成就高过我,这是真善知识。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自他不二」,你的成就是我的成就,你没有成就就是我没有成就。障碍你的成就,实际上是障碍自己的成就,世间愚痴的人才会干这个事情,真正觉悟的人绝对不会干这个事情,觉跟迷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体会得到。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可以从这个地方下手。念念成就众生,众生纵然有过失,绝不把它放在心上,知道那个过失是必然的,那个过失会有无数次的重犯;要不然众生很好度,为什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这是诸佛菩萨把这些众生的习性一语道破。
我们现在仔细观察,果然跟佛经上讲的一样!但是我们帮助一切众生这个愿不能退转,我们看到众生一切都不如法,要是退心了,那就错了。我们看到这个现象,我们的愿心更坚定、更加强,永无退转,我们向不动地的菩萨学习。又何况就是凡夫讲经说法,九法界一切神灵、娑婆世界六道的鬼神都来听;我们眼前面对著这些人众,他们学习得不如法,鬼神当中有如法的,九法界神灵大众当中如法修行的更多。所以我们要把心量拓开,我们念念当中与他们起感应道交,念念我们心观照到的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不是面对这几个人讲,这几个人全部都退心了,我的愿心不退,我的「为人演说」绝无退转。没有人听,我摆个录音机,我讲录音机在听。你说录音机是死的,我说录音机是活的;《华严经》里头常讲「一毛孔容纳虚空法界」,这个小小的录音机比毛孔大多了,那里头怎么知道没有容纳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个事情是你幻想的,不是事实!」佛在经上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想这个录音机小盒子里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在这里听,那就果然就是了。
一般人讲经说法,他的思想只想著这一个讲堂里面的大众,换句话说,他的听众就这么多,都在讲堂里头。如果你的思想能够扩大,你想到「我们六道里面所有一切神灵都在我这个道场」,果然没错,这个地方娑婆世界六道的众生都在。你能够像《华严经》上这些大菩萨,他们的心量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每一位诸佛刹土里面无量无边的十法界众生,尽虚空、遍法界一个都不漏;实际情况呢?实际情况如你所想像的!心量不能不大,我们修行的功德点点滴滴无一不是充满虚空、遍法界。所以诸佛菩萨所修的无量无边的大福大智,我们如果明了、懂得,我们也能修,纵然不能修到像他们那样的分证位,我常讲我们也可以修到观行位、相似位,对我们自己来讲,有大利益!
『此无等地咸宣说』,这一句前面四个字是叹地,赞叹这一个地位,就是第八地。「咸宣说」三个字是结,说法做一个总结;「咸」,没有不宣说的,也就是说「无量刹海」、「一切愿行」没有不宣说的。这个意思很深很广,说实在的话,我们很不容易体会。因为我们看到这个字样,真的就像古德常讲的「依文解义」,那是我们的理解、我们的思想非常狭义,很狭窄,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他是尘说刹说,虚空法界、万事万物无一不宣说,这个我们就不知道了,我们就没有办法体会、没有办法觉察。如果你要是深入《华严》,深解义趣,你就明白了。《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哪里?不是在经本上,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之中,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无不在说,只是你没有法子体会。如果你能够体会得到,你再把这个经本展开去对照,你渐渐不知不觉的也能契入华严境界了。这些话我们在前面都讲过,希望大家善学。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说偈赞佛,云音菩萨赞颂第八首:
【周遍法界虚空身,普照众生智慧灯,一切方便皆清净,昔所远行今具演。】
这一首颂是赞叹七地菩萨,远行地。第一句是赞叹菩萨的果用,『周遍法界虚空身』,「身」是果报,「周遍法界」是德用,这是证得「虚空身」。这些话我们初学的人听起来感到很抽象,而实际上它确实是事实真相。我们在凡夫地,无量劫来把这个真相迷失了,不知道事实真相;佛菩萨虽然大慈大悲,把这个真相为我们说出,可是我们自己确实有一定的难度,没有办法体会。我们修学佛法,这么多年才有一个粗浅的认识,可以说是相当粗浅的认识,体会得整个宇宙是一体;不但是一体,说得亲切一点是自体,是自心所现的境界,确确实实如同梦中的境界一样。佛常常用梦境来做比喻,细心的人不难体会得,梦境肯定是我们自心变现的,不可能是外面有什么东西它到我们梦境当中来,不可能!
佛说我们眼前的境界,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它是一体,它真的是自己。就在自分上确实有这个现象,有部分明白了,有部分依旧在迷惑。就如同我们这个身是一体,身体很健康,全身每一个部位都有知觉,有知觉就好像是悟了;可是有些地方发生毛病了,局部麻木了,没有知觉,没有知觉的这一部分就是迷。觉悟的部分一定要帮助麻木的部分,我的右手觉悟没有问题,左手这个地方麻木了,我一定给它按摩帮助它恢复知觉,这就是佛度众生。觉悟的这一边我们叫它佛,麻木的这一边叫它做痴众生,它是一不是二。诸位从这个地方细细去体会,「虚空身」,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虚空身」就是清净法身,虚空没有染著,所以是清净,身就是法身。多大?「周遍法界」。所以大乘法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不能不明白这一个事实真相。
真正了解事实真相了,『普照众生智慧灯』,自性本具般若智慧,这个时候开始起作用了。前面六地修的是根本智,「一切法门咸遍了,普现国土如虚空」,这是根本智;从根本起后得,这个后得,七地菩萨修的是方便波罗蜜,所修学的无不称性。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学习。我们是在迷没错,佛菩萨在觉,希望我们能够效法佛菩萨,佛菩萨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我们想学,很想学,这个不是假的,我们了解。为什么学不到?原因很多,佛归纳几个重点来给我们说,我们的悭贪放不下,障碍著我们学不成;恶业改不了,瞋恚傲慢常常起现行,懈怠懒散功夫不得力,这些东西困扰著我们,我们麻烦了!心散乱没有智慧,遇到真正的善友善知识,真正的善友是什么?佛菩萨,「佛菩萨我没有看到」,经典就是佛菩萨,经典就是真正的善友;遇到,不认识它、不相信它,对它不了解,不能够接受经典的教诲,挂名是学佛,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一毫一分都没有得到。菩萨智慧开了,真的是「普照众生」。「智慧灯」这三个字,就是表「方便波罗蜜」,所以它不用日不用月它用「灯」,灯表方便,无处不照,日月照不到的地方,灯还能照得到。
『一切方便』,就是菩萨所学的。我们今天仔细想想,对自己、对众生,处处不方便。当然因为我们没有智慧,我们烦恼习气一大堆,虽然天天学佛,学佛功夫有没有进展,得不得力?可以说是一丝一毫都没有进展,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得,佛在经典上常常讲「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生在五浊恶世当中,养成了浊恶的习惯,习惯变成习气,跟自性清净心完全相违背。真心本性一丝毫的浊恶都没有,本性里头含藏的是净德,就是此地讲的「清净的方便」,方便是德、净德。什么是净德?举例而言,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是净德,是自性里头本有的;反过来,悭贪、恶业、瞋恚、懈怠、散乱、愚痴是自性里头本无的。本无的这些都从哪里来的?这些东西是迷失了自性,把性德转变了,变性德里面的布施供养成为悭贪。所以诸位要晓得,悭贪之体跟布施供养的体是一个体,觉悟了,它就是布施供养;迷了,它就是悭贪。
佛用什么东西让我们恢复自性?让我们学习布施供养,恢复清净的性德。开始学习的时候有困难,困难在哪里?因为习气太重了,一下要改好像很难过。要舍离,什么时候你养成自然了,习惯成自然,自自然然的,那个布施供养自自然然就大方了。布施供养还得要考虑吗?还需要计较吗?我们看到许许多多有能力的人修布施供养,他想来想去,顾虑很多,这是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觉悟;彻底觉悟了,这个念头就没有了。为什么?性德流露了。有人说:「我布施供养,我这个力量有限!」没错,为什么你的力量有限?你没有见性,你的一些财宝是修得的,有限;如果你从修德里头慢慢转变成性德,你的财宝是无限的。就像经中我们看到诸菩萨们手中常出无量珍宝,供养十方诸佛,供养十方一切众生,真的无量的珍宝。我能不能有?问题是看你自己,这个东西不要问别人。自己能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你就逐渐恢复自性了。
妄想分别执著总得要一年比一年少,一月比一月轻,这是好境界。所以学佛的同修要常常思惟、反省、检点,我对於一切人事物的计较执著,有没有减少?有没有减轻?如果有,这是好境界,证明你的功夫不断的再进展,到一个相当的时候,功夫就得力了。功夫得力也就是自然而然,不再有分别执著了。这个事情做好了或者做不好,做对了或者做错了,你都会很自在。为什么?没有放在心上,渐渐趋向於自然了。做对了,做错了,对与错是两边,两边没有见性,与性德不相应。到什么时候你真正入了这个境界,没有是非,没有真妄,没有利害,所谓是「两边不立,中道不存」,处事待人接物是自然而然。这个时候你虽然没有入佛的境界,也不远了,非常接近。什么叫佛境界?佛境界就是自然的现象,佛经的名词讲「法尔如是」,这是佛境界。
修行有事有理,事要方便一切众生,菩萨念念之中不离方便众生,在在处处不离方便众生。方便众生就是四弘誓愿里第一愿的落实,「众生无边誓愿度」。方便是无量无边,我们讲得很多,为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服务。服务的项目无量无边,服务的机会自己要晓得掌握住,遇到了认真努力去做,遇不到也不必去找,去找叫攀缘,遇到了这是随缘。攀缘心不清净,随缘心是清净的。一切人事物,是菩萨修方便波罗蜜的对象,对人决定要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要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勉励、互助合作;对事要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把这个事情做好,利益大众;对物要爱惜。世出世间法,古圣先贤教人惜福,佛经里面讲得最多,积集功德、积集福德,不懂得惜福的人他到哪里修积?所以物要爱惜,不能糟蹋。特别是佛陀入灭之后四众弟子,由於世间具有大福德的人对佛陀的敬仰,所以护持佛门弟子,建立庄严的道场,供养佛弟子进修。如果我们敬佛,我们尊敬这些护法的大德,对於他们种种的供养自然就能够爱惜。如果任意糟蹋,这是不敬佛、不敬护法,折损自己的福报。到自己没有福报的时候,这福报享尽了,苦难现前,你才知道处处不方便。
古人讲求,古时候这些善知识、祖师大德常常教诲,近代不说别的,你们看看《印光大师文钞》,这些话在他的文字里面篇篇都看到,真正是千言万语,这是对於施主的尊敬。佛法里面教导「知恩报恩」,现在难在哪里?难在我们不知恩,好像是什么?他们供养给我们是应该的,我们是应该享受,可以任意糟蹋,产生这样严重错误观念。我听说澳洲也有具有相当规模的道场,建设的费用达到澳币六、七亿,我们这个道场不能比。我们这个小道场,小道场很如法,你要晓得那个大道场是多少人力、物力成就这样的供养?如果不懂得惜福,不懂得经营照顾,你怎么对得起出功德的这些功德主、这些护法菩萨们,你怎么对得起他?护法菩萨看到你们造这些罪业,看到你们堕落,看到你们受恶报,他也无可奈何!但是护法菩萨不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为什么?他知道一切法空寂,一切现象梦幻泡影,他的恭敬供养是圆满的。就像《楞严经》上讲的「发意圆成,圆满功德」,他的功德是圆满的。必定有人接受他的供养,成就他的果证,福不唐捐;必定有人在这个道场,我们用最浅显的话来说,相当程度提升他的境界。这就是布施供养福无边,一天的供养,功德就不可思议。
我们在史书里面看到记载,宋朝的将军曹翰,他的前世是做一个小商人,肩挑的小贩,就是挑一点东西在外面买卖。这个事情我是早年看这些书籍,几十年没有再看过了,印象是有,记得也不太清楚,好像是卖布。这个我们在小时候在农村里面乡下住,那时候我们见到,一个人肩上扛了几匹布,在乡村里面到处叫卖,大概是这种小贩。有一天遇到寺院里面法会,他也随喜参加,把他卖布的钱发心打斋供众。出自於诚意,并没有人劝导他,自动发心的。就这么一点点的福报,这福报不大,第二世就做了小官,第三世就做了大将军。我们能够体会得到,他这一天的供斋,必定有真正修行人应供,他才得福。如果你供斋这里头没有圣人,也有福报,福报小;如果这里头有圣贤人,那福报就大了。
当年永明延寿大师住世的时候,国王打千僧斋供众,斋毕之后,国王就向永明延寿大师请教:「今天我供斋有没有圣贤人来应供?」他说有,「什么人?」「燃灯古佛来应供」,那个福报就大了。可是诸位要知道,那是福德不是功德。如何把福德变成功德?心地不落印象;我今天供斋了,供斋完心地清净,痕迹都没有,这个福德就转变成功德。这个国王还是不行,还是没有忘掉,也就是说没有能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他做的是福德边事,不是功德边事。这些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要修真实的功德。接受供养的四众同学一定要懂得惜福,要知道报恩,要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常住之物不能任意损坏,诸位念念《地藏经》就知道了。偷盗常住物、任意损坏常住物,这个罪报佛不能救。为什么?常住物是十方信众供养,是十方信众真诚恭敬心供养的,这还得了!不是乞丐讨饭施主供养你一点,那个不是恭敬心,那是怜悯心,可以受,没有什么问题。寺院道场里面一针一线、一草一木,是信众护法虔诚心供养的,我们能受得了吗?他们供养的目的何在?目的是希望帮助我们安心办道,希望我们开悟,希望我们证果,希望我们成佛,他的目的在此地。换句话说,我们不能开悟,不能证果,不能成佛,你就对不起他,你就亏欠於他。现在佛门四众同修有几个人知道这个事实?我们非常有幸,为什么?我们没有离开经典,天天读诵,逐渐逐渐明白了。我们晓得,任意糟蹋常住物,这罪非常重;如果我们时时刻刻遇到了知道爱惜、知道保护,无量无边的功德。
大的来说,道场是前人创建的,如果年久失修,我们尽心尽力把它修复,这个功德比建新道场功德还要大,佛经里头说的。为什么?旧道场这个地方曾经成就过多少人?用我们现在话来说,磁场不一样,这个地方有很多的护法神,曾经有很多修行证果的人在这里成就的,这个地方有灵气。所以你恢复它,比你建一个新道场功德或者是福德都会更大。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不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不肯全心全力去维护,而这个道场损坏了,这个罪过很重。现在有许许多多道场,建立在繁华的都市,而且都是高楼大厦。因为人口繁密的地区,土地得来是愈来愈不容易了,寸土寸金。这样道场建立,跟邻居隔得很近,特别是邻居要盖大楼,施工的时候一定引起地面的震动,对我们自己道场肯定造成破坏。这种破坏,我听说有许许多多地方,隔壁邻居施工都签约,施工的那一个施主他要负责来维修、要赔偿,这是合理的,确实合理合法。如果没有这个法律,我们自己要懂得怎么防范,如有损坏要全心全力去维修。为什么?四众同修在这个地方居住,心安道就隆;如果住在这个房子,这个房子变成危楼,时时刻刻可能会倒掉,心不安,道业就不能成就。比一般建设商业大楼,那是为了名闻利养,不可以一概而论。为名闻利养这个利益很小;成就一个菩萨、成就一个祖师、成就一个大善知识,这个功德无量无边。谁知道?我们如果不是几十年在经教里用了这一点功夫,我们也不会知道。这是大的。
小的,饮食;再小的,像这些文件用品。这从前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我们受他的提示,一张信纸、一个信封,再有就是电话,最容易造成罪过,常住物!十方人你要想到常住这个钱财,是十方人恭恭敬敬,真的自己省吃俭用,想到这个地方来修一点福,他们心目当中这个地方是福田;如果我们任意去糟蹋,那个罪报不得了!电话要不要使用?没有必要的时候绝不使用,必要的时候要知道长话短说。人家说十分钟、二十分钟才讲清楚的,我预先要想想,我要在三分钟当中把它讲清楚、讲明白,爱惜常住物!特别是出家人要修清净心。所以我常常劝勉同学们,我们彼此互相之间要有什么问题需要沟通,最好用传真。传真比电话要节省很多费用,而且电话里头废话很多,传真你写成文字,废话就少了。而且还有一个好处,如果没有听清楚,你再问又罗嗦了;传真过来没有看清楚,再看一遍、多看几遍,你说省多少事!还有底案保存可查,这个好,非常非常之好!比电话好得太多了。
这些话我也常常讲,诸位一定要知道爱惜常住物;一定要知道我们人生在世,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对我们都有大恩大德。我们出门到哪里去办事,沿途上这些花草树木,它们生长在那里提供我们欣赏,让我们行走这个路,尤其是远程,不会感觉得寂寞,那是它们在供养我们,你知不知道它的恩德?佛知道、菩萨知道,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这是远行菩萨『今具演』,具体表演给我们看。他表演什么?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表演的是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这是修的「清净方便波罗蜜」,我们应当要学。后面讲到第七地,说得就更详细、更明白了。
云音净月菩萨赞颂第九首:
【一切愿行所庄严,无量刹海皆清净,所有分别无能动,此无等地咸宣说。】
这一首是赞颂八地菩萨,他所修的是愿波罗蜜,也是后得智的一种。七地修方便,八地修愿。在这个地方我们一定要知道,在华严圆教里头,不但是地上菩萨,就是十信位的菩萨也是「一修一切修」。在十度齐修它有偏重,像八地偏重在愿波罗蜜。『一切愿行所庄严』,菩萨不只是一位,无量无边的诸佛菩萨,在因地当中所发的弘愿也是无量无边。菩萨一修一切修,一门就圆满一切法门,一愿圆满一切弘愿,所以「一切愿行所庄严」。佛为了说法方便起见,把一切的弘愿归纳为四大类,我们通常称为四弘誓愿;诸位一定要理解,绝对不是说只有这四种愿,四愿每一愿里头,形相都是无量无边际。无论是度众生,十方无量无边的刹海,每一个佛刹里头有无量无边的众生,菩萨发愿帮助这些众生,你想想看这个境界多么广大!所以这一愿里面就具足一切菩萨的行愿。断烦恼是帮助众生,学法门也是帮助众生,烦恼无尽,法门也没有边际。佛道我们今天明了了,佛道也是没有边际的。就以中国祖师大德来说,天台家讲的四种佛道,藏通别圆;华严教里面讲的,四十二个位次都是佛道,分证佛位、究竟佛果,都不是简单的。「一切愿行所庄严」,庄严的是身相,庄严的是土相,我们讲的依正庄严。八地菩萨是不动地,这是真实的果位,於一切顺逆境界、善恶之缘,不会再起心动念,这个时候才能真正成就自己,利益众生。
『无量刹海皆清净』,我们今天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常常讲的「五浊恶世」,浊就是染污,很不清净、极不清净,恶是极度的不善。我们要问八地菩萨在我们这个地方,他是不是也看到清净的境界?答案是肯定的,确实八地菩萨住在我们这边,他住的是清净法界,我们住的是浊恶法界。这又是什么道理?这就说明法不是真的,《金刚经》说得很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法是随著心在转变的;菩萨心清净,所以他身清净,他的生活环境清净。世尊在《楞严经》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八地菩萨能转境界了,不会被境界所转。八地菩萨真正了解,清净心性是真的,秽恶的现象是假的,真妄无碍,理事无碍,性相无碍,所以他能转,我们不能转。我们为什么不能转?心不清净。人家到不动地了,心地清净一尘不染,所以「无量刹海皆清净」。
「无量刹海」是尽虚空遍法界一个都不漏,所有一切诸佛如来的刹海,寂光土、实报土、方便土、同居土,一味清净!我们有没有能力入这个境界?这要看自己,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境随心转」,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心随境转是假的。但是一般世人我们想想,哪一个不被境界所转?所谓触景生情,情是什么?六根接触到外面六尘境界就起妄想、就起分别、就起执著,就被外面境界所转了。但是你要晓得,你这是妄识被境界转,真心不被境界转。为什么?真心没有妄,它怎么会被妄境所转?由此可知,真心可贵。什么是真心?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那个时候就是真心。佛菩萨教人没有别的,唤起我们的真心而已。你看看《坛经》上的例子,惠能在五祖会下得道,得什么道?恢复了用真心,他不再用妄心了。禅宗里面所讲的「明心见性」,这用真心,跟诸佛如来用同一个心。《华严经》上所念的同生众、异生众,同异是什么差别?用心不一样。你用的是妄心,就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这是跟佛不一样,异生众;这些菩萨摩诃萨跟佛用的心是一样,同生众,用真心不用妄心。我们修行修什么?就修这个。果然转过来,就是转迷成悟,就是转凡成圣。
你看惠能对惠明讲的话,惠明用妄心,去追赶惠能,想把衣钵夺回来,被他追上了。他在没有出家之前是四品将军,是个军人,惠能不是他的对手,把衣钵放在一边,自己躲藏起来。当然他看到衣钵,拿到衣钵就算了,不会再去伤害人了;哪里知道真正有护法神守护衣钵,惠明居然拿不动。这个时候他知道了,这衣钵这么重,他是个将军,衣钵他拿不动,惠能轻而易举就拿动,从这个地方他就觉悟了。所以立刻就忏悔、就回头,说「我是为求佛法来的,不是为衣钵来的」,马上念头一转,这个念头转得快,惠能大师就出来,「好,你既然是为法来的」,那就帮助他,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明心见性。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他教他坐下来,把万缘放下,一念不生,听他的提示。他怎么提示?他说:「不思善、不思恶」,这就是讲你把两边放下,「正在这个时候,如何是明上座的本来面目?」这一句话提醒,他真的就回头了。不思善、不思恶,性宗里面讲的不著两边,中道不存,你的真心现前了。你思善思恶是妄心,两边都离开了还有个中道,你还执著一个中道,那还是妄心。告诉你两边不立、中道也没有,你能不能悟入?惠明就在这个时候悟入了。
我们在《坛经笺注》里面看到的,惠能大师一生,他的学生当中有四十三个人明心见性,惠明是其中的一位。一句话能把你点醒,我们今天读了这一句话为什么不醒?有,有读经开悟的,有听经开悟的,也有念佛开悟的,有参究开悟的,各人善根机缘不相同,悟入那你就是用真心,用真心与诸佛跟法身菩萨同一个境界了。对於世出世间一切问题,真的是迎刃而解,你立刻就得大自在,你就智慧充满了,从此之后你生活在智慧的境界里,我们今天讲,你过的是智慧的生活;没有悟,你过的是烦恼的生活。烦恼的生活苦,智慧的生活就乐了。离苦得乐是果,破迷开悟是因,我们不修因,哪来的证果?所以一定要懂得,行是许许多多错误的行为,首先你要承认;你不承认,你自己的错误怎么能改正?什么人有善根?肯定、承认自己有过失的这个人有善根;一味执著自己没有过失,过失别人有我没有,这个人就是佛经里面讲的一阐提。一阐提是什么意思?没有善根的人,善根断了。这样的人,诸佛如来都没有法子度他;换句话说,帮不上忙,佛菩萨给他讲经说法他听不懂,怎么会觉悟?真正听得懂的人、真正觉悟的人能看得出来,从哪里看?他做到了。
譬如给你讲不杀生,他从心里把伤害众生的念头断掉了,这人有善根,这个人真正听懂、真正觉悟了,真正回头了,回头是岸。他这一回头,过去生生世世他杀别的众生,或者别的众生杀他,这种冤业就消掉了。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过去生中你伤害这些众生,人家要报复你,他那个怨恨没有消除,你这边怎么消掉?他那边「因」在,我这边「缘」没有了,因必须要有缘,果报才会现前。他那里只有因,这一边的缘断掉了,果报不会现前,道理在此地。觉悟的人从今而后,把所有的恶缘断得干干净净。所以八地菩萨誓愿弘深,以他的弘誓愿庄严刹海,令身土皆得清净。身是法身,土也是法身,身土是一不是二,所谓是「身是法性身,土是法性土」。
『所有分别无能动』,这是第八地名号的由来,八地叫不动地,所有一切的分别执著都不动了。换句话说,他确确实实有能力在一切境界里头,六根接触六尘,或者我们讲对一切人事物,九法界里头,不是讲我们这个人道、我们这个生活的圈子,面对著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九法界众生所有分别,他接触他都不会起心、都不会动念,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到这个境界。佛门当中常说「八风吹不动」,这个八风对八地菩萨来讲是小小的微风,八地菩萨所遇到九法界众生,那有很多惊涛骇浪、大风大浪,他不动了。
在现相上来说,我们曾经在经典里面读到,知道如来的威力不可思议,我们前面念过十力,「力波罗蜜」,就是如来果地上这十种力。大风都不能吹动佛的衣角,我们知道佛所穿的衣是袈裟,披在身上,那个衣很薄,风吹不动。我们穿的衣特别是在寒冷的时候,我们穿得很厚很重,出去时候遇到风,这个衣还是被风吹得飘动;佛那么薄的衣,风吹不动。我们会联想到八地菩萨他的衣,大概风就吹不动了,他跟佛贴得很近,九地、十地、等觉就是究竟佛果了。这首偈我们要怎样学?这对我们的关系就重大了,对我们的利益那就太多了。一定要晓得,六地以后全是修的「般若波罗蜜」,这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方便、愿、力、智」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有的。马鸣菩萨在《大乘起信论》里面讲得好,本有一定可以恢复,本无一定可以断尽。烦恼习气本来无,贪瞋痴慢本来无,一定可以断得干干净净。戒定智慧,布施、忍辱、精进、禅定,本来有,本来有哪里不能恢复?《大乘起信论》给我们很大的信心,问题就是我们肯不肯回头?果然肯回头,这个事情不是很难。
学习的方法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先要学忍辱波罗蜜。能忍,忍就是不计较。特别是看到别人做错了,做了一些恶事,就像佛在《八大人觉经》上提醒我们的「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这要忍辱的功夫。从忍辱慢慢才能到精进、禅定,才到不动地,不动地是定、大定。唯有大定,大愿才能现前。正是古人所谓,小的成就需要小的定力,大的成就需要大的定力;换句话说,世出世法当中你成就有多大,看你的定力有多大,定力跟你的成就决定是成正比例。定的前面是忍辱,所以《金刚经》上讲「一切法得成於忍」,你不能忍,你把你自己的功德完全毁掉了,那很可惜。怎么忍法?一定要懂得随他去,随他去好!自己成就了。不要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心里头只有一个普度众生的弘愿。这一次错了,下一次呢?下一次他还错。再下一次?再下一次还错。哪一次不错,那一次就得度了。为什么我们这样肯定的说他生生世世都会做错?那是无量劫来的习气染污太严重了!
佛菩萨能怜悯众生,用我们的话来说,能原谅众生、能体谅众生,不计较他的过失。他的过失要不要受报?一定要受报。佛菩萨不能代替,佛菩萨清清楚楚,你造什么样的因,你将来受什么样的果报。「佛菩萨为什么不帮助我?」佛菩萨是天天帮助你,说实在话佛菩萨对得起众生,众生对不起佛菩萨。天天在教导你,天天在提醒你,但是你不肯回头,你听不懂;或者说你听懂了,实在讲你懂得不够彻底、不够透彻,不起作用。所以为什么佛在经上常讲「深解义趣」,为什么叫你多读多听?读的遍数愈多愈好,听的遍数愈多愈好,听的时候离妄想分别执著。这是什么意思?佛教导初学用真心去读,用真心去听,用真心去学,真心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那你学得好快。如果夹杂著妄想分别执著,你学得就会很慢,学得会很吃力,很不容易。不一样!
因此能够接受佛菩萨教诲,能够随顺善知识的教导,他有善根。真正善知识是佛法修学的过来人,他明了、他懂得,他把他自己学习的经验方法传授给你,决定是有好处的。如果我们对於善友有丝毫的怀疑,听到别人一些闲言闲语,对他的信心打了折扣,那就难了。为什么?诸佛菩萨、真善知识,没有一丝毫私心,没有一丝毫私欲,这些人只有一个心愿,希望你早一天成佛,决定没有嫉妒障碍,希望你的成就高过我,这是真善知识。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自他不二」,你的成就是我的成就,你没有成就就是我没有成就。障碍你的成就,实际上是障碍自己的成就,世间愚痴的人才会干这个事情,真正觉悟的人绝对不会干这个事情,觉跟迷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体会得到。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可以从这个地方下手。念念成就众生,众生纵然有过失,绝不把它放在心上,知道那个过失是必然的,那个过失会有无数次的重犯;要不然众生很好度,为什么《地藏菩萨本愿经》讲「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这是诸佛菩萨把这些众生的习性一语道破。
我们现在仔细观察,果然跟佛经上讲的一样!但是我们帮助一切众生这个愿不能退转,我们看到众生一切都不如法,要是退心了,那就错了。我们看到这个现象,我们的愿心更坚定、更加强,永无退转,我们向不动地的菩萨学习。又何况就是凡夫讲经说法,九法界一切神灵、娑婆世界六道的鬼神都来听;我们眼前面对著这些人众,他们学习得不如法,鬼神当中有如法的,九法界神灵大众当中如法修行的更多。所以我们要把心量拓开,我们念念当中与他们起感应道交,念念我们心观照到的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不是面对这几个人讲,这几个人全部都退心了,我的愿心不退,我的「为人演说」绝无退转。没有人听,我摆个录音机,我讲录音机在听。你说录音机是死的,我说录音机是活的;《华严经》里头常讲「一毛孔容纳虚空法界」,这个小小的录音机比毛孔大多了,那里头怎么知道没有容纳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个事情是你幻想的,不是事实!」佛在经上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我想这个录音机小盒子里头,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都在这里听,那就果然就是了。
一般人讲经说法,他的思想只想著这一个讲堂里面的大众,换句话说,他的听众就这么多,都在讲堂里头。如果你的思想能够扩大,你想到「我们六道里面所有一切神灵都在我这个道场」,果然没错,这个地方娑婆世界六道的众生都在。你能够像《华严经》上这些大菩萨,他们的心量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诸佛刹土,每一位诸佛刹土里面无量无边的十法界众生,尽虚空、遍法界一个都不漏;实际情况呢?实际情况如你所想像的!心量不能不大,我们修行的功德点点滴滴无一不是充满虚空、遍法界。所以诸佛菩萨所修的无量无边的大福大智,我们如果明了、懂得,我们也能修,纵然不能修到像他们那样的分证位,我常讲我们也可以修到观行位、相似位,对我们自己来讲,有大利益!
『此无等地咸宣说』,这一句前面四个字是叹地,赞叹这一个地位,就是第八地。「咸宣说」三个字是结,说法做一个总结;「咸」,没有不宣说的,也就是说「无量刹海」、「一切愿行」没有不宣说的。这个意思很深很广,说实在的话,我们很不容易体会。因为我们看到这个字样,真的就像古德常讲的「依文解义」,那是我们的理解、我们的思想非常狭义,很狭窄,不知道这个事实真相。他是尘说刹说,虚空法界、万事万物无一不宣说,这个我们就不知道了,我们就没有办法体会、没有办法觉察。如果你要是深入《华严》,深解义趣,你就明白了。《大方广佛华严经》在哪里?不是在经本上,是在我们现实生活之中,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无不在说,只是你没有法子体会。如果你能够体会得到,你再把这个经本展开去对照,你渐渐不知不觉的也能契入华严境界了。这些话我们在前面都讲过,希望大家善学。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