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三六卷) 2001/12/1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536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说偈赞佛,金焰菩萨偈颂第六首:
【一切处行佛尽知,一念三世毕无余,十方刹劫众生时,悉能开示令现了。】
第六首就是「一切至处道智力」,论里面名称是「遍趣行智力」,「遍」就是一切,「趣」就是至的意思,「行」是道的意思,翻译名相不同,意思完全相同。清凉大师跟我们解释说:「诸众生种种所行,若出离行,不出离行,各能至果。」这个意思是讲一切众生他的行业,他所造作的行业。出离,是讲以六道做一个界限,你的行持能不能脱离六道?脱离六道你会到达什么样的境界,证得什么样的果位?如果不出离,你是在六道轮回,你来生会到哪一道?那都是至处,你所到的地方,佛都知道,有这种能力。
在前面第一段里头,我们讲到「是处非处力」,这个地方「是处非处」是讲的因果,你造善因你一定得善报,这是「是」;造善因而得恶报,这就不是,这是「非处」。反过来说,造恶因你得的恶报,这是「是处」;造恶因得善报,这是「非处」。这些地方,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此地,就是第六「一切至处道智力」,完全是讲果报;第一条是讲因果的定律,此地是讲你行业你所达到的境界,你感受到的果报。清凉大师怕我们把这两条混淆不清,所以特别说明。第一条「是处非处智力」,指「因是得果之处」;这一条「一切至处道智力」,这是从果,「果是酬因之处」,所以不一样。但是我们讲得更清楚、更明白一点,第一条是讲因果的道理,因果报应的必然;此地是讲事。
『一切处行佛尽知,一念三世毕无余』,第一句是总说,第二句就是这一念之间他就清楚。说它的速度之快,现在电脑都比不上,电脑还要按个钮,这个讯号才能够通达,诸佛如来不需要这么麻烦,刹那之间就把你过去现在未来,你生生世世所入的境界、所受的果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切处」是讲十法界。在佛法里面,小乘的四果四向,大乘菩萨五十一个阶位,你证得什么样的阶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世法里面,族类繁多,人道有男女老少、有贫富贵贱,有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生活果报。新加坡处在热带,四季常夏,没有春夏秋冬;靠近北极的,一年四季常冬,全是冬天。生活环境不相同。你到人道,你在人道、在地球上投胎,你在哪个地区?当然生活过得最舒适的是温带,四季分明,不一样!
你所报得的境界,佛完全知道,而且是一念之间就通达明了,「三世毕无余」,连到底下一句『十方刹劫众生时』,这是佛一念之间所知道的。三世是时,「十方刹」是处,是佛所知的。「众生时」,这三个字我们怎样去解读?现在由於科技发达,资讯发达,交通方便,这三个字好讲了,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的时差,古时候的人不容易觉察得到。譬如隋唐时代,我们佛门高僧到印度去取经,每天走一两百里路,从首都长安走到印度,这个当中,现在来讲确实是有好几个小时的时差。你每天走一两百里,你一年走到印度,没有感觉得有时差,速度太快的话你就很明显感觉到。今天我们从此地飞到美国,时差就非常明显,速度快了。这是「众生时」。
『悉能开示令现了』,佛有智力能跟你解释得很清楚。我们造的业因不相同,每一个人我们俗话说投胎到这个地球上来,你在哪一个地区投胎,你在哪一个族群投胎,你在哪一个家庭投胎;你将来一生的行业,我们一般人讲命中注定,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没有办法脱离命运,只有少数的人能够把自己的命运改变。改变还有幅度大小不相同,改变幅度最大的是转凡成圣,这个改变的幅度太大太大了。如果证得小乘的初果、二果,是改变了,改变的幅度不大。为什么?他还没有出离六道轮回。我们知道四果罗汉才脱离六道轮回,那个改变就大了。三果他的至处是第四禅的五不还天,不再到欲界来了,二果叫一来果,还得到欲界来一次;初果七次往返,这个一般讲的是改变非常明显。如果是菩萨,观行位的菩萨改变不大,在六道轮回;相似位的菩萨改变就大了,他脱离六道,他在十法界的菩萨法界里面。而改变最大的是分证位,不但超越六道,同时超越十法界。
佛清楚,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知道佛有这个能力,对於一切众生将来到哪里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自己能不能知道?如果真正是个修行人,我来生到哪里去,大概能知道,所谓是知道个八九不离十,自己清楚。从什么地方能明了?我们不是有佛这种智力,我们是从因上去望果,我这一生当中,自己的行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这一生当中干的是什么业,仔细看看佛在经典上所说的十法界,我们就晓得我所作的行业与哪一个法界相应,自己清楚。但是这个观察要仔细,粗心大意你看不出来,微密观察,自己晓得。所以有一些世间人,他在临命终时告诉他的家人他到哪里去。
我小时候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这些事情我就记得很清楚,乡下这些老太婆、老阿公,心地仁慈厚道,吃斋拜佛,但是不懂佛法,没有人讲经说法,不知道求往生。他临走的时候预知时至,告诉他家人:「三天之后我要走了,你们好好的替我准备。」交代后事,接见家亲眷属,神智清楚。虽然有病,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跟每个人见面告辞,嘱咐你好好的做人。时间到了,他告诉大家他到天上去了,有天上的童男童女来接引他。那个时候我们只记得一些事情,境界不清楚,学佛之后我们晓得这是欲界天。他修的福报叫人天福报,修得好!生天了。到人间来转世的,我们也曾经听说过,他到人间来了。大概到人间来转世也都享福,也都有福报。还有到鬼道里面去的,也有预知时至的,那到鬼道里头不是做普通的鬼,做土地公,鬼神道,他去做土地公去了。
谛闲老和尚那个参禅的徒弟,夫妻两个到土地庙去上任,他徒弟当土地公。他在没有出家之前结过婚,他有太太,太太始终没有离开他,太太不同意他出家,他一定要出家,太太投水自杀,自杀之后魂灵天天跟在他的身边,因为他修行修得不错,有护法神保护他,他太太不敢贴近。到他做了大和尚,金山寺的首座和尚,地位很高,傲慢心生起来了,架子端出来了,好了,这一下护法神走了,护法神不保佑你,他太太就上身了,附在他身上。他自己也莫名其妙,也投水自杀。其实,他的神智被他太太控制住。他还有个女儿,在出家之前有生个女儿,托梦给他的女儿,叫他的女儿找谛闲老和尚,那是他的师父,告诉他他到土地庙去上任去了。谛老一听明白了,他那个寺庙旁边正好兴建一座土地庙,准是那个地方,就到他那里去给他做超度佛事,知道这个土地公是他的徒弟,那个土地奶奶就是他以前的太太,给他做佛事。做佛事,谛闲老和尚说:「你果然是真的,你是某人,你也显一点灵给我们看看。」说了之后,果然他就显灵了。这个灵显什么?在做佛事的桌子前面出现一道旋风,就像龙卷风一样,谛闲法师看了点头:「好,我知道了。」出现这么一个现象,鬼道里去了。所以到哪个地方,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自己心里有数,经典看多了就有数。
念佛人哪一个不希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的「至处」,这个「处」要是西方极乐世界,那是比什么都殊胜!但是到西方极乐世界怎么去法,自己要晓得。我们对於净土宗的经论,先后搞了五十年,这五十年当中,大概前十年心不能够专一,十年之后我们把一些歧途全部舍弃了,专一方向,专一目标。於是这四十年当中,愈走愈专,愈行愈近,理论我们清楚了,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方法也搞明白了。换句话说,你有没有把握往生,关键就在行门,你有没有把净宗必须要具足的条件落实?第一个条件,也是基础的条件、最重要的条件,净业三福,你做到了没有?净业三福十一句:「孝养父母」你做到了没有?父母不在了,不在也要尽孝养之道。「不在我怎么孝养法?」父母对你的期望你有没有做到?父母在生前造作一些不善,你知不知道?父母现在在哪里,你晓不晓得?
你去念念《地藏经》,婆罗门女、光目女她们父母过世了,如何去孝养?知道父母生前造作不善必堕恶道,自己发愤努力精进修行,她们是修念佛法门。婆罗门女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怎么知道她念到一心不乱?她在定中能去参观地狱。经上讲得很清楚,地狱只有两种人能去,一个受罪的,你有这个果报,你在临命终时这个境界立刻就现前;第二种人是菩萨,到地狱里面去度众生的。不是这两种人,这个境界决定见不到。她在定中见到地狱,遇到无毒鬼王,鬼王合掌称她菩萨,我们就晓得她是一天一夜专精不懈,一天一夜念到一心不乱。这个一心不乱,我们想想,可能是事一心不乱就行了,事一心不乱就有这个能力。
光目女的功夫差一等,她是梦中境界,不是定中。梦到她的母亲来感谢她,救她离开恶道了,她还有余罪,所以她离开恶道投胎到她家里面,她家里面女佣人的女儿,寿命只有十三岁,求她如何去帮助她。光目女的功夫,我们可以肯定她念到功夫成片,才有这个感应,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乱的下品功夫。想想我们现在念佛,说老实话,一天到晚还夹杂著胡思乱想,夹杂著烦恼习气,这样下去,我们的来生就不好了,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有没有方法补救?有,只要一口气没断,就有方法补救。一定要相信佛陀教诲,放下万缘,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要再放在心上,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务必要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我们把这个心整个转变过来,不再有虚伪,不再有染污,不再有贡高我慢,不再迷惑,不再自私自利。一定落实十善业道,「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没有这个基本条件,念佛不能往生。这个净业三福,佛讲得好:「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怎么能疏忽?我讲经的时候常说,三福第一条做到了,你肯定往生净土,凡圣同居土;三福第二条要是能做到,完全落实,「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对出家人讲的,在家优婆塞、优婆夷也能达到这个境界。所以四众同修往生品位高下,善导大师讲得好:「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好,正确!是事实。你学佛,遇到真正善知识,他教导你,教导你没有错,你要是不肯做,那也是枉然。
持戒念佛,这是世尊入灭之前的教诲:「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不能怕吃苦。我们在这个世间时间不长,很短,吃一点苦算什么?来生得大福报。现在不肯吃苦,要贪图享受,来生的苦够受,三途苦报你能够免得了吗?你仔细去看看戒律,在家你看看《优婆塞戒经》,出家你看看《戒律全书》,那是我们行为的标准,真正是祖师大德的行持。诸佛菩萨的行持,我们想想做不到,所以我劝同学,你能把《沙弥律仪》落实了,你就肯定得生净土,往生净土很可能生方便有余土,那是你的至处。再能把第三条做到,第三条「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真正落实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菩提心,舍己为人。「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深信念佛成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一丝毫都不怀疑,把什么念头都打掉,我专念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什么?想阿弥陀佛的存心、阿弥陀佛的弘愿、阿弥陀佛的行持,我要学他。「读诵大乘」,这个大乘,净土五经一论都是大乘,不必念别的,念本科就好。其他大乘经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再学,绝不让自己分心,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完全集中在一处,容易成就。「劝进行者」,这是我常常讲的,我们完全落实,做一个好的形象给九法界众生看,这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一生精进不懈,你可能是上上品往生,生实报庄严土。
净宗的理论、方法、境界,我们这些年搞清楚、搞明白了,想不想去?这个关系非常非常重要,要依教奉行。经不能一天不读,现在不但是要读,要理解,真正清楚、真正明了,要落实,把它做到。这是我们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其他的事情鸡毛蒜皮,小事一桩。为什么?你总要离开这个世间,在这个世间时日很短,一百年一弹指就过去了。谚语常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要常常想想。《八大人觉经》上一开头告诉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何况我们处在今天这个时段、这个地区,这个地区是地球,这个时段是二十一世纪。许许多多人都在传说世界末日,灾难非常频繁,一次比一次严重。我们学佛的人,对於这个世间动乱没有放在心上,所以没有什么感觉。一般世间人不一样,人心惶惶,不知道到哪里去好,这个绝对不是好现象。
我们学佛的人明了,佛法当中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现在世间人,许许多多人天天想动乱、天天想灾难,没有灾难也被他想出来了。试问:有没有办法化解这个灾难?佛教里头有,怎么化解?改变思想,社会一般大众普遍都不要去想灾难就好了。想什么?想孝亲、想尊师、想清净、想平等、想和睦相处、想平等对待、想互助合作、想舍己为人,灾难就化解了。可是这个事情难办,为什么?我想他不想。可是你要晓得,我想我得利益,你想你得利益,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我们常常总要意识到「我的前途」、「我来生到哪里去?」你要是常常有这个念头,恭喜你!你开始觉悟了。你要很认真、很努力,向你的方向目标精进,你所希求的一定可以满愿,真的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千万不要到灾难来的时候,后悔莫及,现在就要干。
世间人现在都是搞竞争,我们对於学佛、对於求生净土要有他们的精神,分秒必争,我不能让时间空过。世间人那个分秒必争是争名闻利养,他得的果是贪瞋痴慢,那个不是善道。我们今天勇猛精进,我们求什么?我们求一心不乱,我们求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在《无量寿经》里面我们读到,是阿弥陀佛的别号,这一个名号显示阿弥陀佛的大德大能,我们求这个。除这个之外我们什么希求都没有,有生之年把清净平等觉落实,做出来给人看,劝导社会大众赶快觉悟回头,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我们的至处无比的殊胜。
第七首:
【禅定解脱力无边,三昧方便亦复然,佛为示现令欢喜,普使涤除烦恼暗。】
清凉大师说,第七首就是「禅定解脱三昧智力」,「净行品中,加於染净」,通有漏跟无漏,世出世间法都通了,「佛皆善知」,世出世间禅定解脱,佛都通达,及知依照禅定所得种种不同的果报,所以叫智力。偈子里面,前面两句是「所知」,后面两句是「善用」。说「佛为示现」,目的是帮助一切众生远离染污而得清净。
『禅定解脱力无边,三昧方便亦复然』,这是佛的智力所知。佛法的修学枢纽是禅定,我们常常说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实际上就是讲有八万四千种的方法门径,修什么?都是修禅定解脱,禅定是因,解脱是果。禅定的功夫愈深,解脱的境界愈殊胜。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明了十法界是怎么来的?现代科学家所说不同时空的维次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科学家现在已经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确确实实证明有不同维次空间的存在。在理论上讲,不同维次空间是无限度的,我们一般人讲三度空间,我们现在是住在三度空间,有四度空间,有五度空间、六度空间。黄念祖老居士跟我说,他有一篇文章附印在《无量寿经注解》的后面,他是个学科学的,西方科学家确实证明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的空间存在。
这个十一种很像我们大乘佛法里面讲的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十种不同的空间,一真法界跟十法界又不相同。科学家发现的是不是这十一种?在我们想不可能,因为每一个空间里面,我们讲每一个法界里面,有很多不同维次的空间。同样是人道,人道有不同维次的空间;同样是天道,佛经典里面讲的更明显,欲界六层天就是六个不同维次的空间;色界天里面的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至少是四个不同维次空间。但是四禅里面还有外道天,就是无想天,这个跟四禅的空间不相同,还有三果圣人在第四禅修行的五不还天,至少也有五个不同的层次,色界天上至少是有四个不同维次空间,佛经典里面讲得详细。在理论上讲,法界无量无边,也就是说不同空间维次是无量无边,科学家也是这样肯定的说法。但是这个空间从哪来的?佛跟我们讲,是从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而变现出来的,实际上有没有?没有,真的是「一切法从心想生」。
现在科学家在研究,想找一个方法,把这个不同维次空间突破。佛家以及宗教里面,特别是印度的宗教,像婆罗门教、印度教那些高级的宗教,他们早就把空间突破了。用什么方法?禅定。禅定何以能突破?禅定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不同空间维次的形成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现在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通了,十法界就通了。佛何以一切都通达,什么障碍都没有?他住的是甚深禅定。《华严经》上佛所入的定叫「师子奋迅大定」,《楞严经》里面讲的是「首楞严大定」,如来果地上所住的。世间修行人,佛讲世间的禅定有八个层次,四禅四定,通常我们讲四禅八定,实际上并不是四禅之外还有个八定,不是的,其实就是八定:四禅加上四空定,八个层次。这八个层次是把六道里面的界限突破了,六道里面的时空、不同维次的时空可以完全突破,可以了解六道里面的一切状况。这个在佛教之前,古老的婆罗门教里面他们就办到了。
婆罗门教,就是我们现在此地所讲的兴都教。他们的历史悠久,我跟他们往来,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历史有一万多年,这是可能的。但是今天世界上,一般宗教肯定承认它是八千五百年。像我们佛教,我们佛教中国人的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天是三千零二十几年,可是外国人承认的是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六百年。这个都不要紧,不是重要的。印度人不重视历史,重视你契入的境界。所以六道轮回是婆罗门教讲出来的,他们比佛教早太多了,他为什么说?他见到了,他在定中这个界限突破了,他可以到欲界天、色界天去观光游览;他可以到饿鬼道、地狱道去参观。六道里面的状况他清楚,但是六道怎么来的他不知道,六道里面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他不知道。於是我们就能体会到,释迦牟尼佛降生到这个世间,为什么降生在印度,不降生在中国,也不降生在欧洲。
我们要明了,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的?他不是业报,他是来应化的,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古印度婆罗门教这些大德、这些大修行人有这么深的定功,他们的定功能够到第八定,第八定达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但是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感。这个念头起来,佛立刻就应。佛要降生在他们这个地区,为他们讲经说法,为他们表演示现。『佛为示现令欢喜』,要在这个地方做种种示现,说出六道轮回的所以然,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众生妄想分别执著业力变现出来的。你虽然有这个功夫,你的业没有消掉,你所修的这个禅定是世间禅定,不是出世间的禅定,出不了六道轮回。你想出去,佛教给你方法。
世间禅定伏烦恼,没有断,烦恼的根还在。佛教这些修行人,所以佛当年在印度行化,教化众生,印度各个宗教的修行人都来听佛讲经说法,都以佛为师。我们一定要晓得佛教不是宗教,佛教确确实实是智慧的教学。佛教的内容是戒定慧三学,婆罗门、许许多多人,我们都在佛经里面看到向佛学习,接受佛陀的教化。你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婆罗门女,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去参访胜热婆罗门,胜热婆罗门跟著释迦牟尼佛修学,证得菩萨的果位,问题真的解决了。这从世间禅定来说,你有多么深的禅定,佛知道你果报在哪里、你达到什么程度。
你修禅,禅定功夫还不够,你还脱不了欲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欲界贪恋财色名食睡五欲,佛警告我们,这五种欲望是「地狱五条根」,如果你贪著不肯放下,你出不了欲界;换句话说,你想修禅定,只是世间禅定,你修不成功的,你的功夫伏不住你的欲望。这五种欲望里头最严重的是财与色,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忉利天人对於男女之色就淡了很多,忉利天人有男女,只有拥抱,没有交会。夜摩天人比忉利天就更淡,亲近,夜摩天男女的私欲到这个地方。兜率天人握手。他化天人就更淡了,彼此注目相看,欢欢喜喜看你一眼。到他化自在天,这是欲界里最高的,男女之欲就更淡了,很短暂之间看一下,化乐天看的时间久,他化自在天看的时间很短暂。到初禅没有了,财色名食睡完全伏住了。所以这个天愈往上面去,所伏的烦恼,功夫愈得力。
所以我们想修定,从这个地方能够勘验自己真实的功夫。我们对财、对色、对名、对吃、对睡眠,佛教弟子,这是我们活在这个世间生活所必需,不能避免,佛教给我们怎么样?随缘就好,不要贪著。在顺境善缘里头修什么?心里面断贪著;在逆境恶缘里面断瞋恚、断愚痴,这就修行,这就功夫。我们懂不懂?我们是不是在这个地方,在日常生活当中提升自己的境界,放下五欲六尘?我们虽然不是完全放下,轻了、烦恼轻了。贪著财色名食睡是烦恼,这个烦恼要一年比一年轻,自己知道我来生生到哪一层天就晓得了。如果对於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非常执著,丝毫不肯放下的,那个果报在三途:畜生、饿鬼、地狱。
佛跟我们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老人家先做到了,他真放下了。你看看我们世间人求荣华富贵,他是王子,他可以继承他父亲的王位,世间的荣华富贵他得到了,不是没有得到,得到,放下,做给我们看。我们天天想追求,人家放下了。名位放下了、权力放下了;在生活上,财放下了,只剩下三衣一钵;色放下了,出家了;吃,每天托钵,决定没有分别,给什么吃什么,酸甜苦辣咸统统能接受,决不起丝毫分别,这是修行。日常生活当中修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是在处事待人接物,对什么人都是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念念舍己为人,帮助别人开悟。念念没有别的,解决别人的疑难杂症。人家有疑惑,到这儿来请教,释迦牟尼佛都是很慈悲教导他,从来没有拒绝过人的,得到九法界众生的敬仰爱戴,以他为师,向他学习,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佛为示现令欢喜」。
所以禅定的力无量无边,禅定愈深,它突破的面愈大,突破的时间愈长,到如来果地达到究竟圆满。空间讲十方,时间讲三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佛没有一样不清楚,这是神通解脱的力量没有边际。「解」是解开,见思烦恼解开了,尘沙烦恼解开了,根本无明解开了,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脱离「分段」、「变易」两种生死,脱离所有一切的疑难迷惑,这是声闻菩萨所不能比的。声闻菩萨也有禅定,禅定的功夫达不到佛的境界,所以他们还要修,不断向上提升。声闻、缘觉的禅定功夫只能断见思烦恼,菩萨能断尘沙烦恼,这个定的功夫比声闻、缘觉深;定功深,但是无明烦恼没破,再往上提升,破一品无明,这脱离十法界了。住在哪里?住一真法界,住华藏世界。华藏世界里面有四十一个菩萨阶位,换句话说,至少是有四十一个不同的维次空间,这经上讲的。初地不知道二地境界,二地不知道三地境界,明显说出来不同空间维次。居上位的知道下面的,下面不知道上面。三住菩萨知道二住、初住,初住、二住不知道三住菩萨的境界,定功不够。
诸位同修要晓得,佛法修行的枢纽,因戒得定。戒律在佛法里头是手段,帮助你得定,持戒是帮助你得定;定还是手段,帮助你开慧。如果你智慧不开,你破不了无明,你只能够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换句话说,你出不了十法界。定功的能力只能帮助你到十法界,要超越十法界要从定开慧。所以声闻、缘觉有定没有慧,智慧没开;慧一开他就超越十法界,慧一开,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在我们这部经里面是同生位的菩萨。我们现在读的这一段经文都是属於同生性,有定没有开慧还是异生性,不是同生性。
「三昧方便亦复然」,「三昧」这两个字是印度梵语音译,什么意思?意思跟禅定相同,但是三昧的意思比禅定的意思要深,为什么?我们通常讲世间四禅八定,讲禅定,不说它是三昧;讲出世间这些菩萨所证得的,我们通常不称禅定,叫三昧。这部经上讲毗卢遮那佛,他入的是什么定?「师子奋迅三昧」;《楞严经》上讲如来所入的大定,是「首楞严三昧」;我们念佛功夫成就,叫念佛三昧。由此可知,三昧是禅定,是比一般禅定更深的禅定。「方便亦复然」,「方」是方法,修禅定的方法,成就三昧的方法。念佛法门里面「一心不乱」是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里面功夫等差很大,通常我们讲的三辈九品。为什么有三辈九品?你三昧功力不一样。我们常讲「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都叫念佛三昧。功夫成片是念佛三昧的下品,事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的中品,理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的上品。这个合起来,世出世间的禅定,世出世间的解脱,佛统统知道,不但知道,他还示现给我们看,示现教导我们。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这个示现是讲佛起大用,对我们的教学,让我们这些学生们看到老师的表演示现,我们欢喜,「令欢喜」。知道修定的道理,知道修定的方法,知道所契入的境界,这个境界是解脱境界。大乘禅定跟小乘人的修法不一样,成就也完全不相同,大乘成就高,时间短、快速。大乘人修定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修法?即相离相,离即不二,离即同时,这不是小乘人做的。即相是慧,离相是定,定慧等学。所以教下叫这种修行方法叫「止观」,止就是定,观就是慧。
譬如现在一般家庭都有电视,看电视几乎变成现代人的文化,哪个不看电视?看电视能不能修禅定?能,你懂得止观这个方法就行。你每天电视打开,画面看得清清楚楚,音声听得清清楚楚,观!但是问题是你没有止,没有止你慧也没有。怎么没有止?你的心被这个境界转,你看电视里头的表演,他笑你跟著笑,他哭你跟著哭,你完了,你完全被他转,你完全受他的影响,被他污染了,这就不是修行人。修行人看电视是什么?看电视在修戒定慧,他看这个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自己心里头如如不动。他看这个画面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看这个是梦幻泡影,所以「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他不就是在修定、修慧吗?他没有离开这个境界,就在这个境界里面成就戒定慧三学。他起心动念、日常生活,包括他的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讲应酬,一切都如法、都守规矩,是持戒。所有事情并没有离开,照做,与一切大众和光同尘,这也是持戒。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是慧,绝对不把境界放在心上,心地永远保持清净平等,那是定、那是三昧。
所以「三昧方便」都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戒定慧三学,从早晨起来穿衣吃饭全是戒定慧,全是四摄、六度。这个六度里面,持戒是戒学,禅定是定学,般若是慧学,所以持戒、禅定、般若就是戒定慧三学;布施、忍辱、精进是方便,是帮助戒定慧三学的。三学、六度、四摄,我们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家庭、居家,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应酬,哪一法不是佛法?这样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了。这个世间种种现象你清楚,一切灾难你不受,为什么?你没有苦乐忧喜舍的受,顺境你没有喜爱,恶境你不生烦恼,不管在什么境界里面,你的心永远保持在清净平等觉,你过的是佛菩萨的日子。你有能力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只要众生肯听你的话、听你的教导,这个众生必定能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中下根性的人,没有能力超越,能听你的话,他也能相信因果报应,也能够断恶修善,虽然不能够出离六道轮回,他可以不堕三恶道;换句话说,你把他从恶道里头救拔出来,让他受人天的小果。根性利的人你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脱离六道轮回,帮助他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是菩萨,你是个大菩萨。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能力为一切众生现身说法,「佛为示现令欢喜」。
底下一句是说目的,『普使涤除烦恼暗』,「烦恼」是讲见思、尘沙,「暗」是讲无明。佛为一切众生示现,也就是教化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帮助一切众生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如此而已。这三种烦恼很复杂,《华严经》在「出现品」里面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佛跟我们说真话,这是随顺真谛而说的,不是随顺俗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一切本来成佛,《无量寿经》上讲的「一切皆成佛」,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为什么我们现在变成这个样子?都是被妄想分别执著害了。妄想就是此地讲的「暗」,无明。明了,妄想就没有了;无明,妄想就出来了。无明是不了解事实真相,迷而不觉,你才会胡思乱想,你才会起分别执著。
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执著就是见思烦恼。所以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了,我们大乘菩萨修行在这里。穿衣不执著衣服的料子,也不执著样式,衣服能够蔽体、能够御寒就很好,什么料子都好,什么样式都好,不再执著。吃饭,米饭也好,面也好,杂粮也好,什么都好。甜的也好,辣的也好,咸的什么都好,完全没有执著,六道超越了,见思烦恼就断了。小乘人断见思好难好难,大乘人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什么都不执著,就出了六道轮回;什么都不分别,就出了十法界;什么妄想都没有了,究竟圆满的佛果证得了,大乘方法确实比小乘妙!妙极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说偈赞佛,金焰菩萨偈颂第六首:
【一切处行佛尽知,一念三世毕无余,十方刹劫众生时,悉能开示令现了。】
第六首就是「一切至处道智力」,论里面名称是「遍趣行智力」,「遍」就是一切,「趣」就是至的意思,「行」是道的意思,翻译名相不同,意思完全相同。清凉大师跟我们解释说:「诸众生种种所行,若出离行,不出离行,各能至果。」这个意思是讲一切众生他的行业,他所造作的行业。出离,是讲以六道做一个界限,你的行持能不能脱离六道?脱离六道你会到达什么样的境界,证得什么样的果位?如果不出离,你是在六道轮回,你来生会到哪一道?那都是至处,你所到的地方,佛都知道,有这种能力。
在前面第一段里头,我们讲到「是处非处力」,这个地方「是处非处」是讲的因果,你造善因你一定得善报,这是「是」;造善因而得恶报,这就不是,这是「非处」。反过来说,造恶因你得的恶报,这是「是处」;造恶因得善报,这是「非处」。这些地方,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此地,就是第六「一切至处道智力」,完全是讲果报;第一条是讲因果的定律,此地是讲你行业你所达到的境界,你感受到的果报。清凉大师怕我们把这两条混淆不清,所以特别说明。第一条「是处非处智力」,指「因是得果之处」;这一条「一切至处道智力」,这是从果,「果是酬因之处」,所以不一样。但是我们讲得更清楚、更明白一点,第一条是讲因果的道理,因果报应的必然;此地是讲事。
『一切处行佛尽知,一念三世毕无余』,第一句是总说,第二句就是这一念之间他就清楚。说它的速度之快,现在电脑都比不上,电脑还要按个钮,这个讯号才能够通达,诸佛如来不需要这么麻烦,刹那之间就把你过去现在未来,你生生世世所入的境界、所受的果报,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切处」是讲十法界。在佛法里面,小乘的四果四向,大乘菩萨五十一个阶位,你证得什么样的阶位,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世法里面,族类繁多,人道有男女老少、有贫富贵贱,有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族群、不同的生活果报。新加坡处在热带,四季常夏,没有春夏秋冬;靠近北极的,一年四季常冬,全是冬天。生活环境不相同。你到人道,你在人道、在地球上投胎,你在哪个地区?当然生活过得最舒适的是温带,四季分明,不一样!
你所报得的境界,佛完全知道,而且是一念之间就通达明了,「三世毕无余」,连到底下一句『十方刹劫众生时』,这是佛一念之间所知道的。三世是时,「十方刹」是处,是佛所知的。「众生时」,这三个字我们怎样去解读?现在由於科技发达,资讯发达,交通方便,这三个字好讲了,是我们现在人所讲的时差,古时候的人不容易觉察得到。譬如隋唐时代,我们佛门高僧到印度去取经,每天走一两百里路,从首都长安走到印度,这个当中,现在来讲确实是有好几个小时的时差。你每天走一两百里,你一年走到印度,没有感觉得有时差,速度太快的话你就很明显感觉到。今天我们从此地飞到美国,时差就非常明显,速度快了。这是「众生时」。
『悉能开示令现了』,佛有智力能跟你解释得很清楚。我们造的业因不相同,每一个人我们俗话说投胎到这个地球上来,你在哪一个地区投胎,你在哪一个族群投胎,你在哪一个家庭投胎;你将来一生的行业,我们一般人讲命中注定,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没有办法脱离命运,只有少数的人能够把自己的命运改变。改变还有幅度大小不相同,改变幅度最大的是转凡成圣,这个改变的幅度太大太大了。如果证得小乘的初果、二果,是改变了,改变的幅度不大。为什么?他还没有出离六道轮回。我们知道四果罗汉才脱离六道轮回,那个改变就大了。三果他的至处是第四禅的五不还天,不再到欲界来了,二果叫一来果,还得到欲界来一次;初果七次往返,这个一般讲的是改变非常明显。如果是菩萨,观行位的菩萨改变不大,在六道轮回;相似位的菩萨改变就大了,他脱离六道,他在十法界的菩萨法界里面。而改变最大的是分证位,不但超越六道,同时超越十法界。
佛清楚,我们在经典里面读到,知道佛有这个能力,对於一切众生将来到哪里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自己能不能知道?如果真正是个修行人,我来生到哪里去,大概能知道,所谓是知道个八九不离十,自己清楚。从什么地方能明了?我们不是有佛这种智力,我们是从因上去望果,我这一生当中,自己的行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这一生当中干的是什么业,仔细看看佛在经典上所说的十法界,我们就晓得我所作的行业与哪一个法界相应,自己清楚。但是这个观察要仔细,粗心大意你看不出来,微密观察,自己晓得。所以有一些世间人,他在临命终时告诉他的家人他到哪里去。
我小时候大概是七、八岁的时候,这些事情我就记得很清楚,乡下这些老太婆、老阿公,心地仁慈厚道,吃斋拜佛,但是不懂佛法,没有人讲经说法,不知道求往生。他临走的时候预知时至,告诉他家人:「三天之后我要走了,你们好好的替我准备。」交代后事,接见家亲眷属,神智清楚。虽然有病,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跟每个人见面告辞,嘱咐你好好的做人。时间到了,他告诉大家他到天上去了,有天上的童男童女来接引他。那个时候我们只记得一些事情,境界不清楚,学佛之后我们晓得这是欲界天。他修的福报叫人天福报,修得好!生天了。到人间来转世的,我们也曾经听说过,他到人间来了。大概到人间来转世也都享福,也都有福报。还有到鬼道里面去的,也有预知时至的,那到鬼道里头不是做普通的鬼,做土地公,鬼神道,他去做土地公去了。
谛闲老和尚那个参禅的徒弟,夫妻两个到土地庙去上任,他徒弟当土地公。他在没有出家之前结过婚,他有太太,太太始终没有离开他,太太不同意他出家,他一定要出家,太太投水自杀,自杀之后魂灵天天跟在他的身边,因为他修行修得不错,有护法神保护他,他太太不敢贴近。到他做了大和尚,金山寺的首座和尚,地位很高,傲慢心生起来了,架子端出来了,好了,这一下护法神走了,护法神不保佑你,他太太就上身了,附在他身上。他自己也莫名其妙,也投水自杀。其实,他的神智被他太太控制住。他还有个女儿,在出家之前有生个女儿,托梦给他的女儿,叫他的女儿找谛闲老和尚,那是他的师父,告诉他他到土地庙去上任去了。谛老一听明白了,他那个寺庙旁边正好兴建一座土地庙,准是那个地方,就到他那里去给他做超度佛事,知道这个土地公是他的徒弟,那个土地奶奶就是他以前的太太,给他做佛事。做佛事,谛闲老和尚说:「你果然是真的,你是某人,你也显一点灵给我们看看。」说了之后,果然他就显灵了。这个灵显什么?在做佛事的桌子前面出现一道旋风,就像龙卷风一样,谛闲法师看了点头:「好,我知道了。」出现这么一个现象,鬼道里去了。所以到哪个地方,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自己心里有数,经典看多了就有数。
念佛人哪一个不希望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的「至处」,这个「处」要是西方极乐世界,那是比什么都殊胜!但是到西方极乐世界怎么去法,自己要晓得。我们对於净土宗的经论,先后搞了五十年,这五十年当中,大概前十年心不能够专一,十年之后我们把一些歧途全部舍弃了,专一方向,专一目标。於是这四十年当中,愈走愈专,愈行愈近,理论我们清楚了,一丝毫怀疑都没有,方法也搞明白了。换句话说,你有没有把握往生,关键就在行门,你有没有把净宗必须要具足的条件落实?第一个条件,也是基础的条件、最重要的条件,净业三福,你做到了没有?净业三福十一句:「孝养父母」你做到了没有?父母不在了,不在也要尽孝养之道。「不在我怎么孝养法?」父母对你的期望你有没有做到?父母在生前造作一些不善,你知不知道?父母现在在哪里,你晓不晓得?
你去念念《地藏经》,婆罗门女、光目女她们父母过世了,如何去孝养?知道父母生前造作不善必堕恶道,自己发愤努力精进修行,她们是修念佛法门。婆罗门女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怎么知道她念到一心不乱?她在定中能去参观地狱。经上讲得很清楚,地狱只有两种人能去,一个受罪的,你有这个果报,你在临命终时这个境界立刻就现前;第二种人是菩萨,到地狱里面去度众生的。不是这两种人,这个境界决定见不到。她在定中见到地狱,遇到无毒鬼王,鬼王合掌称她菩萨,我们就晓得她是一天一夜专精不懈,一天一夜念到一心不乱。这个一心不乱,我们想想,可能是事一心不乱就行了,事一心不乱就有这个能力。
光目女的功夫差一等,她是梦中境界,不是定中。梦到她的母亲来感谢她,救她离开恶道了,她还有余罪,所以她离开恶道投胎到她家里面,她家里面女佣人的女儿,寿命只有十三岁,求她如何去帮助她。光目女的功夫,我们可以肯定她念到功夫成片,才有这个感应,功夫成片是一心不乱的下品功夫。想想我们现在念佛,说老实话,一天到晚还夹杂著胡思乱想,夹杂著烦恼习气,这样下去,我们的来生就不好了,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有没有方法补救?有,只要一口气没断,就有方法补救。一定要相信佛陀教诲,放下万缘,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要再放在心上,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务必要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我们把这个心整个转变过来,不再有虚伪,不再有染污,不再有贡高我慢,不再迷惑,不再自私自利。一定落实十善业道,「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没有这个基本条件,念佛不能往生。这个净业三福,佛讲得好:「三世诸佛,净业正因」,怎么能疏忽?我讲经的时候常说,三福第一条做到了,你肯定往生净土,凡圣同居土;三福第二条要是能做到,完全落实,「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对出家人讲的,在家优婆塞、优婆夷也能达到这个境界。所以四众同修往生品位高下,善导大师讲得好:「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话说得好,正确!是事实。你学佛,遇到真正善知识,他教导你,教导你没有错,你要是不肯做,那也是枉然。
持戒念佛,这是世尊入灭之前的教诲:「以戒为师、以苦为师」,不能怕吃苦。我们在这个世间时间不长,很短,吃一点苦算什么?来生得大福报。现在不肯吃苦,要贪图享受,来生的苦够受,三途苦报你能够免得了吗?你仔细去看看戒律,在家你看看《优婆塞戒经》,出家你看看《戒律全书》,那是我们行为的标准,真正是祖师大德的行持。诸佛菩萨的行持,我们想想做不到,所以我劝同学,你能把《沙弥律仪》落实了,你就肯定得生净土,往生净土很可能生方便有余土,那是你的至处。再能把第三条做到,第三条「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就是真正落实四弘誓愿,四弘誓愿是菩提心,舍己为人。「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深信念佛成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我们一丝毫都不怀疑,把什么念头都打掉,我专念阿弥陀佛,专想阿弥陀佛。想阿弥陀佛什么?想阿弥陀佛的存心、阿弥陀佛的弘愿、阿弥陀佛的行持,我要学他。「读诵大乘」,这个大乘,净土五经一论都是大乘,不必念别的,念本科就好。其他大乘经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以后再学,绝不让自己分心,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完全集中在一处,容易成就。「劝进行者」,这是我常常讲的,我们完全落实,做一个好的形象给九法界众生看,这是「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一生精进不懈,你可能是上上品往生,生实报庄严土。
净宗的理论、方法、境界,我们这些年搞清楚、搞明白了,想不想去?这个关系非常非常重要,要依教奉行。经不能一天不读,现在不但是要读,要理解,真正清楚、真正明了,要落实,把它做到。这是我们一生当中唯一的一桩大事,其他的事情鸡毛蒜皮,小事一桩。为什么?你总要离开这个世间,在这个世间时日很短,一百年一弹指就过去了。谚语常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要常常想想。《八大人觉经》上一开头告诉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何况我们处在今天这个时段、这个地区,这个地区是地球,这个时段是二十一世纪。许许多多人都在传说世界末日,灾难非常频繁,一次比一次严重。我们学佛的人,对於这个世间动乱没有放在心上,所以没有什么感觉。一般世间人不一样,人心惶惶,不知道到哪里去好,这个绝对不是好现象。
我们学佛的人明了,佛法当中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现在世间人,许许多多人天天想动乱、天天想灾难,没有灾难也被他想出来了。试问:有没有办法化解这个灾难?佛教里头有,怎么化解?改变思想,社会一般大众普遍都不要去想灾难就好了。想什么?想孝亲、想尊师、想清净、想平等、想和睦相处、想平等对待、想互助合作、想舍己为人,灾难就化解了。可是这个事情难办,为什么?我想他不想。可是你要晓得,我想我得利益,你想你得利益,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十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我们常常总要意识到「我的前途」、「我来生到哪里去?」你要是常常有这个念头,恭喜你!你开始觉悟了。你要很认真、很努力,向你的方向目标精进,你所希求的一定可以满愿,真的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千万不要到灾难来的时候,后悔莫及,现在就要干。
世间人现在都是搞竞争,我们对於学佛、对於求生净土要有他们的精神,分秒必争,我不能让时间空过。世间人那个分秒必争是争名闻利养,他得的果是贪瞋痴慢,那个不是善道。我们今天勇猛精进,我们求什么?我们求一心不乱,我们求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在《无量寿经》里面我们读到,是阿弥陀佛的别号,这一个名号显示阿弥陀佛的大德大能,我们求这个。除这个之外我们什么希求都没有,有生之年把清净平等觉落实,做出来给人看,劝导社会大众赶快觉悟回头,老实念佛,求生净土,我们的至处无比的殊胜。
第七首:
【禅定解脱力无边,三昧方便亦复然,佛为示现令欢喜,普使涤除烦恼暗。】
清凉大师说,第七首就是「禅定解脱三昧智力」,「净行品中,加於染净」,通有漏跟无漏,世出世间法都通了,「佛皆善知」,世出世间禅定解脱,佛都通达,及知依照禅定所得种种不同的果报,所以叫智力。偈子里面,前面两句是「所知」,后面两句是「善用」。说「佛为示现」,目的是帮助一切众生远离染污而得清净。
『禅定解脱力无边,三昧方便亦复然』,这是佛的智力所知。佛法的修学枢纽是禅定,我们常常说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实际上就是讲有八万四千种的方法门径,修什么?都是修禅定解脱,禅定是因,解脱是果。禅定的功夫愈深,解脱的境界愈殊胜。在这个地方我们必须要明了十法界是怎么来的?现代科学家所说不同时空的维次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科学家现在已经知其当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确确实实证明有不同维次空间的存在。在理论上讲,不同维次空间是无限度的,我们一般人讲三度空间,我们现在是住在三度空间,有四度空间,有五度空间、六度空间。黄念祖老居士跟我说,他有一篇文章附印在《无量寿经注解》的后面,他是个学科学的,西方科学家确实证明有十一种不同维次的空间存在。
这个十一种很像我们大乘佛法里面讲的十法界,十法界就是十种不同的空间,一真法界跟十法界又不相同。科学家发现的是不是这十一种?在我们想不可能,因为每一个空间里面,我们讲每一个法界里面,有很多不同维次的空间。同样是人道,人道有不同维次的空间;同样是天道,佛经典里面讲的更明显,欲界六层天就是六个不同维次的空间;色界天里面的四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至少是四个不同维次空间。但是四禅里面还有外道天,就是无想天,这个跟四禅的空间不相同,还有三果圣人在第四禅修行的五不还天,至少也有五个不同的层次,色界天上至少是有四个不同维次空间,佛经典里面讲得详细。在理论上讲,法界无量无边,也就是说不同空间维次是无量无边,科学家也是这样肯定的说法。但是这个空间从哪来的?佛跟我们讲,是从一切众生妄想分别执著而变现出来的,实际上有没有?没有,真的是「一切法从心想生」。
现在科学家在研究,想找一个方法,把这个不同维次空间突破。佛家以及宗教里面,特别是印度的宗教,像婆罗门教、印度教那些高级的宗教,他们早就把空间突破了。用什么方法?禅定。禅定何以能突破?禅定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不同空间维次的形成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现在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打掉,这问题不就解决了吗?通了,十法界就通了。佛何以一切都通达,什么障碍都没有?他住的是甚深禅定。《华严经》上佛所入的定叫「师子奋迅大定」,《楞严经》里面讲的是「首楞严大定」,如来果地上所住的。世间修行人,佛讲世间的禅定有八个层次,四禅四定,通常我们讲四禅八定,实际上并不是四禅之外还有个八定,不是的,其实就是八定:四禅加上四空定,八个层次。这八个层次是把六道里面的界限突破了,六道里面的时空、不同维次的时空可以完全突破,可以了解六道里面的一切状况。这个在佛教之前,古老的婆罗门教里面他们就办到了。
婆罗门教,就是我们现在此地所讲的兴都教。他们的历史悠久,我跟他们往来,他们告诉我,他们的历史有一万多年,这是可能的。但是今天世界上,一般宗教肯定承认它是八千五百年。像我们佛教,我们佛教中国人的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天是三千零二十几年,可是外国人承认的是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六百年。这个都不要紧,不是重要的。印度人不重视历史,重视你契入的境界。所以六道轮回是婆罗门教讲出来的,他们比佛教早太多了,他为什么说?他见到了,他在定中这个界限突破了,他可以到欲界天、色界天去观光游览;他可以到饿鬼道、地狱道去参观。六道里面的状况他清楚,但是六道怎么来的他不知道,六道里面这些问题如何解决?他不知道。於是我们就能体会到,释迦牟尼佛降生到这个世间,为什么降生在印度,不降生在中国,也不降生在欧洲。
我们要明了,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世间干什么的?他不是业报,他是来应化的,众生有感,他就有应。古印度婆罗门教这些大德、这些大修行人有这么深的定功,他们的定功能够到第八定,第八定达到非想非非想处天,但是不能解决问题,这就是感。这个念头起来,佛立刻就应。佛要降生在他们这个地区,为他们讲经说法,为他们表演示现。『佛为示现令欢喜』,要在这个地方做种种示现,说出六道轮回的所以然,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众生妄想分别执著业力变现出来的。你虽然有这个功夫,你的业没有消掉,你所修的这个禅定是世间禅定,不是出世间的禅定,出不了六道轮回。你想出去,佛教给你方法。
世间禅定伏烦恼,没有断,烦恼的根还在。佛教这些修行人,所以佛当年在印度行化,教化众生,印度各个宗教的修行人都来听佛讲经说法,都以佛为师。我们一定要晓得佛教不是宗教,佛教确确实实是智慧的教学。佛教的内容是戒定慧三学,婆罗门、许许多多人,我们都在佛经里面看到向佛学习,接受佛陀的教化。你们在《地藏经》上看到婆罗门女,在《华严经》上看到善财童子去参访胜热婆罗门,胜热婆罗门跟著释迦牟尼佛修学,证得菩萨的果位,问题真的解决了。这从世间禅定来说,你有多么深的禅定,佛知道你果报在哪里、你达到什么程度。
你修禅,禅定功夫还不够,你还脱不了欲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欲界贪恋财色名食睡五欲,佛警告我们,这五种欲望是「地狱五条根」,如果你贪著不肯放下,你出不了欲界;换句话说,你想修禅定,只是世间禅定,你修不成功的,你的功夫伏不住你的欲望。这五种欲望里头最严重的是财与色,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忉利天人对於男女之色就淡了很多,忉利天人有男女,只有拥抱,没有交会。夜摩天人比忉利天就更淡,亲近,夜摩天男女的私欲到这个地方。兜率天人握手。他化天人就更淡了,彼此注目相看,欢欢喜喜看你一眼。到他化自在天,这是欲界里最高的,男女之欲就更淡了,很短暂之间看一下,化乐天看的时间久,他化自在天看的时间很短暂。到初禅没有了,财色名食睡完全伏住了。所以这个天愈往上面去,所伏的烦恼,功夫愈得力。
所以我们想修定,从这个地方能够勘验自己真实的功夫。我们对财、对色、对名、对吃、对睡眠,佛教弟子,这是我们活在这个世间生活所必需,不能避免,佛教给我们怎么样?随缘就好,不要贪著。在顺境善缘里头修什么?心里面断贪著;在逆境恶缘里面断瞋恚、断愚痴,这就修行,这就功夫。我们懂不懂?我们是不是在这个地方,在日常生活当中提升自己的境界,放下五欲六尘?我们虽然不是完全放下,轻了、烦恼轻了。贪著财色名食睡是烦恼,这个烦恼要一年比一年轻,自己知道我来生生到哪一层天就晓得了。如果对於名闻利养、五欲六尘非常执著,丝毫不肯放下的,那个果报在三途:畜生、饿鬼、地狱。
佛跟我们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他老人家先做到了,他真放下了。你看看我们世间人求荣华富贵,他是王子,他可以继承他父亲的王位,世间的荣华富贵他得到了,不是没有得到,得到,放下,做给我们看。我们天天想追求,人家放下了。名位放下了、权力放下了;在生活上,财放下了,只剩下三衣一钵;色放下了,出家了;吃,每天托钵,决定没有分别,给什么吃什么,酸甜苦辣咸统统能接受,决不起丝毫分别,这是修行。日常生活当中修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是在处事待人接物,对什么人都是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念念舍己为人,帮助别人开悟。念念没有别的,解决别人的疑难杂症。人家有疑惑,到这儿来请教,释迦牟尼佛都是很慈悲教导他,从来没有拒绝过人的,得到九法界众生的敬仰爱戴,以他为师,向他学习,做出榜样来给我们看,「佛为示现令欢喜」。
所以禅定的力无量无边,禅定愈深,它突破的面愈大,突破的时间愈长,到如来果地达到究竟圆满。空间讲十方,时间讲三世,过去无始,未来无终,佛没有一样不清楚,这是神通解脱的力量没有边际。「解」是解开,见思烦恼解开了,尘沙烦恼解开了,根本无明解开了,脱离六道,脱离十法界,脱离「分段」、「变易」两种生死,脱离所有一切的疑难迷惑,这是声闻菩萨所不能比的。声闻菩萨也有禅定,禅定的功夫达不到佛的境界,所以他们还要修,不断向上提升。声闻、缘觉的禅定功夫只能断见思烦恼,菩萨能断尘沙烦恼,这个定的功夫比声闻、缘觉深;定功深,但是无明烦恼没破,再往上提升,破一品无明,这脱离十法界了。住在哪里?住一真法界,住华藏世界。华藏世界里面有四十一个菩萨阶位,换句话说,至少是有四十一个不同的维次空间,这经上讲的。初地不知道二地境界,二地不知道三地境界,明显说出来不同空间维次。居上位的知道下面的,下面不知道上面。三住菩萨知道二住、初住,初住、二住不知道三住菩萨的境界,定功不够。
诸位同修要晓得,佛法修行的枢纽,因戒得定。戒律在佛法里头是手段,帮助你得定,持戒是帮助你得定;定还是手段,帮助你开慧。如果你智慧不开,你破不了无明,你只能够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换句话说,你出不了十法界。定功的能力只能帮助你到十法界,要超越十法界要从定开慧。所以声闻、缘觉有定没有慧,智慧没开;慧一开他就超越十法界,慧一开,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在我们这部经里面是同生位的菩萨。我们现在读的这一段经文都是属於同生性,有定没有开慧还是异生性,不是同生性。
「三昧方便亦复然」,「三昧」这两个字是印度梵语音译,什么意思?意思跟禅定相同,但是三昧的意思比禅定的意思要深,为什么?我们通常讲世间四禅八定,讲禅定,不说它是三昧;讲出世间这些菩萨所证得的,我们通常不称禅定,叫三昧。这部经上讲毗卢遮那佛,他入的是什么定?「师子奋迅三昧」;《楞严经》上讲如来所入的大定,是「首楞严三昧」;我们念佛功夫成就,叫念佛三昧。由此可知,三昧是禅定,是比一般禅定更深的禅定。「方便亦复然」,「方」是方法,修禅定的方法,成就三昧的方法。念佛法门里面「一心不乱」是叫做念佛三昧,念佛三昧里面功夫等差很大,通常我们讲的三辈九品。为什么有三辈九品?你三昧功力不一样。我们常讲「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都叫念佛三昧。功夫成片是念佛三昧的下品,事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的中品,理一心不乱是念佛三昧的上品。这个合起来,世出世间的禅定,世出世间的解脱,佛统统知道,不但知道,他还示现给我们看,示现教导我们。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这个示现是讲佛起大用,对我们的教学,让我们这些学生们看到老师的表演示现,我们欢喜,「令欢喜」。知道修定的道理,知道修定的方法,知道所契入的境界,这个境界是解脱境界。大乘禅定跟小乘人的修法不一样,成就也完全不相同,大乘成就高,时间短、快速。大乘人修定就在日常生活当中,怎么修法?即相离相,离即不二,离即同时,这不是小乘人做的。即相是慧,离相是定,定慧等学。所以教下叫这种修行方法叫「止观」,止就是定,观就是慧。
譬如现在一般家庭都有电视,看电视几乎变成现代人的文化,哪个不看电视?看电视能不能修禅定?能,你懂得止观这个方法就行。你每天电视打开,画面看得清清楚楚,音声听得清清楚楚,观!但是问题是你没有止,没有止你慧也没有。怎么没有止?你的心被这个境界转,你看电视里头的表演,他笑你跟著笑,他哭你跟著哭,你完了,你完全被他转,你完全受他的影响,被他污染了,这就不是修行人。修行人看电视是什么?看电视在修戒定慧,他看这个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自己心里头如如不动。他看这个画面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看这个是梦幻泡影,所以「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他不就是在修定、修慧吗?他没有离开这个境界,就在这个境界里面成就戒定慧三学。他起心动念、日常生活,包括他的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讲应酬,一切都如法、都守规矩,是持戒。所有事情并没有离开,照做,与一切大众和光同尘,这也是持戒。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是慧,绝对不把境界放在心上,心地永远保持清净平等,那是定、那是三昧。
所以「三昧方便」都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戒定慧三学,从早晨起来穿衣吃饭全是戒定慧,全是四摄、六度。这个六度里面,持戒是戒学,禅定是定学,般若是慧学,所以持戒、禅定、般若就是戒定慧三学;布施、忍辱、精进是方便,是帮助戒定慧三学的。三学、六度、四摄,我们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家庭、居家,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应酬,哪一法不是佛法?这样你就过佛菩萨的生活了。这个世间种种现象你清楚,一切灾难你不受,为什么?你没有苦乐忧喜舍的受,顺境你没有喜爱,恶境你不生烦恼,不管在什么境界里面,你的心永远保持在清净平等觉,你过的是佛菩萨的日子。你有能力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只要众生肯听你的话、听你的教导,这个众生必定能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中下根性的人,没有能力超越,能听你的话,他也能相信因果报应,也能够断恶修善,虽然不能够出离六道轮回,他可以不堕三恶道;换句话说,你把他从恶道里头救拔出来,让他受人天的小果。根性利的人你帮助他破迷开悟,帮助他脱离六道轮回,帮助他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是菩萨,你是个大菩萨。用自己的智慧、用自己的能力为一切众生现身说法,「佛为示现令欢喜」。
底下一句是说目的,『普使涤除烦恼暗』,「烦恼」是讲见思、尘沙,「暗」是讲无明。佛为一切众生示现,也就是教化的目的是什么?无非是帮助一切众生断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烦恼,如此而已。这三种烦恼很复杂,《华严经》在「出现品」里面讲:「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佛跟我们说真话,这是随顺真谛而说的,不是随顺俗谛。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换句话说,一切本来成佛,《无量寿经》上讲的「一切皆成佛」,这句话一点都不假。为什么我们现在变成这个样子?都是被妄想分别执著害了。妄想就是此地讲的「暗」,无明。明了,妄想就没有了;无明,妄想就出来了。无明是不了解事实真相,迷而不觉,你才会胡思乱想,你才会起分别执著。
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执著就是见思烦恼。所以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了,我们大乘菩萨修行在这里。穿衣不执著衣服的料子,也不执著样式,衣服能够蔽体、能够御寒就很好,什么料子都好,什么样式都好,不再执著。吃饭,米饭也好,面也好,杂粮也好,什么都好。甜的也好,辣的也好,咸的什么都好,完全没有执著,六道超越了,见思烦恼就断了。小乘人断见思好难好难,大乘人就在日常生活当中,什么都不执著,就出了六道轮回;什么都不分别,就出了十法界;什么妄想都没有了,究竟圆满的佛果证得了,大乘方法确实比小乘妙!妙极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