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二二卷) 2001/12/1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522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座内众流,叹德能,第九句:
【已得深信广大喜乐。】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第八句到第十二句,这五句是讲「福智清净广大」,佛法的修学自始至终不离福慧,求福求慧。第八句讲的是「善住三世平等智地」,这是说福智的基础。第九句,『已得深信广大喜乐』,诸佛如来已得。他怎么得来的?大师告诉我们:「福无不修,故生信喜」,这一段清凉大师说了很多,这一句非常重要,也就是告诉我们要修福。无论是大福小福,诸佛如来在因地里头全修,没有不修的,这一点我们要懂得,我们要记住。所以在果地上,才能生「深信广大喜乐」。
清凉大师说「三世平等」,前面说了不少,现在再简单的说。依一切众生及诸佛如来,「善住平等」。「且依佛说,佛佛平等。法身智身,不增不减」。如果就众生来讲,「生生平等」,众生与众生平等,「烦恼业苦」无一不平等。如果就佛跟众生比较起来看,凡夫现在等於佛的过去,佛过去也是从凡夫修行证果的;如果我们能够依教修行,证得无上菩提,我们跟现在的佛果平等;「成佛究竟,等佛常住」,这些意思都不难懂得。清凉大师这些话真正的用意是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了解凡夫怎样才能够证得究竟的佛果。所以修福修慧非常重要,谁肯修、能修?觉悟的人。谁把这一桩事情疏忽、大意了?即使得人身闻佛法,这一生或许又空过了。我们追究里面的原因,总不外乎业障习气太重,遇缘不足。
不是说你没遇到缘,遇到了,遇到佛法、遇到真善知识,怎么会不足?一个是亲近善知识的时间太短,薰修的力不足。另外一种,善知识说经讲道不够详细,有许许多多地方点到为止,这样的说法能利上根,中下根性就感到困难了。其他还有种种因缘,所以对於大法了解得不够透彻,他对於修行,也就是我们今天讲,把经论里面的道理教诲落实到生活当中,他疏忽了。种种因缘,我们总起来说业障深重,所以不知道修福、不知道修慧,不知道福慧是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修积。我常常劝勉同学,你要不懂得修积,这一天空过了,你不知道光阴宝贵。古人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成功的人没有别的,把握了光阴,绝不浪费;失败的人把光阴空过了,这一生即使遇到善缘,也不能成就。
「深信」跟「大喜乐」是从修慧、修福得来的果报,修慧你才能得深信,修福你才能得大喜乐。福与慧有连带关系,修福不修慧,得的福报是小福报;修慧不修福,得的慧也是小智慧,不能够大彻大悟,所以福慧要双修,福慧不能够偏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福慧怎么修法?你看看佛门的术语「福慧双修」,把福放在前面,我们就晓得了,修慧原来不离修福,修福不著相就是修慧。修慧著相就变成邪智慧,不是真智慧;修福著相变成痴福,不是真正的福德。所以佛弟子应当学诸佛如来,应当学过去这些学长,学长就是菩萨、缘觉、罗汉,都是佛过去的学生,他是我们的学长,他们懂得修、懂得学,真的是善修善学。他们聪明,他们真的觉悟了,你要问他怎么修成的?很简单,以诸佛如来做榜样,诸佛如来像一个模子一样,我们依照这个模子来塑造自己,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我们想著释迦牟尼佛存的是什么样的心?阿弥陀佛存什么样的心?我们的存心要像他。佛对一切众生什么样的言语?我们在经上读的,经典记载里面细心去观察,佛对於一切众生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就连阿罗汉他真的做到了。菩萨修行的六个纲领,经上称六波罗蜜,诸佛如来圆满的成就了,一丝毫欠缺都没有。他修福修慧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刹土众生,真正是了不起,我们应当要学习。学习佛陀日常的生活,日常生活当中惜福修福。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不懂得惜福,我们过去生中修的福实在讲非常有限,糟蹋自己的福报,不知道修福,不知道惜福,智慧更不必谈了。菩萨、声闻、缘觉,他们天天修,时时刻刻都不会把机缘失掉,不著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样的学习,对於如来的教诲深信不疑,佛陀教诲全都兑现,那还有什么疑惑?
这里面讲的是因缘果报,修福得广大的喜、得广大的乐。喜是什么?法喜充满,是从心性里面流出来的喜悦,孔老夫子知道,「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乐是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是得到九法界众生的尊重、爱戴、拥护,向你学习,这个乐!所以喜跟乐,这里头是有两个讲法的,喜是讲自己的成就、自己的觉悟,乐是外面的感应,如来果地上已经得到了,我们现在是在因地上,要认真努力去学习。第十句:
【无边福聚,极善清净。】
清凉大师说,后面这三句重显;第十句「净前福障,故令诸福无边清净」,这个话说得好!我们仔细观察这个世间,得福报的人有没有障碍?确实有!在这个世间位尊财大,发大财,做国王、做大臣,都是福报。这些福报,不是短时间修的,至少过去三世才能修积这一点福报。若是大福,不只三世。可是福要是没有慧,福报变成障碍了,这一生当中不知道又做了多少的罪业?过去章嘉大师跟我讲过,他说做大官的这些人,往往一个政策考虑不周到,多少人受害!一个措施与社会大众不方便,又有多少人受害!所以有意无意之间,造了许许多多的障碍,这是有福没有慧。所以佛虽然重视福慧双修,但是对我们初学的人来讲,佛总是劝我们修慧比修福重要。
许许多多经论里面佛都说了,财布施跟法布施的比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与人说大乘四句偈。这个话我们乍听起来,不能接受。不要说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今天拿一亿、十亿出来布施,来救济社会一些苦难的众生;这一边有一个法师在这里讲经,讲一座经一两个小时,功德能超过他吗?这个话谁相信?经上常常这样说。我们要多想想,佛这一句话我们要如何去体会、如何来解释,才能讲得圆满?而且还要与事实真相相应,决不是强词夺理,佛说的是真的。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怀疑,现在不怀疑了,财宝的布施只能救人眼前之急、物质生活,你不能够帮助他觉悟,换句话说,不能帮助他了生死、出三界,不能帮助他得究竟解脱,问题在这个地方。法师讲这一两个钟点经典,就能够帮人得到究竟解脱吗?没错,究竟解脱不在眼前。
大乘经法,佛在经上一再的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大乘菩提种子在你阿赖耶识里面种下去了,这决不是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能够相比的,这是真正的道理、真正的事实。又何况闻法之人,人或许不多,但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九法界神灵,这里面归敬三宝、仰慕三宝、学习三宝的众生不在少数,那个数量比我们肉眼看得到的这些听众,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哪里说是没有人开悟?真有!如果闻法开悟了,他现前得利益。也许你要问,「你这个讲经的法师自己都没开悟,听的人怎么会开悟?」有,例子很多,唐朝惠能大师就是很好的例子。《坛经》记载他学佛的因缘,卖柴卖完之后,得了钱回家去了,偶尔听到一个人在念《金刚经》,可能这个人的书桌面对著窗口,他从窗外经过,听到里面有人念《金刚经》,听到很有意思,就站在那里听一会儿,他听懂了,他开悟了。念经的这个人不懂,没有开悟。读诵尚且有这样的效果,何况讲解!
惠能他在旁边听到,他悟入了,那我们想一想,九法界的神灵里面一定有不少觉悟的,闻法修行契入,必定有!只要有一个,功德确确实实超过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不能帮助一个人作佛,四句偈这是佛举的例子最少的,四句经文,能令人悟入,悟入诸佛如来境界,这个功德不可思议,这是上根的!中根人虽然不能悟入,他听了深受感动,他能忏除业障,改过自新,回头是岸,你把这个人度了、救了。这是从三恶道里头救出来了,这一生当中纵然不能往生佛国,不堕三恶道了,这不是金钱财富能帮得上忙的。於是我们逐渐能体会到、能明白到,为什么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多分都是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行教化,这个道理只要我们细心去思惟,不难懂得。这样的身分,修福修慧容易,所谓是善巧方便。影响之所及,那就是你福慧的大小,如果影响得大、影响时间长,福报不可思议!
如何叫影响力扩大、影响力恒久?那你一定要懂得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在这里读诵经典,我心里观想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都在听,自己心地清净真诚,读诵大乘来供养虚空法界一切大众。你这个读诵的音声,随著你的心量刹那之间周遍法界,这是事实。几个人这样想?几个人能这样做?实在讲这些方法,佛菩萨在经论里常常教导我们,我们常常把它忘掉了,没有养成习惯。实在讲,不仅是读诵经典,我们每天修行,修什么行?改过修善,就是修行。把自己的过失改掉,多做利益众生的好事,点点滴滴都应当回向法界。心里头真有,这个真有就有感应,真诚心就能与九法界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上供十方佛,下供一切众生,修普贤行,「生佛平等」,所以统统都是真诚恭敬的供养。
这个道理我在这里说,我相信许许多多同学听到,你都明白,你不只听过一次。在经论上常常读到、常常听到,习惯依旧没有养成,这个事情要赶快,愈快愈好!为什么?光阴一去不回头,我们要把大好光阴抓住,不能让它放过。念念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仔细观察现前的社会,怎么观察法?看看社会大众身语意三业,与经论里面所说的相应不相应?去观察这些,大多数人不相应!佛教人修善、积功累德,从哪里做起?从三福六和,从十善业道做起,自自然然灾消福来。我们看今天的世界,恰好跟佛所说的相违背,完全相反,相反决定是招来灾难。每一个人对於灾难都恐怖畏惧,不知道要到哪个地方去躲避。
今天灾难是全球性的,说实实在在话,没有地方可以躲避。我常说,我的老师也常常教导我们,人活在世间没有长生不老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几十年,佛这两句话,我们看到了,我们证实了。往年跟我们一起长大的朋友、一起工作的同事、一起学习的同学,今天还有几个人活在世间?三分之二都不在了,岂不是世间无常吗?「国土危脆」,我们看到这个世间,资讯里头常常报导天灾人祸,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佛的话都应验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要用什么样的心态?一定要记住佛的话:断恶修善。我们要学佛,释迦牟尼佛是榜样,阿弥陀佛是榜样,诸佛菩萨都做出最好的形象来帮助我们,我们要从改过自新下手。
第一、天天要认真反省,天天知道自己三业所造的过恶,天天要改。记住佛陀真实教诲:「持戒念佛」、「以苦为师」,不怕吃苦,严持戒律,老实念佛。不怕死、不贪生,生死对修行人来说,小事一桩!不是大事。什么是大事?种善因得善果,这是大事。这个世间即使灾难现前,我们不必躲避,欢善喜喜接受,身毁灭了,灵性不灭,有好地方去。来生决定比这一生殊胜,这就对了,你完全正确了!灾难早一天来,我早一天离开这个苦难的世界;如果自己修净土的,灾难早一天来,我早一天往生,那有什么不好?念念想见阿弥陀佛,念念求生净土,果然如愿以偿!真是满自己的心愿了。还有什么好回避的?回避那你还贪恋这个世间,这个世间是极苦的世间,你有贪恋这个念头,错误了!所以真正学佛人,我们在这个世间是一切为众生,为众生做好的形象,帮助他觉悟。
第十一句:
【虚空法界,靡不观察。】
前面所说「无边福聚,极善清净」,虽然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我们决定不可以疏忽,一定要认真努力福慧双修。不管是大善小善,千万不可以以为小小善就不去修积,小小的恶认为这没有什么了不起,也就不在意了;这个样子我们生生世世的修行,过恶断不干净,善积不起来,造成我们许许多多的过失,影响了我们的道业。我们的修行决定不是这一生这一世,生生世世,为什么到现前还是这个样子,毫无进展?原因总得要清楚、要明了,只要把自己不善的因缘消失掉,我们修学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现前这一句,是成就前面所讲的智慧,『虚空法界靡不观察』,教我们观法界虚空。
「法界」,法是一切万法,一切诸法都有界限,所以称为法界。譬如眼观色,色是眼的界限;耳闻声,声是耳的界限。眼观不到音声,耳听不到色相,一切诸法都有界限,称之为法界。法界跟虚空是一不是二,《心经》上讲得很清楚,每一位佛弟子都念得很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法界,空是虚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佛为我们说明虚空法界的真相,色空是一不是二。为什么?色性了不可得,空性也了不可得,色性跟空性是一个性,大乘经上称之为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一切法的本体,虚空是它现的相分,万法也是它现的相分。能现的理体是一个,所现的现相不一样,森罗万象。但是要知道,性体不可得,不可思议;性体所现的现相也不可得,也是不可思议,这是事实真相。
你以为不可思议的虚空法界,你以为可思议、以为可得,这是一个错觉,这就是妄想,这就是分别执著,於是我们把事实真相迷失了。《金刚般若》大家念得多,佛讲得好,不但色相不可得,能得的心也不可得。能得的心是什么?是妄想,妄心不是真心。《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那是什么心?得失的心。给诸位说,这不是真心,正是妄想,正是分别执著,在佛法里面讲意识心。意识心在法相宗里面讲「识心」:八识心王,八识心王都不可得,五十一心所更不可得。心法不可得,色法一样不可得。佛在此地教我们观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他们在这个现相里面不会犯过失,不会犯错误。我们为什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过失?把事实真相看错了!
学佛的可贵处没有别的,就是说你做一个明白人,这就可贵了。明白人称之为菩萨、称之为佛陀,不一定要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要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还是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在经教里面,佛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种形相,称为藏头佛,藏教里面的佛。天台四教「藏通别圆」的藏教,藏教、通教都没有离分别执著。这个佛在佛法里面是相似位,果报没有出离十法界,这是在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就是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没有离开十法界。天台大师六即,六即佛位,这是属於相似即位,不是真的。真的佛不著相,没有相,那是真的。
没有相,能现一切相,所以给你说真话,真佛是什么?真佛是自性,真如本性。禅宗说得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大乘佛法里面讲佛,不是讲形相,是讲心性,明心见性这个人就叫成佛。什么人明心见性,什么人就成佛了。明心见性又有差别,也就是说你所明的、你所见的,有程度上的差别。究竟圆满我们称之为究竟位,没有达到究竟圆满,我们称他为分证位。分证位在《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个位次,《华严》大乘圆教超越十法界,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是分证位,这是真的,统统都是明心见性的法身菩萨,分证即佛。他不是假的,他用的是真心,他所显示出来的是性德,性德里面本具智慧、德能、相好。无明渐渐破,性德的般若智慧、法身、解脱,分分往外面透。真正学佛目的在此地。
佛法之所求,这个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不求世间名闻利养,不求世间荣华富贵,不求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为什么?只要你对於这些东西稍稍有一点贪求,你就迷失了自性。所以初学的人,为什么佛教你严持戒律?戒律的作用,是远离尘劳烦恼,没有别的!万不可以捷径,你要捷径,没有不上当的,这些东西具足强大的诱惑力。这种强大的诱惑力,在佛法里面称为「魔所摄」,这是魔的力量,魔摄受众生的力量。你要是敌不过,跟著他走,你就学魔了,跟著魔走了。必须要认识清楚,《楞严经》上讲得好,在第四卷末后,佛说「四种清净明诲」,这一大段经文里面教我们认识妖魔鬼怪。哪些是妖魔鬼怪?教导你杀盗淫妄的就是!这个教导有有意的、有无意的,有明显的、有暗示的,只要叫你起这个念头,魔道!
诸位一定要知道,内无始劫来有烦恼习气的种子,我们内不净;外面有这么强大的染污、强大的诱惑,这是外缘,内外一集合,你怎么能不造业?既然造业,哪有不受报的道理?麻烦来了!所以对於虚空法界的观察,智慧,真实智慧!这一点你不能不学观自在菩萨。天天念《心经》,《心经》念了有什么好处?好处就是这一句,「观察虚空法界」。叫你常常觉悟,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跟《金刚经》一对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露亦如电」,说明它根本不存在;电是讲闪电,露是说露水,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所以总结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我们在一切境缘当中,顺境一切称心如意,善缘遇到都是好人好事,心里起了欢喜、起了贪恋,错了!你应当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境界可以受用,不可以贪恋;换句话说,不可以分别,不可以执著,这好境界!稍稍有一点贪恋,那个境界是魔境界,魔来引诱你了。所以境界里头,告诉诸位,「无佛亦无魔」,魔从哪里生的?魔从自己心里头生的,妖魔鬼怪都是自己心里头生的、心里头变现出来的。我们遇到逆缘,什么都不顺利,处处都有障碍,遇到一些恶人总是来找麻烦,这种境界现前,一丝毫瞋恚的念头都没有,心里面生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对了!这样就正确了。
这是你观察虚空法界,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我们换这个话来说,「照见虚空法界」,性相理事因果,你统统照见了,「度一切苦厄」,就跟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个观照也是一法,这是对於老修人讲的。《十善业道经》是对初学人讲的,心里头只有善法,没有恶法,纯善;对於老修行人来讲的,纯净,心地清净,不容毫分不净夹杂。纯善纯净,这人就成佛,就成就了。第十二句:
【十方世界一切国土所有佛兴咸勤供养】
这一句我们要学。诸佛如来因地上修学,所以他成就圆满功德;法身大士们现在正在修学,我们肯定他们成就究竟圆满。我们现前是什么境界?看到别人的胜事善事,心里头总是有嫉妒,从嫉妒就生障碍,纵然你没有去破坏,你心里感觉得难过,已经造业了。这一句要怎么学?在心里要懂得「常作如是观」,那就是十方世界三世诸佛,我供养的心愿决定没有中断,供养的心愿,时时刻刻修供养,用什么东西去供养?「如教修行供养」。佛在经典上教导我们的,我们相信,信心供养;我们能解,深解供养;我们能行,依教修行供养,念念都在供养,念念记住佛陀的教诲,念念思惟佛陀的境界,无一不是供养!
然后最重要的是要把你这个供养的心愿落实,不是一个虚愿。如何落实?首先我们在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正法道场,我们要尽心尽力的供养,决定没有嫉妒障碍。道场一定要记住,这个场里头有道,如果没有道就不能叫道场。早年我追随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师常说:「有庙无道,不能兴教」,他老人家说的话很含蓄,点到为止。有庙,庙里头没有道,不能兴教就是把教破坏了,你不是在兴教,你是在破教,你是在灭教,他这个话虽然没有说出来,我把它补充出来。毁灭佛教,果报在三恶道;如果是兴教,果报在天堂,你没有意思求生极乐世界,果报在天堂。为什么?大福报!这个道理、事实真相,都要清楚、都要了解。所以有许多人常常来找我,他要盖个庙,我对於盖庙的事情从来没有赞助过,什么原因?你盖庙容易,你这个庙里头有没有道?如果没有道,你盖这个庙做什么?你要好好问问你自己,你为什么要盖这个庙?如果你是修行,修行不一定要盖庙。在家修行成佛、成菩萨的,很多!
所以你要晓得,古时候盖庙用意在哪里?古时候庙就是学校,佛教不叫庙,庙里面是祭祀鬼神的,称之为庙。佛教的道场称「寺、院、庵、堂」,有这四种称呼,它是教学的场所,是教育的机构,不是庙。但是现在寺院庵堂都沦落成庙,这是佛法衰了,这不是兴教。兴教的事情,一定是众生有福,这个地方有福,有真正善知识出现。善知识的身分不一定,往年我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在家优婆塞的身分,把净土宗在台湾发扬光大起来了。他老人家一生从事於佛教教育工作,以讲经教学培养人才,为青年学生创办佛学讲座,利用学校放假的这个时段,让有志於佛法修学的这些年轻人提供他们学习机会,它是教育。佛教教育正好补足现代学校道德教育之不足,所以佛教教育我们可以说是道德教育,李老居士做得很成功,做得很有效果。以在家居士身分去做,他建立道场,他不叫寺院庵堂,他叫图书馆,「慈光图书馆」,他办了一个杂志,明伦月刊,确确实实他是光大释迦牟尼佛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这就是勤修供养。
以这些事业、这些功德回向诸佛如来,回向法界众生。他老人家一生所做的没有一点私心,其他各个道场只要是正法,都会尽心尽力的协助它。我们做学生的,体会到老师的精神、老师的教诲,我在台北,得大众(多半都是听众)他们的帮助,也建了一个图书馆,「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建了一个「佛陀教育基金会」,我也不用寺院庵堂这个名称,从事於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基金会印送经书、录音带、录像带、光碟,几十年来没有中断。不限於净土宗,我没有门户之见,全世界哪一个道场需要经书或者是善书,我们审查只要是正法,不是邪说,我们都乐意帮助他印。有的时候他委托我们印,我们省事;有的时候我们自己募集基金,印好了送给他们,帮助他弘法利生。没有门户之见,没有宗派的区别,这就是『一切国土所有佛兴咸勤供养』。
我们所做的这个事业还要扩大,扩大到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这些年来我们在新加坡做了,我们在澳洲也做了。因为我们晓得,十方世界一切国土里面所有一切善行善事,只要劝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的,全是菩萨事业。菩萨在十方法界一切国土里面,「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什么样的身分,佛菩萨就现什么样的身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应以婆罗门身而得度的,佛菩萨就现婆罗门身。婆罗门在新加坡这个地方称为兴都教,古时候称为婆罗门教,这是我们在经上看到的。那个时代没有基督教,也没有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有了,婆罗门教的历史比我们久。我们晓得,这都是佛出兴在世间;我们要不要供养?要供养。所以任何宗教,这个宗教是正法,这个宗教对於社会是有利益的,带给人民是和平的、是幸福的,带给社会是安定的、是繁荣的,我们统统要供养。供养里面诸位要记住,法供养还是胜於财供养,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他们,不可以破坏,不可以障碍,我们福慧的缘就殊胜了!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这是亲近最殊胜的外缘。内有因,外有缘,才能成就前面大福大智,「无边福聚,极善清净」,你能成就;「虚空法界,靡不观察」,这个智慧你能够现前。如果我们心量不大,不了解事实真相,你做不到。我们要常常记住佛在经上所讲的,「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华严经》上说的。既然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就能体会到、就能认识清楚,原本一体!这是事实真相。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原本一体,就是自己不是别人。所以你供养,是供养法性;你要毁谤,你要破坏,破坏毁谤法性。法性在我们《华严》里面讲「法性佛」,《华严经》上这个佛的名称,法身佛是毗卢遮那如来,法身佛的德号;卢舍那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千百亿的化身,诸位一定要明了,不是一个形相。我们可以肯定世出世间各个族群里面的圣人贤人,各个宗教里面创教的这些大圣、传教的这些大贤,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千百亿化身!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这个事实真相搞明白,焉有不尊敬的道理?焉有不供养的道理?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世间所有一切宗教的胜事,他们殊胜的这些事业,欢喜赞叹,全心全力的供养。决定没有毁谤之事,决定没有破坏、没有障难。如果我们还有嫉妒障碍、还有分别执著,错了,大错特错!「叹德能」这十二句,我们要把它记住,要深解义趣,要懂得如何落实在我们自己生活当中,如教修学,这就对了。好,现在时间到了,今天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座内众流,叹德能,第九句:
【已得深信广大喜乐。】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第八句到第十二句,这五句是讲「福智清净广大」,佛法的修学自始至终不离福慧,求福求慧。第八句讲的是「善住三世平等智地」,这是说福智的基础。第九句,『已得深信广大喜乐』,诸佛如来已得。他怎么得来的?大师告诉我们:「福无不修,故生信喜」,这一段清凉大师说了很多,这一句非常重要,也就是告诉我们要修福。无论是大福小福,诸佛如来在因地里头全修,没有不修的,这一点我们要懂得,我们要记住。所以在果地上,才能生「深信广大喜乐」。
清凉大师说「三世平等」,前面说了不少,现在再简单的说。依一切众生及诸佛如来,「善住平等」。「且依佛说,佛佛平等。法身智身,不增不减」。如果就众生来讲,「生生平等」,众生与众生平等,「烦恼业苦」无一不平等。如果就佛跟众生比较起来看,凡夫现在等於佛的过去,佛过去也是从凡夫修行证果的;如果我们能够依教修行,证得无上菩提,我们跟现在的佛果平等;「成佛究竟,等佛常住」,这些意思都不难懂得。清凉大师这些话真正的用意是让我们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了解凡夫怎样才能够证得究竟的佛果。所以修福修慧非常重要,谁肯修、能修?觉悟的人。谁把这一桩事情疏忽、大意了?即使得人身闻佛法,这一生或许又空过了。我们追究里面的原因,总不外乎业障习气太重,遇缘不足。
不是说你没遇到缘,遇到了,遇到佛法、遇到真善知识,怎么会不足?一个是亲近善知识的时间太短,薰修的力不足。另外一种,善知识说经讲道不够详细,有许许多多地方点到为止,这样的说法能利上根,中下根性就感到困难了。其他还有种种因缘,所以对於大法了解得不够透彻,他对於修行,也就是我们今天讲,把经论里面的道理教诲落实到生活当中,他疏忽了。种种因缘,我们总起来说业障深重,所以不知道修福、不知道修慧,不知道福慧是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修积。我常常劝勉同学,你要不懂得修积,这一天空过了,你不知道光阴宝贵。古人所谓「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成功的人没有别的,把握了光阴,绝不浪费;失败的人把光阴空过了,这一生即使遇到善缘,也不能成就。
「深信」跟「大喜乐」是从修慧、修福得来的果报,修慧你才能得深信,修福你才能得大喜乐。福与慧有连带关系,修福不修慧,得的福报是小福报;修慧不修福,得的慧也是小智慧,不能够大彻大悟,所以福慧要双修,福慧不能够偏废,这个道理一定要懂。福慧怎么修法?你看看佛门的术语「福慧双修」,把福放在前面,我们就晓得了,修慧原来不离修福,修福不著相就是修慧。修慧著相就变成邪智慧,不是真智慧;修福著相变成痴福,不是真正的福德。所以佛弟子应当学诸佛如来,应当学过去这些学长,学长就是菩萨、缘觉、罗汉,都是佛过去的学生,他是我们的学长,他们懂得修、懂得学,真的是善修善学。他们聪明,他们真的觉悟了,你要问他怎么修成的?很简单,以诸佛如来做榜样,诸佛如来像一个模子一样,我们依照这个模子来塑造自己,哪有不成功的道理?
我们想著释迦牟尼佛存的是什么样的心?阿弥陀佛存什么样的心?我们的存心要像他。佛对一切众生什么样的言语?我们在经上读的,经典记载里面细心去观察,佛对於一切众生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就连阿罗汉他真的做到了。菩萨修行的六个纲领,经上称六波罗蜜,诸佛如来圆满的成就了,一丝毫欠缺都没有。他修福修慧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刹土众生,真正是了不起,我们应当要学习。学习佛陀日常的生活,日常生活当中惜福修福。回过头来看看我们自己,不懂得惜福,我们过去生中修的福实在讲非常有限,糟蹋自己的福报,不知道修福,不知道惜福,智慧更不必谈了。菩萨、声闻、缘觉,他们天天修,时时刻刻都不会把机缘失掉,不著相。「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样的学习,对於如来的教诲深信不疑,佛陀教诲全都兑现,那还有什么疑惑?
这里面讲的是因缘果报,修福得广大的喜、得广大的乐。喜是什么?法喜充满,是从心性里面流出来的喜悦,孔老夫子知道,「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乐是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是得到九法界众生的尊重、爱戴、拥护,向你学习,这个乐!所以喜跟乐,这里头是有两个讲法的,喜是讲自己的成就、自己的觉悟,乐是外面的感应,如来果地上已经得到了,我们现在是在因地上,要认真努力去学习。第十句:
【无边福聚,极善清净。】
清凉大师说,后面这三句重显;第十句「净前福障,故令诸福无边清净」,这个话说得好!我们仔细观察这个世间,得福报的人有没有障碍?确实有!在这个世间位尊财大,发大财,做国王、做大臣,都是福报。这些福报,不是短时间修的,至少过去三世才能修积这一点福报。若是大福,不只三世。可是福要是没有慧,福报变成障碍了,这一生当中不知道又做了多少的罪业?过去章嘉大师跟我讲过,他说做大官的这些人,往往一个政策考虑不周到,多少人受害!一个措施与社会大众不方便,又有多少人受害!所以有意无意之间,造了许许多多的障碍,这是有福没有慧。所以佛虽然重视福慧双修,但是对我们初学的人来讲,佛总是劝我们修慧比修福重要。
许许多多经论里面佛都说了,财布施跟法布施的比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与人说大乘四句偈。这个话我们乍听起来,不能接受。不要说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今天拿一亿、十亿出来布施,来救济社会一些苦难的众生;这一边有一个法师在这里讲经,讲一座经一两个小时,功德能超过他吗?这个话谁相信?经上常常这样说。我们要多想想,佛这一句话我们要如何去体会、如何来解释,才能讲得圆满?而且还要与事实真相相应,决不是强词夺理,佛说的是真的。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怀疑,现在不怀疑了,财宝的布施只能救人眼前之急、物质生活,你不能够帮助他觉悟,换句话说,不能帮助他了生死、出三界,不能帮助他得究竟解脱,问题在这个地方。法师讲这一两个钟点经典,就能够帮人得到究竟解脱吗?没错,究竟解脱不在眼前。
大乘经法,佛在经上一再的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大乘菩提种子在你阿赖耶识里面种下去了,这决不是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能够相比的,这是真正的道理、真正的事实。又何况闻法之人,人或许不多,但是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九法界神灵,这里面归敬三宝、仰慕三宝、学习三宝的众生不在少数,那个数量比我们肉眼看得到的这些听众,不知道要多多少倍,哪里说是没有人开悟?真有!如果闻法开悟了,他现前得利益。也许你要问,「你这个讲经的法师自己都没开悟,听的人怎么会开悟?」有,例子很多,唐朝惠能大师就是很好的例子。《坛经》记载他学佛的因缘,卖柴卖完之后,得了钱回家去了,偶尔听到一个人在念《金刚经》,可能这个人的书桌面对著窗口,他从窗外经过,听到里面有人念《金刚经》,听到很有意思,就站在那里听一会儿,他听懂了,他开悟了。念经的这个人不懂,没有开悟。读诵尚且有这样的效果,何况讲解!
惠能他在旁边听到,他悟入了,那我们想一想,九法界的神灵里面一定有不少觉悟的,闻法修行契入,必定有!只要有一个,功德确确实实超过三千大千世界七宝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不能帮助一个人作佛,四句偈这是佛举的例子最少的,四句经文,能令人悟入,悟入诸佛如来境界,这个功德不可思议,这是上根的!中根人虽然不能悟入,他听了深受感动,他能忏除业障,改过自新,回头是岸,你把这个人度了、救了。这是从三恶道里头救出来了,这一生当中纵然不能往生佛国,不堕三恶道了,这不是金钱财富能帮得上忙的。於是我们逐渐能体会到、能明白到,为什么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多分都是以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身而行教化,这个道理只要我们细心去思惟,不难懂得。这样的身分,修福修慧容易,所谓是善巧方便。影响之所及,那就是你福慧的大小,如果影响得大、影响时间长,福报不可思议!
如何叫影响力扩大、影响力恒久?那你一定要懂得佛在大乘经上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在这里读诵经典,我心里观想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都在听,自己心地清净真诚,读诵大乘来供养虚空法界一切大众。你这个读诵的音声,随著你的心量刹那之间周遍法界,这是事实。几个人这样想?几个人能这样做?实在讲这些方法,佛菩萨在经论里常常教导我们,我们常常把它忘掉了,没有养成习惯。实在讲,不仅是读诵经典,我们每天修行,修什么行?改过修善,就是修行。把自己的过失改掉,多做利益众生的好事,点点滴滴都应当回向法界。心里头真有,这个真有就有感应,真诚心就能与九法界众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上供十方佛,下供一切众生,修普贤行,「生佛平等」,所以统统都是真诚恭敬的供养。
这个道理我在这里说,我相信许许多多同学听到,你都明白,你不只听过一次。在经论上常常读到、常常听到,习惯依旧没有养成,这个事情要赶快,愈快愈好!为什么?光阴一去不回头,我们要把大好光阴抓住,不能让它放过。念念利益社会、利益众生。仔细观察现前的社会,怎么观察法?看看社会大众身语意三业,与经论里面所说的相应不相应?去观察这些,大多数人不相应!佛教人修善、积功累德,从哪里做起?从三福六和,从十善业道做起,自自然然灾消福来。我们看今天的世界,恰好跟佛所说的相违背,完全相反,相反决定是招来灾难。每一个人对於灾难都恐怖畏惧,不知道要到哪个地方去躲避。
今天灾难是全球性的,说实实在在话,没有地方可以躲避。我常说,我的老师也常常教导我们,人活在世间没有长生不老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几十年,佛这两句话,我们看到了,我们证实了。往年跟我们一起长大的朋友、一起工作的同事、一起学习的同学,今天还有几个人活在世间?三分之二都不在了,岂不是世间无常吗?「国土危脆」,我们看到这个世间,资讯里头常常报导天灾人祸,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环境,佛的话都应验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要用什么样的心态?一定要记住佛的话:断恶修善。我们要学佛,释迦牟尼佛是榜样,阿弥陀佛是榜样,诸佛菩萨都做出最好的形象来帮助我们,我们要从改过自新下手。
第一、天天要认真反省,天天知道自己三业所造的过恶,天天要改。记住佛陀真实教诲:「持戒念佛」、「以苦为师」,不怕吃苦,严持戒律,老实念佛。不怕死、不贪生,生死对修行人来说,小事一桩!不是大事。什么是大事?种善因得善果,这是大事。这个世间即使灾难现前,我们不必躲避,欢善喜喜接受,身毁灭了,灵性不灭,有好地方去。来生决定比这一生殊胜,这就对了,你完全正确了!灾难早一天来,我早一天离开这个苦难的世界;如果自己修净土的,灾难早一天来,我早一天往生,那有什么不好?念念想见阿弥陀佛,念念求生净土,果然如愿以偿!真是满自己的心愿了。还有什么好回避的?回避那你还贪恋这个世间,这个世间是极苦的世间,你有贪恋这个念头,错误了!所以真正学佛人,我们在这个世间是一切为众生,为众生做好的形象,帮助他觉悟。
第十一句:
【虚空法界,靡不观察。】
前面所说「无边福聚,极善清净」,虽然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我们决定不可以疏忽,一定要认真努力福慧双修。不管是大善小善,千万不可以以为小小善就不去修积,小小的恶认为这没有什么了不起,也就不在意了;这个样子我们生生世世的修行,过恶断不干净,善积不起来,造成我们许许多多的过失,影响了我们的道业。我们的修行决定不是这一生这一世,生生世世,为什么到现前还是这个样子,毫无进展?原因总得要清楚、要明了,只要把自己不善的因缘消失掉,我们修学功夫哪有不得力的道理?现前这一句,是成就前面所讲的智慧,『虚空法界靡不观察』,教我们观法界虚空。
「法界」,法是一切万法,一切诸法都有界限,所以称为法界。譬如眼观色,色是眼的界限;耳闻声,声是耳的界限。眼观不到音声,耳听不到色相,一切诸法都有界限,称之为法界。法界跟虚空是一不是二,《心经》上讲得很清楚,每一位佛弟子都念得很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法界,空是虚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是佛为我们说明虚空法界的真相,色空是一不是二。为什么?色性了不可得,空性也了不可得,色性跟空性是一个性,大乘经上称之为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是一切法的本体,虚空是它现的相分,万法也是它现的相分。能现的理体是一个,所现的现相不一样,森罗万象。但是要知道,性体不可得,不可思议;性体所现的现相也不可得,也是不可思议,这是事实真相。
你以为不可思议的虚空法界,你以为可思议、以为可得,这是一个错觉,这就是妄想,这就是分别执著,於是我们把事实真相迷失了。《金刚般若》大家念得多,佛讲得好,不但色相不可得,能得的心也不可得。能得的心是什么?是妄想,妄心不是真心。《金刚经》上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那是什么心?得失的心。给诸位说,这不是真心,正是妄想,正是分别执著,在佛法里面讲意识心。意识心在法相宗里面讲「识心」:八识心王,八识心王都不可得,五十一心所更不可得。心法不可得,色法一样不可得。佛在此地教我们观察,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看得清楚、看得明白,他们在这个现相里面不会犯过失,不会犯错误。我们为什么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过失?把事实真相看错了!
学佛的可贵处没有别的,就是说你做一个明白人,这就可贵了。明白人称之为菩萨、称之为佛陀,不一定要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要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还是没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在经教里面,佛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种形相,称为藏头佛,藏教里面的佛。天台四教「藏通别圆」的藏教,藏教、通教都没有离分别执著。这个佛在佛法里面是相似位,果报没有出离十法界,这是在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就是藏教的佛、通教的佛,没有离开十法界。天台大师六即,六即佛位,这是属於相似即位,不是真的。真的佛不著相,没有相,那是真的。
没有相,能现一切相,所以给你说真话,真佛是什么?真佛是自性,真如本性。禅宗说得好,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大乘佛法里面讲佛,不是讲形相,是讲心性,明心见性这个人就叫成佛。什么人明心见性,什么人就成佛了。明心见性又有差别,也就是说你所明的、你所见的,有程度上的差别。究竟圆满我们称之为究竟位,没有达到究竟圆满,我们称他为分证位。分证位在《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个位次,《华严》大乘圆教超越十法界,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是分证位,这是真的,统统都是明心见性的法身菩萨,分证即佛。他不是假的,他用的是真心,他所显示出来的是性德,性德里面本具智慧、德能、相好。无明渐渐破,性德的般若智慧、法身、解脱,分分往外面透。真正学佛目的在此地。
佛法之所求,这个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不求世间名闻利养,不求世间荣华富贵,不求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为什么?只要你对於这些东西稍稍有一点贪求,你就迷失了自性。所以初学的人,为什么佛教你严持戒律?戒律的作用,是远离尘劳烦恼,没有别的!万不可以捷径,你要捷径,没有不上当的,这些东西具足强大的诱惑力。这种强大的诱惑力,在佛法里面称为「魔所摄」,这是魔的力量,魔摄受众生的力量。你要是敌不过,跟著他走,你就学魔了,跟著魔走了。必须要认识清楚,《楞严经》上讲得好,在第四卷末后,佛说「四种清净明诲」,这一大段经文里面教我们认识妖魔鬼怪。哪些是妖魔鬼怪?教导你杀盗淫妄的就是!这个教导有有意的、有无意的,有明显的、有暗示的,只要叫你起这个念头,魔道!
诸位一定要知道,内无始劫来有烦恼习气的种子,我们内不净;外面有这么强大的染污、强大的诱惑,这是外缘,内外一集合,你怎么能不造业?既然造业,哪有不受报的道理?麻烦来了!所以对於虚空法界的观察,智慧,真实智慧!这一点你不能不学观自在菩萨。天天念《心经》,《心经》念了有什么好处?好处就是这一句,「观察虚空法界」。叫你常常觉悟,了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跟《金刚经》一对照,「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如露亦如电」,说明它根本不存在;电是讲闪电,露是说露水,太阳一出来就没有了,所以总结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我们在一切境缘当中,顺境一切称心如意,善缘遇到都是好人好事,心里起了欢喜、起了贪恋,错了!你应当想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境界可以受用,不可以贪恋;换句话说,不可以分别,不可以执著,这好境界!稍稍有一点贪恋,那个境界是魔境界,魔来引诱你了。所以境界里头,告诉诸位,「无佛亦无魔」,魔从哪里生的?魔从自己心里头生的,妖魔鬼怪都是自己心里头生的、心里头变现出来的。我们遇到逆缘,什么都不顺利,处处都有障碍,遇到一些恶人总是来找麻烦,这种境界现前,一丝毫瞋恚的念头都没有,心里面生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对了!这样就正确了。
这是你观察虚空法界,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我们换这个话来说,「照见虚空法界」,性相理事因果,你统统照见了,「度一切苦厄」,就跟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所说的,「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个观照也是一法,这是对於老修人讲的。《十善业道经》是对初学人讲的,心里头只有善法,没有恶法,纯善;对於老修行人来讲的,纯净,心地清净,不容毫分不净夹杂。纯善纯净,这人就成佛,就成就了。第十二句:
【十方世界一切国土所有佛兴咸勤供养】
这一句我们要学。诸佛如来因地上修学,所以他成就圆满功德;法身大士们现在正在修学,我们肯定他们成就究竟圆满。我们现前是什么境界?看到别人的胜事善事,心里头总是有嫉妒,从嫉妒就生障碍,纵然你没有去破坏,你心里感觉得难过,已经造业了。这一句要怎么学?在心里要懂得「常作如是观」,那就是十方世界三世诸佛,我供养的心愿决定没有中断,供养的心愿,时时刻刻修供养,用什么东西去供养?「如教修行供养」。佛在经典上教导我们的,我们相信,信心供养;我们能解,深解供养;我们能行,依教修行供养,念念都在供养,念念记住佛陀的教诲,念念思惟佛陀的境界,无一不是供养!
然后最重要的是要把你这个供养的心愿落实,不是一个虚愿。如何落实?首先我们在这个世间,所有一切正法道场,我们要尽心尽力的供养,决定没有嫉妒障碍。道场一定要记住,这个场里头有道,如果没有道就不能叫道场。早年我追随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师常说:「有庙无道,不能兴教」,他老人家说的话很含蓄,点到为止。有庙,庙里头没有道,不能兴教就是把教破坏了,你不是在兴教,你是在破教,你是在灭教,他这个话虽然没有说出来,我把它补充出来。毁灭佛教,果报在三恶道;如果是兴教,果报在天堂,你没有意思求生极乐世界,果报在天堂。为什么?大福报!这个道理、事实真相,都要清楚、都要了解。所以有许多人常常来找我,他要盖个庙,我对於盖庙的事情从来没有赞助过,什么原因?你盖庙容易,你这个庙里头有没有道?如果没有道,你盖这个庙做什么?你要好好问问你自己,你为什么要盖这个庙?如果你是修行,修行不一定要盖庙。在家修行成佛、成菩萨的,很多!
所以你要晓得,古时候盖庙用意在哪里?古时候庙就是学校,佛教不叫庙,庙里面是祭祀鬼神的,称之为庙。佛教的道场称「寺、院、庵、堂」,有这四种称呼,它是教学的场所,是教育的机构,不是庙。但是现在寺院庵堂都沦落成庙,这是佛法衰了,这不是兴教。兴教的事情,一定是众生有福,这个地方有福,有真正善知识出现。善知识的身分不一定,往年我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在家优婆塞的身分,把净土宗在台湾发扬光大起来了。他老人家一生从事於佛教教育工作,以讲经教学培养人才,为青年学生创办佛学讲座,利用学校放假的这个时段,让有志於佛法修学的这些年轻人提供他们学习机会,它是教育。佛教教育正好补足现代学校道德教育之不足,所以佛教教育我们可以说是道德教育,李老居士做得很成功,做得很有效果。以在家居士身分去做,他建立道场,他不叫寺院庵堂,他叫图书馆,「慈光图书馆」,他办了一个杂志,明伦月刊,确确实实他是光大释迦牟尼佛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这就是勤修供养。
以这些事业、这些功德回向诸佛如来,回向法界众生。他老人家一生所做的没有一点私心,其他各个道场只要是正法,都会尽心尽力的协助它。我们做学生的,体会到老师的精神、老师的教诲,我在台北,得大众(多半都是听众)他们的帮助,也建了一个图书馆,「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建了一个「佛陀教育基金会」,我也不用寺院庵堂这个名称,从事於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基金会印送经书、录音带、录像带、光碟,几十年来没有中断。不限於净土宗,我没有门户之见,全世界哪一个道场需要经书或者是善书,我们审查只要是正法,不是邪说,我们都乐意帮助他印。有的时候他委托我们印,我们省事;有的时候我们自己募集基金,印好了送给他们,帮助他弘法利生。没有门户之见,没有宗派的区别,这就是『一切国土所有佛兴咸勤供养』。
我们所做的这个事业还要扩大,扩大到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这些年来我们在新加坡做了,我们在澳洲也做了。因为我们晓得,十方世界一切国土里面所有一切善行善事,只要劝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的,全是菩萨事业。菩萨在十方法界一切国土里面,「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喜欢什么样的身分,佛菩萨就现什么样的身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应以婆罗门身而得度的,佛菩萨就现婆罗门身。婆罗门在新加坡这个地方称为兴都教,古时候称为婆罗门教,这是我们在经上看到的。那个时代没有基督教,也没有伊斯兰教,婆罗门教有了,婆罗门教的历史比我们久。我们晓得,这都是佛出兴在世间;我们要不要供养?要供养。所以任何宗教,这个宗教是正法,这个宗教对於社会是有利益的,带给人民是和平的、是幸福的,带给社会是安定的、是繁荣的,我们统统要供养。供养里面诸位要记住,法供养还是胜於财供养,我们要全心全力帮助他们,不可以破坏,不可以障碍,我们福慧的缘就殊胜了!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讲,这是亲近最殊胜的外缘。内有因,外有缘,才能成就前面大福大智,「无边福聚,极善清净」,你能成就;「虚空法界,靡不观察」,这个智慧你能够现前。如果我们心量不大,不了解事实真相,你做不到。我们要常常记住佛在经上所讲的,「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华严经》上说的。既然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们就能体会到、就能认识清楚,原本一体!这是事实真相。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原本一体,就是自己不是别人。所以你供养,是供养法性;你要毁谤,你要破坏,破坏毁谤法性。法性在我们《华严》里面讲「法性佛」,《华严经》上这个佛的名称,法身佛是毗卢遮那如来,法身佛的德号;卢舍那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应化身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千百亿的化身,诸位一定要明了,不是一个形相。我们可以肯定世出世间各个族群里面的圣人贤人,各个宗教里面创教的这些大圣、传教的这些大贤,都是释迦牟尼佛的化身,千百亿化身!我们把这个道理搞清楚,这个事实真相搞明白,焉有不尊敬的道理?焉有不供养的道理?
所以我们看到这个世间所有一切宗教的胜事,他们殊胜的这些事业,欢喜赞叹,全心全力的供养。决定没有毁谤之事,决定没有破坏、没有障难。如果我们还有嫉妒障碍、还有分别执著,错了,大错特错!「叹德能」这十二句,我们要把它记住,要深解义趣,要懂得如何落实在我们自己生活当中,如教修学,这就对了。好,现在时间到了,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