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一七卷) 2001/1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517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异名菩萨偈颂第五首:
【广大光明佛法身,能以方便现世间,普随众生心所乐,悉称其根而雨法。】
这个与前面长行文第五句相应,清凉大师给我们说的「以法随机」,也就是随缘说法。第一句赞颂诸佛如来的法身,『广大光明佛法身』,『能以方便现世间』,这是说的能现。法身无相,亦无不相,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绝对不是我们的境界。但是我们在经上读到的,世尊把这一桩事情告诉我们,我们能信、能解,对这个事实真相决定不怀疑。这一桩事情,就是现代哲学家所说的宇宙本体。宇宙本体究竟是什么?现代哲学家依然没有结论,有许多种说法,说的好像是有道理,这个道理不圆满、不究竟,所以不能教人心服口服。什么是本体?本体是宇宙一切万法的根本,一般讲它能生万法,为万法之体,我们称之为本体。
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法性,称之为法身。法性跟法身是一不是二,法性是能现,法身是所现。过去欧阳竟无大师讲,「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佛法就是佛法。」不是宗教,我们在此地不谈了,为什么不是哲学?哲学里头有能有所,佛法里头也讲能所,但是佛法所讲的能所是一不是二,哲学里头所讲的能所是二,所以它不同於哲学,确确实实是把宇宙人生真相为我们说出来。法身它会变,千变万化,「能以方便现世间」,这就是变,展现在世间,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所以诸位要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广大光明佛法身」。它怎么变的?不是它本身意思变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晓得,它没有意思,如果它要有意思的话,它就不会随著别人意思变了,这个道理我们能想像得到。它没有意思,没有意思所以它才能够随顺十法界;如果有意思,那在我们想,我们可以随顺善,决定不随顺恶。它随顺六道、随顺三途、随顺地狱,那可见得,它的确是没有意思,这才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普随众生心所乐』,在这里面随顺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里面,有觉有迷。觉悟的是哪些人?诸佛菩萨他们觉悟了,迷的人是九界众生,不单单是九界众生,迷得尤其重的是六道三途,法身也随顺,在这里我们能够体会到一些。大乘经上常常讲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既然是共同一法身,当然共同一法性。法性就是自性,就是佛性。性是体之体,法身是体之相,它能现相,所以佛在这个经上讲,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我们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佛说是「唯心所现」,唯心所现的就是此地讲的法身,「广大光明佛法身」。「唯识所变」,我们想想哪些人是识?九法界是识,九法界众生没见性,没有见性,他用的是识心,识心各个就不一样。
我们今天读到这一段文,这一段文是同生众。同生众他们用真心,他不用识,这是真正觉悟的人,大彻大悟的人。大彻大悟的人「能以方便现世间」,他怎么现世间的?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所以法身纵然起了变化,他还是法身,这个他没有变。纵然是地狱相现前,那个地狱里头的依正庄严,依旧是法身,是法身的现相。法身是能现,地狱是所现,饿鬼也是所现,畜生还是所现,这个道理很难懂。唐朝时候贤首国师,他用金狮子来做比喻,把金比喻做法性,狮子比喻做法相;这个黄金做了一个狮子,狮子是畜生,比喻它所变。做成一个狮子,它还是黄金,金没有变,金的相也没有变。我现在不做狮子,把这个金再做成一尊佛像,这个狮子变成佛了。狮子虽然变成佛了,金没有变,金的色相成分也没有变,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所以,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华严》、《圆觉》上佛讲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他本来是佛;净土经里面佛也说得很妙,「是心是佛」,那个心就是讲的心性,就是说的真如本性。什么叫佛?真如本性是佛。宗门的祖师大德说「狗子有佛性」,这是说畜生,畜生有佛性。饿鬼也有佛性,地狱还是有佛性。既有佛性,他怎么不是佛?他当然是佛。
成了佛的人,为什么会看大地一切众生「齐成佛道」,一齐都成佛了,见性!所以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一成一切成,没有说是我成你不成,不是的。但是可以这样说法:我悟你没有悟,这个话是真的。一成一切成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你没有觉得,那是我悟你没有悟,法身菩萨可以这个说法。现在法身菩萨他要帮我们觉悟,所以众生有感,他就来应。他来应是随顺众生,现相随顺众生。用什么样的形相,他没有意思,就像永嘉所说的「分别亦非意」,他没有心意识。为什么?如果有心意识,他是凡夫,他决定在十法界,他不在一真法界。这里头的菩萨,都是一真法界的大菩萨。
前面我曾经跟诸位透过讯息,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二。我们今天用电视画面频道来做比喻,实在讲只能比喻到彷佛,隔一层,但已经靠得很近。好像十法界是十个频道,我们按哪个频道,哪个频道出现,有这个意思在。佛在经上也讲,「一个法界现,九个法界隐」,真的就像电视画面一样,按一个频道,这个频道现了,其他九个频道你看不见。如果我们有十个画面,那十个画面可以同时看见,能不能?能!只要你把频道的这个障碍突破,就行了。在我们自己人的本身,六根障碍突破了,可以六根互用,眼不但可以见,眼也可以听;耳不但可以听,耳也可以嗅;身不但可以触,身也可以见,全身都是眼,佛在《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一根返源,六根解脱」,所以六根可以互用。六根既然能互用,十法界如何不能够相容?肯定的!
这个境界,就是《华严经》上说的「不思议解脱境界」,真正不思议。不思议这一句话意思深,那就是讲你要到一切都不思、都不议,这个界限就突破,就没有障碍了。你只要有思、只要有议,界限就树立,就不能突破。不思议这三个字的味道很深很深!并不是说我们一般人的解释,「这个不可以想,这个不可以说」,你解得很浅;真正的深意,就是叫你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放下,那就是不思议。这一放下就解脱了,解脱了对个人自己本身,六根圆融了,六根解脱就是六根互用了;外面境界十法界也融通了,无论哪一个法界,你全看见了,不是「一个现,九个皆隐」,是同时都看见;还不是十个画面看见,是一个画面看见。
在这个境界里面的菩萨、诸佛如来,那个神通就广大了,所以他有能力「普随众生心所乐」,这众生是九法界众生,佛能随顺。佛随顺是无心的,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法身随著众生心在变现。法身变成了地狱,众生在地狱受罪,我们要问:法身受不受罪?法身不受!地狱的现象,不但在佛法里面讲,在婆罗门教里头,甚至於在基督教、天主教里面,都说一片火光,这个火光是从法性里头变出来的。造地狱罪业的人,要受大火煎熬,苦不堪言!实际上,法身依旧清净,清净法身,清净法身变地狱相,它还是清净的,变畜生、变饿鬼,都是清净的。如果法身被污染了,那就不能叫法性身。污染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给诸位说,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纯粹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把戏。妄心,不是真心,所以佛在经上常常讲众生「可怜悯者」;如果真的有这个事情,佛要说可怜悯者的话,那说得就太过分了。
这个话我们还是不好懂,我们再举个比喻,这佛在经上常常用梦幻做比喻。就像你这个人做恶梦,在梦中遇到冤亲债主,给你受许许多多灾难,你吓得一身冷汗,这一吓惊醒之后,一场梦!不是真的。你真的身一点伤害都没有,我们把这个真的身当作法身,现实的境界当作法界,你梦中的那个境界、梦中的那个身,是意识心变的,不是真的。虽然不是真的,他要是不觉悟,他不知道自己在作梦,他真的很恐怖,真有苦受;如果他在梦中觉悟,「我是在作梦」,他一切受就没有了,那梦不是真的。由此可知,人这一生在这个世间一切感受,受从哪里来?从妄想生的。苦乐忧喜舍不离妄想,妄想没有了,苦乐忧喜舍就没有了。所以佛菩萨在地狱现身,度地狱众生,他不受苦;在畜生里面受生,他也不受苦,他没有苦乐忧喜舍。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人间现身,那是装出样子,他受不受苦?他不受。为什么?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哪里来的苦乐忧喜舍?这是事实真相。表演出有苦乐忧喜舍,那是唱戏,这就是大乘经上常说的「游戏神通」,他是舞台上的那个苦乐忧喜舍,表演给我们看的,让我们看了觉悟,他用意在此地。帮助一切众生觉悟。
『悉称其根而雨法』,「法」包括表演,为人演说,一定要称他的根性,一定要随顺他所爱好的,你看看佛度众生多么自在!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如果我们真的明了,我们对於诸佛菩萨、修行人的看法就不一样,对於自己修学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要怎么学法?这个重要,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帮助九法界众生破迷开悟,这是他的愿力。愿力里头没有希求,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它是变成一种自然的力量。众生有感,他立刻就有应,他能够随顺一切众生分别,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实际上他没有执著,他也没有分别,帮助一切众生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帮助的方式无量无边,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服务,无条件的为一切众生服务。服务的项目太多太多了,不管是哪个项目,它有一个中心:帮助人觉悟过来,这就是佛事,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里头的大事。如果没有这一点,不能帮助众生觉悟,这是世间法;只要这里头有帮助众生觉悟的,这是佛法。我们从这里去体会,从这个地方去学习。
所以我们学佛,这一下就知道怎么学法。我们真的要转变自己,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来的时候真的是业力来的。这个业力,前世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福德很厚,这一生你一定得到佛菩萨帮助。也许这一位佛菩萨在这个世间现身,到这个世间来,他是感应来的;也可能他在这一生当中就帮助一个人,帮助的时间多少?也许只有几分钟,也许只有几个小时,那个人觉悟了,他的使命就完成了。往往在完成之后,可能他就入般涅盘,他就走了。另外一种,他还不走,不走的原因在哪里?他跟这个世间众生有缘,帮助他们种善根。所以应化到这个世间来是缘,与众生有缘。缘兴,佛菩萨就来示现;缘灭,佛菩萨就走了,就这么回事情。
凡夫是业力,生死、富贵穷通无一不是命。命是什么?命是业力,你过去生中造的业,你造的善业,你这一生得富贵、得福报。如果过去生中造的不善业,那你的果报是来受苦的、是来受难的,这个很可怜!总是随著自己的烦恼习气,在六道里头流转。你不觉悟,你不回头,你就没有出离六道的机缘,在六道里头的现相「生死疲劳」;也就是好像做恶梦一样,梦中还做恶梦,这个梦不醒。只要有极其微弱的一念,有那么一丝毫的觉悟,就能感动佛菩萨来帮助。我们要记住「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慈悲到极处!一个人,诸佛菩萨也要来度你,只要你有感,只要你有这么个念头,「我真的想学,真的想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这个人这一生肯定出离,他问题解决了。
决定不能被世间法所迷惑。在这个世间,有发大财的机会,可不可以做?有做高官的机会,可不可以去争取?可以!但是你不能迷。如果为了自己荣华富贵,你迷了。为什么争取这个高的职位?希望能为众生多做一点服务。为什么我要发大财?希望我能多照顾一些苦难的众生,这是菩萨发心,这就对了。如果是增长自己贪瞋痴慢,这事情不能做,那你的亏吃大了!眼前你纵然得到很高的地位、得到很多的财富,你要晓得,你能享受几年?一转眼三途去了,那个麻烦大了!佛菩萨想帮你忙,帮不上。所以学佛的人,念念为众生。这个机会,他是不是会争取?不会争取。随缘而不攀缘,有机会,绝不放弃;没有机会,绝不强求。
甚至於唐朝的庞蕴居士,给我们做了一个很特殊的表演,那是大菩萨示现。《六祖坛经》里头有预言,就讲到他。这是一个大富长者,参禅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不容易!他的太太、他的女儿也不在他下。他给世人做出一个形象,他家里有钱,把所有的财产,土地、田园都卖了变成钱财,装在一条船上,把船划到长江当中,船底砸个洞沉下去,统统不要了。这是告诉大家:这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统统放下!有人问他:「庞居士,你这么大的家产不要了,你为什么不拿去做慈善事业、做好事?」他给人留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这个表现,就是把这一句话让世间人永远记住,「好事不如无事」。往后他日子怎么过?他打草鞋。草鞋在大陆上现在还能看得到,每天编几双草鞋,卖几文钱,他的日子过得很自在。
完全没有储蓄,往生的时候自在。他告诉他女儿,那个时候没有钟表,看看太阳,「现在是什么时辰?」让他女儿到外面去看看太阳,现在是什么时间?他女儿晓得,知道他父亲要往生,就大声喊道:「还早呢!」她自己站在那个地方走了。等到庞居士出来一看:「哎,这个小东西,占我的便宜了。」本来他走了,他的女儿要替他办后事,现在他女儿先走,他要把他女儿后事办好,他才能走。一家都这么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走得那么潇洒,走得那么自在!这个事情,我们在最近看到澳洲的土著,他们也有这个能力。想离开这个世界,他说把全身这个器官,就像电器一样,身体上有个总开关,只要把这个开关关起来,两分钟就走了。他们晓得这个开关在哪里,不要别人关,自己关,生死自在,生活完全回归到大自然。诸位要晓得,这是在唐朝中叶的时候,他们跟马祖、百丈时代很近,距离我们现在大概是一千两百多年前。这种示现是在那个时代,因为佛教非常盛,人都喜欢在佛门里面做好事、种福田,把自己真正了生死的大事情、明心见性的大事情疏忽掉,他做这个示现,做出这个形象,让这些人觉悟:你修积再大的福报,你出不了六道轮回;换句话说,你对於一切众生的贡献,都是有限的,都不是真实的。明心见性,超越十法界之后,你对於九法界一切众生布施供养是真实的,不要把这个事情忘掉了。
禅不容易,但是在末法时期,世尊教导我们修净土,「末法时期,净成就」。净土法门不难,我们能够修善积德,净土法门确实是易行道。无论我们从事哪一个行业,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也不论富贵贫贱男女老少,只要懂得道理跟方法,一点障碍都没有。你地位再高,修净土不妨碍,你再富有或者再贫穷都没有妨碍,真的是万修万人去。我们走这个路子,这个路子比庞居士的路子好走。但是庞居士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懂得,对於世间五欲六尘、荣华富贵,决定没有一丝毫贪恋,那就对了!有这个机缘取得,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绝对不碍自己念佛,这样做就相应。
我过去在台湾,有一位赵居士,那个时候在教育部工作,他现在已经退休,住在美国,他在教育部担任秘书的工作。有一次他来给我说,这个部里头有一个单位,主管出缺,他有条件争取,问我可不可以争取?我就问他:「你争取的目的何在?」「希望替国家社会多做一点事情,多做一点贡献。」我说「可以,你发这个心,行!如果为自己的名闻利养,那大可不必!」他争取了,争取以后也没有争取到。我说那很好,争取到了,你的工作更重,你要做更多的事情;争取不到,你很自在,你的工作量不多,得大自在!这是学佛跟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在此地。
所以学佛的同修,争取名闻利养,是为众生不为自己,换句话说,自己没有得失,看众生的福报。我想替众生服务,众生有没有福?众生有福,这个地位我们要争取,就争取到,真为众生服务!众生没有福,还要受苦难,佛菩萨想争取这个职位,争取不到。世出世法,我们知道都离不开因果报应,我们自己好好的修,还要劝导社会大众修福。为什么?大家有福,就能感应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从事各个行业,为社会服务。众生没有福报,那妖魔鬼怪到这个世间来,他占据这些地位,为非作歹,社会大众要受苦受难。这里头因果很复杂,我们都要明了。
诸位同学,请看「同生众异名菩萨」偈颂第六首:
【真如平等无相身,离垢光明净法身,智慧寂静身无量,普应十方而演法。】
第五跟第六,在长行里面我们所看到的,第五是「随诸众生根解海普为显示一切佛法」,第六是「得成就如来智永住无量劫」;清凉大师给我们说的第五是「以法随机」,第六是「为物永存」,这两首偈说得比长行更清楚、更明显。我们如何把它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就是我们要把它做到?尤其是随众生心,「普随众生心所乐」,这总是要记住,才能够真正做到应机说法,契机契理,「悉称其根」来帮助他。他是什么样的根性?是什么样的爱好?随著他的爱好,随著他的欲望,随著他的根性,帮助他、成就他、启发他、觉悟他,这就是佛法。自己必须要做出真实的榜样,现在人讲的形象。
第六首就更为具体,『真如平等无相身』,十法界真实的因素固然很多,第一个因素,作佛就是平等心。我们要训练,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事物这个境界,在这里头修平等心。首先要学「恒顺众生」,这里面古德常常告诉我们,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随顺他的善行,不随顺他的恶行。我们初学,尤其要记住这个原则,如果他是不善,这个不善没有什么大的妨碍,行,可以!如果有重大的妨碍,妨害佛法、妨害众生,不能随顺。妨害自己,要看自己有没有能力承受?如果能承受得了,没有关系;承受不了,要懂得回避,这个对於自己修行境界、层次有关系。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懂得放下。放下这两个字,可不能忘掉。最重要的,放下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的爱好,就可以随顺。如果自己喜欢的放不下,你就没有办法恒顺众生。自己喜欢的,能放得下;自己所讨厌的,能做到不讨厌,恒顺众生就容易。能恒顺众生,决定得随喜功德,才真正能成就一切善法。
我们想想世间人,哪一个不想成就善法?为什么不能成就?还不就是放不下。果然能放下,决定能够成就一切善法,为善最乐!这一句话我想很多人听过,真正能够体会到的人不多,为什么?你没有入这个境界。果然契入这个境界,你才懂得这一句话的意义。人生在世,为什么不肯为善?为善最乐!不肯行善的人,天天去计算别人,最苦!苦乐真的就是一念之差。为善只要尽心尽力,你的善行是圆满的,你的功德无比的殊胜。世间人为什么参不透?为什么不肯做?套一句佛家术语来讲,「业障深重」!这一句话也没有讲错,确实是业障深重,纵然学佛,佛法里面精髓的义理没有参透,所以做不到。真正参透了,事实真相明白了,事实真相就是因果的真相。我们常说,因果转变的真相、相续的真相、循环的真相,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会全心全力行善。世尊在经上常常教人劝人,心善,想善,行善,哪里要劝!自自然然圆满落实。所以平等心重要。
「无相身」,这一句「真如平等无相身」,这是讲的法性之体,真如本性。『离垢光明净法身』,这是我们讲出缠的法身,就是我们一般人修行证果你证得的法身。「真如平等无相身」这一句这是理,下面这一句这是相。「离垢」,垢是烦恼的代名词,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用这一个字做代表。烦恼要放下,离就是放下。这个放下,诸位要记住,不重视形象,重视在心地。为什么?形象要演戏,如果帮助一个人觉悟,这个人要帮助他觉悟非发一顿脾气不可,你一样可以发一顿脾气,他觉悟了。所以这不是真的冒火,不是真的,是演戏。喜怒哀乐都可以帮助人明理、帮助人觉悟,把它当作一种手段、教学的手段。「为人演说」,所以要表演,心里头真的离了,确实没有贪瞋痴慢,确实没有是非人我,确实没有分别执著,离垢!烦恼放下,给诸位说,智慧就现前。这是什么?转烦恼为菩提。菩提是觉悟,就是此地讲「光明」,你就能证得清净法身,这个法身叫出缠法身。缠是缠缚、缠绕,就是烦恼缠绕著你,你现在从烦恼里面出来,法身不再被缠绕,这都是佛门的比喻的话、形容的话,出缠!所以证得清净法身。
『智慧寂静身无量』,这一句讲的是报身。法身常住,报身也是常住。法身不生不灭,没有生灭,它是法性的相分。法性没有生灭,法相哪里会有生灭?没有生灭的,这是本体。报身是智慧身,有始无终,有生没有灭。「智慧寂静身无量」,智慧从哪里生的?从寂静。这里我们明了了,修行人最重要的是清净心,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心清净。清净之相是和光同尘但是一尘不染,就清净了。世间人和光同尘他染污,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他都没有放下利害得失,与一切人事物接触,他总没有忘记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是染污。菩萨没有,决定没有利害得失,给诸位说,不但没有自己的利害得失,也没有一切众生的利害得失。菩萨没有,佛就更没有了。诸佛菩萨的应化、诸佛菩萨的弘护,佛经里面常讲「法尔如是」,就是完全是自然的,自然而然,没有丝毫意思在里头,那叫纯真无妄。不像我们凡夫,我们凡夫还作意,还想一想,「我们去做一点好事,怎样去创造机缘、创造机会」,而不知道诸佛菩萨完全是顺应自然,自然而然,他心永远清净,所以智慧永远现前。定能生慧,慧能照万物,法身常住,报身也常住。
『普应十方而演法』,「普应」是应身,应身有生有灭,完全是众生的缘,众生感应的缘。众生有感,诸佛菩萨现身;这个感消失,他身也就消失,所以这个身是无常的。应身来做什么?演法。我们在这里特别要注意「演」字,它不用说法,它用演法,这个意思深。演里头有说,说里头没有演,就是不见得有演。演里头一定有说,演是表演,表演换句话说,六根都要到位,缺少一个都不行。演什么法?演平等法,演清净法,演智慧法、寂静法。这偈子里头,把重要的纲领都显示出来,「离垢」是戒,「寂静」是定,「智慧」是慧,戒定慧三学!平等是目标,没有戒定慧三学,哪来的平等?智慧开了,对於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白,才晓得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本来平等,没有高下,佛在大乘经里面常常说的「第一」。
我早年学《楞严经》,楞严会上,本师释迦牟尼佛让他的大弟子们,各个给大家做一个简报,他们怎样修行,怎样证果的?二十五个人出来做代表,每一个人都说他自己修行证果的法门是第一,没有一个人说是第二的,门门第一。二十五圆通,每一个法门都是圆满通达,没有障碍。证明《金刚经》上所讲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个个第一,法法平等,你见到事实真相。你还有差别,你还有执著,哪来的平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真平等现前了,这成佛了。这是我们修行的总目标,最后的总归宿。平等真法界,一真法界「无佛无众生」,这才是究竟圆满。
试问问,我们今天学佛的同学,哪一个人选定这个目标?哪一个人勇猛精进循著这一个方向?然后你才晓得,为什么我们功夫不得力?我们的目标、方向搞错了。为什么古时候那些大德们,有些人三年五载大彻大悟,有些人十年八年,有些人二十年三十年彻悟、明心见性?我们晓得,他们是把握住目标方向,就像在大海里航行一样,他的方向把握得很正确,没有偏离,所以他会达到目标。今天最大的一个障碍,高下心,总觉得我比人高,总以为人不如我,这就是憍慢。诸位要晓得,憍慢是根本烦恼,与生俱来的烦恼,不是学来的。儒家《礼记・曲礼》你一打开:「傲不可长」!儒家教学没有教人出三界,所以对於这个事已经相当重视,「傲慢够了,不可以再增长」。
佛法教人要出离三界,这个傲一定要断,为什么?我慢是瞋恚里面的一分,不但「慢」要断,瞋恚也要断。在修行里头,这两个是重点,一个是贪,一个是瞋。对一切人事物,怎样把贪心降低,把瞋恚、贡高我慢降低,你的功夫就有进步。要常常反省、常常检点,改过自新。改什么?改正贪瞋痴,一下把它断掉是不可能的,希望贪瞋痴年年减少、月月减少。如果你做到天天减少,我相信你不出十年,就大彻大悟、就明心见性。那是什么?那是真用功夫。贪瞋痴从哪里断?从自私自利上断,从名闻利养上断,从五欲六尘上断,从财色名食睡上断,这个人叫真用功。
净宗的方法是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它转过来,眼见色,这个贪心起来了,「阿弥陀佛」,把贪心打掉,回归到阿弥陀佛这儿来;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瞋恚心刚刚生起来,「阿弥陀佛」,把瞋恚心打掉;换句话说,用一句「阿弥陀佛」的念头,把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全部都转过来,这叫念佛,这个人叫会念佛,功夫怎么会不得力!只有念佛,跟断贪瞋痴脱了节,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跟断贪瞋痴都没有关系,还贪图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就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即使你一天十万声佛号,你搞上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功夫都不得力。所以古大德才教导我们「持戒念佛」,还不就是看出我们念佛人把方法搞错了吗?所以才提醒你要「持戒念佛」,这都是帮助我们功夫得力,帮助我们真正成就。
转业报身成愿力身,佛法里头常讲「乘愿再来」。乘愿再来是不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回来?没错,那也是乘愿再来。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现在也能乘愿再来,那是怎么回事情?我的愿力超过业力,就乘愿再来。我的戒定慧之力,超过贪瞋痴的力,只要这样集合起来,你的命运改了,把你那个业报身立刻就转成愿力身。愿力身自在,第一个自在「寿命自在」,你在这个世间想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不受业报的拘束。你住在世间,你一定是有使命、有任务的,不是为自己。如果是为自己,你逃不过业力。佛经里称业力叫「业网」,势力很大,一般人没有办法逃过。业力就是世俗人讲的命运,你没有办法逃过你的命运。转过来就超越,你的命运不再主宰你,而是你的愿力主宰你。
住世长短,看众生的缘分。众生有缘,为什么?你是「普应十方而演法」,那个愿力来的就这么一桩事情。这一方同修有感应、有感,我们就应身到这儿来,是来为大家表演的。表演什么?释迦牟尼佛在经论里面常常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就干这一桩事情。受,我是来表演,我完全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完全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随顺诸佛菩萨的经教,这叫受。不放弃自己妄想分别执著,你没有接受。接受佛菩萨教诲,这才真正是佛弟子,真正在学佛。要学得像!善导大师教给我们:佛菩萨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菩萨说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违背。我们从这里下手,这叫受持,持是保持。我活一天,我保持一天,我绝对不离开,绝对不会失掉,要受持,真的做到!
读诵,自己经典再熟,还是要天天读诵。读诵的利益多,古人常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你每一遍的读诵,肯定都有悟处,这是读诵自己得的利益。另外的利益,是供养众生的,供养九法界众生。我为他们读诵,他们不晓得读诵,这就是回向发愿。菩提心末后一条「回向发愿心」,马鸣菩萨说的「大悲心」,这是大悲心的落实。然后是「为人演说」,做出佛菩萨的形象,时时示现给世间人看。你不要问他看得懂看不懂?不管他。看不懂的固然很多,看得懂的也有。尤其是长时间的示现,上根利智的人短时间他觉悟了,中下根性的人看久了,他觉悟了;也许那个下根之人,到差不多自己临命终的时候,恍然大悟!只要我们自己认真的去做,做出这个形象来,人当中觉悟的我们知道,但是也不尽然完全知道;九法界众生,鬼神里头有觉悟的,我们就不知道了,有!肯定有!而且我相信,数量比人多,「普应十方而演法」,我们才能落实。
所以我们学习这两首偈子,自己要认真修戒、修定、修慧,我们的方向、目标一定是定在平等,清净法身,自己向这个目标去努力。自行即是化他,自行即是「称其根而雨法」。你愈认真努力去做,真的烦恼轻,「离垢光明」的绩效现前。烦恼我们现在说了,一年比一年少,一个月比一个月少,智慧一个月比一个月增长,境界不同,年年不一样,月月不一样。所以自行即是化他,化他就是自利。我们昼夜不懈怠,为什么?为一切有情众生在表演,我要做一个好榜样给他们看,我这个样子启发他,让他见闻觉知兴起尊敬、仰慕、学习的念头。无论是有意无意,显示或者是暗示,佛法讲显冥,我们讲显示暗示,明的显示、暗的显示,有意无意之间都是在利益九法界众生,这就对了。
决定不要为自己的利益,要为自己求清净平等。绝对不要求人天福报,人天福报不是好东西。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亏就吃在这里,放不下人天福报。虽然不是积极在追求人天福报,但是贪恋人天福报而不肯放下,我们亏就吃在这个地方,把清净平等的方向、目标偏离了。现在明白了,赶紧回头,回头是岸,希望从今而后永远不再偏失我们的方向。这一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真正想做,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了两桩事情,两个基本的条件:亲近善友,听闻正法。在大乘经里头佛菩萨常讲「亲近善友」,到哪里去找善友?佛菩萨是善友,祖师大德是善友,我们每天礼佛、拜佛、赞佛,亲近善友;每天读经听经,听闻正法,不能有一天间断。有一天间断,不知不觉就随顺烦恼。
尤其现代社会,诱惑的花样无奇不有,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我现在不看报纸,为什么?我看报纸那个版面,不像报纸。大概二、三十年前那个报纸,你看到它有书卷气,有那个气氛,不看它,一接触心里就很舒服,诸位同修年岁大一点的,你想一想我的话,是不是这样?现在报纸,它那个版面让人看了心里烦躁,气氛非常不好。不但报纸如此,书店也如此。我年轻的时候喜欢逛书店,书店里头的气氛好、磁场好,你进入书店,真是心平气和,非常安详。现在书店里头气氛不是如此,可见得书架上摆的东西,里面的内容不善,让你在那个场合里头,感受那个气氛不是个好气氛,很烦!让你身心不宁。肯定这里面书架上的东西正知正见少,邪知邪见多,把这个气氛破坏了!电视,不但电视不能看,电视新闻都不能看,为什么?新闻的画面,里面动的东西太多了,跟过去报导新闻不一样了。时代真的是变了,大幅度的在转变。今天社会的动乱,人心的不安,人可以说身心都不安,无所适从。我们仔细观察,知道其来有自,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知道是什么因、是什么缘,我们也能够看得出将来是什么样的果报。所以难得遇到《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好好在一起认真的来学习。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异名菩萨偈颂第五首:
【广大光明佛法身,能以方便现世间,普随众生心所乐,悉称其根而雨法。】
这个与前面长行文第五句相应,清凉大师给我们说的「以法随机」,也就是随缘说法。第一句赞颂诸佛如来的法身,『广大光明佛法身』,『能以方便现世间』,这是说的能现。法身无相,亦无不相,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绝对不是我们的境界。但是我们在经上读到的,世尊把这一桩事情告诉我们,我们能信、能解,对这个事实真相决定不怀疑。这一桩事情,就是现代哲学家所说的宇宙本体。宇宙本体究竟是什么?现代哲学家依然没有结论,有许多种说法,说的好像是有道理,这个道理不圆满、不究竟,所以不能教人心服口服。什么是本体?本体是宇宙一切万法的根本,一般讲它能生万法,为万法之体,我们称之为本体。
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法性,称之为法身。法性跟法身是一不是二,法性是能现,法身是所现。过去欧阳竟无大师讲,「佛法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佛法就是佛法。」不是宗教,我们在此地不谈了,为什么不是哲学?哲学里头有能有所,佛法里头也讲能所,但是佛法所讲的能所是一不是二,哲学里头所讲的能所是二,所以它不同於哲学,确确实实是把宇宙人生真相为我们说出来。法身它会变,千变万化,「能以方便现世间」,这就是变,展现在世间,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所以诸位要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广大光明佛法身」。它怎么变的?不是它本身意思变的,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晓得,它没有意思,如果它要有意思的话,它就不会随著别人意思变了,这个道理我们能想像得到。它没有意思,没有意思所以它才能够随顺十法界;如果有意思,那在我们想,我们可以随顺善,决定不随顺恶。它随顺六道、随顺三途、随顺地狱,那可见得,它的确是没有意思,这才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
『普随众生心所乐』,在这里面随顺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里面,有觉有迷。觉悟的是哪些人?诸佛菩萨他们觉悟了,迷的人是九界众生,不单单是九界众生,迷得尤其重的是六道三途,法身也随顺,在这里我们能够体会到一些。大乘经上常常讲的「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既然是共同一法身,当然共同一法性。法性就是自性,就是佛性。性是体之体,法身是体之相,它能现相,所以佛在这个经上讲,虚空法界刹土众生,我们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佛说是「唯心所现」,唯心所现的就是此地讲的法身,「广大光明佛法身」。「唯识所变」,我们想想哪些人是识?九法界是识,九法界众生没见性,没有见性,他用的是识心,识心各个就不一样。
我们今天读到这一段文,这一段文是同生众。同生众他们用真心,他不用识,这是真正觉悟的人,大彻大悟的人。大彻大悟的人「能以方便现世间」,他怎么现世间的?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所以法身纵然起了变化,他还是法身,这个他没有变。纵然是地狱相现前,那个地狱里头的依正庄严,依旧是法身,是法身的现相。法身是能现,地狱是所现,饿鬼也是所现,畜生还是所现,这个道理很难懂。唐朝时候贤首国师,他用金狮子来做比喻,把金比喻做法性,狮子比喻做法相;这个黄金做了一个狮子,狮子是畜生,比喻它所变。做成一个狮子,它还是黄金,金没有变,金的相也没有变。我现在不做狮子,把这个金再做成一尊佛像,这个狮子变成佛了。狮子虽然变成佛了,金没有变,金的色相成分也没有变,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所以,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华严》、《圆觉》上佛讲得好,「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他本来是佛;净土经里面佛也说得很妙,「是心是佛」,那个心就是讲的心性,就是说的真如本性。什么叫佛?真如本性是佛。宗门的祖师大德说「狗子有佛性」,这是说畜生,畜生有佛性。饿鬼也有佛性,地狱还是有佛性。既有佛性,他怎么不是佛?他当然是佛。
成了佛的人,为什么会看大地一切众生「齐成佛道」,一齐都成佛了,见性!所以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一成一切成,没有说是我成你不成,不是的。但是可以这样说法:我悟你没有悟,这个话是真的。一成一切成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你没有觉得,那是我悟你没有悟,法身菩萨可以这个说法。现在法身菩萨他要帮我们觉悟,所以众生有感,他就来应。他来应是随顺众生,现相随顺众生。用什么样的形相,他没有意思,就像永嘉所说的「分别亦非意」,他没有心意识。为什么?如果有心意识,他是凡夫,他决定在十法界,他不在一真法界。这里头的菩萨,都是一真法界的大菩萨。
前面我曾经跟诸位透过讯息,一真法界跟十法界不二。我们今天用电视画面频道来做比喻,实在讲只能比喻到彷佛,隔一层,但已经靠得很近。好像十法界是十个频道,我们按哪个频道,哪个频道出现,有这个意思在。佛在经上也讲,「一个法界现,九个法界隐」,真的就像电视画面一样,按一个频道,这个频道现了,其他九个频道你看不见。如果我们有十个画面,那十个画面可以同时看见,能不能?能!只要你把频道的这个障碍突破,就行了。在我们自己人的本身,六根障碍突破了,可以六根互用,眼不但可以见,眼也可以听;耳不但可以听,耳也可以嗅;身不但可以触,身也可以见,全身都是眼,佛在《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一根返源,六根解脱」,所以六根可以互用。六根既然能互用,十法界如何不能够相容?肯定的!
这个境界,就是《华严经》上说的「不思议解脱境界」,真正不思议。不思议这一句话意思深,那就是讲你要到一切都不思、都不议,这个界限就突破,就没有障碍了。你只要有思、只要有议,界限就树立,就不能突破。不思议这三个字的味道很深很深!并不是说我们一般人的解释,「这个不可以想,这个不可以说」,你解得很浅;真正的深意,就是叫你把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放下,那就是不思议。这一放下就解脱了,解脱了对个人自己本身,六根圆融了,六根解脱就是六根互用了;外面境界十法界也融通了,无论哪一个法界,你全看见了,不是「一个现,九个皆隐」,是同时都看见;还不是十个画面看见,是一个画面看见。
在这个境界里面的菩萨、诸佛如来,那个神通就广大了,所以他有能力「普随众生心所乐」,这众生是九法界众生,佛能随顺。佛随顺是无心的,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法身随著众生心在变现。法身变成了地狱,众生在地狱受罪,我们要问:法身受不受罪?法身不受!地狱的现象,不但在佛法里面讲,在婆罗门教里头,甚至於在基督教、天主教里面,都说一片火光,这个火光是从法性里头变出来的。造地狱罪业的人,要受大火煎熬,苦不堪言!实际上,法身依旧清净,清净法身,清净法身变地狱相,它还是清净的,变畜生、变饿鬼,都是清净的。如果法身被污染了,那就不能叫法性身。污染究竟是一回什么事情?给诸位说,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纯粹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把戏。妄心,不是真心,所以佛在经上常常讲众生「可怜悯者」;如果真的有这个事情,佛要说可怜悯者的话,那说得就太过分了。
这个话我们还是不好懂,我们再举个比喻,这佛在经上常常用梦幻做比喻。就像你这个人做恶梦,在梦中遇到冤亲债主,给你受许许多多灾难,你吓得一身冷汗,这一吓惊醒之后,一场梦!不是真的。你真的身一点伤害都没有,我们把这个真的身当作法身,现实的境界当作法界,你梦中的那个境界、梦中的那个身,是意识心变的,不是真的。虽然不是真的,他要是不觉悟,他不知道自己在作梦,他真的很恐怖,真有苦受;如果他在梦中觉悟,「我是在作梦」,他一切受就没有了,那梦不是真的。由此可知,人这一生在这个世间一切感受,受从哪里来?从妄想生的。苦乐忧喜舍不离妄想,妄想没有了,苦乐忧喜舍就没有了。所以佛菩萨在地狱现身,度地狱众生,他不受苦;在畜生里面受生,他也不受苦,他没有苦乐忧喜舍。释迦牟尼佛当年在我们人间现身,那是装出样子,他受不受苦?他不受。为什么?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哪里来的苦乐忧喜舍?这是事实真相。表演出有苦乐忧喜舍,那是唱戏,这就是大乘经上常说的「游戏神通」,他是舞台上的那个苦乐忧喜舍,表演给我们看的,让我们看了觉悟,他用意在此地。帮助一切众生觉悟。
『悉称其根而雨法』,「法」包括表演,为人演说,一定要称他的根性,一定要随顺他所爱好的,你看看佛度众生多么自在!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如果我们真的明了,我们对於诸佛菩萨、修行人的看法就不一样,对於自己修学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要怎么学法?这个重要,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帮助九法界众生破迷开悟,这是他的愿力。愿力里头没有希求,到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之后,它是变成一种自然的力量。众生有感,他立刻就有应,他能够随顺一切众生分别,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实际上他没有执著,他也没有分别,帮助一切众生转迷为悟、转凡成圣。帮助的方式无量无边,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服务,无条件的为一切众生服务。服务的项目太多太多了,不管是哪个项目,它有一个中心:帮助人觉悟过来,这就是佛事,诸佛菩萨应化在九法界里头的大事。如果没有这一点,不能帮助众生觉悟,这是世间法;只要这里头有帮助众生觉悟的,这是佛法。我们从这里去体会,从这个地方去学习。
所以我们学佛,这一下就知道怎么学法。我们真的要转变自己,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来的时候真的是业力来的。这个业力,前世过去生中修积的善根福德很厚,这一生你一定得到佛菩萨帮助。也许这一位佛菩萨在这个世间现身,到这个世间来,他是感应来的;也可能他在这一生当中就帮助一个人,帮助的时间多少?也许只有几分钟,也许只有几个小时,那个人觉悟了,他的使命就完成了。往往在完成之后,可能他就入般涅盘,他就走了。另外一种,他还不走,不走的原因在哪里?他跟这个世间众生有缘,帮助他们种善根。所以应化到这个世间来是缘,与众生有缘。缘兴,佛菩萨就来示现;缘灭,佛菩萨就走了,就这么回事情。
凡夫是业力,生死、富贵穷通无一不是命。命是什么?命是业力,你过去生中造的业,你造的善业,你这一生得富贵、得福报。如果过去生中造的不善业,那你的果报是来受苦的、是来受难的,这个很可怜!总是随著自己的烦恼习气,在六道里头流转。你不觉悟,你不回头,你就没有出离六道的机缘,在六道里头的现相「生死疲劳」;也就是好像做恶梦一样,梦中还做恶梦,这个梦不醒。只要有极其微弱的一念,有那么一丝毫的觉悟,就能感动佛菩萨来帮助。我们要记住「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慈悲到极处!一个人,诸佛菩萨也要来度你,只要你有感,只要你有这么个念头,「我真的想学,真的想随顺佛菩萨的教诲」,这个人这一生肯定出离,他问题解决了。
决定不能被世间法所迷惑。在这个世间,有发大财的机会,可不可以做?有做高官的机会,可不可以去争取?可以!但是你不能迷。如果为了自己荣华富贵,你迷了。为什么争取这个高的职位?希望能为众生多做一点服务。为什么我要发大财?希望我能多照顾一些苦难的众生,这是菩萨发心,这就对了。如果是增长自己贪瞋痴慢,这事情不能做,那你的亏吃大了!眼前你纵然得到很高的地位、得到很多的财富,你要晓得,你能享受几年?一转眼三途去了,那个麻烦大了!佛菩萨想帮你忙,帮不上。所以学佛的人,念念为众生。这个机会,他是不是会争取?不会争取。随缘而不攀缘,有机会,绝不放弃;没有机会,绝不强求。
甚至於唐朝的庞蕴居士,给我们做了一个很特殊的表演,那是大菩萨示现。《六祖坛经》里头有预言,就讲到他。这是一个大富长者,参禅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不容易!他的太太、他的女儿也不在他下。他给世人做出一个形象,他家里有钱,把所有的财产,土地、田园都卖了变成钱财,装在一条船上,把船划到长江当中,船底砸个洞沉下去,统统不要了。这是告诉大家:这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统统放下!有人问他:「庞居士,你这么大的家产不要了,你为什么不拿去做慈善事业、做好事?」他给人留一句话:「好事不如无事」。这个表现,就是把这一句话让世间人永远记住,「好事不如无事」。往后他日子怎么过?他打草鞋。草鞋在大陆上现在还能看得到,每天编几双草鞋,卖几文钱,他的日子过得很自在。
完全没有储蓄,往生的时候自在。他告诉他女儿,那个时候没有钟表,看看太阳,「现在是什么时辰?」让他女儿到外面去看看太阳,现在是什么时间?他女儿晓得,知道他父亲要往生,就大声喊道:「还早呢!」她自己站在那个地方走了。等到庞居士出来一看:「哎,这个小东西,占我的便宜了。」本来他走了,他的女儿要替他办后事,现在他女儿先走,他要把他女儿后事办好,他才能走。一家都这么生死自在,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走得那么潇洒,走得那么自在!这个事情,我们在最近看到澳洲的土著,他们也有这个能力。想离开这个世界,他说把全身这个器官,就像电器一样,身体上有个总开关,只要把这个开关关起来,两分钟就走了。他们晓得这个开关在哪里,不要别人关,自己关,生死自在,生活完全回归到大自然。诸位要晓得,这是在唐朝中叶的时候,他们跟马祖、百丈时代很近,距离我们现在大概是一千两百多年前。这种示现是在那个时代,因为佛教非常盛,人都喜欢在佛门里面做好事、种福田,把自己真正了生死的大事情、明心见性的大事情疏忽掉,他做这个示现,做出这个形象,让这些人觉悟:你修积再大的福报,你出不了六道轮回;换句话说,你对於一切众生的贡献,都是有限的,都不是真实的。明心见性,超越十法界之后,你对於九法界一切众生布施供养是真实的,不要把这个事情忘掉了。
禅不容易,但是在末法时期,世尊教导我们修净土,「末法时期,净成就」。净土法门不难,我们能够修善积德,净土法门确实是易行道。无论我们从事哪一个行业,无论过什么样的生活,也不论富贵贫贱男女老少,只要懂得道理跟方法,一点障碍都没有。你地位再高,修净土不妨碍,你再富有或者再贫穷都没有妨碍,真的是万修万人去。我们走这个路子,这个路子比庞居士的路子好走。但是庞居士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懂得,对於世间五欲六尘、荣华富贵,决定没有一丝毫贪恋,那就对了!有这个机缘取得,是为社会大众服务,绝对不碍自己念佛,这样做就相应。
我过去在台湾,有一位赵居士,那个时候在教育部工作,他现在已经退休,住在美国,他在教育部担任秘书的工作。有一次他来给我说,这个部里头有一个单位,主管出缺,他有条件争取,问我可不可以争取?我就问他:「你争取的目的何在?」「希望替国家社会多做一点事情,多做一点贡献。」我说「可以,你发这个心,行!如果为自己的名闻利养,那大可不必!」他争取了,争取以后也没有争取到。我说那很好,争取到了,你的工作更重,你要做更多的事情;争取不到,你很自在,你的工作量不多,得大自在!这是学佛跟一般人不一样的地方在此地。
所以学佛的同修,争取名闻利养,是为众生不为自己,换句话说,自己没有得失,看众生的福报。我想替众生服务,众生有没有福?众生有福,这个地位我们要争取,就争取到,真为众生服务!众生没有福,还要受苦难,佛菩萨想争取这个职位,争取不到。世出世法,我们知道都离不开因果报应,我们自己好好的修,还要劝导社会大众修福。为什么?大家有福,就能感应佛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从事各个行业,为社会服务。众生没有福报,那妖魔鬼怪到这个世间来,他占据这些地位,为非作歹,社会大众要受苦受难。这里头因果很复杂,我们都要明了。
诸位同学,请看「同生众异名菩萨」偈颂第六首:
【真如平等无相身,离垢光明净法身,智慧寂静身无量,普应十方而演法。】
第五跟第六,在长行里面我们所看到的,第五是「随诸众生根解海普为显示一切佛法」,第六是「得成就如来智永住无量劫」;清凉大师给我们说的第五是「以法随机」,第六是「为物永存」,这两首偈说得比长行更清楚、更明显。我们如何把它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也就是我们要把它做到?尤其是随众生心,「普随众生心所乐」,这总是要记住,才能够真正做到应机说法,契机契理,「悉称其根」来帮助他。他是什么样的根性?是什么样的爱好?随著他的爱好,随著他的欲望,随著他的根性,帮助他、成就他、启发他、觉悟他,这就是佛法。自己必须要做出真实的榜样,现在人讲的形象。
第六首就更为具体,『真如平等无相身』,十法界真实的因素固然很多,第一个因素,作佛就是平等心。我们要训练,如何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事物这个境界,在这里头修平等心。首先要学「恒顺众生」,这里面古德常常告诉我们,要有智慧,要有善巧方便,随顺他的善行,不随顺他的恶行。我们初学,尤其要记住这个原则,如果他是不善,这个不善没有什么大的妨碍,行,可以!如果有重大的妨碍,妨害佛法、妨害众生,不能随顺。妨害自己,要看自己有没有能力承受?如果能承受得了,没有关系;承受不了,要懂得回避,这个对於自己修行境界、层次有关系。这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要懂得放下。放下这两个字,可不能忘掉。最重要的,放下自己的成见,放下自己的爱好,就可以随顺。如果自己喜欢的放不下,你就没有办法恒顺众生。自己喜欢的,能放得下;自己所讨厌的,能做到不讨厌,恒顺众生就容易。能恒顺众生,决定得随喜功德,才真正能成就一切善法。
我们想想世间人,哪一个不想成就善法?为什么不能成就?还不就是放不下。果然能放下,决定能够成就一切善法,为善最乐!这一句话我想很多人听过,真正能够体会到的人不多,为什么?你没有入这个境界。果然契入这个境界,你才懂得这一句话的意义。人生在世,为什么不肯为善?为善最乐!不肯行善的人,天天去计算别人,最苦!苦乐真的就是一念之差。为善只要尽心尽力,你的善行是圆满的,你的功德无比的殊胜。世间人为什么参不透?为什么不肯做?套一句佛家术语来讲,「业障深重」!这一句话也没有讲错,确实是业障深重,纵然学佛,佛法里面精髓的义理没有参透,所以做不到。真正参透了,事实真相明白了,事实真相就是因果的真相。我们常说,因果转变的真相、相续的真相、循环的真相,你要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你会全心全力行善。世尊在经上常常教人劝人,心善,想善,行善,哪里要劝!自自然然圆满落实。所以平等心重要。
「无相身」,这一句「真如平等无相身」,这是讲的法性之体,真如本性。『离垢光明净法身』,这是我们讲出缠的法身,就是我们一般人修行证果你证得的法身。「真如平等无相身」这一句这是理,下面这一句这是相。「离垢」,垢是烦恼的代名词,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用这一个字做代表。烦恼要放下,离就是放下。这个放下,诸位要记住,不重视形象,重视在心地。为什么?形象要演戏,如果帮助一个人觉悟,这个人要帮助他觉悟非发一顿脾气不可,你一样可以发一顿脾气,他觉悟了。所以这不是真的冒火,不是真的,是演戏。喜怒哀乐都可以帮助人明理、帮助人觉悟,把它当作一种手段、教学的手段。「为人演说」,所以要表演,心里头真的离了,确实没有贪瞋痴慢,确实没有是非人我,确实没有分别执著,离垢!烦恼放下,给诸位说,智慧就现前。这是什么?转烦恼为菩提。菩提是觉悟,就是此地讲「光明」,你就能证得清净法身,这个法身叫出缠法身。缠是缠缚、缠绕,就是烦恼缠绕著你,你现在从烦恼里面出来,法身不再被缠绕,这都是佛门的比喻的话、形容的话,出缠!所以证得清净法身。
『智慧寂静身无量』,这一句讲的是报身。法身常住,报身也是常住。法身不生不灭,没有生灭,它是法性的相分。法性没有生灭,法相哪里会有生灭?没有生灭的,这是本体。报身是智慧身,有始无终,有生没有灭。「智慧寂静身无量」,智慧从哪里生的?从寂静。这里我们明了了,修行人最重要的是清净心,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心清净。清净之相是和光同尘但是一尘不染,就清净了。世间人和光同尘他染污,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他都没有放下利害得失,与一切人事物接触,他总没有忘记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是染污。菩萨没有,决定没有利害得失,给诸位说,不但没有自己的利害得失,也没有一切众生的利害得失。菩萨没有,佛就更没有了。诸佛菩萨的应化、诸佛菩萨的弘护,佛经里面常讲「法尔如是」,就是完全是自然的,自然而然,没有丝毫意思在里头,那叫纯真无妄。不像我们凡夫,我们凡夫还作意,还想一想,「我们去做一点好事,怎样去创造机缘、创造机会」,而不知道诸佛菩萨完全是顺应自然,自然而然,他心永远清净,所以智慧永远现前。定能生慧,慧能照万物,法身常住,报身也常住。
『普应十方而演法』,「普应」是应身,应身有生有灭,完全是众生的缘,众生感应的缘。众生有感,诸佛菩萨现身;这个感消失,他身也就消失,所以这个身是无常的。应身来做什么?演法。我们在这里特别要注意「演」字,它不用说法,它用演法,这个意思深。演里头有说,说里头没有演,就是不见得有演。演里头一定有说,演是表演,表演换句话说,六根都要到位,缺少一个都不行。演什么法?演平等法,演清净法,演智慧法、寂静法。这偈子里头,把重要的纲领都显示出来,「离垢」是戒,「寂静」是定,「智慧」是慧,戒定慧三学!平等是目标,没有戒定慧三学,哪来的平等?智慧开了,对於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白,才晓得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本来平等,没有高下,佛在大乘经里面常常说的「第一」。
我早年学《楞严经》,楞严会上,本师释迦牟尼佛让他的大弟子们,各个给大家做一个简报,他们怎样修行,怎样证果的?二十五个人出来做代表,每一个人都说他自己修行证果的法门是第一,没有一个人说是第二的,门门第一。二十五圆通,每一个法门都是圆满通达,没有障碍。证明《金刚经》上所讲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个个第一,法法平等,你见到事实真相。你还有差别,你还有执著,哪来的平等?离开妄想分别执著,真平等现前了,这成佛了。这是我们修行的总目标,最后的总归宿。平等真法界,一真法界「无佛无众生」,这才是究竟圆满。
试问问,我们今天学佛的同学,哪一个人选定这个目标?哪一个人勇猛精进循著这一个方向?然后你才晓得,为什么我们功夫不得力?我们的目标、方向搞错了。为什么古时候那些大德们,有些人三年五载大彻大悟,有些人十年八年,有些人二十年三十年彻悟、明心见性?我们晓得,他们是把握住目标方向,就像在大海里航行一样,他的方向把握得很正确,没有偏离,所以他会达到目标。今天最大的一个障碍,高下心,总觉得我比人高,总以为人不如我,这就是憍慢。诸位要晓得,憍慢是根本烦恼,与生俱来的烦恼,不是学来的。儒家《礼记・曲礼》你一打开:「傲不可长」!儒家教学没有教人出三界,所以对於这个事已经相当重视,「傲慢够了,不可以再增长」。
佛法教人要出离三界,这个傲一定要断,为什么?我慢是瞋恚里面的一分,不但「慢」要断,瞋恚也要断。在修行里头,这两个是重点,一个是贪,一个是瞋。对一切人事物,怎样把贪心降低,把瞋恚、贡高我慢降低,你的功夫就有进步。要常常反省、常常检点,改过自新。改什么?改正贪瞋痴,一下把它断掉是不可能的,希望贪瞋痴年年减少、月月减少。如果你做到天天减少,我相信你不出十年,就大彻大悟、就明心见性。那是什么?那是真用功夫。贪瞋痴从哪里断?从自私自利上断,从名闻利养上断,从五欲六尘上断,从财色名食睡上断,这个人叫真用功。
净宗的方法是用一句阿弥陀佛把它转过来,眼见色,这个贪心起来了,「阿弥陀佛」,把贪心打掉,回归到阿弥陀佛这儿来;遇到不如意的事情,瞋恚心刚刚生起来,「阿弥陀佛」,把瞋恚心打掉;换句话说,用一句「阿弥陀佛」的念头,把所有一切不善的念头全部都转过来,这叫念佛,这个人叫会念佛,功夫怎么会不得力!只有念佛,跟断贪瞋痴脱了节,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跟断贪瞋痴都没有关系,还贪图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就古人讲「喊破喉咙也枉然」。即使你一天十万声佛号,你搞上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功夫都不得力。所以古大德才教导我们「持戒念佛」,还不就是看出我们念佛人把方法搞错了吗?所以才提醒你要「持戒念佛」,这都是帮助我们功夫得力,帮助我们真正成就。
转业报身成愿力身,佛法里头常讲「乘愿再来」。乘愿再来是不是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再回来?没错,那也是乘愿再来。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现在也能乘愿再来,那是怎么回事情?我的愿力超过业力,就乘愿再来。我的戒定慧之力,超过贪瞋痴的力,只要这样集合起来,你的命运改了,把你那个业报身立刻就转成愿力身。愿力身自在,第一个自在「寿命自在」,你在这个世间想住多少年就住多少年,不受业报的拘束。你住在世间,你一定是有使命、有任务的,不是为自己。如果是为自己,你逃不过业力。佛经里称业力叫「业网」,势力很大,一般人没有办法逃过。业力就是世俗人讲的命运,你没有办法逃过你的命运。转过来就超越,你的命运不再主宰你,而是你的愿力主宰你。
住世长短,看众生的缘分。众生有缘,为什么?你是「普应十方而演法」,那个愿力来的就这么一桩事情。这一方同修有感应、有感,我们就应身到这儿来,是来为大家表演的。表演什么?释迦牟尼佛在经论里面常常讲,「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就干这一桩事情。受,我是来表演,我完全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完全放弃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随顺诸佛菩萨的经教,这叫受。不放弃自己妄想分别执著,你没有接受。接受佛菩萨教诲,这才真正是佛弟子,真正在学佛。要学得像!善导大师教给我们:佛菩萨教我们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菩萨说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违背。我们从这里下手,这叫受持,持是保持。我活一天,我保持一天,我绝对不离开,绝对不会失掉,要受持,真的做到!
读诵,自己经典再熟,还是要天天读诵。读诵的利益多,古人常说「温故而知新」,就是说你每一遍的读诵,肯定都有悟处,这是读诵自己得的利益。另外的利益,是供养众生的,供养九法界众生。我为他们读诵,他们不晓得读诵,这就是回向发愿。菩提心末后一条「回向发愿心」,马鸣菩萨说的「大悲心」,这是大悲心的落实。然后是「为人演说」,做出佛菩萨的形象,时时示现给世间人看。你不要问他看得懂看不懂?不管他。看不懂的固然很多,看得懂的也有。尤其是长时间的示现,上根利智的人短时间他觉悟了,中下根性的人看久了,他觉悟了;也许那个下根之人,到差不多自己临命终的时候,恍然大悟!只要我们自己认真的去做,做出这个形象来,人当中觉悟的我们知道,但是也不尽然完全知道;九法界众生,鬼神里头有觉悟的,我们就不知道了,有!肯定有!而且我相信,数量比人多,「普应十方而演法」,我们才能落实。
所以我们学习这两首偈子,自己要认真修戒、修定、修慧,我们的方向、目标一定是定在平等,清净法身,自己向这个目标去努力。自行即是化他,自行即是「称其根而雨法」。你愈认真努力去做,真的烦恼轻,「离垢光明」的绩效现前。烦恼我们现在说了,一年比一年少,一个月比一个月少,智慧一个月比一个月增长,境界不同,年年不一样,月月不一样。所以自行即是化他,化他就是自利。我们昼夜不懈怠,为什么?为一切有情众生在表演,我要做一个好榜样给他们看,我这个样子启发他,让他见闻觉知兴起尊敬、仰慕、学习的念头。无论是有意无意,显示或者是暗示,佛法讲显冥,我们讲显示暗示,明的显示、暗的显示,有意无意之间都是在利益九法界众生,这就对了。
决定不要为自己的利益,要为自己求清净平等。绝对不要求人天福报,人天福报不是好东西。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亏就吃在这里,放不下人天福报。虽然不是积极在追求人天福报,但是贪恋人天福报而不肯放下,我们亏就吃在这个地方,把清净平等的方向、目标偏离了。现在明白了,赶紧回头,回头是岸,希望从今而后永远不再偏失我们的方向。这一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真正想做,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了两桩事情,两个基本的条件:亲近善友,听闻正法。在大乘经里头佛菩萨常讲「亲近善友」,到哪里去找善友?佛菩萨是善友,祖师大德是善友,我们每天礼佛、拜佛、赞佛,亲近善友;每天读经听经,听闻正法,不能有一天间断。有一天间断,不知不觉就随顺烦恼。
尤其现代社会,诱惑的花样无奇不有,自己要有高度的警觉。我现在不看报纸,为什么?我看报纸那个版面,不像报纸。大概二、三十年前那个报纸,你看到它有书卷气,有那个气氛,不看它,一接触心里就很舒服,诸位同修年岁大一点的,你想一想我的话,是不是这样?现在报纸,它那个版面让人看了心里烦躁,气氛非常不好。不但报纸如此,书店也如此。我年轻的时候喜欢逛书店,书店里头的气氛好、磁场好,你进入书店,真是心平气和,非常安详。现在书店里头气氛不是如此,可见得书架上摆的东西,里面的内容不善,让你在那个场合里头,感受那个气氛不是个好气氛,很烦!让你身心不宁。肯定这里面书架上的东西正知正见少,邪知邪见多,把这个气氛破坏了!电视,不但电视不能看,电视新闻都不能看,为什么?新闻的画面,里面动的东西太多了,跟过去报导新闻不一样了。时代真的是变了,大幅度的在转变。今天社会的动乱,人心的不安,人可以说身心都不安,无所适从。我们仔细观察,知道其来有自,不是没有原因的。我们知道是什么因、是什么缘,我们也能够看得出将来是什么样的果报。所以难得遇到《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好好在一起认真的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