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00卷) 2001/11/2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500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普贤菩萨得一切法门,长行:
【所谓有解脱门,名严净一切佛国土,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有解脱门,名普诣一切如来所修具足功德境界。】
往下总共有十句,这十句清凉大师在科题写的是「别显十门以彰无尽」。普贤菩萨的法门是究竟圆满的,因此是不思议境界。总显里面,两句跟诸位介绍过了;别显有十句,这十句代表无尽,代表无量无边,这是如来说法的方便。
第一句『所谓有解脱门』,「门」放在前面,他不是得一门,他是门门都得到,没有一门欠缺。这个法门叫『严净一切佛国土』,「严」是庄严,我们每天回向都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咱们念回向偈的时候,应当要想想,我有什么功德?如果不认真努力修学,哪来的功德?用什么去庄严?读经有没有功德?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滑口而过,有口无心,没有功德。怎样念经才有功德?古大德教导我们随文入观,随顺经中的文字就能契入境界,那你读是功,入是德,这是真实功德。浅而言之,读是功,解是德,你理解了;解是功,行是德;行是功,证是德,一层比一层殊胜。如果我们读了之后,不解其义,而且还犹疑不决,这是完全没有功德,跟功德毫不相关,但是有福德,这是读圣贤书的殊胜处。这个福德是什么?在你阿赖耶识里头落了一个印象,这是福。所以圣贤书不可不读,要常读。当然读了之后,我们要求「解其义,行其事,契其理」,那就是功德。这个功德就能庄严佛净土,庄严一佛净土。如果你用的是普贤心,普贤心就是平等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那就是庄严一切诸佛国土,这个殊胜。
『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究竟出离得出离十法界,没有出离十法界不究竟。这是大意。我们再看清凉大师的注解,这一段他也注得很详细,因为是普贤行里面「别显」的第一门,我们特别要留意。清凉大师注解「严土调生」,庄严国土,调伏众生。「谓随所化众生取佛土故」,一定要知道观机。佛在经典里面常常用大分来说,一切众生的根机有三种:上根、中根、下根;再细分,上根里面有上上根、有上中根、有上下根,这样子就变成九等,都是举大分来说的,让我们在这里面了解佛度化众生的仪式。教法教仪不一样,种种示现不相同,一定要随顺众生的根性,示现佛土。像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所示现的凡圣同居土。我们是凡人,佛菩萨是圣人,阿罗汉是圣人,我们同在这个地球上住,同在一个地区接受佛陀的教导,所以是「随所化众生取佛土」。
清凉大师说,「一切佛土者,竖通四土,横该法界,横竖相融。」横竖是一不是二。竖通四土,不是我们净土宗讲的四土,但是意思也能够贯通。净土宗讲的四土是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净土、方便有余净土、凡圣同居净土,是说这四个名称。这个地方所讲的四土,第一个是讲「法性土」,法性土就是常寂光土。这是体,实在讲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法体,法体是常寂光,不思议、不思议境界。下面三土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实报庄严土就是此地《华严》里面所讲的如来「自受用土」;第三讲「他受用土」,他受用土那就把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都包括在其中了。另外还有一种叫「变化土」,这是佛度众生方便起见,化现的道场国土,《华严经》上说这四种净土。实在讲横竖相融,正是经上所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个四土,四即是一,一即是四。从相上讲有这四种差别,从性上讲一体圆融,这才叫事实真相。这就是《六祖坛经》里面所说的「分别亦非意」,已经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分别不是意识;凡夫八识五十一心所没有能够转过来,他的分别是用意识,他的执著是用末那识,所以叫凡夫。
《华严经》是法相唯识宗所依据的六经十一论,六经里面就有《华严经》,所以《华严》也是法相唯识主修的一部大经。法相讲的是转识成智,这才能入佛境界。八识圆满的转成四智,入普贤境界,可见法门确实是平等,门门皆通无上道。我们的礼敬要圆满,我们的称赞没有遗漏,这个道理总是要懂,慢慢的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去学习。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法性土是其他三土的本体,它本来就遍虚空法界,本来它就是永恒不变,永恒不变是常义。自受用土量周法界,跟法性没有差别。他受用土跟变化土,不离前面讲的两土。清凉大师举个比喻,如同身跟影子一样,影不离形,形不离影,形影互相涉入。所以一尘一刹皆广大庄严清净,横遍法界。横遍法界是讲十方一切差别刹土,刹土是大世界,可是事实真相是横竖相融,圆融无碍。以竖(竖是四土)融横,横是法界,所以一尘之中就有十方国土。我们常常在经上读到,诸佛如来在一毛端上转大法轮,你要是明白虚空法界横竖交融,你的疑惑就断了。横竖交融是一体,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原本一体,这里头没有大小、没有生灭、没有一也没有异、没有来去,这叫不思议境界,普贤菩萨证得的。把这个尺度放宽一点,法身菩萨证得的。
怎样才能够证得法身菩萨的果位?修普贤行。不修普贤行,你就是作佛,你也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要修普贤行才能超越十法界,契入如来不思议境界,才能入。这个道理很难懂,我们在《华严经》常常遇到这个疑惑,不知道横竖相融,所以对於一微尘一毛端里面有十方诸佛刹土怀疑,怎么想也想不通。当然你没有办法想通,为什么?不思议。可以思可以议,不是这个境界。如果以横融竖,以法界来融四土呢?一微尘一毛端里面具足四土,常遍十方。普贤菩萨无不严净,庄严清净。普贤菩萨在那里做什么?经上说得很清楚,「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这是真的究竟,不是假的究竟。教你超越六道轮回,这是调伏,但是不究竟,六道轮回外头还有四圣法界;再教导你超越四圣法界,就是超越十法界,是不是究竟?好像是究竟,不是真的究竟;真的究竟要超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那才叫究竟出离。用佛经上常讲的一个术语:「无上正等正觉」。正觉是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正等正觉是一真法界里面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无上正等正觉才叫究竟出离。
普贤菩萨帮助一切国土里面的众生,是要得究竟出离,这个不可思议,对我们来说是高了一点。说老实话,在我们今天的境界,我们劝导人最重要的,是如何不堕三途。为什么?因为这个问题是我们现前最迫切的一个问题,世间灾难重重!我们很冷静的观察,这些年来,我是七七年初到香港来讲经,就在这二十多年当中,世间的灾难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严重。七七年那个时候,我们聚集在一堂学习佛法的同修们,现在三分之二都不在了,里面有不少出家大德。我们想想那个时候的光景,真的是如同昨日。香港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许多人没有见到。
如果修德无功,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前途就很可悲,能不能来世还得人天的身分?那就要看他的五戒十善修到什么程度。五戒十善要修不好,肯定是落在三途。所以今天我们第一个念头,「如何不落恶道?」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够疏忽,先要把脚跟站稳,那就是立足於「净业三福」。这是一个永远不会堕落的基地,我们先要踏上这个基地。这个基地的根本是孝亲尊师,佛是我们的老师,孝亲尊师都要落实在信受奉行。佛陀的教诲我们不能够信受奉行,对老师来讲大不敬,对父母来讲大不孝,几个人懂这个道理?我们总算是非常幸运,生在这个乱世,还遇到真善知识,使我们对於这个大道理稍稍明了。能不能救自己?那就看你对於圣贤教诲能不能相信、能不能理解、能不能奉行。
清凉大师在这一部大经里面教导我们的「信、解、行、证」四大科,也就是这部《华严经》分成这四个大段落。《华严》如是,一切经教无不如是。从经文一开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地方,这个信解行证的意思都包括在里面,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能够体会。经不能不读,行不能不修,行是行为,错误的行为不能不修正。标准就是经典里面的教训,正是善导大师劝导我们的,佛教我们做的,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去做、去落实;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能够违犯。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是好的,都要遵守经中的教诲,绝对不会说哪一部经自己赞叹自己,贬低别人,不可能!纵然佛有说这些话,那是佛的善巧方便,你要懂得佛的真实义,「愿解如来真实义」。权、实是一不是二,这个很重要,你把权实要分开了,你不解如来真实义。权是佛在某一个阶段当中方便的教导,但是权依於实,权不离实。就跟此地清凉大师所讲的,法性土是实,其他三土是权,权实是一,绝对不是二。在净土里面讲四土亦复如是,常寂光土是实,实报土自受用,方便土他受用。其实实报里面有自受用的实报土,有他受用的实报土;方便土跟凡圣同居土,是他受用的变化土,阿弥陀佛也在其中,阿弥陀佛在其中那就是变化土,所以净宗所讲的四土跟华严也是无二无别。
古德有云,极乐是华藏的中心,是华藏的精华,是华藏最精彩的一部分。所以普贤菩萨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意思很深很深,我们要能体会。我们今天能够选择净宗,无比的幸运!我们让《大方广佛华严经》,帮助我们理解净宗,深入净宗经典的义趣;《金刚般若》里头讲的「深解义趣」,我们读《华严》才能深解《无量寿经》的义趣、《观无量寿佛经》的义趣、《阿弥陀经》的义趣。你要不读《华严》,深解就太难太难了。读了《华严》才知道净土经论的奥妙,深奥玄妙,你才真正能体会到。可是要想真正契入境界,一定要依教修行;没有行的功夫,你所解的都是有限。以行来印证你所解的,解行是一不是二,信解行证四分,是一而四,四而一,圆融的,不可分割的。讲解介绍是方便说,实际上是一,一就是不思议境界。所以大师在前面教导我们,差别相当中,离分别执著,你就能入不思议境界。差别法相当中,你还要生分别心,你入不了,你是凡夫境界,你是六道轮回的境界。如果再加上严重的执著,那你是三恶道的境界。
经文我们就能够体会得到,诸佛菩萨,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的事业是什么?就是「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这八个字叫佛事。法身菩萨是分证即佛,虽不是究竟,是分证,天台大师「六即」里面讲的。他们的事业就这八个字,这八个字叫佛事、如来家业。我们今天学佛,无论是在家出家,要担负起如来家业,这就晓得如来家业是什么,弘护正法弘护的是什么。首先要调伏自己,要帮助自己究竟出离。但是读《华严》明了了,自他不二,要帮助自己究竟出离,先要帮助别人。用什么方法帮助别人?严净国土,严是相上,净是心上,这真正庄严。我再说得明白一点、说得浅显一点,严是外表,我们今天讲的形象。我们不能做一切众生不好的形象,那就错了。好的标准是什么?这个不能不知道,纠正众生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说法、错误的作法,这就是标准之所在。我们举个例子说,众生不懂礼貌,我们做出礼貌给他看,这就是标准;众生不知道孝顺父母,我们做出孝顺父母的样子给他看,这叫庄严,真正在庄严佛国土。
大家千万不要错会意思,「庄严佛国土」,一定是买束香花、水果,把佛堂布置得富丽堂皇,那你就是错解如来真实义,你误解如来真实义。由此可知,「庄严」,每一个地区,庄严的方式不一样、形象不一样;每一个时代,庄严形象也不一样。要晓得我们现在生活在什么时代,生活在什么样环境里面,我们怎样「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虽然我们究竟达不到,一步一步往上提升,总是究竟出离这个方向没错,这就对了。譬如走路一样,多拐几个弯,没有关系,方向没错,多走一点冤枉路也无所谓,肯定能到达目的地。
佛教化众生,应机说法。众生是什么病,我们就示现什么样子,这个样子就是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如果我们只图自己的方便,不肯做出一个好样子,因为做出好样子,自己好像受很多的拘束,自己觉得不方便;那我们要问,你这一次到世间来,你是为自己来的?是为众生来的?这个问号不能没有。为众生来的,你是学佛;为自己来的,你是来受果报的,那就不必说了,你造业受报。这里面有一桩事情,我们不能不懂,什么事情?你既然皈依三宝,你既然发心出家了,你穿上这个衣服,这一身打扮,你还要为自己,你就有罪!什么罪?窃盗如来的形象,这个罪严重。窃盗如来形象,而做的是为非作歹,破坏佛教形象,这个罪严重了!这个罪是阿鼻地狱,凡夫承担不起。
堕阿鼻地狱是亿万劫,你什么时候能超生?这是能开玩笑的吗?在家学佛,在家学佛的形象;出家学佛,出家学佛的形象。一个念头错了,正是古人所讲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一个念头决定你是作佛还是下三途地狱,我们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所以既然出家穿上这服装,记住,你的事业就是「庄严净土,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我们到世间来干这一行的。来的时候,那不管什么因缘来的,总而言之,来到这个世间我们选择了这一行,我们就要把这个行业干好,对得起这一行,对得起释迦牟尼佛,对得起阿弥陀佛,对得起一切佛国土里面的导师世尊。能发这样的心,能舍弃自己的烦恼习气,刚刚舍的时候是有一点难过、不自然,但是舍久了,就正常了。要知道我们现在这个生活形象不正常,正常的是佛菩萨的生活。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过的生活,正常的生活,恒顺众生,回归法性,这是正常的。在这个世间自在随缘,一尘不染,我们才能够承担如来家业,把这桩事情发扬光大,利益众生,助佛弘化,我们就对了,不然的话就错了。弘护都在我们这一身,都在我们这一念。
同生众,普贤菩萨得一切法门,别显第二句:
【有解脱门,名普诣一切如来所修具足功德境界。】
别显的十门,每一门的境界真的都不可思议,深广无际。清凉大师注解,「佛遍尘道」,尘是微尘,道就是指十法界,「诣彼修德,乃了彼境」,你要不能够达到他的修德,你就无法明了佛的境界,这是清凉大师给我们的提示。我们看看这一个广大的解脱门。
『普诣一切如来所修具足功德境界』,这一句正是四弘誓愿里面的第三愿:「法门无量誓愿学」。在本经如来以究竟圆满的大慈悲心,为我们显示、说出「入法界品」,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做出这样一个完美的形象,让我们在这里头去领悟,成就这一个解脱门。所以这个解脱门,就是五十三参、就是「入法界品」,历事练心。「如来所修具足功德」,具足是圆满的,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我们要不能够经历,诣就是经历、就是学习、就是历事练心,如来境界你怎么体会得到?你怎么能够契入?要普诣一切如来所修的功德,这个事情不容易,我们连一尊佛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所修积的功德都学不到,怎么能学一切如来所修功德?但是世尊确实教导我们,一切如来所修的具足功德在哪里?就在《大方广佛华严》这部经里头。我们要怎样修法?这里头的细行,是《华严经》全部的经文,它的纲领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十大愿每一愿只有四个字,境界深广没有边际,我们要不能够理解,要不能够深入的理解,你从哪里下手?
古来祖师大德,在修行仪规里头,就是给我们制定的一些修行课程、规矩,无数次的教导我们「一切恭敬、一心皈命」。我们四众同学,这些句子说起来哪一个人不熟悉?不知道念了多少遍!许许多多同修都喜欢拜忏,喜欢去礼佛、参加法会,法会里面的仪规都是祖师大德会集经论里面重要的开示,我们也照做,也会唱、也会拜,意思不懂,不能落实。「一心皈命」,皈了没有?没有皈!一心皈命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皈依的意义一定要懂,皈依自性三宝;外面形式的三宝不重要,要皈依自性觉正净,那才叫一心皈命。「一心顶礼」,就是普贤菩萨的礼敬诸佛。一心是诚心诚意,这是一切如来所修具足功德里面的一分;这一分是根本,无量无边的功德都从这一分功德生的,你们想想对不对?
十大愿王头一条是根本,头一条没有,全部都没有了。从礼敬这才生赞叹,欢喜赞叹自然带著就供养,你才晓得礼敬多重要!佛法从这儿下手,儒家也从这儿下手。诸位看看儒家的《礼记》,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头一句话说:「曲礼曰,毋不敬。」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句有什么差别?都把这个摆在第一条。晚近印光大师教人,「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普贤法门是圆满的诚敬,他得圆满的利益。利益是法性的全体,不是部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证得法性是部分,普贤菩萨证得的是全体。我们从哪里学?从诚敬下手。心要真诚,对一切人要恭敬,对一切事要恭敬,对一切物要恭敬,无一不敬。
那我们现在想想,今天社会里头一切众生,确确实实这一条他没有,这是大病,这是病根。所以无论他修学哪一个法门,不要说成就,功夫稍稍得力,他都做不到。什么原因?我们今天明白了,想想我们自己,也学佛学了不少年,有没有成就?没有!念佛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再其次,烦恼伏不住,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还是起贪瞋痴慢,贪瞋痴慢并不比往年减少,有些同修还逐渐在增长,你说这怎么办?这个问题多严重!这个搞法往下坠落,不是向上提升。你现在在世间,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地位,你是做住持、你是做当家,你是做什么会长、什么主席,这是你过去生中修的一点小福报,你在享福;你仔细去反省、去检讨,如果你的烦恼习气天天在增长的话,你这一点福报享尽了,后果就不堪设想,自己要知道。
佛法确实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德能,只要你这一口气还没有断,都还有救。怎么救法?忏除业障。你要真正忏悔,忏悔不是后悔,后悔无济於事。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导我,什么是忏悔?知过就改,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在那个时候,我还很年轻,二十六岁的时候,大师给我讲感应的道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当你有求而求不到的时候,是什么原因?你有业障,只要把业障消除,感应就现前。业障怎样消除?要真正忏悔。所以他给我讲,什么叫忏悔?知过即改,后不再造。就是儒家讲的「不二过」,我同样的过失,以后没有了。所以天天发现自己过失,这叫开悟,人觉悟了;每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是迷惑,这一天空过了。所以古人用功过格,这个方法很笨拙,但是这个方法对於初学、中下根性的人非常有效。你会真正去想,「今天我做了哪些好事、哪些错事?」记下来。功过格分上下两行,上面记功,下面记过。自己的善行要知道加强、要知道增广;自己的过失,赶紧要改掉,以后不要犯同样的过失。
真正用功过格的人、认真修行的人,三年不能成圣人,也是贤人君子,世间真正的好人。从这个基础往上提升,前途无限光明。所以修行人不能一天不知过失,一天不知过失,一天空过了;不可以一天不改过,我们功夫才会得力。我们要知道修行的总纲领在哪里,总枢纽在哪里,要把它掌握到。其实佛这些纲领、原理原则都讲给我们听了,「改变思想」。李老师以前常常提醒我们「改心」,改心的意思就是改念头。改念头里最重要的,要把自私自利的念头改过来。起心动念为法界众生、为诸佛菩萨,这是上求下化,求诸佛菩萨加持,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是真正的纲领。念念有这个心,念念有这个愿。
这一句是讲修德,没有修德,性德没有法子显发。一定要把自己的毛病习气修正过来,我们才能够帮助众生,才能够真正度自己。这个样子,智慧就开了。第三句:
【有解脱门,名安立一切菩萨地诸大愿海。】
清凉大师注解,「通辨安立菩萨六种功德」,第一个是位,第二个是愿,一切菩萨地这个地是地位,诸大愿海这是第二个愿,菩萨六种功德,其他四种在偈颂里头。偈颂里,接著愿下面是修行,再接著是方便,是入理,最后是证果,正证法界。这六种功德第一位是总,其余五种是别,长行里面只说两种,后面四种在偈颂里面补出来。
『安立一切菩萨地』,「一切菩萨」通指从初信位到等觉。我们不要讲到那么高了,我们是凡夫,就好比说我们发心读书,要上学校,上哪个学校?启蒙,刚刚开始发心去上学,当然指小学一年级,从这里学起。我们今天要「安立一切菩萨地」,要从初信菩萨这个地位去安立,这个地位菩萨是最低的,天台大师六即佛里面是观行即佛。如果初信位都不到,那叫名字即佛,有名无实,叫名字菩萨。我们现在是在这个地位,名字菩萨,这个没有安立。《华严经》的境界,如果就本经教义来说,这个「地」是初地菩萨,不是十回向、十住,当然更不是十信。可是我们今天在此地讲经,我们的同学都是凡夫,我们学习的对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安立,当然是要从初信位来安立;我们今天所学的这些经教,全是初信位的境界。而我们不能够契入信位菩萨,是什么原因?我们放不下,道理知道,这就是古大德谚语说的「看得破,忍不过」。换句话说,境界现前还是烦恼习气当家,自己的智慧、道行做不了主,明知故犯,这使你入不了位,最低的一个地位,初信你都入不了。这个事情不是开玩笑,是非常严肃的问题,非常严重的大事。
过去无量劫中生生世世,我们也曾经无数次的遇到佛法。就像《无量寿经》上,佛给阿闍王子他们这个小团体所说的话,佛讲他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由此可知,他们善根深厚。我们跟他们相比,我想绝不输过他们,为什么?末法时期,五浊恶世达到最严重的一个阶段,我们得人身,还能闻佛法,还能相信,这个善根福德不容易!不会在他们之下。为什么没有成就?就是「忍不过」,明知故犯,我们的亏就吃在这里。所以这一生要想成就,咬紧牙根,要忍,要真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放下,不是从形式上放下,是心里上放下。这一桩事情,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同修,要仔细去听,不要产生误会。过去有大陆同修写信给我,他听我讲经误会了,我常常讲放下,他把他的工作放下了,把他的家放下了,搞得生活成了问题,写信问我怎么办?没有收入,家里人都责怪他,他学佛学错了。如果说连工作都放下了,那释迦牟尼佛何必讲经说法?讲经说法是他的工作,我统统身心世界都放下了,我每天现在四个小时在这里讲经,这是我的工作。我没有叫你把生活放下,也没有叫你把工作放下,你要做一个很正常的人。
放下是什么?心里面贪瞋痴慢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图一切物质精神享受放下,我教你放下这些,你不要搞错了。不可以学佛连家都不要了,工作也不要了,这能做世间人的榜样吗?世间人都像你这样子,这个社会还像什么社会?你听经错会了意思。我每天非常勤奋,非常认真努力在工作,不为自己,为众生。我除了每天四个小时在这里上课之外,我还要准备,我至少还要用四个小时去读经。我读经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讲经。讲经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把佛陀这么圆满、这么好的教诲供养给大家。这是我的工作,我选择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干的工作就是这个,我认真努力去做,不为自己,这叫放下。不为名、不为利、不为供养,这些放下了。「看破放下」这四个字真正的意思你要懂,你不能错会。
什么叫看破?看破是样样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叫看破。明白什么?我们从纲领上来说,对於任何一桩事情,事理明白了,因果明白了,性相明白了。性相比较不好懂,性相是什么?这些事情的来源、根源,这个事是讲相,能生事相的根源是体性。把这些东西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这叫看破。搞明白之后,你自然就会把自私自利、贪瞋痴慢、烦恼习气,你自然会放下。为什么?这东西是障碍,这是不正常的,心胸自然就开阔;像经上讲的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起心动念跟佛菩萨相应。佛菩萨就是这个心、就是这个愿,我也是这个心,我也是这个愿。佛菩萨就干这些事情,我今天也干这个事情,干得不亦乐乎!这就是《论语》里面所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佛法里面讲的法喜充满。
所以菩萨地位,我们要这样争取。这个争取是讲通途法门,也就是一般修行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是走这一条路。这个路难,必须放下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你才能够取得初信菩萨的地位。取得这个地位,那就是超凡入圣,你不是凡夫,你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你决定不堕三恶道。为什么?你不可能造三恶道的罪业,你三恶道的念头都没有了,你的心地善良,纯善无恶。往后去,节节高升,从初信位证得二信,从二信证得三信,证到七信位就出六道轮回,你的功夫跟阿罗汉相等。初信位跟小乘须陀洹相等,跟他相等只是断烦恼跟他一样,智慧那比小乘人高得太多了,可能阿罗汉都不如你,这是大乘殊胜之处。
大乘里面还有个特别法门,知道的人不多,「带业往生弥陀净土」。这个阿弥陀佛法门,我们家家弥陀,户户观音,哪个不晓得?晓得你不肯念佛,你不发愿求生净土,就是你不知;你要真正知道这个法门,你一分一秒都不肯放弃,你都在争取,那是你真正知道这个法门。所以我说很少人知道,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看到很多学佛的同修懈怠,忙著世间的工作,对於佛法懈怠,什么原因?不认识。忙著去赚钱,忙著去争名夺利,他认为那个东西是他一生当中很重要的大利益,错了!那个东西带不走的,一个大灾难来的时候,生命都保不住,你还能保什么?你要冷静去想想,去观察一下,在这个世间古往今来,作帝王的、作宰相的,现在说作总统的、作主席的,在位的时候不可一世,死了以后,你想想他后世的状况,谁知道他?跟平民有什么差别?一样都带不走,佛家的话说得很好,「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上个月还有一个同修送了一个资料给我看,是报纸上剪下来的,三段因果报应的事情。其中有一段,清末民初,都是一些大人物,投胎作了猪。这都是今年发生的事情,中国大陆报纸上登的。里面有袁世凯,怎么知道是他?这个小猪生下来,皮肤上有字,很清楚,他们看到这个名字有袁世凯。一个是袁世凯,还有一个李鸿章,一共六个人,都是清末民初的名人,现在在畜生道里作猪。听说有个善心人把这几条猪买下放生去了。
还有一个故事是畜生报恩,畜生懂得报恩。我大略看了一下,所以有这么一个印象,我也没有打算在这里讲故事。这一个人是庄稼人,是种田的,有一天在田地里遇到一头野猪,野猪很凶,向他攻击,他爬到一棵树上喊救命;这头野猪不放他,挖树根,野猪很聪明,树根土要是挖松了,树就倒下来。这个时候正好有一条蟒蛇出现,蟒蛇攻击这头野猪,这野猪就跑掉了,救了他一命;蟒蛇看看他,跟他点点头也就走了。他下了树,以后冷静的想一想,过去他曾经放生,放了一条蛇,他想这条蛇一定就是他放生的那条蛇来救他。畜生懂得报恩,你救过它的命,现在你有难的时候它来救你。人还要存害人的心,连畜生都不如!这是中国大陆地方报纸上登出来的。从这个事情也提醒了我们,放生不但是有功德,它真有回馈,我们应当多做。与一切众生结恩德,不要结冤仇,结冤仇冤冤相报,麻烦大,要与众生结恩惠。
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希有难闻!有一些我们也曾经听说,遇到净土法门也曾经修过一段时期,以后改学其他的法门,这什么原因?善根福德薄,不能怪他,他没有这么大的福报,没有这么大的善根。我们自己要常常想自己,我自己是不是真正把这个法门抓得紧紧的?锲而不舍,每天认真去干,诵经念佛。如果能有时间,要听讲经,听讲经能够增长你的善根福德因缘。你要是不明佛理,虽然天天念,诵经念佛,有的时候一样还会退转,为什么?不明理。理真的要明白了,契入境界就不会退转。所以你想一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什么不辞辛劳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没有假期,天天在干,每天八小时。佛给我们示现这个样子,用意在哪里?无非是让我们真正明白道理,真正认识不思议的法门,心才发得起来,真干!锲而不舍!
果然真干,果报很快会现前,烦恼轻、智慧长。我讲经特别强调,你的相貌会变,体质会变,学佛的人一定会愈来愈年轻,不会衰老;体质是愈来愈强壮,这是你眼前就得到的好处。我常说,二十岁学佛,果然契入境界,你永远保持二十岁;虽然年龄是大了,你的容光、你的体质,能保持著二十岁;你四十岁学佛,你永远保持四十岁;五十岁学佛,永远保持五十岁,所以学佛愈年轻愈好,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是佛法里面讲小的果报,为什么?相随心转,境随心转。身体是我们最近的一个境界,境界随心转,相随心转。你学佛契入境界,你是佛心,你是佛行,你相貌怎么会不转?你体质怎么会不转?这个要是不转的话,其他怎么转法我们就很难相信了。头一个转相貌、转体质,於是我们在佛法就取得坚定的信心,佛讲的话没错!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普贤菩萨得一切法门,长行:
【所谓有解脱门,名严净一切佛国土,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有解脱门,名普诣一切如来所修具足功德境界。】
往下总共有十句,这十句清凉大师在科题写的是「别显十门以彰无尽」。普贤菩萨的法门是究竟圆满的,因此是不思议境界。总显里面,两句跟诸位介绍过了;别显有十句,这十句代表无尽,代表无量无边,这是如来说法的方便。
第一句『所谓有解脱门』,「门」放在前面,他不是得一门,他是门门都得到,没有一门欠缺。这个法门叫『严净一切佛国土』,「严」是庄严,我们每天回向都说「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咱们念回向偈的时候,应当要想想,我有什么功德?如果不认真努力修学,哪来的功德?用什么去庄严?读经有没有功德?有的人有,有的人没有。滑口而过,有口无心,没有功德。怎样念经才有功德?古大德教导我们随文入观,随顺经中的文字就能契入境界,那你读是功,入是德,这是真实功德。浅而言之,读是功,解是德,你理解了;解是功,行是德;行是功,证是德,一层比一层殊胜。如果我们读了之后,不解其义,而且还犹疑不决,这是完全没有功德,跟功德毫不相关,但是有福德,这是读圣贤书的殊胜处。这个福德是什么?在你阿赖耶识里头落了一个印象,这是福。所以圣贤书不可不读,要常读。当然读了之后,我们要求「解其义,行其事,契其理」,那就是功德。这个功德就能庄严佛净土,庄严一佛净土。如果你用的是普贤心,普贤心就是平等心,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那就是庄严一切诸佛国土,这个殊胜。
『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究竟出离得出离十法界,没有出离十法界不究竟。这是大意。我们再看清凉大师的注解,这一段他也注得很详细,因为是普贤行里面「别显」的第一门,我们特别要留意。清凉大师注解「严土调生」,庄严国土,调伏众生。「谓随所化众生取佛土故」,一定要知道观机。佛在经典里面常常用大分来说,一切众生的根机有三种:上根、中根、下根;再细分,上根里面有上上根、有上中根、有上下根,这样子就变成九等,都是举大分来说的,让我们在这里面了解佛度化众生的仪式。教法教仪不一样,种种示现不相同,一定要随顺众生的根性,示现佛土。像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所示现的凡圣同居土。我们是凡人,佛菩萨是圣人,阿罗汉是圣人,我们同在这个地球上住,同在一个地区接受佛陀的教导,所以是「随所化众生取佛土」。
清凉大师说,「一切佛土者,竖通四土,横该法界,横竖相融。」横竖是一不是二。竖通四土,不是我们净土宗讲的四土,但是意思也能够贯通。净土宗讲的四土是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净土、方便有余净土、凡圣同居净土,是说这四个名称。这个地方所讲的四土,第一个是讲「法性土」,法性土就是常寂光土。这是体,实在讲就是我们前面所讲的法体,法体是常寂光,不思议、不思议境界。下面三土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实报庄严土就是此地《华严》里面所讲的如来「自受用土」;第三讲「他受用土」,他受用土那就把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都包括在其中了。另外还有一种叫「变化土」,这是佛度众生方便起见,化现的道场国土,《华严经》上说这四种净土。实在讲横竖相融,正是经上所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个四土,四即是一,一即是四。从相上讲有这四种差别,从性上讲一体圆融,这才叫事实真相。这就是《六祖坛经》里面所说的「分别亦非意」,已经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分别不是意识;凡夫八识五十一心所没有能够转过来,他的分别是用意识,他的执著是用末那识,所以叫凡夫。
《华严经》是法相唯识宗所依据的六经十一论,六经里面就有《华严经》,所以《华严》也是法相唯识主修的一部大经。法相讲的是转识成智,这才能入佛境界。八识圆满的转成四智,入普贤境界,可见法门确实是平等,门门皆通无上道。我们的礼敬要圆满,我们的称赞没有遗漏,这个道理总是要懂,慢慢的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去学习。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法性土是其他三土的本体,它本来就遍虚空法界,本来它就是永恒不变,永恒不变是常义。自受用土量周法界,跟法性没有差别。他受用土跟变化土,不离前面讲的两土。清凉大师举个比喻,如同身跟影子一样,影不离形,形不离影,形影互相涉入。所以一尘一刹皆广大庄严清净,横遍法界。横遍法界是讲十方一切差别刹土,刹土是大世界,可是事实真相是横竖相融,圆融无碍。以竖(竖是四土)融横,横是法界,所以一尘之中就有十方国土。我们常常在经上读到,诸佛如来在一毛端上转大法轮,你要是明白虚空法界横竖交融,你的疑惑就断了。横竖交融是一体,虚空法界刹土众生原本一体,这里头没有大小、没有生灭、没有一也没有异、没有来去,这叫不思议境界,普贤菩萨证得的。把这个尺度放宽一点,法身菩萨证得的。
怎样才能够证得法身菩萨的果位?修普贤行。不修普贤行,你就是作佛,你也是十法界里面的佛;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要修普贤行才能超越十法界,契入如来不思议境界,才能入。这个道理很难懂,我们在《华严经》常常遇到这个疑惑,不知道横竖相融,所以对於一微尘一毛端里面有十方诸佛刹土怀疑,怎么想也想不通。当然你没有办法想通,为什么?不思议。可以思可以议,不是这个境界。如果以横融竖,以法界来融四土呢?一微尘一毛端里面具足四土,常遍十方。普贤菩萨无不严净,庄严清净。普贤菩萨在那里做什么?经上说得很清楚,「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这是真的究竟,不是假的究竟。教你超越六道轮回,这是调伏,但是不究竟,六道轮回外头还有四圣法界;再教导你超越四圣法界,就是超越十法界,是不是究竟?好像是究竟,不是真的究竟;真的究竟要超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那才叫究竟出离。用佛经上常讲的一个术语:「无上正等正觉」。正觉是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正等正觉是一真法界里面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无上正等正觉才叫究竟出离。
普贤菩萨帮助一切国土里面的众生,是要得究竟出离,这个不可思议,对我们来说是高了一点。说老实话,在我们今天的境界,我们劝导人最重要的,是如何不堕三途。为什么?因为这个问题是我们现前最迫切的一个问题,世间灾难重重!我们很冷静的观察,这些年来,我是七七年初到香港来讲经,就在这二十多年当中,世间的灾难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严重。七七年那个时候,我们聚集在一堂学习佛法的同修们,现在三分之二都不在了,里面有不少出家大德。我们想想那个时候的光景,真的是如同昨日。香港变成今天这个样子,许多人没有见到。
如果修德无功,出不了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轮回,前途就很可悲,能不能来世还得人天的身分?那就要看他的五戒十善修到什么程度。五戒十善要修不好,肯定是落在三途。所以今天我们第一个念头,「如何不落恶道?」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够疏忽,先要把脚跟站稳,那就是立足於「净业三福」。这是一个永远不会堕落的基地,我们先要踏上这个基地。这个基地的根本是孝亲尊师,佛是我们的老师,孝亲尊师都要落实在信受奉行。佛陀的教诲我们不能够信受奉行,对老师来讲大不敬,对父母来讲大不孝,几个人懂这个道理?我们总算是非常幸运,生在这个乱世,还遇到真善知识,使我们对於这个大道理稍稍明了。能不能救自己?那就看你对於圣贤教诲能不能相信、能不能理解、能不能奉行。
清凉大师在这一部大经里面教导我们的「信、解、行、证」四大科,也就是这部《华严经》分成这四个大段落。《华严》如是,一切经教无不如是。从经文一开端,「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什么地方,这个信解行证的意思都包括在里面,重要的是我们自己要能够体会。经不能不读,行不能不修,行是行为,错误的行为不能不修正。标准就是经典里面的教训,正是善导大师劝导我们的,佛教我们做的,我们应该老老实实去做、去落实;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能够违犯。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是好的,都要遵守经中的教诲,绝对不会说哪一部经自己赞叹自己,贬低别人,不可能!纵然佛有说这些话,那是佛的善巧方便,你要懂得佛的真实义,「愿解如来真实义」。权、实是一不是二,这个很重要,你把权实要分开了,你不解如来真实义。权是佛在某一个阶段当中方便的教导,但是权依於实,权不离实。就跟此地清凉大师所讲的,法性土是实,其他三土是权,权实是一,绝对不是二。在净土里面讲四土亦复如是,常寂光土是实,实报土自受用,方便土他受用。其实实报里面有自受用的实报土,有他受用的实报土;方便土跟凡圣同居土,是他受用的变化土,阿弥陀佛也在其中,阿弥陀佛在其中那就是变化土,所以净宗所讲的四土跟华严也是无二无别。
古德有云,极乐是华藏的中心,是华藏的精华,是华藏最精彩的一部分。所以普贤菩萨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意思很深很深,我们要能体会。我们今天能够选择净宗,无比的幸运!我们让《大方广佛华严经》,帮助我们理解净宗,深入净宗经典的义趣;《金刚般若》里头讲的「深解义趣」,我们读《华严》才能深解《无量寿经》的义趣、《观无量寿佛经》的义趣、《阿弥陀经》的义趣。你要不读《华严》,深解就太难太难了。读了《华严》才知道净土经论的奥妙,深奥玄妙,你才真正能体会到。可是要想真正契入境界,一定要依教修行;没有行的功夫,你所解的都是有限。以行来印证你所解的,解行是一不是二,信解行证四分,是一而四,四而一,圆融的,不可分割的。讲解介绍是方便说,实际上是一,一就是不思议境界。所以大师在前面教导我们,差别相当中,离分别执著,你就能入不思议境界。差别法相当中,你还要生分别心,你入不了,你是凡夫境界,你是六道轮回的境界。如果再加上严重的执著,那你是三恶道的境界。
经文我们就能够体会得到,诸佛菩萨,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的事业是什么?就是「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这八个字叫佛事。法身菩萨是分证即佛,虽不是究竟,是分证,天台大师「六即」里面讲的。他们的事业就这八个字,这八个字叫佛事、如来家业。我们今天学佛,无论是在家出家,要担负起如来家业,这就晓得如来家业是什么,弘护正法弘护的是什么。首先要调伏自己,要帮助自己究竟出离。但是读《华严》明了了,自他不二,要帮助自己究竟出离,先要帮助别人。用什么方法帮助别人?严净国土,严是相上,净是心上,这真正庄严。我再说得明白一点、说得浅显一点,严是外表,我们今天讲的形象。我们不能做一切众生不好的形象,那就错了。好的标准是什么?这个不能不知道,纠正众生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说法、错误的作法,这就是标准之所在。我们举个例子说,众生不懂礼貌,我们做出礼貌给他看,这就是标准;众生不知道孝顺父母,我们做出孝顺父母的样子给他看,这叫庄严,真正在庄严佛国土。
大家千万不要错会意思,「庄严佛国土」,一定是买束香花、水果,把佛堂布置得富丽堂皇,那你就是错解如来真实义,你误解如来真实义。由此可知,「庄严」,每一个地区,庄严的方式不一样、形象不一样;每一个时代,庄严形象也不一样。要晓得我们现在生活在什么时代,生活在什么样环境里面,我们怎样「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虽然我们究竟达不到,一步一步往上提升,总是究竟出离这个方向没错,这就对了。譬如走路一样,多拐几个弯,没有关系,方向没错,多走一点冤枉路也无所谓,肯定能到达目的地。
佛教化众生,应机说法。众生是什么病,我们就示现什么样子,这个样子就是药,对症下药,药到病除。如果我们只图自己的方便,不肯做出一个好样子,因为做出好样子,自己好像受很多的拘束,自己觉得不方便;那我们要问,你这一次到世间来,你是为自己来的?是为众生来的?这个问号不能没有。为众生来的,你是学佛;为自己来的,你是来受果报的,那就不必说了,你造业受报。这里面有一桩事情,我们不能不懂,什么事情?你既然皈依三宝,你既然发心出家了,你穿上这个衣服,这一身打扮,你还要为自己,你就有罪!什么罪?窃盗如来的形象,这个罪严重。窃盗如来形象,而做的是为非作歹,破坏佛教形象,这个罪严重了!这个罪是阿鼻地狱,凡夫承担不起。
堕阿鼻地狱是亿万劫,你什么时候能超生?这是能开玩笑的吗?在家学佛,在家学佛的形象;出家学佛,出家学佛的形象。一个念头错了,正是古人所讲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这一个念头决定你是作佛还是下三途地狱,我们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所以既然出家穿上这服装,记住,你的事业就是「庄严净土,调伏众生令究竟出离」,我们到世间来干这一行的。来的时候,那不管什么因缘来的,总而言之,来到这个世间我们选择了这一行,我们就要把这个行业干好,对得起这一行,对得起释迦牟尼佛,对得起阿弥陀佛,对得起一切佛国土里面的导师世尊。能发这样的心,能舍弃自己的烦恼习气,刚刚舍的时候是有一点难过、不自然,但是舍久了,就正常了。要知道我们现在这个生活形象不正常,正常的是佛菩萨的生活。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过的生活,正常的生活,恒顺众生,回归法性,这是正常的。在这个世间自在随缘,一尘不染,我们才能够承担如来家业,把这桩事情发扬光大,利益众生,助佛弘化,我们就对了,不然的话就错了。弘护都在我们这一身,都在我们这一念。
同生众,普贤菩萨得一切法门,别显第二句:
【有解脱门,名普诣一切如来所修具足功德境界。】
别显的十门,每一门的境界真的都不可思议,深广无际。清凉大师注解,「佛遍尘道」,尘是微尘,道就是指十法界,「诣彼修德,乃了彼境」,你要不能够达到他的修德,你就无法明了佛的境界,这是清凉大师给我们的提示。我们看看这一个广大的解脱门。
『普诣一切如来所修具足功德境界』,这一句正是四弘誓愿里面的第三愿:「法门无量誓愿学」。在本经如来以究竟圆满的大慈悲心,为我们显示、说出「入法界品」,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做出这样一个完美的形象,让我们在这里头去领悟,成就这一个解脱门。所以这个解脱门,就是五十三参、就是「入法界品」,历事练心。「如来所修具足功德」,具足是圆满的,一丝毫欠缺都没有;我们要不能够经历,诣就是经历、就是学习、就是历事练心,如来境界你怎么体会得到?你怎么能够契入?要普诣一切如来所修的功德,这个事情不容易,我们连一尊佛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所修积的功德都学不到,怎么能学一切如来所修功德?但是世尊确实教导我们,一切如来所修的具足功德在哪里?就在《大方广佛华严》这部经里头。我们要怎样修法?这里头的细行,是《华严经》全部的经文,它的纲领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十大愿每一愿只有四个字,境界深广没有边际,我们要不能够理解,要不能够深入的理解,你从哪里下手?
古来祖师大德,在修行仪规里头,就是给我们制定的一些修行课程、规矩,无数次的教导我们「一切恭敬、一心皈命」。我们四众同学,这些句子说起来哪一个人不熟悉?不知道念了多少遍!许许多多同修都喜欢拜忏,喜欢去礼佛、参加法会,法会里面的仪规都是祖师大德会集经论里面重要的开示,我们也照做,也会唱、也会拜,意思不懂,不能落实。「一心皈命」,皈了没有?没有皈!一心皈命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三皈依的意义一定要懂,皈依自性三宝;外面形式的三宝不重要,要皈依自性觉正净,那才叫一心皈命。「一心顶礼」,就是普贤菩萨的礼敬诸佛。一心是诚心诚意,这是一切如来所修具足功德里面的一分;这一分是根本,无量无边的功德都从这一分功德生的,你们想想对不对?
十大愿王头一条是根本,头一条没有,全部都没有了。从礼敬这才生赞叹,欢喜赞叹自然带著就供养,你才晓得礼敬多重要!佛法从这儿下手,儒家也从这儿下手。诸位看看儒家的《礼记》,五经之一、十三经之一,头一句话说:「曲礼曰,毋不敬。」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句有什么差别?都把这个摆在第一条。晚近印光大师教人,「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普贤法门是圆满的诚敬,他得圆满的利益。利益是法性的全体,不是部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证得法性是部分,普贤菩萨证得的是全体。我们从哪里学?从诚敬下手。心要真诚,对一切人要恭敬,对一切事要恭敬,对一切物要恭敬,无一不敬。
那我们现在想想,今天社会里头一切众生,确确实实这一条他没有,这是大病,这是病根。所以无论他修学哪一个法门,不要说成就,功夫稍稍得力,他都做不到。什么原因?我们今天明白了,想想我们自己,也学佛学了不少年,有没有成就?没有!念佛功夫成片都得不到。再其次,烦恼伏不住,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还是起贪瞋痴慢,贪瞋痴慢并不比往年减少,有些同修还逐渐在增长,你说这怎么办?这个问题多严重!这个搞法往下坠落,不是向上提升。你现在在世间,不管你是什么样的地位,你是做住持、你是做当家,你是做什么会长、什么主席,这是你过去生中修的一点小福报,你在享福;你仔细去反省、去检讨,如果你的烦恼习气天天在增长的话,你这一点福报享尽了,后果就不堪设想,自己要知道。
佛法确实是究竟圆满的智慧、究竟圆满的德能,只要你这一口气还没有断,都还有救。怎么救法?忏除业障。你要真正忏悔,忏悔不是后悔,后悔无济於事。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教导我,什么是忏悔?知过就改,后不再造,这叫真忏悔。在那个时候,我还很年轻,二十六岁的时候,大师给我讲感应的道理,「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当你有求而求不到的时候,是什么原因?你有业障,只要把业障消除,感应就现前。业障怎样消除?要真正忏悔。所以他给我讲,什么叫忏悔?知过即改,后不再造。就是儒家讲的「不二过」,我同样的过失,以后没有了。所以天天发现自己过失,这叫开悟,人觉悟了;每天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是迷惑,这一天空过了。所以古人用功过格,这个方法很笨拙,但是这个方法对於初学、中下根性的人非常有效。你会真正去想,「今天我做了哪些好事、哪些错事?」记下来。功过格分上下两行,上面记功,下面记过。自己的善行要知道加强、要知道增广;自己的过失,赶紧要改掉,以后不要犯同样的过失。
真正用功过格的人、认真修行的人,三年不能成圣人,也是贤人君子,世间真正的好人。从这个基础往上提升,前途无限光明。所以修行人不能一天不知过失,一天不知过失,一天空过了;不可以一天不改过,我们功夫才会得力。我们要知道修行的总纲领在哪里,总枢纽在哪里,要把它掌握到。其实佛这些纲领、原理原则都讲给我们听了,「改变思想」。李老师以前常常提醒我们「改心」,改心的意思就是改念头。改念头里最重要的,要把自私自利的念头改过来。起心动念为法界众生、为诸佛菩萨,这是上求下化,求诸佛菩萨加持,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成圣,这是真正的纲领。念念有这个心,念念有这个愿。
这一句是讲修德,没有修德,性德没有法子显发。一定要把自己的毛病习气修正过来,我们才能够帮助众生,才能够真正度自己。这个样子,智慧就开了。第三句:
【有解脱门,名安立一切菩萨地诸大愿海。】
清凉大师注解,「通辨安立菩萨六种功德」,第一个是位,第二个是愿,一切菩萨地这个地是地位,诸大愿海这是第二个愿,菩萨六种功德,其他四种在偈颂里头。偈颂里,接著愿下面是修行,再接著是方便,是入理,最后是证果,正证法界。这六种功德第一位是总,其余五种是别,长行里面只说两种,后面四种在偈颂里面补出来。
『安立一切菩萨地』,「一切菩萨」通指从初信位到等觉。我们不要讲到那么高了,我们是凡夫,就好比说我们发心读书,要上学校,上哪个学校?启蒙,刚刚开始发心去上学,当然指小学一年级,从这里学起。我们今天要「安立一切菩萨地」,要从初信菩萨这个地位去安立,这个地位菩萨是最低的,天台大师六即佛里面是观行即佛。如果初信位都不到,那叫名字即佛,有名无实,叫名字菩萨。我们现在是在这个地位,名字菩萨,这个没有安立。《华严经》的境界,如果就本经教义来说,这个「地」是初地菩萨,不是十回向、十住,当然更不是十信。可是我们今天在此地讲经,我们的同学都是凡夫,我们学习的对象摆在我们面前,我们要安立,当然是要从初信位来安立;我们今天所学的这些经教,全是初信位的境界。而我们不能够契入信位菩萨,是什么原因?我们放不下,道理知道,这就是古大德谚语说的「看得破,忍不过」。换句话说,境界现前还是烦恼习气当家,自己的智慧、道行做不了主,明知故犯,这使你入不了位,最低的一个地位,初信你都入不了。这个事情不是开玩笑,是非常严肃的问题,非常严重的大事。
过去无量劫中生生世世,我们也曾经无数次的遇到佛法。就像《无量寿经》上,佛给阿闍王子他们这个小团体所说的话,佛讲他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由此可知,他们善根深厚。我们跟他们相比,我想绝不输过他们,为什么?末法时期,五浊恶世达到最严重的一个阶段,我们得人身,还能闻佛法,还能相信,这个善根福德不容易!不会在他们之下。为什么没有成就?就是「忍不过」,明知故犯,我们的亏就吃在这里。所以这一生要想成就,咬紧牙根,要忍,要真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个放下,不是从形式上放下,是心里上放下。这一桩事情,特别是中国大陆的同修,要仔细去听,不要产生误会。过去有大陆同修写信给我,他听我讲经误会了,我常常讲放下,他把他的工作放下了,把他的家放下了,搞得生活成了问题,写信问我怎么办?没有收入,家里人都责怪他,他学佛学错了。如果说连工作都放下了,那释迦牟尼佛何必讲经说法?讲经说法是他的工作,我统统身心世界都放下了,我每天现在四个小时在这里讲经,这是我的工作。我没有叫你把生活放下,也没有叫你把工作放下,你要做一个很正常的人。
放下是什么?心里面贪瞋痴慢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贪图一切物质精神享受放下,我教你放下这些,你不要搞错了。不可以学佛连家都不要了,工作也不要了,这能做世间人的榜样吗?世间人都像你这样子,这个社会还像什么社会?你听经错会了意思。我每天非常勤奋,非常认真努力在工作,不为自己,为众生。我除了每天四个小时在这里上课之外,我还要准备,我至少还要用四个小时去读经。我读经为的是什么?为的是讲经。讲经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把佛陀这么圆满、这么好的教诲供养给大家。这是我的工作,我选择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干的工作就是这个,我认真努力去做,不为自己,这叫放下。不为名、不为利、不为供养,这些放下了。「看破放下」这四个字真正的意思你要懂,你不能错会。
什么叫看破?看破是样样事情搞清楚搞明白了,叫看破。明白什么?我们从纲领上来说,对於任何一桩事情,事理明白了,因果明白了,性相明白了。性相比较不好懂,性相是什么?这些事情的来源、根源,这个事是讲相,能生事相的根源是体性。把这些东西都搞清楚、都搞明白了,这叫看破。搞明白之后,你自然就会把自私自利、贪瞋痴慢、烦恼习气,你自然会放下。为什么?这东西是障碍,这是不正常的,心胸自然就开阔;像经上讲的一样,「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起心动念跟佛菩萨相应。佛菩萨就是这个心、就是这个愿,我也是这个心,我也是这个愿。佛菩萨就干这些事情,我今天也干这个事情,干得不亦乐乎!这就是《论语》里面所讲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佛法里面讲的法喜充满。
所以菩萨地位,我们要这样争取。这个争取是讲通途法门,也就是一般修行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都是走这一条路。这个路难,必须放下三界八十八品见惑,你才能够取得初信菩萨的地位。取得这个地位,那就是超凡入圣,你不是凡夫,你虽然没有出六道轮回,你决定不堕三恶道。为什么?你不可能造三恶道的罪业,你三恶道的念头都没有了,你的心地善良,纯善无恶。往后去,节节高升,从初信位证得二信,从二信证得三信,证到七信位就出六道轮回,你的功夫跟阿罗汉相等。初信位跟小乘须陀洹相等,跟他相等只是断烦恼跟他一样,智慧那比小乘人高得太多了,可能阿罗汉都不如你,这是大乘殊胜之处。
大乘里面还有个特别法门,知道的人不多,「带业往生弥陀净土」。这个阿弥陀佛法门,我们家家弥陀,户户观音,哪个不晓得?晓得你不肯念佛,你不发愿求生净土,就是你不知;你要真正知道这个法门,你一分一秒都不肯放弃,你都在争取,那是你真正知道这个法门。所以我说很少人知道,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看到很多学佛的同修懈怠,忙著世间的工作,对於佛法懈怠,什么原因?不认识。忙著去赚钱,忙著去争名夺利,他认为那个东西是他一生当中很重要的大利益,错了!那个东西带不走的,一个大灾难来的时候,生命都保不住,你还能保什么?你要冷静去想想,去观察一下,在这个世间古往今来,作帝王的、作宰相的,现在说作总统的、作主席的,在位的时候不可一世,死了以后,你想想他后世的状况,谁知道他?跟平民有什么差别?一样都带不走,佛家的话说得很好,「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
上个月还有一个同修送了一个资料给我看,是报纸上剪下来的,三段因果报应的事情。其中有一段,清末民初,都是一些大人物,投胎作了猪。这都是今年发生的事情,中国大陆报纸上登的。里面有袁世凯,怎么知道是他?这个小猪生下来,皮肤上有字,很清楚,他们看到这个名字有袁世凯。一个是袁世凯,还有一个李鸿章,一共六个人,都是清末民初的名人,现在在畜生道里作猪。听说有个善心人把这几条猪买下放生去了。
还有一个故事是畜生报恩,畜生懂得报恩。我大略看了一下,所以有这么一个印象,我也没有打算在这里讲故事。这一个人是庄稼人,是种田的,有一天在田地里遇到一头野猪,野猪很凶,向他攻击,他爬到一棵树上喊救命;这头野猪不放他,挖树根,野猪很聪明,树根土要是挖松了,树就倒下来。这个时候正好有一条蟒蛇出现,蟒蛇攻击这头野猪,这野猪就跑掉了,救了他一命;蟒蛇看看他,跟他点点头也就走了。他下了树,以后冷静的想一想,过去他曾经放生,放了一条蛇,他想这条蛇一定就是他放生的那条蛇来救他。畜生懂得报恩,你救过它的命,现在你有难的时候它来救你。人还要存害人的心,连畜生都不如!这是中国大陆地方报纸上登出来的。从这个事情也提醒了我们,放生不但是有功德,它真有回馈,我们应当多做。与一切众生结恩德,不要结冤仇,结冤仇冤冤相报,麻烦大,要与众生结恩惠。
净土法门带业往生,希有难闻!有一些我们也曾经听说,遇到净土法门也曾经修过一段时期,以后改学其他的法门,这什么原因?善根福德薄,不能怪他,他没有这么大的福报,没有这么大的善根。我们自己要常常想自己,我自己是不是真正把这个法门抓得紧紧的?锲而不舍,每天认真去干,诵经念佛。如果能有时间,要听讲经,听讲经能够增长你的善根福德因缘。你要是不明佛理,虽然天天念,诵经念佛,有的时候一样还会退转,为什么?不明理。理真的要明白了,契入境界就不会退转。所以你想一想,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什么不辞辛劳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没有假期,天天在干,每天八小时。佛给我们示现这个样子,用意在哪里?无非是让我们真正明白道理,真正认识不思议的法门,心才发得起来,真干!锲而不舍!
果然真干,果报很快会现前,烦恼轻、智慧长。我讲经特别强调,你的相貌会变,体质会变,学佛的人一定会愈来愈年轻,不会衰老;体质是愈来愈强壮,这是你眼前就得到的好处。我常说,二十岁学佛,果然契入境界,你永远保持二十岁;虽然年龄是大了,你的容光、你的体质,能保持著二十岁;你四十岁学佛,你永远保持四十岁;五十岁学佛,永远保持五十岁,所以学佛愈年轻愈好,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这是佛法里面讲小的果报,为什么?相随心转,境随心转。身体是我们最近的一个境界,境界随心转,相随心转。你学佛契入境界,你是佛心,你是佛行,你相貌怎么会不转?你体质怎么会不转?这个要是不转的话,其他怎么转法我们就很难相信了。头一个转相貌、转体质,於是我们在佛法就取得坚定的信心,佛讲的话没错!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