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九五卷) 2001/1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495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身众神第六句:
【最胜光严身众神,得令一切饥乏众生色力满足解脱门。】
『最胜光神』,我们看到他修学的法门,确实名实相应。「胜」是殊胜,最殊胜的光明庄严他的身相,由此可知,他的福报之大令人羡慕。他修学的法门是『令一切饥乏众生色力满足』,我们现前这个社会,生活在饥饿边缘的人还是很多,如何能令他们都能够得温饱,这是要大福德的人才能帮助。世出世间一切法,总不出因果,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受贫穷的苦报?这个业因我们知道,我们很清楚,前世贪财,不能够施舍,我们一般人讲的吝啬。经上常说吝财得贫穷果报,吝法得愚痴果报;法,通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懂得的不肯教给别人,譬如技术你懂得,你不肯教导别人,这也是吝法,不一定说对佛法通达不肯教人,世间法通达不肯教人一样得愚痴果报。你的医术高明,教学生自己总要留一手,殊不知这样的心行,招得来世的不如意,来世愚痴果报。
佛在经上教导我们,这个人为什么这一生得大富?过去生中能修财布施,得财富;这一生当中如何得聪明智慧?能行法布施;这一生当中如何得健康长寿?能行无畏布施。我们世间人,人人都希望自己具足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不知道修因,完全都搞错了,这非常可惜。因要用真心去修,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去修,果报不可思议。同样在修因,果报不相同,是用心不一样,这个道理尤其要清楚。大凡为私而勤修,果报少,得福少;若是为公,为社会、为众生,果报就殊胜;如果点点滴滴都能为法界一切苦难众生,那个果报不可思议。这些道理、事实真相,经典上都说得很多。这一节经文,清凉大师的注疏相当丰富,诸位自己可以做参考,我们在这个地方略微介绍。
大师说:「佛为良田,出世难遇。一兴微供,果获五常。」我们先说这一段。佛是真实的福田,供养佛福报最大、最不可思议,所以说「出世难遇」,佛不常常出现在世间。佛说我们这一个大劫,这个大劫叫「贤劫」,为什么叫「贤劫」?总有一千尊佛出现在世间,这是希有难逢!这一大劫的时间很长,释迦牟尼佛是千佛之中的第四位,将来弥勒菩萨从兜率天下降到人间示现作佛是第五尊。弥勒菩萨什么时候到人间来?《弥勒菩萨下生经》里面说,我们这个世间的年月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诸位想想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这个法运,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释迦牟尼佛的教学对於这个世界的影响,从时间上来说,他的影响力是一万二千年,我们称这一万二千年叫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之后,这个影响力在世间完全消失,就没有了,这个我们称它作灭法,释迦牟尼佛的法在这个世间消失、消灭了。
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天,中国人的讲法是三千零二十几年,外国人的说法是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六百年;这个我们不必去计较,因为印度人不重视历史,不像中国人,中国人对历史相当重视。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跟一万二千年不成比例,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知道,我们也到这个世间来得个人身,能够跟佛法相遇到,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情。释迦牟尼佛现在虽然不在这个世间,他的影响力在,我们恰好生在世尊灭度之后的三千年。佛的法运,也就是影响力,第一个一千年最殊胜,第二个一千年比第一个一千年要逊色很多,第三个一千年之后就更差,这个影响力慢慢就衰退,我们称这个时候叫末法时期。末法有一万年,我们现在生在末法一万年的第二个一千年的前面,就是第二个一千年的第一个一百年,我们生在这个时候。
佛法虽然衰,依旧相当可观。佛在世的时候,供佛的机会殊胜,你供养佛,清凉大师所说的「一兴微供」,就是你有一念,这个念头起来,很微薄的一点点,或是饮食、或是衣服,供养释迦牟尼佛,你的果报就能够获得五种福报,叫「果获五常」,常是长远。第一个是「色」,色相,相貌端庄。为什么?佛的相貌圆满,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以诚心诚意供佛,你也会得到相好光明。这个光明就是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气色,一般人也叫做光彩。「力」是你的身体健康。这色与力,经文上说「色力满足」,这个色力是前面两种,后面还有三种。第三是「常命」,你得长寿。第四个是「安乐」,真的是平安快乐。第五个果报是得「辩才」,这是智慧。一点点的这些物品,以真诚心去供佛,你得这五种殊胜的果报。
得果,诸位要记住我前面所说的,我供佛为求自身福报,确实能得,这个福报不大,五种福报你都得到,并不是很殊胜。如果我供佛的目标是希望佛陀健康长寿,常住世间教化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的,你的福报就殊胜,这个理与事诸位细心去想想,不难体会。菩萨供佛,一文钱供佛果报都不可思议,为什么?菩萨的心跟我们的心不一样,佛是十法界众生的导师,菩萨的意愿是希望佛陀教化十法界有情众生,那个心多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量的意思也是很多,供一文钱,一文钱的量也周沙界,不在供养物质多少。随著你心包太虚,你供养的量就周遍法界,那个福报不可思议。我们明白了,念念为众生,不为自己。
我们现前生在末法时期,我们要怎样来修供养,才能够获得像经典上所讲的「果获五常」,色、力、常命、安乐、辩才?现在佛不在世间了,佛法虽然衰微还没有断绝,我们的供养,诸位一定要记住,真实的供养是光大佛法、流通佛法,把如来的教法,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介绍给一切众生。我们的量也要大,介绍给九法界众生,这就无量无边的功德。今天我们通常用的方法是印经布施、造像布施,都是修福。这些年科学技术发达,我们利用高科技把佛法详细的说明,给大众介绍,这就是修真实的福报。
我们得果,果绝不自己享受,怎么说不是自己享受?自己得的色、力、常命、安乐、辩才,这是果报,这个果报都是属於自身的;我们要尽形寿,以我们的身体、以我们的辩才弘护佛法,做全方位的布施供养,这个福德就不可思议。有一天寿命、有一天健康,认真努力干一天,决定不能懈怠。一切为正法常住,一切为安乐众生,为众生离苦得乐,为众生破迷开悟,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大事业。谁去做?当然这么大的福德,还是要有福的人去做;没有福的人,纵然机会摆在面前,也是当面空过,那很可惜。只有真正有智慧、有福报的人,他能够认识机会,他能够掌握机会,他不会空过。
帮助一切「饥乏众生」,这个饥乏是广义的,我们今天讲有物质方面的贫穷、饥饿,有精神方面的贫穷、饥饿。如果从精神方面来说,今天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普遍的饥乏;从物质这一方面,还有少数已开发的地区、正在开发的这些国家地区,人民物质生活逐渐的获得温饱,贫穷落后未开发的地区在现前这个世间还不少。但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慧命远远的重过身命,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救人的身命固然重要,救人的慧命更重要。因为一个人,如果他恢复了法身慧命,他会救度无量无边众生。帮助一个饥乏众生得到温饱,只是救一个人,救他并不彻底;你想想,一个人在世间,一生要靠救济过日子,这是悲哀的事情。所以贫穷落后的国家,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要教导他,要办教育,要帮助他开智慧,要帮助他获得谋生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救他、彻底救他,他可以永远脱离别人的救援,他有独立谋生的能力。这些事情,譬如办学校,办农场、工厂,从事於生产的事业,教导他们这些技术,这是真实的救济,真正的慈悲济世。决不是说他没有粮食,没得吃,我们赶紧送一点粮食给他;天寒了,他没有寒衣,我们送一点棉衣给他。这不是究竟的方法,这是救急。怎样救贫?救急是小恩小惠,救贫是大恩大惠,帮助众生破迷开悟,那是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一条我只说到此地,清凉大师的注解,诸位自己可以参考。第七句:
【净光香云身众神,得除一切众生烦恼垢解脱门。】
『净光香云身众神』,这是一位修法布施的菩萨,说法度生。清凉大师注解:「齿光除垢,表所说净故。」这是说法,说法口放光明,所以大师说齿光,牙齿放光。帮助众生觉悟,觉悟就断烦恼。人的烦恼从哪里来?从迷惑而生烦恼。不了解人生的真相,我们常讲人与人之间的真相,人与生活环境、一切万事万物的真相;再推广,人与九法界一切众生的真相,不了解。於是凭著自己的想像,自己的想像是什么?是烦恼习气,过去生中累积的习气,累积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错误的知识,以这些来用事,就又犯错误了;这个错误永远不断的再发生,麻烦就大了。我们中国人常说「冤冤相报」,人与人之间冤冤相报;人与自然环境冤冤相报,你知不知道?这个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人与天地鬼神冤冤相报,知道这一层的就更少了。
人要是不能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善神离开你了,善神离开就是善神对你的果报。善神离开,佛在经上讲的,换了一批恶鬼屯门;恶鬼来干什么?促进你造恶业,帮助你堕三途。所以冤冤相报的意思很深,境界很广,我们不能不知道。真正修行人,一切时一切处,无不是恭敬慎独,惟恐得罪於天地鬼神,这个难得;不敢得罪於天地鬼神,当然他不会得罪人,他知道这个道理。这样的人一定得善神拥护,我们一般人说善神保佑,佛法里面讲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一定的道理。可是现代人麻烦来了,把这些都看作是迷信;他不迷信,我们都迷信。天地鬼神这些事,古籍里头有记载的不少,就是现前我们从报纸、杂志、资讯里头看到的也很多。资讯报导最后的结论,都是认为这是异常的事情,科学不能解释,但是这个事情确实是发生。在我们佛门里面来说,善根深厚的人见闻到这些事情,他提高了警觉性,警觉到了;善根薄弱的人,虽然听到了,见到了,一笑了之,不放在心上。从这些地方来观察,就知道现在人业障之重。法师大德们发大慈悲心,教化这些众生不容易。
现在这个时代,修行不容易、弘法不容易、护法更不容易。唯其不容易,你要肯做,不畏一切障难,发心去做,功德不可思议。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这一个原则一定要记住,清凉大师说得很好,「所说净故」;这句话实在讲就是《金刚经》上世尊教导须菩提尊者,须菩提尊者也常常在外面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这是佛的上首弟子,佛教他:你为人说法,应当要遵守的原则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绝不贪著一切的相分。相分是什么?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可以贪著。为什么?贪著你就堕落,你自己本身堕落了,你还能帮助别人吗?还能度人吗?没有这个道理。如如不动,是不起贪瞋痴慢,不起自私自利的念头,这就是如如不动。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个说法叫净说,你说法清净,确确实实是在修布施供养;如果贪著别人的供养,或者贪著身分地位,现在讲的知名度,贪著别人对你的恭敬,你的心不清净,你的说法不清净。
也许有同学要问,讲一部经不容易,希望我们的效果能够有长远的影响。我们现在把它做成光碟,或者在网路上传播,在卫星电视上转播,我们需要财力、需要物力,我们一定要接受别人供养,这个如法不如法?跟诸位说一点都不如法。为什么?我们修我们自己的法布施。至於如何把法施扩大,延长到后世,是别人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你们要多想想这个道理。如果我要做这个事情,我的心就不清净了,前面所讲的「色力满足」,恐怕「五种常福」我们自身就得不到。修福的机会很多,我们不可以全部独揽,一定要让给别人。如果我们所说、所修、所行、所教导的确实没有违背佛法,自然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自自然然就有许许多多的善人、善知识,他们会去推广,这是一定的道理。那些发心推广的人,也得诸佛护念,也有龙天善神保佑。我们对这个事情不闻不问,身心永远清净,各人因果各人承当。别人把我们的光碟拿去贩卖,也好!那个因果他承当,与我不相干。我们说了是如空应空,痕迹都不著,这个样子才能够游心於菩萨境界;《华严经》里面讲的,游心於华藏世界。有丝毫一点的沾染,《十善业道经》上讲的「毫分不善间杂」,毫分不净夹杂,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这一生所作所为,换个什么?来生福报而已,这就是说我们得福很小。这一生的修持,这一生的普供养,换来生的小福报,做一个国王大臣、大富长者,搞这个,那就错了。
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法性一定要相应。什么是法性?诸位只要记住我总结修行的二十个字,那就是法性。与真诚相应,与清净相应。净光香云菩萨教导我们,这就是说的净法,外不取相,内不动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能够与这五种心相应,就是不失菩提心,这样才能圆满成就。第八句:
【守护摄持身众神,得转一切众生愚痴魔业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一段注解作得很多,实在讲我们今天就陷於魔境界。世尊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讲五十种阴魔,如果我们有慧眼,能够辨别,我们就不会上魔的当,不会被魔影响,这就很难得。如果你没有智慧,你还是烦恼习气当家,没有不落魔掌的,没有不受魔影响的。真的像我们曾经听说有神明附身,说出我们现在的社会,说大人是大魔,小孩是小魔,现在的社会是魔的社会。这个说法可不可以相信?我相信,我不是相信他说的,我相信儒家所讲的,《左传》说「人弃常则妖兴」,这句话不迷信。常是什么?常是常道,仁义礼智信,儒家称这个叫五常,做人的基本原则。人能守住这五条,这才叫人道;如果人把这五条完全丢掉,这个社会就是妖魔鬼怪,这儒家讲的。
佛法里面所说,什么是魔?杀盗淫妄。《楞严经》第四卷「清净明诲章」,跟儒家讲的没有两样。佛法讲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跟儒家讲的五常一个意思。儒家的五常没有了,佛家的五戒没有了,这个社会都是干杀盗淫妄,不仁、不义、无礼、无信,没有智慧、愚痴,这就叫魔;大人如此就叫大魔,小孩如此就叫小魔。所以这个讯息是正确的,是可以相信的。
身众神长行第八句:
【守护摄持身众神,得转一切众生愚痴魔业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有染於五尘,无慈於六趣者,愚痴魔业也。」我们先要说明什么叫做魔、什么叫做业。魔是折磨的意思,业就是造作,所有一切造作折磨自己身心不安,这叫魔业,魔业决定离不开愚痴,称为『愚痴魔业』。大师注解里面讲得好,魔业是从哪里来的?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贪著世间的五欲六尘,贪著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严重的染著;五尘是五根接触的对象,色声香味触,对这个生起严重的贪染,因此对六道的众生没有慈悲心,他所做的一切事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叫做「愚痴魔业」。
我们把清凉大师这个说法,跟现前社会一切众生来做一个对比的观察,我们就了解现在这个社会,确实是魔多佛少,佛太少了,所以才说法弱魔强。但是法是正法,魔没有办法毁灭正法;魔有能力障碍正法,不能毁灭正法。但是今天正法遭受严重的障碍,诸位要知道,不仅佛法受到严重障碍,中国外国,自古至今,那些大圣大贤教化众生的都是正法;佛法是正法,儒家是正法,道家是正法,基督教是正法,伊斯兰教是正法,印度教是正法,凡是正法都是教人远离魔业的,我们看出来了。儒、佛教我们远离五欲六尘,教导我们要仁慈博爱,要我们无条件为一切众生服务,基督教也是这样的,伊斯兰教也是这样的。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大宗教,我读过他们的经典,我发现他们的根本就是仁慈博爱,仁慈博爱是古今中外所有一切大圣大贤共同教化众生的原理原则,而且目标还相同,目标都是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魔恰恰相反,魔没有仁慈博爱,魔是不择手段控制一切人事物、占有一切人事物,令一切众生离乐得苦;你去信仰他,你去追随他,眼前给你一点小甜头,将来果报都在三途。所以我常常劝勉同学们,我们必须把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断掉,为什么?你就不造魔业了;魔再多,势力再大,他也奈你不何,你不会受他控制。对一切人事物不可以有丝毫占有的念头。只要把这两种念头从内心拔除,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纵然生活在妖魔鬼怪的世界,也不会被诱惑,也不会被动摇。稍稍夹杂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就不善,你夹杂毫分不善,你很难脱离魔掌。换句话说,你想控制人事物,最后你被魔王控制;你想占有一切人事物,到最后的结果,你被妖魔鬼怪所占有。这是什么?因缘果报,所以世出世法离不开因果,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清凉大师说,神的名号「守护摄持」,神有智慧、有福德,他有能力「善守根门」,他善守五根,五根不被外面五尘所染。眼不被色尘所染,耳不被声尘所染,鼻不为香尘所染,舌不为味尘所染,身不为触尘所染,这叫善守根门。我们要能守得住,守不住你就被外头境界诱惑,你被外面境界动摇,你就被魔控制。「摄持」,摄是收摄,收散乱心,持是一心不乱,这个样子魔自然就远离了。他动摇不了你,他就离开,不再来诱惑你。可是在今天的社会不然,你稍稍松懈,魔就进来了,所以「守护摄持」,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昼夜严加防范。
「摄」这一个字跟孟夫子所说的,孟子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放心是什么?心在外面,心念念都在五欲六尘境界上,你如何把这个心收回来?孟子说这是真正的学问。在大乘佛法里面,摄散归一,把散乱心收回来,归一心不乱,这是摄持的意思。『守护摄持身众神』了不起,他能够帮助一切众生回头是岸,帮助一切众生认识魔业,远离魔业。清凉大师对於魔事说得很清楚,「魔事不出三毒」贪瞋痴「及慢」,傲慢,凡是与贪瞋痴慢相应的就是魔事。我们修行,佛教导我们头一个,断贪瞋痴慢。换句话说,贪瞋痴慢不断,你跟魔连在一起。贪瞋痴慢增长,你就被魔控制,你就被魔占有,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你都不会有成就。
「魔恼众生,不出三事」,魔害众生虽然多,总不出这三大类的事:第一大类是「上妙五欲」,引起你贪爱财色名食睡五欲,我们今天讲物质的享受,上妙的物质享受。要知道这是魔事,这是魔恼众生,不是好事。第二类是「诸苦具」,具是工具;换句话说,所有一切叫你身心苦恼的这些事情,这些事情里头最明显的,赌博,现在赌博这个风气在全世界很兴盛;吸毒,这是苦具里头我举几个例子,方法、手段真的是无量无边,叫你苦恼。股票是苦具,你要认清楚,不要上他的当。第三大类就是「为说邪法」,这是最可怕的,诱导你趋向邪知邪见,这个样子你的贪瞋痴慢就增长。这就叫做魔业,我们以这个标准来观察世间,现在这个世间是魔当道还是神当道?
跟诸位说,神,中国古人给他下的定义:「聪明正直谓之神。」这个人在世是个好人,聪明正直,死了以后民间建祠堂奉祀他为神明。最普遍的是关公,你看看到处都有关帝庙,聪明正直。城隍、土地、山神、福德正神,这不是魔;换句话说,正神都是劝人断恶修善。魔,我们也讲邪神,他是劝你增长贪瞋痴慢,我们自己要细心去反省、观察,我自己现在是在佛道,还是在魔道?学佛的人最后变成魔,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学佛最后变成魔?我们要晓得,这个原因总不外乎前面所说的,也就是我说的,那是很微细的因素。著魔的根就是对於一切人事物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只要有这个意念在,这就是著魔的根本。魔得其便,你哪有不上当的道理?
所以我劝同学们,无论在家出家修行,我讲了十六个字,一定要远离,一定要放下。这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一定要放下,一定要离开,永远离开,你在菩提道上才不遭魔障。如果这十六个字你离不开、放不下,不干不净,你没有不遭魔难的。你这一生修行修得再好,修福修慧,将来作魔王;修行功夫差一点的作魔子魔孙,走到魔道里头去了。佛法如是,世法亦如是。你在世间是个好人,对於社会慈善福利的事情你做得很多,但是你贪瞋痴慢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没有放下,自私自利没有放下,还是堕魔道,上品作魔王。魔王的势力也很大,为什么?福报大,但是不能出三界。魔的福报享尽了,决定堕三途。我们学佛必须要认识清楚,总不能把这个事情搞错了。清凉大师还有两句,他说神对於魔的起心动念、一切作为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能守护,魔不得其便,魔没有方法渗透,所以他能够得解脱,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证究竟的果德。第九句:
【普现摄化身众神,得普於一切世主宫殿中显示庄严相解脱门。】
普是平等,平等示现,摄持教化一切众生。在他修学法门里面是举一个例子,『於一切世主宫殿中显示庄严』。清凉大师注解说「此有三意」:第一个「身虽周於法界,多示为王,摄御自在故」。第一个从身说。法身菩萨,实在讲这些身众神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不是凡夫。他们在哪里?他们的心周遍法界,心包太虚;他们的身,量周沙界,所以能与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示现,在示现里面多半示现为一切世主,为什么?摄御自在故。「摄御」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教化众生,作君亲师容易;如果不是世主,你想教化众生不容易。
如果今天我们讲把《华严经》能够让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人民都有缘能够看到、能够听到,要是国主来做那很容易,他一个念头、一句话就能办到。国家有广播电台,请法师大德在电台每天讲几个小时,全国人都收看。所以世主容易,不是世主那就很难,我们有心想做,想了几十年都不能够实现。所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常常示现为世主来护持佛法。哪些人?在中国看,中国历代的帝王,都是诸佛菩萨化身,拥护正法,皈依三宝。在中国历史上,不信三宝最著名的「三武灭佛」,佛教遭三次灾难,时间都很短,一两年、两三年就恢复。所以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作国主,佛陀的教化、圣人的教学才能够普及整个社会,一切众生都有机会接受破迷开悟的教育、超凡入圣的教诲,这是现帝王身的道理。
第二个意思是「八相处於王宫,俯接物故」。像释迦牟尼佛,他到这个世间来,他就选择王宫,出生在帝王之家。然后示现舍弃世间的荣华富贵,出家修道,教化众生就容易。因为你教人远离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你自己要不能够离开,别人怎么能相信?一切众生当中,毕竟上根人少,中下根性的人多。上根人没有问题,你一说他就觉悟;中下根性的人不行,必须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来给他看,他才能觉悟,他才能回头。八相成道的示现就太好了,世间人要争的是荣华富贵,拼命去追求,释迦牟尼佛全都得到,得到了放下,告诉大家,佛确确实实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贪图五欲六尘享受,没有贪瞋痴慢,统统放下了,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我们要学佛,学他的样子彻底放下。刚才我说过,连佛法都要放下,你心才清净。这个身生活在世间,一切随缘,决定不攀缘;佛家谚语所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什么?守我的本分。钟是什么?钟是警觉大众昏沈的,「撞一天钟」就是比喻说一天法。不是天天到寺庙去撞钟,那你就搞错了。钟是警觉世人的昏迷,换句话说,凡是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都叫做撞钟。我们的言语、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表现在外面,叫人家看到能够生警觉心,这就是撞钟的意思。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示现,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教化众生,那就叫天天在撞钟。我们学佛,世尊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第三个意思,清凉大师讲:「法界菩提树下,法王宫故。」这是讲到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等虚空遍法界,这不是世间的王宫,是法王的宫殿;法王宫殿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虚空法界,是法王的宫殿,尽虚空、遍法界。「菩提树下」不是真的有一个菩提树,要是真的有个菩提树那你就错了。无处不觉,无时不觉,用觉来比喻菩提。树是什么?树是建立、建树,为一切众生建立觉悟的形象,那是真的菩提树。建树的事相无量无边,在哪些地方?小的来说就是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坐有坐的形象;你看看佛坐在那里,常常是盘腿打坐,这是给众生看,坐应该是这样坐法,身心安定,行住坐卧都在定中。站有个站相,走有个走相,那都叫建树。吃有好的吃相,为一切众生建立最好的榜样,就叫做觉树,「帮助众生觉悟」这个建树,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为一切众生做好榜样,那个好榜样就是「显示庄严」,菩萨从这个地方证得无上道,所以他的德号叫『普现摄化身众神』,我们明了就晓得怎样去学习。第十句:
【不动光明身众神,得普摄一切众生皆令生清净善根解脱门。】
身众神里面以『不动光明神』做总结,意思深长。「不动」是定,「光明」是慧、是觉照,觉照一定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我们为佛弟子,当然要供养三宝,怎么供法?一般同修们家里面都供养西方三圣的像,这就是供养三宝。阿弥陀佛是佛宝,观音、势至是僧宝,佛僧所表的是法宝,表法,所以三宝具足。你供养的佛像,塑像很好,画像也很好,不拘於形式,但是一定要保持清净庄严,令一切众生见到生欢喜心,这一点很重要。佛前面的供养,通常都供养香花水果,庄严道场。家里头小佛堂也是道场,不要以为这个道场小,你学了《华严》你才晓得,再小的一个小道场都周遍法界,不可思议。
但是佛像前面最少要供一杯水,供水的杯子最好用透明的,用玻璃杯。现在也有做得很考究的,水晶的杯子,我们有这个能力,选一个水晶杯子来供佛,并不为过,可以这样作法。杯子里面这一杯水就是清净庄严、不动光明;水是干净的,净水,表示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看到这一杯水,想到我的心要像佛前这一杯水一样。这一杯水是平静的,没有起波浪,所以水代表什么意思?清净心、平等心,时时刻刻念念不舍清净平等。
《无量寿经》的经题好,「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是行门的总纲领。我们修行修什么?方法、门径无量无边,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我们要问问,修的是什么?方法不一样,门径不相同,可是目标是一个,方向是一个,这个目标方向是「清净平等觉」,所以它是总的方向、总的目标、总的修行纲领,佛前这一杯水代表了。所以你供养佛,你可以不供花,可以不供果,可以不供灯,可以不烧香,这一杯水最重要。有这一杯水,所有一切供具统统具足了,《华严》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圆满具足。我们要在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就是「不动光明身众神」所修的、所教导我们的,我们要在这里学习。
他所修学的法门是『普摄一切众生』,这一句显示出法门广大不可思议,起心动念都是周遍法界一切众生,我们通常讲九法界众生;『皆令生清净善根』,善根是什么先要知道,佛在经教里头说得很多。世法善根,根是指能生的意思,像植物它有根,它就会生长,能够生长一切善法,这叫善根。佛告诉我们,世间善根有三种,「无贪、无瞋、无痴」。换句话说,就是教导众生要断贪瞋痴;如果你贪瞋痴慢断掉了,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善的,世间所有的善法你统统具足。为什么?你有三善根,三善根所生哪有不善的道理?出世间法善根只有一个,「精进」,勇猛精进,无有懈怠、无有疲厌,菩萨善根!诸位要知道,出世间善根是以世间善根为基础,没有世间善根,那你的精进是恶法。为什么?贪精进、瞋精进、愚痴精进,那很快就到阿鼻地狱去了。如果是无贪无瞋无痴,这三善根里面生长的善法,再加上勇猛精进,你这一生就圆证菩提。恶法的精进跟善法的精进,果报正好是个对比。
菩萨自行化他,主修的法门就是「令生清净善根」,清净善根好!没有一丝毫污染。换句话说,他所修的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就是名号里面的「不动」,觉就是名号里面的「光明」。那我们晓得这一尊菩萨在此地暗示我们导归极乐;身众神最后一位,跟这部大经最后的一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身众神在此地最后,是以清净平等觉导归极乐!这个意思很明显,我们要能体会得到,要知道感恩戴德,要知恩报恩。如何报答菩萨的大德?只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经本末后「信受奉行」才能报答,我们才能真正契入菩萨的境界。好,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身众神第六句:
【最胜光严身众神,得令一切饥乏众生色力满足解脱门。】
『最胜光神』,我们看到他修学的法门,确实名实相应。「胜」是殊胜,最殊胜的光明庄严他的身相,由此可知,他的福报之大令人羡慕。他修学的法门是『令一切饥乏众生色力满足』,我们现前这个社会,生活在饥饿边缘的人还是很多,如何能令他们都能够得温饱,这是要大福德的人才能帮助。世出世间一切法,总不出因果,为什么来到这个世间受贫穷的苦报?这个业因我们知道,我们很清楚,前世贪财,不能够施舍,我们一般人讲的吝啬。经上常说吝财得贫穷果报,吝法得愚痴果报;法,通世出世间一切法,你懂得的不肯教给别人,譬如技术你懂得,你不肯教导别人,这也是吝法,不一定说对佛法通达不肯教人,世间法通达不肯教人一样得愚痴果报。你的医术高明,教学生自己总要留一手,殊不知这样的心行,招得来世的不如意,来世愚痴果报。
佛在经上教导我们,这个人为什么这一生得大富?过去生中能修财布施,得财富;这一生当中如何得聪明智慧?能行法布施;这一生当中如何得健康长寿?能行无畏布施。我们世间人,人人都希望自己具足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不知道修因,完全都搞错了,这非常可惜。因要用真心去修,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大慈悲心去修,果报不可思议。同样在修因,果报不相同,是用心不一样,这个道理尤其要清楚。大凡为私而勤修,果报少,得福少;若是为公,为社会、为众生,果报就殊胜;如果点点滴滴都能为法界一切苦难众生,那个果报不可思议。这些道理、事实真相,经典上都说得很多。这一节经文,清凉大师的注疏相当丰富,诸位自己可以做参考,我们在这个地方略微介绍。
大师说:「佛为良田,出世难遇。一兴微供,果获五常。」我们先说这一段。佛是真实的福田,供养佛福报最大、最不可思议,所以说「出世难遇」,佛不常常出现在世间。佛说我们这一个大劫,这个大劫叫「贤劫」,为什么叫「贤劫」?总有一千尊佛出现在世间,这是希有难逢!这一大劫的时间很长,释迦牟尼佛是千佛之中的第四位,将来弥勒菩萨从兜率天下降到人间示现作佛是第五尊。弥勒菩萨什么时候到人间来?《弥勒菩萨下生经》里面说,我们这个世间的年月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诸位想想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这个法运,我们用现在的话来说,释迦牟尼佛的教学对於这个世界的影响,从时间上来说,他的影响力是一万二千年,我们称这一万二千年叫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之后,这个影响力在世间完全消失,就没有了,这个我们称它作灭法,释迦牟尼佛的法在这个世间消失、消灭了。
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天,中国人的讲法是三千零二十几年,外国人的说法是二千五百多年,相差六百年;这个我们不必去计较,因为印度人不重视历史,不像中国人,中国人对历史相当重视。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跟一万二千年不成比例,从这个地方我们才知道,我们也到这个世间来得个人身,能够跟佛法相遇到,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情。释迦牟尼佛现在虽然不在这个世间,他的影响力在,我们恰好生在世尊灭度之后的三千年。佛的法运,也就是影响力,第一个一千年最殊胜,第二个一千年比第一个一千年要逊色很多,第三个一千年之后就更差,这个影响力慢慢就衰退,我们称这个时候叫末法时期。末法有一万年,我们现在生在末法一万年的第二个一千年的前面,就是第二个一千年的第一个一百年,我们生在这个时候。
佛法虽然衰,依旧相当可观。佛在世的时候,供佛的机会殊胜,你供养佛,清凉大师所说的「一兴微供」,就是你有一念,这个念头起来,很微薄的一点点,或是饮食、或是衣服,供养释迦牟尼佛,你的果报就能够获得五种福报,叫「果获五常」,常是长远。第一个是「色」,色相,相貌端庄。为什么?佛的相貌圆满,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你以诚心诚意供佛,你也会得到相好光明。这个光明就是我们现在一般人讲的气色,一般人也叫做光彩。「力」是你的身体健康。这色与力,经文上说「色力满足」,这个色力是前面两种,后面还有三种。第三是「常命」,你得长寿。第四个是「安乐」,真的是平安快乐。第五个果报是得「辩才」,这是智慧。一点点的这些物品,以真诚心去供佛,你得这五种殊胜的果报。
得果,诸位要记住我前面所说的,我供佛为求自身福报,确实能得,这个福报不大,五种福报你都得到,并不是很殊胜。如果我供佛的目标是希望佛陀健康长寿,常住世间教化一切众生,不是为自己的,你的福报就殊胜,这个理与事诸位细心去想想,不难体会。菩萨供佛,一文钱供佛果报都不可思议,为什么?菩萨的心跟我们的心不一样,佛是十法界众生的导师,菩萨的意愿是希望佛陀教化十法界有情众生,那个心多大!「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量的意思也是很多,供一文钱,一文钱的量也周沙界,不在供养物质多少。随著你心包太虚,你供养的量就周遍法界,那个福报不可思议。我们明白了,念念为众生,不为自己。
我们现前生在末法时期,我们要怎样来修供养,才能够获得像经典上所讲的「果获五常」,色、力、常命、安乐、辩才?现在佛不在世间了,佛法虽然衰微还没有断绝,我们的供养,诸位一定要记住,真实的供养是光大佛法、流通佛法,把如来的教法,用一切可能的方式,介绍给一切众生。我们的量也要大,介绍给九法界众生,这就无量无边的功德。今天我们通常用的方法是印经布施、造像布施,都是修福。这些年科学技术发达,我们利用高科技把佛法详细的说明,给大众介绍,这就是修真实的福报。
我们得果,果绝不自己享受,怎么说不是自己享受?自己得的色、力、常命、安乐、辩才,这是果报,这个果报都是属於自身的;我们要尽形寿,以我们的身体、以我们的辩才弘护佛法,做全方位的布施供养,这个福德就不可思议。有一天寿命、有一天健康,认真努力干一天,决定不能懈怠。一切为正法常住,一切为安乐众生,为众生离苦得乐,为众生破迷开悟,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大事业。谁去做?当然这么大的福德,还是要有福的人去做;没有福的人,纵然机会摆在面前,也是当面空过,那很可惜。只有真正有智慧、有福报的人,他能够认识机会,他能够掌握机会,他不会空过。
帮助一切「饥乏众生」,这个饥乏是广义的,我们今天讲有物质方面的贫穷、饥饿,有精神方面的贫穷、饥饿。如果从精神方面来说,今天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普遍的饥乏;从物质这一方面,还有少数已开发的地区、正在开发的这些国家地区,人民物质生活逐渐的获得温饱,贫穷落后未开发的地区在现前这个世间还不少。但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慧命远远的重过身命,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救人的身命固然重要,救人的慧命更重要。因为一个人,如果他恢复了法身慧命,他会救度无量无边众生。帮助一个饥乏众生得到温饱,只是救一个人,救他并不彻底;你想想,一个人在世间,一生要靠救济过日子,这是悲哀的事情。所以贫穷落后的国家,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要教导他,要办教育,要帮助他开智慧,要帮助他获得谋生的能力,这才是真正救他、彻底救他,他可以永远脱离别人的救援,他有独立谋生的能力。这些事情,譬如办学校,办农场、工厂,从事於生产的事业,教导他们这些技术,这是真实的救济,真正的慈悲济世。决不是说他没有粮食,没得吃,我们赶紧送一点粮食给他;天寒了,他没有寒衣,我们送一点棉衣给他。这不是究竟的方法,这是救急。怎样救贫?救急是小恩小惠,救贫是大恩大惠,帮助众生破迷开悟,那是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一条我只说到此地,清凉大师的注解,诸位自己可以参考。第七句:
【净光香云身众神,得除一切众生烦恼垢解脱门。】
『净光香云身众神』,这是一位修法布施的菩萨,说法度生。清凉大师注解:「齿光除垢,表所说净故。」这是说法,说法口放光明,所以大师说齿光,牙齿放光。帮助众生觉悟,觉悟就断烦恼。人的烦恼从哪里来?从迷惑而生烦恼。不了解人生的真相,我们常讲人与人之间的真相,人与生活环境、一切万事万物的真相;再推广,人与九法界一切众生的真相,不了解。於是凭著自己的想像,自己的想像是什么?是烦恼习气,过去生中累积的习气,累积错误的见解、错误的思想、错误的知识,以这些来用事,就又犯错误了;这个错误永远不断的再发生,麻烦就大了。我们中国人常说「冤冤相报」,人与人之间冤冤相报;人与自然环境冤冤相报,你知不知道?这个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人与天地鬼神冤冤相报,知道这一层的就更少了。
人要是不能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善神离开你了,善神离开就是善神对你的果报。善神离开,佛在经上讲的,换了一批恶鬼屯门;恶鬼来干什么?促进你造恶业,帮助你堕三途。所以冤冤相报的意思很深,境界很广,我们不能不知道。真正修行人,一切时一切处,无不是恭敬慎独,惟恐得罪於天地鬼神,这个难得;不敢得罪於天地鬼神,当然他不会得罪人,他知道这个道理。这样的人一定得善神拥护,我们一般人说善神保佑,佛法里面讲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一定的道理。可是现代人麻烦来了,把这些都看作是迷信;他不迷信,我们都迷信。天地鬼神这些事,古籍里头有记载的不少,就是现前我们从报纸、杂志、资讯里头看到的也很多。资讯报导最后的结论,都是认为这是异常的事情,科学不能解释,但是这个事情确实是发生。在我们佛门里面来说,善根深厚的人见闻到这些事情,他提高了警觉性,警觉到了;善根薄弱的人,虽然听到了,见到了,一笑了之,不放在心上。从这些地方来观察,就知道现在人业障之重。法师大德们发大慈悲心,教化这些众生不容易。
现在这个时代,修行不容易、弘法不容易、护法更不容易。唯其不容易,你要肯做,不畏一切障难,发心去做,功德不可思议。菩萨在此地教导我们,这一个原则一定要记住,清凉大师说得很好,「所说净故」;这句话实在讲就是《金刚经》上世尊教导须菩提尊者,须菩提尊者也常常在外面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这是佛的上首弟子,佛教他:你为人说法,应当要遵守的原则就是「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绝不贪著一切的相分。相分是什么?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不可以贪著。为什么?贪著你就堕落,你自己本身堕落了,你还能帮助别人吗?还能度人吗?没有这个道理。如如不动,是不起贪瞋痴慢,不起自私自利的念头,这就是如如不动。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个说法叫净说,你说法清净,确确实实是在修布施供养;如果贪著别人的供养,或者贪著身分地位,现在讲的知名度,贪著别人对你的恭敬,你的心不清净,你的说法不清净。
也许有同学要问,讲一部经不容易,希望我们的效果能够有长远的影响。我们现在把它做成光碟,或者在网路上传播,在卫星电视上转播,我们需要财力、需要物力,我们一定要接受别人供养,这个如法不如法?跟诸位说一点都不如法。为什么?我们修我们自己的法布施。至於如何把法施扩大,延长到后世,是别人的事情,不是我的事情,你们要多想想这个道理。如果我要做这个事情,我的心就不清净了,前面所讲的「色力满足」,恐怕「五种常福」我们自身就得不到。修福的机会很多,我们不可以全部独揽,一定要让给别人。如果我们所说、所修、所行、所教导的确实没有违背佛法,自然得到诸佛护念,龙天善神拥护,自自然然就有许许多多的善人、善知识,他们会去推广,这是一定的道理。那些发心推广的人,也得诸佛护念,也有龙天善神保佑。我们对这个事情不闻不问,身心永远清净,各人因果各人承当。别人把我们的光碟拿去贩卖,也好!那个因果他承当,与我不相干。我们说了是如空应空,痕迹都不著,这个样子才能够游心於菩萨境界;《华严经》里面讲的,游心於华藏世界。有丝毫一点的沾染,《十善业道经》上讲的「毫分不善间杂」,毫分不净夹杂,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我们这一生所作所为,换个什么?来生福报而已,这就是说我们得福很小。这一生的修持,这一生的普供养,换来生的小福报,做一个国王大臣、大富长者,搞这个,那就错了。
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法性一定要相应。什么是法性?诸位只要记住我总结修行的二十个字,那就是法性。与真诚相应,与清净相应。净光香云菩萨教导我们,这就是说的净法,外不取相,内不动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能够与这五种心相应,就是不失菩提心,这样才能圆满成就。第八句:
【守护摄持身众神,得转一切众生愚痴魔业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一段注解作得很多,实在讲我们今天就陷於魔境界。世尊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讲五十种阴魔,如果我们有慧眼,能够辨别,我们就不会上魔的当,不会被魔影响,这就很难得。如果你没有智慧,你还是烦恼习气当家,没有不落魔掌的,没有不受魔影响的。真的像我们曾经听说有神明附身,说出我们现在的社会,说大人是大魔,小孩是小魔,现在的社会是魔的社会。这个说法可不可以相信?我相信,我不是相信他说的,我相信儒家所讲的,《左传》说「人弃常则妖兴」,这句话不迷信。常是什么?常是常道,仁义礼智信,儒家称这个叫五常,做人的基本原则。人能守住这五条,这才叫人道;如果人把这五条完全丢掉,这个社会就是妖魔鬼怪,这儒家讲的。
佛法里面所说,什么是魔?杀盗淫妄。《楞严经》第四卷「清净明诲章」,跟儒家讲的没有两样。佛法讲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饮酒,跟儒家讲的五常一个意思。儒家的五常没有了,佛家的五戒没有了,这个社会都是干杀盗淫妄,不仁、不义、无礼、无信,没有智慧、愚痴,这就叫魔;大人如此就叫大魔,小孩如此就叫小魔。所以这个讯息是正确的,是可以相信的。
身众神长行第八句:
【守护摄持身众神,得转一切众生愚痴魔业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有染於五尘,无慈於六趣者,愚痴魔业也。」我们先要说明什么叫做魔、什么叫做业。魔是折磨的意思,业就是造作,所有一切造作折磨自己身心不安,这叫魔业,魔业决定离不开愚痴,称为『愚痴魔业』。大师注解里面讲得好,魔业是从哪里来的?两个因素,一个因素是贪著世间的五欲六尘,贪著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严重的染著;五尘是五根接触的对象,色声香味触,对这个生起严重的贪染,因此对六道的众生没有慈悲心,他所做的一切事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叫做「愚痴魔业」。
我们把清凉大师这个说法,跟现前社会一切众生来做一个对比的观察,我们就了解现在这个社会,确实是魔多佛少,佛太少了,所以才说法弱魔强。但是法是正法,魔没有办法毁灭正法;魔有能力障碍正法,不能毁灭正法。但是今天正法遭受严重的障碍,诸位要知道,不仅佛法受到严重障碍,中国外国,自古至今,那些大圣大贤教化众生的都是正法;佛法是正法,儒家是正法,道家是正法,基督教是正法,伊斯兰教是正法,印度教是正法,凡是正法都是教人远离魔业的,我们看出来了。儒、佛教我们远离五欲六尘,教导我们要仁慈博爱,要我们无条件为一切众生服务,基督教也是这样的,伊斯兰教也是这样的。世界上许许多多的大宗教,我读过他们的经典,我发现他们的根本就是仁慈博爱,仁慈博爱是古今中外所有一切大圣大贤共同教化众生的原理原则,而且目标还相同,目标都是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
魔恰恰相反,魔没有仁慈博爱,魔是不择手段控制一切人事物、占有一切人事物,令一切众生离乐得苦;你去信仰他,你去追随他,眼前给你一点小甜头,将来果报都在三途。所以我常常劝勉同学们,我们必须把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断掉,为什么?你就不造魔业了;魔再多,势力再大,他也奈你不何,你不会受他控制。对一切人事物不可以有丝毫占有的念头。只要把这两种念头从内心拔除,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纵然生活在妖魔鬼怪的世界,也不会被诱惑,也不会被动摇。稍稍夹杂这个念头,这个念头就不善,你夹杂毫分不善,你很难脱离魔掌。换句话说,你想控制人事物,最后你被魔王控制;你想占有一切人事物,到最后的结果,你被妖魔鬼怪所占有。这是什么?因缘果报,所以世出世法离不开因果,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清凉大师说,神的名号「守护摄持」,神有智慧、有福德,他有能力「善守根门」,他善守五根,五根不被外面五尘所染。眼不被色尘所染,耳不被声尘所染,鼻不为香尘所染,舌不为味尘所染,身不为触尘所染,这叫善守根门。我们要能守得住,守不住你就被外头境界诱惑,你被外面境界动摇,你就被魔控制。「摄持」,摄是收摄,收散乱心,持是一心不乱,这个样子魔自然就远离了。他动摇不了你,他就离开,不再来诱惑你。可是在今天的社会不然,你稍稍松懈,魔就进来了,所以「守护摄持」,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昼夜严加防范。
「摄」这一个字跟孟夫子所说的,孟子讲:「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放心是什么?心在外面,心念念都在五欲六尘境界上,你如何把这个心收回来?孟子说这是真正的学问。在大乘佛法里面,摄散归一,把散乱心收回来,归一心不乱,这是摄持的意思。『守护摄持身众神』了不起,他能够帮助一切众生回头是岸,帮助一切众生认识魔业,远离魔业。清凉大师对於魔事说得很清楚,「魔事不出三毒」贪瞋痴「及慢」,傲慢,凡是与贪瞋痴慢相应的就是魔事。我们修行,佛教导我们头一个,断贪瞋痴慢。换句话说,贪瞋痴慢不断,你跟魔连在一起。贪瞋痴慢增长,你就被魔控制,你就被魔占有,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你都不会有成就。
「魔恼众生,不出三事」,魔害众生虽然多,总不出这三大类的事:第一大类是「上妙五欲」,引起你贪爱财色名食睡五欲,我们今天讲物质的享受,上妙的物质享受。要知道这是魔事,这是魔恼众生,不是好事。第二类是「诸苦具」,具是工具;换句话说,所有一切叫你身心苦恼的这些事情,这些事情里头最明显的,赌博,现在赌博这个风气在全世界很兴盛;吸毒,这是苦具里头我举几个例子,方法、手段真的是无量无边,叫你苦恼。股票是苦具,你要认清楚,不要上他的当。第三大类就是「为说邪法」,这是最可怕的,诱导你趋向邪知邪见,这个样子你的贪瞋痴慢就增长。这就叫做魔业,我们以这个标准来观察世间,现在这个世间是魔当道还是神当道?
跟诸位说,神,中国古人给他下的定义:「聪明正直谓之神。」这个人在世是个好人,聪明正直,死了以后民间建祠堂奉祀他为神明。最普遍的是关公,你看看到处都有关帝庙,聪明正直。城隍、土地、山神、福德正神,这不是魔;换句话说,正神都是劝人断恶修善。魔,我们也讲邪神,他是劝你增长贪瞋痴慢,我们自己要细心去反省、观察,我自己现在是在佛道,还是在魔道?学佛的人最后变成魔,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学佛最后变成魔?我们要晓得,这个原因总不外乎前面所说的,也就是我说的,那是很微细的因素。著魔的根就是对於一切人事物有控制的念头、有占有的念头,只要有这个意念在,这就是著魔的根本。魔得其便,你哪有不上当的道理?
所以我劝同学们,无论在家出家修行,我讲了十六个字,一定要远离,一定要放下。这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一定要放下,一定要离开,永远离开,你在菩提道上才不遭魔障。如果这十六个字你离不开、放不下,不干不净,你没有不遭魔难的。你这一生修行修得再好,修福修慧,将来作魔王;修行功夫差一点的作魔子魔孙,走到魔道里头去了。佛法如是,世法亦如是。你在世间是个好人,对於社会慈善福利的事情你做得很多,但是你贪瞋痴慢没有放下,名闻利养没有放下,自私自利没有放下,还是堕魔道,上品作魔王。魔王的势力也很大,为什么?福报大,但是不能出三界。魔的福报享尽了,决定堕三途。我们学佛必须要认识清楚,总不能把这个事情搞错了。清凉大师还有两句,他说神对於魔的起心动念、一切作为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能守护,魔不得其便,魔没有方法渗透,所以他能够得解脱,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证究竟的果德。第九句:
【普现摄化身众神,得普於一切世主宫殿中显示庄严相解脱门。】
普是平等,平等示现,摄持教化一切众生。在他修学法门里面是举一个例子,『於一切世主宫殿中显示庄严』。清凉大师注解说「此有三意」:第一个「身虽周於法界,多示为王,摄御自在故」。第一个从身说。法身菩萨,实在讲这些身众神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不是凡夫。他们在哪里?他们的心周遍法界,心包太虚;他们的身,量周沙界,所以能与尽虚空、遍法界的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示现,在示现里面多半示现为一切世主,为什么?摄御自在故。「摄御」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教化众生,作君亲师容易;如果不是世主,你想教化众生不容易。
如果今天我们讲把《华严经》能够让整个社会、整个国家人民都有缘能够看到、能够听到,要是国主来做那很容易,他一个念头、一句话就能办到。国家有广播电台,请法师大德在电台每天讲几个小时,全国人都收看。所以世主容易,不是世主那就很难,我们有心想做,想了几十年都不能够实现。所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常常示现为世主来护持佛法。哪些人?在中国看,中国历代的帝王,都是诸佛菩萨化身,拥护正法,皈依三宝。在中国历史上,不信三宝最著名的「三武灭佛」,佛教遭三次灾难,时间都很短,一两年、两三年就恢复。所以这是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示现作国主,佛陀的教化、圣人的教学才能够普及整个社会,一切众生都有机会接受破迷开悟的教育、超凡入圣的教诲,这是现帝王身的道理。
第二个意思是「八相处於王宫,俯接物故」。像释迦牟尼佛,他到这个世间来,他就选择王宫,出生在帝王之家。然后示现舍弃世间的荣华富贵,出家修道,教化众生就容易。因为你教人远离五欲六尘、名闻利养,你自己要不能够离开,别人怎么能相信?一切众生当中,毕竟上根人少,中下根性的人多。上根人没有问题,你一说他就觉悟;中下根性的人不行,必须要以身作则,做出榜样来给他看,他才能觉悟,他才能回头。八相成道的示现就太好了,世间人要争的是荣华富贵,拼命去追求,释迦牟尼佛全都得到,得到了放下,告诉大家,佛确确实实没有自私自利,没有名闻利养,没有贪图五欲六尘享受,没有贪瞋痴慢,统统放下了,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我们要学佛,学他的样子彻底放下。刚才我说过,连佛法都要放下,你心才清净。这个身生活在世间,一切随缘,决定不攀缘;佛家谚语所说,「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是什么?守我的本分。钟是什么?钟是警觉大众昏沈的,「撞一天钟」就是比喻说一天法。不是天天到寺庙去撞钟,那你就搞错了。钟是警觉世人的昏迷,换句话说,凡是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都叫做撞钟。我们的言语、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表现在外面,叫人家看到能够生警觉心,这就是撞钟的意思。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做示现,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教化众生,那就叫天天在撞钟。我们学佛,世尊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第三个意思,清凉大师讲:「法界菩提树下,法王宫故。」这是讲到华严境界,华严境界是等虚空遍法界,这不是世间的王宫,是法王的宫殿;法王宫殿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虚空法界,是法王的宫殿,尽虚空、遍法界。「菩提树下」不是真的有一个菩提树,要是真的有个菩提树那你就错了。无处不觉,无时不觉,用觉来比喻菩提。树是什么?树是建立、建树,为一切众生建立觉悟的形象,那是真的菩提树。建树的事相无量无边,在哪些地方?小的来说就是日常生活行住坐卧,坐有坐的形象;你看看佛坐在那里,常常是盘腿打坐,这是给众生看,坐应该是这样坐法,身心安定,行住坐卧都在定中。站有个站相,走有个走相,那都叫建树。吃有好的吃相,为一切众生建立最好的榜样,就叫做觉树,「帮助众生觉悟」这个建树,是这么个意思。所以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要为一切众生做好榜样,那个好榜样就是「显示庄严」,菩萨从这个地方证得无上道,所以他的德号叫『普现摄化身众神』,我们明了就晓得怎样去学习。第十句:
【不动光明身众神,得普摄一切众生皆令生清净善根解脱门。】
身众神里面以『不动光明神』做总结,意思深长。「不动」是定,「光明」是慧、是觉照,觉照一定是从清净心里面生的。我们为佛弟子,当然要供养三宝,怎么供法?一般同修们家里面都供养西方三圣的像,这就是供养三宝。阿弥陀佛是佛宝,观音、势至是僧宝,佛僧所表的是法宝,表法,所以三宝具足。你供养的佛像,塑像很好,画像也很好,不拘於形式,但是一定要保持清净庄严,令一切众生见到生欢喜心,这一点很重要。佛前面的供养,通常都供养香花水果,庄严道场。家里头小佛堂也是道场,不要以为这个道场小,你学了《华严》你才晓得,再小的一个小道场都周遍法界,不可思议。
但是佛像前面最少要供一杯水,供水的杯子最好用透明的,用玻璃杯。现在也有做得很考究的,水晶的杯子,我们有这个能力,选一个水晶杯子来供佛,并不为过,可以这样作法。杯子里面这一杯水就是清净庄严、不动光明;水是干净的,净水,表示心地清净一尘不染。看到这一杯水,想到我的心要像佛前这一杯水一样。这一杯水是平静的,没有起波浪,所以水代表什么意思?清净心、平等心,时时刻刻念念不舍清净平等。
《无量寿经》的经题好,「清净平等觉」这五个字是行门的总纲领。我们修行修什么?方法、门径无量无边,所谓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我们要问问,修的是什么?方法不一样,门径不相同,可是目标是一个,方向是一个,这个目标方向是「清净平等觉」,所以它是总的方向、总的目标、总的修行纲领,佛前这一杯水代表了。所以你供养佛,你可以不供花,可以不供果,可以不供灯,可以不烧香,这一杯水最重要。有这一杯水,所有一切供具统统具足了,《华严》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圆满具足。我们要在一切时一切处,无论是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就是「不动光明身众神」所修的、所教导我们的,我们要在这里学习。
他所修学的法门是『普摄一切众生』,这一句显示出法门广大不可思议,起心动念都是周遍法界一切众生,我们通常讲九法界众生;『皆令生清净善根』,善根是什么先要知道,佛在经教里头说得很多。世法善根,根是指能生的意思,像植物它有根,它就会生长,能够生长一切善法,这叫善根。佛告诉我们,世间善根有三种,「无贪、无瞋、无痴」。换句话说,就是教导众生要断贪瞋痴;如果你贪瞋痴慢断掉了,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是善的,世间所有的善法你统统具足。为什么?你有三善根,三善根所生哪有不善的道理?出世间法善根只有一个,「精进」,勇猛精进,无有懈怠、无有疲厌,菩萨善根!诸位要知道,出世间善根是以世间善根为基础,没有世间善根,那你的精进是恶法。为什么?贪精进、瞋精进、愚痴精进,那很快就到阿鼻地狱去了。如果是无贪无瞋无痴,这三善根里面生长的善法,再加上勇猛精进,你这一生就圆证菩提。恶法的精进跟善法的精进,果报正好是个对比。
菩萨自行化他,主修的法门就是「令生清净善根」,清净善根好!没有一丝毫污染。换句话说,他所修的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就是名号里面的「不动」,觉就是名号里面的「光明」。那我们晓得这一尊菩萨在此地暗示我们导归极乐;身众神最后一位,跟这部大经最后的一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身众神在此地最后,是以清净平等觉导归极乐!这个意思很明显,我们要能体会得到,要知道感恩戴德,要知恩报恩。如何报答菩萨的大德?只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经本末后「信受奉行」才能报答,我们才能真正契入菩萨的境界。好,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