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四九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九二卷)  2001/11/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492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足行神偈颂第五首:

  【如众生数普现身,此一一身充法界,悉放净光雨众宝,如是解脱星幢入。】

  这是妙宝星幢的偈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念念中化现种种莲华网光明普雨众宝出妙音声解脱门」。示现带领大众修行,用现在的话来讲那是全方位的。从发心到形象,为众生演说,面面俱到,就像诸佛如来果地上的示现没有两样,我们看了自然就会感觉到这是诸佛如来慈悲示现。偈颂里面跟长行合起来看,意思非常明显。

  『如众生数普现身』,这才真正显示出如来果地上的圆满德能。尽虚空、遍法界有多少众生,佛就能现多少身,真的是能够现无边的色相,这是不可思议,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我们要学,要学为众生现身说法。我们没有佛菩萨这样的大神通、大智慧、大德能,但是我们要知道如何学习,如何把我们所读的这些经文落实到自己实际生活当中,这就对了。当然这需要智慧,如果真正发心,我想这样的智慧佛菩萨会加持。果然有心为众生、为佛法,不顾自己,自己的利害得失忘得干干净净,这样就能得三宝加持。这里头我们必须要记住、要明了,有丝毫自己的利害得失夹杂在里面,感应就没有了,即使有感应也非常薄弱。而实在讲,你有利害得失在里面,这是妄想,妄想足以著魔。

  我们现在在世界许多国家地区,看到学佛的同学,有出家的,有在家的,著魔了。严重的实在讲很可怜,他的归宿是神经病院,我们中国人讲疯人院,人发疯了,医学里面讲的精神分裂症,我见过很多,听过的就更多了。他们的家亲眷属来找我,希望我帮助他们,实在说我无能为力。但是我总会反问他一句:「他是不是喜欢感应?是不是喜欢神通?」他说是的。每一个著魔的人都喜欢神通感应,喜欢神通感应是私心,也就是我刚才所讲的夹杂著个人的利害得失,以为自己能学一点神通,或者接触一点神通,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别的人不如我,我能通灵。」你只要有这种幻想,有这个妄想,魔得其便。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释迦牟尼佛在《楞严经》上讲得很透彻。

  孔老夫子教导我们「敬鬼神而远之」,这个态度正确。鬼神有没有?有,孔老夫子清楚,鬼神确实有。鬼神也是众生,既然是众生,他有佛性,我们礼敬诸佛,鬼神也在其中,所以我们对他要礼敬。鬼神里面有善行的我们要赞叹,不善的不赞叹。我们见鬼神也应当供养,这是平等的,礼敬跟供养是平等的。什么叫「远之」?「远」的意思就是不向他学习,他也是凡夫,充其量他的神通比我们大一点。我们知道天神跟鬼神都有报得的五通,他没有漏尽通,漏是烦恼,没有漏尽通这个意思就是说他烦恼没断,换句话说,他还有七情五欲,他还有喜怒哀乐,欲界的这些鬼神跟我们人间差不多。

  二十八层天,愈往上面去情欲愈淡薄,他没有断。但是,真正的天神是善的。你们想想忉利天,忉利天的业因,他是修什么样的因行能够往生到忉利天?佛跟我们讲,他们修上品十善,真的是心善、言善、行善,十善业道在他们的身上可以打一百分满分;这个人他如果没有学佛,他不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肯定生忉利天。如果他心地清净,这就是讲他有一点定功,不容易被外面境界所动摇,不受五欲六尘的影响,他就生夜摩、兜率,往上升了。真正定功修成了,心地真正清净了,外面境界确实不动心,眼见色、耳闻声,确实在境界里头不会起心动念,也没有分别执著,心地充满了善行,就跟《十善业道经》上讲的一样,「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充满了善心,充满了慈悲喜舍,他就生到色界天,他不是在欲界。欲界里面习气烦恼有没有?有,没断,但是绝不起作用,这是什么道理?定功伏住了!我们一般讲功夫得力了,他能把这些烦恼习气伏住。见色的时候见如不见,闻声闻如不闻,在一切境界里头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色界天人!还会有喜怒哀乐,那是什么人?修罗、罗刹、妖魔鬼怪,他有很重的喜怒哀乐,你恭敬他他欢喜,你稍稍得罪他,他就发脾气,不是天神。我们常常读大乘经,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

  四王天、欲界天以上的,他们的生活状况、学习的状况,佛在经上都说得清楚,所以如果我们有这些接触的时候,我们要明了。像这一类接触,我们也常常听说,去年我们在新加坡,居士林念佛堂杜美璇居士被灵鬼附身,讲了一个钟点的话,念佛堂的同修们个个亲眼见到鬼神附体,我们人跟他接触,可以跟他对话。他说出来,借著人的身体说出来,被附身的这个人,自己的头脑完全被鬼神控制,不起作用,鬼神是取而代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事后杜美璇居士来看我,把发生事情经过情形详细告诉我,到她清醒鬼神离开她的时候,她什么都不知道,旁边的人把经过的事情告诉她的。这个鬼神是老林长陈光别居士的冤亲债主,人数很多,不是一个。从他们口里头说出来,证明老林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听到非常安慰。

  老林长一生护持佛法,但是对佛法没有正信,也没有修持,晚年退休在家里头养病。他病了四年,在家里养病。养病没有事情,李木源居士把我们讲经的磁带、录像带送到他家里去,他每天就面对著电视听经,他听了四年,一天听八个小时。不听经的时候他就念佛,真修行,四年的功夫真修。每天听经念佛,累了就休息,电视机就摆在他床铺靠脚的这一面,他一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这样他成功了。往生的前一天我去看他,给他做皈依的仪式,头脑非常清楚,他第二天就走了。他往生预知时至,三个月之前他自己在一张纸上写了十几个「八月初七」,家里人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不敢问他。八月初七那天他往生,三个月之前知道,预知时至。所以功夫不能不密集,这非常得力。四年时间,除了听经之外就念阿弥陀佛,万缘放下。

  冤亲债主看到老林长往生,个个欢喜,不障碍他了,看到这么殊胜!那个时候我们培训班的学生,四个人一班,轮流给他助念,这是报陈老居士护法之恩。法师们换班的时候回到居士林,这些鬼神跟著法师到居士林念佛堂,说明他们是善意,没有一点恶意。居士林的护法神准许他们进来,道场真的有护法神、有道场神。来做什么?有两桩事情要求,第一桩事情要求皈依。那个时候我正在香港讲经,新加坡同修打电话给我,说出这桩事情,我就吩咐他们给陈光别老居士的冤亲债主做三皈。第二个要求,要求听经,指定听《地藏菩萨本愿经》。我们告诉他,我们五楼的讲堂每天都有法师讲经,你可以去听。他说五楼讲堂的光太大,鬼神受不了。最后我们就想到二楼是餐厅,一楼也是餐厅,我们在餐厅装一个电视,播放《地藏菩萨本愿经》的录像带,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他们接受了,他说这个好。所以那个时候电视机日夜播放,主要是给鬼神听的,他们要求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新加坡同修都知道。

  我们在台湾、在中国大陆、在许多地方都曾经看到鬼神附身的,凡是这样的接触,我们自己一定要有智慧,要能够辨别他是哪一道的鬼神。大乘经读多了,你就会了解他是哪一个层次的鬼神,他是色界天的,还是欲界天的,欲界天是哪一天的。可是我们所接触到的,多分是四王天以下的。为什么?烦恼习气很重。忉利天以上,天神来的时候温文儒雅,你得罪他他也不会发脾气,宽宏大量;但是四王天以下就没有这么大的度量,他会斤斤跟你计较。如果要是魔、灵鬼,计较的心态就非常严重,一接触、一看一听就明了,他们还是六道凡夫。现在这些鬼神他们也在听经、也在念佛、也在真正修行,这个好事情。凡是听经修行的鬼神,心态都改变了,真的改恶为善,改迷为悟,确实回头,我们常讲「回头是岸」。我们今天道场在这边讲经,有没有鬼神听?肯定有,鬼神来听经的数量超过我们现场人数不晓得多少倍!

  佛菩萨能现身,我们学习佛菩萨,『此一一身充法界』,这是佛菩萨明显能做到的。我们今天利用科技、利用网际网路也充法界了,至少充我们人法界,在全世界打开网址都能收到。我们现在念念当中想,如果大家都这样想,这个力量就很大。「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想什么?我们想有一个卫星电视频道,现在虽然没有这个力量,想、常常想、多想,总有一天想到,这个缘成熟了。我们今天为什么抓紧时间来讲这部大经?就是希望将来这部大经,我们这些录像带能够在卫星频道上广播。频道我们如果拿来了,没有东西播,那就难了。所以我们现在没有拿到的时候,我们要充分准备软件;我们有足够的软件,用这个来感动诸佛菩萨。佛菩萨在当年能够送一个道场给莲池大师,莲池大师的道场是感应来的,所以他主要的大殿不叫「大雄宝殿」,叫「神运殿」,这个大殿是神明造的。我们将来感应到的频道,叫「神运频道」。我们所有这些讲经录像,都可以在这个频道上传播,全世界都能收听得到。我们天天在想这个,现在我们抓紧时间来讲这些大经,这是具体的枝干。如果要是快,大概我们这部经还没有讲完,这个愿望就满了。

  我们不为自己,我们为一切众生,把如来最微妙的大法介绍给广大的群众,帮助他们过美满的生活、有成功的事业、幸福的人生,我们不求自己的幸福快乐,希望看到一切众生幸福快乐,所以「此一一身充法界」。『悉放净光雨众宝』,电视放光,内容是法宝,是诸佛菩萨、古圣先贤的教诲。这个解脱门,这种修行方法,妙宝星幢足行神他得到了,他从这个地方契入。真的「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要常常作如是观,常常作如是想,当然我们也会入这个法门。从心思、从形象、从妙音,圆满的奉献,圆满的供养。第六首:

  【如来境界无边际,普雨法雨皆充满,众会睹佛生欢喜,此妙音声之所见。】

  这是乐吐妙音足行神,他修学的法门是「出生无边欢喜海」,我们从他的赞颂看到,他是身教、言教二者俱到,这是一位真善知识。天台大师说了一句名言:「能说不能行,国之师也」,我们求善知识,要懂得天台大师的意思。天台大师是这个说法,清凉大师也是这样教我们。我们要求一个完全没有过失的善知识,这样的老师找不到;清凉大师讲得很透彻,完全没有过失,只有如来一个人,你找不到过失。除如来之外,大圣大贤,要求自己一生没有过失,难事!不容易。

  我们求善知识怎么求法?应当看他的正面,看他的善行,不要看他的缺点,不要看他的过失。清凉大师讲得很好,即使这个善知识真的有过失,我们用什么态度?我们要舍他的过失,取他的法,他说的法是正确的,没有说错。大师后面又说,这个善知识在世间示现,应机说法,像五十三参里面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伐苏蜜多女他们所示现的贪瞋痴,反面的,那是什么?大权示现,他用这个方法度那一类众生,那一类的众生根性不一样,他就服这个。这是大权示现,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出来。如果你要是对善知识怀疑,自己错了,自己把大好的机缘失掉了。清凉大师这个话,是在文殊菩萨教善财童子参学的一番重要开示,清凉大师在末后有这样一个注解,为我们解释,真正的学人不见善知识的过。在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讲得更清楚、更透彻:「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世间一切众生的过失都不见,何况善知识!六祖能大师一生成道,不是偶然的,这一点我们要把它学会,学会了得大利益。

  过去我离开台湾,住在新加坡,依李木源居士的护持,我写下「生活在感恩的世界」,我写了六条。这六条诸位仔细去看,「不见世间过」,才能成就自己的清净平等慈悲,才能成就自己的真实智慧。还有一点不平的意气,错了!我们学佛学什么?学佛、学菩萨,佛菩萨对九法界众生是平等的,没有不平;我们要是有不平,那是凡夫,那不是学佛。学佛就是学佛的清净、学佛的平等、学佛的真诚、学佛的正觉、学佛的慈悲。试问问我们二六时中是不是学这些?

  我们再看菩萨的赞颂,『如来境界无边际,普雨法雨皆充满』,这就是乐吐妙音足行神他所学习的境界。真的学佛像佛,学得很像,於一切境缘当中不起分别执著,他才能做到「普」,普度众生。由於自己普度众生,这才真正度了自己;如果不能普度众生,怎么能度自己?这是什么道理?你普度众生,你的心广大,你的心清净,就像大乘经上所说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你才能做到普。「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其实就把自己度了,自己超越十法界;不但是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了,岂不是度了自己?度别人真的把自己度了。不肯度别人,你的心量狭小,小心量出不了六道轮回,换句话说,自他都不能得度。大乘法的妙就是妙在起心动念度他,起心动念为九法界众生著想,不为自己,这样就普度了。

  众生需要什么法门,我们就供养什么法门;我们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可以在世尊遗教里面去选择,选择契机的这个法门。我们针对现前的社会,哪一个法门最合适?《大方广佛华严经》。这部经你要问我,「是不是法师你选择的?」我跟你说不是的。哪一个选择的?弘一大师选择的。我对於他老人家的选择赞同、欢喜,他选择的确实是好。直接为我介绍的是方东美教授,这是直接教导我的。我前面的两位大德,一位是出家大德,备受大众景仰的弘一大师;另一位也是我的亲教师,方东美先生,所以我学习这部经是有师承的。为我讲解这部经的是李炳南老居士,我在台中听他老人家讲《华严》,然后细细的去读诵,才明了这部经针对现前的社会。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非常复杂,这些众生确实像《地藏经》上所说的,「刚强难化」到极处,《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一付药很对症,所以我们大家在此地读诵学习,都非常欢喜。

  足行神是我们修行的引导,是我们修行的带路人,他带领我们走向佛道、走向觉道。所以看看每一位真的都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要把圣贤教诲在一切时一切处,以善巧方便介绍给大众,要肯定我到这个世间来就是干这么一桩事情;除这一桩事情之外,我没事,什么事都没有。『众会睹佛生欢喜』,「众会」就是说我们所接触的一切众生,听到了佛法、看到了形象,这个「佛」在哪里?佛是自己,自己是佛的代表。我出家,佛示现的出家身分;我在家,佛示现的在家身分。

  怎样才像个佛?净业三福,这是根本。无论在家出家,你所表现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你要把这个做出来,从你的相貌、从你的风度显示出来给人看,这是佛。「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细行要学。细行太多了,我奉劝诸位,至少我们要学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我们真干,真的是佛的样子,释迦牟尼佛的样子。我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学生总得像老师;老师的形象是学生的表演,学生是老师的模样。古人讲「观其徒而知其师」,看到这个徒弟的形象,就知道你老师。老师会不会教,老师有没有真的学问、真的德行,学生学到了几成。「观其友而知其人」,看看你交接的是哪些朋友,就知道你是什么样的人;你是善人,你是恶人,你跟哪些人在一起,「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果然表现的是佛菩萨的形象,所有众会就是一切聚会当中,这些人看到你都生欢喜心。『此妙音声之所见』,就是乐吐妙音神他见到了。下面一首偈:

  【佛音声量等虚空,一切音声悉在中,调伏众生靡不遍,如是栴檀能听受。】

  栴檀树光足行神,他修学的法门非常契合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代表娑婆世界众生选择法门,他说得好:「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讲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六根耳根最利。所以世尊当年在世,用音声作教体,每天跟大家讲经说法,上课用音声,不用文字。再看看古老的中国,孔老夫子教学生也用这个办法,用音声。确确实实证明文殊菩萨讲的没错。栴檀树光足行神,他用的是这个方法。『佛音声量等虚空』,周遍法界;『一切音声悉在中』,九法界众生的音声,「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佛说法众生得真实利益。

  足行神偈颂第七首:

  【佛音声量等虚空,一切音声悉在中,调伏众生靡不遍,如是栴檀能听受。】

  栴檀树光足行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以香风普觉一切道场众会」。前面虽然说了一些,意思还没尽,我们在此地做一个补充。『一切音声』当中,音声的内容是『调伏众生』,后面三个字好:『靡不遍』,无有不遍,遍是普遍,遍及。这一句里面为我们显示出诸佛菩萨无尽的慈悲,为众生设想得周到。一切众生无始以来的烦恼习气,佛菩萨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有能力对治。那我们要问,佛既然有这样的能力,对我的烦恼习气观察得这么清楚,又有方法来对治,我今天为什么还不能成就?就像去年我在吉隆坡遇到一个小乘法师,跟我谈话,埋怨释迦牟尼佛,他说:「佛讲众生度尽我才成佛,我还没有度,释迦牟尼佛怎么能成佛?」责怪佛菩萨。我告诉他,你错了!佛菩萨对你很了解,佛菩萨教导你也非常周到,问题在哪里?你自己没有依教奉行,你怎么能怪佛菩萨?「哪一点叫我不责怪佛菩萨?我哪一点没有奉行?」佛菩萨教你忍辱,你做到了没有?学佛还一肚子怨气,般若波罗蜜你没有,禅定波罗蜜你也没有,忍辱波罗蜜你也没有,布施、持戒统统都没有,你怎么责怪佛菩萨?

  所以孟夫子讲得好,境界现前的时候,聪明人、有智慧的人「反求诸己」,遇到挫折、遇到障碍,回过头来反省,过失在自己这一边,不在别人,别人那边哪里有过失?孟夫子尚且懂得这个道理,何况佛菩萨!经上讲的话句句真实,我们不能成就,实在讲,怪我们听不懂佛的话。天天在读,天天在听,没有听懂。不要说别的不懂,净业三福就不懂。为什么说你不懂?你没做到,懂的人一定做到,没有做到的人肯定不懂。这是早年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他老人家跟我讲,「佛法知难行易」;行易,你不能行,你不知。这句话以后我愈想愈有道理,确确实实如是,佛法不是知易行难,佛法是知难行易。佛法如是,使我们联想到所有一切圣贤教诲都是知难行易。怎么证明?我们看看三四岁的小朋友,你教他他能做到,这是行易,这是我们真的看到了。

  现在在台湾、在中国大陆,有一些人发起儿童读经。我听杨老师告诉我,教《弟子规》。他在台湾教的时候,三四岁的小朋友他做到,反过头来看他父母没有做到,他会告诉父母,「这一条你没有做到,那一条你也没有做到。」他做到了。行真的是易,知实在是难;真正知道了,哪有做不到的道理?所以「调伏众生靡不遍」是一句实话,我们今天没有得到世尊的调伏,是我们自己粗心大意。实在讲我们读的也不少了,听的也不少了,没有听进去,没有看懂,所以日常生活当中还是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不能得大自在,不能随众生缘,还一味执著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那当然生烦恼。放弃妄想分别执著得自在,真正做到「恒顺众生,随喜功德」。第八首:

  【一切毛孔出化音,阐扬三世诸佛名,闻此音者皆欢喜,莲华光神如是见。】

  莲华光明足行神,他所修学的是念佛法门,我们在前面看到,他所主修的是「一切毛孔放光明演微妙法音」。「微妙法音」,我们从偈颂里面明白了,微妙法音是『三世诸佛名』。闻佛名的功德不可思议,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所以佛在一切经论里头,赞叹诸佛名号,名号里面所诠释的是圆满的功德。我们这些年来,在经教里面看出来了,就像梅光羲老居士在《无量寿经》序文里面,所引用的隋唐大德,那个时候不仅是中国的这些大德们,还包含著高丽、日本当时在中国留学的这些高僧,他们共同来观察,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哪一个法门,也就是今天讲哪一部经典讲得最圆满、最殊胜?几乎不分宗派,所有这些大德们都肯定足以代表整个佛法的,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称这部经叫根本法轮,一切经是华严眷属。一切经都是讲《华严》某一个部分、某一个单元。所以从前方东美先生告诉我,《华严经》在整个佛法里面,它是概论;像我们研究哲学,哲学概论,无所不包。

  於是这些大德们再深入的观察,发现《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归宿;《华严》能够得到究竟圆满,是最后结归在《无量寿》,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於是大家也是公认《无量寿经》第一。《华严》、《法华》皆是《无量寿经》的引导,引导我们入《无量寿》,这才得究竟圆满。所以前清初年,乾隆时代,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这个话说得有道理,没有说错。《无量寿经》,现在我们真正是希有难逢,见到夏莲老的会集本。我们再深入观察,这四十八品里头哪一品是第一?最殊胜、最重要的?当然是第六品「发大誓愿」,弥陀四十八愿。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条,哪一条第一?这个不必我们说,古大德已经给我们说出来,第十八愿。十八愿是什么愿?十八愿就是「诸佛名号」,临终十念决定往生,所以十八愿是四十八愿的核心。於是我们就明白,名号功德第一。

  四十八愿是阿弥陀佛名号的注解、详细说明;一部《无量寿经》是四十八愿的注解;《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是《华严经》的注解。我们从这个地方去观察,才知道阿弥陀佛六字洪名的功德不可思议,包括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佛法。释迦如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为一切众生说无量无边的佛法,也不超过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阐扬三世诸佛名』,「三世诸佛名」就是南无阿弥陀佛。『闻此音者皆欢喜』,九法界众生,甚至於包括一真法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们一心称念,不夹杂一个妄想,念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十法界的一切众生没有不欢喜。由此可知,我们如果想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应该怎么做?念佛。

  净业三福最后一条「深信因果」,这句话怎么讲?我在初学佛的时候,看到这一句不懂,我想了三、四年,有一天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净业三福三条,头一条是人天福报,第二条是小乘福报,第三条是菩萨的福报,大乘。「深信因果」放在第一条我不会怀疑,因为我们凡夫都知道,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要受恶报,这个「深信因果」我们凡夫都知道,菩萨还要修吗?我大惑不已!这个疑问在心里三四年。有一天忽然搞通了,才晓得那个因果不是普通因果,是什么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从什么地方明白的?从佛在大经里面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忽然悟出来了。一切法里头包括佛,从心想生。大势至菩萨讲的「忆佛念佛」是因,「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是果,见佛就成佛。所以我才真正懂得这一句,「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这才把净业三福这十一句讲清楚了,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地方是证明。「闻此音者皆欢喜,莲华光神如是见」,这是专修专弘念佛法门。第九首偈:

  【佛身变现不思议,步步色相犹如海,随众生心悉令见,此妙光明之所得。】

  这是微妙光明足行神他的赞颂,他主修的法门是「其身遍出种种光明网普照曜解脱门」。这一个修行带头人是以身作则,现身说法,不仅是言教,也是身教。赞颂里头第一句『佛身变现不思议』,跟我们说明佛没有一定的身相,随众生现相。『步步色相犹如海』,海是比喻深广无际,「步步」就是指一切时一切处,决定是以众生心随机应化;众生心是感,佛身是应。感的人有心,应的人无心。我们跟众生为什么不能感应道交?我心想他,是感;他心想别的东西,这就不能应。如果要是正好我这个时候想他,他这个时候想我,就会有感应,没有这么巧的事!佛的妙,妙在哪里?佛没有想,所以众生有念头想,佛立刻就应,通的!没有障碍。我们是妄念纷飞,我们可以感佛菩萨,佛菩萨能应我们,我们对众生就很困难,道理就在此地。佛菩萨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我们是怎么学法?我们没有佛的神通道力,也没有如来的智慧方便,我们怎样把这个教诲落实?那就是我们一般常讲的察言观色。我们要是看人多了,你看看算命看相的、看风水的,这些人从事於这个行业,靠这个吃饭的,因此他对於一个人的观察就很细心。不像我们粗心大意,我们不是搞这个行业,不依这个吃饭,所以就不留意;他们靠这个行业吃饭,观察人真的是观察入微,他看的人多了,经验丰富。所以我们讲到察言观色,他们真是一流,这样才能够应机说法,我们在这里学这个。

  接触众生,我们听他的音声,看他的表情,就知道我们应当给他说些什么,他能接受,他不会排斥;如果是很适合他的心意,他就会非常欢喜,不太欢喜的时候他也不至於反对。如果我们一提出,跟他谈话的时候,他的表情就不好,就表现出不能接受,这个话立刻就要终止,不能再说下去,说下去就伤感情、惹是非,甚至於叫对方记仇恨,祸从口出。对方不是佛菩萨,不是高等的天神,他有瞋恚,他有嫉妒,他心量狭小,我们虽然好心好意把圣贤大法贡献给他,他未必乐意接受,未必领你的情;甚至於还起反作用,「你拿这些东西来教训我!」反目成仇,这个麻烦大了。

  清朝从开国,宫廷里面就常常讲《无量寿经》,一直到咸丰的时代都没中断过;咸丰皇帝死了,慈禧太后执政,就把宫廷里讲《无量寿经》废止,她不喜欢听。她喜欢什么?喜欢听戏,宫廷里面天天演戏,搭上戏台。为什么不喜欢听?大概我们看到这个经文里面所讲的,可能她犯了不少毛病,听了不舒服。自己称「老佛爷」,释迦牟尼佛可以摆在旁边了,她自己是老佛爷,谁还敢在她面前讲佛法?她所乐听的都是奉承的、巴结的、赞扬的,清朝的国运一落千丈,最后亡在她的手上。这是说明察言观色是多么重要。

  第三句讲得好,『随众生心悉令见』,满众生的心愿。你心量小跟你说小法,你心量大跟你说大法,你喜欢空,跟你说空法;你喜欢有,跟你说有法,「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菩萨所修的。这样才真正能够利益众生,让一切众生生欢喜心,我们一般人讲辩才无碍。往年我们学经教的时候,李老师对於观机这一门非常重视,他教初学,这是一个重点的科目。另外一个重点科目是结缘,你要不结缘,你的成就再高、辩才无碍,你跟听众没有缘,纵然你讲经讲得天花乱坠,没有人喜欢听。他老人家举出很多例子跟我们说,鼓励我们平常要广结善缘、广结法缘,到你将来发心弘法的时候、上讲台的时候,听众多,法缘殊胜。

  要想法缘殊胜,不能不修布施波罗蜜,布施才能跟人结缘,这是个重点。要想契机,那你一定要修忍辱波罗蜜,你才能够应机,绝对不可以随顺自己,你要懂得恒顺众生。随顺自己,「我想怎样怎样」,不行!他又想怎样怎样,你怎么办?意见就不和,不和麻烦就来了,障碍就来了。所以佛菩萨修忍辱波罗蜜,自己没有意见,随顺别人的意见,调和别人的意见。要懂这个道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看看古往今来,人与人之间许多误会、许多冲突,乃至於导致不幸的战乱,原因是什么?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接受别人意见所导致的。佛菩萨清楚,圣贤人明了,所以教我们忍让。处处忍让,学随缘随喜,学随心应量。这个地方妙光明菩萨,微妙光明足行神,他在这里教我们。最后一首:

  【十方普现大神通,一切众生悉开悟,众妙华神於此法,见已心生大欢喜。】

  这是积集妙华足行神他的赞颂,他主修的法门是「开悟一切众生,令生善根海」。这是总结修行带头人必须具有的德行,他才能够领众,他是一个称职的领众。『十方普现大神通』,这就是现身应机说法。『一切众生悉开悟』,这一个目标很不容易做到。说法不能不契机契理,所以佛经称之为「契经」,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称之为契经,跟世间书不一样。世间的典籍有契理不契机的,有契机不契理的;佛法理机双契,才能令一切众生开悟。这一切众生不开悟怎么办?我们晓得一切众生根机不相等,我们在经典上常常读的,成熟的根机一听就开悟,这种人不多。

  我们以禅宗为例,达摩祖师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难道每天盘腿打坐一句话不说?这个想法是违背常理,他除了打坐的时间,他也吃饭,他也会散步,也会跟大家聊聊天,也会跟大家讨论一些佛法,没有一个开悟的。但是虽不开悟也要说,给这个众生种善根。后来遇到慧可,慧可开悟了。一切众生里头有一个开悟了,没开悟的是根没成熟,没有成熟怎么办?帮助他增长善根,这就对了。没有善根的人,帮他种善根,这就是前面讲的随众生心而授法,把法传授给他。绝对不是每一个众生都是根熟的,这不可能。有一些根利的,并没有在身边,他开悟了,六祖会下的永嘉大师就是的。永嘉大师开悟是没有遇到六祖之前,他遇到行策,跟行策讨论佛法。行策非常惊讶,行策说:「你确实不是凡人,你的见解是明心见性的大德。」永嘉就跟他说:「你给我印证吧!」行策说:「我不行,我的声望资历太浅了,你应当不辞辛劳到曹溪,请六祖能大师给你印证。」所以永嘉就到曹溪,去礼拜六祖。果然没错,一见面几句话谈下来,六祖就给他印证。诸位要知道,印证,六祖就是他的老师,永嘉就是他的法子,得法的弟子。老师给你印证,你没错。印证之后,永嘉大师调转头就要走了,六祖留他住一晚,明天再走,他在曹溪住了一晚。所以也留下了佳话,「一宿觉」。这是根熟,虽然没有在自己会下,根熟,熟透了,一见面就成就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向佛菩萨学习。没有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有善根的,帮助他增长善根;善根成熟的,帮助他开悟,一定要知道,众生的根性不齐。我们自己也是一样,想想自己学了多少年,修了多少年,我们自己是如何取得进步的?自己想想,然后再看看别人,你就知道这里头难,不容易!老师苦口婆心,反覆叮咛。

  我自己学佛,虽然在方东美先生那里闻法,章嘉大师那里三年奠定了根基,如果没有李老师十年的薰陶,不会成就。跟他十年,天天听他的教训,天天观察他的威仪,他老人家以身作则,做给我们看,真的放得下。他一手创办的「台中莲社」,首任的社长是他,任期到了他就交给别人;创办「慈光图书馆」,他首任馆长,第二任交给别人了。把这个事业建立成就,基础规模都上轨道了,立刻就交给别人,自己一生专门做讲经教学的工作,讲经教学是他一生没有中断的。他在台湾讲经要迁就当地的同修,当地同修年岁大的听不懂国语,需要用台语翻译,他也培养三四位翻译的人才,翻得很好。都是做给我们看的,真正是提得起放得下,没有一丝毫留恋,没有一丝毫牵挂。我们十年接受他老人家的言教、身教,没有这样的薰陶,现在社会风气这样恶劣,我们在这个社会里没有被淘汰,谈何容易!

  离开李老师那个地方,得韩馆长三十年提供讲经的道场,这是她全心全力,让我每天有讲台练习。这三十年讲台上练习,天天讲给别人听,天天讲给自己听。换句话说,我从学佛到今年五十年,我二十六岁开始学佛亲近章嘉大师,五十年没有中断,今天才有这一点小成就,实实在在不容易!我追随老师,我听话,如果是阳奉阴违,那就不能成就。我们同学二十多个人,成就的人不多,什么原因?没有完全依教奉行,没有能够把老师的教诲落实在自己生活上,所以不能成就,原因在这个地方。

  『众妙华神於此法』,积集妙华足行神,他在这个法门里面成就了。『见已心生大欢喜』,见是见道,见道就是证道,大乘佛法里这是圆教,见道位是圆教初住菩萨,见道了。初地叫欢喜地,这是在此地示现,他示现做个修行的带头人,好比我们大家在一块共修,我们选他做班长,他是这么一个身分,欢喜地的菩萨。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