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八九卷) 2001/11/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489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足行神十法,长行第一句:
【复次宝印手足行神,得普雨众宝生广大欢喜解脱门。】
足行神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道路神,如果以世间法来说,凡是主管陆地交通路政都属於这一类;在表法里面通表修行,一般所说的成佛之道,成佛的这一条道路、觉悟的这一条道路,觉路、觉道,破迷开悟的道路、超凡入圣的道路,这是一般的表法。在《华严经》上确确实实世尊给我们说明,无论是佛法、世法,天上人间一切众生,他们生活在不同的世间,这个不同的世间,佛法里面讲的十法界,现在科学家所讲的不同维次的空间。由於过去生中造的业不一样,果报不相同,但是佛陀对一切众生给予平等的爱护、平等的关怀、平等的利益。现在我们在人世间,六道里面的人道、十法界里面的人法界,当然一切都以这个法界为主,但是任何一界一定遍含一切法界,智者大师在《法华经》里面跟我们讲的「百界千如」,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这个法界里面以这个法界为主,其他九法界为宾,或者是为伴。诸位一定要懂得主伴圆融,主伴不二。於是教一个人就是教一切人,成就一个人也是成就一切人。
我们看看现前这个社会,大家行的是什么道?我们不能不知道。佛在一切经论里面告诉我们,十法界就是十个道。我们的族类究竟要走哪一个道?道路很复杂,无量因缘,都值得我们做参考,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佛在大经上为我们说出第一个因素,也就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佛是平等道,也就是说佛的心是平等的。什么叫平等?一念不生就平等。起个念头,我起个念头,你起个念头,他起个念头,我们三个念头决定不是一样的,就不平等。所以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是寂灭忍,比无生法忍还要高深。
我们念佛人回向常常有个愿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证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接近佛道,不是佛道,是什么道?菩萨道。这是大菩萨的道。於是佛法无论是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说到修行总离不开禅定,用禅定的方法、用禅定的手段达到无生法忍、达到寂灭忍,这是行佛道。由此可知,学佛的人一定要把方向、目标搞清楚搞明白,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大乘无量寿经》的经题上为我们显示修学的纲领: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才是佛道。如何能保持这个心?不论是在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能保持著清净平等,觉那是自然的;只要心地清净平等,自然就是觉而不迷。如果我们的心不平,如果我们的心在境界里面还有起伏、还有动摇,还会起心动念,还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就不是行佛道,也不是行菩萨道。
那我们在哪个路上走?在六道的路上走,决定不能出离六道。如果起心动念是不善的,是自私自利的,是损人利己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看这个世人「贪欲务俗,多求利养」,贪求!「积财自丧」,《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说积财丧道;心态,「贱道轻贤」,把道看得很贱,把财看得很重,对贤人轻慢,尊重权势。这是行的恶道,他没有能力辨别是非,没有能力辨别真妄,没有能力辨别利害。心之所思,身之所行,违法失理,所以心里面向往著佛菩萨的大道,他也不能成就。
我们今天读到足行神这个单元,实在讲感慨万千。第一尊菩萨『宝印手足行神』,名号里头有「宝印」,宝印是什么意思?在佛法里面称为三宝,印是印证。宝印在哪里?诸位入佛门首先接受三皈传授,三皈传授就是把宝印给你,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违背宝印。佛宝觉而不迷,法宝正而不邪,僧宝是净而不染。於是我们明白了,诸佛菩萨走的路是觉正净,六道凡夫走的路是迷邪染,极重的迷邪染就是三途:地狱、饿鬼、畜生。这是宝印,我们今天得到了,接受三皈的时候我们明白、我们清楚了,问题我们是不是在走这一条道路?我们选择什么方法走这一条道路?往下这九位足行神多半是在方法上说,这第一位是总说。我们在座的许许多多同学多半都是选择净土法门,这个选择是正确的、是殊胜的,诸佛菩萨赞叹。净土最重要的是心清净,「心净则佛土净」。能不能往生就看你心地清不清净?你心地清净,你就能往生;心地不清净,念佛也不能往生,道理在此地。
我们看看菩萨所修学的法门,他是『得普雨众宝生广大欢喜解脱门』,从这个法门修行证果的,我们很明显的能看得出来菩萨是弘法利生。「众宝」就是无量法门,每一个法门都能成无上道,佛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里面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世间,为众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不但所说的字字句句是众宝,他身行所表现的,为我们众生展示觉正净的形象,让我们听见、看见有所觉悟,发心回头,回头是岸,这就是众宝。
「普雨」,雨是形容,从上降落到下面叫雨,做动词讲。雨水从上空落下来,这个雨就是落的意思,在这个地方它代表的是布施供养。从一切众生法相上来讲,普遍的布施、平等的布施;从众生法性上来讲,普遍的供养、平等的供养,修的是法供养。得法的人生大欢喜心,闻法的人、信法的人、解法的人、依照这个法门修行的人、证果的人,每一个人都生大欢喜心;这里头包括无量无边的法门,包含无量无边不同的根机,没有不得利益的。这个意思我们要能懂得。我们果然相信了,欢喜接受,一定要依教奉行。
佛法修行这一生当中有没有成就,端在老实。诚诚恳恳、恭恭敬敬,老实修学,没有不成就的。净土学人,诸位看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传》,再仔细观察我们周边修行人念佛临终往生的瑞相,我们就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佛在经上常常提示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这些话都是世尊无尽的慈悲提醒我们要有出离心,不要贪恋这个世间,世间是无常的。如果我们细心冷静的观察,这个世间确实如佛所说,苦空无常;真正觉悟的人对这个世间决定没有一丝毫贪恋的心情,一定是认真努力念佛,心是定的,不会随外面境界转的。人是老实人,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佛在经上怎么样教我们,我们老老实实去做;佛教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违背。具体来说,要认真去学习「净业三福」,决定不能疏忽。从净业三福上奠定无上菩提道的根基,然后依《无量寿经》或者依《阿弥陀经》都可以,净土五经一论任选一种,尽形寿奉持而不改变,这一生绝不空过,你就成功了。如果你不了解这个道理,学佛有名无实,在日常生活行持当中依旧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这个事情就麻烦了,这一生当中想求往生就难了。所以许许多多学佛人死后都落在三途,什么原因不难懂,我们细心想一想,跟佛经对照对照,自然就明白了。第二句:
【莲华光足行神,得示现佛身,坐一切光色莲华座令见者欢喜解脱门。】
莲花在佛法里面说得最多,它是表法的意义,我们要懂得,不可以执著这些事相。相可不可能有?可能,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为什么?我们这个世间人心地不善,心地不清净,所以我们这个世间的莲花不能坐。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可以用它来做座位,代替我们这里使用的座椅。为什么?它柔软。这是什么原因?西方世界的人纯净、纯善。你应当要记住佛在经上讲的这个原理原则,「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世间一切众生心想不善,所以变现出境界也就不善;西方世界的人心想纯善,他们那边所有物质无有不善,都能随人意。莲花代表清净的意思,代表不染,佛法里头取这个来表法,不一定真的是坐在莲花里头。如果我们真的搞一个莲花座,这个我也看过,有些寺庙一些法师他的宝座就是雕的一朵大莲花,坐在当中像佛像一样。样子是像,心里面还是没有放下贪瞋痴慢,跟他交谈,他还是有是非人我,心不清净。
『莲华』是表清净的意思,出污泥而不染。莲花的根生在池塘底下、泥土里面,花开在水上面,取这个意思。佛把泥土,这个河底下的泥土代表六道,那是染污。根虽然是生长在泥土里面,它的茎是通过水面,把这个水比作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而花开在水的上面,不在水里头。这个意思代表什么?超越十法界,这叫清净不染。不但不染六道,连四圣法界都不染,它表的意思多好!『光』是表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光明,菩萨的名号这个含义就非常的丰富,深广无际,表的是性德。
这一位足行神,足行神实在讲是真正修道,修道的一个带头人,他领我们怎么做,这个人就叫足行神。他为我们『示现佛身』,佛身大家都知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佛陀圆满的报身,为我们示现。报是果报,每一个相好都是由善因修成的,经上讲得很多。三十二相里面诸位最常常听的「广长舌相」,佛经上常讲的,佛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脸盖住,这是广长舌相。什么因修的?生生世世不妄语。菩萨要示现成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佛的身相来教化众生,他要特别用一百劫的时间,这个一百劫不能说它多长时间,一百是什么?是圆满的意思,所以不能够把它指定一定是多长的时间,不可以。他修因证果圆满就叫做百劫。所以佛的经典里头字字句句我们要懂得,常常是意在言外,它不是死的,活的!如果一定是多少年,那就变成死的。
我们许多人在一起修行,有人根利,又能勇猛精进,他的时间缩短;有人根性钝一点,而且懒惰,他的时间延长。九界众生修行都不是等同的,所以时间怎么能够说成一定?就是以我们现在这个世间学校来讲,大多数学校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总共要十六年才能完成学业。可是有很多很聪明,根性很利,我们讲天才儿童,他可能十年就完成了,这是真有这个事情。还有一些迟钝一点的,在学习期间当中懈怠懒惰,这十六年当中有时候他要留级,可能到二十年才能完成学业。所以你说:要多少时间修成?不一定。佛不说不一定,佛说百劫,这是说话的艺术。百劫的意思,他修圆满了,这就成功了。
佛告诉我们,我们通常人的舌头伸出来,能够舔到自己的鼻尖,佛说这个人三世不妄语。三世不妄语,他就得这个果报。佛展开广长舌相给大家看,说明佛说话真诚,一句假话都没有,生生世世不妄语,他得这个果报。我们今天舌头伸出来舔不到鼻子,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口业造得太多了,这好相不能现前。相随心转,三十二相是要相当长的时间修成的,这是经典上世尊常常教导我们「积功累德」,我们才能有成就。那个积累就要时间。如果我们能够回心转意,我们的相貌变善,变成慈悲、善良,这个效果倒是不难的。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学佛的人,学佛三年、五年,确实相貌改了,身体好了,比没有学佛之前确实看起来是很大的不同。我们晓得他很用功,他的功夫得力。言谈举止,我们讲风度,佛家讲威仪,不一样,确实令人亲近的时候,让人感到亲切,感到祥和,外国人讲磁场好,亲近他感觉得身心舒畅,令人赞叹。这是你行道初步得到的效果,你要更精进、更努力。
我们学佛的人供佛供菩萨,诸佛菩萨无论是站著也好,是坐著也好,都坐在莲花座上、站在莲花台上。取什么意思?清净不染,身心都不染。不但不染世法,出世法也不染。四圣法界是出世法,六凡是世法,世出世法都不染,超越十法界,超越世出世间,这个境界佛称它作「一真法界」。那我们就晓得,原来这种造型是表一真法界。我们今天虽然功夫不到家,不能跟佛菩萨相比,但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要有心。现在事是做不到,不能没有心,不能没有愿。我的心、我的愿念念不舍,希望我们在有生之年能够契入佛的境界。那同学要问:怎么修法?依教奉行。不依人,要依法。
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前,唯恐后世的弟子走错路,所以最后的遗教为后世弟子们指示一个基本的原则:依法不依人。法就是佛所说的一切经。一切经里面你自己选择一种两种,不要选太多。选两种,一种是主修的,一种是助修,正助双修。像我们现在修净土法门,我们主修的是《大乘无量寿经》,而且我们现在所依的,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他这个会集本是会集五种原译本的大成,我们省事,五种原译本的精华都在这个本子里,读这一本就把五种原译本全部都读到了。要是没有这个本子,修《无量寿经》很麻烦,为什么?五种本子。所以古人很少取这部经,多半取《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只有一个本子,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祖师大德们讲解注释《弥陀经》的很多,但是许多东西都散失;流传下来的,这是祖师大德们公认的最好的注解,选了三种: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这是《阿弥陀经》的三大部。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无比的幸运,夏莲居老居士把《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整理出来,做成一个非常完善的会集本,这个不容易,真是千载难逢的因缘,我们能够遇到。我们遇到,说老实话我们不是第一代也算是第二代。这个本子李老师传给我,我展开这个本子,无量欢喜,我发心受持弘护,这才能报佛恩、报祖师大德之恩。这就是佛坐一切光色莲华座,就是的指《佛说大乘无量寿经》。我们见到欢喜,我在国内外所有的人遇到了,没有一个不生欢喜心的,应当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足行神长行第三句:
【最胜华髻足行神,得一一心念中,建立一切如来众会道场解脱门。】
菩萨德号『最胜华髻』,「胜」是殊胜,「华髻」是头顶上戴的花冠,都是表菩萨因行。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一一心念中,建立一切如来众会道场』。这个事情有理有事,理离不开事,事离不开理,理事是圆融的。清凉大师注解,「内则念念安於理事,外则处处建立道场」,这两句的提示很好。最重要的是先有内,而后再有外。内念念安於理事,理是法性,性是空寂。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跟我们讲「本来无一物」,这是内。如果用佛法教学的原则来说,心安於定慧,这是理;外面「建立一切如来众会道场」,这是戒律,我们能够严持戒律,在在处处都是建立如来的道场。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看到这个经文,误会一定要每一个地方去建庙,那就错了,佛不是这个意思。
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过一个寺庙。不但没有建过寺庙,给诸位说,连个小茅篷他也没有建过,他老人家得大自在。一生当中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这些事情现代人听起来很难接受、很难相信,认为这是神话。而实际上现在这个世间还有过这种生活的人,澳洲的土著现在还是过这个生活。他们在澳洲内陆沙漠里面生活,晚上到哪里去睡觉、去休息?树下。他们就是躺在地下睡觉。通常他们带一块兽皮,一半垫一半盖。西方人到澳洲去旅游,跟他们在一块过了三四个月时间的生活,把他们这个生活状况写了好几本书,我看过一本《旷野的声音》,听说现在第三本已经写出来了。他过的那个生活就是释迦牟尼佛那个生活,不过释迦牟尼佛没有躺下来睡,都是打坐,树下一宿,他们是躺在地下睡,身体健康。我们这些都市的人娇生惯养,那个生活我们一天都不能过。如果我们露天一晚上,大概第二天就要送到加护病房了。他们从生下来就是过这种生活,一生没有改变过,真的是逍遥自在,完全随顺自然。
所以这个地方「建立道场」,我们就明白了,道场是形象。我们这个身是个形象,身就是道场,菩提大道用我们这个身相来表显、显示出来,我们的身心都在行道,於是在在处处就是道场,这个意思一定要懂。所以用戒定慧三学来说,戒律是道场,定慧是存心。「一一心念中」,表现在外面就是道场。要落实在我们现前日常生活当中,道场就是模范。我们的形象、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言语要随顺法性,这个道场就建立;违背法性,这个道场就毁弃了。佛法能不能住世,实在讲不在那些硬体的建筑,是在后世弟子能不能依教奉行,这是真正的道场。
那我们看看现在社会,今天还有朋友来访问我,谈到这个世间的灾难有没有方法消除?或者是有没有方法推迟,把它延后?方法是有,做不到。什么方法?一切众生都觉悟了,都回心向善,不再造恶,这个灾难就能化解、就能推迟。但是谁有力量能教现在世间作恶众生回头是岸?这个事情难了。我们怎么办?我们就同祖师大德们所说的话一样,度一个算一个。我们身语意三业都在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心里头念念不忘佛陀教诲,经里面这些教训念念不忘,这就是「一一心念中」。与一切人交往,开口都是劝善规过,都是劝人断恶修善,劝人转迷为悟。我能劝人,我们自己已经做到了;自己做到,就是建立形象,就是建立道场。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遇到熟人跟你打招呼,一分钟也好,两分钟也好,没有废话,这是真诚的慈悲。我们道场从这里建立,从形象上建立,这是真实的道场。不但世间人见到,九法界众生也见到。古人常常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讲有神灵,除众神之外还有灵鬼,他们都见到,我们一个好的形象,他们都得利益。
这些神灵有时候有特别的因缘,也能够明显的沟通,他们给我们传递信息,只要真正的修行人,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九法界众生都得利益。你不要说一句话,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何以九界神灵都得利益?这不就是「建立一切如来众会道场吗」?他得利益了。他为什么堕落在九法界,不能够回归到一真法界?就是因为妄想分别执著。现在看到你这个样子,你能够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一真法界现前了,九法界的界限突破了,他看到这一点,他领会到这一点,他明白了,这就是他得利益的事相。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有忧虑、有烦恼,他们就痛苦了。为什么?加重他的妄想分别执著。
凡事有个理,清凉大师讲「念念安於理事」。事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事不要放在心里。外面有事,心里没有事,这就是佛菩萨。凡夫的麻烦在哪里?外面有事,里面的事更多,这就错了。佛家的表法,我们前面看到莲花用得最多,莲花代表清净,代表染净一如,根生在泥土,花开在水外,花跟根没有离开,是一不是二,它是个整体,它表这个意思。另外一种表法用得最普遍的,法轮。法轮是什么?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圆。这个表法的意思很深,圆有心,心就是理;圆有周,周就是事。所以,心要安於理,心不动,心空寂,心里头本来无一物,心永远无一物,这是真心。你心里面现在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跟你说那不是你的真心,那是你的妄心,是你把自己的真心迷了以后起来的妄心。你要记住,「妄」心,妄就是虚妄的,《金刚经》末后偈子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头一个就是心法,第二个是心所法,第三个是心不相应行法,第四个是色法;天亲大师把一切法归纳为百法,这四法就占了九十四法,末后六个叫无为法。包括了我们的妄心,包括了我们的色身,山河大地的环境都是属於色法,不是真的,是假的。把这些假的当真放在心上,你的心坏了、错了。
你忧虑什么?你烦恼什么?全是一场空!一个人果然把这些事理的真相看透了,叫看破。真正看破,当然放下,怎么会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放下之后,那个心里头什么东西?念佛。真心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万缘放下,所有一切妄想放下,一切分别执著放下,没事!本来就没事。所以《坛经》讲的「本来无一物」,这个话说得多清楚、多明白!身体活在这个世间,那就像此地最胜华髻菩萨教导我们的,「建立一切如来众会道场」。
我们总结佛陀的教诲:自在随缘。自在随缘就是建立一切如来众会道场。看破放下,念念安於理事;自在随缘,处处建立道场,这是清凉大师讲的。至於有些人想建个寺庙、庵堂,我常常遇到有一些人来找我,我给他的回应:随缘而不攀缘。攀缘就错了,攀缘是你要操心,你的心就不清净;换句话说,我们的形象被破坏了,那是错误的。随缘能成就吗?能。为什么能?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你想在这里盖个庙,诸佛菩萨的意思怎么样?如果诸佛菩萨看到这个地区众生学佛的缘成熟,诸佛菩萨一定在这里建道场,这个很容易成就。这种例子古时候很多很多。道场不是人建的,佛菩萨建的,自自然然很顺利成就的,没有操一点心。
我早年学佛,承蒙章嘉大师的教导,我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学佛大概有三十年,我们才有一个小道场,在台北「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不是我有意去建立的,是多年听经的大众他们希望建一个道场,我说好吧!大家乐意,很容易成就,一点都不操心,也没有问人化一分钱的缘,自然成就。这个对了,没有破坏我们的清净心。第二个道场也是在台北建立的,「佛陀教育基金会」,简丰文居士一个人捐助的。我问他:「你是真心还是假心?你有什么企图?你是不是想害我,是不是想破坏佛法?」他说:「不是的,真心,什么企图都没有。」我说那很好,清净心,我就接受了。如果想建立一个道场有所企图,想在这里面得一点名闻利养,你这个道场送给我我都不要。我不能破坏自己的清净心,我也不能伤害你。要让你在这里头得名闻利养,我对不起你。
事决定不能妨碍理。理是什么?清净、平等、觉,那就对了。如果事稍稍障碍清净平等觉,这事不能做,那就是说缘不成熟。缘成熟,自然而然,这缘成熟了;稍稍带一点勉强,缘不成熟,我们要懂得。一切如理如法,好!一生无烦恼。要做得如理如法,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形象,这才是如来真正的道场。如来是自性,自性表现在形色上就叫做道场。第四句:
【摄诸善见足行神,得举足发步,悉调伏无边众生解脱门。】这是教我们如何把佛陀的教诲具体落实,这很重要。清凉大师注解,「举足下足,海印发挥。诸有威仪,无非佛事」。第四位足行神跟第三位他们所修学的法门是一不是二。前面讲的起心动念成就诸佛如来的形象,这一位菩萨教导我们怎样具体落实成就如来的形象。
『摄诸善见』,我们看到这个名号,自自然然会想起《十善业道经》里面释迦牟尼佛的开示,是《十善业道经》的中心,是修学的大根大本。佛教菩萨,菩萨是我们的代表,就是教一切学生「昼夜常念善法」,昼夜是没有间断,常念善法就是此地讲的「诸善见」;「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你们想想,他名号是不是这个意思?所以他才是『举足发步』,举步是抬起脚来,下步是脚放下,这四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讲行走,而在此地讲行道,「举足发步」是行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包含得非常之广,完全是讲事相。也就是说,我们真正想学佛,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要给一切众生做好榜样。『悉调伏无边众生』,「调」是调顺、调心,「伏」是伏他的烦恼习气,给一切众生做榜样,真正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有没有做到?
《十善业道经》上佛讲的这一段开示,前面有一句话:「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一切世间在此地讲无边众生,包括九法界。九法界一切众生永离苦恼忧患就是这一法:「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所以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从哪里修起?从十善业道下手,从这里学起。没有十善业道,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十善业道经》上我们讲得很透彻,这部经经文不长,义理非常丰富。后面世尊举例而言,包括了整个佛法。所以它是一切佛法的根基,是《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净业三福的落实。净业三福三条,第一条是落实在十善业道。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十善业道,你三福头一条都没有;换句话说,不管你修学哪个法门,不管如何用功精进,你都得不到结果。为什么?像树一样,没有根怎么可能有树?根!
因此,我们读这一节经文,一定要常常想到「举足发步」,我们的一言一行有没有利益众生这种心?有没有利益一切众生的行在其中?要认真去反省,要认真去想一想有没有?我们说老实话,实在没有。偶尔有之,什么时候有之?在听经的时候,现在讲到了,有;下课之后离开这个讲堂,没有了,一转眼又是烦恼习气作主。不但我不能够调伏众生,反而被众生降伏了,怎么?受众生的影响。众生赞叹我,我生欢喜心;众生毁谤我,我可能生两三天的气。这就是心为境转,我们自己转不了境界,被境界所转。
被境界所转的是六道凡夫,欲界天以下恒被境转。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夜摩天以上逐渐不为外境所动摇了。为什么?他们修定。到色界初禅,定功有一定的深度,不会被外境所转。我们一点定功都没有,一点智慧都没有。智慧是明理,明的什么理?头一个,人情世故。我们连这点道理也不懂,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得罪别人,自己不知道。有些人你得罪他,立刻就反抗,如是你知道了。知道了,并不知道自己有过失,往往还说别人不对。有一些人稍微有一点涵养的,你得罪了他,他不说,他表面上还是随顺你,心里头生烦恼。为什么?他是凡夫,没有定功。你侮辱他、你伤害他,他不生烦恼,心里头若无其事,那是有功夫的人,也就是有定慧的人。他的忍耐有多么大的限度,就是他有多么深的定慧。定慧功夫愈深,他能够忍的幅度愈大;定功浅的人,小的侮辱他能忍,大的就不能忍了。
《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提了一个公案,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在修行,遇到这么一个不讲理的暴君,忍辱仙人能忍,他的定慧圆满了。毫无理由恶心将忍辱仙人凌迟处死,忍辱仙人一丝毫怨恨心都没有,而且还发愿:将来我成佛的时候,我先来度你。这个事情详细的在《大涅盘经》里面。那个时候的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他没有成佛,在修菩萨道的时候,修忍辱波罗蜜,遇到这么一桩事情。歌利王就是释迦牟尼佛第一个得度的学生憍陈如尊者。忍辱仙人说的话兑现了。你看看,没有把它放在心上,若无其事,知道这个色身空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他能忍。我们为什么不能忍?把这个色相看作真实,不知道这个色身是虚妄,不知道这个世间是虚妄。如果知道色身、世界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你想想看你还有什么事情?没事!说个忍辱都是多余的。这样的思想、这样的见解,就不是凡夫;凡夫没有这个思想,没有这个见解。
我们学佛,无非是超凡入圣。像袁了凡先生一样,袁了凡先生他的本名叫袁黄,别号叫坤仪。学佛明白了之后,他把他的号改了,改作「了凡」。什么意思?了脱凡尘。意思就是现在明白了,明白了那我的愿望是超凡入圣,不再甘心做凡夫,不就这个意思吗?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是此地讲的「举足发步」。有没有这种念头启发一切众生的正智,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他了凡,帮助他了生死、出三界?这还不够,如何帮助他超凡入圣?圣,阿罗汉、辟支佛是小圣,菩萨是大圣,佛是究竟圆满的大圣。我们不能说帮他证得一个阿罗汉,不错了,不行,帮助成菩萨还不够,一定要帮助他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这个说来我们能做得到吗?这说真的,如果没有遇到净土法门,肯定做不到。遇到净土法门,藉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力量,我们能做到。我们自己能够在这一生当中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我们也能帮助别人。这是我们很幸运,我们遇到这个法门。遇不到这个法门,说个老实话,超越六道就很困难。为什么?除净土法门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断见思烦恼,我们的见思烦恼能断吗?头一个,我们讲得最浅,实在讲连见思烦恼真正是沾个边缘,边缘还没有看到,接近边缘。自私自利你能放下吗?放下自私自利是断见惑头一条身见的边缘,你身见还没有断。断身见才是小乘须陀洹果,你就晓得多难!
所以古大德说过,如果没有净土法门,今天这个世间学佛的大众没有一个能得度。这个话说得不假,确确实实是事实真相。但是净土法门,肯定得度一定要依教奉行。经教里头最重要的「净业三福」三条,我常常讲最低限度头一条要做到。第一条都做不到,那就不必谈了。第一条是修十善业道,我们千万不能够轻视。今天修净土的同修功夫何以不得力?你没有修净业三福,所以你念佛不能成就。你要想真正成就,发菩提心,一心专念,还得要修十善业道,「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样念佛,将来往生凡圣同居土有分。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足行神十法,长行第一句:
【复次宝印手足行神,得普雨众宝生广大欢喜解脱门。】
足行神就是我们一般所讲的道路神,如果以世间法来说,凡是主管陆地交通路政都属於这一类;在表法里面通表修行,一般所说的成佛之道,成佛的这一条道路、觉悟的这一条道路,觉路、觉道,破迷开悟的道路、超凡入圣的道路,这是一般的表法。在《华严经》上确确实实世尊给我们说明,无论是佛法、世法,天上人间一切众生,他们生活在不同的世间,这个不同的世间,佛法里面讲的十法界,现在科学家所讲的不同维次的空间。由於过去生中造的业不一样,果报不相同,但是佛陀对一切众生给予平等的爱护、平等的关怀、平等的利益。现在我们在人世间,六道里面的人道、十法界里面的人法界,当然一切都以这个法界为主,但是任何一界一定遍含一切法界,智者大师在《法华经》里面跟我们讲的「百界千如」,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在这个法界里面以这个法界为主,其他九法界为宾,或者是为伴。诸位一定要懂得主伴圆融,主伴不二。於是教一个人就是教一切人,成就一个人也是成就一切人。
我们看看现前这个社会,大家行的是什么道?我们不能不知道。佛在一切经论里面告诉我们,十法界就是十个道。我们的族类究竟要走哪一个道?道路很复杂,无量因缘,都值得我们做参考,都值得我们去学习。佛在大经上为我们说出第一个因素,也就是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佛是平等道,也就是说佛的心是平等的。什么叫平等?一念不生就平等。起个念头,我起个念头,你起个念头,他起个念头,我们三个念头决定不是一样的,就不平等。所以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是寂灭忍,比无生法忍还要高深。
我们念佛人回向常常有个愿望,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证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接近佛道,不是佛道,是什么道?菩萨道。这是大菩萨的道。於是佛法无论是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说到修行总离不开禅定,用禅定的方法、用禅定的手段达到无生法忍、达到寂灭忍,这是行佛道。由此可知,学佛的人一定要把方向、目标搞清楚搞明白,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保持自己的清净心、平等心。《大乘无量寿经》的经题上为我们显示修学的纲领: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才是佛道。如何能保持这个心?不论是在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能保持著清净平等,觉那是自然的;只要心地清净平等,自然就是觉而不迷。如果我们的心不平,如果我们的心在境界里面还有起伏、还有动摇,还会起心动念,还有妄想分别执著,我们就不是行佛道,也不是行菩萨道。
那我们在哪个路上走?在六道的路上走,决定不能出离六道。如果起心动念是不善的,是自私自利的,是损人利己的,这就是我们今天看这个世人「贪欲务俗,多求利养」,贪求!「积财自丧」,《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说积财丧道;心态,「贱道轻贤」,把道看得很贱,把财看得很重,对贤人轻慢,尊重权势。这是行的恶道,他没有能力辨别是非,没有能力辨别真妄,没有能力辨别利害。心之所思,身之所行,违法失理,所以心里面向往著佛菩萨的大道,他也不能成就。
我们今天读到足行神这个单元,实在讲感慨万千。第一尊菩萨『宝印手足行神』,名号里头有「宝印」,宝印是什么意思?在佛法里面称为三宝,印是印证。宝印在哪里?诸位入佛门首先接受三皈传授,三皈传授就是把宝印给你,让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违背宝印。佛宝觉而不迷,法宝正而不邪,僧宝是净而不染。於是我们明白了,诸佛菩萨走的路是觉正净,六道凡夫走的路是迷邪染,极重的迷邪染就是三途:地狱、饿鬼、畜生。这是宝印,我们今天得到了,接受三皈的时候我们明白、我们清楚了,问题我们是不是在走这一条道路?我们选择什么方法走这一条道路?往下这九位足行神多半是在方法上说,这第一位是总说。我们在座的许许多多同学多半都是选择净土法门,这个选择是正确的、是殊胜的,诸佛菩萨赞叹。净土最重要的是心清净,「心净则佛土净」。能不能往生就看你心地清不清净?你心地清净,你就能往生;心地不清净,念佛也不能往生,道理在此地。
我们看看菩萨所修学的法门,他是『得普雨众宝生广大欢喜解脱门』,从这个法门修行证果的,我们很明显的能看得出来菩萨是弘法利生。「众宝」就是无量法门,每一个法门都能成无上道,佛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里面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世间,为众生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不但所说的字字句句是众宝,他身行所表现的,为我们众生展示觉正净的形象,让我们听见、看见有所觉悟,发心回头,回头是岸,这就是众宝。
「普雨」,雨是形容,从上降落到下面叫雨,做动词讲。雨水从上空落下来,这个雨就是落的意思,在这个地方它代表的是布施供养。从一切众生法相上来讲,普遍的布施、平等的布施;从众生法性上来讲,普遍的供养、平等的供养,修的是法供养。得法的人生大欢喜心,闻法的人、信法的人、解法的人、依照这个法门修行的人、证果的人,每一个人都生大欢喜心;这里头包括无量无边的法门,包含无量无边不同的根机,没有不得利益的。这个意思我们要能懂得。我们果然相信了,欢喜接受,一定要依教奉行。
佛法修行这一生当中有没有成就,端在老实。诚诚恳恳、恭恭敬敬,老实修学,没有不成就的。净土学人,诸位看看《净土圣贤录》、《往生传》,再仔细观察我们周边修行人念佛临终往生的瑞相,我们就恍然大悟,知道自己应该怎样去做。佛在经上常常提示我们,「世间无常,国土危脆」,这些话都是世尊无尽的慈悲提醒我们要有出离心,不要贪恋这个世间,世间是无常的。如果我们细心冷静的观察,这个世间确实如佛所说,苦空无常;真正觉悟的人对这个世间决定没有一丝毫贪恋的心情,一定是认真努力念佛,心是定的,不会随外面境界转的。人是老实人,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佛在经上怎么样教我们,我们老老实实去做;佛教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决定不违背。具体来说,要认真去学习「净业三福」,决定不能疏忽。从净业三福上奠定无上菩提道的根基,然后依《无量寿经》或者依《阿弥陀经》都可以,净土五经一论任选一种,尽形寿奉持而不改变,这一生绝不空过,你就成功了。如果你不了解这个道理,学佛有名无实,在日常生活行持当中依旧随顺自己烦恼习气,这个事情就麻烦了,这一生当中想求往生就难了。所以许许多多学佛人死后都落在三途,什么原因不难懂,我们细心想一想,跟佛经对照对照,自然就明白了。第二句:
【莲华光足行神,得示现佛身,坐一切光色莲华座令见者欢喜解脱门。】
莲花在佛法里面说得最多,它是表法的意义,我们要懂得,不可以执著这些事相。相可不可能有?可能,我们这个世间没有。为什么?我们这个世间人心地不善,心地不清净,所以我们这个世间的莲花不能坐。西方极乐世界的莲花可以用它来做座位,代替我们这里使用的座椅。为什么?它柔软。这是什么原因?西方世界的人纯净、纯善。你应当要记住佛在经上讲的这个原理原则,「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世间一切众生心想不善,所以变现出境界也就不善;西方世界的人心想纯善,他们那边所有物质无有不善,都能随人意。莲花代表清净的意思,代表不染,佛法里头取这个来表法,不一定真的是坐在莲花里头。如果我们真的搞一个莲花座,这个我也看过,有些寺庙一些法师他的宝座就是雕的一朵大莲花,坐在当中像佛像一样。样子是像,心里面还是没有放下贪瞋痴慢,跟他交谈,他还是有是非人我,心不清净。
『莲华』是表清净的意思,出污泥而不染。莲花的根生在池塘底下、泥土里面,花开在水上面,取这个意思。佛把泥土,这个河底下的泥土代表六道,那是染污。根虽然是生长在泥土里面,它的茎是通过水面,把这个水比作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这个佛是十法界里面的佛,而花开在水的上面,不在水里头。这个意思代表什么?超越十法界,这叫清净不染。不但不染六道,连四圣法界都不染,它表的意思多好!『光』是表智慧,自性本具的般若光明,菩萨的名号这个含义就非常的丰富,深广无际,表的是性德。
这一位足行神,足行神实在讲是真正修道,修道的一个带头人,他领我们怎么做,这个人就叫足行神。他为我们『示现佛身』,佛身大家都知道,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佛陀圆满的报身,为我们示现。报是果报,每一个相好都是由善因修成的,经上讲得很多。三十二相里面诸位最常常听的「广长舌相」,佛经上常讲的,佛的舌头伸出来可以把脸盖住,这是广长舌相。什么因修的?生生世世不妄语。菩萨要示现成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佛的身相来教化众生,他要特别用一百劫的时间,这个一百劫不能说它多长时间,一百是什么?是圆满的意思,所以不能够把它指定一定是多长的时间,不可以。他修因证果圆满就叫做百劫。所以佛的经典里头字字句句我们要懂得,常常是意在言外,它不是死的,活的!如果一定是多少年,那就变成死的。
我们许多人在一起修行,有人根利,又能勇猛精进,他的时间缩短;有人根性钝一点,而且懒惰,他的时间延长。九界众生修行都不是等同的,所以时间怎么能够说成一定?就是以我们现在这个世间学校来讲,大多数学校小学六年,中学六年,大学四年,总共要十六年才能完成学业。可是有很多很聪明,根性很利,我们讲天才儿童,他可能十年就完成了,这是真有这个事情。还有一些迟钝一点的,在学习期间当中懈怠懒惰,这十六年当中有时候他要留级,可能到二十年才能完成学业。所以你说:要多少时间修成?不一定。佛不说不一定,佛说百劫,这是说话的艺术。百劫的意思,他修圆满了,这就成功了。
佛告诉我们,我们通常人的舌头伸出来,能够舔到自己的鼻尖,佛说这个人三世不妄语。三世不妄语,他就得这个果报。佛展开广长舌相给大家看,说明佛说话真诚,一句假话都没有,生生世世不妄语,他得这个果报。我们今天舌头伸出来舔不到鼻子,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口业造得太多了,这好相不能现前。相随心转,三十二相是要相当长的时间修成的,这是经典上世尊常常教导我们「积功累德」,我们才能有成就。那个积累就要时间。如果我们能够回心转意,我们的相貌变善,变成慈悲、善良,这个效果倒是不难的。我们看到许许多多学佛的人,学佛三年、五年,确实相貌改了,身体好了,比没有学佛之前确实看起来是很大的不同。我们晓得他很用功,他的功夫得力。言谈举止,我们讲风度,佛家讲威仪,不一样,确实令人亲近的时候,让人感到亲切,感到祥和,外国人讲磁场好,亲近他感觉得身心舒畅,令人赞叹。这是你行道初步得到的效果,你要更精进、更努力。
我们学佛的人供佛供菩萨,诸佛菩萨无论是站著也好,是坐著也好,都坐在莲花座上、站在莲花台上。取什么意思?清净不染,身心都不染。不但不染世法,出世法也不染。四圣法界是出世法,六凡是世法,世出世法都不染,超越十法界,超越世出世间,这个境界佛称它作「一真法界」。那我们就晓得,原来这种造型是表一真法界。我们今天虽然功夫不到家,不能跟佛菩萨相比,但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要有心。现在事是做不到,不能没有心,不能没有愿。我的心、我的愿念念不舍,希望我们在有生之年能够契入佛的境界。那同学要问:怎么修法?依教奉行。不依人,要依法。
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前,唯恐后世的弟子走错路,所以最后的遗教为后世弟子们指示一个基本的原则:依法不依人。法就是佛所说的一切经。一切经里面你自己选择一种两种,不要选太多。选两种,一种是主修的,一种是助修,正助双修。像我们现在修净土法门,我们主修的是《大乘无量寿经》,而且我们现在所依的,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他这个会集本是会集五种原译本的大成,我们省事,五种原译本的精华都在这个本子里,读这一本就把五种原译本全部都读到了。要是没有这个本子,修《无量寿经》很麻烦,为什么?五种本子。所以古人很少取这部经,多半取《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只有一个本子,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
自古以来,历朝历代祖师大德们讲解注释《弥陀经》的很多,但是许多东西都散失;流传下来的,这是祖师大德们公认的最好的注解,选了三种:莲池大师的《疏钞》、蕅益大师的《要解》、幽溪大师的《圆中钞》,这是《阿弥陀经》的三大部。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可以说是无比的幸运,夏莲居老居士把《无量寿经》五种原译本整理出来,做成一个非常完善的会集本,这个不容易,真是千载难逢的因缘,我们能够遇到。我们遇到,说老实话我们不是第一代也算是第二代。这个本子李老师传给我,我展开这个本子,无量欢喜,我发心受持弘护,这才能报佛恩、报祖师大德之恩。这就是佛坐一切光色莲华座,就是的指《佛说大乘无量寿经》。我们见到欢喜,我在国内外所有的人遇到了,没有一个不生欢喜心的,应当受持、读诵、为人演说。
足行神长行第三句:
【最胜华髻足行神,得一一心念中,建立一切如来众会道场解脱门。】
菩萨德号『最胜华髻』,「胜」是殊胜,「华髻」是头顶上戴的花冠,都是表菩萨因行。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一一心念中,建立一切如来众会道场』。这个事情有理有事,理离不开事,事离不开理,理事是圆融的。清凉大师注解,「内则念念安於理事,外则处处建立道场」,这两句的提示很好。最重要的是先有内,而后再有外。内念念安於理事,理是法性,性是空寂。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跟我们讲「本来无一物」,这是内。如果用佛法教学的原则来说,心安於定慧,这是理;外面「建立一切如来众会道场」,这是戒律,我们能够严持戒律,在在处处都是建立如来的道场。所以我们千万不要看到这个经文,误会一定要每一个地方去建庙,那就错了,佛不是这个意思。
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过一个寺庙。不但没有建过寺庙,给诸位说,连个小茅篷他也没有建过,他老人家得大自在。一生当中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这些事情现代人听起来很难接受、很难相信,认为这是神话。而实际上现在这个世间还有过这种生活的人,澳洲的土著现在还是过这个生活。他们在澳洲内陆沙漠里面生活,晚上到哪里去睡觉、去休息?树下。他们就是躺在地下睡觉。通常他们带一块兽皮,一半垫一半盖。西方人到澳洲去旅游,跟他们在一块过了三四个月时间的生活,把他们这个生活状况写了好几本书,我看过一本《旷野的声音》,听说现在第三本已经写出来了。他过的那个生活就是释迦牟尼佛那个生活,不过释迦牟尼佛没有躺下来睡,都是打坐,树下一宿,他们是躺在地下睡,身体健康。我们这些都市的人娇生惯养,那个生活我们一天都不能过。如果我们露天一晚上,大概第二天就要送到加护病房了。他们从生下来就是过这种生活,一生没有改变过,真的是逍遥自在,完全随顺自然。
所以这个地方「建立道场」,我们就明白了,道场是形象。我们这个身是个形象,身就是道场,菩提大道用我们这个身相来表显、显示出来,我们的身心都在行道,於是在在处处就是道场,这个意思一定要懂。所以用戒定慧三学来说,戒律是道场,定慧是存心。「一一心念中」,表现在外面就是道场。要落实在我们现前日常生活当中,道场就是模范。我们的形象、我们的思想、我们的行为、言语要随顺法性,这个道场就建立;违背法性,这个道场就毁弃了。佛法能不能住世,实在讲不在那些硬体的建筑,是在后世弟子能不能依教奉行,这是真正的道场。
那我们看看现在社会,今天还有朋友来访问我,谈到这个世间的灾难有没有方法消除?或者是有没有方法推迟,把它延后?方法是有,做不到。什么方法?一切众生都觉悟了,都回心向善,不再造恶,这个灾难就能化解、就能推迟。但是谁有力量能教现在世间作恶众生回头是岸?这个事情难了。我们怎么办?我们就同祖师大德们所说的话一样,度一个算一个。我们身语意三业都在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心里头念念不忘佛陀教诲,经里面这些教训念念不忘,这就是「一一心念中」。与一切人交往,开口都是劝善规过,都是劝人断恶修善,劝人转迷为悟。我能劝人,我们自己已经做到了;自己做到,就是建立形象,就是建立道场。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场所,遇到熟人跟你打招呼,一分钟也好,两分钟也好,没有废话,这是真诚的慈悲。我们道场从这里建立,从形象上建立,这是真实的道场。不但世间人见到,九法界众生也见到。古人常常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讲有神灵,除众神之外还有灵鬼,他们都见到,我们一个好的形象,他们都得利益。
这些神灵有时候有特别的因缘,也能够明显的沟通,他们给我们传递信息,只要真正的修行人,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九法界众生都得利益。你不要说一句话,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何以九界神灵都得利益?这不就是「建立一切如来众会道场吗」?他得利益了。他为什么堕落在九法界,不能够回归到一真法界?就是因为妄想分别执著。现在看到你这个样子,你能够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一真法界现前了,九法界的界限突破了,他看到这一点,他领会到这一点,他明白了,这就是他得利益的事相。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有忧虑、有烦恼,他们就痛苦了。为什么?加重他的妄想分别执著。
凡事有个理,清凉大师讲「念念安於理事」。事是什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所以事不要放在心里。外面有事,心里没有事,这就是佛菩萨。凡夫的麻烦在哪里?外面有事,里面的事更多,这就错了。佛家的表法,我们前面看到莲花用得最多,莲花代表清净,代表染净一如,根生在泥土,花开在水外,花跟根没有离开,是一不是二,它是个整体,它表这个意思。另外一种表法用得最普遍的,法轮。法轮是什么?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圆。这个表法的意思很深,圆有心,心就是理;圆有周,周就是事。所以,心要安於理,心不动,心空寂,心里头本来无一物,心永远无一物,这是真心。你心里面现在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跟你说那不是你的真心,那是你的妄心,是你把自己的真心迷了以后起来的妄心。你要记住,「妄」心,妄就是虚妄的,《金刚经》末后偈子说得好,「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一切有为法,头一个就是心法,第二个是心所法,第三个是心不相应行法,第四个是色法;天亲大师把一切法归纳为百法,这四法就占了九十四法,末后六个叫无为法。包括了我们的妄心,包括了我们的色身,山河大地的环境都是属於色法,不是真的,是假的。把这些假的当真放在心上,你的心坏了、错了。
你忧虑什么?你烦恼什么?全是一场空!一个人果然把这些事理的真相看透了,叫看破。真正看破,当然放下,怎么会把这个东西放在心上?放下之后,那个心里头什么东西?念佛。真心念佛,「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万缘放下,所有一切妄想放下,一切分别执著放下,没事!本来就没事。所以《坛经》讲的「本来无一物」,这个话说得多清楚、多明白!身体活在这个世间,那就像此地最胜华髻菩萨教导我们的,「建立一切如来众会道场」。
我们总结佛陀的教诲:自在随缘。自在随缘就是建立一切如来众会道场。看破放下,念念安於理事;自在随缘,处处建立道场,这是清凉大师讲的。至於有些人想建个寺庙、庵堂,我常常遇到有一些人来找我,我给他的回应:随缘而不攀缘。攀缘就错了,攀缘是你要操心,你的心就不清净;换句话说,我们的形象被破坏了,那是错误的。随缘能成就吗?能。为什么能?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你想在这里盖个庙,诸佛菩萨的意思怎么样?如果诸佛菩萨看到这个地区众生学佛的缘成熟,诸佛菩萨一定在这里建道场,这个很容易成就。这种例子古时候很多很多。道场不是人建的,佛菩萨建的,自自然然很顺利成就的,没有操一点心。
我早年学佛,承蒙章嘉大师的教导,我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我学佛大概有三十年,我们才有一个小道场,在台北「华藏佛教视听图书馆」。不是我有意去建立的,是多年听经的大众他们希望建一个道场,我说好吧!大家乐意,很容易成就,一点都不操心,也没有问人化一分钱的缘,自然成就。这个对了,没有破坏我们的清净心。第二个道场也是在台北建立的,「佛陀教育基金会」,简丰文居士一个人捐助的。我问他:「你是真心还是假心?你有什么企图?你是不是想害我,是不是想破坏佛法?」他说:「不是的,真心,什么企图都没有。」我说那很好,清净心,我就接受了。如果想建立一个道场有所企图,想在这里面得一点名闻利养,你这个道场送给我我都不要。我不能破坏自己的清净心,我也不能伤害你。要让你在这里头得名闻利养,我对不起你。
事决定不能妨碍理。理是什么?清净、平等、觉,那就对了。如果事稍稍障碍清净平等觉,这事不能做,那就是说缘不成熟。缘成熟,自然而然,这缘成熟了;稍稍带一点勉强,缘不成熟,我们要懂得。一切如理如法,好!一生无烦恼。要做得如理如法,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形象,这才是如来真正的道场。如来是自性,自性表现在形色上就叫做道场。第四句:
【摄诸善见足行神,得举足发步,悉调伏无边众生解脱门。】这是教我们如何把佛陀的教诲具体落实,这很重要。清凉大师注解,「举足下足,海印发挥。诸有威仪,无非佛事」。第四位足行神跟第三位他们所修学的法门是一不是二。前面讲的起心动念成就诸佛如来的形象,这一位菩萨教导我们怎样具体落实成就如来的形象。
『摄诸善见』,我们看到这个名号,自自然然会想起《十善业道经》里面释迦牟尼佛的开示,是《十善业道经》的中心,是修学的大根大本。佛教菩萨,菩萨是我们的代表,就是教一切学生「昼夜常念善法」,昼夜是没有间断,常念善法就是此地讲的「诸善见」;「思惟善法,观察善法,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你们想想,他名号是不是这个意思?所以他才是『举足发步』,举步是抬起脚来,下步是脚放下,这四个字就是我们今天讲行走,而在此地讲行道,「举足发步」是行道。这四个字的意思包含得非常之广,完全是讲事相。也就是说,我们真正想学佛,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要给一切众生做好榜样。『悉调伏无边众生』,「调」是调顺、调心,「伏」是伏他的烦恼习气,给一切众生做榜样,真正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有没有做到?
《十善业道经》上佛讲的这一段开示,前面有一句话:「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一切世间在此地讲无边众生,包括九法界。九法界一切众生永离苦恼忧患就是这一法:「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所以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从哪里修起?从十善业道下手,从这里学起。没有十善业道,无论你修学哪个法门,全是假的,不是真的。《十善业道经》上我们讲得很透彻,这部经经文不长,义理非常丰富。后面世尊举例而言,包括了整个佛法。所以它是一切佛法的根基,是《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净业三福的落实。净业三福三条,第一条是落实在十善业道。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十善业道,你三福头一条都没有;换句话说,不管你修学哪个法门,不管如何用功精进,你都得不到结果。为什么?像树一样,没有根怎么可能有树?根!
因此,我们读这一节经文,一定要常常想到「举足发步」,我们的一言一行有没有利益众生这种心?有没有利益一切众生的行在其中?要认真去反省,要认真去想一想有没有?我们说老实话,实在没有。偶尔有之,什么时候有之?在听经的时候,现在讲到了,有;下课之后离开这个讲堂,没有了,一转眼又是烦恼习气作主。不但我不能够调伏众生,反而被众生降伏了,怎么?受众生的影响。众生赞叹我,我生欢喜心;众生毁谤我,我可能生两三天的气。这就是心为境转,我们自己转不了境界,被境界所转。
被境界所转的是六道凡夫,欲界天以下恒被境转。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夜摩天以上逐渐不为外境所动摇了。为什么?他们修定。到色界初禅,定功有一定的深度,不会被外境所转。我们一点定功都没有,一点智慧都没有。智慧是明理,明的什么理?头一个,人情世故。我们连这点道理也不懂,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得罪别人,自己不知道。有些人你得罪他,立刻就反抗,如是你知道了。知道了,并不知道自己有过失,往往还说别人不对。有一些人稍微有一点涵养的,你得罪了他,他不说,他表面上还是随顺你,心里头生烦恼。为什么?他是凡夫,没有定功。你侮辱他、你伤害他,他不生烦恼,心里头若无其事,那是有功夫的人,也就是有定慧的人。他的忍耐有多么大的限度,就是他有多么深的定慧。定慧功夫愈深,他能够忍的幅度愈大;定功浅的人,小的侮辱他能忍,大的就不能忍了。
《金刚经》上释迦牟尼佛提了一个公案,歌利王割截身体。忍辱仙人在修行,遇到这么一个不讲理的暴君,忍辱仙人能忍,他的定慧圆满了。毫无理由恶心将忍辱仙人凌迟处死,忍辱仙人一丝毫怨恨心都没有,而且还发愿:将来我成佛的时候,我先来度你。这个事情详细的在《大涅盘经》里面。那个时候的忍辱仙人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世,他没有成佛,在修菩萨道的时候,修忍辱波罗蜜,遇到这么一桩事情。歌利王就是释迦牟尼佛第一个得度的学生憍陈如尊者。忍辱仙人说的话兑现了。你看看,没有把它放在心上,若无其事,知道这个色身空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他能忍。我们为什么不能忍?把这个色相看作真实,不知道这个色身是虚妄,不知道这个世间是虚妄。如果知道色身、世界都是虚妄的,都不是真实的,你想想看你还有什么事情?没事!说个忍辱都是多余的。这样的思想、这样的见解,就不是凡夫;凡夫没有这个思想,没有这个见解。
我们学佛,无非是超凡入圣。像袁了凡先生一样,袁了凡先生他的本名叫袁黄,别号叫坤仪。学佛明白了之后,他把他的号改了,改作「了凡」。什么意思?了脱凡尘。意思就是现在明白了,明白了那我的愿望是超凡入圣,不再甘心做凡夫,不就这个意思吗?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就是此地讲的「举足发步」。有没有这种念头启发一切众生的正智,帮助一切众生觉悟,帮助他了凡,帮助他了生死、出三界?这还不够,如何帮助他超凡入圣?圣,阿罗汉、辟支佛是小圣,菩萨是大圣,佛是究竟圆满的大圣。我们不能说帮他证得一个阿罗汉,不错了,不行,帮助成菩萨还不够,一定要帮助他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这个说来我们能做得到吗?这说真的,如果没有遇到净土法门,肯定做不到。遇到净土法门,藉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力量,我们能做到。我们自己能够在这一生当中成就究竟圆满的佛果,我们也能帮助别人。这是我们很幸运,我们遇到这个法门。遇不到这个法门,说个老实话,超越六道就很困难。为什么?除净土法门之外,任何一个法门都要断见思烦恼,我们的见思烦恼能断吗?头一个,我们讲得最浅,实在讲连见思烦恼真正是沾个边缘,边缘还没有看到,接近边缘。自私自利你能放下吗?放下自私自利是断见惑头一条身见的边缘,你身见还没有断。断身见才是小乘须陀洹果,你就晓得多难!
所以古大德说过,如果没有净土法门,今天这个世间学佛的大众没有一个能得度。这个话说得不假,确确实实是事实真相。但是净土法门,肯定得度一定要依教奉行。经教里头最重要的「净业三福」三条,我常常讲最低限度头一条要做到。第一条都做不到,那就不必谈了。第一条是修十善业道,我们千万不能够轻视。今天修净土的同修功夫何以不得力?你没有修净业三福,所以你念佛不能成就。你要想真正成就,发菩提心,一心专念,还得要修十善业道,「孝亲尊师,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样念佛,将来往生凡圣同居土有分。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