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八八卷) 2001/11/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488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道场神偈颂第八首:
【於不可说一切土,尽世言辞称赞佛,故获名誉大功德,此勇眼神能忆念。】
这首偈前面报告过,我们再做少许补充。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一句开示非常重要,可以说把整个佛法用一句话都说尽了。佛在《华严》上讲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说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刹土,就是这首偈第一句所说的『不可说一切土』,这个土是刹土,就是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从哪里来的?经上讲得很清楚,「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大乘经上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我们的心想止於忆佛念佛,所现的法界、现的境界相,就是经上常讲的一真法界。在《华严》说的是华藏世界,在净土说的是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怎么变现出来的?忆佛念佛,现这个境界。所以,大势至菩萨这句开示比什么都重要。
忆佛念佛就是『尽世言辞称赞佛』,念佛人必定获得『名誉大功德』。大功德不必说了,什么名誉?弥陀弟子,这是真实的荣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称赞阿弥陀佛。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释迦牟尼佛做一切诸佛的代表,世尊对阿弥陀佛的赞叹:「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念佛人是弥陀弟子,这还得了!一切诸佛听说你是弥陀弟子,都要对你恭敬三分。如来尚且如是,那下面的菩萨、声闻、天龙护法就不必说了。但是这里面你必须要记住,真的是弥陀弟子,可不是假的。什么样的人才是真的弥陀弟子,我在讲席里面讲得很多。古人讲往生西方净土三辈九品说法很多,我有一个新的说法,说的跟古人不一样,意思不会相违背。
我怎么说?《无量寿经》上讲的道理、讲的修学方法、讲的境界,如果我们百分之百的做到,确确实实像世尊所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们这一生当中做得很圆满,没有缺陷,上上品往生;如果只能做到百分之九十,还有一成做不到,那你品位就降低一阶,上品中生;假如你百分之九十也做不到,能做到百分之八十,还有百分之二十没有法子做到,你往生就是上品下生。如此逐渐往下降,降到最低,下下品至少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八十做不到,还可以做到百分之二十,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这才肯定能往生。如果百分之二十都做不到,这一生纵然皈依阿弥陀佛、称念阿弥陀佛,早晚功课都不缺,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古人常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道理就在此地。
佛法最重要的是行,要真正做到。从哪里做起?世尊很慈悲,不是没有教导我们,而是我们粗心大意,把世尊最重要的教诲疏忽了,才造成这一生当中盲修瞎练。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上教韦提希夫人修学的方法就是教导我们,韦提希夫人是我们大众的代表。她遭受家庭、国家的灾难,对於这个世间灰心透了,於是发心想求生诸佛国土。求生佛国土,世尊也很慈悲,把一切诸佛刹土用佛的神力变现在她的面前给她看,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韦提希夫人看了之后,选择阿弥陀佛的净土。她看到非常满意,向世尊要求愿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世尊欢喜,为什么?她选对了。韦提希夫人要求世尊教给她往生的方法,这是《十六观经》的缘起。
《十六观经》,诸位想想是不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他这句话把《十六观经》说尽了。大势至菩萨说的是个题目,《十六观经》是照这个题目做文章。但是世尊在没有讲念佛的方法之前,先教导韦提希夫人修净业三福,而且告诉韦提希夫人,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一句很重要,我们决定不可以疏忽。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换句话说,过去、现在、未来所有菩萨修行成佛,当然方法不一样,这里头包含无量无边的法门,但是无量无边的法门「净业三福」是共同基础。像我们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盖多高,不管盖多大,不管盖什么样的样式,都要打地基,地基是一样的,要坚固。净业三福好比是地基,无量无边成佛的方法就好比不同的房屋;这我们才晓得,你要没有打地基,不管修哪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念佛也不例外。
这三条用意很深,第一条人天福德,「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试问问我们做到了没有?如果这四句话没有做到,不能落实,你纵然天天念阿弥陀佛,说实在话,你不能往生。为什么?我等一下再告诉你。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是二乘福,小乘人声闻、缘觉的福德,他这里头有德。第三条,大乘菩萨的福德,「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这是属於自利;「劝进行者」,利他,大乘自利利他,大乘的福德。现在我要告诉你,《弥陀经》上不是讲得很清楚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净业三福是福德;「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善根;「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因缘你现在遇到了,遇到净土宗、遇到净土的经典、遇到净土的善知识、遇到净土的道场、遇到净土的同参道友,这是因缘,因缘具足了。善根?福德?三个缺一个,这一生都不能成就。净业三福先修福德。
佛在《弥陀经》上又跟我们说,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那都是有福德的,没有福德的人就不能称为上善。所以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固然是最重要的,如果不具足福德,不能往生。福德的厚薄影响我们往生的品位。我再给你说清楚说明白:第一条做到了,你是人天福德具足,「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样「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为什么?你修的是人天福德,二乘福你没有。如果再具足二乘福,从人天福报再提升,又加上「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能够加上这个福德,你生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不是凡圣同居土,生方便有余土。你想想我这话对不对?如果真正把三福统统具足,后面讲的「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是这个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自行化他,那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要修正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人生实报庄严土。你看看这个三福重要不重要?
如果三福头一条都做不到,对父母没有尽到孝道,对老师没有敬意,没有慈悲心,还造十恶业,这样的人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是古德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你知道为什么不能往生。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常常讲,咱们现在念佛的人无论出家在家,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只有两三个。这两三个具足三福第一条就行了,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所以不孝父母,目无师长,这种人不能往生。我跟大家说真话,是希望大家在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要空过,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对这个世间不要再贪恋,不要再执著,应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就对了。
「获得名誉大功德」,「大功德」说老实话就是往生净土,没有比这个功德更大了。功是什么?你修行的功夫,你能把净业三福头一条做到是功夫;德,这个德跟得失的得一个意思,你有这个功夫,那你有得,得什么?得凡圣同居土,功德不唐捐。你没有这个功夫,哪来的得!「名誉」,刚才说过,弥陀弟子,诸佛对你都尊敬,这样才是真正的弥陀弟子。没有三福,你就不是真的弥陀弟子。
净业三福在前面跟诸位说过要怎么修法。第一福非常明显,你要修行十善业道,《佛说十善业道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都是属於第一福。第二福,最低限度《沙弥律仪增注》,能帮助你生方便有余土,不能不干。第九首:
【种种色相无边树,普现菩提树王下,金刚彩云悟此门,恒观道树生欢喜。】
金刚彩云道场神,这是他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示现无边色相树庄严道场」。此地的树是表法的意思,树是树立、建树。这里面的范围也是广大而没有边际。从日常生活当中来说,点点滴滴,足以为一切众生做榜样的、做模范的都叫做建树,『种种色相无边树』。所以,著重在形象。我们这些年在海内外讲经的总标题用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就是「种种色相无边树」。这八个字是世间法,是北京师范大学老师们共同拟订出来的。
下面一句就合到佛法上:『普现菩提树王下』,种种建树不离菩提,菩提是什么?菩提是梵语音译过来的。可以翻,可以翻为什么不翻?古时候翻经,体例里头有「五种不翻」,这是属於「尊重不翻」,对佛陀教学的尊重。它的意思是觉悟,换句话说,「菩提树王」是什么意思?觉而不迷、破迷开悟。由此可知,种种建树从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表现出破迷开悟。从最简单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我们穿个衣服、戴个帽子,显示出什么?觉而不迷。让别人看到的时候,看到觉悟。但是能看得出来的人不多,有,不能说没有。一些人为什么看不出来?粗心大意,他没有看出来。细心的人、成熟的人,经上常讲「成熟」,他一看到,觉悟了、明白了。
我们学佛为什么要剃头?为什么现这个相?这也是建树,给别人看,剃头比留头发好得太多了。你想想看,你留那么长的头发,你每天去清洗花多少时间?生多少烦恼?剃光了,多干净,什么事都没有了。三千烦恼丝!多少人不觉悟,他不懂。有觉悟的,头发剃了之后,你再不会想把它养起来,干净,省事!这是建树。我们穿的这个衣服,宽袍大袖,现在我告诉别人,人家要问我们穿这身衣服:「你这是什么衣服?」说和尚衣服,错了,不是和尚,是和平服!我们穿的衣服和平,宽袍大袖子,和平,温文儒雅。现在一般人穿的袖子都很紧,那个袖子很小,裤角很窄,那是干什么?准备打架,打架才要穿成那种服装。我们宽袍大袖不打架,我们和平。
戴这串念珠干什么的?自行化他,对自己提醒,至少是提醒自己一切时一切处不要忘记忆佛念佛,作用在此地;第二种用处,拿它来计数。念珠两个作用,戴在身上、戴在手上都可以,全是建树,全是表法,全是帮助人觉悟。衣服穿染色衣,染色衣表什么?现代人讲的多元文化,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一律平等看待。五色的正色,红、黄、蓝、白、黑,代表什么?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代表不同。我们穿的这个颜色,五种颜色混合染成一色,我们是一家人,何必分彼此?表这个意思。这个衣服上,你们看到一格一格的,这个格子都一样大,格子代表什么?我上一次在香港,看到太空馆展览青州出土的佛教文物,总共有四百多件,挑选一些精品。最初是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展出,我去看过,文物局张局长、宗教局叶局长陪同我去参观。我看到毗庐遮那佛披的袈裟,二十五条衣,看到袈裟每一格都画的有图像,我仔细一看,那个画的内容是什么?十法界。我恍然大悟!格子最上面一格画的佛,下面是菩萨、缘觉、声闻、诸天,最下面那一格是地狱。我明白了,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身,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己一身,这个意思多好!
我们一身就是十法界,十法界就是我们一身。是什么身?清净法身。我那一天到历史博物馆去参观,我非常欢喜,因为这个袈裟一格一格的表法,我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办法找到真正的答案。老一代的老和尚传给我们这衣叫福田衣,那到底什么叫福田?不知道。看到毗庐遮那佛身上穿这个袈裟才知道什么叫福田。给诸位说,平等对待,和睦相处,那就是福田。我们跟一切众生如果不平等,觉得我高,你不如我,不能够和睦相处,就没有福报。人与人之间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人与大自然的环境,一切动物、植物、矿物,我们也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是福田,真正有福。人与天地鬼神平等尊敬,和睦相处,宇宙大同了。所以这个衣叫福田衣,衣是表这个的。天天搭上这件衣,还跟别人还有分别执著,错了!这个衣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体,十法界依正庄严平等的对待,和睦相处,要和平!
袈裟含著有和平的意义。「袈裟」是梵语,什么意思?它不是一元的,它是多元的,各种不同颜色组成、混合在一起叫袈裟色,我们穿的衣服袈裟色。世尊当年在世,每天吃饭,我们晓得他只吃一餐;他到外托钵,托钵托几家?一般习惯托七家。每一家供养一点点都在一个钵里,七家的菜饭混合在一起叫袈裟味。所以袈裟是混合的意思,这个饭叫袈裟味,穿的是袈裟色。不取正色,表的是什么意思?没有别的,今天人讲的和平共存,表这个意思,都是佛门里面的建树。很可惜,我们今天穿的这个衣服到外面走,没有人知道,大家一看:「和尚!和尚服」。我们不能怪他们,怪我们自己没有把这个意义跟社会大众讲解清楚,让他们产生误会。他们没有过失,过失在我们。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他们就不会用迷信的眼光来看佛教了,自自然然从内心里面佩服佛教很伟大,佛教充满了真实的智慧。我们自己文宣工作做得不够,不但是不够,说老实话,根本就没有人去做。现在人讲文宣,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弘法利生。弘扬佛法就是宣扬佛法,或者我们讲宣传佛法,宣扬传播。佛法的教学用的就是这些方法,这些方法非常高明,就是今天讲高度的艺术。用高度艺术来表显佛陀讲的这些道理,教导我们怎样做一个完善的人。
中国古人有一句名言说:「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完是完美,一丝毫欠缺都没有,那是佛陀。这样完美的人,可惜这个世间人对他不认识,看到他还品头论足,还说他缺陷很多,这都是我们当前的这些弟子,我们做得不够好,没有做到,我们没有称赞佛陀。再往深处说一点,我们自己心里面什么时候曾经想到过佛菩萨?佛菩萨都是在嘴唇里头滑过,心里头没有。心里面要有,那你就得受用了。得什么样受用?你的面貌有变化,你的体质有变化,为什么?相随心转,境随心转。我们的相、身是属於境界,心里头真有佛菩萨,你那个面相就像菩萨相,你身体就像菩萨身体,一定转过来了。
人要常常存善心、修善行,他的相貌你仔细去观察,一年比一年善良,看得出来,相善;心地清净,身体一定是一年比一年清净,这就是招牌,这个身体、身相就是建树。神秀大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身确实就是建树。我们的形象走出去,代表佛、代表佛教,让社会大众看到欢喜,他真的看出来了。看不出来他要问,我们要能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他觉悟了。觉悟之后自自然然他会发心模仿,他会向你学习,於是什么?他学佛了。这就不是度一个众生了吗?有一个众生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了。所以,所有一切建树不离菩提。菩提在此地是圆满的觉悟、圆满的智慧,种种色相是圆满的色相,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点点滴滴,那道场就更不必说了。你们想想这多有味道,确确实实是世间人常讲真善美慧。世间人只有这四个名字,没有实质,佛法里头有实,有真的真善美慧,完全落实。落实在哪里?落实在我们的心地,落实在我们的身体,落实在我们的生活,落实在我们的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真善美慧。这个话说到此地,也只不过是画龙点睛。你要有能力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古德所讲「一闻千悟」,你就得真实的受用。
『金刚彩云悟此门』,金刚彩云道场神,「金刚」是表般若智慧。他要没有智慧,他怎么能看得出来?他要没有智慧,他怎么能做如是的示现?示现是表演。你要会做示现、会表演,你跟诸佛菩萨有什么两样?游戏神通。到这个世间来决定不是业力来受身的,是乘愿再来,目的没有别的,帮助众生觉悟。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切所为,就像经典上弟子们对佛那个观察,佛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是为众生做如是示现。你要会看!金刚彩云,行!金刚是智慧,彩云就是种种色相的示现,他从这个法门悟入。『恒观道树生欢喜』,这个道树不能把它看作一棵大树,看到大树晓得表法的意思,种种建树都是为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怎么会不生欢喜心?
道场神偈颂第十首:
【十方边际不可得,佛坐道场智亦然,莲华步光净信心,入此解脱深生喜。】
这是莲华光明道场神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菩提树下寂然不动而充遍十方」。我们在偈颂里面来学习。『十方边际不可得』,这是从相上说的,相是心现的。心性,古德所说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两句话形容心性,确实说得非常之好。性体没有边际,性所现的相当然没有边际,这是一定的道理,性德起用自然也没有边际。现在有许多人,特别是近代这些科学家都在探讨宇宙,可以说现在科学进入两个极端,一个是讲太空物理,那就是讲宇宙,大宇宙;一个是讲最小的,研究量子力学,走向这两个极端。两个极端佛法里面讲得很清楚,「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跟小是一不是二,这个东西难懂,这是世间学术里面所没有的,佛法独有。
『佛坐道场智亦然』,此地的道场我们一定要懂得它的义趣,道场不是指一个地方,不是讲一个寺院、庵堂,不是的;也不是讲佛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那个都是属於事相。《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句句话意在言外,你要懂得。这个道是什么?这个道就是法性,换句话说,「坐道场」就是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你的心安於真如本性,这叫坐道场,自己的心就是真如本性。可是诸位要记住,我们现在的心不是。为什么不是?我们现在心里头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叫妄心,不是真心。真心在不在?在。妄是从真而起,古大德的比喻很好,譬如我们人在阳光之下都有个影子,把我们的身比喻作真,把我们的影子比作妄,形影不离,妄依真起。怎么会依真起?迷了真就变成妄,就这么回事情。迷失了真性,把真心变成了妄心。真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现在我们起了妄想分别执著,道场就失掉了,就没有了。换句话说,只要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道场就现前了。端坐道场,寂然不动,周遍十方,真的不是假的。
「佛坐道场智亦然」,这个「智」是自性本具圆满的智慧,大乘经上常说的般若智慧,佛常常给我们说的「三德秘藏」,三德是自性本具的三种德能,都是圆满的。第一个法身,第二个般若,第三个解脱,自性本具三德。解脱就是大自在,我们今天讲自由自在。自由自在从哪个地方表现?中国人读过小说《西游记》,孙悟空有七十二变,那就是自由自在的具体表现。再跟诸位说,七十二太少了,小神通。果然见性了,成佛了,你那个变化是无量无边。七十二变跟佛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所以小说里头说孙悟空神通广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他那个神通道力跟如来佛不能相比。「佛坐道场智亦然」,佛的智慧也是遍十方边际不可得。我们晓得自性般若智慧遍虚空法界,法身遍虚空法界,解脱也遍虚空法界。如果从体、相、用这三面来说,般若是体。
佛法修学我们求的是什么?经论里头常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也是梵文音译的,也是属於尊重不翻,它可以翻成华文。这是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我们求的就是求这个东西。翻成华文,「无上正等正觉」,我们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说,究竟圆满的智慧。佛法所求是智慧,不是别的。唯有真实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所以般若是体,法身是相,解脱是用。「大方广」这三个字就是代表宇宙的「体相用」,这叫三德。体周遍虚空法界,相用又何尝不周遍?我们要从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怎么学法?这就很重要了。
莲华光明道场神,他是「菩提树下寂然不动」。菩提树是什么?我们要清楚要明了,是我们自己正觉的心、正觉的行为,对於宇宙人生的实相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过去我曾经问过一个同修,这位同修是大学教授,学佛多年,在学校里面讲经说法。有一次也是一个过年的时间他来看我,告诉我他在学校里面讲《普贤菩萨行愿品》。我听到了很欢喜,我问他一句话,我说:「你现在用一句话答覆我,简单明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讲的是什么?你用一句话答覆我。」他想了很久答不出来,转过头来问我,我告诉他:「《般若经》上所讲的一句话:诸法实相这四个字,你想想能不能做这个问题的答案?」他想了想,明白了。释迦牟尼佛一生就说这一桩事情。这句话用现代话讲: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以佛的经典那么多,说什么东西?宇宙人生真相。你要了解这个意思,你才知道佛经的价值,你才知道这一门东西不能不学。它不是迷信,它给我们说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了解、明白了,这才能解决问题。如果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不要说是宇宙人生,讲一个小事情,好比法官来审案子,两方面各说各有理,法官对於事实真相不明了,那就没有法子判决。如果法官对於事实真相完全明了的话,他的判断两方面心服口服,这很小的例子。如果我们对於整个宇宙人生真相搞明白、搞清楚了,你想想宇宙之间还有什么问题在你面前不能解决的?什么样疑难杂症立刻就摆平了。你才晓得佛法是什么、佛经是什么、佛学是什么,而后你才能得其受用,那个受用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边际的。所以佛法称之为宝,我们尊称佛为佛宝;佛所说的话我们称为法宝;依照佛的教诲去修学的人,我们称他为僧宝,真的是宝,决不是世间任何宝物能够跟它相比的。为什么?世间任何宝物不能解决问题,这个宝,总而言之是究竟圆满的智慧。
『莲华步光净信心』,莲华光明道场神他对於佛陀教诲能生净信心。这个「净信」,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大乘经上佛说过,疑为菩萨最严重的障碍。所以「断疑生信」,不但在我们初学这是重要的一个科目,就是对於老修、对於证果的大菩萨们,法身菩萨也包括在其中。那我们要问,法身菩萨还疑什么?给诸位说,怀疑净土。所以净土法门叫难信之法。到什么样的菩萨才不疑惑?《华严经》上初地以上不疑惑。也就是说《华严经》上前面三贤位的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他信不信?信,但是没有到净。净信,圆教地上菩萨。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地上菩萨,始终不离念佛」,我们就晓得他净信。地上菩萨的始是初地,地上菩萨的终,最后一个位次是等觉。这才真正搞清楚,从初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的菩萨净信心。那我们看到莲华光明菩萨,莲华光明道场神,最低限度他也是圆教地上菩萨,菩萨摩诃萨,我们从这个「净信心」上看。
如果我们有这种善根福德,听了佛的教诲,一丝毫的疑心都没有,也能够生净信,我们的功力比不上莲华菩萨,但是我们的受用可以跟他等齐,我们会得到诸佛如来平等的加持。他『入此解脱深生喜』,这个欢喜不是普通的欢喜心,这个欢喜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常生欢喜心。第十一首:
【道场一切出妙音,赞佛难思清净力,及以成就诸因行,此妙光神能听受。】
这是妙光照曜道场神他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显示如来种种力」,这个力就是能力,我们今天一般人讲的才艺、才华。世出世间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如来,所以赞颂里面我们应当很认真的去学习。『道场一切出妙音』,妙音是赞佛的音声,这一定要懂得。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劝别人学佛,字字句句都是妙音。为什么?与佛相应。称念佛菩萨的名号是妙音,称念佛菩萨的智慧光明是妙音,称念佛菩萨大慈大悲是妙音,称念佛菩萨种种教化众生是妙音,妙音的范围太广了。不仅是这些言语上的称赞,用音乐来赞叹、用歌舞来赞叹,甚至於用戏剧来赞叹,都属於妙音。所以它的含义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
『赞佛难思清净力』,「难思」是不可思议。佛的能力,平常我们赞叹都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万德万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确实有不少学佛的人,对於这个说法不能接受。他们讲这些话是对佛赞颂的,不是真的。就好像我们从前帝王时代,这些臣子们对皇帝的赞颂「万岁万万岁」,其实是假的,不是真的,於是说诸佛如来也有不能。我们初学佛的人听到这些大德们说这个话,我们也同意,也认为这些大德说得不错,说得很有道理,「这是称赞的」;实在讲经过许多年,我们深入大乘之后才知道,那是众生的疑惑障碍,他们想错了,他们说错了,佛的能力确实究竟圆满。佛说得很好,这种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并不是他专利,一切众生个个具足,自性里头本具的,不是外面来的。什么时候你恢复了性德,你就证明、证实了佛没有妄语,我们要能够信得过。
果地上具足圆满的德能,因行上也不例外。没有成佛的时候修因证果,显现在哪里?就在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我们现在念的这一个大单元「杂神类」,总共有十九个小单元,我们现在念的是第十六个单元,往后有天神众。每一个小单元都显示自性本具的万德万能,这哪里是假的?我们自己可以证实,才知道佛在经上讲的字字句句真实不虚,字字句句里面的义理、境界都是无有边际,深广无尽。这就是「道场一切出妙音」,这就是「赞佛难思清净力」,完全落实在因行。没有成佛的时候修因证果,成佛之后还要成就因行教化众生。果不离因,因不离果,因果是一不是二。
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成佛,他老人家在《梵网经》里面说到这一次是第八千次;由此可知,世尊久远劫就成佛了,他到我们这个世间来表演,这一次是第八千次。表演什么?从头学起,示现降生,投胎降生、修行证果、教化众生,八相成道,示现、表演、在唱戏!这一场是第八千场。为什么作斯示现?不是为自己,是做给众生看的,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众生真正觉悟了,就依照释迦牟尼佛这个方式,一定能够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佛很慈悲,知道娑婆世界众生业障深重,所以大开方便之门,为我们说出西方净土阿弥陀佛,特别为我们建立「带业往生」,使我们业障深重的众生在这一生当中也能得到圆满成就。这是不可思议的清净力,我们要能体会得,更要紧的是认真努力效法,向佛陀学习。
也许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他是怎样成佛的?也许有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说得非常妙,释迦牟尼佛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如果你要真正了解这句话,你去看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要解》如果写深了,看不懂,圆瑛法师有《要解讲义》。圆瑛法师是近代人,他的讲义说得好。还有一部《弥陀经要解亲闻记》,这都是现代人的著作,值得我们做参考。确确实实「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赞佛赞到极处了,是佛德能的究竟圆满。所以净宗是赞佛的究竟圆满,佛的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这个道理很深。
诸位同修如果细细去读《华严经》「入法界品」德云比丘这一段经文,《四十华严》吉祥云比丘,你真正明白了,你才晓得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念佛法门。这种说法有很多人不承认,他为什么不承认?他著相。吉祥云比丘教导我们的是从义理上说的。佛,佛是什么?佛是觉悟,觉而不迷谓之佛,佛是这个意思。那你想想看,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哪一门不是求觉悟?念是什么意思?念是「今心」,现在的心,现在心里头觉悟,这就叫念佛。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你说哪一门不是在求觉悟?既然你心里头在求觉悟,就叫做念佛。因此我们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
你懂得这个道理,在中国大小乘十个宗派统统是念佛,正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华严经》上讲到主伴圆融,我修净土,净土是主,其他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是伴,主伴是一不是二,圆融的。我这个是念佛法门,没有一个不是念佛法门。但是要晓得,主这个一不是独一,大乘佛法这一点真的是讲得圆满,一是任一,不是独一,这才叫真平等。如果我们以禅宗为主,所有一切法门都是伴,我们念佛也是伴,没有一个法门不是修禅,念佛也是修禅,它是圆融的。说念佛法门,所有法门都是念佛法门;说修禅法门,所有法门统统是修禅法门;说修律的法门,所有一切法门都是律门。你说是修止观的,天台修止观的,所有一切法门统统是止观法门。念佛是不是止观?是的。放下万缘是止,提起佛号是观,怎么不是止观?
你才晓得佛法不但是自己这个修行法门里面是通的、是一贯的,里面没有一丝毫障碍,它对於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门都没有障碍。基督教是不是佛教?是。回教是不是佛教?是。无有一法不是。为什么?你们念过《普门品》,你们念过《楞严经》,观世音菩萨不是说得很好吗?「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耶稣身得度,佛就现耶稣身,耶稣是佛;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佛就现婆罗门身,婆罗门是佛,我们就明白了。婆罗门教,现在在新加坡称为兴都教。应以阿拉身得度者,即现阿拉身而度之,阿拉是伊斯兰教的上帝。你们想想,世出世间哪一法不是佛法?契入这个境界,还有什么分别?还有什么执著?还有什么纷争的?没有。真正是天下太平,和平统一。和平统一整个宇宙!
这个说法如果其他宗教听了不服,换一个说法他就服了。基督教的人不服,我们就告诉他,诸佛菩萨是基督的化身。你们相不相信基督神通广大,能够变现所有一切的形状?这他们承认。释迦牟尼佛是基督变现的,你知不知道?可不可能?回教徒要不相信,我们就告诉他,佛教里面所有诸佛菩萨是阿拉的化身。所以这个一是任一,不是独一,不是释迦牟尼佛专利,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这个在因行里头。不思议的清净力,清净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做种种示现。我们要明了,我们要觉悟,才真正能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因行、果德都要学习,都要懂得,要把佛陀的教诲理论方面细心去体会;体会不得,认真努力去学习,在学习当中你才能真正悟入,入到一个境界,然后自然就开悟了。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个话讲得不错。如果能够力行其言,因为经典是属於言教,我们力行,没有怀疑,认真努力,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认真努力去做,决定能开悟,比那个「读千遍」悟得还要快,悟得还要深,悟得更圆满。这就是行能帮助解,解能帮助行,解行相应,自自然然就能够契入。所以能知不能行,永远不能够入佛境界。哈尔滨的修无师,他往生之前说:「能知不能行,不是真智慧」,为什么?不入境界,所以不是属於真智慧。
『此妙光神能听受』,由此可知,妙光菩萨能信、能解、能行、能证,他才能听受,听了之后完全接受,依教奉行。佛经每一部经最后总结都是一句话:「信受奉行,作礼而去」,「听受」就是信受奉行,这真正得究竟圆满的利益。这个单元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道场神偈颂第八首:
【於不可说一切土,尽世言辞称赞佛,故获名誉大功德,此勇眼神能忆念。】
这首偈前面报告过,我们再做少许补充。大势至菩萨在楞严会上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一句开示非常重要,可以说把整个佛法用一句话都说尽了。佛在《华严》上讲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说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刹土,就是这首偈第一句所说的『不可说一切土』,这个土是刹土,就是大千世界,一尊佛的教化区。从哪里来的?经上讲得很清楚,「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大乘经上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我们的心想止於忆佛念佛,所现的法界、现的境界相,就是经上常讲的一真法界。在《华严》说的是华藏世界,在净土说的是极乐世界,这个世界怎么变现出来的?忆佛念佛,现这个境界。所以,大势至菩萨这句开示比什么都重要。
忆佛念佛就是『尽世言辞称赞佛』,念佛人必定获得『名誉大功德』。大功德不必说了,什么名誉?弥陀弟子,这是真实的荣誉。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都称赞阿弥陀佛。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释迦牟尼佛做一切诸佛的代表,世尊对阿弥陀佛的赞叹:「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念佛人是弥陀弟子,这还得了!一切诸佛听说你是弥陀弟子,都要对你恭敬三分。如来尚且如是,那下面的菩萨、声闻、天龙护法就不必说了。但是这里面你必须要记住,真的是弥陀弟子,可不是假的。什么样的人才是真的弥陀弟子,我在讲席里面讲得很多。古人讲往生西方净土三辈九品说法很多,我有一个新的说法,说的跟古人不一样,意思不会相违背。
我怎么说?《无量寿经》上讲的道理、讲的修学方法、讲的境界,如果我们百分之百的做到,确确实实像世尊所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我们这一生当中做得很圆满,没有缺陷,上上品往生;如果只能做到百分之九十,还有一成做不到,那你品位就降低一阶,上品中生;假如你百分之九十也做不到,能做到百分之八十,还有百分之二十没有法子做到,你往生就是上品下生。如此逐渐往下降,降到最低,下下品至少也要做到百分之二十,百分之八十做不到,还可以做到百分之二十,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这才肯定能往生。如果百分之二十都做不到,这一生纵然皈依阿弥陀佛、称念阿弥陀佛,早晚功课都不缺,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古人常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道理就在此地。
佛法最重要的是行,要真正做到。从哪里做起?世尊很慈悲,不是没有教导我们,而是我们粗心大意,把世尊最重要的教诲疏忽了,才造成这一生当中盲修瞎练。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上教韦提希夫人修学的方法就是教导我们,韦提希夫人是我们大众的代表。她遭受家庭、国家的灾难,对於这个世间灰心透了,於是发心想求生诸佛国土。求生佛国土,世尊也很慈悲,把一切诸佛刹土用佛的神力变现在她的面前给她看,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韦提希夫人看了之后,选择阿弥陀佛的净土。她看到非常满意,向世尊要求愿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世尊欢喜,为什么?她选对了。韦提希夫人要求世尊教给她往生的方法,这是《十六观经》的缘起。
《十六观经》,诸位想想是不是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他这句话把《十六观经》说尽了。大势至菩萨说的是个题目,《十六观经》是照这个题目做文章。但是世尊在没有讲念佛的方法之前,先教导韦提希夫人修净业三福,而且告诉韦提希夫人,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一句很重要,我们决定不可以疏忽。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换句话说,过去、现在、未来所有菩萨修行成佛,当然方法不一样,这里头包含无量无边的法门,但是无量无边的法门「净业三福」是共同基础。像我们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盖多高,不管盖多大,不管盖什么样的样式,都要打地基,地基是一样的,要坚固。净业三福好比是地基,无量无边成佛的方法就好比不同的房屋;这我们才晓得,你要没有打地基,不管修哪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念佛也不例外。
这三条用意很深,第一条人天福德,「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试问问我们做到了没有?如果这四句话没有做到,不能落实,你纵然天天念阿弥陀佛,说实在话,你不能往生。为什么?我等一下再告诉你。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是二乘福,小乘人声闻、缘觉的福德,他这里头有德。第三条,大乘菩萨的福德,「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这是属於自利;「劝进行者」,利他,大乘自利利他,大乘的福德。现在我要告诉你,《弥陀经》上不是讲得很清楚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净业三福是福德;「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是善根;「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因缘你现在遇到了,遇到净土宗、遇到净土的经典、遇到净土的善知识、遇到净土的道场、遇到净土的同参道友,这是因缘,因缘具足了。善根?福德?三个缺一个,这一生都不能成就。净业三福先修福德。
佛在《弥陀经》上又跟我们说,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那都是有福德的,没有福德的人就不能称为上善。所以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固然是最重要的,如果不具足福德,不能往生。福德的厚薄影响我们往生的品位。我再给你说清楚说明白:第一条做到了,你是人天福德具足,「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样「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为什么?你修的是人天福德,二乘福你没有。如果再具足二乘福,从人天福报再提升,又加上「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能够加上这个福德,你生西方极乐世界,给诸位说,不是凡圣同居土,生方便有余土。你想想我这话对不对?如果真正把三福统统具足,后面讲的「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是这个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自行化他,那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还要修正因「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个人生实报庄严土。你看看这个三福重要不重要?
如果三福头一条都做不到,对父母没有尽到孝道,对老师没有敬意,没有慈悲心,还造十恶业,这样的人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是古德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你知道为什么不能往生。从前李炳南老居士常常讲,咱们现在念佛的人无论出家在家,一万个念佛人真正能往生只有两三个。这两三个具足三福第一条就行了,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所以不孝父母,目无师长,这种人不能往生。我跟大家说真话,是希望大家在这一生当中决定不要空过,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去,对这个世间不要再贪恋,不要再执著,应该身心世界一切放下,这就对了。
「获得名誉大功德」,「大功德」说老实话就是往生净土,没有比这个功德更大了。功是什么?你修行的功夫,你能把净业三福头一条做到是功夫;德,这个德跟得失的得一个意思,你有这个功夫,那你有得,得什么?得凡圣同居土,功德不唐捐。你没有这个功夫,哪来的得!「名誉」,刚才说过,弥陀弟子,诸佛对你都尊敬,这样才是真正的弥陀弟子。没有三福,你就不是真的弥陀弟子。
净业三福在前面跟诸位说过要怎么修法。第一福非常明显,你要修行十善业道,《佛说十善业道经》、《阿难问事佛吉凶经》,这都是属於第一福。第二福,最低限度《沙弥律仪增注》,能帮助你生方便有余土,不能不干。第九首:
【种种色相无边树,普现菩提树王下,金刚彩云悟此门,恒观道树生欢喜。】
金刚彩云道场神,这是他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示现无边色相树庄严道场」。此地的树是表法的意思,树是树立、建树。这里面的范围也是广大而没有边际。从日常生活当中来说,点点滴滴,足以为一切众生做榜样的、做模范的都叫做建树,『种种色相无边树』。所以,著重在形象。我们这些年在海内外讲经的总标题用的是「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八个字就是「种种色相无边树」。这八个字是世间法,是北京师范大学老师们共同拟订出来的。
下面一句就合到佛法上:『普现菩提树王下』,种种建树不离菩提,菩提是什么?菩提是梵语音译过来的。可以翻,可以翻为什么不翻?古时候翻经,体例里头有「五种不翻」,这是属於「尊重不翻」,对佛陀教学的尊重。它的意思是觉悟,换句话说,「菩提树王」是什么意思?觉而不迷、破迷开悟。由此可知,种种建树从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表现出破迷开悟。从最简单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我们穿个衣服、戴个帽子,显示出什么?觉而不迷。让别人看到的时候,看到觉悟。但是能看得出来的人不多,有,不能说没有。一些人为什么看不出来?粗心大意,他没有看出来。细心的人、成熟的人,经上常讲「成熟」,他一看到,觉悟了、明白了。
我们学佛为什么要剃头?为什么现这个相?这也是建树,给别人看,剃头比留头发好得太多了。你想想看,你留那么长的头发,你每天去清洗花多少时间?生多少烦恼?剃光了,多干净,什么事都没有了。三千烦恼丝!多少人不觉悟,他不懂。有觉悟的,头发剃了之后,你再不会想把它养起来,干净,省事!这是建树。我们穿的这个衣服,宽袍大袖,现在我告诉别人,人家要问我们穿这身衣服:「你这是什么衣服?」说和尚衣服,错了,不是和尚,是和平服!我们穿的衣服和平,宽袍大袖子,和平,温文儒雅。现在一般人穿的袖子都很紧,那个袖子很小,裤角很窄,那是干什么?准备打架,打架才要穿成那种服装。我们宽袍大袖不打架,我们和平。
戴这串念珠干什么的?自行化他,对自己提醒,至少是提醒自己一切时一切处不要忘记忆佛念佛,作用在此地;第二种用处,拿它来计数。念珠两个作用,戴在身上、戴在手上都可以,全是建树,全是表法,全是帮助人觉悟。衣服穿染色衣,染色衣表什么?现代人讲的多元文化,不分国家,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一律平等看待。五色的正色,红、黄、蓝、白、黑,代表什么?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化,代表不同。我们穿的这个颜色,五种颜色混合染成一色,我们是一家人,何必分彼此?表这个意思。这个衣服上,你们看到一格一格的,这个格子都一样大,格子代表什么?我上一次在香港,看到太空馆展览青州出土的佛教文物,总共有四百多件,挑选一些精品。最初是在北京历史博物馆展出,我去看过,文物局张局长、宗教局叶局长陪同我去参观。我看到毗庐遮那佛披的袈裟,二十五条衣,看到袈裟每一格都画的有图像,我仔细一看,那个画的内容是什么?十法界。我恍然大悟!格子最上面一格画的佛,下面是菩萨、缘觉、声闻、诸天,最下面那一格是地狱。我明白了,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身,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己一身,这个意思多好!
我们一身就是十法界,十法界就是我们一身。是什么身?清净法身。我那一天到历史博物馆去参观,我非常欢喜,因为这个袈裟一格一格的表法,我这么多年来都没有办法找到真正的答案。老一代的老和尚传给我们这衣叫福田衣,那到底什么叫福田?不知道。看到毗庐遮那佛身上穿这个袈裟才知道什么叫福田。给诸位说,平等对待,和睦相处,那就是福田。我们跟一切众生如果不平等,觉得我高,你不如我,不能够和睦相处,就没有福报。人与人之间平等对待,和睦相处;人与大自然的环境,一切动物、植物、矿物,我们也是平等对待,和睦相处,这是福田,真正有福。人与天地鬼神平等尊敬,和睦相处,宇宙大同了。所以这个衣叫福田衣,衣是表这个的。天天搭上这件衣,还跟别人还有分别执著,错了!这个衣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体,十法界依正庄严平等的对待,和睦相处,要和平!
袈裟含著有和平的意义。「袈裟」是梵语,什么意思?它不是一元的,它是多元的,各种不同颜色组成、混合在一起叫袈裟色,我们穿的衣服袈裟色。世尊当年在世,每天吃饭,我们晓得他只吃一餐;他到外托钵,托钵托几家?一般习惯托七家。每一家供养一点点都在一个钵里,七家的菜饭混合在一起叫袈裟味。所以袈裟是混合的意思,这个饭叫袈裟味,穿的是袈裟色。不取正色,表的是什么意思?没有别的,今天人讲的和平共存,表这个意思,都是佛门里面的建树。很可惜,我们今天穿的这个衣服到外面走,没有人知道,大家一看:「和尚!和尚服」。我们不能怪他们,怪我们自己没有把这个意义跟社会大众讲解清楚,让他们产生误会。他们没有过失,过失在我们。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他们就不会用迷信的眼光来看佛教了,自自然然从内心里面佩服佛教很伟大,佛教充满了真实的智慧。我们自己文宣工作做得不够,不但是不够,说老实话,根本就没有人去做。现在人讲文宣,在佛法里面讲就是弘法利生。弘扬佛法就是宣扬佛法,或者我们讲宣传佛法,宣扬传播。佛法的教学用的就是这些方法,这些方法非常高明,就是今天讲高度的艺术。用高度艺术来表显佛陀讲的这些道理,教导我们怎样做一个完善的人。
中国古人有一句名言说:「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完是完美,一丝毫欠缺都没有,那是佛陀。这样完美的人,可惜这个世间人对他不认识,看到他还品头论足,还说他缺陷很多,这都是我们当前的这些弟子,我们做得不够好,没有做到,我们没有称赞佛陀。再往深处说一点,我们自己心里面什么时候曾经想到过佛菩萨?佛菩萨都是在嘴唇里头滑过,心里头没有。心里面要有,那你就得受用了。得什么样受用?你的面貌有变化,你的体质有变化,为什么?相随心转,境随心转。我们的相、身是属於境界,心里头真有佛菩萨,你那个面相就像菩萨相,你身体就像菩萨身体,一定转过来了。
人要常常存善心、修善行,他的相貌你仔细去观察,一年比一年善良,看得出来,相善;心地清净,身体一定是一年比一年清净,这就是招牌,这个身体、身相就是建树。神秀大师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身确实就是建树。我们的形象走出去,代表佛、代表佛教,让社会大众看到欢喜,他真的看出来了。看不出来他要问,我们要能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他觉悟了。觉悟之后自自然然他会发心模仿,他会向你学习,於是什么?他学佛了。这就不是度一个众生了吗?有一个众生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了。所以,所有一切建树不离菩提。菩提在此地是圆满的觉悟、圆满的智慧,种种色相是圆满的色相,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点点滴滴,那道场就更不必说了。你们想想这多有味道,确确实实是世间人常讲真善美慧。世间人只有这四个名字,没有实质,佛法里头有实,有真的真善美慧,完全落实。落实在哪里?落实在我们的心地,落实在我们的身体,落实在我们的生活,落实在我们的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真善美慧。这个话说到此地,也只不过是画龙点睛。你要有能力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古德所讲「一闻千悟」,你就得真实的受用。
『金刚彩云悟此门』,金刚彩云道场神,「金刚」是表般若智慧。他要没有智慧,他怎么能看得出来?他要没有智慧,他怎么能做如是的示现?示现是表演。你要会做示现、会表演,你跟诸佛菩萨有什么两样?游戏神通。到这个世间来决定不是业力来受身的,是乘愿再来,目的没有别的,帮助众生觉悟。所以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切所为,就像经典上弟子们对佛那个观察,佛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是为众生做如是示现。你要会看!金刚彩云,行!金刚是智慧,彩云就是种种色相的示现,他从这个法门悟入。『恒观道树生欢喜』,这个道树不能把它看作一棵大树,看到大树晓得表法的意思,种种建树都是为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怎么会不生欢喜心?
道场神偈颂第十首:
【十方边际不可得,佛坐道场智亦然,莲华步光净信心,入此解脱深生喜。】
这是莲华光明道场神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菩提树下寂然不动而充遍十方」。我们在偈颂里面来学习。『十方边际不可得』,这是从相上说的,相是心现的。心性,古德所说的「大而无外,小而无内」,这两句话形容心性,确实说得非常之好。性体没有边际,性所现的相当然没有边际,这是一定的道理,性德起用自然也没有边际。现在有许多人,特别是近代这些科学家都在探讨宇宙,可以说现在科学进入两个极端,一个是讲太空物理,那就是讲宇宙,大宇宙;一个是讲最小的,研究量子力学,走向这两个极端。两个极端佛法里面讲得很清楚,「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大跟小是一不是二,这个东西难懂,这是世间学术里面所没有的,佛法独有。
『佛坐道场智亦然』,此地的道场我们一定要懂得它的义趣,道场不是指一个地方,不是讲一个寺院、庵堂,不是的;也不是讲佛在菩提树下示现成道,那个都是属於事相。《华严经》里面所说的句句话意在言外,你要懂得。这个道是什么?这个道就是法性,换句话说,「坐道场」就是宗门里面讲的明心见性。你的心安於真如本性,这叫坐道场,自己的心就是真如本性。可是诸位要记住,我们现在的心不是。为什么不是?我们现在心里头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叫妄心,不是真心。真心在不在?在。妄是从真而起,古大德的比喻很好,譬如我们人在阳光之下都有个影子,把我们的身比喻作真,把我们的影子比作妄,形影不离,妄依真起。怎么会依真起?迷了真就变成妄,就这么回事情。迷失了真性,把真心变成了妄心。真心里头确确实实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现在我们起了妄想分别执著,道场就失掉了,就没有了。换句话说,只要我们放下妄想分别执著,道场就现前了。端坐道场,寂然不动,周遍十方,真的不是假的。
「佛坐道场智亦然」,这个「智」是自性本具圆满的智慧,大乘经上常说的般若智慧,佛常常给我们说的「三德秘藏」,三德是自性本具的三种德能,都是圆满的。第一个法身,第二个般若,第三个解脱,自性本具三德。解脱就是大自在,我们今天讲自由自在。自由自在从哪个地方表现?中国人读过小说《西游记》,孙悟空有七十二变,那就是自由自在的具体表现。再跟诸位说,七十二太少了,小神通。果然见性了,成佛了,你那个变化是无量无边。七十二变跟佛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所以小说里头说孙悟空神通广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他那个神通道力跟如来佛不能相比。「佛坐道场智亦然」,佛的智慧也是遍十方边际不可得。我们晓得自性般若智慧遍虚空法界,法身遍虚空法界,解脱也遍虚空法界。如果从体、相、用这三面来说,般若是体。
佛法修学我们求的是什么?经论里头常讲「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句话也是梵文音译的,也是属於尊重不翻,它可以翻成华文。这是佛法修学终极的目标,我们求的就是求这个东西。翻成华文,「无上正等正觉」,我们用现在通俗的话来说,究竟圆满的智慧。佛法所求是智慧,不是别的。唯有真实智慧才能解决一切问题。所以般若是体,法身是相,解脱是用。「大方广」这三个字就是代表宇宙的「体相用」,这叫三德。体周遍虚空法界,相用又何尝不周遍?我们要从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怎么学法?这就很重要了。
莲华光明道场神,他是「菩提树下寂然不动」。菩提树是什么?我们要清楚要明了,是我们自己正觉的心、正觉的行为,对於宇宙人生的实相清清楚楚、了了分明。过去我曾经问过一个同修,这位同修是大学教授,学佛多年,在学校里面讲经说法。有一次也是一个过年的时间他来看我,告诉我他在学校里面讲《普贤菩萨行愿品》。我听到了很欢喜,我问他一句话,我说:「你现在用一句话答覆我,简单明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他讲的是什么?你用一句话答覆我。」他想了很久答不出来,转过头来问我,我告诉他:「《般若经》上所讲的一句话:诸法实相这四个字,你想想能不能做这个问题的答案?」他想了想,明白了。释迦牟尼佛一生就说这一桩事情。这句话用现代话讲:宇宙人生的真相。
所以佛的经典那么多,说什么东西?宇宙人生真相。你要了解这个意思,你才知道佛经的价值,你才知道这一门东西不能不学。它不是迷信,它给我们说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了解、明白了,这才能解决问题。如果对於事实真相不了解,不要说是宇宙人生,讲一个小事情,好比法官来审案子,两方面各说各有理,法官对於事实真相不明了,那就没有法子判决。如果法官对於事实真相完全明了的话,他的判断两方面心服口服,这很小的例子。如果我们对於整个宇宙人生真相搞明白、搞清楚了,你想想宇宙之间还有什么问题在你面前不能解决的?什么样疑难杂症立刻就摆平了。你才晓得佛法是什么、佛经是什么、佛学是什么,而后你才能得其受用,那个受用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边际的。所以佛法称之为宝,我们尊称佛为佛宝;佛所说的话我们称为法宝;依照佛的教诲去修学的人,我们称他为僧宝,真的是宝,决不是世间任何宝物能够跟它相比的。为什么?世间任何宝物不能解决问题,这个宝,总而言之是究竟圆满的智慧。
『莲华步光净信心』,莲华光明道场神他对於佛陀教诲能生净信心。这个「净信」,一丝毫的疑惑都没有。大乘经上佛说过,疑为菩萨最严重的障碍。所以「断疑生信」,不但在我们初学这是重要的一个科目,就是对於老修、对於证果的大菩萨们,法身菩萨也包括在其中。那我们要问,法身菩萨还疑什么?给诸位说,怀疑净土。所以净土法门叫难信之法。到什么样的菩萨才不疑惑?《华严经》上初地以上不疑惑。也就是说《华严经》上前面三贤位的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他信不信?信,但是没有到净。净信,圆教地上菩萨。我们怎么知道?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地上菩萨,始终不离念佛」,我们就晓得他净信。地上菩萨的始是初地,地上菩萨的终,最后一个位次是等觉。这才真正搞清楚,从初地到等觉这十一个位次的菩萨净信心。那我们看到莲华光明菩萨,莲华光明道场神,最低限度他也是圆教地上菩萨,菩萨摩诃萨,我们从这个「净信心」上看。
如果我们有这种善根福德,听了佛的教诲,一丝毫的疑心都没有,也能够生净信,我们的功力比不上莲华菩萨,但是我们的受用可以跟他等齐,我们会得到诸佛如来平等的加持。他『入此解脱深生喜』,这个欢喜不是普通的欢喜心,这个欢喜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常生欢喜心。第十一首:
【道场一切出妙音,赞佛难思清净力,及以成就诸因行,此妙光神能听受。】
这是妙光照曜道场神他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显示如来种种力」,这个力就是能力,我们今天一般人讲的才艺、才华。世出世间没有人能够比得上如来,所以赞颂里面我们应当很认真的去学习。『道场一切出妙音』,妙音是赞佛的音声,这一定要懂得。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劝别人学佛,字字句句都是妙音。为什么?与佛相应。称念佛菩萨的名号是妙音,称念佛菩萨的智慧光明是妙音,称念佛菩萨大慈大悲是妙音,称念佛菩萨种种教化众生是妙音,妙音的范围太广了。不仅是这些言语上的称赞,用音乐来赞叹、用歌舞来赞叹,甚至於用戏剧来赞叹,都属於妙音。所以它的含义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
『赞佛难思清净力』,「难思」是不可思议。佛的能力,平常我们赞叹都说「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万德万能」,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确实有不少学佛的人,对於这个说法不能接受。他们讲这些话是对佛赞颂的,不是真的。就好像我们从前帝王时代,这些臣子们对皇帝的赞颂「万岁万万岁」,其实是假的,不是真的,於是说诸佛如来也有不能。我们初学佛的人听到这些大德们说这个话,我们也同意,也认为这些大德说得不错,说得很有道理,「这是称赞的」;实在讲经过许多年,我们深入大乘之后才知道,那是众生的疑惑障碍,他们想错了,他们说错了,佛的能力确实究竟圆满。佛说得很好,这种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相好并不是他专利,一切众生个个具足,自性里头本具的,不是外面来的。什么时候你恢复了性德,你就证明、证实了佛没有妄语,我们要能够信得过。
果地上具足圆满的德能,因行上也不例外。没有成佛的时候修因证果,显现在哪里?就在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我们现在念的这一个大单元「杂神类」,总共有十九个小单元,我们现在念的是第十六个单元,往后有天神众。每一个小单元都显示自性本具的万德万能,这哪里是假的?我们自己可以证实,才知道佛在经上讲的字字句句真实不虚,字字句句里面的义理、境界都是无有边际,深广无尽。这就是「道场一切出妙音」,这就是「赞佛难思清净力」,完全落实在因行。没有成佛的时候修因证果,成佛之后还要成就因行教化众生。果不离因,因不离果,因果是一不是二。
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成佛,他老人家在《梵网经》里面说到这一次是第八千次;由此可知,世尊久远劫就成佛了,他到我们这个世间来表演,这一次是第八千次。表演什么?从头学起,示现降生,投胎降生、修行证果、教化众生,八相成道,示现、表演、在唱戏!这一场是第八千场。为什么作斯示现?不是为自己,是做给众生看的,帮助众生觉悟,帮助众生回头。众生真正觉悟了,就依照释迦牟尼佛这个方式,一定能够在这一生当中圆满成就。佛很慈悲,知道娑婆世界众生业障深重,所以大开方便之门,为我们说出西方净土阿弥陀佛,特别为我们建立「带业往生」,使我们业障深重的众生在这一生当中也能得到圆满成就。这是不可思议的清净力,我们要能体会得,更要紧的是认真努力效法,向佛陀学习。
也许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他是怎样成佛的?也许有人提出这么一个问题。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说得非常妙,释迦牟尼佛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如果你要真正了解这句话,你去看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要解》如果写深了,看不懂,圆瑛法师有《要解讲义》。圆瑛法师是近代人,他的讲义说得好。还有一部《弥陀经要解亲闻记》,这都是现代人的著作,值得我们做参考。确确实实「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赞佛赞到极处了,是佛德能的究竟圆满。所以净宗是赞佛的究竟圆满,佛的智慧圆满、德能圆满、相好圆满,这个道理很深。
诸位同修如果细细去读《华严经》「入法界品」德云比丘这一段经文,《四十华严》吉祥云比丘,你真正明白了,你才晓得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是念佛法门。这种说法有很多人不承认,他为什么不承认?他著相。吉祥云比丘教导我们的是从义理上说的。佛,佛是什么?佛是觉悟,觉而不迷谓之佛,佛是这个意思。那你想想看,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哪一门不是求觉悟?念是什么意思?念是「今心」,现在的心,现在心里头觉悟,这就叫念佛。所以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的法门,你说哪一门不是在求觉悟?既然你心里头在求觉悟,就叫做念佛。因此我们不能执著,执著就错了。
你懂得这个道理,在中国大小乘十个宗派统统是念佛,正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华严经》上讲到主伴圆融,我修净土,净土是主,其他的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是伴,主伴是一不是二,圆融的。我这个是念佛法门,没有一个不是念佛法门。但是要晓得,主这个一不是独一,大乘佛法这一点真的是讲得圆满,一是任一,不是独一,这才叫真平等。如果我们以禅宗为主,所有一切法门都是伴,我们念佛也是伴,没有一个法门不是修禅,念佛也是修禅,它是圆融的。说念佛法门,所有法门都是念佛法门;说修禅法门,所有法门统统是修禅法门;说修律的法门,所有一切法门都是律门。你说是修止观的,天台修止观的,所有一切法门统统是止观法门。念佛是不是止观?是的。放下万缘是止,提起佛号是观,怎么不是止观?
你才晓得佛法不但是自己这个修行法门里面是通的、是一贯的,里面没有一丝毫障碍,它对於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门都没有障碍。基督教是不是佛教?是。回教是不是佛教?是。无有一法不是。为什么?你们念过《普门品》,你们念过《楞严经》,观世音菩萨不是说得很好吗?「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耶稣身得度,佛就现耶稣身,耶稣是佛;应以婆罗门身得度者,佛就现婆罗门身,婆罗门是佛,我们就明白了。婆罗门教,现在在新加坡称为兴都教。应以阿拉身得度者,即现阿拉身而度之,阿拉是伊斯兰教的上帝。你们想想,世出世间哪一法不是佛法?契入这个境界,还有什么分别?还有什么执著?还有什么纷争的?没有。真正是天下太平,和平统一。和平统一整个宇宙!
这个说法如果其他宗教听了不服,换一个说法他就服了。基督教的人不服,我们就告诉他,诸佛菩萨是基督的化身。你们相不相信基督神通广大,能够变现所有一切的形状?这他们承认。释迦牟尼佛是基督变现的,你知不知道?可不可能?回教徒要不相信,我们就告诉他,佛教里面所有诸佛菩萨是阿拉的化身。所以这个一是任一,不是独一,不是释迦牟尼佛专利,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这个在因行里头。不思议的清净力,清净是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做种种示现。我们要明了,我们要觉悟,才真正能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因行、果德都要学习,都要懂得,要把佛陀的教诲理论方面细心去体会;体会不得,认真努力去学习,在学习当中你才能真正悟入,入到一个境界,然后自然就开悟了。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个话讲得不错。如果能够力行其言,因为经典是属於言教,我们力行,没有怀疑,认真努力,佛教我们怎么做我们就认真努力去做,决定能开悟,比那个「读千遍」悟得还要快,悟得还要深,悟得更圆满。这就是行能帮助解,解能帮助行,解行相应,自自然然就能够契入。所以能知不能行,永远不能够入佛境界。哈尔滨的修无师,他往生之前说:「能知不能行,不是真智慧」,为什么?不入境界,所以不是属於真智慧。
『此妙光神能听受』,由此可知,妙光菩萨能信、能解、能行、能证,他才能听受,听了之后完全接受,依教奉行。佛经每一部经最后总结都是一句话:「信受奉行,作礼而去」,「听受」就是信受奉行,这真正得究竟圆满的利益。这个单元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