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四七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七0卷)  2001/11/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470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地神长行第三句:

  【妙华严树主地神,得普入诸法,出生一切佛刹庄严解脱门。】

  这是华树主地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清凉大师注「证入无生,不碍严刹」,注的言语虽然很简单,意思是很深很广。无生,就是讲的无生法忍。在《仁王经》里面佛告诉我们,无生法忍的菩萨是七地、八地、九地,地位非常之高。七地菩萨证得是下品无生忍,八地是中品,九地是上品,十地就称之为「寂灭忍」。由此可知,清凉大师的意思是无生忍的大菩萨。虽然证入这个境界,不妨碍庄严诸佛刹土,这是事事无碍的境界,正是华严的境界。佛祖都是勉励我们学习,要想契入境界,经上讲得很好,『普入诸法』,普是平等,没有高下才能平等。也跟前面所说的称性,称性就普;不称性,普还是有限度的,可以说是局限的、不是圆满的。圆满的普入,一定要与法性相应。法性我们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特别是修学大乘的,我们在本经前面是多次的提到。

  大乘佛法,为什么有这么多的重复?重复正是佛菩萨的慈悲显现,凡夫之人哪有一遍两遍就入境界?百遍千遍还是入不了,什么原因?习气太重,我们的习气无量劫的薰修,绝对不是短时间。几遍的教学就觉悟了,这种人在历史上有,不多。亲近一位善知识,听了几句话就豁然大悟,宗门教下都有。以后我们晓得,这些人是佛菩萨应化来的、乘愿再来的,做样子给我们看的,决不是真正的凡夫,真正凡夫哪有那么简单?所以佛在经典里面遇到重要的地方,总是一再重复,不厌其烦的重复,重复百遍千遍,这真是慈悲到了极处。世间有好的善知识、好的老师,教学生不愿意重复,教你一遍两遍三遍不会,不再教了。毕竟是佛菩萨慈悲,三遍不会还教,三十遍不会还教,三百遍不会还教,三千遍不会还是要教你。我们对於这样的善知识不能不感激,他有耐心,他不厌其烦。谁知道感恩?不知道佛陀教化的苦心,感恩的心怎么生得起来?像这样重要的话,大乘经论里处处都说。

  性就是真心,真心没有相。所以古德常常教我们「真心离念」,由此我们就有门路可以探索了,怎样才能与法性相应?离念。这个念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如果我们在生活当中,生活是修行,工作是修行,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是修行。修什么行?修离念。也就是说日常生活当中点点滴滴,我们都能够离相,离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的生活称性了,工作也称性了,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称性。修行是这个修行法,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不可以不知道。

  怎样离相离念?就是经论里面常常告诉我们的,不执著、不分别,从这里下手。在生活当中也不要分别执著。菩萨示现,所谓是随缘而不攀缘,这样就对了。随缘里面也有一个原则,随顺善缘,随顺与性德相应的诸缘;与性德相违背的,我们就不能随顺。但是在这里面哪些应当随顺、哪些不应当随顺?都不起分别执著,境界现前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智慧!如果一有分别执著,那就变成意识,你已经堕落在意识里头,与性德就不相应。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练,练这个!只要没有大的妨碍,决定不放在心上。大的妨碍不是妨碍我,妨碍我无所谓;妨碍一切众生,影响到一切众生,尤其是负面的影响,这个时候要说,要以智慧,要以善巧方便来处理。怎样把它化解於无形?这个功德最大。这是说法身菩萨。

  『出生一切佛刹庄严』,这是指的利益众生。「庄严」就是布施、供养、成就,成就一切众生真善美慧,这是九法界一切众生所希求的。菩萨能满一切众生的愿,不碍自己的道行,不碍自己契入无生,也就是对自己是「无作而作」,对众生「作而无作」。利益一切刹土,利益就是庄严,利益一切众生而不著相。《金刚经》上讲得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但相不著,念头都不生;「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念头不生。有人问:「念头不生,怎么办事?」办事总得要起心动念,没错,是得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为众生,不是为我自己,这一点诸位同修必须要记住。起心动念为自己是烦恼、是病,起心动念为众生是善。虽然起心动念为众生,心地保持清净平等,保持觉正净,这就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与性德相应,这叫称性法门,怎么会妨碍!正是《华严》所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我们要懂得这个方法,要学习,要把它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第四句:

  【普散众宝主地神,得修习种种诸三昧,令众生除障垢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一向为他」,这个向是方向,只有一个方向:利益众生,这正是我们学习大乘人必修的课程。菩萨的名号含义很深,『普散众宝』,我们今天讲散财、利生,这里面财、法、无畏三种布施都具足。在他修学法门里面我们看到了,『修习种种诸三昧』,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正受,受是享受,正常的享受。三昧通常也翻作禅定,於是我们就晓得,禅定是正常的享受。禅定是什么?佛在经上讲的、《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是禅,如如不动是定。六祖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说得更白,我们更容易懂,「外不著相,内不动心」。但是诸位要记住,不著相不是教你不要相,这里头千万不要错会意思;如如不动,也并不是说你没有起心动念。世尊告诉须菩提「不取於相」,要懂得什么叫不取,不要错会了意思!「离一切相,即一切法」,离是不是不要?不是的,不是在事上离,事事无碍,你离它干什么!在哪里离?在心里头离,心才会障碍,事没有妨碍。所以经上教给我们离相、教给我们不取,都是在心上,心里头不要执著。

  譬如我们的饮食起居,肚子饿了要不要吃饭?要吃,吃饭是不是著相?吃饭如果贪图色香味,你就著相,怎么著?贪心起来了。如果讲求色香味而没有贪心,他就不著相。色香味可不可以讲究?可以,不是不可以,确实没有贪心,不起心不动念,不起贪瞋痴,不起好恶,「我喜欢、我讨厌」,不是起这个念头。不起自私自利,不起这个念头,色香味做得很漂亮,可以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接引众生,众生欢喜。这就是拿这个做佛法,佛法是觉悟众生的方法,接引众生的方法。佛教导我们,特别是在大乘法里面教我们「离一切相,即一切法」,这两句合起来去体会。离一切相,决定在一切相里头不生烦恼,总的来说,决定不生妄想分别执著;即一切法,就是顺一切众生的欲望爱好。

  大乘佛法,「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先以欲勾牵是四摄法,后令入佛智是六波罗蜜,手段多高明!我们在敦煌、云岗看到石窟里面的造像浮雕,佛菩萨在讲经说法,这种大会庄严;天女在空中歌舞散花来供养,供养佛、供养道场、供养一切与会大众,载歌载舞。学小乘的人看到这个境界他就迷惑了,这还得了?佛教给我们不可以歌舞、不能接近这个场所,没错,小乘初学。怕是什么?你已经在日常生活当中起这些恶念,起贪瞋痴慢,怕在这些境界里头你受不了,又勾起你的好恶,又引起你的贪瞋痴慢。教你远离,这样的场合不要去,小乘戒都有明文规定。大乘菩萨不如是,大乘菩萨要广度众生,大乘菩萨有定力、有智慧,决定不为这些假相所动,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清楚他明了,他不会被外境欺骗,不会为假相所转,所以他自在,他入无障碍境界。境界不相同!

  接引众生菩萨会观机,一看这个人是什么根性,是大乘根性还是小乘根性?是菩萨根性还是人天根性?佛菩萨一看就清楚明了,说法契机,示现恰当,让这个想学的人一接触生欢喜心。他欢喜你、尊重你,听你的教诲;他要不欢喜不尊重,你想教他他掉头而去!所以古圣先贤、诸佛菩萨教化众生,没有智慧、没有善巧方便怎么行?这是用我们世间人的话来说,大学问!高度的技巧、高度的艺术!我们应当学,但是我们能学多少、能做多少,那就是所谓量力而为。这个量力非常重要,要量自己的定力,要量自己的慧力。如果我们在这里头也真的动了欲念,赶快退回来;如果自己做得稍稍有一点勉强,立刻中止,这个事情我做不得。在这里练心!《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在讲到修行方法里头,总的一句话:「历事练心」。五十三参,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你可以参学,你在这里头练心,练什么?「修习种种诸三昧」。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眼见色,见到天人载歌载舞,你看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看得也笑也鼓掌,决定没有贪恋之心。你的眼根在歌舞里头入定,眼根在歌舞里头成就三昧,你在这里得一种三昧了。你看到表演是恶法的、无恶不作的,你在这个境界里头不起瞋恚心、不起怨恨心,你的眼根在这个色境里头又入定了。想想我们是不是这样修行?你去逛百货公司,你看产品琳琅满目,看得很清楚、看得也很欢喜,「这个东西好,我想买一个。」可以,你是不是真的需要?真的需要,行!这个可以;不是真的需要,譬如我已经有个茶碗,「这个茶碗很漂亮,我很喜欢」,你的眼根就被它污染了。如果看到之后,我不需要买,我家里的碗可以用,看得清清楚楚,也很欢喜,绝对不会动个念头我要购买它,你的眼根在这个茶碗上入定了。我看到现在最新式的电视机很薄,我家里的电视机很笨重,已经用好多年了,还可以用。今天再新的产品我也不会动心,到什么时候换一个?用到坏了不能再用,实在不能再用了,行!可以换一个。还能用,我绝不上当,我绝不花这个冤枉钱。我们每天在电视机里看什么?看我生活上所需要知道的讯息,这对我工作、对我生活有帮助;与我生活工作不相干,不用看它,你在电视萤光幕上入定了。这是讲到「修习种种诸三昧」。

  我们的六根在六尘境界,无论是顺境是逆境,无论是善缘是恶缘,都能够练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是说你需要不需要。需要的时候,统统可以用,事事无碍;不需要的时候,边都不沾。道人,生活在今天的这个社会,问起来样样都知道、样样都明了,智慧!无所不知。自己生活所不需的,决定不取,如如不动。所以「不取於相,如如不动」,是要应用在生活上,不是说不要相。我们有这个身体在,身体需要饮食、需要穿衣服、需要住房子,你怎么能够不要这些相?所以离相是离心里面妄想分别的相,离贪瞋痴慢的相,离自私为我的相,离相是离这个,不要搞错了。我常常在讲席当中提醒同修们,要远离控制一切人事物的这个相,这种念头不能生。有这个念头,不自然!就是与法性相违背了,法性里头没有。穿衣吃饭,这个法性里头有,为什么?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贪瞋痴慢没有,自私自利没有,控制一切人事物没有,占有一切人事物没有,法性里头没有,我们离;法性里头有,我们可以用。你说这个生活多快乐!

  佛法修学的目标目的,大家都知道离苦得乐。如果我们学佛搞反了,我们这个结果是离乐得苦,错了!佛不是教我们离乐得苦,佛是教我们离苦得乐。现在这些歌舞场合、五欲六尘之乐,佛为什么教我们离开?那不是乐那是苦,那个乐不正常。就好像我们现在一般社会讲,那是打吗啡、服毒。打吗啡服毒的那个乐,佛教我们要远离,为什么?那是找刺激,后面是苦不堪言。佛劝告我们远离它,它会勾引你的烦恼,它会给你烦恼心所里做增上缘,让你烦恼起现行。烦恼是七情五欲,这不是真乐。真正的乐趣,唯有契入境界的人他才能享受得到;没有契入境界,依教奉行的人他享受得到。佛教我做,我认真努力做,佛教我不可以做,我决定不违反,他得乐。这个乐虽然不是诸佛菩萨境界里头那一种的乐,相似!接近,这个乐接近真乐。

  这个道理很深,一般人不知道,以为打吗啡很乐、吸毒很乐,他不晓得祸害就在眼前。造作善业的那种乐,只有行善的人知道;造作十恶业那种乐,头脑清楚的人、明白人知道那是苦不是乐,那一种乐是非常非常短暂,有大苦在后面。佛经上常常用刀头舐蜜,用这个来做比喻。非常锋利的刀刃,上面涂了一点蜂蜜,蜂蜜很好吃,舌头去舔它,甜头尝到了,舌头割断了,佛用这个比喻。所以今天世间这种五欲六尘之乐,就是佛经上所讲的「刀头舐蜜」。我把它比作吸毒,佛这个比喻更贴切,更容易令人了解。

  所以菩萨普散的众宝是法宝,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真乐是什么?真乐是戒定慧,真乐。你真肯修戒定慧,你就能得到。你得到真乐你必定离苦,苦是什么?业障、染污。『令众生除障垢』,那是苦。戒定慧度贪瞋痴,贪瞋痴是障垢的根本,我们一定要知道在这个地方下功夫。清凉大师注得好,「一向为他」,起心动念总是要帮助别人,远离烦恼习气,随顺圣贤教诲,这里头有真乐。前面所讲到的「普德净华主地神」,他讲的那个果报有多乐?清凉大师注解「长寿金刚不坏身」,这是乐。从哪里来的?我们总结清凉引用经论里面的话来说,三个原因:第一个是不杀,第二个是布施,第三个是护法。这三个业因,得长寿金刚不坏身的果报。

  护法还得不到这种果报,一定欠缺前面不杀生、平等布施,三个因像鼎之三足,缺少一个都会有欠缺。我们细细去观察,恍然大悟。如果我们真正认真去修,修这三条,果报一定现前。「护法」诸位要知道,最重要是护自己的法,护自己的法就是护持正法,就是护众生的法。自己的法完全显露在我这个形相里头。我的智慧,在我这个形相里头,人家一看「这个人有智慧,这个人聪明。」岂不是你的聪明智慧都在你的面孔上?你一举一动,「某人威仪风度好,与众不同。」你看看,你的智慧德相完全显露在外表。所以护持自己的相好威仪,护自己的法。我们是个佛弟子,出家现出家的相,在家现在家的相,社会大众一看到你的形相,对你起恭敬心、尊重心、仰慕的心,这就护持正法。大家说:「佛不错,你看学佛的人庄严!」智慧清净庄严,岂不就是护了佛的法?众生看到你欢喜、尊敬你,向你学习,你不就护了众生的法?

  有人不懂得护持,护法有许许多多护法的方法、许许多多不同的方式。我们是什么身分?我们是什么地位?我们从事哪一个行业?我们采取哪一种方法来护持正法?护自己的正法,护释迦牟尼佛的正法,护一切众生的正法,你得要懂。具体而言的成效,那就是此地讲的「修习种种三昧」,三昧起作用就是智慧,目的全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我们今天的话说,影响众生,佛法的术语是加持众生。加持大家都会讲,拿什么加持?回向众生,拿什么回向?总得要明了,要搞清楚。众生得利益,众生觉悟了,众生离烦恼了;烦恼虽然没有离尽,烦恼减轻了,对於贪图五欲六尘的享受,这个念头淡了,虽然没有远离,他那个味淡了,他就得利益。种种不良的嗜好,他现在逐渐觉悟了,浮华奢侈的习尚他现在明白了,逐渐能够减轻了,这就是「令众生除障垢解脱门」。他离一分苦,就得一分乐。障垢分分离,福慧分分长。《了凡四训》里头常说「灾消福来」,灾逐渐消,福报逐渐逐渐现前,就是指的地神布施、供养、教诲的效果,这是我们应当学的。清凉大师这一句话,是给我们一个总的方向,「一切为他」,不是为自己。所有一切的修为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第五句:

  【净目观时主地神,得令一切众生常游戏快乐解脱门。】

  这个法门,我想对现代社会来推动的话,一定普遍受到社会大众的欢迎。清凉注解「观机出现,名为游戏」,注解只有一句,这一句的意思很深,我们千万不要把经的意思错会了。如果错会了经义,古德常说「三世佛冤」,三世诸佛都喊冤枉。依文解义,看到这个文,大概就是我心里想的这个意思,三世诸佛都喊冤枉!怎样才不至於把意思错会?先看看菩萨的名号,他跟他的法门决定相应。

  『净目观时』,时是时节因缘,清净眼观察时节因缘。我们现前这个社会是处在什么样一种现象?不能不清楚。观机要观人、要观时、要观地、要观现前这个社会发生的一切事情。虽然此地只讲一个「时」,里头必定包括人、事、处,它才圆满。佛法里常常用一个字代表一切,统统都能观察清楚,你确确实实能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样就不会错解佛的意思。

  主地神第五句:

  【净目观时主地神,得令一切众生常游戏快乐解脱门。】

  这一句前面虽然说过,意思没有能够说尽,必须要做一个补充。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目的,在佛门里面大家都很熟知的八个字: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游戏快乐』是得乐,什么是游戏?我们必须要清楚,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应化在九法界,经上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当处出生,随处灭尽」,这不是游戏神通是什么?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为此界众生示现八相成道,是游戏神通。诸大菩萨,在中国这个地区,示现出家的身分、示现在家的身分,我们在《高僧传》、在《神僧传》里面看到很多,那也是「游戏快乐」。近代的印光大师,有许多同修都知道,他老人家是西方极乐世界大势至菩萨应化来的。他一生为我们所表演的,又何尝不是游戏快乐?

  游戏我们能体会得到,快乐我们体会不到。但是细心的人能体会得到,他快乐在哪里?古人有所谓「助人为快乐之本」,你懂得这句话的意思吗?诸佛菩萨到世间来示现,甚至在九法界来示现,来干什么的?来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转恶为善,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他怎么不快乐?助人,助人为快乐之本。由此可知,十方世界诸佛菩萨应现到世间来,应现在九法界,快乐!这才叫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服务,无条件的服务,不求丝毫报偿的服务,真快乐!谁懂得?我们的服务有报酬,快乐就没有了,被报酬抵消掉了。布施供养,我们的布施供养无条件的是快乐,有条件、有希求、有求报偿的,快乐就没有了。你们想想是不是抵消掉了?你明白这些道理,你才晓得『净目观时主地神』,菩萨的一个代表。一尊菩萨如是,每一尊菩萨又何尝不如是?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要发心向他学习。不为自己,没有自己,就游戏神通;自在随缘,那就是快乐。第六句:

  【金色妙眼主地神,得示现一切清净身调伏众生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现净惑身,方调物惑」。清凉大师讲物不讲人,就是经文里面讲的「众生」。这个意思广,众生包括九法界,众生包括依正庄严。正报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依报还是众缘和合而生起的现象,情与无情全都包括在其中。经文上明明讲的,『示现一切清净身』,但是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还现秽身,方能调物惑,才能调伏众生的迷惑颠倒。经文里头意思含著有,不明显,我们这些浅学之人粗心大意,看不出来;清凉大师看得深、看得广。菩萨现清净身我们没有疑惑;菩萨现垢秽身,我们於是就疑惑了。哪些是垢秽身?示现在我们人间,示现一个乞丐,示现一身邋遢,济公活佛就现的秽身。

  民国初年,清末民初,金山活佛,金山寺的妙善长老示现的秽身。穿的衣服一年到头从来不洗的,一生没有洗过一次澡的,一生不洗澡。说来奇怪他就穿那么一件大褂,冬天他也不冷,夏天他也不热,就是那么一身衣服,从来没有看到他换过,从来没有看到他洗过。现秽身,肮脏邋遢。但是你仔细去亲近靠近他,他身清净,他身上有香气,衣服也有香气,这才叫大众接触他的人对他尊敬、崇拜、信服,称他为活佛。他的形象疯疯颠颠,听他说话好像语无伦次,仔细想想话里头有大道理在。近代的我们看到妙善法师;宋朝时代,我们看到济公长老,示现这一类的多。虚云老和尚,朝五台遇到的文吉,文殊菩萨示现的,示现乞丐身。

  再仔细去观察,菩萨要度畜生现畜生身,《物犹如此》里头有记载,这个记载是节录佛经里面的。如果诸位看大藏经里面《经律异相》、《法苑珠林》,这里面节录出来完全是佛经里面的故事。佛度六道众生,度畜生道现畜生身,畜生有它的言语,一定要现同类身,跟它用同类的言语才能度它。佛要度这一群猪,当然他也先观机,这一群猪过去生中曾经学过佛,有善根;如果没有善根,那就没有法子得度。他有善根,菩萨看到因缘成熟了,无论在哪一道,现同类身为他说法。他开悟,一样的能生天、能往生极乐世界。饿鬼道的众生,佛菩萨就示现饿鬼身为他说法;地狱道的众生,地狱道有没有善根?我们常言说得好,地狱道最苦,没有办法得度。这种话是佛警惕我们的意思多,劝导我们最好不要造地狱的罪业,地狱实在太苦了。

  这些地方佛菩萨去不去?去,地藏菩萨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代表,「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菩萨入地狱干什么?度地狱苦众生,他们太苦了。佛法听得进去听不进去?在受苦难的时候,心完全跟苦难连在一起,没有功夫听别人的教诲。不是说听不进去,注意力不在,只感觉到浑身疼痛,别人跟他讲话没听见,这叫业障太重,佛菩萨对他也没有办法。地狱里受苦报,受到快要离开地狱的时候,他那个罪受得差不多,快要受完了,这个时候菩萨也到地狱里为他们说法,他们会听得进去,也能够超生。完全看他过去生中所种的善根福德因缘。

  清凉在这里注得好,菩萨为一切众生现身说法,「清净身」,这三个字里头,净秽统统包括。虽然示现的是秽身,畜生身、饿鬼身、地狱身,菩萨依旧是清净身,为什么?心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他在地狱,地狱清净;他在饿鬼,饿鬼清净;他在畜生,畜生清净。什么道理?相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最重要的是心转境界,不能让境界转我们的心,那就是凡夫,道道地地的凡夫。心转境界是修行人,确确实实能做到随心所欲,转地狱为极乐,佛做得到,我们做不到。我们如果能够把现前境界,把不称心不如意的境界,转变成可意,我们的修行功夫就得力了。把我们厌恶的人、不欢喜的事,转变成平等的境界,我不讨厌他了,我不厌恶他了,我跟他接触的时候,心地清净平等,功夫得力了。如果再进一步,你对他感恩,你能对他以德报怨;换句话说,你用真诚清净平等心,你照顾他、关怀他、帮助他,你的境界就更高了,你真正在行菩萨道。行菩萨道,那你就入了菩萨境界,你不是菩萨,谁是菩萨?对你的冤亲债主,你能用这种心态对待,没有怨恨还爱护他、照顾他、帮助他。

  所以没有『金色妙眼』,怎么行?「金色妙眼」才能看到一切众生的真相。真相我们总要记住,「性本善」,他为什么会造作一些恶业?为什么会受苦报?那是习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他的缘不好,周边环境影响他,没有遇到好的善知识,遇到恶知识他就变恶了,把他的本善忘掉了,去学恶知识,是这么回事。这一桩事情,用我们世间人的眼光来看,可以原谅的。可以原谅是世间贤人君子所说的,圣人原谅的念头都没有。可以原谅,心还没有到纯净纯善,是善心不错,不纯。纯的时候看到这些恶业众生,那个恶的念头在自己心里不生。真正像《坛经》里面所说的,「不见世间过」。诸位要晓得,这个世间过不是你真的不见,你真的不见你眼有了毛病。确实见到了,但是心里头决定没有分别执著,确确实实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叫不见。你这才能真正观机,你能看到他的恶,你能看到他的善,你能看到他的净,你能看到他的染。然后观察时节因缘,机缘成熟你就可以帮助他,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是岸。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总是一切时一切处念念当中,要帮助九法界一切众生。在一切时候一切场所,都要有这个心,都要有这个行持。不能说我现在在一个房间,门窗都关好了,没有人看见,我可以放逸了,错了!为什么?这个房间没有人,房间里头有鬼神,我不可以得罪九法界众生,那你就应当保持心地清净善良。没有任何人在,我的心永远保持清净善良,不让毫分不善夹杂,为什么?我对得起九法界众生,我对得起天地神明。主地神,我们能离开他吗?我们看不见他,他看得见我们。贴近我们的这个土地是小神,我们住家盖这个房子,这个房子盖在土地上,有没有土地神?有,这个小土地神是管你家的。我们住在这一条街,或是住在这个村庄,这个村庄有土地神,管这一村的,管这一条街的。我们知不知道这是事实?有许多人道理好像是懂得,事实真相不知道。你要是知道事实真相,你怎么能够逃过一切众生的耳目?自以为没有人知道,错了。天地鬼神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太上感应篇》里头说得很多,《文昌帝君阴骘文》也讲得很多,古德注解里头举了许许多多的例证,那些都是事实,不是人编造的。你能够相信,尊重自己的灵性;你不相信,说它是迷信,不知道尊重自己、自己的性德。第七句:

  【香毛发光主地神,得了知一切佛功德海大威力解脱门。】

  清凉大师告诉我们「内具德海,现威力身」。如同大地上的海洋一样,有润泽这个功能,养育地上的一些动物植物,特别对植物来说,称之为『香毛』。清凉大师这些话,让我们对这菩萨的德号以及他修学的法门,我们能体会得到。因为他是地神,地神最明显的显示,他滋润树木花草、五谷杂粮,从地上生的我们今天讲的这些植物。『发光』,这个地方「发光」两个字形容香毛茂盛,得到地神的保佑、地神的加持,使五谷丰登,样样茂盛。与他修学的法门相应,他『了知一切佛功德海大威力』,这一句经文里面重要的两个字「了知」,明了知道。了知,要不入境界他怎么能了知?契入境界,他不是佛化身他是什么身?当然是诸佛如来示现的。「了知一切佛功德」,不是一尊佛,是一切佛的功德。「海」是比喻,一切佛的功德深广无际,用海来做比喻。佛的功德谁能说得尽?诸佛如来共同说都说不尽,即使无量劫也说不尽。为什么?称性。性无量无边,所以即使一毛的功德都说不尽,何况一切诸佛!唯证能知,只有能契入这个境界,这才能了知。

  清凉注得好,「内具德海,现威力身」,他说大威德就能帮助众生,能帮助万物。他何以能够帮助草木丛生,帮助百谷,所有一切我们中国人讲五谷杂粮,生长得那样茂盛,这个力量是哪里来的?这个力量是一切诸佛功德加持,这是从相上讲;从性上讲,自性本具的功德,才有这样大的威力,这个意思就讲得深了。地神有,我们有没有?佛在这个经「出现品」里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包括我在内,我没有在外;换句话说,我们每一位同修、每一个众生都具足如来的智慧德能相好,哪个没有?为什么现在我们没有了?佛给我们一句话说破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的过失是妄想分别执著。

  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经论上讲的名相不相同,意思没有两样。佛今天教我们教什么?断烦恼而已。断一品烦恼,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就透一分,断两分就透两分,佛就教我们这个。佛把这个道理给我们说出来了,事实真相说出来了,方法也说出来了,至於断要靠自己干。我们自己不肯断,佛菩萨没有办法代我们断。这个事情代不了的,为什么?自己作自己受,古人说得很好,「解铃还需系铃人」。烦恼是我们自己造作的,断除还是要自己去做。烦恼不是别人给我们的,所以别人没有办法解除我们的烦恼,烦恼是自己找的,还需要自己把它解脱。我们不能不懂这个道理。

  佛菩萨给我们做增上缘,只能做到此地,我们明白了、觉悟了、相信了,信什么?相信自己的真性跟诸佛如来是一不是二,相信自己自性里头本具无量智慧德相,这叫信佛。信了之后明白了,佛给我们说的统统觉悟,理懂得了,方法也明了了,下面要修,要真干,那就「行」;然后才「证」,证什么?证明我们自性里头确确实实本具无量智慧德相,证明了。佛讲的话不假,字字句句都可以证明,你做到你就证明了。我们有无量的相好,不是这么样的丑陋,那是我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常常讲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其实不是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们人间以为那就是相好,实际上佛在大乘经里常讲,「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那是真的。

  一一毛孔放无量光,一一光里面现无量佛,这哪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能够显现出来的?那是我们真正的身,是我们真正的相好。我们要怎样恢复?要把我们心性上面的障碍除掉。障碍总的来说,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能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跟一切人事物接触当中,不再执著、不再分别、不再打妄想?果然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了,恭喜你,你证阿罗汉果,你见思烦恼断了;不再分别,那恭喜你,你成菩萨,尘沙烦恼断了;妄想要没有了,那恭喜你,你圆满成佛,无明烦恼断尽了。这才知道众生跟佛就一念之差。这一念是什么?觉迷。一念觉,众生就成佛了,哪里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为什么佛在经上常讲众生作佛要无量劫、要三大阿僧只劫?他不觉,才讲这么长的时间;他要觉,一念回头就是,真正是古大德讲的「得来全不费功夫」,一念转过来,不再迷惑了。一切法随他去,各有因缘。时节因缘不成熟,佛对他都没有法子,都帮不上忙,我们有什么办法?佛教导我们随缘,随缘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也就是说,没有妄想执著,这是随缘;有妄想执著,是攀缘不是随缘。

  我们人人都随缘了,这正法能长远住世吗?能不遭苦难吗?不成!为什么?真的有魔难,魔难来了怎么办?靠护法。哪些是护法?真正的护法都是诸佛菩萨再来的,这个我们要懂。真正修行人一定感动诸佛菩萨,应化到世间来护法护持,除我们的魔障。我们在前面跟诸位说过,《涅盘经》上举的这些例子,真的有恶比丘,恶比丘要害清净比丘,要置他於死命。国王出来护法,跟他打斗,受了重伤,那个恶比丘很厉害。这菩萨示现,清净比丘给他说法,他往生了,他死了,生到佛国,为佛第一弟子,护法的功德。清净比丘以后也往生了,是佛的第二弟子,这是说明护法功德超过弘法。

  所以历代这些护法的国王大臣、大富长者,不能轻视。我们怎么晓得他是什么人再来的?不是普通人,普通人谁肯干这个事情?牺牲性命都在所不惜。为保护正法,为保护好修行人,菩萨、佛化身来的,凡夫不会干这个事情。凡夫看起来这是傻事情,你护他干什么?只有佛菩萨才知道,正法住世真正能利益一切众生,护持正法是无量无边的功德。我们看到世间人,现在举世之人,确实有很多有大势力的、有大威德的、有大财富的,他们对於正法的态度怎么样?置之不理不问,完全不关心。什么道理?不了解,他是凡夫。

  凡夫里面过去生中种的善因,他今天得的善果大富大贵,他得这个善果,他不是诸佛菩萨再来。诸佛菩萨再来不一样,会尽心尽力护持佛法,那个不相同。他在这里修真实功德,他在这个地方是为一切大众做示范。以他这种行持唤醒未觉将觉的众生,这才能唤得起来。他没有觉悟,但是快要觉悟了,他这一示现,就把他们引发出来了。这些众生在佛法里是根熟众生;如果不是根熟,就很难觉悟、很难回头,今天人讲很难发心,没有成熟。虽有善根福德,没有成熟;成熟,这个心就发起来了。舍命舍财,命都肯舍,何况是财?护持正法,利益众生,唯有正法能令一切众生破迷开悟。世出世间最大的利益、最大的善行、最大的好事,是帮助众生觉悟,不是别的。

  大圣在中国是孔老夫子,他一生干的什么?帮助人觉悟。当时帮助人觉悟,是用口,劝化;百世帮助人觉悟,用书。夫子的教训流传到今天,我们读他的书觉悟了。释迦牟尼佛也是如此,当时用口,万世用经。释迦牟尼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用经典流传给后世。后世善根福德因缘具足的人,听到经典、看到经典觉悟了,这个功德无量无边。这就是「一切佛功德海」的大威力,无一不是利益众生的。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