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六八卷) 2001/1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468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山神偈颂第七首:
【见诸众生流转苦,一切业障恒缠覆,以智慧光悉灭除,此普胜神之解脱。】
这是「威光普胜主山神」的赞颂。前面我们在长行里面看到他修的法门「拔一切苦使无有余」,这就是拔苦尽净,拔干净了,这个境界也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为什么?等觉菩萨还有苦,什么苦?此地讲的流转苦。我们佛门讲到生死有两种,分段生死跟变易生死,等觉菩萨还有一次的变易生死,那是他的苦;到如来果地究竟圆满佛,才真正是把苦拔尽,乐圆满了。往后他倒驾慈航在九法界里面随心应量帮助众生,他有没有苦受?没有。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我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受苦,实际上他不受,实际上他享的是真乐,这个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如果是菩萨那就不然,可能有一些苦受,也可能没有苦受,那就是看什么样层次的菩萨。法身菩萨没有苦受,权教菩萨或许有一些,菩萨位次愈高,离苦就愈多。
赞颂第一句『见诸众生流转苦』,现在我们是众生,我们自己本人是众生,看到这个世间芸芸众生都在受苦,这是我们眼前的社会现象,眼前的事实真相。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造业来的。我们看看现在这些受苦的众生,他在造的是什么?起心动念是意业,言语造作是身业。看看他现在造的是什么因,我们就知道他这个苦能不能够摆脱,几时能够离苦。但是现在看的业因,『一切业障恒缠覆』,这个事情严重了,身受苦报又在造业。谁能救他?除佛菩萨之外没有人能救。佛菩萨虽然有能力救他,还得要有缘分。缘不成熟,佛菩萨也无可奈何,这就是佛家常说的「佛不度无缘之人」,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总得要清楚,总得要明白。为什么?我们今天就是偈颂里面所描绘的,我们现在身在受苦,我们现在的三业在造业,心不清净,语不清净,身不清净,永远为烦恼缠覆,自己并不知道。不知道恶因,所造的决定是恶报。
世出世法,你要看清楚看明白了,就是因缘果报。出世间法也离不开这个原理,因缘果报可以说是真理,永恒不变。谁要能够认清楚、真搞明白,这个人在宗教里面讲他就得救,在佛法里面讲他就得度。为什么?不再造恶业了。身不再造杀盗淫,口不再骗人,不再打妄语,不再挑拨是非,不会花言巧语欺骗人,说话自然柔和,不会粗暴。心自然清净,不会再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不会再有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头,他得清净心,这样烦恼就消除了。我们不觉,仔细去反省检点自己的三业,天天在犯过失,不知道回头。不是不肯回头,提不起来,转眼之间自然就迷惑,迷得很自然,不知不觉。这是什么原因?实在讲是烦恼习气太重了。我不是有意,是无意,无意就是习气所使,还是在造罪过。要怎么办?怎样才能帮助自己真正回头?最重要的帮助自己的人还是自己,这一点诸位同修必须要明了,第一个帮助自己的是自己。自己不肯帮助自己,诸佛菩萨帮助你都没有用处,这是圣贤人教学跟许多人不一样的。
有一些宗教误以为上帝帮助我们就可以了,神帮助我们就可以了,自己不需要,这是错误的,到最后神、上帝都帮不上忙。头一个要自己帮助自己,然后别人来提醒你,那就是帮助你,一提醒自己立刻觉悟,立刻回头,回头是岸,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这个世间,有谁愿意批评人?有谁愿意说人过失?不但现在人没有人讲了,古时候人也不说。古时候说你过失的人大概只有三个人,第一个是你的父母,看到你有过失,他要教训你。第二个是老师,你是他的学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有义务要说你的过失。第三个是你真正的同参好友,他对你爱护、帮助你,他会说你过失。除了这三种人,没有人说。朋友,朋未必会说你,友可能会说你,朋是同学;同学当中最好的同学,跟自己志趣相投的那叫做友。这两个字古人的解释好,同学为朋,同志为友,不是这样的人谁愿意说你的过失?说你过失你不听,跟你结下怨仇,所以言语不能不谨慎。
我们处世,跟一般人相处,有的时候说话的人无意,听者有心。他误以为你是侮辱他,误以为你是讥笑他,怨恨在心。往往这个积怨,这一世没有机缘报复,来生后世遇到的时候还要报复,言语不能不谨慎。古人讲「斧在口中」,舌头就像把利斧,伤身伤人,说话怎能不谨慎?明明看到别人过恶,伤害我们的至亲好友,我要怎么说?婉转的说。想想我这个说法,他听了之后能不能接纳,能不能包容?一定要顾忌。他要不能接纳、不能包容,不可以说,老师对学生都不例外。
我在台中求学十年,我们这些学生是老师的常随众,也就是说一天都不离开老师,老师到哪里我们跟到哪里,就像佛经跟著佛那一千二百五十人,常随众!李老师的常随众没有佛那么多,大概有二三十人。常随众里面也有不能说的,所以我们同学们都知道,都看得很清楚,老师对哪个同学笑咪咪的,很客气,年复一年,长时间都是这样对待,我们晓得老师不说他的过。什么原因?他不能接受,他只能接受人的赞叹,不可以听别人说他过失,老师对这样的人,永远不说他。老师说你过失,你能接受,你能够忏悔,你能够改过,老师对你没有好脸色,有过失就大声的呵斥。李老师骂人打人,常常挨骂、常常挨打的是好学生,老师看重的,你能成就,你会改过。你被老师打了,你被老师骂了,你还感激老师,这个老师很愿意教你。如果老师才说你的过失,你脸就红了,老师一看,对你很客气,永远对你客气,他到哪里你跟到哪里,他也不会赶你走,永远对你客气。我们跟李老师十年,印象深刻,学了这么一点本事。这个本事重要,不跟一切人结怨仇,纵有怨仇也要化解,真的是「冤家宜解不宜结」。
今天世界的动乱,众生这么苦,根本原因从哪里来的?冤亲债主。这个话大家都知道,我们自己的冤亲债主,共业里头的冤亲债主,没有平伏,换句话说,报复。过去今生,我们跟一些人结的怨仇,他得知了,他有了能力,我们因缘相会他报复的心起来了。这个念头一动,那就不知道他要怎样对付我了,我们要明了。聪明人怎么样?回避、忍让,希望化解,不能对抗,这个对抗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太可怕了。纵然遇到恶的冤家,过去生中我把他杀了,这一生当中我应该被他杀,被他杀的时候毫无怨恨,这个结化解了。如果我被他杀了,我心里不服,我还有怨恨,来生我还要报复还要杀他,这样生生世世杀来杀去,永远不会停止。这就是佛家常讲的「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彼此两方面都苦,何苦来?真正一觉悟,算了,不再干这个傻事情了。
《观音感应录》有这么一个故事,这是我偶然想起来的。有一个人走远路,他赶路程,到夜晚找不到落脚之处,在一个小庙里头寄宿。他跟佛菩萨的缘还相当深厚,晚上梦到观世音菩萨告诉他:「明天你会遇到一个冤家对头,过去生中你把他杀了,这一生当中你应该被他杀,你逃不过,你可以把这个事情告诉他。」那个人是个强盗,他叫什么名字给他说了。他梦醒之后想一想,菩萨给他托梦,一定会遇到。到第二天,果然在山上遇到强盗,这个强盗要杀他。他就问他,你是不是某某人?强盗感到很奇怪:「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他就把昨天晚上菩萨托梦给他的事情给他说了,他说:「我前世杀了你,这一生当中应当被你杀,欠命还命。」这个强盗一想:「我这一生杀你,来生你不又要杀我?这杀来杀去有什么意思?算了,我不杀你了。」就放他走了。强盗觉悟了、明白了,观世音菩萨托梦救了两个人,把这两个人过去生中的冤结都化解了。
我们遇到一些难,人家要我们命的时候,观世音菩萨虽然没有托梦给我,我清楚,我要不欠他的命,他再凶暴也不会杀我;我要不欠他的钱,我钱摆在这个桌子上,他也不动心。「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过去生中造的善不善业自定的。所以世出世法就是因缘果报。我们今天受的这些苦,这是果,现在一切造作是因。如果我们从今天觉悟了,从今往后再不造恶业了,把恶业一条一条的戒除,专修善业。虽然阿赖耶识里头恶业的因还存在,这个因不会消失的,缘断掉了,因没有缘不可能结果,我们把这个恶缘断掉,所有一切恶因不会现行。我们过去生中也有不少善因,现在专修十善,专门做利益众生、利益社会的事业,我们阿赖耶识里头的善因,遇到这一生当中我们所结的善缘,善因善缘,善的果报就现前了。
这就是佛家所讲的改造命运,云谷禅师教袁了凡,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这个办法。了凡先生聪明,他能听得懂,他能接受,他真能干。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初干的时候很苦,为什么?习气已经养成,要改那是很痛苦的事情。你自己真的要忍得过,你忍不过你就没法子。他许愿做三千桩善事,十年才完成,你就知道他做得多辛苦。但是他还是克服了,信心增长,为什么?好的果报现前,三年多就完成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学这些方法,佛在经典上这些方法,比《了凡四训》、比云谷禅师所说的高明太多了。命运是自己造的,哪有不能转的道理?现在许许多多同修,学佛的同修当中我们经常看到的,眼前的大苦、老病,老苦跟病苦,没有法子避免。佛讲生老病死,谁能避免?对於这些痛苦,我们学佛能不能够把它转变?能不能把这些苦减轻?能。下一个单元「主地神」,第一位就教给我们这个方法,教你怎样把我这个不健康的身体转变为金刚不坏身;把我们这个业报所现的面相,如何转变成像菩萨那样慈悲圆满的德相?经典上有方法。我们读这一段文,总得要晓得「断恶修善,改过自新」。
第三句是『以智慧光悉灭除』,学佛求什么?不是求升官发财,不是求福报,不是求儿女、多子多孙,不是求这个。学佛求的是智慧,这是所有一切经论佛都说得很清楚。佛法所希求的目标,总目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求这个。这句话是梵语,可以翻成中文,为什么不翻?尊重不翻。这是佛法修学的总目标,真实的果报,我们佛家讲果德,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智慧。阿罗汉得到正觉,在佛法修学叫小果;菩萨得到正等正觉;诸佛如来得到的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三个学位,你要是拿到正觉,你就称阿罗汉,这是佛教里面最低的一个学位。你要是得到正等正觉,智慧就更高,几乎跟佛差不多,就称你作菩萨,菩萨是佛门里面第二个学位。你要是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你就拿最高的学位,这个学位叫做佛陀。所以诸位要知道,佛陀、菩萨、罗汉,是佛教教育里面的学位名称。佛不是上帝,上帝只有一个不能太多,太多麻烦。佛是学位的名称,好像现在的博士,我们这个社会博士愈多愈好,为什么?显示这个社会文化水平高,硕士愈多愈好,我们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所以佛教不是多神教,人家把佛教看作多神教,那是对佛教的误会,对佛教缺乏认识。
所以我们学佛求智慧。智慧能灭业障,真的把业障消灭了。为什么?转烦恼成菩提。人一觉悟,业障就叫菩提;换句话说,用中国话来讲,业障就是智慧。迷了的时候,智慧变成业障,智慧跟烦恼是一不是二,这个地方讲的业障就是烦恼。由此可知,众生跟佛菩萨的差别,总在一念。一念觉,众生成佛菩萨;一念迷,那就堕在六道去做众生,就这么回事情。我们总要搞清楚搞明白。怎样才能觉悟?佛告诉我们,一定要修定,一定要持戒。佛教人课程总纲领是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开了,烦恼就变成菩提。所以佛法的修学,总而言之一句话:「真干」!佛法重实行,单单解了没用处。解了怎么样?能说不能行。佛法里面的真实功德受用,你完全无分。
民国初年倓虚法师所说的,哈尔滨极乐寺建成之后,头一个在那边往生的是修无师。修无师在没有出家之前是作泥水匠的,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生活很苦,以后出家了。出家之后在常住里头修苦行,在寺庙里头做粗重的工作,他做这些。往生的时候他预知时至,临走要求几位法师送他往生,那个时候倓老跟定西老法师都在场。临走的时候,这些助念的人跟他说:「修无师,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古人往生的时候都做几首诗、几首偈留给后人做个纪念,我们也希望你能留一点纪念给我们。」修无师说:「我是个粗人,我也不会作诗,我也不会作偈,但是我有一句老实话送给你们做纪念,这句话就是: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他说了就走了。这告诉我们佛法重实行;换句话说,你要想开智慧你就得真干;不能真干,你在经典里面研究的时间再多,用尽了精力不会开悟。开悟,必须把你所信的、你所解的,完全落实到你生活当中,你才会有悟处。我们所学的是戒,在外面是戒,是外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守规矩,这个规矩就叫做戒。内里面修清净心,远离贪瞋痴。远离贪瞋痴就是修定,让自己的心恢复清净平等,永远保持清净平等,智慧就开了。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没有私心,不会藏私。我有的不敢教人,自己还留一手,那是吝法。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没有一个吝法的,圆圆满满传授给你,问题是你接不接受?你肯不肯依教奉行?佛经每一部最后一句话「信受奉行,作礼而去」,我们能不能真正做到信受奉行?这四个字能做到,你怎么会不开智慧?智慧一开,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转十恶为十善,转六蔽为六波罗蜜。这都转了,总在依教奉行,在这么一句。『此普胜神之解脱』,这是威光普胜主山神他修学的方法,他从这个方法证无上的菩提。第八首:
【一一毛孔出妙音,随众生心赞诸佛,悉遍十方无量劫,此是光轮所入门。】
这是微密光轮主山神他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演教法光明显示一切如来功德」,我们一看就晓得,他是一位讲经说法的法师。法师,诸位同修要记住,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居士讲经说法也称之为法师。佛门的这些称呼,我们总要搞清楚搞明白,不至於外行。专门称出家人的,在家人不能称的,只有比丘(这是男众出家的)、比丘尼(女众出家的),这个在家人不能称,沙弥这是出家男众,沙弥尼是出家女众,这四个名词是出家人专称的。其他的像和尚,和尚不分在家出家、不分男女老少,这个诸位要搞清楚。现在很多人都搞错,以为剃了头出家都称和尚,错了!和尚在佛门里面是最尊贵的称呼,它的意思是亲教师,也是属於尊重不翻。这个意思是说:这是亲自指导我、教导我的老师,学生称这个老师为和尚,这是印度人尊称的。像我们一个学校,学校很大,老师很多,但是这个老师没有上我课的,不称他和尚,也不称他阿闍梨,称什么?称法师,法师是最普通的称呼。在学校里直接教我的、上我课的,我们称他「阿闍梨」,阿闍梨是教过我的老师。我们学校老师很多,哪几位老师教过我的,这是阿闍梨;不是教过我的,不称阿闍梨。但是也有不教我们课,同样可以称阿闍梨,那是什么人?教务主任,他管全校教务的。虽然没有上过我的课,他是我的阿闍梨。训导主任,他也没上过我的课,他确实主管全校训导的,这个可以称阿闍梨。不是这个关系,统统称法师。什么人称和尚?校长。一个道场只有一个和尚,和尚是校长,一个学校只有一个校长,不能有两个校长。
所以住持、方丈这个人才称和尚。为什么?他主持教学政策的,也就是说他底下这些人员,像一个寺庙里面的组织,寺庙组织跟学校很相似,有首座和尚,首座就是担任教学的;有维那和尚,维那师,维那是管训导的;有监院,监院是管总务;知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主管公共关系的。这是道场纲领执事,组织里面的一级主管,都要听从和尚的教导,都要服从和尚。所以主持称和尚,一切教学的政策方针是由他决定的,所以他是我们的亲教师。那些教员来上课,那是代他来授课的。上什么课程,课程怎么教,都是和尚指导的,和尚才是我们真正的亲教师。在大学里面、在研究所里面,指导教授也可以称和尚。和尚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分在家出家。
我是个出家人,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他亲自指导我,我们的关系他是我的和尚,我是他的弟子。所以诸位同修一定要晓得,和尚在家人可以称。阿闍梨在家人也可以称,阿闍梨是轨范师,他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模范,这个能称。法师也不分在家出家,统统都可以称。称呼的意思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这是佛教内行人;否则的话你是外行,你不懂佛教。
主山神偈颂第八首:
【一一毛孔出妙音,随众生心赞诸佛,悉遍十方无量劫,此是光轮所入门。】
这是山神示现为讲经说法的法师,他可以称法师,可以称阿闍梨,可以称和尚,他的身分是山神、主山神。他所教的偈颂里面说得很清楚,『一一毛孔出妙音』,三轮演法,演是表演;身做一切众生的示范,这是身在演法;口在为大家解释,为大众说明,口说法;意,常常念一切众生,刹那没有中断过,念的功德效果也非常殊胜。我们世间人常讲到潜移默化,在佛门里面讲诸佛菩萨本愿威神的加持,多半是在念力。「一一毛孔出妙音」,这一句意义非常深长。「妙音」在此地是比喻,不是真的每一个毛孔都出现声音,毛孔放光,毛孔出音,那是神通示现,最重要的我们要懂它表法的意义,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
毛孔是我们这个身体基本的一个结构,我们现在人讲细胞,佛经里面讲毛孔或者讲毛端,意思都是一样的,讲我们这个身体组织里头最小的单位。「出妙音」是什么意思?我们看下面你就能明白。『随众生心赞诸佛』,「赞诸佛」赞什么?赞诸佛的智慧,赞诸佛的德行,赞诸佛的相好,这三个可以把诸佛如来我们所称赞的全都包括了。这一毛端里面这三种功德具备,於是我们就要体会到,学佛不能没有相好。「一一毛孔出妙音」就是赞叹福德,我们展现出来,我们学佛为佛的弟子,我们身体每一个细胞都是好的,都是正常的,都是完美的。为什么能够得到?因为你有智慧、你有德行。真实智慧!德行是完全随顺法性,凡是违背法性的,我们佛学名字叫它做业障、叫它做烦恼。随顺法性的,都叫它做功德、德行。我们的心生智慧而不生烦恼,我们的行,这个身体完全随顺法性,而不违背法性,这身体是健康的。在佛教叫法性,现在一般人叫自然,随顺大自然。也有人讲天人合一,自己的思想、见解、身行,都能跟天地融合成一体,这个意思是儒家讲的。讲天地人,人与天地参德,参与天地之大德,就是天人合一的意思。这个身体最健康,不会有毛病,这就是出妙音,这就是赞诸佛。
赞诸佛要「随众生心」,众生心里头想的是什么?希求的是什么?头一个无非希求的是福报,相好是第一个福报,哪一个众生不希求?富贵是一切众生希求的,智慧是一切众生希求的,长寿健康是一切众生希求的。我们有没有拿出标本来给大家看?这叫赞诸佛。「诸佛」这个名字含义非常深广,是双关语不是单独的,对上来讲在十法界里头确实是赞叹诸佛如来。用什么赞?用口赞没有用。要用什么赞?心赞、身赞。心像佛心,换句话说,心与法性相应,就是赞诸佛;身与法相相应,这是赞佛身。我们要表现出来才叫做赞,口头上赞那个不算数,那不是真的。以我们的心、以我们的行为表现出来赞叹,那叫依教奉行。
我们今天成立了许多净宗学会,很多净宗学会是我帮助成立的,但诸位同学要知道,不是我的,与我不相干,我劝导他们成立的。净宗学会成立,我们编了一个新的《朝暮课诵》,早课我们选《无量寿经》第六品做为读诵的经文,为什么选这个?我们的心愿跟阿弥陀佛相同,我们真正落实。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心一样,我们的愿跟阿弥陀佛的愿一样,赞佛的性德。表现出来不在口里,口里头一句话不说,真赞佛!晚课我们选择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一大段经文里面讲的是什么?五戒十善。行为,我们的行为像佛,做得跟佛一样,这是赞佛。我们的心跟佛心一样,心赞佛;我们的愿跟佛的愿一样,愿赞佛;我们的行为跟佛的行为一样,行赞佛,这是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我们接受佛陀教诲依教奉行,示现给一切众生看,启发一切众生的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让一切众生看,我这样做我能成就,你看清楚看明白,觉悟了,你也这样做,你也成就。这才叫赞诸佛,与下面一句就互相相应。
『悉遍十方无量劫』,这样称赞,你称赞的功德遍十方法界,这是讲空间;「无量劫」是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那是《华严经》里面所讲的情与无情,全都包括在里面,一个都不漏,你全都赞叹到了。山神所修的、山神所学、山神所成就的,真的是伟大,真的是不可思议,我们应当向他学习,这个山神就是诸佛如来。第九首,普眼现见主山神他的赞颂:
【佛遍十方普现前,种种方便说妙法,广益众生诸行海,此现见神之所悟。】
普眼现见菩萨,这主山神是法身菩萨。在前面我们看到他所修学的法门非常奇妙,清凉大师注解的也很多,相当丰富。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令一切众生乃至於梦中增长善根」。清凉大师引《璎珞经》里面跟我们说,《璎珞经》上有这么一个故事,过去有佛,他要想度化众生先叫大众睡觉,睡著了他在大众梦中说法,醒了之后他就开悟、就证果了,这个方法妙。这个方法不是我们世界众生的根性,确实十方世界众生根性不相同,佛菩萨用的方法不一样。我们这个世间众生耳根最利,六根耳根最利,所以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说得很明白,「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释迦牟尼佛示现在这个世间,用音声说法,最重要的这个手段是用言语、言教,用身教辅助言教,耳根最利;如果是眼根最利,就是身教,身教为第一,言教为辅助。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众生耳根最利,其他的诸根都不如耳根,孔老夫子在世也是以言教为主,身教为辅。印度跟中国的圣人,教化众生所用的手段相同,我们中国谚语里面所说「英雄所见,大略相同」,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要懂得。
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香积国的众生,他们根性跟我们不一样,他们舌根最利。香积如来怎样教化那个地区的众生?请大家吃饭,大家吃饭一品尝味道就开悟了。我们在《大璎珞经》里面看佛说的,「过去有佛」,没有跟我们说明哪一尊佛,也没有给我们说明是哪一个国土,佛只是概略说了一下。这个地方的众生根性很奇怪,哪个根最利?眠梦当中,那个梦我们现在知道,梦是睡觉的时候意识心在活动,我们晓得六根当中的意根很利,眼耳鼻舌身都不利,意根很利。所以度这些众生叫他睡大觉,睡著之后,佛有能力在梦中跟他说法,进入他的梦中,意根利。我们从这个地方能体会出来,六根确实有胜劣不同。《涅盘经》上也有例子,但是他不是现佛身。由此可知,确实有佛菩萨看到众生某一种特殊的缘分,在梦中为他说法。如果佛菩萨对我们也用这个方法,我们睡觉了,晚上在作梦,第二天起来我们是什么态度?「梦是假的,哪里是真的!」这说明什么?我们的意根不利,不会把这个当真,所以佛就不用这个方法,佛还是用言教辅助身教。
在赞颂里面就活泼了,这个境界突然开阔了,『佛遍十方普现前,种种方便说妙法』,这是把诸佛如来在虚空法界利益一切众生的大行,都给我们叙述出来了。在第一句里面,我们要有一个认识,「佛遍十方普现前」,这话是真实的,决定不是妄语也不是夸张。也许要问,「佛遍十方普现前」,为什么我没看到?不但我没有看到,我听都没听说,佛菩萨到底在哪里?佛菩萨确确实实普现前,你是有眼不见,有耳不闻,怪你自己不能怪别人。在哪里?你六根所接触的无一不是!你不是学佛的人,所以你不知道,在你面前你也不认识。如果你是真学佛的人,你完全明了,像善财童子一样。善财童子修行之所以能证果,就是他亲眼见到「佛遍十方普现前」,他所得的法,「种种方便说妙法」。善财是这样的,所以他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这才是真正善学,他会学。
会学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念念行行,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他圆满成佛了。觉正净就是此地讲的「种种方便说妙法」,妙法就是觉正净,我们真的是有眼不见,有耳不闻。觉正净是以种种方便显示给我们,让我们六根都感觉到,佛怎么不遍十方?怎么不现面前?何况《华严》上跟我们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由此可知,有情众生是佛示现的,无情众生也是佛示现的,几个人知道?几个人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你连这个事实都不知道,普贤行怎么修?必须真正通达明了,你的生活自然是普贤行,礼敬诸佛你一定做到。为什么?诸佛如来,我焉能不尊重?我焉能不礼敬?自己不会失礼,不会有疏忽。对人对事对物,自自然然会做得很周到、很圆满。
「入法界品」里面所说的,桌子善知识,板凳善知识,香炉善知识,蜡台善知识,这些讲的是无情众生。无情众生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这就是经上所讲的「唯心所现」,心是佛,心所现的怎么不是佛?能现是佛,所现也是,能所不二。这些话我们常常听到,常常在经上看到,不懂里头的意思。什么时候你才懂?你入进去就懂了,你不入进去你怎么会懂?不但你看不懂,你也听不懂。怎么知道你听不懂?你的心、你的行为没有转过来,不懂。这个书架摆几本经书,摆得凌乱不堪,这就是不懂。真懂了,你摆的经书一定摆得整整齐齐,先后顺序决定不会颠倒,你懂。从这里看到什么?看到你礼敬诸佛。对於无情,书本是属於无情众生,我对它有礼,我对它尊重,我把它摆得整整齐齐,把它保持得干干净净。
我在学习当中,因为现在印刷术发达,流通量很多,跟古时候不一样。古时候印刷术不发达,流通量很少,所以对於典籍要格外的尊重,决定不能把它染污。你自己要学,怎么个学法?自己要手抄,抄一本,你要圈点做记号,在你自己抄本里头可以用,原本不可以。为什么?留给后人看。书籍有破了,要把它修补。现在印刷术发达,发行量很多,不会失传,需要的时候可以再版。现在书籍我们可以不要手抄了,在书本上可以做记号,可以在上面写字,但是要恭恭敬敬,不能随便乱涂。随随便便乱涂,写字很潦草不恭敬,这就不懂得了。「佛遍十方普现前」,就不现在你面前了,你面前没有佛,何以没有佛?你心里头没有佛。心里面有,一切都有,就普现前了;心里头没有,一切都没有了。
这个大乘经上讲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心里头有。这一个圆教一乘种性的学人,这种善根福德因缘不可思议!他心目当中自己是学生,除自己之外,情与无情全是诸佛如来示现来教导我的,这个心才叫真诚!我们的心为什么做不到真诚?「释迦如来是佛,阿弥陀佛是佛,你们都是众生,你们都在造业,你们都不如我。」贡高我慢!哪来的恭敬心?礼敬诸佛,那个「诸」里面的意思,是指的十方三世;十方,把所有族类包进去了,情与无情包进去了;三世,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皆当作佛」,一切众生是未来佛,我得罪一个众生,我就得罪一尊未来佛。佛菩萨不如是。谁会得罪众生?只有凡夫,他不是佛,他要是佛、是菩萨,他就不会得罪众生。跟诸位说,他要是阿罗汉,他也不会得罪众生。不过阿罗汉习气没有断,他要不喜欢你、讨厌你,还有讨厌的样子,心地他清净,习气没有断。什么人会得罪人?护法神,护法神是凡夫。鬼神、天人他们是凡夫,他们不是佛、不是菩萨,有这些人。
向下经文我们还会谈到,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为什么?特别是六道众生,觉悟的少迷惑的多,佛菩萨来的时候如果没有护法神护持,这些造作罪业的众生会把佛菩萨赶跑,排斥他、不要他了。佛菩萨是来帮助众生的,好心的,好心得不到好报,让六道众生造更重的罪业。这个事情怎么办?这个事情需要警察,佛菩萨是圣诞老人,不会怪罪人的;护法神来当警察,他来维持秩序,他来执行奖善惩恶。诸位要知道奖善惩恶,阿罗汉、佛菩萨从来不管的,他的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护法神,护法神里头也有佛菩萨示现的,显示出佛菩萨神通广大。那就是什么?「应以阿修罗身得度者,佛菩萨就现阿修罗」,「应以罗刹身得度者,佛菩萨就现罗刹」。阿修罗、罗刹如果是佛菩萨示现的,决定是护法神。他用这个身分对恶行众生实行惩罚,对善行众生实行奖励,但绝对不是用佛菩萨、阿罗汉的身分,不可以。由此可知,佛的形相「种种方便说妙法」,不是一个单一的形相,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在这个单元,主山神这个单元,你看到这些神灵、这些神众,他们的德行、他们的境界,真正是不可思议。我们读了之后,将来再看到山神庙、看到山神,敢不恭敬吗?敢轻慢吗?自自然然礼敬、赞叹、供养、忏悔的心油然而生。
在中国抗战时期,我们那个时候还是小学生,初中学生的时代,许许多多的寺庙都已经改作学校。我念小学、念初中,学校都是寺庙改建的。念小学是在乡下,这个寺庙已经没有出家人住了,念中学这个寺庙出家人也没有了。所有的佛像,这个学校校方没有把它毁掉,把它集中放在一个房子里面,就像仓库一样,门锁起来贴了封条。大殿做为礼堂,旁边小的殿堂都做了教室,出家人的寮房都做了学生宿舍。但是这个乡村里头,土地庙、山神庙很小,那个没有法子利用。土地、山神我们还常常看见,山神庙跟土地庙差不多大,要是像此地香港这个面积来算的话,他们那个庙大概只有一两百尺,一百多平方英尺,大的大概两百平方英尺,都很小。这个没有用处,还存在,我们还看到不少的土地公、山神。但是那个时候不知道表法的意义,没有人说。现在要是见到山神,我们就会想到这一个单元的教学,知道这些山神在教我们些什么。由此可知,那是教育,那不是迷信。下面这个单元就讲到主地神,就讲到土地公。我们用什么心态去看土地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山神?不读,都是迷信,到底谁迷?自己迷了。山神没有迷,土地也没有迷,迷的是我们自己,你说可怜不可怜?落得山神、土地笑话我们。我们错了,他没有错。你看看山神,教我们这么多好东西,我们看了真的觉悟、真的明白、真的我们向他学习了。所以见到山神庙,想到这一个单元所讲的。
第三句,『广益众生诸行海』,这个「行」是做动词讲,应该念去声念「横」,但是现在念「横」没有人懂,我们还是念行好了,只要大家把意思搞清楚就行了。这是说教学的功德、教学的成就,对於众生思想见解、言语行为,帮助他得到广大真实的利益。这句话里头的密义、真实义,谁知道得最透彻?大概无过於善财童子,善财童子最清楚,了解得最透彻。善财童子是谁?就是我们修学大乘的人。修学大乘人不管是男女老少,你能够如理如法,你懂得《华严经》的道理,懂得《华严经》里面的教法,知道《华严经》里面讲的境界,如理如法的修学,你就是善财童子。我们今天五十三参是讲纲领,五十三是代表圆满,我们今天参访山神,山神教导我们,教我们许许多多多真实利益,帮助我们开智慧,我们哪里是迷信?一般人没有深究,开口就是说迷信,真的是冤枉了山神、冤枉了土地公,他不迷信,我们要懂得他表法的义趣。你真的明了,你才晓得,佛教乃至於儒、道、古圣先贤的教诲,都是一种高度艺术的说法,帮助我们、成就我们。我们今天无知,用迷信两个字把它抹杀,你说罪过不罪过?
『此现见神之所悟』,这个道理、这个教学的真相,普眼现见主山神他清楚他明白。所以在长行里面我们看到他所修学的法门,提到「梦中增长善根」,梦中增长善根是种种方便中的一种。在这个赞颂里面我们体会到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圆满的没有一点欠缺。为什么?众生无量无边,众生的根性、欲望无量无边,没有种种法门,如何能够令众生得最殊胜广大的利益?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明了,无论是说佛遍虚空法界、菩萨遍虚空法界、众生遍虚空法界、种种妙法遍虚空法界,你们在这里看到多,「多即是一,一即是多;一多不二」。一是什么?一是性,法性。法性包括佛性,佛性不包括法性。因为佛性是对有情众生说的,法性是有情跟无情统统包括了。法性是一,法相无量无边。佛是法相,菩萨是法相,众生是法相,有情是法相,无情也是法相。「种种方便说妙法」那是用,法性起用;「广益众生诸行海」,那是果,一一周遍法界。所以从相、从用、从因果,周遍法界;从性,一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明了这个道理,我们的思想周遍法界,我们的六根周遍法界,我们的言语造作周遍法界,我们在主山神里面学到了。今天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山神偈颂第七首:
【见诸众生流转苦,一切业障恒缠覆,以智慧光悉灭除,此普胜神之解脱。】
这是「威光普胜主山神」的赞颂。前面我们在长行里面看到他修的法门「拔一切苦使无有余」,这就是拔苦尽净,拔干净了,这个境界也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为什么?等觉菩萨还有苦,什么苦?此地讲的流转苦。我们佛门讲到生死有两种,分段生死跟变易生死,等觉菩萨还有一次的变易生死,那是他的苦;到如来果地究竟圆满佛,才真正是把苦拔尽,乐圆满了。往后他倒驾慈航在九法界里面随心应量帮助众生,他有没有苦受?没有。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八相成道,我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受苦,实际上他不受,实际上他享的是真乐,这个不是我们凡夫的境界。如果是菩萨那就不然,可能有一些苦受,也可能没有苦受,那就是看什么样层次的菩萨。法身菩萨没有苦受,权教菩萨或许有一些,菩萨位次愈高,离苦就愈多。
赞颂第一句『见诸众生流转苦』,现在我们是众生,我们自己本人是众生,看到这个世间芸芸众生都在受苦,这是我们眼前的社会现象,眼前的事实真相。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惑造业来的。我们看看现在这些受苦的众生,他在造的是什么?起心动念是意业,言语造作是身业。看看他现在造的是什么因,我们就知道他这个苦能不能够摆脱,几时能够离苦。但是现在看的业因,『一切业障恒缠覆』,这个事情严重了,身受苦报又在造业。谁能救他?除佛菩萨之外没有人能救。佛菩萨虽然有能力救他,还得要有缘分。缘不成熟,佛菩萨也无可奈何,这就是佛家常说的「佛不度无缘之人」,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总得要清楚,总得要明白。为什么?我们今天就是偈颂里面所描绘的,我们现在身在受苦,我们现在的三业在造业,心不清净,语不清净,身不清净,永远为烦恼缠覆,自己并不知道。不知道恶因,所造的决定是恶报。
世出世法,你要看清楚看明白了,就是因缘果报。出世间法也离不开这个原理,因缘果报可以说是真理,永恒不变。谁要能够认清楚、真搞明白,这个人在宗教里面讲他就得救,在佛法里面讲他就得度。为什么?不再造恶业了。身不再造杀盗淫,口不再骗人,不再打妄语,不再挑拨是非,不会花言巧语欺骗人,说话自然柔和,不会粗暴。心自然清净,不会再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不会再有控制一切人事物的念头,他得清净心,这样烦恼就消除了。我们不觉,仔细去反省检点自己的三业,天天在犯过失,不知道回头。不是不肯回头,提不起来,转眼之间自然就迷惑,迷得很自然,不知不觉。这是什么原因?实在讲是烦恼习气太重了。我不是有意,是无意,无意就是习气所使,还是在造罪过。要怎么办?怎样才能帮助自己真正回头?最重要的帮助自己的人还是自己,这一点诸位同修必须要明了,第一个帮助自己的是自己。自己不肯帮助自己,诸佛菩萨帮助你都没有用处,这是圣贤人教学跟许多人不一样的。
有一些宗教误以为上帝帮助我们就可以了,神帮助我们就可以了,自己不需要,这是错误的,到最后神、上帝都帮不上忙。头一个要自己帮助自己,然后别人来提醒你,那就是帮助你,一提醒自己立刻觉悟,立刻回头,回头是岸,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但是现在这个世间,有谁愿意批评人?有谁愿意说人过失?不但现在人没有人讲了,古时候人也不说。古时候说你过失的人大概只有三个人,第一个是你的父母,看到你有过失,他要教训你。第二个是老师,你是他的学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有义务要说你的过失。第三个是你真正的同参好友,他对你爱护、帮助你,他会说你过失。除了这三种人,没有人说。朋友,朋未必会说你,友可能会说你,朋是同学;同学当中最好的同学,跟自己志趣相投的那叫做友。这两个字古人的解释好,同学为朋,同志为友,不是这样的人谁愿意说你的过失?说你过失你不听,跟你结下怨仇,所以言语不能不谨慎。
我们处世,跟一般人相处,有的时候说话的人无意,听者有心。他误以为你是侮辱他,误以为你是讥笑他,怨恨在心。往往这个积怨,这一世没有机缘报复,来生后世遇到的时候还要报复,言语不能不谨慎。古人讲「斧在口中」,舌头就像把利斧,伤身伤人,说话怎能不谨慎?明明看到别人过恶,伤害我们的至亲好友,我要怎么说?婉转的说。想想我这个说法,他听了之后能不能接纳,能不能包容?一定要顾忌。他要不能接纳、不能包容,不可以说,老师对学生都不例外。
我在台中求学十年,我们这些学生是老师的常随众,也就是说一天都不离开老师,老师到哪里我们跟到哪里,就像佛经跟著佛那一千二百五十人,常随众!李老师的常随众没有佛那么多,大概有二三十人。常随众里面也有不能说的,所以我们同学们都知道,都看得很清楚,老师对哪个同学笑咪咪的,很客气,年复一年,长时间都是这样对待,我们晓得老师不说他的过。什么原因?他不能接受,他只能接受人的赞叹,不可以听别人说他过失,老师对这样的人,永远不说他。老师说你过失,你能接受,你能够忏悔,你能够改过,老师对你没有好脸色,有过失就大声的呵斥。李老师骂人打人,常常挨骂、常常挨打的是好学生,老师看重的,你能成就,你会改过。你被老师打了,你被老师骂了,你还感激老师,这个老师很愿意教你。如果老师才说你的过失,你脸就红了,老师一看,对你很客气,永远对你客气,他到哪里你跟到哪里,他也不会赶你走,永远对你客气。我们跟李老师十年,印象深刻,学了这么一点本事。这个本事重要,不跟一切人结怨仇,纵有怨仇也要化解,真的是「冤家宜解不宜结」。
今天世界的动乱,众生这么苦,根本原因从哪里来的?冤亲债主。这个话大家都知道,我们自己的冤亲债主,共业里头的冤亲债主,没有平伏,换句话说,报复。过去今生,我们跟一些人结的怨仇,他得知了,他有了能力,我们因缘相会他报复的心起来了。这个念头一动,那就不知道他要怎样对付我了,我们要明了。聪明人怎么样?回避、忍让,希望化解,不能对抗,这个对抗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太可怕了。纵然遇到恶的冤家,过去生中我把他杀了,这一生当中我应该被他杀,被他杀的时候毫无怨恨,这个结化解了。如果我被他杀了,我心里不服,我还有怨恨,来生我还要报复还要杀他,这样生生世世杀来杀去,永远不会停止。这就是佛家常讲的「冤冤相报,没完没了」,彼此两方面都苦,何苦来?真正一觉悟,算了,不再干这个傻事情了。
《观音感应录》有这么一个故事,这是我偶然想起来的。有一个人走远路,他赶路程,到夜晚找不到落脚之处,在一个小庙里头寄宿。他跟佛菩萨的缘还相当深厚,晚上梦到观世音菩萨告诉他:「明天你会遇到一个冤家对头,过去生中你把他杀了,这一生当中你应该被他杀,你逃不过,你可以把这个事情告诉他。」那个人是个强盗,他叫什么名字给他说了。他梦醒之后想一想,菩萨给他托梦,一定会遇到。到第二天,果然在山上遇到强盗,这个强盗要杀他。他就问他,你是不是某某人?强盗感到很奇怪:「你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他就把昨天晚上菩萨托梦给他的事情给他说了,他说:「我前世杀了你,这一生当中应当被你杀,欠命还命。」这个强盗一想:「我这一生杀你,来生你不又要杀我?这杀来杀去有什么意思?算了,我不杀你了。」就放他走了。强盗觉悟了、明白了,观世音菩萨托梦救了两个人,把这两个人过去生中的冤结都化解了。
我们遇到一些难,人家要我们命的时候,观世音菩萨虽然没有托梦给我,我清楚,我要不欠他的命,他再凶暴也不会杀我;我要不欠他的钱,我钱摆在这个桌子上,他也不动心。「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谁定的?过去生中造的善不善业自定的。所以世出世法就是因缘果报。我们今天受的这些苦,这是果,现在一切造作是因。如果我们从今天觉悟了,从今往后再不造恶业了,把恶业一条一条的戒除,专修善业。虽然阿赖耶识里头恶业的因还存在,这个因不会消失的,缘断掉了,因没有缘不可能结果,我们把这个恶缘断掉,所有一切恶因不会现行。我们过去生中也有不少善因,现在专修十善,专门做利益众生、利益社会的事业,我们阿赖耶识里头的善因,遇到这一生当中我们所结的善缘,善因善缘,善的果报就现前了。
这就是佛家所讲的改造命运,云谷禅师教袁了凡,就是这个道理,就是这个办法。了凡先生聪明,他能听得懂,他能接受,他真能干。我们在《了凡四训》里面看到,初干的时候很苦,为什么?习气已经养成,要改那是很痛苦的事情。你自己真的要忍得过,你忍不过你就没法子。他许愿做三千桩善事,十年才完成,你就知道他做得多辛苦。但是他还是克服了,信心增长,为什么?好的果报现前,三年多就完成了。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学这些方法,佛在经典上这些方法,比《了凡四训》、比云谷禅师所说的高明太多了。命运是自己造的,哪有不能转的道理?现在许许多多同修,学佛的同修当中我们经常看到的,眼前的大苦、老病,老苦跟病苦,没有法子避免。佛讲生老病死,谁能避免?对於这些痛苦,我们学佛能不能够把它转变?能不能把这些苦减轻?能。下一个单元「主地神」,第一位就教给我们这个方法,教你怎样把我这个不健康的身体转变为金刚不坏身;把我们这个业报所现的面相,如何转变成像菩萨那样慈悲圆满的德相?经典上有方法。我们读这一段文,总得要晓得「断恶修善,改过自新」。
第三句是『以智慧光悉灭除』,学佛求什么?不是求升官发财,不是求福报,不是求儿女、多子多孙,不是求这个。学佛求的是智慧,这是所有一切经论佛都说得很清楚。佛法所希求的目标,总目标「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求这个。这句话是梵语,可以翻成中文,为什么不翻?尊重不翻。这是佛法修学的总目标,真实的果报,我们佛家讲果德,翻成中国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智慧。阿罗汉得到正觉,在佛法修学叫小果;菩萨得到正等正觉;诸佛如来得到的是无上正等正觉。这三个学位,你要是拿到正觉,你就称阿罗汉,这是佛教里面最低的一个学位。你要是得到正等正觉,智慧就更高,几乎跟佛差不多,就称你作菩萨,菩萨是佛门里面第二个学位。你要是得到无上正等正觉,你就拿最高的学位,这个学位叫做佛陀。所以诸位要知道,佛陀、菩萨、罗汉,是佛教教育里面的学位名称。佛不是上帝,上帝只有一个不能太多,太多麻烦。佛是学位的名称,好像现在的博士,我们这个社会博士愈多愈好,为什么?显示这个社会文化水平高,硕士愈多愈好,我们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所以佛教不是多神教,人家把佛教看作多神教,那是对佛教的误会,对佛教缺乏认识。
所以我们学佛求智慧。智慧能灭业障,真的把业障消灭了。为什么?转烦恼成菩提。人一觉悟,业障就叫菩提;换句话说,用中国话来讲,业障就是智慧。迷了的时候,智慧变成业障,智慧跟烦恼是一不是二,这个地方讲的业障就是烦恼。由此可知,众生跟佛菩萨的差别,总在一念。一念觉,众生成佛菩萨;一念迷,那就堕在六道去做众生,就这么回事情。我们总要搞清楚搞明白。怎样才能觉悟?佛告诉我们,一定要修定,一定要持戒。佛教人课程总纲领是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开了,烦恼就变成菩提。所以佛法的修学,总而言之一句话:「真干」!佛法重实行,单单解了没用处。解了怎么样?能说不能行。佛法里面的真实功德受用,你完全无分。
民国初年倓虚法师所说的,哈尔滨极乐寺建成之后,头一个在那边往生的是修无师。修无师在没有出家之前是作泥水匠的,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生活很苦,以后出家了。出家之后在常住里头修苦行,在寺庙里头做粗重的工作,他做这些。往生的时候他预知时至,临走要求几位法师送他往生,那个时候倓老跟定西老法师都在场。临走的时候,这些助念的人跟他说:「修无师,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古人往生的时候都做几首诗、几首偈留给后人做个纪念,我们也希望你能留一点纪念给我们。」修无师说:「我是个粗人,我也不会作诗,我也不会作偈,但是我有一句老实话送给你们做纪念,这句话就是: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他说了就走了。这告诉我们佛法重实行;换句话说,你要想开智慧你就得真干;不能真干,你在经典里面研究的时间再多,用尽了精力不会开悟。开悟,必须把你所信的、你所解的,完全落实到你生活当中,你才会有悟处。我们所学的是戒,在外面是戒,是外表,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要守规矩,这个规矩就叫做戒。内里面修清净心,远离贪瞋痴。远离贪瞋痴就是修定,让自己的心恢复清净平等,永远保持清净平等,智慧就开了。
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没有私心,不会藏私。我有的不敢教人,自己还留一手,那是吝法。诸佛菩萨、祖师大德没有一个吝法的,圆圆满满传授给你,问题是你接不接受?你肯不肯依教奉行?佛经每一部最后一句话「信受奉行,作礼而去」,我们能不能真正做到信受奉行?这四个字能做到,你怎么会不开智慧?智慧一开,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盘,转十恶为十善,转六蔽为六波罗蜜。这都转了,总在依教奉行,在这么一句。『此普胜神之解脱』,这是威光普胜主山神他修学的方法,他从这个方法证无上的菩提。第八首:
【一一毛孔出妙音,随众生心赞诸佛,悉遍十方无量劫,此是光轮所入门。】
这是微密光轮主山神他的赞颂。他所修学的法门是「演教法光明显示一切如来功德」,我们一看就晓得,他是一位讲经说法的法师。法师,诸位同修要记住,不一定是出家人,在家居士讲经说法也称之为法师。佛门的这些称呼,我们总要搞清楚搞明白,不至於外行。专门称出家人的,在家人不能称的,只有比丘(这是男众出家的)、比丘尼(女众出家的),这个在家人不能称,沙弥这是出家男众,沙弥尼是出家女众,这四个名词是出家人专称的。其他的像和尚,和尚不分在家出家、不分男女老少,这个诸位要搞清楚。现在很多人都搞错,以为剃了头出家都称和尚,错了!和尚在佛门里面是最尊贵的称呼,它的意思是亲教师,也是属於尊重不翻。这个意思是说:这是亲自指导我、教导我的老师,学生称这个老师为和尚,这是印度人尊称的。像我们一个学校,学校很大,老师很多,但是这个老师没有上我课的,不称他和尚,也不称他阿闍梨,称什么?称法师,法师是最普通的称呼。在学校里直接教我的、上我课的,我们称他「阿闍梨」,阿闍梨是教过我的老师。我们学校老师很多,哪几位老师教过我的,这是阿闍梨;不是教过我的,不称阿闍梨。但是也有不教我们课,同样可以称阿闍梨,那是什么人?教务主任,他管全校教务的。虽然没有上过我的课,他是我的阿闍梨。训导主任,他也没上过我的课,他确实主管全校训导的,这个可以称阿闍梨。不是这个关系,统统称法师。什么人称和尚?校长。一个道场只有一个和尚,和尚是校长,一个学校只有一个校长,不能有两个校长。
所以住持、方丈这个人才称和尚。为什么?他主持教学政策的,也就是说他底下这些人员,像一个寺庙里面的组织,寺庙组织跟学校很相似,有首座和尚,首座就是担任教学的;有维那和尚,维那师,维那是管训导的;有监院,监院是管总务;知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主管公共关系的。这是道场纲领执事,组织里面的一级主管,都要听从和尚的教导,都要服从和尚。所以主持称和尚,一切教学的政策方针是由他决定的,所以他是我们的亲教师。那些教员来上课,那是代他来授课的。上什么课程,课程怎么教,都是和尚指导的,和尚才是我们真正的亲教师。在大学里面、在研究所里面,指导教授也可以称和尚。和尚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分在家出家。
我是个出家人,我跟李炳南老居士学教,他亲自指导我,我们的关系他是我的和尚,我是他的弟子。所以诸位同修一定要晓得,和尚在家人可以称。阿闍梨在家人也可以称,阿闍梨是轨范师,他的言行可以做我的模范,这个能称。法师也不分在家出家,统统都可以称。称呼的意思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这是佛教内行人;否则的话你是外行,你不懂佛教。
主山神偈颂第八首:
【一一毛孔出妙音,随众生心赞诸佛,悉遍十方无量劫,此是光轮所入门。】
这是山神示现为讲经说法的法师,他可以称法师,可以称阿闍梨,可以称和尚,他的身分是山神、主山神。他所教的偈颂里面说得很清楚,『一一毛孔出妙音』,三轮演法,演是表演;身做一切众生的示范,这是身在演法;口在为大家解释,为大众说明,口说法;意,常常念一切众生,刹那没有中断过,念的功德效果也非常殊胜。我们世间人常讲到潜移默化,在佛门里面讲诸佛菩萨本愿威神的加持,多半是在念力。「一一毛孔出妙音」,这一句意义非常深长。「妙音」在此地是比喻,不是真的每一个毛孔都出现声音,毛孔放光,毛孔出音,那是神通示现,最重要的我们要懂它表法的意义,这样我们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受用。
毛孔是我们这个身体基本的一个结构,我们现在人讲细胞,佛经里面讲毛孔或者讲毛端,意思都是一样的,讲我们这个身体组织里头最小的单位。「出妙音」是什么意思?我们看下面你就能明白。『随众生心赞诸佛』,「赞诸佛」赞什么?赞诸佛的智慧,赞诸佛的德行,赞诸佛的相好,这三个可以把诸佛如来我们所称赞的全都包括了。这一毛端里面这三种功德具备,於是我们就要体会到,学佛不能没有相好。「一一毛孔出妙音」就是赞叹福德,我们展现出来,我们学佛为佛的弟子,我们身体每一个细胞都是好的,都是正常的,都是完美的。为什么能够得到?因为你有智慧、你有德行。真实智慧!德行是完全随顺法性,凡是违背法性的,我们佛学名字叫它做业障、叫它做烦恼。随顺法性的,都叫它做功德、德行。我们的心生智慧而不生烦恼,我们的行,这个身体完全随顺法性,而不违背法性,这身体是健康的。在佛教叫法性,现在一般人叫自然,随顺大自然。也有人讲天人合一,自己的思想、见解、身行,都能跟天地融合成一体,这个意思是儒家讲的。讲天地人,人与天地参德,参与天地之大德,就是天人合一的意思。这个身体最健康,不会有毛病,这就是出妙音,这就是赞诸佛。
赞诸佛要「随众生心」,众生心里头想的是什么?希求的是什么?头一个无非希求的是福报,相好是第一个福报,哪一个众生不希求?富贵是一切众生希求的,智慧是一切众生希求的,长寿健康是一切众生希求的。我们有没有拿出标本来给大家看?这叫赞诸佛。「诸佛」这个名字含义非常深广,是双关语不是单独的,对上来讲在十法界里头确实是赞叹诸佛如来。用什么赞?用口赞没有用。要用什么赞?心赞、身赞。心像佛心,换句话说,心与法性相应,就是赞诸佛;身与法相相应,这是赞佛身。我们要表现出来才叫做赞,口头上赞那个不算数,那不是真的。以我们的心、以我们的行为表现出来赞叹,那叫依教奉行。
我们今天成立了许多净宗学会,很多净宗学会是我帮助成立的,但诸位同学要知道,不是我的,与我不相干,我劝导他们成立的。净宗学会成立,我们编了一个新的《朝暮课诵》,早课我们选《无量寿经》第六品做为读诵的经文,为什么选这个?我们的心愿跟阿弥陀佛相同,我们真正落实。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的心一样,我们的愿跟阿弥陀佛的愿一样,赞佛的性德。表现出来不在口里,口里头一句话不说,真赞佛!晚课我们选择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一大段经文里面讲的是什么?五戒十善。行为,我们的行为像佛,做得跟佛一样,这是赞佛。我们的心跟佛心一样,心赞佛;我们的愿跟佛的愿一样,愿赞佛;我们的行为跟佛的行为一样,行赞佛,这是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我们接受佛陀教诲依教奉行,示现给一切众生看,启发一切众生的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让一切众生看,我这样做我能成就,你看清楚看明白,觉悟了,你也这样做,你也成就。这才叫赞诸佛,与下面一句就互相相应。
『悉遍十方无量劫』,这样称赞,你称赞的功德遍十方法界,这是讲空间;「无量劫」是讲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那是《华严经》里面所讲的情与无情,全都包括在里面,一个都不漏,你全都赞叹到了。山神所修的、山神所学、山神所成就的,真的是伟大,真的是不可思议,我们应当向他学习,这个山神就是诸佛如来。第九首,普眼现见主山神他的赞颂:
【佛遍十方普现前,种种方便说妙法,广益众生诸行海,此现见神之所悟。】
普眼现见菩萨,这主山神是法身菩萨。在前面我们看到他所修学的法门非常奇妙,清凉大师注解的也很多,相当丰富。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令一切众生乃至於梦中增长善根」。清凉大师引《璎珞经》里面跟我们说,《璎珞经》上有这么一个故事,过去有佛,他要想度化众生先叫大众睡觉,睡著了他在大众梦中说法,醒了之后他就开悟、就证果了,这个方法妙。这个方法不是我们世界众生的根性,确实十方世界众生根性不相同,佛菩萨用的方法不一样。我们这个世间众生耳根最利,六根耳根最利,所以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说得很明白,「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释迦牟尼佛示现在这个世间,用音声说法,最重要的这个手段是用言语、言教,用身教辅助言教,耳根最利;如果是眼根最利,就是身教,身教为第一,言教为辅助。我们这个地球上的众生耳根最利,其他的诸根都不如耳根,孔老夫子在世也是以言教为主,身教为辅。印度跟中国的圣人,教化众生所用的手段相同,我们中国谚语里面所说「英雄所见,大略相同」,就是这个意思,我们要懂得。
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香积国的众生,他们根性跟我们不一样,他们舌根最利。香积如来怎样教化那个地区的众生?请大家吃饭,大家吃饭一品尝味道就开悟了。我们在《大璎珞经》里面看佛说的,「过去有佛」,没有跟我们说明哪一尊佛,也没有给我们说明是哪一个国土,佛只是概略说了一下。这个地方的众生根性很奇怪,哪个根最利?眠梦当中,那个梦我们现在知道,梦是睡觉的时候意识心在活动,我们晓得六根当中的意根很利,眼耳鼻舌身都不利,意根很利。所以度这些众生叫他睡大觉,睡著之后,佛有能力在梦中跟他说法,进入他的梦中,意根利。我们从这个地方能体会出来,六根确实有胜劣不同。《涅盘经》上也有例子,但是他不是现佛身。由此可知,确实有佛菩萨看到众生某一种特殊的缘分,在梦中为他说法。如果佛菩萨对我们也用这个方法,我们睡觉了,晚上在作梦,第二天起来我们是什么态度?「梦是假的,哪里是真的!」这说明什么?我们的意根不利,不会把这个当真,所以佛就不用这个方法,佛还是用言教辅助身教。
在赞颂里面就活泼了,这个境界突然开阔了,『佛遍十方普现前,种种方便说妙法』,这是把诸佛如来在虚空法界利益一切众生的大行,都给我们叙述出来了。在第一句里面,我们要有一个认识,「佛遍十方普现前」,这话是真实的,决定不是妄语也不是夸张。也许要问,「佛遍十方普现前」,为什么我没看到?不但我没有看到,我听都没听说,佛菩萨到底在哪里?佛菩萨确确实实普现前,你是有眼不见,有耳不闻,怪你自己不能怪别人。在哪里?你六根所接触的无一不是!你不是学佛的人,所以你不知道,在你面前你也不认识。如果你是真学佛的人,你完全明了,像善财童子一样。善财童子修行之所以能证果,就是他亲眼见到「佛遍十方普现前」,他所得的法,「种种方便说妙法」。善财是这样的,所以他在一生当中圆满成就,这才是真正善学,他会学。
会学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念念行行,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他圆满成佛了。觉正净就是此地讲的「种种方便说妙法」,妙法就是觉正净,我们真的是有眼不见,有耳不闻。觉正净是以种种方便显示给我们,让我们六根都感觉到,佛怎么不遍十方?怎么不现面前?何况《华严》上跟我们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由此可知,有情众生是佛示现的,无情众生也是佛示现的,几个人知道?几个人晓得这个事实真相?你连这个事实都不知道,普贤行怎么修?必须真正通达明了,你的生活自然是普贤行,礼敬诸佛你一定做到。为什么?诸佛如来,我焉能不尊重?我焉能不礼敬?自己不会失礼,不会有疏忽。对人对事对物,自自然然会做得很周到、很圆满。
「入法界品」里面所说的,桌子善知识,板凳善知识,香炉善知识,蜡台善知识,这些讲的是无情众生。无情众生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这就是经上所讲的「唯心所现」,心是佛,心所现的怎么不是佛?能现是佛,所现也是,能所不二。这些话我们常常听到,常常在经上看到,不懂里头的意思。什么时候你才懂?你入进去就懂了,你不入进去你怎么会懂?不但你看不懂,你也听不懂。怎么知道你听不懂?你的心、你的行为没有转过来,不懂。这个书架摆几本经书,摆得凌乱不堪,这就是不懂。真懂了,你摆的经书一定摆得整整齐齐,先后顺序决定不会颠倒,你懂。从这里看到什么?看到你礼敬诸佛。对於无情,书本是属於无情众生,我对它有礼,我对它尊重,我把它摆得整整齐齐,把它保持得干干净净。
我在学习当中,因为现在印刷术发达,流通量很多,跟古时候不一样。古时候印刷术不发达,流通量很少,所以对於典籍要格外的尊重,决定不能把它染污。你自己要学,怎么个学法?自己要手抄,抄一本,你要圈点做记号,在你自己抄本里头可以用,原本不可以。为什么?留给后人看。书籍有破了,要把它修补。现在印刷术发达,发行量很多,不会失传,需要的时候可以再版。现在书籍我们可以不要手抄了,在书本上可以做记号,可以在上面写字,但是要恭恭敬敬,不能随便乱涂。随随便便乱涂,写字很潦草不恭敬,这就不懂得了。「佛遍十方普现前」,就不现在你面前了,你面前没有佛,何以没有佛?你心里头没有佛。心里面有,一切都有,就普现前了;心里头没有,一切都没有了。
这个大乘经上讲得好,「一切法从心想生」;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你心里头有。这一个圆教一乘种性的学人,这种善根福德因缘不可思议!他心目当中自己是学生,除自己之外,情与无情全是诸佛如来示现来教导我的,这个心才叫真诚!我们的心为什么做不到真诚?「释迦如来是佛,阿弥陀佛是佛,你们都是众生,你们都在造业,你们都不如我。」贡高我慢!哪来的恭敬心?礼敬诸佛,那个「诸」里面的意思,是指的十方三世;十方,把所有族类包进去了,情与无情包进去了;三世,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皆当作佛」,一切众生是未来佛,我得罪一个众生,我就得罪一尊未来佛。佛菩萨不如是。谁会得罪众生?只有凡夫,他不是佛,他要是佛、是菩萨,他就不会得罪众生。跟诸位说,他要是阿罗汉,他也不会得罪众生。不过阿罗汉习气没有断,他要不喜欢你、讨厌你,还有讨厌的样子,心地他清净,习气没有断。什么人会得罪人?护法神,护法神是凡夫。鬼神、天人他们是凡夫,他们不是佛、不是菩萨,有这些人。
向下经文我们还会谈到,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为什么?特别是六道众生,觉悟的少迷惑的多,佛菩萨来的时候如果没有护法神护持,这些造作罪业的众生会把佛菩萨赶跑,排斥他、不要他了。佛菩萨是来帮助众生的,好心的,好心得不到好报,让六道众生造更重的罪业。这个事情怎么办?这个事情需要警察,佛菩萨是圣诞老人,不会怪罪人的;护法神来当警察,他来维持秩序,他来执行奖善惩恶。诸位要知道奖善惩恶,阿罗汉、佛菩萨从来不管的,他的心永远保持清净平等。护法神,护法神里头也有佛菩萨示现的,显示出佛菩萨神通广大。那就是什么?「应以阿修罗身得度者,佛菩萨就现阿修罗」,「应以罗刹身得度者,佛菩萨就现罗刹」。阿修罗、罗刹如果是佛菩萨示现的,决定是护法神。他用这个身分对恶行众生实行惩罚,对善行众生实行奖励,但绝对不是用佛菩萨、阿罗汉的身分,不可以。由此可知,佛的形相「种种方便说妙法」,不是一个单一的形相,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在这个单元,主山神这个单元,你看到这些神灵、这些神众,他们的德行、他们的境界,真正是不可思议。我们读了之后,将来再看到山神庙、看到山神,敢不恭敬吗?敢轻慢吗?自自然然礼敬、赞叹、供养、忏悔的心油然而生。
在中国抗战时期,我们那个时候还是小学生,初中学生的时代,许许多多的寺庙都已经改作学校。我念小学、念初中,学校都是寺庙改建的。念小学是在乡下,这个寺庙已经没有出家人住了,念中学这个寺庙出家人也没有了。所有的佛像,这个学校校方没有把它毁掉,把它集中放在一个房子里面,就像仓库一样,门锁起来贴了封条。大殿做为礼堂,旁边小的殿堂都做了教室,出家人的寮房都做了学生宿舍。但是这个乡村里头,土地庙、山神庙很小,那个没有法子利用。土地、山神我们还常常看见,山神庙跟土地庙差不多大,要是像此地香港这个面积来算的话,他们那个庙大概只有一两百尺,一百多平方英尺,大的大概两百平方英尺,都很小。这个没有用处,还存在,我们还看到不少的土地公、山神。但是那个时候不知道表法的意义,没有人说。现在要是见到山神,我们就会想到这一个单元的教学,知道这些山神在教我们些什么。由此可知,那是教育,那不是迷信。下面这个单元就讲到主地神,就讲到土地公。我们用什么心态去看土地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看山神?不读,都是迷信,到底谁迷?自己迷了。山神没有迷,土地也没有迷,迷的是我们自己,你说可怜不可怜?落得山神、土地笑话我们。我们错了,他没有错。你看看山神,教我们这么多好东西,我们看了真的觉悟、真的明白、真的我们向他学习了。所以见到山神庙,想到这一个单元所讲的。
第三句,『广益众生诸行海』,这个「行」是做动词讲,应该念去声念「横」,但是现在念「横」没有人懂,我们还是念行好了,只要大家把意思搞清楚就行了。这是说教学的功德、教学的成就,对於众生思想见解、言语行为,帮助他得到广大真实的利益。这句话里头的密义、真实义,谁知道得最透彻?大概无过於善财童子,善财童子最清楚,了解得最透彻。善财童子是谁?就是我们修学大乘的人。修学大乘人不管是男女老少,你能够如理如法,你懂得《华严经》的道理,懂得《华严经》里面的教法,知道《华严经》里面讲的境界,如理如法的修学,你就是善财童子。我们今天五十三参是讲纲领,五十三是代表圆满,我们今天参访山神,山神教导我们,教我们许许多多多真实利益,帮助我们开智慧,我们哪里是迷信?一般人没有深究,开口就是说迷信,真的是冤枉了山神、冤枉了土地公,他不迷信,我们要懂得他表法的义趣。你真的明了,你才晓得,佛教乃至於儒、道、古圣先贤的教诲,都是一种高度艺术的说法,帮助我们、成就我们。我们今天无知,用迷信两个字把它抹杀,你说罪过不罪过?
『此现见神之所悟』,这个道理、这个教学的真相,普眼现见主山神他清楚他明白。所以在长行里面我们看到他所修学的法门,提到「梦中增长善根」,梦中增长善根是种种方便中的一种。在这个赞颂里面我们体会到了,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圆满的没有一点欠缺。为什么?众生无量无边,众生的根性、欲望无量无边,没有种种法门,如何能够令众生得最殊胜广大的利益?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明了,无论是说佛遍虚空法界、菩萨遍虚空法界、众生遍虚空法界、种种妙法遍虚空法界,你们在这里看到多,「多即是一,一即是多;一多不二」。一是什么?一是性,法性。法性包括佛性,佛性不包括法性。因为佛性是对有情众生说的,法性是有情跟无情统统包括了。法性是一,法相无量无边。佛是法相,菩萨是法相,众生是法相,有情是法相,无情也是法相。「种种方便说妙法」那是用,法性起用;「广益众生诸行海」,那是果,一一周遍法界。所以从相、从用、从因果,周遍法界;从性,一个。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明了这个道理,我们的思想周遍法界,我们的六根周遍法界,我们的言语造作周遍法界,我们在主山神里面学到了。今天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