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六五卷) 2001/1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465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山神第十句:
【金刚坚固眼主山神,得出现无边大义海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子里面告诉我们,「称性法门,无边大义,一音能演,是出现也。」注子虽然不多,精要的地方给我们点出来了。菩萨的德号『金刚坚固眼』,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金刚是表法的,是比喻的,比喻不坏、比喻坚固,在经论里面常常用它来比喻般若智慧。经典里面真的是在中国家喻户晓,有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用这个比喻「眼」,当然这是「智眼」,绝对不是肉眼,智慧之眼,也代表「真知灼见」,用这个话大家就更容易体会了。他修的法门是『出现无边大义海』,清凉的注解对我们也非常重要,因为「无边大义海」是指什么我们很不容易体会,大师在此地为我们点出来,称性法门就是无边义海。这句话非常重要,特别是我们修学大乘佛法的同学,我们起心动念,称性就是与自性相应,与性体相应,与性相相应,自性起用就是德,与性德相应。如果真的能够达到这个境界,这个人肯定是法身菩萨,那不是凡人。现在我们要问,什么叫做「性」?性的体是什么?性的相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好在这部经里面为我们说出来了,经题「大方广」,就代表自性的体相用,清凉大师在经题里面给我们讲得很透彻。
我们在讲这部经,经题是做了一个概略的报告,我们希望把这部经讲圆满,回过头来再讲《华严经》的玄义,玄义里面就详细的来讨论这一个命题。但是在此地,我们总得要说几句。真如本性,实在讲是可以意会不能言传,那要我们方便说说,就是今天一般人所说的「自然」,自然而然。可是这句话还是很难懂,世尊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说,「非因缘,非自然」,自然跟因缘是对立的,所谓是「两边不住,中道不存」。我们从这些话里面去细心体会,可不能去想,想就错了,愈想愈错,只能够直觉,体会不到没有关系,慢慢来。为什么?一想就落在意识里面去了,那个不是自性,自性不是意识。可是跟诸位说真话,自性也不离意识,意识是什么?意识是自性里头一种现象而已,性是体,相是它变的。性是宇宙万法的本体,研究哲学的人对於什么叫本体多少有一点概念,可是这个本体,佛家讲的宇宙人生的本体。如果你真正明白了,真正体会到了,在教下就叫做大开圆解;在宗门就叫做明心见性;在念佛法门里面,就叫理一心不乱。由此可知,这不是普通人的境界,是法身菩萨的境界。
自性所现的相,《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现象,所说的一切境界,「唯心所现」,实际上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所接触到的,还有六根接触不到的。实在说,六根接触不到的,我们的心性不是不明了,不是不清楚,而是有障碍把它障住了。所以我们只能够见到局部的现象,不能够见到圆满的现象。什么是障碍?佛在经上千言万语,反覆叮咛,烦恼障、所知障是业障,障碍了自性。因此,这个现象我们只能够见到非常有限的这一部分,比如佛在经上常说,我们大家也都耳熟,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之外,还有一真法界。我们今天对十法界能够见到多少?只能见十法界里面的人法界一部分,畜生法界里面一部分。人法界里头人的种类很多,我们能见的只限於这个地球,其他星球上的人我们就见不到。
现在很多人常常讲外太空人,时时传说有幽浮外太空的太空船到我们地球上来探测,甚至於说有许许多多报章杂志,我们看到太空船降落在地面上。外太空人还离开他们的飞行工具,在这个地球上来探测、来参观,这些人形状跟我们不一样,肤色不相同。形状上,我们人伸出来是五个手指,我们看到许多照片上,外太空人是三个手指。所以人类我们也只能够接触到一部分,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不知道的,畜生道我们也只能够接触少分,还有许多畜生道跟我们生活在不同空间维次,我们见不到的。佛经上常讲的龙王,住在海底,现在我们的科技,潜水的能力,潜水艇可以直接到海底,海底到处搜索,没有见到龙宫。於是有许多同修就来问我,佛经上讲的龙宫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是不是释迦牟尼佛把皇宫说为龙宫,因为从前作皇帝叫真龙天子,是不是真有龙宫?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的话,释迦牟尼佛决定没有妄语。他能见得到,我们见不到。
就是大海这个现象,说实在的话,我们见不到的大海很多。哪些大海我见不到?我举个例子给诸位说,你梦中作梦的大海我就见不到,你相不相信?相信!他作梦梦见的大海你也见不到,所以梦中境界我们见不到。定中境界也见不到。龙宫这种事情,确实有一些修行人在梦中见到,有些修行人在定中见到了。梦中的境界也许有人说那是虚幻的;定中境界,那我们学佛人都肯定是现量境界,超越时空。诸位要晓得,梦中跟我们不同时空,定中也不同时空,如果我们有能力见到别人梦中境界,见到别人定中境界,那一定是大开眼界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就拓开很大的一步,六根所接触的景观,必定起很大的变化。就像一个人生长在农村,从来没有出过门,现在有机会带他到外面去看一看,到许多国家做一次旅游,大开眼界,许许多多景观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所以我们六根接触境界是非常非常有限的,非常非常窄小的。佛法里面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性的相分;而自性起用,这个用就是变化,变化无量无边。
无量无边的变化可以把它总结为因果,世出世间不离这个事实真相,因果说明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有三个性质:转变,因转变成果、果转变成因,转变的现象;相续的现象,循环的现象,这三个现象一交错,就变成无量无边的景观,佛家统称为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作用。所有一切作用都随顺性体,这个作用是美好的,这个现象是美好的;如果与性体相违背,这个现象就出麻烦了。好像我们这个身体,身体要是随顺自性,你的身体一定健康,一定长寿,不会出毛病;如果违背自性,你的麻烦就来了,你的身体就病痛。那我们要问,法性是什么?我们如何随顺?宗门透得讯息多。我们一般人大概都读过《金刚经》,都读过《坛经》,最常见的「性体湛寂灵明」,古大德常常用这四个字来说明。湛就像很清的水、清净的水,一尘不染,取这个意思。《坛经》里面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这句话可以解释湛的意思。「寂」是寂灭,灭妄想、灭分别、灭执著;换句话说,真性里头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
所以真性是空的,空寂,佛家称为真空。真是什么样子?真是空,假是有。凡是有都是假的,凡是空都是真的。但是空不是一无所有,它现相,不管现什么相,你要知道它的体是空的。於是我们从这个地方得到一点讯息,大乘经教常常教给我们,「即相离相」;换句话说,「即假即真」。还有佛门里常说一句话,大家很不容易体会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借假修真」。借假修真,就在相上见性!性是真的,相是假的,借假相见到真性,就在有上见到空,就在相上见到体性。我这个话,我自己觉得已经讲得很清楚,可是还是不好懂。这是佛法的大问题,真正明白、懂得了,就转凡成圣;不懂得没关系,你不要去研究,你要常常提起这个疑情。这个疑不是怀疑,是个疑问。我没有怀疑,我要怎样把这个事情证明,这叫疑情。所以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你不疑就没有悟处,你想开悟就难。
这是佛法教学里头重要的手段,你有疑问请教善知识,有可以给你说的,有不能给你说的。中下阶层的可以跟你说,上上法不能说,上上法要你自己去悟得,才是真的,给你说永远把你的悟门堵死了,那不是善知识,那个教学法不善。教学好的老师诱导你自己悟入,这是好老师。你自己悟入之后,老师再给你印证,这个在教学方式上,佛家称之为善巧方便。我们就知道如何在生活当中随顺性德,就是清凉大师在此地讲的「称性法门」,法门无量,门门都称性。我再把称性说得粗浅一点,诸位好好去学习,我们先讲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无量无边。从我们日常生活,穿衣吃饭点点滴滴,都是法,都是门径。但是这个门径不是普通门径,是称性的门径,要是找到这个门径,悟入就不难了。
首先你要晓得,性是空寂的、湛寂的,我们吃饭能不能跟这个相应?如果相应,你吃饭称性。吃饭怎么能跟称性相应?怎么称性法?我举个例子,就讲修行用功的方法。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用在吃饭上。我们吃饭,菜有好几道,知不知道味道?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舌头有病,麻木了,你不能辨别味道。你要能辨别味道,你是凡夫,你著相了,你跟性德相违背。聪明人,我讲到这个地方应当有悟处了,我们天天吃饭,不会吃;人家会吃饭的人,一吃饭就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哪些人?香积国的人。香积国的佛菩萨教化众生,请客,请你来吃饭,他们会吃,一吃就开悟。他们不需要讲经说法,为什么?那个地方的众生舌根最利,佛用这个方法接引众生。
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是耳根最利,楞严会上文殊菩萨拣选圆通,说的是「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在音声。释迦牟尼佛出现於世,用音声教化众生,孔老夫子出现在中国,也是用音声教化弟子。这个世界众生耳根最利,看,有的时候看不清楚;听,他注意听,他听懂了,听明白了,音声为教体。香积国的众生跟我们不一样,舌根最利,听他们听不清楚,看也很困难,舌头一尝他就明白了。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样样味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但是所有一切味道在自己舌根里面感受是一个味。为什么变成一个味?因为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确实是一味。一味是真的味,五味是假的,五味是酸甜苦辣咸,味道再多,不会超过这五大类。 一是真的,多是假的。怎么入进去?「一多不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你就称性。假如一不是多,多不是一,你违背自性,为什么?一跟多都是自性所现的相分。你完全明白了,一多不二,性相是一,理事是一,然后你才真正能够明白,自他是一,真妄是一,是非是一,苦乐是一,生死是一,你就真的随顺法性了。
在我们念佛人来讲,这个人得一心不乱,禅宗里面讲万法归一。有人听到这句话,反问一句:「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你们能不能回答?你要是聪明,不难回答。一归何处?一归万法,「万法归一,一归万法」。《华严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你就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叫称性。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待人接物,点点滴滴,都能够入不二法门,那就称性。
这里面经文讲「无边大义」,这个义是义理、道理,无量无边的义理。清凉大师说「一音能演」,这叫「出现」。你没有契入这个境界,你说不出。契入这个境界,对方听的人,如果不是跟这个境界很接近,他也听不懂。是听经的这个人他的境界已经相当高,已经走到边缘,就是进不去,这样给他一说,他就恍然大悟,他就契入。这一类在佛法里称之为根熟众生,他是佛法里真正当机者,在这一生得度、证果。如果不是这样的根性,中下根性的人,有没有好处?有好处。在他阿赖耶识里下种子,种子决定叫他提起疑情。就是佛在经上这些话说得很多,他有很深的印象,他不能够证明,不能够契入,这个状态之下就叫疑情。要「一门深入,长期薰修」,时节因缘成熟,他就悟入了。
所以无论大小乘佛法,无论显教密教,对於一切众生实在来讲,都有真实利益。这个利益如果不契机,这个利益在这一生当中不能现前,也就是我们现前得不到利益,来生后世方得利益,这是肯定的。这也就是说,佛法的学习对众生真的是无比的殊胜。所以「金刚坚固眼」,实在讲也就是《金刚经》所讲的五眼圆明,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这是金刚坚固眼。他能够契入法性,没有一样不称性,所以无量无边的义理还是比喻声光无尽,他从这个地方悟入。长行我们介绍到此地,下面我们看偈颂:
【尔时开华匝地主山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山神众而说颂曰:】
我们在这说偈仪里面,看到菩萨的德号跟长行有差别,长行里面是讲宝峰开华主山神,这里我们所看到的是『开华匝地主山神』,名称不相同,意思相同,我们能想像到世尊说法的善巧。用意在哪里?叫我们对名字相不要执著。宝峰开华,这个地方讲开华,匝是周遍的意思,这个花周遍大地。两个名字合起来看,意思就非常的美满,宝峰开华,是不是这个花开在山峰上?山腰山下有没有?从这个名号上我们就晓得了,遍地布满了花卉,与经题相应。华严,经题上讲的「华严」,两个名号合起来是华严的意思,这个我们要明了。下面这首偈,是宝峰开华主山神的赞颂:
【往修胜行无有边,今获神通亦无量,法门广辟如尘数,悉使众生深悟喜。】
在长行里我们读到,菩萨修学的法门是「入大寂定光明」,清凉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的「寂而常照,故光无不阐」。『往修胜行』,「往」是往昔、过去,菩萨成佛修学的时间很长,决定不是短时间。为什么?凡夫久远劫就迷惑了,生生世世他的积习太深太厚了。在理论上说,迷悟是刹那之间,确实不错,这个道理真的讲得通,但是事实上有几个人顿悟?太少太少了。我们从过去修行的历史当中来看,顿悟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千百年当中难得看到一个。在中国历史里面最具代表的人物,就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这是顿悟。能大师之前,没有听说过,能大师之后到今天,这一千三百多年当中,也没有听说有第二个,你才晓得这事情有多难!绝大多数的人,都需要长时间的修学,「往修胜行」,这殊胜之行。「胜行」指的是什么?修定,菩萨在长行里给我们讲的「入大寂定光明」,这一句要用现代的话简单来说,他修的是大定大慧,大定大慧这是殊胜;『无有边』,「无有边」是讲他所修学的境界、他所修学的时劫,我们现在人讲时间与空间都没有边际,现在这一生成就了。
『今获神通亦无量』,「神通」从哪里来的?这个我们知道,从定慧当中起的。小定现小神通,大定就现大神通,他的定慧无有边,所以他示现的神通「亦无量」,与前面这一句相应。定慧神通表现在哪里?第三句就说明,『法门广辟如尘数』,自己修成之后,没有不教化众生的。你要问为什么?佛经上所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自然然就露出来了,完全是性德的流露,没有丝毫的勉强。你要问为什么?真的,你不晓得事实真相,你会问为什么;菩萨晓得,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跟我是一体。什么一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自己,识也是自己,真的是一体。
所以对一切众生那个慈悲没有条件的,无缘就是没有条件,怎么会不帮助一切众生?怎么会不救度一切众生?只有众生迷惑颠倒,不了解事实真相,觉悟的人不如是。所以众生无边,他开辟的法门就无边,「法门广辟如尘数」。所以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佛有多少法门?众生有多少,佛就有多少法门。众生无量无边,佛的法门就无量无边,这样才能帮助无量无边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这个话的意思诸位要细细的去听,这就好比大夫为病人治疗,大夫有多少药方?有多少病人,他就有多少药方。每个人开的药方都不一样,只要病人能合作,依照他这个病方去服药,药到病除,这才是诸佛菩萨真正的慈悲。他不是要等你,你要修三大阿僧只劫,你要修无量劫,你才能成就,这个慈悲不圆满。怎样帮助你?你这一生就成佛,这才叫真慈悲,这个慈悲才叫圆满。甚至於说你今天就成佛,你今年就成佛,这个才叫圆满。你还要我搞几十年,还要我搞多少世,佛的慈悲从哪里讲起?
佛开这么多的法门,你要晓得哪一个法门是为我开,我好好的照这个法门学,我很快成就了。如果你不合作,他的处方很好,下药很好,你对他不相信,你不接受,不能够按照这个处方来服药,你不能成就,你病不会好的。如果再病急乱投医,什么方子都吃,什么药都来尝尝,恐怕不但不能好,病上再加病,那就更麻烦了。这一首偈的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悉使众生深悟喜』,这个悟不是浅悟是深悟,悟入当然是法喜充满,这是一定道理。
主山神偈颂第二首:
【众相严身遍世间,毛孔光明悉清净,大慈方便示一切,华林妙髻悟此门。】
这是华林菩萨他的赞颂。在长行里面我们看到的,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修习慈善根成熟不可思议数众生」,这是以大慈悲心、大爱化导一切众生。清凉大师为我们提示的是「相光熟机,皆慈善根力」,清凉大师的注解与他的赞颂完全相应,也为我们做了一个强烈的提示,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应当要留意哪些法门。第一句『众相严身遍世间』,这是相好;第二句『毛孔光明悉清净』,这是光明。「相好」是福,「光明」是慧,有福有慧;第三句又有大慈。我们想菩萨所住的那个地区的人有福,这真是我们一般世间人讲的道德善师,是很不容易遇到的,真的像开经偈上所说,「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虽然没有这么大的福分,释迦牟尼佛出世我们没有遇到,祖师大德出世我们也没有遇到,但是他们的遗教存留在世间。如果我们能够读诵、信解、依教奉行,我们所得的福慧还是圆满的。
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位祖师大德印光老法师,他老人家虽然是往生了,他的相好,我们在相片上看到了,他的光明、他的慈悲,我们在文字上见到了。如果能够读诵受持,为人演说,这是祖师的真实弟子,这是众生道德善师。问题看我们肯不肯发心学习?能不能认真努力去学习?关键在此地。道德、智慧、福德,是我们许许多多同修内心所羡慕的、所向往的,也是很想得到的。实在说得到不难,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的教诲都在我们身边,我们确确实实是很有福报的人,没有福报你怎么能遇得到?但是福报里面他有业障,业障障碍了我们的福慧,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统统具足,还是不能成就,这就是业障。我们学佛第一个目标在哪里?自己总得要晓得,我们学什么?怎么学法?修学的好处利益在哪里?菩萨在这首偈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修学的真实好处利益就是「众相严身」。众相是说什么?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对佛说的。我们哪有那么大的福报?虽然没有大福报,真正修学有小福报,你修一分你的相就转一分,你修两分你的相好就转两分,「相随心转」。
宗门教下的祖师大德,教我们怎么修法?几乎无一不是教导我们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心,是心里头的念头,起心动念。怎么修法?把那个不善的念头修改成善的念头,这就叫从根本修。但是善恶的标准一定要根据佛在经上所说的,孔老夫子也是大圣人,他所讲的这些话,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夫子教人也是从根本修。谁说儒跟佛的道不同?那是没有深入经教,深入经教你就晓得世出世间大圣人教人,没有不同。儒跟佛,我们很客观的看,只有广略不同,佛说得多、说得广,儒家东西分量少、说得简略,其他的我没有看出有什么不同的所在。从根本修,从哪里修起?儒教我们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起,这四条都是从根本修。格物,格是格斗,物是物欲,实实在在讲就是自私自利,贪图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不知道这是病。圣人知道这些东西不是好东西,这些欲望,戕害我们的慧命,必须要把它远离,我们要跟这些物欲做一番格斗。用现在的话说,我们一定要战胜物欲,要战胜自私自利,要战胜贪图名闻利养的念头,要战胜享受五欲六尘的念头,这叫格物。在佛法里面叫断烦恼,这些东西佛用一个名词,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你不断不行。烦恼就是业障,障碍我们性德,障碍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
这三句偈里面,第一句是相好,第二句是智慧,第三句是德能。我们要不把这些东西放下、断除,我们的性德一分都透不出来,相好、智慧、能力一分都透不出来,被这些东西障碍住了。我们要清楚、要明白,儒是这样教人,佛也是这样教人,从根本修。第二「致知」,知是智慧、是知识,要开智慧,要求知识。在佛法里面「法门无量誓愿学」,都是从根本做起。儒家,没有格物的功夫你就不能成就学问,物欲决定障碍学问,物欲决定障碍真知,它不会障碍世智辩聪,它会障碍真实智慧,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个二障除掉了,我们的真心才显露。儒家讲的诚意正心,这是真心;诚意是体,真心之体,真诚显露了;正心是用,你的真心起作用,起心动念无一不正。正就是与性德相应,与性德不相应的就不正。你起心动念都纯正,这个难得了。在佛法里面叫菩提心,《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至诚心,就是儒家讲的诚意;深心、回向发愿心,就是儒家讲的正心。儒家讲一个,佛法讲两个,两个是什么?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
自受用叫深心,古大德给我们解释什么叫深心?好德好善,对自己唯一的爱好是好德好善,这个心是深心,对自己。对别人,回向发愿心。什么叫回向?必须把自己的智慧、能力、才艺、福报奉献给一切众生共享,这叫做回向。回自向他,我们自己修行成就智慧德能相好,相好就是福报,不是自己享受,供养一切众生。对上供养诸佛如来,对下供养九法界众生,这叫回向。回向还不够,还要发愿,这个了不起,发什么愿?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发这个心。「烦恼无尽誓愿断」,你已经成佛了,烦恼已经断掉,断干净了,没有了,没有怎么样?还要表演,还要去演戏,演那个断烦恼。为什么?为众生,众生烦恼没有断,我们要做出断烦恼的样子让他看,让他觉悟,让他仿效。不是为自己,自己烦恼没有了,要表演断烦恼给别人看,这都叫回向、叫发愿。
法门已经都学圆满了,成佛了。已经学圆满了,但是还要装著从头学起,没有一样不是教化九法界众生。众生在幼稚园,我就装著也念幼稚园,众生念小学,我也跟他一样去念小学,「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诸佛菩萨不离众生,真的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永远在我们身旁,时时刻刻在照顾我们,我们不知道,我们不认识。要给你说穿了,在哪里?你身旁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原来就是。诸佛菩萨无量无边的示现,当你有一天觉悟了,你发现了,你才会感觉到惊讶,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菩提道上学生只有自己一个人,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诸佛菩萨化现的,都是来帮助我觉悟的。善人善行,启发我的善心,我看到了、看多了,自己回头向他学习,以他为榜样;恶人恶行,给我们提出反面的教化,让我们看到听到了,认真反省我有没有这个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如果反省自己没有,自己要提高警觉不可以有;有,赶快把它改正过来,他是我们一面镜子。
我们自己很不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不容易发现自己的恶行,佛菩萨在我们面前做出这个样子,让我们看到听到了,发现原来这个我也有,才把自己毛病过失反应出来了。他是我的善知识,他是我的好老师,我对他要感恩戴德,我对他要恭敬供养。没有他,我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过恶,永远不知道改进,你想想看哪个人、哪个物不是在教化我?同学们你们如果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那就恭喜你,你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善财童子,你所遇到的一切境缘: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就是经上讲的五十三参。你天天在参学,天天在提升自己境界,一定跟善财童子一样,一生当中圆满菩提,证得无上的佛果,自性本具的相好光明德能完全都恢复了。
菩萨在此地用四句偈来提醒我们,我们要知道,我们学佛有没有成就?现在讲成绩,这个大家好懂。我们修学有没有成绩?这是标准。我们想想,我们的「众相严身」有没有进步?换句话讲,我们的相貌有没有转变?是不是一年比一年变得好?你心有进步。诸位要知道,相随心转,心好相就好了。心不好,要想把相改好,现在这个科学有办法,去美容,很多人干这个事情。改到最后什么效果?改出一身病出来了,那是违背自然用人工。人工违背自然,你相貌怎么会好?所以,相好是你修学成绩的外表,果然你修的一年比一年好,你功夫得力,身体体质也是一年比一年好。原本有病,真正修行,病没有了。原本为什么有病?因为你里头有病毒。哪些是病毒?妄想是病毒,分别是病毒,执著是病毒,贪瞋痴慢是病毒,再告诉诸位,自私自利是病毒。内有病毒,外面有感染,你身体怎么会好?你相貌怎么会好?现在佛菩萨这一切圣贤教给我们改心,把这些心里所有的不净、不善统统改过来,我的心善,我的行善,相貌就善,身体也善了,善好了。这是我们修行功夫得力的第一桩利益。学佛有什么好处?好处就在此地,你立刻就得到。饮食起居说老实话,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佛教人随缘,随缘就行,不要攀缘。随缘是在一切境界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随缘;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叫攀缘,随缘攀缘是从这个地方分。如果随缘一切都是好的,为什么?不管在什么境界当中,你永远保持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如果攀缘,不管什么境界,你都会起心动念、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境界你得不到。所以我们常常要反省、检点,我的身相有没有改变?我们并不求改变,求改变你就著相了、打妄想,从这个地方检点我修学的成绩。身相是成绩单。再检点、深入的检点,智慧,是不是智慧比从前增长?佛法当中常说烦恼轻智慧长,我们的烦恼是不是一年比一年轻,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这都是成绩。
从什么地方看?头一个看经,去年我看这个经文我还看不懂,看不出经里头的意思,我听经听不出味道;今年不一样,我看经能看出意思,听经能听出味道,进步了。再深入检点,我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真诚慈悲?过去一年我对待一切众生漠不关心,得有人提起,「某人哪个地方有灾难,我们都去帮帮忙。」听到之后,「好,我来随喜。」不是主动的,被动的,总算是不错,也修了点福。今年不一样了,今年能够主动去做,不要别人提醒我,我还会提醒别人。你要不常常反省检点,你就不知道你自己修学功夫有没有进步?这在我们初学,我们没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工作是要做的。
所以佛门祖师给我们订的早晚功课,早晚功课什么意思?早课目的是提醒,用经教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天天反省,天天改过,这个修行功德不可思议。一天不改过,一天就没有修行,没有进步就是没有修行;一个星期不改过,这一个星期就没有修行;一个月不改过,这一个月就没有修行;一年不改过,你一年空过了,可惜!自己真修、真念,然后才能够利益众生。「众相严身遍世间」,你的福报周遍法界,周遍法界的意思是让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享受,像佛陀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是为自己的。换句话说,我们的修行确实有成绩,我们的相貌一年比一年好,身体一年比一年强壮,是不是为自己的?不是。你为自己错了,违背了法性。不是为自己,这个相好为谁?为众生。这个相好是什么?是佛门的招牌,是佛门的广告。一切时一切处,让这些众生看,看了之后他有感受,这个相好就像阿难尊者说的,不是父母生的,那是修成的。我们现在换句话说,这个相好并不是讲求什么营养东西保养得到的,是学佛得来的。从这个地方看出佛法的好处,让他生起仰慕的心、羡慕的心,也想跟著学,这是招牌广告。你要以为这个是自己享受的,大错特错!你就堕到凡夫去了。
所以相好光明是度众生的,接引众生第一个手段,就是让众生看到你的相好光明。光明我们讲光彩,现在人讲磁场、气氛,看到之后生欢喜心,就把他引进来了,就接引众生。菩萨成佛为什么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没有别的,为众生的,哪里是为自己?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这就是「遍世间」的意思。遍世间意思很深,不但接引我们大众当中的人众,接引畜生众、接引鬼神众、接引九法界众生,这才叫遍世间,这个世间是指十法界。
「毛孔光明悉清净」,智慧展现出来是什么?心清净、身清净、境界清净,无一不清净。如果有特异功能,我们一般讲有天眼通的人来看,你的身体是透明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是透明的?你的身体里面一丝毫的污染都没有。这个身不透明是因为你有烦恼、你有忧虑、你有恐惧,你有自私自利、你有贪瞋痴慢,你这个身体是漆黑的,身体里面是黑的,放出来的光也是黑的。这个光现在一般修气功的人他看气,我们佛法不叫气叫「光」,所以那个修气功的人他看一个人,他的气颜色不相同。真正修行人他那个光是什么光?金色光明,真的是一尘不染。其次这个光是白色的、黄色的都很好,看到是蓝色、灰色、黑色的,你这个人身体不好有病了。可是你要记住,佛经上讲的是绝对的真理,「相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绝对真理。所以你心好,相好;行好,身体一定好,就这么个道理。
「毛孔光明悉清净」,这个意思我们就能够体会得到了。毛孔放光,诸佛如来毛孔放的这个光大、明显;我们凡夫毛孔放的光,我们粗心大意看不出来,必须练气功,必须修禅定才能看出来。但是这里头还有一层深义,前面第一句是以福报帮助众生,相好光明帮助众生,对於如来无上的大法生起恋慕之心。第二句以自己的智慧,摄受一切众生。第三句落实,大慈大悲教化一切众生,『大慈方便示一切』。你得要去教化众生。你不教他,虽然他有缘,他的障太重,他这一生觉悟不了,他这一生修行不得力。菩萨必须以善巧方便来教导他,没有善根的人帮他种善根;已经有善根的人帮他增长善根;善根已经增长的人,帮助他成熟;已经成熟的人,帮助他在这一生当中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这是菩萨示现在世间所做的事业,他是为这个来的。
菩萨这么作法自利利他,如果不度众生,自己决定不能够圆成佛道。这是什么道理?就是世间人常讲的教学相长。所以你不肯教学、不肯教别人,你纵有进步,非常缓慢。所以小乘人声闻、缘觉学得很辛苦,进步得很慢,为什么?不肯教人。大乘菩萨的进步很快,什么原因?欢喜教别人。世尊在经论里常常告诉我们,欢喜教别人是修法布施,法布施的果报是聪明智慧,愈施愈有智慧。财布施就是以你福德的布施,愈布施福德愈大。大福报是从施福得来的果报;大智慧是从施法得来的果报;无畏布施就在其中,那你得的是健康长寿的福报。『华林妙髻悟此门』,菩萨在这个法门里头觉悟了,证得无上菩提。请看第三首:
【佛身普现无有边,十方世界皆充满,诸根严净见者喜,此法高幢能悟入。】
第三尊「高幢普照主山神」,他在前面我们看到修学的法门是「观察一切众生心所乐严净诸根」,他修的是这个法门。看看众生喜欢什么,他就庄严哪一种,根是讲的六根。由此可知,「严净诸根」是随顺众生的,我们要在这里学这个本事。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活活泼泼,我们现在看他这首偈,从这首偈子里面我们好好的学习。
第一句『佛身普现无有边』,这里头意思就很深很广。普门示现,世尊在楞严会上是给我们讲原则讲原理,「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现在众生心喜欢的是什么?爱好的是什么?我们如何为他示现?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要是不知道,多问问就晓得了。首先你要去问这些年岁大的人,甚至於年轻人,你问他喜欢什么?问的时候要提示他,你喜不喜欢美丽?我相信年轻人不管是男是女的,都喜欢自己美丽,总不喜欢自己丑陋。爱美之心,不但人有,畜生都有。你们到动物园看到孔雀,你穿很漂亮的衣服它就跟你比美,孔雀开屏;你穿得邋邋遢遢,它就不理你。畜生都爱美,植物也爱美,可见得爱美之心一切众生共同的。不老,我想也是一切众生所希求的;不病、健康长寿,没有一个众生不希求。
我过去在美国达拉斯建了个道场,我们开幕的前一天,先开放给我们的街坊邻居,邀请他们,我们以点心招待,让他们来参观。让这些邻居知道我们中国人移民到那里去,我们在做些什么?我们这里供的佛像,他很好奇的问:「这是什么佛像?什么意思?」我们就告诉他:「阿弥陀佛代表对於一切人事物,觉而不迷。」他听了,他听得懂:「这个好,我也要」;观音菩萨代表慈悲、爱心,博爱这个他也要;大势至菩萨代表理智,他都喜欢。我们修什么法门?净土法门。什么叫净土法门?心地清净,这个他要;净土是极乐,快乐他要;无量寿、长寿他也要。我说:「好!每个星期六我欢迎你到这个地方来,你所要的统统可以得到。」皆大欢喜,他就进门来了。不妨碍他信天主教、基督教,星期天你上教堂,星期六上佛堂。教堂上帝是你们的父,佛法是你们的老师。你在家有父母,在学校有老师,不冲突,两边都去,皆大欢喜。总要为众生去想。好,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山神第十句:
【金刚坚固眼主山神,得出现无边大义海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注子里面告诉我们,「称性法门,无边大义,一音能演,是出现也。」注子虽然不多,精要的地方给我们点出来了。菩萨的德号『金刚坚固眼』,我们从这个地方去体会,金刚是表法的,是比喻的,比喻不坏、比喻坚固,在经论里面常常用它来比喻般若智慧。经典里面真的是在中国家喻户晓,有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用这个比喻「眼」,当然这是「智眼」,绝对不是肉眼,智慧之眼,也代表「真知灼见」,用这个话大家就更容易体会了。他修的法门是『出现无边大义海』,清凉的注解对我们也非常重要,因为「无边大义海」是指什么我们很不容易体会,大师在此地为我们点出来,称性法门就是无边义海。这句话非常重要,特别是我们修学大乘佛法的同学,我们起心动念,称性就是与自性相应,与性体相应,与性相相应,自性起用就是德,与性德相应。如果真的能够达到这个境界,这个人肯定是法身菩萨,那不是凡人。现在我们要问,什么叫做「性」?性的体是什么?性的相是什么?作用是什么?好在这部经里面为我们说出来了,经题「大方广」,就代表自性的体相用,清凉大师在经题里面给我们讲得很透彻。
我们在讲这部经,经题是做了一个概略的报告,我们希望把这部经讲圆满,回过头来再讲《华严经》的玄义,玄义里面就详细的来讨论这一个命题。但是在此地,我们总得要说几句。真如本性,实在讲是可以意会不能言传,那要我们方便说说,就是今天一般人所说的「自然」,自然而然。可是这句话还是很难懂,世尊在《楞严经》上跟我们说,「非因缘,非自然」,自然跟因缘是对立的,所谓是「两边不住,中道不存」。我们从这些话里面去细心体会,可不能去想,想就错了,愈想愈错,只能够直觉,体会不到没有关系,慢慢来。为什么?一想就落在意识里面去了,那个不是自性,自性不是意识。可是跟诸位说真话,自性也不离意识,意识是什么?意识是自性里头一种现象而已,性是体,相是它变的。性是宇宙万法的本体,研究哲学的人对於什么叫本体多少有一点概念,可是这个本体,佛家讲的宇宙人生的本体。如果你真正明白了,真正体会到了,在教下就叫做大开圆解;在宗门就叫做明心见性;在念佛法门里面,就叫理一心不乱。由此可知,这不是普通人的境界,是法身菩萨的境界。
自性所现的相,《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现象,所说的一切境界,「唯心所现」,实际上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六根所接触到的,还有六根接触不到的。实在说,六根接触不到的,我们的心性不是不明了,不是不清楚,而是有障碍把它障住了。所以我们只能够见到局部的现象,不能够见到圆满的现象。什么是障碍?佛在经上千言万语,反覆叮咛,烦恼障、所知障是业障,障碍了自性。因此,这个现象我们只能够见到非常有限的这一部分,比如佛在经上常说,我们大家也都耳熟,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之外,还有一真法界。我们今天对十法界能够见到多少?只能见十法界里面的人法界一部分,畜生法界里面一部分。人法界里头人的种类很多,我们能见的只限於这个地球,其他星球上的人我们就见不到。
现在很多人常常讲外太空人,时时传说有幽浮外太空的太空船到我们地球上来探测,甚至於说有许许多多报章杂志,我们看到太空船降落在地面上。外太空人还离开他们的飞行工具,在这个地球上来探测、来参观,这些人形状跟我们不一样,肤色不相同。形状上,我们人伸出来是五个手指,我们看到许多照片上,外太空人是三个手指。所以人类我们也只能够接触到一部分,还有许许多多我们不知道的,畜生道我们也只能够接触少分,还有许多畜生道跟我们生活在不同空间维次,我们见不到的。佛经上常讲的龙王,住在海底,现在我们的科技,潜水的能力,潜水艇可以直接到海底,海底到处搜索,没有见到龙宫。於是有许多同修就来问我,佛经上讲的龙宫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是不是释迦牟尼佛把皇宫说为龙宫,因为从前作皇帝叫真龙天子,是不是真有龙宫?我们相信释迦牟尼佛的话,释迦牟尼佛决定没有妄语。他能见得到,我们见不到。
就是大海这个现象,说实在的话,我们见不到的大海很多。哪些大海我见不到?我举个例子给诸位说,你梦中作梦的大海我就见不到,你相不相信?相信!他作梦梦见的大海你也见不到,所以梦中境界我们见不到。定中境界也见不到。龙宫这种事情,确实有一些修行人在梦中见到,有些修行人在定中见到了。梦中的境界也许有人说那是虚幻的;定中境界,那我们学佛人都肯定是现量境界,超越时空。诸位要晓得,梦中跟我们不同时空,定中也不同时空,如果我们有能力见到别人梦中境界,见到别人定中境界,那一定是大开眼界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就拓开很大的一步,六根所接触的景观,必定起很大的变化。就像一个人生长在农村,从来没有出过门,现在有机会带他到外面去看一看,到许多国家做一次旅游,大开眼界,许许多多景观见所未见,闻所未闻。所以我们六根接触境界是非常非常有限的,非常非常窄小的。佛法里面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性的相分;而自性起用,这个用就是变化,变化无量无边。
无量无边的变化可以把它总结为因果,世出世间不离这个事实真相,因果说明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有三个性质:转变,因转变成果、果转变成因,转变的现象;相续的现象,循环的现象,这三个现象一交错,就变成无量无边的景观,佛家统称为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作用。所有一切作用都随顺性体,这个作用是美好的,这个现象是美好的;如果与性体相违背,这个现象就出麻烦了。好像我们这个身体,身体要是随顺自性,你的身体一定健康,一定长寿,不会出毛病;如果违背自性,你的麻烦就来了,你的身体就病痛。那我们要问,法性是什么?我们如何随顺?宗门透得讯息多。我们一般人大概都读过《金刚经》,都读过《坛经》,最常见的「性体湛寂灵明」,古大德常常用这四个字来说明。湛就像很清的水、清净的水,一尘不染,取这个意思。《坛经》里面所说的「本来无一物」,这句话可以解释湛的意思。「寂」是寂灭,灭妄想、灭分别、灭执著;换句话说,真性里头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
所以真性是空的,空寂,佛家称为真空。真是什么样子?真是空,假是有。凡是有都是假的,凡是空都是真的。但是空不是一无所有,它现相,不管现什么相,你要知道它的体是空的。於是我们从这个地方得到一点讯息,大乘经教常常教给我们,「即相离相」;换句话说,「即假即真」。还有佛门里常说一句话,大家很不容易体会这句话真正的意思,「借假修真」。借假修真,就在相上见性!性是真的,相是假的,借假相见到真性,就在有上见到空,就在相上见到体性。我这个话,我自己觉得已经讲得很清楚,可是还是不好懂。这是佛法的大问题,真正明白、懂得了,就转凡成圣;不懂得没关系,你不要去研究,你要常常提起这个疑情。这个疑不是怀疑,是个疑问。我没有怀疑,我要怎样把这个事情证明,这叫疑情。所以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你不疑就没有悟处,你想开悟就难。
这是佛法教学里头重要的手段,你有疑问请教善知识,有可以给你说的,有不能给你说的。中下阶层的可以跟你说,上上法不能说,上上法要你自己去悟得,才是真的,给你说永远把你的悟门堵死了,那不是善知识,那个教学法不善。教学好的老师诱导你自己悟入,这是好老师。你自己悟入之后,老师再给你印证,这个在教学方式上,佛家称之为善巧方便。我们就知道如何在生活当中随顺性德,就是清凉大师在此地讲的「称性法门」,法门无量,门门都称性。我再把称性说得粗浅一点,诸位好好去学习,我们先讲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无量无边。从我们日常生活,穿衣吃饭点点滴滴,都是法,都是门径。但是这个门径不是普通门径,是称性的门径,要是找到这个门径,悟入就不难了。
首先你要晓得,性是空寂的、湛寂的,我们吃饭能不能跟这个相应?如果相应,你吃饭称性。吃饭怎么能跟称性相应?怎么称性法?我举个例子,就讲修行用功的方法。祖师大德常常教导我们,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用在吃饭上。我们吃饭,菜有好几道,知不知道味道?如果你不知道,你的舌头有病,麻木了,你不能辨别味道。你要能辨别味道,你是凡夫,你著相了,你跟性德相违背。聪明人,我讲到这个地方应当有悟处了,我们天天吃饭,不会吃;人家会吃饭的人,一吃饭就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哪些人?香积国的人。香积国的佛菩萨教化众生,请客,请你来吃饭,他们会吃,一吃就开悟。他们不需要讲经说法,为什么?那个地方的众生舌根最利,佛用这个方法接引众生。
我们娑婆世界众生是耳根最利,楞严会上文殊菩萨拣选圆通,说的是「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在音声。释迦牟尼佛出现於世,用音声教化众生,孔老夫子出现在中国,也是用音声教化弟子。这个世界众生耳根最利,看,有的时候看不清楚;听,他注意听,他听懂了,听明白了,音声为教体。香积国的众生跟我们不一样,舌根最利,听他们听不清楚,看也很困难,舌头一尝他就明白了。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样样味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慧,但是所有一切味道在自己舌根里面感受是一个味。为什么变成一个味?因为他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确实是一味。一味是真的味,五味是假的,五味是酸甜苦辣咸,味道再多,不会超过这五大类。 一是真的,多是假的。怎么入进去?「一多不二;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你就称性。假如一不是多,多不是一,你违背自性,为什么?一跟多都是自性所现的相分。你完全明白了,一多不二,性相是一,理事是一,然后你才真正能够明白,自他是一,真妄是一,是非是一,苦乐是一,生死是一,你就真的随顺法性了。
在我们念佛人来讲,这个人得一心不乱,禅宗里面讲万法归一。有人听到这句话,反问一句:「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你们能不能回答?你要是聪明,不难回答。一归何处?一归万法,「万法归一,一归万法」。《华严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你就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叫称性。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穿衣吃饭,待人接物,点点滴滴,都能够入不二法门,那就称性。
这里面经文讲「无边大义」,这个义是义理、道理,无量无边的义理。清凉大师说「一音能演」,这叫「出现」。你没有契入这个境界,你说不出。契入这个境界,对方听的人,如果不是跟这个境界很接近,他也听不懂。是听经的这个人他的境界已经相当高,已经走到边缘,就是进不去,这样给他一说,他就恍然大悟,他就契入。这一类在佛法里称之为根熟众生,他是佛法里真正当机者,在这一生得度、证果。如果不是这样的根性,中下根性的人,有没有好处?有好处。在他阿赖耶识里下种子,种子决定叫他提起疑情。就是佛在经上这些话说得很多,他有很深的印象,他不能够证明,不能够契入,这个状态之下就叫疑情。要「一门深入,长期薰修」,时节因缘成熟,他就悟入了。
所以无论大小乘佛法,无论显教密教,对於一切众生实在来讲,都有真实利益。这个利益如果不契机,这个利益在这一生当中不能现前,也就是我们现前得不到利益,来生后世方得利益,这是肯定的。这也就是说,佛法的学习对众生真的是无比的殊胜。所以「金刚坚固眼」,实在讲也就是《金刚经》所讲的五眼圆明,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这是金刚坚固眼。他能够契入法性,没有一样不称性,所以无量无边的义理还是比喻声光无尽,他从这个地方悟入。长行我们介绍到此地,下面我们看偈颂:
【尔时开华匝地主山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山神众而说颂曰:】
我们在这说偈仪里面,看到菩萨的德号跟长行有差别,长行里面是讲宝峰开华主山神,这里我们所看到的是『开华匝地主山神』,名称不相同,意思相同,我们能想像到世尊说法的善巧。用意在哪里?叫我们对名字相不要执著。宝峰开华,这个地方讲开华,匝是周遍的意思,这个花周遍大地。两个名字合起来看,意思就非常的美满,宝峰开华,是不是这个花开在山峰上?山腰山下有没有?从这个名号上我们就晓得了,遍地布满了花卉,与经题相应。华严,经题上讲的「华严」,两个名号合起来是华严的意思,这个我们要明了。下面这首偈,是宝峰开华主山神的赞颂:
【往修胜行无有边,今获神通亦无量,法门广辟如尘数,悉使众生深悟喜。】
在长行里我们读到,菩萨修学的法门是「入大寂定光明」,清凉在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的「寂而常照,故光无不阐」。『往修胜行』,「往」是往昔、过去,菩萨成佛修学的时间很长,决定不是短时间。为什么?凡夫久远劫就迷惑了,生生世世他的积习太深太厚了。在理论上说,迷悟是刹那之间,确实不错,这个道理真的讲得通,但是事实上有几个人顿悟?太少太少了。我们从过去修行的历史当中来看,顿悟的人真是凤毛麟角,千百年当中难得看到一个。在中国历史里面最具代表的人物,就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这是顿悟。能大师之前,没有听说过,能大师之后到今天,这一千三百多年当中,也没有听说有第二个,你才晓得这事情有多难!绝大多数的人,都需要长时间的修学,「往修胜行」,这殊胜之行。「胜行」指的是什么?修定,菩萨在长行里给我们讲的「入大寂定光明」,这一句要用现代的话简单来说,他修的是大定大慧,大定大慧这是殊胜;『无有边』,「无有边」是讲他所修学的境界、他所修学的时劫,我们现在人讲时间与空间都没有边际,现在这一生成就了。
『今获神通亦无量』,「神通」从哪里来的?这个我们知道,从定慧当中起的。小定现小神通,大定就现大神通,他的定慧无有边,所以他示现的神通「亦无量」,与前面这一句相应。定慧神通表现在哪里?第三句就说明,『法门广辟如尘数』,自己修成之后,没有不教化众生的。你要问为什么?佛经上所讲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自然然就露出来了,完全是性德的流露,没有丝毫的勉强。你要问为什么?真的,你不晓得事实真相,你会问为什么;菩萨晓得,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跟我是一体。什么一体?「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自己,识也是自己,真的是一体。
所以对一切众生那个慈悲没有条件的,无缘就是没有条件,怎么会不帮助一切众生?怎么会不救度一切众生?只有众生迷惑颠倒,不了解事实真相,觉悟的人不如是。所以众生无边,他开辟的法门就无边,「法门广辟如尘数」。所以佛在大经上告诉我们,佛有多少法门?众生有多少,佛就有多少法门。众生无量无边,佛的法门就无量无边,这样才能帮助无量无边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这个话的意思诸位要细细的去听,这就好比大夫为病人治疗,大夫有多少药方?有多少病人,他就有多少药方。每个人开的药方都不一样,只要病人能合作,依照他这个病方去服药,药到病除,这才是诸佛菩萨真正的慈悲。他不是要等你,你要修三大阿僧只劫,你要修无量劫,你才能成就,这个慈悲不圆满。怎样帮助你?你这一生就成佛,这才叫真慈悲,这个慈悲才叫圆满。甚至於说你今天就成佛,你今年就成佛,这个才叫圆满。你还要我搞几十年,还要我搞多少世,佛的慈悲从哪里讲起?
佛开这么多的法门,你要晓得哪一个法门是为我开,我好好的照这个法门学,我很快成就了。如果你不合作,他的处方很好,下药很好,你对他不相信,你不接受,不能够按照这个处方来服药,你不能成就,你病不会好的。如果再病急乱投医,什么方子都吃,什么药都来尝尝,恐怕不但不能好,病上再加病,那就更麻烦了。这一首偈的意思很深很广,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悉使众生深悟喜』,这个悟不是浅悟是深悟,悟入当然是法喜充满,这是一定道理。
主山神偈颂第二首:
【众相严身遍世间,毛孔光明悉清净,大慈方便示一切,华林妙髻悟此门。】
这是华林菩萨他的赞颂。在长行里面我们看到的,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修习慈善根成熟不可思议数众生」,这是以大慈悲心、大爱化导一切众生。清凉大师为我们提示的是「相光熟机,皆慈善根力」,清凉大师的注解与他的赞颂完全相应,也为我们做了一个强烈的提示,我们在学习过程当中,应当要留意哪些法门。第一句『众相严身遍世间』,这是相好;第二句『毛孔光明悉清净』,这是光明。「相好」是福,「光明」是慧,有福有慧;第三句又有大慈。我们想菩萨所住的那个地区的人有福,这真是我们一般世间人讲的道德善师,是很不容易遇到的,真的像开经偈上所说,「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虽然没有这么大的福分,释迦牟尼佛出世我们没有遇到,祖师大德出世我们也没有遇到,但是他们的遗教存留在世间。如果我们能够读诵、信解、依教奉行,我们所得的福慧还是圆满的。
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位祖师大德印光老法师,他老人家虽然是往生了,他的相好,我们在相片上看到了,他的光明、他的慈悲,我们在文字上见到了。如果能够读诵受持,为人演说,这是祖师的真实弟子,这是众生道德善师。问题看我们肯不肯发心学习?能不能认真努力去学习?关键在此地。道德、智慧、福德,是我们许许多多同修内心所羡慕的、所向往的,也是很想得到的。实在说得到不难,世出世间大圣大贤的教诲都在我们身边,我们确确实实是很有福报的人,没有福报你怎么能遇得到?但是福报里面他有业障,业障障碍了我们的福慧,我们的善根福德因缘统统具足,还是不能成就,这就是业障。我们学佛第一个目标在哪里?自己总得要晓得,我们学什么?怎么学法?修学的好处利益在哪里?菩萨在这首偈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修学的真实好处利益就是「众相严身」。众相是说什么?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这对佛说的。我们哪有那么大的福报?虽然没有大福报,真正修学有小福报,你修一分你的相就转一分,你修两分你的相好就转两分,「相随心转」。
宗门教下的祖师大德,教我们怎么修法?几乎无一不是教导我们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心,是心里头的念头,起心动念。怎么修法?把那个不善的念头修改成善的念头,这就叫从根本修。但是善恶的标准一定要根据佛在经上所说的,孔老夫子也是大圣人,他所讲的这些话,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夫子教人也是从根本修。谁说儒跟佛的道不同?那是没有深入经教,深入经教你就晓得世出世间大圣人教人,没有不同。儒跟佛,我们很客观的看,只有广略不同,佛说得多、说得广,儒家东西分量少、说得简略,其他的我没有看出有什么不同的所在。从根本修,从哪里修起?儒教我们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起,这四条都是从根本修。格物,格是格斗,物是物欲,实实在在讲就是自私自利,贪图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不知道这是病。圣人知道这些东西不是好东西,这些欲望,戕害我们的慧命,必须要把它远离,我们要跟这些物欲做一番格斗。用现在的话说,我们一定要战胜物欲,要战胜自私自利,要战胜贪图名闻利养的念头,要战胜享受五欲六尘的念头,这叫格物。在佛法里面叫断烦恼,这些东西佛用一个名词,烦恼,「烦恼无尽誓愿断」,你不断不行。烦恼就是业障,障碍我们性德,障碍我们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相好。
这三句偈里面,第一句是相好,第二句是智慧,第三句是德能。我们要不把这些东西放下、断除,我们的性德一分都透不出来,相好、智慧、能力一分都透不出来,被这些东西障碍住了。我们要清楚、要明白,儒是这样教人,佛也是这样教人,从根本修。第二「致知」,知是智慧、是知识,要开智慧,要求知识。在佛法里面「法门无量誓愿学」,都是从根本做起。儒家,没有格物的功夫你就不能成就学问,物欲决定障碍学问,物欲决定障碍真知,它不会障碍世智辩聪,它会障碍真实智慧,我们不能不知道。这个二障除掉了,我们的真心才显露。儒家讲的诚意正心,这是真心;诚意是体,真心之体,真诚显露了;正心是用,你的真心起作用,起心动念无一不正。正就是与性德相应,与性德不相应的就不正。你起心动念都纯正,这个难得了。在佛法里面叫菩提心,《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至诚心,就是儒家讲的诚意;深心、回向发愿心,就是儒家讲的正心。儒家讲一个,佛法讲两个,两个是什么?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
自受用叫深心,古大德给我们解释什么叫深心?好德好善,对自己唯一的爱好是好德好善,这个心是深心,对自己。对别人,回向发愿心。什么叫回向?必须把自己的智慧、能力、才艺、福报奉献给一切众生共享,这叫做回向。回自向他,我们自己修行成就智慧德能相好,相好就是福报,不是自己享受,供养一切众生。对上供养诸佛如来,对下供养九法界众生,这叫回向。回向还不够,还要发愿,这个了不起,发什么愿?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要发这个心。「烦恼无尽誓愿断」,你已经成佛了,烦恼已经断掉,断干净了,没有了,没有怎么样?还要表演,还要去演戏,演那个断烦恼。为什么?为众生,众生烦恼没有断,我们要做出断烦恼的样子让他看,让他觉悟,让他仿效。不是为自己,自己烦恼没有了,要表演断烦恼给别人看,这都叫回向、叫发愿。
法门已经都学圆满了,成佛了。已经学圆满了,但是还要装著从头学起,没有一样不是教化九法界众生。众生在幼稚园,我就装著也念幼稚园,众生念小学,我也跟他一样去念小学,「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诸佛菩萨不离众生,真的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永远在我们身旁,时时刻刻在照顾我们,我们不知道,我们不认识。要给你说穿了,在哪里?你身旁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原来就是。诸佛菩萨无量无边的示现,当你有一天觉悟了,你发现了,你才会感觉到惊讶,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菩提道上学生只有自己一个人,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诸佛菩萨化现的,都是来帮助我觉悟的。善人善行,启发我的善心,我看到了、看多了,自己回头向他学习,以他为榜样;恶人恶行,给我们提出反面的教化,让我们看到听到了,认真反省我有没有这个行为?「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如果反省自己没有,自己要提高警觉不可以有;有,赶快把它改正过来,他是我们一面镜子。
我们自己很不容易发现自己的过失,不容易发现自己的恶行,佛菩萨在我们面前做出这个样子,让我们看到听到了,发现原来这个我也有,才把自己毛病过失反应出来了。他是我的善知识,他是我的好老师,我对他要感恩戴德,我对他要恭敬供养。没有他,我永远不知道自己的过恶,永远不知道改进,你想想看哪个人、哪个物不是在教化我?同学们你们如果懂得这个道理,了解这个事实真相,那就恭喜你,你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善财童子,你所遇到的一切境缘: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就是经上讲的五十三参。你天天在参学,天天在提升自己境界,一定跟善财童子一样,一生当中圆满菩提,证得无上的佛果,自性本具的相好光明德能完全都恢复了。
菩萨在此地用四句偈来提醒我们,我们要知道,我们学佛有没有成就?现在讲成绩,这个大家好懂。我们修学有没有成绩?这是标准。我们想想,我们的「众相严身」有没有进步?换句话讲,我们的相貌有没有转变?是不是一年比一年变得好?你心有进步。诸位要知道,相随心转,心好相就好了。心不好,要想把相改好,现在这个科学有办法,去美容,很多人干这个事情。改到最后什么效果?改出一身病出来了,那是违背自然用人工。人工违背自然,你相貌怎么会好?所以,相好是你修学成绩的外表,果然你修的一年比一年好,你功夫得力,身体体质也是一年比一年好。原本有病,真正修行,病没有了。原本为什么有病?因为你里头有病毒。哪些是病毒?妄想是病毒,分别是病毒,执著是病毒,贪瞋痴慢是病毒,再告诉诸位,自私自利是病毒。内有病毒,外面有感染,你身体怎么会好?你相貌怎么会好?现在佛菩萨这一切圣贤教给我们改心,把这些心里所有的不净、不善统统改过来,我的心善,我的行善,相貌就善,身体也善了,善好了。这是我们修行功夫得力的第一桩利益。学佛有什么好处?好处就在此地,你立刻就得到。饮食起居说老实话,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标准。
佛教人随缘,随缘就行,不要攀缘。随缘是在一切境界当中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叫随缘;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叫攀缘,随缘攀缘是从这个地方分。如果随缘一切都是好的,为什么?不管在什么境界当中,你永远保持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如果攀缘,不管什么境界,你都会起心动念、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境界你得不到。所以我们常常要反省、检点,我的身相有没有改变?我们并不求改变,求改变你就著相了、打妄想,从这个地方检点我修学的成绩。身相是成绩单。再检点、深入的检点,智慧,是不是智慧比从前增长?佛法当中常说烦恼轻智慧长,我们的烦恼是不是一年比一年轻,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长?这都是成绩。
从什么地方看?头一个看经,去年我看这个经文我还看不懂,看不出经里头的意思,我听经听不出味道;今年不一样,我看经能看出意思,听经能听出味道,进步了。再深入检点,我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真诚慈悲?过去一年我对待一切众生漠不关心,得有人提起,「某人哪个地方有灾难,我们都去帮帮忙。」听到之后,「好,我来随喜。」不是主动的,被动的,总算是不错,也修了点福。今年不一样了,今年能够主动去做,不要别人提醒我,我还会提醒别人。你要不常常反省检点,你就不知道你自己修学功夫有没有进步?这在我们初学,我们没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工作是要做的。
所以佛门祖师给我们订的早晚功课,早晚功课什么意思?早课目的是提醒,用经教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天天反省,天天改过,这个修行功德不可思议。一天不改过,一天就没有修行,没有进步就是没有修行;一个星期不改过,这一个星期就没有修行;一个月不改过,这一个月就没有修行;一年不改过,你一年空过了,可惜!自己真修、真念,然后才能够利益众生。「众相严身遍世间」,你的福报周遍法界,周遍法界的意思是让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享受,像佛陀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不是为自己的。换句话说,我们的修行确实有成绩,我们的相貌一年比一年好,身体一年比一年强壮,是不是为自己的?不是。你为自己错了,违背了法性。不是为自己,这个相好为谁?为众生。这个相好是什么?是佛门的招牌,是佛门的广告。一切时一切处,让这些众生看,看了之后他有感受,这个相好就像阿难尊者说的,不是父母生的,那是修成的。我们现在换句话说,这个相好并不是讲求什么营养东西保养得到的,是学佛得来的。从这个地方看出佛法的好处,让他生起仰慕的心、羡慕的心,也想跟著学,这是招牌广告。你要以为这个是自己享受的,大错特错!你就堕到凡夫去了。
所以相好光明是度众生的,接引众生第一个手段,就是让众生看到你的相好光明。光明我们讲光彩,现在人讲磁场、气氛,看到之后生欢喜心,就把他引进来了,就接引众生。菩萨成佛为什么还要用一百劫的时间去修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没有别的,为众生的,哪里是为自己?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这就是「遍世间」的意思。遍世间意思很深,不但接引我们大众当中的人众,接引畜生众、接引鬼神众、接引九法界众生,这才叫遍世间,这个世间是指十法界。
「毛孔光明悉清净」,智慧展现出来是什么?心清净、身清净、境界清净,无一不清净。如果有特异功能,我们一般讲有天眼通的人来看,你的身体是透明的,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是透明的?你的身体里面一丝毫的污染都没有。这个身不透明是因为你有烦恼、你有忧虑、你有恐惧,你有自私自利、你有贪瞋痴慢,你这个身体是漆黑的,身体里面是黑的,放出来的光也是黑的。这个光现在一般修气功的人他看气,我们佛法不叫气叫「光」,所以那个修气功的人他看一个人,他的气颜色不相同。真正修行人他那个光是什么光?金色光明,真的是一尘不染。其次这个光是白色的、黄色的都很好,看到是蓝色、灰色、黑色的,你这个人身体不好有病了。可是你要记住,佛经上讲的是绝对的真理,「相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这是绝对真理。所以你心好,相好;行好,身体一定好,就这么个道理。
「毛孔光明悉清净」,这个意思我们就能够体会得到了。毛孔放光,诸佛如来毛孔放的这个光大、明显;我们凡夫毛孔放的光,我们粗心大意看不出来,必须练气功,必须修禅定才能看出来。但是这里头还有一层深义,前面第一句是以福报帮助众生,相好光明帮助众生,对於如来无上的大法生起恋慕之心。第二句以自己的智慧,摄受一切众生。第三句落实,大慈大悲教化一切众生,『大慈方便示一切』。你得要去教化众生。你不教他,虽然他有缘,他的障太重,他这一生觉悟不了,他这一生修行不得力。菩萨必须以善巧方便来教导他,没有善根的人帮他种善根;已经有善根的人帮他增长善根;善根已经增长的人,帮助他成熟;已经成熟的人,帮助他在这一生当中超越六道轮回、超越十法界。这是菩萨示现在世间所做的事业,他是为这个来的。
菩萨这么作法自利利他,如果不度众生,自己决定不能够圆成佛道。这是什么道理?就是世间人常讲的教学相长。所以你不肯教学、不肯教别人,你纵有进步,非常缓慢。所以小乘人声闻、缘觉学得很辛苦,进步得很慢,为什么?不肯教人。大乘菩萨的进步很快,什么原因?欢喜教别人。世尊在经论里常常告诉我们,欢喜教别人是修法布施,法布施的果报是聪明智慧,愈施愈有智慧。财布施就是以你福德的布施,愈布施福德愈大。大福报是从施福得来的果报;大智慧是从施法得来的果报;无畏布施就在其中,那你得的是健康长寿的福报。『华林妙髻悟此门』,菩萨在这个法门里头觉悟了,证得无上菩提。请看第三首:
【佛身普现无有边,十方世界皆充满,诸根严净见者喜,此法高幢能悟入。】
第三尊「高幢普照主山神」,他在前面我们看到修学的法门是「观察一切众生心所乐严净诸根」,他修的是这个法门。看看众生喜欢什么,他就庄严哪一种,根是讲的六根。由此可知,「严净诸根」是随顺众生的,我们要在这里学这个本事。佛法是活的不是死的,活活泼泼,我们现在看他这首偈,从这首偈子里面我们好好的学习。
第一句『佛身普现无有边』,这里头意思就很深很广。普门示现,世尊在楞严会上是给我们讲原则讲原理,「随众生心,应所知量」。现在众生心喜欢的是什么?爱好的是什么?我们如何为他示现?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要是不知道,多问问就晓得了。首先你要去问这些年岁大的人,甚至於年轻人,你问他喜欢什么?问的时候要提示他,你喜不喜欢美丽?我相信年轻人不管是男是女的,都喜欢自己美丽,总不喜欢自己丑陋。爱美之心,不但人有,畜生都有。你们到动物园看到孔雀,你穿很漂亮的衣服它就跟你比美,孔雀开屏;你穿得邋邋遢遢,它就不理你。畜生都爱美,植物也爱美,可见得爱美之心一切众生共同的。不老,我想也是一切众生所希求的;不病、健康长寿,没有一个众生不希求。
我过去在美国达拉斯建了个道场,我们开幕的前一天,先开放给我们的街坊邻居,邀请他们,我们以点心招待,让他们来参观。让这些邻居知道我们中国人移民到那里去,我们在做些什么?我们这里供的佛像,他很好奇的问:「这是什么佛像?什么意思?」我们就告诉他:「阿弥陀佛代表对於一切人事物,觉而不迷。」他听了,他听得懂:「这个好,我也要」;观音菩萨代表慈悲、爱心,博爱这个他也要;大势至菩萨代表理智,他都喜欢。我们修什么法门?净土法门。什么叫净土法门?心地清净,这个他要;净土是极乐,快乐他要;无量寿、长寿他也要。我说:「好!每个星期六我欢迎你到这个地方来,你所要的统统可以得到。」皆大欢喜,他就进门来了。不妨碍他信天主教、基督教,星期天你上教堂,星期六上佛堂。教堂上帝是你们的父,佛法是你们的老师。你在家有父母,在学校有老师,不冲突,两边都去,皆大欢喜。总要为众生去想。好,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