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五四卷) 2001/10/28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454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药神偈颂第一首:
【尔时吉祥主药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药神众而说颂言。】
这一行是说偈的仪式跟前面完全相同。这样的经文,在《华严经》里面重复很多很多次,凡是多次重复,教育的意义非常之深。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现代社会一般年轻人知道恩义愈来愈少了。说得不好听一点,所谓是忘恩负义就愈来愈多了。佛菩萨对於末法时期的现象非常清楚,所以大慈大悲不厌其烦重复来提示我们,我们自己在修学过程当中,深深体会到多次的重复真的是有必要,为什么?我们自己就是因为在经典太多次数的提示,才真正觉悟过来。说实实在在的话,以我们自己修学的经验来说,给我们说一百遍,说老实话没有印象,说一千遍,还是没有印象,说一万遍,大概有一点印象,还不能落实;真正落实,恐怕要好几万遍,十几万遍,这个心里有了。由此可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教诲是多么重要。
一定要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都能提得起来,都能想到佛在经教上是怎么教我的,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能随顺佛陀的教诲,这才管用!不达到这个境界,我们都是白学了。那就是从前李炳南老居士所说的,虽然天天学佛,天天念佛,天天讲经,到临命终时,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一点都帮不上忙,这个话是真话,绝对不是吓唬人的。学了一辈子佛,慈云灌顶法师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里面讲的,依旧堕恶道。他给我们说,念佛人一百种不同的果报,头一条堕阿鼻地狱,最后一条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我当时看了这一篇文字很怀疑,心里总是想,念佛念得再不好,也不至於落三恶道,怎么会堕地狱?我拿著书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一看,他说:「这是大问题,我不跟你一个人说,我在讲经的时候要跟大家详细来说明。」我们听了李老师的解释,这才晓得,天天念佛,心里面还是是非人我,还是贪瞋痴慢,还是妄想分别执著,有什么用!古人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才省悟过来。怎样落实才管用?佛号要落实。我们念佛,念是今心,我现在心上真有佛,真有佛是什么?你是佛的心,心跟佛心相应,愿跟佛愿相应,言跟佛言相应,行跟佛行相应,这叫念佛。不单单只是嘴皮相应,那个没有用!最重要的是,心行要相应。
所以,佛永远谦虚,永远表现的是尊重别人。说偈仪里面,『承佛威力』,承蒙佛的加持。如果没有佛的威神加持,自己说不出这些偈颂;换句话说,这是他的修学心得报告,他能做出这么好的心得报告,是得佛力加持的。我们晓得,我们今天学佛了,我们能够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在生活当中,过一个正常的生活,依照佛菩萨教训来过生活,这是得佛力加持,我才能做得到;我要不得佛力加持,必定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换句话说,我们过的是不正常的生活。你想想看这个意思!连日常生活点点滴滴,都得佛力加持。我们听经能懂经里面的意思,承佛威力!我们上讲台能够把这一句经文、这一段经文,讲得教听的人能够欢喜、能够听懂,也是承佛威神,不是自己有能力,这都是真实的。决定不敢有丝毫贡高我慢,自以为是,那就错了,字字句句都是承佛威力加持,我们才能有这么一点粗浅的表现,我们要感佛菩萨的恩德。
下面接著『普观一切主药神众』,不忘记自己在一起同修、同学的同参道友,为什么?也得他们的帮助,也得他们大众的加持,我才有能力。这个意思如果一引伸,山河大地一切众生对我加持,我才能信、能解、能修、能说,这个意思多深多广!我们应当要学习,不断重复在学习,必定要让佛陀真实宝贵的教诲完全落实。现在我们来看偈颂的本文:
【如来智慧不思议,悉知一切众生心,能以种种方便力,灭彼群迷无量苦。】
第一首是吉祥主药神的赞颂,我们在前面学过,他所修学的法门「普观一切众生心而勤摄取」。简单的讲,观机。就像一个医生给病人诊断一样,一定要知道疾病的根源,他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得病的远因是什么?近因是什么?然后才考虑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如来智慧不思议,悉知一切众生心』,经文明显的暗示我们,吉祥主药神是如来的化身,要不然哪有这么大的智慧,能如此圆满的观察众生心!这句话的深义、密义,我们要能体会。儒家所说的举一反三,我们听了这句话,要觉悟。大夫用药,要知道病源;佛菩萨讲经说法,要知道众生的根机。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不要知道对方的根机?要!如果你不知道,你很难跟他相处,你不知道如何相处。所以观机可以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对於对方了解得愈深,了解得愈清楚,你就愈容易相处,可以长时期的相处,互相信赖。
要怎样观机才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要长时相处。世出世间法里面,人情事理最重要是讲通!连办政治都讲政通人和,人与人之间如果不往来不通了,问题就发生。不往来彼此欠缺了解,於是一定是互相在猜测,互相在怀疑,愈猜愈讹。很少猜测是往好的一方去想,多半都是往不善的一方去想,愈想愈错,於是造成误会。从误会生毁谤,毁谤到严重的时候,就互相破坏,引发争端,愈演愈可怕。所以诸佛如来、这些菩萨们,用我们的话来说,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他没有舍弃众生,佛门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不知道佛菩萨在观察我们!
实在讲,佛菩萨时时刻刻没有离开我们,他对我们知道得太清楚!过去生中的事情,我们不知道,他们晓得。过去生还有过去生,过去无始他知道、他明了,是他亲自经历过来的,未来无终,未来还没有来,我们还不知道他知道。为什么?他有能力超越时空的障碍。因此,我们遇到佛菩萨,接受他的教诲,哪里会有错误?问题产生在哪里?我们对他不相信,他说我们过去的我们摇摇头,因为你说的我没看到,说未来的就跟算命看相一样,我们听了半信半疑,不能随顺,不能产生信心,於是真正善知识当面错过,这种事情太多太多了。那就是佛家所谓「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人无缘?不相信,不能接受,这就是与佛无缘,与善知识无缘。什么样的人是真正有缘的人?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个人是与佛有圆满的因缘,佛经里面常讲根熟众生,这个人一生决定成就。
诸位同修要记住,想一想我是不是根熟众生?那就要问,我对於经典的教诲,对於老师的教导,我是不是具足圆满的、十成的能信、能解、能行、能证?如果圆满具足,我就知道我是根熟的众生;万一不具足这个条件,我这一生认真努力来学习,可以把自己不成熟的缘提升到成熟,这是可以办得到的。那要问,需要什么条件我才能办到?条件就是这四个条件的头一个「能信」,我现在还不解,我现在还做不到,不要紧,你有信心,不断提升你的信心,对於经教的信心,对於善友的信心,你能好学。假以时日,你慢慢的能解,这个解由浅而深,由偏而圆,解得一分我就行一分,那你的善根现前,你的进步就非常快速。如果你能够解一分行一分就能为别人演说一分,那就恭喜你,你就已经发了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你虽然解得不多,行得不多,你随解、随行、随说教导别人,这个人是菩萨,这个人真的是菩萨。菩萨必定得诸佛护念,菩萨决定得菩萨加持,就是说偈仪里头所说的「承佛威力」,你的进步是加速度的快速进步。
因此你也会有能力像经文上讲的一样,『能以种种方便力,灭彼群迷无量苦』。为什么?你把你自己断恶修善的经验告诉别人,那就是你说经,是你自己亲身经历的,你这个经历跟佛在经上说的是一样,你把你自己得果的经验劝勉一切众生,「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我得的是什么果报。」讲得果报,大家不太明了,你可以告诉他: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我过的是什么生活,过的是什么日子,遭遇的是怎么样的困苦,现在学佛之后,接受佛陀的教诲,我知道改过自新,我知道断恶修善,我现在过的是什么生活。无论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面我知足了,知足常乐;人事环境里面,我知道怎样与人相处,知道用真诚心,用清净平等心,知道爱护别人,知道尊重别人,知道帮助别人,我得到的回报就如同我对别人一样,「敬人者人恒敬之,助人者人恒助之」,我得到许许多多的人帮助,这就是果报。
学佛跟不学佛,这两个比较就很清楚、很明显,用这个来劝一切还没有接触到佛法的众生,他们没有接触到佛法,所过的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跟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一样。有许多同修朋友,年岁渐渐长了,社会经验丰富了;换句话说,受苦受难多了,我们给他一表演,他一接触,纵然没有完全省悟过来,他也欢喜赞叹,他也很羡慕,他也很想学习。到他有这个念头的时候,我们知道他的缘成熟,善根生起来了,就可以把自己修学的理论方法、效果好处说给他听,劝导他、帮助他离苦得乐。所以,主药神修行的方法,那些种种功德,我们可以学习,可以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第二首:
【大雄善巧难测量,凡有所作无空过,必使众生诸苦灭,栴檀林神能悟此。】
「栴檀林主药神」,他修学的方法是「以光明摄取众生」,凡是接触到他的人,都得利益,没有一个空过。我们如何去学习他?在前面长行跟诸位介绍过,他名号里头的「栴檀」,这是古时候上好的香料,我们中国人讲檀香,上好的香料能治百病,经典里面讲的瘟疫,我们现在讲的传染病。他所学的法门是以光明摄取众生,光明是智慧,光明是善巧方便,这个善巧方便是权智,所以他的偈颂里头第一句讲『大雄善巧难测量』,著重在权智。长行里头讲光明,这个地方讲善巧,我们就晓得这个光明是讲的权智,权智是真实智慧的应用。「大雄」是对佛陀的尊称,我们看佛殿都称作「大雄宝殿」,大雄是什么意思?雄是英雄。英雄的定义,他有超人的德能,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够做到,我们称之为英雄。英雄里头有大英雄,一般英雄做不到的,佛能做到。一般英雄所做不到的是什么事情?断烦恼他做不到,了生死他做不到,佛能做到,我们尊称佛为大英雄,供佛的所在称为大雄宝殿。所以我们看到佛像,看到大雄宝殿的建筑,立刻就想到我们要学佛菩萨,我们要学大雄,善巧方便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点点滴滴之中。
『凡有所作无空过』,这实实在在是了不起,我们要在《华严经》上学到,凡有所作、起心动念,没有空过。这怎么作法?起心动念,念一切众生苦,我们的大悲心生起来了;起心动念要有愿,帮助一切众生得乐,我们大慈心生起来了;让大慈悲心念念都不失去,那就没有空过。要知道,大慈大悲就是诸佛如来,就是法身菩萨。佛家或著我们称佛教,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个善巧就是方便。内有慈悲心,外面决定有慈悲行,你想想看我们的言语会伤害众生吗?会欺骗众生吗?不可能!出言决定是利益众生,我们的言没有空过,一句话都没有空过。我们的身行,所有一切造作,决定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微细的行持,我们喝一杯水,我们吃一碗饭,都不空过,为什么?喝一杯水,帮助我解渴,吃一碗饭,帮助我充饥,解渴充饥是使我身体强壮,身体强壮为一切众生服务,这就没有空过。
我有精神,我有体力,我如何为众生服务?我坐在家里能为一切众生服务吗?能!我念一千声佛号,我读一卷经,我把这个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我这一句佛号是为一切众生念的。这就像祷告一样,祈求诸佛如来加持一切苦难众生,声声佛号有这个心愿在里头。我读这卷经文,字字句句有这个心愿在里头,这个功德不可思议。然后你才能够体会到古人讲的有口无心,那是什么?念佛,佛号念得字字清楚、句句分明,读经也没有颠倒,也没有错乱,念得很好、很正确,字正腔圆,无心;无什么心?不是为众生念的,没有这个心愿。或者是为自己,我每天念佛、念经求佛菩萨保佑我,求我一家平安,求我升官发财,你的心愿跟佛的心愿不相应。众生有苦难的时候,我们接触到了,听到了、见到了,马上就帮助他,尽心尽力帮助。境界没有现前的时候,我们也不空过,我每天念佛、读经,打坐、经行,有一些同修愿意写经,没有一时一刻空过,我们懂得这个修行方法。我在讲席里也讲过不少次,我喝著一杯水,我感激这一杯水,这一杯水供养我;我吃这一顿饭,我感激这一顿每一粒米、每一种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有没有感激的心?我对它感恩,它对我也感恩,我有报恩,它养我,我有回馈给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修行。把我断恶修善、破迷开悟,一切都回向给它。它为我,我也为它,互助合作,这叫修行,这叫不空过。
『必使众生诸苦灭』,我们行持不到,心愿达到,这个心愿从来没有中断过,念念相续。所以一切众生有苦有难,我们见到自自然然伸出援手,像观世音菩萨千眼千手,眼到手就到。平时没有这心愿,你怎么可能去帮助别人?遇到别人有苦难,忘掉了,漠不关心,甚至有的时候想帮助他,不知道怎么帮助他。所以我们在这经典里面,学会许许多多积功累德的行法。『栴檀林神能悟此』,他懂得,他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的,也以这一套方法教化众生。第三首:
【汝观诸佛法如是,往昔勤修无量劫,而於诸有无所著,此离尘光所入门。】
「离尘光明主药神」,这是他的修学报告,在前面我们看到他所修学的方法、科目,他是「以净方便,灭一切众生烦恼」,这个方便清净,清净能灭烦恼。在偈颂里面,要跟长行合起来看,意思才明显。『汝观诸佛法如是』,「如是」是指什么?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法是什么?我们不能不知道,这是佛法行门的总纲领,觉、正、净。《大乘无量寿经》经题里面,「清净、平等、觉」,清净这有净字,平等是正,在加上后面这个觉,这是我们平常讲的三宝。觉是佛宝,正是法宝,净是僧宝,觉、正、净是三宝。同时觉正净又是三学,三学是戒、定、慧,净是戒学,正是定学,觉是慧学,戒定慧三学。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无量寿经》不可思议,经题上就明显标出三学三宝,有三学三宝,这一部经具足一切佛法。所以它确确实实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度化众生的第一经,这句话是我给黄念祖老居士《大经解》序文里头写的。他老人家很客气、很谦虚,一定要我给他写一篇序文,我序文里头这一句,黄老居士很欣赏,黄老居士看到:「难得!这一句话很不容易说出来。」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化众生,教学总纲领、总目标、总方向,就是三宝、三学。
我们通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个法门走到最后,走到目的地,给诸位说,只剩三门。这三门就是觉、正、净,最后入门就是三门。无论你从哪一个门入,你都圆满得到。就像一个房间它有三个门,在外面看这三个门不同,进来都一样,进来这叫圆满得到,成就了。我们现在看一看,以中国大乘宗派来看,禅宗走的是觉门,他必须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就进去了,性宗也走的是觉门;天台、贤首、华严宗、法华宗、法相唯识宗、三论宗,这些教下都是走正门。正门就是从经教上去修学正知正见,使我们对於宇宙人生,对於一切人、事、物,我们的想法、看法跟佛的见解相同,佛的知见是正知正见,我们的看法想法跟佛一样,这是从经教上学习,这走正门。还有净土宗,净土宗之外还有一个密宗,这两个宗派走的是净门,它是从清净心入门。所以走到最后,给诸位说,到明心见性证果的时候就三门;汝观诸佛法如是。
离尘光明主药神他修的是净门,换句话说,我们就晓得他不是修净土就是修密,这都是属於净门。可是在这个地方我要告诉诸位同修,净跟密是同一法门,但是方法不一样。净土宗是远离尘垢,使自己身心得到清净,最重要是心清净,远离尘垢比较上容易。而密宗是不离尘垢,就在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里面成就清净心,所以他修成确实比净土宗高。也就是说,他要是回向往生,诸位要知道,他是生实报庄严土,他没有同居土,也没有方便有余土,他直接生实报庄严土。如果他生不了,那就堕落,堕哪里去?堕地狱。所以密宗的成就是两个极端,你要不能直接生实报庄严土,你就堕阿鼻地狱,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离开烦恼,你没有离名闻利养,你没有离五欲六尘,你也没有断贪瞋痴慢,难!实在是难!不像净土宗,净土宗要远离,避免红尘,使心得清净。所以我们纵然没法生到最高的,我们有凡圣同居土、有方便有余土可去,安全多了,容易多了。这是净土跟密宗所修的方法不同之处,我们不能不知道。
我们知道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方法,总的来说,就是戒定慧三学、觉正净三宝,三学跟三宝是一不是二。现在离尘光明神,他所修的走的是净门。净门,一个是净土宗,一个是密宗,这两个宗派都是修净门,方法不一样。净土宗是远离一切不净,用这个方法使心地得到清净,一般讲比较容易;而密宗实在讲,他是在贪欲里面断贪欲,在瞋恚里面断瞋恚,在愚痴里面断愚痴,这比较上困难多了。净土宗是远离贪瞋痴,不敢接触贪瞋痴。密宗不如是,所以密宗的净比净土的净要纯、要高。但是,他如果得不到这样的纯净,他就会堕落,决定堕阿鼻地狱。底下的经文给我们说出来了,『往昔勤修无量劫』,这绝不是短时间能修成的,真清净!心地纯净,我们讲不杂毫分不净;行持纯善,不杂毫分不善。
他修学最重要的,『而於诸有无所著』,他不离诸有,但是他不著诸有,这是高明处。「诸有」是什么?佛经上讲的「三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这个有,有因有果,十二因缘里面讲的爱取有。我们一般行门里面,从哪里断?从爱断,从取断。可是密宗的修学,它爱不断、取不断,它从有上断;从有上断,它心里头没有痕迹,我们一般讲不落印象,这个功夫高!爱、取、有,佛跟我们说这三条一个断了,六道生死轮回就超越了,确实功夫有难易不同!这个功夫确确实实是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他在现相里头不著相,不是离相修清净心,他是就在相中修清净心,所以他是真净!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所以,他有他修行的难度,他成就,有成就不可思议之处。
我们遇到这样的人、真正学佛的人,要记住六祖大师的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如果见到这个密宗大师,看样子好像很贪财,甚至於皈依、灌顶都要收费的,好像是不如法,我们不晓得他是不是真修,他真修行是他心地清净没有染著。我们必须放下,心才清净;他具有,他心清净,我们不是他的境界。所以应该如何对待?只有恭敬,欢喜供养,我们可以不赞叹,学《华严经》。为什么?他的行持表现的是贪瞋痴,所以五十三参里面,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伐苏蜜多女他们是修密宗,他们是真的修行人,是佛菩萨,不是普通人,那是纯净纯善。如果我们也学这个法门,心地不是纯净纯善,麻烦就来了,没有不堕落的,爬得高,摔得重。所以他的成就,实报庄严土!他不成就,是阿鼻地狱!没有当中的路子给你走。不像净土宗,净土宗当中有很多站给你停靠,有「凡圣同居土」、有「方便有余土」,甚至於还有西方「边地净土」。因此,净土宗这个法门对於一般中下根性的人,确实是可靠,稳当而快速。
我初学佛的时候,指导我的老师是章嘉大师,这是密宗的大德。我跟他三年,他没有传我密法。但是密宗里面许许多多的常识,他跟我讲得很多,所以我对於密宗知道得很多。敢不敢修?不敢修。所以实在讲,我的根性,我不敢修密、我不敢修禅,我不是这个根性。大概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教,教的习气很浓厚,这一生依旧不离开教。从教里面归心净土,我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适合我的根性,我也有把握成就。第四首:
【佛百千劫难可遇,若有得见及闻名,必令获益无空过,此普称神之所了。】
这是「名称普闻主药神」,他所修学的法门就跟他的名号一样,名称普闻,他是以「大名称增长无边善根海」。增长一切众生无边善根海,加个「一切众生」,这个意思就很清楚、很明显了。所以,第一句就给我们显示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中国大乘法里面,经教有一首开经偈,开经偈里面也给我们说出,「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此地是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真的是百千劫不容易遇到!我们想想这个世间不是常常有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贤劫当中第四尊佛。在这个大的时段里头,佛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个「劫」称为「贤劫」?在这一劫里头有一千尊佛出世,这是非常非常希有的。但是在前面,佛出世的这个时间很长,往后比较密集。我们生在「贤劫」的初期,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第五尊佛就是弥勒,现在他是菩萨,弥勒菩萨将来要在这个世间示现成佛。什么时候来?释迦牟尼佛在《弥勒下生经》上告诉我们,以我们地球这个年代算,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
诸位要晓得,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他的影响力,我们说影响力诸位好懂,在佛法里不叫影响力,叫「法运」,他的法运有正法、像法、末法,总共一万二千年。这一万二千年过后,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过去了,也就是他的影响力没有了,这个世间没有佛法了。要等底下一尊佛出世,他才讲经说法,这个世间就又有佛法了。你想想看,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个世间没有佛法,没有佛法就是黑暗时代!现在我们稍稍能体会到末法时期那个社会现象,从哪里体会到?最近这一个世纪,这一百年当中,东方西方都崇尚科学,忽略人文的教育,尤其是古圣先贤的教育,大家都轻视,都把它抛弃掉了。科学技术、物质文明确实是提升了,我们今天过什么样的日子?很明显的我们意识到了,科技文明带给我们不是幸福,是灾难;而古圣先贤教育给我们的是幸福,不是灾难。科技确实是带来一些方便,但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付出这个代价是一生身心不安、社会动乱,人们没有道义、没有仁义、没有恩义、没有情义,无情无义!只有利害、只有掠夺,真正是苦不堪言!
诸位想想,如果说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个世间没有圣贤人教化,众生日子怎么过?好在佛菩萨真的是有慈悲心,我们知道在这个大时代里头,大的黑暗时代,这么长,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众生业障深重,他是在受果报!现在我们能够体会到一点。哪些人?大概就是我们现在地球上造作罪业的人。我们今生今世造作这些罪业,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到饿鬼、到地狱。世尊的法运还有九千万年,地狱时间长,大概从地狱出来之后,释迦牟尼佛法运早已结束了。所以,堕到饿鬼、堕到地狱,那个时劫太可怕了,再也闻不到佛法了。
在这个大劫难时期当中,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还有缘,这一生当中还见到佛像,还听到佛的名号,在这个苦难当中会遇到地藏菩萨,我们看《地藏菩萨本愿经》,释迦牟尼佛灭度,在弥勒佛没有出生之前,这一段时间教化众生的使命,世尊委托给地藏王菩萨。幸亏还有这一点,这才显示出佛家所讲的慈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不住世,地藏菩萨代佛度化众生。那个时候的苦难,我们可想而知。我们要救自己就在这一生,千万不要想错了,来生来世,那你就搞错了,就在这一生决定要成就。
『若有得见及闻名』,我们今天佛过世了,我们见不到佛了,但是我们见到佛像,我们听到佛名,这个福报就很大,就不可思议!『必令获益无空过』,都在我们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当中你有缘,接触到佛陀的教诲,果然你能信、能解、能行,你就得度。特别是净土宗,古大德都是这样教导我们,这个法子快速,一生成就,稳当,能够获得究竟圆满的利益。这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当中的尤其难遇到,我们的确是有幸!一定要好好的抓住,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只要你依照《无量寿经》上的方法去修学,你决定成就。《弥陀经》上讲得简单,你要不读祖师大德的注解,你很难正确了解经文的意趣。《无量寿经》长,经意都明显的说出来了。所以《无量寿经》比《阿弥陀经》更容易懂得。如果这一生迷惑颠倒,我们修净土不能得救,那在劫难当中靠地藏菩萨,很可能会得度。为什么?我们毕竟有净土深厚的善根,地藏菩萨能帮得上忙!诸位同修必须要晓得,现前鬼道有很多幽灵界的众生,他们也都听经,也都学佛,也都念佛,而且也有不少真正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生前修学这个法门,临命终时一念差错,没有能往生而堕落在恶道里面。地狱道里头也有有缘的众生、也有深厚善根的众生,地藏菩萨会帮助他。这是讲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第五首:
【如来一一毛孔中,悉放光明灭众患,世间烦恼皆令尽,此现光神所入门。】
第五尊毛孔现光主药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大悲幢速赴一切病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指的众生,病境界就是苦难众生、烦恼业障深厚的众生。毛孔现光,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很多,我们在前面报告也说了不少,我们看偈子里面的意思。
『如来一一毛孔中』,这一句我们不能够疏忽。毛孔是讲正报,正报里面最小的,微尘是讲依报里头最小的。『悉放光明灭众患』,「患」就是灾难忧患。如来大慈大悲,毛孔放光。光是什么光?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的「大慈悲光」,就是像《地藏经》讲的「大慈悲光明云」。《地藏经》在一开端给我们说了十种光明云,第一句是总说「大圆满光明云」,接著是「大慈悲光明云」,此地所说的就是大圆满、大慈悲。慈悲是根本,佛家常讲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清凉在注解里面引经据典为我们说明「大慈悲」就是诸佛如来,「大慈悲」就是法身菩萨。
我们要学佛、我们要想成就,特别是想成就法身菩萨的境界,怎么知道?念佛的同修都希望这一生当中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生极乐世界都希望生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的条件就是大慈大悲,实报庄严土是法身菩萨。诸位要晓得,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都没有明心见性,带业往生!一品烦恼没断,那是凡圣同居土,见思烦恼没断、尘沙烦恼没断、无明烦恼没断。生实报土的人,他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一品了,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我们也很想生实报庄严土,那怎么办?在这里我们得到另外一个讯息,「大慈悲」,大慈大悲就是法身菩萨,我们发这个心!这个心一发,见思尘沙不要去断它,它就没有了,这个很怪!所以大乘法里头确实有无量的巧方便。为什么?这个心一发出来,诸位同修仔细想想,我们佛堂这个对联上面,真诚心现前了,真诚心现前自私自利没有了,清净心现前见思烦恼没有了,平等心现前尘沙烦恼没有了,正觉心现前正等正觉,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就获得了。末后大慈大悲,无条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自然然是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我们自行化他的对象,这个条件就是生实报庄严土的条件。
菩萨教我们从慈悲入门,大慈大悲入门。这二十个字,我详细讲过好几遍。二十个字十句,任何一句得到了,决定圆满含摄其他九句,《华严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是一个整体!长行文里头,特别偏重在「普度众生」。因为你有大慈悲,看到众生有苦有难,立刻就去帮助他。我们把偈颂跟长行合起来看,怎么显示立刻去帮助他?『悉放光明灭众患』。这个光明就是依你的智慧、你的善巧、你的方便、你的神通道力赶紧去帮助他,帮助他离苦得乐。这一句从果上说,去救拔他。
第三句从因上说,『世间烦恼皆令尽』,烦恼是苦报的业因。第二句偏重在拔苦与乐,第三句这个意思是破迷开悟。烦恼是迷!务必要帮助众生把烦恼断尽。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众生的烦恼总有三类,第一称为见思烦恼,见是见解,思是思想。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不明白,我们看错了,看错属於见烦恼,我们想错了,想错属於思烦恼,这叫见思烦恼。对人对事对物,无不如是。想错了、看错了,所以造作种种恶业,这个恶业是什么?与事实完全相违背。近的来说,把好人当作坏人,把坏人当作好人,这是我们常常干的。我们没有智慧,没有知人之明,冤枉了别人,我们要不要受这个苦报?当然要受。想做生意,我们现在讲经商的机缘、机会,机会一纵即过,你能够抓住,这个生意能赚很大一笔钱。稍稍有一点疑惑犹豫,机会过去了,那你就赚不到了。命里头虽然有,没有缘,有因没有缘,果报还是不能现前。主药神第一位就是教我们观机,抓住机缘,你才能有好的善果。像这些地方,我们要知道学习。
尘沙烦恼,说尘沙是比喻,说明万事万物,要是说得贴切一点,就是讲的我们这个世间人情事理变化万端,变幻无穷,这用尘沙来作比喻,叫尘沙烦恼。阿罗汉、辟支佛已经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还是断不了,你就晓得这个东西多难!尘沙烦恼断尽了,超越十法界。最后是无明烦恼,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无明分为四十一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破一品,圆教初住菩萨,这就是华严会上的法身大士;破二品,二住菩萨。一品一品破,他的地位就往上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品。四十品破完之后,还有一个第四十一品等觉。等觉菩萨把那一品无明再破尽,圆满成佛了,圆成佛道。无明是极其微细的烦恼,不像见思、尘沙那么样的粗重,说起来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无明我们凡夫体会不到!
所以佛菩萨大慈大悲,帮助我们转迷为悟。第三句是「转迷为悟」,第二句是「转恶为善」,眼前就消灾得福,「悉放光明灭众患」,消灾得福!「悉放光明」就是为众生讲经说法,教导众生眼前迫切需要的是灾消福来。我们要灾消,消灾免难,我们眼前要得福报。更长远的那就是要帮助你转迷为悟,要断尘沙烦恼、要断无明烦恼。不但要断,要断尽,断尽就是帮助你圆成佛道。这是「毛孔现光神」他所学的,他从这里入门。第六首:
【一切众生痴所盲,惑业众苦无量别,佛悉蠲除开智照,如是破暗能观见。】
这是破暗清净主药神,他的赞颂。这一位主药神,现在的话来说是眼科大夫,他是帮助众生治理眼病的。此地所讲的眼病,不是普通的眼病,是心眼出了毛病。我们用《金刚经》上的话来说:「诸佛如来,五眼圆明」。我们一般人来说是肉眼,他肉眼没有毛病,心眼出了毛病。什么是心眼?五眼里面,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末后是佛眼。肉眼没有毛病,天眼、慧眼、法眼出了毛病,这个我们世间眼科大夫无能为力了。你要是找到「破暗清净主药神」,他就有办法替你治,他能医治你的天眼、医治你的慧眼、法眼,他有这个能力。所以在长行文里面我们读过的是「疗治一切盲冥众生」,盲冥众生,诸位要记住,这是自己的心眼出了毛病;「令智眼清净解脱门」,智眼就是慧眼跟法眼。把他的赞颂对起来一看,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
『一切众生痴所盲』,他的慧眼瞎了,法眼瞎了,为什么会瞎?愚痴,愚痴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眼,我们在这个世间,不仅是处事待人接物,就是连自己过日子,所谓过的是糊涂日子,干的是糊涂事,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底下一句讲『惑业众苦无量别』,别是差别,你必定造无量无边罪业。你造作罪业你就不能不受果报。所以众生受苦,你那个苦难的根源是什么?根源是瞎了眼,你没有智慧眼!没有智慧,你愚痴,你才会做错事,你才会造罪业。佛法的教学、佛法的修持,给诸位说,是以智慧为目标。戒定慧三学,定是为了开智慧,定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开智慧。戒律帮助你得定,持戒乃是手段的手段,没有戒定哪来的智慧?智慧才是我们修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禅宗标榜「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不是修智慧?净土宗不修智慧吗?那你全搞错了!
我们念佛的目标是什么?《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一心」是定,「不乱」是慧。我们念佛求什么?念佛是修定、修慧。世尊在《大集经》上告诉我们,执持名号这个法门(念佛法门),是「无上深妙禅」,这是许多学佛的人不知道。我这次在台湾还听说有个同修,他学佛他非常喜欢禅宗,不喜欢念佛,他不知道念佛是深妙禅。如果他要是读《大集经》,知道念佛是深妙禅,我相信他就会到净宗学会来了。真的,只是方法手段不相同。禅宗里面的手段是用参话头、是用观心,是用打坐,用这些方法。净宗法门是用执持名号,用经行,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比禅宗的方法简单、容易。观心跟参话头都不容易,比执持名号要难多了。所以这个方法简单容易、稳当快速。
如果我们用这个方法不能得禅定,就不能往生。诸位要晓得,「功夫成片」是最浅的禅定,深的禅定我们没把握,譬如讲「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断见思烦恼,我们真没有把握!要是得「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生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地位高!再要把尘沙烦恼断掉了,那就生实报庄严土,所以我们念佛,诸位总得要记住,一定要念到功夫成片。什么叫功夫成片?起心动念只有阿弥陀佛,没有自私自利,没有是非人我。心里头没有是非人我,没有自私自利,没有贪瞋痴慢,没有名闻利养,这个功夫叫成片。起心动念二六时中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功夫成一片,这是最最浅的功夫,你肯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因为你见思烦恼没断,你这一句佛号有力,把见思烦恼伏住,把自私自利控制,把名闻利养控制了,你并没有断根。但是,这种条件在其他法门、在禅宗不行,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还是搞六道轮回。禅宗里面一定要念到我们事一心不乱,他才会证阿罗汉果,才能超越六道。你要是把这个功夫、成果两个做一个比较,你才知道净土法门殊胜,净土法门不可思议!
第三句说『佛悉蠲除开智照』,这是佛菩萨、善知识大慈大悲,帮助我们开智慧之眼。『如是破暗能观见』,破暗清净主药神,他修这个法门,他从这个法门明心见性。这个观见,观是修观、见是见性,他契入了。他也用这个法门来接引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一切众生,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应当要记住、要学习。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药神偈颂第一首:
【尔时吉祥主药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药神众而说颂言。】
这一行是说偈的仪式跟前面完全相同。这样的经文,在《华严经》里面重复很多很多次,凡是多次重复,教育的意义非常之深。特别是在现代的社会,现代社会一般年轻人知道恩义愈来愈少了。说得不好听一点,所谓是忘恩负义就愈来愈多了。佛菩萨对於末法时期的现象非常清楚,所以大慈大悲不厌其烦重复来提示我们,我们自己在修学过程当中,深深体会到多次的重复真的是有必要,为什么?我们自己就是因为在经典太多次数的提示,才真正觉悟过来。说实实在在的话,以我们自己修学的经验来说,给我们说一百遍,说老实话没有印象,说一千遍,还是没有印象,说一万遍,大概有一点印象,还不能落实;真正落实,恐怕要好几万遍,十几万遍,这个心里有了。由此可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教诲是多么重要。
一定要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念念都能提得起来,都能想到佛在经教上是怎么教我的,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能随顺佛陀的教诲,这才管用!不达到这个境界,我们都是白学了。那就是从前李炳南老居士所说的,虽然天天学佛,天天念佛,天天讲经,到临命终时,该怎么生死还是怎么生死,一点都帮不上忙,这个话是真话,绝对不是吓唬人的。学了一辈子佛,慈云灌顶法师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里面讲的,依旧堕恶道。他给我们说,念佛人一百种不同的果报,头一条堕阿鼻地狱,最后一条西方极乐世界上品上生。我当时看了这一篇文字很怀疑,心里总是想,念佛念得再不好,也不至於落三恶道,怎么会堕地狱?我拿著书向李老师请教,李老师一看,他说:「这是大问题,我不跟你一个人说,我在讲经的时候要跟大家详细来说明。」我们听了李老师的解释,这才晓得,天天念佛,心里面还是是非人我,还是贪瞋痴慢,还是妄想分别执著,有什么用!古人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才省悟过来。怎样落实才管用?佛号要落实。我们念佛,念是今心,我现在心上真有佛,真有佛是什么?你是佛的心,心跟佛心相应,愿跟佛愿相应,言跟佛言相应,行跟佛行相应,这叫念佛。不单单只是嘴皮相应,那个没有用!最重要的是,心行要相应。
所以,佛永远谦虚,永远表现的是尊重别人。说偈仪里面,『承佛威力』,承蒙佛的加持。如果没有佛的威神加持,自己说不出这些偈颂;换句话说,这是他的修学心得报告,他能做出这么好的心得报告,是得佛力加持的。我们晓得,我们今天学佛了,我们能够把佛陀的教诲落实在生活当中,过一个正常的生活,依照佛菩萨教训来过生活,这是得佛力加持,我才能做得到;我要不得佛力加持,必定随顺自己烦恼习气,换句话说,我们过的是不正常的生活。你想想看这个意思!连日常生活点点滴滴,都得佛力加持。我们听经能懂经里面的意思,承佛威力!我们上讲台能够把这一句经文、这一段经文,讲得教听的人能够欢喜、能够听懂,也是承佛威神,不是自己有能力,这都是真实的。决定不敢有丝毫贡高我慢,自以为是,那就错了,字字句句都是承佛威力加持,我们才能有这么一点粗浅的表现,我们要感佛菩萨的恩德。
下面接著『普观一切主药神众』,不忘记自己在一起同修、同学的同参道友,为什么?也得他们的帮助,也得他们大众的加持,我才有能力。这个意思如果一引伸,山河大地一切众生对我加持,我才能信、能解、能修、能说,这个意思多深多广!我们应当要学习,不断重复在学习,必定要让佛陀真实宝贵的教诲完全落实。现在我们来看偈颂的本文:
【如来智慧不思议,悉知一切众生心,能以种种方便力,灭彼群迷无量苦。】
第一首是吉祥主药神的赞颂,我们在前面学过,他所修学的法门「普观一切众生心而勤摄取」。简单的讲,观机。就像一个医生给病人诊断一样,一定要知道疾病的根源,他为什么会得这个病?得病的远因是什么?近因是什么?然后才考虑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如来智慧不思议,悉知一切众生心』,经文明显的暗示我们,吉祥主药神是如来的化身,要不然哪有这么大的智慧,能如此圆满的观察众生心!这句话的深义、密义,我们要能体会。儒家所说的举一反三,我们听了这句话,要觉悟。大夫用药,要知道病源;佛菩萨讲经说法,要知道众生的根机。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不要知道对方的根机?要!如果你不知道,你很难跟他相处,你不知道如何相处。所以观机可以用在日常生活当中,你对於对方了解得愈深,了解得愈清楚,你就愈容易相处,可以长时期的相处,互相信赖。
要怎样观机才能够达到这样的境界?要长时相处。世出世间法里面,人情事理最重要是讲通!连办政治都讲政通人和,人与人之间如果不往来不通了,问题就发生。不往来彼此欠缺了解,於是一定是互相在猜测,互相在怀疑,愈猜愈讹。很少猜测是往好的一方去想,多半都是往不善的一方去想,愈想愈错,於是造成误会。从误会生毁谤,毁谤到严重的时候,就互相破坏,引发争端,愈演愈可怕。所以诸佛如来、这些菩萨们,用我们的话来说,生生世世无量劫来,他没有舍弃众生,佛门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我们不知道佛菩萨在观察我们!
实在讲,佛菩萨时时刻刻没有离开我们,他对我们知道得太清楚!过去生中的事情,我们不知道,他们晓得。过去生还有过去生,过去无始他知道、他明了,是他亲自经历过来的,未来无终,未来还没有来,我们还不知道他知道。为什么?他有能力超越时空的障碍。因此,我们遇到佛菩萨,接受他的教诲,哪里会有错误?问题产生在哪里?我们对他不相信,他说我们过去的我们摇摇头,因为你说的我没看到,说未来的就跟算命看相一样,我们听了半信半疑,不能随顺,不能产生信心,於是真正善知识当面错过,这种事情太多太多了。那就是佛家所谓「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人无缘?不相信,不能接受,这就是与佛无缘,与善知识无缘。什么样的人是真正有缘的人?能信、能解、能行、能证,这个人是与佛有圆满的因缘,佛经里面常讲根熟众生,这个人一生决定成就。
诸位同修要记住,想一想我是不是根熟众生?那就要问,我对於经典的教诲,对於老师的教导,我是不是具足圆满的、十成的能信、能解、能行、能证?如果圆满具足,我就知道我是根熟的众生;万一不具足这个条件,我这一生认真努力来学习,可以把自己不成熟的缘提升到成熟,这是可以办得到的。那要问,需要什么条件我才能办到?条件就是这四个条件的头一个「能信」,我现在还不解,我现在还做不到,不要紧,你有信心,不断提升你的信心,对於经教的信心,对於善友的信心,你能好学。假以时日,你慢慢的能解,这个解由浅而深,由偏而圆,解得一分我就行一分,那你的善根现前,你的进步就非常快速。如果你能够解一分行一分就能为别人演说一分,那就恭喜你,你就已经发了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你虽然解得不多,行得不多,你随解、随行、随说教导别人,这个人是菩萨,这个人真的是菩萨。菩萨必定得诸佛护念,菩萨决定得菩萨加持,就是说偈仪里头所说的「承佛威力」,你的进步是加速度的快速进步。
因此你也会有能力像经文上讲的一样,『能以种种方便力,灭彼群迷无量苦』。为什么?你把你自己断恶修善的经验告诉别人,那就是你说经,是你自己亲身经历的,你这个经历跟佛在经上说的是一样,你把你自己得果的经验劝勉一切众生,「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我得的是什么果报。」讲得果报,大家不太明了,你可以告诉他: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我过的是什么生活,过的是什么日子,遭遇的是怎么样的困苦,现在学佛之后,接受佛陀的教诲,我知道改过自新,我知道断恶修善,我现在过的是什么生活。无论是物质环境、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里面我知足了,知足常乐;人事环境里面,我知道怎样与人相处,知道用真诚心,用清净平等心,知道爱护别人,知道尊重别人,知道帮助别人,我得到的回报就如同我对别人一样,「敬人者人恒敬之,助人者人恒助之」,我得到许许多多的人帮助,这就是果报。
学佛跟不学佛,这两个比较就很清楚、很明显,用这个来劝一切还没有接触到佛法的众生,他们没有接触到佛法,所过的生活,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跟我们在没有学佛之前一样。有许多同修朋友,年岁渐渐长了,社会经验丰富了;换句话说,受苦受难多了,我们给他一表演,他一接触,纵然没有完全省悟过来,他也欢喜赞叹,他也很羡慕,他也很想学习。到他有这个念头的时候,我们知道他的缘成熟,善根生起来了,就可以把自己修学的理论方法、效果好处说给他听,劝导他、帮助他离苦得乐。所以,主药神修行的方法,那些种种功德,我们可以学习,可以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第二首:
【大雄善巧难测量,凡有所作无空过,必使众生诸苦灭,栴檀林神能悟此。】
「栴檀林主药神」,他修学的方法是「以光明摄取众生」,凡是接触到他的人,都得利益,没有一个空过。我们如何去学习他?在前面长行跟诸位介绍过,他名号里头的「栴檀」,这是古时候上好的香料,我们中国人讲檀香,上好的香料能治百病,经典里面讲的瘟疫,我们现在讲的传染病。他所学的法门是以光明摄取众生,光明是智慧,光明是善巧方便,这个善巧方便是权智,所以他的偈颂里头第一句讲『大雄善巧难测量』,著重在权智。长行里头讲光明,这个地方讲善巧,我们就晓得这个光明是讲的权智,权智是真实智慧的应用。「大雄」是对佛陀的尊称,我们看佛殿都称作「大雄宝殿」,大雄是什么意思?雄是英雄。英雄的定义,他有超人的德能,一般人做不到的事情他能够做到,我们称之为英雄。英雄里头有大英雄,一般英雄做不到的,佛能做到。一般英雄所做不到的是什么事情?断烦恼他做不到,了生死他做不到,佛能做到,我们尊称佛为大英雄,供佛的所在称为大雄宝殿。所以我们看到佛像,看到大雄宝殿的建筑,立刻就想到我们要学佛菩萨,我们要学大雄,善巧方便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点点滴滴之中。
『凡有所作无空过』,这实实在在是了不起,我们要在《华严经》上学到,凡有所作、起心动念,没有空过。这怎么作法?起心动念,念一切众生苦,我们的大悲心生起来了;起心动念要有愿,帮助一切众生得乐,我们大慈心生起来了;让大慈悲心念念都不失去,那就没有空过。要知道,大慈大悲就是诸佛如来,就是法身菩萨。佛家或著我们称佛教,是以「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个善巧就是方便。内有慈悲心,外面决定有慈悲行,你想想看我们的言语会伤害众生吗?会欺骗众生吗?不可能!出言决定是利益众生,我们的言没有空过,一句话都没有空过。我们的身行,所有一切造作,决定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微细的行持,我们喝一杯水,我们吃一碗饭,都不空过,为什么?喝一杯水,帮助我解渴,吃一碗饭,帮助我充饥,解渴充饥是使我身体强壮,身体强壮为一切众生服务,这就没有空过。
我有精神,我有体力,我如何为众生服务?我坐在家里能为一切众生服务吗?能!我念一千声佛号,我读一卷经,我把这个功德回向一切众生,我这一句佛号是为一切众生念的。这就像祷告一样,祈求诸佛如来加持一切苦难众生,声声佛号有这个心愿在里头。我读这卷经文,字字句句有这个心愿在里头,这个功德不可思议。然后你才能够体会到古人讲的有口无心,那是什么?念佛,佛号念得字字清楚、句句分明,读经也没有颠倒,也没有错乱,念得很好、很正确,字正腔圆,无心;无什么心?不是为众生念的,没有这个心愿。或者是为自己,我每天念佛、念经求佛菩萨保佑我,求我一家平安,求我升官发财,你的心愿跟佛的心愿不相应。众生有苦难的时候,我们接触到了,听到了、见到了,马上就帮助他,尽心尽力帮助。境界没有现前的时候,我们也不空过,我每天念佛、读经,打坐、经行,有一些同修愿意写经,没有一时一刻空过,我们懂得这个修行方法。我在讲席里也讲过不少次,我喝著一杯水,我感激这一杯水,这一杯水供养我;我吃这一顿饭,我感激这一顿每一粒米、每一种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我们有没有感激的心?我对它感恩,它对我也感恩,我有报恩,它养我,我有回馈给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修行。把我断恶修善、破迷开悟,一切都回向给它。它为我,我也为它,互助合作,这叫修行,这叫不空过。
『必使众生诸苦灭』,我们行持不到,心愿达到,这个心愿从来没有中断过,念念相续。所以一切众生有苦有难,我们见到自自然然伸出援手,像观世音菩萨千眼千手,眼到手就到。平时没有这心愿,你怎么可能去帮助别人?遇到别人有苦难,忘掉了,漠不关心,甚至有的时候想帮助他,不知道怎么帮助他。所以我们在这经典里面,学会许许多多积功累德的行法。『栴檀林神能悟此』,他懂得,他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的,也以这一套方法教化众生。第三首:
【汝观诸佛法如是,往昔勤修无量劫,而於诸有无所著,此离尘光所入门。】
「离尘光明主药神」,这是他的修学报告,在前面我们看到他所修学的方法、科目,他是「以净方便,灭一切众生烦恼」,这个方便清净,清净能灭烦恼。在偈颂里面,要跟长行合起来看,意思才明显。『汝观诸佛法如是』,「如是」是指什么?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法是什么?我们不能不知道,这是佛法行门的总纲领,觉、正、净。《大乘无量寿经》经题里面,「清净、平等、觉」,清净这有净字,平等是正,在加上后面这个觉,这是我们平常讲的三宝。觉是佛宝,正是法宝,净是僧宝,觉、正、净是三宝。同时觉正净又是三学,三学是戒、定、慧,净是戒学,正是定学,觉是慧学,戒定慧三学。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无量寿经》不可思议,经题上就明显标出三学三宝,有三学三宝,这一部经具足一切佛法。所以它确确实实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度化众生的第一经,这句话是我给黄念祖老居士《大经解》序文里头写的。他老人家很客气、很谦虚,一定要我给他写一篇序文,我序文里头这一句,黄老居士很欣赏,黄老居士看到:「难得!这一句话很不容易说出来。」所以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度化众生,教学总纲领、总目标、总方向,就是三宝、三学。
我们通常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个法门走到最后,走到目的地,给诸位说,只剩三门。这三门就是觉、正、净,最后入门就是三门。无论你从哪一个门入,你都圆满得到。就像一个房间它有三个门,在外面看这三个门不同,进来都一样,进来这叫圆满得到,成就了。我们现在看一看,以中国大乘宗派来看,禅宗走的是觉门,他必须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就进去了,性宗也走的是觉门;天台、贤首、华严宗、法华宗、法相唯识宗、三论宗,这些教下都是走正门。正门就是从经教上去修学正知正见,使我们对於宇宙人生,对於一切人、事、物,我们的想法、看法跟佛的见解相同,佛的知见是正知正见,我们的看法想法跟佛一样,这是从经教上学习,这走正门。还有净土宗,净土宗之外还有一个密宗,这两个宗派走的是净门,它是从清净心入门。所以走到最后,给诸位说,到明心见性证果的时候就三门;汝观诸佛法如是。
离尘光明主药神他修的是净门,换句话说,我们就晓得他不是修净土就是修密,这都是属於净门。可是在这个地方我要告诉诸位同修,净跟密是同一法门,但是方法不一样。净土宗是远离尘垢,使自己身心得到清净,最重要是心清净,远离尘垢比较上容易。而密宗是不离尘垢,就在五欲六尘、贪瞋痴慢里面成就清净心,所以他修成确实比净土宗高。也就是说,他要是回向往生,诸位要知道,他是生实报庄严土,他没有同居土,也没有方便有余土,他直接生实报庄严土。如果他生不了,那就堕落,堕哪里去?堕地狱。所以密宗的成就是两个极端,你要不能直接生实报庄严土,你就堕阿鼻地狱,为什么?因为你没有离开烦恼,你没有离名闻利养,你没有离五欲六尘,你也没有断贪瞋痴慢,难!实在是难!不像净土宗,净土宗要远离,避免红尘,使心得清净。所以我们纵然没法生到最高的,我们有凡圣同居土、有方便有余土可去,安全多了,容易多了。这是净土跟密宗所修的方法不同之处,我们不能不知道。
我们知道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方法,总的来说,就是戒定慧三学、觉正净三宝,三学跟三宝是一不是二。现在离尘光明神,他所修的走的是净门。净门,一个是净土宗,一个是密宗,这两个宗派都是修净门,方法不一样。净土宗是远离一切不净,用这个方法使心地得到清净,一般讲比较容易;而密宗实在讲,他是在贪欲里面断贪欲,在瞋恚里面断瞋恚,在愚痴里面断愚痴,这比较上困难多了。净土宗是远离贪瞋痴,不敢接触贪瞋痴。密宗不如是,所以密宗的净比净土的净要纯、要高。但是,他如果得不到这样的纯净,他就会堕落,决定堕阿鼻地狱。底下的经文给我们说出来了,『往昔勤修无量劫』,这绝不是短时间能修成的,真清净!心地纯净,我们讲不杂毫分不净;行持纯善,不杂毫分不善。
他修学最重要的,『而於诸有无所著』,他不离诸有,但是他不著诸有,这是高明处。「诸有」是什么?佛经上讲的「三有」,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这个有,有因有果,十二因缘里面讲的爱取有。我们一般行门里面,从哪里断?从爱断,从取断。可是密宗的修学,它爱不断、取不断,它从有上断;从有上断,它心里头没有痕迹,我们一般讲不落印象,这个功夫高!爱、取、有,佛跟我们说这三条一个断了,六道生死轮回就超越了,确实功夫有难易不同!这个功夫确确实实是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他在现相里头不著相,不是离相修清净心,他是就在相中修清净心,所以他是真净!这个道理我们一定要懂得。所以,他有他修行的难度,他成就,有成就不可思议之处。
我们遇到这样的人、真正学佛的人,要记住六祖大师的话,「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如果见到这个密宗大师,看样子好像很贪财,甚至於皈依、灌顶都要收费的,好像是不如法,我们不晓得他是不是真修,他真修行是他心地清净没有染著。我们必须放下,心才清净;他具有,他心清净,我们不是他的境界。所以应该如何对待?只有恭敬,欢喜供养,我们可以不赞叹,学《华严经》。为什么?他的行持表现的是贪瞋痴,所以五十三参里面,胜热婆罗门、甘露火王、伐苏蜜多女他们是修密宗,他们是真的修行人,是佛菩萨,不是普通人,那是纯净纯善。如果我们也学这个法门,心地不是纯净纯善,麻烦就来了,没有不堕落的,爬得高,摔得重。所以他的成就,实报庄严土!他不成就,是阿鼻地狱!没有当中的路子给你走。不像净土宗,净土宗当中有很多站给你停靠,有「凡圣同居土」、有「方便有余土」,甚至於还有西方「边地净土」。因此,净土宗这个法门对於一般中下根性的人,确实是可靠,稳当而快速。
我初学佛的时候,指导我的老师是章嘉大师,这是密宗的大德。我跟他三年,他没有传我密法。但是密宗里面许许多多的常识,他跟我讲得很多,所以我对於密宗知道得很多。敢不敢修?不敢修。所以实在讲,我的根性,我不敢修密、我不敢修禅,我不是这个根性。大概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学教,教的习气很浓厚,这一生依旧不离开教。从教里面归心净土,我修这个法门,这个法门适合我的根性,我也有把握成就。第四首:
【佛百千劫难可遇,若有得见及闻名,必令获益无空过,此普称神之所了。】
这是「名称普闻主药神」,他所修学的法门就跟他的名号一样,名称普闻,他是以「大名称增长无边善根海」。增长一切众生无边善根海,加个「一切众生」,这个意思就很清楚、很明显了。所以,第一句就给我们显示出「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在中国大乘法里面,经教有一首开经偈,开经偈里面也给我们说出,「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此地是佛出现在这个世间,真的是百千劫不容易遇到!我们想想这个世间不是常常有佛出世,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贤劫当中第四尊佛。在这个大的时段里头,佛告诉我们为什么这个「劫」称为「贤劫」?在这一劫里头有一千尊佛出世,这是非常非常希有的。但是在前面,佛出世的这个时间很长,往后比较密集。我们生在「贤劫」的初期,释迦牟尼佛是第四尊佛,第五尊佛就是弥勒,现在他是菩萨,弥勒菩萨将来要在这个世间示现成佛。什么时候来?释迦牟尼佛在《弥勒下生经》上告诉我们,以我们地球这个年代算,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菩萨到这个世间来示现成佛。
诸位要晓得,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他的影响力,我们说影响力诸位好懂,在佛法里不叫影响力,叫「法运」,他的法运有正法、像法、末法,总共一万二千年。这一万二千年过后,释迦牟尼佛的法运过去了,也就是他的影响力没有了,这个世间没有佛法了。要等底下一尊佛出世,他才讲经说法,这个世间就又有佛法了。你想想看,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个世间没有佛法,没有佛法就是黑暗时代!现在我们稍稍能体会到末法时期那个社会现象,从哪里体会到?最近这一个世纪,这一百年当中,东方西方都崇尚科学,忽略人文的教育,尤其是古圣先贤的教育,大家都轻视,都把它抛弃掉了。科学技术、物质文明确实是提升了,我们今天过什么样的日子?很明显的我们意识到了,科技文明带给我们不是幸福,是灾难;而古圣先贤教育给我们的是幸福,不是灾难。科技确实是带来一些方便,但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了,付出这个代价是一生身心不安、社会动乱,人们没有道义、没有仁义、没有恩义、没有情义,无情无义!只有利害、只有掠夺,真正是苦不堪言!
诸位想想,如果说是五十六亿七千万年,这个世间没有圣贤人教化,众生日子怎么过?好在佛菩萨真的是有慈悲心,我们知道在这个大时代里头,大的黑暗时代,这么长,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众生业障深重,他是在受果报!现在我们能够体会到一点。哪些人?大概就是我们现在地球上造作罪业的人。我们今生今世造作这些罪业,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到饿鬼、到地狱。世尊的法运还有九千万年,地狱时间长,大概从地狱出来之后,释迦牟尼佛法运早已结束了。所以,堕到饿鬼、堕到地狱,那个时劫太可怕了,再也闻不到佛法了。
在这个大劫难时期当中,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还有缘,这一生当中还见到佛像,还听到佛的名号,在这个苦难当中会遇到地藏菩萨,我们看《地藏菩萨本愿经》,释迦牟尼佛灭度,在弥勒佛没有出生之前,这一段时间教化众生的使命,世尊委托给地藏王菩萨。幸亏还有这一点,这才显示出佛家所讲的慈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佛不住世,地藏菩萨代佛度化众生。那个时候的苦难,我们可想而知。我们要救自己就在这一生,千万不要想错了,来生来世,那你就搞错了,就在这一生决定要成就。
『若有得见及闻名』,我们今天佛过世了,我们见不到佛了,但是我们见到佛像,我们听到佛名,这个福报就很大,就不可思议!『必令获益无空过』,都在我们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一生当中你有缘,接触到佛陀的教诲,果然你能信、能解、能行,你就得度。特别是净土宗,古大德都是这样教导我们,这个法子快速,一生成就,稳当,能够获得究竟圆满的利益。这是「百千万劫难遭遇」当中的尤其难遇到,我们的确是有幸!一定要好好的抓住,在我们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只要你依照《无量寿经》上的方法去修学,你决定成就。《弥陀经》上讲得简单,你要不读祖师大德的注解,你很难正确了解经文的意趣。《无量寿经》长,经意都明显的说出来了。所以《无量寿经》比《阿弥陀经》更容易懂得。如果这一生迷惑颠倒,我们修净土不能得救,那在劫难当中靠地藏菩萨,很可能会得度。为什么?我们毕竟有净土深厚的善根,地藏菩萨能帮得上忙!诸位同修必须要晓得,现前鬼道有很多幽灵界的众生,他们也都听经,也都学佛,也都念佛,而且也有不少真正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生前修学这个法门,临命终时一念差错,没有能往生而堕落在恶道里面。地狱道里头也有有缘的众生、也有深厚善根的众生,地藏菩萨会帮助他。这是讲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第五首:
【如来一一毛孔中,悉放光明灭众患,世间烦恼皆令尽,此现光神所入门。】
第五尊毛孔现光主药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大悲幢速赴一切病境界」,这个境界就是指的众生,病境界就是苦难众生、烦恼业障深厚的众生。毛孔现光,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注得很多,我们在前面报告也说了不少,我们看偈子里面的意思。
『如来一一毛孔中』,这一句我们不能够疏忽。毛孔是讲正报,正报里面最小的,微尘是讲依报里头最小的。『悉放光明灭众患』,「患」就是灾难忧患。如来大慈大悲,毛孔放光。光是什么光?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的「大慈悲光」,就是像《地藏经》讲的「大慈悲光明云」。《地藏经》在一开端给我们说了十种光明云,第一句是总说「大圆满光明云」,接著是「大慈悲光明云」,此地所说的就是大圆满、大慈悲。慈悲是根本,佛家常讲的「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清凉在注解里面引经据典为我们说明「大慈悲」就是诸佛如来,「大慈悲」就是法身菩萨。
我们要学佛、我们要想成就,特别是想成就法身菩萨的境界,怎么知道?念佛的同修都希望这一生当中能够往生极乐世界,生极乐世界都希望生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的条件就是大慈大悲,实报庄严土是法身菩萨。诸位要晓得,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都没有明心见性,带业往生!一品烦恼没断,那是凡圣同居土,见思烦恼没断、尘沙烦恼没断、无明烦恼没断。生实报土的人,他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无明也破一品了,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我们也很想生实报庄严土,那怎么办?在这里我们得到另外一个讯息,「大慈悲」,大慈大悲就是法身菩萨,我们发这个心!这个心一发,见思尘沙不要去断它,它就没有了,这个很怪!所以大乘法里头确实有无量的巧方便。为什么?这个心一发出来,诸位同修仔细想想,我们佛堂这个对联上面,真诚心现前了,真诚心现前自私自利没有了,清净心现前见思烦恼没有了,平等心现前尘沙烦恼没有了,正觉心现前正等正觉,这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就获得了。末后大慈大悲,无条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自然然是以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为我们自行化他的对象,这个条件就是生实报庄严土的条件。
菩萨教我们从慈悲入门,大慈大悲入门。这二十个字,我详细讲过好几遍。二十个字十句,任何一句得到了,决定圆满含摄其他九句,《华严经》上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它是一个整体!长行文里头,特别偏重在「普度众生」。因为你有大慈悲,看到众生有苦有难,立刻就去帮助他。我们把偈颂跟长行合起来看,怎么显示立刻去帮助他?『悉放光明灭众患』。这个光明就是依你的智慧、你的善巧、你的方便、你的神通道力赶紧去帮助他,帮助他离苦得乐。这一句从果上说,去救拔他。
第三句从因上说,『世间烦恼皆令尽』,烦恼是苦报的业因。第二句偏重在拔苦与乐,第三句这个意思是破迷开悟。烦恼是迷!务必要帮助众生把烦恼断尽。佛在经论上告诉我们,众生的烦恼总有三类,第一称为见思烦恼,见是见解,思是思想。这个意思是说,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了解、不明白,我们看错了,看错属於见烦恼,我们想错了,想错属於思烦恼,这叫见思烦恼。对人对事对物,无不如是。想错了、看错了,所以造作种种恶业,这个恶业是什么?与事实完全相违背。近的来说,把好人当作坏人,把坏人当作好人,这是我们常常干的。我们没有智慧,没有知人之明,冤枉了别人,我们要不要受这个苦报?当然要受。想做生意,我们现在讲经商的机缘、机会,机会一纵即过,你能够抓住,这个生意能赚很大一笔钱。稍稍有一点疑惑犹豫,机会过去了,那你就赚不到了。命里头虽然有,没有缘,有因没有缘,果报还是不能现前。主药神第一位就是教我们观机,抓住机缘,你才能有好的善果。像这些地方,我们要知道学习。
尘沙烦恼,说尘沙是比喻,说明万事万物,要是说得贴切一点,就是讲的我们这个世间人情事理变化万端,变幻无穷,这用尘沙来作比喻,叫尘沙烦恼。阿罗汉、辟支佛已经断见思烦恼,尘沙烦恼还是断不了,你就晓得这个东西多难!尘沙烦恼断尽了,超越十法界。最后是无明烦恼,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无明分为四十一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破一品,圆教初住菩萨,这就是华严会上的法身大士;破二品,二住菩萨。一品一品破,他的地位就往上升。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十品。四十品破完之后,还有一个第四十一品等觉。等觉菩萨把那一品无明再破尽,圆满成佛了,圆成佛道。无明是极其微细的烦恼,不像见思、尘沙那么样的粗重,说起来我们能够体会得到,无明我们凡夫体会不到!
所以佛菩萨大慈大悲,帮助我们转迷为悟。第三句是「转迷为悟」,第二句是「转恶为善」,眼前就消灾得福,「悉放光明灭众患」,消灾得福!「悉放光明」就是为众生讲经说法,教导众生眼前迫切需要的是灾消福来。我们要灾消,消灾免难,我们眼前要得福报。更长远的那就是要帮助你转迷为悟,要断尘沙烦恼、要断无明烦恼。不但要断,要断尽,断尽就是帮助你圆成佛道。这是「毛孔现光神」他所学的,他从这里入门。第六首:
【一切众生痴所盲,惑业众苦无量别,佛悉蠲除开智照,如是破暗能观见。】
这是破暗清净主药神,他的赞颂。这一位主药神,现在的话来说是眼科大夫,他是帮助众生治理眼病的。此地所讲的眼病,不是普通的眼病,是心眼出了毛病。我们用《金刚经》上的话来说:「诸佛如来,五眼圆明」。我们一般人来说是肉眼,他肉眼没有毛病,心眼出了毛病。什么是心眼?五眼里面,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末后是佛眼。肉眼没有毛病,天眼、慧眼、法眼出了毛病,这个我们世间眼科大夫无能为力了。你要是找到「破暗清净主药神」,他就有办法替你治,他能医治你的天眼、医治你的慧眼、法眼,他有这个能力。所以在长行文里面我们读过的是「疗治一切盲冥众生」,盲冥众生,诸位要记住,这是自己的心眼出了毛病;「令智眼清净解脱门」,智眼就是慧眼跟法眼。把他的赞颂对起来一看,这个意思就很明显了。
『一切众生痴所盲』,他的慧眼瞎了,法眼瞎了,为什么会瞎?愚痴,愚痴就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眼,我们在这个世间,不仅是处事待人接物,就是连自己过日子,所谓过的是糊涂日子,干的是糊涂事,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底下一句讲『惑业众苦无量别』,别是差别,你必定造无量无边罪业。你造作罪业你就不能不受果报。所以众生受苦,你那个苦难的根源是什么?根源是瞎了眼,你没有智慧眼!没有智慧,你愚痴,你才会做错事,你才会造罪业。佛法的教学、佛法的修持,给诸位说,是以智慧为目标。戒定慧三学,定是为了开智慧,定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开智慧。戒律帮助你得定,持戒乃是手段的手段,没有戒定哪来的智慧?智慧才是我们修学的目的。不仅仅是禅宗标榜「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不是修智慧?净土宗不修智慧吗?那你全搞错了!
我们念佛的目标是什么?《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一心」是定,「不乱」是慧。我们念佛求什么?念佛是修定、修慧。世尊在《大集经》上告诉我们,执持名号这个法门(念佛法门),是「无上深妙禅」,这是许多学佛的人不知道。我这次在台湾还听说有个同修,他学佛他非常喜欢禅宗,不喜欢念佛,他不知道念佛是深妙禅。如果他要是读《大集经》,知道念佛是深妙禅,我相信他就会到净宗学会来了。真的,只是方法手段不相同。禅宗里面的手段是用参话头、是用观心,是用打坐,用这些方法。净宗法门是用执持名号,用经行,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比禅宗的方法简单、容易。观心跟参话头都不容易,比执持名号要难多了。所以这个方法简单容易、稳当快速。
如果我们用这个方法不能得禅定,就不能往生。诸位要晓得,「功夫成片」是最浅的禅定,深的禅定我们没把握,譬如讲「事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是断见思烦恼,我们真没有把握!要是得「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断了,生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地位高!再要把尘沙烦恼断掉了,那就生实报庄严土,所以我们念佛,诸位总得要记住,一定要念到功夫成片。什么叫功夫成片?起心动念只有阿弥陀佛,没有自私自利,没有是非人我。心里头没有是非人我,没有自私自利,没有贪瞋痴慢,没有名闻利养,这个功夫叫成片。起心动念二六时中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功夫成一片,这是最最浅的功夫,你肯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因为你见思烦恼没断,你这一句佛号有力,把见思烦恼伏住,把自私自利控制,把名闻利养控制了,你并没有断根。但是,这种条件在其他法门、在禅宗不行,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还是搞六道轮回。禅宗里面一定要念到我们事一心不乱,他才会证阿罗汉果,才能超越六道。你要是把这个功夫、成果两个做一个比较,你才知道净土法门殊胜,净土法门不可思议!
第三句说『佛悉蠲除开智照』,这是佛菩萨、善知识大慈大悲,帮助我们开智慧之眼。『如是破暗能观见』,破暗清净主药神,他修这个法门,他从这个法门明心见性。这个观见,观是修观、见是见性,他契入了。他也用这个法门来接引众生、教化众生,成就一切众生,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应当要记住、要学习。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