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四七卷) 2001/10/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447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稼神长行第一句:
【复次柔软胜味主稼神,得与一切众生法滋味,令成就佛身解脱门。】
主稼神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大概凡是与农事有关系,或者是与农业有关系,这一类的行业都是属於这个单元。他们所主的,也就是用现在话来说,对一切众生服务的项目是提供饮食,生活的必需。饮食里面最重要的是五谷杂粮,以这个例子我们就能够推想到与饮食相关的,全包括在这个单元当中。第一位,凡是一个大单元第一位是最重要的,通常讲是总说,最后一位是总结,这两个特别重要。菩萨的德号『柔软胜味』,我们从名号当中就能够体会到养生之道,究竟应该怎样修学,菩萨在此地跟我们指示,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与一切众生法滋味,令成就佛身』。我们从物质的滋味当中,要了解他甚深表法的义趣,这个义趣是法味。
世间的滋味,古人常讲可以分为五大类,叫「五味」,酸、甜、苦、辣、咸。千百种的滋味都是这五种味的调和,看你会不会调。有人调和的这个味非常可口,「胜味」,殊胜的美味;有人不会调的,也是这五种东西,你就觉得很难吃。由此可知,这也是要智慧,要善巧方便。佛在此地用这个做比喻。世间人执著滋味,而且是严重的执著。无论是古今,无论是中外,可以说很少不贪色的,很少不贪吃的,一切物欲当中这两种所谓「食色性也」,是什么性?六道轮回的根性,这两样东西贪著,不能放下,六道轮回就不能出离。财色名食睡这五欲要不要?不能不要。六道凡夫是绝对不能够避免的,但是一切都要有节度。圣人这个教诲重要,决定不能过分。过分,你就被迷了;要是不及,你这个身体养分缺乏,换句话说,妨碍你身体健康。一定要得其中道,我们才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好吃,过分了,也把自己的身体毁坏了,所以过分与不及对身体都产生伤害。一种是营养不良,一种是营养过剩,都是病态,我们要懂得适中。
怎样才是适中?给诸位说,每一个人「中道」标准不相同。要从什么地方去衡量?从消耗能量。你消耗的能量多,你补充就要比别人多;你消耗的能量少,你补充也少。消耗少的补充太多,也出了问题;消耗多的补充不足,又成了问题。如何能补充到恰好?由此可知,我们每一个人能量是怎样消耗的。我们知道身体是个机器,精力充沛就是能量具足;能量缺乏,精神就萎靡,就得要补充,所以饮食是身体能量的补充,你要懂这个道理。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会贪图滋味了。
滋味可以说是我们能量补充的一种艺术。不讲求滋味,专门讲求营养,这是外国人胜过中国人。中国古人确确实实那是最完美的,著重营养也著重调味,这当然是最完美的。外国人著重营养,不著重调味,当然他有偏,但是他有好处。中国人到了现代,只贪图滋味而疏忽了营养,这就错了,反而不如外国人。营养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以上,可以说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妄念太多了,一个接著一个,日夜都不停止,我们饮食的能量消耗在这个地方;真正劳心劳力消耗能量都不多。所以心地清净的人,他消耗能量就少了。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的僧团我们在佛经上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还得加上释迦牟尼佛一位。他们饮食是日中一食,饮食的来源是托钵,托钵就不讲究滋味了。凡夫讲究滋味,圣人不讲究滋味,为什么?圣人在这个地方修无分别心、无执著心。无分别就是修平等心,无执著就是修清净心。吃饭,他在那里修道!修清净平等觉,这就比我们高明了。我们想想,我们每天吃饭,在饮食里头有没有像诸佛菩萨修清净平等觉?果然修清净平等觉,你一定得到法滋味。「法滋味」是什么?清净的滋味、平等的滋味、正觉的滋味。所以古来有些大德常常喝斥我们:饭都不会吃!真的,我们不会吃饭。我们吃饭是什么?生烦恼、生贪瞋痴;他们吃饭生清净平等觉,会吃饭。哪一个法门不是成无上道?「令成就佛身」,成就佛的三身,《华严经》上讲的圆满十身佛。你们想想这个味道!
经上我们读到的,阿罗汉的心清净,比我们一般修行人清净多了,他见思烦恼断了,一个星期出来托钵一次,一个星期吃一餐。辟支佛的定功比阿罗汉又要高,辟支佛半个月出来托钵一次。为什么?他能量消耗得少,就是说心愈清净,消耗愈少;心愈杂乱,消耗的就愈多,就这么个道理。修定的人饮食一定很少。近代我们看到《虚云老和尚年谱》,这是一个修禅定的人,《年谱》当中常常记载到老和尚在那里打坐入定,有的时候一个星期出定,有的时候两个星期出定。出定的时候精神饱满,他没有觉得「我一个星期没吃东西了」、「两个星期没有吃东西了,很害饿了」,没有!他在定中境界纵然是两个星期、二十多天,甚至於一个多月,他感觉得是很短的时间,感觉得是几分钟的事情。
我读《年谱》有一个印象很深,是有一年过年的时候,老和尚在山上住茅篷,煮了一锅芋头。芋头下锅在煮的时候,还没有煮好,老和尚就在炉灶旁边打坐,这一打坐就入定了。年过去了,大概总有十几二十天,山下面寺庙里头住众觉得虚云老和尚很久没有看到他,不知道他最近怎么样,就到他小茅篷里面去访问。到小茅篷看到老和尚在打坐,於是他们就拿引磬在他耳朵面前敲。这一敲老和尚出定了,看到他们来了,「你们来得正好,我正煮著芋头,大概现在差不多煮好了,我们一起吃。」一揭开锅盖,芋头已经长毛了。老和尚说:「怎么回事情?」旁边人告诉他:「老和尚你入定了,已经十几天,年都过去了。」定中境界妄念停止,所以能量消耗减到最低的程度,不需要饮食。那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他为什么还要每天出去托钵?还要示现每天都要吃饭?这个我们要懂。这叫大慈大悲,为我们初学做的样子,教导我们初学佛,在摄取饮食要像他那个样子,摄取饮食的同时就是修觉正净的时候。
「功德智慧,二种法味,资成佛身」,清凉大师在这里注解的。什么是功德?功是功夫,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克服自己的贪瞋痴慢,这是功夫;德是什么?得清净平等。我们饮食不是不知道味道,如果吃到口里不知道味道,那你的舌头变成麻木不仁。酸甜苦辣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没有贪著,这就是功夫,决定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分别,得的是平等心;没有执著,得的是清净心。修功真有德,就在饮食之间。一味贪著滋味,清净平等就没有了。清净平等心生智慧,这是真正的法味,这样才能帮助你成就佛身。
我们从「柔软胜味」菩萨这个地方学到的,从今之后我会吃饭了,我会饮茶了。禅宗里面赵州和尚,赵州茶。赵州茶什么意思?你懂得这一句的意思,你就晓得赵州茶里头是什么含意,没有妄想分别执著,饮食里面成就清净、平等、觉,道理在此地。我们读了,应该从今天起你就要落实,你就要会饮茶,你就要会吃饭。当然这个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学会的。为什么?我们的烦恼习气很重,境界现前还是贪著。这个时候要提起警觉,古大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果这个时候还贪图美味,立刻警觉到:「我错了,我不会喝茶,我也不会吃饭,我的饮食是凡夫,不是佛菩萨。」佛菩萨在饮食里头充满了法味,念念成就清净平等觉,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能不学习。而且真正用功夫,你的烦恼天天轻,智慧随著增长;换句话说,你的饮食自然就减少了。减少到一天吃一餐,你就省事了。每天忙一餐饭,浪费的时间确实很多。你会过最简单的生活。
最简单的生活,像现在新加坡许哲居士完全吃生菜,所有一切油盐糖醋这些调味的统统不要,她吃生菜;也有的时候生菜用水煮一煮,白水煮,从来不加佐料,她今年一百零三岁了。她吃的是什么?我们在这里读到的时候明白了,「法味」!我们跟她接触过,看到她一天到晚常生欢喜心,跟任何人接触,欢欢喜喜,看到别人的饮食非常丰盛,笑笑也赞叹,自己绝不动心。这就是功夫,不为境界所动。如果看到外面境界,好的饮食自己动了心:「自己一生做这么多的好事,今天饮食起居这么苦!」那就错了,这个心一动,决定堕落。
最近我们讲过一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安世高翻译的。《安世高传记》里面说,江西[共+阝]亭湖的庙神,那也是龙王,前世是个出家人,明经好施,欢喜布施,到处讲经说法,真正做的是好事情。托钵的时候,有的时候托的饭菜不好,不适合自己的口味。总算还是有修养,托到这个他还是吃,心里面就是有一点难过:「我这样的为一切众生服务,而众生对我的报答太薄了。」心里感觉得有点难过。就是这一念,死了之后堕在畜生道,堕的是蛇身,是一条大蟒蛇。因为他明经,喜欢讲经说法,他有智慧,有智慧在畜生道里有灵验。因为他喜欢布施,所以他福报大,在畜生道做了龙王,周围一千里范围的信徒都去奉祀他。做了神之后,迷得就更深,换句话说,贪瞋就更重了。这些信众对他恭敬,对他供养得丰厚,他就保佑他;如果对他怠慢、供养很薄、对他无礼,他就常常搞一阵风,你在江里面、湖里面行船,他就把你的船搞翻。於是做龙王这一段时期造作很重的罪业。他晓得死了以后必定堕地狱,求他的同学安世高去救他。
这个故事《高僧传》里面记载得很清楚,很值得我们警惕。他为什么堕落的?饮食不如意,心里头不高兴。不要认为这是小事,看看过去修行人的果报。你不是修行人,你没有皈依三宝,那情有可原;你已经皈依三宝,已经发愿在佛门里头用功修行,你还有这些习气,你错了!所以你的果报比平常人要重。这是我们应当要知道学习的。再看第二尊:
【时华净光主稼神,得能令一切众生受广大喜乐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里注解只有一句话,但是这一句话确实也把我们点醒了,「喜乐由於苦除」。我们没有离苦,你怎么得到喜乐?这些统统都是在饮食里面。这最明显的例子,我们现在大家都看到的、都听到的、都很熟悉的新加坡许哲居士,她的生活那么简单、那么清苦,快乐!为什么?她离苦了,哪有不乐的道理?她怎么离苦的?诸位不能不知道,苦是从迷惑生的,乐是从觉悟里头得来的。苦是迷之果,乐是觉之果。觉悟就乐了,迷惑就苦了。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说明这些修行人迷破了,真正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有真乐,他没有苦。於是我们就清楚了,我们今天要修的、要学的是什么,「正觉」而已。障碍正觉的是烦恼,是所知,在这个单元里面偏重在烦恼障。贪爱饮食是烦恼障,烦恼不能不断。
修学显示在菩萨德号之中,『时华净光』。开花后面就结果,果则是五谷杂粮。不但四时不同,每一月的时节也不相同。我们在这些植物生长状况当中有没有学到净跟光?菩萨这个本事值得我们赞叹,他去耕耘,他去种植,得清净心,生智慧不生烦恼。光是智慧,他没有烦恼。为什么他没有烦恼?他没有得失心,他没有自私心,这是菩萨农夫,我们用这个来做比喻。他所种植的这些粮食,是用它来布施供养一切贫苦众生,不是求自己富贵的,所以他心地清净,充满智慧。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当然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如何养活自己。如果是在家人,你还有父母妻子儿女,你如何养活这一家?你必须有事业,必须有工作,这些事业工作等同庄稼。
你每天去工作、去经营,要学「时华净光」。第一个条件,你要知道时节因缘。现在这个时代,一切众生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能够为他提供他所需要的,这众生欢喜。知道众生的欲乐,他的欲望、他的爱好。但是你的提供决定是正面的,不会起副作用,这是你的智慧;换句话说,我们提供一切服务,我们今天讲生计的服务,决定不会令一切众生起贪瞋痴烦恼,那你就是菩萨了。无论你经营哪一种行业,从事於哪一类的生计,因为你懂得「时华净光」,你所提供的这个服务决定是让『一切众生受广大喜乐』,从广大喜乐里面开悟了。这是服务的项目。
在这里我们举一个比喻让大家了解得更清楚、更透彻,人生於世生活需求,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两者不能缺少。现在在这个世间,已经开发的国家,或者是开发中的国家,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物质的需求大致上都不会缺乏,於是他不可能不去追求精神生活。今天这个时代提供精神生活的服务最广泛、最明显的,就是电视的娱乐。在香港这个地区,哪一家没有电视?从事影剧界的工作也好像是主稼神一样,你每天提供一切大众精神生活。可是这个精神生活健不健康?那要看你提供的内容。就像现在的庄稼一样,你要能够很认真,尽心尽力把你这些农作物培植好,供给一切大众,大众吃了之后,确确实实增进身体的健康,这是你的功德。如果你希望你的农作物种得好看,能够让它快速的增长,能够多赚一些钱,你使用大量的农药,防止一些病害虫,这些农作物人要是吃了会生病。你同样这个服务,这个服务里面是不健康的,换句话说,你害人。干这种事情,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谋财害命」。你们想想对不对?自己在干谋财害命的事情,自己还不知道,一定是死后到阎罗王那里审判的时候,确定你的罪名。
精神生活的供养也不例外。我们电视节目的内容,供养社会大众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依照佛法的标准,健康的是让你每天享受这个节目,你得到清净平等觉,天天看这个节目,看久了,烦恼轻,智慧长;看久了,破迷开悟,证果了,这种精神生活的服务,那真叫无量功德。如果所提供的这个精神粮食是负面的,一味讨好听众,激发听众的贪瞋痴慢,引起听众的七情五欲,使他迷惑、堕落,造作一切罪业,这种服务你们想想是不是谋财害命?比搞严重农药的那些农作物,害人面还要广,影响时间还要深,那个果报有得受的!诸位要是细读《地藏经》,你就晓得了。
人生在世间可以说从早到晚,念念当中,我们都是在为一切众生服务。我们服务的到底是什么,不能不知道。我们所提供的服务到底是善还是恶?是利还是害?是非、善恶、利害,自己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如果自己不清楚不明白,自己就是个迷惑人。现在,你谋财害命的手段很高、很妙,确确实实你把别人辛辛苦苦赚的钱都骗来了,你这一生在享受,试问问你能享多久?说得不好听的话,你能享几天?你纵然活上一百岁,算你享一百年的福报,一百年也不过是三万六千日,不多!将来堕落到三途地狱,麻烦大了!那个时候你才真正后悔,真正觉悟到得不偿失。所以把这些事情看清楚、看明白的人,干不干这个傻事?决定不干。这才回过头来,回头是岸,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我们今天讲生计,不管从事哪一个行业来求生活,古人讲「讨生活」,都要做正面的,都要做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决定不能做违背良心的事情。决定要做利益社会大众,不能害社会大众,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你的果报不可思议。
我们读这个经文,看看眼前这个世界,感慨特别的深刻。现在市面上充满仿冒、欺骗、虚伪、讹诈,这还得了吗?所以现前这个世间大家都知道有灾难。我们看到中国、外国,过去现代许许多多这些预言,都讲这个时代有大劫难。我们相不相信这些话?当然不能完全相信。完全相信,那我们就变成迷信了。我们听了这些话,仔细去观察,观察社会的现状,佛教导我们看看现代人造的是什么因,於是我们就能够判断将来有什么样的果报。这是智慧,这个不是迷信。如果今天社会上大多数的人心善、思想善、行为善,这些预言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现在这个社会大多数人心地不善、思想不善、行为不善,那这些预言我们值得参考。这一段经文给我们讲这些道理,给我们讲这些事实。
主稼神长行第三句:
【色力勇健主稼神,得以一切圆满法门净诸境界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一段开导我们「众生为所净之境」。这个法门我们要如何理解它?『色力勇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身心健康。「色力勇健」是果报,他的因缘必然是物质、精神生活非常的美满,因此他也以这样的美满,就是圆满的法门帮助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跟他得到同样的圆满。这是菩萨心,这种行为就是菩萨行。我们学佛,学佛就是学菩萨。过去太虚大师倡导的「菩萨学处」,菩萨学处究竟在哪里?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起心动念,以真诚、清净、平等利益一切众生,那就是菩萨学处。起心动念不忘以最圆满的供养『净诸』大众的身心,这是《华严》教义。现在问题在「圆满」这两个字。『一切』这是双关语,一切大众,一切供养,我们以物质、精神两大类供养。什么叫『圆满法门』?圆满是有层次的,就正如佛经里面常说有圆满,有大圆满,有究竟圆满。怎样布施供养?那要看对象,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属於哪一种的根性,他现前迫切的需要我们能够提供,这就是圆满。
我们在现前观察世间一切众生最缺乏的、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供养?是法供养。正如普贤菩萨所说的「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为什么?众生痴迷太严重了,严重的痴迷令他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不知道回头,无法省悟。这些罪业必定招致不善的果报。「果报」在佛法里面讲,有花报,有果报;花报就是我们常讲的「现世报」,你这一生要受的;果报是来生。我们今天现世的果报是什么?居住在这个地球,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地区,身心不安,身体跟心理都有严重的压力,这是现报。在这个世间只有痛苦,没有快乐。愚迷之人,迷恋五欲六尘受用,以为那个是乐,殊不知世尊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那不是乐,那是苦,那叫「坏苦」。你在享受的时候、贪图享受的时候,你不知道它是苦;享受这个事情停止了,你就感觉到苦受。
所以佛给我们讲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三界统苦。无色界有行苦,哪来的乐?凡夫心目当中的乐,实在讲就跟我们世间人吸毒、打吗啡,那是一时的刺激,痛苦在后面。世间人对於五欲六尘的贪恋,正如同世间吸毒没有两样,他不觉悟。「色力勇健」菩萨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这就是圆满法门。这个法门我们很清楚,当然是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经典上所说的都讲一个原理原则,落实在境界里面,那要以善巧方便就落实了,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经论稍稍涉入,不难体会。
从什么地方去体会?看看现实社会病在哪里,你去找它的因由。现在社会大众不知道人与人的关系,这个不得了!我听许许多多同修跟我说,在家庭里面不知道父子的关系,不知道兄弟的关系,不知道亲戚朋友的关系,这个家乱了。我听很多同修告诉我,做父母的人溺爱子女,不懂得教养的方法,把子女养娇了,一味随顺子女,变成父母、家里一家人要看小孩的脸色过日子,这成什么话!给诸位说,孝悌忠信没有了,这样的社会怎么能不乱?这样的业因怎么可能不招来劫难?这是违背天道、违背性德。
佛教导我们,儒教导我们,第一个科目孝养父母。非常可惜,做父母的人没有教他的儿女孝道。今天我们遭这样的劫难,受这么大的困苦,其来有自。做学生不知道尊敬师长,在外国一般学校里头提倡的,学生跟老师的关系是朋友,伦常没有了,尊师重道没有了,这还得了!头一个,人与人的关系,没有人教了;第二个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生存的环境,人与人的关系不知道,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那当然更不必说了。地球生态任意破坏,使地球生态失去平衡,於是一般人所讲的自然灾害频繁不绝。旱灾、水灾、风灾、地震,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严重,什么因素造成的?住在地球上这些众生,特别是人类,不能不负责任。说老实话,在这一方面人不如畜生。畜生对於地球生态平衡破坏很少,几乎没有。破坏地球生态平衡,人干的,招来的这些自然灾害,连动物、植物也都一样遭殃,要受连累。
第三个,不知道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惹来的是鬼神的忿怒、鬼神的厌弃。我们今天遭遇到这样的环境,能不畏惧吗?还能够像往常一样漠不关心吗?也许有人说这是众生的共业,我关心也没用处。这个话乍听之下好像是有理,其实没理。一个人觉悟,一个人得度。觉悟的人要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修行,就能帮助一些众生觉悟,就能帮助一切众生回头,所谓是度一个是一个。觉悟的人多了,回头的人多了,共业虽然不能够化解,这个共业会减轻,共业的时间会缩短,这是肯定的。怎么说对於一切众生没有帮助?因此,我们不可以小看自己,不可以小看自己的发心,小看自己修行,那是真正错了。我们今天认真努力求正信、正解,依教奉行,这就是「以一切圆满法门净诸众生境界」,我们不能不发心,不能不努力,自度度他。第四句:
【增益精气主稼神,得见佛大悲无量神通变化力解脱门。】
菩萨的德号『增益精气』。我们吸收五谷杂粮,确实是增长我们的精神气力,菩萨的德号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从事上建立的,我们要晓得理上的表法。他的法门是『得见佛大悲无量神通变化力』,这句话简单的讲就是智慧、能力。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智慧广大,能力无边,所以他才能够普度众生。我们听到、我们见到,自自然然生起仰慕的心,自然就想到:「几时我也像法身菩萨一样,我也像诸佛如来一样,以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帮助虚空法界一切苦难众生。」这个念头就是大乘经里面讲的发大菩提心。虽然说这个念头生起来了无法落实,这没有关系,你有这个心就好。
发心是成佛的开端,也就是说成就究竟圆满智慧德能的起端,因此这个心不能不发。果然发这个大心,这个大心是真的、是真心。所谓真心,绝不夹杂丝毫自私自利、名闻利养的这种念头在其中,不夹杂!你的心纯真、纯正。纯真、纯正的菩提心自自然然就跟一切诸佛如来、一切法身菩萨感应道交,我们一般人讲你得到佛菩萨智慧威神的加持。你不发这个心,你得不到!诸佛菩萨、法身大士对你的加持,加持有多大,加持有多少,完全看你的发心。你的发心真,你的发心念念不断,这个心量广,时间长,永远不退,你的成就就像《华严经》末后所显示的善财童子一生圆满成就,不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不需要无量劫,一生就圆满了。
清凉大师在这里注解只有五个字,这五个字是关键「悲深故通广」。菩提心怎么发出来的?慈悲。真诚、清净、平等的慈悲心,从这个心里头发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是圆满的大菩提心。能令自己的业障快速消除,能令自己的智慧德能念念增益,这是正理,这是事实。我们要求智慧、求神通、求相好,菩萨在此地把这个求的方法、原理原则教给我们,我们要会用。第五句:
【普生根果主稼神,得普现佛福田,令下种无失坏解脱门。】
经文都是从庄稼事上建立的,我们要懂得它表法的深义。菩萨的德号『普生根果』,「普」是普遍,是平等心,平等心於一切人事物决定没有分别,以清净心於一切人事物决定没有杂染,这是普的意思。「生根果」,植物,根是因,它长成,茁壮、开花、结果,你得到收成,用这个来表法。菩萨得的是『普现佛福田』,「佛福田」从意义上来讲是大觉福田,觉者才是真正的福田。
菩萨住在这个世间,无论他现的是什么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乃至於在家出家,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但是无论他是什么身分,无论他示现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无论他从事哪一种行业,这些种种不同,但是他的方向、目的决定是相同的,那就是「佛福田」,这是一定相同的,他所显示的是觉悟的福田。『令下种无失坏』,「下种」什么意思?你若在佛福田里面下种,你决定收到佛果。这话什么意思?我们要会听,你要在觉悟的福田里面下种,你的果报一定开悟,你一定也恍然大悟。怎么下种法?随顺觉悟的人,向他学习,尊重他、敬爱他、护持他,向他学习。这就是中国古圣先贤教人的尊师重道。你处处细心去观察,他用的是什么心,他起的是什么念头,他说的是什么话,他做些什么事,你去观察。如果遇到真正善知识,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正觉,那就是此地所讲的「佛福田」。我们在这个地方下种,这个下种就是布施供养。布施意思浅,供养意思就深了。供养里面,《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供养?「依教修行供养」,这真供养。
依教修行,然后我们才真正明了是真布施。对上,诸佛如来、菩萨声闻、祖师大德,我们依教奉行是以身心供养;对下对一切众生,我们做出这个榜样、做出模范,身心布施,你们诸位想想这个意思。这样的布施供养,无量无边的功德,人人可以做,不费一分钱!就在你日常生活当中,就在日常工作当中,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完全随顺佛陀经教的教诲,就是圆满的布施供养,你得要会!会的人这个布施供养从来没有间断过,连晚上睡觉都不间断。为什么?睡觉也是做个好样子。也许你说:「我睡觉做这个好样子没人看见。」这也是,你房门关著,人没有见到,可是鬼神见到了,鬼神没有障碍。你睡觉做个好的样子,你是布施供养鬼神,我们布施供养的范围到九法界,这是华严境界。
问题就是我们自己有没有觉悟?我们对於佛陀的经教有没有听懂?有没有体会得?关键在这里。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就是不能够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不能放下身心世界,你就做不到了。头一个大毛病,一定为我自己这个身来想,唯恐委屈了这个身体,一切要随顺这个身体,让这个身体过得舒舒服服的,违背了性德,增长对这个身心的贪爱。这是什么行为?自私自利,不能够舍己为人。所以许许多多修行人修行一辈子不能断自己的烦恼习气,不能随顺佛陀的教诲。
佛的教导一开端就教给我们,在「净业三福」里头,这是我们修净土同学非常熟悉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们做不到!你要问为什么做不到?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所以做不到。这真可惜!为什么做不到?不觉悟。天天读经不觉悟,天天听讲不觉悟。哪一天觉悟了,他必定把自己的烦恼习气统统放下,随顺佛陀教诲,依教奉行,他那一天觉悟了。明的这一面,做榜样给一切世间大众看,学佛要像我这个样子;暗中给这些天地鬼神看。鬼神也听经,也在学佛,鬼神听经学佛的人数比我们多。我们今天在此地讲经,我们九楼、十一楼讲堂里面不到一千人,可是鬼神在我们这个地方来听经的,我告诉诸位,不止十万人。这是真的,我们凡夫肉眼凡胎不见不闻。古大德时时提醒我们「举头三尺有神明」,这话真的,一点都不假。鬼神时时刻刻围绕在我身边,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不谨慎,时时刻刻要想到我要对得起一切众生,我要对得起鬼神。徐老师这两天在这里讲儒学,我听他讲「德」字讲得没错。德是什么?一切时、一切处做慎独的功夫。不要以为没人看到,没有人看到鬼神看到,真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不止十,十是代表圆满,所有的众生都看到你,所有的众生都指著你。不要认为起心动念没有人知道,圣贤人跟我们讲的句句都是实话。这才是真正的佛福田。
如果就教义来说,三乘、五乘佛法这是福田,但是你要记住,福田从哪里种起?从「净业三福」种起。没有净业三福,佛福田是有,很可惜你不认识,很可惜你这一生没有遇到。纵然遇到怎么?不认识,空过了,这叫真可惜。遇到真正的福田,凡是下种,决定没有坏失,这是肯定的。经教里头佛常说「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说明他的真实。但是这只是远因,不能解决现前的问题,现前的灾难、痛苦还得要受,将来三途果报依旧不能避免,这个事理不能不晓得。但是这个种子是金刚种子,非常可贵,多生多劫之后,我们的业障消除,这个种子起作用了,这个种子遇缘必起现行。
像世尊在《法华经》里面讲的小故事,有一个老人遇到释迦牟尼佛想出家,出家要有善根,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人是无缘?没有善根,没有善根佛为什么不度他?有道理,佛慈悲,没有善根你要度了他,他造业,他造的业更重;你不但没有救他,你害他,他将来堕落得更苦,佛不忍心。必须到他善根成熟,善根不成熟不能出家。在从前老法师为人剃度,第一个条件观机,看他善根有没有成熟。这个成熟怎么观察?看他佛陀的教诲他能不能落实、他能不能做到?不是说想出家就剃头,不是!总在寺庙里头住一段时期,老和尚一定要观察。「净业三福」的头一条,头一条这四句你真能做到、真正能落实,可以给你剃度。为什么?你剃度之后,不至於变坏,不至於堕三途,最低的水平!如果连第一条都做不到、十善业都做不到,你要是度他,你岂不是害他吗?
从前那些出家人,那些善知识真正有智慧、有慈悲心,不像现在。现在确确实实没有智慧,虽有慈悲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慈悲,就是佛家常讲的「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两句话我们在今天读到、听到,感觉得非常非常之深刻,不同往常!晓得这两句话真正的含义之所在。从这个地方也真正体会到古时候这些大德,他们的真实智慧、真实慈悲、善巧方便,才稍稍能够领略到一点。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稼神长行第一句:
【复次柔软胜味主稼神,得与一切众生法滋味,令成就佛身解脱门。】
主稼神在前面跟诸位介绍过,大概凡是与农事有关系,或者是与农业有关系,这一类的行业都是属於这个单元。他们所主的,也就是用现在话来说,对一切众生服务的项目是提供饮食,生活的必需。饮食里面最重要的是五谷杂粮,以这个例子我们就能够推想到与饮食相关的,全包括在这个单元当中。第一位,凡是一个大单元第一位是最重要的,通常讲是总说,最后一位是总结,这两个特别重要。菩萨的德号『柔软胜味』,我们从名号当中就能够体会到养生之道,究竟应该怎样修学,菩萨在此地跟我们指示,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与一切众生法滋味,令成就佛身』。我们从物质的滋味当中,要了解他甚深表法的义趣,这个义趣是法味。
世间的滋味,古人常讲可以分为五大类,叫「五味」,酸、甜、苦、辣、咸。千百种的滋味都是这五种味的调和,看你会不会调。有人调和的这个味非常可口,「胜味」,殊胜的美味;有人不会调的,也是这五种东西,你就觉得很难吃。由此可知,这也是要智慧,要善巧方便。佛在此地用这个做比喻。世间人执著滋味,而且是严重的执著。无论是古今,无论是中外,可以说很少不贪色的,很少不贪吃的,一切物欲当中这两种所谓「食色性也」,是什么性?六道轮回的根性,这两样东西贪著,不能放下,六道轮回就不能出离。财色名食睡这五欲要不要?不能不要。六道凡夫是绝对不能够避免的,但是一切都要有节度。圣人这个教诲重要,决定不能过分。过分,你就被迷了;要是不及,你这个身体养分缺乏,换句话说,妨碍你身体健康。一定要得其中道,我们才能够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好吃,过分了,也把自己的身体毁坏了,所以过分与不及对身体都产生伤害。一种是营养不良,一种是营养过剩,都是病态,我们要懂得适中。
怎样才是适中?给诸位说,每一个人「中道」标准不相同。要从什么地方去衡量?从消耗能量。你消耗的能量多,你补充就要比别人多;你消耗的能量少,你补充也少。消耗少的补充太多,也出了问题;消耗多的补充不足,又成了问题。如何能补充到恰好?由此可知,我们每一个人能量是怎样消耗的。我们知道身体是个机器,精力充沛就是能量具足;能量缺乏,精神就萎靡,就得要补充,所以饮食是身体能量的补充,你要懂这个道理。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你就不会贪图滋味了。
滋味可以说是我们能量补充的一种艺术。不讲求滋味,专门讲求营养,这是外国人胜过中国人。中国古人确确实实那是最完美的,著重营养也著重调味,这当然是最完美的。外国人著重营养,不著重调味,当然他有偏,但是他有好处。中国人到了现代,只贪图滋味而疏忽了营养,这就错了,反而不如外国人。营养的消耗百分之九十以上,可以说达到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想上。妄念太多了,一个接著一个,日夜都不停止,我们饮食的能量消耗在这个地方;真正劳心劳力消耗能量都不多。所以心地清净的人,他消耗能量就少了。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的僧团我们在佛经上看到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还得加上释迦牟尼佛一位。他们饮食是日中一食,饮食的来源是托钵,托钵就不讲究滋味了。凡夫讲究滋味,圣人不讲究滋味,为什么?圣人在这个地方修无分别心、无执著心。无分别就是修平等心,无执著就是修清净心。吃饭,他在那里修道!修清净平等觉,这就比我们高明了。我们想想,我们每天吃饭,在饮食里头有没有像诸佛菩萨修清净平等觉?果然修清净平等觉,你一定得到法滋味。「法滋味」是什么?清净的滋味、平等的滋味、正觉的滋味。所以古来有些大德常常喝斥我们:饭都不会吃!真的,我们不会吃饭。我们吃饭是什么?生烦恼、生贪瞋痴;他们吃饭生清净平等觉,会吃饭。哪一个法门不是成无上道?「令成就佛身」,成就佛的三身,《华严经》上讲的圆满十身佛。你们想想这个味道!
经上我们读到的,阿罗汉的心清净,比我们一般修行人清净多了,他见思烦恼断了,一个星期出来托钵一次,一个星期吃一餐。辟支佛的定功比阿罗汉又要高,辟支佛半个月出来托钵一次。为什么?他能量消耗得少,就是说心愈清净,消耗愈少;心愈杂乱,消耗的就愈多,就这么个道理。修定的人饮食一定很少。近代我们看到《虚云老和尚年谱》,这是一个修禅定的人,《年谱》当中常常记载到老和尚在那里打坐入定,有的时候一个星期出定,有的时候两个星期出定。出定的时候精神饱满,他没有觉得「我一个星期没吃东西了」、「两个星期没有吃东西了,很害饿了」,没有!他在定中境界纵然是两个星期、二十多天,甚至於一个多月,他感觉得是很短的时间,感觉得是几分钟的事情。
我读《年谱》有一个印象很深,是有一年过年的时候,老和尚在山上住茅篷,煮了一锅芋头。芋头下锅在煮的时候,还没有煮好,老和尚就在炉灶旁边打坐,这一打坐就入定了。年过去了,大概总有十几二十天,山下面寺庙里头住众觉得虚云老和尚很久没有看到他,不知道他最近怎么样,就到他小茅篷里面去访问。到小茅篷看到老和尚在打坐,於是他们就拿引磬在他耳朵面前敲。这一敲老和尚出定了,看到他们来了,「你们来得正好,我正煮著芋头,大概现在差不多煮好了,我们一起吃。」一揭开锅盖,芋头已经长毛了。老和尚说:「怎么回事情?」旁边人告诉他:「老和尚你入定了,已经十几天,年都过去了。」定中境界妄念停止,所以能量消耗减到最低的程度,不需要饮食。那我们要问:释迦牟尼佛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他为什么还要每天出去托钵?还要示现每天都要吃饭?这个我们要懂。这叫大慈大悲,为我们初学做的样子,教导我们初学佛,在摄取饮食要像他那个样子,摄取饮食的同时就是修觉正净的时候。
「功德智慧,二种法味,资成佛身」,清凉大师在这里注解的。什么是功德?功是功夫,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克服自己的贪瞋痴慢,这是功夫;德是什么?得清净平等。我们饮食不是不知道味道,如果吃到口里不知道味道,那你的舌头变成麻木不仁。酸甜苦辣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决定没有贪著,这就是功夫,决定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分别,得的是平等心;没有执著,得的是清净心。修功真有德,就在饮食之间。一味贪著滋味,清净平等就没有了。清净平等心生智慧,这是真正的法味,这样才能帮助你成就佛身。
我们从「柔软胜味」菩萨这个地方学到的,从今之后我会吃饭了,我会饮茶了。禅宗里面赵州和尚,赵州茶。赵州茶什么意思?你懂得这一句的意思,你就晓得赵州茶里头是什么含意,没有妄想分别执著,饮食里面成就清净、平等、觉,道理在此地。我们读了,应该从今天起你就要落实,你就要会饮茶,你就要会吃饭。当然这个功夫不是一天两天能学会的,也不是一年两年能学会的。为什么?我们的烦恼习气很重,境界现前还是贪著。这个时候要提起警觉,古大德常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果这个时候还贪图美味,立刻警觉到:「我错了,我不会喝茶,我也不会吃饭,我的饮食是凡夫,不是佛菩萨。」佛菩萨在饮食里头充满了法味,念念成就清净平等觉,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不能不学习。而且真正用功夫,你的烦恼天天轻,智慧随著增长;换句话说,你的饮食自然就减少了。减少到一天吃一餐,你就省事了。每天忙一餐饭,浪费的时间确实很多。你会过最简单的生活。
最简单的生活,像现在新加坡许哲居士完全吃生菜,所有一切油盐糖醋这些调味的统统不要,她吃生菜;也有的时候生菜用水煮一煮,白水煮,从来不加佐料,她今年一百零三岁了。她吃的是什么?我们在这里读到的时候明白了,「法味」!我们跟她接触过,看到她一天到晚常生欢喜心,跟任何人接触,欢欢喜喜,看到别人的饮食非常丰盛,笑笑也赞叹,自己绝不动心。这就是功夫,不为境界所动。如果看到外面境界,好的饮食自己动了心:「自己一生做这么多的好事,今天饮食起居这么苦!」那就错了,这个心一动,决定堕落。
最近我们讲过一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安世高翻译的。《安世高传记》里面说,江西[共+阝]亭湖的庙神,那也是龙王,前世是个出家人,明经好施,欢喜布施,到处讲经说法,真正做的是好事情。托钵的时候,有的时候托的饭菜不好,不适合自己的口味。总算还是有修养,托到这个他还是吃,心里面就是有一点难过:「我这样的为一切众生服务,而众生对我的报答太薄了。」心里感觉得有点难过。就是这一念,死了之后堕在畜生道,堕的是蛇身,是一条大蟒蛇。因为他明经,喜欢讲经说法,他有智慧,有智慧在畜生道里有灵验。因为他喜欢布施,所以他福报大,在畜生道做了龙王,周围一千里范围的信徒都去奉祀他。做了神之后,迷得就更深,换句话说,贪瞋就更重了。这些信众对他恭敬,对他供养得丰厚,他就保佑他;如果对他怠慢、供养很薄、对他无礼,他就常常搞一阵风,你在江里面、湖里面行船,他就把你的船搞翻。於是做龙王这一段时期造作很重的罪业。他晓得死了以后必定堕地狱,求他的同学安世高去救他。
这个故事《高僧传》里面记载得很清楚,很值得我们警惕。他为什么堕落的?饮食不如意,心里头不高兴。不要认为这是小事,看看过去修行人的果报。你不是修行人,你没有皈依三宝,那情有可原;你已经皈依三宝,已经发愿在佛门里头用功修行,你还有这些习气,你错了!所以你的果报比平常人要重。这是我们应当要知道学习的。再看第二尊:
【时华净光主稼神,得能令一切众生受广大喜乐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里注解只有一句话,但是这一句话确实也把我们点醒了,「喜乐由於苦除」。我们没有离苦,你怎么得到喜乐?这些统统都是在饮食里面。这最明显的例子,我们现在大家都看到的、都听到的、都很熟悉的新加坡许哲居士,她的生活那么简单、那么清苦,快乐!为什么?她离苦了,哪有不乐的道理?她怎么离苦的?诸位不能不知道,苦是从迷惑生的,乐是从觉悟里头得来的。苦是迷之果,乐是觉之果。觉悟就乐了,迷惑就苦了。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说明这些修行人迷破了,真正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有真乐,他没有苦。於是我们就清楚了,我们今天要修的、要学的是什么,「正觉」而已。障碍正觉的是烦恼,是所知,在这个单元里面偏重在烦恼障。贪爱饮食是烦恼障,烦恼不能不断。
修学显示在菩萨德号之中,『时华净光』。开花后面就结果,果则是五谷杂粮。不但四时不同,每一月的时节也不相同。我们在这些植物生长状况当中有没有学到净跟光?菩萨这个本事值得我们赞叹,他去耕耘,他去种植,得清净心,生智慧不生烦恼。光是智慧,他没有烦恼。为什么他没有烦恼?他没有得失心,他没有自私心,这是菩萨农夫,我们用这个来做比喻。他所种植的这些粮食,是用它来布施供养一切贫苦众生,不是求自己富贵的,所以他心地清净,充满智慧。我们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当然最重要的一桩事情,如何养活自己。如果是在家人,你还有父母妻子儿女,你如何养活这一家?你必须有事业,必须有工作,这些事业工作等同庄稼。
你每天去工作、去经营,要学「时华净光」。第一个条件,你要知道时节因缘。现在这个时代,一切众生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我们能够为他提供他所需要的,这众生欢喜。知道众生的欲乐,他的欲望、他的爱好。但是你的提供决定是正面的,不会起副作用,这是你的智慧;换句话说,我们提供一切服务,我们今天讲生计的服务,决定不会令一切众生起贪瞋痴烦恼,那你就是菩萨了。无论你经营哪一种行业,从事於哪一类的生计,因为你懂得「时华净光」,你所提供的这个服务决定是让『一切众生受广大喜乐』,从广大喜乐里面开悟了。这是服务的项目。
在这里我们举一个比喻让大家了解得更清楚、更透彻,人生於世生活需求,一个是物质,一个是精神,两者不能缺少。现在在这个世间,已经开发的国家,或者是开发中的国家,人民生活逐渐富裕,物质的需求大致上都不会缺乏,於是他不可能不去追求精神生活。今天这个时代提供精神生活的服务最广泛、最明显的,就是电视的娱乐。在香港这个地区,哪一家没有电视?从事影剧界的工作也好像是主稼神一样,你每天提供一切大众精神生活。可是这个精神生活健不健康?那要看你提供的内容。就像现在的庄稼一样,你要能够很认真,尽心尽力把你这些农作物培植好,供给一切大众,大众吃了之后,确确实实增进身体的健康,这是你的功德。如果你希望你的农作物种得好看,能够让它快速的增长,能够多赚一些钱,你使用大量的农药,防止一些病害虫,这些农作物人要是吃了会生病。你同样这个服务,这个服务里面是不健康的,换句话说,你害人。干这种事情,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谋财害命」。你们想想对不对?自己在干谋财害命的事情,自己还不知道,一定是死后到阎罗王那里审判的时候,确定你的罪名。
精神生活的供养也不例外。我们电视节目的内容,供养社会大众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的?依照佛法的标准,健康的是让你每天享受这个节目,你得到清净平等觉,天天看这个节目,看久了,烦恼轻,智慧长;看久了,破迷开悟,证果了,这种精神生活的服务,那真叫无量功德。如果所提供的这个精神粮食是负面的,一味讨好听众,激发听众的贪瞋痴慢,引起听众的七情五欲,使他迷惑、堕落,造作一切罪业,这种服务你们想想是不是谋财害命?比搞严重农药的那些农作物,害人面还要广,影响时间还要深,那个果报有得受的!诸位要是细读《地藏经》,你就晓得了。
人生在世间可以说从早到晚,念念当中,我们都是在为一切众生服务。我们服务的到底是什么,不能不知道。我们所提供的服务到底是善还是恶?是利还是害?是非、善恶、利害,自己不能不清楚,不能不明白。如果自己不清楚不明白,自己就是个迷惑人。现在,你谋财害命的手段很高、很妙,确确实实你把别人辛辛苦苦赚的钱都骗来了,你这一生在享受,试问问你能享多久?说得不好听的话,你能享几天?你纵然活上一百岁,算你享一百年的福报,一百年也不过是三万六千日,不多!将来堕落到三途地狱,麻烦大了!那个时候你才真正后悔,真正觉悟到得不偿失。所以把这些事情看清楚、看明白的人,干不干这个傻事?决定不干。这才回过头来,回头是岸,无论从事哪一个行业,我们今天讲生计,不管从事哪一个行业来求生活,古人讲「讨生活」,都要做正面的,都要做利益社会、利益众生,决定不能做违背良心的事情。决定要做利益社会大众,不能害社会大众,你的功德就不可思议,你的果报不可思议。
我们读这个经文,看看眼前这个世界,感慨特别的深刻。现在市面上充满仿冒、欺骗、虚伪、讹诈,这还得了吗?所以现前这个世间大家都知道有灾难。我们看到中国、外国,过去现代许许多多这些预言,都讲这个时代有大劫难。我们相不相信这些话?当然不能完全相信。完全相信,那我们就变成迷信了。我们听了这些话,仔细去观察,观察社会的现状,佛教导我们看看现代人造的是什么因,於是我们就能够判断将来有什么样的果报。这是智慧,这个不是迷信。如果今天社会上大多数的人心善、思想善、行为善,这些预言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现在这个社会大多数人心地不善、思想不善、行为不善,那这些预言我们值得参考。这一段经文给我们讲这些道理,给我们讲这些事实。
主稼神长行第三句:
【色力勇健主稼神,得以一切圆满法门净诸境界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一段开导我们「众生为所净之境」。这个法门我们要如何理解它?『色力勇健』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身心健康。「色力勇健」是果报,他的因缘必然是物质、精神生活非常的美满,因此他也以这样的美满,就是圆满的法门帮助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跟他得到同样的圆满。这是菩萨心,这种行为就是菩萨行。我们学佛,学佛就是学菩萨。过去太虚大师倡导的「菩萨学处」,菩萨学处究竟在哪里?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起心动念,以真诚、清净、平等利益一切众生,那就是菩萨学处。起心动念不忘以最圆满的供养『净诸』大众的身心,这是《华严》教义。现在问题在「圆满」这两个字。『一切』这是双关语,一切大众,一切供养,我们以物质、精神两大类供养。什么叫『圆满法门』?圆满是有层次的,就正如佛经里面常说有圆满,有大圆满,有究竟圆满。怎样布施供养?那要看对象,我们服务的对象是属於哪一种的根性,他现前迫切的需要我们能够提供,这就是圆满。
我们在现前观察世间一切众生最缺乏的、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供养?是法供养。正如普贤菩萨所说的「一切供养中,法供养为最」,为什么?众生痴迷太严重了,严重的痴迷令他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不知道回头,无法省悟。这些罪业必定招致不善的果报。「果报」在佛法里面讲,有花报,有果报;花报就是我们常讲的「现世报」,你这一生要受的;果报是来生。我们今天现世的果报是什么?居住在这个地球,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地区,身心不安,身体跟心理都有严重的压力,这是现报。在这个世间只有痛苦,没有快乐。愚迷之人,迷恋五欲六尘受用,以为那个是乐,殊不知世尊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那不是乐,那是苦,那叫「坏苦」。你在享受的时候、贪图享受的时候,你不知道它是苦;享受这个事情停止了,你就感觉到苦受。
所以佛给我们讲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三界统苦。无色界有行苦,哪来的乐?凡夫心目当中的乐,实在讲就跟我们世间人吸毒、打吗啡,那是一时的刺激,痛苦在后面。世间人对於五欲六尘的贪恋,正如同世间吸毒没有两样,他不觉悟。「色力勇健」菩萨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觉悟、帮助他回头,这就是圆满法门。这个法门我们很清楚,当然是因人而异、因时因地而异。经典上所说的都讲一个原理原则,落实在境界里面,那要以善巧方便就落实了,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经论稍稍涉入,不难体会。
从什么地方去体会?看看现实社会病在哪里,你去找它的因由。现在社会大众不知道人与人的关系,这个不得了!我听许许多多同修跟我说,在家庭里面不知道父子的关系,不知道兄弟的关系,不知道亲戚朋友的关系,这个家乱了。我听很多同修告诉我,做父母的人溺爱子女,不懂得教养的方法,把子女养娇了,一味随顺子女,变成父母、家里一家人要看小孩的脸色过日子,这成什么话!给诸位说,孝悌忠信没有了,这样的社会怎么能不乱?这样的业因怎么可能不招来劫难?这是违背天道、违背性德。
佛教导我们,儒教导我们,第一个科目孝养父母。非常可惜,做父母的人没有教他的儿女孝道。今天我们遭这样的劫难,受这么大的困苦,其来有自。做学生不知道尊敬师长,在外国一般学校里头提倡的,学生跟老师的关系是朋友,伦常没有了,尊师重道没有了,这还得了!头一个,人与人的关系,没有人教了;第二个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生存的环境,人与人的关系不知道,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那当然更不必说了。地球生态任意破坏,使地球生态失去平衡,於是一般人所讲的自然灾害频繁不绝。旱灾、水灾、风灾、地震,一年比一年多,一次比一次严重,什么因素造成的?住在地球上这些众生,特别是人类,不能不负责任。说老实话,在这一方面人不如畜生。畜生对於地球生态平衡破坏很少,几乎没有。破坏地球生态平衡,人干的,招来的这些自然灾害,连动物、植物也都一样遭殃,要受连累。
第三个,不知道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惹来的是鬼神的忿怒、鬼神的厌弃。我们今天遭遇到这样的环境,能不畏惧吗?还能够像往常一样漠不关心吗?也许有人说这是众生的共业,我关心也没用处。这个话乍听之下好像是有理,其实没理。一个人觉悟,一个人得度。觉悟的人要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修行,就能帮助一些众生觉悟,就能帮助一切众生回头,所谓是度一个是一个。觉悟的人多了,回头的人多了,共业虽然不能够化解,这个共业会减轻,共业的时间会缩短,这是肯定的。怎么说对於一切众生没有帮助?因此,我们不可以小看自己,不可以小看自己的发心,小看自己修行,那是真正错了。我们今天认真努力求正信、正解,依教奉行,这就是「以一切圆满法门净诸众生境界」,我们不能不发心,不能不努力,自度度他。第四句:
【增益精气主稼神,得见佛大悲无量神通变化力解脱门。】
菩萨的德号『增益精气』。我们吸收五谷杂粮,确实是增长我们的精神气力,菩萨的德号是从这个地方建立的、从事上建立的,我们要晓得理上的表法。他的法门是『得见佛大悲无量神通变化力』,这句话简单的讲就是智慧、能力。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智慧广大,能力无边,所以他才能够普度众生。我们听到、我们见到,自自然然生起仰慕的心,自然就想到:「几时我也像法身菩萨一样,我也像诸佛如来一样,以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帮助虚空法界一切苦难众生。」这个念头就是大乘经里面讲的发大菩提心。虽然说这个念头生起来了无法落实,这没有关系,你有这个心就好。
发心是成佛的开端,也就是说成就究竟圆满智慧德能的起端,因此这个心不能不发。果然发这个大心,这个大心是真的、是真心。所谓真心,绝不夹杂丝毫自私自利、名闻利养的这种念头在其中,不夹杂!你的心纯真、纯正。纯真、纯正的菩提心自自然然就跟一切诸佛如来、一切法身菩萨感应道交,我们一般人讲你得到佛菩萨智慧威神的加持。你不发这个心,你得不到!诸佛菩萨、法身大士对你的加持,加持有多大,加持有多少,完全看你的发心。你的发心真,你的发心念念不断,这个心量广,时间长,永远不退,你的成就就像《华严经》末后所显示的善财童子一生圆满成就,不需要三大阿僧只劫,不需要无量劫,一生就圆满了。
清凉大师在这里注解只有五个字,这五个字是关键「悲深故通广」。菩提心怎么发出来的?慈悲。真诚、清净、平等的慈悲心,从这个心里头发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这就是圆满的大菩提心。能令自己的业障快速消除,能令自己的智慧德能念念增益,这是正理,这是事实。我们要求智慧、求神通、求相好,菩萨在此地把这个求的方法、原理原则教给我们,我们要会用。第五句:
【普生根果主稼神,得普现佛福田,令下种无失坏解脱门。】
经文都是从庄稼事上建立的,我们要懂得它表法的深义。菩萨的德号『普生根果』,「普」是普遍,是平等心,平等心於一切人事物决定没有分别,以清净心於一切人事物决定没有杂染,这是普的意思。「生根果」,植物,根是因,它长成,茁壮、开花、结果,你得到收成,用这个来表法。菩萨得的是『普现佛福田』,「佛福田」从意义上来讲是大觉福田,觉者才是真正的福田。
菩萨住在这个世间,无论他现的是什么身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乃至於在家出家,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但是无论他是什么身分,无论他示现的是什么样的生活,无论他从事哪一种行业,这些种种不同,但是他的方向、目的决定是相同的,那就是「佛福田」,这是一定相同的,他所显示的是觉悟的福田。『令下种无失坏』,「下种」什么意思?你若在佛福田里面下种,你决定收到佛果。这话什么意思?我们要会听,你要在觉悟的福田里面下种,你的果报一定开悟,你一定也恍然大悟。怎么下种法?随顺觉悟的人,向他学习,尊重他、敬爱他、护持他,向他学习。这就是中国古圣先贤教人的尊师重道。你处处细心去观察,他用的是什么心,他起的是什么念头,他说的是什么话,他做些什么事,你去观察。如果遇到真正善知识,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不是正觉,那就是此地所讲的「佛福田」。我们在这个地方下种,这个下种就是布施供养。布施意思浅,供养意思就深了。供养里面,《普贤菩萨行愿品》里面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供养?「依教修行供养」,这真供养。
依教修行,然后我们才真正明了是真布施。对上,诸佛如来、菩萨声闻、祖师大德,我们依教奉行是以身心供养;对下对一切众生,我们做出这个榜样、做出模范,身心布施,你们诸位想想这个意思。这样的布施供养,无量无边的功德,人人可以做,不费一分钱!就在你日常生活当中,就在日常工作当中,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完全随顺佛陀经教的教诲,就是圆满的布施供养,你得要会!会的人这个布施供养从来没有间断过,连晚上睡觉都不间断。为什么?睡觉也是做个好样子。也许你说:「我睡觉做这个好样子没人看见。」这也是,你房门关著,人没有见到,可是鬼神见到了,鬼神没有障碍。你睡觉做个好的样子,你是布施供养鬼神,我们布施供养的范围到九法界,这是华严境界。
问题就是我们自己有没有觉悟?我们对於佛陀的经教有没有听懂?有没有体会得?关键在这里。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就是不能够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不能放下身心世界,你就做不到了。头一个大毛病,一定为我自己这个身来想,唯恐委屈了这个身体,一切要随顺这个身体,让这个身体过得舒舒服服的,违背了性德,增长对这个身心的贪爱。这是什么行为?自私自利,不能够舍己为人。所以许许多多修行人修行一辈子不能断自己的烦恼习气,不能随顺佛陀的教诲。
佛的教导一开端就教给我们,在「净业三福」里头,这是我们修净土同学非常熟悉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我们做不到!你要问为什么做不到?自私自利,贪瞋痴慢,所以做不到。这真可惜!为什么做不到?不觉悟。天天读经不觉悟,天天听讲不觉悟。哪一天觉悟了,他必定把自己的烦恼习气统统放下,随顺佛陀教诲,依教奉行,他那一天觉悟了。明的这一面,做榜样给一切世间大众看,学佛要像我这个样子;暗中给这些天地鬼神看。鬼神也听经,也在学佛,鬼神听经学佛的人数比我们多。我们今天在此地讲经,我们九楼、十一楼讲堂里面不到一千人,可是鬼神在我们这个地方来听经的,我告诉诸位,不止十万人。这是真的,我们凡夫肉眼凡胎不见不闻。古大德时时提醒我们「举头三尺有神明」,这话真的,一点都不假。鬼神时时刻刻围绕在我身边,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不谨慎,时时刻刻要想到我要对得起一切众生,我要对得起鬼神。徐老师这两天在这里讲儒学,我听他讲「德」字讲得没错。德是什么?一切时、一切处做慎独的功夫。不要以为没人看到,没有人看到鬼神看到,真的是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不止十,十是代表圆满,所有的众生都看到你,所有的众生都指著你。不要认为起心动念没有人知道,圣贤人跟我们讲的句句都是实话。这才是真正的佛福田。
如果就教义来说,三乘、五乘佛法这是福田,但是你要记住,福田从哪里种起?从「净业三福」种起。没有净业三福,佛福田是有,很可惜你不认识,很可惜你这一生没有遇到。纵然遇到怎么?不认识,空过了,这叫真可惜。遇到真正的福田,凡是下种,决定没有坏失,这是肯定的。经教里头佛常说「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说明他的真实。但是这只是远因,不能解决现前的问题,现前的灾难、痛苦还得要受,将来三途果报依旧不能避免,这个事理不能不晓得。但是这个种子是金刚种子,非常可贵,多生多劫之后,我们的业障消除,这个种子起作用了,这个种子遇缘必起现行。
像世尊在《法华经》里面讲的小故事,有一个老人遇到释迦牟尼佛想出家,出家要有善根,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人是无缘?没有善根,没有善根佛为什么不度他?有道理,佛慈悲,没有善根你要度了他,他造业,他造的业更重;你不但没有救他,你害他,他将来堕落得更苦,佛不忍心。必须到他善根成熟,善根不成熟不能出家。在从前老法师为人剃度,第一个条件观机,看他善根有没有成熟。这个成熟怎么观察?看他佛陀的教诲他能不能落实、他能不能做到?不是说想出家就剃头,不是!总在寺庙里头住一段时期,老和尚一定要观察。「净业三福」的头一条,头一条这四句你真能做到、真正能落实,可以给你剃度。为什么?你剃度之后,不至於变坏,不至於堕三途,最低的水平!如果连第一条都做不到、十善业都做不到,你要是度他,你岂不是害他吗?
从前那些出家人,那些善知识真正有智慧、有慈悲心,不像现在。现在确确实实没有智慧,虽有慈悲没有智慧。没有智慧的慈悲,就是佛家常讲的「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两句话我们在今天读到、听到,感觉得非常非常之深刻,不同往常!晓得这两句话真正的含义之所在。从这个地方也真正体会到古时候这些大德,他们的真实智慧、真实慈悲、善巧方便,才稍稍能够领略到一点。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