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四四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四二卷)  2001/10/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442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海神偈颂第六首:

  【佛见众生常恐怖,流转生死大海中,示彼如来无上道,龙髻悟解生欣悦。】

  这是妙华龙髻主海神,他修学的法门是「灭一切诸趣苦与安乐解脱门」。偈颂一开端说,『佛见众生常恐怖』,由此可知,这些主海神、这些神众就是诸佛如来的化身。我们今天读了这一句,感触格外的深,因为现代这个世间正是被一些恐怖分子袭击,一些地区国家人民身心不安,生活在恐怖之中,真的是「常恐怖」。如果长期陷於这种生活,我们不难想到现在世间人所说的精神分裂,我们讲的精神病,这个病患一定是会大幅度的增加。这不是小事,这真的是大灾难。世间许许多多众生陷於恐怖之中,现在尤其严重,最近我常常遇到从美国、加拿大那边的同修传真给我、打电话给我,问我怎么办?

  当然,孔夫子曾经说过:「危邦不居,乱邦不入」,这是夫子教导我们的,可是我们现今生活在这个环境、生活在这个世界,我们无法躲避。但是学佛的人总得要觉悟,人生活在这个世间,不能没有死,所以学佛绝不忌讳「死」这个字。尤其是我们净宗印祖,他老人家教人,应该常常把死字贴在额头上,想到「我就要死了」。为什么这样教人?教人提高警觉心,我们要认真努力修行。人生自古谁无死?夭折跟长寿有什么不一样?这一桩事情我们总要看淡,不要恐惧,对於生没有贪恋,对於死没有忧惧,这样的人有条件学道。尤其是学佛的同修,佛在一切经论里面告诉我们,宇宙很大,决不是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六根所接触的这个境界。我们能接触的,一般人所说的三度空间,四度以上的,空间无量无边,佛给我们讲十法界,我们今天住在人法界。畜生法界里面有一部分是住在三度空间,我们能够跟它接触到,还有一部分畜生不是在三度空间,我们就接触不到,我们没看见过。也听说古人曾经讲过、古书里头有记载过,可是现在这个世间没有了,是不是像恐龙一样绝迹了?很难讲!

  科学家给我们证明,这个地球经过大的洪水,至少已经有四次。每一次间隔时间都很长,几万年、几十万年发生过一次大洪水,整个陆地被湮没掉,地壳起了严重的变化,所谓是沧海桑田。这个我们可以相信,为什么?许许多多登山探险的人回来之后告诉我们,在喜玛拉雅山山脉最高的地方,看到海里面水族的一些化石。水里面这些鱼类,怎么会跑到高山去?我想从前喜马拉雅山一定是在海底,地壳变化它升起来了,陆地沈下去了,这种变化在地球整个历史过程当中,它是正常的。这样一个变化,地球上生物几几乎乎都绝灭了,一切生命要从头来起。这是现在受过科学洗礼的一些人都能接受、都不疑惑。

  所以生死是个很平常的事情,但是生死是大事,它大在哪里?我们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这个事就大了!我们不畏惧生死,我们自己一定要知道死了以后到哪里去,还要知道我们这一生是从哪里来的。如果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将来死了之后到哪里去,我们对於生死就一点恐惧都没有了。今天我们学佛为的是什么?就是为这一桩大事。不仅是现前我们要过究竟美满的生活,如果疏忽了将来的大事,我们这一生就空过、白过了,无论你的事业怎样辉煌,你的富贵达到登峰造极,结果在成绩单上都等於零;这才是真正可怕的事情,生死并不可怕。

  由此可知,修道是大事,佛家修道修什么?戒、定、智慧,这是大事,这个东西不能够疏忽。几个人觉悟过来?我们周边的一些同修,学佛的很多,是不是真觉悟?仔细去观察,依旧是迷惑颠倒,依旧是被外面境界所转,为外境所转焉有不恐怖的道理?几个人真正觉悟过来、真正清醒过来?像《楞严经》上所讲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他可以不被外面环境所转,而有能力转环境,这是真正觉悟。我们要做觉悟的人,要做一个真正觉悟的人;纵然现在还没有能力转环境,至少今天我们在环境里头能够站稳脚跟,不被境界所转,然后再想方设法把自己境界智慧向上提升,提升到能转境界,这一生就没有空过、没有白来。

  主海神有什么能力帮助这些恐怖流转生死的众生?『示彼如来无上道』,「彼」是指这些恐怖受苦的众生,为他们开示、为他们示现。「如来无上道」是什么?佛家的教学跟现代世法不一样,佛家教学一开端就把「如来无上道」教给你,然后再一步一步帮助你提升,帮助你达到究竟圆满。那我们要问,无上道究竟是什么?这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十善业道经》里面佛就说了,《十善业道经》也是在龙宫里面讲的,当机众是龙王,跟主海神是一家人。「佛告龙王: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句话重要!一切世间就是九法界,我们今天讲不同维次空间所有一切众生,各个有不同程度的苦报。菩萨有什么方法能离一切世间苦?这个我们不能不重视。这一法是什么法?佛说出来了:「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常念善法,心善;思惟善法,你的思想善;观察善法,你的行为善。佛教给大众,务必要令善法念念增长,不容许毫分不善夹杂,这一段开示太重要了!这是如来无上道!教什么?教初学,你一进佛门,佛就教你这个。《十善业道经》上这几句话,跟《观无量寿佛经》上「净业三福」完全相应。

  在《观经》里面,韦提希夫人遭遇到家庭、国家的变故,对於人生灰心到极处,不想活。她是佛弟子,她明白道理,人遇到再大的挫折、再大的困难,不可以自杀,自杀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把问题搞得更复杂,来生更苦。所以她懂得,她没有想去自杀,她找释迦牟尼佛,向释迦牟尼佛请教。她知道十方诸佛世界很多,「这个世界不好,我能不能移民到其他世界去?」我们现在讲移民,佛法里面讲往生,往生就跟我们今天讲移民的意思相同,她动了这个念头。释迦牟尼佛非常慈悲,佛不主动给她介绍,佛用神力把十方诸佛世界展现在她面前,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一样,你自己看,自己选择。她看了之后,向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我看很不错,这个世界很理想,我很想往生」。求释迦牟尼佛教她,如何能够往生到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韦提希夫人选对了,真不愧是释迦牟尼佛的好学生。

  佛在没有教她方法之前,先教她修「净业三福」,净业三福是修行的基础,你要是不具足这个条件,那就没有法子。净业三福一共三条十一句,末后佛说,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一句话说得很重!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诸佛,从我们凡夫,不管你修哪个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无论你修哪一个法门,都要以这个为基础。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无论什么法门,你都修不成功。就好像盖房子一样,净业三福是打地基,无论你盖什么样的房子,盖多么高的房子,基础是一样的,先要把地基打好。你要不打地基,那你永远只能盖个茅篷,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许多修行人无论在家出家,他能不能成就,你看他的基础好不好。

  第一条人天福,人都做不好,你还能想作佛吗?哪有这个道理?第一条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十善业道经》就是修十善业。如果《十善业道经》不能够圆满的落实,你就大不孝,你孝亲没有做到,你事奉老师也没有做到。真正要把孝亲尊师做好,必定落实在十善业道。所以十善业道你要是不能修学,你学佛是白学了,你只能在佛门里面结一个法缘,佛家的门槛你没有踏进去。不要自以为是学了佛,受了三皈,受了菩萨戒,假的!佛菩萨不承认。不但佛菩萨不承认,鬼神也不承认,鬼神也瞧不起。我讲的话是实话,必须有十善业道的根基,你才能入佛门。

  入佛门先修什么?先修三皈依,所以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小乘善。十善业道都没有,你怎么可能有三皈?三皈是佛法修行重要的纲领传授给你,三皈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不管你修哪个法门,这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的总方向、总纲领、总路线。试问:你今天从早到晚,对人、对事、对物,你有没有做到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有没有做到?如果你依旧是迷邪染,你没有皈依。皈是回头,你没有回头,你也没有依靠。「皈」就是从迷回头,要依觉悟;从邪回过头来,要依正知正见;从染污回过头来,依清净心。你没有回头,你也没有依靠,找一个法师在那里授个三皈,假的不是真的。自以为是佛教徒,自以为是依照经典修行,修到最后还是落在三恶道里头。不能怪别人,完全要怪自己对於佛法一无所知、迷信,佛法是什么不知道,糊里糊涂的信,糊里糊涂的学,将来糊里糊涂堕三途。不可能糊里糊涂成佛,没有这回事情!这三个总纲领、总路线你掌握到了,这个路怎么走?从持戒下手,就是「具足众戒,不犯威仪」。那是把十善充实,把十善往上提升,你是真正佛弟子,入门了。你没有孝亲尊师、十善业道,这个佛门你入不进去。几个真正学佛的人?

  三福第三条,这是大乘菩萨,「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个样子你的基础才才坚固,你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能成就。至於选择哪个法门,那是你自己的根性,你自己的爱好,佛不勉强。我们学佛要在这个地方扎根,你没有根本、没有基础,那是假的,那不是真实的,最后必定落空。海神在此地,「示彼如来无上道」,就是讲这个。我们决定不要轻视十善业道。许许多多我们常见的画的佛像,佛的头上都有圆光,圆光顶上写了三个字,这三个字有中文的、有梵文的、有藏文的,我都见过。文字不一样,它的内容完全一样,发音也一样:唵、阿、吽。这三个字是什么意思?就是十善业道,「唵」是身业,「阿」是口业,「吽」是意业。佛在《无量寿经》上教我们修行也是这个指示,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就是「唵、阿、吽」这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是十善业道。唵,身业清净,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阿,口业清净,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吽,意业清净,不贪、不瞋、不痴。

  诸位要晓得,到如来究竟果位上,十善业道才做圆满。佛的教学,从初发心,从你初学就教你,一直到究竟圆满还是这个法。由此可知,无量无边的法门,无非是落实、圆满成就「十善业道」而已矣!就这么回事,这就是如来无上道。龙髻海神他落实了,他才真正理解,生大欢喜心,我们讲的法喜充满。再看第七首:

  【诸佛境界不思议,法界虚空平等相,能净众生痴惑网,如是持味能宣说。】

  这是第七尊普持光味主海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净治一切众生诸见愚痴性」。这不容易!一切众生的根本大病就是愚痴,尤其是讲愚痴性,那个性是愚痴之体。怎样才能破一切众生的愚痴?一定要觉悟。佛法修学三个阶段: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就能破愚痴烦恼,愚痴烦恼也叫做根本无明,要靠智慧,智慧一定是从定中来的。佛在《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讲九法界所有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诸佛如来有多大的智慧,我也有;诸佛如来有多大的神通能力,我也有;诸佛如来的相好庄严,我也跟他相同。统统圆满具足,为什么我们今天落到这种地步?本来是佛,为什么搞得这个样子?佛在这个经上一语道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的亏就吃在这里,我们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所以跟诸佛如来同样的智慧德相失掉了。这个失掉不是真的失掉,这个失掉叫迷失。什么时候觉悟,什么时候就恢复。

  所以众生成佛,佛在经上讲「佛不度众生」,这个话是实话,谁度众生?自己度的。佛给我们做增上缘,佛把事实真相告诉我们,我们听了明白了,原来是我们起了妄想分别执著,才把自己的无量智慧德相丧失掉。今天我们如果能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舍弃掉,我们的智慧德相不又恢复了吗?由此可知,成佛确确实实是自己成就的。所以佛说不度众生,他讲了真话,他绝不居功,而做他应尽的义务。

  一切众生我们有义务、有责任帮助他,只要他肯学,决定是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来协助他、来成就他。佛菩萨对这桩事情清楚明了,问题就是看你明不明白。如果你也明白了,迷悟只在一念之间。你一念回头,你就觉悟了;你要是不转回头来,那你永远作凡夫,六道里面这些苦够你受的,你不能不受,你智慧不会开。我们学佛天天求开智慧,为什么智慧不开?就是你的妄想分别执著不肯放下。放下,问题就解决了,为什么不肯放下?实在不得已,只好讲业障深重,那还有什么话好说!

  这一首偈就是帮助我们开悟的,说明事实真相,『诸佛境界不思议』。由此可知,思议就不是诸佛境界,「诸佛境界不思议」。思是妄想分别执著,议是议论。一真法界,你想想看,一是真,二就是妄,我们起心动念就落在二、三,就不是真的。起心动念落二、三,就可以思、可以议,这就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一真法界里决定不思议,也就是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一真」。才起心动念就迷了,诸位要晓得,「一」是觉,「二」就迷了,起心动念就迷了,不起心、不动念那是觉。这里头还有很微细的差别,如果你真的做到什么都不想,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了,自己以为入了佛的境界,实际上是什么境界?无想定。也算不错了,无想定将来果报在哪里?在第四禅无想天,你落在无明里头,那不是佛法。什么是佛法?佛法的禅定是有定、有慧,定慧均等,也就是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但是外面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不是无想定、不是愚痴,没有人问你的时候,完全在定中,「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遇到有人向你请教的时候,没有一样不知道,你讲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帮助他觉悟。虽然你跟他开示,你跟他讲演,无论是长说短说、深说浅说,实实在在怎么样?实实在在你没有说,「无说而说,说而无说」,这个境界叫不思议。这个话很难懂,这是属於境界上的事情。

  真正契入这个境界,你体会到这个境界,底下这一句就是『法界虚空平等相』,给诸位说,起心动念就不平等。你说「我有我的想法,我有我的看法。」这都不平等,凡夫知见!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没有意见,为什么?他没有想法,他没有看法,他也没有说法,他的一些想法、看法、说法,都是「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所以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他全部否定,说他没有说一个字,有人要说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这是真正毁谤如来。没有说一个字,说了四十九年,这是什么回事情?那你自己细细去参究,我在这里就不多讲了。「真的」才能够破妄,妄不能破妄。

  『能净众生痴惑网』,如来跟法身菩萨是「真的」,所以他有能力帮助众生。众生根性有三等,利根的人听佛说法,当下就觉悟,现前就得利益,他就转迷为悟,转凡成圣,上根人!中根人这就不行,中根人听佛说法,甚深的大法他听不懂,虽然听不懂,他种了善根,所谓「一历耳根,永为道种」,种善根了。他有小觉悟,没有大觉悟,他知道要断恶修善,要破迷开悟。破迷开悟他虽然做不到,他懂得,但是断恶修善他做到了,中根人得的利益。下根人全然无知,完全不能接受,甚至於还毁谤。这也不要紧,也有好处,种了远因,阿赖耶识里头给他种了佛法种子,这个种子什么时候成熟很难讲,有人要过千百劫,有人要过亿万劫,这个种子会起现行。这些道理我们不能不懂,佛跟我们所讲的都是不思议的境界。

  《华严经》全是佛境界,全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我们今天在此地讲解是浅说,为什么?学习的对象都是中下根性的,不是上根利智。上根利智听了有没有受用?有!上根利智一听,他就契入境界。但是我们还是以中下根为主要对象,因此不是完全讲那么深的境界,我们要把水平往下降,降到中下根性的人能接受,能够欢喜,信受奉行,就能得利益。这是「能净众生痴惑网」。

  问题也就是麻烦之所在,这个世间真正弘扬正法的人太少,正法失传的时间太长,於是社会大众对佛法产生极其严重的疑惑。头一个,把佛法看作宗教,这就错了,佛法不是宗教。往年我在迈阿密讲了一个专题「认识佛教」,我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佛法不是宗教,佛法是什么?佛法是教育,佛法是教学,用现在外国人一般讲的话,佛法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是什么人?什么样的身分?佛是什么?「佛」这个字是印度话,意思是觉者,我们是用音把它翻过来的。要是从意思上翻,释迦牟尼觉者。「觉者」再说得白一点,觉悟的人,中国人说的句子:觉悟的人释迦牟尼,是这个意思。

  这个觉悟的人实在讲,他有没有名号?他没有。觉悟的人没有名号,中国老子都知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名是假名。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号,就是他教学的宗旨、他教学的总路线。他在我们这个地球上要教导我们这些众生,他看得很清楚,我们这些众生毛病太多,但是最重的毛病是自私自利,对待别人一点慈悲心都没有。所以他教学的路线就确定在「释迦」,释迦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仁慈、能仁,我们要能够以仁慈的心对待一切众生,这是释迦的意思。另外我们这个世间的凡夫心不定,胡思乱想,心猿意马,所以名字上用「牟尼」,牟尼是清净的意思。对自己心地要清净,对别人要慈悲,这是一个觉悟的人。他的名号是这个意思,所以名号就是他在这一个阶段教学的方向、教学的宗旨,哪有迷信?

  「净治一切众生诸见愚痴性」,实在讲是很不容易的一桩事情。最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法子对治,我们如何能帮助别人?佛在经上常讲:「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要想度别人,自己一定先要得度;换句话说,这种愚痴烦恼我们自己一定要下定决心把它断掉。从哪里下手?只要依照佛在经典教导我们的方法就行。关键是你要认真去做,不是说我懂了,懂了没有用处。

  「悟」,古人讲两种:解悟、证悟。解悟不管用,我懂了,我明白了,但我做不到,不管用;必须自己要做到,也就是说证悟才管用。但是真正要想做到,必须从基本上做起,基本是做人。首先要晓得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当然更进一步,再知道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那就更好。纵然后面这一条难,你没有办法理解,前面两条你要懂得。做人的根本,儒家讲的伦常大道。行道就是落实伦常,五伦的秩序: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君臣,现在的话来讲,领导与被领导。五常是基本的德行,仁、义、礼、智、信。这个不能够落实,换句话说,你人道都没有做好,人道没有做好,那你要知道,一失人身,死了之后,三途去了,你就是饿鬼、畜生、地狱。你把伦常大道能够落实、能够做到,你死了之后依旧可以得人身,不失人身。

  儒讲五常,佛讲五戒,五戒实在讲就是仁义礼智信。不杀是仁慈,不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妄语是信,不饮酒是智。儒跟佛都是这样教人,我们要从基本的科目上下手,先要把人做好,然后才能谈到修戒、修定、开智慧。人都做不好,你还谈什么?所以现在学佛难,真正难在哪里?真正难在我们做人没做好,不懂得做人,不会做人。不知道贪瞋痴是三恶道的业因。贪心重,饿鬼道;瞋恚心、嫉妒心重的是地狱道。愚痴,也就是事理、善恶、是非都辨别不清楚的,畜生道。搞来搞去都没有办法脱离六道轮回,什么原因?人没有做好。佛门里面做人,《十善业道经》,这部经是学佛的人、修行人的大根大本。这部经不能落实,其他的全都不要说了,搞什么都是搞假的,无论你是学禅、学教、学律、学密、乃至於念佛,全都落空。所以念佛人要记住,西方世界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的,「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想一想,我们是不是上善之人?如果不是上善之人,你佛号念得再多也不能往生,你不具备条件,你没有资格。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是上善之人!

  我们自己要很冷静的去想想,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榜样吗?如果不能,念头不能起,话不能说,事不能干。所以对於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绝对不是糊里糊涂就相信。什么叫皈依?什么叫持戒?持戒是过佛菩萨的生活。学佛总得学得像佛,不能学得不像。果然学佛学得有几分像,他就有几分效果,就会有个样子,一定要人家看到这个样子,特别是现代人,他才会相信,他才会动心。虽然相信、虽然动心,能不能转过来?未必!这是真的。

  我们在新加坡,新加坡有一位许哲居士,她前年到我这里来要求作佛弟子,那时她一百零一岁,她问我,她有没有资格做佛的弟子?我说:「你的资格条件统统都具足了。」她求受皈依,我不但把皈依证送给她,我连五戒证书都送给她,为什么?她全做到了。今年一百零三岁,大家看到她都很羡慕,老而不衰,她说得很好:「我们要长寿,我们不要老。」所以她自己称她是一百零三岁的年轻人,她还在为一些老人服务,她照顾二十多个老人、病人。天天照顾别人,为那些人服务。她还很有心想办一个老人院。她一生曾经办过六个老人院,因为她年岁大了,不能去管理,所以统统都交棒了。实际上年岁虽然大,管理的能力、体力她确实是有。一生照顾别人,没有想到自己,身心清净,一尘不染,所以年龄虽然一百零三岁,她身体状况、体力精神,确实跟三、四十岁的人一样。

  一生没有生过病,身体健康。一天吃一餐,她是日中一食,这一餐她吃生菜,油盐糖这些调味的东西她统统断绝,她的生活回归到自然。你要是说这个东西没有营养,人家活到一百零三岁,身体状况跟三、四十岁的年轻人一样,耳目聪明,身手敏捷,一般四、五十岁的人不能跟她比。喜欢读书,心地清净。羡慕她的人很多,看她的人很多,有没有人去学她?我看一个也没有,为什么?一般人认为她那个生活太苦,受不了。佛教化众生亦复如是,众生受不了。但是你要想成就,那你必须这样作法,你要依教奉行。要知道,佛所讲的句句是真实话、句句是利益话,对我们有利益、有真实的好处,能够破除我们无始劫以来的愚痴,愚痴是我们的病根。再看底下一首:

  【佛眼清净不思议,一切境界悉该览,普示众生诸妙道,此是华光心所悟。】

  宝焰华光主海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出生一切宝种性菩提心」。菩提是印度话,意思是觉悟。心本来是觉悟的,觉悟的心为什么会迷?为什么会不觉悟?会变成这么愚痴?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诸位要晓得,妄想就是愚痴,分别就是尘沙烦恼,执著就是见思烦恼,人只要有妄想分别执著,轮回的相就现前。六道轮回本来没有,真心自性里头不但没有六道轮回,十法界也没有。由此可知,十法界、六道都是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得好:「觉后空空无大千」。什么时候你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觉悟了。觉悟之后,不但六道没有了,十法界也没有了,就像作梦一下醒过来一样。可是佛菩萨慈悲,这些觉悟的人他醒过来,梦中还有许多众生在受苦受难,所谓是倒驾慈航,他又回来了,回来干什么?回来帮助那些没有觉悟的人,这叫大慈大悲,慈悲到了极处。不是说自己觉悟自己了了,这一下好不容易离开这苦难的世间,他有慈悲心,他有怜悯心,他有同情心,他就回来了。回来他不是为自己,回来是为众生。回来之后,我们要问,他在世间这些苦难他受不受?在现相上讲他受,那是表演给大家看的,实际上他不受,苦乐忧喜舍他都不受,那叫正受,他的受是正受。我们凡夫有苦乐忧喜舍的受,佛经里面讲五种受,这个受是不正常的受,六道凡夫都有。

  偈颂第一句说,『佛眼清净不思议』。《金刚经》上说「佛五眼圆明」,讲五种眼,《华严经》上讲十种眼,圆明可贵,具德这才称宝。佛有,我们也有,可惜我们今天迷失了,要觉悟。『一切境界悉该览』,佛眼圆明,世出世间过去未来,他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为什么?没有障碍。我们今天「见」有障碍,佛没有障碍。由此可知,我们有见不到的事情,很多很多,佛都见到了。佛明了,佛清楚,我们一定要相信佛的话,佛是过来人。佛在《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如来是真语者」,真就不假;「实语者」,实则不虚;「如语者」,如是所讲的完全跟事实真相一样,不会加一点,也不会减少一点,说的跟事实真相完全一样。我们再不相信,那就错了。

  佛讲的话在哪里?经典上记载的都是。所以经典字字句句都是真实语,我们要相信。不要认为这个东西是迷信,我们肉眼没有见到,他给我们说有,他能见到,我们见不到。正如同现在科学仪器最常见的X光、紫外光,这大家都很熟悉的,透过这些光线能见到的,我们肉眼都见不到。佛是各种不同光波对他统统没有障碍,所以他见到的东西是圆满的;我们是偏见,从偏见产生坚固的陋执、错误的执著,我们吃的亏大了。

  佛帮助我们发菩提心,『普示众生诸妙道』,「妙道」是本有的,佛为我们宣说、为我们示现,让我们听到、看到有所体悟,把我们自己的菩提心也要显发出来。「菩提心」,经论虽然说法不一样,意思相同。菩提心的体就是真诚心,真诚到极处!不自欺,不欺人。我们的心发不出来,什么原因?自己欺骗自己。欺骗别人就不必说了,自己都欺骗自己,他怎么不会欺骗别人?自欺欺人,真诚心没有了,因此菩提心起的作用当然就没有了。菩提心起的作用有两种,一个对自己,一个对别人。对自己是好善好德,对别人是大慈大悲。菩提心的作用当然没有了,你体没有,哪来作用?佛在经论上许许多多的教诲,帮助我们发菩提心。

  诸位一定要晓得,菩提心不发,念佛决定不能往生。为什么?净土宗是大乘佛法,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也许有人怀疑,我就常常遇到这些问难的,「有很多乡下老太婆不认识字,也不会念经,很笨很愚痴,什么都不会。她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念了几年她真的往生,预知时至,她站著走、坐著走的,她没有发菩提心,她怎么能往生?」这个话问得好,幸亏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头有解答,他那个解答好,把这个疑问给我们解除了。他说:「一个人一心一意,只有这一个念头,想求生极乐世界、想见阿弥陀佛,对这个世间完全没有丝毫的留恋,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我们想想蕅益大师这个话,说得到底对不对?我细细想过,愈想愈对,愈想愈有道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诲,他的菩提心就明显的发出来了。现在这些老太婆念佛往生的,菩提心是发了,她自己不知道;你要问她什么叫菩提心,她不懂,她真有条件往生。这种人我们佛门叫她做老实人,老实可贵。由此可知,我们这些人都不老实。

  真正老实人太可贵了,古大德有所谓「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这两种人好教。上智之人,他一听就觉悟就明理,他不会被外面境界所转;下愚之人他老实,老师怎么教,他就怎么做,他绝对不会改变,绝对不会听信别人的话,他只相信他这个老师。这两种人好教。最难的、最麻烦的是不上不下、疑心很重,虽然很用功在学教,依旧是半信半疑,不能舍弃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是他自作障碍。所以诸佛菩萨确确实实「普示众生诸妙道」,「普」是平等心、清净心,「示」是示现;换句话说,做出来给你看,做出来你都看不出来,那就没法子了。这是宝焰华光主海神他所觉悟的、他所修学的。再看第九首:

  【魔军广大无央数,一刹那中悉摧灭,心无倾动难测量,金刚妙髻之方便。】

  这是金刚妙髻主海神,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不动心功德海」,这是我们现在非常迫切要学习的。这个课程、这个科目,是我们迫切要修学的,为什么?今天我们生活周边全是魔,确确实实魔众广大无量无边。诸位先要了解『魔』这个字的定义,魔是什么?叫我们在生活当中身心感受到折磨。谁叫我们感受到折磨,这就是魔。「魔」,原来这个字是折磨的磨,下面是个石头。古时候的经典,如果我们看到博物馆里面收藏的汉唐人的写经(手写的经卷),魔下面是个石头。把这个石头换成一个鬼,这是梁武帝他造的,他感觉得这些折磨太可怕了,所以把石头换成鬼字。以后佛经里头也就用这个字,所以我们看到这个字就想到梁武帝。『军』是形容、是比喻。

  佛在《八大人觉经》里面跟我们讲,魔有四大类,魔再多,不出这四大类。第一类叫「五阴魔」,这是属於自己,不是属於外面的。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这叫五阴。《心经》是观世音菩萨的一部经典,《心经》一开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魔就一刹那间悉消灭。我们今天没有这个智慧,不知道五阴真相,我们就受这个折磨。五阴里面的色大,色是物质、是身体,这个身体是属於色大。色的构成是四种现象或者是四个因素:地、水、火、风,我们称为四大。「地」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用地来代表它。我们现在科学相当进步,知道所有一切物质现象是由原子、电子组成的,排列方程式不一样。现在更进步,发现比电子还小的粒子,听说最近好像又发现一种叫夸克,比粒子还要小。统统是这些物质组合的,《金刚经》上所讲「一合相」,基本的物质是一个,种种不同的色相是它组成的,组成的方程式不相同。

  基本的物质它有四个现象,它是一个物体,「地大」;它有温度,我们称它为「火大」;它有湿度,就是「水大」;它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我们就称它「风大」。物质有这四个性质:地、水、火、风。现在科学家不讲地水火风,科学家叫什么?它带电,带阴电就是水大,带阳电就是火大,它确确实实是动的,它不是静止的。所以地水火风四大是形容色的现象。除物质之外,还有精神这一方面的,有受、想、行、识,佛讲了四个。「受」是什么?感受,我们有喜怒哀乐的感受;「想」就是妄想,从早到晚没有停过,前念灭,后念就生;「行」的意思是讲它永远不中断,就是这个妄想不断,这就叫行;「识」是讲色跟想的种子。法相唯识经论里面讲得很详细、很透彻。五阴魔就是我们的色身跟自己的精神这两个部分,我们今天讲心、物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如果你调理不好,你就有苦受,你就会受折磨。我们今天讲,譬如身体病苦这是色身的折磨,精神上的痛苦是受想行识的折磨,所以叫它做魔。五阴魔,这是第一类。

  第二类「烦恼魔」,法相宗入门的课本是《百法明门论》,《百法明门论》里面给我们讲二十六个烦恼,也就是二十六种烦恼,每一种里头都无量无边。根本烦恼有六个:「贪、瞋、痴、慢」,慢是傲慢,「疑」是对於圣人教诲你怀疑,对於鬼神多维次空间的生物你怀疑,最后一个是「恶见」,恶见就是你许多错误的见解。这六大类叫根本烦恼,这是魔。你有了这些东西,你的身心怎么会清净?你怎么不会受折磨?所以烦恼是属於魔,烦恼无量无边。

  第三类叫「死魔」,人有生必定有死,死怎么是魔?我们这一生,就讲学佛,学得也有相当的成就,但是还没有证果、还没有开悟,死了。算你修得不错,来生还能得人身。但是来生再想接著学至少耽误十几二十年,这十几二十年,前生所学的几乎忘光了,一切要从头来起,这是折磨。这三类都属於本身,不属於外面。第四类是外面的,外面,名称叫「天魔」,天魔是什么意思?我们身心外面所有一切的诱惑,这叫魔。现在这个诱惑特别多,叫你眼睛看到、耳朵听到了,起心动念生起贪瞋痴慢、生起七情五欲。外面许许多多在诱惑你,你不知道,你不晓得那是魔。所以今天这个世间实在是太可怕了!『魔军广大无央数』,我们周边全是魔,时时刻刻都在找你麻烦。你不要以为这个人很喜欢我、很爱我,他在找你麻烦,他叫你起贪瞋痴慢。

  『一刹那中悉摧灭』,这是真的觉悟,一念觉悟,我明白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情。对於身不贪恋,无需要过分的去保养它,最健康的生活,随顺自然,这是最健康的。你要是特别爱惜你的身体,特别去保养这个身体,愈爱惜愈保养,麻烦愈多,你错了!你要是不爱惜、不保养,你也错了!总而言之,你起心动念就错了,你随其自然就对了。不要在身体上起心动念,你什么毛病都没有,你的身体真的健康长寿。虽长寿,它不衰老,为什么?随顺自然,一切随它去,什么都好。无论是吃的、穿的、用的、生活环境,样样都好,样样都很称心如意。有也好,没有也好,你心开意解,这才是养生之道。

  养心要清净,心不能有东西,《六祖坛经》说得好,「本来无一物」,心里头本来无一物,所以心是净的、心是空的;身,身要动,身要为一切众生服务,要为一切众生服劳役,这个身有价值、有意义。身不是用来享受的,身是要用来服务的;心要虚,虚就灵,智慧就起来了;心里头有东西,智慧就没有了。凡夫难在哪里?心里头有我,起心动念「我的好处」、「我的利益」,就完了!迷了!大乘佛法里教导我们要把这个念头转一转,起心动念不要想自己,想众生、想社会,如何为社会大众服务?如何帮助社会大众离苦得乐?这就是佛菩萨的心。绝对不起心动念为自己,人就开悟,人就回头。一刹那中魔就灭了。觉悟了之后,他的周边全是佛菩萨;迷的时候,周边全是妖魔鬼怪。『心无倾动难测量』,他就是凭这一念,心不动,不动就是甚深禅定,「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这是金刚妙髻主海神,他得的是金刚大定,能破一切魔军。最后一首偈:

  【普於十方演妙音,其音法界靡不周,此是如来三昧境,海潮音神所行处。】

  这是海潮雷音主海神,他得的法在偈颂里面完全给我们说出来、显示出来,我们非常非常的欢喜。『普於十方演妙音』,这岂不是今天讲的多元文化的社会教学吗?不分国家、不分族类、不分宗教,哪个地方有缘就到哪里去。要知道佛法是师道,师道有尊严,「只闻来学,未闻往教」,所以学要求,求学,我们才真正能得到利益。为什么?求学的心真诚恭敬,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求学是你有真诚心、有诚敬心;而往教,你的诚敬心就降等,你没有诚敬心,换句话说,你得不到圆满的利益。为什么老师教学与传道不一样,传道一定是这个学生来求学的,这是真正可以传法给他,为什么?他有十分的诚敬心。平常讲学,那是跟大家结缘,得利益多少那是各个不相同;不得利益的,给他种善根,这叫大慈大悲。真正传法的人,那个人是宝,那不是普通人,也就是真正「孝亲尊师」,真正落实十善,这种人是传法的人。

  『其音法界靡不周』,像我们现在,我们无论在哪个地方讲经都上网路,在整个世界都能够收听得到,这是在这一个地球。实际上是尽虚空、遍法界,为什么?那些人不需要用仪器,他就能收到。要知道,音发出去是一个波,我们知道音波的速度不如光波快。但是法音就不一样,法音随著愿力,随著心波、思想波,刹那之间遍虚空法界,所以我们能够与虚空法界一切诸佛如来起感应道交,道理就在此地。我们一念之间,跟天地鬼神也能够起感应道交的作用,就是这个道理。思想波、心波一念就周遍法界,光、电磁那个波不能够跟它相比,何况这是如来果地上三昧境界。海潮音他明了,他所行的地方跟佛境界完全相同,他契入了法界,很明显的例子。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