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三九卷) 2001/7/19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439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水神偈颂:
【尔时普兴云幢主水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水神众,而说颂言。】
第一首:
【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一一诸相莫不然,是故见者无厌足。】
这个偈颂是赞叹如来相好光明。世出世间接引大众,相好是第一德,最重要的一个关键;也就是说,我们跟一切众生接触,第一个印象要好;如果第一个印象不好,再要叫人家对你有好印象相当困难,为什么?我们常讲先入为主,凡夫哪一个没有成见?所以第一个印象不好,想别人对你好,想别人能帮助你、成就你,那个艰难可以想像得知。菩萨成佛,菩萨知道,知道众生的心理,所以在没有成佛之前先修相好,相好是福报。成佛是怎么成的?成佛是修慧成就的,《坛经》里面说「此事福不能救」,了生死、出三界、断烦恼、证菩提,福做不到,慧才能做到。由此可知,菩萨平常著重在修慧。
但是这要成佛了,成佛之后要把他的弘愿兑现,「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要兑现,不能说话不算话,说话不算话那就是骗人,哪有骗人的人能成佛?修行人决定不可以轻诺寡信,这是缺德的事!言而有信。要度化众生就要想到,跟众生接触第一个印象一定要非常好,所以他要特别去修福。经上常讲,用多少时间?百劫,百劫不一定是那么长的时间,表圆满。什么叫圆满?你的福修圆满了,百劫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全是福德积集的。在此地,前面这两句,『清净慈门刹尘数』,这里告诉我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第一个因素,就是根本的业因是清净慈悲,你才能得相好。「刹尘数」也不是真的是个数量,清凉大师说得很好,「离过无缘」,这是说清净;「门如尘数」这是讲利乐众生、度化众生,众生无边,门是法门,所以诸佛如来以无量无边,就是以刹尘数的法门来教化众生。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清净慈悲」,第一个心要清净,第二个身要清净,第三个环境要清净。效果从哪里看?从环境,我们居住的环境不清净、零乱,一切东西堆得拉拉杂杂的,人家一看,你这个环境零乱,你身不清净、心不清净,给人第一个印象就坏了。
第二句『共生如来一妙相』,如来三十二相每一个相都有一个因,《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涅盘经》、《大集经》里面、《华严经》也讲到,《华严相海品》里面会讲到。这个地方引用的清凉大师的疏跟钞也有一部分,诸位可以参考;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引经据典,把这些业因果报详细的介绍了。在此地菩萨告诉我们「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来任何一个相好,换句话说,我们任何一种福报,许许多多善因共成的。说一个相有一个因,那就是许多因素里第一个因,如同世尊为我们介绍十法界的业因,那个业因太多太复杂了,佛只举一个。佛法界,「平等」,平等心是因;菩萨法界,六度心是因,举一个。但是要知道,实在讲是无量无边的智慧善因所成就,每一个相好都有密切关联。
『一一诸相莫不然』,一一诸相通常我们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故见者无厌足』,这是果报,这才能够接引众生,令众生跟你一接触就生欢喜心、尊敬心、仰慕心,他才会跟你学习。所以,福德庄严是干什么的?不是自受用,摄受众生的。我们希望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超凡入圣,头一个就要给众生最佳的印象,我们不能不记住。诸佛菩萨为我们做这个示现。第二首:
【世尊往昔修行时,普诣一切如来所,种种修治无懈倦,如是方便云音入。】
这个地方我们要学的,学佛,此地讲的世尊就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无量劫来好学不倦。所以我常常劝导诸位同学,我们学讲经的人,都希望自己法缘殊胜,法缘从哪里来的?要跟人结缘才行,你不结缘,法缘怎么会来?我们讲经的人要想法缘殊胜、要想经讲得好,听别人讲经。无论是老参或者是初学,像我这样的算是老参,讲了四十多年,你们培训班同学是初学,不论是老参、初学讲经,欢喜听闻,增长自己的福慧。他讲得没有我好,我为什么要听他的?我们去给他作影响众,这就是护持佛法、这就是拥护三宝、这就是广度众生。这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利益,同时结了法缘,这我常讲的,跟道场结法缘,将来我有缘到这个道场讲经弘法;跟道场常住结法缘,这里面出家在家的修行人,我跟他有缘;第三个跟这个道场的信徒结了法缘。这一去听经,一举不晓得有多少得!我懂得,任何人讲经,法师也好、居士也好,只要跟我自己时间没有冲突,我一定去听,我欢喜听经,所以才有这样殊胜的法缘。不喜欢听经,这个人没有法缘,这个人智慧福德都有限,不会增长,他不会修。
我们要懂得『普诣一切如来所』,一切讲经的道场,我们都要去参与。『种种修治无懈倦』。你只要去听、去观察,《坛经》里面说得好,「下下人」可能有「上上智」,不要看那个是初学,不能够轻慢,也许初学讲这一座经有几句话我们没想到,他或者是有意无意说出来了,对我们很有受用。如果他有过失,犯的有过失有错误,我们看到了、听到了,立刻回光返照,这种错误我有的时候有没有犯?当然有意不会,可能无意会犯。成就自己福慧最有效果的方法无过於听经。我过去在台中追随李老师,李老师欢喜听经,除了是跟他自己工作有冲突,如果没有冲突,哪个地方有人讲经,他一定会去。我们晓得这个很有道理,这就是真正好学,永远没有懈怠,永远没有疲倦,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菩萨从这个法门成无上道。再看第三首:
【佛於一切十方中,寂然不动无来去,应化众生悉令见,此是髻轮之所知。】
『寂然不动』不是指的身,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释迦牟尼佛在世,足迹遍五印度,那时没有交通工具,走路,可见得寂然不动不是身。心不动、智不动、愿不动,决定没有动摇。他只有一个心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成佛了,还要上求佛道吗?是的,他是做了上求佛道给我们看,做样子给我们看的,为一切众生做如是的示现。我们看了觉悟了,要在这一生当中干什么?第一桩大事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其余的事随缘就好,为什么?因为那些事是轮回事,起心动念是轮回心,轮回心造轮回业,生生世世永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即使在世间作帝王,现在讲作总统、作国王,大富长者,你拥有亿万财产,有什么用?你能享几天福?死了什么都带不去,你的地位带不去、你的权力带不去、你的眷属带不去、你的财富带不去,没有一样能带得走的!
佛在经论上常常劝导我们,聪明人要做什么?能带得去的,要在这上留意。能带得去的是什么?业,善业恶业你都带得去,善业来生生三善道,恶业来生坠三恶道。人干这些事情就糊涂了,错了!应当干些什么?学佛菩萨修净业。净业的果报不在六道,六道里没有净业,净业的果报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华藏的中心,最殊胜的一个地区。华藏好比是新加坡,极乐世界好比是乌节路,最繁华的地方,最殊胜的地方。我们把目标订在这个地方,对了!你真有智慧,你真的觉悟了。这个目标订了之后,『寂然不动无来去』,绝对不被境界风动,你真正看破了,真正放下了,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随缘而不攀缘,身心清净得大自在。
『应化众生悉令见』,自己成就了,这才能帮助别人;自己没有成就,要想帮助别人,经典上常说「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自己常常要反省,我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我有没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把握什么?随时随地,不管什么方式死,都肯定到极乐世界,这是最起码的功夫。怎么知道我们会肯定到极乐世界,会有这样坚定的信心?你这个信心从哪里来的?从佛陀教诲当中来的。《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祖师大德加进去的《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五经,我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违背五经,「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依教奉行,这个信心肯定了。经里面的道理我明了,经里面的教训我都做到了,所以自己有圆满的信心,真正是「寂然不动无来去」,任何教内教外的都不能动摇我的信念;净宗讲信、愿、行,绝对不会动摇,所以自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你们在世间走的是什么路?我走的是什么路?我们走的路不一样。自行就是化他,自己做出这个榜样,让大众看了之后,他看一次两次不会觉悟,十次八次不会觉悟,一百次两百次不会觉悟,看上一千次两千次,可能他觉悟了。我们中国古人常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其义自见就是你悟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天天做如是示现,一遍一遍重复,金刚般若会上须菩提觉悟了,看出来了。须菩提看多久?我们要仔细去推算一下,世尊示现成道之后就讲经说法,先讲阿含十二年,再讲方等八年,二十年了;然后接著般若二十二年,《金刚经》是在般若中期讲的,由此可知,应该差不多是三十年。须菩提尊者天天跟释迦牟尼佛,三十年才看出门道,这才赞叹「希有世尊」。所以作斯示现,你不要以为别人一下就看出来了,哪有这回事情!须菩提还要看三十年才看出门道,才真正觉悟。一看出来,一觉悟,入佛的境界;不入佛的境界,看不出来。三十年天天听经、天天修行,转恶为善、转凡为圣、转迷为悟,三十年的功夫才入佛知见、入佛境界。这是什么?真干的人。要不是真干的人,一辈子跟著佛都不会开悟,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要学。
「寂然不动」就是我们的信、愿、行,「寂然不动无来去」。我们在世间,一切时、一切处为一切众生做出觉悟的示现,我们的形象跟他们不一样,思想观念、言语行为都不一样。世间人的思想自私自利,我们这个思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世间人多半都是干的损人利己,我们所做的是损己利他。做给他看,也要像释迦牟尼佛这样做四十九年,活一天做一天,一定有人看出来。一生当中只要有一个人看出来就行了,这一个人就得法了,佛家讲法子,这个人就是传人,佛法就不会灭。只要自己老老实实去做,这叫修行,把我们所有一切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统统修正过来,修正的标准就是经典。天天要读经,抓住这个标准,这个标准里面都是自性的流露。所以我们以什么为标准?以真如本性为标准,真如本性在经典里面。请看第四首:
【如来境界无边量,一切众生不能了,妙音演说遍十方,此善漩神所行处。】
长行里面跟诸位介绍过,「善漩」就是反覆的意思,天天如是作,年年如是作,使一切众生见闻天天在加深,所谓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才能成就。由此可知,我们是凡夫,烦恼习气非常重,现在社会风气诱惑的力量非常强大,内有烦恼,外有诱惑,你不可能不堕落。如何保持自己不堕落?天天读经、天天听经、天天讲经,错误的行为自自然然就改正过来了。陈光别老居士所以能够往生,什么原因?他家里人告诉我们,老居士在生病的四年当中,听经念佛没有间断,就是这么个道理。天天听经,道理清楚明白,方法懂得,境界清楚,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他成功了。我们今天不认真的听经,不认真的学习,不认真的念佛,只是希求往生,哪有这回道理!所以你那个妄想会落空,陈光别老居士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
偈颂里面第一句,『如来境界无边量,一切众生不能了』,了是明了。『妙音演说遍十方』,佛菩萨来作示现,为一切众生演说佛法,演是表演、做到,一切要从自己本身做起。我们今天讲总的原则、总的方法,看破、放下,我是不是真的看破了?看破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明了,我对於宇宙人生是不是真的明了了?我对於佛法的修学是不是真的懂了?真的明了,真的搞懂,不叫你放下,你自然会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一切妄想、一切分别、一切执著,自然放下了。这一放下,你的果报就现前,什么果报?大自在,就是佛经里面讲的「解脱」,「五分法身」现前了,五分法身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要不要学?不要学。为什么不学他统统具足?因为是性德。过去因为你看不破,看不破你有无明,放不下你有烦恼,你有无明烦恼,障碍了自性,所以戒定慧好难修!现在你看破放下,原来戒定慧是现成的,言语造作自自然然他就符合戒律,五戒、十善、比丘戒、菩萨戒条条都圆满;看破放下你要是做不到,你学戒律很辛苦。所以祖师大德常常劝导人从根本修,根本修就是看破放下。
我学佛可以说运气很好,一生都是遇到真善知识,我没有走冤枉路。「看破、放下」是我在二十六岁第一次亲近出家人章嘉大师,第一天告诉我的,他把佛法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总枢纽传授给我了。我这一生得它的受用,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自在随缘,自己私生活,自在;跟大众相处,随缘,法喜充满。我知恩,怎样报佛恩?经论里面说得很好,只有「弘法利生、续佛慧命」才是真正报佛恩、报父母恩、报老师恩,所以一生当中乐此不疲,愈做愈快乐。
「妙音演说遍十方」,不是住在一个地方,哪里有缘哪里去。昨天澳洲悟胜法师打电话给我,问我什么时候到澳洲,我就告诉他,澳洲的摄影棚做好了我会去讲经,如果摄影棚做不好,我可能会长住香港,为什么?香港那里有一个标准的摄影棚,我们这一部《华严经》最主要的是要把录像带留下去,提供给后人做参考、提供给佛学院做教学。我说我没有一定的住处,哪个地方有这个设备,他要肯邀请我,我立刻就去了。他听了之后,「那我们赶紧做、赶紧做」,我说:「好,你去赶紧做去」。你要不做,我到这儿来看看你,我不会在那个地方住。虽然净宗学院在那边建立,我不会在那里教书,我也不会在那个地方做院长。现在是刚刚启建,我挂这个名,成就这个道场。我会去找一个校长。现在我请悟琳法师,美国人,悟通法师,越南人,请他们两位做副院长,负责学院筹建实际的工作。同学们在那边认真努力的学习,将来学校建成之后,我们这一班同学都是学校里面的老师,负责教学。所以现在一定要非常认真努力充实自己的经教、德行,学为人师。第五首:
【世尊光明无有尽,充遍法界不思议,说法教化度众生,此净香神所观见。】
清凉在这个地方有小注,『世尊光明无有尽』,这个「无尽」,大师是说「以显光常」。常光是什么?心愿德行。世尊普度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早成佛道,这个心愿永远没有中断,我们今天讲,一分一秒都不中断,这是心光、愿光;与心愿和合的,《无量寿经》上讲的光明,《大势至圆通章》里面讲的十二光,还是举例。无量无边的光明随著心愿,心光、愿光是主,其余无量光是伴,主伴圆融,主伴不二,我们要学习,我们要发心,要发愿。『充遍法界』,从这个地方很明显的我们能看出来,世尊度众生的愿绝不限於娑婆世界,要限於娑婆世界就不能充遍法界了。虽然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但是他的心愿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国土无量众生都在佛的心愿之中,佛没有舍弃他们。『说法教化度众生』,我们要问了,释迦牟尼佛教不教化他方世界众生?肯定教化,但是到他方世界去度化众生不是以佛的身分,以菩萨的身分、以声闻的身分,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分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分。他在娑婆世界现的是佛的身分,其他诸佛国土里,现身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释迦佛如是,我们再问问,哪一尊佛不如是?
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得到启示,我们的心量太小太小了,局限什么?我们这个小道场,在我这个道场讲经说法,我们欢喜,到别的道场讲经说法,我们就不高兴,那四弘誓愿要改一改,只度这个道场的众生,其他道场不度,众生无边誓愿度仅限於居士林、仅限於净宗学会,其他道场那是例外,哪有这种道理!佛家普度众生,天天挂在嘴皮上,不懂得普度的意思。「普」是没有分别、没有界限,没有国土的界限,没有族类的界限,也没有宗教的界限,所有一切界限统统突破才叫「普」。『不思议』,显示智慧愿力、善巧方便之宏深,深广无尽,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读了,不要以为这是菩萨他们的事情,与我们不相干,那我们念它干什么!这些神众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都是诸佛如来的示现,教导我们的,跟我们有缘。请看第六首:
【如来清净等虚空,无相无形遍十方,而令众会靡不见,此福光神善观察。】
福光主水神教导我们要修清净心,特别是净宗法门。成无上道到最后只有三门,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就变成三门,这三门是觉、正、净。净土宗是属於净门,修清净心、清净愿、清净行,心愿行都要等虚空法界,那你就成佛了。『无相』,不著相;『无形』,不分别,这四个字就是离执著、离分别,不执著、不分别,『遍十方』,这才叫清净。如果你有执著,你的心就被污染,就会生起自私自利,就会干损人利己的恶业。你要是有分别,你的心就不平等;平等心是真心,平等心是佛心。阿弥陀佛又名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佛的德号。「无相无形遍十方」是觉,迷了怎么能遍十方?这一句,诸位仔细看,是不是清净平等觉?
『而令众会靡不见』,「会」用现在的话来讲团体,众会就是一切团体。最小的团体是家庭,夫妇儿女组成的;最大的团体是僧团。僧团比国家还大,为什么?国家有界限,它有它的疆域,僧团没有疆域,僧团的心行都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最大的团体是僧团。清净平等觉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就是不分别、不执著、没有妄想,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第七首:
【佛昔修习大悲门,其心广遍等众生,是故如云现於世,此解脱门知足了。】
这是知足主水神他所修学的法门,在这里提供给我们做参考,也是教导我们的。他修的是大悲,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现前这个世界灾难太多,天灾人祸天天都有,非常严重。「大悲」,悲是怜悯苦难众生,菩萨的悲心『广遍等众生』,真的是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我们学佛,依教奉行就是佛菩萨的化身。佛菩萨的慈悲怎么落实?佛弟子落实!佛弟子如果不能奉行佛菩萨的教诲,那佛菩萨这些经教全都落空,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佛的大慈大悲从什么地方表现?从我身上表现,我把它做出来,这叫佛弟子,这叫学佛,不论是出家在家,不能不知道这一桩事情。
我跟其他宗教接触得很多,我也曾经跟他们谈过「神爱世人」,神在哪里?神怎么爱世人?这不是一句空话吗?神爱世人要落实,怎么落实法?神的儿女要把「神爱世人」做出来。天主教徒、基督徒、犹太教徒,实际上他们三个是一家,都是神的儿女,要把神爱世人做出来给世人看,这是「神爱世人」活了。同样一个道理,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我们四众弟子要把它做出来,我们的心真诚、我们的心清净、我们的心平等、我们的心觉而不迷,大慈大悲,从心、愿表现在我们的身体,表现在我们的言语,这叫学佛、学菩萨。
佛菩萨的教诲我们今天讲《大藏经》,《大藏经》在哪里?我这个身体就是《大藏经》,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一部圆满的《大藏经》,我求愿往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肯定随心所愿,关键在我们是不是真干。真懂了,真明白了,真去干了,一丝毫的虚假都没有,所有一切作为只有一个目的,利益众生、宣扬佛法。只有这一个目的,决不是为自己。『是故如云现於世』,现是示现,示现在这个世间,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为一切众生说法。「如云」这两个字好!如云是不著相,示现不著示现的相,弘法不著弘法的相,利生不著利生的相,这真正解脱了,这才是知足的意思。下面第八首:
【十方所有诸国土,悉见如来坐於座,朗然开悟大菩提,如是喜音之所入。】
前面两句就是遍虚空法界。『诸国土』是诸佛的国土,经上常讲的,一尊佛的教化区就是一个佛国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标准的佛国土。还有比这个更大的,一尊佛教两个大千世界、三个大千世界,乃至於十个、百个、千个,这都要看佛在因地作菩萨的时候他发的心愿,随其心愿而示现的果报不相同。阿弥陀佛的心愿大,他的极乐世界是遍虚空法界,没有极限。如来没有身相,但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十方所有国土里一切众生,心里想见如来,如来就现相。『朗然开悟大菩提』,佛现相为众生说法,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就是证大菩提。喜音神教我们的。再看第九首:
【如来所行无罣碍,遍往十方一切刹,处处示现大神通,普现威光已能悟。】
我们也要学,佛教化众生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今天做一个真正佛弟子,我们没有能力尽虚空、遍法界,至少要教化这个地球上众生,在这个地球上,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教化,一切不执著,自在随缘。有缘就在那个地方教化,缘尽了就离开,缘聚缘散。佛法也是因缘生,所以佛在《般若经》上才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这么个道理。因为它是因缘生的,决定不能执著,决定不能分别。我们在那个地方全心全力建立一个道场,缘尽了,道场是为这个地方大众建的,不是我的,所以我离开的时候,心里一丝毫牵挂都没有,为什么?我懂得缘聚缘散;缘聚利益众生,缘散还是利益众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真的得大自在,一丝毫的罣碍都没有。什么时候缘尽?你不喜欢我们在这儿住,你想要这个道场,道场送给你,我们到别的地方去;哪个地方又有人请我们,我们到那里去。自在随缘,丝毫罣碍都没有,『遍往十方一切刹』。
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聚散都是教学。世间人聚的时候欢喜,散的时候面红耳赤,个个不高兴;如果这个地方还有财产的话,有道场、有财产的话,还要打官司。菩萨没有罣碍,欢欢喜喜的来,欢欢喜喜的离开,教世间人看,这样才如法,这才是真正佛法。如果还有丝毫争执,不要说行为,心里头还有一念不高兴,错了,那不是佛法。『处处示现大神通』,这就叫大神通,「通」是通达,理事通达、性相通达、因果通达;「神」是神奇莫测,不是凡夫知见所能够理解的,我们要在这里学习。末后一首:
【修习无边方便行,等众生界悉充满,神通妙用靡暂停,吼声遍海斯能入。】
善巧方便是度众生、教化众生唯一的手段。「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什么叫便宜?最适合的方法,就叫方便。众生的根性不相同,对某一类的众生,你要有智慧、你要有能力用不同的方法。你自己心里头有定慧,决不会被境界所转,《楞严经》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用什么方法转境?「方便」。「修」,修是修学;「习」,习是落实,我们在经典里面学的智慧,在经典里面学的这些方法,学了之后,我们在生活里面、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里头活用。什么时间,什么处所,对什么人用什么方法,那个人得利益了;不是用一个方法。一个方法只能度一类人,不能普度一切众生;你要想普度一切众生,那就是无量无边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等众生界悉充满』,到底有多少?无量无边等众生,众生有多少,佛菩萨的方便就有多少,他怎么会不契机?契机者得度,道理在此地。
『神通妙用靡暂停』,佛菩萨的心愿从来没有间断过,一分一秒都不间断;佛菩萨度化众生的行持:「慈悲方便」,也没有停止过,这个话是真的。工夫真正成就的人,晚上睡觉作梦,度梦中众生;在佛堂里面静坐,度定中众生,确确实实他的工作没有间断,日夜都不间断。见到一切人,度人;见到一切畜生,度畜生;见到山河大地、树木丛林,度这些山神、水神、树神、花神、草神。我们凡夫实在讲粗心大意,他怎么会懂得,他怎么会看出来!看出这个修行人,倒很悠闲,在水边树下,在那里打坐,他哪晓得人家在那里度众生!我们凡夫看不出来。真正修行人要从这些地方修,我们自己的道业,我们自己的智慧福德,在这一生当中哪有不圆满的道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水神偈颂:
【尔时普兴云幢主水神,承佛威力,普观一切主水神众,而说颂言。】
第一首:
【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一一诸相莫不然,是故见者无厌足。】
这个偈颂是赞叹如来相好光明。世出世间接引大众,相好是第一德,最重要的一个关键;也就是说,我们跟一切众生接触,第一个印象要好;如果第一个印象不好,再要叫人家对你有好印象相当困难,为什么?我们常讲先入为主,凡夫哪一个没有成见?所以第一个印象不好,想别人对你好,想别人能帮助你、成就你,那个艰难可以想像得知。菩萨成佛,菩萨知道,知道众生的心理,所以在没有成佛之前先修相好,相好是福报。成佛是怎么成的?成佛是修慧成就的,《坛经》里面说「此事福不能救」,了生死、出三界、断烦恼、证菩提,福做不到,慧才能做到。由此可知,菩萨平常著重在修慧。
但是这要成佛了,成佛之后要把他的弘愿兑现,「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个愿要兑现,不能说话不算话,说话不算话那就是骗人,哪有骗人的人能成佛?修行人决定不可以轻诺寡信,这是缺德的事!言而有信。要度化众生就要想到,跟众生接触第一个印象一定要非常好,所以他要特别去修福。经上常讲,用多少时间?百劫,百劫不一定是那么长的时间,表圆满。什么叫圆满?你的福修圆满了,百劫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全是福德积集的。在此地,前面这两句,『清净慈门刹尘数』,这里告诉我们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第一个因素,就是根本的业因是清净慈悲,你才能得相好。「刹尘数」也不是真的是个数量,清凉大师说得很好,「离过无缘」,这是说清净;「门如尘数」这是讲利乐众生、度化众生,众生无边,门是法门,所以诸佛如来以无量无边,就是以刹尘数的法门来教化众生。所以诸位一定要记住「清净慈悲」,第一个心要清净,第二个身要清净,第三个环境要清净。效果从哪里看?从环境,我们居住的环境不清净、零乱,一切东西堆得拉拉杂杂的,人家一看,你这个环境零乱,你身不清净、心不清净,给人第一个印象就坏了。
第二句『共生如来一妙相』,如来三十二相每一个相都有一个因,《大智度论》、《瑜伽师地论》、《涅盘经》、《大集经》里面、《华严经》也讲到,《华严相海品》里面会讲到。这个地方引用的清凉大师的疏跟钞也有一部分,诸位可以参考;江味农居士在《金刚经讲义》里面引经据典,把这些业因果报详细的介绍了。在此地菩萨告诉我们「清净慈门刹尘数,共生如来一妙相」,这个意思就是说,如来任何一个相好,换句话说,我们任何一种福报,许许多多善因共成的。说一个相有一个因,那就是许多因素里第一个因,如同世尊为我们介绍十法界的业因,那个业因太多太复杂了,佛只举一个。佛法界,「平等」,平等心是因;菩萨法界,六度心是因,举一个。但是要知道,实在讲是无量无边的智慧善因所成就,每一个相好都有密切关联。
『一一诸相莫不然』,一一诸相通常我们讲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故见者无厌足』,这是果报,这才能够接引众生,令众生跟你一接触就生欢喜心、尊敬心、仰慕心,他才会跟你学习。所以,福德庄严是干什么的?不是自受用,摄受众生的。我们希望众生断恶修善、破迷开悟、超凡入圣,头一个就要给众生最佳的印象,我们不能不记住。诸佛菩萨为我们做这个示现。第二首:
【世尊往昔修行时,普诣一切如来所,种种修治无懈倦,如是方便云音入。】
这个地方我们要学的,学佛,此地讲的世尊就是释迦牟尼佛,过去生中无量劫来好学不倦。所以我常常劝导诸位同学,我们学讲经的人,都希望自己法缘殊胜,法缘从哪里来的?要跟人结缘才行,你不结缘,法缘怎么会来?我们讲经的人要想法缘殊胜、要想经讲得好,听别人讲经。无论是老参或者是初学,像我这样的算是老参,讲了四十多年,你们培训班同学是初学,不论是老参、初学讲经,欢喜听闻,增长自己的福慧。他讲得没有我好,我为什么要听他的?我们去给他作影响众,这就是护持佛法、这就是拥护三宝、这就是广度众生。这里面有无量无边的利益,同时结了法缘,这我常讲的,跟道场结法缘,将来我有缘到这个道场讲经弘法;跟道场常住结法缘,这里面出家在家的修行人,我跟他有缘;第三个跟这个道场的信徒结了法缘。这一去听经,一举不晓得有多少得!我懂得,任何人讲经,法师也好、居士也好,只要跟我自己时间没有冲突,我一定去听,我欢喜听经,所以才有这样殊胜的法缘。不喜欢听经,这个人没有法缘,这个人智慧福德都有限,不会增长,他不会修。
我们要懂得『普诣一切如来所』,一切讲经的道场,我们都要去参与。『种种修治无懈倦』。你只要去听、去观察,《坛经》里面说得好,「下下人」可能有「上上智」,不要看那个是初学,不能够轻慢,也许初学讲这一座经有几句话我们没想到,他或者是有意无意说出来了,对我们很有受用。如果他有过失,犯的有过失有错误,我们看到了、听到了,立刻回光返照,这种错误我有的时候有没有犯?当然有意不会,可能无意会犯。成就自己福慧最有效果的方法无过於听经。我过去在台中追随李老师,李老师欢喜听经,除了是跟他自己工作有冲突,如果没有冲突,哪个地方有人讲经,他一定会去。我们晓得这个很有道理,这就是真正好学,永远没有懈怠,永远没有疲倦,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菩萨从这个法门成无上道。再看第三首:
【佛於一切十方中,寂然不动无来去,应化众生悉令见,此是髻轮之所知。】
『寂然不动』不是指的身,这个我们一定要懂得。释迦牟尼佛在世,足迹遍五印度,那时没有交通工具,走路,可见得寂然不动不是身。心不动、智不动、愿不动,决定没有动摇。他只有一个心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他成佛了,还要上求佛道吗?是的,他是做了上求佛道给我们看,做样子给我们看的,为一切众生做如是的示现。我们看了觉悟了,要在这一生当中干什么?第一桩大事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其余的事随缘就好,为什么?因为那些事是轮回事,起心动念是轮回心,轮回心造轮回业,生生世世永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即使在世间作帝王,现在讲作总统、作国王,大富长者,你拥有亿万财产,有什么用?你能享几天福?死了什么都带不去,你的地位带不去、你的权力带不去、你的眷属带不去、你的财富带不去,没有一样能带得走的!
佛在经论上常常劝导我们,聪明人要做什么?能带得去的,要在这上留意。能带得去的是什么?业,善业恶业你都带得去,善业来生生三善道,恶业来生坠三恶道。人干这些事情就糊涂了,错了!应当干些什么?学佛菩萨修净业。净业的果报不在六道,六道里没有净业,净业的果报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华藏的中心,最殊胜的一个地区。华藏好比是新加坡,极乐世界好比是乌节路,最繁华的地方,最殊胜的地方。我们把目标订在这个地方,对了!你真有智慧,你真的觉悟了。这个目标订了之后,『寂然不动无来去』,绝对不被境界风动,你真正看破了,真正放下了,日常生活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随缘而不攀缘,身心清净得大自在。
『应化众生悉令见』,自己成就了,这才能帮助别人;自己没有成就,要想帮助别人,经典上常说「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自己常常要反省,我死了以后到哪里去?我有没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把握什么?随时随地,不管什么方式死,都肯定到极乐世界,这是最起码的功夫。怎么知道我们会肯定到极乐世界,会有这样坚定的信心?你这个信心从哪里来的?从佛陀教诲当中来的。《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祖师大德加进去的《普贤行愿品》、《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五经,我自己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不违背五经,「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依教奉行,这个信心肯定了。经里面的道理我明了,经里面的教训我都做到了,所以自己有圆满的信心,真正是「寂然不动无来去」,任何教内教外的都不能动摇我的信念;净宗讲信、愿、行,绝对不会动摇,所以自己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你们在世间走的是什么路?我走的是什么路?我们走的路不一样。自行就是化他,自己做出这个榜样,让大众看了之后,他看一次两次不会觉悟,十次八次不会觉悟,一百次两百次不会觉悟,看上一千次两千次,可能他觉悟了。我们中国古人常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其义自见就是你悟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天天做如是示现,一遍一遍重复,金刚般若会上须菩提觉悟了,看出来了。须菩提看多久?我们要仔细去推算一下,世尊示现成道之后就讲经说法,先讲阿含十二年,再讲方等八年,二十年了;然后接著般若二十二年,《金刚经》是在般若中期讲的,由此可知,应该差不多是三十年。须菩提尊者天天跟释迦牟尼佛,三十年才看出门道,这才赞叹「希有世尊」。所以作斯示现,你不要以为别人一下就看出来了,哪有这回事情!须菩提还要看三十年才看出门道,才真正觉悟。一看出来,一觉悟,入佛的境界;不入佛的境界,看不出来。三十年天天听经、天天修行,转恶为善、转凡为圣、转迷为悟,三十年的功夫才入佛知见、入佛境界。这是什么?真干的人。要不是真干的人,一辈子跟著佛都不会开悟,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要学。
「寂然不动」就是我们的信、愿、行,「寂然不动无来去」。我们在世间,一切时、一切处为一切众生做出觉悟的示现,我们的形象跟他们不一样,思想观念、言语行为都不一样。世间人的思想自私自利,我们这个思想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世间人多半都是干的损人利己,我们所做的是损己利他。做给他看,也要像释迦牟尼佛这样做四十九年,活一天做一天,一定有人看出来。一生当中只要有一个人看出来就行了,这一个人就得法了,佛家讲法子,这个人就是传人,佛法就不会灭。只要自己老老实实去做,这叫修行,把我们所有一切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统统修正过来,修正的标准就是经典。天天要读经,抓住这个标准,这个标准里面都是自性的流露。所以我们以什么为标准?以真如本性为标准,真如本性在经典里面。请看第四首:
【如来境界无边量,一切众生不能了,妙音演说遍十方,此善漩神所行处。】
长行里面跟诸位介绍过,「善漩」就是反覆的意思,天天如是作,年年如是作,使一切众生见闻天天在加深,所谓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才能成就。由此可知,我们是凡夫,烦恼习气非常重,现在社会风气诱惑的力量非常强大,内有烦恼,外有诱惑,你不可能不堕落。如何保持自己不堕落?天天读经、天天听经、天天讲经,错误的行为自自然然就改正过来了。陈光别老居士所以能够往生,什么原因?他家里人告诉我们,老居士在生病的四年当中,听经念佛没有间断,就是这么个道理。天天听经,道理清楚明白,方法懂得,境界清楚,万缘放下,一心念佛,他成功了。我们今天不认真的听经,不认真的学习,不认真的念佛,只是希求往生,哪有这回道理!所以你那个妄想会落空,陈光别老居士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
偈颂里面第一句,『如来境界无边量,一切众生不能了』,了是明了。『妙音演说遍十方』,佛菩萨来作示现,为一切众生演说佛法,演是表演、做到,一切要从自己本身做起。我们今天讲总的原则、总的方法,看破、放下,我是不是真的看破了?看破这两个字的意思就是明了,我对於宇宙人生是不是真的明了了?我对於佛法的修学是不是真的懂了?真的明了,真的搞懂,不叫你放下,你自然会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一切妄想、一切分别、一切执著,自然放下了。这一放下,你的果报就现前,什么果报?大自在,就是佛经里面讲的「解脱」,「五分法身」现前了,五分法身是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要不要学?不要学。为什么不学他统统具足?因为是性德。过去因为你看不破,看不破你有无明,放不下你有烦恼,你有无明烦恼,障碍了自性,所以戒定慧好难修!现在你看破放下,原来戒定慧是现成的,言语造作自自然然他就符合戒律,五戒、十善、比丘戒、菩萨戒条条都圆满;看破放下你要是做不到,你学戒律很辛苦。所以祖师大德常常劝导人从根本修,根本修就是看破放下。
我学佛可以说运气很好,一生都是遇到真善知识,我没有走冤枉路。「看破、放下」是我在二十六岁第一次亲近出家人章嘉大师,第一天告诉我的,他把佛法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总枢纽传授给我了。我这一生得它的受用,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自在随缘,自己私生活,自在;跟大众相处,随缘,法喜充满。我知恩,怎样报佛恩?经论里面说得很好,只有「弘法利生、续佛慧命」才是真正报佛恩、报父母恩、报老师恩,所以一生当中乐此不疲,愈做愈快乐。
「妙音演说遍十方」,不是住在一个地方,哪里有缘哪里去。昨天澳洲悟胜法师打电话给我,问我什么时候到澳洲,我就告诉他,澳洲的摄影棚做好了我会去讲经,如果摄影棚做不好,我可能会长住香港,为什么?香港那里有一个标准的摄影棚,我们这一部《华严经》最主要的是要把录像带留下去,提供给后人做参考、提供给佛学院做教学。我说我没有一定的住处,哪个地方有这个设备,他要肯邀请我,我立刻就去了。他听了之后,「那我们赶紧做、赶紧做」,我说:「好,你去赶紧做去」。你要不做,我到这儿来看看你,我不会在那个地方住。虽然净宗学院在那边建立,我不会在那里教书,我也不会在那个地方做院长。现在是刚刚启建,我挂这个名,成就这个道场。我会去找一个校长。现在我请悟琳法师,美国人,悟通法师,越南人,请他们两位做副院长,负责学院筹建实际的工作。同学们在那边认真努力的学习,将来学校建成之后,我们这一班同学都是学校里面的老师,负责教学。所以现在一定要非常认真努力充实自己的经教、德行,学为人师。第五首:
【世尊光明无有尽,充遍法界不思议,说法教化度众生,此净香神所观见。】
清凉在这个地方有小注,『世尊光明无有尽』,这个「无尽」,大师是说「以显光常」。常光是什么?心愿德行。世尊普度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早成佛道,这个心愿永远没有中断,我们今天讲,一分一秒都不中断,这是心光、愿光;与心愿和合的,《无量寿经》上讲的光明,《大势至圆通章》里面讲的十二光,还是举例。无量无边的光明随著心愿,心光、愿光是主,其余无量光是伴,主伴圆融,主伴不二,我们要学习,我们要发心,要发愿。『充遍法界』,从这个地方很明显的我们能看出来,世尊度众生的愿绝不限於娑婆世界,要限於娑婆世界就不能充遍法界了。虽然他是娑婆世界的教主,但是他的心愿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国土无量众生都在佛的心愿之中,佛没有舍弃他们。『说法教化度众生』,我们要问了,释迦牟尼佛教不教化他方世界众生?肯定教化,但是到他方世界去度化众生不是以佛的身分,以菩萨的身分、以声闻的身分,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分得度,他就现什么身分。他在娑婆世界现的是佛的身分,其他诸佛国土里,现身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释迦佛如是,我们再问问,哪一尊佛不如是?
我们在这个地方要得到启示,我们的心量太小太小了,局限什么?我们这个小道场,在我这个道场讲经说法,我们欢喜,到别的道场讲经说法,我们就不高兴,那四弘誓愿要改一改,只度这个道场的众生,其他道场不度,众生无边誓愿度仅限於居士林、仅限於净宗学会,其他道场那是例外,哪有这种道理!佛家普度众生,天天挂在嘴皮上,不懂得普度的意思。「普」是没有分别、没有界限,没有国土的界限,没有族类的界限,也没有宗教的界限,所有一切界限统统突破才叫「普」。『不思议』,显示智慧愿力、善巧方便之宏深,深广无尽,都是我们要学习的。我们读了,不要以为这是菩萨他们的事情,与我们不相干,那我们念它干什么!这些神众都是诸佛如来的化身,都是诸佛如来的示现,教导我们的,跟我们有缘。请看第六首:
【如来清净等虚空,无相无形遍十方,而令众会靡不见,此福光神善观察。】
福光主水神教导我们要修清净心,特别是净宗法门。成无上道到最后只有三门,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就变成三门,这三门是觉、正、净。净土宗是属於净门,修清净心、清净愿、清净行,心愿行都要等虚空法界,那你就成佛了。『无相』,不著相;『无形』,不分别,这四个字就是离执著、离分别,不执著、不分别,『遍十方』,这才叫清净。如果你有执著,你的心就被污染,就会生起自私自利,就会干损人利己的恶业。你要是有分别,你的心就不平等;平等心是真心,平等心是佛心。阿弥陀佛又名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佛的德号。「无相无形遍十方」是觉,迷了怎么能遍十方?这一句,诸位仔细看,是不是清净平等觉?
『而令众会靡不见』,「会」用现在的话来讲团体,众会就是一切团体。最小的团体是家庭,夫妇儿女组成的;最大的团体是僧团。僧团比国家还大,为什么?国家有界限,它有它的疆域,僧团没有疆域,僧团的心行都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最大的团体是僧团。清净平等觉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就是不分别、不执著、没有妄想,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第七首:
【佛昔修习大悲门,其心广遍等众生,是故如云现於世,此解脱门知足了。】
这是知足主水神他所修学的法门,在这里提供给我们做参考,也是教导我们的。他修的是大悲,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社会,现前这个世界灾难太多,天灾人祸天天都有,非常严重。「大悲」,悲是怜悯苦难众生,菩萨的悲心『广遍等众生』,真的是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我们学佛,依教奉行就是佛菩萨的化身。佛菩萨的慈悲怎么落实?佛弟子落实!佛弟子如果不能奉行佛菩萨的教诲,那佛菩萨这些经教全都落空,这个道理我们要懂。佛的大慈大悲从什么地方表现?从我身上表现,我把它做出来,这叫佛弟子,这叫学佛,不论是出家在家,不能不知道这一桩事情。
我跟其他宗教接触得很多,我也曾经跟他们谈过「神爱世人」,神在哪里?神怎么爱世人?这不是一句空话吗?神爱世人要落实,怎么落实法?神的儿女要把「神爱世人」做出来。天主教徒、基督徒、犹太教徒,实际上他们三个是一家,都是神的儿女,要把神爱世人做出来给世人看,这是「神爱世人」活了。同样一个道理,佛菩萨的大慈大悲,我们四众弟子要把它做出来,我们的心真诚、我们的心清净、我们的心平等、我们的心觉而不迷,大慈大悲,从心、愿表现在我们的身体,表现在我们的言语,这叫学佛、学菩萨。
佛菩萨的教诲我们今天讲《大藏经》,《大藏经》在哪里?我这个身体就是《大藏经》,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一部圆满的《大藏经》,我求愿往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肯定随心所愿,关键在我们是不是真干。真懂了,真明白了,真去干了,一丝毫的虚假都没有,所有一切作为只有一个目的,利益众生、宣扬佛法。只有这一个目的,决不是为自己。『是故如云现於世』,现是示现,示现在这个世间,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为一切众生说法。「如云」这两个字好!如云是不著相,示现不著示现的相,弘法不著弘法的相,利生不著利生的相,这真正解脱了,这才是知足的意思。下面第八首:
【十方所有诸国土,悉见如来坐於座,朗然开悟大菩提,如是喜音之所入。】
前面两句就是遍虚空法界。『诸国土』是诸佛的国土,经上常讲的,一尊佛的教化区就是一个佛国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标准的佛国土。还有比这个更大的,一尊佛教两个大千世界、三个大千世界,乃至於十个、百个、千个,这都要看佛在因地作菩萨的时候他发的心愿,随其心愿而示现的果报不相同。阿弥陀佛的心愿大,他的极乐世界是遍虚空法界,没有极限。如来没有身相,但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所以十方所有国土里一切众生,心里想见如来,如来就现相。『朗然开悟大菩提』,佛现相为众生说法,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转凡成圣就是证大菩提。喜音神教我们的。再看第九首:
【如来所行无罣碍,遍往十方一切刹,处处示现大神通,普现威光已能悟。】
我们也要学,佛教化众生的范围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今天做一个真正佛弟子,我们没有能力尽虚空、遍法界,至少要教化这个地球上众生,在这个地球上,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教化,一切不执著,自在随缘。有缘就在那个地方教化,缘尽了就离开,缘聚缘散。佛法也是因缘生,所以佛在《般若经》上才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就这么个道理。因为它是因缘生的,决定不能执著,决定不能分别。我们在那个地方全心全力建立一个道场,缘尽了,道场是为这个地方大众建的,不是我的,所以我离开的时候,心里一丝毫牵挂都没有,为什么?我懂得缘聚缘散;缘聚利益众生,缘散还是利益众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真的得大自在,一丝毫的罣碍都没有。什么时候缘尽?你不喜欢我们在这儿住,你想要这个道场,道场送给你,我们到别的地方去;哪个地方又有人请我们,我们到那里去。自在随缘,丝毫罣碍都没有,『遍往十方一切刹』。
一切都是为了利益众生,聚散都是教学。世间人聚的时候欢喜,散的时候面红耳赤,个个不高兴;如果这个地方还有财产的话,有道场、有财产的话,还要打官司。菩萨没有罣碍,欢欢喜喜的来,欢欢喜喜的离开,教世间人看,这样才如法,这才是真正佛法。如果还有丝毫争执,不要说行为,心里头还有一念不高兴,错了,那不是佛法。『处处示现大神通』,这就叫大神通,「通」是通达,理事通达、性相通达、因果通达;「神」是神奇莫测,不是凡夫知见所能够理解的,我们要在这里学习。末后一首:
【修习无边方便行,等众生界悉充满,神通妙用靡暂停,吼声遍海斯能入。】
善巧方便是度众生、教化众生唯一的手段。「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什么叫便宜?最适合的方法,就叫方便。众生的根性不相同,对某一类的众生,你要有智慧、你要有能力用不同的方法。你自己心里头有定慧,决不会被境界所转,《楞严经》上说得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用什么方法转境?「方便」。「修」,修是修学;「习」,习是落实,我们在经典里面学的智慧,在经典里面学的这些方法,学了之后,我们在生活里面、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里头活用。什么时间,什么处所,对什么人用什么方法,那个人得利益了;不是用一个方法。一个方法只能度一类人,不能普度一切众生;你要想普度一切众生,那就是无量无边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等众生界悉充满』,到底有多少?无量无边等众生,众生有多少,佛菩萨的方便就有多少,他怎么会不契机?契机者得度,道理在此地。
『神通妙用靡暂停』,佛菩萨的心愿从来没有间断过,一分一秒都不间断;佛菩萨度化众生的行持:「慈悲方便」,也没有停止过,这个话是真的。工夫真正成就的人,晚上睡觉作梦,度梦中众生;在佛堂里面静坐,度定中众生,确确实实他的工作没有间断,日夜都不间断。见到一切人,度人;见到一切畜生,度畜生;见到山河大地、树木丛林,度这些山神、水神、树神、花神、草神。我们凡夫实在讲粗心大意,他怎么会懂得,他怎么会看出来!看出这个修行人,倒很悠闲,在水边树下,在那里打坐,他哪晓得人家在那里度众生!我们凡夫看不出来。真正修行人要从这些地方修,我们自己的道业,我们自己的智慧福德,在这一生当中哪有不圆满的道理!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