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四二六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二六卷)  2001/6/20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426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方神偈颂第六首:

  【若有众生至佛前,得闻如来美妙音,莫不心生大欢喜,遍游虚空悟斯法。】

  这是第六尊菩萨,前面我们在长行里面读过,「遍游净空主方神,得恒发妙音,令听者皆欢喜解脱门」。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这十尊菩萨的德号都有密切连带的关系,从「遍住」到「周遍游览」,我们从名号、从得法,就知道诸佛菩萨是如何来教化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恒发妙音」,这在众生根性里面是偏取耳根独利的众生。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为我们拣选圆通,说了两句很有名的话:「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此方是指娑婆世界,特别是指阎浮提众生;这个地区的众生绝大多数耳根最利。所以古圣先贤,无论是中国、外国,特别明显的西方宗教家,各个宗教的创始人都是神圣,佛教的释迦牟尼佛,中国的老子、孔子,无一不是用音声来做教学的工具;佛法里面称之为教体,以音声为教体。

  今天我们在偈颂里面看到,菩萨在这里叙说他的心得报告。『若有众生至佛前』,「若有」是假设,如果有众生,这一句关键在「至」,「至」含义就很深;诚心诚意到佛前去求教,我们一般人讲「请教」,假如有众生以真诚心向佛请教,这样说大家就很好懂了。如果没有真诚心,即使遇到佛也得不到真实的利益,正是印光法师他老人家常常教人:「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这句话说得好!这句话是真理,可以贯穿一切人事物,不仅仅是对佛、对老师,其实在整个生命当中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要用诚敬心,至诚恭敬,我们会得利益,会得非常殊胜的利益。也许人家要问:「这个人是恶人,我们也是用这个心态对待他吗?」没错!我们对善人,我们得到的是正面的教育;我们对恶人,我们得到的是反面的教育。正面、反面是一不是二,唯有真诚才能得一,唯有真诚才能自利利他。善恶两面都得利益,善的一面大家能够想像而知;恶的一面,他造恶,存恶念,行恶事,损人利己,甚至於对我自己都有很大的伤害,可是我们用真诚心对他,我们的伤害弥补过来了,而且能够感化他。

  诸位要知道,佛在经上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中国古人讲「一切人都有良心」,有天良,他要是常常遇到真诚人,他的良心会发现,他的佛性会现前,这就是我们帮助恶人变成善人。这种殊胜的功德利益,我们知不知道?世间人常说「成人之美」,怎样才能成人之美?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处事待人接物,这个心能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只要用这个心就行了。这个心就是真心,这个心就是佛心,这个心就是神圣的一心。我们自己学到了,学到就必须落实在自己生活行为当中,你才真正学到了。落实之后,要把你的功夫加深,要把你的心量扩大,大到虚空法界,你自己不知不觉就成佛了。尽量的扩大,扩大心量就是扩大我们的服务面,我们全心全力去做,自自然然有不可思议的境界现前。

  菩萨广度一切众生,也不能够疏忽物质条件。物质条件从哪里来?物还是由心变现的。我们在大乘经里面常看到,经上给我们写的:菩萨帮助一切众生,两个手掌出无尽的宝藏,做布施供养。这不是想像,不是赞叹,而是实际的,事实。难道他那个无尽宝藏从手上变现出来的?这个说法也可以,但是一般人不能理解。菩萨的德行、菩萨的真诚,感动一切善良众生,菩萨教化众生、安立众生,所谓「得道者多助」,道理在此地。一切众生都愿意为佛菩萨贡献他自己一分心力,这就等於手中出无量妙宝。佛教给我们:一切法不能向外求。向外求,错误了!心外求法,无有是处,向内求!内就是真心,你的心、愿跟诸佛如来一样,等同,向内求。我们的心跟佛的心相同,愿跟佛的愿相同,言跟佛的言相同,行跟佛的行相同,自自然然就得诸佛护念。我们一发心,诸佛如来就知道。我们不知道他,是我们这边有障碍,佛那边没有障碍。所以,就像楞严会上《观世音菩萨圆通章》所说,「上与诸佛,下与一切众生,自自然然感应道交」。我们要想学佛,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得到成就,大心的人,他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得到圆满的成就,可不可能?答案是肯定的。答案既然是肯定的,为什么许许多多人不成就?这是他对於理论、方法、境界欠缺明了,这样才产生了障碍。如果他对於佛在经教里面所说的道理通达明了,佛所教导我们的方法、境界也完全能够明了,他障碍没有了,他当然圆满成就。

  第二句说『得闻如来美妙音』,这个必须要生在有佛出世的时代,这个机会难!如果生在佛前,生在佛后,或者虽然跟佛生在同时,没有住在一个地区,或者虽然住在一个地区,佛经常讲经说法,他疏忽了,他没有去听。就像佛在经上给我们形容,当年世尊在王舍城讲经说法,王舍城的人口有十万人,古时候十万人的城市就是大都市,佛在这个城里住的时间很长,这个城有三分之一的人见过释迦牟尼佛;另外有三分之一的人跟释迦牟尼佛没见过面,但是知道,听说有释迦牟尼佛这个人,闻名没见面;还有三分之一的人连释迦牟尼佛名字都不知道。由此可知,缘分也是难得,不容易!由此可知,结缘太重要了。

  我们年轻的时候作学生,跟随李炳南老师,李老师常常教导我们:不要忘记与一切众生结法缘。他非常重视结缘。为什么?佛在经上讲得好,「佛不度无缘之人」。跟佛结缘,怎么结法?用什么来结?称念佛菩萨的名号,与佛有缘了;供养佛菩萨的形像,与佛有缘了。缘要结得深,「深」是什么?心里头真的常常想见佛,真想!大势至菩萨跟我们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佛虽然离开我们,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入灭,是不是真的入灭?没有。那是表演,舞台上表演,他从舞台上下来了,舞台上面看不到他了,这叫示现入般涅盘,实际上佛没有离开我们,不过是把那个戏装换下来了。现在穿的服装跟我们一样,跟我们大众在一起,我们不认识。世间愈是有苦难,佛菩萨应化愈密集,这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绝对不是说,现在众生业障很重,心目当中完全没有佛菩萨,完全没有圣人,这些佛菩萨、圣人一生气都走了,没这回事情,他不会生气的。他看到你愈可怜,他愈要多住在这个地方。现在社会各个阶层,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佛菩萨化现在其中,只可惜我们肉眼凡夫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果有心思细密的人,感应灵敏的人,我们常讲烦恼轻的人,确有善根福德的人,他们有时候能看得出来;还有一些我们世间所谓具有特异功能的人,也能看出几分。所以,不能说没有圣贤在世间。

  大势至菩萨跟我们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是我们有生之年。有没有见佛?有,我们同修当中就有。念佛人在往生的时候,佛来接引是现前见佛,他看到佛来接引,看到菩萨以及声闻大众来接引他,所以往生是不死,我常讲是活著往生去的,不是死了以后,他一口气还没有断,他还会说话。有些功夫得力的,功夫得力是什么?业障、烦恼、习气,他确实伏住了;虽然没有断,它不发作,它不起作用。像我们净土祖师传记里面记载的初祖慧远大师,他是东晋南北朝时代人,他老人家临终的时候告诉大家:「西方极乐世界境界现前了,我这一次应该走了」;而且跟大家说:「这个境界我过去曾经三次见到过,没有跟任何人讲。西方极乐世界现前这个境界,跟《无量寿经》讲的一模一样。」远公大师在世的时候,建立中国第一个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的一百二十三个人,都是志同道合,一心求生西方的,这称之为「莲社」。他走的时候跟大家讲话,说完之后才走的,所以是活著往生,不是死了往生。往生了,这个身体躯壳不要了,换一个什么身体?莲花化生,紫磨真金色身,具足无量相好,跟阿弥陀佛身相一样,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这个臭皮囊不要了,丢掉了。所以,这个法门是不死的法门。

  这才是人世间第一等福报的大事,世间名闻利养是鸡毛蒜皮,你要是贪恋世间的福报,这个第一等的大福报可能你就当面错过了,这个损失你说有多大!所以真的明白了,真的通达了,我宁舍世间所有的福报,我只求这一个福报,这是头脑真正的醒悟过来了。世间所有的名闻利养、所有五欲六尘的享受,边都不沾,一心一意听从佛陀的教诲,奉行佛陀的教诲,百分之百的做到。就像善导大师在《观经.上品上生章》里面教导我们的:佛教我们做的,全心全力去做到;佛教我们不能做的,我们决定禁止,不但身口不造,念头都不生。这是决定求生西方,肯定往生高品位。到西方极乐世界,这首偈「若有众生至佛前,得闻如来美妙音」,我们今天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亲闻弥陀如来为我说法。我们决心要在这一生成就,不能再等到来生来世,这个念头就大错特错!如果有这个念头,这一个差误,不晓得差到哪一劫去了,这个问题严重!纵然来生还得人身,总不免有隔阴之迷;纵然善根深厚,你没有办法避免环境的影响,你的家庭环境影响,社会环境影响,你还能够继续努力吗?难了!所以,聪明的人,有智慧的人,决定不肯等待,我决定要在这一生当中成就。只有自己真正成就了,才能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你的冤亲债主;为什么?冤亲债主跟自己都是有缘人,不管他是善缘、恶缘,总而言之,他跟你有缘,有缘就容易度,佛不度无缘之人。由此可知,不管是善缘恶缘都好,都是好因缘。自己没有觉悟,没有成就,顺逆善恶的境缘有差等,真正觉悟之后就没有分别,就没有差等了。

  偈子里面,「如来美妙音」含有深义。什么深义?大乘经里面凡是讲如来,多半都是讲自性,从性上讲的;从相上讲的,多半称佛。所以我们看到经上常常用佛,有的时候用如来,用「佛」是从事相上说的,用「如来」多半是从心性上讲的。如来美妙音就是真心本性里面流出来的言音,言语音声,这才叫妙音。六道凡夫,甚至於四圣法界里面的圣贤,他们的音声是从情识里面流出来的,不是从自性。权教菩萨、藏教通教的佛,都没有见性,所以他们的教诲是从意识心、善心里面流露出来的,不是从自性里面流露的。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的言语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这真正是美妙音。美妙的程度真正是不可思议,为什么?他一个音具足一切音;正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这才叫妙!没有方法思议,没有方法形容!

  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讲经说法四十九年,那是如来美妙音。佛灭度距离我们时间久了,音声没有办法传下来,但是音声的符号还留传在今天。我们用符号来代表音声,这个符号就是文字,像唱歌一样,用符号来记载它,就是歌谱;像跳舞一样,每一个动作记录下来,就是舞谱。经典就是诸佛菩萨说法美妙音的音谱,音声说法不可思议,这个妙音的音谱同样也不可思议!我们《华严经》启讲三年了,我听同学们告诉我:这部经已经讲了六百多个小时,我们有没有把它的意思圆满的说出来?没有。我们说出来真是大海之一滴,无量义里头的一分,它的意思说不尽!每一字、每一句的意思,我们一生都讲不尽。所以,音声美妙!经文美妙!经文是佛说法音声的符号。

  「众生得闻」,这句的关键在「闻」,我们有没有得闻?我们没有。为什么?如果我们这个「闻」字真的有了,底下一句一定就有了,「莫不心生大欢喜」。我们的大欢喜没生,我们是听说,还在半信半疑,还在不能确定。这个闻字怎么讲法?「闻」是闻慧,菩萨三慧,闻慧。小乘圣者三学,戒定慧三学,菩萨三慧就是建立在戒定慧的慧的基础上,从慧里面说之为闻慧、思慧、修慧。我们今天为什么没有闻慧?我们没有戒、没有定,哪来的慧?所以我们今天讲这个闻,是凡夫听闻之闻。你听了这个音,听了这个音有没有开悟?没有。为什么没有开悟?你没有闻慧。为什么没有闻慧?你没有定的基础,你没有戒的基础。从哪里做起?从戒做起,佛还特别强调「以戒为师」,戒的目的是得定,定的目的是开慧。如果我们念这个经文「得闻如来美妙音」,这个闻字,听说就行了,哪有那么简单?我们今天都念了,同学们都听了,你们见性了没有?你们开悟了没有?没有,那这个闻字不就有问题?所以,学佛一定从戒学做起。

  「戒学」是什么?我们净宗学会建立的时候,就提了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全是戒学,「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我们试问问:自己有没有认真的做到?甚至於还有许多同学,这五个科目都记不住,那你怎么个作法?纵然记住了,这些条目的意义、精神不知道,记得也是枉然!了解它的精神、意义,不能落实到自己生活当中,不能落实到自己工作里面、处事待人接物之中,那有什么用?你还是凡夫一个,你怎么会得定!定是什么?定与戒,不是别的定。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生活行为,决定不违背这五个科目,我就定在这五个科目,然后念佛求生净土,就会开悟。觉悟之后,六根聪利,聪明猛利,任何一根接触一法就能够一切通达,不是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不是闻一知十,闻一「遍知一切」,这是智慧生,也就是智慧起了作用,我们生活在智慧里面。闻慧,「闻」的意思是接触。眼接触色法,耳接触音声,鼻接触气味,舌接触味觉,眼耳鼻舌身意,它起的作用是见闻觉知,接触称之为闻;一接触就不迷惑了,不迷谓之修慧,修正过去的迷惑;明了叫思慧;闻、思、修三慧。闻思修三慧是一次完成的,没有次第,绝对不是说,先闻,闻了之后再去思,思了之后再去修,不是的,闻思修三慧是一次完成的。从接触称之为闻,从明了称之为思,从不迷称之为修,这叫闻思修三慧。由此可知,菩萨是多么聪明,真正是经论上讲的上根利智;一闻千悟,一接触他就通达明了,一丝毫都不疑惑,我们得明白这个道理。

  『莫不心生大欢喜』,欢喜心怎么生出来的?世出世间法统统明白了,世出世间法的真相清楚了,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障碍,原本一体,不关迷悟。觉悟的人得自在随缘的受用,迷惑的人得的是不自在,但是还是随缘受用,就是在随缘是决定的,一个就是自在,一个就是不自在。觉悟的人所谓讲「解脱」,《华严经》上给我们讲的,每一尊神圣,每一位菩萨,他所修学的法门,最后是解脱门;解脱门是什么?自在。众生随缘不自在,不甘心,不情愿,但是还得要受,不能不受。於是,觉悟的人自自然然会帮助没有觉悟的人,「先知必定觉后知,先觉必定觉后觉」,后知后觉,不知不觉,不了解事实真相,不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他不知道,所以他才生起妄想、分别、执著。对於事实真相愈去愈远,愈迷愈深,他的思想行为不能不造业。既然造业,就不能没有果报。六道三途的果报从哪里来的?自己迷了事实真相之后,从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里头所做的一切业的一个反应;换句话说,完全是自作自受,不能怨天尤人。可是,世人不了解,他怨天尤人的那个念头极为严重,这麻烦大了!造成的后果是自害害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叫大错特错,不知道错到哪里去了,他怎么能生欢喜心?

  古谚语有所谓「人生在世,不开口笑的是痴人」,你们想想这句话,开口笑是欢喜,生大欢喜心。心不能生大欢喜就是迷惑颠倒的人,迷惑颠倒的人他欢喜心生不起来,他生的是什么?烦恼、忧虑、牵挂,他生这个心。在经论里面,佛常讲的常生欢喜心,此地「莫不心生大欢喜」就是常生欢喜心。谁能够做到?觉悟的人能做到,明白的人能做到。六道众生不可能,不但六道不能,十法界里面的圣者也不能,他能够生欢喜心,他不能生大欢喜心。生大欢喜心,是法身菩萨,我们一般讲明心见性的菩萨,才行!这一句是形容他们生活的状况。这在我们修行过程当中,我们用《华严经》来说,你要不断见思烦恼怎么行?见思烦恼就是严重的执著,执著要放下,放下之后我们身心是透明的。「事无不可告人言」,完全透明!生活在这个世间是一尘不染,生活在这个世间决定没有秘密,现在讲是「一切都是公开的」。可是,世间人他的观念不一样,外国的法律有隐私权,这一隐私就完了!不要说是於无上大道,声闻小道他都没分。你有隐私,你不能完全公开;换句话说,你充其量可以生天,你出不了六道轮回。你要想超越六道轮回,你一定要放弃隐私权,大公无私!大概现在一般人,隐私里头最重视的一个部分,就是财产,不愿意让别人知道。甚至於很多,我听说的,先生的财产太太不知道,太太有多少财产也保密,先生也不知道。夫妻、父子各不相知,个人在隐瞒个人,这个家试问问:怎么能和,怎么能兴?家和万事兴!彼此互相隐瞒,纵然是和,表面的,不是实质的。实质是毫无隐藏,那个家决定会兴旺,团体也如此!

  为什么佛教的团体是所有团体里头最尊贵,最被大家尊重的?佛教团体每一个成员无私,见和同解,无私!见和同解要怎样做到?什么条件做到?佛的方法非常简单,每一个人把自己自私自利的观念放下,不就同了!你不肯放下自私自利,你的意见跟别人总是有出入,总不能做到完全相同,所以佛教我们放下自私自利,放下成见,放下自以为是,放下自己的主张,就同了!换句话说,佛教弟子们,做人要客观,不要主观。客观才能够容纳别人,才能够接受别人;主观观念太强了,自然就排斥别人,很不容易接纳别人,这是一定的道理。你的欢喜心怎么能生得起来?

  世间有一等人,把自己的欢喜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这是造极大的罪业。哪一类的众生?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的是阿修罗、罗刹。他们是把自己的欢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上,这个意思很深,细心的去体会,细心的去观察,你就明了了。佛菩萨的欢喜心是建立在教化众生的基础上,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帮助众生转迷为悟,帮助众生超凡入圣,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得大欢喜心。他跟修罗、罗刹、魔王完全不相同,修罗、罗刹、魔王福报享尽了,没有不堕地狱的,他的老家在地狱;菩萨的老家在华藏世界、在极乐世界。那真的叫天壤之别,一个是在登峰造极,一个是在地狱的底层。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真相,要不是诸佛如来给我们说明,我们怎么会知道,作梦也想不出来!所以,世出世间真正的学问,确实是佛法,真实的教诲,确实是佛经,佛经真真实实能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世出世法里头无上的宝典,我们怎么能不尊重、怎么能不爱护?如何尊重、爱护?第一个要依教修行,我们才真正得利益。不是把它收藏起来、把它保存起来,不是!我们要天天读诵,天天研究,天天讲解,不断提升自己的智慧、境界。

  在最近这几年,我们办培训班,我们办净宗学院,目的何在?目的在护持佛法,目的是真正是爱护佛法、学习佛法、弘扬光大佛法,当然常生欢喜心。我们的心真,我们的愿实,实实在在的。海内外志同道合的人多,我们这个才开端,净宗学院才有这个名,有一些同学听到了,打电话来,写信来,传真来,想来参与。我们现在回覆:来参与,我们非常欢迎!但是现在机缘不成熟。什么原因?你来了,我们没有地方给你住。什么时候欢迎你来?我们的校舍建好之后,欢迎你来。他就问:「建校舍大概要多少时间?」我估计至少要一年半到两年。我们校舍建好了,你来,有居住的环境,有学习的场所,我们共同来把大乘佛法,现在虽然说是净宗,我们的心量不是局限在净宗。其他宗派都还没有理想修学的场所,所以我们要开放,我们可以多成立几个班,来帮助大小乘的佛法,普遍成就佛法各宗各派的弘法人才,绝不局限在净宗。等到将来各宗各派都有学院了,像我们净宗学院,他们有禅宗学院,有天台学院,有贤首学院,有法相学院,我们净宗学院就专修净宗。其他宗派还没有成立之前,我们要兼顾,我们要帮助他们,全心全力帮助,希望在我们这里有成就的人,将来他们自己出去建立其他宗派的学院。

  诸位同修总得要晓得,「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世出世间一切法要想有成就,第一个是人才。我听大陆同修告诉我:从前赵朴老曾经在一次佛教会议里头说了三句:佛教要想复兴起来,第一是人才,第二是人才,第三还是人才。老居士有智慧、有眼光,培养人才是今天第一桩的大事。我自己学佛五十年,讲台上讲经四十三年,我愿意把我的经验,把我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心得,无条件圆圆满满的奉献给大家做参考。希望大家的成就,要在我之上,佛法才能够兴旺起来。学得跟我一样,这成绩平平;要不如我,要想佛法兴旺就很难说了。所以我的期望,总是希望后后胜於前前,大家的成就一定要超过我的成就。

  『遍游虚空悟斯法』,遍游净空主方神他悟得这个法门,他从这个法门证入的,证得无上菩提。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