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0七卷) 2001/5/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407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夜神偈颂第六首:
【佛於无福众生中,大福庄严甚威曜,示彼离尘寂灭法,普发华神悟斯道。】
我们在长行里面看到普发树华主夜神,他修学的法门是「光明满足广大欢喜藏解脱门」,这个法门对我们初学来讲,非常重要。在偈颂里面,这是他的修学心得报告,给我们的启示非常之多。
第一句把这个境界说出来,佛在没有福德的众生当中,这一句话实实在在就是讲我们现前的社会,我们生在这个时代的确没有福报。我在讲席里头常常提起,现代这个社会,作总统的、作国王的,每天心神也不安,从帝王一直到平民,可以说都是生活在忧患之中。如果我们看看过去的历史,两相对照一下就晓得,从前的人生跟我们现在的确不一样。过去这个社会还有幸福可言,就像佛经上讲的苦多乐少,他还有乐;现在社会没有乐,只有苦,没有乐。现在的乐是什么?是打吗啡吸毒,那个叫乐,这是一般人讲苦中作乐。
为什么社会会变成这个样子?根本的原因是教育。我们这一代就非常可怜,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也许有很多人要问,现在工商业发达,学校非常普遍,怎么说没有受过教育?我们说没有受过教育,是没有受过圣贤的教育,圣贤的教育是什么?圣贤教育是做人;换句话说,今天学校传授的是技能、技术能力,做人这一方面疏忽了。於是科学技术发达,人与人的关系疏远,造成整个世界都走向争名夺利,这还得了吗?互不相让,这是东西方教育差别在此地。东方是圣贤教育,教我们互相相让、礼让,决定没有竞争的。西方教育出发点都是自私自利,所以学校教的要竞争,拼命去竞争,竞争发展就变成斗争,斗争再发展就变成战争。现在全世界已经不是斗争,在战争的边缘。这一次如果再爆发世界大战,非同小可。科学家也有预言,是这个世界终极战争,就是最后一次战争,从这个战争打了之后,这世界上不会再有战争,为什么?人都死光了。科学家的估计,十个人当中要死九个,这是真的。活的人羡慕死的人,那就是什么?生不如死,你说多可怕!多可悲!现在拼命在发展武器,唯恐人不死光,这就是古老预言跟《圣经》、《古兰经》里面所讲的世界末日。我们每天从报纸、电视新闻资讯里面去看,似乎末日距离我们愈来愈近,这是没有福的众生。
我再举一个浅显的比喻,有福的人心是定的,动作缓慢,诸位同修当中也许有人念过曾国藩的家书家训,曾国藩距离我们不远,才一百多年。他对他家里子侄的教训,动作都要缓慢,显得稳重有福。没有福的人急躁,步调很快,这没福,走起路来好像在拼命,没有福报;有福报的人是慢慢的。佛法里头形容佛菩萨「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是梵语,现在我们讲大象,你们看看大象,大象的动作很慢,走路也很慢,四平八稳的,形容真正有大福德的人,他是这样的态度,这个风范。哪有匆匆忙忙那么急躁?
众生没有福就要受灾难,佛菩萨大慈大悲,愈是苦难的地方,佛菩萨愈要来帮助大家,所以底下一句,『大福庄严甚威曜』。佛用什么大福?佛的福报是圆满的,智慧是圆满的,福慧二足尊,他出现在我们世间。释迦牟尼佛出现的时代,跟中国孔子、老子差不多是同时代,稍微早一点。为什么这个时候佛出现?这个时候众生福薄,我们看孔老夫子的书里面写得就很清楚、就很明白,夫子非常怀念尧舜禹汤的那个时代。那个时代国家的领导人都是具足大德大福,所以人民确实生活在福慧庄严之中。孔子生在春秋,孟子生在战国,那个时候的社会已经动乱,古圣先贤的大道逐渐被人淡忘。从那个时候开始到今天二千五百多年了,伦理道德荡然无存。诸佛菩萨在那个时候出现有道理,佛出现就是大福庄严,只要我们肯学,要我们真学,搞假的不行,这东西要搞真的。
学佛从哪里学起?要从做人学起,人都做不好,怎么能作佛?现在我们在澳洲这个小班里面教《弟子规》、教《三字经》,我们计画当中这个课程,这两门课程之后,接著《了凡四训》,《文昌帝君阴骘文》,《俞净意遇灶神记》,这是印光大师提倡的,《感应篇》,然后才能够入佛法。佛法里头头一个要学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这是学佛的大根大本。这几样东西分量都不多,全部要能背、要能讲、要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你能背能讲做不到,那是空的,那枉然,要真正做到,然后才能够修学大乘。诸位要晓得,今天佛教为什么衰到这个样子,几乎灭绝了,原因在哪里?大乘是佛教的大学,没有小学、中学,你怎么能念大学?讲这些大乘经听听而已,你哪里能做得到?从什么地方做起?你根本就不知道。
所以,大乘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小乘确确实实在隋唐时候传到中国来的,而且传的相当完整。我们现在汉文大藏经里面的小乘部分,跟南传的几乎完全相同,两千多种经论里面巴利文的经典只比汉文大概多不到五十部,你就晓得小乘经到中国来很完整。在隋唐的时候,小乘有两个宗派:成实宗、俱舍宗。很不幸这两个宗派唐朝中叶以后就衰没,现在没人学了。为什么衰没我们要懂得,为什么中国人要大乘不要小乘?中国过去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都有儒学的基础、道学的基础(道家),中国的儒跟道足以代替小乘,所以中国就无需要小乘。但是今天麻烦就大了,儒也不学了,道也不学了,小乘也不要了,天天念大乘经,有口无心,所以学一辈子都得不到利益,可以说丝毫利益都得不到。不是佛菩萨不慈悲,是我们自己没有福、薄福,没福就是没有遇到善知识,这就是没有福报。也有人遇到善知识不知道亲近、不晓得学习,这个人就是他有因缘,他没有福德;有福德没有因缘是一生遇不到好老师。所以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不容易,那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遇到善知识能不能成就,关键在对於善知识有没有信心,善知识的教诲能不能完全落实,关键在这里。我这一生学佛可以说是非常幸运,这三个条件具足。我学佛第一天亲近出家人章嘉大师,头一天给我开示,就教我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教我布施,布施就是舍。初学的时候舍身外之物,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要放下。我们到以后渐渐入了佛的境界才晓得,这些东西是障碍,有一条放不下你就入不了门,不是大乘门,小乘门都入不进去。所以你们年轻的法师在这边学讲经,你们将来有没有成就,关键就是能不能把自私自利放下。你能放下自私自利,你就接近成功,还不能保证,但是什么?靠近。到什么时候才能保证?《金刚经》上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才得到保证。如果你还有四相,还有自私自利,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我常说的,菩提道上寸步难行,你不可能有成就,这是什么?这是个障碍、大障碍,你怎么可能有进步?自私自利、我相我见是见思烦恼的根,这个根要不拔除,见思烦恼不能断;见思烦恼不断,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道理事实不能不清楚。不管你怎么修,你再用功再努力,勇猛精进,你都出不了三界六道。然后你才晓得自私自利、贪瞋痴慢的害,我们无量劫来就被这个东西害了。一定要觉悟,一定要回头,要把它舍得干干净净。
佛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不仅是言教,他要不做出样子,他教导我们要舍要放下,他自己不肯放下,我们未必相信他。释迦牟尼佛他生长在帝王之家,他要不出家,他继承王位。他能够舍弃王位,中国古人常讲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别人要争的,争还争不到,他已经到手的,他放弃不要了,做给你们看看,这个东西不是人生的目的。一切物质上的享受他也统统放下,自己过最简单的生活、最朴实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身上所有的财产三衣一钵,做出来给我们看,彻底放下!把烦恼放下,见思烦恼放下,尘沙烦恼放下,无明烦恼放下,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现前。无量智慧是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智慧不是从外头求来的。我们的智慧为什么不能现前?烦恼盖覆住了,所以智慧透不出来。
佛的福报也是圆满的。说佛的智慧圆满大家不会反对,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说了这么多经,那没有智慧你能说得出来吗?这个没有问题;要说佛的福报,大家就怀疑,佛过得那么苦,每天到外面去讨饭,有时还未必能讨到,这有什么福报?这里头大家就不懂了。什么是福报?每天生活在欢喜里面是福报;每天生活在痛苦里头,那有什么福?释迦牟尼佛,他的一些学生们,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得失,对待一切众生真诚清净平等的恭敬,你说那个生活多快乐,世间什么人能跟他相比,真正福报在这里。多少国王大臣拜他作老师,也有多少贫穷乞丐也拜他作老师,他老人家心目当中平等的。进入他的道场,最初的道场没有房子,旷野大树底下讲经说法,国王跟乞丐坐在一起,平等的,这是大福报。以后佛也住过精舍,精舍是国王大臣、大富长者们供养的。那个供养跟现在的供养不一样,现在的供养是把房子园林献给出家人,那个时候不是的,借用借住。这是我常讲,佛菩萨住园林有使用权。所有权?所有权是那些国王大臣、大富长者。没有所有权,有使用权。就像我们住旅馆一样,我们住个一天两天、十天八天,我有使用权,所有权是旅馆老板的,无忧无挂。佛教给我们什么人有福?有使用权的人有福,什么人很苦很累?有所有权的人很累,他要操心,他有牵挂、有忧虑。你从这个地方去观察,你才能观察出佛的那一种大福庄严,他一生得大自在。所以确实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种福报多大!我们今天学佛没有把这个学到,这就很可惜。这要是学到,你就有真正的受用。
我这一生非常感激我的老师,头一天见面就把这个法子传授给我,我也真肯学习。我一生当中没有道场,一生当中没有管过人,没有管过事,也没有管过钱。现在在图文巴建了一个小道场,在山上买了一栋房子,有几个人住在那个地方,住在一起共修决定要修六和敬。如果不能和睦相处,我的办法这个道场立刻解散,为什么?避免造业,这个造业是破和合僧,大家不和是破和合僧,菩萨戒经里面讲堕阿鼻地狱,所以马上解散,使大家没有机会造这个重罪,这叫大慈大悲。能够和合,我欢迎你住在一块共修,不能和合,马上解散。解散完了之后,房子怎么?房子马上卖掉,卖这个钱拿去做别的好事,我们就印经做VCD来布施,不要造罪业。这就是要有智慧、要有果断。我们要给众生善缘,不能给众生恶缘;我们要是给他恶缘,我们对不起他。所以道场成就之后,供养这些年轻出家人,我在旁边看,你们在一块是不是很欢喜,是不是真的互助合作在那里一心办道。如果不是的,我立刻就解散,各人回家,各奔前程,我道场马上就卖掉,绝不造罪业。这是我的办法,我绝不给自己添麻烦,要是我心里面还有牵挂、还有忧虑,那这是大笨蛋干的。我学佛学了五十年不能学成大笨蛋,我不会上这个当,我学得自由自在多开心,天天欢喜,常生欢喜心。
所以佛的大福德我们要有能力看得到,跟世间人一比较,世间人不能跟佛相比。那样的心地多清净,一尘不染,心地没有分别,平等自在,这是「大福庄严甚威曜」。
『示彼离尘寂灭法』,这是讲佛对於无福的众生,教他什么?教他修大福德。大福德这里提出两大纲领:一个是「离尘」,一个是「寂灭」。这一段里头清凉有个注解,他老人家说:「以众生本来自尽,故是寂灭。是以智穷妄本,理无不显。妄彻真源,惑无不尽,喜方满足,故法门名出生广大喜。」清凉注解的文字不多,菩萨修行的宗旨完全说出来了。「众生本来自尽」,自是自己,「自尽」就是: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本来没有。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本来无一物」,此地「本来自尽」四个字就是本来无一物,所以他是寂灭的。如果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就入了佛的境界。佛的心清净寂灭,寂是寂静,灭是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都灭了,这是真心,这是本性。由此可知,原本是清净寂灭的,现在生起无量无边的妄想分别执著,这就错了。佛在《华严》、《圆觉》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现在堕落在凡夫里头,而且天天造恶业,将来的前途一片黑暗,非常恐怖。三途进去容易,出来太难了。佛说的都是真实话,不是欺骗我们,也不是吓唬我们,句句说实话。贪心堕饿鬼,瞋恚堕地狱,愚痴堕畜生,这个话在大小乘经论里面讲得最多,是希望我们听了之后牢牢的记住,一定要断贪瞋痴。要想出离三界六道,一定要断见思烦恼;要想出离十法界,一定要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是分别,见思烦恼是执著。你有分别执著,你的麻烦就大了,不但对前程造成严重的障碍,对於学佛法也成了障碍。为什么?你不开悟,为什么不开悟?你有业障,把你智慧障住。这个业障总不外乎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佛教给我们离尘法,尘在此地是烦恼的代名词,一定要远离烦恼。「尘」这一个字里头包括无明、尘沙、见思,三种烦恼都用尘做比喻。
我们现在在讲席当中是用最粗浅的话来讲,我讲十六个字大家好懂,佛经里讲一个字你不容易体会,我讲得很粗,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沾了一个字,你的智慧就不开,你这一生逃不过烦恼,你这一生不但出不了三界,恐怕来生人天都难保住。你要是细心去思惟,怎么不可怕?所以学佛要真学,老实学,老实学印光大师教给我们,从《了凡四训》,深信因果。《了凡四训》是教我们深信因果,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必定有恶报。善恶的标准是什么?印光大师用《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用这两本书给我们做善恶标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违犯?大师不用戒律,而用这两样东西,用心良苦。用戒律,这个社会上许许多多不学佛的人他看不到,他不懂;用这两种书在过去家喻户晓,人人能接受,很容易懂得,尤其纯粹都是中国东西。把这两本书代替戒律,来挽救社会的劫运,这是大师真实智慧,无尽的慈悲。然后再劝你念佛求生净土,你决定得生。
如果没有前面的基础,念佛也很难往生。净宗法门虽然说是易行道,也不是你想像当中那么容易。佛在《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西方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想想我们善不善?所以印祖用《了凡四训》、《感应篇》、《阴骘文》让我们修善,断恶修善。我们是善人,这才有资格进入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社团,不善怎么行?在功夫上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弥陀经》上讲的三个条件,我们三个条件统统具足,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肯定得生。如果这三个条件缺一个,都有问题,能不能往生那就不能肯定。所以我们总要认真努力,千万不要被现在这花花世界欺骗了。这花花世界是什么?妖魔鬼怪,你读读《楞严经》,「清净明诲章」里面讲的妖魔鬼怪。妖魔鬼怪是什么?杀盗淫妄,杀盗淫妄的心是饿鬼、地狱心,杀盗淫妄的行为决定堕三途。所以我们不但这些事不能做,念头都没有,养自己纯善的心,念头都不生,我们的前途才一片光明,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此地这个偈颂里,「离尘」非常非常重要,关键的字眼就是这两个字。远离一切尘垢,我们才能够真正达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此地讲的寂灭法。一心是大定,不乱是慧,普发华神他从这里开悟的。清凉在这里说,「智穷妄本,理无不显」,当然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所以我们学佛求什么?求智慧,智慧没有边际、没有底,要认真努力求,为什么?智慧开了,理就显,理显了之后,这个事你就明了。「妄彻真源,惑无不尽」,妄惑断尽了,真源是讲真心本性,彻底显示出来了。「喜方满足」,所以到喜方满足,这是什么境界?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尽,换句话说,讲到法喜充满,等觉菩萨还欠一分,如来果地上才圆满。那就是说惑要断得干净,这个惑是无明烦恼,《华严经》里面也叫它做妄想,妄想真的断尽,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一念不生,这个是佛。我们今天在境界上还会起心动念,这是凡夫,为什么?起心动念是无明。确确实实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无明舍了;不分别,尘沙烦恼放下了;不执著,见思烦恼放下了。这三种烦恼都放下了,他怎么会不自在?他怎么会不欢喜?
大乘经教里常说的「常生欢喜心」,欢喜心是这么来的,这个道理佛法里讲得多、讲得透彻。孔老夫子也说,《论语》头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个「悦」是法喜,悦是什么?从内心里面生起来的欢喜,不是外面的;外面六尘境界里面生欢喜,那个不叫悦,叫乐。好朋友来了,很欢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跟悦不一样,乐是从外头来的,悦是从内心里头发的。「喜方满足」是从内心里头发的,不是外头境界。由此可知,你的欢喜心生不起来,一天到晚生烦恼,是因为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果然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法喜充满。
放下要紧!学佛,佛教菩萨,教菩萨修行六条,头一条是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放下身心世界,真正一尘不染,你就快乐,你就得大自在。佛菩萨那一种乐,一般人根本就无法想像,为什么?他没入这个境界。认真学、努力的修学,那就是认真去放下,天天放下,月月放下,年年放下。这样,上根利智大概三年五载就入境界,中下根性的人用个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也能契入境界。我最初学佛得力於老师指导,我能够得的一点小受用,也是二、三十年,才得这个受用,不会受外头境界干扰;也就是说不会受外头境界诱惑了,才会得自在。一定要有耐心,要相当长的时间,不是学了几天就得到,那不可能的事情。认真努力,我们在古人注疏里面看到,最快的大概都是三年到五年,我们在《高僧传》、《居士传》里面看到,绝大多数的二、三十年。我们这种是中等根性的人,要认真努力二、三十年克服自己的烦恼,克服自己的习气,才能入这个境界。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夜神偈颂第六首:
【佛於无福众生中,大福庄严甚威曜,示彼离尘寂灭法,普发华神悟斯道。】
我们在长行里面看到普发树华主夜神,他修学的法门是「光明满足广大欢喜藏解脱门」,这个法门对我们初学来讲,非常重要。在偈颂里面,这是他的修学心得报告,给我们的启示非常之多。
第一句把这个境界说出来,佛在没有福德的众生当中,这一句话实实在在就是讲我们现前的社会,我们生在这个时代的确没有福报。我在讲席里头常常提起,现代这个社会,作总统的、作国王的,每天心神也不安,从帝王一直到平民,可以说都是生活在忧患之中。如果我们看看过去的历史,两相对照一下就晓得,从前的人生跟我们现在的确不一样。过去这个社会还有幸福可言,就像佛经上讲的苦多乐少,他还有乐;现在社会没有乐,只有苦,没有乐。现在的乐是什么?是打吗啡吸毒,那个叫乐,这是一般人讲苦中作乐。
为什么社会会变成这个样子?根本的原因是教育。我们这一代就非常可怜,没有接受到良好的教育。也许有很多人要问,现在工商业发达,学校非常普遍,怎么说没有受过教育?我们说没有受过教育,是没有受过圣贤的教育,圣贤的教育是什么?圣贤教育是做人;换句话说,今天学校传授的是技能、技术能力,做人这一方面疏忽了。於是科学技术发达,人与人的关系疏远,造成整个世界都走向争名夺利,这还得了吗?互不相让,这是东西方教育差别在此地。东方是圣贤教育,教我们互相相让、礼让,决定没有竞争的。西方教育出发点都是自私自利,所以学校教的要竞争,拼命去竞争,竞争发展就变成斗争,斗争再发展就变成战争。现在全世界已经不是斗争,在战争的边缘。这一次如果再爆发世界大战,非同小可。科学家也有预言,是这个世界终极战争,就是最后一次战争,从这个战争打了之后,这世界上不会再有战争,为什么?人都死光了。科学家的估计,十个人当中要死九个,这是真的。活的人羡慕死的人,那就是什么?生不如死,你说多可怕!多可悲!现在拼命在发展武器,唯恐人不死光,这就是古老预言跟《圣经》、《古兰经》里面所讲的世界末日。我们每天从报纸、电视新闻资讯里面去看,似乎末日距离我们愈来愈近,这是没有福的众生。
我再举一个浅显的比喻,有福的人心是定的,动作缓慢,诸位同修当中也许有人念过曾国藩的家书家训,曾国藩距离我们不远,才一百多年。他对他家里子侄的教训,动作都要缓慢,显得稳重有福。没有福的人急躁,步调很快,这没福,走起路来好像在拼命,没有福报;有福报的人是慢慢的。佛法里头形容佛菩萨「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那伽是梵语,现在我们讲大象,你们看看大象,大象的动作很慢,走路也很慢,四平八稳的,形容真正有大福德的人,他是这样的态度,这个风范。哪有匆匆忙忙那么急躁?
众生没有福就要受灾难,佛菩萨大慈大悲,愈是苦难的地方,佛菩萨愈要来帮助大家,所以底下一句,『大福庄严甚威曜』。佛用什么大福?佛的福报是圆满的,智慧是圆满的,福慧二足尊,他出现在我们世间。释迦牟尼佛出现的时代,跟中国孔子、老子差不多是同时代,稍微早一点。为什么这个时候佛出现?这个时候众生福薄,我们看孔老夫子的书里面写得就很清楚、就很明白,夫子非常怀念尧舜禹汤的那个时代。那个时代国家的领导人都是具足大德大福,所以人民确实生活在福慧庄严之中。孔子生在春秋,孟子生在战国,那个时候的社会已经动乱,古圣先贤的大道逐渐被人淡忘。从那个时候开始到今天二千五百多年了,伦理道德荡然无存。诸佛菩萨在那个时候出现有道理,佛出现就是大福庄严,只要我们肯学,要我们真学,搞假的不行,这东西要搞真的。
学佛从哪里学起?要从做人学起,人都做不好,怎么能作佛?现在我们在澳洲这个小班里面教《弟子规》、教《三字经》,我们计画当中这个课程,这两门课程之后,接著《了凡四训》,《文昌帝君阴骘文》,《俞净意遇灶神记》,这是印光大师提倡的,《感应篇》,然后才能够入佛法。佛法里头头一个要学的《阿难问事佛吉凶经》、《十善业道经》,这是学佛的大根大本。这几样东西分量都不多,全部要能背、要能讲、要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你能背能讲做不到,那是空的,那枉然,要真正做到,然后才能够修学大乘。诸位要晓得,今天佛教为什么衰到这个样子,几乎灭绝了,原因在哪里?大乘是佛教的大学,没有小学、中学,你怎么能念大学?讲这些大乘经听听而已,你哪里能做得到?从什么地方做起?你根本就不知道。
所以,大乘是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小乘确确实实在隋唐时候传到中国来的,而且传的相当完整。我们现在汉文大藏经里面的小乘部分,跟南传的几乎完全相同,两千多种经论里面巴利文的经典只比汉文大概多不到五十部,你就晓得小乘经到中国来很完整。在隋唐的时候,小乘有两个宗派:成实宗、俱舍宗。很不幸这两个宗派唐朝中叶以后就衰没,现在没人学了。为什么衰没我们要懂得,为什么中国人要大乘不要小乘?中国过去学佛的人,无论在家出家都有儒学的基础、道学的基础(道家),中国的儒跟道足以代替小乘,所以中国就无需要小乘。但是今天麻烦就大了,儒也不学了,道也不学了,小乘也不要了,天天念大乘经,有口无心,所以学一辈子都得不到利益,可以说丝毫利益都得不到。不是佛菩萨不慈悲,是我们自己没有福、薄福,没福就是没有遇到善知识,这就是没有福报。也有人遇到善知识不知道亲近、不晓得学习,这个人就是他有因缘,他没有福德;有福德没有因缘是一生遇不到好老师。所以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不容易,那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
遇到善知识能不能成就,关键在对於善知识有没有信心,善知识的教诲能不能完全落实,关键在这里。我这一生学佛可以说是非常幸运,这三个条件具足。我学佛第一天亲近出家人章嘉大师,头一天给我开示,就教我看破放下,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教我布施,布施就是舍。初学的时候舍身外之物,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要放下。我们到以后渐渐入了佛的境界才晓得,这些东西是障碍,有一条放不下你就入不了门,不是大乘门,小乘门都入不进去。所以你们年轻的法师在这边学讲经,你们将来有没有成就,关键就是能不能把自私自利放下。你能放下自私自利,你就接近成功,还不能保证,但是什么?靠近。到什么时候才能保证?《金刚经》上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才得到保证。如果你还有四相,还有自私自利,还有是非人我,还有贪瞋痴慢,我常说的,菩提道上寸步难行,你不可能有成就,这是什么?这是个障碍、大障碍,你怎么可能有进步?自私自利、我相我见是见思烦恼的根,这个根要不拔除,见思烦恼不能断;见思烦恼不断,决定出不了六道轮回,这个道理事实不能不清楚。不管你怎么修,你再用功再努力,勇猛精进,你都出不了三界六道。然后你才晓得自私自利、贪瞋痴慢的害,我们无量劫来就被这个东西害了。一定要觉悟,一定要回头,要把它舍得干干净净。
佛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不仅是言教,他要不做出样子,他教导我们要舍要放下,他自己不肯放下,我们未必相信他。释迦牟尼佛他生长在帝王之家,他要不出家,他继承王位。他能够舍弃王位,中国古人常讲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别人要争的,争还争不到,他已经到手的,他放弃不要了,做给你们看看,这个东西不是人生的目的。一切物质上的享受他也统统放下,自己过最简单的生活、最朴实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身上所有的财产三衣一钵,做出来给我们看,彻底放下!把烦恼放下,见思烦恼放下,尘沙烦恼放下,无明烦恼放下,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现前。无量智慧是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智慧不是从外头求来的。我们的智慧为什么不能现前?烦恼盖覆住了,所以智慧透不出来。
佛的福报也是圆满的。说佛的智慧圆满大家不会反对,为什么?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说了这么多经,那没有智慧你能说得出来吗?这个没有问题;要说佛的福报,大家就怀疑,佛过得那么苦,每天到外面去讨饭,有时还未必能讨到,这有什么福报?这里头大家就不懂了。什么是福报?每天生活在欢喜里面是福报;每天生活在痛苦里头,那有什么福?释迦牟尼佛,他的一些学生们,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得失,对待一切众生真诚清净平等的恭敬,你说那个生活多快乐,世间什么人能跟他相比,真正福报在这里。多少国王大臣拜他作老师,也有多少贫穷乞丐也拜他作老师,他老人家心目当中平等的。进入他的道场,最初的道场没有房子,旷野大树底下讲经说法,国王跟乞丐坐在一起,平等的,这是大福报。以后佛也住过精舍,精舍是国王大臣、大富长者们供养的。那个供养跟现在的供养不一样,现在的供养是把房子园林献给出家人,那个时候不是的,借用借住。这是我常讲,佛菩萨住园林有使用权。所有权?所有权是那些国王大臣、大富长者。没有所有权,有使用权。就像我们住旅馆一样,我们住个一天两天、十天八天,我有使用权,所有权是旅馆老板的,无忧无挂。佛教给我们什么人有福?有使用权的人有福,什么人很苦很累?有所有权的人很累,他要操心,他有牵挂、有忧虑。你从这个地方去观察,你才能观察出佛的那一种大福庄严,他一生得大自在。所以确实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种福报多大!我们今天学佛没有把这个学到,这就很可惜。这要是学到,你就有真正的受用。
我这一生非常感激我的老师,头一天见面就把这个法子传授给我,我也真肯学习。我一生当中没有道场,一生当中没有管过人,没有管过事,也没有管过钱。现在在图文巴建了一个小道场,在山上买了一栋房子,有几个人住在那个地方,住在一起共修决定要修六和敬。如果不能和睦相处,我的办法这个道场立刻解散,为什么?避免造业,这个造业是破和合僧,大家不和是破和合僧,菩萨戒经里面讲堕阿鼻地狱,所以马上解散,使大家没有机会造这个重罪,这叫大慈大悲。能够和合,我欢迎你住在一块共修,不能和合,马上解散。解散完了之后,房子怎么?房子马上卖掉,卖这个钱拿去做别的好事,我们就印经做VCD来布施,不要造罪业。这就是要有智慧、要有果断。我们要给众生善缘,不能给众生恶缘;我们要是给他恶缘,我们对不起他。所以道场成就之后,供养这些年轻出家人,我在旁边看,你们在一块是不是很欢喜,是不是真的互助合作在那里一心办道。如果不是的,我立刻就解散,各人回家,各奔前程,我道场马上就卖掉,绝不造罪业。这是我的办法,我绝不给自己添麻烦,要是我心里面还有牵挂、还有忧虑,那这是大笨蛋干的。我学佛学了五十年不能学成大笨蛋,我不会上这个当,我学得自由自在多开心,天天欢喜,常生欢喜心。
所以佛的大福德我们要有能力看得到,跟世间人一比较,世间人不能跟佛相比。那样的心地多清净,一尘不染,心地没有分别,平等自在,这是「大福庄严甚威曜」。
『示彼离尘寂灭法』,这是讲佛对於无福的众生,教他什么?教他修大福德。大福德这里提出两大纲领:一个是「离尘」,一个是「寂灭」。这一段里头清凉有个注解,他老人家说:「以众生本来自尽,故是寂灭。是以智穷妄本,理无不显。妄彻真源,惑无不尽,喜方满足,故法门名出生广大喜。」清凉注解的文字不多,菩萨修行的宗旨完全说出来了。「众生本来自尽」,自是自己,「自尽」就是: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本来没有。惠能大师在《坛经》里面讲「本来无一物」,此地「本来自尽」四个字就是本来无一物,所以他是寂灭的。如果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就入了佛的境界。佛的心清净寂灭,寂是寂静,灭是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都灭了,这是真心,这是本性。由此可知,原本是清净寂灭的,现在生起无量无边的妄想分别执著,这就错了。佛在《华严》、《圆觉》上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现在堕落在凡夫里头,而且天天造恶业,将来的前途一片黑暗,非常恐怖。三途进去容易,出来太难了。佛说的都是真实话,不是欺骗我们,也不是吓唬我们,句句说实话。贪心堕饿鬼,瞋恚堕地狱,愚痴堕畜生,这个话在大小乘经论里面讲得最多,是希望我们听了之后牢牢的记住,一定要断贪瞋痴。要想出离三界六道,一定要断见思烦恼;要想出离十法界,一定要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是分别,见思烦恼是执著。你有分别执著,你的麻烦就大了,不但对前程造成严重的障碍,对於学佛法也成了障碍。为什么?你不开悟,为什么不开悟?你有业障,把你智慧障住。这个业障总不外乎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佛教给我们离尘法,尘在此地是烦恼的代名词,一定要远离烦恼。「尘」这一个字里头包括无明、尘沙、见思,三种烦恼都用尘做比喻。
我们现在在讲席当中是用最粗浅的话来讲,我讲十六个字大家好懂,佛经里讲一个字你不容易体会,我讲得很粗,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沾了一个字,你的智慧就不开,你这一生逃不过烦恼,你这一生不但出不了三界,恐怕来生人天都难保住。你要是细心去思惟,怎么不可怕?所以学佛要真学,老实学,老实学印光大师教给我们,从《了凡四训》,深信因果。《了凡四训》是教我们深信因果,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必定有恶报。善恶的标准是什么?印光大师用《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用这两本书给我们做善恶标准,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有没有违犯?大师不用戒律,而用这两样东西,用心良苦。用戒律,这个社会上许许多多不学佛的人他看不到,他不懂;用这两种书在过去家喻户晓,人人能接受,很容易懂得,尤其纯粹都是中国东西。把这两本书代替戒律,来挽救社会的劫运,这是大师真实智慧,无尽的慈悲。然后再劝你念佛求生净土,你决定得生。
如果没有前面的基础,念佛也很难往生。净宗法门虽然说是易行道,也不是你想像当中那么容易。佛在《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西方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想想我们善不善?所以印祖用《了凡四训》、《感应篇》、《阴骘文》让我们修善,断恶修善。我们是善人,这才有资格进入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社团,不善怎么行?在功夫上讲,「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是《弥陀经》上讲的三个条件,我们三个条件统统具足,哪有不往生的道理!肯定得生。如果这三个条件缺一个,都有问题,能不能往生那就不能肯定。所以我们总要认真努力,千万不要被现在这花花世界欺骗了。这花花世界是什么?妖魔鬼怪,你读读《楞严经》,「清净明诲章」里面讲的妖魔鬼怪。妖魔鬼怪是什么?杀盗淫妄,杀盗淫妄的心是饿鬼、地狱心,杀盗淫妄的行为决定堕三途。所以我们不但这些事不能做,念头都没有,养自己纯善的心,念头都不生,我们的前途才一片光明,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此地这个偈颂里,「离尘」非常非常重要,关键的字眼就是这两个字。远离一切尘垢,我们才能够真正达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此地讲的寂灭法。一心是大定,不乱是慧,普发华神他从这里开悟的。清凉在这里说,「智穷妄本,理无不显」,当然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所以我们学佛求什么?求智慧,智慧没有边际、没有底,要认真努力求,为什么?智慧开了,理就显,理显了之后,这个事你就明了。「妄彻真源,惑无不尽」,妄惑断尽了,真源是讲真心本性,彻底显示出来了。「喜方满足」,所以到喜方满足,这是什么境界?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尽,换句话说,讲到法喜充满,等觉菩萨还欠一分,如来果地上才圆满。那就是说惑要断得干净,这个惑是无明烦恼,《华严经》里面也叫它做妄想,妄想真的断尽,无论在什么境界里头一念不生,这个是佛。我们今天在境界上还会起心动念,这是凡夫,为什么?起心动念是无明。确确实实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无明舍了;不分别,尘沙烦恼放下了;不执著,见思烦恼放下了。这三种烦恼都放下了,他怎么会不自在?他怎么会不欢喜?
大乘经教里常说的「常生欢喜心」,欢喜心是这么来的,这个道理佛法里讲得多、讲得透彻。孔老夫子也说,《论语》头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个「悦」是法喜,悦是什么?从内心里面生起来的欢喜,不是外面的;外面六尘境界里面生欢喜,那个不叫悦,叫乐。好朋友来了,很欢喜,「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乐跟悦不一样,乐是从外头来的,悦是从内心里头发的。「喜方满足」是从内心里头发的,不是外头境界。由此可知,你的欢喜心生不起来,一天到晚生烦恼,是因为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没放下,果然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你就法喜充满。
放下要紧!学佛,佛教菩萨,教菩萨修行六条,头一条是布施。布施就是放下,放下身心世界,真正一尘不染,你就快乐,你就得大自在。佛菩萨那一种乐,一般人根本就无法想像,为什么?他没入这个境界。认真学、努力的修学,那就是认真去放下,天天放下,月月放下,年年放下。这样,上根利智大概三年五载就入境界,中下根性的人用个二十年三十年的时间也能契入境界。我最初学佛得力於老师指导,我能够得的一点小受用,也是二、三十年,才得这个受用,不会受外头境界干扰;也就是说不会受外头境界诱惑了,才会得自在。一定要有耐心,要相当长的时间,不是学了几天就得到,那不可能的事情。认真努力,我们在古人注疏里面看到,最快的大概都是三年到五年,我们在《高僧传》、《居士传》里面看到,绝大多数的二、三十年。我们这种是中等根性的人,要认真努力二、三十年克服自己的烦恼,克服自己的习气,才能入这个境界。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