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九五卷) 2001/2/1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395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夜神长行,第三句:
【护世精气主夜神,得普现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
清凉大师告诉我们,这一位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焰慧地」的善友。在后面经文里面,他的名字是「普救众生妙德」,跟此地「护世精气」,文字上有一些差别,意思完全相同。护世精气才是真正的救护众生,由救护众生,才显示出佛菩萨的大德。
现在这个世间普遍的显示出动乱不安,在中国、在外国确实有不少有学问、有高见之人,常常感叹到现在世间没有道德,所以才呈现著一片昏乱的现象。什么叫道?什么叫德?道不是人为的,是自然的,在佛法讲是自性本具,《楞严经》上所讲的「清净本然」,这是道。道只有一个,没有多。究竟圆满,在佛法里面称之为佛道。佛道决定不是释迦牟尼佛自己创造的,没有这个道理。古圣先贤他们发现到了,他们体会到了,知道这个叫道。迷失了正道就生出许许多多的邪道,哪些是邪道?在佛法讲,十法界就是邪道。十法界里面,虽然有菩萨、有佛,但是跟一真法界相比,它是邪;一真法界是真。迷失了正道,才变现出许多的邪道。如果认识正道,邪道就不存在了。
此地经上讲的「精气」,这是正道。所以清凉大师说,「护世精气,方是救生」。那要怎样护法?人行道有得於心,这叫德。道,实在讲,眼睛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不但眼、耳无能为力,你心里也想不到。佛家常讲,起心动念,你就错了。所谓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起心便错,动念皆乖」,六祖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这些话都是形容大道,形容真道、正道。什么人能行这个道?在佛家称他作佛,在其他的宗教里面称他为神、称他为上帝,他的行为、他的表现就是德。在儒家跟我们讲的三纲、五伦、五常、八德,这些叫德。特别是指五常八德,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八德一般有两种讲法:一个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另外还有一个讲法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两种讲法都好,这是德。
「道德」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儒家称之为礼,佛家称之为戒。由此可知,礼与戒不是吃人的,不是圣人制作出来约束人的,不是的,自然而然的。礼的根源是道德,道德的根源是自性,自然而然。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会守礼、才会持戒,自自然然不会犯戒、不会破戒。你懂得,「不是他制作来约束我的」,不是的,自性本来就是这样。所以性德的流露,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护世精气」就是要护这个,现在这个世间缺乏了。从哪里护起?现在是道德仁义礼全都没有,麻烦大了。社会上许许多多人,他的思想、他的见解、他的言行与道德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习以为常,自以为是,这个事情麻烦大了。正是《易经》里面所讲的「天地否」,后面就是一个大的改革,物极必反。
这个大的改革是什么?恐怕就是许多宗教里面讲的世界末日。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适逢其会,这很难得的。这个大灾难之后,人心会省悟过来,痛定思痛,会省悟过来。所以一般宗教家也讲,世界末日过了之后,这个世界上有一千年太平盛世。看看这一个大难关,我们能不能够度得过去?这就要修德以待之。我们不懂得修德,依旧要造作恶业,恐怕这个难关就过不去。也许就是像基督教、天主教里面所讲的最后的审判,最后审判什么?算总帐。不要以为因果报应是靠不住,「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谚语常讲「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现在这个时辰看看快要到了,要算总帐了。
世间中国、外国的大圣大贤都是劝导我们,要存好心、要说好话、要行好事、要做好人。我们这些年来,到处劝导大家「修四好」,救自己,也帮助众生。菩萨所修的法门是『普现世间调伏众生』,我们从这个法门的名义上来观察,岂不就是现在人所讲的社会教育?「普现」,普就是没有分别,决定平等,没有族类的分别,没有国土的分别,没有文化的分别,没有宗教的分别。贫富贵贱,男女老少,一律平等,这才叫普。真正是佛法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世尊在《法华经》里面说,末法时期要提倡大乘。大乘是民主自由开放的,不同於小乘,小乘是保守的,封建时代很适合於小乘,民主时代适合於大乘。佛在三千年前就见到,就给我们正确的指示。佛菩萨怎么样普现世间?佛菩萨在哪里?我们要知道,我们学佛就是佛菩萨的学生,学生要学得像老师,要把老师教导我们的表现出来。「佛菩萨普现」,原来是让我们做出来给大家看,这叫普现。我们不做,天天在等著佛菩萨示现,最后没有不落空的。
诸佛菩萨殷切的希望我们个个都作佛、作菩萨,这是他示现教化众生的目标。我们要能体会到他的意思,决定要依教奉行,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无惧无悔。佛教我们放下,我们真的放下,不要怕,「放下之后,我明天生活怎么办」?许许多多人有疑虑,不敢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所以佛菩萨不住世间;随顺佛菩萨教诲的人,就是佛菩萨住世。世间人没有一个不自私自利的,佛菩萨大公无私,我们能够放下自私自利,大公无私,我们是真正佛弟子。佛的真实教诲,必定要我们显示给一切众生,这样才能够调伏一切众生。「调伏」这两个字是讲教学的成果,调是调教,伏是降伏,降伏众生的烦恼习气,帮助他回头是岸,这个教学就收到了成效,护世的目标就达到了。
总而言之,千经万论总不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总不外这八个字。我们自己学佛,起心动念,佛家说得好,「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我们起心动念要觉,什么叫做觉?我这个念头起来,佛在经教上许不许?与佛陀的教诲相应不相应?如果是相应,这是善念,应当要叫它念念增长;如果与佛经教上讲的不相应,这是恶念,恶念立刻要把它断掉;这就叫修行,这就叫功夫。修行功夫要从起心动念处下手,这是古来祖师大德常常劝导我们,「从根本修」,就是这个意思,念念都觉而不迷。一不觉,就随顺烦恼,恶念就增长;这一觉,恶念就止住了。实在讲,关键就在觉、迷。所以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是难免的,为什么?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哪有不起来的道理?不起,那是成佛了。九法界众生总免不了起念头,关键在觉悟,念头才起,立刻就能觉察到。念佛法门里面,方法更巧妙,他觉的样子是什么?「阿弥陀佛」这一个念头,不管什么念头起来,第二个念头阿弥陀佛;这是正念,正中之正。古大德常讲「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确确实实落实,我们在讲席当中讨论得很多。
清凉注解里头末后有两句话:「感必现前,调令清净」,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好。感应就像电波一样,波度有强、有弱,有很微细的波动。佛菩萨心地清净,我们凡夫心念很粗、妄想很多,所以微细的波动我们没有办法觉察到,佛心寂静,极其微细的波动他都觉察了。这个波动就是感,佛就有应。佛用什么方法应?随类现身,随机说法,感应道交,丝毫不爽。我们几时能够体会到这一层,你才晓得佛菩萨恩德之大,所谓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亘古至今从无间断。非常可惜,我们自己的心念太粗,欲望太浓,烦恼习气太重,没有办法体会到,大好的机会当面错过,真可惜!
我们怎样才能与佛菩萨相应?相应之道没有别的,佛在经上讲得非常非常之多,千言万语不断的叮咛嘱咐,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受持读诵是好学,为人演说是欢喜帮助别人。诸位要知道,教学相长,真的,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自己苦学有许许多多的瓶颈不能突破,而在讲经当中、在教学当中,往往一触动的时候,这个瓶颈突破了。从这些地方我们能体会到,利人原来是利自己,帮助别人是触动自己的悟处,这个道理在此地。因此学教要想达到大开圆解,你要不欢喜勤奋教别人,这个目标达不到。要很认真、很真诚的去教别人,我知道多少我教多少,绝不保留,你的智慧会增长,这法布施。我们天天在念,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我们天天学,懂得这个道理,天天在研究、天天在讨论、天天在学习,不能够付诸实现,不能落实,没有用处。这就是讲,这个瓶颈你没有法子突破。你真正想突破,要学佛菩萨无条件的欢喜帮助别人。只要那一个人肯接受,我们无条件的帮助他,绝不辞辛劳;你会开智慧,这是真的。其他跟诸位说,全是假的;不但身外之物是假的,连我们身体也是假的。
今天有几个人真正醒过来,恍然大悟,过真正自己的生活?有几个人?现在这个世间,说实在的话,民主自由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的一生都被别人控制,你的一生都出不了别人的魔掌,受人控制,你哪来的自由?你哪里来的幸福?这是什么原因?迷而不觉。你贪财你被财控制,你好色你被色控制,你争名你被名控制,条条绳索都牵著你,你以为你自己在动作?全是别人在控制你。
昨天我听傅居士告诉我,西方现在连信用卡也不用了,用什么东西?大概把信用卡做成像网路里面的晶体,放在人手里面、额头里面,这样你不会丢掉,你要付钱的时候,大概电脑里按一下,那个银行帐就过去了,连信用卡都不要。现在欧洲一些地方,已经在实行。他又告诉我,他说:从前好像古老预言里面讲,这个现象出现,世界末日就来了。这个晶体藏在你身上,你就全部被人控制,你还有什么自由?你还能做什么主宰?真正要自由自主,这些东西人为的全部要放下,这些东西全都是虚妄的;人人都知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定要把这个东西舍得干干净净,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这种人就是宗教里面讲的真正得救了。如果还贪恋这个世间五欲六尘,五欲六尘是严重的污染,你怎么能够脱离?这种严重的污染要统统放弃掉,恢复自己真心。决定不要惧怕,要真正相信因果,世出世法都不离因果。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才能过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
你肯用财布施,「我没有外财,我有内财」,内财是什么?内财是身体,劳力,今天我们讲作义工,为一切众生服务,绝不希求报酬。不求报酬是内财布施,内财布施得的福比外财还要殊胜,为什么?这三种果报都具足,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三种都具足。外财布施只能得到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得不到。
物质生活虽然清苦一点,清苦是福;物质生活太丰盛了是病,病从口入,你种种享受就是你致病的根源。你病从哪里来的?你享受过分了,你违背自然的法则,所以你生病。自然的法则是「心静身动」,我们佛教为什么用法轮来表法?就是轮、圆,为什么用这个来表法?圆心是静的,圆周是动的,教我们从这个图里面去体会,我们的心要静,心里头不能有东西,圆心是一无所有。理论上决定有,事相上找不到,它妙就妙在此地,所以说「本来无一物」。不要说世间一切法不放在心里,佛法也不能放在心上,《金刚经》不是说得很好吗?「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你的心才叫真正清净,那叫真心。
我们念佛心里头有个佛,对不对?实在讲不对,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心上有个佛,你将来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也去作佛,做的什么佛?做相似佛,不是真佛,是相似即佛,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不是真佛是相似佛。但是不错了,他不退转,好处在此地。西方极乐世界有进无退,保证你不退,是这么个道理。到几时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没有了,你就提升到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西方世界四土差别在这个地方。
我们明了这个事实,才真正晓得四种念佛,「持名」殊胜。四种念佛里面,当然最殊胜的是实相,实相我们做不到,所以我们那个不论,只论后面三个:观想、观像、持名。《观无量寿佛经》,「十六观」里头,跟我们讲这三种。「观想」虽然好,想成之后,要把那个想拿掉可不容易,「想」要不拿到,实报庄严土不能证得,为什么?你心里头有想,所以难!「观像念佛」,造一个阿弥陀佛的像摆在面前,一天到晚面对面看著他,这个像要是拿走,离开佛像,你的功夫就断掉,很难成就。都不如念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为什么?名号将来丢掉容易,知道这名号是假的。所以舍名号容易,你好不容易观成这个像,你把它舍掉不容易。所以「十六观」里头这些方法都是念佛的方法,为什么诸佛如来特别赞叹持名念佛(持名在十六观是最后一观,第十六),道理在此地。
真正契入境界,佛号也没有了。「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哪有名?我们今天不得已采取这个方法,用这个方法能到极乐世界。但是诸位要记住,这个方法里头不能夹杂,最忌讳的是夹杂。所以古德教给我们,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你就肯定成功。你能做到这九个字: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功夫就成片。你怀疑功夫不成片,你夹杂功夫不成片,你间断功夫不成片,所以什么叫功夫成片你就懂得了。在日常生活当中,跟大众在一起,和光同尘,欢欢喜喜、快快乐乐,游戏神通,不能当真。这个「不能当真」,就是不可以有情执,不可以!这里面充满了智慧,真实智慧。换句话说,与一切众生相处用真心不用妄心,妄心就有障碍,真心没有障碍。妄心是不定的,千变万化;真心是寂静的,永恒不变。
我们学佛最要紧的就是学真心,学用真心,不用妄心。这个话说得容易,做起来很难。从哪里做起?我常常讲,从舍自私自利做起。这是头一个关口,这个关口不能破,你这一生无论搞哪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决定要舍自私自利,决定要认同众生跟我是一体,我为众生才是真正为自己。我为自己,不顾众生,这是业障,决定是业障。这个业障,不但障碍你证果,障碍你往生,障碍你智慧,你智慧不会开。念念为众生,念念想著帮助别人,自己决定吃不了亏。为什么?你每天在积功累德,你的果报是天天殊胜。我们没有见性,自性的福报不能现前,现在一切享受都是修得。你天天在修,你的福报怎么会欠缺?福报怕的是什么?你天天在享福不知道修福,你的福报很快就享尽了。人能够节俭、能够惜福,又能天天修福,他的福报享不尽,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都有人帮助他,得道者多助。
什么叫「得道」?真正明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一切众生的关系,人与天地万物鬼神的关系,你统统搞清楚、搞明白,念念为一切大众服务,这叫得道。你为别人,别人就为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是自然的道理。业障再重的人,这个性德之光依旧会现前,你尊敬他,他尊敬你,你爱护他,他也会爱护你,再恶的人都是这样,所以这是性德。众生迷了,佛菩萨觉了,觉了的人如何把迷人的性德引发出来?佛在经典上处处教导我们,祖师大德、善友将经典上的教诲落实到心行,表演给我们看,这就是《华严经》的五十三参。再看下面这一段,第四位:
【寂静海音主夜神,得积集广大欢喜心解脱门。】
这一位也是善财童子的善友,「难胜地」的善友,「寂静音海」。在后面他所说他修学的法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念念出生就是「积集」,「见佛利生」,生大欢喜。清凉大师说「庄严」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见佛修欢喜因,严乐见果故」;第二个「积集此喜,神自庄严,由定发音,名寂静音,深广如海」,这都是我们要学的。由此可知,这些菩萨们无非皆是随顺佛陀教诲,学习佛陀的行谊,才能够得大欢喜。所以我们常常想著,佛是存什么心?佛是什么样的愿望?佛是怎样生活?佛是怎样处事待人接物?我们从这些地方去留意,从这些地方学习,我们才能够有成就。
佛的心清净平等,佛的愿愿一切众生作佛,《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一切皆成佛」,这是佛的愿。有一些人就起了疑问:一切都成佛,这个世间事情还有人干吗?问这种问题的人,他不懂佛法;他如果懂得佛法,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一切皆成佛,这个社会才真正的美好,各行各业都是佛。譬如新加坡这个地区,总统是佛,总理也是佛,部长也是佛,各行各业的人都是佛。我们居士林净宗学会做义工的都是佛,烧饭的也是佛,打扫清洁卫生的都是佛。不要听到佛,就想到泥塑木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供在大殿上的,你这个想法就全错了!佛是什么?佛是对於宇宙人生一切事理彻底明了的人,这个人就叫佛。无论他示现什么样形相、身相,随类化身,各行各业,后面五十三参不就看出来了吗?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觉而不迷,你说这个社会多美好!这个社会岂不就是极乐世界?岂不就是华藏世界?这个地方就叫佛国。佛国是人人都是佛,而不是里头只有一尊佛,那就错了。人人都成佛,一切皆成佛。所以我们要知道,佛的心、佛的愿、佛的行。
佛的行,最简单的说,最低的标准是「十善」,佛行十善,真实究竟圆满的十善。从心里面讲,决定没有贪、没有瞋、没有愚痴,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起悭贪,悭是吝啬,自己有的舍不得给别人,贪是贪求,绝对没有这个念头;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绝不起瞋恚,世间人不合自己意思,心里就难过,生瞋恚心、厌恶心,厌恶是瞋恚里面的一分,真心里头没有;没有愚痴心,那就是事事物物,我们常讲性相、理事、因果,都明了、都通达。无论在哪个地位,心地清净平等,这是真平等。这一尊佛示现作总统,那一尊佛示现洗卫生间,他是平等的,他都是第一,没有第二。这就是示现的工作不一样,理上完全平等,所以能够彼此恭敬。做洗手间的工人对总统恭敬,总统对做洗手间的人也恭敬,他们的恭敬都是出自於真心,没有差别。我们从这个地方细细去体会,佛法里面所讲的大道。无论示现在哪一个工作岗位,一定把这个工作岗位做得圆圆满满,尽心尽力把它做好,为众生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这一种服务就是修「布施波罗蜜」,你们细细想想三种布施都具足。
我们今天社会缺乏智慧的教育,欧阳竟无大师所说的佛法的教育,能够推行佛法教育,确实天下太平,法界一家,还不是讲世界,「法界一家」,世界哪有不和平安定的道理?诸位想想在这个境界里头还有什么战争?还有什么军备?极乐世界里头没有国防部,极乐世界里头我们没有看到有士兵,不但这个没有,连警察也没有;华藏世界也没有。这是很值得我们玩味的,这就是孔老夫子所谓的大同之治。大同不仅是理想,是可以落实的,它的条件就是教育。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提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这四种教育办好,大同之治就可以落实。社会的动乱,人与人之间的相争,国与国之间的相争,都是不明了这一个大道,也就是不明了这个事实真相,不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是一个真性变现出来的。
这个理实在讲太深太深了,但是并不是不能懂。我们这个世间人真正不能懂的,佛决定不说。佛说的,我们都不能懂,岂不叫开玩笑,吊胃口?佛怎么可以做这些事情?再深的道理,我们也能懂,只要虚心;人不能虚心,那就没有法子。傲慢是障碍,所以《易经》里面讲「满招损,谦受益」。傲慢是什么?你满了,现在杯子上已经满了,东西再不能往里面放。谦虚受益,谦虚你能够接受别人的教诲。自傲的人,自尊自大,没有办法接受别人的教诲。不知道自己过失,当然就没有办法改过。所以人一定要学谦虚,一定要学恭敬。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到「见佛利生」。看看诸佛菩萨怎样舍己为人,看看他们的行业,你能看清楚,你能看明白,你生欢喜心。能生欢喜心,自自然然就会效法,向佛菩萨学习,你自己也就契入佛菩萨的境界,也能够帮助别人,也能够教化众生。所以名号称为「寂静海音」,你心地寂静,寂静是真心,从真心里面发出来是真言,真心里面流露出来是真行。言真、行真,当然能得欢喜,当然能令一切众生欢喜;为什么?没有一丝毫虚伪。现在人讲磁场,我们中国人讲气氛,这个场合有这么一个人在,一句话不说,大家坐在那里都会生欢喜心,都会感觉得身心非常舒畅快乐,因为它是一个真诚、清净、欢喜的气氛。
这个事情有,我过去在求学的时候,章嘉大师磁场好,我们亲近他,舍不得离开,纵然一句话不说,我们跟他坐在一个房间里都感觉得很快乐;李老师也有这个磁场。李老师给我们讲得多,章嘉大师言语很少,跟他老人家在一起如在定中。由这个地方能体会到,他心地清净,确确实实是一尘不染。对待众生、对待后学爱护备至,他那个爱是平等的,是没有差别的。但是众生个人的缘不一样,有缘欢喜亲近,你就得到;没有缘不敢亲近他,你就得不到。不是他有分别心,我们众生有分别心,他没有分别。李老师一生处事待人接物亦复如是,他对於来学的人,确实做到「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你来他很欢喜,你去随你去,各有因缘。
我们要学诸佛如来,要学祖师大德,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来接引大众。接引,我换一句话来说,接触大众。无论跟哪一类的众生接触都要用这个心:真诚心决定没有虚伪,清净心决定没有染污,平等心决定没有高下,慈悲是真实的爱心、永恒不变的爱心,这叫学佛。能常用这样的心,他怎么会不欢喜?这就是《论语》里面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悦就是常生欢喜心。这个欢喜心不是从外面刺激,是内心里头生出来的,像泉水一样往外涌。这就是「积集广大欢喜心」,菩萨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的。
总的来说,就是圆满的随顺佛陀教诲,依教奉行,才有这样殊胜的成果。我们学佛得不到这样的利益,是我们对於佛的教诲做得太少,甚至於大幅度的与佛教诲相违背,这样结果就相反。此地是「积集广大欢喜心」,我们的言行跟佛菩萨教诲相反,我们所积集的是广大烦恼心,就不欢喜了,每天生活在烦恼忧虑、惶惶不安之中,这个可怜,经上常讲「可怜悯者」,果报完全不一样。怎样离苦得乐就在这一念之间,这一念回头,离苦得乐了,我们应当要学习。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夜神长行,第三句:
【护世精气主夜神,得普现世间调伏众生解脱门。】
清凉大师告诉我们,这一位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里面「焰慧地」的善友。在后面经文里面,他的名字是「普救众生妙德」,跟此地「护世精气」,文字上有一些差别,意思完全相同。护世精气才是真正的救护众生,由救护众生,才显示出佛菩萨的大德。
现在这个世间普遍的显示出动乱不安,在中国、在外国确实有不少有学问、有高见之人,常常感叹到现在世间没有道德,所以才呈现著一片昏乱的现象。什么叫道?什么叫德?道不是人为的,是自然的,在佛法讲是自性本具,《楞严经》上所讲的「清净本然」,这是道。道只有一个,没有多。究竟圆满,在佛法里面称之为佛道。佛道决定不是释迦牟尼佛自己创造的,没有这个道理。古圣先贤他们发现到了,他们体会到了,知道这个叫道。迷失了正道就生出许许多多的邪道,哪些是邪道?在佛法讲,十法界就是邪道。十法界里面,虽然有菩萨、有佛,但是跟一真法界相比,它是邪;一真法界是真。迷失了正道,才变现出许多的邪道。如果认识正道,邪道就不存在了。
此地经上讲的「精气」,这是正道。所以清凉大师说,「护世精气,方是救生」。那要怎样护法?人行道有得於心,这叫德。道,实在讲,眼睛看不见,耳朵也听不见;不但眼、耳无能为力,你心里也想不到。佛家常讲,起心动念,你就错了。所谓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起心便错,动念皆乖」,六祖能大师说「本来无一物」,这些话都是形容大道,形容真道、正道。什么人能行这个道?在佛家称他作佛,在其他的宗教里面称他为神、称他为上帝,他的行为、他的表现就是德。在儒家跟我们讲的三纲、五伦、五常、八德,这些叫德。特别是指五常八德,五常是仁、义、礼、智、信,八德一般有两种讲法:一个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另外还有一个讲法是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两种讲法都好,这是德。
「道德」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儒家称之为礼,佛家称之为戒。由此可知,礼与戒不是吃人的,不是圣人制作出来约束人的,不是的,自然而然的。礼的根源是道德,道德的根源是自性,自然而然。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才会守礼、才会持戒,自自然然不会犯戒、不会破戒。你懂得,「不是他制作来约束我的」,不是的,自性本来就是这样。所以性德的流露,表现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护世精气」就是要护这个,现在这个世间缺乏了。从哪里护起?现在是道德仁义礼全都没有,麻烦大了。社会上许许多多人,他的思想、他的见解、他的言行与道德一百八十度的相违背,习以为常,自以为是,这个事情麻烦大了。正是《易经》里面所讲的「天地否」,后面就是一个大的改革,物极必反。
这个大的改革是什么?恐怕就是许多宗教里面讲的世界末日。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适逢其会,这很难得的。这个大灾难之后,人心会省悟过来,痛定思痛,会省悟过来。所以一般宗教家也讲,世界末日过了之后,这个世界上有一千年太平盛世。看看这一个大难关,我们能不能够度得过去?这就要修德以待之。我们不懂得修德,依旧要造作恶业,恐怕这个难关就过不去。也许就是像基督教、天主教里面所讲的最后的审判,最后审判什么?算总帐。不要以为因果报应是靠不住,「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谚语常讲「不是不报,时辰未到」,现在这个时辰看看快要到了,要算总帐了。
世间中国、外国的大圣大贤都是劝导我们,要存好心、要说好话、要行好事、要做好人。我们这些年来,到处劝导大家「修四好」,救自己,也帮助众生。菩萨所修的法门是『普现世间调伏众生』,我们从这个法门的名义上来观察,岂不就是现在人所讲的社会教育?「普现」,普就是没有分别,决定平等,没有族类的分别,没有国土的分别,没有文化的分别,没有宗教的分别。贫富贵贱,男女老少,一律平等,这才叫普。真正是佛法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
世尊在《法华经》里面说,末法时期要提倡大乘。大乘是民主自由开放的,不同於小乘,小乘是保守的,封建时代很适合於小乘,民主时代适合於大乘。佛在三千年前就见到,就给我们正确的指示。佛菩萨怎么样普现世间?佛菩萨在哪里?我们要知道,我们学佛就是佛菩萨的学生,学生要学得像老师,要把老师教导我们的表现出来。「佛菩萨普现」,原来是让我们做出来给大家看,这叫普现。我们不做,天天在等著佛菩萨示现,最后没有不落空的。
诸佛菩萨殷切的希望我们个个都作佛、作菩萨,这是他示现教化众生的目标。我们要能体会到他的意思,决定要依教奉行,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无惧无悔。佛教我们放下,我们真的放下,不要怕,「放下之后,我明天生活怎么办」?许许多多人有疑虑,不敢随顺佛菩萨的教诲,所以佛菩萨不住世间;随顺佛菩萨教诲的人,就是佛菩萨住世。世间人没有一个不自私自利的,佛菩萨大公无私,我们能够放下自私自利,大公无私,我们是真正佛弟子。佛的真实教诲,必定要我们显示给一切众生,这样才能够调伏一切众生。「调伏」这两个字是讲教学的成果,调是调教,伏是降伏,降伏众生的烦恼习气,帮助他回头是岸,这个教学就收到了成效,护世的目标就达到了。
总而言之,千经万论总不外「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总不外这八个字。我们自己学佛,起心动念,佛家说得好,「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我们起心动念要觉,什么叫做觉?我这个念头起来,佛在经教上许不许?与佛陀的教诲相应不相应?如果是相应,这是善念,应当要叫它念念增长;如果与佛经教上讲的不相应,这是恶念,恶念立刻要把它断掉;这就叫修行,这就叫功夫。修行功夫要从起心动念处下手,这是古来祖师大德常常劝导我们,「从根本修」,就是这个意思,念念都觉而不迷。一不觉,就随顺烦恼,恶念就增长;这一觉,恶念就止住了。实在讲,关键就在觉、迷。所以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是难免的,为什么?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哪有不起来的道理?不起,那是成佛了。九法界众生总免不了起念头,关键在觉悟,念头才起,立刻就能觉察到。念佛法门里面,方法更巧妙,他觉的样子是什么?「阿弥陀佛」这一个念头,不管什么念头起来,第二个念头阿弥陀佛;这是正念,正中之正。古大德常讲「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确确实实落实,我们在讲席当中讨论得很多。
清凉注解里头末后有两句话:「感必现前,调令清净」,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好。感应就像电波一样,波度有强、有弱,有很微细的波动。佛菩萨心地清净,我们凡夫心念很粗、妄想很多,所以微细的波动我们没有办法觉察到,佛心寂静,极其微细的波动他都觉察了。这个波动就是感,佛就有应。佛用什么方法应?随类现身,随机说法,感应道交,丝毫不爽。我们几时能够体会到这一层,你才晓得佛菩萨恩德之大,所谓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亘古至今从无间断。非常可惜,我们自己的心念太粗,欲望太浓,烦恼习气太重,没有办法体会到,大好的机会当面错过,真可惜!
我们怎样才能与佛菩萨相应?相应之道没有别的,佛在经上讲得非常非常之多,千言万语不断的叮咛嘱咐,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受持读诵是好学,为人演说是欢喜帮助别人。诸位要知道,教学相长,真的,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自己苦学有许许多多的瓶颈不能突破,而在讲经当中、在教学当中,往往一触动的时候,这个瓶颈突破了。从这些地方我们能体会到,利人原来是利自己,帮助别人是触动自己的悟处,这个道理在此地。因此学教要想达到大开圆解,你要不欢喜勤奋教别人,这个目标达不到。要很认真、很真诚的去教别人,我知道多少我教多少,绝不保留,你的智慧会增长,这法布施。我们天天在念,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我们天天学,懂得这个道理,天天在研究、天天在讨论、天天在学习,不能够付诸实现,不能落实,没有用处。这就是讲,这个瓶颈你没有法子突破。你真正想突破,要学佛菩萨无条件的欢喜帮助别人。只要那一个人肯接受,我们无条件的帮助他,绝不辞辛劳;你会开智慧,这是真的。其他跟诸位说,全是假的;不但身外之物是假的,连我们身体也是假的。
今天有几个人真正醒过来,恍然大悟,过真正自己的生活?有几个人?现在这个世间,说实在的话,民主自由是假的不是真的,你的一生都被别人控制,你的一生都出不了别人的魔掌,受人控制,你哪来的自由?你哪里来的幸福?这是什么原因?迷而不觉。你贪财你被财控制,你好色你被色控制,你争名你被名控制,条条绳索都牵著你,你以为你自己在动作?全是别人在控制你。
昨天我听傅居士告诉我,西方现在连信用卡也不用了,用什么东西?大概把信用卡做成像网路里面的晶体,放在人手里面、额头里面,这样你不会丢掉,你要付钱的时候,大概电脑里按一下,那个银行帐就过去了,连信用卡都不要。现在欧洲一些地方,已经在实行。他又告诉我,他说:从前好像古老预言里面讲,这个现象出现,世界末日就来了。这个晶体藏在你身上,你就全部被人控制,你还有什么自由?你还能做什么主宰?真正要自由自主,这些东西人为的全部要放下,这些东西全都是虚妄的;人人都知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定要把这个东西舍得干干净净,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这种人就是宗教里面讲的真正得救了。如果还贪恋这个世间五欲六尘,五欲六尘是严重的污染,你怎么能够脱离?这种严重的污染要统统放弃掉,恢复自己真心。决定不要惧怕,要真正相信因果,世出世法都不离因果。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你才能过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
你肯用财布施,「我没有外财,我有内财」,内财是什么?内财是身体,劳力,今天我们讲作义工,为一切众生服务,绝不希求报酬。不求报酬是内财布施,内财布施得的福比外财还要殊胜,为什么?这三种果报都具足,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三种都具足。外财布施只能得到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得不到。
物质生活虽然清苦一点,清苦是福;物质生活太丰盛了是病,病从口入,你种种享受就是你致病的根源。你病从哪里来的?你享受过分了,你违背自然的法则,所以你生病。自然的法则是「心静身动」,我们佛教为什么用法轮来表法?就是轮、圆,为什么用这个来表法?圆心是静的,圆周是动的,教我们从这个图里面去体会,我们的心要静,心里头不能有东西,圆心是一无所有。理论上决定有,事相上找不到,它妙就妙在此地,所以说「本来无一物」。不要说世间一切法不放在心里,佛法也不能放在心上,《金刚经》不是说得很好吗?「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你的心才叫真正清净,那叫真心。
我们念佛心里头有个佛,对不对?实在讲不对,这是不得已的办法。心上有个佛,你将来决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你也去作佛,做的什么佛?做相似佛,不是真佛,是相似即佛,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不是真佛是相似佛。但是不错了,他不退转,好处在此地。西方极乐世界有进无退,保证你不退,是这么个道理。到几时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也没有了,你就提升到实报庄严土、常寂光净土。西方世界四土差别在这个地方。
我们明了这个事实,才真正晓得四种念佛,「持名」殊胜。四种念佛里面,当然最殊胜的是实相,实相我们做不到,所以我们那个不论,只论后面三个:观想、观像、持名。《观无量寿佛经》,「十六观」里头,跟我们讲这三种。「观想」虽然好,想成之后,要把那个想拿掉可不容易,「想」要不拿到,实报庄严土不能证得,为什么?你心里头有想,所以难!「观像念佛」,造一个阿弥陀佛的像摆在面前,一天到晚面对面看著他,这个像要是拿走,离开佛像,你的功夫就断掉,很难成就。都不如念阿弥陀佛这一句名号,为什么?名号将来丢掉容易,知道这名号是假的。所以舍名号容易,你好不容易观成这个像,你把它舍掉不容易。所以「十六观」里头这些方法都是念佛的方法,为什么诸佛如来特别赞叹持名念佛(持名在十六观是最后一观,第十六),道理在此地。
真正契入境界,佛号也没有了。「名可名非常名,道可道非常道」,哪有名?我们今天不得已采取这个方法,用这个方法能到极乐世界。但是诸位要记住,这个方法里头不能夹杂,最忌讳的是夹杂。所以古德教给我们,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你就肯定成功。你能做到这九个字: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功夫就成片。你怀疑功夫不成片,你夹杂功夫不成片,你间断功夫不成片,所以什么叫功夫成片你就懂得了。在日常生活当中,跟大众在一起,和光同尘,欢欢喜喜、快快乐乐,游戏神通,不能当真。这个「不能当真」,就是不可以有情执,不可以!这里面充满了智慧,真实智慧。换句话说,与一切众生相处用真心不用妄心,妄心就有障碍,真心没有障碍。妄心是不定的,千变万化;真心是寂静的,永恒不变。
我们学佛最要紧的就是学真心,学用真心,不用妄心。这个话说得容易,做起来很难。从哪里做起?我常常讲,从舍自私自利做起。这是头一个关口,这个关口不能破,你这一生无论搞哪一个法门都不能成就。决定要舍自私自利,决定要认同众生跟我是一体,我为众生才是真正为自己。我为自己,不顾众生,这是业障,决定是业障。这个业障,不但障碍你证果,障碍你往生,障碍你智慧,你智慧不会开。念念为众生,念念想著帮助别人,自己决定吃不了亏。为什么?你每天在积功累德,你的果报是天天殊胜。我们没有见性,自性的福报不能现前,现在一切享受都是修得。你天天在修,你的福报怎么会欠缺?福报怕的是什么?你天天在享福不知道修福,你的福报很快就享尽了。人能够节俭、能够惜福,又能天天修福,他的福报享不尽,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都有人帮助他,得道者多助。
什么叫「得道」?真正明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一切众生的关系,人与天地万物鬼神的关系,你统统搞清楚、搞明白,念念为一切大众服务,这叫得道。你为别人,别人就为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是自然的道理。业障再重的人,这个性德之光依旧会现前,你尊敬他,他尊敬你,你爱护他,他也会爱护你,再恶的人都是这样,所以这是性德。众生迷了,佛菩萨觉了,觉了的人如何把迷人的性德引发出来?佛在经典上处处教导我们,祖师大德、善友将经典上的教诲落实到心行,表演给我们看,这就是《华严经》的五十三参。再看下面这一段,第四位:
【寂静海音主夜神,得积集广大欢喜心解脱门。】
这一位也是善财童子的善友,「难胜地」的善友,「寂静音海」。在后面他所说他修学的法门,「念念出生广大喜庄严」。念念出生就是「积集」,「见佛利生」,生大欢喜。清凉大师说「庄严」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见佛修欢喜因,严乐见果故」;第二个「积集此喜,神自庄严,由定发音,名寂静音,深广如海」,这都是我们要学的。由此可知,这些菩萨们无非皆是随顺佛陀教诲,学习佛陀的行谊,才能够得大欢喜。所以我们常常想著,佛是存什么心?佛是什么样的愿望?佛是怎样生活?佛是怎样处事待人接物?我们从这些地方去留意,从这些地方学习,我们才能够有成就。
佛的心清净平等,佛的愿愿一切众生作佛,《无量寿经》上所说的「一切皆成佛」,这是佛的愿。有一些人就起了疑问:一切都成佛,这个世间事情还有人干吗?问这种问题的人,他不懂佛法;他如果懂得佛法,就没有这个问题了。一切皆成佛,这个社会才真正的美好,各行各业都是佛。譬如新加坡这个地区,总统是佛,总理也是佛,部长也是佛,各行各业的人都是佛。我们居士林净宗学会做义工的都是佛,烧饭的也是佛,打扫清洁卫生的都是佛。不要听到佛,就想到泥塑木雕,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供在大殿上的,你这个想法就全错了!佛是什么?佛是对於宇宙人生一切事理彻底明了的人,这个人就叫佛。无论他示现什么样形相、身相,随类化身,各行各业,后面五十三参不就看出来了吗?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是觉而不迷,你说这个社会多美好!这个社会岂不就是极乐世界?岂不就是华藏世界?这个地方就叫佛国。佛国是人人都是佛,而不是里头只有一尊佛,那就错了。人人都成佛,一切皆成佛。所以我们要知道,佛的心、佛的愿、佛的行。
佛的行,最简单的说,最低的标准是「十善」,佛行十善,真实究竟圆满的十善。从心里面讲,决定没有贪、没有瞋、没有愚痴,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起悭贪,悭是吝啬,自己有的舍不得给别人,贪是贪求,绝对没有这个念头;於世出世间一切法绝不起瞋恚,世间人不合自己意思,心里就难过,生瞋恚心、厌恶心,厌恶是瞋恚里面的一分,真心里头没有;没有愚痴心,那就是事事物物,我们常讲性相、理事、因果,都明了、都通达。无论在哪个地位,心地清净平等,这是真平等。这一尊佛示现作总统,那一尊佛示现洗卫生间,他是平等的,他都是第一,没有第二。这就是示现的工作不一样,理上完全平等,所以能够彼此恭敬。做洗手间的工人对总统恭敬,总统对做洗手间的人也恭敬,他们的恭敬都是出自於真心,没有差别。我们从这个地方细细去体会,佛法里面所讲的大道。无论示现在哪一个工作岗位,一定把这个工作岗位做得圆圆满满,尽心尽力把它做好,为众生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这一种服务就是修「布施波罗蜜」,你们细细想想三种布施都具足。
我们今天社会缺乏智慧的教育,欧阳竟无大师所说的佛法的教育,能够推行佛法教育,确实天下太平,法界一家,还不是讲世界,「法界一家」,世界哪有不和平安定的道理?诸位想想在这个境界里头还有什么战争?还有什么军备?极乐世界里头没有国防部,极乐世界里头我们没有看到有士兵,不但这个没有,连警察也没有;华藏世界也没有。这是很值得我们玩味的,这就是孔老夫子所谓的大同之治。大同不仅是理想,是可以落实的,它的条件就是教育。我们在讲席里面常常提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这四种教育办好,大同之治就可以落实。社会的动乱,人与人之间的相争,国与国之间的相争,都是不明了这一个大道,也就是不明了这个事实真相,不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是一个真性变现出来的。
这个理实在讲太深太深了,但是并不是不能懂。我们这个世间人真正不能懂的,佛决定不说。佛说的,我们都不能懂,岂不叫开玩笑,吊胃口?佛怎么可以做这些事情?再深的道理,我们也能懂,只要虚心;人不能虚心,那就没有法子。傲慢是障碍,所以《易经》里面讲「满招损,谦受益」。傲慢是什么?你满了,现在杯子上已经满了,东西再不能往里面放。谦虚受益,谦虚你能够接受别人的教诲。自傲的人,自尊自大,没有办法接受别人的教诲。不知道自己过失,当然就没有办法改过。所以人一定要学谦虚,一定要学恭敬。
清凉大师注解里面,给我们提示到「见佛利生」。看看诸佛菩萨怎样舍己为人,看看他们的行业,你能看清楚,你能看明白,你生欢喜心。能生欢喜心,自自然然就会效法,向佛菩萨学习,你自己也就契入佛菩萨的境界,也能够帮助别人,也能够教化众生。所以名号称为「寂静海音」,你心地寂静,寂静是真心,从真心里面发出来是真言,真心里面流露出来是真行。言真、行真,当然能得欢喜,当然能令一切众生欢喜;为什么?没有一丝毫虚伪。现在人讲磁场,我们中国人讲气氛,这个场合有这么一个人在,一句话不说,大家坐在那里都会生欢喜心,都会感觉得身心非常舒畅快乐,因为它是一个真诚、清净、欢喜的气氛。
这个事情有,我过去在求学的时候,章嘉大师磁场好,我们亲近他,舍不得离开,纵然一句话不说,我们跟他坐在一个房间里都感觉得很快乐;李老师也有这个磁场。李老师给我们讲得多,章嘉大师言语很少,跟他老人家在一起如在定中。由这个地方能体会到,他心地清净,确确实实是一尘不染。对待众生、对待后学爱护备至,他那个爱是平等的,是没有差别的。但是众生个人的缘不一样,有缘欢喜亲近,你就得到;没有缘不敢亲近他,你就得不到。不是他有分别心,我们众生有分别心,他没有分别。李老师一生处事待人接物亦复如是,他对於来学的人,确实做到「来者不拒,去者不留」;你来他很欢喜,你去随你去,各有因缘。
我们要学诸佛如来,要学祖师大德,以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心来接引大众。接引,我换一句话来说,接触大众。无论跟哪一类的众生接触都要用这个心:真诚心决定没有虚伪,清净心决定没有染污,平等心决定没有高下,慈悲是真实的爱心、永恒不变的爱心,这叫学佛。能常用这样的心,他怎么会不欢喜?这就是《论语》里面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悦就是常生欢喜心。这个欢喜心不是从外面刺激,是内心里头生出来的,像泉水一样往外涌。这就是「积集广大欢喜心」,菩萨从这个地方修行证果的。
总的来说,就是圆满的随顺佛陀教诲,依教奉行,才有这样殊胜的成果。我们学佛得不到这样的利益,是我们对於佛的教诲做得太少,甚至於大幅度的与佛教诲相违背,这样结果就相反。此地是「积集广大欢喜心」,我们的言行跟佛菩萨教诲相反,我们所积集的是广大烦恼心,就不欢喜了,每天生活在烦恼忧虑、惶惶不安之中,这个可怜,经上常讲「可怜悯者」,果报完全不一样。怎样离苦得乐就在这一念之间,这一念回头,离苦得乐了,我们应当要学习。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