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八八卷) 2001/1/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388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昼神偈颂第四首:
【佛雨法雨无边量,能令见者大欢喜,最胜善根从此生,如是妙光心所悟。】
在长行里面,我们看到华香妙光主昼神,他得的法门是「开发无边众生清净信解心」。从这个法门来看,就是今天所讲的社会教育,是纯粹从社会教育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在赞颂里面,很明显的,第一句「佛雨法雨」,上面这个「雨」念去声,念「玉」,做为动词用,就是降落的意思,这是比喻世尊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在经典上我们看到他是主昼神的身分,而偈颂的头一句,它说是『佛雨法雨无边量』,我们就知道这一位主昼神是佛陀应化的,正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这是现主昼神的身分来教化一切众生。
『能令见者大欢喜』,众生的欢喜是从闻法当中得到的。佛要不讲经说法,不能够觉悟众生,这个喜悦就生不起来了。众生的根性不一样,所以佛在世讲经说法决定不是说一个法门、一部经论,而是宣讲无量无边的法门。就如同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大家都知道,佛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是适合这个地球上众生根机的,包括世尊的法运一万二千年;就是在这个地球上,这一万二千年当中所有一切众生的根性,佛都说到了。要不适合这些众生的根性,佛决定不说,说了没有用处。无量无边的法门,看看这一万二千年,这个地球上众生根性契合哪些法门,佛应该说些什么法,是这么个来源,不是佛随便讲讲的。佛要是随便讲,那就变成契理不契机,佛不会说这个事情。
这给我们也有一个很大的启示。第一个,佛说这么多的法门,哪一个法门是适合我自己的根性。如果你选择对了,正契合你自己的根性,你的修学就会一帆风顺。为什么?契机。好像大夫治病一样,他把你病源看得很清楚,判断很正确,药下去,病就好了。如果世尊所说这些法门,我们修学有困难,不契机,这就是佛所说的不适合我,适合别人。我们众生很多,每个人害的病不一样,虽然是一个大夫看,那一个大夫给每个人的处方不相同,大夫的处方就跟佛所说的经教一样,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当年佛在世,你遇到佛,你向他请教,他特别给你说的,那是最契机的,你当下就得利益。这个我们在经论里面看到很多例子,佛这部经还没讲完,讲了一半,甚至於讲三分之一,听众里面有开悟的、有证果的。这什么原因?契机。
现在世尊灭度了,距离我们已经相当遥远,中国典籍里面记载已经三千多年,我们生在佛灭之后三千年,选择法门就不容易了。这么多的经论摆在面前,要想样样都学是决定办不到的,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有这么大的智慧,接受不了。而随便选择一个法门未必有效果,所以我们对於法门的抉择,总是用相当长的时间去尝试,也就是去试验试验,这是有必要的。试试看,不行赶快换,不要勉强。如果遇到好的老师,对於老师确实有信心,请老师观察我的根性,替我选择。老师替我选择之后,我还是要试验试验看看,合不合自己根性。因为我们亲近的老师,他并不是圣人,他也是凡夫,他修学比我们的时间长一点,经验比我们丰富一点,确确实实是值得我们参考学习的,但是也未必完全可靠。这些都是真实的,所以他的选择我们可以试验。试验如果觉得有困难,我们再重新去请教,或者是请教另外一个老师,这在现前修学佛法都是正确的态度。
如果实在感到困难,对老师的信心不足,我们相信佛的话,佛给我们指示了一个原则,《大集经》上讲「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现在是末法时期,这是依照佛陀指示的原则,我们生在末法时期,我们就选择净土法门,净土成就。我们仔细去观察,佛法流传这两、三千年当中,佛讲的话是真的,历史为我们做了证明,过去确实是如此。这样也增长我们对佛的信心,我们选择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的经典确实是比较少,我们主修的五经一论,总共也只有六种。这六种里面,以《无量寿经》分量最大,可是比起其他宗的经论,还是少得很多,所以很适合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分量太多,没有时间去学习,它分量不多。何况这六种不一定要全部都学习,六种里面选择一种、两种,果然能够一门深入,都决定能成就。这个例子自古至今我们也看得很多,所以一定要有信心,我们在佛法修学就会有成就,现在人讲的有成绩。年年对於经典理解的不相同,年年自己契入的境界不相同,这里面才得法喜,才生长智慧。
我们现在修学情况又如何?我们每天还是生烦恼,依旧是迷惑颠倒,疑虑重重,得不到经典里面所说的那些殊胜的成就。原因在哪里?必须把原因找到,把这个原因消除,我们学习的障碍就没有了。这些功夫不能不做,这种功夫在《华严经》里面就是「忏悔法门」,普贤大愿的第四愿。每天要反省,要去检讨,要把自己毛病在哪里找到,要改过自新,天天改过,这叫做学问,这在佛法里面叫真实功夫。我们反省、检点,我们的毛病都是出在没有认真依教奉行。我们这一生虽然天天在学习,而实际上阳奉阴违;连阳奉阴违甚至於都做不到。阳奉是表面上还是照做,我们连表面照做都没做到。换句话说,我们的学跟行脱节,学的是佛法,行的是烦恼,两个变成不相干,怎么会有成就?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烦恼习气不肯改,不是改不过来,而是不肯改。真正肯改,哪有改不过来的道理?不肯改就没有办法了,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随顺无始劫来的烦恼。你发心来学佛,实际上对佛法是抱著怀疑的态度,你那个信心若有若无;说你没有,你好像也挺信的;说你有,佛的教诲你一句也没做到。这是我们病根之所在。
学佛是我自己学佛,与别人不相干。千万不要把念头搞错了,「别人都没有照做,我去做干什么」?这个念头不善,这个念头叫自暴自弃,毁掉了自己。佛教我的,不是教他们的,我要学佛。我要学佛,换句话说,决定要放弃自己的知见,要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日常生活、工作,对人对事对物都要遵守佛陀的教诲,这叫学佛。佛教给我们怎么存心,我们有没有照做?十善是初学,佛教我们存心:无贪、无瞋、无痴,我们有没有照做?没有照做!我们每天用心还是用贪瞋痴。佛教我们怎么说话?经上讲,佛教给我们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我们有没有做到?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我们还是随顺烦恼习气,这不叫学佛,这些道理要懂。佛教我们怎样做人?佛教导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最基本的教诲,教诫初学、教诫入门,我们从这儿入门。如果连这几条都做不到,我们学佛实际上没有入门,「大欢喜」怎么能生得出来?大欢喜,你必须要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佛陀的教诲,至少要把这个做到。佛教我们怎么存心、怎么说话、怎么做人,这十条要做到。别人不做那是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为什么?他不学佛。决定不可以说,「他不学佛,我又何必学」?这就错了。
十善,虽然是个基础,要知道无上道是从这个基础上建立的,要从这个基础上不断的向上提升。这十条做好了,有没有入佛门?还没有入佛门,基础。这是入佛门的道路,你路走对了,你还没有入门。真正入门是把见思烦恼里头的「见」烦恼断掉,这才真的入了门,欢喜心才能现前,法喜你才真正能得到。你没有断见惑,哪来的法喜?听经闻法生欢喜心,那不是法喜。见惑断了,佛经里面讲证须陀洹果,这才入门。小乘是证须陀洹果;大乘,像《华严经》所讲的初信位的菩萨。《华严》讲总共是五十一个阶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的第一个位次:初信位。《华严经》的初信位,跟小乘须陀洹,断惑是相等的,都是断了八十八品见惑。思惑没断,见惑断了。换句话说,人家智慧开了,不再把这个身看作自己,这见惑断了;依旧把这个身当作自己,见惑没断。
见惑头一个是「身见」,身见就是执著这个身是自己。六道众生都是迷於身是自己,虽然在六道里头轮回,舍身受身,身见不断。舍身受身不自在,业力支配,这就是一般人讲命运。命运从哪里来?业力造成的,自作自受,业是自己造的。你造的善业,没有断身见,这个善业的果报是福德;如果身见断了,你断恶修善那叫功德,那不叫福德。功德、福德在事相上没有差别,都是断恶修善,用心上、观念上有差别。那就是一个著相,一个不著相,不著相断恶修善是功德,著相就是福德,差别在此地。「著相」,头一个就是身见。诸位想想这一关不容易突破,突破才入门;没有突破,没有入门。没有入门,哪来的大欢喜?
『最胜善根从此生』,最殊胜的「善根」是什么?我们现在在三十七道品里面讲的「五根」,五根就是最胜的善根。由此可知,五根我们今天在此地是谈谈而已、说说而已,有没有得到?没有!我们连一条都没有,所以希望大家努力。要求每一个人都做到,那是不可能的。过去我们在求学的时代,老师对同学希望是一桩事情,成就又是一桩事情。老师对同学有殷切的期望,几个同学能真正做到?能满老师的愿望?满老师的愿望,叫报师恩。老师什么愿望?老师希望你成就。你果然成就了,真正报师恩。所以老师决不要你对他奉承,也不要你对他供养,你能满他的愿望就是报恩。我们报佛恩也是如此,佛对我们什么愿望?希望我们早一天成佛。所以只要我们走的是佛道,这个路子正确,方向正确,决定没有偏差,这就是报佛恩。
说到这个地方,不断烦恼习气怎么行?净土讲的「带业往生」,这一句话我们也得要搞清楚、搞明白,决定不能误会,「我烦恼习气不断也行」。可是经论里头讲得很清楚,带业只带业习,不带现行。你的烦恼根没有断,这个可以带去,现行不能带。现行是发作了,你的烦恼习气发作,这个带不去的,这不可以的。这桩事情在关键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在舍报的那一刹那,我们讲的是,世俗讲人死断气这个时候,这个时候烦恼不起现行,这带业往生。所以带业往生,真正意思是说这个。平常你起烦恼可不可以?可以;平常烦恼习气不断,到临终的时候恐怕也断不了,怕的就是这个。所以佛祖教我们在平常就要断、就要控制,这个控制就是伏烦恼。平常尽量控制,目的希望临终那一刹那不起烦恼。最后这一刹那等於打仗,平常等於是训练、练兵、操练,操练不认真,打仗的时候决定失败,决定打败仗,所以操练要认真。平常我们要认真尽量的控制自己的烦恼习气,不让它起现行,养成一个习惯,到临终舍报的时候烦恼不起现行,安安全全往生,这才叫有把握。平常不肯认真努力去做这个功夫,临命终时没有把握。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看到往生的人,人在病重的时候,纵然神智清楚,他没有体力,在这个时候完全是别人摆布,自己做不了主,这个时候叫真正可怜!我们在医院看到病重的人,看到之后就要想到,我将来也有这一天,怎么办?看到别人受这个折磨、受这个苦难,我们就要想到我会不会有这一天?太可怕了!这个时候烦恼习气最容易起现行,为什么?你看看环境,一切人与事,都不是自己愿意做的,平素要没有相当修养功夫,很恐怖!最稳当的方法,预知时至,没有病苦,知道什么时候走,走的时候不生病,不受这些折磨。人在病痛的时候,说实在话,医生、护士都是魔障。
韩馆长走的时候,住在医院最后那几天,跟他儿子要求:「我不怕死,我怕折磨,你们不要再折磨我了」。什么折磨?一会儿打这个针,身上插好多针管,折磨,太痛苦了!一会儿给她吃这个药,一会儿给她吃那个药,折磨!所以这个时候,在你周边的人都是冤亲债主,很恐怖!没有大的定功,没有大的福报,这一关很不容易通过。所以馆长临终,我每天到医院去看她,我觉得她对我「现身说法」,让我真正理解佛讲的三苦、八苦,病苦、死苦。我们要提高警觉,一定要在这一生当中,能够把这两种苦免除。可不可以做到?我们看自古至今有不少人做到,为什么他能做到我做不到?我从这里头去反省,把做不到的因素找出来,把这个因素消除,我也可以做到。
这几十年,不说别的地方,我们住在台湾,台湾这么小的地区,念佛人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预知时至,没有病苦,我看到的、听说过的,那都是真的,也有二十几个人;一般传说的,那就更多了。何以这些人能做到?没有别的,就是在平常已经下功夫了,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随顺佛陀教诲,我们只要能把这一条做到就行了。随顺佛陀教诲,决定要看破、要放下。看破、放下,断恶修善,断恶是消灾、是消业障,修善是积福、积功累德。灾消了,临终障碍没有了;福报现前了,临终走的瑞相就殊胜。世间事,这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这是讲为自己,你自己能做到就是度众生,为什么?让别人看到了,他觉悟了,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过日子,应该怎样处事待人接物,将来怎么个走法,就清楚、就明白了。这是最殊胜的善根从此生,这一点都不错。最胜善根决定从佛法里面生的,我们没有闻佛法、没有接触到佛法,哪里懂得这些道理?怎么会明了这些事实真相?要知道所有一切的修行功夫,真实利益是自己得,不关别人的事情。我们修好了,给别人留个好榜样,这就是利益众生;我们做不好,给别人做个坏榜样、做个坏样子,这伤害众生;这个影响的关系,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作为,知道对於众生、对於社会、对这个世间都有影响,影响不是好的就是坏的,好的影响你做了功德,坏的影响你造了罪业。由此可知,我们的行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不检点。
古时候做学问的人、做功夫的人,每天认真检点,用「功过格」这个方法。这从南宋以后,一直到清朝,很多人用这个方法。出家人也有用这个方法,莲池大师的《自知录》,《自知录》就是功过格。出家人也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虽然是非常笨拙,那是真的,但是它很有效,非常踏实,老老实实从这儿下手,用这个来检点、来反省。我们现在没有用,可是我们自己也定了一个守则,净宗学会同修的守则,我们依照修行的五个科目,后面是节录《无量寿经》上的教诲,一共有六十二句。至少我们每天要用这个来反省、来检讨,对一对,佛这些教训我们做到没有?《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那是针对我们现前末法众生一般通病而说的,非常重要!善因决定有善报,恶因决定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我们也节录了四十几句。天天要看,天天要反省,天天要改过,我们道心才会有根、才会增长。
生在这个社会,外面五欲六尘诱惑的力量太强大了,一天不反省就会堕落。所以使我们想到,世尊当年在世教诫出家的学生「半月诵戒」,也就是他反省一次,可以能够保持半个月,很难得!今天,天天要反省。中国古人常说,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他就是反省一次能保持三天,现在这个社会诱惑力量太大了,我看三天保不住。天天反省,天天认真努力做功夫,我们道业才能成就。这首偈就讲到此地。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昼神偈颂第四首:
【佛雨法雨无边量,能令见者大欢喜,最胜善根从此生,如是妙光心所悟。】
在长行里面,我们看到华香妙光主昼神,他得的法门是「开发无边众生清净信解心」。从这个法门来看,就是今天所讲的社会教育,是纯粹从社会教育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在赞颂里面,很明显的,第一句「佛雨法雨」,上面这个「雨」念去声,念「玉」,做为动词用,就是降落的意思,这是比喻世尊讲经说法教化众生。在经典上我们看到他是主昼神的身分,而偈颂的头一句,它说是『佛雨法雨无边量』,我们就知道这一位主昼神是佛陀应化的,正是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这是现主昼神的身分来教化一切众生。
『能令见者大欢喜』,众生的欢喜是从闻法当中得到的。佛要不讲经说法,不能够觉悟众生,这个喜悦就生不起来了。众生的根性不一样,所以佛在世讲经说法决定不是说一个法门、一部经论,而是宣讲无量无边的法门。就如同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大家都知道,佛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都是适合这个地球上众生根机的,包括世尊的法运一万二千年;就是在这个地球上,这一万二千年当中所有一切众生的根性,佛都说到了。要不适合这些众生的根性,佛决定不说,说了没有用处。无量无边的法门,看看这一万二千年,这个地球上众生根性契合哪些法门,佛应该说些什么法,是这么个来源,不是佛随便讲讲的。佛要是随便讲,那就变成契理不契机,佛不会说这个事情。
这给我们也有一个很大的启示。第一个,佛说这么多的法门,哪一个法门是适合我自己的根性。如果你选择对了,正契合你自己的根性,你的修学就会一帆风顺。为什么?契机。好像大夫治病一样,他把你病源看得很清楚,判断很正确,药下去,病就好了。如果世尊所说这些法门,我们修学有困难,不契机,这就是佛所说的不适合我,适合别人。我们众生很多,每个人害的病不一样,虽然是一个大夫看,那一个大夫给每个人的处方不相同,大夫的处方就跟佛所说的经教一样,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如果当年佛在世,你遇到佛,你向他请教,他特别给你说的,那是最契机的,你当下就得利益。这个我们在经论里面看到很多例子,佛这部经还没讲完,讲了一半,甚至於讲三分之一,听众里面有开悟的、有证果的。这什么原因?契机。
现在世尊灭度了,距离我们已经相当遥远,中国典籍里面记载已经三千多年,我们生在佛灭之后三千年,选择法门就不容易了。这么多的经论摆在面前,要想样样都学是决定办不到的,我们没有这么多的时间,也没有这么大的智慧,接受不了。而随便选择一个法门未必有效果,所以我们对於法门的抉择,总是用相当长的时间去尝试,也就是去试验试验,这是有必要的。试试看,不行赶快换,不要勉强。如果遇到好的老师,对於老师确实有信心,请老师观察我的根性,替我选择。老师替我选择之后,我还是要试验试验看看,合不合自己根性。因为我们亲近的老师,他并不是圣人,他也是凡夫,他修学比我们的时间长一点,经验比我们丰富一点,确确实实是值得我们参考学习的,但是也未必完全可靠。这些都是真实的,所以他的选择我们可以试验。试验如果觉得有困难,我们再重新去请教,或者是请教另外一个老师,这在现前修学佛法都是正确的态度。
如果实在感到困难,对老师的信心不足,我们相信佛的话,佛给我们指示了一个原则,《大集经》上讲「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我们现在是末法时期,这是依照佛陀指示的原则,我们生在末法时期,我们就选择净土法门,净土成就。我们仔细去观察,佛法流传这两、三千年当中,佛讲的话是真的,历史为我们做了证明,过去确实是如此。这样也增长我们对佛的信心,我们选择净土法门。
净土法门的经典确实是比较少,我们主修的五经一论,总共也只有六种。这六种里面,以《无量寿经》分量最大,可是比起其他宗的经论,还是少得很多,所以很适合现代人的生活环境。分量太多,没有时间去学习,它分量不多。何况这六种不一定要全部都学习,六种里面选择一种、两种,果然能够一门深入,都决定能成就。这个例子自古至今我们也看得很多,所以一定要有信心,我们在佛法修学就会有成就,现在人讲的有成绩。年年对於经典理解的不相同,年年自己契入的境界不相同,这里面才得法喜,才生长智慧。
我们现在修学情况又如何?我们每天还是生烦恼,依旧是迷惑颠倒,疑虑重重,得不到经典里面所说的那些殊胜的成就。原因在哪里?必须把原因找到,把这个原因消除,我们学习的障碍就没有了。这些功夫不能不做,这种功夫在《华严经》里面就是「忏悔法门」,普贤大愿的第四愿。每天要反省,要去检讨,要把自己毛病在哪里找到,要改过自新,天天改过,这叫做学问,这在佛法里面叫真实功夫。我们反省、检点,我们的毛病都是出在没有认真依教奉行。我们这一生虽然天天在学习,而实际上阳奉阴违;连阳奉阴违甚至於都做不到。阳奉是表面上还是照做,我们连表面照做都没做到。换句话说,我们的学跟行脱节,学的是佛法,行的是烦恼,两个变成不相干,怎么会有成就?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们烦恼习气不肯改,不是改不过来,而是不肯改。真正肯改,哪有改不过来的道理?不肯改就没有办法了,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随顺无始劫来的烦恼。你发心来学佛,实际上对佛法是抱著怀疑的态度,你那个信心若有若无;说你没有,你好像也挺信的;说你有,佛的教诲你一句也没做到。这是我们病根之所在。
学佛是我自己学佛,与别人不相干。千万不要把念头搞错了,「别人都没有照做,我去做干什么」?这个念头不善,这个念头叫自暴自弃,毁掉了自己。佛教我的,不是教他们的,我要学佛。我要学佛,换句话说,决定要放弃自己的知见,要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日常生活、工作,对人对事对物都要遵守佛陀的教诲,这叫学佛。佛教给我们怎么存心,我们有没有照做?十善是初学,佛教我们存心:无贪、无瞋、无痴,我们有没有照做?没有照做!我们每天用心还是用贪瞋痴。佛教我们怎么说话?经上讲,佛教给我们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我们有没有做到?妄语、两舌、绮语、恶口是我们无始劫以来的烦恼习气,我们还是随顺烦恼习气,这不叫学佛,这些道理要懂。佛教我们怎样做人?佛教导我们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最基本的教诲,教诫初学、教诫入门,我们从这儿入门。如果连这几条都做不到,我们学佛实际上没有入门,「大欢喜」怎么能生得出来?大欢喜,你必须要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随顺佛陀的教诲,至少要把这个做到。佛教我们怎么存心、怎么说话、怎么做人,这十条要做到。别人不做那是他的事情,与我不相干,为什么?他不学佛。决定不可以说,「他不学佛,我又何必学」?这就错了。
十善,虽然是个基础,要知道无上道是从这个基础上建立的,要从这个基础上不断的向上提升。这十条做好了,有没有入佛门?还没有入佛门,基础。这是入佛门的道路,你路走对了,你还没有入门。真正入门是把见思烦恼里头的「见」烦恼断掉,这才真的入了门,欢喜心才能现前,法喜你才真正能得到。你没有断见惑,哪来的法喜?听经闻法生欢喜心,那不是法喜。见惑断了,佛经里面讲证须陀洹果,这才入门。小乘是证须陀洹果;大乘,像《华严经》所讲的初信位的菩萨。《华严》讲总共是五十一个阶级: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的第一个位次:初信位。《华严经》的初信位,跟小乘须陀洹,断惑是相等的,都是断了八十八品见惑。思惑没断,见惑断了。换句话说,人家智慧开了,不再把这个身看作自己,这见惑断了;依旧把这个身当作自己,见惑没断。
见惑头一个是「身见」,身见就是执著这个身是自己。六道众生都是迷於身是自己,虽然在六道里头轮回,舍身受身,身见不断。舍身受身不自在,业力支配,这就是一般人讲命运。命运从哪里来?业力造成的,自作自受,业是自己造的。你造的善业,没有断身见,这个善业的果报是福德;如果身见断了,你断恶修善那叫功德,那不叫福德。功德、福德在事相上没有差别,都是断恶修善,用心上、观念上有差别。那就是一个著相,一个不著相,不著相断恶修善是功德,著相就是福德,差别在此地。「著相」,头一个就是身见。诸位想想这一关不容易突破,突破才入门;没有突破,没有入门。没有入门,哪来的大欢喜?
『最胜善根从此生』,最殊胜的「善根」是什么?我们现在在三十七道品里面讲的「五根」,五根就是最胜的善根。由此可知,五根我们今天在此地是谈谈而已、说说而已,有没有得到?没有!我们连一条都没有,所以希望大家努力。要求每一个人都做到,那是不可能的。过去我们在求学的时代,老师对同学希望是一桩事情,成就又是一桩事情。老师对同学有殷切的期望,几个同学能真正做到?能满老师的愿望?满老师的愿望,叫报师恩。老师什么愿望?老师希望你成就。你果然成就了,真正报师恩。所以老师决不要你对他奉承,也不要你对他供养,你能满他的愿望就是报恩。我们报佛恩也是如此,佛对我们什么愿望?希望我们早一天成佛。所以只要我们走的是佛道,这个路子正确,方向正确,决定没有偏差,这就是报佛恩。
说到这个地方,不断烦恼习气怎么行?净土讲的「带业往生」,这一句话我们也得要搞清楚、搞明白,决定不能误会,「我烦恼习气不断也行」。可是经论里头讲得很清楚,带业只带业习,不带现行。你的烦恼根没有断,这个可以带去,现行不能带。现行是发作了,你的烦恼习气发作,这个带不去的,这不可以的。这桩事情在关键的时候,就是一个人在舍报的那一刹那,我们讲的是,世俗讲人死断气这个时候,这个时候烦恼不起现行,这带业往生。所以带业往生,真正意思是说这个。平常你起烦恼可不可以?可以;平常烦恼习气不断,到临终的时候恐怕也断不了,怕的就是这个。所以佛祖教我们在平常就要断、就要控制,这个控制就是伏烦恼。平常尽量控制,目的希望临终那一刹那不起烦恼。最后这一刹那等於打仗,平常等於是训练、练兵、操练,操练不认真,打仗的时候决定失败,决定打败仗,所以操练要认真。平常我们要认真尽量的控制自己的烦恼习气,不让它起现行,养成一个习惯,到临终舍报的时候烦恼不起现行,安安全全往生,这才叫有把握。平常不肯认真努力去做这个功夫,临命终时没有把握。
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常常看到往生的人,人在病重的时候,纵然神智清楚,他没有体力,在这个时候完全是别人摆布,自己做不了主,这个时候叫真正可怜!我们在医院看到病重的人,看到之后就要想到,我将来也有这一天,怎么办?看到别人受这个折磨、受这个苦难,我们就要想到我会不会有这一天?太可怕了!这个时候烦恼习气最容易起现行,为什么?你看看环境,一切人与事,都不是自己愿意做的,平素要没有相当修养功夫,很恐怖!最稳当的方法,预知时至,没有病苦,知道什么时候走,走的时候不生病,不受这些折磨。人在病痛的时候,说实在话,医生、护士都是魔障。
韩馆长走的时候,住在医院最后那几天,跟他儿子要求:「我不怕死,我怕折磨,你们不要再折磨我了」。什么折磨?一会儿打这个针,身上插好多针管,折磨,太痛苦了!一会儿给她吃这个药,一会儿给她吃那个药,折磨!所以这个时候,在你周边的人都是冤亲债主,很恐怖!没有大的定功,没有大的福报,这一关很不容易通过。所以馆长临终,我每天到医院去看她,我觉得她对我「现身说法」,让我真正理解佛讲的三苦、八苦,病苦、死苦。我们要提高警觉,一定要在这一生当中,能够把这两种苦免除。可不可以做到?我们看自古至今有不少人做到,为什么他能做到我做不到?我从这里头去反省,把做不到的因素找出来,把这个因素消除,我也可以做到。
这几十年,不说别的地方,我们住在台湾,台湾这么小的地区,念佛人站著走的、坐著走的,预知时至,没有病苦,我看到的、听说过的,那都是真的,也有二十几个人;一般传说的,那就更多了。何以这些人能做到?没有别的,就是在平常已经下功夫了,不随顺自己烦恼习气,随顺佛陀教诲,我们只要能把这一条做到就行了。随顺佛陀教诲,决定要看破、要放下。看破、放下,断恶修善,断恶是消灾、是消业障,修善是积福、积功累德。灾消了,临终障碍没有了;福报现前了,临终走的瑞相就殊胜。世间事,这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这是讲为自己,你自己能做到就是度众生,为什么?让别人看到了,他觉悟了,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过日子,应该怎样处事待人接物,将来怎么个走法,就清楚、就明白了。这是最殊胜的善根从此生,这一点都不错。最胜善根决定从佛法里面生的,我们没有闻佛法、没有接触到佛法,哪里懂得这些道理?怎么会明了这些事实真相?要知道所有一切的修行功夫,真实利益是自己得,不关别人的事情。我们修好了,给别人留个好榜样,这就是利益众生;我们做不好,给别人做个坏榜样、做个坏样子,这伤害众生;这个影响的关系,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作为,知道对於众生、对於社会、对这个世间都有影响,影响不是好的就是坏的,好的影响你做了功德,坏的影响你造了罪业。由此可知,我们的行为,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能不检点。
古时候做学问的人、做功夫的人,每天认真检点,用「功过格」这个方法。这从南宋以后,一直到清朝,很多人用这个方法。出家人也有用这个方法,莲池大师的《自知录》,《自知录》就是功过格。出家人也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虽然是非常笨拙,那是真的,但是它很有效,非常踏实,老老实实从这儿下手,用这个来检点、来反省。我们现在没有用,可是我们自己也定了一个守则,净宗学会同修的守则,我们依照修行的五个科目,后面是节录《无量寿经》上的教诲,一共有六十二句。至少我们每天要用这个来反省、来检讨,对一对,佛这些教训我们做到没有?《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那是针对我们现前末法众生一般通病而说的,非常重要!善因决定有善报,恶因决定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我们也节录了四十几句。天天要看,天天要反省,天天要改过,我们道心才会有根、才会增长。
生在这个社会,外面五欲六尘诱惑的力量太强大了,一天不反省就会堕落。所以使我们想到,世尊当年在世教诫出家的学生「半月诵戒」,也就是他反省一次,可以能够保持半个月,很难得!今天,天天要反省。中国古人常说,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他就是反省一次能保持三天,现在这个社会诱惑力量太大了,我看三天保不住。天天反省,天天认真努力做功夫,我们道业才能成就。这首偈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