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八六卷) 2001/1/1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386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昼神偈颂第三首:
【佛放光明照世间,见闻欢喜不唐捐,示其深广寂灭处,此乐庄严心悟解。】
乐胜庄严主昼神,在前面长行我们读过,他「得能放无边可爱乐法光明」。这个地方是他的赞颂,也是他修学心得的报告。从偈颂里面来看,我们知道这一位主昼神是诸佛如来示现的,长行里面看不到,但是偈颂的头一句说『佛放光明照世间』,你就想到他的身分,确确实实他不是凡人。
前面清凉大师曾经给我们说,不但身放光明,最重要的是智慧光明。身光、智光这两种光明,我们现在由於科技的发展,确实对我们的思考范围是有很大的帮助。就音声、色相来说,从前没有科技的时代,佛说这些话真正能够听懂体会的人,我们不能不佩服他们的智慧能力,实实在在不容易体会。现在由於科技的发明,我们也接受了不少科技的常识,佛这些话我们一听就有很深的感受。色相、音声都是波动的现象,波动现象确确实实是周遍法界的。这个「世间」就是法界,「世」是说时间,过去、现在、未来,这称之为「世」;「间」就是空间,四方、四维、上下。我们中国古人讲宇宙,就是世间的意思。所以波动确确实实是遍虚空法界,也遍过去、未来。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有时候在夜晚晴朗的天气,看到空中许多的星星,这些星星实际上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有几百光年、几千光年,甚至於几万、几十万光年。我们今天看到它的光,实际上它是在遥远的年代发出来,现在才达到我们这个地方。这个星现在存在不存在?不知道。这就说明色相、光波周遍法界。这些全是物理的现象,物理现象里面它波动的速度缓慢;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念头,念头是心理,它不是物理,它不是色法,念头一动,这个波动我们讲心的波动,心念的波动是刹那之间就周遍虚空法界。所以上面能跟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下面能跟一切鬼神众生也起感应,这是事实真相。所以绝对不要想,我们起心动念、造作没有人知道,这是自己欺骗自己,是自己无知。不要说言语造作,起心动念尽虚空、遍法界都知道,一丝毫隐瞒都没有。不知道的是凡夫,是什么?迷了自性的人他不知道。觉悟自性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这是感应道交的原理。
怎样起感应作用?当我们求感应的时候,要用真诚心。为什么?真诚心里头没有界限,真诚就是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它就通了,界限就没有了。才起一念分别,障碍就来了。诸位要晓得,这个障碍是障碍自己,不是障碍佛菩萨,佛菩萨对我们清清楚楚,我们对他产生障碍,只是自己障碍自己,没有障碍虚空法界。《了凡四训》里头讲到,他举例子讲画符的,这个画符的人,一笔点下去之后,一道符画成功,心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符就灵。念咒也如此,为什么有人念咒灵,有人念咒不灵?念咒里头不夹杂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咒就灵;起一个妄念,这个咒就不灵。所以古人常常说,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为什么?经长,那么长要想不起妄想分别执著,难!太难了!咒短,咒虽然短,比起佛号还是长。你不相信你念《楞严咒》,《楞严咒》相当长,或者短一点的《大悲咒》,八十几句,《大悲咒》念下来,当中不夹杂一个妄念就很困难。这一句佛号短,莲池大师讲得更妙,莲池大师只念四个字,六个字比四个字就长,愈简单愈容易摄心。因为它时间短,我在这个短时间里面一个妄想杂念都没有,这个佛号就灵,是这么个道理。
我们提倡十念法,十念法念四个字,时间很短,追顶念佛,一句接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不夹杂一个妄念在里头,这个十句管用。一天我们规定念九次,当然次数愈多愈好。就是决定不夹杂妄想杂念,符合大势至菩萨念佛的标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十句一句接著一句是净念相继。它能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自己的心光跟佛光能够融合在一起。常常这样修,不知不觉三昧现前,不知不觉的智慧就开,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这一句的意思很深很广,我们应当要学习。「佛放光明」,我们看到这个字句就会想到佛在那里放光,这个想法有没有错?不能说错,也不能说对。为什么不能说错?佛确实是放光。你要执著佛放种种光的时候,你有这个分别执著,你错了。大经里头常常讲:「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是色法,后面意根是心法。怎么叫放光?身心充满了智慧叫放光,我们应当要学习。放些什么光?我说得粗浅一点大家好懂,放真诚的光,我们以真心、以诚意处事待人接物,人家一接触,这个人很诚实,这个人没有虚伪,『见闻欢喜不唐捐』;人家跟你接触的时候生欢喜心,觉得你这个人可以信任,你这个人很可靠。「诚於中则形於外」,里面是虚伪的,装出诚实的样子,一眼就被人看穿了,那个不行,决定是真诚的。
真诚是光、清净是光、平等是光、慈悲是光,《地藏菩萨本愿经》一开端讲十种光明云,这里头有事有理。我们做事情样样守法,守法是光,守法是持戒的光明;我们念念当中乐意帮助别人,成人之美,助人成善,这是布施光明。由此可知,佛经里面常说的无量无数光明云,我们就知道了,都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一切心行,这个心的念头是光、言语是光、行为是光,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学习里头最重要的先要学佛的存心,我们常讲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好的标准是佛菩萨,佛菩萨好,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四好,佛用什么心待人?我们不要说得太高,不要说得太玄,为什么?太高太玄我们很难体会,纵然体会得也未必能做到,我们的学习要踏踏实实,学佛的真诚,待人接物没有一丝毫虚伪,学这个。真诚心,这一个是总的,其他是别的,别跟总是一不是二。学佛的清净,佛心没有一丝毫的染著,我们要学习。说实在话,佛心就是自己的真心,这个要懂得。诸佛如来、诸大菩萨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跟我是一体,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就不是心外求法了。如果你认为我跟释迦牟尼佛是两个人,我向他学,他来教我,这个念头叫心外求法,这个念头是外道,这是错误的。佛跟我是一体,诸佛如来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这个身相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现、能变的是一不是二。所以向佛菩萨学习是向自性学习,要懂这个道理。这叫内学,这就不是外道。向内学是应该的,跟别人学,我为什么要跟他学?我学他做什么?跟自性学,诸佛菩萨是性德圆满的代表。
我们从哪里学起?这要看自己哪一个毛病最重,跟治病一样,哪一个毛病最重先治它,轻一点的慢慢治不要紧,要命的先治,佛法修学跟这个道理也一样。我们今天最严重的毛病就是自私自利,因为自私自利,所以才有虚伪,所以才有染污,所以才有高下,都是从自私自利里头流出来的。我们首先要学佛,佛将自私自利念头放下了,佛决定没有一个念头为自己,佛为众生,念念都为众生。示现在世间,示现是为众生。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来干什么的?如果要是学佛,我是来为众生的,不是为自己,为众生服务。要把服务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儒家讲的「止於至善」,这是佛菩萨出现在世间,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决定不是为「我」,我们修行人讲「不为我,我什么时候能成就?」「我」要修行,「我」要证果,能证得了吗?我们大家就是这个「我」没有放掉,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是在那里想到,「我要学佛」,「我要修行」,「我要证果」,结果统统都落空了。什么原因?有个「我」在。读《金刚经》应当要觉悟,连小乘须陀洹都做到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才证到须陀洹。我们从这里明白了,有我就不行,无我就入门了。无我才能够证到菩萨、证到佛的果位,有我就不行了。第一关就通不过,第一关是小乘须陀洹果。见思烦恼里头,见惑头一条是「身见」,执著这个身是我,所以不能入门。我们要把这一桩事情看清楚,我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不为我,为众生的,念念想众生,行行为众生。我为什么活在世间?为众生;为什么要穿衣?为众生;为什么要吃饭?为众生。样样都是为众生,没有一样是为自己,你才能入得了佛门。不论是大乘、小乘,你要不把这个错误观念纠正过来,你就入不了门,这个道理要懂。
为众生服务的事情太多了,项目数不尽,我们做哪些项目?许许多多项目之中,我们也只能够选若干种而已,尽做做不到的。正如同一所学校,大学里面科系有几百个,我们只能学一个科系,将来在这一方面为大众服务,其余的科系其他佛菩萨示现。世间是个整体,既然是个整体,方方面面都好,方方面面都是第一,这个社会是健康的。不能说只有我好,别人好我就不高兴,这是世间人这个烦恼习气很重,看到别人好就嫉妒障碍,总不喜欢别人超过自己,这个观念是极恶的一个念头。如果世间所有一切人都不如我,这个社会必然堕落,一代不如一代,最后归於毁灭,这个罪多重!
古圣先贤教导我们,把这个念头转过来,希望一切人都比我好,我是世间最无用的人,人人都比我好,这个社会有前途,我有福享。决定没有嫉妒障碍,看到别人有善行,我们一定会帮助他,圆满他的善行。圆满他的善行就是圆满自己的善行,为什么?自他不二,这个样子光明才遍照世间。换句话说,念念行行都要为世间众生做好榜样,起个念头,做一桩事情,想想这个念头、这一桩事情,可不可以为世间人做一个好样子?想想如果这不是个好样子,我们就不能做,念头就不能起。常常要想,这是从内心里头真的这个想法,决不是假设,「希望别人都好」,这个念头是极善的念头。在古代,政府官员戴的帽子叫「进贤冠」。这个帽子我们看到两层,像楼梯一样,前面低,后面高出来,它代表的意思,前面是自己,后面是后人,希望后人超过我们这一代,这个用心多好!所以服装在古时候都是表法的,让你穿在身上、戴在头上,常常想著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待人接物,用意非常的善、非常之美。
我们今天在许许多多服务项目当中,我们所选择的是佛家的教学工作,我们怎样把这个教学工作做好。从事於教育工作的人,这里头也分两种;在佛法里面讲,一种是弘法,一种是护法;现在一般社会上讲法,一个是教员,弘法的是教员,护法的是行政工作人员。这两个要配合,单一这个工作决定做不成功;有教员,没有办事的人员,这学校不能成就;有办事人员,没有教学的教员,这学校也不能成就,所以弘护是一体。在这两类的工作我们如何选择?这要看个人的天赋缘分,我们在这两类里面选择一类。讲经说法是教员,教员一定要守教员的本分,要与护法行政人员密切配合,这个工作才能做得好,这个学才办得好。学校办好,这个学校有声誉,能够在国际上享誉,那就是「光明照世间」。凡是想学佛的人,都愿意到你这个学校来求学,你就成功了。世间学校亦复如是,教学跟行政要密切配合。
我也常常讲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有些人听了还感到疑惑,不能够相信。实在说,这个话不是我最初说的,最初说这个话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涅盘经》里面讲的。为什么护法功德超过弘法?这个教员再有本事,有学问、有道德、有很好的教学方法,没有人请他,他到哪里去教?他起不了作用。必须要有人办学校,校长能认识人,聘请你,你的长处才能发挥。如果没有人请你,你纵然有一身本事,你在一生当中没有机缘,用不上,这是我们古人常说的「怀才不遇」,依旧是遗憾终身。然后你才晓得护法功德不可思议!
护法的条件确实是具足真实智慧、真实德能,没有真实智慧,没有真实德能,他护不了佛法。在中国历史上我们看到,唐朝禅宗惠能大师,他得法之后,由於年轻,对他嫉妒障碍的人很多,甚至於有人存心要杀害他。这个事情搞得这么严重,统统出於嫉妒障碍。经过十五年之后,大家把他淡忘了,他才离开猎人队,到现在的广州,现在的光孝寺,到那边去听法师讲经说法。印宗法师主持这个道场,这了不起的大德。这个庙前面有个旗杆,现在的旗杆大概是重新做的,不是那个时候的。旗杆上悬的幡,风吹到幡,有人就讲风动,有人说幡动,这两个争论。争论不休,惠能在旁边看到这个现象,告诉他们,「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两面都服了。印宗听到之后,再一问之下,知道他是从黄梅来的。这样一个大德,那是南方的泰斗,给惠能剃度,剃了头之后,拜他为老师,把他捧上来,凡人做不到。这就是佛菩萨的示现,凡夫哪有这个心量?
印宗以后做什么?护法的工作,请六祖做弘法,他做护法。你们要想想六祖一生的成就,这个机缘谁给他的?印宗给他的;没有印宗,他出不了头。他要自己搞个道场,让别人来相信他,不是容易事情;至少也要费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奠定基础。而印宗法师在岭南佛教界里面,他奠定了很深厚的基础,全部奉献给惠能大师。所以大师在岭南弘法一帆风顺,能够影响到中国一千多年,这个功德是印宗法师的。六祖的成就就是印宗的成就,我们要了解这个事实。这些都是属於「佛放光明照世间」,我们要懂得,要知道怎样去学习。上面我所讲的这些话,同学们要细心去体会、去观察,帮助人就是真正成就自己,说明护法的功德不可思议。
过去方东美先生曾经跟我说过,中国自惠能大师之后,就没有再出现一个惠能了。而我的看法跟老师有点不一样,我的看法是像惠能大师这种人可能有,而没有像印宗法师这一种慷慨成人之美,没有这个护持的人,我的看法老师也同意。纵然是大彻大悟,这个情形真有,不是没有。我的三个老师都曾经跟我说过,大彻大悟,修行证果,他在一生遇不到传人,所以就没有能传法,他就走了,不是没有。这种情形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菩提树下示现成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没有人启请,这个时候世尊也想只有入般涅盘,走了。世尊这个心念,净居天人知道了,这是第四禅五不还天上天人,他们知道了,立刻下来,变化人身,启请释迦牟尼佛住世,弘法利生。他们来代我们启请,他们要不代我们启请,释迦牟尼佛就灭度了,谁知道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他马上就灭度了。
由此可知,佛法住在这个世间,护法第一功德,没有人护持怎么行?我们学了这么一点佛法,我常常说,我自己感触很深,早年不是韩馆长护持,我们也就不能成就。你学成了之后,没有机会讲经,你怎么能学得出来?韩馆长走了之后,如果要没有李木源居士继续发心护持,诸位想想我们是一个什么样子?还不是到处跟人家结结法缘,找个地方自己念佛而已,弘法利生的事情做得就非常有限,做不出成绩出来,一定要靠护法。成绩决不是自己的,是利益众生的,众生真正得到佛法殊胜利益功德,一定要靠护持。所以发心护持,那完全是真实智慧、真实功德,没有真实智慧、真实功德他不会做这个事情。凡夫决定做不到,凡夫怎么?怕你这个法师来了,将来人都皈依你,红包都进你口袋,对他大不利,想尽方法要把你赶走,也压制你,这是凡夫。所以弘法跟护法,就是一所学校,从事於教学工作或者从事於行政工作,一定要懂得要双方密切配合,把这个教学工作做好。这个教学工作是教化一切众生,特别是在现代社会。
现在社会灾难太多了,灾难从哪里来的?从人心不善来的。人心为什么不善?没有学过圣贤的教诲。现在这个社会,负面是不断在增长,所以危机愈来愈严重。我们生在这个世间,遇到这样殊胜的环境,一定要认真努力,要认真的修学,拓开心量,教化一切众生。我们的念念行行都是教化众生的,现在在修学的过程当中,为学生做一个好样子,这是教化众生。不要以为我们今天在生活上,生活就是教学,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在教众生。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要求「止於至善」,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去迈进,这样才能够成就自己、成就众生。
说到这个地方,它的根源总不外乎「知恩报恩」。一般凡夫为什么做不到?不知道恩德。我们天天念回向偈,「上报四重恩」,虽然天天念,并不知道。如果真正知道四重恩,你的心态完全转变过来,你绝对不是凡人的思想,你与圣教决定会相应。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昼神偈颂第三首:
【佛放光明照世间,见闻欢喜不唐捐,示其深广寂灭处,此乐庄严心悟解。】
乐胜庄严主昼神,在前面长行我们读过,他「得能放无边可爱乐法光明」。这个地方是他的赞颂,也是他修学心得的报告。从偈颂里面来看,我们知道这一位主昼神是诸佛如来示现的,长行里面看不到,但是偈颂的头一句说『佛放光明照世间』,你就想到他的身分,确确实实他不是凡人。
前面清凉大师曾经给我们说,不但身放光明,最重要的是智慧光明。身光、智光这两种光明,我们现在由於科技的发展,确实对我们的思考范围是有很大的帮助。就音声、色相来说,从前没有科技的时代,佛说这些话真正能够听懂体会的人,我们不能不佩服他们的智慧能力,实实在在不容易体会。现在由於科技的发明,我们也接受了不少科技的常识,佛这些话我们一听就有很深的感受。色相、音声都是波动的现象,波动现象确确实实是周遍法界的。这个「世间」就是法界,「世」是说时间,过去、现在、未来,这称之为「世」;「间」就是空间,四方、四维、上下。我们中国古人讲宇宙,就是世间的意思。所以波动确确实实是遍虚空法界,也遍过去、未来。
天文学家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有时候在夜晚晴朗的天气,看到空中许多的星星,这些星星实际上距离我们非常遥远,有几百光年、几千光年,甚至於几万、几十万光年。我们今天看到它的光,实际上它是在遥远的年代发出来,现在才达到我们这个地方。这个星现在存在不存在?不知道。这就说明色相、光波周遍法界。这些全是物理的现象,物理现象里面它波动的速度缓慢;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念头,念头是心理,它不是物理,它不是色法,念头一动,这个波动我们讲心的波动,心念的波动是刹那之间就周遍虚空法界。所以上面能跟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下面能跟一切鬼神众生也起感应,这是事实真相。所以绝对不要想,我们起心动念、造作没有人知道,这是自己欺骗自己,是自己无知。不要说言语造作,起心动念尽虚空、遍法界都知道,一丝毫隐瞒都没有。不知道的是凡夫,是什么?迷了自性的人他不知道。觉悟自性的人没有不知道的,这是感应道交的原理。
怎样起感应作用?当我们求感应的时候,要用真诚心。为什么?真诚心里头没有界限,真诚就是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它就通了,界限就没有了。才起一念分别,障碍就来了。诸位要晓得,这个障碍是障碍自己,不是障碍佛菩萨,佛菩萨对我们清清楚楚,我们对他产生障碍,只是自己障碍自己,没有障碍虚空法界。《了凡四训》里头讲到,他举例子讲画符的,这个画符的人,一笔点下去之后,一道符画成功,心里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符就灵。念咒也如此,为什么有人念咒灵,有人念咒不灵?念咒里头不夹杂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咒就灵;起一个妄念,这个咒就不灵。所以古人常常说,念经不如念咒,念咒不如念佛。为什么?经长,那么长要想不起妄想分别执著,难!太难了!咒短,咒虽然短,比起佛号还是长。你不相信你念《楞严咒》,《楞严咒》相当长,或者短一点的《大悲咒》,八十几句,《大悲咒》念下来,当中不夹杂一个妄念就很困难。这一句佛号短,莲池大师讲得更妙,莲池大师只念四个字,六个字比四个字就长,愈简单愈容易摄心。因为它时间短,我在这个短时间里面一个妄想杂念都没有,这个佛号就灵,是这么个道理。
我们提倡十念法,十念法念四个字,时间很短,追顶念佛,一句接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不夹杂一个妄念在里头,这个十句管用。一天我们规定念九次,当然次数愈多愈好。就是决定不夹杂妄想杂念,符合大势至菩萨念佛的标准,「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十句一句接著一句是净念相继。它能起感应道交的作用,我们自己的心光跟佛光能够融合在一起。常常这样修,不知不觉三昧现前,不知不觉的智慧就开,这是我们要学习的。
这一句的意思很深很广,我们应当要学习。「佛放光明」,我们看到这个字句就会想到佛在那里放光,这个想法有没有错?不能说错,也不能说对。为什么不能说错?佛确实是放光。你要执著佛放种种光的时候,你有这个分别执著,你错了。大经里头常常讲:「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前五根是色法,后面意根是心法。怎么叫放光?身心充满了智慧叫放光,我们应当要学习。放些什么光?我说得粗浅一点大家好懂,放真诚的光,我们以真心、以诚意处事待人接物,人家一接触,这个人很诚实,这个人没有虚伪,『见闻欢喜不唐捐』;人家跟你接触的时候生欢喜心,觉得你这个人可以信任,你这个人很可靠。「诚於中则形於外」,里面是虚伪的,装出诚实的样子,一眼就被人看穿了,那个不行,决定是真诚的。
真诚是光、清净是光、平等是光、慈悲是光,《地藏菩萨本愿经》一开端讲十种光明云,这里头有事有理。我们做事情样样守法,守法是光,守法是持戒的光明;我们念念当中乐意帮助别人,成人之美,助人成善,这是布施光明。由此可知,佛经里面常说的无量无数光明云,我们就知道了,都是指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一切心行,这个心的念头是光、言语是光、行为是光,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学习里头最重要的先要学佛的存心,我们常讲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好的标准是佛菩萨,佛菩萨好,我们要向佛菩萨学习四好,佛用什么心待人?我们不要说得太高,不要说得太玄,为什么?太高太玄我们很难体会,纵然体会得也未必能做到,我们的学习要踏踏实实,学佛的真诚,待人接物没有一丝毫虚伪,学这个。真诚心,这一个是总的,其他是别的,别跟总是一不是二。学佛的清净,佛心没有一丝毫的染著,我们要学习。说实在话,佛心就是自己的真心,这个要懂得。诸佛如来、诸大菩萨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跟我是一体,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就不是心外求法了。如果你认为我跟释迦牟尼佛是两个人,我向他学,他来教我,这个念头叫心外求法,这个念头是外道,这是错误的。佛跟我是一体,诸佛如来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我这个身相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现、能变的是一不是二。所以向佛菩萨学习是向自性学习,要懂这个道理。这叫内学,这就不是外道。向内学是应该的,跟别人学,我为什么要跟他学?我学他做什么?跟自性学,诸佛菩萨是性德圆满的代表。
我们从哪里学起?这要看自己哪一个毛病最重,跟治病一样,哪一个毛病最重先治它,轻一点的慢慢治不要紧,要命的先治,佛法修学跟这个道理也一样。我们今天最严重的毛病就是自私自利,因为自私自利,所以才有虚伪,所以才有染污,所以才有高下,都是从自私自利里头流出来的。我们首先要学佛,佛将自私自利念头放下了,佛决定没有一个念头为自己,佛为众生,念念都为众生。示现在世间,示现是为众生。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来干什么的?如果要是学佛,我是来为众生的,不是为自己,为众生服务。要把服务的工作做到尽善尽美,儒家讲的「止於至善」,这是佛菩萨出现在世间,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决定不是为「我」,我们修行人讲「不为我,我什么时候能成就?」「我」要修行,「我」要证果,能证得了吗?我们大家就是这个「我」没有放掉,无量劫来生生世世都是在那里想到,「我要学佛」,「我要修行」,「我要证果」,结果统统都落空了。什么原因?有个「我」在。读《金刚经》应当要觉悟,连小乘须陀洹都做到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他才证到须陀洹。我们从这里明白了,有我就不行,无我就入门了。无我才能够证到菩萨、证到佛的果位,有我就不行了。第一关就通不过,第一关是小乘须陀洹果。见思烦恼里头,见惑头一条是「身见」,执著这个身是我,所以不能入门。我们要把这一桩事情看清楚,我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的?不为我,为众生的,念念想众生,行行为众生。我为什么活在世间?为众生;为什么要穿衣?为众生;为什么要吃饭?为众生。样样都是为众生,没有一样是为自己,你才能入得了佛门。不论是大乘、小乘,你要不把这个错误观念纠正过来,你就入不了门,这个道理要懂。
为众生服务的事情太多了,项目数不尽,我们做哪些项目?许许多多项目之中,我们也只能够选若干种而已,尽做做不到的。正如同一所学校,大学里面科系有几百个,我们只能学一个科系,将来在这一方面为大众服务,其余的科系其他佛菩萨示现。世间是个整体,既然是个整体,方方面面都好,方方面面都是第一,这个社会是健康的。不能说只有我好,别人好我就不高兴,这是世间人这个烦恼习气很重,看到别人好就嫉妒障碍,总不喜欢别人超过自己,这个观念是极恶的一个念头。如果世间所有一切人都不如我,这个社会必然堕落,一代不如一代,最后归於毁灭,这个罪多重!
古圣先贤教导我们,把这个念头转过来,希望一切人都比我好,我是世间最无用的人,人人都比我好,这个社会有前途,我有福享。决定没有嫉妒障碍,看到别人有善行,我们一定会帮助他,圆满他的善行。圆满他的善行就是圆满自己的善行,为什么?自他不二,这个样子光明才遍照世间。换句话说,念念行行都要为世间众生做好榜样,起个念头,做一桩事情,想想这个念头、这一桩事情,可不可以为世间人做一个好样子?想想如果这不是个好样子,我们就不能做,念头就不能起。常常要想,这是从内心里头真的这个想法,决不是假设,「希望别人都好」,这个念头是极善的念头。在古代,政府官员戴的帽子叫「进贤冠」。这个帽子我们看到两层,像楼梯一样,前面低,后面高出来,它代表的意思,前面是自己,后面是后人,希望后人超过我们这一代,这个用心多好!所以服装在古时候都是表法的,让你穿在身上、戴在头上,常常想著要用什么样的心态待人接物,用意非常的善、非常之美。
我们今天在许许多多服务项目当中,我们所选择的是佛家的教学工作,我们怎样把这个教学工作做好。从事於教育工作的人,这里头也分两种;在佛法里面讲,一种是弘法,一种是护法;现在一般社会上讲法,一个是教员,弘法的是教员,护法的是行政工作人员。这两个要配合,单一这个工作决定做不成功;有教员,没有办事的人员,这学校不能成就;有办事人员,没有教学的教员,这学校也不能成就,所以弘护是一体。在这两类的工作我们如何选择?这要看个人的天赋缘分,我们在这两类里面选择一类。讲经说法是教员,教员一定要守教员的本分,要与护法行政人员密切配合,这个工作才能做得好,这个学才办得好。学校办好,这个学校有声誉,能够在国际上享誉,那就是「光明照世间」。凡是想学佛的人,都愿意到你这个学校来求学,你就成功了。世间学校亦复如是,教学跟行政要密切配合。
我也常常讲护法的功德超过弘法,有些人听了还感到疑惑,不能够相信。实在说,这个话不是我最初说的,最初说这个话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涅盘经》里面讲的。为什么护法功德超过弘法?这个教员再有本事,有学问、有道德、有很好的教学方法,没有人请他,他到哪里去教?他起不了作用。必须要有人办学校,校长能认识人,聘请你,你的长处才能发挥。如果没有人请你,你纵然有一身本事,你在一生当中没有机缘,用不上,这是我们古人常说的「怀才不遇」,依旧是遗憾终身。然后你才晓得护法功德不可思议!
护法的条件确实是具足真实智慧、真实德能,没有真实智慧,没有真实德能,他护不了佛法。在中国历史上我们看到,唐朝禅宗惠能大师,他得法之后,由於年轻,对他嫉妒障碍的人很多,甚至於有人存心要杀害他。这个事情搞得这么严重,统统出於嫉妒障碍。经过十五年之后,大家把他淡忘了,他才离开猎人队,到现在的广州,现在的光孝寺,到那边去听法师讲经说法。印宗法师主持这个道场,这了不起的大德。这个庙前面有个旗杆,现在的旗杆大概是重新做的,不是那个时候的。旗杆上悬的幡,风吹到幡,有人就讲风动,有人说幡动,这两个争论。争论不休,惠能在旁边看到这个现象,告诉他们,「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两面都服了。印宗听到之后,再一问之下,知道他是从黄梅来的。这样一个大德,那是南方的泰斗,给惠能剃度,剃了头之后,拜他为老师,把他捧上来,凡人做不到。这就是佛菩萨的示现,凡夫哪有这个心量?
印宗以后做什么?护法的工作,请六祖做弘法,他做护法。你们要想想六祖一生的成就,这个机缘谁给他的?印宗给他的;没有印宗,他出不了头。他要自己搞个道场,让别人来相信他,不是容易事情;至少也要费二十年的时间,才能够奠定基础。而印宗法师在岭南佛教界里面,他奠定了很深厚的基础,全部奉献给惠能大师。所以大师在岭南弘法一帆风顺,能够影响到中国一千多年,这个功德是印宗法师的。六祖的成就就是印宗的成就,我们要了解这个事实。这些都是属於「佛放光明照世间」,我们要懂得,要知道怎样去学习。上面我所讲的这些话,同学们要细心去体会、去观察,帮助人就是真正成就自己,说明护法的功德不可思议。
过去方东美先生曾经跟我说过,中国自惠能大师之后,就没有再出现一个惠能了。而我的看法跟老师有点不一样,我的看法是像惠能大师这种人可能有,而没有像印宗法师这一种慷慨成人之美,没有这个护持的人,我的看法老师也同意。纵然是大彻大悟,这个情形真有,不是没有。我的三个老师都曾经跟我说过,大彻大悟,修行证果,他在一生遇不到传人,所以就没有能传法,他就走了,不是没有。这种情形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释迦牟尼佛示现八相成道,菩提树下示现成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没有人知道,没有人启请,这个时候世尊也想只有入般涅盘,走了。世尊这个心念,净居天人知道了,这是第四禅五不还天上天人,他们知道了,立刻下来,变化人身,启请释迦牟尼佛住世,弘法利生。他们来代我们启请,他们要不代我们启请,释迦牟尼佛就灭度了,谁知道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他马上就灭度了。
由此可知,佛法住在这个世间,护法第一功德,没有人护持怎么行?我们学了这么一点佛法,我常常说,我自己感触很深,早年不是韩馆长护持,我们也就不能成就。你学成了之后,没有机会讲经,你怎么能学得出来?韩馆长走了之后,如果要没有李木源居士继续发心护持,诸位想想我们是一个什么样子?还不是到处跟人家结结法缘,找个地方自己念佛而已,弘法利生的事情做得就非常有限,做不出成绩出来,一定要靠护法。成绩决不是自己的,是利益众生的,众生真正得到佛法殊胜利益功德,一定要靠护持。所以发心护持,那完全是真实智慧、真实功德,没有真实智慧、真实功德他不会做这个事情。凡夫决定做不到,凡夫怎么?怕你这个法师来了,将来人都皈依你,红包都进你口袋,对他大不利,想尽方法要把你赶走,也压制你,这是凡夫。所以弘法跟护法,就是一所学校,从事於教学工作或者从事於行政工作,一定要懂得要双方密切配合,把这个教学工作做好。这个教学工作是教化一切众生,特别是在现代社会。
现在社会灾难太多了,灾难从哪里来的?从人心不善来的。人心为什么不善?没有学过圣贤的教诲。现在这个社会,负面是不断在增长,所以危机愈来愈严重。我们生在这个世间,遇到这样殊胜的环境,一定要认真努力,要认真的修学,拓开心量,教化一切众生。我们的念念行行都是教化众生的,现在在修学的过程当中,为学生做一个好样子,这是教化众生。不要以为我们今天在生活上,生活就是教学,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在教众生。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都要求「止於至善」,向这个方向、向这个目标去迈进,这样才能够成就自己、成就众生。
说到这个地方,它的根源总不外乎「知恩报恩」。一般凡夫为什么做不到?不知道恩德。我们天天念回向偈,「上报四重恩」,虽然天天念,并不知道。如果真正知道四重恩,你的心态完全转变过来,你绝对不是凡人的思想,你与圣教决定会相应。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