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八0卷) 2000/12/26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380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诸神众,主昼神长行,第七句:
【观方普现主昼神,得十方法界差别身解脱门。】
这一个法门是观方普现菩萨,他所修学证得的。这里面的境界非常广大,不可思议。我们看看清凉的注解,「如来身云,就体则非有无。约机,则差别遍於十方,不可谓之无。约佛,则称真法界,不可谓之有。此则随缘非有之法身,恒不异事而显现,以化寂灭非无之众生,恒不异真而成立,即无差别之差别也」,这几句话把一切理事都说得很透彻、很明白了。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现前的社会,整个世界都不太平、都不安定,彼此不信任,彼此不谅解,不知道事实真相,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本来是一家人。因为不了解事实真相,这才产生偏陋执,偏执、陋执,造成许许多多不必要的误会、斗争,带来天灾人祸,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如果对於事实真相彻底通达明了了,所有灾难都能够化解,这个开示比什么都重要。
什么叫「如来身云」?经文里面,他得的果是『十方法界差别身』,这从相上讲的。相必有体,所以清凉的开示,先从体上来说明。「如来」是从自性上说的,就是我们自己的自性。「身云」,「云」在佛法里面是比喻非有非无。我们看到天上的云彩,不能说它没有,你接近它,它什么也没有,所以佛就用云来形容非有非无的真理。这个真理就是我们讲的真心、自性、本性,是一切众生的根源。
众生从哪儿来的?现在世界上有许多聪明人都在那里研究,宇宙是怎么起源的?生命从哪里来的?自古至今多少人在寻求这个答案。我们看到古今中外的哲学,看到许多宗教的经典,都不能给我们一个很满意的答覆。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他们自己本身,没有把这个问题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所有的答覆都是在那里推想,不是亲证的境界。佛法里面讲的是比量的境界,比量只能比个相似,没有法子逼真。
唯有诸佛如来亲证这个境界,所以佛说的就透彻。佛就告诉我们,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众生从哪里来的?佛说从法身变现出来的,法身是能变,一切诸法是所变。而法身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中观论》上讲的「八不」,形容法身的真相。所变现的境界有生有灭,能变的法身不生不灭。诸位要知道,法身就是经上讲的自性,就是讲的真心。佛对於这一桩事情,用的名词一百多种,在佛经里面。佛为什么用这么多名称来说一桩事情?教我们不要执著,「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你才能够体会得到。这一桩事情只可以意会,不能言传,稍稍执著在言语文字上,你就全盘都错了;绝对不能用言语文字来说明白,也不可以用心思去想像,你一想就错了,不想现成的,一想就错了。所以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才是事实真相。这是我们一切众生共同有的,本有的。
大经里面常常说,佛眼睛看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他怎么看的?他是看我们的自性。我们的真心,我们的自性,确确实实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同一个性,所以大经上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你要真正明白通达了,才晓得众生跟我们自己的关系是多么密切,不是别人,就是自己。所以我们要以诚意,诚意是真心,因为真心没有障碍,可以跟一切众生沟通。妄心就有障碍,妄心就不灵;真心就灵了,真心没有界限。
我们真心对一个蚊虫、对一个蚂蚁说话,它懂,它能听,它能接受。蚂蚁很多,我们以真诚心,不要小看它,「你可怜,你是蚂蚁」,不可以用这种心态,我们要用平等心、尊重心,它也是一尊佛,它也是菩萨。我们没有学佛的,称它作兄弟、称它作朋友,学佛的称它作善友、称它作善知识,它来扰乱我们,我们请它搬家,这个能沟通。真心能沟通,妄心不能沟通。诚心是一念真诚,决定没有一个妄念在当中,你这个心跟它的心就相应。它也是一个众生,跟我们一样,它出来到处跑,它也是谋生,它是找东西吃,它不犯法,它也不犯罪,我们没有权力去伤害它,我们更不可以歧视它。因为我们歧视这些小动物,所以我们常常被别人歧视,因果报应!我们不尊重这些小动物,所以遇到很多人对我们不尊重。你造什么样的因,你得什么样的果报。
不但对於动物我们一视同仁,对於植物也一视同仁,对於石头、瓦块、泥土也一视同仁。为什么?同一个法性变现的,它的根源是一不是二。所以《华严经》上才教导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它要不是一个性变现出来的,怎么能够「同圆种智」?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应当用真诚、清净、平等心对待。普贤菩萨教我们十个修行纲领,头一个「礼敬诸佛」。「诸佛」两个字怎么讲法?蚊虫蚂蚁都是诸佛,树木花草也是诸佛,沙砾石头也是诸佛,你才晓得那个恭敬心是平等的,那个恭敬是遍虚空法界。这是性德起用,天下哪有不太平?
华藏世界为什么这么美好?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庄严?大家都能用性德,都能用真心;他不用妄心,他用真心,他用性德,他不用烦恼。烦恼是什么?心心所,唯识家所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他不用这个。交光法师在《楞严》注解里面所说的「舍识用根」,这话讲得有道理。用根是用六根的根性,六根根性是真性。我们用见性见一切事,用闻性听一切音声,平等的。如果用识就不平等,用眼识见的是色尘不平等,用耳识听的音声也不平等,如果用性就平等了。
什么人用性?《华严经》上初住以上的菩萨。所以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讲五十一位,为什么?前面十个位次,从初信到十信,他还是用识,不是用性。所以用性德才称为法身大士,你还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你是凡夫,不是圣人。所以菩萨位次,这在大乘圆教,前面十个位次,十信位是贤人,不是圣人,初住以上明心见性,用真心对一切万物,这是圣人,凡圣差别在此地。这个地方给我们说明了十法界的事实真相,我们要明了。
「如来身云」,这一句就是讲法身。法身有没有?法身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非有非无,所以用「云」来做比喻。你执著它有,错了;你执著它没有,也错了。你执著它有,它没有形相,我们的六根接触不到,眼看不到,耳听不到,心也想不到,所以你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无,为什么?它能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如果这桩事情你还不能够体会,佛在经教里头常常用比喻说法,比喻里头梦讲得最多。《金刚经》上讲的四个比喻,以梦为主,「梦幻泡影」。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能作梦的是心,梦中境界是现相。能作梦的心,你说它有还是没有?你要说它没有,它能现相,它能现梦境;你要说它有,你找不到,能作梦的心你去找,找不到。所以非有非无是事实真相,它现的相无量无边,天天作梦,天天都做不一样的梦。可是能现梦的是一个心,所现的境界那是各个不相同,为什么?缘不一样,无量无边的因缘。说到法身,说到自性上,因缘都说不上,这楞严会上讲得很清楚,非因缘、非自然。因缘、自然在自性里都没有,这叫第一义,因缘、自然是第二义,不是第一义。
头一句把理给我们说出来,然后再讲现象。现象,首先是「约机」,机是就众生根机上来说,应机说法,应机施教。楞严会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约机」。所以「差别遍於十方,不可谓之无」。所现的相,诸位要知道,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决定没有差别。宗门明心见性的人,老师父考考他,勘验勘验他,他是不是真的见了性,常常用问答的方法,问他:你会吗?「会么?」你是真正会了吗?看他的答覆,看他的反应,往往出乎我们意料之外,随便拈一法举一举,老和尚点点头,没错!哪一法不是性?
这一种机锋话,一般人很难懂得,祖师用方便的方法来说,用比喻来说,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作法身,把器比作十法界差别现象,从这个比喻上容易体会,金没有变,相可以随自己意思变。我用这些黄金造一尊佛像,看到佛现前。有人说,我不喜欢这尊佛像,我把这尊佛像重新再熔化掉,铸成一尊耶稣的像,耶稣像现前了。其实体还是一个,还是这么多的黄金,不增不减。性永远不变,相随著众生念头在变。所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的法相是从心想生。
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相叫做法相,能变现这个相的叫法性。那要问问,哪个不是佛?说佛是讲法性,他是法性变的。就如同这些无量无边的金器,哪个不是金?你们到银楼里面去看看,黄金做的那些东西很多,总有几千种、几万种,样子都不同,随便拈一样都是金。所以你要懂得了,「会吗?你把金拿来给我看看?」随便拿一个就来了,都是的。你要不会的,可麻烦了。琳琅满目在那里看,这是手镯,这是戒指,这是项炼,这是什么?金找不到,找不到金。金在哪里?找来找去不知道,找不到,那叫不会。会的人怎么样?随便拈一个来,就是的。你们细细去体会这个意思,这个意思真的你要体会得,禅宗的机锋话你就能听得懂;你要不会,不知道他们在讲些什么。法法皆是,没有一法不是。
这是讲能现,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里面的正报是有情众生,十法界里面的依报是无情众生。无情众生,我们通常讲植物、矿物,包括一切自然现象都在其中,虚空法界都是,现在讲的时间、空间。时空里头所包含的一切,全是法身变现的,这才所以讲「共同一法身」,情与无情共同一法身。一觉一切觉,所以才「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道理在此地。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要问,世间所有一切宗教是不是同一个根源?真的同一个根源。耶稣,法身变现的,上帝也是法身变现的,众神还是法身变现的。既然是法身变现的,在佛法里面讲,那岂不都是诸佛如来吗?一点都不错。这就是法身随类现相,现的相不同,性是一个。我们对於其他宗教还能排斥吗?排斥别的宗教,赞叹我这个宗教,错了。怎么样才不错?平等就不错了。知道法身在这个地方现佛身,在那个地方现上帝身,在那个地方现众神身,一桩事情!
我们看《华严经》上,《华严经》现的菩萨身、佛身、声闻身、缘觉身、诸天身,到这个地方我们看到现杂神身,在此地现的是主昼神,全是诸佛如来。你再要真正懂得明白了,我们现在周边接触这些大众,哪一个不是诸佛如来?我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不但每一个人都是诸佛如来,我刚才讲的蚊虫蚂蚁都是诸佛如来,同一个法身变现的,「共同一法身」。所以轻视众生就是瞧不起诸佛如来,也就是轻视了佛性,轻视了法身。法身是无在而无所不在,决定离不开法身的。法身是永恒的,法身是不变的,这叫「常住真性」。所以《华严经》的教义最适合於现代,解决现代的社会问题,这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今天跟其他宗教往来,我们无条件的对其他宗教的协助,有很多人反对,说我们做错了。也有人问我:净空法师,你为什么这么做?佛在《华严经》上教我这么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自己,你没有这个认知,你怎么能契入佛的法界?
大乘经上常讲,诸佛如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心是讲的真心。真心,包虚空法界,是平等的。真心起作用,则变成识心。但是佛家里头不叫识心,叫什么?叫四智菩提,起作用的时候。四智菩提跟八识是一桩事情,无二无别。不同在哪个地方?一个是迷,一个是觉。觉了,八识就称作四智,不叫它做八识;迷了,四智就叫它做八识,不叫它做四智。实际上是一不是二,迷悟差别。悟了的时候,八识五十一心所它起作用,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它起的是这个作用,决定与这个相应;如果迷了,起的作用跟这个恰恰相反。真诚的反面是虚伪,清净的反面是染污,平等的反面是不平,正觉的反面是迷惑,慈悲的反面是自私。所以十法界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只有迷悟的差别;除了迷悟之外,没有差别。
佛在哪里?随拈一法皆是佛法,随拈一法皆是佛性,随拈一法皆是诸佛如来。我们在这个世间,还是要用妄想分别执著来对一切人事物,你就错到底了,我们的佛法学到哪里去?真正契入境界,我们要问还有没有分别执著?六祖在《坛经》里面就测验过学生,这个学生是永嘉禅师,他问永嘉:你还有没有分别?永嘉回答得好,「分别亦非意」。意是什么?意是识。凡夫分别是意识,意识是分别,末那是执著。「分别亦非意」,那是什么?没有分别,这个分别是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众生说这个是毛巾,我也叫毛巾;你们分别,你们说这个是毛巾是意,我说这个是毛巾不是意。随顺你们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所以晓得圣人的境界,分别就是不分别,执著就是不执著,他是恒顺众生的,决没有自己的念头在里头。
如果真的不分别,人家问你:这是什么?不知道。那不是变成木头人、不是变成白痴?哪有佛菩萨变成白痴的道理?诸佛菩萨现身为我们讲经说法,都是无分别当中建立分别,不执著里面示现执著。他决定不是真的有分别执著,他真的有分别执著,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但是他要离开分别执著,他不能办事,不能教化众生。所以教化众生一定要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才能把事情办好。非常可惜,众生不懂得佛菩萨的意思,往往随顺佛菩萨的分别执著,这就搞错了,这是学佛最难的地方。佛菩萨教我们断恶,我们就执著断恶;佛菩萨教我们修善,我们就执著修善。也算不错了,为什么?你可以不落三恶道,但是你出不了三界。要怎样才能出三界?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所谓是断而无断,无断而断,修而无修,无修而修,你就超越三界了。
佛同样说的一句话,一切众生听在耳里,体会绝不相同。这种现象我们一般讲,众生根性不一样,有根性利的,有根性钝的,所谓是上中下三根不同。怎么样帮助我们契入?诸位要晓得,经要天天听。世尊当年住世四十九年,每天讲经说法,他不是个普通人,所以他说法不疲不厌。我们在经上看到,用现在的话说,每天讲经说法八小时,四十九年不中断。他的那些学生天天跟著他,天天听他讲经说法,根利的两年、三年开悟了,根钝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开悟了,这显示众生根性不相同。
悟后起修,你没有觉悟,你修什么?觉悟之后统统明白了,才知道把自己的恶业、恶习气舍掉,这叫修行。才真正能发大慈悲心,真正的爱心。爱心的对象是哪些人?一切还没有觉悟的众生,真诚的爱心去帮助他们觉悟。帮助的事很多,样样都要帮助,核心是帮助他觉悟,唯有觉悟才是真正解决问题。习气烦恼要自己常常去检点,要时时刻刻反省,否则的话太难太难了。为什么?人很难知道自己的毛病,而非常容易觉察到别人的毛病。於是一个真正会修行的人,常常看别人的毛病,回过头来反省自己,这是会修的人。不要把别人的毛病放在自己心上,那就错了;也不要去说别人的毛病,那我自己造口业,也错了。见到别人的毛病,回过头来想想我有没有?拿别人做自己一面镜子。修行在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在这里用功夫。修什么?没有一样不是修行处。我们的一举一动,坐有个坐相,站有个站相,那个人站的样子不太好看,坐的样子不太好看,我们看得不顺眼,马上想想我坐是不是他那个样子?我站是不是他那个样子?我看不顺眼,我要是这个样子,别人能看我看得顺眼吗?真正用功在这些地方,把自己的毛病习气统统修正过来。
现在跟古代不一样,古代的社会是保守的,做晚辈对长辈是很尊重的,有父母教诲,有老师教导,修学环境好。现在不行了,现在这个世界伦理道德没有了,每个人都一般大,所以父母不能教儿女,你教儿女他不听,老师不能教学生。我过去在美国,有一些同修来跟我谈,儿女不听话;也有很多做老师的来跟我谈,学生不听话。我告诉他们,我说:你们错了,你的儿女、学生没错,你错了。他很惊讶!说:我错在什么地方?我说:今天没有父子,今天没有师生,只有朋友;你把儿女当朋友看待,老师把学生当朋友看待,你们的关系就能处得好。今天没有长幼尊卑,没有了。现在是民主自由开放的社会,谁也不能够管谁。在这种状况之下,修行就产生最大的障碍,为什么?自己一身毛病没有人敢说,说了你也不会接受,反而成了冤家对头,人何必跟你结怨?那怎么办?我们要真正成就,只有找圣贤典籍了,常常读诵圣贤书,在圣贤书里面找到标准。现在社会常讲,人生价值观,自己去寻找。找到之后,自己要真干。今天的成就,在从前还可以靠老师、靠同参道友,今天的成就完全要靠自己。同参道友对你帮助的愈来愈少,要靠自己真正觉悟,要靠自己天天反省。
真正的善友、善知识,从前李老师常常跟我们讲,李老师教化众生,无论对学生还是对信徒,他劝导人只有两次,不会劝第三次。两次就可以了,第三次就结冤仇,他再也不听,他嫌你罗嗦,他嫌你常常找麻烦,心里就不痛快。所以两次讲了之后,以后就恭恭敬敬,你做错事,点头,好!很好,不会再说你,绝不得罪你。唯有真正肯跟他学的,那一天到晚没有好脸色看的,他会打人、会骂人。凡是被他打、被他骂的,那是真正的学生,为什么?打了也不走,骂了还来,还要听,这是学生,这种人不多。一说几句话,脸上颜色马上就变了,老师察言观色,这个人以后不可以说他,对他只有恭敬赞叹。他从前教导我们,他自己一生是这样的教化众生。所以我们晓得,今天善知识愈来愈少,我们自己要不是真正肯学;换句话说,许许多多的机会我们都当面错过了。这是说到自己要成就,决定要靠自己认真的反省忏悔,改过自新。
今天这段经文,这是讲根本的道理,你明白之后,对於一切众生决定不再轻视,对於蚊虫蚂蚁都尊重。我们在厨房看到蚂蚁,有的时候很多,决定不能有厌恶的心,一看到讨厌,我们错了。你再要杀害,那你造的业重,杀生!杀生有果报。你讨厌它也有果报,招来生生世世不如意。应当怎么样对待它?尊重它们。它们没有过失,过失在哪里?过失在我们自己,我们一定厨房里不干净,如果厨房整齐清洁,它怎么会来?一定是不干净,所以才招惹它们来找东西吃。你东西放得很零乱,厨房里面,像酱油这些东西滴在这上没有擦得干净,它有气味,它闻到气味,它就来了。你要整理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它不会到这个地方来。所以把它引得来,是我们自己找它来的,找它来再要杀它,你这罪过多重!决定不能有歧视、杀害的念头,要有尊重、爱护,尊重它,爱护它,随它去。不但不能杀它,把它赶走,我们都有罪过。
到底用什么方法?真诚心请它离开。它自动走了,这个可以。真诚心跟它讲,要跟它沟通。你要帮助它,它要找食物,你拿一些食物放在院子里面,告诉它,「你所要的东西,我已经摆在那边,你到那边去享受;这个地方我们有工作,请你不要来干扰」,要「请」!对待它们跟对待诸佛菩萨一样的尊敬,我们叫学佛,这叫学佛,学佛从这个地方学起,觉悟从这个地方落实。蚊子到这个地方来,还不是想吃一顿饭而已。它来叮我们,你行菩萨道,天天讲布施供养,它来要吃一顿饭,你都不肯,你都舍不得,你天天念布施供养是假的,不是真的。它来叮,欢欢喜喜我供养一顿;它吃饱了,自然就离开了。都是这些道理搞不清楚、搞不明白,所以常常犯过失,常常造罪业。连小动物我们都这样的敬爱,不伤害,何况是一切人?我们的清净、平等、真诚的慈悲心,才发得起来。你能发这样的心,能这样修行,你的前途无限的光明,这一生念佛肯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去作佛了。
如果我们对於一切人,还有不满意,还有恨的念头,这是极重的罪业。还有嫉妒,还有伤害,伤害里面最严重的是破坏众生法身慧命,也就是说破坏众生学佛的机会。《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头所说的,有两个人对於讲经的法师嫉妒,想方设法去破坏,散播无根的谣言,让这些信众对於讲经的法师失去信心,不来听经,把这个法会破坏了。佛在经上讲,堕在地狱一千八百万年,这是果报。一千八百万年是我们人间的时间,时间现在我们都知道有时差,他在地狱里面所感受那不知道是多少劫,我们常讲度日如年。所以他在地狱里头的感受那是无量劫,而在我们人间来看是一千八百万年,太重太重了,何必造这个罪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真正觉悟的人,他决定不毁谤,他赞叹,他随喜,那个功德福报无量无边,称说不尽。祸福都在这一念之间,一念觉大福报现前,一念迷苦报无边,都在这一念之间。
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了解事实真相,别人毁谤我们、陷害我们,我们不可以有怨恨心;有怨恨心,错了,大错特错!我们以慈悲心、真诚心来对待,为什么?人家毁谤、陷害是消我的业障,不是坏事情,成就自己的德行。我们平常消业障消不掉,这些人来帮我们消业障,我们感恩、感激。我们每天念佛、修行,把这些功德都回向给他们,为什么?他们造了重罪,替我消业障,他们将来要受苦报,我一定要以功德回向给他,希望他的果报能减轻。所以觉悟跟迷惑,对待一切人事物的心行完全不相同。世间一般人,人家陷害你都有报复的心,错了。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不是好事情。所以佛在经上常常跟我们讲,「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们一生当中不跟任何人结冤仇,我们的心地清净坦然,这个好。念念念别人的善,不要想别人的过失,把别人的过失都应该忘得干干净净,不要放在心上。别人对我们的好处,我们念念不忘,这是修自己,成就自己的德行。所谓是积功累德,要从这些地方去做。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现象都是法身,都是法身现的相,法身就是自己的根源。
这一段都是从机上说的,从我们没有觉悟众生分上来讲的。下面这一段是「约佛」,佛是彻底觉悟了,从他那边来讲,「称真法界,不可谓之有」。佛现身在我们这个世间,不能说有,他随类化身,应机说法。不但是应化身佛,即使是报身佛,也不著相,也不可以谓之有。如果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妄想,那就迷了。这个念头都没有,才真正觉悟。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这个法会当中,这么多的佛菩萨、声闻缘觉、诸天鬼神,全是诸佛如来的化身。这就是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我们周边的环境一切人事物,现在科学家讲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没有一样不是诸佛如来的化身。诸佛如来的化身是法身现相,法身所现的相就是诸佛如来的化身。
我们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今天讲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国度,我们平等心看待,我们心里很清楚,全是诸佛菩萨的化现。诸佛菩萨在哪里?一切人事物就是诸佛菩萨。普贤十愿,我们就能修。「礼敬诸佛」,我们对於一切人事物平等的恭敬、平等的供养。供养的方式很多,我们对他心里欢喜是供养,我们对他尊重是供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一样不是真诚的供养。供养,大家不要听到这个名词,马上就想到要用财物,不一定,一念恭敬心就是供养。
「此则随缘非有之法身,恒不异事而显现」。佛家讲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因果不二,所以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说,佛法不是哲学。为什么不是哲学?哲学所说的是有能、有所。佛法为什么不是哲学?佛法也有讲能、也有讲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这就不是哲学。这个意思很深、很难懂,不容易体会,但是句句都是说实话,句句都是讲宇宙人生真相,我们要懂。
佛化现这些境界,包括他的身相,我们要问什么原因化现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这个意思正是佛在经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是感,法身就应。而众生的感有显、有冥,显是明显,我们心里面的希求,这是明显的;有一些感,那个念头非常微弱,连自己都不知道,但是确实动了这个念头。念头太微弱了,振动的波太微弱了,自己还没发现,第六意识还没发现,但是第八识里头波动了。第七识、第六识还没有能发现到,法性立刻就有感,感应不可思议,所以说随类现身。《楞严经》上又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是能感,应所知量是能应。众生的念头能感,法身能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机缘。我们念头善,善境界现前;念头恶,恶境界现前。所以诸位要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法身的应现。地狱从哪里来的?我们恶念感应来的;天堂哪里来的?我们的善念感应来的。由此可知,境界确实不是真的,真的是「法身」。
佛现这些身,目的是「化寂灭非无之众生」,这一句话说得妙!众生本来是寂灭无为,所以佛眼睛里面看到一切众生都是佛。他从什么地方看?《楞严经》上说得很明白,他从六根根性上看,他看你的见性、看你的闻性、看你的觉性,从见闻觉知上去看,你六根根性跟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六根根性寂然不动,所谓是「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哪个不是?我们在经上看到,描写佛放无量的光明,我们哪个不是?个个都是。「放光动地」,现在还是,你的光并没有失掉,一切众生怎么不是佛?佛菩萨看到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自己看不出来,为什么?你自己被妄心迷了。妄心从哪里来的?妄心从真心变现出来的。妄心也是真心的作用,非常可惜凡夫认妄不认真,这才迷惑颠倒。迷,迷在哪里?颠倒,颠倒在何处?只要你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有回头的指望了。
我们本来是清净寂灭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你本来是佛,你现在念佛又想作佛,那你当然成佛。你本来是佛,你现在不想作佛,那就没有法子。为什么不想作佛?贪瞋痴慢就不想作佛;还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人不想作佛。想作佛的人怎么样?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人很快就作佛了。恒顺众生,这是高度的智慧,真实的善巧。在随顺当中,帮他觉悟,帮他回头,帮助他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是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就这么一桩事,这一桩事叫佛事。
「恒不异真而成立」,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成立是成立世间法,教化众生的事业,但是与法性,真是讲法性,有没有违背?没有违背,完全是法性起用。具体说来,就是《无量寿经》上跟我们所讲的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是事,这是相。经上接著说:「观法如化,三昧常寂」。你们把这几句合起来看,前面善护三业是戒成就,「观法如化」是慧成就,「三昧常寂」是定成就。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展现给大家看的是什么?戒定慧三学。这就是此地清凉大师所说的,「恒不异真而成立」。总起来说,无差别里面的差别。无差别是从法身上说、从性上说,差别是从事相上说。可是你要晓得,性相是一不是二,这样才能圆融。你如果要认为性不是相,相不是性,怎么也圆不过来,你就不能契入佛法的境界,那就变成是世间的学术,世间的一个思想。世间的哲学思想就是因为圆不过来,圆过来,那就称为佛法。
我们总要懂这些大道理,知道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不是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对人对事对物,要用真诚清净平等心来对待,「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这些才能做到。净宗的同学,我们「华藏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提出五个修行的科目。这五个科目:第一个是三福,第二个是六和敬,第三个是戒定慧三学,第四个是六度,第五个是普贤十愿,很容易记。念念不违背这个原则,这就是菩萨行;念念行行与这个标准相应,念佛决定往生。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诸神众,主昼神长行,第七句:
【观方普现主昼神,得十方法界差别身解脱门。】
这一个法门是观方普现菩萨,他所修学证得的。这里面的境界非常广大,不可思议。我们看看清凉的注解,「如来身云,就体则非有无。约机,则差别遍於十方,不可谓之无。约佛,则称真法界,不可谓之有。此则随缘非有之法身,恒不异事而显现,以化寂灭非无之众生,恒不异真而成立,即无差别之差别也」,这几句话把一切理事都说得很透彻、很明白了。特别是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现前的社会,整个世界都不太平、都不安定,彼此不信任,彼此不谅解,不知道事实真相,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本来是一家人。因为不了解事实真相,这才产生偏陋执,偏执、陋执,造成许许多多不必要的误会、斗争,带来天灾人祸,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如果对於事实真相彻底通达明了了,所有灾难都能够化解,这个开示比什么都重要。
什么叫「如来身云」?经文里面,他得的果是『十方法界差别身』,这从相上讲的。相必有体,所以清凉的开示,先从体上来说明。「如来」是从自性上说的,就是我们自己的自性。「身云」,「云」在佛法里面是比喻非有非无。我们看到天上的云彩,不能说它没有,你接近它,它什么也没有,所以佛就用云来形容非有非无的真理。这个真理就是我们讲的真心、自性、本性,是一切众生的根源。
众生从哪儿来的?现在世界上有许多聪明人都在那里研究,宇宙是怎么起源的?生命从哪里来的?自古至今多少人在寻求这个答案。我们看到古今中外的哲学,看到许多宗教的经典,都不能给我们一个很满意的答覆。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他们自己本身,没有把这个问题真正搞清楚、搞明白,所有的答覆都是在那里推想,不是亲证的境界。佛法里面讲的是比量的境界,比量只能比个相似,没有法子逼真。
唯有诸佛如来亲证这个境界,所以佛说的就透彻。佛就告诉我们,宇宙从哪里来的?生命从哪里来的?众生从哪里来的?佛说从法身变现出来的,法身是能变,一切诸法是所变。而法身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中观论》上讲的「八不」,形容法身的真相。所变现的境界有生有灭,能变的法身不生不灭。诸位要知道,法身就是经上讲的自性,就是讲的真心。佛对於这一桩事情,用的名词一百多种,在佛经里面。佛为什么用这么多名称来说一桩事情?教我们不要执著,「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你才能够体会得到。这一桩事情只可以意会,不能言传,稍稍执著在言语文字上,你就全盘都错了;绝对不能用言语文字来说明白,也不可以用心思去想像,你一想就错了,不想现成的,一想就错了。所以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才是事实真相。这是我们一切众生共同有的,本有的。
大经里面常常说,佛眼睛看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如来。他怎么看的?他是看我们的自性。我们的真心,我们的自性,确确实实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不常不断,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同一个性,所以大经上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你要真正明白通达了,才晓得众生跟我们自己的关系是多么密切,不是别人,就是自己。所以我们要以诚意,诚意是真心,因为真心没有障碍,可以跟一切众生沟通。妄心就有障碍,妄心就不灵;真心就灵了,真心没有界限。
我们真心对一个蚊虫、对一个蚂蚁说话,它懂,它能听,它能接受。蚂蚁很多,我们以真诚心,不要小看它,「你可怜,你是蚂蚁」,不可以用这种心态,我们要用平等心、尊重心,它也是一尊佛,它也是菩萨。我们没有学佛的,称它作兄弟、称它作朋友,学佛的称它作善友、称它作善知识,它来扰乱我们,我们请它搬家,这个能沟通。真心能沟通,妄心不能沟通。诚心是一念真诚,决定没有一个妄念在当中,你这个心跟它的心就相应。它也是一个众生,跟我们一样,它出来到处跑,它也是谋生,它是找东西吃,它不犯法,它也不犯罪,我们没有权力去伤害它,我们更不可以歧视它。因为我们歧视这些小动物,所以我们常常被别人歧视,因果报应!我们不尊重这些小动物,所以遇到很多人对我们不尊重。你造什么样的因,你得什么样的果报。
不但对於动物我们一视同仁,对於植物也一视同仁,对於石头、瓦块、泥土也一视同仁。为什么?同一个法性变现的,它的根源是一不是二。所以《华严经》上才教导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它要不是一个性变现出来的,怎么能够「同圆种智」?所以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应当用真诚、清净、平等心对待。普贤菩萨教我们十个修行纲领,头一个「礼敬诸佛」。「诸佛」两个字怎么讲法?蚊虫蚂蚁都是诸佛,树木花草也是诸佛,沙砾石头也是诸佛,你才晓得那个恭敬心是平等的,那个恭敬是遍虚空法界。这是性德起用,天下哪有不太平?
华藏世界为什么这么美好?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庄严?大家都能用性德,都能用真心;他不用妄心,他用真心,他用性德,他不用烦恼。烦恼是什么?心心所,唯识家所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他不用这个。交光法师在《楞严》注解里面所说的「舍识用根」,这话讲得有道理。用根是用六根的根性,六根根性是真性。我们用见性见一切事,用闻性听一切音声,平等的。如果用识就不平等,用眼识见的是色尘不平等,用耳识听的音声也不平等,如果用性就平等了。
什么人用性?《华严经》上初住以上的菩萨。所以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讲五十一位,为什么?前面十个位次,从初信到十信,他还是用识,不是用性。所以用性德才称为法身大士,你还是用八识五十一心所,你是凡夫,不是圣人。所以菩萨位次,这在大乘圆教,前面十个位次,十信位是贤人,不是圣人,初住以上明心见性,用真心对一切万物,这是圣人,凡圣差别在此地。这个地方给我们说明了十法界的事实真相,我们要明了。
「如来身云」,这一句就是讲法身。法身有没有?法身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非有非无,所以用「云」来做比喻。你执著它有,错了;你执著它没有,也错了。你执著它有,它没有形相,我们的六根接触不到,眼看不到,耳听不到,心也想不到,所以你不能说它有。你也不能说它无,为什么?它能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如果这桩事情你还不能够体会,佛在经教里头常常用比喻说法,比喻里头梦讲得最多。《金刚经》上讲的四个比喻,以梦为主,「梦幻泡影」。我们都有作梦的经验,能作梦的是心,梦中境界是现相。能作梦的心,你说它有还是没有?你要说它没有,它能现相,它能现梦境;你要说它有,你找不到,能作梦的心你去找,找不到。所以非有非无是事实真相,它现的相无量无边,天天作梦,天天都做不一样的梦。可是能现梦的是一个心,所现的境界那是各个不相同,为什么?缘不一样,无量无边的因缘。说到法身,说到自性上,因缘都说不上,这楞严会上讲得很清楚,非因缘、非自然。因缘、自然在自性里都没有,这叫第一义,因缘、自然是第二义,不是第一义。
头一句把理给我们说出来,然后再讲现象。现象,首先是「约机」,机是就众生根机上来说,应机说法,应机施教。楞严会上所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约机」。所以「差别遍於十方,不可谓之无」。所现的相,诸位要知道,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相决定没有差别。宗门明心见性的人,老师父考考他,勘验勘验他,他是不是真的见了性,常常用问答的方法,问他:你会吗?「会么?」你是真正会了吗?看他的答覆,看他的反应,往往出乎我们意料之外,随便拈一法举一举,老和尚点点头,没错!哪一法不是性?
这一种机锋话,一般人很难懂得,祖师用方便的方法来说,用比喻来说,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作法身,把器比作十法界差别现象,从这个比喻上容易体会,金没有变,相可以随自己意思变。我用这些黄金造一尊佛像,看到佛现前。有人说,我不喜欢这尊佛像,我把这尊佛像重新再熔化掉,铸成一尊耶稣的像,耶稣像现前了。其实体还是一个,还是这么多的黄金,不增不减。性永远不变,相随著众生念头在变。所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一切的法相是从心想生。
十法界依正庄严的相叫做法相,能变现这个相的叫法性。那要问问,哪个不是佛?说佛是讲法性,他是法性变的。就如同这些无量无边的金器,哪个不是金?你们到银楼里面去看看,黄金做的那些东西很多,总有几千种、几万种,样子都不同,随便拈一样都是金。所以你要懂得了,「会吗?你把金拿来给我看看?」随便拿一个就来了,都是的。你要不会的,可麻烦了。琳琅满目在那里看,这是手镯,这是戒指,这是项炼,这是什么?金找不到,找不到金。金在哪里?找来找去不知道,找不到,那叫不会。会的人怎么样?随便拈一个来,就是的。你们细细去体会这个意思,这个意思真的你要体会得,禅宗的机锋话你就能听得懂;你要不会,不知道他们在讲些什么。法法皆是,没有一法不是。
这是讲能现,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里面的正报是有情众生,十法界里面的依报是无情众生。无情众生,我们通常讲植物、矿物,包括一切自然现象都在其中,虚空法界都是,现在讲的时间、空间。时空里头所包含的一切,全是法身变现的,这才所以讲「共同一法身」,情与无情共同一法身。一觉一切觉,所以才「情与无情,同圆种智」,道理在此地。
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要问,世间所有一切宗教是不是同一个根源?真的同一个根源。耶稣,法身变现的,上帝也是法身变现的,众神还是法身变现的。既然是法身变现的,在佛法里面讲,那岂不都是诸佛如来吗?一点都不错。这就是法身随类现相,现的相不同,性是一个。我们对於其他宗教还能排斥吗?排斥别的宗教,赞叹我这个宗教,错了。怎么样才不错?平等就不错了。知道法身在这个地方现佛身,在那个地方现上帝身,在那个地方现众神身,一桩事情!
我们看《华严经》上,《华严经》现的菩萨身、佛身、声闻身、缘觉身、诸天身,到这个地方我们看到现杂神身,在此地现的是主昼神,全是诸佛如来。你再要真正懂得明白了,我们现在周边接触这些大众,哪一个不是诸佛如来?我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不但每一个人都是诸佛如来,我刚才讲的蚊虫蚂蚁都是诸佛如来,同一个法身变现的,「共同一法身」。所以轻视众生就是瞧不起诸佛如来,也就是轻视了佛性,轻视了法身。法身是无在而无所不在,决定离不开法身的。法身是永恒的,法身是不变的,这叫「常住真性」。所以《华严经》的教义最适合於现代,解决现代的社会问题,这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今天跟其他宗教往来,我们无条件的对其他宗教的协助,有很多人反对,说我们做错了。也有人问我:净空法师,你为什么这么做?佛在《华严经》上教我这么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个自己,你没有这个认知,你怎么能契入佛的法界?
大乘经上常讲,诸佛如来「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个心是讲的真心。真心,包虚空法界,是平等的。真心起作用,则变成识心。但是佛家里头不叫识心,叫什么?叫四智菩提,起作用的时候。四智菩提跟八识是一桩事情,无二无别。不同在哪个地方?一个是迷,一个是觉。觉了,八识就称作四智,不叫它做八识;迷了,四智就叫它做八识,不叫它做四智。实际上是一不是二,迷悟差别。悟了的时候,八识五十一心所它起作用,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它起的是这个作用,决定与这个相应;如果迷了,起的作用跟这个恰恰相反。真诚的反面是虚伪,清净的反面是染污,平等的反面是不平,正觉的反面是迷惑,慈悲的反面是自私。所以十法界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只有迷悟的差别;除了迷悟之外,没有差别。
佛在哪里?随拈一法皆是佛法,随拈一法皆是佛性,随拈一法皆是诸佛如来。我们在这个世间,还是要用妄想分别执著来对一切人事物,你就错到底了,我们的佛法学到哪里去?真正契入境界,我们要问还有没有分别执著?六祖在《坛经》里面就测验过学生,这个学生是永嘉禅师,他问永嘉:你还有没有分别?永嘉回答得好,「分别亦非意」。意是什么?意是识。凡夫分别是意识,意识是分别,末那是执著。「分别亦非意」,那是什么?没有分别,这个分别是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众生说这个是毛巾,我也叫毛巾;你们分别,你们说这个是毛巾是意,我说这个是毛巾不是意。随顺你们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所以晓得圣人的境界,分别就是不分别,执著就是不执著,他是恒顺众生的,决没有自己的念头在里头。
如果真的不分别,人家问你:这是什么?不知道。那不是变成木头人、不是变成白痴?哪有佛菩萨变成白痴的道理?诸佛菩萨现身为我们讲经说法,都是无分别当中建立分别,不执著里面示现执著。他决定不是真的有分别执著,他真的有分别执著,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但是他要离开分别执著,他不能办事,不能教化众生。所以教化众生一定要随顺众生的分别而分别,随顺众生的执著而执著,才能把事情办好。非常可惜,众生不懂得佛菩萨的意思,往往随顺佛菩萨的分别执著,这就搞错了,这是学佛最难的地方。佛菩萨教我们断恶,我们就执著断恶;佛菩萨教我们修善,我们就执著修善。也算不错了,为什么?你可以不落三恶道,但是你出不了三界。要怎样才能出三界?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所谓是断而无断,无断而断,修而无修,无修而修,你就超越三界了。
佛同样说的一句话,一切众生听在耳里,体会绝不相同。这种现象我们一般讲,众生根性不一样,有根性利的,有根性钝的,所谓是上中下三根不同。怎么样帮助我们契入?诸位要晓得,经要天天听。世尊当年住世四十九年,每天讲经说法,他不是个普通人,所以他说法不疲不厌。我们在经上看到,用现在的话说,每天讲经说法八小时,四十九年不中断。他的那些学生天天跟著他,天天听他讲经说法,根利的两年、三年开悟了,根钝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开悟了,这显示众生根性不相同。
悟后起修,你没有觉悟,你修什么?觉悟之后统统明白了,才知道把自己的恶业、恶习气舍掉,这叫修行。才真正能发大慈悲心,真正的爱心。爱心的对象是哪些人?一切还没有觉悟的众生,真诚的爱心去帮助他们觉悟。帮助的事很多,样样都要帮助,核心是帮助他觉悟,唯有觉悟才是真正解决问题。习气烦恼要自己常常去检点,要时时刻刻反省,否则的话太难太难了。为什么?人很难知道自己的毛病,而非常容易觉察到别人的毛病。於是一个真正会修行的人,常常看别人的毛病,回过头来反省自己,这是会修的人。不要把别人的毛病放在自己心上,那就错了;也不要去说别人的毛病,那我自己造口业,也错了。见到别人的毛病,回过头来想想我有没有?拿别人做自己一面镜子。修行在一切时、一切处,起心动念,在这里用功夫。修什么?没有一样不是修行处。我们的一举一动,坐有个坐相,站有个站相,那个人站的样子不太好看,坐的样子不太好看,我们看得不顺眼,马上想想我坐是不是他那个样子?我站是不是他那个样子?我看不顺眼,我要是这个样子,别人能看我看得顺眼吗?真正用功在这些地方,把自己的毛病习气统统修正过来。
现在跟古代不一样,古代的社会是保守的,做晚辈对长辈是很尊重的,有父母教诲,有老师教导,修学环境好。现在不行了,现在这个世界伦理道德没有了,每个人都一般大,所以父母不能教儿女,你教儿女他不听,老师不能教学生。我过去在美国,有一些同修来跟我谈,儿女不听话;也有很多做老师的来跟我谈,学生不听话。我告诉他们,我说:你们错了,你的儿女、学生没错,你错了。他很惊讶!说:我错在什么地方?我说:今天没有父子,今天没有师生,只有朋友;你把儿女当朋友看待,老师把学生当朋友看待,你们的关系就能处得好。今天没有长幼尊卑,没有了。现在是民主自由开放的社会,谁也不能够管谁。在这种状况之下,修行就产生最大的障碍,为什么?自己一身毛病没有人敢说,说了你也不会接受,反而成了冤家对头,人何必跟你结怨?那怎么办?我们要真正成就,只有找圣贤典籍了,常常读诵圣贤书,在圣贤书里面找到标准。现在社会常讲,人生价值观,自己去寻找。找到之后,自己要真干。今天的成就,在从前还可以靠老师、靠同参道友,今天的成就完全要靠自己。同参道友对你帮助的愈来愈少,要靠自己真正觉悟,要靠自己天天反省。
真正的善友、善知识,从前李老师常常跟我们讲,李老师教化众生,无论对学生还是对信徒,他劝导人只有两次,不会劝第三次。两次就可以了,第三次就结冤仇,他再也不听,他嫌你罗嗦,他嫌你常常找麻烦,心里就不痛快。所以两次讲了之后,以后就恭恭敬敬,你做错事,点头,好!很好,不会再说你,绝不得罪你。唯有真正肯跟他学的,那一天到晚没有好脸色看的,他会打人、会骂人。凡是被他打、被他骂的,那是真正的学生,为什么?打了也不走,骂了还来,还要听,这是学生,这种人不多。一说几句话,脸上颜色马上就变了,老师察言观色,这个人以后不可以说他,对他只有恭敬赞叹。他从前教导我们,他自己一生是这样的教化众生。所以我们晓得,今天善知识愈来愈少,我们自己要不是真正肯学;换句话说,许许多多的机会我们都当面错过了。这是说到自己要成就,决定要靠自己认真的反省忏悔,改过自新。
今天这段经文,这是讲根本的道理,你明白之后,对於一切众生决定不再轻视,对於蚊虫蚂蚁都尊重。我们在厨房看到蚂蚁,有的时候很多,决定不能有厌恶的心,一看到讨厌,我们错了。你再要杀害,那你造的业重,杀生!杀生有果报。你讨厌它也有果报,招来生生世世不如意。应当怎么样对待它?尊重它们。它们没有过失,过失在哪里?过失在我们自己,我们一定厨房里不干净,如果厨房整齐清洁,它怎么会来?一定是不干净,所以才招惹它们来找东西吃。你东西放得很零乱,厨房里面,像酱油这些东西滴在这上没有擦得干净,它有气味,它闻到气味,它就来了。你要整理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它不会到这个地方来。所以把它引得来,是我们自己找它来的,找它来再要杀它,你这罪过多重!决定不能有歧视、杀害的念头,要有尊重、爱护,尊重它,爱护它,随它去。不但不能杀它,把它赶走,我们都有罪过。
到底用什么方法?真诚心请它离开。它自动走了,这个可以。真诚心跟它讲,要跟它沟通。你要帮助它,它要找食物,你拿一些食物放在院子里面,告诉它,「你所要的东西,我已经摆在那边,你到那边去享受;这个地方我们有工作,请你不要来干扰」,要「请」!对待它们跟对待诸佛菩萨一样的尊敬,我们叫学佛,这叫学佛,学佛从这个地方学起,觉悟从这个地方落实。蚊子到这个地方来,还不是想吃一顿饭而已。它来叮我们,你行菩萨道,天天讲布施供养,它来要吃一顿饭,你都不肯,你都舍不得,你天天念布施供养是假的,不是真的。它来叮,欢欢喜喜我供养一顿;它吃饱了,自然就离开了。都是这些道理搞不清楚、搞不明白,所以常常犯过失,常常造罪业。连小动物我们都这样的敬爱,不伤害,何况是一切人?我们的清净、平等、真诚的慈悲心,才发得起来。你能发这样的心,能这样修行,你的前途无限的光明,这一生念佛肯定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去作佛了。
如果我们对於一切人,还有不满意,还有恨的念头,这是极重的罪业。还有嫉妒,还有伤害,伤害里面最严重的是破坏众生法身慧命,也就是说破坏众生学佛的机会。《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里头所说的,有两个人对於讲经的法师嫉妒,想方设法去破坏,散播无根的谣言,让这些信众对於讲经的法师失去信心,不来听经,把这个法会破坏了。佛在经上讲,堕在地狱一千八百万年,这是果报。一千八百万年是我们人间的时间,时间现在我们都知道有时差,他在地狱里面所感受那不知道是多少劫,我们常讲度日如年。所以他在地狱里头的感受那是无量劫,而在我们人间来看是一千八百万年,太重太重了,何必造这个罪业?对自己有什么好处?真正觉悟的人,他决定不毁谤,他赞叹,他随喜,那个功德福报无量无边,称说不尽。祸福都在这一念之间,一念觉大福报现前,一念迷苦报无边,都在这一念之间。
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要了解事实真相,别人毁谤我们、陷害我们,我们不可以有怨恨心;有怨恨心,错了,大错特错!我们以慈悲心、真诚心来对待,为什么?人家毁谤、陷害是消我的业障,不是坏事情,成就自己的德行。我们平常消业障消不掉,这些人来帮我们消业障,我们感恩、感激。我们每天念佛、修行,把这些功德都回向给他们,为什么?他们造了重罪,替我消业障,他们将来要受苦报,我一定要以功德回向给他,希望他的果报能减轻。所以觉悟跟迷惑,对待一切人事物的心行完全不相同。世间一般人,人家陷害你都有报复的心,错了。冤冤相报,没完没了,这不是好事情。所以佛在经上常常跟我们讲,「冤家宜解不宜结」,我们一生当中不跟任何人结冤仇,我们的心地清净坦然,这个好。念念念别人的善,不要想别人的过失,把别人的过失都应该忘得干干净净,不要放在心上。别人对我们的好处,我们念念不忘,这是修自己,成就自己的德行。所谓是积功累德,要从这些地方去做。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现象都是法身,都是法身现的相,法身就是自己的根源。
这一段都是从机上说的,从我们没有觉悟众生分上来讲的。下面这一段是「约佛」,佛是彻底觉悟了,从他那边来讲,「称真法界,不可谓之有」。佛现身在我们这个世间,不能说有,他随类化身,应机说法。不但是应化身佛,即使是报身佛,也不著相,也不可以谓之有。如果有这个念头,这个念头是妄想,那就迷了。这个念头都没有,才真正觉悟。所以我们在《华严经》上读到,这个法会当中,这么多的佛菩萨、声闻缘觉、诸天鬼神,全是诸佛如来的化身。这就是非常明显的告诉我们,我们周边的环境一切人事物,现在科学家讲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没有一样不是诸佛如来的化身。诸佛如来的化身是法身现相,法身所现的相就是诸佛如来的化身。
我们对於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今天讲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国度,我们平等心看待,我们心里很清楚,全是诸佛菩萨的化现。诸佛菩萨在哪里?一切人事物就是诸佛菩萨。普贤十愿,我们就能修。「礼敬诸佛」,我们对於一切人事物平等的恭敬、平等的供养。供养的方式很多,我们对他心里欢喜是供养,我们对他尊重是供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没有一样不是真诚的供养。供养,大家不要听到这个名词,马上就想到要用财物,不一定,一念恭敬心就是供养。
「此则随缘非有之法身,恒不异事而显现」。佛家讲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因果不二,所以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说,佛法不是哲学。为什么不是哲学?哲学所说的是有能、有所。佛法为什么不是哲学?佛法也有讲能、也有讲所,但是能所是一不是二,这就不是哲学。这个意思很深、很难懂,不容易体会,但是句句都是说实话,句句都是讲宇宙人生真相,我们要懂。
佛化现这些境界,包括他的身相,我们要问什么原因化现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这个意思正是佛在经上所说的,「一切法从心想生」。心想是感,法身就应。而众生的感有显、有冥,显是明显,我们心里面的希求,这是明显的;有一些感,那个念头非常微弱,连自己都不知道,但是确实动了这个念头。念头太微弱了,振动的波太微弱了,自己还没发现,第六意识还没发现,但是第八识里头波动了。第七识、第六识还没有能发现到,法性立刻就有感,感应不可思议,所以说随类现身。《楞严经》上又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心是能感,应所知量是能应。众生的念头能感,法身能应,感应道交,绝不失机缘。我们念头善,善境界现前;念头恶,恶境界现前。所以诸位要晓得,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法身的应现。地狱从哪里来的?我们恶念感应来的;天堂哪里来的?我们的善念感应来的。由此可知,境界确实不是真的,真的是「法身」。
佛现这些身,目的是「化寂灭非无之众生」,这一句话说得妙!众生本来是寂灭无为,所以佛眼睛里面看到一切众生都是佛。他从什么地方看?《楞严经》上说得很明白,他从六根根性上看,他看你的见性、看你的闻性、看你的觉性,从见闻觉知上去看,你六根根性跟一切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六根根性寂然不动,所谓是「六根门头,放光动地」,哪个不是?我们在经上看到,描写佛放无量的光明,我们哪个不是?个个都是。「放光动地」,现在还是,你的光并没有失掉,一切众生怎么不是佛?佛菩萨看到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自己看不出来,为什么?你自己被妄心迷了。妄心从哪里来的?妄心从真心变现出来的。妄心也是真心的作用,非常可惜凡夫认妄不认真,这才迷惑颠倒。迷,迷在哪里?颠倒,颠倒在何处?只要你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有回头的指望了。
我们本来是清净寂灭的,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你本来是佛,你现在念佛又想作佛,那你当然成佛。你本来是佛,你现在不想作佛,那就没有法子。为什么不想作佛?贪瞋痴慢就不想作佛;还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人不想作佛。想作佛的人怎么样?放弃自己的烦恼习气,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人很快就作佛了。恒顺众生,这是高度的智慧,真实的善巧。在随顺当中,帮他觉悟,帮他回头,帮助他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是诸佛菩萨示现在世间就这么一桩事,这一桩事叫佛事。
「恒不异真而成立」,这一句话非常重要。成立是成立世间法,教化众生的事业,但是与法性,真是讲法性,有没有违背?没有违背,完全是法性起用。具体说来,就是《无量寿经》上跟我们所讲的善护三业:「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这是事,这是相。经上接著说:「观法如化,三昧常寂」。你们把这几句合起来看,前面善护三业是戒成就,「观法如化」是慧成就,「三昧常寂」是定成就。佛菩萨应化在世间,展现给大家看的是什么?戒定慧三学。这就是此地清凉大师所说的,「恒不异真而成立」。总起来说,无差别里面的差别。无差别是从法身上说、从性上说,差别是从事相上说。可是你要晓得,性相是一不是二,这样才能圆融。你如果要认为性不是相,相不是性,怎么也圆不过来,你就不能契入佛法的境界,那就变成是世间的学术,世间的一个思想。世间的哲学思想就是因为圆不过来,圆过来,那就称为佛法。
我们总要懂这些大道理,知道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一不是二。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对人对事对物,要用真诚清净平等心来对待,「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这些才能做到。净宗的同学,我们「华藏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提出五个修行的科目。这五个科目:第一个是三福,第二个是六和敬,第三个是戒定慧三学,第四个是六度,第五个是普贤十愿,很容易记。念念不违背这个原则,这就是菩萨行;念念行行与这个标准相应,念佛决定往生。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