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六八卷) 2000/10/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368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阿修罗王偈颂,第四首:
【无量劫中修苦行,利益众生净世间,由是牟尼智普成,大眷属王斯见佛。】
在长行里面,大眷属阿修罗王他修证的法门是「修一切苦行自庄严解脱门」。昨天有人问学佛是不是主张贫穷、落后?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学佛,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不但教导,而且他做给我们看,自己过贫穷苦日子,帮助别人过幸福快乐的日子,这个人是圣人。自己过快乐的日子,也帮助别人过快乐的日子,这个人不是圣人,这人是好人。好人不是圣人,圣人决定是舍己为人。他为什么要过那么苦的日子?世间有这么苦的人,所以他要过清苦的日子。跟世间最苦的人过同样的日子,把这些苦难人生活水平,帮助他们向上提升。
我们要问用什么方法来提升?释迦牟尼佛没有去做工、没有去经商、没有去搞这些科学技术,怎么样帮助众生把生活水平向上提升?这里面有大学问在。如果是以这些物质常常去救援别人、救济别人,这不是办法。救济只能救一时,不能救一辈子,决定不能叫人家一生都要靠救济生活,哪有这种道理?父母爱护子女,照顾得无微不至,子女能不能一辈子靠父母照顾?不能,必须要帮助他有独立谋生的能力,有独立开拓的智慧,这是真正的爱护,真正的照顾。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想想这是教育。所以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教他什么?诸位想想是不是教他提升生活的品质,把凡夫的生活提升到佛菩萨的生活,这是世间人没有法子能相比的。提升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生活,佛在经上常常说,人间的帝王、天上的天王、摩醯首罗天王的富贵,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平民。下品下生的人,他们所享受的,摩醯首罗天王都比不上,你们在《无量寿经》上看过。
由此可知,佛不是教人贫穷,不是教人落后,不是的。佛示现过这种贫穷落后这样的生活,这是他教学的智慧,善巧方便,他把物质生活水平降落到世间最低的,最贫困的人欢喜接近他。如果他示现很富贵、高贵,平民不敢见他,这个事实真相我想很多同修都能够理解。世间确实有不少人,在大富长者、达官贵人面前他退缩,他不敢向前去;招呼他、请他,他都不敢。见到达官贵人不会说话,话都说不出,佛降低,跟他们完全一样,他们欢喜,这些人才能接受教化,才能得度,原因在此地。这叫大慈大悲,这叫善巧方便,我们要懂得,要能够理解,不但要理解,而且要知道学习,才能够真正落实普贤行愿里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跟这些人不能相处,你怎么度他?世间苦人多,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还在贫穷饥饿的边缘上,没有饭吃的有多少人?我们应该要晓得。世界上人口大概有七十亿,没有饭吃的人占的比例很大,不是小数。
在我们中国这个地区,李木源居士这一次到内陆去访问,我们捐赠学校,五月份我去的时候,我答应捐赠一百所小学,现在看这个情形,我跟李居士讲,我说我们决定不拘限在一百所学校,愈多愈好。他现在懂得了,教育重要!一所学校钢筋水泥的建筑,至少可以使用五十年,决定没有问题,五十年当中你想想培养多少学生。一个学校不说多,一年毕业两百个人,五十年就能成就一万人,这个功德多大!我们决定不搞寺庙,决定不要说自己生活过得舒适一点,我们省一点,帮助多少人。边远地区建一所小学,人民币只要十几万,大概合新加坡的钱三万块钱就差不多。我们今天的预算,一所学校新加坡的钱六万块钱,这是平均数。有些地方便宜,有些地方价钱高一点,有四、五十万的,有十几二十万的,所以我们把平均数列在三十万,这是真正的好事。
菩萨他所修学的法门,以及我们在此地看到他的赞颂,这是真正的慈悲济世,『利益众生净世间』,净化世间。如果不能够修苦行,你这个事情就做不到,纵然能做到,决定不能够圆满。要想做到圆满,自己生活一定要降低,能过得去就很好,就可以了,绝不贪图享受。学佛的人在世间,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跟世尊当时不一样,形式不一样,精神不能变,我们心里常常存托钵想,在这里面锻炼自己断贪瞋痴,在这里面修清净心。我们每天虽然在这边吃饭,都做托钵想,我们来托钵的,三楼餐厅那是斋主。斋主供养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著,在这里头修清净心、平等心,修慈悲心。我喜欢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这不行,这不是学佛,这就不叫修苦行。一切都随缘,一切都欢喜,他给我吃,我也欢喜,他不给我吃,我也欢喜,在这里面把我们的高下心磨掉。《华严经》末后善财五十三参,那叫历事炼心,就是在世间种种不平事相当中,我们去锻炼,锻炼平等心,锻炼成清净心,不经过锻炼,清净、平等也是一句空话,没有通过实验。
昨天晚上李居士跟我谈到他去访问内蒙,内蒙住蒙古包,他还去住了蒙古包,一个蒙古包里头住六个人,通铺。晚上要起来上洗手间,洗手间很远,走过去那个草地上,草地上都是马粪,走过去回来脚上都是马粪,没有水洗。在高原、边远地区,他听说一个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大概出生的时候洗一次,听说结婚的时候洗一次,死的时候大概洗一次,一生洗三次澡,他们生活过得很快乐。我们这些人,所谓在现代化都市里头娇生惯养。他讲在沙漠里面,下雨没有地方躲避,树都没有,衣服都湿透了;太阳出来了,衣服也晒干了,他也不感冒,他也不生病。赤脚在地下走,扎到铁钉,扎破了也没有事情,若无其事。我们这里碰到一点点,怕破伤风,毛病都来了。人家走的是山路,脚底下踩的都是石头,抵抗力强。真的我们想到,所谓是如果很不幸的话,像其他宗教里面讲的世界末日,我们在世界末日活不了的,他们能活。将来世界上留下来的是哪些人?是他们这些人。我们禁不起风吹雨打,稍稍吹一点风就感冒,就受不了;人家是日晒雨淋都在大漠上,他们若无其事。在我们眼光当中,他们是苦行,他们生活太苦了。
我们常常观察,我们自己没有机缘到这些地方去观光旅游,可是现在这些录像带很多,电视里头经常有播放,多看看长见识,让我们能够了解地球上许多国家地区人民生活状况,他们的风俗习惯。我们念念要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对他们的生活状况不能不了解。了解多了,我们对於自己的生活决定会约束,不敢太过分,能过得去就很好,一定要知足,知足常乐。看看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他们生活是什么样的环境,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实在是太过分了。这是不能不想到的,然后想到我要怎样向释迦牟尼佛学习。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不仅仅是我们这个地球,十方世界众生无量无边,诸佛菩萨在其中应化,无不是以修苦行为第一,这个意思我们现在逐渐明白了,他这样做是为了教化众生的方便,真正能够做到「众生无边誓愿度」,普度众生。
在新加坡,我们曾经遇到许哲居士,李木源问她:你为什么不做一件新的衣服穿?她的衣服都是垃圾堆里面捡来的,一生从来没有自己做一件衣服穿;捡来的时候洗洗干净,合适就穿,不合适改一改就穿。李木源居士问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我每天接触的都是很穷苦的人,我一定要过跟他们同样的生活,他们才能够接近我;如果我的生活过得太好了,他们就不敢接近我。这不是跟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菩萨,「无量劫中修苦行」,一个道理吗?我们多想想、多体会体会,这是我们的学处,我们要认真、要努力去学。
我劝勉我们的同学,一生当中不要去建道场,为什么?这世间有许许多多人无家可归,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我们有没有想到这些地方?我们应当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学道。我们有能力教化一切众生,跟一切众生生活打成一片,这是大慈大悲,这真正叫爱护一切众生。爱护就是表现在生活融成一片,跟他们没有两样,决定不搞成一个特权阶级,搞成一个不同的身分,让人家不敢接近你,这就错了,这就不能够普度众生。尤其帮助众生,要帮助最苦难的众生,他摆在第一位。
救济苦难众生就是要帮助他受教育,他受了教育之后,自然就能改善他的生活品质,比物质的救助要好得太多了,让他开智慧,让他有技能。由此可知,在现在社会当中,我们有能力去办学校,这就是真正在教化众生。我们不要建道场,我们办学校,从小学办起,先办小学、再办中学、再办大学,全心全力去投注。现在我们在国内建了有十几所学校,希望我们推动这个工作,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学校都很少。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培训师资,当然这是国家的事情、地方政府的事情,可是我们必须要协助他。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是相当辛苦的,但是他们的辛苦决不是白费。这一生辛苦是种因,来生必定得善果。我们对於因果报应深信不疑,这是真理,谚语常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中国许多大德重视因果报应,现在外国人也在探索,现在在外国出版的这些书籍、刊物,探讨轮回这一方面的资讯愈来愈多,我们应当搜集,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可以做为引证的资料。佛讲经说法,比喻、举例作证,这是说法里头重要的方法。古大德教导我们,举比喻、举例子是愈近愈好,为什么?最近的,大家都知道。尤其是发生在本地的,一提出来每个人都有印象,这个说服力最强。所以弘法利生的人,对於这些报导,无论是书籍、报纸、杂志要留意搜集,做为自己在讲台上的资料,说明这一些决不是虚构的、决不是想像的,它是事实。只有真正了解,透彻的明白,他自然就愿意把自己的生活水平降低。
诸位看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可以把自己生活水平提高,冬天穿棉袍,丝棉袍可以穿,为什么他把丝棉袍卖掉,去买棉花做棉絮的棉袍,什么原因?一件丝棉袍换成棉絮,可以换成三、五件,自己可以穿,可以布施给别人,这就是修苦行。降低自己生活水平去帮助一些苦难的人,都是在这个范围当中,无量劫当中都是干这个事情。饮食方面也尽量降低水平,绝不浪费,节俭是美德。孔老夫子是圣人,生活节俭,学生赞叹夫子之德,最明显的五桩事情:温、良、恭、俭、让,夫子对人温和、善良、恭敬,对人的态度决定没有傲慢;节俭、忍让。夫子的德行,以后就变成儒家德行的标准,学孔老夫子。释迦牟尼佛的德行就是十善业。十善业既然是世尊的德行,也就是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德行,跟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同样都是绝对标准,我们学佛就学这个,学孔老夫子就学温良恭俭让。
我们怎么晓得十善业是如来的德行?我们几乎在每一尊佛像,特别是画像,许多画像佛的圆光上面写了三个字,这三个字在我们现在常常看到的佛像,有梵文写的,也有用华文写的,还有少数用藏文写的;在中国西藏佛学系里面,大概全部都是用藏文写的。这三个字,念的音叫「唵、阿、吽」。我过去跟章嘉大师学习的时候,章嘉大师送我一张他老人家自己写的字,就是写「唵、阿、吽」三个字,用藏文写的,我搬家搬来搬去搬得太多,也不晓得到哪里去了。这三个字就是十善业,「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身口意三业。三业清净,这是佛。佛的德行,我们在十善业道里面讲得比较详细,身三、口四、意三。
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十善业道学起。十善业道,我们看它摆的这个架势,首先是落实在大乘菩萨六度之中,六度里头每一条都具足十善业道。十善业跟六度交融,融合成一体,菩萨行,这人是菩萨。十善业跟四无量心融合成一体,那是人天业,人天福报是从这个地方来的。我们今天看到世间许许多多大富大贵之人,我们清楚,他现在得的这个福报是果报,果必有因,是什么因?他的因决定是在前世,十善业与四无量心交融,他才有这么大的福报。福报决不是偶然来的,绝对没有侥幸得到的,一定有因果。所以我们看到果报,就联想到他所修的因行;看到人在修因,我们就晓得他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果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菩萨在此地,「利益众生净世间」,他的基础又何尝不是十善、六波罗蜜?用什么方法去帮助一切广大众生?佛教导我们四摄法。四摄法通世出世间一切法,无论教菩萨、教二乘、教凡夫,都不离开四摄法。具足四摄法,「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愿就落实了。四摄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一一行门全都是四摄法。他自己修的苦行是四摄法,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生活水平降低?诸位想想,这是不是布施?是不是爱语?是不是利行?是不是同事?都是的。《华严经》上跟我们讲的,我们要细心体会,一法具足一切法。这个「一法」是任一法,任何一法,会的人都具足一切法,不会的人就一法与一切法不相干;会的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逐渐逐渐经里面的意思能体会到一些,在日用之间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这样才是真正惠予真实利益。真实的利益,诸位一定要记住,教导众生断恶修善,真实利益。要想把这一桩事情做好,首先要令众生通达因果的道理,通达因果报应的事实真相,都是教学。佛菩萨示现在十法界,除了教学之外还是教学,自己本身的生活言行也是教学,经上常讲「三轮教化」。这「三轮」是:身教,身做样子给大家看,做榜样;言教;意教,念念都是在帮助众生、利益众生,意教;身、口、意,这叫三轮教化。佛菩萨为这桩事情到这个世间来的,他不为自己,他没有自己。我们在《金刚般若》里头读到,小乘须陀洹已经破了身见,不再执著这个身是自己,何况深位的菩萨?示现在世间没有别的,就这么一个目标,就是这么一桩事情。《法华经》里面讲「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这「一大事因缘」是什么?教化众生,就是这一桩事情。
利益众生,这个「利益众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利益,很难体会。现在这个世间许许多多慈善的事业,帮助一些贫穷苦难的众生,都是属於利益众生。而佛所说的利益众生是在「净世间」,净化世间,这不是普通的利益,这是真实的利益。世间如何能够得净化?十善业道能净化世间,净化我们自己的身心。身离杀盗淫,身清净;口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口业清净;意离贪瞋痴,你的心意清净。千经万论都是在说明这个大道理,佛教一切众生,将三业清净不断向上提升,提升到究竟圆满,就是圆教的佛果。
心清净,身就清净。十善它的中心是意业,无贪、无瞋、无痴,心清净;心清净了,身跟语自然就清净。如果心不清净,身跟语业纵然清净,没有达到根,是枝叶,我们讲局部清净,不是完全清净。局部清净还有限度,还是会被污染,为什么?心不清净。因此古大德才劝人修行要从根本修,根本是意业,要断贪瞋痴。自私自利的念头是从贪瞋痴里面生的,主要的是愚痴,他要不愚痴,他决定不会执著这个身是自己;贪图物质精神种种享受,都是属於愚痴。所以贪瞋痴里面,痴又是根本。痴在佛法里面讲是无明烦恼,很难断!
世尊四十九年教学,《般若》占的分量最多,二十二年讲《般若》,《般若》就是破愚痴,我们要能从这些史迹里面去体会到。《般若》分量大,而且那么重要,中国人聪明,取其纲要,《般若》纲要,古人公认的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六百卷《大般若》里的一卷,在中国普遍的为四众同修读诵受持。再有一部更简单、更扼要的《般若心经》,两百六十个字,是六百卷《大般若》的核心。所以这两部东西在中国,无论是哪一宗、哪一派,普遍受持,尤其《心经》列入朝暮课诵。我们天天念,念得很熟,《心经》都能够背诵,意思懂不懂?有没有真正提醒了自己?如果真的明白了,不仅是言语造作,起心动念都与般若真实智慧相应,那就「净世间」了。
般若确确实实改变了我们错误的观念,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事实真相是身心俱不可得,能得、所得只不过是个抽象概念而已,不是事实。能得的是三心,经上讲得很清楚,「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能得的,能得的心不可得。所得的是外面境界,五欲六尘,一切人事物,佛说这些东西都是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总而言之,总结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果然契入这个境界,贪瞋痴三毒烦恼就拔除,这个妄想执著永远不会再生,这是般若智慧之功。
我们的身心清净,世界就清净,境随心转。我们今天看到这个世界不清净,何以不清净?心不清净,身不清净。境随心转,永远是真理。谁的心在转?自己的心在转。你不要以为,「这是众生造的业,共业,我有什么办法」,你这个想法错误!自己心在转,自己心在造,自己心在受,永远与别人没有干涉,这都是跟你讲真的。如果别人能干涉我,我怎么能成得了佛?我有能力干涉人,人也成不了佛。好在互相没有干涉,所以真正修行人他能成佛,他能住佛净土。果然我们有能力把妄想分别执著舍掉,我们的境界转过来了,现在这个世界是什么世界?一真法界,华藏世界。
佛菩萨当年在世的时候,他们住华藏世界,他们住实报庄严土,天天跟我们讲经说法,面对面,我们住的是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他们住的是实报庄严土。土都一样,但是感受完全不相同。我们摸一块石头是冰凉的,他摸那一块石头是温暖的,不一样。我们踩到石头是坚硬的,他踩石头像地毯一样软的,踩得很舒服。心随境转,随著自己的境界在转,不是随著别人境界在转。佛有能力将他的境界示现给我,那我们只能像看电影看看而已,不能得受用,必须自己入这个境界才得受用,这才叫真正净化世间,这是高度的净化、圆满的净化。
对个人来讲有用,根熟。佛家也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有缘,有缘就是听话,能信、能解、能行,有缘,他得利益;无缘是不相信,也不能理解,更不能奉行,缘不足。缘不足的人,佛并不舍弃他,给他种善根,见佛菩萨的形像,听佛菩萨的名号,这给他阿赖耶识里种善根,所以「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意思在此地。你的善根没成熟,给你种善根。善根成熟了,你这一生决定证得佛果,决定契入佛菩萨境界,这就是能信、能解、能修、能证。
你住在这个世间,虽然跟大众在一起,绝对不是一个世界,不相同的。众生起心动念生烦恼,你起心动念生智慧,那怎么会一样?众生见一切众生面目可憎,你见一切众生面目可爱,不一样。为什么?你是以一片真诚的爱心对一切人事物,一切人事物都可爱。所谓是佛眼睛当中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凡夫看佛菩萨都是凡夫。这话怎么说?凡夫著相,相千差万别;佛菩萨见性,性没有差别,性是平等的。所以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平等的,他看的是性。凡夫吃的亏就是著相,著相不见性,所以在平等里面他看的是不平等,他受的是不平等,这就是经上常讲「可怜悯者」。这不是事实真相,这是错误的,事实真相是平等的。
可是我们今天这个说法,许多人都不会同意,他认为佛家所讲的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不平等。他为什么有这个执著?有这个想法?他是依妄想分别执著来看世间,所以世间的事实真相就是不平,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佛菩萨离妄想分别执著,他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他的看法跟我们不一样,他的境界跟我们不相同,我们从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对如来真实义能够体会少分,心里面牢牢执著著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如来真实义一丝一毫你都体会不到,於是我们读佛经都是以自己的意思来解释佛经,把佛的意思都解错了。所以这一句里面重视在「净」字,「利益众生」重视在「净」。《无量寿经》头一条提出「清净」,汉译的经题「清净平等觉经」,净摆在第一。
『由是牟尼智普成』,「牟尼」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的大智慧,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普」就是平等,心不清净、心不平等就决定不普,决定有分别、有执著,心地做到清净平等,那就普了。「成」是成就,成就自行,成就化他。这个偈颂第一句是自行,第二句是利他,自利利他。
这里头还有很深很深的意思在,我们还有一点时间,还可以跟诸位透露一点消息。「无量劫中修苦行」,这个「行」圈了一个圈,当动词用,念行(ㄏㄣˋ),苦行。苦的对面是乐,我们套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话来说,印宗向六祖请教,他在黄梅,五祖对於「解脱涅盘」怎么讲法?六祖回答他,解脱涅盘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我们用这个例子,苦乐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你们去体会。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就生二法,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法,一法是真,二法是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说佛过的是什么生活?我们世间人不懂,佛过的是最上乘的生活,没有苦乐。你不要认为他在那里修苦行,没有,我们凡夫看到他苦,他乐得不得了。这是里面很深很深的意思,我们学佛要能体会、要能懂得,我们自己也要能够契入这样的境界,这个境界是大圆满,真解脱,大自在。
於是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就真正体会到,虽然五十三参每一位善友都是如来化身,乃至於我们从这个地方所看到的,前面所讲的是四天王、八部鬼神,往下这是诸神众。诸神众里面一共有十九类,这十九个我们现在讲团体,或者讲单位,全都是如来化身,不是凡夫。这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他得大自在;应以四天王身得度,他就示现四天王身。我们现在念的这一段,阿修罗,应以阿修罗身得度,他就现阿修罗身,全是诸佛如来。所以《华严》确实「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多」是从相上讲的,「一」是从性上讲的。
如果我们从这个意思里面恍然大觉,我们现前所有一切众生,我们要问是不是如来化身?我们眼前看到一切大众,包括一切动物、蚊虫蚂蚁,是不是如来化身?是的。如来是什么?如来是真如自性,哪有两样?离开心性,无有一法可得,这跟你讲到究竟真实处。所以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一个小蚂蚁,跟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平等的。释迦、弥陀,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小蚂蚁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不但是动物,依报里头一微尘、一毛端,无一不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既然是心识变现的,那不是全是如来化身吗?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为什么佛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就是这么个道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为什么把这些化身看作凡夫,不称他作圣人?他迷失了自性。觉悟了自性,这个人就是佛菩萨,就是圣人。迷失了自性,他的思想、言语造作,完全违背了性德。违背性德,不障碍性德的起用,性德起用是变化,所以他会变六道,他会变三途、会变饿鬼、变地狱、变畜生,这是性德的起用。所变化的也不是真的,都是假的,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地狱、饿鬼、畜生也是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可是你不觉悟,迷在里头还真受苦。说真受苦是你的感受,实际上都是假的,就如同作梦一样。你天天晚上做恶梦,每一次做恶梦都吓得一身大汗,岂不都是自己心里头变现的?岂不是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从心想生」?
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从心想生,谁的心想?自己的心想。我们必须从自己心想生里面解脱出来,这个要靠佛陀的教诲,让我们彻底了解事实真相,真正回过头来,我们就跟这些诸佛如来一样得大自在,完全随顺性德,烦恼没有了。所谓烦恼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没有了,永远离开了,再也不会起现行,那我们对佛法的修学大功就告成,这就是这一句里面所讲的「由是牟尼智普成」。大眷属阿修罗王他修的是这个法门,从这个法门里面见佛证果。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阿修罗王偈颂,第四首:
【无量劫中修苦行,利益众生净世间,由是牟尼智普成,大眷属王斯见佛。】
在长行里面,大眷属阿修罗王他修证的法门是「修一切苦行自庄严解脱门」。昨天有人问学佛是不是主张贫穷、落后?这个说法是错误的。学佛,释迦牟尼佛教导我们,不但教导,而且他做给我们看,自己过贫穷苦日子,帮助别人过幸福快乐的日子,这个人是圣人。自己过快乐的日子,也帮助别人过快乐的日子,这个人不是圣人,这人是好人。好人不是圣人,圣人决定是舍己为人。他为什么要过那么苦的日子?世间有这么苦的人,所以他要过清苦的日子。跟世间最苦的人过同样的日子,把这些苦难人生活水平,帮助他们向上提升。
我们要问用什么方法来提升?释迦牟尼佛没有去做工、没有去经商、没有去搞这些科学技术,怎么样帮助众生把生活水平向上提升?这里面有大学问在。如果是以这些物质常常去救援别人、救济别人,这不是办法。救济只能救一时,不能救一辈子,决定不能叫人家一生都要靠救济生活,哪有这种道理?父母爱护子女,照顾得无微不至,子女能不能一辈子靠父母照顾?不能,必须要帮助他有独立谋生的能力,有独立开拓的智慧,这是真正的爱护,真正的照顾。要想达到这个目标,我们想想这是教育。所以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教他什么?诸位想想是不是教他提升生活的品质,把凡夫的生活提升到佛菩萨的生活,这是世间人没有法子能相比的。提升到西方极乐世界的生活,佛在经上常常说,人间的帝王、天上的天王、摩醯首罗天王的富贵,都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平民。下品下生的人,他们所享受的,摩醯首罗天王都比不上,你们在《无量寿经》上看过。
由此可知,佛不是教人贫穷,不是教人落后,不是的。佛示现过这种贫穷落后这样的生活,这是他教学的智慧,善巧方便,他把物质生活水平降落到世间最低的,最贫困的人欢喜接近他。如果他示现很富贵、高贵,平民不敢见他,这个事实真相我想很多同修都能够理解。世间确实有不少人,在大富长者、达官贵人面前他退缩,他不敢向前去;招呼他、请他,他都不敢。见到达官贵人不会说话,话都说不出,佛降低,跟他们完全一样,他们欢喜,这些人才能接受教化,才能得度,原因在此地。这叫大慈大悲,这叫善巧方便,我们要懂得,要能够理解,不但要理解,而且要知道学习,才能够真正落实普贤行愿里面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跟这些人不能相处,你怎么度他?世间苦人多,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还在贫穷饥饿的边缘上,没有饭吃的有多少人?我们应该要晓得。世界上人口大概有七十亿,没有饭吃的人占的比例很大,不是小数。
在我们中国这个地区,李木源居士这一次到内陆去访问,我们捐赠学校,五月份我去的时候,我答应捐赠一百所小学,现在看这个情形,我跟李居士讲,我说我们决定不拘限在一百所学校,愈多愈好。他现在懂得了,教育重要!一所学校钢筋水泥的建筑,至少可以使用五十年,决定没有问题,五十年当中你想想培养多少学生。一个学校不说多,一年毕业两百个人,五十年就能成就一万人,这个功德多大!我们决定不搞寺庙,决定不要说自己生活过得舒适一点,我们省一点,帮助多少人。边远地区建一所小学,人民币只要十几万,大概合新加坡的钱三万块钱就差不多。我们今天的预算,一所学校新加坡的钱六万块钱,这是平均数。有些地方便宜,有些地方价钱高一点,有四、五十万的,有十几二十万的,所以我们把平均数列在三十万,这是真正的好事。
菩萨他所修学的法门,以及我们在此地看到他的赞颂,这是真正的慈悲济世,『利益众生净世间』,净化世间。如果不能够修苦行,你这个事情就做不到,纵然能做到,决定不能够圆满。要想做到圆满,自己生活一定要降低,能过得去就很好,就可以了,绝不贪图享受。学佛的人在世间,现在我们的生活方式跟世尊当时不一样,形式不一样,精神不能变,我们心里常常存托钵想,在这里面锻炼自己断贪瞋痴,在这里面修清净心。我们每天虽然在这边吃饭,都做托钵想,我们来托钵的,三楼餐厅那是斋主。斋主供养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决定没有分别,决定没有执著,在这里头修清净心、平等心,修慈悲心。我喜欢吃这个,不喜欢吃那个,这不行,这不是学佛,这就不叫修苦行。一切都随缘,一切都欢喜,他给我吃,我也欢喜,他不给我吃,我也欢喜,在这里面把我们的高下心磨掉。《华严经》末后善财五十三参,那叫历事炼心,就是在世间种种不平事相当中,我们去锻炼,锻炼平等心,锻炼成清净心,不经过锻炼,清净、平等也是一句空话,没有通过实验。
昨天晚上李居士跟我谈到他去访问内蒙,内蒙住蒙古包,他还去住了蒙古包,一个蒙古包里头住六个人,通铺。晚上要起来上洗手间,洗手间很远,走过去那个草地上,草地上都是马粪,走过去回来脚上都是马粪,没有水洗。在高原、边远地区,他听说一个人一生只洗三次澡,大概出生的时候洗一次,听说结婚的时候洗一次,死的时候大概洗一次,一生洗三次澡,他们生活过得很快乐。我们这些人,所谓在现代化都市里头娇生惯养。他讲在沙漠里面,下雨没有地方躲避,树都没有,衣服都湿透了;太阳出来了,衣服也晒干了,他也不感冒,他也不生病。赤脚在地下走,扎到铁钉,扎破了也没有事情,若无其事。我们这里碰到一点点,怕破伤风,毛病都来了。人家走的是山路,脚底下踩的都是石头,抵抗力强。真的我们想到,所谓是如果很不幸的话,像其他宗教里面讲的世界末日,我们在世界末日活不了的,他们能活。将来世界上留下来的是哪些人?是他们这些人。我们禁不起风吹雨打,稍稍吹一点风就感冒,就受不了;人家是日晒雨淋都在大漠上,他们若无其事。在我们眼光当中,他们是苦行,他们生活太苦了。
我们常常观察,我们自己没有机缘到这些地方去观光旅游,可是现在这些录像带很多,电视里头经常有播放,多看看长见识,让我们能够了解地球上许多国家地区人民生活状况,他们的风俗习惯。我们念念要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对他们的生活状况不能不了解。了解多了,我们对於自己的生活决定会约束,不敢太过分,能过得去就很好,一定要知足,知足常乐。看看他们过的是什么日子,他们生活是什么样的环境,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实在是太过分了。这是不能不想到的,然后想到我要怎样向释迦牟尼佛学习。诸佛如来应化在世间,不仅仅是我们这个地球,十方世界众生无量无边,诸佛菩萨在其中应化,无不是以修苦行为第一,这个意思我们现在逐渐明白了,他这样做是为了教化众生的方便,真正能够做到「众生无边誓愿度」,普度众生。
在新加坡,我们曾经遇到许哲居士,李木源问她:你为什么不做一件新的衣服穿?她的衣服都是垃圾堆里面捡来的,一生从来没有自己做一件衣服穿;捡来的时候洗洗干净,合适就穿,不合适改一改就穿。李木源居士问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她说:我每天接触的都是很穷苦的人,我一定要过跟他们同样的生活,他们才能够接近我;如果我的生活过得太好了,他们就不敢接近我。这不是跟释迦牟尼佛、一切诸佛菩萨,「无量劫中修苦行」,一个道理吗?我们多想想、多体会体会,这是我们的学处,我们要认真、要努力去学。
我劝勉我们的同学,一生当中不要去建道场,为什么?这世间有许许多多人无家可归,没有饭吃、没有衣服穿,我们有没有想到这些地方?我们应当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学道。我们有能力教化一切众生,跟一切众生生活打成一片,这是大慈大悲,这真正叫爱护一切众生。爱护就是表现在生活融成一片,跟他们没有两样,决定不搞成一个特权阶级,搞成一个不同的身分,让人家不敢接近你,这就错了,这就不能够普度众生。尤其帮助众生,要帮助最苦难的众生,他摆在第一位。
救济苦难众生就是要帮助他受教育,他受了教育之后,自然就能改善他的生活品质,比物质的救助要好得太多了,让他开智慧,让他有技能。由此可知,在现在社会当中,我们有能力去办学校,这就是真正在教化众生。我们不要建道场,我们办学校,从小学办起,先办小学、再办中学、再办大学,全心全力去投注。现在我们在国内建了有十几所学校,希望我们推动这个工作,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学校都很少。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培训师资,当然这是国家的事情、地方政府的事情,可是我们必须要协助他。
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都是相当辛苦的,但是他们的辛苦决不是白费。这一生辛苦是种因,来生必定得善果。我们对於因果报应深信不疑,这是真理,谚语常说「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中国许多大德重视因果报应,现在外国人也在探索,现在在外国出版的这些书籍、刊物,探讨轮回这一方面的资讯愈来愈多,我们应当搜集,在讲经说法的时候可以做为引证的资料。佛讲经说法,比喻、举例作证,这是说法里头重要的方法。古大德教导我们,举比喻、举例子是愈近愈好,为什么?最近的,大家都知道。尤其是发生在本地的,一提出来每个人都有印象,这个说服力最强。所以弘法利生的人,对於这些报导,无论是书籍、报纸、杂志要留意搜集,做为自己在讲台上的资料,说明这一些决不是虚构的、决不是想像的,它是事实。只有真正了解,透彻的明白,他自然就愿意把自己的生活水平降低。
诸位看看《了凡四训》,了凡先生可以把自己生活水平提高,冬天穿棉袍,丝棉袍可以穿,为什么他把丝棉袍卖掉,去买棉花做棉絮的棉袍,什么原因?一件丝棉袍换成棉絮,可以换成三、五件,自己可以穿,可以布施给别人,这就是修苦行。降低自己生活水平去帮助一些苦难的人,都是在这个范围当中,无量劫当中都是干这个事情。饮食方面也尽量降低水平,绝不浪费,节俭是美德。孔老夫子是圣人,生活节俭,学生赞叹夫子之德,最明显的五桩事情:温、良、恭、俭、让,夫子对人温和、善良、恭敬,对人的态度决定没有傲慢;节俭、忍让。夫子的德行,以后就变成儒家德行的标准,学孔老夫子。释迦牟尼佛的德行就是十善业。十善业既然是世尊的德行,也就是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的德行,跟夫子的温良恭俭让同样都是绝对标准,我们学佛就学这个,学孔老夫子就学温良恭俭让。
我们怎么晓得十善业是如来的德行?我们几乎在每一尊佛像,特别是画像,许多画像佛的圆光上面写了三个字,这三个字在我们现在常常看到的佛像,有梵文写的,也有用华文写的,还有少数用藏文写的;在中国西藏佛学系里面,大概全部都是用藏文写的。这三个字,念的音叫「唵、阿、吽」。我过去跟章嘉大师学习的时候,章嘉大师送我一张他老人家自己写的字,就是写「唵、阿、吽」三个字,用藏文写的,我搬家搬来搬去搬得太多,也不晓得到哪里去了。这三个字就是十善业,「唵」是身,「阿」是口,「吽」是意,身口意三业。三业清净,这是佛。佛的德行,我们在十善业道里面讲得比较详细,身三、口四、意三。
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十善业道学起。十善业道,我们看它摆的这个架势,首先是落实在大乘菩萨六度之中,六度里头每一条都具足十善业道。十善业跟六度交融,融合成一体,菩萨行,这人是菩萨。十善业跟四无量心融合成一体,那是人天业,人天福报是从这个地方来的。我们今天看到世间许许多多大富大贵之人,我们清楚,他现在得的这个福报是果报,果必有因,是什么因?他的因决定是在前世,十善业与四无量心交融,他才有这么大的福报。福报决不是偶然来的,绝对没有侥幸得到的,一定有因果。所以我们看到果报,就联想到他所修的因行;看到人在修因,我们就晓得他将来会有什么样的果报;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菩萨在此地,「利益众生净世间」,他的基础又何尝不是十善、六波罗蜜?用什么方法去帮助一切广大众生?佛教导我们四摄法。四摄法通世出世间一切法,无论教菩萨、教二乘、教凡夫,都不离开四摄法。具足四摄法,「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愿就落实了。四摄是布施、爱语、利行、同事,菩萨一一行门全都是四摄法。他自己修的苦行是四摄法,为什么要把自己的生活水平降低?诸位想想,这是不是布施?是不是爱语?是不是利行?是不是同事?都是的。《华严经》上跟我们讲的,我们要细心体会,一法具足一切法。这个「一法」是任一法,任何一法,会的人都具足一切法,不会的人就一法与一切法不相干;会的人,「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我们学佛学了这么多年,逐渐逐渐经里面的意思能体会到一些,在日用之间我们也能看到一些,这样才是真正惠予真实利益。真实的利益,诸位一定要记住,教导众生断恶修善,真实利益。要想把这一桩事情做好,首先要令众生通达因果的道理,通达因果报应的事实真相,都是教学。佛菩萨示现在十法界,除了教学之外还是教学,自己本身的生活言行也是教学,经上常讲「三轮教化」。这「三轮」是:身教,身做样子给大家看,做榜样;言教;意教,念念都是在帮助众生、利益众生,意教;身、口、意,这叫三轮教化。佛菩萨为这桩事情到这个世间来的,他不为自己,他没有自己。我们在《金刚般若》里头读到,小乘须陀洹已经破了身见,不再执著这个身是自己,何况深位的菩萨?示现在世间没有别的,就这么一个目标,就是这么一桩事情。《法华经》里面讲「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这「一大事因缘」是什么?教化众生,就是这一桩事情。
利益众生,这个「利益众生」到底是什么样的利益,很难体会。现在这个世间许许多多慈善的事业,帮助一些贫穷苦难的众生,都是属於利益众生。而佛所说的利益众生是在「净世间」,净化世间,这不是普通的利益,这是真实的利益。世间如何能够得净化?十善业道能净化世间,净化我们自己的身心。身离杀盗淫,身清净;口离妄语、两舌、恶口、绮语,口业清净;意离贪瞋痴,你的心意清净。千经万论都是在说明这个大道理,佛教一切众生,将三业清净不断向上提升,提升到究竟圆满,就是圆教的佛果。
心清净,身就清净。十善它的中心是意业,无贪、无瞋、无痴,心清净;心清净了,身跟语自然就清净。如果心不清净,身跟语业纵然清净,没有达到根,是枝叶,我们讲局部清净,不是完全清净。局部清净还有限度,还是会被污染,为什么?心不清净。因此古大德才劝人修行要从根本修,根本是意业,要断贪瞋痴。自私自利的念头是从贪瞋痴里面生的,主要的是愚痴,他要不愚痴,他决定不会执著这个身是自己;贪图物质精神种种享受,都是属於愚痴。所以贪瞋痴里面,痴又是根本。痴在佛法里面讲是无明烦恼,很难断!
世尊四十九年教学,《般若》占的分量最多,二十二年讲《般若》,《般若》就是破愚痴,我们要能从这些史迹里面去体会到。《般若》分量大,而且那么重要,中国人聪明,取其纲要,《般若》纲要,古人公认的是《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六百卷《大般若》里的一卷,在中国普遍的为四众同修读诵受持。再有一部更简单、更扼要的《般若心经》,两百六十个字,是六百卷《大般若》的核心。所以这两部东西在中国,无论是哪一宗、哪一派,普遍受持,尤其《心经》列入朝暮课诵。我们天天念,念得很熟,《心经》都能够背诵,意思懂不懂?有没有真正提醒了自己?如果真的明白了,不仅是言语造作,起心动念都与般若真实智慧相应,那就「净世间」了。
般若确确实实改变了我们错误的观念,告诉我们宇宙人生的真相,事实真相是身心俱不可得,能得、所得只不过是个抽象概念而已,不是事实。能得的是三心,经上讲得很清楚,「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能得的,能得的心不可得。所得的是外面境界,五欲六尘,一切人事物,佛说这些东西都是有为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总而言之,总结一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果然契入这个境界,贪瞋痴三毒烦恼就拔除,这个妄想执著永远不会再生,这是般若智慧之功。
我们的身心清净,世界就清净,境随心转。我们今天看到这个世界不清净,何以不清净?心不清净,身不清净。境随心转,永远是真理。谁的心在转?自己的心在转。你不要以为,「这是众生造的业,共业,我有什么办法」,你这个想法错误!自己心在转,自己心在造,自己心在受,永远与别人没有干涉,这都是跟你讲真的。如果别人能干涉我,我怎么能成得了佛?我有能力干涉人,人也成不了佛。好在互相没有干涉,所以真正修行人他能成佛,他能住佛净土。果然我们有能力把妄想分别执著舍掉,我们的境界转过来了,现在这个世界是什么世界?一真法界,华藏世界。
佛菩萨当年在世的时候,他们住华藏世界,他们住实报庄严土,天天跟我们讲经说法,面对面,我们住的是娑婆世界的凡圣同居土,他们住的是实报庄严土。土都一样,但是感受完全不相同。我们摸一块石头是冰凉的,他摸那一块石头是温暖的,不一样。我们踩到石头是坚硬的,他踩石头像地毯一样软的,踩得很舒服。心随境转,随著自己的境界在转,不是随著别人境界在转。佛有能力将他的境界示现给我,那我们只能像看电影看看而已,不能得受用,必须自己入这个境界才得受用,这才叫真正净化世间,这是高度的净化、圆满的净化。
对个人来讲有用,根熟。佛家也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有缘,有缘就是听话,能信、能解、能行,有缘,他得利益;无缘是不相信,也不能理解,更不能奉行,缘不足。缘不足的人,佛并不舍弃他,给他种善根,见佛菩萨的形像,听佛菩萨的名号,这给他阿赖耶识里种善根,所以「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意思在此地。你的善根没成熟,给你种善根。善根成熟了,你这一生决定证得佛果,决定契入佛菩萨境界,这就是能信、能解、能修、能证。
你住在这个世间,虽然跟大众在一起,绝对不是一个世界,不相同的。众生起心动念生烦恼,你起心动念生智慧,那怎么会一样?众生见一切众生面目可憎,你见一切众生面目可爱,不一样。为什么?你是以一片真诚的爱心对一切人事物,一切人事物都可爱。所谓是佛眼睛当中看一切众生都是佛,凡夫看佛菩萨都是凡夫。这话怎么说?凡夫著相,相千差万别;佛菩萨见性,性没有差别,性是平等的。所以佛菩萨看一切众生都是佛菩萨,平等的,他看的是性。凡夫吃的亏就是著相,著相不见性,所以在平等里面他看的是不平等,他受的是不平等,这就是经上常讲「可怜悯者」。这不是事实真相,这是错误的,事实真相是平等的。
可是我们今天这个说法,许多人都不会同意,他认为佛家所讲的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不平等。他为什么有这个执著?有这个想法?他是依妄想分别执著来看世间,所以世间的事实真相就是不平,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佛菩萨离妄想分别执著,他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他的看法跟我们不一样,他的境界跟我们不相同,我们从这个地方细心去体会。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对如来真实义能够体会少分,心里面牢牢执著著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如来真实义一丝一毫你都体会不到,於是我们读佛经都是以自己的意思来解释佛经,把佛的意思都解错了。所以这一句里面重视在「净」字,「利益众生」重视在「净」。《无量寿经》头一条提出「清净」,汉译的经题「清净平等觉经」,净摆在第一。
『由是牟尼智普成』,「牟尼」是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的大智慧,这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普」就是平等,心不清净、心不平等就决定不普,决定有分别、有执著,心地做到清净平等,那就普了。「成」是成就,成就自行,成就化他。这个偈颂第一句是自行,第二句是利他,自利利他。
这里头还有很深很深的意思在,我们还有一点时间,还可以跟诸位透露一点消息。「无量劫中修苦行」,这个「行」圈了一个圈,当动词用,念行(ㄏㄣˋ),苦行。苦的对面是乐,我们套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的话来说,印宗向六祖请教,他在黄梅,五祖对於「解脱涅盘」怎么讲法?六祖回答他,解脱涅盘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我们用这个例子,苦乐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法,你们去体会。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就生二法,离开妄想分别执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法,一法是真,二法是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说佛过的是什么生活?我们世间人不懂,佛过的是最上乘的生活,没有苦乐。你不要认为他在那里修苦行,没有,我们凡夫看到他苦,他乐得不得了。这是里面很深很深的意思,我们学佛要能体会、要能懂得,我们自己也要能够契入这样的境界,这个境界是大圆满,真解脱,大自在。
於是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就真正体会到,虽然五十三参每一位善友都是如来化身,乃至於我们从这个地方所看到的,前面所讲的是四天王、八部鬼神,往下这是诸神众。诸神众里面一共有十九类,这十九个我们现在讲团体,或者讲单位,全都是如来化身,不是凡夫。这就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他得大自在;应以四天王身得度,他就示现四天王身。我们现在念的这一段,阿修罗,应以阿修罗身得度,他就现阿修罗身,全是诸佛如来。所以《华严》确实「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多」是从相上讲的,「一」是从性上讲的。
如果我们从这个意思里面恍然大觉,我们现前所有一切众生,我们要问是不是如来化身?我们眼前看到一切大众,包括一切动物、蚊虫蚂蚁,是不是如来化身?是的。如来是什么?如来是真如自性,哪有两样?离开心性,无有一法可得,这跟你讲到究竟真实处。所以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一个小蚂蚁,跟释迦牟尼佛、跟阿弥陀佛平等的。释迦、弥陀,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小蚂蚁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不但是动物,依报里头一微尘、一毛端,无一不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既然是心识变现的,那不是全是如来化身吗?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到,为什么佛眼睛看一切众生都是诸佛,就是这么个道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为什么把这些化身看作凡夫,不称他作圣人?他迷失了自性。觉悟了自性,这个人就是佛菩萨,就是圣人。迷失了自性,他的思想、言语造作,完全违背了性德。违背性德,不障碍性德的起用,性德起用是变化,所以他会变六道,他会变三途、会变饿鬼、变地狱、变畜生,这是性德的起用。所变化的也不是真的,都是假的,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地狱、饿鬼、畜生也是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可是你不觉悟,迷在里头还真受苦。说真受苦是你的感受,实际上都是假的,就如同作梦一样。你天天晚上做恶梦,每一次做恶梦都吓得一身大汗,岂不都是自己心里头变现的?岂不是佛在经上跟我们讲的「从心想生」?
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从心想生,谁的心想?自己的心想。我们必须从自己心想生里面解脱出来,这个要靠佛陀的教诲,让我们彻底了解事实真相,真正回过头来,我们就跟这些诸佛如来一样得大自在,完全随顺性德,烦恼没有了。所谓烦恼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个没有了,永远离开了,再也不会起现行,那我们对佛法的修学大功就告成,这就是这一句里面所讲的「由是牟尼智普成」。大眷属阿修罗王他修的是这个法门,从这个法门里面见佛证果。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