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三五二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五二卷)  2000/9/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352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迦楼罗王偈颂:

  【尔时大速疾力迦楼罗王,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迦楼罗众而说颂言。】

  这一段经文是集结经的人,记录下来说偈的仪式。每一段偈颂前面都有这一段话,所以这一段文我们非常熟悉,念的遍数太多了。它的用意是不断的提醒我们、不断的启示我们,学佛一定要谦虚、要恭敬,即使自己修行证果,证得法身大士的地位,依旧不失恭敬,依旧是这样的谦虚,不仅菩萨如是,诸佛如来都不例外,所以不断的在提醒。请看偈颂第一首:

  【佛眼广大无边际,普见十方诸国土,其中众生不可量,现大神通悉调伏。】

  这是大速疾力迦楼罗王的赞颂,也是他修学心得报告。他所修的法门是「无著无碍眼普观察众生界」,这个偈颂里面所说的与他修行完全相应。从偈颂里面我们明显的看到,这一些迦楼罗王都是诸佛菩萨化身的。所以偈颂一开头,『佛眼广大无边际』,前面读的是迦楼罗王,这个地方看到是佛眼。『普见十方诸国土』,这是见依报;第三句『其中众生不可量』,这是见正报。依报、正报都是同出於一个根源,这在唯识经论里面,尤其是《唯识论》里面说得非常透彻。《华严经》也是唯识六经之一,唯识家他们主修的课程是六经十一论,《华严》是其中的一部。

  如果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感应道交,不但我们诚心诚意的,与诸佛如来能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人与一切众生也都能起感应道交作用。古人所说的「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金石是属於依报。这说明人真诚到极处,植物、矿物,石头,都能跟它们起感应道交。这些事在历史记载里面有许多的例子,真实不虚。现前我们仔细去观察,我们生活周边的环境,只要细心观察也能够体会得到。如果要问其中的道理,这个道理的根源是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佛经里面说在有情的分上称为佛性,在无情的分上,我们今天讲的植物、矿物,称之为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并不是两个性,所以性地里一切障碍都没有。於是我们明白了,只要明心见性,情与无情就全都贯通了。所以《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是讲这桩事情。没有见性,这里面就有障碍。这个障碍很多,无量无边,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烦恼障就是执著,所知障就是分别,只要我们能够离开分别执著,这两种障就消除了。二障除了,你就入华严境界,《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都是你眼前现量境界,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的目的就在此。

  偈颂这当中两句说明,虚空法界依正庄严确确实实是不可称量,没有边际。这不是一尊佛的国土,一尊佛的国土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像释迦牟尼佛的报土娑婆世界,十方诸佛国,无量无边诸佛刹土,「其中众生不可量」,无论是依报、是正报,不可思议,不可称量。可是佛与这些法身大士们,与一切众生时时刻刻保持著感应道交,从来没有间断过,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佛在经上讲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个是显感显应,我们对佛菩萨有明显的要求,我们很清楚,求佛菩萨加持,而佛菩萨对我们加持很明显,我们自己也真正能够觉察到。特别是发心学讲经的人,登上讲台的时候,这个时候一个妄念都没有,祈求佛菩萨加持,果然这个经讲出来之后,许多的言语都不是自己想像得到的,怎么说出来,事后想想都觉得不可能,於是体会到这是诸佛菩萨明显的加持,像这个例子很多很多。

  第二种,我们是显感,佛是冥应。冥应是佛暗暗当中加持我们、保佑我们,我们自己发现不到。这一类比前面一类还要多、还要广泛。第三类是冥感显应,冥感,我们自己的感自己不晓得,不晓得怎么有感?极其微弱的念头,我们自己没有发现,诸佛菩萨发现了。这是什么?是善根微动,我们阿赖耶里面含藏著这善根,轻微的动了。自己确实不知道,「我还会有这个善根」,不知道,可是佛菩萨对我们的加持很明显,我们就会受宠若惊,好像我们没有求,佛菩萨就来保佑我们、来帮助我们。其实不是的,我们有感,他才来应;我们是冥感,他是显应。第四类是冥感冥应。

  这四种感应可以说,我们上对诸佛,下对一切众生,从来没有间断过,只要念头微微一动,就跟法界诸佛菩萨、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如果不是这样的,那诸位就想想佛在经上常说的一句话,「一切法从心想生」,「依报随著正报转」,这两句话就不能落实了。这两句话之所以能落实,就是一切众生极其微细的念头,与正报、与依报都有密切的关联。所以现在众生,恶念多过善念,植物、矿物的感应变成无比秽恶的居住生活环境。我们看看华藏世界、看看极乐世界,为什么人家的依报那么庄严?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恶念没有了,恶的行为没有了,再微细的念头都是善念,都是善心、善行,所以感得的依报、正报无比庄严。最明显的感应,心清净,土清净,极乐世界的大地,佛在经上跟我们介绍,琉璃,透明的,清净心变现出来的。我们居住的这个地,泥沙、瓦砾、砖石,不善的念头。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一点都不错!

  佛经上说,人的心行善,大地出现许许多多的宝藏,经上常讲的七宝;心行不善的时候,这些七宝都隐没了。实在讲不是隐没,变化成石头、泥土,变成这些东西了。它怎么变的?有情众生念头变了。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跟我们的身体、相貌、体质有关系;身心清净,你身体健康,你相貌圆满;心行险恶,你多灾多难,你多病,你的相貌不圆满,这个转变特别明显。至於山河大地,也随众生念头转变。这个要不是佛跟我们说,我们很不容易发现,佛跟我们说了,如果细心去观察,能略知一二。

  诸佛菩萨运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帮助这一些苦难众生,所以『现大神通』。这个「神通」是怎么现的?如果没有佛菩萨现大神通,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早就坏掉了,也许在空中爆炸了、瓦解了。佛以他的善心、善行,化解我们的恶念、恶行。这就好像大海里面的波涛一样,众生心念形成的波涛非常险恶,大风大浪,佛菩萨清净慈悲,他也形成一个波涛,非常平和,这两个波涛冲击了,能把众生险恶的波涛化解,虽然不能完全化解,使这个波涛缓慢了,险象减低了,这是一定的道理。所以我们在佛经里面看到,佛菩萨说哪一个世间众生造的业重,受的苦难多,佛菩萨特别照顾这个地方,这才显示真正的慈悲。

  即使众生不能够接受佛法,佛也帮助他,帮助他种善根,帮助他在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佛法的种子。现在不信,没有关系,这个种子,所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你要是看到也是一样,一历眼根也是永为道种。纵然经过多劫、经过无量劫,以后缘成熟了,这个种子必定起现行。我们这一生当中能够遇到佛法,就知道我们阿赖耶识里的佛种子,多生多劫之前佛菩萨帮我们种下的。佛菩萨生生世世都在照顾我们,从来没有间断过,这一生能成就很好,不能成就,我们知道这一生当中阿赖耶识里面佛种子加强了。虽然加强,但是敌不过烦恼习气,这就是说这一生不能成就,还要搞轮回,还要受苦。到什么时候算成就?到哪一生、哪一世你闻佛法,佛法薰修的力量可以伏你的烦恼习气,这叫根熟,你这一生决定得度。这是佛经常说的,「佛不度无缘之人」。这讲根熟得度,你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可以了生死、出三界。不能够了生死、出三界,虽然根不熟,必定加强。

  佛也是生生世世帮助根熟的人去作佛。作佛,当然所有法门里面,第一殊胜的是净宗法门。这个法门在此地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居士林老林长陈光别居士的往生。陈老居士虽然信佛,在居士林工作将近半个世纪,不能说不长,但是对於佛法真正的义理没有去研究过。他是工商界的领导人,所以对於信佛也只有平常一般拜拜而已,对於佛理没有深入,并不了解。人心地善良,这是过去善根福德因缘深厚,护持佛法、护持这个道场,晚年生病的时候,不能工作了,在家里面养病,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我到他家里去参观,他躺在床上,电视机就放在他床角头,他躺在那里,一睁开眼睛就看到电视机。李木源居士把我们这边讲经的录像带统统送给他,他在家里听,每天听八个小时,四年没有间断,他明白了,彻底放下,一心皈依净土。这四年当中,不是听经,就是念阿弥陀佛,他成就了。我们在《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看,过去这一些修净土的人,在家、出家四众之中,往往有三年、五年他就成就了,就是这一类。

  三年、五年成就了,他就想走了,这个世界太苦了,决定不愿意留在这个世间;留在世间,不但自己要受辛苦,而且还要造业。所以有人问我,是不是念佛念个三年、五年就往生,他的寿命就到了?哪有那么巧的事情?他不是寿命到了,他还有寿命他不要了。《往生传》里面,宋朝莹珂法师就是最好的例子。阿弥陀佛来接引他,告诉他:你还有十年的寿命;佛跟他约定,「十年之后,我再来接引你」。他跟阿弥陀佛说,他说:十年寿命不要了,现在就去。佛就答应了,佛跟他约定,「这样好了,三天之后我来接引你」,果然三天之后往生。

  这个法门真正不可思议,不需要很长的时间。《弥陀经》上跟我们说,「若一日、若二日」到「若七日」。上上根的人,一天到七天就成功了;中下根性的人,果然能够锲而不舍,三年、五年决定成就。不能成就的是放不下烦恼习气,不能依教奉行,不是他不能成就,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仔细观察过去念佛往生的人,现前我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这一些往生的人,观察他们的心行,观察他们的成就,增长我们自己的信心。无量劫来,只有这桩事情是真正的大事,世间所有一切的名闻利养全是假的,万万不能在这个假相上去做活计,那就全盘都错了。我们看到这些往生的人,这些样子是不是诸佛如来为我们做示现的?是不是用来劝导我们的、勉励我们的?我们能这样去想,给诸位说,一点都没有想错,确确实实是诸佛如来在点化我们,我们要反省,我们要觉悟,不再搞世间事。

  世间事里面,我们明白了,我们掌握到一个原则,必定是利益众生的。什么叫「利益众生」?帮助众生认识佛法,帮助众生认识净土,帮助众生念佛求生极乐世界,只有这一桩事情是真实功德,其他的都不是真实功德。我说的真实功德的标准,这一生决定能成就,这是真实的。来生成就,靠不住。来生到哪一道去,能不能再遇到佛法?都是问题,都不能肯定,我们不能不知道。谚语常讲「一失人身,万劫难复」,唯有得人身、遇佛法容易成就。在十法界里头,其他法界比人道都难,难在什么地方?外缘不好。六道里面,天道是乐多苦少,享乐去了,把修行这一桩事情疏忽了,这个一般讲是「富贵学道难」。我们在佛门里面看到,大多数富贵人学佛,到庙里面来烧头一炷香,来拜拜佛,真正叫他听经他没有时间,叫他持戒那就更难了,他没有办法改变他的烦恼习气、生活习惯,他不能改变,富贵学道难。三恶道学道难,太苦了,这相当於「贫穷学道难」。他三餐饭都吃不饱,你叫他来学佛,他摇头,他要想尽方法去讨生活,他哪有时间来学佛?所以大多数学佛的人、有成就的人是小康之家,在六道里头人道是算小康之家。所以菩萨示现成佛,他不在余道,他在人道,这什么原因?我们要懂得,这是讲缘分不一样。人道修行的缘分好,人容易觉悟,人道是苦多乐少,有一点小安乐,能修行;吃过很多苦头,想出离,想离苦得乐。所以菩萨成佛选择在人道,这也是属於感应。

  菩萨现身说法,这是神通里头第一桩事情,然后应机施教,教化众生的功德才能够圆满。所以要晓得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机,根机不仅仅是这一生环境的孕育,牵涉到过去生中多生多劫的习气,这一点我们不能不承认。如果我们细心去观察,婴儿,小孩初生应该都一样,应该都没有什么习气,可是你冷静观察,三、四个月的婴儿摆在一起,那个习气就不一样,你就能察觉出来了。如果没有前世习气的话,他怎么会有这种情形发生?有的性情就是很善良,有的性情就是很残忍,有些看到小动物他爱护,有些看到小动物一定要把它杀死,从这个地方就观察到过去生中的习气。有些小孩对父母很好,很乖、很顺从,有些小孩对父母态度就不好,这还没有教,没有人教,从这些地方你去观察,发现有过去生中带来的烦恼习气。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只要细心去观察,都在眼前,都在我们周边。实在是我们太粗心、太大意了,对於圣贤的教诲还怀疑、还不相信,其实圣贤人讲的都是事实,就是我们生活周边这些事情。我们不是上根利智,是中等根性的人,说实在话,要不是古圣先贤常常这么说,我们周边这些事情,我们也疏忽了,我们也没有仔细去观察。听了古圣先贤教诲,再仔细观察,证实了,佛讲的话是真的,没有错!

  事实真相明白了,这下面『悉调伏』,最重要是自己。「调」是调理、调顺,「伏」是降伏,这是佛菩萨教化众生的绩效,成绩跟效果。佛菩萨用音声为教体,我们闻法明白这个道理了,调顺我们的思想见解,逐渐逐渐与事实真相相应。这个事实真相,在佛法里面称之为「诸法实相」,与诸法实相相应,这样才能够伏自己的烦恼习气。烦恼习气要断很难,我们能把它伏住,这就是功夫。息灭贪瞋痴,增长戒定慧,戒定慧是属於「调」,伏贪瞋痴,这是「伏」。戒定慧跟贪瞋痴是一桩事情,一个体,同一个体,两个作用,觉悟了就是戒定慧的作用,迷了就变成贪瞋痴的作用。所以贪瞋痴,诸位要晓得,断得了断不了?断不了,不能断,一断那戒定慧也没有了,同一个体。所以讲断贪瞋痴是把贪瞋痴转变成戒定慧,贪瞋痴没有了,戒定慧现前,转变;也就是说从迷转变成悟,是做一个转变,不是真的断掉了。所以佛经里头这些言语,我们要了解它的真实义。

  善的性跟恶的性是一个性,都是法性。觉悟了,这个性起用是善的;迷了自性,起用是恶的。所以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这就对了。我们不能够契入这个境界,我们对於佛的教诲很难体会。经上教我们「不念旧恶,不憎恶人」,这个恶人讨厌,为什么不憎?理搞清楚了,则恍然大悟,善跟恶不二,憎跟爱不二。所以觉悟的人,他不念旧恶了。为什么?他知道世间没有恶人,也没有恶事。恶人、恶事是怎么回事情?他迷失自性。什么时候他恢复自性,他就正常了,他就跟佛菩萨没有两样。我们也会像佛菩萨一样,不会去讨厌恶人,不但不讨厌,帮助他转恶为善,帮助他转迷为悟。

  他迷得太深了、迷得太久了,转不过来,转不过来也不讨厌他、也不怨恨他,还是欢欢喜喜对待他。即使这个人是自己的冤家对头,常常毁谤你、侮辱你、陷害你,你是个菩萨,你是个觉悟的人,你绝不讨厌他,你绝不嫌弃他,你也不会去报复他,而时时刻刻去感化他。日久天长,假以时日,过个十年、二十年,他年龄逐渐长大了,想想一生所遭遇的事情,「某人真不错,我对他那么不好,他一点嫌弃都没有」,他就觉悟了。这个一念善根他就生起来了,如果再遇到好缘,他必定能得度,他知道悔改,他知道错了。年轻血气方刚,纵然有错,也不肯承认,年岁大的人就不一样。年轻的人疏忽来世、忽略因果,年岁大的人看到晚景不多了,所以对於来世,不管是有还是没有,总是希望最好是有,所以思想观念有很大的转变。佛菩萨教化众生是长时间的,他不是只求近效,他不是的。他用长时期来培养众生的善根,长时期的实行感化的教育,这是大慈悲心。

  佛教菩萨四摄六度,我们细细的思惟才知道,佛陀指导修学、教化众生的纲领,妙不可言。菩萨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成佛之后还不休息,永无穷尽的帮助一切苦难众生,都离不开四摄六度。四摄六度法是大乘自行化他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要学会了,能把四摄六度这十条落实到自己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的行为就是菩萨行;起心动念都与这十条相应,你就是菩萨心。存菩萨心,修菩萨行,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成就品位的高下,在乎你自己精进的努力;勇猛精进,你这一生成就的地位就高;稍有懈怠,你的品位就降低了。

  怎么个修行法?这是许许多多同修关心的。佛在净业三福里面教导我们「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方法、是秘诀。我们在哪里学菩萨?大乘经典上是菩萨行的典范,我们在经教里头学。熟读经教,古人所谓的「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这是什么道理?这个「读」是专心读诵,我们过去讲过不少次,读诵的时候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恭恭敬敬的读经,这是戒学;读诵的时候,没有妄想、没有杂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是定学;有戒、有定,慧在其中;所以读诵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读的遍数多了,心清净了,心定了,定能开慧。

  我们现在劝初学的同修,一开端把《无量寿经》念三千遍,三千遍念完了,跟从前没什么两样,依旧烦恼习气很重,这是什么原因?这是读诵不如法,一面读诵,一面打妄想。经虽然会背,妄念没有断,所以戒定慧三学的效果收不到,那就跟世间人读书一样。佛家读书跟世间人读书不相同,世间人读书目的在熟记,我念多我把它记住;佛法读经不是在熟记,是在修定,是在持戒修定,是在求根本智。根本智是无知,「般若无知」,然后起作用的时候是「无所不知」,这是佛家读经跟世间人读书不一样。所以读经是修行,在家你所读诵,你悟出这些道理,这道理不需要人讲解,悟出来的,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也就是说落实在四摄六度里面,变成行为,自利利他,自自然然调伏自己的烦恼习气。自己调伏了,人家看你,你变质了,变了样子,这种情形很多。

  我们最近听说,有一些同修从大陆回来,对我们培训班的同学们批评,说他们变了样子。第一届在东北长春大佛寺的成兴法师、吉林的明彻法师,没有到这边来的时候,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说是发心学讲经,没有这个念头。从这里学回去之后,现在听说天天讲经,听众还非常踊跃。昨天李会长告诉我,明彻有个邀请函来,他现在在吉林那边建了一个大讲堂,这几年讲经讲出个大讲堂来,大概开光要请李居士去参加,也请了我,好事情!当地的这些人看到这个法师变了,跟从前不一样,跟一般法师也不一样,从仪表风度上一看就不相同。这是很明显的转变,这个转变就是此地讲的调伏,此地讲的神通。果然在这一生当中,随顺佛陀的教诲,远离烦恼习气,他就是菩萨化身,他就给一般学佛的人做一个好的榜样。这是我们要知道的,我们应该要做的。

  所以真正觉悟了,真正回头了,一定要把世缘断掉,全心全力做一桩事。我们发心学经教,宣扬经教,我一生当中就干这一桩事情,行政事务的工作决定远离。为什么?那是操心,你要分心,分心这一桩事情做不好,桩桩事情都做不好。那寺院行政事情重不重要?重要。可是我们要想想,弘法人太少了,管理寺院经验丰富的人很多,既然有那么多人做,我何必要参与?我们今天要做人家不做的事情,我们来做,讲经说法很多人不愿意做。我们是不是智慧能力比别人强?不见得;我们看到这桩事情没人做,发心去做。自己做不了,求佛菩萨保佑,求佛菩萨加持。这李老师教导我的,至诚感通。专求感应,决定不舍弃,这一条路钝根的人也能走得通。

  在经典里面,周利盘陀伽给我们做了一个表演,可以说他表演的是下下根人,这个路走通了,开悟之后也讲经说法,这是古时候的人。现代也有例子,诸位看看倓虚法师的《影尘回忆录》,里面记载当年晒蜡烛的法师,这是寺庙里的香灯师,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他最大的长处是老实。寺庙里头一些年轻法师欺负他,常常拿他开玩笑,六月热天,人家晒经书、晒衣服、晒棉被,告诉香灯师:你的蜡烛都发霉了,拿出去晒晒。他老实就听话了,统统搬到外面晒,全晒化掉了。到晚上上殿的时候,他拿著蜡烛心来点,蜡都没有了,维那师问他:怎么搞的?他说:大家叫我去晒,晒成这个样子。维那师也不说话,告诉方丈,方丈听了之后,「算了,别当香灯了,成全他,叫他到育王寺去拜佛」。每天拜三千拜,他真老实,他天天一拜也不缺,每天拜三千拜。拜了三年多,他开悟了,做了几首偈子送给老和尚看,果然没错,真的开悟了。以后讲经说法,做讲经的法师去了,至诚感通!

  我们学他学不像,他那个老实劲我们学不上,我们不老实。果然像他那种老实人,有善知识帮助你、加持你,没有一个不成就的。老和尚叫他到育王寺去,每天拜三千佛,那就是加持他。拜上几年他心定了,因定开慧,他的智慧现前了。这是说明下下根人,没有念过书,现在中国人讲没有文化的,也能够出来讲经说法。他也没有念过佛学院,也没有跟过讲经的大法师,他讲得头头是道,也没有把经的意思讲错。古往今来这些人有,我们不知道。我们看到这些例子加强我们的信心,只要把自己的烦恼习气除掉,把自私自利的念头除掉,一切为众生,一切为正法久住,你必定得一切诸佛护念,法身大士加持,怎么会不成就?世间人常说「诚则灵」,凡是不能成就,我们真诚不够,真诚如果真的达到一定的程度,果德就现前。

  佛菩萨大心、大愿、大行,我们读了,我们看到了,要知道效法,要知道学习,这一首偈就没有白念,我们真得受用。这里面还有很深很广的义趣,那就是诸佛如来神通示现在一切众生之中,我们去体会这个意思。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没有定法可说,随类化身,应机说法,於是我们就明白了。以这个地球来说,这个地球上居住的众生的种类很多,不要讲其他的众生,单单说人,人的种类就很多,不同的肤色,大家知道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不同的历史文化;不同的生活环境,有居住在寒带的,居住在温带的,居住在热带的,生活环境不一样。族类的差别更多,国土的差别,宗教信仰的差别,种种差别里面都有诸佛如来示现,我们肉眼凡夫不认识。可是细细去观察,能够发现一些迹象,那就是必定是教化众生、帮助众生,转恶为善,转迷为悟,转凡为圣,这一类的人准是佛菩萨应化的。所以我们看看各个宗教的创始人,各个宗教里面的领导人、传教师,看看他们宗教的经典,果然依照他们经典来劝化、来修行的,都是诸佛菩萨示现应化的。这是经文里面的深义,我们要看得出来。看到《华严经》上参加法会的这么多人,不同的族群,想到我们现实的社会没有两样。这是大速疾力迦楼罗王菩萨,他为我们示现的,我们从这里面学到了不少东西。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