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三五0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五0卷)  2000/9/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350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迦楼罗王长行,第八句:

  【普捷示现迦楼罗王,得成就不可坏平等力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法身无相,故不可坏。体即真如,凡圣平等,无分别智。安住证会,名成就力」,注得虽然不多,意思非常清楚。迦楼罗王这个意思前面跟诸位报告过,他的表法非常适合於现代社会,佛说法确实不可思议,现代社会里面从事於航空、太空这一些行业的人,就是属於迦楼罗王,今天讲的航天事业。佛法如何落实在这一些高科技人员生活当中,这一段经文就是说这桩事情。所以名号当中都有快速,速度很高的意思。

  『普捷』,「捷」就是敏捷,就是快速。『示现』,这一尊菩萨,迦楼罗王,都是佛菩萨应化的。他得的法门是『不可坏平等力』,这个意思不仅仅是很深,而且非常普遍。「不可坏」是所有一切诸法,我们在大乘经里面体会得很多,诸法相是假的,千变万化,性是真的,说「不可坏」当然是从性上说的。清凉大师在此地,第一句告诉我们,「法身无相」。法身到底是有相还是无相?如果我们将有相跟无相分成两桩事情来看,这当中就免不了产生矛盾;几时我们明了有相跟无相是一,这个问题就解决了。说实实在在的,如来果地上有三身,我们都听说,有法身、有报身、有应化身。三身,报身是能证,法身跟应化身是所证,能所是一不是二。报身是说的什么?报身是说智慧,智慧是能证;法身是性体,应化身是从体起用而现的现相。

  平常我们一般随顺众生知见说法,所谓随顺俗谛,「相有体空」,这是随顺我们世间人常识来说的。如果随顺真谛,那是诸佛如来所证得的,性有,性不是空的,性有,相当然也有。但是性虽然有,不可得,我们六根都见不到、接触不到,眼看不见,耳听不见,甚至於连想都想不到。在佛经里面,我们常常听到两句话形容性体,「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言语、心思都达不到,但是它确实存在,而且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它是一切法的本体。既然体不可得,它所现的相当然不可得,如果你要认为体不可得,相可以得,错了,这叫凡夫知见,轮回知见。

  圣人告诉我们,特别是《般若经》上讲得清楚。《般若经》大家念得最多的是《金刚般若》,还有《般若心经》,这两种差不多学佛的,甚至於不学佛的人都念过。分量虽然不多,世尊六百卷的《大般若》,二十二年所说,纲领都在这两部经中。如果我们真正体会得了,你心就安了,理得心安。这个理明白之后,心就安。怎么安?不再有妄想,不再有杂念,心安理得。妄想杂念断掉了,你的智慧又向上提升,究竟圆满的智慧就能够现前。

  相是现相,十法界依正庄严,这相有没有?相有。可不可得?不可得。为什么不可得?相是幻相。《金刚经》上佛用比喻跟我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梦有没有?有,真的作梦。梦可不可以得?不可得。不但是醒过来之后知道是不可得,连正在作梦的时候,能得吗?十法界依正庄严跟梦境的情形完全相同,我们堕落在十法界、堕落在六道,就是一场梦。梦里面争名逐利、患得患失,错了;一觉醒过来之后,梦里造的那些事情做错了。几时我们能从现实的境界当中省悟过来,知道过去所作所为、想法看法也是全都错了。怎样就不错?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尽了,都断干净了,正确的。我们这个时候过的是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就叫做佛菩萨,过佛菩萨的生活。不可得以为可以得,无所有以为真有,这是妄想,从妄想里面生分别、生执著,这是六道轮回的生活,完全迷失了事实真相。

  佛在经上讲的什么?无非是说明宇宙人生真相而已。佛跟我们说,我们展开经典,这就是听佛说法,佛说的我们信不信?这是第一个条件,「信为道元功德母」。如果听了不信,佛法的境界你没有办法体会,体会尚且不得,你怎么能契入?所以第一个要相信。信了之后要解,如果我只有信,不了解,这个信叫迷信。迷信不能解决问题,你信佛总比信邪道好,好处就不过如此而已,真正的好处你得不到,你必须要解。要解就得求学,解从哪里来?解从多问,学问,不耻下问。解了以后要落实,我们就得受用。解了之后,我们的思想变了,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想法看法跟从前不一样。思想上转变,处事待人接物、行为上也转变;从前以为一切是真的,所以在争,争利;以为一切可以得,所以纵欲;现在把事实真相搞清楚,知道我们从前想错了、看错了,也做错了,把这些错误统统都修正过来,过正常的生活。正常的生活就是与事实真相完全相应的生活,也就是我们平常讲佛菩萨的生活,这个生活快乐无比,佛常说的「离苦得乐」。

  诸佛菩萨示现在这个世间,这是真的,这是大慈大悲。众生迷惑,佛菩萨决定示现来教化众生,来帮助众生。教化、帮助第一条,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一条是主要的。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诸位仔细去想一想,方法是教学。我看到的,世间所有的宗教都是佛菩萨示现的,《普门品》里面说得好,「应以佛身而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基督身而得度者,即现基督身而为说法;应以阿訇身而得度者,即现阿訇身而为说法;哪个宗教不是佛菩萨?都是;众生根性不相同,他示现的身分不一样。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他有分别,我没有分别;他不尊重我,我尊重他。为什么?我明白,他不明白。

  虚空法界是一体的,原本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为什么变成十法界?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的,所以这是梦幻泡影,不是真的。离开妄想分别执著,法界又恢复到一真。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这是一真法界。几百个不同的族群,生活在一起,这么样的和睦,互相尊重、互相敬爱,我们经上看到的。为什么我们这个世间做不到?我们这个世间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那就都做到了。如何叫大众了解?那非得教学不可,不教怎么行?

  古时候,我们在佛经上看到,尤其是在社会动乱、灾难频繁的时候,在这个艰难的时刻,佛都劝这些国王大臣,启建仁王法会。仁王法会怎么作法?我们去读《仁王经》就知道了。《仁王般若波罗蜜经》,我们一展开就晓得了。怎么作法?不是现在找一百个出家人,天天来念《仁王经》,天下就会太平,没有这回事情。《仁王经》上讲的人数:「一百」,它不是数字,「一」是全体,这一个国家里头所有的出家众,不是讲一百个人。如何来挽救灾难?教学,每一个人担负起教化众生的责任,劝导大众断恶修善。为什么?所有一切灾难从哪里来的?恶业来的。我们身负社会教育工作的人,所有出家人都是担负起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普遍的劝导一切众生断恶修善,灾难自然就能化转了。念经没有用处,你会念又不懂、又不能够落实,不能把你恶的念头转变成善念,恶的行为转变成善行,灾难怎么能避免?这个很重要!所以《仁王经》我们仔细读了之后,无非是加强教育工作,宣传社会教育工作,做的是这个,这叫仁王法会。也就是先集训,短期的集训,集训是在这一个阶段制定教学的方针、教学的目标,大家分头去干,让全国人心转恶为善,这个灾难就化除了,这叫做仁王法会,从前是这么作法的。

  佛教传到中国来,在前清的初期,我们在历史记载当中所看到的,康熙、雍正、乾隆,宫廷里面不仅仅是请法师去讲经,常常请,帝王大臣、文武百官接受佛的教诲,也常常请道家去讲经、儒家去讲经,在中国那个时候叫三教,儒、释、道三教。从这里看他们好学,他们真正接受三教圣人的教诲,所以那个国家能够绵延十代,传了十代,二百六十多年。清朝之亡,亡在慈禧太后手上,如果没有慈禧太后,可能今天还是大清帝国。慈禧太后把宫廷里面讲学废止,民心没有皈依,这个关系有多大我们要知道。

  今天整个世界动乱不安,原因在哪里,我们现在也很清楚,也明白过来了。我常常讲的四个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宗教教育,这四个教育没有了,问题就出现了,这个世间怎么能够安定?要想挽救世间,挽救这个劫运,帮助这些苦难众生,还是靠教育。教育的根是在家庭,儒家的东西讲得简单扼要,他讲的是纲领,佛法讲的是细目。佛法讲得详细、讲得透彻,让中下根性的人都能得利益。儒家的学说,说实在的话,上上根才能得利益,中下根性一知半解。孔孟的教学,一句话把它说清楚、说明白,他教的是什么东西?《大学》一开端头一句就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儒家教的就这一句。佛法教的,我们用一句话说出来,佛四十九年讲经说法讲的是什么?「诸法实相」。「诸法实相」是什么?就是儒家讲的「明明德」,「明明德」就是「诸法实相」。

  在《无量寿经》上讲得比较详细,跟儒家的纲领相彷佛。「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就是「明明德」,「惠以真实之利」就是「在亲民」,「住真实慧」就是「止於至善」,这都是圣教的总纲领。我们抓住总纲领,就不会出大的错误,总纲领总是要抓住。我们同修都是修净土的,都是念《无量寿经》的,《无量寿经》好,分量不长也不太短,义理讲得很透彻,实在说是末法时期最好的一部教科书。我们能够熟读深思,依教奉行,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法门,即使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法门都在其中,它都包括尽了。我们自己明白了,有义务、有责任要去教导别人,扩大圣教的影响,就能够挽救劫运,就能够帮助这一些苦难众生。最终极的目标是离苦得乐,那就是「止於至善」。

  我们懂得事实真相不可坏,性相都不可坏,理事都不可坏。为什么不可坏?「当体即空」,它怎么坏法?存在才会变坏,它不存在。能得的心,《金刚般若》上说得好,「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大家都知道三心不可得,能得不可得;你所得到的,这是诸法,诸法「缘起性空」。凡是缘生之法都没有自体,佛学的名词是「无自性」,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无有自体」,何况它是刹那不住。所以诸法无所有,有即无有,无有即有,刹那刹那在变化,这个意思我们在前面曾经详细说过。

  我们今天感官当中,认为这一切诸法存在,这是错觉,这决定不是事实。我们感官当中是一切诸法的相续相,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不存在,我们看的是相续相。就像看电影银幕上的画面一样,是一张张底片用快速度放映出来,我们就以为那是真的。电影的底片,我们晓得一秒钟才放二十四张,我们现前这个社会、这些事实现象,比电影快的倍数太多了。《仁王经》上告诉我们,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我们试验试验,快速的我们弹弹,大概一秒钟可以弹四次,三、四次,就用这个速度,四乘六十再乘九百,一秒钟恰好是两个十万八千,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次。电影一秒钟才二十四次,我们在电影上已经就被它骗了,现在现实的事相,佛讲一秒钟是两个十万八千次的生灭,我们怎么能看出来它是假的?

  谁能看出来?佛说,八地菩萨。八地菩萨的定功深,看出来了,看出来是假的不是真的。到八地菩萨,才看到刹那生灭的现象。我们虽然不能体会,但是想想佛跟我们讲的这些话,细细去思惟是有道理。理可以相信,事目前虽然不能证得,我们要修清净心,清净心就是禅定,到我们的清净心有一定的程度,也就是说有相当深度的禅定功夫,我们见到了,事实真相就见到了,这叫证。信、解、行、证,佛所讲的我证明了,佛说的话是真的,一点都没错。我们要从行当中去证,行,佛教我们离一切相,即一切法。

  体是真如,相也是真如,这是真的,所以性相是一不是二。我们凡夫观念当中迷失了;迷,并不是真的失掉,只是一个迷而已;失是什么?失去自性的受用。不是说性相都失掉了,性相并没有失,失去了它的正用,变成一个不正当的用途,我们错在这里。正用叫一真法界,错用了叫十法界,大错特错是六道,於是佛法不能不学。佛典里面教导我们「凡圣平等」,你们想想这个名词术语,他为什么不说「圣凡平等」,他要说「凡圣平等」?这两个字的颠倒用意很深很深。圣何必说?最重要是凡,凡有妄想分别执著,诸佛如来这些大圣抬举我们,把凡捧在上面,是一不是二。我们的心性跟诸佛如来的心性无二无别,我们的智慧、我们的德能、我们的相好跟诸佛如来也是无二无别,差别在哪里?差别就在迷悟,他觉悟了,觉悟他一切放下,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迷的人不觉悟,我们又不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人是一闻千悟,我们是中下根人,中下根人要想在这一生觉悟,没有别的办法,天天薰习。

  古时候的道场,称之为「道场」,你就想到那里头有「道」。什么是「道」?解、行是道,信解行证是道。道场是学校,是我们薰习的场所。《仁王经》上所说的,每日二时讲经,这是佛教导仁王法会中心的一个课题。怎样能挽救这个社会?二时讲经。诸位要晓得,二时是印度当时的二时,印度人将一昼夜分为六时,昼三时、夜三时,二时是我们现在的八个小时。你就晓得从前道场每天讲经说法八个小时,跟学校上课一样。佛不说法,佛的弟子说法,从来没有间断过。这个二时是求解门,再二时修行,这修行是八个小时。八个小时是完全把经典的理论、教训、方法,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改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行为的错误,天天在改。天天在学,天天在改,这叫修行,这叫道场。所以无始劫来所薰习这些烦恼习气多,不怕,怕的是你不觉悟,怕的是你不能改。真的觉悟,果然能改,成佛不需要三大阿僧只劫,这一生的时间足够了。

  我们要懂、要能够体会得宇宙人生,这里面哪是真的、哪是假的,能够辨别是大学问。真假绝对不在事相上,你要在一切事相上去找真假,你找不到的。到哪里去找?这佛法高明,佛法叫「内学」,你想想「内」是什么意思?不是在外面找,到里面去找,这个说得好、说得妙、说得深。《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真一切真,一妄一切妄,真妄是在你心里头,不在外头。蕅益大师《灵峰宗论》里面所说的,「境缘无好丑」,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就是说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没有好丑。我们要懂他这一句话的意思,没有好丑这个意思就是说没有善恶、没有真妄、没有是非、没有邪正,甚至於说没有利害,也没有得失,他说两个字,我们就能想通方方面面。好丑从哪里来的?好丑是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来的。所以外面一切万事万物有真有妄吗?没有;有是有非吗?没有;有善有恶吗?没有。统统都没有,止於至善,那是至善,统统没有。这些善恶、真妄、邪正有许许多多的层次,这些层次全是妄想分别执著里头变现出来的,一真法界里头没有。十法界里头为什么有这么多层次?这个层次就是迷跟悟,你迷得多,悟得少,层次就多;迷得少,悟得多,层次就比较少;彻底觉悟,而没有迷惑了,层次就没有了。蕅益大师讲的话没错,「好丑起於心」。

  所以会修心的人不是在外头境界修,从根本修,根本修就是你的念头,在起心动念处修。心性是活的不是死的,怎么知道它是活的?你看看天地万物,大的看到太空星球的运行,小的看到四季的变化,活活泼泼,不是死的。佛经上讲「寂寂惺惺,惺惺寂寂」,活的,不是死的。所以我们怎样能与它相应?正确的相应,你的心也必须要「寂寂惺惺,惺惺寂寂」。「寂」是寂然不动,什么叫不动?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这叫寂。「惺惺」是什么?对於一切人事物通达明了,不是无知,样样清楚、样样明白。明了,又如如不动,这就相应了。在凡夫境界里面,明了心动,这个错了。心本来是不动的,他动了,他起心动念,起自私自利、贪瞋痴慢、名闻利养,他动这些念头,错了。不动就是佛;二乘人心不动了,但是外头境界不明了。心不动,外面不明了,这叫无明;外面明了,心动了,这叫邪见,这两个方法都不能成就。菩萨的方法是既明了又能不动心,这个叫正法。明了,为一切众生服务。菩萨修行的纲要就是四摄六度,修四摄六度而三轮体空,三轮体空是「寂寂」,四摄六度是「惺惺」,「寂寂惺惺,惺惺寂寂」,这样才完全相应。

  我们听到好像是懂得了,但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真相没有搞清楚。真相是什么?真相是平等法,我们不知道;真相是无所有、不可得,我们不了解。我们面对一切人事物,依旧有分别、有执著,学佛多年还是有分别执著,分别执著是邪知邪见。什么时候在练习,这个就叫修行。面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在这里头去练,练不分别、不执著,而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管看什么事情、看什么人,比一般人看得更清楚、更明了,这是智慧,像《坛经》六祖所说的「常生智慧」。我们堕落在妄想分别执著里面,自己细细去想想,也能体会到我们「常生烦恼」。为什么他跟我们一样的是人,他能常生智慧,他不生烦恼,我们常生烦恼,不生智慧,原因到底在什么地方?说穿了,我们的心不真诚、不清净、不平等、不觉悟、不慈悲,这十个字我们做到了哪一个字?这十个字是性德,做到了,你就是佛菩萨,超凡入圣;做不到,六道流转,永无出期。由此可知,经不能不天天讲。天天讲经帮助谁?帮助自己,不是帮助别人。这就是我们平常常说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自利而后利他,利他真正是自利。

  在现前这一个多灾多难的世界,我们纵然有福报,不能去享福。为什么福不能享?想想这个世间苦难的人那么多,渴望救护,我们看到了不闻不问,於心何忍?觉悟的人不做这个事。释迦牟尼佛可以享福,为什么舍弃富贵去过托钵的生活?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四十九年天天在教学,从来没有间断过。为什么?他为什么不去享享福?为什么不去度度假?这叫大慈大悲,必须有「无分别智」,才能体会得,才能够成就一切众生。清凉在这一句里面,这一句话分量非常重,我们有分别、有执著,你就决定不能够契入,你也无能力去帮助苦难众生。

  「无分别智」是真智慧。妄想分别执著充其量,佛经上讲的世智辩聪,八难之一。这个难是指障碍性德,你遭的这个难,你不可能明心见性。这个名词太深了,什么叫「明心见性」,怎么也搞不懂。说浅一点,障碍你的真诚心,障碍你的清净心,障碍你的平等心,障碍你的慈悲心,这是你自己自性本来具足的,现在不能现前,要晓得原因在哪里,统统是妄想分别执著害了。诸佛菩萨怎么恢复的?他把他们的经验、他们的方法、他们修学的经历过程说出来,提供我们做参考。我们不是上根利智,中下根性的人,只要随顺佛菩萨走的道路,我们也能走得通。如果不相信,不肯走这条道路,那就难了。

  很多宗教里面讲「信上帝的人有福」,我们把这句话套过来用,相信佛菩萨的话真正有福,你要相信。信必须落实,落实在依教奉行。我信,我做不到,假的不是真的;真正相信,那就做到了。唯有依教奉行,才能够深入的理解。我们今天读经,解得不够深,不够深是行之不力。解跟行相辅相成,解帮助你行,行又帮助你深解,所以我们不做不行,不放下不行。人之所以不能够彻底放下,就是对於事实真相不能够彻底明了,原因在此地。所以我们行之不力,唯一的方法是求解。求解的方法,我自己的经验是多讲,我们在台上讲演是学习这个方法、方式,用这个方式来深入经藏。一部经一遍一遍的讲,遍遍体会得不一样。

  古来大德,我们在史书上看到,唐朝道宣律师听讲《四分律》,《四分律藏》分量很大,木刻版本有二十册,他听过二十遍。古人学法的那种精神,他听不厌、听不倦,所以他能成就。清凉大师讲《华严经》讲五十遍,后人称他作「华严菩萨」,他活的寿命长,活了一百多岁。可是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一遍需要多少时间?一天讲八个小时,一年讲一部,一天八个小时。五十遍就是五十年,一个人在他的会下,《华严经》听五十遍、听五十年,哪有不开悟的道理?我们现在学教为什么不开悟?自己想想就明白了。一天听经听两个小时,还有二十二个小时打妄想,他怎么会开悟?从前人一天听八个小时,另外八个小时老师叫你去反省,改过自新,把你所听的这些道理、教训、方法,落实在生活上,这叫真修行。不是听了就算,不是。听了之后,还真去做,真干,所以他成就快。我们在《高僧传》、在《居士传》,在许多名山《山志》里面,看到人家修行人,三年五载,开悟了,证果了。我们现在看到这些记载,好像都不太可能、不太相信,不知道人家从前是怎么个修学法,你要都明白了,你就晓得三年五载开悟契入是可能的,他不容许你有妄想分别执著。

  我们今天在缘分上不如古人,可是个人要真干,我们现在的环境比古人殊胜。殊胜在哪里?我们可以利用科技。一部经的录像带,我每天在家里听八个小时,反覆不断的听,听上几年,你也会开悟。在此地就有例子,居士林老林长陈光别居士,生病的时候在家里面听我们的录像带,一天听八个小时,四年没有间断,他往生多自在。他一生的功力就是在这四年,一天听八个小时,除了听经之外就念佛。往生的时候,三个月之前预知时至,这是他家人告诉我们的。三个月之前,他在一张纸上写「八月初七」,写了十几个「八月初七」,家人也不懂得是什么意思;八月初七那一天往生,三个月之前晓得。我们同学去给他助念,瑞相很好,大殓的时候身体都是柔软的。所以今天真干,没有别的,你要能每天听八个小时,你就成就了。

  学讲经也不难,也是这个办法。洛杉矶的赵立本居士,他就用这个方法成就了。他是听我早年讲经的录音带,还不是录像带,一套《六祖坛经》,一套《金刚经》,他把这两样东西,分量不多,听了一百多遍,熟透了。熟透了就变成自己的,心定了,自性般若现前。不但能讲,他能发挥,智慧开了。他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现在在美国很多地方,人家请他讲经他都去,讲得很好,一门深入。在净土宗,过去有祖师大德一生专讲《阿弥陀经》,讲三百多遍的,这有成就。

  我们懂得这个道理,知道秘诀的所在,不求多,一门深入。深入之后,一切都贯通了,正是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所有法门都通;不但在佛法,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样不贯通的。为什么能通?法是平等的,「体即真如」,一切诸法都通到真如。所以你只要证得真如自性,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都是真如变现的相分。这是佛法求学的方法、态度跟世间完全不相同,世间法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它全在枝枝叶叶上打转,佛法不寻枝摘叶,佛法是一直找到根本,所以它能够一切贯通。

  懂得这个道理,我们看看佛教的经典,这《大藏经》分量那么多,是不是要统统都学?不需要。一部经通到自性,见性之后,这一切经全通了。六祖惠能就是个例子,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法达禅师去见他的时候,他是学《法华经》的,《法华经》念了三千遍,念得很熟,没有开悟,向六祖求教。六祖说:这部经他没有听过。我们知道六祖不识字,当然他不会读经,他所了解的佛经都是别人念给他听的。所以他叫法达:你念一遍给我听。法达念到「方便品」,我们知道「方便品」是第二品,念完之后,六祖就说:行了,不要再念了。他全都知道了,把这部经的大意跟他一说出来,他开悟了。

  为什么这部经从来没有听说过,一听人家念,他就开悟,他就明了通达?见性了。人家是彻法根源,所以一切法一接触,他没有障碍。我们今天的障碍,还不是被烦恼、所知这两大类的障碍,障住了我们自性。这两种障碍就是我们平常讲的妄想分别执著,执著是烦恼障,分别跟妄想这里面包括著有烦恼障、有所知障,舍掉就行了。可是说得容易,做得难,怎么舍?舍不掉!舍不掉,读经,一心一意读经,专心去读,这个时候妄想分别执著就不生了。时间久了,久而久之养成习惯,烦恼轻、智慧长,你就见到效果了。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