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三四四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四四卷)  2000/8/1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344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迦楼罗王长行,第二句:

  【不可坏宝髻迦楼罗王,得普安住法界教化众生解脱门。】

  清凉注解,「遍坐觉树,名住法界。现通说法,名为教化」。这两句话我们要如何去体会?怎样落实?体会是解门,落实是行门,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迦楼罗这一个族群,就是我们现实社会里面,从事於太空、从事於航空,这一类的众生。迦楼罗在梵语是称「金翅鸟」,所以第一位代表的,他的名称叫「大速疾力」,就是他有很大的速度,快速。从这个地方看,我们就知道佛法包罗万象,即使近代从事尖端科技研究发展的这些人,也都包括在其中。

  昨天我们讲过,人要开悟、要成就,首先要有高瞻远瞩,远大的眼光。所以前面第一位得「无著无碍眼」,就像飞行在高空一样,你看太空、看地球,要有这么大的眼光,要有这么大的心量,包容虚空法界,你才会有成就。眼光很窄小,心量狭小,永远不能成就。这样的人无论他怎样勇猛精进,跳不出他自己画的圈子;这圈子不是别人画的,是自己画的,他跳不出。这个表法的意思我们要懂。

  第二位『不可坏宝髻』,这都是表法。「髻」代表高显,髻是头发,从前人梳头发挽一个髻在头顶上,代表最高的部分。这个「髻」不是说的发髻,「宝」;宝用现在的话就是至高无上的真理,真理不可坏。至高无上的真理是什么?心性。《华严经》上讲,虚空法界依正庄严,「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性、性识就是此地所说的「不可坏宝髻」,这是一切众生统统都有的,决定平等的。理如是,事如是,相如是,无一不如是。非常可惜的,有一些众生迷失了,不知道自己有宝髻,不知道。六道凡夫,我们迷得太久了,迷得太深了,虽有不晓得。谁晓得?佛晓得。佛看一切众生是平等的,佛看地狱众生也平等的。他堕地狱,没错;受罪,没错;他的心性、他的性识没有改变,心性、性识跟他堕地狱不相干。佛眼睛看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你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不同的是你现在在迷,你没有觉悟。由此可知,诸佛菩萨应化到世间来为什么?点化众生,帮助你觉悟,帮助你回头,回到你的心性,如此而已!你一回头,凡夫就作佛了;你不回头,那还是在六道里头轮回。

  有许多同修问我,「我很想回头,我回不了头怎么办?」很想回头这个「想」就不错了,这个「想」在佛法里面叫什么?叫「始觉」,你已经开始觉悟了;就怕你不想,想好!为什么回不了头来?这个我们在讲席里讲得太多了,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一个是什么?对於佛所讲的这些道理,知道得不够透彻。佛教给我们深入经藏,我们入得不够深,知道得太少、知道得太浅,所以虽然是想,想构不成一个力量。然后我们才体会到,为什么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要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你想想这是什么意思?释迦牟尼佛点一点不就可以了吗?就可以走了吗?为什么还要天天讲,讲四十九年?帮助你深入,你入得不够深,解虽然解,没有解力。第二个烦恼习气太重,日常生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是烦恼作主,这个事情麻烦。所以佛教导我们修行,修行是修正错误的思想行为。要怎么做?解行并重,不能偏在一边。

  清凉在《华严》注解里面说得好,「有解无行,增长邪见;有行无解,增长无明」,可见得偏在一边都不行,决定要解行并重。解行并重是我了解多少我做多少,不做不行。你能做到了,你的悟性就又升一级。行帮助解,解帮助行。如果只解不行,不论你读多少经,你在经教上下多少功夫,你不能够依教奉行,智慧不开。你只是读得多、记得多,你也会说,不是你自己的真智慧;换句话说,你所说的都是别人的。经典是释迦牟尼佛的,注解是祖师大德的,没有一句是自己的。你要有行,那就有自己的。从自己内心心性里面流出真智慧,真智慧展开经教,我想的跟佛说的一样。确实是一样,为什么?佛所说的是从自性本具般若里头流露出来的,我自己自性本具般若也流露出来了,跟佛菩萨讲的没有两样,这叫「佛佛道同」,我们同一个自性。不做怎么行?做,克服烦恼。

  大家每天念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四句大家念得很熟,回归到自性,知道的人就不多,就没那么普遍了。但是老同修也都知道,「自性众生誓愿度,自性烦恼誓愿断,自性法门誓愿学,自性佛道誓愿成」,回归到自性。这四句是度自己的,前面四句是广度众生。自己没有得度,怎么能度众生?要度众生,先度自性,这个道理不能不懂。无论是大乘、小乘,显教、密教,无量法门没有一个是例外的,净土法门也不例外。

  我讲《无量寿经》讲过很多遍、讲过很多次,提醒同修们,我讲往生西方世界的品位跟古大德讲的不一样,我讲的好懂。我是这样说的:《无量寿经》上讲的道理、讲的方法,你能够百分之百的理解,百分之百的做到,你往生是上上品往生;如果你只能够理解、做到百分之九十,你是上中品的往生;这样九品一直减到最后,至少你要能理解、做到百分之二十,你才有个下下品往生;换句话说,两成做不到,往生就没有把握了,这是真的。念佛人多,往生人少,什么原因?没有落实,没有搞清楚。真想在这一生当中往生,经教不能不读,不能不深入研究,一定要认真努力去学习。

  根性利的人念头转过来了,从哪里转?凡夫的念头为自己,我活在这个世间干什么的?为自己。菩萨的心念跟我们恰恰相反,菩萨活在这个世间为众生,不是为自己,生死与自己毫不相关。众生有缘,这个身体多住几天;众生没有缘,少住几天;他是为众生活的,不是为自己活的。这个念头转过来了,转过来就相应,转不过来怎么搞都不会相应。我们学佛不能够契入佛的境界,头一个关口,这个关口不能突破,难!永远不能契入佛境界。起心动念,我,我执。见思烦恼里头,见惑第一条是「身见」,这是经教里面所讲的颠倒迷惑的大根大本。《金刚般若》大家念得多,一开端佛就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破我执,破见惑、破思惑。「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破所知障;「无我相」是破烦恼障。偏偏执著有个「我」,那怎么办?烦恼不能断,所知障也除不掉。两种障碍障碍了我们自性,自性里面无量的智慧、德能、相好都不能现前,这是很值得惋惜的,真的是大错了。

  佛法的修行,宗门教下祖师大德教给我们「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念头。你能把念头转过来,这是从根本修,三业里头从意业下手。念头转过来了,无有不善,佛教给我们「不容毫分,不善间杂」,你才真能做得到;念头转不过来,决定夹杂。我做好事,好事里头还有自私自利在里头,做多少好事没有把自己那一分舍掉,总有自己一分在。请大家吃饭,我也有一分,没有把这一分丢掉,这叫根本烦恼,这就叫夹杂。能把这一分舍掉了,这才能入境界,清净心现前。心净则佛土净,极乐世界你就见到了,华藏世界你也见到了。

  不舍怎么行?佛家的术语叫「舍得」,你舍了,你才得到。得什么?得诸佛的境界,得诸佛的知见,入佛知见,入佛境界。这样才知道舍是大利,什么样的利益都不能跟它相比。你舍得愈多,得的愈大。我们晓得圆教初住菩萨舍了,见思烦恼舍了,尘沙烦恼也舍了,无明舍了一品,他入佛境界、入佛知见,华严会上的法身大士,无明舍了一品;再舍一品,他就是二住菩萨。佛跟我们说,无明有四十一品。一真法界里面的众生,他也是众缘和合而生的,也是众生,地位也有高下不一样。这个高下不一样是他无明头数不相等,舍得愈多,那个地位就愈高。四十一品无明统统舍尽了,圆满的佛果,佛法里面称为圆教佛。

  我们也听,听了为什么会忘掉?听的遍数不够多。现在有同修要提倡,我们讲经说法要精简,不要重复。释迦牟尼佛就重复,佛经里面最大的一部经,《大般若经》,六百卷,里面重要的话重复上万遍。古人也做了精简工作,为什么?重复得太多了,把它编成一部《般若纲要》。这个过去我们印过很多,都送给大家了。六百卷《大般若》的纲要,把六百卷浓缩成十卷,浓缩得很好。浓缩里面还是不断在重复,这个重复是必要的,不重复一个众生都度不了。哪一个众生听一遍,他就觉悟了?他的念头就转过来了?不可能。

  我们自己经验告诉我们,我在讲台上讲经,几乎每天都不中断,每天至少讲两个小时,讲了四十一年,念头才转过来,不简单。十年、二十年转不过来,什么原因?习气太重。如果不是天天在讲,讲什么?劝自己,天天拿著经本来劝自己,在五欲六尘当中才没有被埋没。如果有三个月、半年不讲,我自己也保不住,能禁得起五欲六尘的诱惑吗?难怪古人所谓的,三日不读圣贤书面目全非。什么叫面目全非?贪瞋痴慢都起来了。读经、研教、讲经是压伏自己的烦恼习气,烦恼习气太重了,时间太久了,无始劫以来的累积,哪有那么简单克服?所以自己要认真努力,不能一天不干。我现在每天读书的时间至少有三个小时,三个小时到四个小时,不能松懈,圣贤书不可以不读。

  世间这些东西必须远离,为什么?对我们没有好处,只有害处,染污我们的身心。但是你不能不知道,你要不知道,你愚痴,你没有智慧;知道而不染污,知道绝不把它放在心上;也不必去刻求知道,随缘就行了。但是对於佛法必须要深入,深入之后,我们自己才找到一个立身之处。立身之处在哪里?这里说得好,『安住法界』,这是我们立身之处。「法界」是什么?法界就是自性,法界就是真心。真心是什么样子?很难懂,很难体会,很难讲,当然也很难明了。我们就事相上来说,从真心作用上来讲,大家好体会、好懂。我们把它归纳为十个字,我们的自性、我们的真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个大家好懂。决定没有虚伪,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为什么有事情不敢告诉人?我执,有自私自利。你要无我了,还有什么事情不能告诉人?现在外国社会,法律上定的有隐私权,这是误导众生。隐私是什么?永远不能超越六道轮回,你的心永远有黑暗的那一面,不能曝光。世出世间圣贤教诲里头,你们仔细去读,你仔细去查,决定没有教你隐私的,正大光明,「事无不可告人言」。

  真诚,别人不真诚,我知道他搞六道轮回,我要真诚,我不再搞六道轮回,我现在真的明白了。诸佛菩萨是坦诚的,决定没有一丝毫虚伪,我学佛菩萨,我跟他走这一条路。我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坦诚,我跟佛菩萨同一条道路。念念为众生,不为自己,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不可告人是为自己,不是为众生,依旧停留在我执、法执里头,妄想分别执著在作祟,所以要明白这个道理。清净心是自性,我们要安住在清净,清净是决定不污染。什么叫不污染?决定不会叫外面境界让我们起心动念。诸位要知道,起心动念就被污染了,就不清净了。

  昨天我跟同修们说,我们供养佛菩萨形像是表法的。供具里面最重要的是供一杯水,香花、其他没有都没有关系,最简单的、最重要的供一杯水。水代表什么?清净、平等。我们看到这杯水,要想到我的心要像水一样清净,决定没有污染;要像水一样平等,决定不动摇、不起波浪,供水意思在这里。天天供水,不晓得什么意思,以为佛菩萨要喝水,你是错了。还有人说,供水这水少了一点,佛菩萨真的吃了。少什么?天太热了,蒸发掉了。佛家这都是教学,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供佛像我要跟他学,念念不忘他,我走佛道,十法界我走佛法界,是这个意思。

  佛对於十法界一切众生坦诚,没有一丝毫隐瞒,我们还要处处隐瞒人,这怎么行?这跟他的道路不一样。学佛从这里学,学清净,决定不污染。心要清净,没有自私自利,没有贪瞋痴慢,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心就清净了。夹杂这些东西在里头,怎么会清净得了?我们要做好事,帮助一切苦难众生,随缘不攀缘。为什么?攀缘,心就不清净了。我想要怎样怎样做,要想怎样怎样帮助人,你的心不清净,你心也不平等。随缘而不攀缘,有缘我们做;做,心还是清净的。没有缘不做;不做,心依旧是清净的,永远保持著清净、平等。平等很重要,没有高下。佛跟佛平等,佛跟菩萨平等,佛跟众生平等,佛跟饿鬼、地狱、畜生都平等。不但跟有情众生平等,佛跟树木花草也平等。为什么?《华严经》上说得好,「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就平等了。平等决定不生高下心,「我高你下、你高我下」,这个念头没有了,这真平等。

  平等才能和睦相处。我们这个世间一切有情众生,哪一个不求和平?求了几千年、几万年,和平没有求到,什么原因?不平等。只要不平等,就没有真正的和平,就没有永久的和平。所以佛法界里面、菩萨法界里面,有永久和平。为什么?他们知道平等,知道所有一切诸法都是唯心所现,一个心现的。能现是一,所现哪有不平的道理?平等。平等是事实真相,现在科学家懂得这个道理。大家珍惜的金钢钻跟地下的泥沙平等,科学家晓得,在化学里头一分析,分析到最后都是原子、电子、粒子,完全一样的,只是它们排列组织的方式不一样,其实是一样的,从这里看出真平等。众生愚痴迷惑,金钢钻看到是宝贵得不得了,泥沙一文不值,不知道它是平等的。你要晓得是平等的,你看金钢钻跟看泥土没有两样,你把它画成等号,你决定不会起贪爱的心。我们从这个地方生平等心,上跟诸佛平等,下跟树木花草、跟泥土都平等。平等性现前,距离佛就近了。佛跟我们讲十法界的业因,佛的业因是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六度心是菩萨。我们今天修学,依佛心行菩萨道,过这个生活,你说多自在!

  正觉心,「正」字重要,不偏不邪,这叫正,正中。心稍稍有一点偏,不正;稍稍有一点偏,邪了。什么叫正?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个心就正。所以佛在《金刚般若》上说,「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为什么?他心邪了、心偏了,不正,不是菩萨,菩萨的心正。心正,行当然正。行是什么?看破、放下、自在、随缘,这是行。心不正,这四句做不到,必须要心正。我们要懂这个道理,不能有丝毫偏邪。为什么会偏邪?归根结柢是自私自利,我们就被这个害了。

  无量劫来,过去不是没有遇过佛法,佛在大经跟我们大家普遍授记,《无量寿经》上就授记。我们在经上看到,阿闍王子过去生中曾经供养四百亿佛,我们跟阿闍王子相比不输给他。我们过去生中供佛,在我想像当中不只四百亿,为什么?供养四百亿佛,听释迦牟尼佛讲《无量寿经》,生欢喜心,还动不了求生净土的念头,这个念头没起来;你们今天听到的时候,「想极乐世界好,我要求生」,你比他超过。他供养四百亿佛,你可能供养五百亿。为什么没能去得了?被自私自利害了,被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害了,这个东西在诱惑,你禁不起诱惑,这就没能去得了。这一生当中看看,你能不能禁得起诱惑?这个诱惑在佛法里叫魔障,魔在哪里?我们四周围全是魔。财色名食睡都是魔,地狱五条根,大魔。你要禁不起诱惑,在这里起心动念,堕落了。五条根有一条根,你就出不了地狱,五条根都具足就完了。这一生闻法修行,阿赖耶里头种一点善根,不起作用。如果要在这一生成就,要克服,要舍弃,要舍得干干净净。

  我常常感叹,上一次在香港讲经还提到,年轻人发心出家好事,很难得。出家稍有成就,就被居士害了,害他堕落,又把他拉到地狱去了。为什么?供养他。五欲六尘的供养,这一供养,他糊涂了,立刻就堕落,把这些人害死了。他们没有智慧,稍有智慧,供养不能不接受,不接受人家毁谤你,说你不跟人结法缘、不跟人培福,其实人家是种了福,你堕落了,你不是福田。应该怎么处理法?这手接到供养,那一手就出去了,不能留。我在各个地方弘法,信徒所供养的全部归常住,我所需的常住供养我,全归常住。在居士林,你们供养全部捐去建弥陀村;在这个地方,全部去捐下面做光碟。不可以留,一留就堕落。

  人没有财的时候不起贪心,有财愈多愈贪。世间人做好事,几个真的有钱人来做好事?都是没有钱的人做好事,有钱的人很吝啬。有钱人做好事,一定是对他有很大的好处他才肯做,没有好处他不做。所以老天爷很公平,有钱的人来生变成穷人,穷人来生变成富人,风水轮流转。穷人肯布施、肯做好事,他们自己收入非常微薄,一点点供养几乎是他全部的。你们从中国来的同修,到这个地方来布施供养,我一看都有供养几百块钱,几百块钱可能是你们一个月的工资,这个供养的福大。此地有多少一个月收入几十万的,一块钱他都不肯供养。纵然他们想做好事,拿个十万、八万,都比不上你们的功德。比例上算,你一个月全付出去了,他一个月才百分之几,那怎么能比得上你们?诸佛菩萨、鬼神算帐是算你收入多少、布施多少,是从这里算的;不是讲你钱财多少,你功德大,不是的。所以佛在经上讲圆满功德是什么人真正做到?讨饭的。他什么都没有,今天讨饭人家给他两文钱,他把这两文钱全部拿去供养佛陀,那是他全部的财产。

  佛经里头有这个故事,供养两文钱,道场里面方丈和尚是菩萨,亲自给她回向。到后来这个要饭的、这个供养的人,以后她做了皇后,带著许多宫女到佛门里面修大供养,方丈叫他的徒弟给她回向。她觉得很奇怪,她说:从前我记得很穷苦的时候,到这儿来布施两文钱,你老人家亲自给我回向;今天我带这么多财富来供养,你怎么让你的徒弟来给我回向?老和尚就说:那个时候两分钱,你是真心,那是你全部的财产,我不能不替你回向;今天你做了皇后,你的财富是亿万,你拿这点钱,是你九牛一毛,我徒弟给你回向足够了。世法跟佛法不一样,所以不要认为我们很穷苦,不能修福,穷苦人修的福比亿万富翁大得多,几个人懂这个道理?富的人不是生生世世富,穷的人也不会生生世世穷,这里头有大道理在,这真实智慧。

  一定有真实智慧,才有真正的大慈大悲。大慈大悲是爱人、爱物,这个爱心充遍法界,这个爱心是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不是感情的。感情里面生的爱,那是烦恼,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常常会变。自性智慧里面流出来的大爱,永恒不变。对於冤亲债主、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这个爱始终不变,这个爱没有减少一分,这是真的。所以佛道是什么?就这十个字,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十个字相应,「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走的是佛道。你心是佛,你的言行决定是佛,不必学就会,都会了。你的言语行为,展开经卷,决定是一样的。经卷里面字字句句含无量义,你为什么看不出来?因为你有障碍,你有业障。你的业障排除了,无量义,横说竖说,尘说刹说,说不尽。为什么说不尽?称性,字字句句都称性。

  性德就是这十个字,性德的落实是看破。看破是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明白了,明白叫看破。看破当然放下,放下什么?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有很多人把意思会错了,把他的工作放下了,放下之后写信给我,「法师,我听你的话我是放下了,但是现在我没有办法生活了」,这是把意思搞错了,不是放下工作,不是放下生活。佛菩萨要把生活、工作放下了,他还去度众生吗?他为什么还要去四十九年讲经说法,为什么不放下?工作没有放下,生活也没有放下,放下的是妄想分别执著。生活不是为自己,我每天吃饭穿衣养这个身体,不是为自己,是要养这个身体,拿这个身体为大家服务,身体是众生的,不是自己的,这放下了,自己放下了。凡夫是身体第一,不管干什么,自己没有放下。做再多的好事,「我做的」,值得骄傲,值得骄傲烦恼就起来了。你们看看这一部《大藏经》那么多,从头到尾翻过来,有没有看到有一句佛菩萨说「我值得骄傲」,有没有?没有!

  诸佛菩萨普度一切众生,真是随类化身,随机说法,诸佛菩萨从来没有居过功,放下这一点了。永远安住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叫「安住法界」。安住法界,你才有能力『教化众生』,为什么?智慧现前了,德能现前了,自自然然现前,不需要学习的,性德,它不是修德。我们今天修的是什么?不是别的,就是把障碍性德的业障:烦恼障、所知障,把这个修掉。智慧、德能、相好是现成的,不需要修的,障碍去掉了,自然就现前,就这么回事情。所谓「修」,除障碍而已。而障碍头一关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不能够放下,其他就免谈了;换句话说,什么障碍你都破不了,这是破坏障碍的头一关。这一关应该如何破?起心动念为众生,为正法久住,为利益一切众生,决不要想利益自己,自己什么都没有。

  印光大师在近代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老和尚一生没有道场,住别人道场;老和尚一生没有收徒弟;一生不传戒,他只给人传授皈依,三皈、五戒,绝不传大戒。所以他常常讲:「我印光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我也不怕死。」为什么?他没有生死,他活在世间是为别人,不是为自己,自己没有生死。这是祖师在这一个时代,示现一个榜样给我们看。老人家德望、学问都是大众所尊敬的,皈依的信徒多,供养多,他一分钱没用过,把这些供养全部拿来做印经,流通法宝。他在苏州报国寺设立一个「弘化社」,四众弟子的供养全部做弘化社的基金,社会有一些慈善救济事业他不做。其实他做的是真正慈善救济事业,救人慧命,比救人身命还要重要。救人身命,世间有一些慈善家都在做,救人慧命的没有人做,慧命比身命重要。这是他老人家示现给我们看,全心全力做弘法的工作,弘法就是流通经典,这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在他一个小册子里面看到,就是《上海护国息灾法会法语》,这个法会做了八天,前面七天法会,后面一天三皈五戒,传授三皈五戒,八天。头一天,在他老人家讲开示的时候就提到,那个时候北方有灾难,很严重,老和尚从印经的款项里面提出三千大洋去赈灾。我在这里面才真正体会到,救灾的钱是临时的,是从印经里面拨出来一点,主要的就是在流通经教。我明白这个道理了,我知道这个事情重要。

  我学佛、出家,李炳南老居士劝导我,以印光大师作老师。他是印光大师的学生,他不敢以老师自居,他把我看成同学,我们都学印光大师,我接受他的教诲。印光大师在哪里?《文钞》就是,天天读《文钞》是亲近老师。明白老师的教诲,依教奉行,这就是印祖的学生。李老师谦虚,我是他的学生,我把他看作我的老师,但是他把我看成同学,这是真正觉悟人的大德大能。

  我一生也是住别人道场,我自己没有道场,我也不收出家徒弟,我剃度的那些人都是韩馆长的徒弟,我代她剃度的。她是个大菩萨,末法时期找不到第二个,护持佛法三十年,我们今天有成就,完全是她栽培的,没有她我们就没有今天。我们感恩戴德,她提供我们机会,让我们天天有地方讲经,讲席不中断,第一德。也是艰难困苦,她去租地方、借地方,使我们三十年讲席不中断,这个根扎下去了。

  我也是什么都没有,生活一样过得很自在,这一点是章嘉大师教的,给我坚定的信心。我亲近他老人家三年,他教我真诚心为佛法、为众生,你就得诸佛护念,一切交给佛菩萨,佛菩萨护法,不找人。世间的难事,所谓是「登天难,求人难」,事事看别人脸色,你的心怎么能安?你的心怎么能清净?绝不求人,求佛菩萨。佛菩萨怎么求?不是天天在佛菩萨面前祷告,那个没有用处的,依教奉行就是求。佛教我怎么做我就做,佛教我不能做我就不做,这样就是求佛菩萨。佛菩萨绝对不是看到你,天天给他磕头烧香祷告,不是的,佛菩萨不喜欢这种人。你每天也不烧香、也不祷告,但是你把佛的教训都记住,认真奉行,佛菩萨喜欢这种人。所以求有求之道,「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们想要一个道场,佛菩萨送来了。送的不大,不大有道理,你不需要大,够用就好了。如果太大了,太华丽了,就有很多人动脑筋,想来争夺,那不就给人造罪业吗?所以小小道场好,人家瞧不起,送给他,他都不要,这个好,不造孽。

  现代的社会,大家晓得已经全方位的走向高科技,所以往后的道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卫星电视传播,把讲经说法送到每一个人家里面去,道场不要大,这么大场地足够了,向全世界广播,你在家里面就可以听经、就可以学教;第二种形式是共修。共修,什么人?退休的人。你年轻有工作,你没有办法修,你每天忙著你的工作。等到你退休了,工作都放下了,老实念佛。所以我就想到弥陀村,弥陀村就是养老院。志同道合的老人,我们聚集在一起互相照顾。现在这个时代,儿女已经不照顾父母了,你年岁大了,靠人靠不住,没有可靠的,真是六亲无靠。怎么办?靠佛法,佛法能靠得住。

  我二十多年来,我每到一个地方,一定去参观访问老人福利事业,许多国家地区我都看。老人福利事业办得最好的是澳洲,澳洲条件好,地大。土地面积跟中国一样大,人口只有一千七百万,地大人少,所以居住的环境,每一个人居住的地方都好几亩。我们这个地方算面积多少尺,你的房子多少尺,澳洲问的是你家里有多少亩。普通一个房子,农人住的,农家住的一个房子,不会少过十个英亩。十个英亩是中国多少亩?六十亩,住家,你一个家就六十亩,你说居住环境多好!都是些大树、树林,里面建个小房子,通常都是用个铁丝网围起来,这是他的家,地大人少。农夫耕地,他耕作多少地?都是几百亩、几千亩,那个亩是英亩,一个英亩是六个中国亩,他的一百亩就是中国六百亩,一千亩就是中国六千亩,他们耕地是这个耕法的。所以老人福利事业办得好,老人退休住在退休村,就像住在花园里面一样,你到那里面去,你都不想离开,做得真好。可是物质条件有了,精神条件没有。我们去参观,老人一个个的吃完饭之后,躺在躺椅上晒太阳,很可怜,连个谈话的人都没有,在那里等、等死,你说这个精神多么悲哀!像这样环境里面,如果我们建个讲堂、建个念佛堂,老人吃完饭之后,来听经,来念佛,肯定往生。

  最近我听说中国对这个事情已经很注意,也想模仿外国,在中国做老人福利事业,大概也有退休村、安养院这种计画,这个好,我听到非常欢喜。可是要怎样建得很理想,真正照顾晚年幸福的生活,希望在一生当中,晚年是他一生当中最幸福的、最快乐的,这养老。必须到外国去参观、去考察,吸收他们好的这一部分,他们的缺点我们把它改正过来,我们的养老就世界第一了。所以要著重老人的精神生活、老人的娱乐生活、老人的宗教生活,能把这三种补充进去,老人就真正幸福了。

  这是讲到教化众生,菩萨在此地教给我们,第一桩事情教我们「安住法界」,第二个教我们「教化众生」,自行化他,也是属於相辅相成。自行就是化他,化他就是自己修行,是一不是二,这一桩事情才能做得好。这一桩事情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三种真实:「安住法界」就是经上讲的「真实之际」,「教化众生」就是「惠以真实之利」,「安住」是「住真实慧」,真实智慧。三个真实,这是一般经论里头很少讲到的,这一句里面包含三个真实,很圆满,应当要学习。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