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三八卷) 2000/8/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338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紧那罗王偈颂,第三首:
【佛功德海无有尽,求其边际不可得,光明普照於十方,此庄严王之解脱。】
这是种种庄严紧那罗王,他修学的法门是「一切功德满足广大清净信解藏」,修这个法门成佛的。这正是说明法门无量无边,任何一门都能成就无上道。所以世尊在《华严经》里面给我们做的示范,对於不同的法门应当要赞叹,决定不能毁谤。为什么?因为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佛为了普度一切众生。如果我们不满意一个法门,毁谤一个法门;换句话说,你就舍掉那一类的众生,那一类的众生没有机会修学了。
譬如我们净宗学会,依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无量寿经》有许多不同的版本,现在在这个世间流通的总共有九种,各随所好,你喜欢哪一个本子,这个本子都是教你念阿弥陀佛,你都能得度。如果说只有这个本子好,其他的本子都不行;换句话说,只有喜欢这个本子的人得度,喜欢其他本子的人都不能得度。这想一想是不是佛的意思?决定不是佛的意思。这是谁的意思?魔的意思。魔的意思是希望你们愈不出三界愈好,魔是欢喜魔子魔孙多,你们出三界,他就头痛。所以用种种方法来批评,反正不能把往生这个路子完全杜绝,现在有九条路去,我能够堵一条,也就很少人能出去,这是魔的手段。他能堵两个道、堵三个道,往生的人就愈来愈少,他的目的也达到了,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你仔细想想九种不同的版本,是不是都是劝你念佛求生净土?那就没错。现前有许许多多造谣生事、毁谤的,我们都知道,他是希望你们不要相信这个法门,不要念佛求生净土,老老实实、生生世世都当魔子魔孙,都被他所统治,他就满意了。
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无量无边的法门。今天我们看的庄严王菩萨,他的法门是『佛功德海无有尽』。「佛」在此地是个广义,称性的功德,与自性相应的功德,就叫做「佛功德」。「佛」这个字从字面上来讲是觉悟,佛翻译成中文叫「觉者」。觉悟人的功德是无有穷尽的,迷惑颠倒的人没有功德。佛是一个究竟圆满彻悟之人,所以他的功德之大,是没有边际的。现在这个地方关键的两个字是「功德」,什么叫做功,什么叫做德,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功就是一般人讲的功夫,你修功,一定有所得。功德这个「德」,跟得到的「得」,是一个意思。
古大德举例子跟我们说,譬如「持戒有功」,十善五戒你都能够做得很好,都能做得很圆满,这是你的功夫。你决定不违犯,你违犯,你功夫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功不是去练气功,那个没有用处的,这是讲内在修行的功夫。你「得定是德」,因戒得定。所以修五戒十善目的在哪里?自己一定要知道,如果目的在善果,你是世间法。种善因得善果,这是世间法,你得的利益小,有尽。如果你的目的,我持戒修善,我的目的不求善的果报,我求什么?我求定慧。那你跟诸佛菩萨修行是同一个方向、同一条路,目的在得定。
「修定有功,开慧是德」,你的智慧开了,这个是德。功是修因,德是证果,你所得到的果报。修因证果都跟性德相应,这叫功德。决定不是我们在佛门、或者在社会上多做一点好事,这叫功德,那你讲错了。功德绝对不是用钱能够修得的,诸位一定要懂得,用钱去做、用身外之物去做的都是福德。福德跟功德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福德不能断贪瞋痴。诸位要记住,福德不能断名闻利养,不能够消灭自私自利,功德能。所以讲起轮回生死这个大事,禅宗六祖惠能讲得好,这个事情「福不能救」,你修再大的福报,救不了这个事情。世间法里面福报最大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大梵天王是福报最大的,还有更大的摩醯首罗天王,那真的叫种善因得善果,他得的是大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死了之后还是要搞六道轮回,所以说「福不能救」。什么东西能救?功德能救。
功德难修而易失,很不容易修,很容易失掉。大家也许都听说过,「火烧功德林」,一把火就把功德烧光了。你想想看你要是种一片森林,你要花多少时间?谚语里面所谓「十年树木」,长得最快的,总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培植一片森林,一把火烧光了。戒定慧是功德,瞋恚之火,一发脾气、一生气,烧光了,功德就没有了。所以你要问你的功德有多少?那我就要问你,你什么时候没发过脾气?如果说刚才我还发了一顿脾气,那完了,你什么功德也没有。昨天发了脾气,从没有发脾气到现在,你的功德顶多只有这一点。所以临命终时一发脾气,就全都完了,这个道理要懂。
福德烧不掉的,你会带著走的;功德是很容易被毁掉的。所以这个世间妖魔鬼怪就怕你累积功德,佛劝人积功累德,魔看到这个事情嫉妒障碍,他在旁边煽火,在造谣生事、挑拨离间,劝你发脾气。你就很乖、很听话,他一劝你,你果然发脾气了。他没有办法把你的功德毁掉,必须你自己毁掉,他想方法挑拨你,让你发脾气,让你自己把你自己功德毁掉。这就是佛经里常讲的愚痴,「可怜悯者」!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了,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不起贪瞋痴慢,你的功德才能保全,你的前途是光明的。你要不求生净土,你决定生天,你的前途多好!落在贪瞋痴慢、名闻利养里面,你现在可以得一点小利,你的前途是黑暗的,你将来要堕三途。聪明人决定不享眼前短暂的小福,他一定是追求永恒无尽的福报,这是聪明人。所以人家一毁谤,我们看到就生气,这是没有功夫。
我们提倡专修净宗,特别提倡夏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找麻烦的人不少,而我们怎么样?无动於衷。悟道法师有一次在台湾,剪了一些报纸杂志寄来给我,指著名字骂的,长篇大论,台湾同修有一些组织起来要反驳、要批判他们。我跟他说,不要去理会他,随他骂,他骂累了,他就不骂了;随他写,写累了,他就不写了,不要有丝毫反应。丝毫反应,像吵架一样,两面对吵,愈吵愈热闹,就吵起来了;你这一边吵,那一边不吵,吵到最后就不了了之,就完了。我才把他们制止,决定不许可。我们各行其道,我们走的是光明道。如果你要跟他两个对骂,你们两个是一样,一般高,这是绝大的错误!
我这个本事是跟我的老师章嘉大师那里学来的。我初学佛的时候,二十几岁年轻人,也是血气方刚,台湾那个时候佛教跟基督教对骂,报纸、杂志,最后还出了书批判。我们佛门也不示弱,也有几位法师出来,写得很好。《基督教跟佛教的比较》,我很喜欢看这个书,煮云法师写的。有一天我这个书装在口袋里面,我去见章嘉大师,章嘉大师问我,他说:你口袋装的什么?我拿给他看一看,他摇头。我说:他写得不错,我们辩驳得很有道理!章嘉大师笑笑,他很轻松的说了一句话,他说:佛教是七、八十的老翁,基督教是三岁小孩,三岁小孩用小拳头打这个老翁,老翁还生气跟他打一架吗?我一想这个有道理,他的比喻比得好。他说:不要理他,社会上明眼人自然会有批评,我们要批评他干什么?我才恍然大悟,我们对他们的批评、指责、辩驳是错误的,我们输了。为什么?跟他一般大,只有一样大的小朋友才能打起架来。你看到哪一个五、六岁小孩,跟一个六、七十岁人打架?自古以来,中国、外国,从来没听说过。要懂得这就是你比人高,高明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是辩驳,那很可怜,我们把自己地位拉下来,跟他一样大,跟他就打一架,那岂不是笑话!万万不可以,公道自在人心,我们只要做得正。
会集本里面句句都是经典的原文,他不喜欢,我们喜欢。必须晓得在这十几年当中,会集本度了许许多多人学佛,这是事实真相。反对会集本,批判会集本,就是批判今天世间无数依靠会集本修行的这一批人,你说他的罪过有多大!我们眼目当中看到他很可怜,他将来就要堕阿鼻地狱,我们对他是同情心,他已经要堕落、要受苦难了,怎么能忍心再去批评他、再去指责他?不需要了。他迷惑,我们明了,我们不迷。不但是这个经本会集,不同的法门、不同的宗教,我们都赞叹、都赞扬,我们知道都是一个根生的。所以佛教导我们,深入经藏,深入义趣,彻法底源,然后才晓得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同一个根、同一个源,《华严经》上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源是真实的;换句话说,世间哪一法不真?法法皆真,法法皆成无上道。
你成不了无上道是你自己有业障,我们用现代话讲,就是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要是把妄想分别执著去掉,任何一个法门都能成无上道,这是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他们为什么无量法门随拈一法都能成无上道?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们这些人对於一切法门,只有恭敬、赞叹、仰慕,决定没有看到毁谤的。我们眼睛看到不善法门,他们都没有毁谤。五十三参里面看到,胜热的愚痴,甘露火王的杀业,伐苏蜜多女的淫欲,贪瞋痴,都能成无上道。他为什么能成无上道?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在《华严》大经里面展示出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障碍从哪里来?障碍是妄想分别执著里产生的,去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一法不是佛法。有妄想分别执著,任何一法都不是佛法。佛法是觉悟的法,不是佛法是迷惑颠倒,迷悟之相就在此地,这是我们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看到的。真正看到明白了,「礼敬诸佛」你才能做到,不要劝,晓得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自性是佛。要问问哪一法不是佛?法法皆是如来,法法皆是诸佛,你礼敬诸佛才做得圆满。
凡夫错在坚固执著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只有自己是对的,别人都不对。合自己意思,他点头,这是对的;不合自己意思,统统不对。不是佛在经上讲的,佛在经上讲的是一个对了一切都对,一即一切,一个错了一切都错,这是佛法。你要是迷了,一切都错,没有一样是对的;你要是觉悟了,一切都对,没有一个是错的。这一些大道理我们不能不懂,你懂得之后,你的菩提道上一帆风顺,障难虽然是有,不碍事。障难自己很清楚,过去生中跟一切众生结的不善业所造成的障缘,明了了,障缘不产生障碍。
「功德」一定要认识清楚,「海」是比喻,比喻像海一样的深、一样的广,「无有尽」。下面这一句是形容,『求其边际不可得』。『光明普照於十方』,这是讲他「功德海」的作用,「普照於十方」。佛功德普照十方是什么样子?这就是佛法的经典跟教学。经典是死的,不是活的;佛教一些文物也是死的,也不是活的。经典、文物虽然留在世间,如果没有人讲解、没有人学习,这个经典虽然摆在面前,不放光。就像金银珠宝摆在前面,是很珍贵的东西,没有人认识、没有人理会它,时间久了上面都是灰尘,不识货。这就是所谓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定要有修行的人,一定要有说明的人,佛功德海的光明才能够普照十方。
这个人是谁?如果我们天天在期望有这么一个人来出现,这个人永远不会出现。所以大家要知道,天下事有两桩难事情:登天难,求人难。你真正明白了,你要回头,求人不如求己,求自己容易,求别人难。我知道佛法好,晓得了,我要求别人去学习,来弘扬讲给大家听,人家不肯,这个事情难!那最后没有法子,求自己。你们不肯做,我来做,我做你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要回过头来求自己,自己具足信解,如教修行,帮助大众。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对佛法产生误会的人太多太多了,我们要把佛法介绍给大家。
佛法到底是什么?我们用现代话来讲大家容易懂,佛法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它不是宗教。现在许多人把它当作宗教,所以佛法这个佛光不能普照十方。佛法不是宗教,是在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居士头一个说出来的。他在第四中山大学做了一次讲演,这个讲演当时震撼全国的佛教界,他说「佛教不是宗教,佛教也不是哲学,而是今世所必需」,他用这个讲题。这一篇讲演有记录流传下来,这个记录王恩洋笔记的,王恩洋居士是他的学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我们分析,佛教为什么不是宗教、为什么不是哲学。我们从他这一篇讲演里面可以省悟过来,然后我们再仔细去观察,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对於九法界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他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过幸福的生活、过美满的生活,教我们怎样工作、怎样与一切众生相处。所以是非常现实的教育,学了之后立刻就得受用、就得好处,没有一句话是空谈的,句句真实,我们要认识它,决定不可以迷信。佛菩萨是谁?佛代表我们自己的性德,菩萨代表我们的修德,修因证果,这个人就是菩萨、就是佛。没有圆满的时候称菩萨,圆满就称佛,没有迷信。
说到修功,佛在经论里面说得非常多,我们后代的学人只要选择一门,适合自己程度,适合自己现在现前的生活环境,认真努力修学,一门就能通一切门;就如同我们在这个经上现前所看到的,任何一个法门只要贯通,就能通一切法门。这是《华严》大经上常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一」,不是专一、不是独一,是任一。任何一门你真的要是精通了,世出世间所有法门你都贯通了,为什么?它同一个根。由此可知,不只是禅宗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根找到了,原来世出世间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心性变现出来的。你现在明心见性,彻法底源,你不会再去分别,分别念头起不来了。所以世出世间任何一法,你只要深入去探讨,找到它的根源是一个,全都通了。我们对於世间所有宗教,我为什么那么尊敬?我知道是一个根。你现在不能认同我,不要紧,你在你的经典再深入,深入再深入,你真的找到根,你就晓得我们是一家。像一棵大树,我们不同枝干,同一个根本;你不知道根本,你这两个树干会对立。你再往下去追究,找到根,同一个根本,这个对立就没有,就消除了。
每一位同修都很熟知,佛在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意思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过去已经成佛的,现在已经成佛的,这个没有话说,未来佛是谁?未来佛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连蚊虫蚂蚁也是未来佛,你要是杀一只蚂蚁,你就杀一尊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它是未来佛。如果蚊虫要来叮你、来吃你一口血的时候,正好我供养佛,供佛;供佛你为什么就欢喜,那蚊子叮你,你怎么就不欢喜?你都没想到它是未来佛,理应布施供养,怎么可以赶它走?这个道理谁懂得、谁知道?诸佛菩萨知道。诸佛菩萨教给我们,我们想不通,为什么想不通?我们有分别,那是佛、那是菩萨、那是蚊虫、那是蚂蚁,我们有分别,他们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是一,我们有分别,一变成了无量;人家没有分别,无量就变成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觉悟了,我们的光明就普照於十方。光明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光明,诸位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大家常念,佛放光就说了十种光明,大光明云就说了十种。十代表无尽,不只是十种。这里面有慈悲光明云、有智慧光明云、有禅定光明云、有布施光明云、有持戒光明云,佛功德海里头每一样都放光。「照十方」,利益十方,十方众生看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他觉悟;在佛就是教化十方、感化十方,是这个意思。
庄严王菩萨他学得很像,学诸佛菩萨。诸佛菩萨修学的总纲领是四摄六度,四摄是总纲领,每一条里面细行都是无量无边的功德海,我们要做;你不肯做,佛无量功德,你一个功德都没看到,你都体会不到。只有认真去做、去模仿,逐渐逐渐发现了,展开经本的时候意思懂了,知道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你才能体会得到。如果你不肯去做,不认真努力去做,你能够懂得的都是字面。而且跟你说字面的意思还不懂,你只是能读能念而已,什么意思不懂,如何能将真实功德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这个做不到。所以佛法决定要行!
华严三圣的表法,《华严》里面的佛是毗卢遮那佛,法身佛,这是说到自性的本体。从体起用,用两位菩萨来做代表,从体起用,普贤代表行,文殊代表解,解行并重,并重里面又偏重行门。经上世尊跟我们说,普贤为长子,文殊为庶男。这两个排列,普贤排在第一,文殊排在第二,这什么意思?特别重视行门,把行门摆在第一,你要晓得这个意思。我们看到每一个宗派,他供养的佛菩萨像,就知道这个法门是解在第一,还是行在第一,你一看就晓得。《华严》是行门摆在第一,你不去做怎么行?行能帮助解,解又能够提升行,行解两门相辅相成,不断的向上提升,这才能彻法底源,证无上道。再看底下这一首:
【如来大音常演畅,开示离忧真实法,众生闻者咸欣悦,如是吼声能信受。】
悦意吼声菩萨他得的法门,「恒出一切悦意声令闻者离忧怖解脱门」。这个法门我们尤其要重视,要懂得学习,为什么?这是言语,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得最多。菩萨的言语有一个最高的原则:「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爱语,真正爱护一切众生。你说的这些话,叫别人提心吊胆,叫别人听了担心、听了忧虑,你不叫害人吗?这我们要学习。那我们看到一切众生有灾难来、有灾祸来,我们怎么办?也要跟他说明,也是用爱语。跟他说明,帮助他解决,这是真实爱护他。我们自己所作所为就像菩萨一样,都是为一切众生消灾免难,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头,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怎样替众生消灾免难。
我们晓得灾难从哪里来的?世出世间法总不离因果报应,所有一切不善的果报是从众生不善业来的。一切众生造作不善业,所以才招来惹来的天灾人祸。我们自己必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止於至善,就能够消灾免难。他的灾难是他有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言行,这个用现代物理学上的比喻大家容易懂,那个不善的念头、行为是波动,不好的波。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止於至善,这是很好的波、非常平静的波、善良的波,他那个波是很凶恶的波、不好的波,我们用这个波去冲击它。虽然不能将他那个波消灭,但是这个冲击决定有影响,它的速度慢了一点,它那个浪小了一点、减缓一点,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我一个人修行怎么能帮得上他的忙?真能帮上他的忙,你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晓得真能帮他的忙。
佛在经上讲得很好,一百个人当中,有九十个人是恶心恶念,不好的思想波,有十个是至善的,就能够让他那个不善不会发作。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劝人为善,善人多了,这个灾难就化解了;善人少,虽不能化解,刚才我说的,它的时间会推迟,这个灾难程度会减低,这是肯定的。我们做的是好事,不是坏事,别人毁谤、嫉妒、障碍,那是他无知,我们对他好他不晓得,他还要以恶意相向,我们决定不能责怪;不能看到,「我对他好,他还这个态度,算了!不要理他」,这是错误的,不能说见死不救,我们还是要救他。总有一天他会明白,他会省悟过来,我们过去对他的好意善意。
我们在这里办培训班,第一届培训班的同学就产生这个现象。培训三个月,闹情绪闹了一个半月,天天开会,他们在研究讨论,我们为什么对他这么好?你们的目的何在?有什么企图?天天在怀疑,所以课程耽误了一半的时间。到最后知道,我们什么企图也没有、什么目的也没有,完全为你们好,各个痛哭流涕、忏悔,但是时间已经浪费了一半。确确实实我们什么目的都没有,什么企图都没有,决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我如果真的是自私自利、为自己著想,我今天什么都不要干,我到深山里头去隐居,你说那多快乐!那个生活多幸福!我今天可以做得到,天天还搞得这么辛苦,干什么?为大家,决不为自己,一切为众生,为苦难众生。所以总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欢喜接受了。
经文第一句:『如来大音常演畅』。经本里头,有时候称「佛」,有时候称「如来」,我们要晓得不同的称呼是什么意思。如果意思相同,那它就有错误;为什么同样一桩事情常常换称呼、换名词,那这也不是好文章、不是好言语。我们知道佛经确实是第一流的文章、最好的言语,它这个称呼变一变决定有不同的意义。一般讲称「佛」是从事相上说的,称「如来」是从自性上说的,就跟后面普贤菩萨的十愿意思相同。第一愿「礼敬诸佛」,第二愿「称赞如来」,它名字就换了。诸佛是从事上、从相上讲的,决定要礼敬,决定是平等,没有差别的。可是称赞有差别了,称赞如来,不称赞诸佛,如来是从性上说的、是从理上说的。这个称赞就是看你的言行合不合理,合理我称赞你,不合理不称赞你,就有差别。但是礼敬没有差别,决定没有分别,好人我礼敬你,坏人还是礼敬你,决定没有差别。可是赞叹,好人我赞叹你,坏人我不赞叹你,但是决定没有毁谤,只是不赞叹而已!差别就在此地。这个地方完全要与性德相应。
「常」是不断、不间断,「演」是表演。下面这个「畅」是通达的意思,没有障碍。清凉大师解这一部经里面,跟我们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吼声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用的方法相同,以音声教化众生。文殊在楞严会上为我们大家选择法门,「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所以诸佛菩萨、一切圣贤,到这个世间来教化众生,都是用言说言教。这个地方众生耳根很利,所以用「大音」。
『开示离忧真实法』,「开」是开启,所谓是「顿开茅塞」,「示」是指示。开是用言说教导我们,示是做出榜样、做出示范,做给我们看。做的是什么、说的是什么?「离忧真实法」。「离忧」就是离苦,无非是教导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这是佛教。如果我们带给众生是犹豫不决的,我们就错了。我们带给众生的,决定是肯定的,断疑生信。「真实」的意思是什么?决定帮助你明心见性,这是真实。如果这个方法不能够帮助你明心见性,对明心见性有障碍而没有助益的,这就不是佛法了。
我们也晓得,佛说法不少的分量是权说、方便说。方便说,那就不是真实,我们从这个地方要是生起疑惑,过错在我们自己。佛的方便说也不离真实;换句话说,他是什么方便?真实的方便,这个方便可以通达真实,我们要这样去认知。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跟大家讲是方便说,这个方便通入真实。你细细思惟佛所讲的道理,细心去体会,你把这些道理落实在自己生活工作里面,那就是依教奉行,你就能够体会到真实,契入到真实。所以佛的方便是真实的方便,方便的真实,二而一,一而二,这个一定要懂得。
『众生闻者咸欣悦』,众生听了欢喜。由此可知,现在世间人虽然是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可是你要是有真东西劝他,他还是欢喜;换句话说,他还是有良心的,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这就是明朝时候王阳明先生讲的,人确确实实有良知,而是他自己不知道。做坏事情的人、无恶不作的人,听说人家讲「人有良心」,他跟人说「我没有良心」;不是他没有良心,是他被恶业蒙蔽了,他不知道他自己有个良心。王阳明先生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一生当中提倡「致良知」,提倡「知行合一」,现在讲王阳明哲学的时候,这两个是重点。其实他这个学说全是从佛经里面学到的,「知行合一」就是佛经里面讲的解行是一,解在行中,行在解中,行解不二就是他所讲的知行合一。
良知必须要有方法、有善巧把它引出来,自己肯定,本著良知处事待人接物。良知就是佛家讲的真心,这个世间人用妄心,你能够觉悟回头用真心。真妄的理,佛经上讲得很多,可是很难辨别。所以我们初学的人,辨别应当从事相上去看,就比较容易体会得。这是世出世间圣人常常告诉我们,为自己是迷、是私,为别人、为大众的是公,从这个粗浅事相当中,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为利益社会大众,这就接近於真,不是真心显露,但是接近,这是向著真心走。如果念念还是为自私自利,无论做什么事情,先考虑对我有没有利益,这是迷,这是不觉。个人修养关键在此地,家庭兴衰的关键也在此地;乃至於你在社会上公司行号,甚至於国家政府,兴衰得失的关键还是在此地。我们一个国家领袖,起心动念考虑到,与我的国家有没有利益?於我国家有利益,於别人国家没有利益,他也去干,错了!这用的是妄心。如果圣人做为国家领袖不一样,他起心动念想到於我国家有没有利益?於别人国家有没有利益?於我有利益,於别人国家没有利益,他决定不干。凡圣觉迷的差别就在此地。
儒家教学讲「止於至善」,能利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才叫做至善。对我这个地区、我这个国家有利益,对其他地区没有利益,这不是至善。像我们同一棵大树,我常常用这个比喻,我们这一枝繁荣,别的枝枯死了,不叫至善。同一个根生起的许许多多枝干,个个都茂盛、个个都繁荣,这叫至善。所以读《华严》,确实你真正读进去了,心量就拓开。《华严经》帮助大家拓开心量,让我们起心动念再不为个人想,不为我一家想,也不为我一国、一个地区想,你念念一定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也不是为我一个地球想,专门想一个地球,不顾其他星球,科幻小说里头还有星际战争,还是很可怕的,还是很麻烦的。必须把爱心、把慈悲,仁慈博爱要扩展到虚空法界,星际当中也要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是大华严,这是大方广。
所以只要用真诚的心,没有一丝毫欺瞒众生,完全顺从佛菩萨的教诲,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我们真干。基本的教诲十善业,这十条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不能够离开,都要坚守,到等觉菩萨也不敢轻视。不但不轻视,菩萨的位次愈高,做得愈究竟,做得愈圆满。你不肯做,你就不能入佛门。好像这是佛门的入场卷一样,门票,你拿不到这个,你就进不去,你学佛都在门外;里面种种庄严,你无法想像,你见不到。由此可知,十善业是多么重要,它排在第一个科目。
佛教人修学,第一个科目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三条它摆在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佛教化众生教什么?就是这一条里头的四句,四句里面前面两句是目的,后面两句是方法。所以佛教人没有别的,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而已。从哪里做起?从慈心,这是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心是本,修十善业是门,那是方便门。什么叫「慈悲为本」?什么叫「方便为门」?在这第一条四句,就跟你解答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不从这个方便门,你怎么能入得进去?
我们今天学佛学了多少年,对於一切众生的爱心生不起来,慈悲心生不起来,别人有苦难的时候,见到了,还是麻木不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等到人家提醒,「那个人很苦,去帮助他」,这才想到,都迟了一步。为什么不能主动的觉悟到?慈悲心生不起来。为什么生不起来?门没找到,没有去修十善业。门没找到,你慈悲心怎么会生得起来?所以起心动念依旧是自私自利。於是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十善这十个门重要,太重要了。入佛门从哪里入?就是这十条入。这十条你要是没有好好去修,你永远在佛门之外,道听途说而已。佛门里头究竟是怎么回事情,你一无所知,你天天在猜测、在胡思乱想,愈想愈讹,都想错了。
你要晓得哪里是门,怎么进去,这就是真实法。只要是真实法,迷惑颠倒的众生,造作恶业的众生,他们听到了,接触到了,也生欢喜心;纵然他不能回头,他也欢喜。欢喜慢慢就接受,好好的去教导他、去诱导他,没有不能回头的,没有不能入门的。因为佛所讲的不是别人的,释迦牟尼佛讲的不是他自己的,阿弥陀佛讲的也不是他自己的,是谁的?是自己的性德,当人的性德,这才能真正叫「众生闻者咸欣悦」。如果讲的是他的,不是我的,与我不相干,我的欢喜心还是很难生得起来。他所讲的字字句句是我们自己的性德,是我们自己本来具足,现前是迷而不觉,这才感激他,幸亏他把我点醒;原来他有,我也有,他不比我多,我也不比他少,怎么会不感激?诸位要真正想入佛门,入自己性德之门,你要懂得方便,要懂得「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两句话,你就有门可入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紧那罗王偈颂,第三首:
【佛功德海无有尽,求其边际不可得,光明普照於十方,此庄严王之解脱。】
这是种种庄严紧那罗王,他修学的法门是「一切功德满足广大清净信解藏」,修这个法门成佛的。这正是说明法门无量无边,任何一门都能成就无上道。所以世尊在《华严经》里面给我们做的示范,对於不同的法门应当要赞叹,决定不能毁谤。为什么?因为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佛为了普度一切众生。如果我们不满意一个法门,毁谤一个法门;换句话说,你就舍掉那一类的众生,那一类的众生没有机会修学了。
譬如我们净宗学会,依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无量寿经》有许多不同的版本,现在在这个世间流通的总共有九种,各随所好,你喜欢哪一个本子,这个本子都是教你念阿弥陀佛,你都能得度。如果说只有这个本子好,其他的本子都不行;换句话说,只有喜欢这个本子的人得度,喜欢其他本子的人都不能得度。这想一想是不是佛的意思?决定不是佛的意思。这是谁的意思?魔的意思。魔的意思是希望你们愈不出三界愈好,魔是欢喜魔子魔孙多,你们出三界,他就头痛。所以用种种方法来批评,反正不能把往生这个路子完全杜绝,现在有九条路去,我能够堵一条,也就很少人能出去,这是魔的手段。他能堵两个道、堵三个道,往生的人就愈来愈少,他的目的也达到了,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你仔细想想九种不同的版本,是不是都是劝你念佛求生净土?那就没错。现前有许许多多造谣生事、毁谤的,我们都知道,他是希望你们不要相信这个法门,不要念佛求生净土,老老实实、生生世世都当魔子魔孙,都被他所统治,他就满意了。
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无量无边的法门。今天我们看的庄严王菩萨,他的法门是『佛功德海无有尽』。「佛」在此地是个广义,称性的功德,与自性相应的功德,就叫做「佛功德」。「佛」这个字从字面上来讲是觉悟,佛翻译成中文叫「觉者」。觉悟人的功德是无有穷尽的,迷惑颠倒的人没有功德。佛是一个究竟圆满彻悟之人,所以他的功德之大,是没有边际的。现在这个地方关键的两个字是「功德」,什么叫做功,什么叫做德,我们要把它辨别清楚。功就是一般人讲的功夫,你修功,一定有所得。功德这个「德」,跟得到的「得」,是一个意思。
古大德举例子跟我们说,譬如「持戒有功」,十善五戒你都能够做得很好,都能做得很圆满,这是你的功夫。你决定不违犯,你违犯,你功夫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功不是去练气功,那个没有用处的,这是讲内在修行的功夫。你「得定是德」,因戒得定。所以修五戒十善目的在哪里?自己一定要知道,如果目的在善果,你是世间法。种善因得善果,这是世间法,你得的利益小,有尽。如果你的目的,我持戒修善,我的目的不求善的果报,我求什么?我求定慧。那你跟诸佛菩萨修行是同一个方向、同一条路,目的在得定。
「修定有功,开慧是德」,你的智慧开了,这个是德。功是修因,德是证果,你所得到的果报。修因证果都跟性德相应,这叫功德。决定不是我们在佛门、或者在社会上多做一点好事,这叫功德,那你讲错了。功德绝对不是用钱能够修得的,诸位一定要懂得,用钱去做、用身外之物去做的都是福德。福德跟功德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福德不能断贪瞋痴。诸位要记住,福德不能断名闻利养,不能够消灭自私自利,功德能。所以讲起轮回生死这个大事,禅宗六祖惠能讲得好,这个事情「福不能救」,你修再大的福报,救不了这个事情。世间法里面福报最大的,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大梵天王是福报最大的,还有更大的摩醯首罗天王,那真的叫种善因得善果,他得的是大福德,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死了之后还是要搞六道轮回,所以说「福不能救」。什么东西能救?功德能救。
功德难修而易失,很不容易修,很容易失掉。大家也许都听说过,「火烧功德林」,一把火就把功德烧光了。你想想看你要是种一片森林,你要花多少时间?谚语里面所谓「十年树木」,长得最快的,总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培植一片森林,一把火烧光了。戒定慧是功德,瞋恚之火,一发脾气、一生气,烧光了,功德就没有了。所以你要问你的功德有多少?那我就要问你,你什么时候没发过脾气?如果说刚才我还发了一顿脾气,那完了,你什么功德也没有。昨天发了脾气,从没有发脾气到现在,你的功德顶多只有这一点。所以临命终时一发脾气,就全都完了,这个道理要懂。
福德烧不掉的,你会带著走的;功德是很容易被毁掉的。所以这个世间妖魔鬼怪就怕你累积功德,佛劝人积功累德,魔看到这个事情嫉妒障碍,他在旁边煽火,在造谣生事、挑拨离间,劝你发脾气。你就很乖、很听话,他一劝你,你果然发脾气了。他没有办法把你的功德毁掉,必须你自己毁掉,他想方法挑拨你,让你发脾气,让你自己把你自己功德毁掉。这就是佛经里常讲的愚痴,「可怜悯者」!你真正明白这个道理了,六根在六尘境界当中,不起贪瞋痴慢,你的功德才能保全,你的前途是光明的。你要不求生净土,你决定生天,你的前途多好!落在贪瞋痴慢、名闻利养里面,你现在可以得一点小利,你的前途是黑暗的,你将来要堕三途。聪明人决定不享眼前短暂的小福,他一定是追求永恒无尽的福报,这是聪明人。所以人家一毁谤,我们看到就生气,这是没有功夫。
我们提倡专修净宗,特别提倡夏老居士会集的《无量寿经》,找麻烦的人不少,而我们怎么样?无动於衷。悟道法师有一次在台湾,剪了一些报纸杂志寄来给我,指著名字骂的,长篇大论,台湾同修有一些组织起来要反驳、要批判他们。我跟他说,不要去理会他,随他骂,他骂累了,他就不骂了;随他写,写累了,他就不写了,不要有丝毫反应。丝毫反应,像吵架一样,两面对吵,愈吵愈热闹,就吵起来了;你这一边吵,那一边不吵,吵到最后就不了了之,就完了。我才把他们制止,决定不许可。我们各行其道,我们走的是光明道。如果你要跟他两个对骂,你们两个是一样,一般高,这是绝大的错误!
我这个本事是跟我的老师章嘉大师那里学来的。我初学佛的时候,二十几岁年轻人,也是血气方刚,台湾那个时候佛教跟基督教对骂,报纸、杂志,最后还出了书批判。我们佛门也不示弱,也有几位法师出来,写得很好。《基督教跟佛教的比较》,我很喜欢看这个书,煮云法师写的。有一天我这个书装在口袋里面,我去见章嘉大师,章嘉大师问我,他说:你口袋装的什么?我拿给他看一看,他摇头。我说:他写得不错,我们辩驳得很有道理!章嘉大师笑笑,他很轻松的说了一句话,他说:佛教是七、八十的老翁,基督教是三岁小孩,三岁小孩用小拳头打这个老翁,老翁还生气跟他打一架吗?我一想这个有道理,他的比喻比得好。他说:不要理他,社会上明眼人自然会有批评,我们要批评他干什么?我才恍然大悟,我们对他们的批评、指责、辩驳是错误的,我们输了。为什么?跟他一般大,只有一样大的小朋友才能打起架来。你看到哪一个五、六岁小孩,跟一个六、七十岁人打架?自古以来,中国、外国,从来没听说过。要懂得这就是你比人高,高明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是辩驳,那很可怜,我们把自己地位拉下来,跟他一样大,跟他就打一架,那岂不是笑话!万万不可以,公道自在人心,我们只要做得正。
会集本里面句句都是经典的原文,他不喜欢,我们喜欢。必须晓得在这十几年当中,会集本度了许许多多人学佛,这是事实真相。反对会集本,批判会集本,就是批判今天世间无数依靠会集本修行的这一批人,你说他的罪过有多大!我们眼目当中看到他很可怜,他将来就要堕阿鼻地狱,我们对他是同情心,他已经要堕落、要受苦难了,怎么能忍心再去批评他、再去指责他?不需要了。他迷惑,我们明了,我们不迷。不但是这个经本会集,不同的法门、不同的宗教,我们都赞叹、都赞扬,我们知道都是一个根生的。所以佛教导我们,深入经藏,深入义趣,彻法底源,然后才晓得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同一个根、同一个源,《华严经》上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个源是真实的;换句话说,世间哪一法不真?法法皆真,法法皆成无上道。
你成不了无上道是你自己有业障,我们用现代话讲,就是你有妄想分别执著,你要是把妄想分别执著去掉,任何一个法门都能成无上道,这是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他们为什么无量法门随拈一法都能成无上道?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他们这些人对於一切法门,只有恭敬、赞叹、仰慕,决定没有看到毁谤的。我们眼睛看到不善法门,他们都没有毁谤。五十三参里面看到,胜热的愚痴,甘露火王的杀业,伐苏蜜多女的淫欲,贪瞋痴,都能成无上道。他为什么能成无上道?他没有妄想分别执著,在《华严》大经里面展示出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所以障碍从哪里来?障碍是妄想分别执著里产生的,去掉妄想分别执著,没有一法不是佛法。有妄想分别执著,任何一法都不是佛法。佛法是觉悟的法,不是佛法是迷惑颠倒,迷悟之相就在此地,这是我们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看到的。真正看到明白了,「礼敬诸佛」你才能做到,不要劝,晓得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自性变现的,自性是佛。要问问哪一法不是佛?法法皆是如来,法法皆是诸佛,你礼敬诸佛才做得圆满。
凡夫错在坚固执著自己的妄想分别执著,只有自己是对的,别人都不对。合自己意思,他点头,这是对的;不合自己意思,统统不对。不是佛在经上讲的,佛在经上讲的是一个对了一切都对,一即一切,一个错了一切都错,这是佛法。你要是迷了,一切都错,没有一样是对的;你要是觉悟了,一切都对,没有一个是错的。这一些大道理我们不能不懂,你懂得之后,你的菩提道上一帆风顺,障难虽然是有,不碍事。障难自己很清楚,过去生中跟一切众生结的不善业所造成的障缘,明了了,障缘不产生障碍。
「功德」一定要认识清楚,「海」是比喻,比喻像海一样的深、一样的广,「无有尽」。下面这一句是形容,『求其边际不可得』。『光明普照於十方』,这是讲他「功德海」的作用,「普照於十方」。佛功德普照十方是什么样子?这就是佛法的经典跟教学。经典是死的,不是活的;佛教一些文物也是死的,也不是活的。经典、文物虽然留在世间,如果没有人讲解、没有人学习,这个经典虽然摆在面前,不放光。就像金银珠宝摆在前面,是很珍贵的东西,没有人认识、没有人理会它,时间久了上面都是灰尘,不识货。这就是所谓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一定要有修行的人,一定要有说明的人,佛功德海的光明才能够普照十方。
这个人是谁?如果我们天天在期望有这么一个人来出现,这个人永远不会出现。所以大家要知道,天下事有两桩难事情:登天难,求人难。你真正明白了,你要回头,求人不如求己,求自己容易,求别人难。我知道佛法好,晓得了,我要求别人去学习,来弘扬讲给大家听,人家不肯,这个事情难!那最后没有法子,求自己。你们不肯做,我来做,我做你们不愿意做的事情。所以要回过头来求自己,自己具足信解,如教修行,帮助大众。特别是在现代社会,对佛法产生误会的人太多太多了,我们要把佛法介绍给大家。
佛法到底是什么?我们用现代话来讲大家容易懂,佛法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它不是宗教。现在许多人把它当作宗教,所以佛法这个佛光不能普照十方。佛法不是宗教,是在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居士头一个说出来的。他在第四中山大学做了一次讲演,这个讲演当时震撼全国的佛教界,他说「佛教不是宗教,佛教也不是哲学,而是今世所必需」,他用这个讲题。这一篇讲演有记录流传下来,这个记录王恩洋笔记的,王恩洋居士是他的学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给我们分析,佛教为什么不是宗教、为什么不是哲学。我们从他这一篇讲演里面可以省悟过来,然后我们再仔细去观察,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对於九法界一切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他教我们什么?教我们过幸福的生活、过美满的生活,教我们怎样工作、怎样与一切众生相处。所以是非常现实的教育,学了之后立刻就得受用、就得好处,没有一句话是空谈的,句句真实,我们要认识它,决定不可以迷信。佛菩萨是谁?佛代表我们自己的性德,菩萨代表我们的修德,修因证果,这个人就是菩萨、就是佛。没有圆满的时候称菩萨,圆满就称佛,没有迷信。
说到修功,佛在经论里面说得非常多,我们后代的学人只要选择一门,适合自己程度,适合自己现在现前的生活环境,认真努力修学,一门就能通一切门;就如同我们在这个经上现前所看到的,任何一个法门只要贯通,就能通一切法门。这是《华严》大经上常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一」,不是专一、不是独一,是任一。任何一门你真的要是精通了,世出世间所有法门你都贯通了,为什么?它同一个根。由此可知,不只是禅宗明心见性,明心见性就是根找到了,原来世出世间虚空法界一切众生,都是心性变现出来的。你现在明心见性,彻法底源,你不会再去分别,分别念头起不来了。所以世出世间任何一法,你只要深入去探讨,找到它的根源是一个,全都通了。我们对於世间所有宗教,我为什么那么尊敬?我知道是一个根。你现在不能认同我,不要紧,你在你的经典再深入,深入再深入,你真的找到根,你就晓得我们是一家。像一棵大树,我们不同枝干,同一个根本;你不知道根本,你这两个树干会对立。你再往下去追究,找到根,同一个根本,这个对立就没有,就消除了。
每一位同修都很熟知,佛在经上常讲,「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十方三世佛」,意思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过去已经成佛的,现在已经成佛的,这个没有话说,未来佛是谁?未来佛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未来佛,连蚊虫蚂蚁也是未来佛,你要是杀一只蚂蚁,你就杀一尊佛,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它是未来佛。如果蚊虫要来叮你、来吃你一口血的时候,正好我供养佛,供佛;供佛你为什么就欢喜,那蚊子叮你,你怎么就不欢喜?你都没想到它是未来佛,理应布施供养,怎么可以赶它走?这个道理谁懂得、谁知道?诸佛菩萨知道。诸佛菩萨教给我们,我们想不通,为什么想不通?我们有分别,那是佛、那是菩萨、那是蚊虫、那是蚂蚁,我们有分别,他们没有分别。没有分别是一,我们有分别,一变成了无量;人家没有分别,无量就变成一;「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觉悟了,我们的光明就普照於十方。光明里面有许许多多的光明,诸位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大家常念,佛放光就说了十种光明,大光明云就说了十种。十代表无尽,不只是十种。这里面有慈悲光明云、有智慧光明云、有禅定光明云、有布施光明云、有持戒光明云,佛功德海里头每一样都放光。「照十方」,利益十方,十方众生看到了、听到了、接触到了,他觉悟;在佛就是教化十方、感化十方,是这个意思。
庄严王菩萨他学得很像,学诸佛菩萨。诸佛菩萨修学的总纲领是四摄六度,四摄是总纲领,每一条里面细行都是无量无边的功德海,我们要做;你不肯做,佛无量功德,你一个功德都没看到,你都体会不到。只有认真去做、去模仿,逐渐逐渐发现了,展开经本的时候意思懂了,知道字字句句都是无量义,你才能体会得到。如果你不肯去做,不认真努力去做,你能够懂得的都是字面。而且跟你说字面的意思还不懂,你只是能读能念而已,什么意思不懂,如何能将真实功德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这个做不到。所以佛法决定要行!
华严三圣的表法,《华严》里面的佛是毗卢遮那佛,法身佛,这是说到自性的本体。从体起用,用两位菩萨来做代表,从体起用,普贤代表行,文殊代表解,解行并重,并重里面又偏重行门。经上世尊跟我们说,普贤为长子,文殊为庶男。这两个排列,普贤排在第一,文殊排在第二,这什么意思?特别重视行门,把行门摆在第一,你要晓得这个意思。我们看到每一个宗派,他供养的佛菩萨像,就知道这个法门是解在第一,还是行在第一,你一看就晓得。《华严》是行门摆在第一,你不去做怎么行?行能帮助解,解又能够提升行,行解两门相辅相成,不断的向上提升,这才能彻法底源,证无上道。再看底下这一首:
【如来大音常演畅,开示离忧真实法,众生闻者咸欣悦,如是吼声能信受。】
悦意吼声菩萨他得的法门,「恒出一切悦意声令闻者离忧怖解脱门」。这个法门我们尤其要重视,要懂得学习,为什么?这是言语,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用得最多。菩萨的言语有一个最高的原则:「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爱语,真正爱护一切众生。你说的这些话,叫别人提心吊胆,叫别人听了担心、听了忧虑,你不叫害人吗?这我们要学习。那我们看到一切众生有灾难来、有灾祸来,我们怎么办?也要跟他说明,也是用爱语。跟他说明,帮助他解决,这是真实爱护他。我们自己所作所为就像菩萨一样,都是为一切众生消灾免难,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头,处事待人接物,点点滴滴,怎样替众生消灾免难。
我们晓得灾难从哪里来的?世出世间法总不离因果报应,所有一切不善的果报是从众生不善业来的。一切众生造作不善业,所以才招来惹来的天灾人祸。我们自己必须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够止於至善,就能够消灾免难。他的灾难是他有不善的念头、不善的言行,这个用现代物理学上的比喻大家容易懂,那个不善的念头、行为是波动,不好的波。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都止於至善,这是很好的波、非常平静的波、善良的波,他那个波是很凶恶的波、不好的波,我们用这个波去冲击它。虽然不能将他那个波消灭,但是这个冲击决定有影响,它的速度慢了一点,它那个浪小了一点、减缓一点,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我一个人修行怎么能帮得上他的忙?真能帮上他的忙,你懂得这个道理,你就晓得真能帮他的忙。
佛在经上讲得很好,一百个人当中,有九十个人是恶心恶念,不好的思想波,有十个是至善的,就能够让他那个不善不会发作。所以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劝人为善,善人多了,这个灾难就化解了;善人少,虽不能化解,刚才我说的,它的时间会推迟,这个灾难程度会减低,这是肯定的。我们做的是好事,不是坏事,别人毁谤、嫉妒、障碍,那是他无知,我们对他好他不晓得,他还要以恶意相向,我们决定不能责怪;不能看到,「我对他好,他还这个态度,算了!不要理他」,这是错误的,不能说见死不救,我们还是要救他。总有一天他会明白,他会省悟过来,我们过去对他的好意善意。
我们在这里办培训班,第一届培训班的同学就产生这个现象。培训三个月,闹情绪闹了一个半月,天天开会,他们在研究讨论,我们为什么对他这么好?你们的目的何在?有什么企图?天天在怀疑,所以课程耽误了一半的时间。到最后知道,我们什么企图也没有、什么目的也没有,完全为你们好,各个痛哭流涕、忏悔,但是时间已经浪费了一半。确确实实我们什么目的都没有,什么企图都没有,决没有一丝毫自私自利。我如果真的是自私自利、为自己著想,我今天什么都不要干,我到深山里头去隐居,你说那多快乐!那个生活多幸福!我今天可以做得到,天天还搞得这么辛苦,干什么?为大家,决不为自己,一切为众生,为苦难众生。所以总要把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你就欢喜接受了。
经文第一句:『如来大音常演畅』。经本里头,有时候称「佛」,有时候称「如来」,我们要晓得不同的称呼是什么意思。如果意思相同,那它就有错误;为什么同样一桩事情常常换称呼、换名词,那这也不是好文章、不是好言语。我们知道佛经确实是第一流的文章、最好的言语,它这个称呼变一变决定有不同的意义。一般讲称「佛」是从事相上说的,称「如来」是从自性上说的,就跟后面普贤菩萨的十愿意思相同。第一愿「礼敬诸佛」,第二愿「称赞如来」,它名字就换了。诸佛是从事上、从相上讲的,决定要礼敬,决定是平等,没有差别的。可是称赞有差别了,称赞如来,不称赞诸佛,如来是从性上说的、是从理上说的。这个称赞就是看你的言行合不合理,合理我称赞你,不合理不称赞你,就有差别。但是礼敬没有差别,决定没有分别,好人我礼敬你,坏人还是礼敬你,决定没有差别。可是赞叹,好人我赞叹你,坏人我不赞叹你,但是决定没有毁谤,只是不赞叹而已!差别就在此地。这个地方完全要与性德相应。
「常」是不断、不间断,「演」是表演。下面这个「畅」是通达的意思,没有障碍。清凉大师解这一部经里面,跟我们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吼声菩萨跟释迦牟尼佛用的方法相同,以音声教化众生。文殊在楞严会上为我们大家选择法门,「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的众生耳根最利,所以诸佛菩萨、一切圣贤,到这个世间来教化众生,都是用言说言教。这个地方众生耳根很利,所以用「大音」。
『开示离忧真实法』,「开」是开启,所谓是「顿开茅塞」,「示」是指示。开是用言说教导我们,示是做出榜样、做出示范,做给我们看。做的是什么、说的是什么?「离忧真实法」。「离忧」就是离苦,无非是教导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这是佛教。如果我们带给众生是犹豫不决的,我们就错了。我们带给众生的,决定是肯定的,断疑生信。「真实」的意思是什么?决定帮助你明心见性,这是真实。如果这个方法不能够帮助你明心见性,对明心见性有障碍而没有助益的,这就不是佛法了。
我们也晓得,佛说法不少的分量是权说、方便说。方便说,那就不是真实,我们从这个地方要是生起疑惑,过错在我们自己。佛的方便说也不离真实;换句话说,他是什么方便?真实的方便,这个方便可以通达真实,我们要这样去认知。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跟大家讲是方便说,这个方便通入真实。你细细思惟佛所讲的道理,细心去体会,你把这些道理落实在自己生活工作里面,那就是依教奉行,你就能够体会到真实,契入到真实。所以佛的方便是真实的方便,方便的真实,二而一,一而二,这个一定要懂得。
『众生闻者咸欣悦』,众生听了欢喜。由此可知,现在世间人虽然是听骗不听劝、认假不认真,可是你要是有真东西劝他,他还是欢喜;换句话说,他还是有良心的,我们要懂这个道理。这就是明朝时候王阳明先生讲的,人确确实实有良知,而是他自己不知道。做坏事情的人、无恶不作的人,听说人家讲「人有良心」,他跟人说「我没有良心」;不是他没有良心,是他被恶业蒙蔽了,他不知道他自己有个良心。王阳明先生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他一生当中提倡「致良知」,提倡「知行合一」,现在讲王阳明哲学的时候,这两个是重点。其实他这个学说全是从佛经里面学到的,「知行合一」就是佛经里面讲的解行是一,解在行中,行在解中,行解不二就是他所讲的知行合一。
良知必须要有方法、有善巧把它引出来,自己肯定,本著良知处事待人接物。良知就是佛家讲的真心,这个世间人用妄心,你能够觉悟回头用真心。真妄的理,佛经上讲得很多,可是很难辨别。所以我们初学的人,辨别应当从事相上去看,就比较容易体会得。这是世出世间圣人常常告诉我们,为自己是迷、是私,为别人、为大众的是公,从这个粗浅事相当中,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为利益社会大众,这就接近於真,不是真心显露,但是接近,这是向著真心走。如果念念还是为自私自利,无论做什么事情,先考虑对我有没有利益,这是迷,这是不觉。个人修养关键在此地,家庭兴衰的关键也在此地;乃至於你在社会上公司行号,甚至於国家政府,兴衰得失的关键还是在此地。我们一个国家领袖,起心动念考虑到,与我的国家有没有利益?於我国家有利益,於别人国家没有利益,他也去干,错了!这用的是妄心。如果圣人做为国家领袖不一样,他起心动念想到於我国家有没有利益?於别人国家有没有利益?於我有利益,於别人国家没有利益,他决定不干。凡圣觉迷的差别就在此地。
儒家教学讲「止於至善」,能利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才叫做至善。对我这个地区、我这个国家有利益,对其他地区没有利益,这不是至善。像我们同一棵大树,我常常用这个比喻,我们这一枝繁荣,别的枝枯死了,不叫至善。同一个根生起的许许多多枝干,个个都茂盛、个个都繁荣,这叫至善。所以读《华严》,确实你真正读进去了,心量就拓开。《华严经》帮助大家拓开心量,让我们起心动念再不为个人想,不为我一家想,也不为我一国、一个地区想,你念念一定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也不是为我一个地球想,专门想一个地球,不顾其他星球,科幻小说里头还有星际战争,还是很可怕的,还是很麻烦的。必须把爱心、把慈悲,仁慈博爱要扩展到虚空法界,星际当中也要和睦相处、平等对待,这是大华严,这是大方广。
所以只要用真诚的心,没有一丝毫欺瞒众生,完全顺从佛菩萨的教诲,佛在经上教我们怎么做我们真干。基本的教诲十善业,这十条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都不能够离开,都要坚守,到等觉菩萨也不敢轻视。不但不轻视,菩萨的位次愈高,做得愈究竟,做得愈圆满。你不肯做,你就不能入佛门。好像这是佛门的入场卷一样,门票,你拿不到这个,你就进不去,你学佛都在门外;里面种种庄严,你无法想像,你见不到。由此可知,十善业是多么重要,它排在第一个科目。
佛教人修学,第一个科目是净业三福,净业三福三条它摆在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佛教化众生教什么?就是这一条里头的四句,四句里面前面两句是目的,后面两句是方法。所以佛教人没有别的,就是「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而已。从哪里做起?从慈心,这是佛家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慈心是本,修十善业是门,那是方便门。什么叫「慈悲为本」?什么叫「方便为门」?在这第一条四句,就跟你解答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不从这个方便门,你怎么能入得进去?
我们今天学佛学了多少年,对於一切众生的爱心生不起来,慈悲心生不起来,别人有苦难的时候,见到了,还是麻木不仁,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等到人家提醒,「那个人很苦,去帮助他」,这才想到,都迟了一步。为什么不能主动的觉悟到?慈悲心生不起来。为什么生不起来?门没找到,没有去修十善业。门没找到,你慈悲心怎么会生得起来?所以起心动念依旧是自私自利。於是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十善这十个门重要,太重要了。入佛门从哪里入?就是这十条入。这十条你要是没有好好去修,你永远在佛门之外,道听途说而已。佛门里头究竟是怎么回事情,你一无所知,你天天在猜测、在胡思乱想,愈想愈讹,都想错了。
你要晓得哪里是门,怎么进去,这就是真实法。只要是真实法,迷惑颠倒的众生,造作恶业的众生,他们听到了,接触到了,也生欢喜心;纵然他不能回头,他也欢喜。欢喜慢慢就接受,好好的去教导他、去诱导他,没有不能回头的,没有不能入门的。因为佛所讲的不是别人的,释迦牟尼佛讲的不是他自己的,阿弥陀佛讲的也不是他自己的,是谁的?是自己的性德,当人的性德,这才能真正叫「众生闻者咸欣悦」。如果讲的是他的,不是我的,与我不相干,我的欢喜心还是很难生得起来。他所讲的字字句句是我们自己的性德,是我们自己本来具足,现前是迷而不觉,这才感激他,幸亏他把我点醒;原来他有,我也有,他不比我多,我也不比他少,怎么会不感激?诸位要真正想入佛门,入自己性德之门,你要懂得方便,要懂得「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两句话,你就有门可入了。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