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三四卷) 2000/7/27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334
请掀开经本,紧那罗王长行第九句看起:
【动地力紧那罗王,得恒起一切利益众生事解脱门。】
在大乘佛法里面,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任何一位菩萨所修的法门,必定包括所有菩萨的法门,绝对不是说他只学一种,这是我们必须要体会得的。在一种里面见一切,一切里面见一,我们智慧才能够开。菩萨在此地为我们示现『恒起』,「恒」是恒常,永远没有间断;「起」就是生心,起念头,他生什么心、起什么念头?『一切利益众生事』。这个地方我们要细细去体会,没有说利益自己,而实际上众生跟自己是一不是二,利益一切众生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如果只顾到自己这一身,没有想到别人,这真正是害了自己、误了自己,自己感受的是三途六道的苦报,你永远不能得乐。哪些人得乐?佛菩萨得乐。佛菩萨何以得乐?佛菩萨起心动念利益一切众生,佛菩萨知道自他不二,所以万法一如,万法一体,佛菩萨知道。我们迷了,迷的什么?就是迷这桩事情,不知道万法一如,不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整个大乘佛法里面,世尊苦口婆心,千言万语,无非就是把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我们要从这个地方深深去体会。
「一切利益众生事」里面,这个范围就包括太多了,真的是无量无边,我们要怎样学习?无量无边利益众生的事,就是四弘誓愿第三句所说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今天在无量无边法门里面,我们学哪个法门?这个地方一定要懂得,世尊为我们指示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契理契机。什么叫契机?看眼前社会大众迫切的需要是什么,你就从这里下手,就对了。如果你所修学的,是现在社会大众不需要的,那你叫白修;纵然契理,不契机。佛菩萨说法,决定是理机双契。我们看看现在社会有许多大众,无论是搞科技、搞军事、搞经济,种种利益社会大众,契机不契理。契机,大众很欢迎、欢喜;不契理,苦难不能解决。所以一定要懂得理跟机要双契,这就是真实智慧,这才是高度艺术。
我们看看现在这个社会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是圣贤的教诲。今天科技发达、经济发达,在物质生活确确实实是进步了很多,道德沦丧,社会动乱不安。怎样来挽救?圣贤人的教育。圣教违不违背现代科学?决定不违背。怎么知道不违背?儒家讲「日新又新」,佛法讲「勇猛精进」,那就不违背,它天天在求进步,天天在向上提升,它不落伍。古圣先贤教学的内容无所不包,民国初年欧阳竟无所说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佛法里头有宗教,也有哲学,像一所完整的大学一样,什么科系都有,这里头有哲学系、有宗教系;但是你不能说它是宗教,你说它是宗教,把一个大学说成一个科系,这是错误的;你也不能说它是哲学,不能把一个大学变成一个学系;它是一个究竟圆满智慧的教学。佛如是,儒也如是,综观世界其他各个宗教无不如是。圣贤教育内容非常非常丰富,我们迫切需要的应当选哪一个科目、选哪一个学系?这要智慧去选择。
隋唐时代,大家都知道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中国大小乘十个宗派都在那个时候建立,高僧大德太多太多了。他们立宗分派,就像一个大学里面分成许多院系、开许多科目,同时教化一切众生。今天我们跟那个时候做一个比较,那个时候的社会是承平的社会,真的是天下太平,人民安乐,历史上所谓是「大治之世」;我们今天社会是一个大乱之世,人心没有归依,无论富贵贫贱彼此都深深感到身心不安,人心惶惶,我们处在这个时代。在佛法科系里头我们究竟要选择哪一门?实在讲这是大智慧,我们没有能力。世尊为我们指示,世尊确实是了不起,他有神通,他在三千年前知道三千年后现代的社会现象,所以他给我们指示了一个原则:正法时期,就是他老人家灭度之后第一个一千年,戒律成就;像法时期是第二个一千年,禅定成就;从第三个一千年以后,一直到法灭,这是有一万年,末法时期,他为我们指示净土成就;佛这个话是在《大集经》里面讲的。所以我们末法时期,自己修学选择净土,这是禀承世尊的遗教,这个没错。
末法一万年,今天我们遇到大乱之世,这怎么办?实在讲,这是感得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在我们中国示现,诸位同修都知道,印光法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他为我们这个时代选择一个法门,什么法门?因果的教育。大师在世一生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我们细细去想想,他这个选择非常有道理,除了这个方法之外,你们想想还有什么方法能挽救世道人心?实在想不出。清朝末年,定海知县,满清时代不称县长,称知县,那个时候印光大师住在普陀山,距离定海很近,定海知县仰慕大师的道德学问,请他老人家到定海去弘法。他一生有语言的障碍,这种种都是示现,他是陕西人,陕西的乡音很重,南方一般人听不懂,他派他的学生到定海去讲《感应篇》、去讲《了凡四训》、讲《文昌帝君阴骘文》,这是他指导的。他知道这个教学是「一切利益众生事」,真实的利益。
佛经的利益,无比的殊胜,第一殊胜,但是现前众生不能接受,现前的众生决定不可能把自私自利放下,於是大师讲因果报应,满足你的自私自利,你所希求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有求必应,求财富得财富,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求什么没有一样求不到的,问题你要懂得求的道理,你要懂得求的方法。因果教育里头就讲这些东西,这是现在人讲的「很现实」,每一个人都重视现实的利益,这种教学可以满足你现实的利益。满足现实利益里面,又帮助你开智慧,也是在诱导,把你的胃口往上提升。人间利益得到了,告诉你天上利益比这个更大,「还有天上的利益」;天上的利益大,佛的利益第一大,天根本不能比,一层一层把你的胃口向上吊,这是教学的艺术,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要搜集这一些资料,哪些资料?因果报应这些记录,特别珍贵是现代的。古书里面记载的,一般人还不太能相信,古书里头是传说,未必是真的。现在现前电视、广播、新闻、杂志里面刊登出来的,现前所发生的,确有其人、确有其事,你不能不相信,它摆在面前,大科学家也承认、也肯定。现在这个世间确实有不少人在这里研究,研究轮回、研究前生,来世他们是没有办法,研究人的前生,在西方国家不少人在做这个工作,用许许多多科学的方法,证明人确确实实有前生。有前生,我们就当然能推想到决定有来世。
我过去在美国,这些杂志报章里头搜集了有十几篇,翻译成中文,我们想把它印成一个小册子,有同修发心,印的量超乎我意料之外,我本来想印一万本就可以了,他要印十万本,我说太好了,太难得了,这是西方他们所搜集的这一些轮回的证据。现在西方书店里面,这一类的书籍也不少,我们要多搜集,把这一些事实多跟别人说说。然后我们再细心观察,我们自己周边的一切人事也能发现,六道轮回、因缘果报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必有恶报,我们能够接受这个教育,这是圣贤真实教诲里面的一个科目,我们能接受对於自己受用就太大了,起心动念不敢起一个恶念。念念都是善念,那成就我们这一生的善行、善心,善人的果报决定是往上提升,这一生当中你会过得很幸福、很美满。
幸福美满不一定说是,你在社会上有地位,你有好多财富,不见得,那个不是幸福的内涵。真正的幸福,与物质生活不相关,你活得很自在、活得很快乐;纵然贫贱,他自己觉得活得非常有意义。功夫要是真正得力,可以知道过去,可以知道未来,这是我们一般人讲的神通。这个能力大小与你的功夫浅深恰好成正比例,功夫愈深你知道的范围愈广,为什么?因果教育你真的参透、明白了,你就知止,儒家讲的,知道自己这一生,我应该止於什么处所。这个「知止」,儒家讲的「知止」,也就是立志,佛法讲的「发愿」跟知止的意义非常接近,知止而后有定,心不会再散乱。
像我们修净土的人,你功夫为什么不得力?你为什么不能成就?你不知止,这儒家说的,佛法说你没有发愿。你说「我已经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了」,看到一个赚钱的机会还拼命去争,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真的止於西方世界,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你统统都不会沾染,你还会动心,可见得你不是真的发愿。世出世间法真正做学问、做功夫,从这一个字做起。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一个很好的榜样,他一生的表现就是知止、知足,知足常乐,这个「常乐」就是真正的幸福美满,他一生生活过得幸福美满,他的心里头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你说多自在!心清净则身清净,身体健康,远离病苦。身心健康,每天吃饱了饭,以教化众生为乐事,一生乐此不疲,他快乐,他的乐世间哪一个人都比不上他。我们看他的生活贫苦,我们眼睛看错了,我们连个苦乐都不懂,我们是把苦当作乐,人家是真正在那里享乐,这就是境界不相同,功夫不一样。
他的心是定的,我们的心是乱的。我们不知止,心是乱的;他知止,心是定的,他一生当中有一个方向、有一个目标,你说多快乐!我们今天是什么状况?像在大海里头,我们不知道方向,没有目标,在海里头流浪,到处漂流,到底到哪里不晓得。他清楚,他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所以「知止而后有定」。儒家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是什么?是你的愿望实现了。这是一定的过程、一定的顺序,不能颠倒的,所谓是「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儒、佛的道是通的,这个纲领讲得非常好。
如何帮助现前众生?关心他们、教导他们、成就他们一切利益的事业。今天社会上许许多多人都在做,做得也相当有成绩,但不能够叫社会安定,不能够叫自他得真实的利乐,是刚才讲的只契机不契理。理是什么?大公无私是理。今天所有一切利生事业,他自己紧紧的执著他的权利不肯放,苦从这儿来的。你写一本书,后面还要「版权所有」,他那个苦就是「版权所有」带来的,他不知道。发明一样东西,也紧紧执著他的产权不肯放弃,苦难从这里来的。真正觉悟,明理了,我们所有一切的贡献都是供养一切众生,不附带任何条件。所以我们看看古时候的经书刻本,木刻的本子,后面都写「欢迎翻印,功德无量」,现在到书店找不到这个字样,你们去看看哪一本书后头写「欢迎翻印,功德无量」?没有了,都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所以今天发明的人虽然很多,不肯放弃他的权利,这是一切苦难,不但是自己的苦难,社会的苦难、众生的苦难,根本原因在这个地方。道理在哪里?不懂得因果报应的道理。如果懂得,佛讲得好,愈施愈多,不可以据为己有。
财富,愈布施愈多。中国古时候,现在我不知道,很多年没有回去看看,古时候中国人供财神供范蠡,这很有道理。范蠡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越王勾践的大夫,勾践不容易,国家被人灭了,还能够复兴起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范蠡跟文种有极大的贡献。国家复兴了,灭了吴之后,他离开了政坛,隐名埋姓,去经商,做生意去了。这个人明理,在佛法里面讲「理机双契」,所以一生得大自在。从小生意做起,没有几年发大财了;发了大财,他并没有扩充他的事业,他把他的财富完全拿去布施,救济一些穷苦的人,自己再从小生意做起,做个两、三年又发了。三聚三散,他懂得用财。中国人称财叫「通货」,通是要流通,像水一样要让它流,你把它储存下来,把流截断,它就不流了,不流变成死水;换句话说,你所得到是有限的,你要让它流通,你所得到的是无限的,现在几个人懂这个道理?
佛菩萨懂得,所以佛菩萨终身,生生世世对社会、对众生,只有奉献,没有享受。这个「没有享受」,我们讲是没有物质上的享受。他的享受,我们没有办法体会到,我们是凡夫,他的享受是涅盘的大乐。古德教导我们有一句话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只有真正帮助过人的人,你才能体会到这一句话的意思;你从来没有帮助过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你怎么样也体会不到。诸佛菩萨是助一切众生,他那个快乐是大快乐,他帮助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就像经上所讲的不分国土、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一律平等、真诚、慈悲的去帮助,没有条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我们在总结诸佛菩萨「一切利益众生事」里面,最重要的一桩是教学。所以诸佛菩萨无论示现什么样的身,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现身太多太多了,《普门品》里面我们只念一个原则,「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随类现身,应机说法。所以法没有定法,身也没有一定的身,《华严》上我们看到了。但是《华严》怎么说还都是举例,我们从举例当中细心去体会,境界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我们在这个经上,每一段这是每一个族类,佛通常只举十个做代表,十是代表无尽,十个人所修的法门不相同。由此可知,如果佛再详细举例,再举一百个人、举一千个人、举一万个人,每个人所修学的法门也不相同,法门无量。
无量无边的法门,教学最重要。所以无论他现什么身,无论他示现从事哪个行业,里面都充实真实智慧、圆满教育在其中,这才叫理机双契,他教导你,他做出榜样来给你看。我们在今天读到佛的经典,听到讲解,也很赞叹,也很欢喜,但是不敢去学习。最明显的,不敢把自己的财物分给别人,我们不敢做。为什么不敢做?怕散掉之后,明天没有了。於是我们晓得,我们对於佛所说的话没有信心,怀疑不敢去尝试,因此对佛法的修学是永远没有进步,原地踏步,一步都迈不开。佛所讲的种种殊胜的果德,我们只是听说,没有见到,没有受用到,这是我们没有依教奉行;果然依教奉行,你就得到了。
财愈施愈多,我们去试验。我在过去初学佛的时候,头一个老师是章嘉大师,第二个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我跟他十年,生活在一起,了解很深刻。他虽然是个居士身,一生讲学、教学,当年在台中我跟他的时候,「台中莲社」的莲友名册我曾经见过,概略估计有二十万人。那个时代,他在台中教了十年,有这样的成就。这一些同修当中对他的供养相当丰富,他把这些供养建一个台中莲社;以后供养多了,又建一个「慈光图书馆」,建了两个托儿所;以后又建了一个「菩提医院」,好像也建了一个老人退休村,他不叫老人退休村,叫什么名字我不太清楚,就是老人院。供养他吃的东西,他一接受了就打开,凡是在座的大家都有分,他不一个人吃。供养的衣服,看看我们哪一个生活比较清苦一点、困难一点,那衣服立刻转手就送人了。我们在那里看到的,没错,愈施愈多。
每天讲经教学,法布施,增长聪明智慧。他老人家提倡素食、提倡放生、救济病苦,他本身中医医道非常高明,曾经跟我讲,他对於他的医道充满了信心。在没有学佛之前,他曾经做过法官,他说他做法官的时候,判案子有没有冤枉人,他自己都不敢保证,可能也有冤枉几个人;但是给人看病用药确确实实没有误一个人,他有这样的信心。这全都是义务的,给人诊断看病没有收人家一分钱,无畏布施。所以他老人家九十五岁都不需要人照顾,走路从来没有拿过拐杖的。九十五岁以后,最后的两年才让学生照顾他的生活。他一生我们所看到的,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他真干,这叫真佛弟子,给我们做了个榜样。
我看他的行持,再想想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这些原理原则,我懂了,我相信,我也如法炮制,也做。李老居士一生做佛教慈善事业,没有向人家伸手化过缘,都是别人自动送来的。这是他教导我们,讲经的法师、大德,出家是法师,在家的我们称大德,决定不能向人化缘。为什么?向人化缘人家不敢来听经,到你这个地方来都要花钱,大家不敢来了。所以讲经的法师,决定不能够向信徒要钱。他自动送过来,也要看看他是不是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送的钱太多了,要退还给他,不可以接受的。他相当富有,有这个能力,行,替他做好事。也不是自己受用,替他做好事,替他修福。
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一生提倡因果教育,接受四众同修的供养,他只做一桩事情:印经布施。他晚年住在苏州灵岩山寺,苏州城里头有个报国寺,他在报国寺里面设了一个佛经流通处,叫弘化社,那里头的资金就是一切信徒供养他的钱,全部都在那里,印经书,法布施。他自己在灵岩山寺长年闭关,他的关房我去看过,小小的两间屋,一个小佛堂,一个卧室。他那个佛堂大概只有我们现在讲堂一半大,里面的陈设非常简单,一张供桌,一尊佛像,阿弥陀佛一尊佛像,一个油灯,小磬、木鱼,其他就没有了。佛像前面供了一杯水,简单;佛像后面写一个大字,死,这是我们到他那里去参观看到的。
我在他一本小册子,《上海护国息灾法会开示》,这个法会是他老人家去主持的。法会总共八天,前面七天每天都有开示,最后一天是给同学们传授三皈五戒,当时有学生把他老人家的讲话记录下来,印成一个小册子流通很广。这个开示头一天里面,我看到他老人家说了一桩事情,那个时候中国北方有灾难,大家发起赈灾,他在印经款项里面提出三千大洋去赈灾。我这才明了,他四众同修的供养全部投资在弘化社,做法布施,这是真实的利益,真实功德,也就是我们现前社会迫切的需要,大家知道佛法道理太少了。
弘化社里面所印的经论、善书,像《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这一类是善书,它不是经论,数量超过经论。我当时看到它后面版权页印的数量,我非常惊讶,为什么佛经印的数量没有这三种多?以后想想,这是契机契理的教学。现代这个社会,最重要是因果教育,他老人家特别提倡,他要不提倡,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没有想到。他是净土宗一代的祖师,对於净土五经、三经印的数量都不多,远远的比不上这三种善书。我给它概略的估计,那时候是一九七七年,我住在「香港佛教图书馆」,倓虚大师办的,我在那边讲经,那个时候在香港讲经四个月,我在图书馆看到弘化社这些书,看它的版权页,概略的估计这三种书,它印的数量超过三百万册,在那个时代,确实令人惊讶,所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这又过了半个世纪多,看看现前的社会,想想印光大师的行谊,才真正觉悟到他老人家真实圆满智慧,指导我们在这个大时代弘法利生的方向,那就是怎样挽救这个劫难。现在家庭教育是破产了,再想将家庭教育恢复起来,哪有那么简单?学校教育已经放弃了人文教育,社会教育那就更不用谈了,诸位每天看看电视、看看网路就晓得,这还得了吗?所以印祖教导我们的,我们愈想愈有道理,愈想愈重要,怎样来推行?怎样来发扬光大?必须从自己做起,你自己做不到,要想劝别人做到,这不可能的。首先自己必须要参透,对於六道轮回的道理、六道轮回事实真相,要认真去研究、去理解,然后才会有坚定的信心,知道这个事情决定不是虚妄的。然后进一步,彻底了解业因果报的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自自然然在起心动念之处约束自己。
最近有一位出家人来跟我说,我很尊敬他,他很坦白,他说他在新加坡这个地区修学非常困难,困难在哪里?他情欲的烦恼很重,见到女孩子他会动心,所以他要离开此地,要找一个比较清净地方去修行。我说:好!避开这个环境,这是一个聪明智慧的选择,所以我很尊敬他。他很聪明,也有才干,弘法利生这是一块好材料,可是这个烦恼要不能克服,将来弘法利生恐怕度不了众生,被众生度跑掉了,这个事例很多。自古以来许多出家人讲经说法,最后跟信徒结婚,被她度跑掉了。我们在古书里头看到记载得很多,现前这个社会我们也看到不少,不容易!他知道回避,到年岁大了再出来,这是很正确的想法,很正确的作法。
我们在此地年轻的同学很多,这个花花世界不容易,我们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我们采取讲经、教学,每一个同学每一个星期要上台讲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他要写一万字的讲稿,这个给他压力。除此之外,我们每天讲《华严经》,他们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写讲记,把我讲的要写成文字;另外一个小组要编《华严经易解简注》。所以这个经将来讲完,这两部书就出来了,这是给他一个很重的压力。十月份如果培训班再开学,他们这些老同学都是老师。我教学的方法是小班制,一个班三个学生,所以我们招收三十个学生,三十个学生分成十班;十个班,每一个班一个老师带,一定要在六个月当中,把三个学生教到都会上台讲经,都讲得不错。而且每个学生来讲经的时候,每一个星期都要写一万字讲稿。有这么多的工作量,他的心就比较收了,想玩没有时间,他要到外面去玩玩,他这个功课就赶不上。十个班,十个班也有比赛的,他总不能落后太多。我用这个方法,我不督促他,对同学任何要求都没有。你们的课程赶不上,这里李木源居士就要请他回中国去,回到你自己地方去了。所以一定要很认真努力,把自己的功课做好,把自己教学的工作也要做好。
我们除这个之外,还有一桩事情,这也是「一切利益众生事」,那就是联合世界不同的宗教,融合团结这个世间不同的族群,这两桩事情我们也在做,这两桩事情也是现实社会里面真实的利益,希望从这里消除宗教之间、族群之间许多隔阂误会。因为彼此要是不相往来,决定就互相猜疑,结果怎么样?愈猜愈错,错误大的时候会引起战争,所以融合团结就非常重要。我在这里也花了不少的时间,现在这些应酬愈来愈多,对我自己的修学当然有妨碍,所以我前天跟我们的总务也说明,以后这些场合,我们已经带动起来,如果需要请我讲话我还是要去,如果不请我讲话我就不要去,这样子我想应酬可以减少一半,对於自己修学是会有帮助的。
念念不是为自己,不是为我们这一个道场,你要说是为新加坡净宗学会、居士林,帮助它兴旺起来,那就错了。我不是为一个道场,我是为世间所有道场,一个道场做起来之后,做一个榜样,大家到这边来看看,把这个模式带回去。仅仅将这个模式带回去还不够,那要怎么样?你要在此地细细观察,新加坡长处在哪里、缺点在哪里,这个地方不是完全没有过失,有缺点。你们带回去,优点你们学习,缺点你们改进,你们的道场就胜过新加坡的道场。改进,把新加坡居士林、净宗学会的缺点改正,你们就有提升。永远不断在改进、不断在提升,这个对佛法是真实的贡献,续佛慧命,利益众生,我们认真在做,这个做得有意义。世间什么都是假的,这一桩事情是真的,决定不假。世间任何事情你都带不走,这个功德可以带走,帮助你提升自己的境界,不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来生决定得人天殊胜的果报。这是极善的因,真实的善因,哪有不得殊胜善果?
我们今天读到这一句,「动地力」这位菩萨他所修学的法门,不为自己,念念都为一切众生;纵然在自己私生活里头,穿衣吃饭,都是「一切利益众生事」。穿衣吃饭怎么是「利益众生事」?为众生做好样子,在不知不觉之间,潜移默化之中,转移社会的风俗。所以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知道都会影响社会,都会影响大众,一定要做好样子。这些年来我们讲经的总题目,用北京师大的两句话:「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是表率,范是模范。学佛四众同学都应当自己知道,我们在这个社会,特别是在动乱、苦难、灾变频繁的世间,众生过著极苦的生活,我们一切作为都要给大众做榜样,要做一个好样子。
前天东北有位同修打电话给我,我问他什么事情?他说有要紧的事情跟我说。他自己本身是个律师,学法律的,他看见出家人的过失,他说:「该不该说?」我说:「你自己想想。」他说:「我要说出来之后,恐怕有很多信徒对於佛法丧失信心。」我说:「你能知道这一条就不错了。」不说?这个出家人确确实实是破戒、犯规,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在欺骗众生。他遇到这个两难之处:我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好?我跟他讲:你要用智慧去抉择,你去劝导这个法师,不要公开去说,希望法师能够改过自新,也让信徒们维持对佛教的信心。现在像这一些不守规矩、不守戒律,四众当中人数很多,哪个行业都有,所以这个世界才叫做乱世。
没有智慧,好心而做了坏事。古德常常教导我们,「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要晓得一个人闻法、信佛,这个机缘太难遇到,遇到的时候一定要帮助他建立信心,这是无量无边的功德。破坏一个人学佛的信心,这叫断众生法身慧命,这罪很重,比杀身命的罪还重。你把他好不容易,这是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闻法的机会断掉了,这还得了吗?你能懂得、知道,这就好,必须以你自己智慧去解决这个问题。劝导法师改过自新,他说:「我是个在家居士,好不好劝导法师?」我说:「可以,在家居士一样有这个义务,应当要劝导。」但是劝导不要有第三人在,有第三人在,这个法师面子下不了台;没有第三人在,你可以劝导他。这是正确的,这是真正爱护他,佛经里面讲的「爱语」,真正爱护,护教、护生。所以这都是「一切利益众生事」,在当前这些事很多,我们要懂得、要知道怎样去做。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紧那罗王长行第九句看起:
【动地力紧那罗王,得恒起一切利益众生事解脱门。】
在大乘佛法里面,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任何一位菩萨所修的法门,必定包括所有菩萨的法门,绝对不是说他只学一种,这是我们必须要体会得的。在一种里面见一切,一切里面见一,我们智慧才能够开。菩萨在此地为我们示现『恒起』,「恒」是恒常,永远没有间断;「起」就是生心,起念头,他生什么心、起什么念头?『一切利益众生事』。这个地方我们要细细去体会,没有说利益自己,而实际上众生跟自己是一不是二,利益一切众生才是真正利益自己。如果只顾到自己这一身,没有想到别人,这真正是害了自己、误了自己,自己感受的是三途六道的苦报,你永远不能得乐。哪些人得乐?佛菩萨得乐。佛菩萨何以得乐?佛菩萨起心动念利益一切众生,佛菩萨知道自他不二,所以万法一如,万法一体,佛菩萨知道。我们迷了,迷的什么?就是迷这桩事情,不知道万法一如,不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整个大乘佛法里面,世尊苦口婆心,千言万语,无非就是把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我们要从这个地方深深去体会。
「一切利益众生事」里面,这个范围就包括太多了,真的是无量无边,我们要怎样学习?无量无边利益众生的事,就是四弘誓愿第三句所说的,「法门无量誓愿学」。我们今天在无量无边法门里面,我们学哪个法门?这个地方一定要懂得,世尊为我们指示的原则,这个原则就是契理契机。什么叫契机?看眼前社会大众迫切的需要是什么,你就从这里下手,就对了。如果你所修学的,是现在社会大众不需要的,那你叫白修;纵然契理,不契机。佛菩萨说法,决定是理机双契。我们看看现在社会有许多大众,无论是搞科技、搞军事、搞经济,种种利益社会大众,契机不契理。契机,大众很欢迎、欢喜;不契理,苦难不能解决。所以一定要懂得理跟机要双契,这就是真实智慧,这才是高度艺术。
我们看看现在这个社会迫切需要的是什么?是圣贤的教诲。今天科技发达、经济发达,在物质生活确确实实是进步了很多,道德沦丧,社会动乱不安。怎样来挽救?圣贤人的教育。圣教违不违背现代科学?决定不违背。怎么知道不违背?儒家讲「日新又新」,佛法讲「勇猛精进」,那就不违背,它天天在求进步,天天在向上提升,它不落伍。古圣先贤教学的内容无所不包,民国初年欧阳竟无所说的,「佛法非宗教、非哲学」,佛法里头有宗教,也有哲学,像一所完整的大学一样,什么科系都有,这里头有哲学系、有宗教系;但是你不能说它是宗教,你说它是宗教,把一个大学说成一个科系,这是错误的;你也不能说它是哲学,不能把一个大学变成一个学系;它是一个究竟圆满智慧的教学。佛如是,儒也如是,综观世界其他各个宗教无不如是。圣贤教育内容非常非常丰富,我们迫切需要的应当选哪一个科目、选哪一个学系?这要智慧去选择。
隋唐时代,大家都知道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中国大小乘十个宗派都在那个时候建立,高僧大德太多太多了。他们立宗分派,就像一个大学里面分成许多院系、开许多科目,同时教化一切众生。今天我们跟那个时候做一个比较,那个时候的社会是承平的社会,真的是天下太平,人民安乐,历史上所谓是「大治之世」;我们今天社会是一个大乱之世,人心没有归依,无论富贵贫贱彼此都深深感到身心不安,人心惶惶,我们处在这个时代。在佛法科系里头我们究竟要选择哪一门?实在讲这是大智慧,我们没有能力。世尊为我们指示,世尊确实是了不起,他有神通,他在三千年前知道三千年后现代的社会现象,所以他给我们指示了一个原则:正法时期,就是他老人家灭度之后第一个一千年,戒律成就;像法时期是第二个一千年,禅定成就;从第三个一千年以后,一直到法灭,这是有一万年,末法时期,他为我们指示净土成就;佛这个话是在《大集经》里面讲的。所以我们末法时期,自己修学选择净土,这是禀承世尊的遗教,这个没错。
末法一万年,今天我们遇到大乱之世,这怎么办?实在讲,这是感得西方世界大势至菩萨在我们中国示现,诸位同修都知道,印光法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他为我们这个时代选择一个法门,什么法门?因果的教育。大师在世一生提倡《了凡四训》、《感应篇汇编》、《安士全书》,我们细细去想想,他这个选择非常有道理,除了这个方法之外,你们想想还有什么方法能挽救世道人心?实在想不出。清朝末年,定海知县,满清时代不称县长,称知县,那个时候印光大师住在普陀山,距离定海很近,定海知县仰慕大师的道德学问,请他老人家到定海去弘法。他一生有语言的障碍,这种种都是示现,他是陕西人,陕西的乡音很重,南方一般人听不懂,他派他的学生到定海去讲《感应篇》、去讲《了凡四训》、讲《文昌帝君阴骘文》,这是他指导的。他知道这个教学是「一切利益众生事」,真实的利益。
佛经的利益,无比的殊胜,第一殊胜,但是现前众生不能接受,现前的众生决定不可能把自私自利放下,於是大师讲因果报应,满足你的自私自利,你所希求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有求必应,求财富得财富,求功名得功名,求富贵得富贵,求长寿得长寿,求什么没有一样求不到的,问题你要懂得求的道理,你要懂得求的方法。因果教育里头就讲这些东西,这是现在人讲的「很现实」,每一个人都重视现实的利益,这种教学可以满足你现实的利益。满足现实利益里面,又帮助你开智慧,也是在诱导,把你的胃口往上提升。人间利益得到了,告诉你天上利益比这个更大,「还有天上的利益」;天上的利益大,佛的利益第一大,天根本不能比,一层一层把你的胃口向上吊,这是教学的艺术,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要搜集这一些资料,哪些资料?因果报应这些记录,特别珍贵是现代的。古书里面记载的,一般人还不太能相信,古书里头是传说,未必是真的。现在现前电视、广播、新闻、杂志里面刊登出来的,现前所发生的,确有其人、确有其事,你不能不相信,它摆在面前,大科学家也承认、也肯定。现在这个世间确实有不少人在这里研究,研究轮回、研究前生,来世他们是没有办法,研究人的前生,在西方国家不少人在做这个工作,用许许多多科学的方法,证明人确确实实有前生。有前生,我们就当然能推想到决定有来世。
我过去在美国,这些杂志报章里头搜集了有十几篇,翻译成中文,我们想把它印成一个小册子,有同修发心,印的量超乎我意料之外,我本来想印一万本就可以了,他要印十万本,我说太好了,太难得了,这是西方他们所搜集的这一些轮回的证据。现在西方书店里面,这一类的书籍也不少,我们要多搜集,把这一些事实多跟别人说说。然后我们再细心观察,我们自己周边的一切人事也能发现,六道轮回、因缘果报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必有恶报,我们能够接受这个教育,这是圣贤真实教诲里面的一个科目,我们能接受对於自己受用就太大了,起心动念不敢起一个恶念。念念都是善念,那成就我们这一生的善行、善心,善人的果报决定是往上提升,这一生当中你会过得很幸福、很美满。
幸福美满不一定说是,你在社会上有地位,你有好多财富,不见得,那个不是幸福的内涵。真正的幸福,与物质生活不相关,你活得很自在、活得很快乐;纵然贫贱,他自己觉得活得非常有意义。功夫要是真正得力,可以知道过去,可以知道未来,这是我们一般人讲的神通。这个能力大小与你的功夫浅深恰好成正比例,功夫愈深你知道的范围愈广,为什么?因果教育你真的参透、明白了,你就知止,儒家讲的,知道自己这一生,我应该止於什么处所。这个「知止」,儒家讲的「知止」,也就是立志,佛法讲的「发愿」跟知止的意义非常接近,知止而后有定,心不会再散乱。
像我们修净土的人,你功夫为什么不得力?你为什么不能成就?你不知止,这儒家说的,佛法说你没有发愿。你说「我已经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了」,看到一个赚钱的机会还拼命去争,那是假的不是真的。如果真的止於西方世界,这个世间名闻利养你统统都不会沾染,你还会动心,可见得你不是真的发愿。世出世间法真正做学问、做功夫,从这一个字做起。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一个很好的榜样,他一生的表现就是知止、知足,知足常乐,这个「常乐」就是真正的幸福美满,他一生生活过得幸福美满,他的心里头无忧无虑、无牵无挂,你说多自在!心清净则身清净,身体健康,远离病苦。身心健康,每天吃饱了饭,以教化众生为乐事,一生乐此不疲,他快乐,他的乐世间哪一个人都比不上他。我们看他的生活贫苦,我们眼睛看错了,我们连个苦乐都不懂,我们是把苦当作乐,人家是真正在那里享乐,这就是境界不相同,功夫不一样。
他的心是定的,我们的心是乱的。我们不知止,心是乱的;他知止,心是定的,他一生当中有一个方向、有一个目标,你说多快乐!我们今天是什么状况?像在大海里头,我们不知道方向,没有目标,在海里头流浪,到处漂流,到底到哪里不晓得。他清楚,他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所以「知止而后有定」。儒家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是什么?是你的愿望实现了。这是一定的过程、一定的顺序,不能颠倒的,所谓是「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儒、佛的道是通的,这个纲领讲得非常好。
如何帮助现前众生?关心他们、教导他们、成就他们一切利益的事业。今天社会上许许多多人都在做,做得也相当有成绩,但不能够叫社会安定,不能够叫自他得真实的利乐,是刚才讲的只契机不契理。理是什么?大公无私是理。今天所有一切利生事业,他自己紧紧的执著他的权利不肯放,苦从这儿来的。你写一本书,后面还要「版权所有」,他那个苦就是「版权所有」带来的,他不知道。发明一样东西,也紧紧执著他的产权不肯放弃,苦难从这里来的。真正觉悟,明理了,我们所有一切的贡献都是供养一切众生,不附带任何条件。所以我们看看古时候的经书刻本,木刻的本子,后面都写「欢迎翻印,功德无量」,现在到书店找不到这个字样,你们去看看哪一本书后头写「欢迎翻印,功德无量」?没有了,都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所以今天发明的人虽然很多,不肯放弃他的权利,这是一切苦难,不但是自己的苦难,社会的苦难、众生的苦难,根本原因在这个地方。道理在哪里?不懂得因果报应的道理。如果懂得,佛讲得好,愈施愈多,不可以据为己有。
财富,愈布施愈多。中国古时候,现在我不知道,很多年没有回去看看,古时候中国人供财神供范蠡,这很有道理。范蠡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人,越王勾践的大夫,勾践不容易,国家被人灭了,还能够复兴起来,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范蠡跟文种有极大的贡献。国家复兴了,灭了吴之后,他离开了政坛,隐名埋姓,去经商,做生意去了。这个人明理,在佛法里面讲「理机双契」,所以一生得大自在。从小生意做起,没有几年发大财了;发了大财,他并没有扩充他的事业,他把他的财富完全拿去布施,救济一些穷苦的人,自己再从小生意做起,做个两、三年又发了。三聚三散,他懂得用财。中国人称财叫「通货」,通是要流通,像水一样要让它流,你把它储存下来,把流截断,它就不流了,不流变成死水;换句话说,你所得到是有限的,你要让它流通,你所得到的是无限的,现在几个人懂这个道理?
佛菩萨懂得,所以佛菩萨终身,生生世世对社会、对众生,只有奉献,没有享受。这个「没有享受」,我们讲是没有物质上的享受。他的享受,我们没有办法体会到,我们是凡夫,他的享受是涅盘的大乐。古德教导我们有一句话说,「助人为快乐之本」,只有真正帮助过人的人,你才能体会到这一句话的意思;你从来没有帮助过别人,「助人为快乐之本」你怎么样也体会不到。诸佛菩萨是助一切众生,他那个快乐是大快乐,他帮助的对象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就像经上所讲的不分国土、不分种族、不分宗教信仰,一律平等、真诚、慈悲的去帮助,没有条件,「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我们在总结诸佛菩萨「一切利益众生事」里面,最重要的一桩是教学。所以诸佛菩萨无论示现什么样的身,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的现身太多太多了,《普门品》里面我们只念一个原则,「菩萨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随类现身,应机说法。所以法没有定法,身也没有一定的身,《华严》上我们看到了。但是《华严》怎么说还都是举例,我们从举例当中细心去体会,境界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我们在这个经上,每一段这是每一个族类,佛通常只举十个做代表,十是代表无尽,十个人所修的法门不相同。由此可知,如果佛再详细举例,再举一百个人、举一千个人、举一万个人,每个人所修学的法门也不相同,法门无量。
无量无边的法门,教学最重要。所以无论他现什么身,无论他示现从事哪个行业,里面都充实真实智慧、圆满教育在其中,这才叫理机双契,他教导你,他做出榜样来给你看。我们在今天读到佛的经典,听到讲解,也很赞叹,也很欢喜,但是不敢去学习。最明显的,不敢把自己的财物分给别人,我们不敢做。为什么不敢做?怕散掉之后,明天没有了。於是我们晓得,我们对於佛所说的话没有信心,怀疑不敢去尝试,因此对佛法的修学是永远没有进步,原地踏步,一步都迈不开。佛所讲的种种殊胜的果德,我们只是听说,没有见到,没有受用到,这是我们没有依教奉行;果然依教奉行,你就得到了。
财愈施愈多,我们去试验。我在过去初学佛的时候,头一个老师是章嘉大师,第二个老师李炳南老居士,李老居士我跟他十年,生活在一起,了解很深刻。他虽然是个居士身,一生讲学、教学,当年在台中我跟他的时候,「台中莲社」的莲友名册我曾经见过,概略估计有二十万人。那个时代,他在台中教了十年,有这样的成就。这一些同修当中对他的供养相当丰富,他把这些供养建一个台中莲社;以后供养多了,又建一个「慈光图书馆」,建了两个托儿所;以后又建了一个「菩提医院」,好像也建了一个老人退休村,他不叫老人退休村,叫什么名字我不太清楚,就是老人院。供养他吃的东西,他一接受了就打开,凡是在座的大家都有分,他不一个人吃。供养的衣服,看看我们哪一个生活比较清苦一点、困难一点,那衣服立刻转手就送人了。我们在那里看到的,没错,愈施愈多。
每天讲经教学,法布施,增长聪明智慧。他老人家提倡素食、提倡放生、救济病苦,他本身中医医道非常高明,曾经跟我讲,他对於他的医道充满了信心。在没有学佛之前,他曾经做过法官,他说他做法官的时候,判案子有没有冤枉人,他自己都不敢保证,可能也有冤枉几个人;但是给人看病用药确确实实没有误一个人,他有这样的信心。这全都是义务的,给人诊断看病没有收人家一分钱,无畏布施。所以他老人家九十五岁都不需要人照顾,走路从来没有拿过拐杖的。九十五岁以后,最后的两年才让学生照顾他的生活。他一生我们所看到的,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他真干,这叫真佛弟子,给我们做了个榜样。
我看他的行持,再想想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这些原理原则,我懂了,我相信,我也如法炮制,也做。李老居士一生做佛教慈善事业,没有向人家伸手化过缘,都是别人自动送来的。这是他教导我们,讲经的法师、大德,出家是法师,在家的我们称大德,决定不能向人化缘。为什么?向人化缘人家不敢来听经,到你这个地方来都要花钱,大家不敢来了。所以讲经的法师,决定不能够向信徒要钱。他自动送过来,也要看看他是不是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能力,送的钱太多了,要退还给他,不可以接受的。他相当富有,有这个能力,行,替他做好事。也不是自己受用,替他做好事,替他修福。
印光大师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一生提倡因果教育,接受四众同修的供养,他只做一桩事情:印经布施。他晚年住在苏州灵岩山寺,苏州城里头有个报国寺,他在报国寺里面设了一个佛经流通处,叫弘化社,那里头的资金就是一切信徒供养他的钱,全部都在那里,印经书,法布施。他自己在灵岩山寺长年闭关,他的关房我去看过,小小的两间屋,一个小佛堂,一个卧室。他那个佛堂大概只有我们现在讲堂一半大,里面的陈设非常简单,一张供桌,一尊佛像,阿弥陀佛一尊佛像,一个油灯,小磬、木鱼,其他就没有了。佛像前面供了一杯水,简单;佛像后面写一个大字,死,这是我们到他那里去参观看到的。
我在他一本小册子,《上海护国息灾法会开示》,这个法会是他老人家去主持的。法会总共八天,前面七天每天都有开示,最后一天是给同学们传授三皈五戒,当时有学生把他老人家的讲话记录下来,印成一个小册子流通很广。这个开示头一天里面,我看到他老人家说了一桩事情,那个时候中国北方有灾难,大家发起赈灾,他在印经款项里面提出三千大洋去赈灾。我这才明了,他四众同修的供养全部投资在弘化社,做法布施,这是真实的利益,真实功德,也就是我们现前社会迫切的需要,大家知道佛法道理太少了。
弘化社里面所印的经论、善书,像《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汇编》这一类是善书,它不是经论,数量超过经论。我当时看到它后面版权页印的数量,我非常惊讶,为什么佛经印的数量没有这三种多?以后想想,这是契机契理的教学。现代这个社会,最重要是因果教育,他老人家特别提倡,他要不提倡,我们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没有想到。他是净土宗一代的祖师,对於净土五经、三经印的数量都不多,远远的比不上这三种善书。我给它概略的估计,那时候是一九七七年,我住在「香港佛教图书馆」,倓虚大师办的,我在那边讲经,那个时候在香港讲经四个月,我在图书馆看到弘化社这些书,看它的版权页,概略的估计这三种书,它印的数量超过三百万册,在那个时代,确实令人惊讶,所以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这又过了半个世纪多,看看现前的社会,想想印光大师的行谊,才真正觉悟到他老人家真实圆满智慧,指导我们在这个大时代弘法利生的方向,那就是怎样挽救这个劫难。现在家庭教育是破产了,再想将家庭教育恢复起来,哪有那么简单?学校教育已经放弃了人文教育,社会教育那就更不用谈了,诸位每天看看电视、看看网路就晓得,这还得了吗?所以印祖教导我们的,我们愈想愈有道理,愈想愈重要,怎样来推行?怎样来发扬光大?必须从自己做起,你自己做不到,要想劝别人做到,这不可能的。首先自己必须要参透,对於六道轮回的道理、六道轮回事实真相,要认真去研究、去理解,然后才会有坚定的信心,知道这个事情决定不是虚妄的。然后进一步,彻底了解业因果报的道理与事实真相,我们自自然然在起心动念之处约束自己。
最近有一位出家人来跟我说,我很尊敬他,他很坦白,他说他在新加坡这个地区修学非常困难,困难在哪里?他情欲的烦恼很重,见到女孩子他会动心,所以他要离开此地,要找一个比较清净地方去修行。我说:好!避开这个环境,这是一个聪明智慧的选择,所以我很尊敬他。他很聪明,也有才干,弘法利生这是一块好材料,可是这个烦恼要不能克服,将来弘法利生恐怕度不了众生,被众生度跑掉了,这个事例很多。自古以来许多出家人讲经说法,最后跟信徒结婚,被她度跑掉了。我们在古书里头看到记载得很多,现前这个社会我们也看到不少,不容易!他知道回避,到年岁大了再出来,这是很正确的想法,很正确的作法。
我们在此地年轻的同学很多,这个花花世界不容易,我们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我们采取讲经、教学,每一个同学每一个星期要上台讲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他要写一万字的讲稿,这个给他压力。除此之外,我们每天讲《华严经》,他们分成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写讲记,把我讲的要写成文字;另外一个小组要编《华严经易解简注》。所以这个经将来讲完,这两部书就出来了,这是给他一个很重的压力。十月份如果培训班再开学,他们这些老同学都是老师。我教学的方法是小班制,一个班三个学生,所以我们招收三十个学生,三十个学生分成十班;十个班,每一个班一个老师带,一定要在六个月当中,把三个学生教到都会上台讲经,都讲得不错。而且每个学生来讲经的时候,每一个星期都要写一万字讲稿。有这么多的工作量,他的心就比较收了,想玩没有时间,他要到外面去玩玩,他这个功课就赶不上。十个班,十个班也有比赛的,他总不能落后太多。我用这个方法,我不督促他,对同学任何要求都没有。你们的课程赶不上,这里李木源居士就要请他回中国去,回到你自己地方去了。所以一定要很认真努力,把自己的功课做好,把自己教学的工作也要做好。
我们除这个之外,还有一桩事情,这也是「一切利益众生事」,那就是联合世界不同的宗教,融合团结这个世间不同的族群,这两桩事情我们也在做,这两桩事情也是现实社会里面真实的利益,希望从这里消除宗教之间、族群之间许多隔阂误会。因为彼此要是不相往来,决定就互相猜疑,结果怎么样?愈猜愈错,错误大的时候会引起战争,所以融合团结就非常重要。我在这里也花了不少的时间,现在这些应酬愈来愈多,对我自己的修学当然有妨碍,所以我前天跟我们的总务也说明,以后这些场合,我们已经带动起来,如果需要请我讲话我还是要去,如果不请我讲话我就不要去,这样子我想应酬可以减少一半,对於自己修学是会有帮助的。
念念不是为自己,不是为我们这一个道场,你要说是为新加坡净宗学会、居士林,帮助它兴旺起来,那就错了。我不是为一个道场,我是为世间所有道场,一个道场做起来之后,做一个榜样,大家到这边来看看,把这个模式带回去。仅仅将这个模式带回去还不够,那要怎么样?你要在此地细细观察,新加坡长处在哪里、缺点在哪里,这个地方不是完全没有过失,有缺点。你们带回去,优点你们学习,缺点你们改进,你们的道场就胜过新加坡的道场。改进,把新加坡居士林、净宗学会的缺点改正,你们就有提升。永远不断在改进、不断在提升,这个对佛法是真实的贡献,续佛慧命,利益众生,我们认真在做,这个做得有意义。世间什么都是假的,这一桩事情是真的,决定不假。世间任何事情你都带不走,这个功德可以带走,帮助你提升自己的境界,不肯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来生决定得人天殊胜的果报。这是极善的因,真实的善因,哪有不得殊胜善果?
我们今天读到这一句,「动地力」这位菩萨他所修学的法门,不为自己,念念都为一切众生;纵然在自己私生活里头,穿衣吃饭,都是「一切利益众生事」。穿衣吃饭怎么是「利益众生事」?为众生做好样子,在不知不觉之间,潜移默化之中,转移社会的风俗。所以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要知道都会影响社会,都会影响大众,一定要做好样子。这些年来我们讲经的总题目,用北京师大的两句话:「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是表率,范是模范。学佛四众同学都应当自己知道,我们在这个社会,特别是在动乱、苦难、灾变频繁的世间,众生过著极苦的生活,我们一切作为都要给大众做榜样,要做一个好样子。
前天东北有位同修打电话给我,我问他什么事情?他说有要紧的事情跟我说。他自己本身是个律师,学法律的,他看见出家人的过失,他说:「该不该说?」我说:「你自己想想。」他说:「我要说出来之后,恐怕有很多信徒对於佛法丧失信心。」我说:「你能知道这一条就不错了。」不说?这个出家人确确实实是破戒、犯规,做了很多不好的事情,在欺骗众生。他遇到这个两难之处:我到底是说还是不说好?我跟他讲:你要用智慧去抉择,你去劝导这个法师,不要公开去说,希望法师能够改过自新,也让信徒们维持对佛教的信心。现在像这一些不守规矩、不守戒律,四众当中人数很多,哪个行业都有,所以这个世界才叫做乱世。
没有智慧,好心而做了坏事。古德常常教导我们,「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要晓得一个人闻法、信佛,这个机缘太难遇到,遇到的时候一定要帮助他建立信心,这是无量无边的功德。破坏一个人学佛的信心,这叫断众生法身慧命,这罪很重,比杀身命的罪还重。你把他好不容易,这是人身难得、佛法难闻,闻法的机会断掉了,这还得了吗?你能懂得、知道,这就好,必须以你自己智慧去解决这个问题。劝导法师改过自新,他说:「我是个在家居士,好不好劝导法师?」我说:「可以,在家居士一样有这个义务,应当要劝导。」但是劝导不要有第三人在,有第三人在,这个法师面子下不了台;没有第三人在,你可以劝导他。这是正确的,这是真正爱护他,佛经里面讲的「爱语」,真正爱护,护教、护生。所以这都是「一切利益众生事」,在当前这些事很多,我们要懂得、要知道怎样去做。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