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三二卷) 2000/7/25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332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紧那罗王长行,第六句:
【普乐见紧那罗王,得示现一切妙色身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难遇益生,所以示现。相严常住,名为妙色」。大师语义很深,什么叫难遇?佛在经中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这个机缘比率非常之低,开经偈里面讲「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些话都是实话,丝毫没有夸张。一个人修行证果难,难在这个机会不容易遇到,如果生生世世都有这个机会,都能得人身、闻佛法,成佛哪里要三大阿僧只劫?所以要那么长的时间,无量劫,三大阿僧只劫,就是因为你能够遇到的机缘太少了。
我们再看看多少人得人身,在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过佛法。以我们现前地球上人口来看,地球上人口将近七十亿人,几个人闻到佛法?不要说这个地球,就讲新加坡这个都市,三百多万人,这三百多万人当中又有几个人闻佛法?遇到佛法的人,佛法在现代这个时代,有真的、也有假的,现在这个社会仿冒品太多了,佛法也不例外,有仿冒的,仿冒的数量多过真正的佛法,纵然遇到真正的佛法,你信不信?信了,能不能解?解了,能不能依教奉行?层层淘汰,到最后剩不了几个人。这是讲在整个世界上去找,七十亿人当中,层层淘汰到最后,恐怕七万个人都找不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有七千个,那就相当希有,就相当殊胜了。这才知道真的难遇!
可是佛法给予一切众生是最真实的利益,《无量寿经》上讲三个真实,「开化真实之际」,开是开示,化是教化,佛陀开示教化一切众生,「真实之际」,用现在的话来说,「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真相世间人无法明了,如果世间人可以做得到的,佛菩萨决定不多事,他不会来,世间人没有办法做到。什么原因做不到?方法错误。错在什么地方?错在用思惟,佛经里面讲「用心意识」,现在人讲用思想、用思考,这个方法错误。佛说过,用这种方法,用得最正确,丝毫没有错误,你能够了解阿赖耶。阿赖耶是什么?妄心,你决定缘不到真心。我们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什么事情「你想想看」,「你考虑考虑」,这都用妄心,都用心意识。
心意识的功能很大,对外可以缘到虚空法界,对内可以缘到阿赖耶,但是就是没有办法见到真如本性。因为这一个问题,佛就不能不再来,示现在十法界里面、在六道里面,帮助有缘人,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佛是平等的,为什么不度无缘之人?无缘的人,他还没想到这个问题。什么是有缘的人?真正很想了解宇宙人生真相,这是有缘人。缘具不具足?我们知道今天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都在期盼著如何能够真正理解宇宙人生真相,但是缘不具足。这个「不具足」是对圣教怀疑,佛讲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大乘经上常说「疑为菩萨最大的障碍」,不相信圣人所说的,甚至於批评这些宗教的经典不合乎科学,一笔就抹煞了。他们要搞新的东西,认为新的东西是真的,有科学理论做根据,哪里晓得科学的本身就有问题,所以它解决不了问题。科技今天可以说是有相当的发展突破,能不能解决社会问题?解决不了。不但解决不了,反而让这个社会愈来愈复杂,愈来问题愈多。
什么叫「缘具足」?肯定圣学,肯定古人的道路,几千年来祖师大德的成就,都是循这条路走的,佛在经上讲「佛佛道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走的是一条路,佛道。我们今天走的什么?自己要创造,「走出自己的路」,今天是喊这个口号。释迦如来没有创造,我们在《华严经疏钞》里面看到,佛跟孔老夫子一样,孔老夫子一生没有创造,他们都是「述而不作」,自己没有创造的,只是转述古圣前贤,他们走的路子是古大德的路子,释迦牟尼佛走的路子是古佛走的路子,没有创新。现在人一切都要创新,古人的教学确实是守旧,虽然是旧,就像一棵老树一样,千年的老树是旧,但是你要晓得年年发新枝,年年生新叶、生新花新果,万古常新,不是我们一般人讲守旧。佛法讲「精进」,你们想想精进的意思,再想想儒家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走古大德的路子,日新又新。旧路实在不旧,老路实在不老,你要参破这个道理,於是我们这才明白,走老路子是藉著老的经验里面开出新的花朵。舍弃老的,自己要想重新来起,像树木你重新种子再发芽,找一棵小树,你想想看人家几千年的神木,你才种出一棵小树,要到哪一年才比得上人家?这例子很显然,怎么样创新也赶不上古人。
古大德跟我们用的方法不一样,我们用心意识,他不用心意识,不但禅家强调离心意识参。心意识不太好懂,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心意识。阿赖耶是心、妄想,末那是执著,第六意识是分别,古大德不用心意识;换句话说,他不用妄想分别执著,这叫参。用心意识,叫研究研究,研究用心意识。佛家叫「参究」,不叫研究。宗门要离心意识,教下也不例外,教下不离心意识不能大开圆解,其实大开圆解跟宗门的明心见性无二无别。学佛的目的要见性,见性就是真正见到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那是一回什么事情。
明白之后,佛也透了一个讯息给我们,才真正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这是真正明白了,真正觉悟了;不明白的人,在自己里头分自、分他。彻底明白,就好像我们真正觉悟了,我们整个身体无数的细胞是自己;没有明了,我们现在是一个小细胞,这个细胞跟那个细胞,你不是我,我不是你,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宗门开悟常说,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可是你用心意识,你决定入不了这个境界,你不会了解事实真相,决定要离心意识。这就是说佛跟世间所有一切众生,使用方法不相同,佛才出现在世间,告诉你,你那个方法用错了,你用心意识,你怎么去研究,也只是宇宙人生里头一个部分,你决定见不了全体。你能够解决问题,只能解决局部问题,可是这个局部跟那个局部又会有冲突。这么一个道理,佛才出现在世间。
出世间为的什么?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佛经里头常说,「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佛是平等的教化,根性钝的人,也就是说坚固执著妄想分别的人,这种人佛法里面常讲业障深重,他的心量不大,欲望也不高,人天小果他就很满足了,所以佛对於这一类众生,教导他断恶修善,把断恶修善的道理、方法、果报,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让他生生世世都能得到他自己的愿望,满足他自己的愿望。中等根性的人,对於人天福报,他知道这不究竟,这个也不长久,何况享受人天福报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你想通了之后不值得,希望再能往上提升,向上突破,佛对於这种人也帮助他,教他破迷开悟;觉悟之后,这才能超越三界、超越六道,作阿罗汉、作辟支佛、作菩萨,佛帮助他们,这讲四圣法界。上等根性的人,四圣法界还不满意,希求无上菩提,希求究竟圆满,他有这样的大心大愿,佛也帮助他,帮助他超凡入圣。佛是为这个目的而来的,全是为了帮助众生,佛知道帮助众生就是成全自己,自他不二。我们有很多人怀疑,佛什么都不要,为什么要来帮助众生?从这里起了怀疑,天下哪有这种道理!你帮助人、做好事,你总有目的,你到底存的什么心?这愈猜距离就愈远,对於圣贤教诲、圣贤的协助很难接受,总以为他有目的、他有企图,他不怀好意。这种想法就是佛经上所说的「一阐提」,一阐提是没善根,遇到佛法他也不能接受。
要知道世出世间所有圣贤都是明白人,都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一个整体,我们今天讲「生命共同体」,说这个话还是隔一层,这是第二义,不是第一义,生命共同体这个「共同」不行,「一体」才是真实。生命共同体是十法界的讲法,一真法界是一体,不是共同体。这个道理很难懂,事实真相很不容易体会。其实佛有善巧方便,经典上讲得太多太多,比喻里头最广最多的,佛常用的「梦幻泡影」,虽然说四个比喻,重点在一个,第一个「梦」。我们念得很熟,随时口里头也都能说得出来,可是意思并没有真正体会,我们也没有认真去想一想,这是粗心大意。佛说「梦幻泡影」,我们有没有认真仔细去想一想那个梦境,果然要常常去观想梦境,你会开悟。
我们凡夫都有作梦的经验,甚至於每天晚上都会作梦,你有没有用一个时间想想梦境?梦境是什么回事情?梦中境界究竟是自还是他?梦中当然有自己,不可能没有自己,也有许许多多人物,也有山河大地,你醒过来仔细想想,整个梦中境界是一体?还是二体?梦中所梦的别人、很多人,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不是外面的;梦中的山河大地,还是自己念头变出来的;是一不是二,不是共同体,是一体。佛教我们从这个地方觉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就跟梦中境界完全一样,你要参透了,它是一体,它不是二体。真正参透之后,大慈悲心就生起来,你怎么会去伤害别人?伤害别人是伤害自己。我常常用身体做比喻,把这一切众生比喻作我们身体的细胞,你知道这所有细胞组成是一个生命、是一体,你怎么忍心去伤害一个细胞?决定不可能,你会非常爱护。你爱护你的眼睛,你也会爱护你的耳朵,爱护头部,也会爱护脚底,决不是头好、头尊,脚卑,我们要头不要脚,没有这种愚痴人;但是我们今天干这个愚痴事,我们在这一个生命里头,我们是一个细胞,只爱惜自己,排斥其他的细胞。我们干的是这个傻事,这是迷惑,这是颠倒。
佛为了这个才示现在世间,『示现一切妙色身』。「身」是讲现相,重点在「妙」字。我们不懂妙的意思,古来祖师大德为我们提示,妙的意思非空非有。我们凡夫总是执著两端,实在讲世间就是建立在这种执著上变现出来的,外国科学家讲相对论,这个世间是相对的,空的对面是有,大的对面是小,性的对面是相,事的对面是理。六道凡夫,六道怎么来的?相对的念头里头生出来的,变现出来的。佛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换句话说,我们离不开相对的概念,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大修行人何以能成就?他把相对的舍弃掉了,他知道这是错误的,这是妄想,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他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就是自己。这个人在佛法里就叫成佛,为什么说他成佛?因为他已经证得法身,法身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不是二,就是自己,他已经证得法身。这个人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他常住一真法界。
这个身体还在人间,这个身体也起了很大的变化,没有证得的时候,我们这个身体是业报身,你过去造的善业,今天得人身,你受业力支配。念头一转,这个身体先改了,变成什么?愿力身,不是业报了,是志身、是愿身。身体还留在这个世间,不为自己了,我们讲不为自己,不为这一个身,是为自己的真身,真身是一切众生,我们今天讲的一切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全部包括在里头。在这里面示现相好庄严,这是「妙色」。像佛为我们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教化众生。
我们今天在这个时代,如果你果然契入这个境界,你的思想跟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的思想是自私自利,你现在的思想是自私自利完全没有了,是利益一切众生,不但利益有情众生,无情众生都利益,这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自然然就生起。慈是与乐,悲是拔苦,救苦救难,没有任何条件。自己对自己还讲什么条件?自己对别人是讲条件,自己对自己没有条件,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不是别人,所以慈悲爱护、照顾协助哪里有条件?这是事实真相,佛菩萨为一些迷惑、没有回头的众生示现。
佛菩萨在哪里?你要去找你决定找不到。阿弥陀佛在哪里?释迦牟尼在哪里?观音菩萨在哪里?你找不到!其实就在自己一念之中,一念彻底觉悟了,真诚平等心现前就是诸佛如来,慈悲普度的心现前就是诸大菩萨。观音在哪里?自己本性本具的慈悲心就是观音菩萨,自性本具的孝亲尊师的心就是地藏菩萨,自性本具无量智慧就是文殊菩萨,自性本具无量的德能就是普贤菩萨,你这才真正找到了。佛陀教导我们,说这么多菩萨的名号,说这么多佛的相好光明,全都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我们念头转过来,理事都明白,不再迷惑了,你的样子人家一看,「这人有智慧」,「这个人很慈悲」,一般人也能见得到!我们学佛要在这里学,释迦、弥陀的慈悲相好在哪里?在我们学生面孔上表现出来。
我接触其他宗教的朋友,我也常常劝勉他们,「上帝爱世人」,爱在哪里?必须是上帝的信徒,把上帝的大爱落实在社会大众身上,上帝爱就具体表现。佛菩萨的智慧慈悲要靠我们来表现,我们不认真努力去领悟、去实行,佛所讲的话都落空了。我们天天等,等佛菩萨来救苦救难,那再等个亿万年也等不到,这就是完全错了,错解佛的意思。开经偈上说「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学佛的人把佛的意思错解了,而不知道经上所讲的一切诸佛如来,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性德。佛经里面所讲的一切菩萨,这里头虽然讲天龙鬼神,全是菩萨,是性德的落实,性德的大用,没有离开自己一念之间。
一念觉,我们就入「大方广佛华严」;一念迷,我们就堕三途六道。觉、迷最明显的现象,迷是自私自利,觉是念念利生。念念为众生,这个人觉悟了,念念为自己迷了,我们要常常想到佛这些话,我们到底是在觉、是在迷?我们是薄地凡夫,业障深重,偶尔有觉,像黑暗时候闪电一样,放了一下光,可是时间很短,立刻又迷了,又堕到自私自利去了。但是纵然是无量劫的黑暗,能有闪电一样的闪光也相当可贵了,问题如何能将这个光明保持?那你要常常觉,每天能够有几分钟的觉悟就很难得了。二十四小时里头念念都是自私自利,偶尔起一念利益一切众生,这叫放光。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的光是常光;换句话说,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二六时中念念都是利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是他们所「示现一切妙色身」,智慧、德能、相好常住,这叫「妙色」。在佛法教学里面,我们采取艺术的手法,这里面有美术、有音乐、有雕塑,用这些手段来呈现,希望在这些教学方法里面能有所体会、有所领悟,然后将你的体会、领悟落实在你生活当中,你就叫学佛,你真的是在学习,学习过佛菩萨的生活,学习佛菩萨的存心,学习佛菩萨的言语,学习佛菩萨处事待人接物。
这是『普乐见』,「普」是平等、普遍,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乐」是爱好;「见」是见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他这个名号当中,也就是佛经里头常讲的「常生欢喜心」,我们在此地见到的,这是一尊紧那罗王菩萨。在中国大乘佛法里面,有一个跟这一位菩萨可以说完全相同的,弥勒菩萨,你们想想弥勒菩萨是不是「普乐见」?他所示现的是不是「一切妙色身」?中国大乘佛法,我们要学佛实在讲这是头一位,学习顺序他摆在第一。中国寺院庵堂的建筑,你一进入这个道场,第一个建筑物你所遇到的是天王殿,天王殿当中供奉的是弥勒菩萨,你一进山门第一个是见到他,他教我们什么?我们要懂得,我们要向他学习。
在中国塑造弥勒菩萨是造布袋和尚的像,布袋和尚是宋朝时候的人,南宋时代,跟岳飞同时代,宋高宗时候的人。他在往生的时候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化身来的,说完他就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现在有很多人说他是什么佛再来的、什么菩萨再来的,说了又不走,这是假的。历史上有这个例子,说了立刻就走,这是真的。所以我们中国人以后塑造弥勒菩萨,都塑造布袋和尚像,因为他的表法非常的显著:满面笑容,欢喜接众,跟大家相处一片欢喜心;肚皮很大,显示这大肚能容,能包容。所以在佛门对弥勒菩萨的总结,布袋和尚的总结,两句话:「生平等心」,这个大肚是生平等心,「成喜悦相」。你们想想看这八个字,我们见到弥勒菩萨就要想到我们要学,处事待人接物要生平等心,接触一切众生一定要喜悦相,这是学佛的第一堂课。你心地不平,言容不善,你就入不了佛门,诸佛菩萨来给你讲经说法,你也听不懂,你也得不到利益。再看下面一尊:
【最胜光庄严紧那罗王,得了知一切殊胜庄严果所从生业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里给我们提示,「大智普慈,是二严果」。「普慈」是福德,福慧二严,「大智」是智慧。我们每天拜佛,在皈依偈诵里面常念「皈依佛,二足尊」,「足」是满足,「二」就是智慧跟福德。智慧、福德从哪儿来的?大师说,「一切智因是能生业」。由此可知,菩萨了知一切殊胜庄严的果报,是从圆满智慧而生的,这是真实智慧。所以诸佛菩萨出现於世,决定示现从事於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他不会选择其他行业,他决定是干这个事情。释迦如是,在中国孔子亦如是,老子亦如是,再看看全世界其他宗教的创始人,没有一个不如是。为什么?他们真正知道,了知一切殊胜庄严的果报,从智慧生的。教育就是帮助人破迷开悟,你真正觉悟了,你才能改善你生活的品质,才能够契入正觉极乐的境界,阿弥陀佛的世界叫「极乐世界」,你才能够契入,你才能够享受到。
真实智慧,最高的享受,决不在物质。我们凡夫是拿物质条件,看作你在这个社会得福报大小,用这个来做标准,这是错误的,不正确的。我们看到社会上确确实实有亿万富翁,可是这些人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值不值得我们羡慕?我们要看看他的生活状况,我们就摇头,不要。为什么?一生一点自由都没有,出门要好多保镖,怕人杀他,怕人家夺他的财产,怕人家陷害他,一天到晚起心动念都是怎么样来保护自己,你说这个人活得多可怜!哪有我们这样自在,随便哪里都可以去,看到任何一个人都笑脸相迎,都欢欢喜喜,你说这个多快乐!所以许多富贵人家是把自己关在监牢狱里头,软禁,终身软禁,你说多可怜!所以这个事情给我,我不干。
我常到香港讲经,香港那边同修告诉我,那边有个很富有的一位女士,她的先生被人杀了,她自己因为财富太多,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她住在什么地方,她常常要换地方住,都要搬家,这个一生有什么意思?所以释迦牟尼佛聪明,什么都不要,三衣一钵,遇到强盗、土匪都不会对他起心动念,他什么都没有。他不怕偷,他也不怕抢,他什么都不怕,自由自在的游化在世间,你说他多快乐!心里头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物质生活所需,最重要的知足,知足最富,知足常乐。
我们一个人一生当中,不过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再多富有的你没有办法享受,你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吃个不停、喝个不停,那两、三天老命就送掉了。产业再大,说实在的话,别人享福,你操心。哪些人享福?你雇的佣人享福,你作牛作马替他操心,他们快快乐乐什么心事都没有,在那里头享受。这事实现象摆在面前,他都看不出来,你说可怜不可怜?那些享受你福报的人,你建了有多少别墅,你也没有办法去住,请人去住,住在那里享福的人笑话你,笑话你笨,笑话你愚痴,并不恭敬你。造一身的罪业,佛家常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说「我没造罪业」,其实你造的罪业很多,为什么?这个世间多少贫苦人,没有饭吃的,没有衣服穿的,你把财富集中在这个地方,你没有去帮助他,这就是罪过。你说「我也有做慈善事业,常常救济他」,你救济得太少了。虽然行的那一点善,善里头夹杂著不善,你不是纯善。如果懂得这些大道理,修的善是纯善,那个福德不可思议。
我们在《印光大师文钞》里面,他老人家常常提到宋朝的范仲淹。印祖一生最佩服的,在中国有三个人:头一个是孔老夫子,第二个是范仲淹,第三个就是清朝初年有一位叶状元,这三个人一生的行谊纯善。范仲淹确实了不起,出将入相,国家给他的俸禄,他全部布施,自己一生的生活还过他从前穷秀才的生活,他能够一生保持不变。他的俸禄,我们在「义田记」里面读到,他养了三百多家,办学校,聘请好的老师,教导乡里里面年轻的子弟,替国家培养人才。他五个儿子都作大官,其中两个做到宰相,一个是御史大夫,要像现在台湾政治制度,那就是两个儿子做过行政院长,一个做过监察院长,他死的时候棺材买不起。你们想想看一家行善,所以他的家,印光大师在民国初年讲,八百年家道不衰,代代出贤人,他积的德多厚,为社会大众赞叹,千百年后提到人家都尊敬、敬仰,这是真正的福德,真有智慧。
孔老夫子的大德是一生教学,做义务的老师,教学生不收学费,学生家长对老师的供养随意,没有说一定缴多少学费,你家庭富裕多送一点,家庭贫困少送一点,非常贫困就不必送,老师还要补贴;释迦牟尼佛更是如是。所以他们是,用现在的话来讲,他们是什么身分?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是义务,终身从事这个工作,乐此不疲。这是积大德,这就是为我们示现「一切妙色身」。他何以能示现?因为他了知殊胜庄严果报,从哪里生的。圣贤人的教诲,我们总结他教什么?总结十二个字,教人「断恶修善」,教人「破迷开悟」,教人「转凡成圣」。
什么叫「圣」?圣就是对於宇宙人生真相通达明了,这是圣的意思。圣是这个意思,神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中国「神」这个字,这个写法,这个字是会意的字。这个字的左面是个「示」字,示现的示。示字的写法,上面是「上」字。古时候的「上」字是两划,上面一划短,下面一划长,这是上字;如果上面一划长,下面一划短,就是「下」字;古时候「上」、「下」是这个写法。「二」是两划一样长,两划一样长是「二」字。「上」就代表什么?上天。下面三条,这个意思就是「上天的垂象」,用现在的说,就是自然现象。右面是个「申」,申是什么意思?申是通达的意思。这个字合起来的时候,你意思就明了了,通达明了自然现象的这个人就叫「神」。所以神跟圣意思相同,通常我们把它连在一起称「神圣」,用现在白话就是明白人。凡夫是糊涂人,不明了、不通达自然现象,在佛法里面讲「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你通达明了,你就称为「神」、称为「圣」。
圣贤人的教学就这么三桩事情,这三桩事情的果报是「一切殊胜庄严」,在佛教里面通常称「依正庄严」。我们要求好的果报,一定要懂得好的因,种善因则得善果,因不善要想果报善,没有这个道理。这是现代人不明了的,现代人只求果报善,他不知道修因。可是他也得到好的果报,这个道理在哪里?这个道理是他这一生得的善果,他这个善因是前生种的,佛家常讲「因果通三世」。所以说「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我这一生所受的是果,前世造的业因;「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处事待人接物,我这在造因,果报是来生。所以绝对不是说,「这个人坏事做尽,他还那么发达,作大官,发大财」,於是大家不相信因果,那是错了,你看得太近了,看得太浅了。他有大福报是前生修的,这一生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他的福已经打折扣了。虽打折扣,还有这么大的福,我们就晓得,他这一生如果能够修善,那他的福报不可思量。他不懂得,糟蹋了他的福报,一生当中轻而易举就享尽了;福享尽之后,他的恶业就现前了。
这一些大道理,虽然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都在我们的周边,没有人教导我们,我们体会不到,觉察不到。这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业障深重」,我们自己的业障太重了,摆在面前看不出来。读了佛经,慢慢会看、会听、会观察,才把我们周边这些业因果报现象发现了,於是我们看得很清楚,对於佛的教诲坚定不疑,佛讲的话字字句句都是真理,都是事实真相。我们认真的学习,确实开智慧。你要智慧开得快,要智慧开得大,你必须依教奉行。你不能把自己所学习到的,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虽开智慧,智慧还是有限,小智慧,还是解决不了大问题;要解决大问题,一定要开大智慧。
其实范仲淹的成就,也就是他年轻时常常讲的两句话,他一生真的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一生把这两句话落实了,他真做到了。诸佛如来、大圣大贤,你综观他一生的行谊,几个字就说尽了。我们学佛几十年了,几十年当中锲而不舍,每天都在学习,我们总结整个佛法教诲我们的,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佛心,就是佛家讲的「无上菩提心」,说无上菩提心很难懂,我们把它写成这十个字,大家就比较容易体会;「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菩萨行。这个心落实在我们生活上,落实在我们工作里面,落实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就叫菩萨行;换句话说,我们存佛之心,行佛之行,过佛菩萨的生活,真正离苦得乐了。
这个乐我们世间人没法子想像的,为什么?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之乐不是真的乐,超越苦乐之乐,真乐!不是相对的,绝对的。它与自性相应,它与宇宙人生的真相相应,这是真乐、大乐。往年方东美先生所说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意思就在此地。如果我们不能够依教奉行,这个享受是得不到的,你要想得到一定要依教奉行。释迦牟尼佛一生快乐,孔老夫子很快乐,像范仲淹都很快乐,他们那个乐我们很不容易体会,他们是真乐。《论语》头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个悦是乐。「悦」是什么?从内心里头发出来的,不是外面的,与外境毫不相关。这个喜乐就像泉水一样往外面涌,无有止境,这是真乐。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紧那罗王长行,第六句:
【普乐见紧那罗王,得示现一切妙色身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难遇益生,所以示现。相严常住,名为妙色」。大师语义很深,什么叫难遇?佛在经中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闻佛法这个机缘比率非常之低,开经偈里面讲「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些话都是实话,丝毫没有夸张。一个人修行证果难,难在这个机会不容易遇到,如果生生世世都有这个机会,都能得人身、闻佛法,成佛哪里要三大阿僧只劫?所以要那么长的时间,无量劫,三大阿僧只劫,就是因为你能够遇到的机缘太少了。
我们再看看多少人得人身,在这一生当中没有遇到过佛法。以我们现前地球上人口来看,地球上人口将近七十亿人,几个人闻到佛法?不要说这个地球,就讲新加坡这个都市,三百多万人,这三百多万人当中又有几个人闻佛法?遇到佛法的人,佛法在现代这个时代,有真的、也有假的,现在这个社会仿冒品太多了,佛法也不例外,有仿冒的,仿冒的数量多过真正的佛法,纵然遇到真正的佛法,你信不信?信了,能不能解?解了,能不能依教奉行?层层淘汰,到最后剩不了几个人。这是讲在整个世界上去找,七十亿人当中,层层淘汰到最后,恐怕七万个人都找不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如果有七千个,那就相当希有,就相当殊胜了。这才知道真的难遇!
可是佛法给予一切众生是最真实的利益,《无量寿经》上讲三个真实,「开化真实之际」,开是开示,化是教化,佛陀开示教化一切众生,「真实之际」,用现在的话来说,「宇宙人生的真相」。这个真相世间人无法明了,如果世间人可以做得到的,佛菩萨决定不多事,他不会来,世间人没有办法做到。什么原因做不到?方法错误。错在什么地方?错在用思惟,佛经里面讲「用心意识」,现在人讲用思想、用思考,这个方法错误。佛说过,用这种方法,用得最正确,丝毫没有错误,你能够了解阿赖耶。阿赖耶是什么?妄心,你决定缘不到真心。我们六道凡夫用的是妄心,什么事情「你想想看」,「你考虑考虑」,这都用妄心,都用心意识。
心意识的功能很大,对外可以缘到虚空法界,对内可以缘到阿赖耶,但是就是没有办法见到真如本性。因为这一个问题,佛就不能不再来,示现在十法界里面、在六道里面,帮助有缘人,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佛是平等的,为什么不度无缘之人?无缘的人,他还没想到这个问题。什么是有缘的人?真正很想了解宇宙人生真相,这是有缘人。缘具不具足?我们知道今天许多科学家、哲学家、宗教家,都在期盼著如何能够真正理解宇宙人生真相,但是缘不具足。这个「不具足」是对圣教怀疑,佛讲根本烦恼:贪、瞋、痴、慢、疑,大乘经上常说「疑为菩萨最大的障碍」,不相信圣人所说的,甚至於批评这些宗教的经典不合乎科学,一笔就抹煞了。他们要搞新的东西,认为新的东西是真的,有科学理论做根据,哪里晓得科学的本身就有问题,所以它解决不了问题。科技今天可以说是有相当的发展突破,能不能解决社会问题?解决不了。不但解决不了,反而让这个社会愈来愈复杂,愈来问题愈多。
什么叫「缘具足」?肯定圣学,肯定古人的道路,几千年来祖师大德的成就,都是循这条路走的,佛在经上讲「佛佛道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走的是一条路,佛道。我们今天走的什么?自己要创造,「走出自己的路」,今天是喊这个口号。释迦如来没有创造,我们在《华严经疏钞》里面看到,佛跟孔老夫子一样,孔老夫子一生没有创造,他们都是「述而不作」,自己没有创造的,只是转述古圣前贤,他们走的路子是古大德的路子,释迦牟尼佛走的路子是古佛走的路子,没有创新。现在人一切都要创新,古人的教学确实是守旧,虽然是旧,就像一棵老树一样,千年的老树是旧,但是你要晓得年年发新枝,年年生新叶、生新花新果,万古常新,不是我们一般人讲守旧。佛法讲「精进」,你们想想精进的意思,再想想儒家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是走古大德的路子,日新又新。旧路实在不旧,老路实在不老,你要参破这个道理,於是我们这才明白,走老路子是藉著老的经验里面开出新的花朵。舍弃老的,自己要想重新来起,像树木你重新种子再发芽,找一棵小树,你想想看人家几千年的神木,你才种出一棵小树,要到哪一年才比得上人家?这例子很显然,怎么样创新也赶不上古人。
古大德跟我们用的方法不一样,我们用心意识,他不用心意识,不但禅家强调离心意识参。心意识不太好懂,我们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妄想分别执著,这是心意识。阿赖耶是心、妄想,末那是执著,第六意识是分别,古大德不用心意识;换句话说,他不用妄想分别执著,这叫参。用心意识,叫研究研究,研究用心意识。佛家叫「参究」,不叫研究。宗门要离心意识,教下也不例外,教下不离心意识不能大开圆解,其实大开圆解跟宗门的明心见性无二无别。学佛的目的要见性,见性就是真正见到宇宙人生真相,彻底明了那是一回什么事情。
明白之后,佛也透了一个讯息给我们,才真正肯定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这是真正明白了,真正觉悟了;不明白的人,在自己里头分自、分他。彻底明白,就好像我们真正觉悟了,我们整个身体无数的细胞是自己;没有明了,我们现在是一个小细胞,这个细胞跟那个细胞,你不是我,我不是你,不知道事实真相。所以宗门开悟常说,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可是你用心意识,你决定入不了这个境界,你不会了解事实真相,决定要离心意识。这就是说佛跟世间所有一切众生,使用方法不相同,佛才出现在世间,告诉你,你那个方法用错了,你用心意识,你怎么去研究,也只是宇宙人生里头一个部分,你决定见不了全体。你能够解决问题,只能解决局部问题,可是这个局部跟那个局部又会有冲突。这么一个道理,佛才出现在世间。
出世间为的什么?为了利益一切众生。佛经里头常说,「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佛是平等的教化,根性钝的人,也就是说坚固执著妄想分别的人,这种人佛法里面常讲业障深重,他的心量不大,欲望也不高,人天小果他就很满足了,所以佛对於这一类众生,教导他断恶修善,把断恶修善的道理、方法、果报,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让他生生世世都能得到他自己的愿望,满足他自己的愿望。中等根性的人,对於人天福报,他知道这不究竟,这个也不长久,何况享受人天福报所付出的代价太大,你想通了之后不值得,希望再能往上提升,向上突破,佛对於这种人也帮助他,教他破迷开悟;觉悟之后,这才能超越三界、超越六道,作阿罗汉、作辟支佛、作菩萨,佛帮助他们,这讲四圣法界。上等根性的人,四圣法界还不满意,希求无上菩提,希求究竟圆满,他有这样的大心大愿,佛也帮助他,帮助他超凡入圣。佛是为这个目的而来的,全是为了帮助众生,佛知道帮助众生就是成全自己,自他不二。我们有很多人怀疑,佛什么都不要,为什么要来帮助众生?从这里起了怀疑,天下哪有这种道理!你帮助人、做好事,你总有目的,你到底存的什么心?这愈猜距离就愈远,对於圣贤教诲、圣贤的协助很难接受,总以为他有目的、他有企图,他不怀好意。这种想法就是佛经上所说的「一阐提」,一阐提是没善根,遇到佛法他也不能接受。
要知道世出世间所有圣贤都是明白人,都了解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一个整体,我们今天讲「生命共同体」,说这个话还是隔一层,这是第二义,不是第一义,生命共同体这个「共同」不行,「一体」才是真实。生命共同体是十法界的讲法,一真法界是一体,不是共同体。这个道理很难懂,事实真相很不容易体会。其实佛有善巧方便,经典上讲得太多太多,比喻里头最广最多的,佛常用的「梦幻泡影」,虽然说四个比喻,重点在一个,第一个「梦」。我们念得很熟,随时口里头也都能说得出来,可是意思并没有真正体会,我们也没有认真去想一想,这是粗心大意。佛说「梦幻泡影」,我们有没有认真仔细去想一想那个梦境,果然要常常去观想梦境,你会开悟。
我们凡夫都有作梦的经验,甚至於每天晚上都会作梦,你有没有用一个时间想想梦境?梦境是什么回事情?梦中境界究竟是自还是他?梦中当然有自己,不可能没有自己,也有许许多多人物,也有山河大地,你醒过来仔细想想,整个梦中境界是一体?还是二体?梦中所梦的别人、很多人,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不是外面的;梦中的山河大地,还是自己念头变出来的;是一不是二,不是共同体,是一体。佛教我们从这个地方觉悟,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就跟梦中境界完全一样,你要参透了,它是一体,它不是二体。真正参透之后,大慈悲心就生起来,你怎么会去伤害别人?伤害别人是伤害自己。我常常用身体做比喻,把这一切众生比喻作我们身体的细胞,你知道这所有细胞组成是一个生命、是一体,你怎么忍心去伤害一个细胞?决定不可能,你会非常爱护。你爱护你的眼睛,你也会爱护你的耳朵,爱护头部,也会爱护脚底,决不是头好、头尊,脚卑,我们要头不要脚,没有这种愚痴人;但是我们今天干这个愚痴事,我们在这一个生命里头,我们是一个细胞,只爱惜自己,排斥其他的细胞。我们干的是这个傻事,这是迷惑,这是颠倒。
佛为了这个才示现在世间,『示现一切妙色身』。「身」是讲现相,重点在「妙」字。我们不懂妙的意思,古来祖师大德为我们提示,妙的意思非空非有。我们凡夫总是执著两端,实在讲世间就是建立在这种执著上变现出来的,外国科学家讲相对论,这个世间是相对的,空的对面是有,大的对面是小,性的对面是相,事的对面是理。六道凡夫,六道怎么来的?相对的念头里头生出来的,变现出来的。佛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换句话说,我们离不开相对的概念,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大修行人何以能成就?他把相对的舍弃掉了,他知道这是错误的,这是妄想,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他知道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体,就是自己。这个人在佛法里就叫成佛,为什么说他成佛?因为他已经证得法身,法身就是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一不是二,就是自己,他已经证得法身。这个人不但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他常住一真法界。
这个身体还在人间,这个身体也起了很大的变化,没有证得的时候,我们这个身体是业报身,你过去造的善业,今天得人身,你受业力支配。念头一转,这个身体先改了,变成什么?愿力身,不是业报了,是志身、是愿身。身体还留在这个世间,不为自己了,我们讲不为自己,不为这一个身,是为自己的真身,真身是一切众生,我们今天讲的一切动物、植物、矿物、自然现象,全部包括在里头。在这里面示现相好庄严,这是「妙色」。像佛为我们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教化众生。
我们今天在这个时代,如果你果然契入这个境界,你的思想跟一般人不一样,一般人的思想是自私自利,你现在的思想是自私自利完全没有了,是利益一切众生,不但利益有情众生,无情众生都利益,这是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自自然然就生起。慈是与乐,悲是拔苦,救苦救难,没有任何条件。自己对自己还讲什么条件?自己对别人是讲条件,自己对自己没有条件,虚空法界一切众生是自己不是别人,所以慈悲爱护、照顾协助哪里有条件?这是事实真相,佛菩萨为一些迷惑、没有回头的众生示现。
佛菩萨在哪里?你要去找你决定找不到。阿弥陀佛在哪里?释迦牟尼在哪里?观音菩萨在哪里?你找不到!其实就在自己一念之中,一念彻底觉悟了,真诚平等心现前就是诸佛如来,慈悲普度的心现前就是诸大菩萨。观音在哪里?自己本性本具的慈悲心就是观音菩萨,自性本具的孝亲尊师的心就是地藏菩萨,自性本具无量智慧就是文殊菩萨,自性本具无量的德能就是普贤菩萨,你这才真正找到了。佛陀教导我们,说这么多菩萨的名号,说这么多佛的相好光明,全都是自性本具的智慧德相。我们念头转过来,理事都明白,不再迷惑了,你的样子人家一看,「这人有智慧」,「这个人很慈悲」,一般人也能见得到!我们学佛要在这里学,释迦、弥陀的慈悲相好在哪里?在我们学生面孔上表现出来。
我接触其他宗教的朋友,我也常常劝勉他们,「上帝爱世人」,爱在哪里?必须是上帝的信徒,把上帝的大爱落实在社会大众身上,上帝爱就具体表现。佛菩萨的智慧慈悲要靠我们来表现,我们不认真努力去领悟、去实行,佛所讲的话都落空了。我们天天等,等佛菩萨来救苦救难,那再等个亿万年也等不到,这就是完全错了,错解佛的意思。开经偈上说「愿解如来真实义」,我们学佛的人把佛的意思错解了,而不知道经上所讲的一切诸佛如来,是我们自性本具的性德。佛经里面所讲的一切菩萨,这里头虽然讲天龙鬼神,全是菩萨,是性德的落实,性德的大用,没有离开自己一念之间。
一念觉,我们就入「大方广佛华严」;一念迷,我们就堕三途六道。觉、迷最明显的现象,迷是自私自利,觉是念念利生。念念为众生,这个人觉悟了,念念为自己迷了,我们要常常想到佛这些话,我们到底是在觉、是在迷?我们是薄地凡夫,业障深重,偶尔有觉,像黑暗时候闪电一样,放了一下光,可是时间很短,立刻又迷了,又堕到自私自利去了。但是纵然是无量劫的黑暗,能有闪电一样的闪光也相当可贵了,问题如何能将这个光明保持?那你要常常觉,每天能够有几分钟的觉悟就很难得了。二十四小时里头念念都是自私自利,偶尔起一念利益一切众生,这叫放光。诸佛如来、法身大士他们的光是常光;换句话说,自私自利的念头没有了,二六时中念念都是利益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这是他们所「示现一切妙色身」,智慧、德能、相好常住,这叫「妙色」。在佛法教学里面,我们采取艺术的手法,这里面有美术、有音乐、有雕塑,用这些手段来呈现,希望在这些教学方法里面能有所体会、有所领悟,然后将你的体会、领悟落实在你生活当中,你就叫学佛,你真的是在学习,学习过佛菩萨的生活,学习佛菩萨的存心,学习佛菩萨的言语,学习佛菩萨处事待人接物。
这是『普乐见』,「普」是平等、普遍,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乐」是爱好;「见」是见虚空法界一切众生。他这个名号当中,也就是佛经里头常讲的「常生欢喜心」,我们在此地见到的,这是一尊紧那罗王菩萨。在中国大乘佛法里面,有一个跟这一位菩萨可以说完全相同的,弥勒菩萨,你们想想弥勒菩萨是不是「普乐见」?他所示现的是不是「一切妙色身」?中国大乘佛法,我们要学佛实在讲这是头一位,学习顺序他摆在第一。中国寺院庵堂的建筑,你一进入这个道场,第一个建筑物你所遇到的是天王殿,天王殿当中供奉的是弥勒菩萨,你一进山门第一个是见到他,他教我们什么?我们要懂得,我们要向他学习。
在中国塑造弥勒菩萨是造布袋和尚的像,布袋和尚是宋朝时候的人,南宋时代,跟岳飞同时代,宋高宗时候的人。他在往生的时候告诉大家,他是弥勒菩萨化身来的,说完他就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现在有很多人说他是什么佛再来的、什么菩萨再来的,说了又不走,这是假的。历史上有这个例子,说了立刻就走,这是真的。所以我们中国人以后塑造弥勒菩萨,都塑造布袋和尚像,因为他的表法非常的显著:满面笑容,欢喜接众,跟大家相处一片欢喜心;肚皮很大,显示这大肚能容,能包容。所以在佛门对弥勒菩萨的总结,布袋和尚的总结,两句话:「生平等心」,这个大肚是生平等心,「成喜悦相」。你们想想看这八个字,我们见到弥勒菩萨就要想到我们要学,处事待人接物要生平等心,接触一切众生一定要喜悦相,这是学佛的第一堂课。你心地不平,言容不善,你就入不了佛门,诸佛菩萨来给你讲经说法,你也听不懂,你也得不到利益。再看下面一尊:
【最胜光庄严紧那罗王,得了知一切殊胜庄严果所从生业解脱门。】
清凉大师在这里给我们提示,「大智普慈,是二严果」。「普慈」是福德,福慧二严,「大智」是智慧。我们每天拜佛,在皈依偈诵里面常念「皈依佛,二足尊」,「足」是满足,「二」就是智慧跟福德。智慧、福德从哪儿来的?大师说,「一切智因是能生业」。由此可知,菩萨了知一切殊胜庄严的果报,是从圆满智慧而生的,这是真实智慧。所以诸佛菩萨出现於世,决定示现从事於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他不会选择其他行业,他决定是干这个事情。释迦如是,在中国孔子亦如是,老子亦如是,再看看全世界其他宗教的创始人,没有一个不如是。为什么?他们真正知道,了知一切殊胜庄严的果报,从智慧生的。教育就是帮助人破迷开悟,你真正觉悟了,你才能改善你生活的品质,才能够契入正觉极乐的境界,阿弥陀佛的世界叫「极乐世界」,你才能够契入,你才能够享受到。
真实智慧,最高的享受,决不在物质。我们凡夫是拿物质条件,看作你在这个社会得福报大小,用这个来做标准,这是错误的,不正确的。我们看到社会上确确实实有亿万富翁,可是这些人值不值得我们学习?值不值得我们羡慕?我们要看看他的生活状况,我们就摇头,不要。为什么?一生一点自由都没有,出门要好多保镖,怕人杀他,怕人家夺他的财产,怕人家陷害他,一天到晚起心动念都是怎么样来保护自己,你说这个人活得多可怜!哪有我们这样自在,随便哪里都可以去,看到任何一个人都笑脸相迎,都欢欢喜喜,你说这个多快乐!所以许多富贵人家是把自己关在监牢狱里头,软禁,终身软禁,你说多可怜!所以这个事情给我,我不干。
我常到香港讲经,香港那边同修告诉我,那边有个很富有的一位女士,她的先生被人杀了,她自己因为财富太多,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她住在什么地方,她常常要换地方住,都要搬家,这个一生有什么意思?所以释迦牟尼佛聪明,什么都不要,三衣一钵,遇到强盗、土匪都不会对他起心动念,他什么都没有。他不怕偷,他也不怕抢,他什么都不怕,自由自在的游化在世间,你说他多快乐!心里头没有忧虑、没有烦恼、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物质生活所需,最重要的知足,知足最富,知足常乐。
我们一个人一生当中,不过是日食三餐,夜眠六尺,再多富有的你没有办法享受,你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吃个不停、喝个不停,那两、三天老命就送掉了。产业再大,说实在的话,别人享福,你操心。哪些人享福?你雇的佣人享福,你作牛作马替他操心,他们快快乐乐什么心事都没有,在那里头享受。这事实现象摆在面前,他都看不出来,你说可怜不可怜?那些享受你福报的人,你建了有多少别墅,你也没有办法去住,请人去住,住在那里享福的人笑话你,笑话你笨,笑话你愚痴,并不恭敬你。造一身的罪业,佛家常讲「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你说「我没造罪业」,其实你造的罪业很多,为什么?这个世间多少贫苦人,没有饭吃的,没有衣服穿的,你把财富集中在这个地方,你没有去帮助他,这就是罪过。你说「我也有做慈善事业,常常救济他」,你救济得太少了。虽然行的那一点善,善里头夹杂著不善,你不是纯善。如果懂得这些大道理,修的善是纯善,那个福德不可思议。
我们在《印光大师文钞》里面,他老人家常常提到宋朝的范仲淹。印祖一生最佩服的,在中国有三个人:头一个是孔老夫子,第二个是范仲淹,第三个就是清朝初年有一位叶状元,这三个人一生的行谊纯善。范仲淹确实了不起,出将入相,国家给他的俸禄,他全部布施,自己一生的生活还过他从前穷秀才的生活,他能够一生保持不变。他的俸禄,我们在「义田记」里面读到,他养了三百多家,办学校,聘请好的老师,教导乡里里面年轻的子弟,替国家培养人才。他五个儿子都作大官,其中两个做到宰相,一个是御史大夫,要像现在台湾政治制度,那就是两个儿子做过行政院长,一个做过监察院长,他死的时候棺材买不起。你们想想看一家行善,所以他的家,印光大师在民国初年讲,八百年家道不衰,代代出贤人,他积的德多厚,为社会大众赞叹,千百年后提到人家都尊敬、敬仰,这是真正的福德,真有智慧。
孔老夫子的大德是一生教学,做义务的老师,教学生不收学费,学生家长对老师的供养随意,没有说一定缴多少学费,你家庭富裕多送一点,家庭贫困少送一点,非常贫困就不必送,老师还要补贴;释迦牟尼佛更是如是。所以他们是,用现在的话来讲,他们是什么身分?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是义务,终身从事这个工作,乐此不疲。这是积大德,这就是为我们示现「一切妙色身」。他何以能示现?因为他了知殊胜庄严果报,从哪里生的。圣贤人的教诲,我们总结他教什么?总结十二个字,教人「断恶修善」,教人「破迷开悟」,教人「转凡成圣」。
什么叫「圣」?圣就是对於宇宙人生真相通达明了,这是圣的意思。圣是这个意思,神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中国「神」这个字,这个写法,这个字是会意的字。这个字的左面是个「示」字,示现的示。示字的写法,上面是「上」字。古时候的「上」字是两划,上面一划短,下面一划长,这是上字;如果上面一划长,下面一划短,就是「下」字;古时候「上」、「下」是这个写法。「二」是两划一样长,两划一样长是「二」字。「上」就代表什么?上天。下面三条,这个意思就是「上天的垂象」,用现在的说,就是自然现象。右面是个「申」,申是什么意思?申是通达的意思。这个字合起来的时候,你意思就明了了,通达明了自然现象的这个人就叫「神」。所以神跟圣意思相同,通常我们把它连在一起称「神圣」,用现在白话就是明白人。凡夫是糊涂人,不明了、不通达自然现象,在佛法里面讲「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你通达明了,你就称为「神」、称为「圣」。
圣贤人的教学就这么三桩事情,这三桩事情的果报是「一切殊胜庄严」,在佛教里面通常称「依正庄严」。我们要求好的果报,一定要懂得好的因,种善因则得善果,因不善要想果报善,没有这个道理。这是现代人不明了的,现代人只求果报善,他不知道修因。可是他也得到好的果报,这个道理在哪里?这个道理是他这一生得的善果,他这个善因是前生种的,佛家常讲「因果通三世」。所以说「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我这一生所受的是果,前世造的业因;「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我这一生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处事待人接物,我这在造因,果报是来生。所以绝对不是说,「这个人坏事做尽,他还那么发达,作大官,发大财」,於是大家不相信因果,那是错了,你看得太近了,看得太浅了。他有大福报是前生修的,这一生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他的福已经打折扣了。虽打折扣,还有这么大的福,我们就晓得,他这一生如果能够修善,那他的福报不可思量。他不懂得,糟蹋了他的福报,一生当中轻而易举就享尽了;福享尽之后,他的恶业就现前了。
这一些大道理,虽然都呈现在我们的眼前,都在我们的周边,没有人教导我们,我们体会不到,觉察不到。这就是佛法里头常讲的「业障深重」,我们自己的业障太重了,摆在面前看不出来。读了佛经,慢慢会看、会听、会观察,才把我们周边这些业因果报现象发现了,於是我们看得很清楚,对於佛的教诲坚定不疑,佛讲的话字字句句都是真理,都是事实真相。我们认真的学习,确实开智慧。你要智慧开得快,要智慧开得大,你必须依教奉行。你不能把自己所学习到的,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虽开智慧,智慧还是有限,小智慧,还是解决不了大问题;要解决大问题,一定要开大智慧。
其实范仲淹的成就,也就是他年轻时常常讲的两句话,他一生真的做到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他一生把这两句话落实了,他真做到了。诸佛如来、大圣大贤,你综观他一生的行谊,几个字就说尽了。我们学佛几十年了,几十年当中锲而不舍,每天都在学习,我们总结整个佛法教诲我们的,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佛心,就是佛家讲的「无上菩提心」,说无上菩提心很难懂,我们把它写成这十个字,大家就比较容易体会;「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菩萨行。这个心落实在我们生活上,落实在我们工作里面,落实在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就叫菩萨行;换句话说,我们存佛之心,行佛之行,过佛菩萨的生活,真正离苦得乐了。
这个乐我们世间人没法子想像的,为什么?不是苦乐之乐,苦乐之乐不是真的乐,超越苦乐之乐,真乐!不是相对的,绝对的。它与自性相应,它与宇宙人生的真相相应,这是真乐、大乐。往年方东美先生所说的,「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意思就在此地。如果我们不能够依教奉行,这个享受是得不到的,你要想得到一定要依教奉行。释迦牟尼佛一生快乐,孔老夫子很快乐,像范仲淹都很快乐,他们那个乐我们很不容易体会,他们是真乐。《论语》头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个悦是乐。「悦」是什么?从内心里头发出来的,不是外面的,与外境毫不相关。这个喜乐就像泉水一样往外面涌,无有止境,这是真乐。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