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二九卷) 2000/7/11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329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摩睺罗伽王偈颂,第八首:
【佛於往昔广大劫,集欢喜海深无尽,是故见者靡不欣,此法严音之所入。】
这是众妙庄严音摩睺罗伽王,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令一切众生随忆念生无边喜乐解脱门」。在前面长行文我们读过,如何令一切众生随忆念生无边喜乐,修学这个法门证无上道。这个法门在大乘佛法里面说得非常之多,《华严》上告诉我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任何一个法门都能够通一切法门,这是事实。我们今天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没有办法贯通,这个法门跟那个法门有很严峻的界限,没有法子突破。界限怎么产生的?总不外妄想分别执著。所以要晓得,我们在华严会上看到这一些诸菩萨们,他们修学任何一门能成无上道,主要就是他能够通一切法门,一切法门才成就这一个法门。这个一是任一,不是独一,不是专一,这个理念我们要清楚,我们必须要建立,你的心才广大。
偈颂里面说『佛於往昔广大劫』,这是讲时间,这个时间长,我们讲无始劫以来。他做的是什么?『集欢喜海』,「海」是比喻,佛家常讲「常生欢喜心」,就是这个意思。果然常生欢喜心,这个人决定成无上道。反过来看看我们,我们今天是集业障海,也是深无尽,我们不是欢喜,是业障。业障跟欢喜是一不是二,迷的时候,这个欢喜是法喜,自性里头本来具足,变成烦恼。迷了就变成烦恼,悟了就变成般若、变成欢喜;由此可知,迷悟之间。
「集」,这个字在此地代表修行,无量劫来修什么?修「欢喜」。在佛门里头代表的人物是弥勒菩萨,特别在中国造的造形,我们一般人都称他作欢喜佛。他这个造形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把他供奉在寺院的大门口,任何一个人只要踏进寺院,第一个看到他,他教你什么?教你学欢喜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要厌恶,常生欢喜心,就对了。从最浅显的地方来看,我们对人事物生厌恶,这是结恶缘,是不善业,常常以欢喜心处事待人接物,是跟人结善缘。这是从最浅近的地方来讲,你在这一生无论从事哪一种事业,障缘少,与人结的怨多,你的障碍就多。世间人常讲好事多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磨难?过去、今生跟众生结的不善缘,所以才有人障碍。
为什么会跟众生结不善缘?没有人教导。我们读读中国的古籍,真的会感慨万千,古人命好,从小就有人教。前清,这是乾隆年间的,陈弘谋先生他编了一部书,《五种遗规》,我们很多同学们都看过。这一本书也是个会集本,会集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他把它分成五大类。看到中国古代的教学从胎教开始,父母真正懂得爱护自己的子女,怀孕的时候起的念头都是正念,不起邪念,怕影响胎儿,真正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她的胎儿,小孩没有出世。出生之后,细心的去调养,所以他懂规矩。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到六、七岁就交给老师,老师来教导他,也是教导圣贤之道。家教是根,家教是先入为主,小孩眼睛一睁开看父母,父母就是他的榜样,父母做好榜样,他当然学好了。
今天我们看看这个社会,作父母不愿意带小孩,小孩生下来,请一个佣人来教,这个小孩长大是什么样子?长大之后后悔:小孩不听话,不听她的话,不跟她合作。从小他就得不到母爱,父母不照顾他,所以孝道没有了。到上学,家长也不懂尊师重道,师道没有了。这才造成今天社会严重的病态,现在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只是在利,有利就是朋友,没有利就是敌人,这还得了吗?孟子所说的,「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今天是全世界人上下交征利,所以才有世界末日的说法。学佛的人决定不迷信,决定不会轻易听信预言传说,但是佛法讲因果,看看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他想些什么,他说的是什么,他做的是什么,是与吉祥幸福相应,还是与凶灾祸害相应,我们从这里头去观察。
特别是青少年,你要看到今天社会青少年他们的思想言行,你就会感觉到将来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科技不断在发达,大国都在制造先进的武器,足以毁灭世界,将来制造这些武器给谁?给下一代的小孩。纵然这一代还不错,还能控制住,不会发动战争,到底下一代靠不住了。这个战争只要一起动,就是世界末日来临。我们今天还小心谨慎,还不敢干,他们敢。从什么地方看起?从现在我们在报章资讯里面常常听到的,小学生杀老师、杀同学、杀弟兄、杀父母,他将来长大了,他就会拿原子弹到处乱丢,丢著好玩。如果这个世界上这些领袖们真正觉悟了,真正明白了,要想挽救这个劫难,最好的方法把所有核武统统销毁,将来纵然他们要打仗,没有这些毁灭性的武器,那这个人就是菩萨,真正是慈悲救世;否则的话,祸害无穷。
这些道理,因果的事实,佛法讲得非常透彻。欢乐从哪里来的?从觉悟来的,苦难从迷惑来的。佛教众生的目的是离苦得乐,首先要晓得苦乐是怎么形成的,这佛清楚,於是佛教人破迷开悟。破迷开悟是因,断恶修善是缘,离苦得乐是果报。所以诸佛菩萨,中国古圣先贤,再看全世界其他每一个宗教,确实是同一个理念,同一个基础,同一个目标,都是教化众生免於苦难。佛家的经典多,讲得尤其透彻,圣贤人没有自己,出现在世间无非是利益一切苦难众生。只要在六道,没有不苦的,没有不在这受难的。我们三餐饮食就是苦,不需要饮食,这个人多快乐!一餐没有吃就害饿了,饿是病、是苦;一天没得吃,就相当苦了。所以饮食是什么?暂时减少痛苦而已,人有什么乐?这个就是属於业报之身。为什么会受业报身?迷惑,不了解事实真相,这样造成的。
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也叫五盖,可以不要。我们今天是功夫不到家,没有办法离开,功夫到家的人不需要,禅悦为食。其实他那个不是食,禅悦是什么?欢喜。谚语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欢喜是最丰富的营养。我们的欢喜心生不起来,常生欢喜心,这是最丰富的养分。在佛法里面讲,色界天人饮食断掉了,睡眠断掉了,财色名食睡统统断掉了,色界天,这是凡夫里面高级的凡夫。欲界天愈往上面去,财色名食睡的欲愈减少,到色界完全没有了,色界四禅十八天。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东西决定不是好东西,我们今天不能避免,天天还受用,可是要有高度的警觉,不是一个好的受用东西,应当逐渐逐渐把它放弃,这是个正确的思想。
「集欢喜海」,唯有修道。《论语》里面,孔老夫子给我们说了一个例子,颜回,颜回集欢喜海。物质生活虽然相当的贫困,贫困到一般人不能忍受,颜回每天还是笑容常开,一丝毫忧虑都没有。他乐的什么?他乐的道,他对於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业因果报事实真相,他明白了、透彻了,常生欢喜心。这样的人,一切众生见到他也能生欢喜心,所以毒蛇猛兽都不会侵害他。这个欢喜心就是佛家讲的慈心,弥勒菩萨修的是「慈心三昧」,能够折服一切的毒害。他是这个方法、这个法门,严音菩萨他契入的,我们要学。学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一个从事上学,一个从理上学,理跟事要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成就。只有理论,没有事,学不成功;只有事,没有理,时间久了会懈怠;唯有理跟事相辅相成才能恒久,永恒不变,一直到无上道。再看下面这一首:
【了知法界无形相,波罗蜜海悉圆满,大光普救诸众生,山臆能知此方便。】
『山』是须弥山,菩萨的德号叫须弥臆摩睺罗伽王,他得的是「於一切所缘决定不动到彼岸满足解脱门」。我们看他的赞颂,第一句『了知法界无形相』,这是真明了。法界确实无形无相,我们明明看到形相都在我们眼前,怎么说没有形相?我们所看到的是虚妄相,实际上决定没有形相。虚妄相是什么?是因果,佛家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两句话意思很深很广,包尽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世间法不违背这个原则,出世间法也不离这个原则,由此显出这两句话深广无尽。说万法皆空就是无形相,法界无形相。《金刚经》上佛已经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他给我们说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说明什么?能得的不可得,空的;你所得到的?所得到最贴近的是身体,然后才身外之物,这身体是不是真得到了?没有,也是空的。所有一切物,小说一个身,大的是虚空法界,它是怎么产生的?众缘和合而生的。缘聚就现相,有形有相;缘散了,形相就没有了,聚散无常。你从这个地方去细心体会,所有一切境界相不可得,就是你所得不可得,能所统统不可得,这个波罗蜜海圆满了。
『波罗蜜海』说的是什么?归纳起来讲,大乘菩萨的六波罗蜜。布施圆满了,布施度什么?度悭贪,你知道万法皆空,悭贪心没有著落了,布施都圆满;持戒也圆满,持戒度什么?度恶业,万法皆空哪来的恶业?忍辱度瞋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能度、所度都不可得,所以『悉圆满』。这是什么境界?法身大士,这不是凡夫;不但六道凡夫做不到,四圣法界也不行。四圣我们讲: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都不行。《华严经》上所说的,我们晓得这些人最低的果位都是圆教初住菩萨,所谓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法身大士,这是他们的境界。
虽然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多念、多听有好处,什么好处?妄想分别执著可以淡一点,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那你就入这个境界。我们没有完全放下,但是一定要把它降低,一年比一年少,你的功夫就在前进,就进步;如果妄想分别执著今年还跟去年一样,甚至於还比去年多一点,那你就退步,你就退了;如果妄想分别执著今年比去年少,你自己道业有进步。所以这样的经文多念有好处,「了知法界无形相」,包括我们现前,现前所有一切现相都是虚妄的。所以常读《金刚经》有好处,时时刻刻警惕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会不会在虚妄相上去认真计较?不需要了。
认真计较的是利益一切众生,决不为自己,为自己没有事了,万缘放下,身体还在这个世间干什么?帮助别人觉悟,干这个事情。帮助别人觉悟,唯一的方法就是讲经,通过讲经,通过对於经教的学习,就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对於当前的社会,我们要了解,这是一个工业时代,是个高科技的时代,每一个人生活得很辛苦,真的是分秒必争,哪有时间坐下来听讲?哪有时间在一起共同学习?这是现前事实的状况,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时代,从六、七岁上学,念到大学大概也二十多岁了,这一段时期当中天天忙著自己功课。踏进社会,社会是战场,要跟别人竞争,他有什么时间出来听听佛法,没有时间了。
我在一九八四年,在旧金山讲经,处所是美国的一个老人公寓,这个老人公寓是犹太人办的,办得很好,里面住了有四百多个单位,退休的老人。我在那里讲了一个星期,我看到那个情形就想到弥陀村,二十一世纪佛教的道场应该是这种形式。为什么?退休了,没有事情了,这个时候天天讲经他会来听;对佛法没有兴趣,他反正没有事情。所以学佛什么时候学?退休之后,这个时候是接受佛法最好的一个时段。我弥陀村的念头是从那里得来的,不要再去建寺庙庵堂,寺庙庵堂这种时代已经过去了,农业社会的时代,二十一世纪不适宜再建寺庙。真正帮助人觉悟,帮助人忏悔,帮助人断恶修善,改过自新,创造他来生光明的前途,这个无量无边的功德。
今天这个时代还要建寺院庵堂干什么?观光旅游,点缀画面;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好处?没有实际的好处。直接帮助人的是老人公寓,我们要到这个地方去弘法。在新加坡,其他地方也有,我曾经也去做过,监狱。老人退休村、老人公寓是道场,监狱是道场。在此地李木源居士专门帮助死囚,已经判了死刑的这些犯人,跟他们讲经,劝他们念佛。不错,很多人真的往生了,火化的时候都有舍利,拿来给我看。他真的回头了,我们常讲预知时至,他知道他什么时候要走,他预知时至,所以认真努力来学佛,这就是我们佛法里面讲闭生死关,成就很快。李木源帮助这些死囚往生,真正往生,瑞相希有,至少有十几个人,这叫真实功德。
我们必须了解事实真相,在这个世间才无忧无虑、无牵无挂,真的万缘放下,全心全力帮助别人觉悟,也就是成就自己的觉悟,自他不二。帮助别人往生,将来自己决定往生。你帮助那么多人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到你往生的时候,那些受过你恩惠的人,一定去找阿弥陀佛,「我到极乐世界都是他帮助的,现在他要往生了,咱们赶快去接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个道理要懂。所以在世间第一等的好事,是帮助人往生作佛、帮助人开悟,这是世间第一等好事,我们这一生决定没有空过。
干这个事情也有两种形式,弘法跟护法,弘护一定要密切配合。我们今天在这个道场,能够跟大家在一起学习《华严经》,我们靠李木源居士护持,如果没有他的护持,我们就不会有这个场所,也就不可能有这一会。真正发心做这个事情的人,我们今天借助高科技的传播,全世界人赞叹,全世界学佛的人没有不赞叹李居士的。我们对於全世界学佛的同修,也至诚的感恩,他们的赞叹,他们的援助,尤其是中国大陆,他们收入艰难,省吃俭用,把钱带到此地来,帮助弥陀村,帮助我们做录像带、录音带、光碟,印这些书籍。我们每天念回向偈,「上报四重恩」,四重恩里头有众生恩,众生恩里头最重的是常常帮助这个道场,来成就弘法利生的事业。
人要有道义,决定不可以忘恩负义。这许多人当中,绝大多数我们没有见过面,彼此还不相识,可是他们在电视、在网路上、在其他媒体上,知道我们的讯息,许许多多藉著媒体传播来修学佛法,我们每天收到许多的信件。这些从外面传来的资讯,给我们鼓励,也给我们压力,我们如果不能够认真把这个工作做好,我们怎么对得起这么多的同修?这么多的佛弟子?所以念念行行都要向著圆满,虽然得不到圆满,圆满是我们的方向,一定是全心全力在做。
『大光普救诸众生』,「大光」是智慧。佛法自始至终不离智慧,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总归结就是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是佛法教学的目的,戒定是手段、是方法,自始至终都是智慧。所以佛家教学,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讲,它的中心就是破迷开悟。我们讲得更具体一点,佛教导我们,让我们有能力,在世出世间一切法里辨别真妄,哪是真的,哪是假的,辨别邪正、辨别是非、辨别利害,要有这个能力,具足这样的能力,你才会做到趋吉避凶。佛用这个方法「普救诸众生」,诸众生是讲十法界的众生。须弥臆摩睺罗伽王他知道,他懂得这个方便,他依照这个方便来修学,他成无上道。末后这一首:
【汝观如来自在力,十方降现罔不均,一切众生咸照悟,此妙光明能善入。】
这是可爱乐光明摩睺罗伽王,在长行里面他修学的法门是,「为一切不平等众生开示平等道解脱门」。就是开示众生平等的性理,破除种种不平等的情执,也就是破除众生的妄想分别执著,这样才能见性,称之为平等道。他的赞颂里面,我们要跟长行合起来看,意思就明显了。
『汝观如来自在力』,没有自在的能力,就不能帮助一切众生得平等道。平等道里面,最殊胜、最稳当、最容易帮助一切众生的,就是净土法门。《无量寿经》经题:「清净平等觉」,这个法门能令十法界众生平等成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得的果报是平等佛,菩萨到那个地方证佛果,凡夫到那个地方也证佛果,这个佛果是平等的,没有说菩萨证得高,我们薄地凡夫证得劣,没有!法平等,果报平等,不可思议,这是「如来自在力」。要在净宗讲,这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力不可思议;在《华严经》里面,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都显示出如来的自在力。
自在力从什么地方来的?从智慧来的,他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他才有这个能力。如何能证得称性的智慧?必须要把障碍智慧的东西舍掉。经上常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说「一切皆成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我们在大乘经上都读过,确实是如此。为什么我们今天不能作佛,还在做生死苦恼的凡夫?佛说这个原因,「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的原因,佛是一句话说破了,妄想执著。众生跟佛的差别就在此地,诸佛如来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换句话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的这是佛,有妄想分别执著的这是凡夫,凡圣差别在此地。凡人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舍掉,凡人就成佛。所以我们要常常警觉到,妄想分别执著是我们的大害,是我们的大烦恼、大障碍,不但障碍证果、障碍开悟、障碍修善,连六道里头的善道都修不成。谁障碍你?不是外头人障碍,外面障碍不了你,是你内心起的障碍,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总要晓得。
佛跟法身菩萨为什么这么自在?我们同修每天我相信很多人念《般若心经》,《般若心经》就讲得很透彻,你念《般若心经》就天天提醒你。你虽念,你不懂,所以你没有警觉性。头一句「观自在菩萨」,我们就不懂,你要「观」就自在。我们不懂得观,什么叫观?离妄想分别执著叫观。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用的是妄想分别执著,没有观。观是智慧,没有观是烦恼,我们是用烦恼面对外面的境界,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用烦恼、用情执,这才搞成这个样子。诸佛菩萨不用这个东西,称之为观,观照。我们念这一句要懂得意思,要提醒自己,要学习,我也要学习用观照。
果然懂得用观照,天台大师讲佛的六个阶段,我们就提升了,我们到观行即。我们今天不懂得观照,还是感情用事,对人对事对物还是妄想分别执著,我们也学佛,天天也听经,这什么位子?名字位。天台大师分第一个是理即佛,这大家都有,从理上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大家都是佛,平等佛,从理上讲的。可是从事上说,事上说我们今天是名字即佛,有名无实,功夫不得力。如果我们真肯学,舍弃妄想分别执著,用观照,那就提升,功夫得力,这才会有进步,观行即佛。你的观,落实到你的生活上,生活是行为,叫观行,你功夫真得力,你所学的东西都用上了。再往上提升一级,相似即佛,那出了六道,就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相似,有一点像,还不是真的。还要向上提升,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这叫分证即佛,你是真的,不是假的,这真佛。虽是真佛,不圆满,古人比喻,像什么?像初三、初四的月亮,月亮是真月,决定不是假的,但是不是十五的月亮,没有圆满。只要是真的,就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有四十一个位次,法身大士。
我们怎样把自己从名字位提升到观行位,这个修行才真正上轨道。如果永远住在名字位里面,三途避不开,没有办法脱离三途。只要提升到观行位,你就决定不堕三途,六道里面你在三善道,你不会堕到恶道。而且三善道决定在人天道,也不会堕在阿修罗道,没有理由堕在阿修罗道。「观行」,就是夏莲居老居士讲的「真干」;善导大师教导我们的,佛教我们做,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教我们不做,我们决定不可以做,这是落实「观行」。
第二句讲,『十方降现罔不均』,这平等。十方世界佛都示现,都降身示现,均等。「罔」是无的意思,没有不均等的,平等。佛的心是平等心,决定没有偏爱,决定没有高下,我们看佛不平等,是我们以不平等的心看佛,好像佛也不平等,其实我们错了,佛永远平等,菩萨也平等,特别是法身大士。可是佛的示现,这也是讲因果,众生有感,佛就现形,众生没有感,佛就不会现。什么是感?众生有心要学佛,这就有感;众生有心想行善,有向善的心,有好德的念头,有学佛、学圣贤的愿望,佛菩萨感应来了。
感应在佛家里面所讲的有四种:第一种叫显感显应,明显的,他应你也很清楚;第二种显感冥应,确实有应,但是这个应可能你还没发现,也就是我们自己并不知道,好像佛菩萨在暗中帮助我们,这叫显感冥应;第三种冥感显应,这个感应的人可能自己还不晓得,自己确实有这个心、有这个愿,但是很薄弱,真有,佛菩萨明显的来帮助他,给他做助缘;第四种是冥感冥应。「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佛菩萨有这个能力。不像我们想做个事情,有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不是的,他们力量真圆满,圆满具足。这是无始劫来戒定慧三学薰修的功德,所以得大自在!
『一切众生咸照悟』,「照」是佛这一边,「悟」是众生这一边。众生接受佛菩萨的教诲,教诲的方法无量无边,不一定是在课堂,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只要令我们觉悟,都是佛菩萨的教诲,都是佛菩萨的示现。佛菩萨示现不是恒常的,刹那间尔!这一刹那当中,令你觉悟了。所以方式没有一定,时节因缘也没有一定。诸佛菩萨有能力观机,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来示现,帮助你恍然大悟。这些事情我们在古大德著书里面见到很多,不仅仅是《五灯会元》、《传灯录》,不仅仅是这些,教下也不少。我们在《高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里面,甚至於中国大陆许多名山道场,山志记载都非常丰富。现在这一代少了,跟过去相比逊色太多,什么原因?我们要晓得现在人烦恼重,障碍还是在自己,烦恼太重了。社会不善的诱惑力量太大,令修行人无法招架。还有一个原因,善知识少了,善知识为什么少?没有人肯真的好学,善知识少了。也就是说明我们这个时代真正好学的人,跟从前比数量上悬殊太大了,从前好学的人多,现在好学的人少。
好学的标准是什么?依教奉行。今天人虽然听、虽然读,不肯落实,所以这个不是真的好学。好学是学了真做到,真善知识教学生是教这样的学生。教你,你明白了,你做不到,他不教你了,何必浪费口舌、浪费精神?不教了。果然真正好学,尊师重道,依教奉行,你说你找不到老师,没这个话!佛菩萨会示现,佛菩萨会照顾,会帮助。由此可知,关键在自己是不是诚心诚意感动诸佛菩萨。你不要去考虑佛菩萨应不应,问题你有没有感,自己真有感,佛菩萨真的有应,然后才体会到佛恩德之大!有感必应,感应道交,从来不失时。我们明白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然后才晓得要怪自己,怨天尤人,「佛菩萨没有好好照顾我」,你这是在造罪业,这个念头就是罪业。诸佛菩萨无时无刻不照顾,是你自己不知道自爱,这个没法子。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是无缘?不知道自爱,这就是无缘。不能真正发心,不能真正向佛学习,佛讲的话听不懂,佛教导我们,自己没有办法做到,依旧随顺烦恼习气,所以这是你没有法子感应,道理在此地。
这一首偈是平等偈。佛示现在十法界,十法界众生得到佛教诲的利益各个不相同,各个不相同不是不平等,佛的教诲是平等的,各人得利益不相同不平等,各人业障习气不一样,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从理上来讲,各个人放下自己妄想分别执著不一样,有人放下得多,有人放下得少。放下得多的,这个人根性就利;放下得少的,这个根性就不利;完全没有放下的,那你就白听、白学了,你丝毫利益都得不到。如果说利益,那只可以说阿赖耶识里面种了佛法的种子,在这一生当中你不得受用,古人所谓该怎么生死还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怎么轮回,你所修学的帮不上忙。如果说要真正帮得上忙,决定要入观行位中,名字位中是只能够种善根,阿赖耶识所谓金刚种子永远不坏。事、理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诸佛菩萨帮助我们,大家总要记住,是教学,无尽的慈悲心。慈是爱护我们,悲是怜悯我们,希望我们觉悟,希望我们回头。我们真肯回头,真肯觉悟,缘决定殊胜。
这个法门妙光明菩萨,此地所列的这些人物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示现为法身菩萨,『能善入』。他给我们做个榜样,我们要知道学习,关键在「善」。我们今天有时候也能契入一点,不善。为什么会不善?《十善业道经》里面讲的夹杂,夹杂就不善。夹杂什么?夹杂疑惑,你有疑惑,你不能完全相信,信没有达到清净,所以叫半信半疑。或者说我九分信,还有一分疑,那还是夹杂,还是不善。「善入」是毫无疑惑,清净信心,圆满的信心,这才能善入。不但解,常讲大开圆解,真信圆解,这才能善入。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摩睺罗伽王偈颂,第八首:
【佛於往昔广大劫,集欢喜海深无尽,是故见者靡不欣,此法严音之所入。】
这是众妙庄严音摩睺罗伽王,他所修学的法门是「令一切众生随忆念生无边喜乐解脱门」。在前面长行文我们读过,如何令一切众生随忆念生无边喜乐,修学这个法门证无上道。这个法门在大乘佛法里面说得非常之多,《华严》上告诉我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任何一个法门都能够通一切法门,这是事实。我们今天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没有办法贯通,这个法门跟那个法门有很严峻的界限,没有法子突破。界限怎么产生的?总不外妄想分别执著。所以要晓得,我们在华严会上看到这一些诸菩萨们,他们修学任何一门能成无上道,主要就是他能够通一切法门,一切法门才成就这一个法门。这个一是任一,不是独一,不是专一,这个理念我们要清楚,我们必须要建立,你的心才广大。
偈颂里面说『佛於往昔广大劫』,这是讲时间,这个时间长,我们讲无始劫以来。他做的是什么?『集欢喜海』,「海」是比喻,佛家常讲「常生欢喜心」,就是这个意思。果然常生欢喜心,这个人决定成无上道。反过来看看我们,我们今天是集业障海,也是深无尽,我们不是欢喜,是业障。业障跟欢喜是一不是二,迷的时候,这个欢喜是法喜,自性里头本来具足,变成烦恼。迷了就变成烦恼,悟了就变成般若、变成欢喜;由此可知,迷悟之间。
「集」,这个字在此地代表修行,无量劫来修什么?修「欢喜」。在佛门里头代表的人物是弥勒菩萨,特别在中国造的造形,我们一般人都称他作欢喜佛。他这个造形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把他供奉在寺院的大门口,任何一个人只要踏进寺院,第一个看到他,他教你什么?教你学欢喜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不要厌恶,常生欢喜心,就对了。从最浅显的地方来看,我们对人事物生厌恶,这是结恶缘,是不善业,常常以欢喜心处事待人接物,是跟人结善缘。这是从最浅近的地方来讲,你在这一生无论从事哪一种事业,障缘少,与人结的怨多,你的障碍就多。世间人常讲好事多磨,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磨难?过去、今生跟众生结的不善缘,所以才有人障碍。
为什么会跟众生结不善缘?没有人教导。我们读读中国的古籍,真的会感慨万千,古人命好,从小就有人教。前清,这是乾隆年间的,陈弘谋先生他编了一部书,《五种遗规》,我们很多同学们都看过。这一本书也是个会集本,会集中国古圣先贤的教诲,他把它分成五大类。看到中国古代的教学从胎教开始,父母真正懂得爱护自己的子女,怀孕的时候起的念头都是正念,不起邪念,怕影响胎儿,真正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她为什么要这样做?教她的胎儿,小孩没有出世。出生之后,细心的去调养,所以他懂规矩。家庭教育是教育的根本,到六、七岁就交给老师,老师来教导他,也是教导圣贤之道。家教是根,家教是先入为主,小孩眼睛一睁开看父母,父母就是他的榜样,父母做好榜样,他当然学好了。
今天我们看看这个社会,作父母不愿意带小孩,小孩生下来,请一个佣人来教,这个小孩长大是什么样子?长大之后后悔:小孩不听话,不听她的话,不跟她合作。从小他就得不到母爱,父母不照顾他,所以孝道没有了。到上学,家长也不懂尊师重道,师道没有了。这才造成今天社会严重的病态,现在社会人与人的交往只是在利,有利就是朋友,没有利就是敌人,这还得了吗?孟子所说的,「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今天是全世界人上下交征利,所以才有世界末日的说法。学佛的人决定不迷信,决定不会轻易听信预言传说,但是佛法讲因果,看看现在这个时代的人,他想些什么,他说的是什么,他做的是什么,是与吉祥幸福相应,还是与凶灾祸害相应,我们从这里头去观察。
特别是青少年,你要看到今天社会青少年他们的思想言行,你就会感觉到将来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科技不断在发达,大国都在制造先进的武器,足以毁灭世界,将来制造这些武器给谁?给下一代的小孩。纵然这一代还不错,还能控制住,不会发动战争,到底下一代靠不住了。这个战争只要一起动,就是世界末日来临。我们今天还小心谨慎,还不敢干,他们敢。从什么地方看起?从现在我们在报章资讯里面常常听到的,小学生杀老师、杀同学、杀弟兄、杀父母,他将来长大了,他就会拿原子弹到处乱丢,丢著好玩。如果这个世界上这些领袖们真正觉悟了,真正明白了,要想挽救这个劫难,最好的方法把所有核武统统销毁,将来纵然他们要打仗,没有这些毁灭性的武器,那这个人就是菩萨,真正是慈悲救世;否则的话,祸害无穷。
这些道理,因果的事实,佛法讲得非常透彻。欢乐从哪里来的?从觉悟来的,苦难从迷惑来的。佛教众生的目的是离苦得乐,首先要晓得苦乐是怎么形成的,这佛清楚,於是佛教人破迷开悟。破迷开悟是因,断恶修善是缘,离苦得乐是果报。所以诸佛菩萨,中国古圣先贤,再看全世界其他每一个宗教,确实是同一个理念,同一个基础,同一个目标,都是教化众生免於苦难。佛家的经典多,讲得尤其透彻,圣贤人没有自己,出现在世间无非是利益一切苦难众生。只要在六道,没有不苦的,没有不在这受难的。我们三餐饮食就是苦,不需要饮食,这个人多快乐!一餐没有吃就害饿了,饿是病、是苦;一天没得吃,就相当苦了。所以饮食是什么?暂时减少痛苦而已,人有什么乐?这个就是属於业报之身。为什么会受业报身?迷惑,不了解事实真相,这样造成的。
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财、色、名、食、睡,这叫五欲,也叫五盖,可以不要。我们今天是功夫不到家,没有办法离开,功夫到家的人不需要,禅悦为食。其实他那个不是食,禅悦是什么?欢喜。谚语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所以欢喜是最丰富的营养。我们的欢喜心生不起来,常生欢喜心,这是最丰富的养分。在佛法里面讲,色界天人饮食断掉了,睡眠断掉了,财色名食睡统统断掉了,色界天,这是凡夫里面高级的凡夫。欲界天愈往上面去,财色名食睡的欲愈减少,到色界完全没有了,色界四禅十八天。所以我们要晓得这个东西决定不是好东西,我们今天不能避免,天天还受用,可是要有高度的警觉,不是一个好的受用东西,应当逐渐逐渐把它放弃,这是个正确的思想。
「集欢喜海」,唯有修道。《论语》里面,孔老夫子给我们说了一个例子,颜回,颜回集欢喜海。物质生活虽然相当的贫困,贫困到一般人不能忍受,颜回每天还是笑容常开,一丝毫忧虑都没有。他乐的什么?他乐的道,他对於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业因果报事实真相,他明白了、透彻了,常生欢喜心。这样的人,一切众生见到他也能生欢喜心,所以毒蛇猛兽都不会侵害他。这个欢喜心就是佛家讲的慈心,弥勒菩萨修的是「慈心三昧」,能够折服一切的毒害。他是这个方法、这个法门,严音菩萨他契入的,我们要学。学的方法不外乎两种,一个从事上学,一个从理上学,理跟事要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成就。只有理论,没有事,学不成功;只有事,没有理,时间久了会懈怠;唯有理跟事相辅相成才能恒久,永恒不变,一直到无上道。再看下面这一首:
【了知法界无形相,波罗蜜海悉圆满,大光普救诸众生,山臆能知此方便。】
『山』是须弥山,菩萨的德号叫须弥臆摩睺罗伽王,他得的是「於一切所缘决定不动到彼岸满足解脱门」。我们看他的赞颂,第一句『了知法界无形相』,这是真明了。法界确实无形无相,我们明明看到形相都在我们眼前,怎么说没有形相?我们所看到的是虚妄相,实际上决定没有形相。虚妄相是什么?是因果,佛家常讲「万法皆空,因果不空」,这两句话意思很深很广,包尽了世出世间一切法。世间法不违背这个原则,出世间法也不离这个原则,由此显出这两句话深广无尽。说万法皆空就是无形相,法界无形相。《金刚经》上佛已经给我们很好的启示,他给我们说三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说明什么?能得的不可得,空的;你所得到的?所得到最贴近的是身体,然后才身外之物,这身体是不是真得到了?没有,也是空的。所有一切物,小说一个身,大的是虚空法界,它是怎么产生的?众缘和合而生的。缘聚就现相,有形有相;缘散了,形相就没有了,聚散无常。你从这个地方去细心体会,所有一切境界相不可得,就是你所得不可得,能所统统不可得,这个波罗蜜海圆满了。
『波罗蜜海』说的是什么?归纳起来讲,大乘菩萨的六波罗蜜。布施圆满了,布施度什么?度悭贪,你知道万法皆空,悭贪心没有著落了,布施都圆满;持戒也圆满,持戒度什么?度恶业,万法皆空哪来的恶业?忍辱度瞋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能度、所度都不可得,所以『悉圆满』。这是什么境界?法身大士,这不是凡夫;不但六道凡夫做不到,四圣法界也不行。四圣我们讲: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都不行。《华严经》上所说的,我们晓得这些人最低的果位都是圆教初住菩萨,所谓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法身大士,这是他们的境界。
虽然不是我们的境界,我们多念、多听有好处,什么好处?妄想分别执著可以淡一点,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那你就入这个境界。我们没有完全放下,但是一定要把它降低,一年比一年少,你的功夫就在前进,就进步;如果妄想分别执著今年还跟去年一样,甚至於还比去年多一点,那你就退步,你就退了;如果妄想分别执著今年比去年少,你自己道业有进步。所以这样的经文多念有好处,「了知法界无形相」,包括我们现前,现前所有一切现相都是虚妄的。所以常读《金刚经》有好处,时时刻刻警惕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会不会在虚妄相上去认真计较?不需要了。
认真计较的是利益一切众生,决不为自己,为自己没有事了,万缘放下,身体还在这个世间干什么?帮助别人觉悟,干这个事情。帮助别人觉悟,唯一的方法就是讲经,通过讲经,通过对於经教的学习,就用这个方法。这个方法对於当前的社会,我们要了解,这是一个工业时代,是个高科技的时代,每一个人生活得很辛苦,真的是分秒必争,哪有时间坐下来听讲?哪有时间在一起共同学习?这是现前事实的状况,我们必须了解。学生的时代,从六、七岁上学,念到大学大概也二十多岁了,这一段时期当中天天忙著自己功课。踏进社会,社会是战场,要跟别人竞争,他有什么时间出来听听佛法,没有时间了。
我在一九八四年,在旧金山讲经,处所是美国的一个老人公寓,这个老人公寓是犹太人办的,办得很好,里面住了有四百多个单位,退休的老人。我在那里讲了一个星期,我看到那个情形就想到弥陀村,二十一世纪佛教的道场应该是这种形式。为什么?退休了,没有事情了,这个时候天天讲经他会来听;对佛法没有兴趣,他反正没有事情。所以学佛什么时候学?退休之后,这个时候是接受佛法最好的一个时段。我弥陀村的念头是从那里得来的,不要再去建寺庙庵堂,寺庙庵堂这种时代已经过去了,农业社会的时代,二十一世纪不适宜再建寺庙。真正帮助人觉悟,帮助人忏悔,帮助人断恶修善,改过自新,创造他来生光明的前途,这个无量无边的功德。
今天这个时代还要建寺院庵堂干什么?观光旅游,点缀画面;除此之外,还能有什么好处?没有实际的好处。直接帮助人的是老人公寓,我们要到这个地方去弘法。在新加坡,其他地方也有,我曾经也去做过,监狱。老人退休村、老人公寓是道场,监狱是道场。在此地李木源居士专门帮助死囚,已经判了死刑的这些犯人,跟他们讲经,劝他们念佛。不错,很多人真的往生了,火化的时候都有舍利,拿来给我看。他真的回头了,我们常讲预知时至,他知道他什么时候要走,他预知时至,所以认真努力来学佛,这就是我们佛法里面讲闭生死关,成就很快。李木源帮助这些死囚往生,真正往生,瑞相希有,至少有十几个人,这叫真实功德。
我们必须了解事实真相,在这个世间才无忧无虑、无牵无挂,真的万缘放下,全心全力帮助别人觉悟,也就是成就自己的觉悟,自他不二。帮助别人往生,将来自己决定往生。你帮助那么多人到极乐世界去作佛,到你往生的时候,那些受过你恩惠的人,一定去找阿弥陀佛,「我到极乐世界都是他帮助的,现在他要往生了,咱们赶快去接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个道理要懂。所以在世间第一等的好事,是帮助人往生作佛、帮助人开悟,这是世间第一等好事,我们这一生决定没有空过。
干这个事情也有两种形式,弘法跟护法,弘护一定要密切配合。我们今天在这个道场,能够跟大家在一起学习《华严经》,我们靠李木源居士护持,如果没有他的护持,我们就不会有这个场所,也就不可能有这一会。真正发心做这个事情的人,我们今天借助高科技的传播,全世界人赞叹,全世界学佛的人没有不赞叹李居士的。我们对於全世界学佛的同修,也至诚的感恩,他们的赞叹,他们的援助,尤其是中国大陆,他们收入艰难,省吃俭用,把钱带到此地来,帮助弥陀村,帮助我们做录像带、录音带、光碟,印这些书籍。我们每天念回向偈,「上报四重恩」,四重恩里头有众生恩,众生恩里头最重的是常常帮助这个道场,来成就弘法利生的事业。
人要有道义,决定不可以忘恩负义。这许多人当中,绝大多数我们没有见过面,彼此还不相识,可是他们在电视、在网路上、在其他媒体上,知道我们的讯息,许许多多藉著媒体传播来修学佛法,我们每天收到许多的信件。这些从外面传来的资讯,给我们鼓励,也给我们压力,我们如果不能够认真把这个工作做好,我们怎么对得起这么多的同修?这么多的佛弟子?所以念念行行都要向著圆满,虽然得不到圆满,圆满是我们的方向,一定是全心全力在做。
『大光普救诸众生』,「大光」是智慧。佛法自始至终不离智慧,十方三世诸佛如来教化众生,总归结就是戒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是佛法教学的目的,戒定是手段、是方法,自始至终都是智慧。所以佛家教学,我们用通俗的话来讲,它的中心就是破迷开悟。我们讲得更具体一点,佛教导我们,让我们有能力,在世出世间一切法里辨别真妄,哪是真的,哪是假的,辨别邪正、辨别是非、辨别利害,要有这个能力,具足这样的能力,你才会做到趋吉避凶。佛用这个方法「普救诸众生」,诸众生是讲十法界的众生。须弥臆摩睺罗伽王他知道,他懂得这个方便,他依照这个方便来修学,他成无上道。末后这一首:
【汝观如来自在力,十方降现罔不均,一切众生咸照悟,此妙光明能善入。】
这是可爱乐光明摩睺罗伽王,在长行里面他修学的法门是,「为一切不平等众生开示平等道解脱门」。就是开示众生平等的性理,破除种种不平等的情执,也就是破除众生的妄想分别执著,这样才能见性,称之为平等道。他的赞颂里面,我们要跟长行合起来看,意思就明显了。
『汝观如来自在力』,没有自在的能力,就不能帮助一切众生得平等道。平等道里面,最殊胜、最稳当、最容易帮助一切众生的,就是净土法门。《无量寿经》经题:「清净平等觉」,这个法门能令十法界众生平等成佛。往生到极乐世界得的果报是平等佛,菩萨到那个地方证佛果,凡夫到那个地方也证佛果,这个佛果是平等的,没有说菩萨证得高,我们薄地凡夫证得劣,没有!法平等,果报平等,不可思议,这是「如来自在力」。要在净宗讲,这就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愿力不可思议;在《华严经》里面,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都显示出如来的自在力。
自在力从什么地方来的?从智慧来的,他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他才有这个能力。如何能证得称性的智慧?必须要把障碍智慧的东西舍掉。经上常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说「一切皆成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我们在大乘经上都读过,确实是如此。为什么我们今天不能作佛,还在做生死苦恼的凡夫?佛说这个原因,「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的原因,佛是一句话说破了,妄想执著。众生跟佛的差别就在此地,诸佛如来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换句话说,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的这是佛,有妄想分别执著的这是凡夫,凡圣差别在此地。凡人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舍掉,凡人就成佛。所以我们要常常警觉到,妄想分别执著是我们的大害,是我们的大烦恼、大障碍,不但障碍证果、障碍开悟、障碍修善,连六道里头的善道都修不成。谁障碍你?不是外头人障碍,外面障碍不了你,是你内心起的障碍,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总要晓得。
佛跟法身菩萨为什么这么自在?我们同修每天我相信很多人念《般若心经》,《般若心经》就讲得很透彻,你念《般若心经》就天天提醒你。你虽念,你不懂,所以你没有警觉性。头一句「观自在菩萨」,我们就不懂,你要「观」就自在。我们不懂得观,什么叫观?离妄想分别执著叫观。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用的是妄想分别执著,没有观。观是智慧,没有观是烦恼,我们是用烦恼面对外面的境界,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用烦恼、用情执,这才搞成这个样子。诸佛菩萨不用这个东西,称之为观,观照。我们念这一句要懂得意思,要提醒自己,要学习,我也要学习用观照。
果然懂得用观照,天台大师讲佛的六个阶段,我们就提升了,我们到观行即。我们今天不懂得观照,还是感情用事,对人对事对物还是妄想分别执著,我们也学佛,天天也听经,这什么位子?名字位。天台大师分第一个是理即佛,这大家都有,从理上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大家都是佛,平等佛,从理上讲的。可是从事上说,事上说我们今天是名字即佛,有名无实,功夫不得力。如果我们真肯学,舍弃妄想分别执著,用观照,那就提升,功夫得力,这才会有进步,观行即佛。你的观,落实到你的生活上,生活是行为,叫观行,你功夫真得力,你所学的东西都用上了。再往上提升一级,相似即佛,那出了六道,就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相似,有一点像,还不是真的。还要向上提升,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超越十法界,这叫分证即佛,你是真的,不是假的,这真佛。虽是真佛,不圆满,古人比喻,像什么?像初三、初四的月亮,月亮是真月,决定不是假的,但是不是十五的月亮,没有圆满。只要是真的,就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有四十一个位次,法身大士。
我们怎样把自己从名字位提升到观行位,这个修行才真正上轨道。如果永远住在名字位里面,三途避不开,没有办法脱离三途。只要提升到观行位,你就决定不堕三途,六道里面你在三善道,你不会堕到恶道。而且三善道决定在人天道,也不会堕在阿修罗道,没有理由堕在阿修罗道。「观行」,就是夏莲居老居士讲的「真干」;善导大师教导我们的,佛教我们做,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教我们不做,我们决定不可以做,这是落实「观行」。
第二句讲,『十方降现罔不均』,这平等。十方世界佛都示现,都降身示现,均等。「罔」是无的意思,没有不均等的,平等。佛的心是平等心,决定没有偏爱,决定没有高下,我们看佛不平等,是我们以不平等的心看佛,好像佛也不平等,其实我们错了,佛永远平等,菩萨也平等,特别是法身大士。可是佛的示现,这也是讲因果,众生有感,佛就现形,众生没有感,佛就不会现。什么是感?众生有心要学佛,这就有感;众生有心想行善,有向善的心,有好德的念头,有学佛、学圣贤的愿望,佛菩萨感应来了。
感应在佛家里面所讲的有四种:第一种叫显感显应,明显的,他应你也很清楚;第二种显感冥应,确实有应,但是这个应可能你还没发现,也就是我们自己并不知道,好像佛菩萨在暗中帮助我们,这叫显感冥应;第三种冥感显应,这个感应的人可能自己还不晓得,自己确实有这个心、有这个愿,但是很薄弱,真有,佛菩萨明显的来帮助他,给他做助缘;第四种是冥感冥应。「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佛菩萨有这个能力。不像我们想做个事情,有时候心有余而力不足,他们不是的,他们力量真圆满,圆满具足。这是无始劫来戒定慧三学薰修的功德,所以得大自在!
『一切众生咸照悟』,「照」是佛这一边,「悟」是众生这一边。众生接受佛菩萨的教诲,教诲的方法无量无边,不一定是在课堂,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只要令我们觉悟,都是佛菩萨的教诲,都是佛菩萨的示现。佛菩萨示现不是恒常的,刹那间尔!这一刹那当中,令你觉悟了。所以方式没有一定,时节因缘也没有一定。诸佛菩萨有能力观机,知道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来示现,帮助你恍然大悟。这些事情我们在古大德著书里面见到很多,不仅仅是《五灯会元》、《传灯录》,不仅仅是这些,教下也不少。我们在《高僧传》、《居士传》、《善女人传》里面,甚至於中国大陆许多名山道场,山志记载都非常丰富。现在这一代少了,跟过去相比逊色太多,什么原因?我们要晓得现在人烦恼重,障碍还是在自己,烦恼太重了。社会不善的诱惑力量太大,令修行人无法招架。还有一个原因,善知识少了,善知识为什么少?没有人肯真的好学,善知识少了。也就是说明我们这个时代真正好学的人,跟从前比数量上悬殊太大了,从前好学的人多,现在好学的人少。
好学的标准是什么?依教奉行。今天人虽然听、虽然读,不肯落实,所以这个不是真的好学。好学是学了真做到,真善知识教学生是教这样的学生。教你,你明白了,你做不到,他不教你了,何必浪费口舌、浪费精神?不教了。果然真正好学,尊师重道,依教奉行,你说你找不到老师,没这个话!佛菩萨会示现,佛菩萨会照顾,会帮助。由此可知,关键在自己是不是诚心诚意感动诸佛菩萨。你不要去考虑佛菩萨应不应,问题你有没有感,自己真有感,佛菩萨真的有应,然后才体会到佛恩德之大!有感必应,感应道交,从来不失时。我们明白这些道理、这些事实,然后才晓得要怪自己,怨天尤人,「佛菩萨没有好好照顾我」,你这是在造罪业,这个念头就是罪业。诸佛菩萨无时无刻不照顾,是你自己不知道自爱,这个没法子。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什么是无缘?不知道自爱,这就是无缘。不能真正发心,不能真正向佛学习,佛讲的话听不懂,佛教导我们,自己没有办法做到,依旧随顺烦恼习气,所以这是你没有法子感应,道理在此地。
这一首偈是平等偈。佛示现在十法界,十法界众生得到佛教诲的利益各个不相同,各个不相同不是不平等,佛的教诲是平等的,各人得利益不相同不平等,各人业障习气不一样,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从理上来讲,各个人放下自己妄想分别执著不一样,有人放下得多,有人放下得少。放下得多的,这个人根性就利;放下得少的,这个根性就不利;完全没有放下的,那你就白听、白学了,你丝毫利益都得不到。如果说利益,那只可以说阿赖耶识里面种了佛法的种子,在这一生当中你不得受用,古人所谓该怎么生死还怎么生死,该怎么轮回还怎么轮回,你所修学的帮不上忙。如果说要真正帮得上忙,决定要入观行位中,名字位中是只能够种善根,阿赖耶识所谓金刚种子永远不坏。事、理我们都要清楚,都要明了。诸佛菩萨帮助我们,大家总要记住,是教学,无尽的慈悲心。慈是爱护我们,悲是怜悯我们,希望我们觉悟,希望我们回头。我们真肯回头,真肯觉悟,缘决定殊胜。
这个法门妙光明菩萨,此地所列的这些人物都是诸佛如来示现的,示现为法身菩萨,『能善入』。他给我们做个榜样,我们要知道学习,关键在「善」。我们今天有时候也能契入一点,不善。为什么会不善?《十善业道经》里面讲的夹杂,夹杂就不善。夹杂什么?夹杂疑惑,你有疑惑,你不能完全相信,信没有达到清净,所以叫半信半疑。或者说我九分信,还有一分疑,那还是夹杂,还是不善。「善入」是毫无疑惑,清净信心,圆满的信心,这才能善入。不但解,常讲大开圆解,真信圆解,这才能善入。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