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方广佛华严经 - (第三二三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二三卷)  2000/6/2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323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摩睺罗伽王长行,第十句:

  【可爱乐光明摩睺罗伽王,得为一切不平等众生开示平等道解脱门。】

  菩萨修行的法门,与我们有密切关系。『一切不平等众生』,老实话就是指我们现前的社会,广义的来讲十法界的众生,十法界众生都是不平等的,平等法界是一真法界,只有见性才平等,没有明心见性是决定不平等的。不平等这个差别从哪里来的?根源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十法界众生每一个人妄想分别执著不相同,怎么会有平等?所以在我们的分上,那就是天台大师所说的,理是平等的,事决定不平等。他老人家给我们说的六即佛,理即佛这平等了,从名字、观行、相似都不平等,到分证位事才平等。「理事不二,性相一如」,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不是十法界众生的境界。

  清凉大师在这一段注解里面给我们讲,「开生等理」。这个句子太简略了,我们看不懂,用现在的话再加几个字进去,就好懂了。「开示众生,平等性理」,这就好懂了,必须加几个字进去。「示佛等应」,应是感应,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众生虽然不平等,可是佛的应是平等的。下面说「破情不等」,情是有情众生,不等就是不平等。「令悟性等」,情不会平等的,但是性是平等的,这叫「平等道」。於是我们就晓得,菩萨为一切众生开示,平等道究竟是什么。总结起来,教导众生明心见性,就是开示平等道。这个好!这才是佛法教学的究竟圆满,宗门教下都是这个目标。可是我们要记住,念佛又如何?念佛人常说的带业往生,带业往生是不是属於平等道?真正学佛的人对这个事情不能不关心,否则的话,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的果位还比人家差一等。其实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听阿弥陀佛的教诲,目的还是明心见性。由此可知,明心见性是一切佛法教学终极的目标,净土宗念佛往生也不例外,我们这才放心了。由此可知,佛法不论哪个法门,《金刚经》说得很好,「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只是方法手段不一样,方向目标是相同的,最后都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法门虽然平等,众生不平等,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要了解。众生何以不平等?烦恼习气不相同。这个经上大别的常说,有人迷事、有人迷理、有人理事皆迷,这是从大的区分来说不平等;细分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是平等的,每一个人妄想杂念都不一样,他怎么能平等?如果我们将这一些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那就平等了。佛教导我们与大众相处,给我们讲了六条,六个条件叫「六和敬」,第一条「见和同解」,现在人讲的建立共识。佛法从什么地方来建立共识?佛没有说你们的见识是错误的,我是正确的,你们要放下你们的妄想执著,要都听我的,佛不是这个说法。佛要是这个说法,他的教学不算高明。佛的教法是教我们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放下,你也放下,我也放下,大家都没有妄想、都没有分别、都没有执著,这不就相同了吗?这个教学法高明!所以佛陀的伟大,不是叫我们跟他走,佛绝对不牵著人鼻子走,佛教人个个顶天立地,这才使得我们五体投地,不能不佩服他。

  我们懂得佛教学的原理原则,所有一切的方法,这佛经上常讲善巧方便,都是诱导我们、帮助我们觉悟的。可是我们自己业障太重太深了,佛的所有方法,我们都不能开悟,这个时候怎么办?就是像年轻人一样,太笨了,太愚痴了,你指他走的这个道路,他自己不会走,画的很详细的地图,跟他讲解、教他,他一上路,依旧迷惑了,方向道路都不知道,永远落在迷途里头,这时怎么办?只好带他一程。佛走在前面,我们跟他后面走,走上一段之后,逐渐逐渐自己明白了,可以不需要他带路,我们自己能到达目的地。六道凡夫,除了这个办法,没有第二条路可以走。所以我们不得不要求诸佛菩萨带我们一程,陪我们走开端的这一段距离。

  如果我们连这个道理都不懂,不愿意跟著佛走,自己去开一条路来走,这个路就不晓得走到哪里去了,这是佛经上所讲的险道!我们要肯定只有佛的道是正道,为什么?他是真正过来人,他是真正恢复自性圆满智慧的人,恢复自性圆满德能相好之人,真正有经验。我们要是不随著他走,自己去开辟一条新路,也能够通达明心见性,不是容易事情,要是武断的说一句话,根本不可能!为什么?经典里面讲得太多,「佛佛道同」,这一句话用意太深太深了!佛佛道同,没有两条路。我们要想把这个路走得成功、走得圆满,不遵循诸佛菩萨、古圣先贤的道路,我们根本就没有成就的希望。

  今天我们所走的路是真正的捷径,诸佛菩萨都赞叹,直截、快速、稳当、圆满,这是净土法门。这个路怎么走法?决定要遵守五经一论。你对於这六种典籍都能够通达明了最好,实在不能通达明了,一部也行,这六种东西任何一种,都能帮助你达到究竟圆满的目标。可是你要记住一句话,每一部经论最后有一句:「信受奉行」,如果把这个字疏忽了,你念佛发愿,还是不能往生。信,是信经典里面所讲的道理,信经典里面所讲的方法,信经典里面所开示的境界;受,完全接受;奉行,是落实在自己生活上。你每天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要遵守经典讲的道理方法,不能违背,这叫信受奉行。

  佛在经中无数次的劝导,「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这八个字就是「信受奉行」具体落实了,我们要完全接受,要不断的深入。佛在经论里头常常劝勉我们,要「深解义趣」,即使受持一部经,我们将这一部经的理论方法境界,完全应用在生活上,你就会有悟处,不至於迷失道路,你会开悟。这一悟,对於经中的义理,就会有更深一层的认识。经论里面讲的深度是没有止境的,从初发心一直到等觉菩萨天天有悟处,就是说天天深入,其深无底,没有止境,没有界限。为什么说它没有底限?因为它称性,佛经字字句句是性德的圆满流露,所以它的深、它的广都没有边际,我们要懂这个道理。

  如何深入?就是解跟行相辅相成。解是开悟,觉悟了,帮助行,行又帮助解。这就是往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看破是解,放下是行,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帮助看破,这两种辗转相辅相成,能到究竟佛果。要用现代的话来说,看破是学问,放下是功夫。从哪里放下?每个人习气妄想不相同,这跟治病一样,每个人得的病不一样,先治要命的病。你们看病医生给你处方,不是一种药,很多种药合在一起,中医、西医都一样,这也是会集,也是会集本,不是一味就能治得好的,所以我们想想这个道理。我们病很多,哪一种病是要命的、最严重的,这个害处最深最重的先对治它,其余轻的慢慢再对治。你懂得这个方法,你修行功夫自然就得力。凡是功夫不得力的,先治小病,后治大病,功夫决定不得力;功夫得力的人,先治大病,后治小病。我们的大病是些什么?从大处来说,贪、瞋、痴、慢。举这个例子来讲,如果我们贪心重,就对这个先下手;如果是瞋恚心重,就从瞋恚先下手;傲慢心重,就从傲慢先下手。先治最重的,然后再治比较轻一点的,这是方法。这一些烦恼习气,障碍了我们的自性。

  平等道,就是真如,就是自性。佛菩萨有智慧、有技巧为我们开示,我们自己要有能力悟入,假如自己没有能力悟入,听到开示也是白听了,有什么用处?得不到受用。「开示悟入」,前面两个字是老师的事情,后面两个字是作学生的事情,师资道合这个教学就有成就。老师跟学生道不合,不合是什么?老师虽然能开示,学生不能悟入,这个师生的道就不合了。学生要怎样才能悟入?关键在诚敬。印光大师《文钞》里面说了很多次,「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中国自古以来所说的尊师重道,老师是不是要我们尊敬?不是,如果老师要我们尊敬,这老师好名,假的不是真的。可是老师观察学生,学生当中能不能成就大器,从哪里观察?从他诚敬,就从他尊师重道这方面来观察。他为什么会尊敬老师?重视他的道业。凡是重视道学,外表上表现的,没有不尊敬老师的。所以尊师,实在是尊重你自己的好学。这个老师一定要认真来教导你,为什么?你有成就,就是说你能够接受。对老师轻慢的,老师不会专心教导他,为什么?怎么教他不能接受,心不在焉,教是白教了。儒跟佛都懂得观机施教,观察学生的根性,教他多少。学生有十分诚敬,老师教他九分,还是对不起他;学生只有一分诚敬,老师教他两分是多余的。老师有智慧,对待学生每一个人根性他都了解,他怎么教他心里有数,这是好老师,真正的老师,真正做到解惑传道。

  菩萨在此地他所得的法门是教学,所以我们在这里面要懂得,我们今天发心来求道、来求学,希望有成就,可是我们修学要具备哪些重要的条件不能不知道。佛法是师道,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道是根。所以佛教给韦提希夫人,求生西方净土的条件,没有讲信愿行,而说的是「净业三福」,我们这才恍然大悟。信愿行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必须具备的条件,这个条件扎根在净业三福里头,如果没有净业三福,你的信愿行全部落空。净业三福好比盖大楼的地基,打的地基,你盖这层大楼,下头没有做地基,盖上来就倒塌掉了。基础的基础,根本的根本,我们必须知道。净业三福,头一句话「孝养父母」,第二句话「奉事师长」,对照一下印祖讲的话,没有错,有根据。不是印祖随便说的,都是根据经教的义理来讲的,全是佛说的,所以不孝亲怎么行?

  古时候在汉朝已经列入制度化,国家要培养人才,也是用选举制度,选举这两个字在《汉书》里头。但是这个选举,不是人民选举,是地方官吏选举。地方的首长、县市长,他政绩里面第一条,是为国家选举人才。选什么?选儿童,选童子,选拔出来由国家来教育、来培养。条件是什么?两个字:孝、廉。所以地方官员、地方的首长常常微服私访,最重要的就是打听哪一家的小孩孝顺父母,他能够孝养父母就能够为国家尽忠;第二个条件廉洁,廉洁他就不会贪污;这两个条件:孝、廉。具足这两个条件,国家一定全心全力培养他、教育他,完全是国家来负担的,今天讲公费。他去读书,从小学、中学、大学全是国家供养,学成之后为国家做事。

  佛法里面成就道业,基础也在此地。你想作佛、作菩萨、作罗汉,头一个条件也是孝养父母。凡是孝养父母的,没有不尊敬师长的,为什么?不尊敬师长就是不孝,对不起父母。不友爱同学,也是不孝。叫父母忧虑,叫父母操心,那就是不孝。养,不但是养父母之身,生活要照顾;养父母的心,要让父母常常快乐喜悦,不要叫父母担心忧虑;最后还要懂得养父母之志,父母希望你在社会上能出人头地,能够为社会、为众生造福,这是父母之志;你要能做到,这才真叫孝养。父母要是有智慧,知道世出世间最好的事情是什么?作佛。儿子能作佛,那父亲就满意了,父母就欢喜了;你要是不作佛,你就是不孝,这都在「养」里头。如果我们这两个条件不具足,一切诸佛来给我们讲经说法,我们都不得受用。所以世出世间法的基础、根本,就在「孝亲尊师」。

  我们孝养父母,对父母是没得选择的,你一个人一生只有一个父母,老师可以选择。在从前为我们选择老师,不是自己,是父母,父母为我们选择老师。父母年岁大了,有经验、有智慧,他替我们选择老师。我们今天学佛,年龄都不小,不是童子,童子是不满二十岁,我们今天都是成年人,自己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这个时候寻师访友自己有能力,懂得亲近善知识,懂得去寻求一个适合自己修学的道场,这是出来参访,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

  一生道业能不能成就,《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世尊第一句话就说:「亲近明师」。这个明不是知名度高的,不是的,这个明是光明的明。往昔所指的明师,真正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之人,你亲近他,没错。在今天这个世界里面,大彻大悟的人没有了。我们听倓虚老法师的开示,他还有一个录音带在我们这边流通,佛七当中讲的开示,他老人家说,他一生没有见到一个大彻大悟的人,不但没有见到,听都没有听说过。这都是给我们说老实话,在这一代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没有了。学禅的他见过有得禅定的人,听过见过,学教的有依教奉行的人,没有听说有大开圆解的人,大开圆解跟宗门明心见性是同一个境界。这是在末法,教下没有大开圆解的,宗门没有大彻大悟的,我们要想亲近善知识,难!太难太难了!想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成就,真正成就就是永脱轮回,你要是不能脱离轮回,你没有成就,你来生还搞生死,这就错了!所以在当前这个时代,唯一一条出路就是念佛求生净土。

  倓虚法师的老师,谛闲老和尚,念佛往生净土的,他是天台宗的祖师。天台宗祖师念佛往生净土,是从智者大师开端的。天台宗是从智者大师才真正建立,但是他老人家是念佛求生西方,所以天台宗的祖师最后多半都是念佛往生。这也是很清楚、很明显的,给我们指出一条平等大道。尤其是最近这十年来,我们都读《无量寿经》,读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经题,经题也是会集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平等!这个法门就是平等道,一切不平等的众生,用这个法门平等成佛。我们深深相信,菩萨在此地开示众生平等的性理,必定也是这部经。能令十法界不平等的众生,平等得度,平等往生,平等成佛,不可思议的法门,百千万劫难遭遇。彭际清居士说得更好,「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居然被我们遇到了,这实在是值得庆幸!

  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我们要是遇到了,不知道珍惜,错过了,那真叫冤枉;你下一次再遇到,又要待无量劫。可是自己一定要清楚,遇不到的时候,决定要受轮回的苦报。李炳南老居士常讲,疏忽这个法门,不免长劫轮回。虽然阿赖耶识里头有弥陀的种子,你依旧免不了长劫轮回,你要受尽苦报。所以真正觉悟的人,当然将身心世界一切统统放下,我就这一部经,就这一句名号,我这一生就决定成就,这就是我这一生的大事因缘,其他的假的,其他的再仔细想想都是造轮回业。为什么不把轮回业舍掉?还要背上个轮回业来修净土,你的净土不纯净,净里头夹杂,就靠不住了。放下了,纯净,心纯净、行纯净。十善业道是落实,孝亲,「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亲尊师,十善是落实;如果不修十善业,你的孝亲尊师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没做到。

  我们真修净土法门,佛在《无量寿经》一开端就教给我们,「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那就是十善业道,就是净业三福「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两句的落实,我们有没有做到?三业当中最容易犯的是口业,所以《无量寿经》里面不是讲身、语、意,第一个是讲口业,其次讲身业、意业。口业最容易犯,说话不能不谨慎,不能不留意,话还没有出口,多想想该说不该说。如果是专修净业的人,《西方确指》里教导我们,觉明妙行菩萨他有一首偈说:「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打得念头死就是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著,你这一生就能够证得清净法身。这个话是真实话,这个教学是平等道,我们要不落实怎么行?真正能将经论里的教诲落实在生活当中,这是真实智慧,这是真修,夏莲居老居士常讲的「真干」。一定要把我们自己,过去、今生的妄想习气淘汰干净。我们在经论上常常看到佛讲「勇猛精进」,这句话什么意思?真正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叫做勇猛精进,完全将佛的教诲落实。

  在经前面这三句是总纲领,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是细说,这一大段的经文就是讲五戒十善,说得很详细。前面是提纲,后面给我们宣说细目,教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应该怎样过日子,怎样处事待人接物。所谓修行,修正我们一切的错误。我们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言语、错误的行为,必须依照《无量寿经》的教诲天天修正,那叫修行。所以我们净宗朝暮课诵,我特别选定第六品四十八愿做为早课读诵的经文,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这一段经文做为晚课读诵的经文,用意在哪里?早晨我们要发愿,我们的愿心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将弥陀四十八愿变成我们自己的本愿,这早课就有意义了;晚课决定随顺佛陀的教诲,改过自新,修正自己一切错误。

  《无量寿经》不能背诵没有关系,这两段经文一定要能够背诵,你才是真正修净土,真正受持《大乘无量寿经》,真正做到「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为人演说,你就是阿弥陀佛的代表,修净土的人就是阿弥陀佛代表。我们的心行,我们一举一动,不像阿弥陀佛,让世间人毁谤,让世间人侮辱,那就是侮辱阿弥陀佛。我们做得不好,把阿弥陀佛的人丢尽了,你还能往生?阿弥陀佛是个什么样的人,落实在我们身上,我们是样子,让人家一看,「阿弥陀佛是这样的」,起恭敬心,那我们的功德无量,这是我们往生的保障。我们做得不像阿弥陀佛,让人家指著鼻子骂我们,我们将来要堕地狱的。学佛是这个学法。

  这个法门叫易行道,易行道也不是那么容易,千万不要疏忽了。易行道是跟其他法门比较,容易!决不是我们想像当中那么容易,那你就搞错了。你修行一辈子,将来不能往生,你可不能怪佛菩萨,不能怪经上说得不灵,是你根本没有懂得经义,你没有依照经典去修行。所以经不是给你念的,每天念几遍,「我很乖,我早晚课都不缺,佛菩萨喜欢了」,那笑话!大笑话一个。在佛菩萨面前做早晚课,用意是表现自己的诚敬;读诵经典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诲,今天一定依教奉行,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是念给自己听的。

  为一切众生开示平等道,在无量法门里面,实在说无过於《清净平等觉经》,这就是《无量寿经》。现在流通的九个版本,我们细心去观察,确确实实夏老居士的会集本是最好的本子,集五种原译本之大成。我们深深相信,广度末法九千年苦难众生,必定是这个本子,我们毫无疑惑。流通这个本子无量功德,障碍这个本子果报生生世世愚痴,为什么?障碍别人的法身慧命。这都是实话,绝对不是骂人,绝对不是咒人。诸位看看《弥勒菩萨所问经》,就是《大宝积经》里面《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你看看就知道了。能够赞叹这个法门,赞叹这部经典,帮助流通,纵然不往生,来生必得大智慧。种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

  清凉开示的是,「示佛等应,破情不等」,这两句话说得好。众生有感,佛就有应,众生之感决定不平等,佛菩萨的应决定是平等,我们在《法华经》里面看到的。佛对众生开导,五乘是权说、方便说,这是什么?这是委曲,应一切不平等众生的心量。但是到最后,佛是「等赐大白牛车」,到最后佛给你的决定是平等的。《法华经》上的大白牛车是什么?念佛往生净土。所以唐朝善导大师说,「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这两句话就是「开示平等道」。他老人家这两句话,意思也是深广无尽。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出世,都是一个目标、一个道路:唯说弥陀本愿海。换句话说,没有别的,无非是劝人念佛,求生极乐世界而已!为什么?净土法门是平等法门。造作五逆十恶罪业的,即将堕地狱了,这样的众生都能叫他平等成佛,我们这才不能不佩服。

  平常我们听到人家赞叹,诸佛如来「万德万能」,万德万能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是赞叹的词句,还是真实的?这个话连许多大法师、老法师,我们向他请教的时候,他给我们怎么说?赞叹,不是真的。何以说不是真的?堕到地狱,佛不能救。可是我们读《华严》、读《法华》、读往生经,发现那是真的,佛确实有能力。为什么不能度?他这个人不相信,不是佛没有能力,是他不相信。果然相信,没有一个不得度的。相信的人,是一个真正彻底回头的人。

  往生有两种形式:一种平常念佛依教修行的,积功累德,依照三福、六度、三资粮修行的,这一类往生的人;另外一类是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临终忏悔往生的。《大藏经》里面,《阿闍世王经》就是个例子。我们在《观经》里面看到,阿闍世王跟提婆达多两个人勾结,无恶不作,杀父亲,害母亲,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五逆十恶干尽了,堕阿鼻地狱。阿闍世王临命终时后悔、忏悔,念佛往生了。往生是什么品位?我们在《阿闍世王经》里面看到,非常惊讶,上品中生。我们看到这个故事,给我们很高的警觉,千万不要轻视恶人。造作一切恶业的人不可以轻慢他,为什么?也许他临终忏悔的时候,往生品位在我之上,我还不如他。

  普贤菩萨教我们修「礼敬诸佛」,我们对待造作一切恶业的人,要跟对待诸佛菩萨那种礼敬的心行对待他,我们不犯过失,我们没有过失,说不定他临终忏悔。所以决定不可以轻慢一个众生,不要以为他不如我,这个话很难讲。我们今天没有智慧、没有神通、没有道力,不晓得他的根底,也许他有很深厚的善根,一时迷惑造业,一悔悟,一改过,那就像坐直升机一样,一下就上去了;我们一生苦修苦练,还落在他后头,还不如他。所以阿闍世王给我们的示现,使我们真正觉悟「傲不可长」。傲不可长是儒家所讲的,佛家所讲的傲慢一定要断干净,决定不能有。

  众生因为烦恼习气不相同,感应当然不一样,佛菩萨大慈大悲决定是平等应现,「破情不等,令悟性等」。为什么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都是佛,我们凡夫看诸佛如来也是凡夫、也是众生,平等的恭敬心生不起来,平等的供养心生不起来,原因在哪里?我们有情执,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没有办法断尽。而诸佛如来看一切众生是从性上看的,见性不著相,所以法界是平等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从这个地方看平等,佛的平等心现前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无情的众生皆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所以《华严经》上才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不但对有情众生要真诚恭敬,对於无情的众生,桌椅板凳无情众生同样的真诚恭敬。所以我们在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里头,修自己的真诚心、恭敬心、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是要在境界里头修,不是关著门在家里能修得成功的,没这个道理!是在实际上生活,实际应酬当中,成就自己的道业,成就自己的德行。离开实际生活,跟诸位说,没有佛法。

  「佛法」,诸佛菩萨生活的方法;「佛教」,是教给我们过诸佛菩萨的生活。无论境界是顺、是逆,无论我们生活是贫、是富,你只要觉悟,懂得了,所过的全是佛菩萨圆满智慧的生活,现在的话说,高度艺术的生活,你得大自在,你得的是大圆满。你决定没有忧虑、决定没有烦恼,你决定没有人我是非、决定没有贪瞋痴慢,你过的生活就是诸佛如来的生活,你才契入佛的境界。这是方东美先生早年所讲「人生最高的享受」,我们可以得到,放下情执就得到了。也就是说,放下自私自利,你才能得到;不能舍弃自私自利,你永远得不到。世间人迷在五欲六尘当中,迷了,唯恐失掉;诸佛菩萨在五欲六尘里面,得的是大自在、大圆满。

  今天大家仔细在这边观察,居士林这三年来,完全依教奉行,是什么样的气象?居士林从上到下,落实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财布施,不仅仅对於一切苦难有需求的人,我们尽心尽力帮助他们;居士林每天三餐供斋,三餐之外还有两道点心,五餐;晚上念佛堂二十四小时不间断,二楼的点心供应,夜晚的点心供应也不中断。每天在那边活动一千多人,星期天、假日、法会期间,差不多三、四千人在那边吃饭,一分钱不收,没有条件的。不是说你信佛才可以来,不信佛也能来,骂佛、毁谤佛,你来吃饭,我们都笑脸相迎,愈吃愈多。居士林没有大门的,你们都知道,里面的东西都摆在那里,你要拿,欢喜得很,随你拿,完全开放,不怕你拿,你拿去了,后头又进来了,财布施得无尽的财富。法布施,我们这边的书籍,经书、善书、录像带、录音带、光碟,也是摆在那里随便你拿、欢喜你拿。所以有同修到这里,我能拿多少?我说:你能够拿得动多少,你就拿多少,没有限制。所以我们一千多人在那边活动,没有意见,一团和气,这是什么?有智慧,天天听经。个个人都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对於苦难的人、疾病的人,居士林的义工都在做,欢喜在做。所以修三种布施,得三种果报,时间不长,这样的明显。我们总算放心了,经里面所讲的,我们现在做的,做到实验果然没错。

  居士林跟净宗学会完全遵守佛陀教诲,落实六度、四摄,落实经典上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完全证明了,经典上字字句句真实不虚!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将这一段的长行讲完了,下面要跟诸位介绍的是偈颂,偈颂是长行里面所说的修学心得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