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三二二卷) 2000/6/22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322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摩睺罗伽王长行,第九句:
【须弥臆摩睺罗伽王,得於一切所缘决定不动到彼岸满足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见理智成,则缘不动。智为行本,诸度悉圆,亦犹海纳百川,更不流矣」,将菩萨修学证果秘诀都跟我们说出来了。『於一切所缘决定不动到彼岸』,还要『满足』,满足就是圆满。由此可知,他的成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他怎么成就的?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一切所缘决定不动」,就是这八个字。我们想想我们今天所缘的,佛跟我们说四种缘: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所缘缘是我们所攀缘的这种缘,这里面太复杂了,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面对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攀缘无量无边,总不外这三大类。人有善恶,对善的生起贪爱,对恶的生起厌恶,这都是缘,都是所缘;对於一切事、一切物,那就更复杂了。菩萨有能力在一切所缘之中,他不动心,我们常讲的不动心、不起念、不分别、不执著。由此可知,菩萨修行是随缘,随缘就得自在,「到彼岸」是自在,「满足」是圆满。我们首先把这个要领掌握住。
再看清凉大师跟我们讲解,为什么他能够做到不动心、不起念?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大师头一句话重要,「见理智成」。理是什么?一切人事物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我们现在把这句话说得容易明白一点,我们讲作「宇宙人生的真相」。世尊四十九年教化众生教的是什么?就是这桩事情。人生的真相,你要是明白了,你就会做人,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宇宙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我们把它分成两类:一类是自然环境,一类是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在佛法里面讲天地鬼神,这就全部都包括尽了。
我们不了解人生的真相,所以跟别人不能相处,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误会、怨恨,甚至於战争,人祸的根源。我们不能够明了通达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不懂得如何跟地球上所有一切生物、植物、矿物,不知道跟它们的关系,所以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天灾,天灾人祸是这么来的。还有能够影响天灾人祸的是天地鬼神,他虽然不是因,他是缘,增上缘,吉凶祸福跟他们有关系。我们也不懂这些道理,不能了解事实真相,所以好的缘很少,恶的缘就很多,不知道与天地鬼神如何相处。这个问题清凉大师在此地讲,要「见理」。「见理」这一句话,在宗门里面讲明心见性,你才能见到事实真相,你才懂得怎样跟人跟物跟事相处,天地鬼神是包括在事里头。
见理,智慧就成就了,万事万法通达明了,所以遇缘自己能不动心。换句话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面对著一切人事物,智慧当家,不是烦恼当家。下面讲「智为行本」,这个人生活在圆满智慧之中,他生活表现的,用现在的话来说高度艺术,在佛法里面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人家念念是成就功德,行行累积功德,所以能成无上道。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是什么状况?我们今天不是「智为行本」,我们是惑为行本,迷惑颠倒。智为行本的结果是「诸度悉圆」,六度万行圆满。我们是迷惑,惑为行本,果是什么?众罪逼集。《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我们是积集无量无边的罪业,所以果报当然是三途。
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多,六道众生你的老家是三途,你在三途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很短。到三善道,就好比是你去度假、去旅游,时间不长,三恶道是老家,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很有幸,出来做一个短暂旅游,到人道来了,纵然你活上一百岁,在人世间很长寿,在忉利天才一天。在饿鬼道,饿鬼道的一天是人间一个月,我们人间一年是饿鬼道的十二天,很短暂时间的旅游。旅游结束,回家去了,就都回去,又要回三恶道。这是诸佛菩萨无尽的感叹,「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
我们听到佛菩萨这些话做何感想?真正有志气的人,勇猛回头,他在这一生超脱了;没有志气的人,甘心堕落。什么是没有志气的人?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烦恼习气里面最重要的,自私自利,患得患失。这个习气要不能改掉,你想脱离六道,难了,念佛都不能往生。如果人能把得失放下,你的烦恼就去掉一大半。释迦牟尼佛以及当时他们这些学生,给我们做出的榜样,我们要深思。他为什么要过这个生活?三衣一钵,树下一宿,为什么过这个生活?把自己的烦恼习气、自私自利、患得患失的念头完全放下。我们从这个地方认识世尊教化的本质,对於这个世间丝毫都不沾染,这在一生当中才能够超脱,这是真实智慧。
「行」就是生活,世尊所过的生活是真实智慧的生活。世间人不肯过,认为这是乞丐,贫贱到极处。他不晓得贫贱到极处,是最高度、最圆满的智慧。世间人贪恋五欲六尘,执著名闻利养,他所以生生世世出不了六道,常住三途,就被这个害了,他不觉悟,他不明了。他也想往上提升,就是提升不上去,原因在哪里?没有明了事实真相。所以释迦牟尼佛慈悲,他所示现的究竟圆满的智慧生活,我们凡人看到不知道。天天为我们讲经,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说什么?就是说这个道理,说这个事实真相。
我们凡夫不能放下,有恐惧的心理,放下之后,我明天生活怎么办?我日子怎么过?印光法师教我们念《了凡四训》,这里头有大道理在。《了凡四训》真的念明白了,念懂得了,你会相信因果,你会相信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我命里头有福,这个福丢不掉的;你命里头有财,你的财决定丢不掉。你把你的财富布施光了,明天自然就来了,命里头有,无论做什么事情,做事情是缘,他都赚钱。命里头有财是因,不管做哪个行业是缘,因跟缘结合,果报就现前,就这么个道理。愈舍愈多,世间人不懂这个道理,迷惑,有财富不肯舍;不肯舍,这一生享尽了,没有了,来生贫穷下贱。
自己有能力、有学术,不肯教给别人,这叫吝法,吝法得生生世世愚痴的果报。在唐朝时候,玄奘大师在印度留学,这个人很聪明,讲经说法印度这些大国王都喜欢听,每一个国王都希望留住玄奘大师在当地弘法利生。玄奘大师告诉他,他到印度来的目的,是为东土大唐苦难的众生求取佛法,他是这个使命到印度来的。你们留住我,不让我回去,使佛法不能够普及到东土,你们将来生生世世得愚痴果报。那些国王都是懂得佛法的,一听说这个话,害怕了,不敢留,乖乖的把他送回东土,这是真的。而且还帮助他,赞助他的旅费、马匹,驮这些经书,运输的,一路照顾他。所以要晓得,吝法得愚痴果报。
为什么佛法在印度消失掉了?这个因缘非常非常复杂,玄奘大师在印度的时候知道,不是不知道。这个复杂的因素,无量劫来冤冤相报,若不是大修行人,没办法超越。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佛也不能改变定业,你才晓得这因果多可怕!所以真正明了了,人在一生当中,决定不跟人结恶缘;换句话说,决定不可以以恶心待人,那自己要受报应的。别人以恶心待我,我以慈悲心、真诚心对他,我这个业消掉了。如果我们不懂这个道理,一定要以对等的报复心来对他,这就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太可怕了。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能跟人结怨,时时刻刻、念念当中,都要把过去的冤结化解,这是智慧。
佛菩萨的示现,在中国历代典籍里记载的就不少,无论是应化出家,或者是在家,在家或者是居士身分,或者是宰官身分,都是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唐朝的庞居士,这是在家菩萨给我们示现的,他家里环境也算是不错,学佛「见理智成」,禅宗讲明心见性,他把家里面的财物装在一条船上,船划到长江的中心,把船打破,沉到江心,统统都不要了。他这个举动,实在就是留一句话给后人,当时人问他:「庞先生,你这些财物虽然不要了,你为什么不拿去救济贫苦?」他说了一句话:「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几个人懂得无事?他以后的生活怎么办?编草鞋。草鞋有很多人没见过,我们这次从中国旅游带了一双草鞋来,你们大家可以看看什么叫草鞋。每天自己编草鞋,编几双草鞋卖几文钱,过今天的生活,他自在!什么牵挂都没有了,什么累赘都没有了,得大自在。所以你有钱是累赘,还想著钱做什么做什么,你说多麻烦、多操心!他教我们这一套,特别提醒我们。
佛在经上常讲「积财伤道」,什么是「伤道」?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里头有牵挂,你有忧虑,道就没有了。道是什么?道是清净心,道是平等心。《无量寿经》经题「清净平等觉」,这是无上大道。所以这些东西麻烦,你们同修到此地来送给我的供养,你们很多人看到,这个红包我不看的,在居士林全部送给他们,在此地全部送给净宗学会。为什么?麻烦,不是好东西。如果有人送个道场给你,那就完蛋了,这个道场是家,你已经出了家,现在再把个家给你枷住,你就出不了。
释迦牟尼佛,没有家、没有道场,树下一宿。以后在家弟子多了,尤其许多国王大臣,提供些精舍、园林、道场,释迦牟尼佛在那里讲经说法。那些精舍道场的主人,都是在家信徒、在家居士,借用的。我们今天所讲的,释迦牟尼佛要的是使用权,决不要所有权,所有权是在家这些国王大臣长者的,是他们所有的。可以使用,不可以所有,所以他得大自在。现在有不少出家人都有道场,有所有权状,他有所有的,很辛苦,比在家人过得还辛苦。为什么?在家人的家业小,苦少;出家人寺庙家业大,苦就大了。我们在往生瑞相上看,现在在家人修行往生瑞相好,很多;出家人反而少,很少能看到瑞相。原因在哪里?我们要知道。
真正不辜负这一生,决定要明理,决定要求智慧,世出世间的德业都靠智慧。李木源居士昨天晚上告诉我,你们大家都认识何云先生,他到新加坡来住的时间不长,大概只有两个月,在两个月当中他读了六十多本书,不容易!非常勤奋,晚上都是一、两点钟才睡觉。成就世间的事业,没有智慧、没有学问、没有德行,不能成就。今天我们走的道路是出世间的大事业,无比殊胜的事业,不读经怎么行?不修行怎么行?修行是什么?是读经的落实,是把经论当中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佛在经论当中所说,生活、工作,处世待人的原理原则,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这叫修行。
修行的总纲领,清凉在此地这两句话讲得明白,「智为行本」,我们修行要领这就抓住了。我们今天是迷,「迷为行本」是六道生死凡夫,「智为行本」是诸佛菩萨。由此可知,转迷为悟重要。转恶为善要不要劝?不要劝,他觉悟了,自自然然就转了;没有觉悟,劝他也枉然。由此可知,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慈悲在哪里?慈悲在教学,不疲不厌,真正做到有教无类。佛是以清净平等慈悲普度一切众生,「度」就是教导,「普」是决定没有差别,只要你肯接受,佛都热心教导你。你不肯接受,那就没法子,这是佛家常说的缘没成熟,你不肯接受。真正肯接受,能信、能解,能够依教奉行,这个人缘成熟了,这三个条件具足,他这一生决定得度,决定超越生死轮回。如果修净土,决定往生,成就就圆满了。
我们今天求的是什么?智,明理,宇宙人生真相。这桩事情,咱们天天听、天天读经、天天学习,自古至今,学一辈子的人都还不明理、都还糊涂的,很多很多。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他所学的没有落实,就这么个原因。他所学习经里头的道理,没有转换他的邪知邪见,这个邪知邪见就是错误的思想、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特别是现代的社会,提倡创新、创意,创新创意说得很好听,其实不是正知正见。正知正见里面,跟诸位说,决定没有创意,决定没有创新,是要走古圣先贤的老路,你自己不能重新开辟一条道路。你要是真的成佛了,真的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你的路跟过去佛决定是一条路。我们什么时候把这个事情看清楚,肯定了,下定决心,走古圣先贤的老路。现在世间人创新,开的新路很多,我们不走,我们走老路。
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述而不作,他没有创作,他没有自己的意思,没有自己的想法看法,他所说的是古佛所传的。在中国,孔老夫子也没有创作,夫子一生述而不作,传述古圣先贤的教诲,没有自己的东西。走古圣先贤的老路,靠得住。几千年来,凡是走老路的,都达到目的地,都成就了;走新路的人,临命终时手忙脚乱。我们要细心观察,然后知道怎样选择自己的道路。只有走老路,才真正能够达到「见理智成」。我们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自自然然就可以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什么?这是定功,你的禅定成就了。禅定是福,你的福报现前了。一切人事物通达明了,这是智慧。就生活上来说,这是佛经里面常讲的「定慧等运」;在学习过程当中,福慧双修;诸位要晓得,福是修定。这个路正确,这样才真正生活在圆满智慧之中,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圆满智慧相应。这个圆满智慧就是正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与这个相应,决定不迷惑。在形象上来说,觉悟的人,决定不生烦恼。烦恼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有没有智慧就是看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还会不会起心动念,还有没有分别执著;如果有这些东西,你要晓得你是惑为行本,你没有智慧。果然在生活里面,处事待人接物,都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都不起心、不动念,自己清楚,我现在已经转迷为悟了,转惑成智了,现在是智慧作主,「智为行本」。
只要智慧开了,六度万行就圆满,「诸度悉圆」。这个话怎么讲法?我们举例子来说。布施度什么?悭贪的;你面对一切人事物,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哪里有什么悭贪?悭贪没有了,布施度圆满了。持戒是度恶业,我们面对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哪里有恶业?善业尚且不可得,哪来的恶业?持戒波罗蜜圆满了。忍辱度瞋恚的,精进度懈怠的,禅定度散乱的,般若度愚痴的,只要做到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六度不就圆了吗?六度圆,万行就圆满,道理在此地。归结到最后,是要见理。於是我们就明了我们修学的目的在哪里?目的是要明理,目的是要开智慧。
我们通过佛法的学习,这是佛给我们做增上缘。我们今天有非常殊胜的增上缘,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我们所缘缘错了。亲因缘不必提,亲因缘是十法界之因,我们统统具足。我们阿赖耶识里头有佛种子、有菩萨种子,声闻、缘觉,一直到地狱种子,统统具足,这是亲因缘。所以亲因缘可以说一切众生是平等的,关键在所缘缘。我们今天缘哪个缘?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就要缘佛菩萨这个缘。如何缘佛?清净平等是佛,《无量寿经》的经题好,「清净平等觉」。怎样缘菩萨?四摄六度。我们能缘这些,你道业就会成就。
这个话说得浅显一点,就是存心一定要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我们的心,六度四摄是我们的行为,这就叫缘佛、缘菩萨。我们以这个所缘,我们真的转变过来了。每天读经研教,亲近诸佛菩萨,哪有不长进的道理?才是佛经上常常赞叹的勇猛精进。我们今天的大麻烦,虽然天天在读经研教,我们还是缘烦恼习气,我们「所缘缘」缘错了,依旧是自私自利,依旧是搞名闻利养,依旧堕落在五欲六尘之中,迷恋在其中,不晓得事实真相。《金刚经》上讲得清楚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生是一场梦,不是真实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所以我们一定要断恶修善。因果何以不空?因果转变不空,因刹那之间就转变成果,果刹那之间又转变成因,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因跟果永远相续;还有循环不空,我们所谓的冤冤相报是循环;说因果不空是说这三桩事情,我们要明了。
我们怎样去掌握、怎样去学习,如古德一样,这一生当中能见理,能成就自己的智慧?必须舍弃烦恼习气,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改正自己的生活习惯。所以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我们的行为一定要著重当前、现前,不是过去,不是未来,不是别的地区,是现前此时此地。我们大家共住在一起,我们应该守哪些规矩,必须要遵守。不能遵守,这是毛病习气,必须把毛病习气改正过来。佛教给我们团体生活一定遵守「六和敬」,六和敬里面第一条「见和同解」,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建立共识」,绝对的共识是万缘放下,一个杂念都没有,这自然就相同了,绝对的共识。
佛跟佛见面,一句话都没有,为什么?都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佛跟佛见面的时候,跟诸位说,也不打招呼,也不说话。菩萨跟菩萨见面会打招呼、会说话,为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不过他是与善相应、与理相应,善行。我们今天跟你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菩萨。佛没有这些,佛还分别这些?佛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菩萨有,菩萨要成佛,《金刚经》上一句话,「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把清净平等真诚统统舍掉,成佛了,才真正到大圆满。这个法舍掉了,世间这一些也都舍掉了,真正归到清净。
我们今天,菩萨跟凡夫,菩萨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跟佛那边相应的,我们今天总结的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存心,与佛心相应;行为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每一个佛都念佛,这是行跟佛相应。他把世间所有的一切烦恼习气舍掉了,人家起心动念是跟这个相应。我们凡夫起心动念跟这十个标准完全相违背,起心动念动的什么?虚伪、染污,染污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不平等,贡高我慢,总是把别人看低一级;愚痴,没有智慧;自私自利,没有慈悲。我们跟这个相应,这叫什么?这叫做世法,六道轮回法。心行都不相应,果报不相同。与佛菩萨相应的,果报至少在四圣法界;与凡夫烦恼习气相应的,果报在三途、在六道。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走的是哪一条路,清楚得很,一点都不模糊。路,各人走各人的路,谁都帮不上谁的忙,别指望别人帮助你,那是假的。你们读《楞严经》,释迦牟尼佛都没有办法帮阿难的忙,楞严会上阿难尊者觉悟了,原来路是自己走的,所谓「父子上山,各自努力」,「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这是真理,我们自己一定要晓得。理如是,事也如是,你才真正不会走入歧途,才真正不至於迷失了方向。我学佛这几十年当中,总结成这二十个字的纲领,便利同学参考,我们的心行这就相应,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成就。
行门的基础是断恶修善,解门的基础是转迷为悟,你能把这个根本掌握住,我们的修学才真正能做到事半功倍。这里面必须要克服自己的障难,障难是什么?是自己的毛病习气。譬如这边有同学告诉我们,我们每天晚上到居士林去听经、去讲经,我们的大车七点钟开车,有许多人拖延时间,拖延五分钟,拖延十分钟,慢慢才来,这就是错误的,这就是毛病习气,不遵守时间,让那么多人等你一个人。这就是什么?这造罪业,许许多多人坐在车上恭恭敬敬等你。这是举很小的事情,决定不可以!
早晚功课,再忙、再辛苦,一定要做。我们现在的工作量很大,诸位同学在此的学习,每个星期要写一万字讲稿,都很认真努力,晚上读书写作往往都到两、三点钟。所以我们早课的时间缩短,不要很长,但是不能够缺,早晨打个三皈就可以了。不必像其他道场,早晨还要读很多经、很多咒,因为他们平常不读,我们一天到晚都在读。早晚课的时间可以缩短,不能缺少,为什么?养成一个习惯。
李居士昨天晚上告诉我,我们居士林最近这位副林长,是个女的,是你们去帮她助念,昨天火化,留下有二十多颗舍利,舍利的颜色非常好。这个人一生心善、行善,她做个小买卖,一个小店,人家到她那儿拿东西,有的时候想偷东西,不付钱,她把他叫回来,「还要不要?要再拿」,都是这样的。一生做人是这样的,喜欢布施,开小店,到她那儿拿东西,没钱,不要紧,她布施。所以她往生的时候,邻居都哭。这是什么?平常修善因,临终那么多人感动,那是善果。像这些瑞相,她走的时候全身柔软,火化的时候有这么多舍利。这在佛法三转法轮叫「作证转」,给我们做证明,这不是假的,这是真的。走得那么安详,走得那么自在。所以要懂得为人,一切为社会、为众生,不为自己。自己做小生意、小买卖赚的钱,也能够奉献给社会更苦的人、更需要的人,宁可刻薄自己,厚待别人。
新加坡过去也有一位大富长者,陈嘉庚,白手起家,成为南洋的大富长者,一生经营所赚的钱奉献给社会,自己的生活很清苦,我听说晚年的时候检查身体营养不良。曾经有强盗把他的儿子绑票绑去了,提出要多少赎金,他通知那个强盗,「你可以把我的儿子杀掉,我一分钱不会给他,我的钱全部做社会慈善事业,决不给后人,你赶快把他杀掉」,那个强盗接到信,把他的儿子放掉了。确确实实他一生当中,钱没有自己去享受,自己生活还是过得那么样的清苦,说老实话,他们家的伙食比我们这个道场差远了。人家做的是什么事情?他一生非常重视教育,所以办了很多的学校,此地南洋大学都他办的。他知道办教育帮助人破迷开悟,人只有觉悟之后,他才会自动的断恶修善,自动的改正自己的毛病习气。
北京师大全体老师共同拟了八个字,我看到非常感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那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大学,培养师资的。我们学佛,佛是天人师,所以要常常想到,我这种作法可不可以为社会大众做榜样?如果不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赶紧改。修行就是修正错误,你每天知道你自己的错误,这叫觉悟,佛家叫开悟。什么叫开悟?知道自己的过失。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叫做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个行为里面包括思想。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说法、错误的作法,你能发现你天天在觉悟,你能把它改正过来,叫真修行。修行不是一天到晚敲著木鱼念经拜佛,不是的。那个搞法,古人笑话你,说你「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你将来该怎么堕落还是怎么堕落,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你不懂得什么叫修行。修行在起心动念之间,在言语造作之处,我们不能不知道。
根本就是一个「智」,一个「迷惑」。凡夫为什么还犯错?迷惑颠倒。佛在经论里常常感叹著,「可怜悯者」,真可怜。我们要体会到佛这些教诲,可怜什么?可怜自己,自己不能够改正自己的毛病习气,诸佛菩萨说我是个可怜的人。我自己果然觉得我是个「可怜悯者」,也觉悟了,也就很难得了。千万不要看到佛经上「可怜悯者」,那他们的,不是我,你怎么能得到佛法利益?你怎么能得到佛法受用?我讲经的时候,也提醒过很多次,佛的字字句句话是对我一个人说的,不是对别人说的。如果我们是,「这是对别人说的,不是对我说的」,别人得利益,我不得利益。这是古人常讲「直下承当」,你能够直下承当,你就是法会的当机者。你如果说,这是教训别人的,不是教训我的,与我不相干,你是门外,你决定得不到佛法的殊胜功德利益。学佛、修行都在这些地方。
大师末后用个比喻,「犹海纳百川」。「海」是智海,真实智慧,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一个都不漏,都融在智海之中。这一句话也提供我们很重要的一个讯息,那就是智慧开了,万德就圆满。我再说得明白一点,智慧开了,所有佛法都通达了,古人所谓是「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门门都通,就这个意思。不但佛法通,世间法也通,为什么?全都融在智海里面,你讲经说法没有障碍了。不但佛的经论没有障碍,今天我们跟许许多多宗教往来,我再告诉你,所有宗教里头的经典,你统统都没有障碍。为什么?全都融在智海之中。
可是智怎么开发?「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重要。所以同时学很多经论,决定是错误的,那是什么?那是今天人的创意、创举,他们开这条道路。古人道路不是这样的,古人道路是一门。你这一部经论没有学圆满,决定不可以学第二部经,不可以同时学两部经,这是古人的道路。我往年在李炳南老居士会下,他所传的就是这个方法,你同时学两部经他不教你,他决定不接受,一门深入。但是李老师的标准已经放宽了,他的标准是你学这一部经,这一部经上台去讲,他听了点头,可以了,你这部经学圆满,可以学第二部经,放宽太多了。古人怎么样?古人说你这一部经要明心见性,不到明心见性,不可以看第二部经。我们看看《高僧传》、《五灯会元》,禅宗里面些公案,都是这样的,古人的标准很严。现在要是定上这个标准,恐怕没有人来学了。所以李老师是随顺现在众生的根性,把这个标准放宽了,只要求你这部经学到会讲,讲得没有错误,你可以学第二部。
我在台中十年,学了五部经。照古人是不可以的,你这一部经没有开悟,不可以涉及第二种。《华严经》上我们看到的,每一位都是菩萨、都是法身大士,他们所学都是一门。各人学的法门不一样,各人学的经教不一样,个个都成无上道,这给我们说明「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我们看到须弥臆摩睺罗伽王,他的成就是圆满,「到彼岸满足解脱门」,这是无上的佛果。我们在这里学习,这才能建立信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摩睺罗伽王长行,第九句:
【须弥臆摩睺罗伽王,得於一切所缘决定不动到彼岸满足解脱门。】
清凉大师注解,「见理智成,则缘不动。智为行本,诸度悉圆,亦犹海纳百川,更不流矣」,将菩萨修学证果秘诀都跟我们说出来了。『於一切所缘决定不动到彼岸』,还要『满足』,满足就是圆满。由此可知,他的成就是究竟圆满的佛果。他怎么成就的?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一切所缘决定不动」,就是这八个字。我们想想我们今天所缘的,佛跟我们说四种缘:亲因缘、所缘缘、无间缘、增上缘。所缘缘是我们所攀缘的这种缘,这里面太复杂了,也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面对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攀缘无量无边,总不外这三大类。人有善恶,对善的生起贪爱,对恶的生起厌恶,这都是缘,都是所缘;对於一切事、一切物,那就更复杂了。菩萨有能力在一切所缘之中,他不动心,我们常讲的不动心、不起念、不分别、不执著。由此可知,菩萨修行是随缘,随缘就得自在,「到彼岸」是自在,「满足」是圆满。我们首先把这个要领掌握住。
再看清凉大师跟我们讲解,为什么他能够做到不动心、不起念?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大师头一句话重要,「见理智成」。理是什么?一切人事物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诸法实相」。我们现在把这句话说得容易明白一点,我们讲作「宇宙人生的真相」。世尊四十九年教化众生教的是什么?就是这桩事情。人生的真相,你要是明白了,你就会做人,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宇宙的真相,宇宙是我们生活环境,我们把它分成两类:一类是自然环境,一类是不同维次空间的生物,在佛法里面讲天地鬼神,这就全部都包括尽了。
我们不了解人生的真相,所以跟别人不能相处,造成人与人之间的误会、怨恨,甚至於战争,人祸的根源。我们不能够明了通达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不懂得如何跟地球上所有一切生物、植物、矿物,不知道跟它们的关系,所以破坏了自然生态环境,造成天灾,天灾人祸是这么来的。还有能够影响天灾人祸的是天地鬼神,他虽然不是因,他是缘,增上缘,吉凶祸福跟他们有关系。我们也不懂这些道理,不能了解事实真相,所以好的缘很少,恶的缘就很多,不知道与天地鬼神如何相处。这个问题清凉大师在此地讲,要「见理」。「见理」这一句话,在宗门里面讲明心见性,你才能见到事实真相,你才懂得怎样跟人跟物跟事相处,天地鬼神是包括在事里头。
见理,智慧就成就了,万事万法通达明了,所以遇缘自己能不动心。换句话说,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面对著一切人事物,智慧当家,不是烦恼当家。下面讲「智为行本」,这个人生活在圆满智慧之中,他生活表现的,用现在的话来说高度艺术,在佛法里面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人家念念是成就功德,行行累积功德,所以能成无上道。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现在是什么状况?我们今天不是「智为行本」,我们是惑为行本,迷惑颠倒。智为行本的结果是「诸度悉圆」,六度万行圆满。我们是迷惑,惑为行本,果是什么?众罪逼集。《地藏经》上讲「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罪」,我们是积集无量无边的罪业,所以果报当然是三途。
佛在大乘经上讲得多,六道众生你的老家是三途,你在三途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很短。到三善道,就好比是你去度假、去旅游,时间不长,三恶道是老家,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很有幸,出来做一个短暂旅游,到人道来了,纵然你活上一百岁,在人世间很长寿,在忉利天才一天。在饿鬼道,饿鬼道的一天是人间一个月,我们人间一年是饿鬼道的十二天,很短暂时间的旅游。旅游结束,回家去了,就都回去,又要回三恶道。这是诸佛菩萨无尽的感叹,「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
我们听到佛菩萨这些话做何感想?真正有志气的人,勇猛回头,他在这一生超脱了;没有志气的人,甘心堕落。什么是没有志气的人?不能克服自己的烦恼习气,烦恼习气里面最重要的,自私自利,患得患失。这个习气要不能改掉,你想脱离六道,难了,念佛都不能往生。如果人能把得失放下,你的烦恼就去掉一大半。释迦牟尼佛以及当时他们这些学生,给我们做出的榜样,我们要深思。他为什么要过这个生活?三衣一钵,树下一宿,为什么过这个生活?把自己的烦恼习气、自私自利、患得患失的念头完全放下。我们从这个地方认识世尊教化的本质,对於这个世间丝毫都不沾染,这在一生当中才能够超脱,这是真实智慧。
「行」就是生活,世尊所过的生活是真实智慧的生活。世间人不肯过,认为这是乞丐,贫贱到极处。他不晓得贫贱到极处,是最高度、最圆满的智慧。世间人贪恋五欲六尘,执著名闻利养,他所以生生世世出不了六道,常住三途,就被这个害了,他不觉悟,他不明了。他也想往上提升,就是提升不上去,原因在哪里?没有明了事实真相。所以释迦牟尼佛慈悲,他所示现的究竟圆满的智慧生活,我们凡人看到不知道。天天为我们讲经,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说什么?就是说这个道理,说这个事实真相。
我们凡夫不能放下,有恐惧的心理,放下之后,我明天生活怎么办?我日子怎么过?印光法师教我们念《了凡四训》,这里头有大道理在。《了凡四训》真的念明白了,念懂得了,你会相信因果,你会相信业因果报,丝毫不爽。我命里头有福,这个福丢不掉的;你命里头有财,你的财决定丢不掉。你把你的财富布施光了,明天自然就来了,命里头有,无论做什么事情,做事情是缘,他都赚钱。命里头有财是因,不管做哪个行业是缘,因跟缘结合,果报就现前,就这么个道理。愈舍愈多,世间人不懂这个道理,迷惑,有财富不肯舍;不肯舍,这一生享尽了,没有了,来生贫穷下贱。
自己有能力、有学术,不肯教给别人,这叫吝法,吝法得生生世世愚痴的果报。在唐朝时候,玄奘大师在印度留学,这个人很聪明,讲经说法印度这些大国王都喜欢听,每一个国王都希望留住玄奘大师在当地弘法利生。玄奘大师告诉他,他到印度来的目的,是为东土大唐苦难的众生求取佛法,他是这个使命到印度来的。你们留住我,不让我回去,使佛法不能够普及到东土,你们将来生生世世得愚痴果报。那些国王都是懂得佛法的,一听说这个话,害怕了,不敢留,乖乖的把他送回东土,这是真的。而且还帮助他,赞助他的旅费、马匹,驮这些经书,运输的,一路照顾他。所以要晓得,吝法得愚痴果报。
为什么佛法在印度消失掉了?这个因缘非常非常复杂,玄奘大师在印度的时候知道,不是不知道。这个复杂的因素,无量劫来冤冤相报,若不是大修行人,没办法超越。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佛也不能改变定业,你才晓得这因果多可怕!所以真正明了了,人在一生当中,决定不跟人结恶缘;换句话说,决定不可以以恶心待人,那自己要受报应的。别人以恶心待我,我以慈悲心、真诚心对他,我这个业消掉了。如果我们不懂这个道理,一定要以对等的报复心来对他,这就冤冤相报,生生世世没完没了,太可怕了。冤家宜解不宜结,不能跟人结怨,时时刻刻、念念当中,都要把过去的冤结化解,这是智慧。
佛菩萨的示现,在中国历代典籍里记载的就不少,无论是应化出家,或者是在家,在家或者是居士身分,或者是宰官身分,都是给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唐朝的庞居士,这是在家菩萨给我们示现的,他家里环境也算是不错,学佛「见理智成」,禅宗讲明心见性,他把家里面的财物装在一条船上,船划到长江的中心,把船打破,沉到江心,统统都不要了。他这个举动,实在就是留一句话给后人,当时人问他:「庞先生,你这些财物虽然不要了,你为什么不拿去救济贫苦?」他说了一句话:「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几个人懂得无事?他以后的生活怎么办?编草鞋。草鞋有很多人没见过,我们这次从中国旅游带了一双草鞋来,你们大家可以看看什么叫草鞋。每天自己编草鞋,编几双草鞋卖几文钱,过今天的生活,他自在!什么牵挂都没有了,什么累赘都没有了,得大自在。所以你有钱是累赘,还想著钱做什么做什么,你说多麻烦、多操心!他教我们这一套,特别提醒我们。
佛在经上常讲「积财伤道」,什么是「伤道」?你的心不清净,你的心里头有牵挂,你有忧虑,道就没有了。道是什么?道是清净心,道是平等心。《无量寿经》经题「清净平等觉」,这是无上大道。所以这些东西麻烦,你们同修到此地来送给我的供养,你们很多人看到,这个红包我不看的,在居士林全部送给他们,在此地全部送给净宗学会。为什么?麻烦,不是好东西。如果有人送个道场给你,那就完蛋了,这个道场是家,你已经出了家,现在再把个家给你枷住,你就出不了。
释迦牟尼佛,没有家、没有道场,树下一宿。以后在家弟子多了,尤其许多国王大臣,提供些精舍、园林、道场,释迦牟尼佛在那里讲经说法。那些精舍道场的主人,都是在家信徒、在家居士,借用的。我们今天所讲的,释迦牟尼佛要的是使用权,决不要所有权,所有权是在家这些国王大臣长者的,是他们所有的。可以使用,不可以所有,所以他得大自在。现在有不少出家人都有道场,有所有权状,他有所有的,很辛苦,比在家人过得还辛苦。为什么?在家人的家业小,苦少;出家人寺庙家业大,苦就大了。我们在往生瑞相上看,现在在家人修行往生瑞相好,很多;出家人反而少,很少能看到瑞相。原因在哪里?我们要知道。
真正不辜负这一生,决定要明理,决定要求智慧,世出世间的德业都靠智慧。李木源居士昨天晚上告诉我,你们大家都认识何云先生,他到新加坡来住的时间不长,大概只有两个月,在两个月当中他读了六十多本书,不容易!非常勤奋,晚上都是一、两点钟才睡觉。成就世间的事业,没有智慧、没有学问、没有德行,不能成就。今天我们走的道路是出世间的大事业,无比殊胜的事业,不读经怎么行?不修行怎么行?修行是什么?是读经的落实,是把经论当中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佛在经论当中所说,生活、工作,处世待人的原理原则,要落实在生活当中,这叫修行。
修行的总纲领,清凉在此地这两句话讲得明白,「智为行本」,我们修行要领这就抓住了。我们今天是迷,「迷为行本」是六道生死凡夫,「智为行本」是诸佛菩萨。由此可知,转迷为悟重要。转恶为善要不要劝?不要劝,他觉悟了,自自然然就转了;没有觉悟,劝他也枉然。由此可知,诸佛菩萨大慈大悲,慈悲在哪里?慈悲在教学,不疲不厌,真正做到有教无类。佛是以清净平等慈悲普度一切众生,「度」就是教导,「普」是决定没有差别,只要你肯接受,佛都热心教导你。你不肯接受,那就没法子,这是佛家常说的缘没成熟,你不肯接受。真正肯接受,能信、能解,能够依教奉行,这个人缘成熟了,这三个条件具足,他这一生决定得度,决定超越生死轮回。如果修净土,决定往生,成就就圆满了。
我们今天求的是什么?智,明理,宇宙人生真相。这桩事情,咱们天天听、天天读经、天天学习,自古至今,学一辈子的人都还不明理、都还糊涂的,很多很多。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他所学的没有落实,就这么个原因。他所学习经里头的道理,没有转换他的邪知邪见,这个邪知邪见就是错误的思想、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特别是现代的社会,提倡创新、创意,创新创意说得很好听,其实不是正知正见。正知正见里面,跟诸位说,决定没有创意,决定没有创新,是要走古圣先贤的老路,你自己不能重新开辟一条道路。你要是真的成佛了,真的证得究竟圆满的智慧,你的路跟过去佛决定是一条路。我们什么时候把这个事情看清楚,肯定了,下定决心,走古圣先贤的老路。现在世间人创新,开的新路很多,我们不走,我们走老路。
释迦牟尼佛一生讲经说法,述而不作,他没有创作,他没有自己的意思,没有自己的想法看法,他所说的是古佛所传的。在中国,孔老夫子也没有创作,夫子一生述而不作,传述古圣先贤的教诲,没有自己的东西。走古圣先贤的老路,靠得住。几千年来,凡是走老路的,都达到目的地,都成就了;走新路的人,临命终时手忙脚乱。我们要细心观察,然后知道怎样选择自己的道路。只有走老路,才真正能够达到「见理智成」。我们在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自自然然就可以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这是什么?这是定功,你的禅定成就了。禅定是福,你的福报现前了。一切人事物通达明了,这是智慧。就生活上来说,这是佛经里面常讲的「定慧等运」;在学习过程当中,福慧双修;诸位要晓得,福是修定。这个路正确,这样才真正生活在圆满智慧之中,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与圆满智慧相应。这个圆满智慧就是正觉,正等正觉,无上正等正觉,与这个相应,决定不迷惑。在形象上来说,觉悟的人,决定不生烦恼。烦恼是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有没有智慧就是看你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你还会不会起心动念,还有没有分别执著;如果有这些东西,你要晓得你是惑为行本,你没有智慧。果然在生活里面,处事待人接物,都没有分别、没有执著,都不起心、不动念,自己清楚,我现在已经转迷为悟了,转惑成智了,现在是智慧作主,「智为行本」。
只要智慧开了,六度万行就圆满,「诸度悉圆」。这个话怎么讲法?我们举例子来说。布施度什么?悭贪的;你面对一切人事物,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哪里有什么悭贪?悭贪没有了,布施度圆满了。持戒是度恶业,我们面对顺境逆境、善缘恶缘,都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哪里有恶业?善业尚且不可得,哪来的恶业?持戒波罗蜜圆满了。忍辱度瞋恚的,精进度懈怠的,禅定度散乱的,般若度愚痴的,只要做到六根接触外面境界,真的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六度不就圆了吗?六度圆,万行就圆满,道理在此地。归结到最后,是要见理。於是我们就明了我们修学的目的在哪里?目的是要明理,目的是要开智慧。
我们通过佛法的学习,这是佛给我们做增上缘。我们今天有非常殊胜的增上缘,我们为什么不能成就?我们所缘缘错了。亲因缘不必提,亲因缘是十法界之因,我们统统具足。我们阿赖耶识里头有佛种子、有菩萨种子,声闻、缘觉,一直到地狱种子,统统具足,这是亲因缘。所以亲因缘可以说一切众生是平等的,关键在所缘缘。我们今天缘哪个缘?接受佛菩萨的教诲,就要缘佛菩萨这个缘。如何缘佛?清净平等是佛,《无量寿经》的经题好,「清净平等觉」。怎样缘菩萨?四摄六度。我们能缘这些,你道业就会成就。
这个话说得浅显一点,就是存心一定要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我们的心,六度四摄是我们的行为,这就叫缘佛、缘菩萨。我们以这个所缘,我们真的转变过来了。每天读经研教,亲近诸佛菩萨,哪有不长进的道理?才是佛经上常常赞叹的勇猛精进。我们今天的大麻烦,虽然天天在读经研教,我们还是缘烦恼习气,我们「所缘缘」缘错了,依旧是自私自利,依旧是搞名闻利养,依旧堕落在五欲六尘之中,迷恋在其中,不晓得事实真相。《金刚经》上讲得清楚明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人生是一场梦,不是真实的。「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所以我们一定要断恶修善。因果何以不空?因果转变不空,因刹那之间就转变成果,果刹那之间又转变成因,转变不空;相续不空,因跟果永远相续;还有循环不空,我们所谓的冤冤相报是循环;说因果不空是说这三桩事情,我们要明了。
我们怎样去掌握、怎样去学习,如古德一样,这一生当中能见理,能成就自己的智慧?必须舍弃烦恼习气,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改正自己的生活习惯。所以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我们的行为一定要著重当前、现前,不是过去,不是未来,不是别的地区,是现前此时此地。我们大家共住在一起,我们应该守哪些规矩,必须要遵守。不能遵守,这是毛病习气,必须把毛病习气改正过来。佛教给我们团体生活一定遵守「六和敬」,六和敬里面第一条「见和同解」,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建立共识」,绝对的共识是万缘放下,一个杂念都没有,这自然就相同了,绝对的共识。
佛跟佛见面,一句话都没有,为什么?都是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所以佛跟佛见面的时候,跟诸位说,也不打招呼,也不说话。菩萨跟菩萨见面会打招呼、会说话,为什么?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不过他是与善相应、与理相应,善行。我们今天跟你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菩萨。佛没有这些,佛还分别这些?佛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菩萨有,菩萨要成佛,《金刚经》上一句话,「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把清净平等真诚统统舍掉,成佛了,才真正到大圆满。这个法舍掉了,世间这一些也都舍掉了,真正归到清净。
我们今天,菩萨跟凡夫,菩萨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跟佛那边相应的,我们今天总结的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存心,与佛心相应;行为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每一个佛都念佛,这是行跟佛相应。他把世间所有的一切烦恼习气舍掉了,人家起心动念是跟这个相应。我们凡夫起心动念跟这十个标准完全相违背,起心动念动的什么?虚伪、染污,染污是自私自利、贪瞋痴慢;不平等,贡高我慢,总是把别人看低一级;愚痴,没有智慧;自私自利,没有慈悲。我们跟这个相应,这叫什么?这叫做世法,六道轮回法。心行都不相应,果报不相同。与佛菩萨相应的,果报至少在四圣法界;与凡夫烦恼习气相应的,果报在三途、在六道。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一定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走的是哪一条路,清楚得很,一点都不模糊。路,各人走各人的路,谁都帮不上谁的忙,别指望别人帮助你,那是假的。你们读《楞严经》,释迦牟尼佛都没有办法帮阿难的忙,楞严会上阿难尊者觉悟了,原来路是自己走的,所谓「父子上山,各自努力」,「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这是真理,我们自己一定要晓得。理如是,事也如是,你才真正不会走入歧途,才真正不至於迷失了方向。我学佛这几十年当中,总结成这二十个字的纲领,便利同学参考,我们的心行这就相应,念佛求生净土决定成就。
行门的基础是断恶修善,解门的基础是转迷为悟,你能把这个根本掌握住,我们的修学才真正能做到事半功倍。这里面必须要克服自己的障难,障难是什么?是自己的毛病习气。譬如这边有同学告诉我们,我们每天晚上到居士林去听经、去讲经,我们的大车七点钟开车,有许多人拖延时间,拖延五分钟,拖延十分钟,慢慢才来,这就是错误的,这就是毛病习气,不遵守时间,让那么多人等你一个人。这就是什么?这造罪业,许许多多人坐在车上恭恭敬敬等你。这是举很小的事情,决定不可以!
早晚功课,再忙、再辛苦,一定要做。我们现在的工作量很大,诸位同学在此的学习,每个星期要写一万字讲稿,都很认真努力,晚上读书写作往往都到两、三点钟。所以我们早课的时间缩短,不要很长,但是不能够缺,早晨打个三皈就可以了。不必像其他道场,早晨还要读很多经、很多咒,因为他们平常不读,我们一天到晚都在读。早晚课的时间可以缩短,不能缺少,为什么?养成一个习惯。
李居士昨天晚上告诉我,我们居士林最近这位副林长,是个女的,是你们去帮她助念,昨天火化,留下有二十多颗舍利,舍利的颜色非常好。这个人一生心善、行善,她做个小买卖,一个小店,人家到她那儿拿东西,有的时候想偷东西,不付钱,她把他叫回来,「还要不要?要再拿」,都是这样的。一生做人是这样的,喜欢布施,开小店,到她那儿拿东西,没钱,不要紧,她布施。所以她往生的时候,邻居都哭。这是什么?平常修善因,临终那么多人感动,那是善果。像这些瑞相,她走的时候全身柔软,火化的时候有这么多舍利。这在佛法三转法轮叫「作证转」,给我们做证明,这不是假的,这是真的。走得那么安详,走得那么自在。所以要懂得为人,一切为社会、为众生,不为自己。自己做小生意、小买卖赚的钱,也能够奉献给社会更苦的人、更需要的人,宁可刻薄自己,厚待别人。
新加坡过去也有一位大富长者,陈嘉庚,白手起家,成为南洋的大富长者,一生经营所赚的钱奉献给社会,自己的生活很清苦,我听说晚年的时候检查身体营养不良。曾经有强盗把他的儿子绑票绑去了,提出要多少赎金,他通知那个强盗,「你可以把我的儿子杀掉,我一分钱不会给他,我的钱全部做社会慈善事业,决不给后人,你赶快把他杀掉」,那个强盗接到信,把他的儿子放掉了。确确实实他一生当中,钱没有自己去享受,自己生活还是过得那么样的清苦,说老实话,他们家的伙食比我们这个道场差远了。人家做的是什么事情?他一生非常重视教育,所以办了很多的学校,此地南洋大学都他办的。他知道办教育帮助人破迷开悟,人只有觉悟之后,他才会自动的断恶修善,自动的改正自己的毛病习气。
北京师大全体老师共同拟了八个字,我看到非常感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那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大学,培养师资的。我们学佛,佛是天人师,所以要常常想到,我这种作法可不可以为社会大众做榜样?如果不能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赶紧改。修行就是修正错误,你每天知道你自己的错误,这叫觉悟,佛家叫开悟。什么叫开悟?知道自己的过失。把自己过失改正过来,叫做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这个行为里面包括思想。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说法、错误的作法,你能发现你天天在觉悟,你能把它改正过来,叫真修行。修行不是一天到晚敲著木鱼念经拜佛,不是的。那个搞法,古人笑话你,说你「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你将来该怎么堕落还是怎么堕落,该怎么轮回还是怎么轮回,你不懂得什么叫修行。修行在起心动念之间,在言语造作之处,我们不能不知道。
根本就是一个「智」,一个「迷惑」。凡夫为什么还犯错?迷惑颠倒。佛在经论里常常感叹著,「可怜悯者」,真可怜。我们要体会到佛这些教诲,可怜什么?可怜自己,自己不能够改正自己的毛病习气,诸佛菩萨说我是个可怜的人。我自己果然觉得我是个「可怜悯者」,也觉悟了,也就很难得了。千万不要看到佛经上「可怜悯者」,那他们的,不是我,你怎么能得到佛法利益?你怎么能得到佛法受用?我讲经的时候,也提醒过很多次,佛的字字句句话是对我一个人说的,不是对别人说的。如果我们是,「这是对别人说的,不是对我说的」,别人得利益,我不得利益。这是古人常讲「直下承当」,你能够直下承当,你就是法会的当机者。你如果说,这是教训别人的,不是教训我的,与我不相干,你是门外,你决定得不到佛法的殊胜功德利益。学佛、修行都在这些地方。
大师末后用个比喻,「犹海纳百川」。「海」是智海,真实智慧,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一个都不漏,都融在智海之中。这一句话也提供我们很重要的一个讯息,那就是智慧开了,万德就圆满。我再说得明白一点,智慧开了,所有佛法都通达了,古人所谓是「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门门都通,就这个意思。不但佛法通,世间法也通,为什么?全都融在智海里面,你讲经说法没有障碍了。不但佛的经论没有障碍,今天我们跟许许多多宗教往来,我再告诉你,所有宗教里头的经典,你统统都没有障碍。为什么?全都融在智海之中。
可是智怎么开发?「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个重要。所以同时学很多经论,决定是错误的,那是什么?那是今天人的创意、创举,他们开这条道路。古人道路不是这样的,古人道路是一门。你这一部经论没有学圆满,决定不可以学第二部经,不可以同时学两部经,这是古人的道路。我往年在李炳南老居士会下,他所传的就是这个方法,你同时学两部经他不教你,他决定不接受,一门深入。但是李老师的标准已经放宽了,他的标准是你学这一部经,这一部经上台去讲,他听了点头,可以了,你这部经学圆满,可以学第二部经,放宽太多了。古人怎么样?古人说你这一部经要明心见性,不到明心见性,不可以看第二部经。我们看看《高僧传》、《五灯会元》,禅宗里面些公案,都是这样的,古人的标准很严。现在要是定上这个标准,恐怕没有人来学了。所以李老师是随顺现在众生的根性,把这个标准放宽了,只要求你这部经学到会讲,讲得没有错误,你可以学第二部。
我在台中十年,学了五部经。照古人是不可以的,你这一部经没有开悟,不可以涉及第二种。《华严经》上我们看到的,每一位都是菩萨、都是法身大士,他们所学都是一门。各人学的法门不一样,各人学的经教不一样,个个都成无上道,这给我们说明「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所以我们看到须弥臆摩睺罗伽王,他的成就是圆满,「到彼岸满足解脱门」,这是无上的佛果。我们在这里学习,这才能建立信心。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